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工作文化与创新

2024-10-25

瑞典的工作文化与创新(共4篇)

瑞典的工作文化与创新 篇1

瑞典的工作文化独具特色, 在职场中真正实现了女性顶起“半边天”, 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商业组织, 女性雇员通常都占到半数左右。根据欧盟的权威报告, 瑞典的女性就业率为全欧盟28国中最高, 而在欧洲国家中, 只有冰岛和挪威稍高一些。高达71.8%的妇女就业率已经远高出欧盟的平均水平58.6%。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在工业国家中独树一帜, 无出其右, 她们与男同事们一样参与决策, 参加团队建设活动, 也到处参加重要的会议, 同时兼顾家庭和事业。在男女平权方面, 瑞典堪称世界典范, 满大街推着婴儿车的奶爸和打扮入时、活力似火的职场女性共同构成斯德哥尔摩的街头风景。

深受路德宗宗教思想的影响, 瑞典人对工作的严肃体现在严格的工作纪律、高涨的工作热情上: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方式, 更是自我完善和贡献社会的手段。除了每年法定的五周带薪假期 (长得令人咋舌又羡慕不已) 或者十五个月之久的产假, 瑞典的工作一族还热衷于到地中海边的度假胜地参加商业培训或者团队建设活动。

从创新的角度讲, 中国和瑞典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对人的重视。在中国, 吃大锅饭一度压抑了个人的作用, 过度强调了集体的成绩。这种不公平现象如今已经改观, 但我们还是不时看到听到, 创新者在所在企业或者机构中得不到合理的经济回报, 或者个人成就被集体剥夺的事情。一个对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卓著的工程师居于陋室而得不到体制尊重, 甚至被要求淡泊名利的现象并不鲜见, 这并不是什么高风亮节, 而是有的人居心不良。与之对比, 《瑞典国家创新战略》开篇语写道, “创新始于人。人有想法继而发展出知识。在商业、工作空间或者空闲时间甚至消费过程中, 人类用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瑞典的创新能力对其迎接全球经济的挑战和机遇至关重要。因而, 政策必须基于瑞典的创新能力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得以保持和加强的整体看法之上。”

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创新的第一步, 而瑞典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很有意思的尝试。举一个例子, 瑞典最著名的两家汽车企业沃尔沃和萨博曾使用过现在看来效率极低的汽车装配模式, 将装配车间工人分为各个小组, 每个小组从一台车的第一个螺钉到最后一个轴承装配完成, 目的是让工人掌握车辆装配的全部程序和技能, 名为“装配港” (dock as-sembly) 模式。后来, 由于各装配组装配步调不协调, 影响总体生产流, 这种模式只得作罢。但这种尝试对个人能力进行最大化的培养并鼓励个人进取的心态, 却成为一种受到广泛承认的传统。

在欧盟委员会2010年发布的创新联盟计分板上, 瑞典是欧盟成员国中的创新典范, 主要得益于瑞典历史上的发明家传统, 致力于性别平等, 和对个人的极大信任与尊重。当然, 瑞典各公立和私营创新机构间的紧密协作也十分重要, 这为瑞典的代表性企业, 如阿斯利康制药 (为英国公司收购) 、爱立信和沃尔沃等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研发投入方面, 瑞典是欧洲范围内前三的投资国, 2009年的研发投入占到GDP的3.6%, 这个数据放在欧洲2020战略设定的研发投入占GDP3%的目标下对比, 可见瑞典已然获得先机。在国际创新指数2015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5:Effective Innovation Poli-cies for Development) 中, 瑞典位列141个国家中的第3位, 仅次于瑞士和美国。中国位列第29位。在另一份由哈佛商学院发布的国家创新能力指数中, 2010年瑞典排在全球173个受调查国家中的第8位, 而在人均专业工程师数量分项中, 瑞典位列第2, 仅次于日本。这个指数还提到在过去十五年中, 瑞典是人均专利数量增长第二快的国家。

在全球公司图景中, 瑞典公司也是一枝独秀。全球知名的公司有1913年由400名医师和药剂师共同发起的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全球第二大的家电制造商、建立于1919年的伊莱克斯公司;建立于1876年的通讯行业巨人爱立信;始于1947年的快销时尚公司H&M;家具和家居用品巨舰宜家;即时通讯软件公司Skype;以及新一波互联网热潮的宠儿Spotify等。

