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毕业设计论文(共12篇)
多媒体毕业设计论文 篇1
一、关于隐喻
在语言学的领域内, 隐喻通常是在修辞范围内研究的。隐喻和多种修辞方法相邻。例如借代, “龙井”是用地名来代表一种茶, “胸有成竹”是用竹来代表准备的充分与自信, “停止了呼吸”是用一个不刺眼的现象来代死亡。亚里士多德也曾经指出:明喻也是一种隐喻, 二者的区别在于明喻需加以说明, 而明喻不加说明就成了隐喻。其实,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隐喻就是为一事物借用属于另一事物的名称。”从词源上看, “隐喻”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意义的转换”, 即赋予一个词它本来不具有的涵义;或者, 用一个词来暗示它本来表达不了的意义。
二、图形界面设计中的隐喻
作为修辞中比喻的一种手法, 隐喻目前已成为人机界面设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造型观念和手段。那么为什么界面设计中还能用的到修辞学的原理呢?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 当我们想解释一个很抽象的问题时, 通常不会用最直接的解释它的定义的方式, 我们为了把事物解释得更清楚, 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段。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把某一事物 (或行为) 比做另一事物 (或行为) , 从而达到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 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目的。
在进行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时候, 利用对现实环境的既往经验, 使用隐喻的手段可以很好地表达程序的概念和特征。桌面就是一个利用以往的经验来构筑的成功的隐喻, 把可以放置文件、垃圾筒及应用软件的界面隐喻为桌面, 另外, 还有一些其它的隐喻被综合在桌面隐喻里。如文件夹用形似一页纸的图标表示;垃圾筒的隐喻也构筑的非常成功, 现实生活中, 垃圾筒的作用就是用来放置不用的废物的, 这些废物可以不能马上倒掉或许里面有不慎倒掉的贵重物品我们还需要重新拣回, 但是我们总归是在确认无误时彻底倒掉废物的, 这就构成了垃圾筒的全部定义与功能, 所以我们不得说桌面上的垃圾筒形状是一个成功的隐喻。
三、图形界面设计中的隐喻的分类
1. 基于客观存在的事物的隐喻
此类的隐喻是从隐喻对象的“物”的角度来构筑的, 它包含现实世界中一切物质和现象, 无论其是自然界固有的还是再生形成的, 只要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应该算做此类的隐喻。比如一些拟人化的隐喻手法、借镜自然的隐喻手法、借镜人为产物的隐喻手法应该都可以归于此类。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中,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自然物如地球、山、水、动物等, 人工产物如垃圾桶、文件夹、桌面、光盘、计算器、放大镜、闹钟等。
2. 基于事物功能的隐喻
此类的隐喻是从隐喻对象的“能”的角度出发来构筑的, 它包含一切的事物的内在的和潜在的功能。功能性的隐喻就是把你在计算机环境下所做的操作同你在其它环境下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 从而构筑一种在功能上相近的点。许多应用软件都使用了很多的基于事物功能的隐喻。例如, 很多软件里面都有拷贝、粘贴及剪贴的功能, 利用它你可以在计算机中“剪切”“拷贝”以及“粘贴”图形如同你在使用现实世界中的剪刀和胶水进行图文剪贴一般。在桌面系统的“桌面”上点选以及移动桌面上的各种图标、把废文件放进“垃圾桶”都是比较合适的基于事物功能的隐喻。
3. 基于事物道理的隐喻
此类的隐喻是从隐喻对象背后所包含和存在的“道理”出发, 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偶然或者必然形成的结构。例如, 多媒体设计或网页设计时进行信息结构设计时, 依据各功能模块的逻辑关系形成三种结构图:线形、树形、星形, 信息并没有长得像线象树象星星, 但其内在关系却隐含了这些规律。
四、行之有效的隐喻给用户带来的愉悦感
从用户心理来说, 访问互联网或者从多媒体上获取信息和传统的读书看报不一样, 多媒体信息量太多, 获取信息的方式太快, 使得个体在上网时, 相比使用传统媒体, 内心普遍存在焦虑或潜在焦虑。在此大背景下, 所构筑的隐喻不但没有缓解焦虑, 反而让他们在焦虑之上, 更受挫折, 显然糟糕。所以我们所构筑的隐喻要给用户的浏览过程带来愉悦感。一张介绍剧社的光盘的主界面用的是剧社排戏的一间屋子, 做了一个VR虚拟现实设计, 屋子里面的每一个摆设都是按扭, 让用户在浏览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走到哪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浏览的内容如同在自己的房间里找东西一样。最大程度的减少用户浏览过程中的焦虑感, 增加其愉悦感。
五、构筑合理的隐喻
1. 容易识别
隐喻的设计往往易于识别, 这是因为隐喻建立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以及人们普遍的既往经验的基础上, 人们是站在一定的基础上学习、使用新东西。人们通常识别事物的图像以及理解它们比他们同一事物的口头描述要更快。例如, 研究表明:从一定的距离来看, 有符号的交通牌比只有文字描述的交通牌更易识别。
2. 隐喻单一, 不容易产生歧义
隐喻单一指的是你所用来作为隐喻对象的事物, 不管是它的功能还是它的含义必须是单一的, 不能有另外一个被人熟悉的功能, 从而不至于产生歧义, 影响用户的辨别。如一个服装CAD软件的图标设计有一个功能是成组, 有人想用衣服的拉锁来做该图标的隐喻, 这样就不太合适因为拉锁既有成组的含义, 也有闭和的含义, 正好这个软件里面还有闭和路径这个功能, 这样就容易给用户造成歧义。
4. 合理的隐喻应该符合用户的习惯
在修辞学中我们经常用某某像一头狮子来形容一个人的勇敢, 但是我们却很少说某人像条狼或者鲨鱼, 尽管两者在物竟天择中甚至更勇敢, 我们之所以选择用狮子来形容一个人勇敢是由我们认知中已有概念决定的。汉语中典型的拟人表达式如“焦裕禄是人民的老黄牛”, 同样是表达忠诚或者默默奉献, 那为什么不说“焦裕禄是人民的老黄狗”呢?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 喻源概念的一些特定的蕴涵 (Implikationen, 英文为entailment) 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的“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 形成新的概念——概念隐喻。这个“投射”的过程在喻源概念中选择一些蕴涵而摈弃另以些蕴涵的过程。到底选择哪些、摈弃哪些, 则与历史条件、个人素养、文化背景及大众习惯有关系。界面设计中的隐喻也有同样的道理, 同样能代表存储的概念, 为什么没用古代存粮食的谷仓或者现代的保险箱作为图标呢?因此, 界面隐喻中或许有很多喻源都能代表同一个概念但是我们要选择最符合用户习惯的那一种。
4. 隐喻要跨越文化、体现时代性
有隐喻内容的符号比词语在跨文化交流以及克服语言障碍上的表现更好。隐喻符号比词语更加国际化的案例。其所传达的诸如性别、身份等内容, 使得从全球来的人们都能够识别, 从而顺利各种必要的服务。隐喻多使用图形而尽量避免使用文字, 因为文字不具备跨国性的功能。体现时代性指的是隐喻要紧跟时代潮流, 让当代的大部分人群所理解。
结束语
剧场观众透过舞台画框欣赏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 演员演出的表现影响观众看戏的情绪。界面设计也一样, 现在提倡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 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友好的界面风格、布局、导航、颜色是一方面, 合理的隐喻也是一种极其普遍和重要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 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也尤其显得重要和多样。但是隐喻不能乱用, 不要看到某一个喻体能代表什么样的含义就随便用在某一个图标或界面里面。合理的隐喻不仅要符合用户习惯还要容易识别跨越文化等。此外, 隐喻作为一种极其普遍和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思想情感表达方式, 在媒体设计中已经得到很大的应用, 在人机界面中也得到很多体现。隐喻是通过界面传递给人的, 是人的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隐喻也是人通过产品本身, 所显示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事实上, 隐喻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隐喻在设计中的应用也尤其显得重要和多样。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给予了设计师更多地发挥产品隐喻的空间, 隐喻设计从时代的角度来看, 有着广阔的发挥空间。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等待处理的信息, 信息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消费品。为了让用户有效、便捷、轻松的获取信息, UI设计师们总是想尽办法设计可用性的界面来帮助用户获取信息, 而如何设计人性化的用户界面就成为当代信息设计师日常面对的问题。隐喻作为一种帮助用户在获取信息过程中诉诸于情感需求重要的手段在图形操作系统界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着重讲述了隐喻在界面设计中的分类及其应用。
关键词:隐喻与比喻,界面设计,人机交互,情感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沛.隐喻的生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冯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汪晓春.产品设计中界面的隐喻http://cn.cl2000.com/artdesign/design/zxtj/wen.shtml.
