美术转型期论文

2024-10-26

美术转型期论文(通用6篇)

美术转型期论文 篇1

当前, 我国美术界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 以欧美标准作为世界美术评估与研究的观点、理论和系统无法深入、全面地解释中国现代美术演变历程的特殊性, 比如如何辨析和界定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性?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路径如何?什么是中国美术发展演进的现代形态?中国现代美术在全球化境遇中的未来可能性又将如何?因此, 以“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为核心, 构建自身的研究课题和理论学说由此成为近年来海内外艺术界和文化界关注的焦点。 (1) 笔者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从路径变革的角度对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发展历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 从而对其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中国美术现代性”的概念界定

众所周知, 中国美术的发展是从传统性进入现代性的。传统性美术是指以文人绘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 那么, 中国美术的现代性究竟为何意呢?目前, 对于这一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西方汉学界的主流看法是:既然从传统的“宇宙主义” (天人合一) 走向辩证斗争, 从“天下”意识形态转向个体性的民族国家是中国现代性的标志, 因此, 美术界可以将回应西方文学、美学、艺术的挑战视为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开始, 由此1916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八事”或者是1918年鲁迅的《狂人日记》便可视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开端。国内学者河清认为现代性在美术上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人类中心主义;2.文化进步论;3.个人中心主义;4.对“新”的崇拜者;5.非主题化倾向, 并且将西方美术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作为对立的存在而加以论述。由此可以看出, 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是一个“被现代性”的过程, 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外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文化创新、思想转变以及外来观念的影响而促就的。结合以上观点, 我们可以将中国美术的现代性界定为美术创作思想逐渐从传统社会精英主义、个人修养转向市场化、平民化以及注重艺术家个人思想表达与情感抒发, 既与大众审美、大众需求相吻合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艺术家打破传统规范与政教观念, 追求自我思想解放的过程。这与近代以来整个社会追求经济发展、满足消费以及渴望自由、民主的思想相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 近代以来, 中国美术的发展虽然历经坎坷, 但现代转型的路径与趋势却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发端

19世纪中期以后, 诸多文化形态极大地背离了以传统士大夫为主导的精英文化与艺术审美取向, 转向追逐商业利益、追求金钱消费的大众或者是通俗美术审美理念与创作意识。正是在此种环境中孕育出了现代性的美术形态。

首先是1840年左右流行于广东地区的外销画。在明朝晚期, 广州便成为中外商贾的云集之地, 被称为“十三行”的中国商人代表朝廷管理海路邦交和对外贸易事务, 因此, 被外国人称为“皇商”。这一时期, 广州地区的彩绘的瓷器、漆器、家具等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艺术品广受欢迎。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批中国瓷器画师和画工采用凌娟、纸、画布、玻璃镜、象牙等材料, 以及水彩、水粉、油画等中外绘画技法, 以中国风物为题材创作出大量的商业画, 由此被称为“外销画”或者是“贸易画”。

到了道光年间, 一批西方画家来到澳门和香港地区。他们运用西方绘画技法, 创作出了不少以南中国风物为题材的与传统中国绘画风格炯然不同的写生作品。在此情况下, 注重写实的中国画师、画工在西方画家新的绘画技艺、绘画题材与审美趣味的影响下, 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西方绘画技艺与审美思想。中国民间画师、画工不仅直接临摹西方画家的作品, 甚至还通过直接复制、仿照、改绘知名西方画家的作品, 创作出面向市场的、适合描绘的外销画作品。这些外销画作品打破了传统绘画精英化、艺术性的创作意识, 反映出了世俗市井平民的艺术追求。因此, 19世纪中期的外销画艺术被称为是我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开始。

其次是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月份牌画艺术。20世纪30年代, 上海一跃成为远东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商业大都会。伴随着海外商品的输入, 广告宣传画也大都是一些泊来品。然而, 随着此种题材与风格的商品画的日渐增多, 商家们发现这不符合上海本土民众的审美习惯与文化观念。随后, 一些外国商家便尝试采用我国传统绘画的题材、技法与形式印制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商业广告作品。更重要的是, 这些商品宣传画还结合中国传统社会所广泛流行的月历形式来设计、印刷画片, 并且通过张贴、赠送、搭配销售的方式进行传播, 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商品宣传的作用。此种商品宣传画被称为“月份牌画”。到了20世纪30年代, 照相制版印刷、胶版印刷的精美彩色月份牌画开始风靡中国、甚至是伴随着特定商品远销海外, 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具代表意义的中国现代美术作品, 而且也推动了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的快速发展。

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 伴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的频繁以及思想的解放, 我国美术不断地突破和穿越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重围, 由此开启了现代转型的快速发展之路。

首先, 我国美术在新时期的发展侧重于同西方美学、艺术的横向比较上, 并以此来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美学思想和观念, 逐渐改变中国美术单一与传统创作思想的束缚。“85青年美术潮流”中, 西方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反思与痛苦, 不仅在中国年轻艺术家群体中迅速得到传播, 而且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其核心思想是:一方面针对西方现代美术潮流的猛烈冲击;另一方面为了突破极端的“商业化”、“政治化”美术现代转型导向, 中国的美术发展必须检验时代, 反思传统, 从而大胆地进行新时期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尝试。从85新潮美术到1989年中国现代美术大展, 中国美术界用四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以张扬主体创造精神为核心的现代艺术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进入90年代之后, 随着中国现代美术大展的推出, 中国美术界全面结束了完全模仿西方现代美术思想而形成的中国现代美术思潮, 从而进入了多元美术的发展格局, 重新回归到中国本土美术的现代性问题上。与新潮美术家的“大观念艺术”以及“完全西化”的思想相比, 90年代在中国美术界形成广泛影响力的美术家大都出生于60年代。他们在美术创作与研究过程中试图拉近美术与观念、艺术、生活之间的精神距离, 一方面通过创作实践代替规模较大的自我建构与理论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写实的方式表现自己模糊的思想与观点。 (2)