很多人习惯从文化角度分析为什么中国的创新能力在近现代一直不得彰显, 我想除了对失败的不宽容, 更要归咎于僵固的等级阶层观念。纵观近两三年兴起的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 我们很容易看到年青一代创业者与他们几十年前的前辈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扁平化的管理体制、平等协作的工作氛围、热烈而积极的思想产生过程。瑞典也是一样, 一位瑞典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者认为斯堪的纳维亚公司运作过程多少与他们的桑拿文化有关, “不管你是公司的CEO还是前台的接待员, 只要一起坐下来蒸桑拿, 障碍就消失了, 大家一律平等。”瑞典这个国家还有一种“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工作氛围, 等级概念很容易在工作场合的团结协作中得以消解。我在斯德哥尔摩之行中也亲身感受到, 讨论中即使实习生发表看法也能得到机构负责任的尊重和耐心, 办公场合老板不会支使雇员处理杂物端茶倒水, 而雇员也不用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事, 时间和精力能够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去。但就这一点, 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广大民营企业还处于一百多年前的文化氛围里, 像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更有可能为新一代的中国创新文化开辟一条“正常的”道路。

在斯德哥尔摩六百年历史的老城区Gamla Stan, 一幢几百年的老建筑里住着一群致力于开创自己事业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受过不同的教育, 脑子里的想法更是千差万别,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对信息时代的创业文化充满热情。这座既是公寓又是初创企业孵化器的老房子配备完全现代的家电设施和办公用品。身兼一家咨询公司创始人和一家时尚箱包设计公司合伙人两重身份的朋友邀请我来这里做客, 杂乱而装饰风格简约的公寓楼里, 每层都住着几个初创企业的C-Suite (最高管理层) 成员, 他们有的开发了智能手机应用, 有的打理着自己的摄影和设计工作室, 有的从事艺术和商业资讯, 有的在O2O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其中很多人并不是无力负担独立租房的费用, 而是享受这里初创公司年轻人们的共同生活氛围, 并从随时随地的思想碰撞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对个人的创造力充满信任, 对分散化的知识系统充满期待, 尊重创造而包容失败, 或许这是瑞典能给中国创业创新带来的启发。

瑞典的工作文化与创新 篇2

摘要:

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列于首位。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依靠的主要对象和实践者。同时,高校学生组织为学生课外文化活动搭建平台,是大学校园文化的载体。其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学生组织进行科学引导、强化和规范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生组织;校园文化;管理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发展主题,构建和谐、高雅高校校园文化需要学生组织不断调适与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加强和改进以求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进,顺应社会潮流,把握时代脉搏[1]。新时期新形势下多元文化对高校学生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团委、学生组织、学生”之间的提供服务和享受服务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应对新的挑战、新的变化,作为学生组织主管部门的学校团委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组织管理由以往的强调“逐级管理,程序办事,按规定模式发展”的观念转变为“树立新型的服务观,强化服务职能,‘少干预,重在引导’”。通过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保证“第二课堂”活动有意义;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本文就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学生组织工作的创新与管理作一论述。

一、观念更新、方法创新、机制革新,探索学生组织管理的新模式

1、观念更新是学生组织工作创新的先导。

学生组织从我校学生组织的宗旨和活动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

(1)学生会是以倡导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己任和协助学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学生自治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及纽带,属于利益性学生组织。

(2)学生社团联合会是以开展精神文明为主线,以科技、艺术、体育、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志趣爱好为基础,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属于志趣性学生组织。

(3)《广东医青年》杂志社是以开拓大学校园文化,熏陶情操,体现时代特色,传送青年心声,属于文化性学生组织。

(4)大学生艺术团是以“寓学于娱,以娱求进,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为宗旨,活跃在校园的文化舞台。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反映大学生校园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属于文艺性学生组织。

(5)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保障事业的青年学生组成的社会团体,属于公益性学生组织。

要使这些在学生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的组织健康地成长并充分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则必须转变“旧”的管理模式,更新服务观念。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组织,在强化、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给与不同的“引导”,同时做到“少干预多指导”。观念更新是学生组织工作创新的先导。某些学生组织工作管理者只片面强调严格管理,把学生组织简单地视为管理的对象,习惯于我布置,你执行;做不好,我批评;犯了错,我处罚,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已被逐渐淘汰[2]。因此,学生组织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管理理念。观念更新,则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组织工作除了管理外,更多的是服务——为学生组织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而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应注意从不同性质的学生组织分析学生群体的特征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理解、关爱、服务和发展学生。把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和需求作为做好学生组织工作的现实依据与考评标准;找准党组织、上级团组织等上级组织提出的要求与同学需求之间的结合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方法创新是学生组织工作创新的核心。

