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大学生(精选12篇)
转型期大学生 篇1
1 大学生信仰危机
纵观当前大学生信仰, 其表现出了丰富性特征。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持续加快, 不同国家各类社会思潮涌入进来, 出现了更多的新鲜事物, 且各类理论互相碰撞交叉, 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再是大学生的终极追求。由于一些学生在各类思想冲击之下欠缺理性判断能力, 仅凭着感觉去拥护或追逐潮流, 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问题, 便会承受不起, 甚至丧失理智。
现实生活中, 受到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 一些学生爱国精神、甘于奉献、团队合作的意识逐渐淡薄, 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思想。例如, 凡事以我为先, 遇事斤斤计较, 将金钱看得比感情还重, 欠缺集体归属感以及荣誉感, 因此, 存在大量有损他人利益以及集体组织利益方面的问题。
另外, 不断滋生的不理性、非科学思想对学生信仰也形成了负面影响。他们往往一成不变、思维定势、停留在传统模式中, 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被伪科学所迷惑, 不愿意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无法理性的分析, 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这样的信仰之下, 倘若遇到挫折, 便会祈求神灵保护, 无法清晰的辨别前进发展的方向。
2 引发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因素
导致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的因素并非偶然, 而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但包括社会环境因素, 还涉及到教育因素。
在社会环境层面, 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一定的贪污腐败现象, 这对于大学生的信仰信念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党员在利益诱惑之下收受贿赂, 伤害了自身形象, 使得大学生对于党组织以及政府的拥护度与信任度产生动摇, 甚至对共产主义产生质疑。除此之外,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贫富差距始终存在, 这也使得大学生信仰共产主义的思想产生了动摇;另外, 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以不断变化的形式迎合了当代大学生迷茫、分不清方向、心情焦虑以及绝望的心理特点, 极其容易将大学生引入歧途;最后, 信息时代网络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 成为动摇大学生信仰的又一诱因。
在教育层面上, 方式方法单一化、教学内容理论化、枯燥乏味、照本宣科, 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欠缺创新性, 无法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满足他们的内心需要, 使得思想教育产生严重缺陷, 无法发挥良好的引导培养效果。
3 社会转型期重新建构大学生信仰的对策
3.1 优化社会环境
党组织要想进一步强化执政力, 应不断总结反腐斗争经验, 强化党风建设, 完善民主法治, 巩固光辉形象, 获取大学生的更多信任。另外, 应继续加快经济体制更新改革, 针对当前社会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重点关注, 制定可行性方案。特别是将预防两极分化当做全局性的工作推进, 健全法律规范, 构建对应性社会保障体制, 提升生产力, 推动现代社会的快速、全面发展, 进而令大学生真正感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并牢固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
3.2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为帮助大学生重构信仰, 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打造一支素质水平高、具有良好修养且体现敬业奉献精神的师资团队。教师不但要为学生传授丰富的文化知识, 还应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做人, 提升思想政治修为。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强化马列主义思想渗透, 坚定立场, 向经济发展中的一切腐朽行为说不, 并可利用自身掌握的丰富知识、具备的敏锐洞察力, 深刻的剖析现代社会之中存在的各类现象, 积极的为学生提供答疑解难的帮助, 通过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真正的感染学生。
针对学生应采用主导型教育引导, 关注信仰多重性。我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与现实检验证明的正确决定, 契合现代社会发展建设的客观需要。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 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新时期的必然选择。为此, 高校应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 明确共产主义理想的内涵意义, 将信仰马克思主义变成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核心内容。另外, 应明确价值观的多重性, 报以宽容、认同的态度, 在主导价值观引领的基础上, 认可多元价值观的形成。针对各类社会思潮应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批判, 进而有效预防大学生一味盲目的推崇, 呈现出信仰游离的问题。
3.3 创建对大学生信仰重建极为有利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重构信仰极为重要, 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婚恋观念, 预防家庭之中的不和谐、动荡不安与单亲家庭为青少年子女带来的心理扭曲问题, 积极创建对青少年子女健康成长极为有利的和谐、温暖、民主的家庭氛围, 重视子女个性、品质的有效培养与健康发展。
相比于其他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体现了一定的独特性, 因此家庭教育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父母应将孩子的信仰教育置于首要位置, 杜绝形成信仰教育为学校责任的错误倾向。在全面明确年轻人心理需要、年龄特点的基础上, 利用丰富途径了解教育子女的有效方式, 并同学校积极的保持紧密联系, 掌握孩子们的现实表现。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应快速的同子女联系沟通, 通过不断的开导给与他们更多的帮助。
另外, 家长应注重家庭环境内在的文化意蕴, 例如爱好兴趣、为人处世方式、礼仪礼节等。由于该类文化意蕴可以在家庭之中不断传承与继续扩张、映射并对个体社会地位形成重要影响作用。因此, 具有优越文化意蕴的家长, 更能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促进升华作用。也就是说, 家长在家庭之中也要关注自身言行、注意举止言谈, 为孩子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 通过耳濡目染的教育, 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水平, 倡导符合社会主旋律的健康教育, 进而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 摆脱危机、预防错误倾向, 真正实现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4 结语
总之, 为摆脱大学生信仰危机, 使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时期快速的适应社会, 实现信仰重构, 我们只有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创建对大学生信仰极为有利的家庭环境,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方能使大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努力发展,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拥护党的纲领, 牢记党的使命, 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王莉.普通高校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学校因素浅析——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 2011 (30) .
[2]朱嘉欣.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5) .
[3]李季.提升党对大学生信仰吸引力的有效途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5) .
[4]卢黎歌.王成文.LU Li-ge.WANG Cheng-wen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对策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0 (4) .
转型期大学生 篇2
您好!这是一份意在真实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对其原因进行深入追索分析的研究性报告,希望能抽出您一点的宝贵的时间认真对待,您的支持将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再次谢谢您的配合!
1.A.B.C.D.2.A.B.C.D.E.F.3.A.B.C.D.E.F.G.H.I.4.A.B.C.D.5.A.B.C.D.E.F.G.H.I.J.K.请选择您所在的年级:* 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大学毕业后您会选择?* 就业考研出国留学创业赋闲在家其它多选 如果选择考研,原因是?* 学术追求作为就业压力过大的缓冲增强竞争力,为未来增加筹码改换专业或城市家长的期望顺应潮流在校考研方便,就业后再深造成本较高想通过考研证明自己的实力其它您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态度?* 很乐观有难度,但可以克服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无所谓多选 您在进行职业选择是最看重的要素是什么?* 单位前景学习与培训机会工作岗位薪酬标准工作条件工作地域用人机制合同期限住房单位性质其它
A.B.C.D.E.7.A.B.C.D.E.F.G.H.I.J.K.L.M.N.O.8.A.B.C.D.E.9.A.B.C.D.E.F.G.10.A.B.C.D.E.F.11.10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以上多选 您认为以下哪些素质和能力在就业过程中最重要?* 专业基础知识综合测评名次学习成绩专业对口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思想道德修养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主动性应变能力學習、创新、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其它 多选 您认为一下哪些措施可以让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完善实践机制,开展实践活动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教师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大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其它多选 您认为以下哪几方面的大学生就业观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明确就业意识淡薄,依赖性强就业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切实际追求稳定工作,缺乏开拓精神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创业意识缺乏其它多选 您认为以下哪些做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岗位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政府给予一定支持与帮助企业改变用人观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其它您选择去中小企业就业的意愿是?*
B.C.D.12.A.B.C.D.E.13.A.B.C.D.14.A.B.C.D.E.F.15.A.B.C.D.16.A.B.C.D.17.A.B.C.D.E.F.G.H.I.18.A.無所謂不是很愿意非常不愿意多选 如果没有意愿,原因是?* 中小型企业福利不好中小型企业没有发展前途辜负了家长的希望,没有面子没有培训机会,不能满足成长需求其它您是否愿意去西部工作?* 愿意无所谓不是很愿意非常不愿意多选 如果没有意愿,原因是?* 限制个人未来的发展专业知识“荒废”地区偏远,生活条件艰苦生活补贴低,政府的优惠政策没有吸引力政策较有吸引力,但是对具体的落实缺乏信心其它多选 您认为现在大学生创业艰难的原因在于?* 启动资金不足舆论没有形成一个创业环境创业意识不足创业能力不足您觉得大学有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吗?* 非常有必要可以考虑试试可操作性差,没必要不关我的事多选 您认为政府应对大学生创业做怎样的支持?* 减免税收建立创业基金提供长期债务担保分调动民间资金促进创业“硅谷”的集群形成落实有关创业的法律建立创业咨询机构加强宣传鼓励,营造创业环境其它多选 您觉得以下政府出台的政策制度对解决大学生就业有切实效果的有?* 斥资鼓励大学生支农支教,当村官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篇3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1.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浓重,即只顾自己利益,不管他人感受。具体表现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 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 对自己要求低;只注重个人奋斗与个人发展, 集体协作观念、奉献和服务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 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等等。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一是对他人的责任意识缺失。对父母,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想过父母养育和培养他的不易而怀报养育之恩;对老师,部分学生没有想过老师培养他的辛苦而努力学习;对同学、朋友,冷眼旁观或者讲“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为他人负责、着想;对陌生人,缺乏仁爱关怀之心等。二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缺失。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更注重的是自己的幸福和发展,却不考虑国家与民族的进步、发展。虽然能够认识到国家、民族利益的重要性,注重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但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还不够。特别是在能否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建设、民族的进步结合起来这样的问题上,许多大学生的认识一般不足。所以,虽然他们的爱国热情很高,但只是空有“爱国之情”,缺乏“报国之志”、“报国之能”。
二、 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
1.社会原因。市场经济消极方面的影响使少数大学生产生了金钱万能观念,少数公务员失信、失德行为和表现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形象,严重挫伤了人们负责任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也产生了影响。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西方文化包括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传播力、渗透力空前增强,出现了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大碰撞。处于思维活跃阶段的大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接受外来的文化、观念,容易使一些缺乏辨别力的学生在责任意识规范的认同与责任行为的选择上产生迷茫,甚至还会误导大学生的正确选择,抵消学生多年来所受正面道德教育的影响。