然而, 新世纪以来,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美学、艺术、文化的全球化现象在中国也广受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发展再也不能脱离西方美术体系的参照而自行生存和发展, 因此, 当前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认同并希望快速引进西方美术的“国家民族主义”, 由此实现美术在国家进步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二是基于我国民族的文化艺术资源, 应对西方美术思想的冲击与挑战, 由此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民族主义”。当前, 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同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民族主义”。

毫无疑问, 构建基于中国社会文化、艺术、思想、经济现代化建设与现代性转型的主流美术价值观, 才能真正实现新时期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针对性与实际意义, 同时也才能构建中国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审美经验与审美判断, 从而突破原有的价值观念与文化重围, 走一条更深远、更稳健的中国美术现代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于洋.直面百年的现代省思——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J].美术观察, 2007, (2) :26-27.

[2]顾丞峰.现代性与中国美术的转型[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6, (4) :4-7.

[3]陈瑞林.城市大众美术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7, (3) :51-58.

工艺美术的转型与复兴 篇2

工艺美术承载了民族的造物智慧,包括造型语言、工艺技法、民俗内涵等等,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脉。在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和探索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用文化和艺术涵养经济和产业,使文化中精神的、心性的、情感的以及道德的种种软性的构成成为民族发展的动力,具有现实意义。

2014年我们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城镇化过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它不同一般的学术理论研究,具有现实背景以及较为迫切的出发点和针对性。从根本上说,要探索和回答城镇化这个转型的历史进程里,如何处理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如何用文化和艺术来涵养我们的经济和产业,如何使文化中精神的、心性的、情感的以及道德的种种软性的构成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尤其工艺美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它最大程度上承载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造物智慧,包括造型语言、工艺技法、民俗内涵等等,可以说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脉。所以,我们把这一课题定位为艺术社会学研究,在最具体的社会历史进程和环境里研究工艺美术的生存现状,以及如何通过工艺美术的发展回馈反哺当下的生产和生活。主要是在工艺美术的现状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策略研究,为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振兴提出建设性的策略,比如文化层面上传统工艺美术如何传承,行业层面上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如何转化,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工艺美术领域存在的代工生产局面等等。

一、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

我国是工艺美术大国,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工艺美术一直是支柱产业,但现在呈下行趋势,姑且不谈原创和品牌,大量以代工生产为主的工艺美术产业也在发生转移,泰国、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还有非洲国家开始取代我们的工艺美术外贸地位。我们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到了该拯救的时候了,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传承下去,要全面充分地认识工艺美术资源并设计领先加以转化。我们希望加强学习和借鉴,在更大范围里进行调研分析一般和个别的情况,并加以应用和发展。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发展很快,客观地讲,在快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资源浪费、空气污染、人心浮躁等许多问题。十八大以后,我们进入新常态,开始逐步理智慢下来了,慢下来就是要进入深度思考,像中国制造等开始作为具体的规划提出来了,过去总说中国创造,其实缺乏原创只有加工,所以首先要改变的是制造业低端加工的局面。去年国家连续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设计产业政策,今年5月又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从低端加工,到工业设计介入,再到创造性的制造业发展,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说明从国家层面上已经开始重视并推动产业中的设计发展。而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导入。那么在这样一个国家大的布局和调整中,工艺美术有没有规划、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这都是非常具体而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几十年来,工艺美术产业相对固定,整体上缺乏创意的融入,目前正面临结构调整。加强当代创意的融入甚至是驱动,工艺美术将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业态,这与当下以及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是不一样的。就发展现状来看,工艺美术产业需要一个拯救的方案,也需要一个规划愿景。如果再不拯救,工艺美术的传统资源还会不断流失,尤其在国际资本和产业链的整合作用下,我们的传统工艺资源不仅为人所用,被人牵制着走,而且还会进一步丧失文化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拿出一个可行的实施策略,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哪怕是个初步的方案,只要务实,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能够解决具体问题,就是一个贡献。

其实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往往不关心怎样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关心的是能不能消费到更好的产品,关心的是日常的衣食住行用,政府在务实意义上关注的也是工艺美术作为一个产业有没有活力,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能否形成一个新型产业,并进一步带动中国式的创意产业。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不能总是跟着国外跑,如果文化基础没有了,也就不叫文创产业了。我想,这个世界无论怎样变化发展,人们生活的空间,衣食住行用的行业是永远需要的。我们要从文化空间的范围、从衣食住行用发掘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我们的资源比较多,但缺乏整合再利用,如果保护和利用不好,工艺美术今天有,或许明天就没了。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发展规划性,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良好的轨道里作用、生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工艺美术的当代转型

不同地域、不同品类的工艺美术与生活的连接点是不一样的。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福建一直是全国的工艺美术5大省份。山东与广东的工艺美术业态不同,广东在做卡通玩具时,山东在做草柳编。山东草柳编是一个大行业,看似低端,但纯手工、最环保,应该有持续性。这样的材料与工艺运用到未来的生活中是一个大命题。其中,室内装修材料和未来家具是一个方向。现在人口密度大,居住空间相对稳定,特别是年轻人,空间相对窄小,家具不一定非得是金属、硬木,更需要亲和感。草柳编可以转型进入家庭以及都市的公共生活空间,关键是怎么转,包括材料、工艺、造型等,以及谁来设计这些产品。工艺美院的大学生可以做义工、志愿者,参与到设计服务中来。从根本上说,国家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去投入研发和市场推广,使市场贸易逐步形成,总之一定要有产品才能带动整个产业,才能使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转型逐步发展起来。