多媒体毕业设计论文 篇2
多媒体课程设计
题 目
authorware课程设计
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成 绩: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2011年 12月
目录
摘要 ············································································································································3 第1章 概述 ·······························································································································4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4 1.2 课程设计的意义 ··········································································································4 第二章 Authorware概要设计···································································································5 2.1 Authorware的框架分析 ·····························································································5 2.2各个框架的功能: ·······································································································5 2.3Authorware中的分支结构图 ························································································5 第三章Authorware的首页设计 ································································································6 3.1背景图的选定 ················································································································6 3.2背景图文字的选定 ········································································································6 3.3图标的建立 ···················································································································8 3.4交互的建立 ···················································································································9 第四章Authorware的分支设计 ······························································································ 10 4.1分支设计premiere ······································································································ 10 4.2分支设计 PS ··············································································································· 11 4.3分支设计 3dmax ········································································································· 15 4.4分支设计 arthorware ··································································································· 16 4.5分支设计 flash ············································································································ 19 第五章 结束语(即个人课程设计总结)··············································································· 21
摘要
随着现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课件不再满足教学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制作Authorware的课件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借助了它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随着学生教学压力的增加,有效地管理课件成为必然。Authorware的制作主要包括选题、设计策划、素材准备、课件制作、作品测试等。
本文分析了Authorware软件的组成情况以及一些基本功能模块,包括显示功能、交互功能等。Authorware的软硬件环境分析,Authorware的操作环境的分析,以及Authorware的数据流程分析,并且重点对Authorware的运用详细的介绍。Authorware主要利用声音、文字、还有函数进行制作,在文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课件制作为学校提高了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它界面美观,简单实用,能够基本上满足学校的需要,实现了学校课件的整体化,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关键字:Authorware课件、多媒体技术,学校
第1章 概述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学校老师对课件Authorwar的需求,学生对学校环境的要求不断增加,学校对教学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对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学校的课件管理转向电子化成为必然。
传统的教学课件存在很大的不足:利用课本进行教学的传递,容易导致学生对课本的不接受和厌烦,而且管理的效率低下,导致资源的可利用性低,劳动力大,实用性不广泛,加上,随着时间的递增,教学的力度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的课件对信息的增加、删除、检索、查找就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随着学校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课件不再适应学校的需要。
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传递,有着其手工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存储量大、修改方便、检索快速、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可靠性好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信息管理的效率,有助于学校的发展。
1.2 课程设计的意义
教学课件Authorware的制作需要有很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设计一个实用性强的教学课件,对于我们进行课程设计方面知识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要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声音、文字、还有函数进行制作设计。这些对于设计者的知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规划、设计和开发好这个教学课件,对于提高我们的Authorware制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选用适当的函数去运用,建立好合适的Authorware的制作和设计好美观大方的首页。
第二章 Authorware概要设计
2.1 Authorware的框架分析
多媒体课程设计 背 歌 文 景图曲图 字标交互图标 背景.雨的印记多媒体课程设计班级姓名五个图标Suns
Premiere 3Dmax flash ps hin
e
2.2各个框架的功能:
(1)背景图:本应用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主界面的背景。(2)歌曲:进入主界面的歌曲。
(3)文字:进入主界面的多媒体课程设计的文字,班级,姓名的显示。(4)图标:为了展现主界面的美观程度,我安放的图标的图像。
(5)交互图标:交互图标中把那五个模块都设置为按钮,然后分别设置这我五个按钮。
2.3Authorware中的分支结构图
第三章Authorware的首页设计
3.1背景图的选定
首先我先确定我的背景图,背景图必须要比较亮和清晰的感觉,下图是我选择的背景图:
3.2背景图文字的选定
然后把authorware打开,新建文件。然后向流程线导入一个显示图标,如下图所示:
然后双击背景图,如下图所示:
(1)接下来我又放了个显示图标为了放背景图的文字:
我在word里插入的艺术字,然后进行设置。导入到authorware中的效果图如下:
效果图如下:
(2)插入班级和姓名:
如下图所示:
3.3图标的建立
建立一个显示图标,把这些图标都放进去。
图标如下图所示:
3.4交互的建立
插入一个交互图标如下图所示:
然后分别在交互图标下建立四个显示图标,分别为:premiere、3dmax、ps、arthorware、flash。如下图所示:
最后的首页显示图为下图所示:
第四章Authorware的分支设计
4.1分支设计premiere 首先premiere的创造想法就是电子相册,我的姐姐刚结婚,心里一想不如给他们做个相册,这样作业也完成了,还可以把电子相册送给我的姐姐。
(1)分支设计的第一步
(2)首先premiere设置为群组、3dmax设置为显示、ps设置为群组、arthorware设置为群组、flash设置为群组。
(3)首先先设置premiere插入一个数字电影图标,如下图所示:
(4)双击序列01然后预览,效果图为:
4.2分支设计 PS(1)分支设计的第一步
(2)首先premiere设置为群组、3dmax设置为显示、ps设置为群组、arthorware设置为群组、flash设置为群组。
(3)单机PS打开,然后新建一个交互图标,然后新建三个下拉菜单,如下图所示:
(4)对三个下拉菜单进行设置,对彩虹设置如图所示:
(5)对三个下拉菜单进行设置,对水滴设置如图所示:
(6)对三个下拉菜单进行设置,对sunshine设置如图所示:
(7)对着三个下拉菜单设置后的效果图:
(8)最后加一个网页首页,如下图所示:
最后效果图:
4.3分支设计 3dmax(1)分支设计的第一步
(2)首先premiere设置为群组、3dmax设置为显示、ps设置为群组、arthorware设置为群组、flash设置为群组。
(3)双击3dmax然后放一个显示图标,效果图如下图所示:
4.4分支设计 arthorware(1)分支设计的第一步
(2)首先premiere设置为群组、3dmax设置为显示、ps设置为群组、arthorware设置为群组、flash设置为群组。
(3)然后双击arthorware进行设置,然后添加一个交互图标,如下图所示:
(4)分别对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进行设置,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的设置:
第三步的设置:
第四步的设置:
设置完的效果图如下:
最后的演示图为:
4.5分支设计 flash(1)分支设计的第一步
(2)首先premiere设置为群组、3dmax设置为显示、ps设置为群组、arthorware设置为群组、flash设置为群组。(3)双击flash图标,然后倒入
(4)最后效果图为:
第五章 结束语(即个人课程设计总结)
个人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我更进一步的地掌握了Authorware的一些基本操作,创建交互、按钮交互、音频控制、视频控制等,掌握了导入声音文件和视频文件,在Authorware程序控制音乐的播放,在实验过程中,我领悟到想要快速熟练掌握一个软件,一定要多动手亲自来做具体实际的操作,好多都是看着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那么的麻烦。在做Authorware的时候应该多尝试多个菜单的用途,各个工具的使用。
结合这次课程设计,我总结了使用Authorware来制作课件的一些基本流程。确定选题、设计策划、素材准备、课件制作、作品测试等。
在本次实验当中,我发现素材的准备是最花费时间的,因为我做的这个Authorware是把我之前的所有多媒体作业导入到其中,premiere、3dmax、ps、flash的作业都导入到其中,这就牵扯到格式不合适的问题,所以把所有的作业都必须导成JPG格式和avi格式,因为Authorware中只认这两种格式。
当我把flash的格式转换成AVI格式插入Authorware中是可以播放的,但是把premiere的格式转换成AVI格式插入Authorware中又显示缺少“vids:DX50”解压缩程序于是又上网去查清楚,又下载安装了一个解压缩的软件。最后才得以成功的导入视频。这个繁琐的过程,以后就可以任意地转换了。还领悟了很多,在网络环境下,在软件世界里,没有什么事你不可以掌握的。不懂得,可以上网去学习,遇到问题,可以上百度搜搜,我要自学网上有很多的经典视频,都可以自学的看看,这样就会成功。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让我觉得有挑战性的是程序的格式不吻合,但是完了还是下个解压缩程序就可以了。
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设计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 光环境 人工照明 自然光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14-02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与作用愈发凸显。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等信息,使很多复杂的问题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习变得容易了很多。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无论是各大高校还是中小学都在推广多媒体教学,大力建设多媒体教室。但在当前多媒体教室的设计和使用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多媒体教室与传统教室相比对光环境的要求有一定的不同。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要求既要满足阅读、书写等传统教室的光环境要求的同时又要保证多媒体屏幕的清晰度,使学生可以看清屏幕上的内容。因此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应该是屏幕所在区域相对较暗,而学生所在区域相对较亮,满足基本的阅读书写要求。但在现实中,为了保证大屏幕的清晰度,多媒体教室一般采用窗帘将窗外的光线挡住,并且室内的灯也是关着的,这就造成整个教室除了屏幕是亮的以外其他区域都是暗的。老师无法看清教案以及学生的情况,学生也无法看清课本的内容,更无法记笔记,更严重的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待的时间久了,很容易造成眼疲劳,影响视力。因此,必须大力改善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使多媒体教室既能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方面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又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了改善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在多媒体教室的光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设计人工照明,改善局部亮度