2.学校原因。从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来看,存在着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问题。教学中灌输式教育方法至今仍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对许多道理学生即使认识了但并不认同,社会主体意识也不可能在这种教育之中得到加强。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比较模糊,导致作为手段的学习和考试反倒成了目的,原本学生应通过学习走向社会,在学习中逐渐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从而增强其责任意识,但结果是在学习中迷失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少数教育工作者很少利用自己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包括责任意识在内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是没有将教书与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教育这个大好的品德教育阵地白白地荒废掉了,致使包括责任意识在内的所有品德教育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家庭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从小只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品德教育,未能很好地处理“智力投资”与“立志成才”的关系。家长重点关心的只是孩子将来的“就业收益”回报,对孩子的身心素质过问较少,从而使得家庭品德教育再一次成为大学生品德素质教育的“短板”,致使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4.个人原因。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备受祖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荫福,生活条件优裕,从出生开始就在倍受亲人的呵护下度过童年进入青少年,除个别人外,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苍桑变换,不知道什么叫责任,更没有责任的体验,从未为自己进行过人格定位思考。这使得许多大学生只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责任,很少能意识到自己应对他人、社会、国家负责。
三、 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对策
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共同努力,彼此形成正合力,去锻造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1.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一,经济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则,只有市场主体遵循规则,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应进一步规范市场,完善市场机制,使从事市场经济的各种主体都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进行活动,最终建立责任市场经济。其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没有承担,那么不仅不能获得经济效益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为个人如果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否则也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承担责任。第二,政治方面。现代社会中,政府应该是负责任的政府,因为政府既是行政主体也是责任主体,政府的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处于责任状态,使权力与责任达到统一。一方面,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要对社会大众负责,因为一个轻率的、鲁莽的、不计后果的行政行为注定会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另一方面,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身的失职、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反腐力度,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使大学生对社会充满信心,从而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文化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优良传统,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糟粕,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培育“爱管闲事”的公共精神。为此,要在全社会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四,大众传媒方面。大众传媒应该认识到自己是教育者角色与传播者角色的统一。作为教育者,首先,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起表率作用。其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正面舆论导向的作用,真正做到 “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正面引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第一,教学方面。当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无责任心态,其实质就是缺乏理想,也就是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因此,要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就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并把个人理想融入到民族和社会的理想中去,勇敢地肩负起历史和社会赋予自己的责任,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另外,还要大胆利用诸如因特网之类的先进传播方法,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第二,管理方面。一方面,在管理中,要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管理者要加强管理,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学校各部门上至学校党委下至辅导员以及后勤管理等各部门一定把对学生的服务摆在第一位,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三,教师方面。高校教师要把强烈的责任意识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学中,首先,要有岗位责任意识。要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其次,要有社会责任意识。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为让家长放心满意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再次,要有国家责任意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来承担,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为此,高校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不要忘了育人的重要任务。从我做起,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也是一个规范做事、敢于承担责任的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3.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如何爱孩子,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则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正如高尔基所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这说明了爱孩子是需要理性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除了注重孩子的文化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特别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而在众多的品德中,责任意识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因为孩子只有认识到了责任的重要性,才会约束自己的各种行为,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家长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那么到了大学阶段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严格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家庭、他人、社会。
4.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自我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没有自我教育,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责任意识的形成正是责任主体在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的交替中逐步形成的, 因此应特别强调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义。第一,参加劳动,体验责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劳动之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通过劳动锻炼,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懂得“盘中之餐,粒粒辛苦”的道理。所以,有些高校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就把劳动定为学校的必修课来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意志、组织纪律与团队精神等品德。通过劳动让学生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品德基础。第二,学习正面典型,树立责任意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窮的”,榜样就是典型。典型一般具有一定时代意义上的代表性,是具体的生动的事实。在典型的作用下,责任从概念性的说教转化为活生生的例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有效地唤起人们的责任意识。正面典型可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敢于承担责任的洪战辉同学。第三,学以致用,以学拥德,培养责任意识。责任是实在的、有形的,而要体现责任,离不开知识。学习的知识越多, 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越强,自我约束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在实践中体验到责任的内涵,其责任意识就越强,而不学无术讲责任也只能是空谈。大学生应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从拥有知识中体会到责任的分量,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习、明确角色、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影响大学生一生乃至影响到家庭、社会、国家的大问题。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转型期大学生文化失范现象探析 篇4
一、社会转型期文化失范的内涵
文化失范是文化危机的一种具体表现, 对于文化失范的定义。衣俊卿认为文化失范是指在现实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层面上, 实际的发生着文化观念自觉或不自觉的冲突和裂变。刘学谦认为文化失范是指在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 人们的行为及价值观念由于缺乏明确的准则而导致的混乱无常状态。
总体来说, 文化失范就是在社会转型期, 由于新的文化观念的出现, 多种价值观念相冲突, 以前占主导的文化模式的合法性地位受到威胁, 并逐步的丧失主导地位, 成为社会的外围的文化模式, 造成的文化秩序的混乱状态或过程。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信仰失落、道德领域的滑坡、健全人格的缺失、大量越轨行为的出现。
二、大学生文化失范现象出现的原因探析
1. 市场经济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新的经济体制, 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但她还不够完善, 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格局重新分配, 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必然会引起一些矛盾, 并表现为在价值观念的冲突, 大学生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市场化的影响。
2. 网络文化的盛行
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交往领域中, 大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网络内容, 从正面角度来说, 网络大大扩展了大学生的视野和眼界。但是, 从负面角度来说, 网络中不同的文化传统, 价值观念以空前频繁的方式在网络上交汇、碰撞。
3. 学校心理辅导未充分发挥作用
现在中小学, 大学基本上每个学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 但是我们清楚的知道这些所谓的心里辅导机构并没有相应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其中有众多的因素, 或是因为学生自身不能很好的正视心理咨询的性质问题;或是因为学校虽然设置了这一机构, 但是并不是聘请的专业的心理老师, 弱化了心理咨询的功能。
4. 大学生角色的迷失
学生都对大学有着过高的期望, 最近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是普通的劳动者”这一新的角色定位, 打破了大学生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已经习惯于扮演的角色, 这让大学生感到了角色的迷失, 他们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到底是充当什么角色。
三、大学生文化失范现象的解决对策
1. 加强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作用
学校教育是矫治大学生失范行为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学校文化全面的梳理、分析和反思, 规范与引导大学生的文化观念与文化实践, 以推动学校文化朝向更为合理、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的失范行为才会杜绝。
首先, 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行为规范的环境。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们的影响, 对校园文化进行积极引导, 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因此, 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 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 潜移默化影响学校师生的观念与行为。其次,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 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及其马克思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引导, 抵制亚文化乃至反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再次, 大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加强心理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能够搭建与学生沟通的语境和平台, 对解决大学生的情感、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2. 净化社会大环境
社会各方面应尽力强化社会体制、完善社会风气,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及弘扬力度, 抵制消极腐朽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 使社会大气候得到净化。
首先, 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消除市场经济中的自私自利、尔虞我诈等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环境中积极、有益的因素, 培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富有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
其次,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的文明形态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 潜移默化地使大学生得到感性的愉悦、情操的陶冶, 更多的是理性的启迪,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风尚、思想素质, 对大学生整体化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大的作用, 有利于大学生朝着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再次, 增强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健全大学生人格。总的来说“行为失范的大学生大多是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模糊, 法纪观念淡薄” (2) 以及内在文化素养的缺失。所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 以理性、辩证的头脑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考量, 根本上杜绝失范行为。