学生组织是联系学生与社会、学校的重要媒介,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我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依靠的主要对象和实践者。作为工作对象,学生组织的发展壮大及其管理都是共青团工作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作为共青团工作中所要依靠的主要对象和实践者,学生组织及其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共青团工作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闪光点。做好学生组织管理工作是我校共青团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是推动学生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的途径。因此,工作方法的创新是学生组织工作创新的核心。

学生组织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则要在树立“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组织的工作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拓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3]。

在开展工作中,团委应该继承:

(1)少干预多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应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保证学生干部的个体质量和整体素质,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3)通过学生干部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

确立“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组织工作理念,则要求:

(1)学生组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紧跟时代步伐,把组织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引领时代潮流的团体;

(3)树立服务为主的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不断创新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把学生作为学生组织的创新实践主体、权益维护主体和建设参与主体。此外,充分调动学生组织的主动积极性,指导其开展丰富多彩且具有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及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塑造真善美的心灵;树立优良的学风、文明校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审美素养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创办具有“特色”具有“品牌”的刊物也是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重要工作。

(3)机制革新是学生组织工作创新的保证。

强化、规范管理,加强各学生组织的队伍建设;指导其完善聘用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相关制度。即在组织制度、机构设置等方面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保证学生组织能发挥“第二课堂”的功能。同时,在管理学生组织中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提高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和发展青年的能力与水平[4]。这样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型学生组织,从而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学生组织是主体,教师为主导。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其外延包括学术氛围、制度文化、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校歌、学术传统、文化气息等。校园文化具有示范、导向与凝聚、扬弃与创新、约束与熏陶、平衡与协调等功能与作用。校园文化,它不是对个别文化活动的概括和描述,而是以深邃的大学传统为底蕴、先进的大学精神为理想。通过校风、学风等校园精神层面而弥漫在每一个大学人心中的群体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组织为组织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观[5]。校园文化中,有主题鲜明的思想教育,有形式新颖的文艺活动,也有以学生组织为单位的学术活动。综上所述,校园文化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与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现主要从高校学生组织所开展的课外文化活动方面探讨“学生组织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1、学生组织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新载体。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行以及学校管理的集中化,系级管理机构被压缩,班级的集体意识逐渐淡化[6]。而学生组织却越来越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越来越重要。学生组织已逐渐取代了班级的部分功能。班级的角色逐渐淡出了校园文化的舞台,而学生组织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活跃分子,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形成校园文化的新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7]。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对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组织为大学生施展才华、锻炼才干、铸造品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新载体。因此,在日常开展学生组织工作时,应注意重视学生组织,强化服务意识。对学生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应给与充分的肯定。在管理上“重在引导,减少干预”,主要在政治方向上把握和引导,其他方面具体做到:要放手,但不能放任。要信任,但不能掉以轻心,要积极引导,而不是简单应付[2]。

2、深入指导学生组织开展特色、品牌活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8]。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得以展现和提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教书育人过程中[9]。学生组织通过举办各种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从而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须指出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绝不能搞“肤浅流俗,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不能简单地把校园文化活动理解为几场热热闹闹的歌唱比赛或者几个简单的团日活动。因此,学生组织在举办各项课外活动时应深入了解情况并给与科学指导,使每一项活动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的热情。此外,加大投入,创办“品牌”活动。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学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主旋律与突出高品味和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0]。

深入指导学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丰富而具有 “特色、质量”的课外活动。办出有内涵而具有“品牌”的活动以引导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这样学生组织才能在构建和谐、高雅校园文化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构建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除了需加强学风和校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校园风貌、提炼校园文化精神外,还需精心设计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校园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对学生组织进行科学指导,有效、规范的管理,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走上科学化健康的轨道。根据我校的实际对不同的学生组织(如学生会、杂志社、大学生艺术团、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给与不同的引导,要做到科学指导,强化、规范管理。继续办好我校的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学术科技节,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办出高质量和品牌刊物,为大学生创建更多展示才华的平台,从而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志强. 论学生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功能变迁和现实选择[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6(6):8587.

[2]许光举,钟呈生.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创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9):205209.

[3]穆林.高校学生工作方法的创新——从一个大学生辅导员的周记说起[J]. 思想教育探索,2007(2):5153.

[4]文剑辉.践行“三个代表”思想,强化高校学生工作[J].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9):3537.

[5]黄明海.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J].思想教育探索,2007(2):33.