在遮挡了室外光线的前提下,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达到了足够的清晰度。这时可以考虑采用人工辅助照明适当提高教室其他区域的亮度,满足学生阅读书写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半间接型灯具,将人工光源射向屏幕一侧的光线遮住,使灯光尽可能的照向学生区域,达到屏幕一侧较暗,学生所在区域较亮的目的。如果黑板和老师的讲桌也需要适当的亮度,同样可以采取这种措施。在这里要注意选用的光源的亮度要低于屏幕的亮度,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光线与学生视角的关系,避免眩光出现。如果教室已有线路条件允许的话,尽量把灯具布置在教室的左边,以免在书写时,手遮挡住光线,产生阴影,影响书写。采用人工照明的方式可以改善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基本上达到了学生既能看清屏幕的内容又不影响正常阅读书写的要求,但是这种措施也并不是没有缺陷。因为采用人工照明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尤其是天空晴朗的时候,窗外阳光明媚,窗内却要“灯火通明”,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这与我们国家所提倡的节能减排的号召相违背。
2 充分利用自然光,节约能源
在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过程中,无论窗外天气情况如何,一般都要拉上窗帘,通过人工照明进行教学活动,对于电力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如果在夏季,长时间的人工光源发热还会提高教室的温度,为了降温又要多浪费更多能源。现在很多学校教育经费本来就有限,因此若在白天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源解决教室的采光问题,则可以节约大量的电力资源,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又能减少经费开支,可谓是一举数得。
为了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节能减排,又满足多媒体教室对光线的要求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减弱自然光线进入室内的强度,进入教室的光线尽量不影响多媒体屏幕区域的亮度等方面采取措施。例如我们可以采用浅色的窗帘,使进入教室的光线的强度减弱达到既能满足阅读书写的要求,又不至于把屏幕区域照的太亮的目的。或者是把靠近多媒体屏幕的窗户用厚窗帘把光线完全遮挡,后面的窗户适当的留部分非遮挡区域,少量光线可以进入,使进入教室的光线对屏幕区域的影响尽量减小。同时还应该把靠近屏幕一侧的内墙上的门和窗的玻璃用东西遮住,尽量减少光线进入。此外如果一栋教学楼中在阳面一侧有很多多媒体教室,可以考虑在阳面一侧窗户上安装遮阳板,这样既能起到减弱光线进入室内强度的目的,又增加了教学楼的立面效果。采用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但由于自然光的进入,难免对屏幕的清晰度产生影响,但综合考虑还是利大于弊,因此在现实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光来改善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
对于计划建设的多媒体教室,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应当充分考虑利用自然光满足多媒体教室所需要的光环境。现在大多数教学楼都采用内廊式,因此在设计布局时,应该尽量将多媒体教室设置在阴面。从采光稳定和避免直射阳光的角度来看,窗口最好朝北,这样无论用不用多媒体设备,在上课时间内都可以保证无直射光进入教室,光线稳定柔和。同时可以留出更多的阳面空间安排自习室、办公室等人员停留时间较长的房间,充分利用太阳热能,使这些空间在冬季采暖期时更容易达到舒适温度,减少热能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当多媒体教室必须要设置在阳面时,可以设计成悬挑楼板与突出横墙相结合的方式形成遮阳板,即达到了综合遮阳的目的,又丰富了建筑的立面造型。在设计多媒体教室外形时我们也可以打破原有教室的矩形模式,将安放多媒体屏幕的局部墙体凸出去,这样就相当于多媒体屏幕凹进了墙内,利用两侧的横墙来遮挡自然光,达到屏幕区域较暗的目的。在多媒体教室门窗的设计安排时要注意,无论是外墙的窗户还是内廊侧的高窗都应该选择远离未来安装多媒体屏幕的一侧设置,同时靠近屏幕一侧的门上不要有玻璃,尽量使多媒体屏幕一侧的亮度最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利用磨砂玻璃表面粗糙,使光线产生漫反射,透光而不透视,可以使室内光线柔和而不刺目,在多媒体教室的窗户上安装磨砂玻璃,进一步减弱室外光线进入室内的强度,同时磨砂玻璃阻挡了室外的风景,可以使学生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在多媒体教室装修时要注意最好安装自动窗帘,这样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学生不需要观看屏幕,老师可以通过窗帘的遥控器及时拉开窗帘,使教室明亮。不像以前那样需要靠近窗户的学生拉窗帘,打扰学生学习。如果是面积特别大的多媒体教室,最好把它设计在顶层,这样无论是结构处理还是光环境设计,都比较灵活、简单。
在多媒体教室中充分利用自然光的目的不仅仅是因为可以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人造光,人们更习惯自然光。人们从出生开始接触最多的就是自然光,自然光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的处理与选择中,尽管利用自然光的方式还存在着缺点,但应该充分考虑利用自然光。
3 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的科学搭配
无论是人工辅助照明的方式还是利用自然光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光环境的处理上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人工辅助照明的方式可以使多媒体教室达到屏幕清晰其他区域满足阅读、书写的基本要求,但是浪费能源;利用自然光的方式,虽然节约了能源但是不可避免的削弱了多媒体屏幕的清晰度。因此在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过程中两种方式要科学研究,合理搭配,使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能节约能源。
4 教师制作课件时要“黑白分明”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底板的颜色与文字要区分明显,达到黑白分明的效果,这样即使屏幕不是很清晰,学生也能看得清。同时教师在上课中要合理设计教学计划,使需要教授的内容与学生自己阅读的内容尽量分开,这样学生自己阅读时可以拉开窗帘提供充足的照明。
多媒体毕业设计论文 篇4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关键技术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经常会用到动画效果, 动画本质上是由一系列静止的画面组成的, 每一个静止的画面被称为“帧”。人眼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 光信号作用结束后, 由于“视觉残留”效应, 物体的影像会在视网膜上保留一段时间;所以, 对一系列静止的图像而言, 当第一副图像消失后, 短暂时间内大脑中还保留着第一副图像的画面, 如果第二副图像能够在第一副图像消失之前出现, 那么将会形成一个图像序列, 最终成为连续的动画。
借助FLASH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其他课件所不具备的动画效果, 怎样体现动画中“动”的特点需要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规律, 即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运动规律综合考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时间、帧数、物体的运动速度等各种元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而且包括物体的基本运动, 比如惯性运动、弹性运动等。比如, 当用C、JAVA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设计一个小球的运动算法时, 要综合考虑小球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现象, 否则会使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比较生硬, 达不到理想状态, 学生在学习时也就意兴阑珊。
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 不同的动画类型会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 所以为使多媒体教学课件看起来更完美, 针对多媒体课件讲解的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动画类型。常用的动画类型包括[1]: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遮罩层动画以及形状补间动画等。逐帧动画对动画的每一帧都进行绘制, 所以可以控制每一帧的效果,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制作逐帧动画时, 可以将一系列的静态图片按照顺序导入到Flash中。形状补间动画能够实现两个关键帧之间从一个形状变化到另外一个形状, 两个帧的形状之间的变化由程序自动创建。动作补间动画可以实现两个关键帧之间的属性变化, 两个帧间的属性由程序自动创建。遮罩动画是Flash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动画类型, 可以制作出非常精彩、绚丽的动画效果;Flash工具中的遮罩图层上可以创建一个“视窗”, 只有视窗中的内容才可以由Flash显示出来。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 会用到一些关键技术, 比如关键帧技术、矢量图技术以及超媒体技术[2]。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 为达到动画效果, 经常需要制作人手工绘制一帧帧的图像, 为达到动画的效果, 至少要达到每秒钟播放24帧, 所以如果动画的时间比较长的话, 需要手工制作大量的帧, 这无疑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实际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 并不需要每个帧进行绘制, 只需要选择若干关键帧即可, 其他的帧会自动生成;关键帧技术可以在过渡效果非常平滑的基础上减少动画文件的尺寸。在确定关键帧时, 需要选择那些对动作状态起到关键作用的帧, 比如动作的开始、结束以及变化等。当然, 只有关键帧还无法构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动画效果, 为使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效果更佳流程, 需要将两个关键帧间的动作补充完整, 这些被补充的帧称为普通帧。
二、交互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过程中, 经常需要查看程序语言运行过程中的中间结果, 这就需要设计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相对其他多媒体设计工具而言, Flash软件的交互性和稳定性更强。在设计高级语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时, 不仅要注意学生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的交互, 还需要设计学生和多媒体课件本身、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
Flash工具中采用的流技术可以使多媒体作品一边下载一边演示, 这样就为交互提供了可能。数据的流式传输方式分为两种:实时流式传输和顺序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输采用HTTP协议, 在限定的下载时间内, 用户可以观看已经下载完的数据, 而同时保持未下载的数据继续下载;由于顺序流式数据传输使用的是自带的网络协议, 所以可以支持高质量的多媒体短篇。与顺序流式传输不同的是, 实时流式传输需要安装专门的实时流协议 (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 , 以此建立若干个时间同步的流数据传输。无论哪种数据传输方式, 流式数据传输在传输数据时通常采用单播或多播的方式[3]:单播方式在用户和服务器间建立一个数据传输通道, 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用户可以接收数据;多播方式下不需要为每个用户建立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 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接收数据。
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封面, 并在此处进入首次交互, 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封面决定课件的设计是否合理、高效。基于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要体现程序语言的特色, 在封面窗口用动画效果展现出教授的高级语言的动态特性, 以此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吸引学生深入学习。进入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内容界面后, 画面的设计要布局合理, 并突出教授的主要内容。在布局上, 首先要保持教学内容及进度的一致性, 比如对函数的讲解一定要放在对类讲解之前, 对算法的讲解要设置在渐近性和时间复杂度之前等。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切忌按部就班、从头到尾的讲解, 要以知识点为出发点, 将多媒体信息组织起来, 在有联系的知识点之间形成一定的路径导航, 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感知。可以采用场景跳转法、外部多媒体加载以及帧跳转法等实现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交互设计。Flash可以利用场景切换得到分镜头的动画效果, 如果多媒体课件比较复杂, 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场景, 然后利用脚本将所以的场景连接起来。帧跳转法是比较常用的交互设计方法, 它将多个模块组成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 并放到主场景时间轴的关键帧上, 以此控制每个模块单元的播放和停止, 并通过交互按钮实现模块间的跳转。
三、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设计高级程序语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背景,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最后说明了交互设计高级程序语言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注意的问题, 可以给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
摘要:高级程序语言的很多知识点比较枯燥难懂, 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高级程序语言的知识结构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良好的交互性, 有助于教师高效地传达知识点。
关键词:教学课件,多媒体,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参考文献
[1]冯春生.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指标及制作流程综述[J].教学研究, 2013.