我曾多次到台湾就工艺美术传统发展问题进行考察和交流,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的探索和实践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从之前的工艺研究所到具有工艺品牌和国际影响力的研发中心,使工艺美术从文化传习到品牌推广,走出了一条非常务实的道路。这也是当前工艺美术转型发展所亟需的探索经验。因为现实的情况是,往往我们的专家学者具有工艺美术传承保护的高度自觉,我们的民间艺人具有对传统工艺的朴素情感,大多数民众则处于中间地带,既乐于接受对接当代生活的工艺产品,也可能放弃传统工艺选择快捷的流水线或者国际品牌营造的时尚潮流,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深度的整合力量,把文化的自觉、产业的发展、消费的选择、生活的应用结合起来,让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真正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用起来、发展起来。其中涉及许多细节性的工作,正如台湾工艺研发中心所做的尝试。台湾工艺美术的Yii品牌非常成功,我想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品牌塑造和推广的力量。其中包含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工艺之美以及与当代生活的契合度。二是资源的认同。欧洲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度高,欧洲的很多品牌也利用了中国的传统工艺并经过品牌策划。三是策略的规划。在这方面我们有欠缺但有提升的空间,大家在这方面已经达成共识,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对于手工艺品牌的塑造、民众对于手工艺品牌的认识都存在不足。老百姓热衷购买国际大牌,消费上存在迷信和盲从,如果加强本土品牌的操作,发扬工艺之美、工艺文化,加上品牌推广、专题展览和连锁营销,我们的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会有所改观,市场也会逐步理性起来。

三、工艺美术的文化复兴

文化意象是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特色的视觉呈现,既是具象的,也离不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现在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包含典籍、思想意义上的国学,开展国学教育,也包含一般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具体的造物文化,也就是工艺美术,它能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如果说国学是提升国家形象、国民教育,国家经典传承,那么一般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接受,传统工艺美术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比如说传统手工艺当中对材质的认识,对手工劳作的锻炼,产品出来后的消费、感受和认同等等,包含了很丰富的民族传统信息内容和体验。与之相比,新的、快的、速成的、复制的则、缺少创造性,也容易导致趋同单一、历史感消退、甚至精神文化上的浮躁和停滞。现在国家从政策导向上倡导尊重传统文化,同时要把握新常态的形势,慢下来,把工艺创造、文化传承放在里面,与未来的生活方式结合,这是非常好的机遇,改变了快餐式的发展模式,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复兴发展具备了土壤和条件。

从手工艺的角度看,社区的文化生态也在不断改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街道居民的手是闲不住的,日常生活有许多手工艺在身边。但是现在,手工艺基本从城市生活里淡出了、边缘化了,城市社区少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与交流。从社区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问题,相对于农村还有一定的传统手工艺传承,城市社区应该建立手工艺的发展空间。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社区文化生活中不仅有国画、书法,还有手工艺的剪纸、刺绣,这将是个趋势,特别针对社会老龄化,手工艺里有记忆、有情感,将会逐步融入社区发展中。这样的体验能够增进手工艺的认同,增进手工艺消费的认识和信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艺美术具有全民性,编钥匙扣、车把套、水杯套等,生活中用得着,大家也乐意做。现在这些都商品化、流水线化了,不用自己动手去做,手工艺在城市居民的生活里大概只有老年大学里还有一席位置,少有其他的社会平台。城市缺少生活空间的体验,不动手了,精神也容易空虚,产生了一些城市病。就城镇化发展而言,我们要关注这样的问题,在社区建设中增加手工艺的项目体验,这对工艺美术传承很有意义,对国民素质和文化发展也有实际作用,如果女孩子对刺绣有体验经验,对其一生生活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农村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大本营,很多东西来自农村,很多创造来自农村。民间手工艺需要设计师的服务与整合,把传统工艺美术推向更高的平台。

去年,我们申报重大课题时提出,传统美术的造型体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但我们现在所受的艺术教育,包括我们现在的设计,已经脱离这个体系了,必须重新构建、修复这样的美术传统。只有根植于传统美术造型体系,创造的艺术形象才有本民族的特色。现在一些工艺美术产区,运用传统工艺,但塑造的是不伦不类的造型,失去了传统是很可悲的。传统造型样式和图形的改变,使得我们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玉雕、漆艺形象、工艺、材料改变了,传统手艺就这样被丢弃了。

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是一个实用的艺术体系,包括造型、色彩、图形、工艺以及民俗信仰等,现在,这个系统被打破了,需要进行重新梳理、修复和建构。必须在重新构建民族传统工艺美术造型体系的基础上,再寻求建立传统与当代的连接,从材质、工艺、艺术语言、文化思想内容等各方面找到与当代生活的血脉联系,进行工艺基因谱的、产业品牌的、文化策略的研究和推广,在国际上建立我们工艺美术的民族文化意象,在国内市场和城市社区、农村生活中营造工艺美术的文化认同,使工艺美术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使千百年来积淀发展的造物文脉有新的传承,使传统工艺美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看得见、摸得着具体而切实的作用。