随着我国社会各项机制的逐步健全, 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备、社会风气的日益好转, 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 自觉克服文化失范效应, 日益走向文明化, 真正成为高素质、高层次意义的群体。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 我国的经济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向前发展,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信仰失落、道德沦丧、文化失范等精神层面的困惑。本文以高校学生弑师案为切入点, 以社会转型和全球化为大的研究背景, 从文化哲学的视域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文化失范现象。
关键词:文化失范,大学生,社会转型
参考文献
[1]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贺善侃.发展哲学研究论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
[3]邹广文.当代中国的文化失范现象及其价值建构[J].社会科学辑刊, 1993 (6)
[4]杨震.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06 (5)
转型期大学生 篇5
(一)研究背景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和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人才的质量,而且对国家、民族的现在和未来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时期,大学生的思想个性、道德品质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现有的道德教育方式、方法能否与之相适应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由此,道德教育不仅要掌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还需要反思当前的教育方法得失,扬长避短并积极探索新方法,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随机采访等实证研究方法。问卷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大学本科生和部分硕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回收率91%。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处理,主要统计手段是频次分析。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大学生普遍关注社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1、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富于爱国热情,在回答“如果祖国被外敌侵略而发生战争,你是否报名参军”,94.8%的大学生表示会参军,这其中表示“主动报名参军”的大学生占32.5%,表示“被征就参军” 的大学生占61.8%,而认为“太危险,尽量逃避参军”的只占5.2%。
2、积极学习政治理论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党的指导方针、思想路线的学习意愿较高。回答“对于学校开展的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活动,你的态度是什么”,80.6%的大学生表示积极,选择“不太积极”的占11.5%,“不积极”的只占7.9%。
3、关注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当代大学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并有自己的看法。在回答“你认为我国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时,作出选择最多的三项依次为:惩治腐败(46.6%),就业(18.8%),诚信(14.1%)。问及对国际、国内大事的态度时,43.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关心,经常通过报刊、电视等了解”,50.8%表示“偶尔看看报刊、电视了解”,只有5.8%的大学生表示“不关心”。
4、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公德心较强。回答“当您在公共汽车上看见老弱病残和儿童没有座位,而自己有座位时,您通常是如何做的”,74.3%的大学生会“主动让座”,“任何情况下都不让座”的只占6.3%。在回答“上学路上,遇到一位盲人想过马路,这时已经临近上课时间,你会怎么做?”61.3%的大学生选择“把他送过马路,再去上学”,“怕迟到,决定以后再帮助”的占23.4%,“装着没看见”的只占14.1%。问及“上学途中遇红灯,此时恰无来往车辆,这时你会怎么做”,72.8%的大学生会“等待绿灯亮时再通过”,只有9.9%的人选择“看到没有警察便快速通过”。
(二)大学生具有较务实的价值观,但自我中心倾向明显
1、具有比较务实的价值观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使得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追求自身价值,体现个人奋斗,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标准。58.6%的大学生认为努力学习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承认”。98.4%的大学生认为诚实守信是重要的。67.5%大学生不同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艰苦奋斗的提法已经过时了”。在回答“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时,选择最多的前两项是“人格是否高尚”(57.1%),“对社会贡献的大小”(35.6%)。在关于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方面,55%的大学生选择“公私兼顾”,9.4%的人选择“宁可牺牲集体利益,也要维护个人利益”。
2、自我中心倾向明显有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不免出现自我中心倾向。在回答“您所信奉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时,选择最多的前两项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的评论”(50.8%),“人生短暂,当及时行乐”(25.1%)。这一点也体现在他们的幸福观上,“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被认为是人生幸福的最大首选(39.3%),有知心朋友(33.5%)被列为第二。而为社会做贡献仅为15.2%,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只有5.2%。
(三)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了解,道德本身的知易行难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付诸到道德实践中,调查显示,59.7%的大学生认为因见义勇为而负伤牺牲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但不会效仿他们。而问及“如果用非正当手段能解决你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你会采用吗”,51.8%的大学生选择“肯定会”和“可能会”,24.1%的人选择“说不清”。
(四)道德修养水平与知识水平存在差距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落后于知识水平的提高。其中,63.4%的大学生认为有差距,29.3%的人则认为有很大的差距,仅仅有6.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差距。
(五)多元化因素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各异
1、学校的道德教育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调查中发现,在学校教育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最大的几项活动依次是:社会实践活动(41.4%)、先进人物的事迹(37.7%)、老师的言传身教(33.5%)、有关讲座(33.5%)和各科教学渗透(22.5%)。而对现行的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思想政治课,50.3%的大学生对上思想政治课兴趣一般,35.1%的大学生则表示没有兴趣。同时,在回答“您认为对个人思想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只有8.4%的被调查者选择学校,而选择家庭环境和社会观念的分别为48.2%和31.4%。
2、家庭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起了较好的影响调查显示,“家庭环境”(48.2%)被认为是对个人思想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75.4%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的言行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正面影响多于负面影响,这一影响体现在79.1%的大学生准确知道父母的生日。只有4.7%的大学生认为负面影响多过正面影响。
3、网络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网络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个案访谈和随机采访中,所有被访大学生均表示上过因特网。在回答“当您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反动的宣传文章或讨论时,您一般是怎样”,26.2%的大学生认为“好奇,进去看看”,17.8%的大学生选择“奇闻共赏,并主动到相关网上了解信息”。
4、传统道德影响力优势明显在回答“您觉得目前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哪些因素更重要”,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列第一位,占48.2%,而党的思想教育为29.3%,这也反映出我们传统道德的教育是成功的,有效的。
5、社会环境尚待净化很多被访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社会风气不好的话,大学生很难有很高的道德水平。问卷中“您认为在当前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排在前两位的选择是“社会上拜金主义严重”(38.2%),“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严重”(36.1%)。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继续加强传统道德教育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是我国的生命之魂,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用现代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教育大学生外,加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必不可少,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际关系准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内省、慎独”的修身方法等等,完全可以在今天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发挥作用。
(二)改进现行的课堂教学,各科教学交互渗透加强对大学生道德品质能力的培养,不只是思想政治课、大学生道德修养课的任务,也是其他各种学科所面临的课题。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道德教育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发掘各门学科专业知识内在的思想意识,这对于形成学生科学的认识和评价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道德实践能力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行动、“三下乡”服务,社区援助等,在各项社会实践中,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社会,加深理解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内化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且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高校应提高对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认识,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充分运用网络传播迅速、开放等优越条件,不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进网络,使他们对待网络文化有正确而清醒的思考和判断,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由于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隐匿性特点,网上反映的思想会更加真实,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快速而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五)道德教育应体现层次性在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中,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要分层有序,提出不同的教育重点和目标要求,使每个大学生能够从不同起点提升自己道德水平。一方面,必须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导向,它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另一方面,还应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水平出发,坚持不懈进行基础道德教育,防止道德教育空洞化,稳步推进大学生道德水平。
(六)开展开放性教育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走出校园,高校、家庭与社会应该相互协调,共同教育,使社会参与德育,德育走进社会,大学生能够接触多种教育因素、力量和氛围,这会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高起着直接的渗透和助动作用。
转型期大学生 篇6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学生犯罪 犯罪者价值观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犯罪的案例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犯罪类型多样化,情节也越来越恶劣,校园血案已不稀奇。据统计,全国大学生犯罪案件及犯罪人数,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而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占全国高校总人数的1.26%,每年都会有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因种种违法犯罪原因受到校规校纪处理,甚至锒铛入狱。中国犯罪学研究会调查,1965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1%;文革期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2.5%;而近几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约为17%。这种种数据表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犯罪已成为衍生而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如何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并力争把每一个在校大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栋梁是关系我们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
一、大学生犯罪的主要类型
传统观念一般会认为,学历越高犯罪的可能性越小,而大学生即使犯罪,也是和计算机、智能化联系在一起的。其实这种观点与事实相差甚远,学历与素质不成正比。据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区分局处理案件的情况看,大学生犯罪以盗窃、故意伤害为主,占到了总数的68.9%。虽然大学生犯罪形式多样,但本文仅从最主要的两方面来分析。只有用最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大学生犯罪比率,还大学校园一个安定和谐的局面,才能更好的遏制新的大学生犯罪形式。
大学生主要犯罪类型有:
(一)财产型违法犯罪。据有关资料统计,财产型违法犯罪的高峰年龄段在18—25岁之间,25岁以后的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而在校大学生正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目前高校大学生犯罪中财产型占绝大部分,而盗窃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可以说大学生盗窃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暴力型违法犯罪。有人称大学生是“第二断乳期的孩子”。他们的情绪处在最丰富、最强烈、最复杂、最动荡的时期,对事物的判断经常失去客观性,容易偏重其阴暗的一面,从而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故意伤害罪为其最主要表现形式。
二、大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激情犯罪。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时期,做事冲动,不顾后果,大学生犯罪者事后往往表现出极度后悔状态。
(二)法律意识淡薄。多数大学生还处于父母庇佑阶段,只知道享有不懂得付出更不会承担责任,有的大学生在触犯刑法时甚至认为承认错误就可以被原谅,即使学习的法律也很难和自己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三)隐蔽性强。大学是个小社会,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群居生活难免会出现矛盾,而大学生犯罪往往是由于泄愤产生的。生活中的矛盾一点一滴,家庭、社会和学校很难全面有效的掌握每个学生的生活状态,因此虽然学生异常熟悉,却常会出现犯罪后周围师生惊讶的现象。
(四)犯罪地域较固定。大学生犯罪地点主要集中在校内,几乎所有的犯罪行为都离不开校园生活区域。
(五)犯罪对象较固定。不论是盗窃还是故意伤害,大学生犯罪往往都是瞄准身边人,同学是大学生犯罪最集中的对象。
三、大学生犯罪原因之分析——以价值观为视角
众所周知,一个人犯罪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大学生犯罪也不例外,既有心理、生理、意识等因素,也有社会、家庭等环境影响,但大学生犯罪主要是由于当今大学生整体价值观偏颇所致。价值观是人们心目中用于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价值观的健康与否直接指引人们的日常行为。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错误的价值观在自控能力差的行为支配下导致了大学生犯罪的频频发生。曾有人说,“80年代的大学生搞政治崇拜,90年代的大学生搞商业崇拜,到了21世纪,大学生则把政治与经济统一起来取舍所需。”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受市场经济影响,当今大学生价值观中经济占的地位越来越重,利益得失、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大学生一旦以利益得失作为价值观的衡量标准,在人生的十字口很容易走错方向。
四、大学生犯罪预防机制——以价值观为视角
从投入成本分析,据统计,预防犯罪的成本仅占犯罪发生后损害程度和犯罪惩罚成本的五分之一,而且大学生是社会栋梁培养人选,犯罪具有突发性,只要加强预防机制,减少大学生犯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本文分析了纵使导致大学生犯罪原因千万,但究其根本还是错误的价值观使然。因此,预防大学生犯罪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可塑性强,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应丰富高校“两课”授课方式,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用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
(二)着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美国圣母大学前校长赫斯柏曾说过,完整的教育应包括“学习做事”和“学习做人”两大部分,而学习做人就必须接受人文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成人才能实现对社会价值。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生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学校要多组织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大学生在一个和谐轻松的集体中成长。
(四)错误价值观引起的案例教育。我们要正视现实出现的问题,对必要的大学生犯罪案例给予分析,使大学生真正从心理上重视该问题。
(五)道德责任感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接触社会,养成做事负责的态度。
(六)开设理性消费教育课程。物质引诱是大学生面对的一个课题,教育大学生适时合理消费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大学生犯罪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己任,从源头上消除大学生犯罪的诱因,还大学校园一个安定和谐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池中军.大学生犯罪原因之探讨[J].犯罪心理,1995,(3).
[2]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群众出版社,1986,192.
转型期大学生 篇7
一、社会转型对高等学校德育的双重效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我国的经济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经济形式的多元化给人们的思想注入了新的生机, 导致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 以利益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又导致人们思想的多样性及复杂化。
1. 市场经济激发人主体意识生成的同时诱发了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
市场经济人所遵循的自主性原则要求经营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权, 实行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经济这种特质赋予人们主体意识, 讲求等价交换、公平竞争, 唤醒了人们的巨大积极性、能动性;人们的风险意识、使命感和责任心也随之加强, 有利于人的独立性、创造意识的形成, 这些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以独立的人格关注现实、思考未来, 并有助于推进他们主体精神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以及“市场失灵”的情况,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 在个人主体意识与利益的驱使下, 有可能诱发极端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针对大学生而言, 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 容易助长他们的个人主义, 表现在思想和行动上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惟我独尊, 甚至我行我素。
2. 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导致了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市场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价值规律等整合为有机的统一体, 促进了多种经济充分发展,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物质文明的进步, 也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从另一方面看, 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多元存在, 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 相应地表现为多种意识形态:在价值观方面, 无私奉献、公私兼顾、合理利己和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并存;在外来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中, 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 精髓和糟粕同在。这些复杂多元的社会现象通过家庭和社会种种渠道渗透到学校中来, 使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 使其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方面面临多种选择, 而其中消极因素必然会对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 市场经济增强了效益观念的同时诱发了大学生重利轻义倾向。
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利益驱动原则, 是市场经济生命力的支撑点。这些原则对提高经济效益, 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效益观念和务实求实精神,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拼搏精神。而从另一方面看, 市场经济竞争的严酷性会引发少数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达到求利的心理倾向, 诱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 偏好于追逐短期利益, 忽视长期利益, 致使道德滑坡。这些消极因素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意识中, 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4. 市场经济与全球化趋势同步进行不断完善发展的同时使大学生面临多元选择的困惑。
当前, 全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并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与时俱进、开放进取的学习与创业精神也成为目前的时代潮流。而另一方面, 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 各种思想得以迅速在网上传播, 而其中的文化垃圾、没落的道德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传播, 使一些人自私自利的贪欲不断膨胀, 同时给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构建当前我国大学德育改革方法论体系的思考
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灵魂。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拥护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 人生态度积极向上, 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社会责任感不强, 功利色彩过重。在大学生应具备的各项素质中,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这是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思想保证。但由于近年来人们重智育、轻德育, 以致放松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进一步改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锐意创新, 增强时代感, 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1. 高等教育德育改革的导入口———回归生活世界。
人的道德是植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的, 道德教育不可能是建立在远离实际生活的空中楼阁, 所以学校德育应揭示人的生活意义, 并重在对学生的引导与理解。教育只有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现实, 才能获得真实、动态和可靠的理解, 实现道德的内化。现实的积极的需要, 是人积极性的源泉。人类具有道德需要, 这种需要在有效的道德教育的促进下伴随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断丰富。在我国, 20世纪道德教育的最大失误就在于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脱离, 致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知识的教育。西方思想家早已指出:“适合于人的道德应该建立在人性上”, “道德一旦变成一种强制约束力量, 那是它的耻辱而不是它的本质。”所以, 当今的道德教育必须由无“人”之域向“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生命世界、促进人格完满发展、进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转型。
2. 高教德育改革的衔接点———道德价值辨析。
价值观辨析理论于20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拉斯 (L·Raths) 提出, 并经西蒙 (S·Simon) 和哈明 (M·Hamin) 等人加以发展而成的。由于价值辨析的方法基本上是诱导性的, 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设计各种活动, 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诱发学生暴露、陈述、思考、体验并实现某种价值观。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但只是作为一个范例, 而不是作为正确的答案。为此, 在价值辨析过程中, 教师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 必须无判断地、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感情、信念和观念, 必须向学生提问或组织集体讨论以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 而一切抉择都得由学生自己做出。价值观辨析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中主体地位, 认为个体的价值观念是在自身的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中, 在不断的辨析过程中逐步清晰、稳固的, 从而真正起到指导行为的作用;在具体方法上, 采用诱导性的教育方式, 反对死板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他们所提出来的具体策略和技术, 不仅教师易于掌握, 而且学生乐于接受。事实上, 大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完全可以通过讨论和辨析的方法, 来提高其道德意识水平。
3. 高教德育改革的落脚点———德育目标回归。
学校的德育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及创造美。当前德育的问题是吸收的问题, 要设法使课堂的德育内容与周围社会文化价值相互贯通, 才能产生效果。因此, 高校德育改革应着眼于目标的调整和过程的变革, 使目标有形、过程有效。云南财贸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董云川教授就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殊途同归的、形象的德育目标回归理论, 即把现行德育目标从无形变为有形、从高处降至低处, 然后分三个阶段实现回归, 最终仍复位至原定目标, 即共产主义德育目标:第一阶段, 舆论 (伦理) 回归, 达成一级目标———克服人性弱点, 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完备人格的人。这是追求“善”的阶段。比如乘公共汽车应给老幼让座, 否则会被看不起、遭到良心谴责。第二阶段, 法制回归, 达成二级目标———实行公民教育, 根据社会性质和发展趋势,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接班人。这是追求“真”的阶段。比如乘公共汽车给老幼让座是缘于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第三阶段, 自觉回归, 达成三级目标———实行美育和思想教育, 培养以自律为特征, 服务于全人类, 具有高尚道德的世界人。这是追求“美”的阶段。
总之,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除此之外, 还应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只有这样, 才能把高校德育改革工作引入正常健康发展的轨道,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防止空洞说教;通过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入情入脑的方式, 将德育思想渗透到教学环节中, 并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 使思想政治工作由平面化、单一化向立体化、多样化转变, 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进步所需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转型期我国大学生德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德育现状, 依据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提出引导和建构我国大学生德育改革的新主张。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德育,改革观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董云川.找回大学精神[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3]王海燕.主体间理解:道德教育方法论的一种思考[J].教育研究.2002, (5) .