[2]翟荣, 冯甦中.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交互设计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2.
[3]缪亮, 方平.用Flash实现课件导航结构的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多媒体毕业设计论文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波纹”、“荡”、“返”、“欢快”。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回声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等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它通过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叫声的回声以及和妈妈的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
课文的重点也就是难点,即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第五自然段)
声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水波现象也未必是7岁多的儿童所留意观察过的,更何况水波与声波类似关系的文字叙述,这些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抽象而又难以理解的。因此,必须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必须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去理解。应用多媒体教学固然可以把声波、水波及其关系表现出来,但多媒体课件毕竟还是一种模拟,给学生的仍然不是切身的体验。
所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文的重点、难点,相应的教学对策定为实物演示与多媒体课件的优化组合:即水波的荡出去又荡回来,是以教师的实物情景演示和学生的实物情景操作去促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再将实物演示的观察所得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去示意水波,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去示意声波怎样传出去又返回来;最后在多媒体课件中把水波和声波进行形象类比,从而让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掌握。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学习四、五自然段时,采用了实物展示平台进行水槽投石击水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把水波变化和声波变化这两个重点难点内容制成动画配上音,化抽象为直观,把科学性和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年龄小,爱读有趣的童话,因此充分运用课件展示生动有趣的卡通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始终注意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尤其是对重点词句段更是反复读,不断揣摩,潜心感悟,读出变化的语气,体验情感。
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与人沟通交流,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自己的演示说明,自己的动作揣摩,自己的角色表演,去探索、去想象、去理解。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1.利用教学课件,创设情境,自主感悟(1)本课导入时,利用课件播放三种声音,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声音,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放出回声,引出课题,并对课题质疑,为学生探求新知指路,营造一种乐学的氛围。
(2)运用声音和画面,以境激情。导入新课后,边配乐范读,边展示教材情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完课文后,看动画片《回声》片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3)课件的动画模拟与真实的水波演示相结合,不仅化抽象为直观,而且模拟与真实相得益彰。为了帮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声波是怎样传出去、返回来的,把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小青蛙在桥洞里叫这两部分重点、难点内容制成多媒体动画,配以真实的水波演示,把科学性和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课文中小青蛙的情感是随着对回声的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的,由高兴→奇怪→高兴→欢快。这是课文的情感线索。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尤其是对重点词句段要反复读,不断揣摩,潜心地感悟,读出变化的语气,体验情感。
3.打破常规教法,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听老师范读初步整体感知后,先引导学生直奔重点,学习四、五自然段。通过做实验,课件演示,小组讨论汇报等方法进行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回过头来指导学生学习一、二、三和六自然段,让学生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怎样解决的。
多种教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的情感升华,整个课堂的气氛民主、开放。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设计
课件分为三个模块——导入模块、理解模块和扩展模块。总体结构如下:
导入模块是鼓声、流水声、鸟叫声及回声等音频资料,在导入教学时运用,目的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模块包含范读、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部分。范读部分为背景音乐和随着音乐依次出现的7幅反映课文内容的画面。文字部分为课堂练习题。图片部分即7幅反映课文内容的卡通图画。动画部分为水波和声波的情景模拟。视频部分为影视片《回声》的片段。
扩展部分是发散性提问:假如小青蛙跳出桥洞,还会有回声吗?为什么?(配小桥图)2.水波演示设计
用一玻璃水槽置于视频展示台上,投入小石块,即可产生水波。与课件中的水波模拟动画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显示】鼓声、水流声、鸟叫声。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课件显示】回声。这又是什么声音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回声》。(板书:
18、回声)3.齐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二)质疑定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配乐范读。
【课件演示】课文内容的7幅图。
2.听了老师的朗读,看了这些美丽的画面,你知道了什么?
(三)理解感悟 1.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回声,它是怎样产生的。自由轻声读课文4、5自然段,想: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件演示】青蛙妈妈带小青蛙跳到岸上的画面。
(1)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点读、画动词、齐读、边学做青蛙妈妈的动作)
(2)【课件演示】文字:青蛙妈妈带着青蛙跳到岸上,它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
【实物演示】把石子扔进水里,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做个实验看看。
(3)河水是这样变化的吗?(找读句子)【课件演示】文字:(指名学生口头填空。)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4)我们来看看河水的变化。
【课件演示】动画1: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河水激起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板书:水的波纹)
(5)指导朗读。3.学习第五自然段。
水能击起波纹,声音也有波纹,让我们听青蛙妈妈是怎样说的?(1)点读青蛙妈妈说的话。(学生标句子序号)。
【课件演示】文字:青蛙妈妈的话①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②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③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④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
(2)自由读、想: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3)分小组讨论交流。(4)点名说。
相机完成填空作业。【课件演示】
水的(波纹)碰(荡)(河岸)
声音的(波纹)(返)(石壁)碰(理解:返)
(5)看动画理解。
【课件演示】动画2:小青蛙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又返回来。
相机指名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板书:声音的波纹)
(6)小青蛙明白了吗?它怎么说的?(点读,齐读)(7)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8)你们明白了吗?请两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个演妈妈,一个演聪明的小青蛙,告诉妈妈你明白了什么?(学生戴头饰表演)
4.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青蛙在妈妈的帮助下明白了它听到的是回声,它是在哪儿发现回声的?
【课件演示】小桥图。
(1)这就是那个桥洞,你觉得这周围的景色美吗?美在哪儿?(2)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小青蛙是怎样发现回声的。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用“________”画出小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它的回声。(师生分角色读,分左右两组读回声)
(2)小青蛙以为有一只看不见的青蛙学它说话,奇怪极了,它是怎样问妈妈的?妈妈是怎样回答的?(点读、评价、指导朗读)
6.学习第六自然段。
妈妈把小青蛙带到岸上,用石子击水这个实验让小青蛙明白了它在桥洞里听到的是自己的声音,它太高兴了,又回到了桥洞里呱呱叫。我们来读第6自然段。
(1)点读。
(2)这次小青蛙听到回声心情有什么变化?(理解:欢快)它还会说些什么?(自由说),让我们一起来学青蛙呱呱叫,把它想说的话说出来吧!(全班学生说)
(3)齐读。
(4)多有趣的回声啊,但是„„ 【课件演示】扩展提问:假如小青蛙跳出桥洞会有回声吗?为什么?(5)同学们都学懂了,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准备了一段动画片请大家欣赏。
【课件演示】影视片《回声》片断。
(四)总结扩展 1.齐读全文。
2.回声是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啊!其实,在生活当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事,只要小朋友们多听、多看、多想,就能发现,弄个明白。
3.还有哪些地方有回声呢?带爸爸妈妈或朋友去找一找,亲耳听听自己的回声,请你来做小老师,告诉他们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唤起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直觉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先导,让学生看题目就发问,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为学生探求新知指路。
运用声音和画面,以境激情,整体感知课文。自然导入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以动作助理解。
作水槽投石击水的实验。教师先做示范,让学生观察水面变化;后请学生演示,指名学生说。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模拟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波纹”、“荡回来”这两个词。
为了让学生看清楚河水的变化,注意用鼠标点按,让画面暂停,引导学生看清一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化抽象为具体,把瞬间变化的事物定格在屏幕上,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反复操作可以使观察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看清楚、弄明白,为后面学习声波的知识打下基础。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学生继续学习,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段话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让学生潜心读书,边读边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且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受到启发而达到自悟。
注意先让学生完整看一遍,再点按鼠标暂停,让学生看清声音的波纹传出来,碰到石壁又返回来。
看动画理解过程中指名学生和老师共同板书,老师画传出去的声波,学生用另一种颜色画声波怎样返回来。这样把学生观察到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绘画展示出来。
“回声”是较抽象的知识,通过自读自悟,看动画,参与板书使学生知道了它是怎么回事;角色表演把文字化为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视、听、动觉形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整个重点难点部分完成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转换过程,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补促进。
从这句入手,引导学生循果求因,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把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美,使学生进入情境。把朗读与理解,朗读与欣赏结合起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情感同步前进,使学生的心态进入言语角色。
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回声产生的原因。再现有趣的回声,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找回声,听回声,亲身体验学过的知识,当小老师讲道理,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又把学到的知识转成自己抽象的语言,加速了语言的内化。
七、板书设计
水的波纹:
声音的波纹:
课文中的叙述是抽象的,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是化抽象为形象具体,那么,板书则是在形象具体后的抽象概括,是学生理解了的表现。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的形象具体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八、练习设计
结合课文,精心设计练习题。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配合课件的动画,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题目,或找画动词或填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练习1:划出表示动作的词,并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青蛙跳到岸上,它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练习2:给青蛙妈妈的话标上序号,并根据这段话填空:
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分析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多媒体课件 设计分析
减负增效是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高中数学是思维比较活跃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优化高中数学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更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有其独特的特点与魅力。教师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学会制作精美的课件,使数学教学由抽象变具体,由平面变立体,由静态变动态。怎样设计数学教学课件,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认为在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件内容要合理,要具有针对性
制作课件的过程,是一个脑力劳动的过程,要花费教师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因此,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于多媒体的教学内容,遵循因材制宜的原则,合理选题,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的知识、需要动态演示的教学过程、学生难以理解的位置关系等等,都是可以选择的课题。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多媒体的教学特点:动画模拟、生动、逼真的形象,个别化特性等等。同时,教学内容要形象美观,千万不能照着书本原封不动的搬过来。
比如,在讲解棱锥的体积这一部分知识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涉及的内容大部分难以理解,抽象的图形位置关系让学生一头雾水。尤其是里面的割补法,更是难上加难。但是通过制作课件,用课件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动态演示,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很容易的就能化解这一个知识难点。很明显,这是一个适合制作课件的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个性品质都在课件演示中得到了提高,更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不过在选择课件课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个度,不能将所有的知识完全依赖计算机,它只是为学生服务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而目标的实现始终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利用课件,只要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就可以了,简单的知识还是需要教师的讲授与引导,并不需要用计算机完全包装。
二、认真选择表现方式,提高集成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的知识记忆是有所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融于一体,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知识。它不仅能够模拟教学内容,音画同步,还可以将内容变得更加新颖、丰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牢固的知记所学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通过方程的形式观察,这些曲线都是二元二次的方程,都叫做二次曲线。从点的轨迹来看,它们又都是常数e的点的集合,焦点就是它们的定点,准线就是它们的定直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性,我为学生用课件演示了天体在运动的时候会受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结合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冥冥宇宙中的天体运行遵循的一种统一,发现这种力量的就是数学。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的实践充分表明,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集成型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己调节听说读写。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突出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进行交流的过程。教师制作的课件如果缺乏交互性,没有交流的机会,那就属于机械的灌输课件,不会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为学生制作习题课件的时候,更应该注重交互性原则。而多媒体的应用价值,也正表现与此。如果它的交互功能太弱,不能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必定会被其它的媒体所替代。
总之,多媒体课件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合理使用。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遵循实用性、主体性、适当性、交互性等原则。教师要精心研究,勇于探索,精心设计,将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只有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实现真正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勇.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制作探微[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23期.