[6]薛志娟.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思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15) :13.

[7]魏宪平.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校园和谐关系[J]. 思想教育探索,2007(2):4748.

[8]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2730.

[9]路保生.论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J]. 高校文化探索,2009(3):25.

瑞典科技创新与评估对我国的启示 篇3

瑞典,因颁发诺贝尔奖而名闻天下,也因其其卓卓越越的的科科技技及经济表现,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最具创新力的的国国家家之之一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瑞典的的科科学学创创新新居居世界第一(http://gothenburg.mofcom.gov..ccnn//aaaarrttiiccllee//jmxw/200601/20060101438786.html)。欧盟创新新评评测测((EEIISS))的统计显示,2003年以来瑞典综合创新能力居欧盟前列(http://www.chinaembassy.se/chn/kjsw/t559448.htm)。瑞典在生命科学、信息通讯技术(IC T)、材料科学技术、微电子及其产品加工技术、航空宇宙、汽车、重型制造、金属矿业、木材、纸业和包装等领域科技水平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调查研究发现,瑞典的创新表现之所以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与瑞典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及本国形成了良好的创新体系和环境密不可分,同时科技评估作为科技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改善瑞典宏观科技管理、提高创新绩效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科技创新与评估方面入手,揭开瑞典创新活力的秘密。

二、瑞典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

瑞典科技创新体系由政府部门、国家研究理事会、基金组织、企业发展机构、大学和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构成。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去年赴瑞典学习交流了解的情况*,着重介绍瑞典政府部门中主管创新的机构(VINNOVA)、负责向最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提供资助的研究理事会(SRC),以及集聚众多国际一流企业的大学科技园(Kista Science Park)的情况。它们或作为推动瑞典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力组织者,或成为该体系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瑞典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增长中占据了极为特殊而重要的位置。

1、瑞典国家创新署

瑞典国家创新署(The Swedish Governmental Agency for Innovation Systems/VINNOVA)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工业、能源与交通部,现大约有职工190人。作为创新政策的重要执行机构,其宗旨是通过资助需求驱动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有效的创新体系来促进瑞典的可持续增长。目前,瑞典国家创新署开展的工作事项主要包括:资助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参与推动科研和创新能力中心建设、促进研发成果的利用和商业化、支持中小企业的研发和创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欧盟框架计划项目、促进工业研究机构发展等。2008年,瑞典国家创新署的研发资助额为18.1亿瑞典克朗(以下简称“克朗”),约占国家研发资助总额的6.7%,在资助的计划(项目)中,有43%的资金投向企业,24%投向工业研究机构,22%投向大学。

在瑞典国家创新署牵头实施的创新支持计划中,最具影响力的要属“VINNVÄXT”(Regional Growth through Dynamic Innovation Systems)计划(简称“V计划”)。V计划于2001年出台,总预算为120亿克朗(一半来自瑞典国家创新署,另一半来自区域配套资金)。实施该计划的目的是在选定的功能区域中,通过增进大学、企业和政府(或公共机构)的协作来促进创新活动,同时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和创新环境,建立和完善动态区域创新体系,使得不同区域在特定增长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1]。

V计划所资助的项目为竞争性项目,各区域应邀竞争一项年资助金额为1000万克朗、历时10年的资助。2002年第一轮项目征集有51个功能区域申请,2004年第二轮征集收到23个申请,截2007年底共有8个区域被选作V计划的赢家(win ner)[2]。这些赢家除了能获得瑞典国家创新署和当地政府资金资助外,还将获得前者为其提供的过程支持(主要包括研讨会、经验跟踪和交流和培训等)。

2、瑞典研究理事会

2001年,瑞典政府改革研究资助体系,新组建了三大研究理事会,即瑞典研究理事会(The Swedish Science Council)、社会问题和劳动生活研究理事会(The Research Council for Social Issues and Working Life)和环境、农业和社会规划研究理事会(The Research Council for the Environment,Agriculture and Community Planning)[3]。瑞典研究理事会系瑞典三大研究理事会之首,集教科部原下属五个研究理事会(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医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与协调)的职能于一身,主要为最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提供资助。瑞典研究理事会根据既定的科学或学术标准,通过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估来分配研究经费。