转型期大学生 篇8
1 存在于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
1.1 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在加入WTO后, 我国在经济上开始了迅速地全球化, 并开始影响到思想领域, 当前思想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大量地涌入国内, 大学生处于科技、文化交流的最前沿, 受到思想和文化冲击的力量最大, 他们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和看法, 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正面的对抗。西方国家努力向大学生输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从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 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发生了巨大改变, 形成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矛盾, 这些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研究的新课题和新方向。
1.2 政治参与观念不正确
在传统的政治格局下大学生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渠道匮乏, 导致大学生无法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也无法显示其政治才能, 这导致大学生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 一是对政治过度冷漠, 二是政治参与的目标过度功利化, 这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在社会转型期, 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在一定情况下会表现出矛盾, 引起学生对政治参与产生逆反心理, 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丧失工作的基点。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呆板, 长期进行填鸭式教育, 造成大学生的厌倦心理, 进而有意疏远政治活动。当前社会追求自身成长, 一些大学生对自身发展过于追求, 学业的繁重和就业的压力使得大学生过多地注重学习, 对于政治理论学习、政治活动和参与政治没有兴趣, 出现政治参与主动性不高的问题。
1.3 知行分析现象严重
当前大学生对于崇高的理想和道德存在着认同和向往, 但在实际中控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和浮躁, 参与到低级趣味中, 这种知行分离的现象在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很容易产生大学生盲从心理和跟风现象, 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较严重的后果。
1.4 学生责任意识的淡化
责任意识淡化和权益意识觉醒是当前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在当前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社会对个人权益意识逐步认同, 追求公平、自由、自我的精神受到广泛认同, 同时大学生出现了逃课、作弊、欠费、造假等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 缺乏对家庭、亲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感恩情怀, 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大的障碍【1】。
2 加强和改进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重点转移到加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之上, 积极对大学生展开诚信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开展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对大学生的主体认知进行情感方面的加强【2】。展开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使其认识到自我发展和道德建设的关系, 形成正确的发展规划。开展对大学生形势教育, 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市场经济的现实问题, 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2.2 拓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渠道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力军,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 健全政治参与制度, 重视大学生群体的民意表达和政治需求。教师要为学生政治参与创建宽松的环境和氛围, 发挥好学生会组织的作用, 及时有效地处理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突发事件, 建立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机制。
2.3 利用高科技元素创新思想政治新途径
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资源, 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促进大学生的成长【3】。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 防止有害和不良信息在大学生之间传播。促进校园网的改革, 形成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2.4 开展大学生责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在继承的基础上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在诚信教育上, 树立和奖励诚信典型, 加大诚信宣传力度, 他律和自律相结合,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4】。在社会责任感教育上,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活动, 并通过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 使大学生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树立崇高的理想。
2.5 注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 还要真正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 建立起大学生心理档案体系, 定期开展相关普查和咨询活动, 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对于辅导员、班主任、团委书记等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心理干预培训, 同时补充一部分心理学专业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孟江萍.论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 (05) :59-60.
[2]艾丽.试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 (05) :47-49.
[3]张勇, 李红兵, 申笑梅.论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07) :36-37.
转型期大学生 篇9
一、转型期带来的变化
最近30年, 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给青年人带来机会和挑战, 也带来迷茫和困扰。大学生们时常在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之间焦灼不安、不知所措。其实每一代人在年轻时都有属于自己的烦恼, 但是今天的青年人似乎更迷茫、更艰难。为什么?因为这些年来, 我们这个社会的利益分配结构和社会联结模式一直处于变迁与转型之中;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已经进入了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所说的“风险社会”;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某些地域和领域已经开始关门, 将“平二代”和“贫二代”排斥在外;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不少个体缺少对社会道义和道统的担当, 不少社会成员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与共识。社会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因素影响青年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认同, 影响青年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人际交往, 影响青年学生的生存价值观念和取向, 影响青年学生的心理感觉和心智成长。部分大学生眼花缭乱、迷茫纠结, 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对未来不确定, 对前途感到迷茫和担忧, 甚至陷入无力和悲情, 出现种种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和表现。
二、转型期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特征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竞争机制的广泛引入, 不少大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与非健康的中间状态, 即“亚健康”状态, 这是一种持续的消极的心理状况, 突出表现为:社会转型引发的观念变化;缺少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交往障碍;生活、学习与就业的压力过大;挫折承受能力差, 自制力不强;情绪失控, 情感淡漠;目标缺失, 沉湎于网络等。
1.享乐主义与低幼化
意大利著名的革命家与思想家葛兰西曾指出, 弱势群体依赖强势群体的文化观念, 不仅在口头上承认后者的世界观, 而且内在的、自愿的相信和追随;拥有文化霸权的强势群体形成了对弱势群体的文化侵略。随着丰裕社会和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 随着全社会消费主义文化的大行其道, 享乐主义在青年人中似乎已经成为“政治正确”。家境优越的“高富帅”与“白富美”们引领着大学校园的消费时尚与价值观念, “秒杀”大片粉丝;边缘化的寒门子弟或“羡慕嫉妒恨”, 或咬牙努力, 希望有朝一日通过自己的奋斗能跻身其中。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一切都变得便捷简单, 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麦当劳化”了,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touch”时代, 一个“傻瓜化”的时代, 20年前学电脑是从basic语言、二进制数开始学, 而今天几乎人人都能熟练使用电脑。社会生活便利化、傻瓜化固然能让我们更好的享受生活, 但是却又使得很多人的思维更容易处于偷懒的状态。加之现代传媒、大众文化的兴起, 我们的思想很容易被商业资本绑架, 不少青年学生很容易被带入一个消费时代, 追求感官刺激, 沉醉于美轮美奂和光怪陆离, 顾不得深邃的思考。全社会的思想偷懒, 缺乏担当意识, 使得部分青年学生呈现出“低幼化”的特点。前辈们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变成了大学生们的自怨自怜、卖萌装嫩;前辈们的理想主义乌托邦精神变成了大学生们的“穿越”“YY”白日梦逃避。我们纵容自己恒久停留在童年的梦境里, 长期沉浸在过度美好的想象中。现在很多大学生喜欢过“六一”节, 还会哼唱“我们都是好孩子”, 这种看似轻松的玩闹其背后其实是有着期待回归怀抱、回归子宫的心理结构, 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担当的推卸。
2.功利主义与市侩化