天津民间美术现状和转型发展 篇3

天津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城市,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 有绘画类、雕塑类、刺绣染织类、服饰类、家具器皿类、戏具类、剪纸类、编织类等。天津民间美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地域文化, 一直以来都是子承父业, 师徒传承, 平稳有序。但如今, 天津民间美术的发展存在着众多问题, 部分民间艺术已经逐步走向消亡。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有必要了解其现状, 为将来的转型发展做准备。

1. 原材料匮乏, 经营困难,

如果按地域分, 天津民间美术可以分为, 城市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农村传统民间美术。城市民间美术主要以象牙、玉、宝石、金、银等作为制作原材料,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称为“特种工艺”。这些居住在城镇的能工巧匠, 手艺精湛, 制作精细, 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 由于材料的昂贵, 成品基本都会推向市场出售, 以获取利润。而广大农村民间美术在取材上则以简单、实用为主。其创作所用材基本以生活中随处可取的纸、树木、布、泥土、羽毛等作为主要原料。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另外, 农村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主要为普通劳动者, 并非专业人员。制作上, 技术含量低, 随意和随性强, 作品欠精细。不求形似, 但求神似, 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其成品也只是作为自家装饰和娱乐之用。基本不拿到市场流通。

由于用材和取材的不同, 因此, 对于农村民间美术而言, 原材料匮乏的情况比较少见, 但是, 对于城市传统民间艺术来说, 由于所选材料都比较贵重, 材料的供应渠道少, 成本比较高, 加之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原材料缺乏的情况就很普遍了。这样的情况, 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2. 门类发展不平衡, 传承无人,

天津的民间美术也面临的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 就是传承人的缺少。民间美术传统的传承方式为, 手把手现场面授的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 这样的传承方式有慢、周期长的特征。因此, 很多民间艺人, 迫于经济、社会等各种压力, 不能坚持自己的选择, 丢艺从商, 使得民间美术传承受到阻碍。再者, 改革开放让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农村民间美术的传承由于人员不足, 被迫中断。而城市中本身从事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那部分人群, 由于生活和经济压力等各种原因, 也放弃了原来所从事的民间美术创作, 转而投入其他行业。传承人员缺少, 最终将导致, 民间艺术的发展停步不前, 甚至消亡。

3. 市场性差, 资金馈乏;

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进步,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天津民间美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伤”。由于创作的作品带有很强的传统艺术特色, 审美性和艺术性很难跟上现代的潮流, 不为市场认可, 整体缺乏市场性。民间艺术作品的经济价值很难实现。因此, 让民间艺术走向市场, 被市场接受, 实现艺术品自身的艺术价值和经济文化价值的统一, 弥补艺术部门或艺人经费不足的问题, 从而出现良性循环, 是发展民间艺术的关键。

二、天津民间美术发展的对策

1. 首先, 政府要重视, 采取多种措施, 加大对民间艺术的投入。对于天津民间美术, 特别是一些用家庭传承的民间个体手工

艺术,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重视, 制定相关政策, 并从经济上给予优惠政策, 如:采取生活补贴、收购、收藏等方式。加大对民间艺术的投入, 以推动天津民间艺术更好地发展。

2. 其次, 民间艺人和民众要重视。

家庭传承与带徒授艺方式一直以来都是民间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 但是, 仅仅依靠这种单一的传承方式, 是跟不上民艺的发展, 民间美术需要多方面, 多途径的传承, 除了政策支持以外, 还需要全民重视, 大众传播, 这样传承的范围才能更广, 速度才能更快。

3. 最后, 民间美术自身的转型和发展。

天津民间美术,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 如果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转型是必须的, 转型能够让天津民间美术在适应市场化需要的同时, 很好地继承过去, 和进一步发展自身。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 找到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最佳方式, 从而, 实现传承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从技术和艺术上, 为天津民间艺术的发展找到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

随着计数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 网络的不断普及, 民间艺术在创作, 传播和保存上都应该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在创作上, 民间美术改变了过去完全以手工作坊、民间艺人手工制作为主的创作形式, 依靠计算机辅助设备, 民间艺术爱好者能够利用各种设计软件, 轻松实现自己的创意, 完成创意草图, 随意进行完善和修改, 甚至包括大规模的改动和整个创意的更改等等, 都只在滚动鼠标的瞬间。同时, 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和现代化器具, 进行模型的制作和最终成品的创作。依托网络, 民间艺术爱好者能够在不同的时空创作同一部作品。新的创作成果能够在网络上, 被融入不同的创作个体的构思和理念, 从而在最终的成品上, 改变其作品的最初原貌。技术上的进步, 给民间艺术创作带来的便利是显然的。在传播上, 利用四通八达的网络信息, 传播的方式多样化, 渠道更广。范围更宽。在保存上, 利用数字化技术, 以硬盘、光盘、软盘等等方式, 把所有数据以数字化的方式刻录在存贮介质上, 以实现永久性的保存。

要善于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艺术观念来进行创作, 中国特色, 天津特色是应该传承下去的, 但是, 如果不与时代发展脉搏同步, 不结合现代的元素, 民间美术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艰难。20世纪90年代以前, 天津的传统民间艺术, 呈现的是传统的民族化和地域化特点, 年画, 剪纸, 泥塑等等, 从造型到用色, 再到题材的选择, 基本成了一个定式, 选择手法和创作出的作品, 传统的东西太多, 现代的东西太少, 没有跟上时代的审美步伐, 其实, 从一个侧面反应的是, 创作者的艺术观念没有得到更新。