瑞典研究理事会内设3个分理事会(即人文与社会科学、医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理事会)和2个委员会(即教育科学、科研基础条件委员会)。理事会的最高决策机构为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专家组成,其中,2/3专家来自大学,1/3由政府指定。瑞典研究理事会作为瑞典创新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机构,其掌握的财力资源远高于瑞典国家创新署。2007年,瑞典研究理事会的研发资助额达30.15亿克朗,其中,社会和人文、医学、自然科学、研究基础条件、教育科学五个领域项目所分配的资金比例分别为37%、21%、22%、10%和5%,其他类项目占5%;2008年,瑞典研究理事会的研发资助额达35.9亿克朗,约占国家研发资助总额的1/7。除了提供研究资助外,瑞典研究理事会还注重开展政策分析与评估、促进研发创新及研究方面的交流,以推动瑞典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国家。

3、瑞典基斯塔科技园区(Kista Science Park)

KISTA科技园是瑞典24个高科技园之一,于2000年被美国著名的网络电子类杂志——《连线》(Wired)杂志评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园,地位仅次于美国硅谷。科技园区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办公面积110万平方米。据瑞典Electrum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园区内有企业1406家,雇员31208人。高科技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电信、无线、微电子、软件等4个领域,包括爱立信、诺基亚、IBM、HP、Oracle、Intel、Sun等的大型跨国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我国的华为以及中兴公司也在此设立了研发部门,从事3G系统的研发工作等。作为世界上最密集的通讯产业聚集区之一,KISTA科技园不仅集聚了一批全球知名的相关企业,而且成功诞生了许多尖端的无线通讯技术,因此KISTA科技园也被誉为“移动谷”(或“无线谷”)、移动通讯的“动力之源”。

据了解,KISTA科技园建于1976年,1988年园区的重要管理机构Electrum Foundation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2000年该园区确立了发展成KISTA科学城(Science City)的目标,以构建有效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以信息通讯技术(ICT)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由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爱立信、ABB等发起设立的Electrum基金会在科技园的规划和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组织和推动作用,其发展科技园的思路和措施令人印象深刻。据Electr u m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KISTA科技园的快速发展主要不是靠财税政策的优惠及项目资金的支持,而是成功运用市场经济规律,顺应瑞典信息技术产业尤其是通讯产业发展潮流的结果。他们通过营造独特的创新发展环境来吸引世界优秀企业和高端的科技人才落户园区,同时建立起了一整套高效的服务体系来支撑园区的“集聚效应、示范效应与辐射效应”,带动园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瑞典科技创新与评估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1、科技创新方面

(1)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组织体系保障科研与创新的有效实施

瑞典的科技创新支持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五个层次(参见图1)。一是政策制定层。由议会、政府内阁相关部门组成;二是技术与创新规划、实施层,主要由负责基础研究的研究理事会、专职事业署、专门的研究基金会等组成;三是研究与开发操作层,主要由公立研究机构(如大学和学院等)、半公立研究机构(工业研究所)和私有研发机构(公司的研究部门和私有的非营利的研究机构)等组成;四层是技术扩散层,主要包括大学和产业界合作建立的能力中心、科技园区、技术转化基金、技术增长点(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等,以及地区商会、技术扩散项目、工业研究所的中小企业项目、欧盟的框架计划等;五是针对公司的研发资助层,主要是各种公共的资助机构(各种协会、基金会、省级政府研究资助机构)、半公立和私有的财务公司(含各种风险公司)。多层次的创新支持组织体系为瑞典开展科研与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充分的组织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瑞典政府构架的特点是各部规模较小,主要负责政策的制订,而具体的运作和行政权则由国家事业署承担。所有与科研及创新相关的部门都在预算编制的基础上按照所谓的行业研究原则支持本行业(或领域)内的研究活动。瑞典教科部是负责科研政策的主管部门,分配约50%的公共研发预算,同时负责大学发展;国防部负责国防研发政策的制定,分配约20%的研发预算;工业、能源与交通部负责促进经济增长及创新政策,如产业发展、劳动就业、能源、空间、信息技术等方面,分配约15%的研发预算;环境部、卫生与社会事务部等其他各部负责各自领域内的研发政策和预算。

(2)以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来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瑞典的R&D投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很高,曾连续多年位居世界之首。其中,企业为研发投入活动的主体,大约3/4的研发投入来源于企业。以2007年为例,瑞典研发投入经费总额大约为1100亿克朗,其中企业研发投入为814亿克朗,占经费总额的74%。据了解,瑞典企业之所以如此重视研发投入主要原因在于,在它们看来通过高强度的R&D投入可以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持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瑞典政府对研发投入也非常重视,全国1/4的研发投入来源于公共财政。从瑞典政府角度而言,持续保持高强度R&D投入不仅是瑞典迅速发展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的必要和充分保证,而且是瑞典企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对本国高技术产品和其它产品进入日趋统一的国际市场、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公共财政投入成了瑞典政府引导和支持创新的常用政策工具。然而,由于瑞典国家较小,在研发投入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主要选择信息通讯技术等核心领域进行重点支持。

