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如何教学论文

2025-01-13

高中英语如何教学论文(通用12篇)

高中英语如何教学论文 篇1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影响, 有机结合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首先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 对所授知识分层分类, 构成一系列有逻辑结构的材料, 然后引导学生按一定程序学习、探究, 从而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 克服一律化教学要求所带来的弊端, 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因此, 我们萌生了“分层、分类”的思想, 并在实验中逐步形成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客观必然性和科学性的较为系统的认识。

一、认识差异的类别

1. 学生智力差异, 由先天的差异和后天教育所致。

2. 认知风格或者说学习风格差异。

3. 学习动机差异, 有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内驱力强, 有的学生不是那么喜欢学习, 他们的动机不是那么强烈。

4. 身体素质差异。有强健的身体素质, 学生才有充沛的精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5. 生活环境差异。

农村、乡镇、堿市, 不同的生活环境, 学生接触的人和事物的不同, 对其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是有较大影响的。

6. 生活状况差异。不同的家庭, 其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及经济来源是不相同的, 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有深刻影响的。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一方面他们不甘落后, 另一方面自控能力较差, 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特别强烈。因此, 基础及能力差的学生, 一是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挫伤, 产生了不利于学习的自卑情绪, 失去学习的信心;二是在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的同时, 逆反心理逐渐强化, 他们往往一起与老师和学校作对, 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弥补基础知识的机会。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 这些后进生往往破罐子摔破, 不思进取, 不肯学习,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也影响了他们的前途。

因为两极分化严重, 教师教得很辛苦, 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无论什么时期, 无论哪个班级, 高中生的英语水平都将存在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 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注重方法教学, 授人以渔

既然我们意识到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那注重方法培养, “授人以渔”, 则是促进全体同学进步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正如现在的教育家们广为推崇的说法:让学生“learn to learn”。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观察并了解后进生低效的学习方法, 让他们及早整改, 尽快尝试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待基础较好的同学也是如此。具体而言, 教师要把方法的教授看成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利用课内、课外的一切可能机会和各个层次的学生交流。比如, 随着英语新教材词汇量的逐年增加, 教授给后进生猜词的方法, 调动已有知识, 大胆预测生词的方法;教授各个层次的学生简单的构词的规律, 教授给学生根据音标和读音尝试快速记忆生词的方法等。再比如, 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 鉴于学生阅读层次的差异, 分层次教学显得更加实际。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用上, 要尤其注意题材的广度和难易度的把握。在广度上教师要尽量提供简单一点,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这样后进生也能读懂文章并可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较好的理解文章;而基础好的同学的快速阅读能力则得到了很大提高。难易的把握上, 实际就是教师在有意识重点培养后进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 还要考虑到基础好学生求知渴望和“喂不饱, 吃不饱”的实际情况, 还要给他们多一点“粮食”, 在选用阅读材料时, 不妨给他们加一点“小灶”, 让他们吃饱。当然, 教师在英语作业的布置上也要多下一点工夫, 就像阅读材料的分配上, 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 让他们各有侧重, 各取所需, 以达到英语作业的布置目的。随着开放型、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的广泛推广, 学生间, 尤其是后进生和基础较好的同学间的互动与合作显得更为重要, 而我们教师要想在这方面指导得当的话, 我们自身也得与时俱进, 认清形势, 加强学习, 不断充电。

三、课后练习、作业分层

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 使学生更适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发展需要, 我们对不同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 以及评价也都作了相应的指标。其中, 对A层的学生要求在课后做出超出课本知识外的预习和复习。具体地说, 经常阅读英语沙龙, 《English world》, 时事报刊;经常收听VOA和BBC英语原文广播。针对每堂课的教学, 相关的英语原文背景资料的阅读是重点, 简单的作业可以不做, 或有选择地做, 目的是增进课堂教学的理解, 保证考试的需要, 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对于B层的学生要求他们把每一篇课文读懂, 力争把课文变成自己的东西, 掌握课文的重要词汇和语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设置情景, 自行表达, 以达到语言的实际运用的目的。对于C层的学生则要求他们紧扣教材, 完成课后的习题, 同时鼓励他们多说、多读、多听, 培养他们学生英语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四、运用电教手段, 满足各层次学生

运用电化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使枯燥的教学问题趣味化,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例如在教学“A trip around the world”时, 由于本课的内容涉及到世界各国的代表建筑, 都是学生从未见到过的, 学生在对本单元的整体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于是, 一上课, 可打开电脑, 银幕上出现了一幅幅精美壮观的画面, 有华盛顿国会大厦 (the Capitol) 、多伦多电视塔 (Toronto) 、莫斯科圣瓦西里教堂 (St.Basil’s Cathedral) 、中国长城 (the Great Wall) 、和悉尼歌剧院 (the Opera House) 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 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 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能,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目前, 我国的教育正由知识型逐步向素质型转化, 而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关系”则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是各种先进教学法之精髓。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共同进步、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面向集体, 照顾多数为重点, 把主要精力花在集体教学活动上。同时, 要重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提出不同要求, 采取不同方法, 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李新玲.谈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教育教学论坛2011-03-05.2.霍玉清;浅谈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新课程 (中学版) 2009-07-08.