天津传统民间美术, 从形式到内容, 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因素, 几百年形成的天津本土艺术语言, 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借鉴不能简单地搬抄, 如果那样, 传统性和时代性, 是无法对接的, 最终只能是陷入抄袭的怪圈, 因此, 要发展天津传统民间艺术, 除了继承传统以外, 我们还需要结合现代元素, 融入当今主流审美观念, 只有当传统和现代, 经典和潮流很好地融合以后, 天津传统民间美术在非物质文化领域, 在市场经济下, 才能够很好地发展和传承。

天津传统民间美术, 在现有状况下, 要走一条, 有自身特色的, 紧跟时代步伐的创作之路, 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

摘要:天津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曾经辉煌灿烂过, 但是如今,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原材料匮乏, 传承无人, 市场性差, 资金不足等问题, 让民间美术的处境非常尴尬, 甚至部分艺术类别已经逐步走向消亡。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 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承,现状,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文艺研究杂志社《文艺研究》2011年11期.

[2]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作品2006年.

美术转型期论文 篇4

——达尔文

也许是因为工作所涉,不得不对原来完全陌生的互联网领域“走马观花”一番。不想在对一些网络常规知识、运营策略“恶补恶学”的过程中,却渐渐探寻到互联网给各行各业及我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端睨,看到了这个既虚拟又实际的世界里的旖旎风景。联想到在和工艺美术行业同仁们接触和座谈时,发现在我们这样一个传统的,有着人类最深厚文化积淀的行业,许多朋友对“中国工艺美术+互联网”,对行业转型的重要性还处于懵懂状态。尽管自己对互联网的认知也很萌稚,在此,还是想和家里人谈一些浅显的感想,只作是抛砖引玉……

一、互联网思维付诸实践的效应

众所周知,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大脑的支配,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作为。只有明白什么是互联网的思维,才能懂得运用互联网的重要。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的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与传统产业的老板、企业家探讨发展问题时,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他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像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现在几年过去了,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甚至企业以外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了。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演变成了多个不同的解释,如“小米”公司领军人——雷军,以自己在互联网方面的开发实践,获得“小米”的成功,他总结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口碑的核心是——“超出用户预期”。

他在一次讲话中以“海底捞”酒店的服务为例:一位顾客要求酒店的服务员将果盘里剩余的西瓜打包,服务员劝他最好不要打包了,怕西瓜已切开久了不卫生。而临到这位顾客结账时,前台却送了他一个整的西瓜,令顾客感动不已。我们试想一下,这位顾客回去以后对他的亲朋好友会怎样去宣传评价“海底捞”?这是任何广告也达不到的效果,这也可看作是互联网的一种效应。所以他归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是互联网思维的七字决。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并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这里指的互联网,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是范围更广泛的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如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等等。其实我们工美行业的许多大师、企业已经在用互联网思维方式管理、安排自己的销售运营。如我们考察了解到有一家翡翠、珠宝首饰产销一体的企业,已把这些昂贵的物件从高档商场柜台的射灯下,请到了电脑荧屏、手机屏面上,他们让客户得到线下良好的认知体验,线上极高的信誉度和客户们口口相传产生了无限的孵化效果,形成了完整的020联动模式,满足市场个性定制、众筹购买的愿望。因而,在当今并不景气的工艺美术市场,却创造了不到10人的销售团队,月销额达仟万元的业绩。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付诸实践的效应。

二、转型——工美行业必须进行的革命

当今,网络平台带来的商业革命改写了现在及未来企业生存的规则,如果说,过去近20年是平台商业模式在互联网行业的爆发期,那么未来10年,将是网络平台商业模式在工美行业转型应用上的黄金时代。

互联网思维不再是网络平台的专用词,它可以用来构建价值链,可以被运用到组织架构的设计中,更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竞争的优势。

转型——是传统工美企业和工美大师脱胎换骨、突破自我、求新求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凤凰涅槃升华、重生的过程。在工艺美术行业对创新一词并不陌生,而转型与创新的区别在于,创新更侧重于求新,转型却是破旧立新,是破除过去创造成功的优势,然后成长出新的能力,若将其称为我们行业发展中最大的挑战亦不为过。

工艺美术行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生产过程的群体,注重材质的选择,创意题材的新颖,技艺的精湛。而在信息交流,宣传推广,科研技能的运作方面较之偏弱。如果我们在今天还漠视互联网的作用,还在“守株待兔”、还沉醉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盲目清高中,那么发展中潜在的危机就是不言而喻的。在这方面有惨痛教训的柯达公司就是让我们警醒的实例。

时间推回到1996年2月,柯达公司的营业额高达160亿美元,拥有十余万员工,拉开了重大转型的序幕,推出当时“先进的摄影系统”。此系统被誉为:跨时代的代表。虽然一样使用胶卷,却设置了诸多数码功能。遗憾的是,即使当初柯达做了全球最大的需求调研,所有用户的回答也都只与照片或相机有关,却没有一个关于“分享、互动”的概念。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自己内心还有这么一个原始驱动力,只有在视窗系统的销售进入高速成长期,才带动了数码相机的普及,落实了用户把一张张照片无限复制、分享给亲朋好友的可能性,这是柯达未能预见的。它忽略了人们情感层面的互动、分享、需求,因而在转型过程中,不断在旧有的底片冲印技术与数字相机设备之间徘徊,不敢大刀阔斧地开发不具备底片功能,但却易于复制与分享的全数字相机,最终因错失先机而一败涂地。柯达所错失的,其实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十分重要的推动力量——网络效应。今天,苹果、三星、小米等拥有移动互联功能的智能手机更是全面取代了数码相机。柯达这样的业界龙头企业,就因为这一个致命的“忽略”,导致结束了它130年的历史,破产走入末路。