[2] 刘冠雄.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利弊[J]. 新课程(中学),2013年05期.
[3] 万勇慧、李峰.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 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8期.
[4] 潘云泽、方旸. 浅析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及评价[A]. 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 2007年.
多媒体毕业设计论文 篇7
关于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人才培养问题。
第一, 切实并动态地跟踪网络媒体相关行业的用人需求, 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推导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方向的学习内容, 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应用性专业, 专业的很多模块延伸都是应相关媒体技术和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而确定的, 专业所培养的就是能够为媒体行业解决问题的应用性设计人才。从产品的网络销售广告设计到企业的电子商务页面设计, 从组织机构的形象网站视觉设计到B/S构架的应用软件UI交互设计, 与网络媒体设计相关的现有工作职位已经趋于明晰。切实地了解相关职位的技能要求, 从中推导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方向的学习内容, 并根据技能要求的变化做出适时地调整。总之, 经常审视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方向课程知识结构是否合理, 就会尽可能地避免“什么都在学, 什么都没学”的情况。
第二, 结合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自身的特点, 在设计创作与技术制作之间明确侧重点。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本身多学科交叉, 既有艺术设计的训练又有媒体技术的学习, 但不管学科内容如何交叉和扩充, 它主要培养的仍然是应用性的设计人才。设计是专业的侧重点, 在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方向尤为如此。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方向涉及的技术知识非常庞杂, 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等, 两年半的时间里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相关技术知识全面掌握。学生应该首先要打好坚实的艺术设计基础, 为高水平的网络媒体设计输出做好准备, 然后学习以交互设计和UI设计为主的网络媒体理论知识。至于学生网络媒体制作的技能水平, 使其能够实现与网络程序开发人员协同工作就已经足够了。总之, 本专业培养的是严谨的艺术家, 而不是让本专业的学生完全改行去当工程师。
网页设计制作是网络媒体中艺术设计人员介入的最早、也是最为普遍的工作之一。网络媒体设计和制作方向的学生可以在网页设计制作课程的基础上学到网络媒体最基本的技术原理、交互设计的理念和应用、UI设计的构架和实现。所以, 它是本方向的入门级课程, 也是必修课程。
对于网页设计制作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这里分为两部分来讨论。
首先谈谈网页设计。
现在网页设计方面的讨论和专著已经非常多, 总体有几种主要观点:注重信息传播本身, 反对过分的形式表现;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和细致的通盘考虑后再动手去做网页设计;网页设计大的方面“无为简约”, 小的细节“深入推敲”……这些观点体现出了网页设计业界正在变化着的趋势:网页设计逐渐向网络媒体界面设计过渡。
学生在方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逐渐接触和学习这些经验和观点, 但作为入门级课程, 对于学生在设计方面的要求和限制不要太多, 防止问题复杂化。技术和经验上条条框框的限制太多, 只会逐渐形成网页设计套路和思维的模式化, 艺术设计学生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甚至到最后都可以不需要设计输出的人员参与, 网页设计完全工科化, 这显然和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方向的培养目标相左, 并且会使专业方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艺术设计学生的优势就在于形式的创造和表现, 在课程学习期间还是要鼓励学生多做设计创意方面的尝试, 将平面视觉设计中的图形设计和图像处理能力在网页上充分施展, 在网页这个媒介上面探索新的视觉尝试。至于是否应该内容左右形式, 是否应该技术特征左右表现方式, 是否应该实际需求左右思维创意, 还是等到后续方向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让学生自己去判断, 自己去选择。因为, 高水平地媒体设计输出是专业培养的立足点, 毕竟我们培养的是和工程师一样严谨的艺术家, 而不是纯粹的工程师。
其次谈谈网页制作。
很多学生问我:网页制作课程是不是要学编程、要学代码, 自己逻辑思维很差, 如果要学这些东西就会很头疼。课程还没有接触, 就已经产生了逃避心理。那么, 如果将这些学生按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去教, 没等到课上一半, 很多学生可能早就睡着了。
所以, 第一, 带着学生进行逆向法学习网页制作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地组织案例教学材料, 向学生介绍优秀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网页作品个案, 然后分析该作品的实现方法, 逆向推导。从感性的形象入手, 逐步推导其内在的实现原理, 穿插进行关键实现步骤的现场试验和可能性演绎。教师要培养学生网页制作的兴趣, 通过教学告诉学生:即便是所谓的逻辑思维, 你也能运用的很好, 只是以前你没有尝试过。
第二, 在庞杂的网页制作技术知识体系中提炼和总结, 只引入当前最实用的网页制作技术知识, 简化网页制作技术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理解重点技术的相关原理。XHTML+CSS技术是基础而实用的网页制作技术, 着重向学生传授其包含的核心知识, 比如: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的“电子文本流”、彰显视觉艺术风格的“背景图像控制”、小空间精调整的“盒模型”、承载信息内容, 体现网页结构的“标签”、洞察标签个性的“Display属性”、实现网页布局的“Float属性和Position属性”、精确瞄准装扮对象的“样式选择器”、体现批判与继承逻辑思维的“层叠关系”、巧用体现网页前端交互效果的“Java Script代码”。
总之,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的“设计” (创作) 和“制作” (实现) 都已经与多媒体集成和整合的枢纽——计算机技术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所以,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谁能够尽早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 并能够将技术转化为艺术设计强有力的推动器, 谁就会率先得到开启多媒体创作之门的钥匙;作为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师, 谁能够真正意识到计算机技术作为设计创作工具所具备的强大能量, 并能够合理地把握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时而博弈、时而协同的关系, 谁才会培养出真正符合当今行业需求的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
“像艺术家一样浪漫, 像工程师一样严谨。”听起来是个矛盾的命题, 但对于致力于新媒体艺术的学习者们, 必须从中努力求解。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沙伦.E.斯马尔蒂诺.教学技术与媒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钟玉琢.多媒体应用设计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无线多媒体教鞭设计 篇8
1 系统功能框图
无线发送设备和无线接收设备是无线教鞭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 无线发送设备由编码电路和发送电路组成;无线接收设备由接收电路、解码电路以及USB设备电路组成。图1是系统的功能框图。
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1 编解码电路
编码解码电路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使编码芯片的数据引脚上的数据连同地址码和同步码传送到解码端, 解码芯片对应的数据引脚出现同样的电平;二是为了防止解码芯片接收到数据后, 如果发现其的地址码与自己的不一样, 则丢弃数据不予解码, 当多个收发设备同时工作时, 就可以避免相互干扰[1,2]。
编码解码芯片的厂商很多, 在此中选用PT2260/2272, 其是Princeton Technology Corp.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 PT2262/2272最多可有12位 (A0~A11) 三态地址端管脚 (悬空, 接高电平, 接低电平) , 任意组合可提供531 441 (即312) 个地址码, PT2262最多可有6位 (D0~D5) 数据端管脚, 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以及同步码从17脚串行输出[3], 广泛应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车辆防盗系统, 家庭防盗系统, 遥控玩具以及其他电器遥控。对其工作原理就不在详细说明。
2.2 发射电路
该设计中的发射电路采用射频发射芯片PT4450来完成编码信号的调制并发射出去。采用ASK调制, 稳频措施采用声表面波谐振器 (SAW) 取代LC组成的谐振网络。在高频无线电遥控电路中, 一般选用中心频率为315 MHz或433 MHz的声表面波谐振器[4], SAW的优点有:
(1) 谐振频率准确, 生产中不需要调试震荡频率, 生产工艺简单, 生产效率高;
(2) SAW谐振器Q值高, 振荡不受杂散磁场的影响, 杂波、谐波分量小, 图像清晰、层次丰富、色彩鲜艳, 图像质量达到主观评价与相当水平;
(3) 频率准确度及稳定性好, 批量产品一致性好[5]。
由上面介绍可知, 编码电路将遥控信号连同地址码同步码输出给射频发射电路, 在高电平期间315 MHz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在低电平期间315 MHz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 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受控于PT2262的第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 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 (ASK调制) 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PT4450是基于声表面波谐振器, ASK调制的射频发射IC, 广泛应用在无线遥控, 无线进出系统, 报警系统, 汽车门遥控系统以及无线传感系统。具有集成度高, 工作电压低 (2.6~3.6 V) , 频率范围宽 (250~500 MHz) [6], 外围器件少, 成本低且引脚简洁等优秀特点。发射端电路由RC振荡器和多阶逐减计数器组成。由编码电路过来的信号经由DIN脚输入, 当DIN脚为高电平时触发电路, 单触发电路打开功率放大器和SAW振荡器, 高频振荡信号输出给功率放大器, 从第3脚输出, 经天线匹配网络, 由天线发射出去。当DIN脚从高转为低时, 功率放大器关闭, 但是SAW谐振器保持振荡, 同时, 计数器加载预置值, RC振荡器启动振荡递减计数器的值至零, 当计数器值递减到零时, 将产生一个脉冲关闭RC振荡器和SAW振荡器。从最后数据的下降边沿到停止振荡, 这个过程的延迟时间大约是50 ms。
第1, 6脚之间接的是声表面波谐振器, 取代传统的LC振荡网络, 具有很高的频率稳定性。图2为发射端电路原理图。
2.3 接收电路
本设计中的接收电路采用射频接收放大处理于一体的芯片PT4316。发射电路将遥控信号通过ASK调制, 通过无线电波短距离发射出来后, 接收电路将其通过放大, 混频, 中放, 以及ASK解调, 还原成编码后的信号, 然后送到由2272组成的解码电路解码, 恢复出发送端的遥控信号, 最后送给单片机, 使之执行相应的动作。
PT4316是一款工作在甚高频低功耗超外差式无线接收芯片, 常用于解调315 MHz或者433 MHz的ASK调制遥控信号。它内部集成低拟基带数据恢复电路。当射频输入信号大于-60 dBm, PT4316应用独立的一阶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降低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达20 dB[7]。
PT4316超外差式接收机提供了从天线输入射频信号到数字信号输出完整的接收链路。适当的信号功率和外围元件的选择可以使得数据速率达到50 Kb/s。
由PT4316芯片以及外围电路组成的解调电路解调出ASK调制的编码遥控信号, 输出给解码电路, 由解码电路解出相应的遥控信号, 送给单片机执行相应动作。图3为接收电路图。
3 系统软件设计
前面讲述了无线教鞭系统硬件设计全过程, 并给出各个部分的电路图。在该设计中选用CH372作为组成USB口设备的主要芯片。无线教鞭系统中, 无线发送和接收部分没有涉及到软件, 单片机和CH372芯片组成的USB口设备电路就需要单片机I/O口模拟出相应的时序操作CH372芯片。
主机通过识别描述符从而认识设备, 认识设备数据通信格式, 从而才能正常进行数据传送和接收[8]。由于CH372的INT#引脚与单片机的INT0脚连接, 所以对应程序是用在中断子程序中。PageUp和PageDown为无线教鞭键盘上的上/下翻两个键[9]。首先当然要初始化CH372, 包括HID (人机接口) 设备描述符, 配置描述符的枚举, 然后单片机和PC机之间才能进行数据上传和下传。
单片机本地端主程序流程图[6], 如图4所示。
4 结 语
无线教鞭在日常的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有必要, 尤其频繁地用于幻灯片的播放。无线教鞭在多媒体的教学中会首先普及, 渐渐的也会普及到会议、演讲的场合[10]。该设计具有数据传输可靠、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 使用方便,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Princeton.PT2262 Datasheet[EB/OL].http://www.princeton.com.tw, 2007.
[2]Princeton.PT2272 Datasheet[EB/OL].http://www.princeton.com.tw, 2007.
[3]陌尘.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工作原理[J].电子制作, 2004 (8) :44.
[4]余宏生.声表面波谐振器在高频无线电遥控电路中的应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2 (4) :62-65.
[5]陈书明.声表面波谐振器应用与市场[J].世界电子元器件, 1999 (6) :6-8.
[6]Princeton.PT4450 Datasheet[EB/OL].http://www.princeton.com.tw, 2007.
[7]Princeton.PT4316 Datasheet[EB/OL].http://www.princeton.com.tw, 2007.
[8]涂晓强, 周洪利.基于HID类的USB人机接口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7 (6) :62-64.
[9]HID Usage Tables[S].Version 1.12, 2005, 12:54-61.
多媒体学习理论与多媒体设计探讨 篇9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网络课程,多媒体设计
1多媒体设计