(3)将创新环境建设作为政府支持创新的主要职责

案例研究表明,创新表现比较突出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在创新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这一点,在我们对瑞典的学习考察中再次得到了证实。瑞典政府除了在公共技术研发投入中发挥引导作用外,其最大的职能在于提供创新的制度保障,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条件,同时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软硬件环境。以KISTA科技园为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该园区通过改善软硬件条件,大力发展居住、商业、娱乐、人文设施,为入驻企业及科技人员创造一个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全瑞典最大规模的无线宽带网络、提供大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讯(3G)服务,为园区企业尤其是ICT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研发环境。网络建设完毕后,在园区的各个地点都可以实现无线上网,从而为各种无线/移动通信产品及服务提供真实的测试平台,推动企业的研发工作。

此外,KISTA科技园制定了创业投资等方面的鼓励政策,目的是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群体,保持园区的长期发展能力。在扶持当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方面,KISTA科技园还有一套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称之为KIG(KISTA Innovation&Gro wth)。KIG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将园区的一些研发基础设施免费向研究人员及在读大学生开放;为小企业及创业者提供商业服务;鼓励和支持风险投资;为准备创业的KISTA员工提供专家支持;组织经验丰富的商界人士向创业初期的企业家提供系统的应用培训等。

(4)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创新成果的利用和商业化

瑞典有着较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这与瑞典政府多年来不断倡导、鼓励和资助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是分不开的。促进发展科技园区、鼓励设立技术转让网络TIPPS中心、支持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行业能力中心是瑞典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其中,技术转让网络TIPPS中心是瑞典国内的一种非营利性中介机构。其在现有的试验手段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商业运行机制,通过网络方式促进瑞典国内各类大学、研究所、咨询公司和企业之间,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进行技术转让。瑞典各地方大学都建有该中心,以促使大学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易更加顺畅,合作更加成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瑞典风险资金在将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推向市场”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瑞典的国有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与市场融资机构(如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等相结合,为本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实现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服务。如瑞典国有风投和咨询公司——ALMI(中小企业发展公司)免费为开办企业提供咨询,对项目前期市场调研费用给予约2-4万克朗的无偿补助,企业根据项目计划书,仅需要少量的抵押或无抵押就可从ALMI获得贷款。

2、科技评估方面

(1)科技评估作为科技管理的组成部分,完全融入到相关部门的科技管理工作环节中

瑞典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是一种高度分权管理的体系,各个部门和机构各司其职,职责概念和组织体系非常明确。这种分权管理体系中的每个机构都有责任向政府报告各项工作的执行和进展情况,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被采纳应用到管理体系中。瑞典没有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但各部门、各机构都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内部评估机构,评估工作与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在瑞典的科技管理体系中,评估已经与政府的决策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并对各项科技活动(包括科技计划、领域、项目、预算等)发挥作用。在项目和预算层面,研究理事会的评估委员会设置于研究政策分析部(研究政策分析部门主要工作包括政策研究、统计与分析、评估三个部分),每年大约对5000个项目申请进行评审评估,并根据项目学术质量和申请者的能力进行优先排序,在评估评审结果基础上,由学科委员会进行决策和资源分配。在科技计划和专业领域层面,不同机构都结合自己的管理模式组织评估工作,但组织评估的模式方式不尽相同,如瑞典研究理事会有对某科研领域进行阶段性整体评估的传统[4,5],而瑞典国家创新署和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主要进行计划层次的评估,如瑞典国家创新署的V计划前期评估、能力中心评估,瑞典战略研究基金的综合计划评估、战略研究中心计划评估等。

(2)评估恪守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是开放的评估模式

瑞典相关部门和机构组织的科技评估活动,不管是针对科技计划、研究领域的中宏观评估,还是针对科研项目、项目预算等的微观领域的评估活动,都始终坚持评估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公开透明性,所有过程对公众公开;同行评议,同领域研究者审核其他研究者,以拓宽研究广度和深度;利益相关者回避原则,防止利益冲突与矛盾等等。这些是评估活动的关键点,只有很好的坚持这些原则,才能公正、科学的进行科技评估活动。