三、打造为全行业服务的高端互联网平台

中国的互联网从1992年萌生发展到今天,已有24年的历史,这期间是中国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时期,人们从不知什么是网络到依赖网络,离不开网络。网络的思维和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家庭,及我们生活的每一时刻。马云、李彦宏、史玉柱乃至“小米”的雷军等等,网络创业的几大巨头将互联网这一领域搅动得风生水起,全国各行业跟风而上。

人们随之越来越多地把寻觅生活需求的目光从线下的交易,转向了计算机、电脑、手机微信……,N多的需求,一个鼠标,一次点击就搞定了。真正实现了一键我知天下,一键天下知我。在不久之前,人们还不敢相信在网上可以买衣服,因为在常人的观念中,衣服必须亲自试穿合身后才能决定是否购买。而现在,全世界有的生活所需物品,都可以通过空运快递送至您的手中,而这,也都是由鼠标完成的。

现在的人们不是在想什么可以在网上实现,而是更多地在思考“什么不能在网上实现”。可见,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高度相似性注定了网络天生就是创业和商家的第二市场。这是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重新审视,是对市场运营方式的一次颠覆性的革命。

2016年4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就是在这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不互联难生存的全球大趋势下,工艺美术这个传统的行业比较其他行业而言却滞后了,这个手工艺生产群体甚至在网络界被称为“沉默的生产者”。

可能有的大师要讲:我已经在运用互联网了,我在淘宝开了店;我在京东开了铺;有的企业甚至建立了中小型网络平台……但我们可能都遇到过由于受其他店铺及商家信誉度的影响,产品受到客户的疑惑;由于平台小,受众少,而运营不利,烧了许多钱,最后关闭的问题。因此,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急需一个技术功能全面,信誉度高,保真弃假,实实在在为全行业,为全社会服务的高端互联网平台。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顺势而为,经过多次对行业和网络市场的考察,多次召开专家会议论证,决定为行业搭建互联网平台——中国艺品网(暂定)。此项目自2015年3月开始筹备,同年的8月末行业内2000余件高端精品上线展示,进行线上展示体验。2016年3月确定了网络的定位:全力打造诚信和公信力第一,整合有效资源(与国家鉴定局、编码中心、知识产权局;优质物流、影像、拍卖、出版等等近30个单位合作),基于为行业服务,满足用户的多元化品鉴和流通需求,体现个性化专属定制,形成行业权威和科学化的运营规则,打造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中国工美行业不可或缺的国际化品牌互联网络平台。

本着简洁易通、纵横有序、服务到位、涵盖全面的原则,设置了“中国艺品网”的基本构架,即:个性、众筹定制,社会第三方服务,产品交易,工美百科四大功能模块。并成立了中艺互联商务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后台技术开发工程预计7月末打通测试,接下来就是各个模块的打通启动。中国艺品网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给工美人创造的巨大的与世界对话,与世界相连的空间,我们欢迎行业同仁在这里相聚、交流、展示、收获。

四、工艺美术+互联网的运用

工艺美术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断层,有过去生活的影子,也有过去的生产知识总结,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也逐渐显出新的态势。网络连接了世界,渗入每个国家、行业、公司,甚至渗入每个家庭。时空在缩小,人们的审美标准逐渐由过去的单一走向繁复、多元。互联网的运用让工艺美术的设计、创新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能够让许多信息转化为企业拓展、提升经济效益的灵动因素。

工艺美术设计与工业设计的方向不同,工艺美术较为偏重设计,生产出的作品以走入寻常百姓家为主。要能够满足批量化生产的要求,还要有创新思维。因而工艺美术的设计者若是希望作品被社会接受,就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不断接触新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其首先应掌握计算机技术,因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是科技,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可以说是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这个载体,设计者可以获得信息,随后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分析如何利用新的方法、技术、资源,分析设计稿如何转化为产品,分析怎样通过设计来改良产品等等。此外,要善于发现市场的需求,围绕需求开展产品的研发与市场的开发。

说到需求,我想起这几天看到的一则信息:有一位印度的大叔(NarayanaPeesapati)立志于做环保,因在他的家乡印度每年都会产生数不尽的白色垃圾,这里包括塑料餐具。他是在飞机上看到有人吃冰激凌外面的脆皮,也就是类似麦当劳店里卖的甜筒的外皮的东西,眼前忽然一亮,他想如果把餐具做成可以吃的东西,就可以减少垃圾数量。接下来他研究了6年,终于做成了坚硬度合适,脆香可口,各种口味可吃的勺子,他讲:我就是想让我们索取过度的地球,变得没有那么糟糕。他的名字也随着勺子的畅销而风靡全球。由此,我感叹:谁看到了市场的需求,谁就拥有了财富,而发现需求的目光,却是一个企业,一个人多种素质的综合体现。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努力培育互联网运营的“生态圈”,注重分享、互动、服务、信誉,成为行业转型队伍中的前行者,而不是落伍人。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互联网之所以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是因为互联网的人和属性,即它是由人所形成的虚拟社区,虽是虚拟,但与“真实”却相差无几,甚至比“真实”还现实。因为由互联编织的这一道“网”已经与现实社会的网非常相似。

网络连接了你、我,连接了世界;渗入每个国家、渗入每个家庭、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空在缩小,而我们的眼界要放大,我们的思想要不断“更新升级”。

美术转型期论文 篇5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老百姓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以下特点:

(一)手工艺特质:造物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艺的,不依赖于大生产,其中凝聚了中国手工艺大师或工匠们的智慧和特有的审美意识,体现出中华民族崇尚吉祥的审美观。

(二)地域性:在中国广大疆域上的居民都有其传统工艺美术的创造和生产,由于各自生活环境和造物方式的不同,自然地形成和建构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工艺美术特色。比如同样是刺绣,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而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三)审美性:民间工艺美术总是力求在实用的前提下,制作美观。大多选取喜庆的事物作为表现内容,气氛热烈,构图丰满,艺术表现自由活泼。主要采用象征、夸张、拟人等创作手法。由于多用于生活的装饰,符号化和图案化是其重要的特征,表达了普通劳动者质朴淳厚和纯真的感情。

(四)人文性:传统工艺美术形成于历史,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单纯的工业化产品具有异质的人文特征,这些特征通过材料性能的选择、加工方式的选择、装饰方式的选择以及功能取向的选择而体现出来。所以产品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历史文脉和人文内涵,体现着文化创造的品格。

(五)传统工艺美术一般使用传统的材料,有一定的从业人员,能够维持和保障传统工艺品种的生产,而且生产的是生活中老百姓仍然在用或可以用的东西,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由传统工艺技术制造出来的,如刺绣门帘、剪纸喜花、陶罐、背篓等。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

鉴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诸多表现形式所承载或蕴含的巨大而丰富的无形价值,传统工艺美术日益被政府和社会所认识所重视,被整体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视野,成为国家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包含诸多种类,既有宫廷工艺美术,也有民间工艺美术,既包含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也包含实用于生活的各种生活用品。而当代传统工艺美术的作品大多作为奢侈品,如牙雕、苏绣、玉器等,处于陈设和欣赏的需要,有时又作为收藏品。它们的拥有者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时下的玩家,收藏家等。因此,今天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大部分与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有距离和隔阂的,这也就给其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

时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正遭遇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空前强烈的冲击: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审美观念的改变等造成了许多传统文化习俗的快速衰退,使相应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品或手工艺技术徘徊在现代时尚生活的门外。另一方面,许多有着精湛手工艺技术的传承人,由于在商品社会中被强势的时尚审美瓦解了自信心,在花花绿绿的现代市场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法确立自身的价值,因而顺应时尚,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艺术特性,卷入到与自身艺术发展完全相反的审美潮流中,使得传统美术的特性与民间手工工艺由于无人传承而断线。

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存在着历史缺陷,也存在现实缺陷:

(一)缺乏创新。原有的精彩工艺在逐渐衰退,甚至消亡,而新的创意研发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与样式一直在维持,以固守技艺为满足,以等待救援为出路,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原有的行业优势逐渐丧失。

(二)缺乏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高峰不断形成,高级研究型的人力资源缺乏成为传统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缺乏经营性。传统工艺美术长期以来以外贸为主,生产为主,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经验和营销力量,虽然有着良好的技术实力和应用基础,却没有市场,没有销售网络,没有产品明星,经营乏力。

如今,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意味着新的产业文化格局的形成,在时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框架下,我们应该重新确认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方向,使其在新的产业格局下成功地进行时代转型,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属于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文化为主题,以创意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动力,最终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较强的融合性的特征,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与现状来看,丰富的人文题材,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附加值极高,文化创意丰富。传统的手工艺作品是个人借助于手工加工工艺,结合对于创意的理解而完成的独件作品,因而具有创造性劳动与创意性产品的基本特征。加上每件创意产品都享有独自的知识产权,具有人文性特征、区域特征、历史脉络和人文内涵,体现着文化创造的品格。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属于文化创意产业。

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下有待进行时代转型

(一)关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关注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不仅是为了历史的纪念和颂扬,也是为今天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需要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要与当代社会和生活相适应,这就意味着需要传承和创新。一方面在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的同时,要保持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注重保护和培养传统技艺的人才,尊重他们,保护他们那种独具特色的小生产方式,抢救与整理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继承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体系等等,通过这些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另一方面,在传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地创作新作品。这种创新,来源于丰富的生活积累、渊博的知识积淀和对群众喜好的了解,是对艺术技巧的掌握以及文化修养的提高,是对物质材料性能的掌握和工作程序的制定。可以尝试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的经营模式,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通过技术创新,进行跨学科、跨门类的构思与设计,将宫廷艺术与现代工艺结合,将皇家福器引向民间,将装饰设计与家居、旅游等行业结合,开拓新的市场道路。建立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区,比如北京将百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进行资源整合,进行集好花常在群式的品牌推广与管理,探索出具有明星产品优势的企业与民间力量联合发展的新路,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发展。

(三)加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建设

品牌意识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中最缺乏的资源。过高的市场追求会缩小市场空间,过低的产品定位也会损失作品的品味,因此应当以品牌带动,以生活用品与旅游文化商品等相结合来研发,坚持首先是实用品,然后是珍爱品,最后是收藏品的价值路线。由设计的创意与手工的技巧来突出产品魅力,使之增值。比如来自台湾的现代琉璃艺术家杨慧珊成功地在大陆推出"琉璃工房"品牌,显示了品牌营销策略在工艺品推广中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琉璃工坊"的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十二道工序,六至八个月的精工细作;它率先提出限量的概念,永远不停的创作;不断从材质出发.探索在现代生活中设计的种种可能,超越琉璃在装饰性与工艺性的表现,将文化生活融入衣食住行中;始终坚持民族文化的风格,在工艺价值上,秉承永远亲自动手做的伦理观;以琉璃延伸至生活,广泛融取中国元素,成为中国最大的居家精品品牌LIULI LIVING的目标。"琉璃工坊"的作品在设计上是有趣的、创意的,体现了生活的多面性。