今天, 经济利益关系成为一种社会关系, 有些人忙于对财富资源的追逐, 青年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步社会化。有的大学生一方面卖萌装可爱, 另一方面却远离了纯粹与质朴, 过早的变得圆滑世故、功利精明。他们认为不迅速学会使用社会的一些腐败规则, 就会立刻变成这个规则的牺牲品, 因此他们选择了对不良的社会运行逻辑的服从和融合, 很快的掌握并运用社会潜规则。比如, 有些大学生懂得如何在老师面前“混脸熟”, 积极表现, 为自己创造继续深造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选择导师时挑选行政资源和学术资源更为丰富的老师;甚至翘课也更多的选择宽厚仁慈或者相对边缘化的老师。再如, 在对待恋爱方面, 不少大学生认为“仅有爱情是不能结婚的”, 因为自己不想忍受“蜗居”之苦, 因此他们从开始就没打算“将爱情进行到底”, 既然这是个“无言的结局”, 那就好好享受过程吧, 甚至还会在这个过程中“骑马找马”。
有些大学生在面对个人的生存问题时, 他们的人情练达、精明老道远远超出了父辈的想象。功利世故会使青年学生放弃理想主义, 失去对社会公平进步的追求和对社会道义的担当。
3.犬儒主义与恶俗化
犬儒主义是指当面对严重不满和失望的社会现实时玩世不恭、怀疑一切, 但是又委曲求全、接受现实, 没有勇气与之正面对抗。可以说犬儒主义是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现代犬儒”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体现, 比如, 常听到的口头禅:“什么都是假的, 只有钱是真的”“真理值多少钱”“自由能当饭吃吗”……知善而不善善, 知恶而不恶恶。多了世故的圆滑, 少了正义的冲动。不进行积极的抗争, 只是消极的嘲讽。当强权欺侮弱小时, 表现出犬儒的态度:“都不是好东西, 我谁也不帮。”自卑, 不相信个人有改变现实的力量;又自大, 以为只有自己才对现实感到不满。不只是失望, 而是放弃希望, 并转而嘲笑希望, 表现为沉迷上网的同学会嘲讽爱学习的同学。有的大学生是循环论证的自我实现的悲观主义者:不相信理想可以实现, 所以不去为理想而努力, 所以理想就不会实现, 所以就更不相信, 所以就更不努力。
犬儒主义这种社会病, 让大学生们告别了理想与崇高, 沉醉于庸俗的飘逸和清醒的麻木之中。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青年学生往往冲在解构的第一线, 他们认为恶搞、涂鸦、微博骂战就是在张显个性与自由, 显示“底层抗争”的力量;认为拥有大量的粉丝和敢于爆粗口就是社会建设, 能带来增量;认为“花样美男”和“伪娘”的增多就能说明女权主义的胜利。世故化和恶俗化让原本健康发达的头脑萎缩了良知, 影响校园和社会的和谐。
三、工作路径探索
做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握时代脉博, 在新形势下探索助人策略,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正确把握今天、正确看待未来, 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 对社会变革与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对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充满信心, 看到国家已经在采取一系列的举措进行功能性和结构性调整, 推动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健康、高效的发展。
我们要帮助大学生们认识到社会变迁的预期是乐观的:首先, 是社会财富与资源的配置会变得公平, 重拳反腐后的权贵携款外逃、公务员抛售住房等都让我们解读出好的信号;其次, 是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将会逐步缩小, 近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中西部的开发和扶持力度, 很多产业也在向中西部梯度转移, 中西部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超过了东部;第三, 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领域正在展开一系列的创新, 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力量, 拓宽利益表达渠道, 人民能更好的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
我们要指导青年学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认识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关系, 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指导大学生正确把握今天,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大学时光
不少毕业生在工作数月或数年后重返母校时, 都会后悔甚至懊恼没有珍惜大学这段终身难忘的青春岁月, 不少人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表示如果有机会重回校园, 肯定会极其珍惜, 打好坚实的基础。青年人进入大学阶段后, 无论作为“生物人”还是“社会人”都呈现加速度的成长进步。我们常对大学生们说:“你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然而大学生们会不以为然:“我们除了年轻, 其他一无所有。”大学生们对这种成长与超越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并不能感受到这是一份值得珍惜的幸福。大学时代是一生中体力精力最旺、学习效率最高、学习能力最强的几年;是一生中不可多得的持续的整块的学习时间;是一段非常纯洁纯粹的时光;是一段最被社会宽容的生态;是一段宝贵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化的试错时光。我们要引导大学生们珍惜这段不可逆的宝贵时光,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 在立德做人的基础上健全心智、人格、意志品质, 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 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正确解读社会, 读懂社会运作的真实逻辑, 适应社会发展, 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最终能服务于社会。
3.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1)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象应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 大学生群体中伤人、自伤、迫害动物等恶性事件屡有发生;由于心理问题或由心理因素引发的休学、退学等呈现上升趋势;统计数据显示,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发病的种类也逐渐增多。这些都敲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警钟。社会学家和心理专家认为, 心理亚健康状态已不容忽视的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或潜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或疾患。在亚健康状况下, 大学生主体常常表现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孤独自卑、忧郁苦闷, 或情绪低落、易感疲劳、精力下降、失眠、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怒等, 不能对社会作出良好的适应, 影响身心潜能的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2) 高校解决与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工作策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高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当成一项系统工程, 充分调动多方面的力量, 开辟多种渠道, 运用多种方法, 全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适应大学生活、适应社会发展, 消除或减弱各种心理问题, 开发潜能、优化个性、全面发展。我们在工作中解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普及化;建立并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等专业援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发展学生心理社团等。通过这些工作策略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3) 大学生要学会担当, 为自己的健康成长负责
①成人心态
大学生群体要转变心态模式, 由“儿童心态模式”成长为“成人心态模式”, 由父母、他人、老师、学校、社会等为我负责转变为自己主动思考、适应、行动和担当, 自己为自己的健康成长负起责任。大学生们要学会带着微笑面对生活, 养成乐观平和的生活心态。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 幸运之神可能会突然降临, 也可能会悄然而逝, 要做到得意的时候不轻狂, 失意的时候不沮丧, 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境遇。
②修练个性
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发生除了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与作用外还与个性缺陷有关。比如, 有些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人际交往恐惧症”等问题;有些自我认同缺乏的大学生在遭遇学业不良、求职碰壁时更容易产生自我否定、沮丧、失落等情绪;独生子女们在人际交往、沟通方面缺乏宽容、妥协和合作等。大学生们在时代的大潮下, 要有意识的修正自己的个性, 发挥优势、弥补短板, 完善心智、人格和意志品质, 成长为世事洞明、练达稳健的成熟青年。
③拥有良知
孔子说“仁者爱人”, 大学生们要具有一颗仁爱之心, 以善心、爱心、同理心待人, 改善身边的人际交往小环境, 建立社会成员之间的基本信任与共识;大学生们要有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 身体力行来维护对社会道义和道统的担当。
④学会求助
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立有心理咨询中心, 但有调查显示, 仅有6.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心理咨询了解较多”, 而60.4%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了解较少或根本不了解”, 甚至还有少部分大学生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见不得人的行为。当大学生们出现心理困扰或问题, 应主动寻求专业援助, 帮助自己渡过心理上的困境轻松前行。
“转型期”意味着无论是利益分配结构还是社会组织结构都还不甚健全, 还有待建设与成长。今天的大学生群体是明天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社会的成长是同步的。我们要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象, 及时发现和辨明大学生人群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尽早发现尽早干预, 为大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氛围, 帮助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给青年学生带来机会和挑战, 也带来迷茫和困扰。分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群体出现的一些心理“亚健康”状态, 旨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正确把握今天、正确看待未来, 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对策。
关键词:转型期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台春玲.论经济转型与大学生就业.人民论坛, 2011, (8) .
[2]《人民论坛》编辑部.转型期“漏洞”——是制度缺陷还是人太聪明.人民论坛, 2011, (23) .
[3]王青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分析.光明日报, 2007, 6 (16) .