[3].杨海君.浅谈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新课程 (教研版) 2009-06-25.

[4].王彩凤.如何进行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学知报山东省临沭县第二中学.5.高翔.谈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宁夏教育.2011-04-10.

高中英语如何教学论文 篇2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写作课中的探究与实践

单位: 罗庄区第一中学 姓名:

张 晓 玲

电话:***

二00五年五月

如何优化高中英语写作课教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写作课中的探究与实践 [摘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理念、学习方式和教学途径对中学英语教师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本文结合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语言模式,结合注重过程性写作教学的理论,提出了写作课的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效果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写”的要求在原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这一新的要求可归纳如下:能独立起草简单的报告;能根据图片编写简短的故事;能将课文改编为短剧;能用恰当的语言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问候卡;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能写出语义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对优秀高中毕业生“写”的要求则更高更具体: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等;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和感情;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得当、用词准确;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能作非专业的笔头翻译。

显然,要达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用好英语教材中训练学生写作能力而设计的各类练习。例如:谴词造句、填空练习、连词成句、连句成段以及阅读后 写摘要、改写、缩写、仿写和指导性写作等;另一方面,在高中阶段一定要开设一些英语写作课。

那么,如何将写作训练与学生的真情实感、兴趣和需要联系起来呢?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策略和技能呢?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因此,笔者想到了目前国内外十分盛行的任务型教学法。

二、任务型教学的理论

任务型英语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教学理论。用语言做事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本质特点。任务型教学,就是设定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任务型教学能把形式与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又为学习者提供交际机会。任务型教学重视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于是,笔者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写作训练中。在国外学者所提出的众多课堂教学模式中Willis的模式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框架的特点保留较多,实际运用也较容易借鉴。她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的完成。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借鉴此理论尝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设计写作课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型教学写作课模式

按照上述理论,根据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现在较提倡的注重过程性写作教学模式,笔者把高中英语写作课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前——构思阶段 审题

在写作课开始,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要写作话题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此话题的意识。然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布置写作任务,阐明写作的要求与目标。学生在审题时应先围绕写作的主题和要点,边构思边用英语写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再依次根据主题句进行选材,构思能支撑主题句的有关内容,并用英语写出关键词 及短语,为撰写初稿做准备。

如果所设计的写作任务是根据所给情景写一篇短文,即以图画、图表或提纲等形式提供情景的指导性写作,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读图、表或提纲,分析其中表达的细节和信息,从中领会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该写什么,不必写什么,那些该详写,那些可略写,以保证文章切题;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确定文章的内容要点,列出写作提纲,做好写前准备工作。

讨论

在审题的基础上,教师先要求学生围绕写作的主题用“头脑风暴”法开展讨论活动;然后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各抒己见,抓住有用信息并形成写作思路;最后,让学生各自说出对写作主题的理解。

第二阶段:任务环——执行阶段 撰写初稿

经过审题和讨论之后,学生开始用英语写作。学生先考虑文章开篇的交代句和结尾的点题句;然后再通过添加支撑句将主题句扩展成段落;最后把各段落按时空或逻辑顺序连成一体,形成一篇语义基本连贯和有一定层次的初稿。

学生自改初稿

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应让其仔细重读一遍,看有无要修改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原稿进行再加工:

1.文章是否切题;

2.要点是否写全,有无遗漏;

3.开头和结尾是否点题,各要点的条理是否清晰,布局是否合理,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连贯;

4.有无主谓一致、人称一致、时态、语态、冠词及名词单复数等方面的语法错误;

5.有无句型、习语及固定搭配等方面的错误;

6.有无单词拼写和大小写及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

学生之间互改初稿

学生之间互改初稿在写作训练中十分重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合作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学生先将自己初步修改的作文交给学习伙伴润色修改,或者在小组中传阅,并根据上一阶段中的六个方面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由作者本人在听取其他组员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倾听和相互帮助可以起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写作训练中,由于教师很难做到全批全改每个学生的习作,此时采用学生互相纠错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操作性较强且效果较好的办法。

第三阶段:任务后——展示评价阶段

展示成果 修改完成初稿后,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例如,在班内宣读,通过投影仪投放等。

评价任务

上述活动为写作学习提供了良机。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产生了使用正式、规范、高质量的语言来表述学习成果的强烈愿望。当然,学生表现机会的增多也就意味着出错率的增加。关于对待错误的态度,应用语言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出错、改错,从而取得进步的过程,有些学者认为只有错误影响交际时才有必要予以纠正。所以,每次任务结束后,教师都应针对学生典型的语法错误即使进行评价与反馈。如果没有评价,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自己表达都是准确的,从而固化了他们所犯的错误。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1.主题是否鲜明和突出;