本文中多媒体主要指用于表征的知识和信息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的传播载体;而不是课本、投影机、计算机、录音机等物化形态媒体;同时双重编码理论和双通道学习理论都倾向于认为, 人类进行认知加工时用于表征和呈现知识信息的媒体主要是语词和画面, 如理查德·E·迈耶在其书《多媒体学习》中“把多媒体定义为用语词和画面共同来呈现材料”。需要特别指出的这里的语词包括发声语词和文本语词, 即我们进行言语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词和用文本呈现的由视觉通道进入认知加工系统的语词。
多媒体设计主要探讨遵照多媒体设计的原则, 以何种媒体恰当地表征信息、研究媒体的优化组合, 以设计出符合人类心理认知方式的网络课程。
2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理查德·E·迈耶 (Richard E·Mayer) 在其书《多媒体学习》中提出, 并通过大量的心理实验证明该理论正确性和科学性。迈耶认为“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比没有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更可能产生有意义学习”, 基于此认识, 迈耶研究了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规律, 依据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假设、主动加工假设的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的五个步骤和多媒体认知模型, 并且提出了多媒体设计的七个原则。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三个假设:
(1) 双通道假设。指人们进行认知加工时对视觉表征和听觉表征的材料都有相应的信息加工通道。
(2) 容量有限假设。人们进行认知加工时是需要消耗认知资源的, 而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在每个信息加工通道上一次加工的信息数量是也有限的。
(3) 主动加工假设。是指人们为了对呈现的材料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起一致的心理表征会主动参与认知加工。主动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形成注意、组织新进入的信息和将新进入的信息与其他知识整合。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模型。
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也代表信息加工系统, 该模型形象的反应了人类进行多媒体学习时的学习原理;以语词和画面呈现的多媒体材料, 分别通过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进入到人的感觉记忆中心, 需要指出的是以文本呈现的语词材料, 是由眼睛感觉通过视觉通道进入感觉记忆中心的, 进入到感觉记忆中心的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能作短暂停留, 之后需要进行选择, 视觉和听觉表象的选择是基于容量有限假设, 在感觉记忆中心在相应的通道只能选择有限的信息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心。多媒体学习的主要过程发生在工作以及中, 在积极主动的意识状态下, 工作记忆被用于暂时性地贮存知识和操作加工知识, 工作记忆是以双通道为基础的, 因此在完成相应通道中信息的信息模型建构后, 还需要在两种通道之间建立关联, 即将有关联的听觉表象和视觉表象进行转换, 比如当听到“狗”这个单词时, 你可能在脑海中会浮想出一只狗的图像;最后需要提取长时记忆中的先前知识, 将经过加工后的信息与先前知识进行整合, 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
3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对网络课程多媒体设计的启示
3.1多媒体认知原则
网络课程中语词和画面组成的呈现将比只有语词呈现的学习效果好, 简单来讲就是要求在网络课程中最好是图文结合, 特别是要描述那些复杂的关系或某些事物复杂的原理时, 当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时, 学习者学习时将减少认知资源消耗, 比较容易形成语言和图像的心理模型并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
3.2时空接近原则
网页上相关联的语词和画面应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具体来说空间接近就是要求文本的相关插图不能离的太远, 应在一个屏幕上能显示出来, 时间接近就是要求在相应的语词和画面要同时呈现, 例如在用声音加画面说明某一事物时, 对应的画面和解说需要同时呈现;时空接近使得学习者更有可能在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保持两种材料的心理表征, 因此有可能在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建立心理联系;如果不是同时呈现, 学习者需要消耗相应的认知资源来形成语词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的有关联系。因此, 网络课程中多媒体信息在位置和时间上尽量接近是必要的;比如, 将与图有关的文字整合到图中, 尽量将相关内容用一个屏幕显示, 使声画同步, 采用同步交流等。
3.3通道原则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指出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呈现比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能使学习者学得更好, 也就是说在网络课程中, 和图像共同呈现的语词用声音的形式比用文本的形式更能促进学习者学习, 这是因为当画面和语词材料都是以视觉形式呈现时, 将会增加视觉通道的认知负荷, 而听觉通道的认知负荷处于闲置状态, 认知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当语词材料以声音的形式呈现时, 人们可以在视觉通道加工图像信息, 同时可以在听觉通道加工语词信息, 认知资源尽可能得到了利用。当前我国很多的网络课程都是单纯的视频, 基于通道原则, 在这种网络课程中的解说主张用声音形式解说, 而不是文本形式的解说。
3.4冗余原则
这里所说的冗余指信息的冗余,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指出, 学习者学习由动画加解说组成的呈现材料比学习由动画加解说再加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材料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里的解说和屏幕文本所呈现的是同样的语词信息;当然也有新闻传播理论认为字幕和解说是相辅相成的, 人们在观看视频时既可以看字幕又可以听解说, 而且当解说出现发音不准、讲得太快等问题而影响观看学习时, 可以通过观看字幕获得清晰的解释;但是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从原理上解释了人类学习多媒体材料的过程, 双通道假设和容量有限假设可以科学解释动画加解说加屏幕文本的不合理性, 其不合理性表现在增加了视觉通道的负荷, 影响了视觉通道对画面图像的加工;抛开认知理论的解释, 常识也能感觉到:当你观看那些画面加解说加屏幕文本的节目或教学视频时, 你可能会觉得你不是在看画面, 而是在看屏幕文本。所以对于那些纯视频的网络课程或者教学视频, 在有解说的情况下, 不主张用字幕。
3.5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与教学的一致性, 它要求在网络课程中剔除无关的文本、画面、和声音;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认为无关的信息会争夺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资源, 分散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注意力, 干扰信息的加工。网络课程中有一个误区是对网页设计美感的过分追求, 以为设计的越好看的网络课程越体现网络课程的质量, 这违背了与教学一致性的设计原则, 对于设计的非常漂亮的网络课程, 学习者可能沉浸于其美的艺术之中而无暇顾及教学信息了;更重要的是, 网络课程中知识和信息的结构应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保持一致性, 也就是说网络课程的设计应能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有利于学习者对信息的加工。
4结语
网络课程是利用多媒体来表现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从学习机理上解释了人类学习多媒体材料的过程, 网络课程中利用多媒体学习理论来指导多媒体设计, 对于设计有利于学习者信息加工、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的网络课程具有莫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多媒体毕业设计论文 篇10
1 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分析
1.1 理论指导性原则
纵观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 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指导的教育教学更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更应该丰富当前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手段。对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来说, 对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有很多。例如, 相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等。从理论的指导性的角度来看, 多媒体教学课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最初期的课件的设计形式也多以框面以及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的设计为主, 但是随着课件设计理论的丰富, 课件设计也得到了完善。
在多媒体课件的发展阶段, 艺术设计类多媒体课件除了受认知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外, 同时也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例如, 课件的设计开始关注课件受用者的内心需求, 开始慢慢地适应学习者的心理需求,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课程设计开始将学习和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要联系在了一起, 这对于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的效果是十分关键的。
1.2 开放性设计原则
针对艺术设计类课程的特点, 艺术设计课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 因此在实际高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中, 设计还应该根据实际出发, 因为在真正的设计时, 由于教学内容以及思想的不同, 多媒体设计的差异性也非常大。由于每个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师的教学经历、实践经验以及教学者的思想文化观的不同, 在对教学对象的课件设计时, 课件中融入的主观色彩也不同。所以开放性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适应多样性的教师需要, 同时也可以方便教学发挥课件的最大作用。
1.3 动态交互原则
以上我们提到过, 偏向于教师直接使用的演示类课件的应用最为广泛, 这种课件的实际操作只需要进行鼠标点击就可以进行, 而课件的播放顺序也是事前在设计时候进行设定的, 这种课件的设计更加趋向静态交互, 但是这种方式却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的教学需要, 还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 采取必要的动态交互, 这样对于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和注意力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以此来更顺利地完成基本的教学过程。基于动态交互原则上的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更具灵活性, 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件教学效率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2 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原则分析
2.1 适度运用原则
无论是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课件, 还是其他课程的课件中都会具有一定的文字、声音、动画或是其他形式的多媒体, 这也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但是如果这些色彩比例过大, 演示的效果虽然较好, 但会使学生对重点的把握和理解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这种课件的设计教学效果也会很差。
因此在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过程中, 还应该坚持一定的适度运用原则。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的创造性, 以帮助学生反思学到的东西, 从而对教学内容达到更深刻的认识。
2.2 适量信息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展示的信息较多, 会让学生囫囵吞枣, 来不及消化和理解。同时, 过多信息展示使得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回应, 师生互动是有限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的信息一定要适量, 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必须根据课程特征适量使用多媒体。
2.3 有机结合原则
教学媒体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选择使用适当的表现媒体和教学方法,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动画设计专业中, 对于自然运动规律的分解,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可以非常直观地显示出自然界中很难观察到的景象, 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自然运动的规律。
因此, 理论问题,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其明显的优势, 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涉及实践的环节, 则更适合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
3 结语
从艺术设计类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 其教学上的主观因素比较浓, 很多时候在教学教材的处理上可能会由于个人的主观看法不同而出现差异, 这和教师的社会阅历、认知背景等都有着很大的联系。从当前艺术设计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情况来看, 还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辅助教学作用, 在充分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加强创新, 以更好地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学效果。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特别是当前的艺术设计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是呈现出了多方向发展的趋势, 教学手段和方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对于艺术设计类课堂的教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 并对这些应用原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艺术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岩.浅谈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美术大观, 2013 (2) :151.