转型期大学生 篇10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江西省高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现状及健身参与主动性的思考。研究特随机抽取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四所高校的学生各250人进行跟踪测试, 共1000人, 其中男生500人, 女生500人。
1.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为了更好的研究本课题, 本人通过网络, 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相关大学生健身及健康方面的论文100余篇, 著作10余本, 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 问卷调查法。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作息生活习惯, 特编制问卷1, 对他们的平时学习生活安排进行调查分析。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问卷990份, 回收率99%, 有效率99%。
(3) 专家访谈法。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影响多因素, 特向江西省各大高校体育健康专家拜访询问相关内容和情况, 并一一记录在册。
(4) 数量统计法。
将回收的问卷调查有顺序编程, 进行数据整合, 为课题分析所用。
2、结果与分析
2.1、社会转型期江西大学生身高、体重比值 (BMI) 比较分析
身高标准体重是将身高和体重综合起来, 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分布, 确定学生的体形匀称度, 可反映学生是营养不良、正常体重, 还是超重和肥胖。它以大规模调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采用了以学生的每厘米身高为单位, 利用标准差, 增减间距为1厘米, 以离差法方式, 制定了对身高、体重进行综合评价的评分表。如表1, 根据随机抽查1000名在校大学生身体形态测试比较来看:依据统计, 男女大学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71.6cm和159.90cm;平均体重分别是61.25kg和52.25kg。从总体上看, 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偏低 (见表1) , 男、女身体重正常化比例只有33.28%和39.01%;体重较低比例分别为49.57%和47.81%;男生超重、肥胖比例为4.38%和8.50%, 明显高于女生的2.70%和2.24%;而女生营养不良比例为7.67%, 明显高于男生的3.36%。从调查数据分析显示不难看出, 这些都与平时学习压力、个人经济状况, 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有关, 江西高校体育、学工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切实加大提倡和引导。
(备注:数据来源-各高校大学生体质检测中心, http://www.nchu.edu.com.cn/)
2.2、社会转型期江西高校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比较分析
肺活量体重指数指标是身体机能动态下的客观反映, 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人体肺功能的优劣。参数标准为:优秀 (男75ml/kg, 女74ml/kg) ;良好 (男69-64ml/kg, 女63-57ml/kg) ;及格 (男56-54ml/kg, 女53-44ml/kg) , 不及格男女都是43ml/kg;从表1中可以看出, 男女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优秀和良好率另计折算, 分别为58.5%和55.8%, 不及格比例达到10%以上。可见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脏和肺脏的有氧能力较差;同时耐力项目的测试主要反映的是人体心血管功能, 这个结果与测试的800m和1000m的不及格率也同时证实了这一点, 几项测试素质中最高的分别达到了5.30%和5.38%。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许多学生对中长跑项目存在畏惧心理, 主要是因为在跑步中“喘不过气”, 这在运动学中称之为“呼吸极点较低”, 实质上说明了学生的心肺需要加强。从50m、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测试结果来看, 合格率较高, 男、女优良率均达到80%以上, 不及格率均在5%以下。
2.3、社会转型期江西高校大学生常见疾病和运动不良反应分析
从上表2可以看出, 除29.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近一年来没有患过较为严重的疾病之外, 超过七成的大学生都写出了患病的情况。排在大学生患病种类前六位的是感冒、眼科疾病、耳鼻咽喉疾病、口腔疾病、急性肠胃炎、慢性胃炎症, 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9.9%、26.7%、16.5%、15.9%、10.1%、9.1%。男生没有患病的比例为25.6%, 显著地低于女生的25.6%。男女大学生患病类型的前六位基本一致, 个案调查表明, 女生在许多大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上比男生高, 与多数女生学习刻苦努力, 把较多的时间用在学业上, 用眼不卫生, 容易诱发近视眼、结膜炎、沙眼等眼科疾病, 同时她们缺乏适当的体育运动, 导致体质下降, 抵抗力弱, 比较容易患感冒。
常见病晕厥腹痛岔气抽筋肌肉酸痛呕吐无不良反应其它
通过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三成 (28.2%) 的大学生讲, 自己在近一年内的体育运动中, 未发生不良反应, 其它学生或多或少地都发生过不良反应。大学生在近一年内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是肌肉酸痛、腹痛、肌肉痉挛。女生在体育运动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为25.7%, 较男生低。同时在运动不良反应最强烈的是肌肉酸痛和涨疼较多, 占比39.9和47.5%, 这说明较多男女大学生没有很好的坚持长期规划锻炼时间, 所以每次锻炼开始阶段都是过肌肉关的感觉;体育教师、运动卫生专家共同探讨大学生体育运动不良反应的原因, 在诸多原因中, 缺少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科学和技术动作不规范三项是最主要的原因。此外, 运动负荷过大、思想麻痹大意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3、影响江西高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多因素分析
从表3对江西高校大学生影响身体健康的运动参与情况来看, 问卷中分别从“学习压力影响、生活经济压力影响、喜欢玩手机、偷懒贪睡、不想运动、其他原因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研究表明:江西高校大学生影响身体健康因素排在首位的是学习压力大, 时间安排太紧, 课多, 没有什么业余时间, 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 耽误了身体的锻炼, 影响了健康。这种比例占调查人数的近50%, 排在影响第二因素的是“微时代”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 特别是男生占到调查人数的20%, 现代社会网络时代, 门不出户, 各种游戏层出不穷, 诸如“传奇、英雄联盟、魔兽争霸”等游戏特别吸引大学生的眼球, 大学生起早贪黑, 成帮结队的玩, 虚拟世界杀的是浑天暗地, 早已不顾学习上课, 身体锻炼, 运动参与的事;加上现在的网络购物平台的快速发展, 造就“宅男、宅女”越来越多;排在第三的是“低头族”玩手机没天没夜的大学生也非常多, 在路上玩手机, 在寝室玩手机, 在教室课堂玩手机;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影响因素排在前三, 其他如没有运动健康意识占7%, 生活经济压力占8%。
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玩网游玩手机贪睡没有运动意识其他
通过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得出:
(1) 根据跟踪测试随机抽样的1000名大学生的体质监测项目数据, 反映出社会转型期江西高校大学生身高体重指标参数主要分布在女生15.6-17.5较轻体重占到了调查总数的近1/3, 男生身高体重指标参数分布在15.6体重超轻, 营养不良的占比较多, 近10%, 另外男女生身高体重指标参数分布在24-28超重肥胖范围占比也比较明显, 占到调查人数12%之多;在参数在34以上的占比4%左右, 超过了国家体质监测规定的2%的要求。另外根据体质测试肺活量体重指数, 男女生参数在43ml/kg及以下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 比例较大;男生参数在75ml/kg, 女生在74ml/kg以上的分别比例为10%和8%, 说明肺活量体重指数达优秀的比例较低,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一点当代大学生心肺功能及有氧运动能力急切有待提高。
(2) 从江西高校大学生校医院调取随机抽取的大学生就医情况, 从记录表明:大学生平时发烧感冒的比例是在所有病情里是最大的, 可能身体抵抗能力差, 其次是眼睛和口腔疾病和各种肠胃炎症比例较大, 可能跟学校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卫生有关, 其他依次是高血压、耳鼻喉疾病、泌尿感染和神经衰落等, 但比例都较小。
(3) 根据问卷调查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影响身体健康的多因素分析中得出:学习压力大, 课多, 时间紧张排在所以因素的第一位, 然后是玩网络游戏和玩手机占比例也较多, 偷懒、贪睡、和生活经济压力影响比例排在第三位。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 就社会转型期江西高校大学生体质、身体健康状况及日常生病历情况, 以及影响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多因素进行问卷, 跟踪测试大学生体质监测数据 (江西省各高校体质检测中心2014-2015数据) , 进行调查分析, 具体分析维度: (1) 主要采用身高体重指数 (BMI) ; (2) 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ml/体重kg) 对体质测试数据进行跟踪比较, 分析得出社会转型期江西高校大学生BMI指数分布规律和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数据得出大学生达到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现状, 分析维度; (3) 从校医院调查大学生生病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得出随机抽取调查大学生有过日常生病历记录情况及身体抵抗能力, 从而反应出身体健康状况情况。综上社会转型期江西高校大学生体质及身体健康现状, 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多因素影响到底是什么, 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初衷。
转型期大学生 篇11
关键词: 转型期大学生 不良心态 表现 解决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违法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而受到社会的广泛热议。针对此类现象,对社会心态研究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调查,调查结果发现,转型期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良心态,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就转型期大学生不良心态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1.转型期大学生不良心态的表现
1.1传统道德观念缺失。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道德建设逐渐深入,单从仅近几年我国道德观念的建设看我国传统道德建设的进展较缓慢。近年来,社会个人主义滋生,就价值观来说,到底是以个人为中心,还是以集体优先没有确切的立场,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大学生对自我道德观念把控存在问题。同时,“官二代”、“星二代”、”农二代”等名词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大学生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尤其是转型期的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就业等问题时,容易产生负面消极心理,从而容易走上歧途,做出有违传统道德观念的事情。除此之外,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越发密切,在国外其他思想教育的影响下,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造成一定冲击,大学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接受者,更容易被西方文化吸引造成传统道德观念的缺失。
1.2炫富与仇富心理滋生。转型期的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需要面对就业等社会现实问题,在面对金钱的时候,究竟是选择物质还是精神,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难以抉择的。正是因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够成熟,容易滋生炫富心理,因此造成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心态,那些“高富帅”、“白富美”、“穷屌丝”等层出不穷的称呼,就是大学生划分社会阶级的具体表现。转型期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没有经济实力,尤其是以月光族为代表的大学生,更是缺乏金钱管理能力。所以,面对社会成功人士时,大学生容易滋生仇富心理。
1.3怀旧心泛滥。这些年来,青春怀旧电影频频被搬上银屏,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青春》、《谁的青春不迷茫》到《谁在我上铺的兄弟》,影视圈刮起一股怀旧风,而众多的影片都是以大学校园为题材,大学生看到影片时容易带入自我,衍生出怀旧心理。适当的怀旧心理是好的,但是过满则亏,造成怀旧心泛滥。大学生过于沉醉于过去舒适美好的生活,将会遗憾现实的残酷,持弱势之态,遇到困难逆境时,只会一味地躲避逃跑,依赖家人朋友,不能在社会的考验中成长起来。
1.4情绪焦虑,缺乏心理承受力。面对社会现实和繁忙的工作,大学生难免情绪焦虑,许多对职场怀有幻想的大学生在步入职场后,担心工作做得不好被上司批评,害怕丢了饭碗,因此患有心理焦虑症,容易睡觉失眠,上班没精神。而真正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大学生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当离开温室保护后,外面的一点风吹雨打都将造成伤害,引发精神焦虑。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只需要面对学业问题,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压力,许多大学生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这种现象会造成学生自身面对困境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2.转型期大学生不良心态的成因
大学生不良心态将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烦恼,要解决问题需要先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总结造成大学生不良心态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自主能力弱,缺乏主观意识,不能进行正确判断;二是大学生过渡受保护,依赖外界环境,形成惯性思维;三是大学生缺乏自主认知,对外界事物没有清晰的认识,不能辨别事物;四是中国制度体制的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造成转型困难;五是文化的多元化与个人价值观冲突,大学生不能将文化与个人价值进行整合。
3.转型期大学生不良心态解决对策
3.1丰富校园生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是大学生从学生向社会人士过渡的时期,在校园里大学生可以学到专业知识,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及社会技能,但是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步,职场不像校园那么温和包容,在职场中除了要有过硬的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现代大学校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播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造成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枯燥乏味,因此,丰富校园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大力推动大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建立。
3.2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推动良好品德的形成。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应当具有较高的品德。虽然品德是在日常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但还是需要学校给予帮助以维护良好品德的形成,大学可开设思想品德政治等理论课程,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大学生的切身体会,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改变不好的行为习惯和错误的观念,能正确辨别是非,进行自我教育。
3.3掌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心理疏导。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往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会选择较消极的处理方式,而这样的处理方式往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负担造成心理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舆论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微信、微博、人人网、百度贴吧等社交工具更是为人们提供信息传播的途径,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造成轰动。大学生在社会信息传播中扮演主要角色,容易受网络信息的影响,一旦出现对大学生不利的消息,都将对大学生造成不可估量的精神伤害,因此,大学除了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外,更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一旦发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就要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4.结语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其心理状态不但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生活,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良好的心态是一切的源头,没有心理状态的支持,大学生将无法走出生活的逆境,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调节能力,对建设大学生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伟,王桂菊.转型期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表现、成因与治理[J].中国青年研究,2013(09).