相关部门和机构组织的科技评估活动,包括对科技计划、研究领域、科研项目、项目预算等的评估活动,瑞典从组织专家委员会、方案设计到组织同行评议,都面向国际聘请各行专家,始终坚持开放的原则和姿态,在保证公正、公开、公平的基础上,确保了入选项目的国际竞争性[6]。

(3)计划、领域评估主要采用实力评估模式,同时结合诊断式评估

瑞典是一个具有高度开放性、竞争性的发达国家。相关科技管理部门和机构的部分职能或任务,是通过政策、经费等资源和措施引导相关领域研究达到国际水平,保持相关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如瑞典研究理事会作为为高水平基础研究提供资金支持的政府性部门,其目标是使瑞典基础科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瑞典国家创新署的宗旨是通过资助需求驱动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有效的创新体系来促进瑞典的可持续增长。

据了解,瑞典对这些部门和机构管理的科技计划或研究领域的评估主要是计划、领域的实力评估,评估瑞典相关科技计划或领域研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水平,主要基于科技活动的科学质量和其他相关质量水平,整体科技活动是评估考核的主要因素。同时,对计划、领域内部的管理、研究团队、资助规模与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诊断式评估,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

四、几点思考与建议

1、科技创新方面

(1)要明确政府职责与定位,做好自主创新的推手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政府有效发挥其在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瑞典等科技创新绩效表现比较突出的国家的有关研究,我们认为政府在创新活动中应扮演的主要角色具体归纳为:基础研究的扶持者、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创新环境的建设者。

一是基础研究的扶持者。基础研究在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着基础与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由于基础研究不能迅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商业利润,企业往往缺乏这方面投入的热情,因此需要公共部门很大的资金支持。瑞典政府每年的财政科技投入中,很大一部分就投向了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基础领域研究。

二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一项前瞻性产业技术的研发,由于进入商品化应用的周期漫长以及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除非政府支持,否则不太可能有任何私营企业愿意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于是,政府在引领产业创新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可见一斑。

三是创新环境的建设者。一个理想的创新环境,必然奠基于完善的知识流通体系,官产学研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与交流,相关政策与法规能够鼓励创新与保障创新者的利益,同时还有健全的风险资金市场支持。因此,建构一个成熟有效的创新环境,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2)要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创新中的各自优势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研究表明,大企业在创新资源获取和创新组织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容易陷入“路径锁定”的困境;而小企业创新活跃,但往往缺乏创新的资源。因此,要促进创新,必须充分发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各自的优势和积极性。瑞典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瑞典有以爱立信、沃尔沃等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其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全球领先。多年来,瑞典的创新模式一直是以大型企业为创新活动的主体,依靠大企业对研发的大量投入促进本国技术实力的提升,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著名的电信企业爱立信公司的研发投入曾占了全国研发总投入的44%。爱立信整个集团有64000人在全世界从事研发工作,有覆盖全球的组织网络。爱立信非常重视研发,尤其是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工作,他们将企业销售收入的0.4%用于基础研究,还拥有一支由50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科研团队,着眼于未来5-10年的发展。另外如利乐的无菌包装系统、A BB的高压直流技术等,都使得这些瑞典企业在各自领域里独树一帜。瑞典的跨国企业很好地实现了在国际市场上将创新技术与商业化操作同行并进。

相比大企业完善的研发机制和应对市场压力而萌生的创新热情,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成了瑞典政府重点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瑞典政府逐渐认识到中小企业的活力对提高本国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创新政策上加强了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目前,瑞典大约有80万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吸纳就业人口的60%以上,创造GDP占50%以上,其中知识密集型中小企业占到40%以上,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在瑞典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瑞典国家创新署向美国学习了一套名为“中小企业创新研发项目”的模式,由政府和中小企业共同投资进行研发。该项目自2005年开始实行,瑞典政府目前每年为该项目提供近1亿克朗的资金支持,而来自中小企业申请的资金总数就已经接近17亿克朗。在如何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进行持续创新问题上,瑞典国家创新署正在解决两个重要课题:一是如何畅通中小企业与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沟通渠道,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孵化器能部分解决这一问题。在瑞典国家创新署的支持和引导下,目前几乎瑞典所有的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孵化基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查尔姆斯理工学院以及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孵化基地。二是是否需要针对中小企业引入一定的财税激励政策。目前瑞典政府正在进行讨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导入相关的财税激励政策。