(四)以文化提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无论是作为艺术还是作为商品,它都是文化的产物,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品质。作为人类所创造的一种文化,我们要给予传统工艺美术以最大的重视。当今,我们要发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性与优势,按照手工技艺自身发展规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工艺美术产品不同于其他创意产品,它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服务于人的丰富的精神需求的,必然强调"文化精髓",是凸显最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产品。当设计者和制作者将自己的文化情思融合进作品时,不同的文化修养就会让作品产生千差万别的气质。比如凤翔泥塑的造型多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点,各种色块和纹样都有着特定的寓意:绿色代表福寿万年,红色代表四季红火,石榴寓意多福多子等。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造性、开拓性的创意把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资本,扶持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提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

中国工艺美术蕴含着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知识,更负载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用价值,使得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绚烂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和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然而任何文化产业都离不开它所在的国家、民族和区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在我国历史、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优秀的经验和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其次是要立足我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在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下,我们要珍惜和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研发适应时代需要、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和赏识的新时代的工艺美术作品,以满足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审美需求,使21世纪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闪耀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许平.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下的工艺美术再思考[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6(3)

[3]王晓芳.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方文化元素[J].经济师,2009(4)

美术转型期论文 篇6

一、师资队伍建设

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1人, 副教授6人, 讲师19人, 助教9人。结合各专业转型发展需求, 美术与设计学院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应用型教师, 一方面学校要采取措施增强师资力量, 创造条件让教师更多地走向社会,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优化师资结构, 制定计划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 或者邀请富有经验的知名校友到学校开设讲座或者授课。

二、专业学科建设

美术与设计学院共有六个教研室:国画教研室、油画教研室、版画教研室、环境设计教研室、视觉传达教研室、产品教研室;在校学生人数653名;美术与设计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重点, 全面优化学科结构, 大力促进学科发展。各专业结合自身专业实力和办学特色, 突出学科本身以应用为主的优势, 取得了科研和教学上的长足进步。美术与设计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建立以提高创设计能力、绘画能力及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养模式。具体有以下方面的改革

1) 在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的进行调整, 尤其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调整幅度稍大。加大实践课时量, 应用型人才是现代社会所需的, 在制定美术与设计专业课程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思想、专业培养目标。要以“交叉性”原则, 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 强调课程之间的科学性。在教学中, 我们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

2)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2016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模块化教学, 以专业课程为中心, 建立“课程模块化”, 如产品设计专业分为:项目设计实践模块、传统工艺模块、技术创新模块、兴趣拓展模块及独立实践教学环节。每个课程相互链接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面, 去集中解决遇到的设计问题。课程模块之间又相互链接, 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点进行前后贯穿。

3) 开设专业选修课程, 设置好美术、设计各专业选修课程, 让选修课程更好地辅助学生专业课学习。不断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最后, 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学科, 让学生在学科中将“课程模块”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

三、实训教学模式与基地建设

根据转型专业培养的特点, 各专业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刺绣工作室、木工工作室、印染工作室、缝纫与制版工作、刺绣工作室、商品包装工作室、动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校外目前已经和10余家校企共建实践培养基地, 为专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基地建设

美术与设计学院各专业基础教学设施建设还处于建设阶段, 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在目前的阶段进行应用转型, 对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都是一大挑战。修订了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 相对全面转型, 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未来还要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美术与设计学院与保山壹玖捌叁装饰公司、腾越工艺品厂、保山市高黎贡山书画院、清虚斋、艺海轩红木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之外, 继续与意向部分实训基地进行洽谈, 促成签约。在合作过程中, 切实探索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着重研究“实训课程教学秩序管理”、“实训与课堂教学冲突协调机制”等问题, 并制定相关暂行管理办法。

2、扎实做好各专业各实训室

1) 存在问题:各专业将陆续购置实验设备打造属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 引进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进行管理, 做到有人管, 管得好, 不闲置, 创价值。结合各专业教学课程, 优化实训室管理制度, 强化实践教育, 更好的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机制。

2) 搭建校内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1) 完善校内艺术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完善画室、工作室设施, 加强艺术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二是充分发挥艺术学院现有和曾有的教学质量工程的作用, 做好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②拓展校外实践实训基地

美术与设计学院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 挖掘、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广泛开辟实习基地, 建立起与地方兄弟院校、中小学校、企业、事业、公司、媒体等单位的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保山市本土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开展教学, 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直接服务保山文化经济建设, 形成双赢互动的产学研生态链。

四、促科研工作建设

加强科研教研工作,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 教师方面:我院教师科研工作进步显著, 自2009年获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 获准各级课题立项3项, 其中校级2项, 厅级重点1项;教材、专著5部;校级以上获奖10余项。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服务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作品及教材4部;创作作品30余件, 参加国内外各类画展10余次。

2) 学生方面:目前, 美术与设计学院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共有9项, 创新创业项目给学生和指导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今后也将积级申报, 认真把项目做实做好。另外, 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豆伴手作”项目, 参加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 取得很好的成绩。

五、加强对外交流

结合专业转型, 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小学教师国培项目工作, 安排美术专业学生到各中小学顶岗实习;分别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我院调研。同时也聘请知名专家、工艺大师进课堂指导教学, 分别从“产、学、研”等方面给予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学术指导, 参观各专业实训室, 提出很多建设性建议。

六、结语

上一篇:重症胰腺炎的护理分析下一篇:沙盘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