[2]周惠玉,梁圆圆,曲长海,周恩远.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4(12).
转型期大学生 篇12
关键词:工科类大学,三年级学习转型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日常管理
大学生在大学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要求和个人需求, 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 因此, 大学各年级的学生工作应该有不同的侧重, 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例如, 大一学生刚来到大学, 往往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 或者适应不了大学的学习方式, 所以大一阶段学生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学风建设, 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学会适应大学生活。到了大二, 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 这就要引导他们适当参加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到了大三, 学生又要面临一个学习转型期, 学习内容由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转为集中学习专业课, 同时很多同学又面临着选择复习考研还是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困惑, 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到了大四, 主要是做好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
本文针对工科类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转型期的特点, 探讨如何做好这一阶段的学生工作。
一、工科类大学三年级学习转型期学生的特点。
(一) 学习内容:集中学习专业课
虽然在大一、大二, 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专业基础课, 但那时主要是学习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的集中学习则是从大三开始的。这一学年, 他们不仅要集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进行相关的实习与实践。
(二) 学生的困惑
1. 出路选择之惑:考研还是就业
到了大三, 很多同学开始思考毕业后继续读研还是直接就业的问题。一些同学目标很明确, 就是考研, 并且一直在为之做准备。另外一些同学目标也很明确, 就是就业。但也有不少同学犹豫不决, 困惑不解。
无论是选择考研, 还是直接就业, 都没有错, 问题在于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选择。有些打算考研的, 不是出于自己求知深造的目的, 而仅仅是因为家人希望他考, 或者对自己找工作没信心迫于就业压力通过考研逃避就业, 或者看身边的同学都要考自己也跟着考。有些打算就业的, 也不是自己主动的选择, 而是对考研没信心, 他们没有为将来就业做任何准备, 而是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也有一些同学为稳妥起见, 干脆做考研和就业两手准备, 招聘会开始后, 整日往返奔波于考研自习室和招聘现场, 一边复习应考, 一边准备面试, 忙得不亦乐乎, 但又心乱如麻。
2. 专业学习之惑:不喜欢或者以后用不着还要不要学
大三会有很多学生反映对本专业没兴趣, 这很正常。他们中的大部分虽然说没兴趣但仍能认真学下去, 只有一小部分, 以及准备跨专业考研和就业的同学对于要不要学好专业课比较困惑, 甚至一些同学采取了比较极端的做法, 放弃了专业课的学习, 他们认为以后用不着现在就没必要学。
3. 没有困惑的困惑
相较于上面几类同学的困惑, 也有一些同学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未来, 他们不是淡定, 而是在逃避现实。正是由于他们没有困惑, 才最令老师为之困惑。他们上课的效果不好, 人在教室, 心不知道在哪儿, 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 或者发呆, 头脑是空白的, 眼神是迷离的。如果老师要求不严, 他们会经常逃课, 甚至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
(三) 困惑的原因:缺少职业规划能力
到了大三之所以出现上文提到的几类困惑,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他们既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 又不了解未来的职业, 受周围环境影响, 自己的价值取向出现混乱, 这就使他们没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出正确选择, 即便现在做出了决定, 也不保证以后不后悔。
二、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引导工科类大三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
斯宾塞说:“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针对工科类大三学生的困惑, 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 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觉悟,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和技能, 确认自己的价值取向, 了解未来的职业要求, 从而自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并为之奋斗。只有这样, 教育者才能达到不用教和不用管的目的。
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越早进行越好, 可以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除了通过传统的方式, 如课堂、班会、专题讲座和座谈、辅导员谈心等外, 也要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我们提倡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生活化, 通过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 然后引导和启发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
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去学生宿舍, 了解他们的起居和生活状态, 了解他们喜欢玩的游戏、喜欢看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了解他们正在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我们要加学生为QQ、飞信、微信好友, 经常浏览他们的空间、博客、人人、微博。只有跟上学生的节奏,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与所需, 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用他们最熟悉的语言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才能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心里, 成为他们的知己。当他们遇到困惑的时候, 我们以拉家常的方式, 把自己或身边其他人的成长经历, 曾经遇到的类似的困惑, 以及是怎么走出困惑的告诉他们, 这样就会给学生很多启发, 也不让他们觉得是在进行生涯规划思想教育。
三、工科类大三学生的日常管理:抓好两支队伍, 服务两个群体。
(一) 抓好两支队伍:班干和党员
1. 抓好班干队伍
班干队伍是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的中坚力量, 抓好班干队伍,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 及时进行班干调整。通常到了大三, 班干队伍已经固定下来, 轻易不再进行调整。但是, 如果有班干准备复习考研但又平衡不了班级工作和个人学习之间的关系, 或者责任意识不强, 或者如果班级其他很多同学也希望得到锻炼的机会, 那么就应该及时进行班委换届。当然换届前, 要做好现任班干和有意向参选的同学的工作, 确保换届后班级团结, 各项工作连续稳定, 确保参选人即便没有当选也要让他们在班级事务中发挥“正能量”。
第二, 实行主要班干例会制度。通过这个平台, 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各班的最新情况和主要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交流班级工作方法和技巧, 不断提高班干特别是主要班干的工作能力。
2. 抓好党员队伍
到了大三, 各班都有了一定数量的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通过规范党员发展流程、完善党员考核评价机制, 提高党员发展和培养质量, 让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同学中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比如, 可以在学习方面、遵规守纪方面、素质拓展方面和帮扶他人方面, 为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制定详细的考核评价标准, 对于考评不合格的, 及时进行教育和惩处。
(二) 服务两个群体:复习考研群体和准备就业群体
根据对未来的不同规划, 大三学生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群体:复习考研的和准备就业的, 尽管这两个群体之间也有部分交叉。要针对这两个群体的不同特点, 各有侧重地进行引导, 让他们在确保学好专业课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对于要考研的同学, 为他们及时提供考研方面的信息和指导, 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复习计划, 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 为他们解决复习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对于要就业的同学, 为他们及时提供就业方面的信息和指导, 引导他们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做好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教学实习。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专业老师的科研项目,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他们传授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
【转型期大学生】推荐阅读:
转型期大学生生存及就业现状09-26
大学英语转型时期09-07
企业转型期06-28
传媒转型期09-16
以产业转型促城区转型07-15
美术转型期论文10-26
城镇化转型期08-14
社会转型期的历史语境07-25
转型期企业如何做审计09-06
输配电设备进入转型期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