[2]杨俊贺.艺术设计教学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D].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7.
[3]秦福建.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N].渝西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2) :60-62.
多媒体毕业设计论文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精品课程设计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9-0057-04
一、引言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是高等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我校开始于2000年,通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课程于2002年被确定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5年在省教育厅的验收评估中确定为“优秀”等级,2006年被评定为省级精品课程,设计开发的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已于2006年向全社会开放,截至2008年11月30日,课程网站访问人次累计超过143万,先后有40多所兄弟院校的同类课程教师来本课程组访问和交流,获得了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形成了良好的辐射效果。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与构建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课程主要是向高等师范专业学生系统地介绍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环境和手段。让学生掌握在MCAI环境中设计适合不同对象学习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方法、以及优质MCAI的评价等知识。因此,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模块:
模块一:多媒体CAI课件概论。主要介绍多媒体、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CAI课件等概念,阐述多媒体CAI课件、多媒体CAI教学系统的结构、特点、类型,并详细介绍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过程与步骤;模块二: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在精要地介绍多媒体CAI课件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多媒体CAI课件的系统结构、封面导言、屏幕界面、交互方式、导航策略等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与技巧,以及稿本的设计与编写方法;模块三:多媒体CAI课件素材的采集与制作。主要介绍文本、图形、图像、活动视频及动画等多媒体CAI课件中常用素材的采集与制作的方法及技巧,以及非线性编辑与光盘记录技术;模块四: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主要结合具体实例介绍目前中小学常用的PowerPoint、几何画板、Flash、FrontPage及Authorware等五种流行的多媒体工具制作多媒体CAI课件的具体方法与技巧;模块五:多媒体CAI课件质量的评价。重点介绍多媒体CAI课件评价原则及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充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的前提下,我们重点加强了“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与研究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课程体系成为一个科学的动态结构,但同时又保持相对稳定。
三、实践课教学内容与环节的创新设计及构建
本课程的实践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中小学各学科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以及中小学各学科多媒体CAI课件的质量评价与教学应用的技能。实践课包含上机实践与中小学各学科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实践两部分。上机实践课主要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理解;中小学各学科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实践(实际上就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选用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具体学科的内容,独立设计并制作完成2~3件多媒体CAI课件。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通过课堂实验、开放性实验、学科课件设计三个环节,由授课教师、实验老师现场跟班指导,培养学生中小学各学科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使学生在学科多媒体CAI课件的总体结构、系统设计、制作与调试运行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加强,以有效地培养师范生对中小学各学科多媒体CAI课件的整体设计观念,以及设计与制作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资源的创新设计与建设
1.配套理论课教材的创新设计与开发
为了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将国内外多媒体CAI技术发展前沿成果及时引入教学中,我们一方面积极组织本课程小组的学科带头人及时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同时,要求“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课程的专业教学骨干共同建立立体化的电子教材,并列入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执行。2002年由课程负责人根据立项课题研究成果,撰写了“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专著,经专家评审,确定为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资助的“湖南省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2003年底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至2007年已修订与重印了6次,获得了包括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原所长王学优教授等众多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2.配套实验教材的创新设计与开发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教学与课件制作实践是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保障。因此,授课教师根据所授课内容都编制了相对应的实验指导书和对应的课件设计与制作指导书,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和课件设计与制作两个实验教学环节,能独立设计与制作出适合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多媒体CAI课件。这种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能积极参与省内外各种CAI课件及网页设计制作比赛,频频获奖,形成了我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特色,激发了广大同学的学习热情和科研热情,也为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探索了可行途径。
3.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与建设
为了保证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切实到位,我校已建成由奔腾系列的多媒体计算机构成的多媒体网络机房19间(累计多媒体计算机2200多台),并配备有数码照相机、摄像机、视频与音频等多媒体素材采集、编辑、加工设备,以及非线性编辑系统。本课程实践课教学采取分组实验法,确保了1人1组与1人1机,实验开出率达100%。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能与中小学的实际结合起来,我们还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除拥用两所系全国第一批挂牌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附小外,还与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区及雨花区等17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条件好的中小学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并与湖南省中信、长海、创智、行知及星拓等信息技术与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建立了专业技能实训与实践基地。
4.网络共享资源的创新设计与开发
为共享网络教学资源,几年内我校投资上千万元分别在新老两个校区建成了上连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和Internet的宽带校园网,19间多媒体网络机房均与校园网和Internet互连,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硬件环境,课程组开发的网络教学网站已经对校内外开放,网站:http://jpkc.hnfnc.edu.cn/2006_dmtcai。网络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描述:由历史沿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及教学效果等模块组成;教学大纲:由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大纲等模块组成;授课电子教案:包括整门课程的电子教案,每个电子教案由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等部分组成;电子课件:以积件形式,提供了包括整门课程的全部多媒体CAI课件;授课录像:全部主讲教师授课录像;实验指导:提供了包括整门课程的全部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由实验目标、实验课时、实验内容及实验要求等部分组成;作业习题:提供了包括整门课程的全部习题;考试考核:包括理论和实践课考试考核内容与方法、模拟试题及模拟试题参考答案等内容组成;课件素材:包括教师在设计与制作课件中所需要的材料和学生在实践及实训中制作课件所需的素材,由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片段及PPT模块板块组成;教学论坛:包括课程BBS和教师信箱模块组成。学生能很方便地通过校园网络浏览本课程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下载电子教案和多媒体CAI课件,借鉴师生获奖的优秀课件,获取各类课件制作素材。
五、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设计及实施
1.实施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
本课程主讲教师充分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由于“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课程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学中各授课教师组织讨论小组,实行每周一题,组织学生课后讨论,课上交流,既加强了学生授课内容的深刻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就某些专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中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的CAI课件给予“加分”奖励。并采用互动式的课堂理论教学方法,以及探究式与协作式相结合的小组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以及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实施师生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中,课程主讲教师协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共同设计与开发课件作品,并进行演示评比。让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有利于建立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信任并共同负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他们学会交往,培养与他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后的课件评比不仅是课件本身质量的评比,也是学生合作质量的评比,其中好的作品将保留作为下一届学生学习的案例。
3.实施研究式教学
本课程教师联系自己的教改科研课题的研究实际,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科研课题研究和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学科多媒体CAI课件研究与开发设计、掌握课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
4.实施专题讨论教学
在本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也采取了专题讨论教学:就课程中的某一专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小组间可以互相提问进行辩论,教师最后进行讲评总结。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实现协调一致的理解和知识技能的迁移,并且通过提问和辩论,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小组汇报时,可以使用PPT演示课件。教师最后的讲评和总结只是一种对学生观点的汇总和提炼而非论断和定义,是一种开放式的发言和提问,以激发学生更多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当中,还要及时而恰当地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
5.采用“3环节5个1”的考核评价模式