(3)要构筑相对完善的创新体系,促进高校、产业界、政府三方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具体解释是,“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国家创新体系主要由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等五方面组成。而按照瑞典国家创新署的定义,创新体系是指在研发、工业和公共政策领域的参与者相互作用,交换和使用新技术、新知识,通过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方法以获得可持续发展。虽然中瑞双方对创新体系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强调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和各类创新主体的互动。

在构建创新体系的过程中,瑞典将“三重螺旋模型”(Triple Helix Model)理论作为政府设计创新体系的主要依据。该理论的主要内容为,高校、产业界、政府(或公共部门)三方应当相互协调,紧密合作以推动知识的生产、转化、应用、产业化以及升级[7]。实践中,瑞典国家创新体系系统整合了瑞典国家创新署、大学和企业三大主体的创新资源和研发实力。其中,瑞典国家创新署作为该项制度安排的主要实施者,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瑞典国家创新署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科学研究与孵化器等商业化项目连接在一起,使这些研究成果获得进一步产业化和商品化的资金;另一方面,瑞典国家创新署还从企业和公众需求入手,主动发起项目,交由研发工作者开展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研究工作。此外,瑞典国家创新署还积极推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如牵头实施了V计划,有效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要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瑞典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参考。

2、科技评估方面

(1)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明确评估在管理中的作用

应在法律法规层面明确科技评估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科技管理职能,作为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环节,将科技评估职能制度化地构建于科技管理流程中。明确科技评估在计划管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充分发挥科技评估在科技管理过程中决策支持和决策咨询作用,并建立和完善各类国家科技计划执行过程中监测评估和绩效评估制度。促进政府科技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和规范科学。

(2)加强科技评估的文化和环境建设

建立健全科技评估规章制度和系列的评估专业规范。根据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模式的要求,逐步建立适应科技管理特点的评估规章制度和系列的评估专业规范,明确科技评估与评价的功能、原则、程序、方法等。培养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评估管理官员和科技评估专业化队伍,提高其专业化服务能力。

通过法律法规、相关文件、媒体、研讨、培训等平台,加强科技评估与评价相关内容的宣传,加强相关各方的交流与沟通,统一科技评估与评价理念,明确科技评估与评价相关各方的职责分工,促进形成良好的科技评估的文化和环境。

(3)加大科技评估的开放程度

借鉴瑞典科技评估经验,在不同层次的科技评估活动中,提高公开透明性和开放度,适当增加系统外、甚至国外专家及相关人员的参与程度,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估程序和技术方法,进一步提高国内外人员、智力、信息的整体优势和国际化水平,使管理部门更准确、科学地了解自己在国际上的水平和地位,为决策者进一步制定政策提供支持。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瑞典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从科技管理的视角对瑞典“科技创新”与“科技评估”的做法、特点及突出经验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提出有关思考与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的科技创新与科技评估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瑞典,科技创新,科技评估,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Phil Cooke,Alexander Eickelpasch,Ifor Ffowcs-Williams.VIN-NV?XT II Generalist and Specialist Evaluation of process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2004-2007[R].2008,(6):12.

[2].杜志华.瑞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计划VINNVXT及其效果研究[R].2007.

[3].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IVA).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weden-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R].2008.

[4].The Swedish Science Council.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of Swedish research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R].2006.

[5].The Swedish Science Council.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of inorganic chemistry[R].2008.

[6].The Swedish Science Council.Clinical research in Finland and Sweden[R].2009.

瑞典留学需要的条件与材料 篇4

2.高水平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根据瑞典院校网站公布的信息,一般要求在旧托福550或雅思6.0。但是近几年由于申请瑞典研究生的国际学生越来越多,为了在众多竞争者取得优势,建议学生英语成绩最好达到雅 思6.5。

3.许多课程对国际学生没有明确的外语要求,但是对于许多用瑞典语的讲座、研讨会需要较高的瑞典语水平。所以如果在国内或出国后学习短期的瑞典语课程无疑将会是自己学习的优势。

4.瑞典大学不仅仅要求学士学位,还要对申请者其他方面进行评估,看他是否有能力完成硕士学业。

赴瑞典留学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1.两套填写完毕并签名的申请表

2.两张护照规格的近照

3.一本有效护照。

4.大学的录取确认书。

5.如果您在国内有工作单位,还应当提供介绍信(英文)及其复印件。

6.您的最高学历证明和毕业证的公证书及公证书的复印件。

7.如果您是在校学生或刚毕业,还应当出示学校的证明信。

上一篇:绿化法规宣传下一篇:XBRL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