在本课程教学中,主讲教师注重本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绩效性评价3个环节。评价结果体现在学生自行研制的5个电子作品上:要求学生将在课程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包括在学习过程中搜集和整理的全部资料和有用信息及相关学习网站)综合成1个电子文件夹(每一个单元的知识归纳成1个子文件)→设计并制作成1页个人学习主页→总结成1篇课程学习论文→做成1个多媒体CAI演示课件→最后整合成1个每一届学生集体创建的课程资源库,上传至校园网上的精品课程网站,为后届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实践表明:“3环节5个1”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模式,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充分展示出每一个学生的才华与鲜明的个性特点,特别是创造出一种师生之间、本届同学之间直至不同届互不相识的同学之间跨时空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的新舞台和新模式。
六、本课程创新设计与建设的主要特色
本课程在教学理念上,强调“一个核心二个突出”:即强调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核心,突出素质教育,突出人的可持续发展。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将高等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与教育技术技能的培养相结合,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发展;强调高等师范生用系统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信息素养的功能和要求,从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的角度,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和技术的发展;强调高等师范生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和未来教育工作者这两个角色出发,全面了解其信息素养能力体系,使高等师范生在其基本技能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大力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发展,为其将来的教育生涯打好基础。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为依托,采用现代数字化教育技术手段,突出师生双向互动、动态互补相结合,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概括起来,本课程创新设计与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设计并实践了基于任务驱动式的、适应信息时代高等师范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一个具体任务或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创造性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课程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出自学、自识、自理、自奖等一整套引导和帮助高等师范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管理的新模式,培养、锻炼、提高高等师范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促进高等师范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高等师范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创造性地构建了层次化、阶段化和可视化的高等师范生“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课程”的学习目标与考核评价模式,即课程学习与实践目标、小组学习目标与研究目标、个人学习与发展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时间完成的阶段性目标,使得学习目标具体化、个性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同时,实施了“3环节5个1”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模式,因此,学习目标不仅具体,而且生动可视,使学生的学习有成就感。这种基于课程资源的、任务驱动的或解决问题式的学习探索,对学生进行信息积极、自觉、自主、有效地收集、检索、整理、加工、展示、评价的训练,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功或成就感,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意识、自信的形成,及相应能力的获得。
三是提出了“师生共建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课程资源”的新课程思想,并开创性地建构了高等师范“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课程”资源库。在本课程教学与实践中,对于学生来说,有了课程资源以后,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了,与过去那种只关心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学习过程相比,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智慧、问题、困惑等都成了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问题与困惑受到重视,教学由教师控制课堂的预设过程变成了师生共建设、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通过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师生共建课程资源的交互活动,有效地促成了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这种师生共建课程资源的教学理念不仅在“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课程教学中有实效,而且也完全适应于其他课程教学,可以预见这将是新世纪信息时代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七、结束语
精品课程的创新设计与建设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的质量系统工程。况且,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使得在该课程内及时反映该领域的新技术,保持课程的创新特色还需课程小组不断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尧学.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http://www.jpkcnet.com
[2]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7.
《黄河颂》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12
《黄河颂》是一首诗歌, 着眼于“歌颂“, 在结构上与律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在本文中, 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 他站在高山之巅, 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 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他歌颂黄河的气势宏伟, 源远流长, 并且要学习他的榜样, 像他一样的伟大坚强。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且长短句结合有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 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 营造出了歌词的画面之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细心体会。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诗歌的朗读不甚了解, 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对诗歌蕴含的感情体会不深, 但是求知欲较强, 宜用课件演示法和自主探究法。
三、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清本文的结构, 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 能力目标:了解并掌握诗歌的一般朗读方法。
3. 情感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爱黄河、爱祖国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四、重点、难点
1. 调动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1. 课件演示法:
“黄河滚滚, 惊涛澎湃”和“九曲回环”等处学生朗读往往不到位, 感情把握不准, 语调、语速很难把握, 老师用画面直接演示, 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这一方法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使其对获得的知识印象较深, 同时这种方法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 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2. 朗读→设疑→讨论→释疑→程序教学法:
学生朗读课文后, 对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然后提出一些疑问, 再由学生结合朗读加以详细讨论, 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
以上教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
(利用声音和画面, 再加上老师的讲述, 极易唤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教师讲述】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后, 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 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 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 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 他向着黄河母亲, 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课件演示】《黄河颂》光未然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
(画面直观、醒目, 能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豪壮之情。)
【学生试读全文】
【学生评议朗读】
【老师指导】朗读诗歌时, 要注意节奏, 如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轻重音等。
【媒体演示】背景音乐:《黄河颂》
【老师范读全文】让学生领略到配乐朗读的魅力!感受到读诗的节奏、语速、语调的和谐。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媒体演示】背景音乐:《黄河颂》
(有利于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学生齐读】
【媒体演示】“黄河滚滚”和“九曲回环”的画面
(变抽象为具体、形象, 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感情, 突破学生读不出感情的难点。)
【学生再次朗读】:根据画面, 有感情的朗读出歌词中有关的内容。
【承转】俗话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 到底文章的“义”是否“自见”的呢?咱们一起看一下下面的几道思考题, 你就会明白。
【课件演示】自主探究题
(1) 本文题目是《黄河颂》, 题目中的那个词是关键? (抓“颂”字)
(2) 歌词中反复出现“啊, 黄河”, 你觉得有何作用?
(3) 本文主要内容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 而是在“颂”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 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 应该是哪个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字? (即“望”字)
(4) 本文第一节是朗诵词, 作者开宗明义的点明了什么?
(5) 这首诗结尾连用了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有何作用?
(6) 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你不理解的, 请找出来!
(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法的形成)
学生畅所欲言:发言略
【学生讨论、发言】
【课件板书演示】
【老师总结】一首《黄河颂》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 他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明,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同学们理解这句话吗?
【课件演示】
1. 你知道哪些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或歌曲?能说出来或唱出来吗?
2. 你最想对黄河说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 培养了学生积累、研究、创新的能力。)
【老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 老师想起了一句话:“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 静脉是长城, 动脉是黄河!”可以说, 只要是中国人, 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用它甘甜的乳汁, 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但在中国的历史上, 黄河曾经遭受了许许多多的苦难。当今的世界, 并不全是和平, 依然有战火、硝烟, 依然有侵略和苦难……但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 只要我们有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我们就不会让中华民族的历史悲剧重演, 一定不会让我们的母亲河再受到侵犯!同学们, 有没有信心?就让我们在《保卫黄河》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吧!
【媒体演示】《保卫黄河》的音乐及画面
【学生齐唱】《保卫黄河》
(用歌声再次撞击学生的心灵, 再一次强化了他们内心的爱国之情。)
【布置作业】
1.学完本课后, 写下你最想对黄河说的话。
2.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余部分。
(巩固学习本课的感受, 强化爱国之情;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移,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八、教学评价
1. 鉴于七年级的学生对诗歌的朗读了解不深,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融入到诗歌的朗读中, 为以后的诗歌学习奠定基础。
2. 在活动过程中, 设计得当, 既有老师的引导、示范, 又有学生的亲自参与朗读的体验, 形成了乐于探究、主动提问、勇于进取的积极态度。
【多媒体毕业设计论文】推荐阅读: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设计论文10-22
数字媒体作用下动漫设计的要点论文09-13
多媒体交互设计07-29
多媒体设计专业09-15
多媒体广告论文07-04
多媒体培训论文07-31
多媒体程序设计10-18
《多媒体动画设计》10-11
1多媒体课件设计05-29
网络多媒体教室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