2.词语运用是否得当,能否使用更高级更贴切的词汇;

3.句子的长度或结构是否需要增减,能否运用更复杂的语言结构; 4.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连接成分,过度是否自然,结构是否清晰; 5.语言是否地道、得体,是否有中国式的英语表达。至于对学生的作文是否需要评分以及怎样评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除了采用分数评价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评语评价学生的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分数还是评语,最重要的是发挥评价是激励作用。

第四阶段:书面巩固

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修改原稿,并工整地抄写一遍,形成定稿。通过墙报在全班或全年级进行展示或存放在个人写作档案袋里。

四、任务型写作课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文章的构思到最后的定稿,从教师阅读后的批改到再次修改,学生有几次讨论的机会。学生得以进行不同形式的口头表达训练和听读训练。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整个写作活动过程中,学生互相请教,互相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由于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上,这将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并懂得写一篇文章必须经历的几个步骤,如写前准备、起草、初稿、修改及重写等。

五、运用任务型教学设计写作课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下笔、乐于实践并获得成就感。

2.学生应以相互信任、诚实、坦诚和公正的态度积极参与讨论、自改、互改和交流等活动,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适当穿插读、听和说的活动。因为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只有达到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保证正确的输出。因此,写的训练应与读、听和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4.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策略与写作技巧的指导。例如,让学生多运用典型句式,适当地运用成语和谚语,恰当地运用一些平行和对比结构,指导学生在表达时如何运用回避或迂回策略等。

此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上述环节的时间分配,并按需要取消或调整某些环节。

六、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将任务型语言教学运用到写作课中,仅是笔者在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年多的课堂实践,事实证明,这些写作课教学环节如果能在我们的英语写作课上灵活运用,将有助于提高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技能的提高。

参考书目: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2001年

廖晓青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年第2期

潘峥嵘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0期

赵群英

浅谈高中英语如何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探究

一、课题的由来

笔者带了一批学生从高一一直到高三毕业,对整个阶段的英语教学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也深感到学生越到高年级,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越减弱。

1、适应英语课程标准的需要。

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英语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拓宽教材的需要

高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很强的阶段,他们渴求知天下事,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有限的内容。而且,现行高中英语课本自从1996年从全国各地普及使用到现在(注:2003年秋高一已开始使用新的教材)没有进行修订过。当时的学生觉得此教材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了很浓厚的兴趣,一些话题也确实缺乏时代气息。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做了一个调查,85%的学生对这套教材不是很感兴趣,66.5%的学生觉得词汇量不够,73.4%的学生觉得他们迫切需要一些贴近生活,紧跟形势的新内容来补充教材的局限性。

3、适应高考的要求

新闻报道题型的文章在英语考试阅读理解中频频出现。就拿近几年的全国英语高考试卷来看。2000年A篇报道了纽约的一起重大停电事件。2001年A 篇报道了上海汽车租赁的情况。2002年B篇路透社报道了一种有机水果成为时尚之事。2003年C篇是一篇广告形式的文章,D篇是一篇报道形式的文章,都体现了选材的广泛性和时代性,E篇则是涉及电脑网络的普及与环境问题。

二、新闻资料的来源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综合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之下,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像、网络和报刊杂志资源,多渠道多方位地挑选新闻资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认为新闻报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取:

1、报纸 适合中学生的报纸且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上海学生英文报》、《21世纪报中学生版》Senior Edition、《希望英语》等。今年又有《学生双语报学生版》Student Times,它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已任,强调跨文化交流和多学科互动的新型英语课程资源。这些报纸上都有适合中学生的喜闻乐见的新闻。

2、电视 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播出英语新闻,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央视五套体育频道每天七点的体育英语,非常适合高中学生对体育新闻的需求。目前,我国省市各级电视台都播送大量英语新闻节目,如上海东方卫视。而这些节目把文字、声音、图像结合起来,提供真实的英语运用环境,十分有利于英语学习。

三、新闻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情况

有了好的新闻素材,如何能更好的利用,以便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这也值得注意。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1、重大新闻事件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今年自开学以来,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比如伊拉克战争,中国的两会召开,非典型性肺炎,“神五”的成功发射,禽流感等等。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及时地收集,整理这些素材,在第一时间把它提供给学生。比如,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之时,笔者在课堂上给了学生美国总统对全国的电视讲话稿,把时事政治及时引入课堂,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让他们学习了新的单词。2、结合课本,适时插入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新闻素材。

教师平时要注意材料的积累,做有心人,把一些能够联系课文教学的文字或图片材料收集并整理好,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信息库,便于学生了解课本之外的更多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力争找到同课文嫁接的切入点,给课文注入更多的新内容,有针对性的营造了课堂教学氛围。

四、英语新闻的使用效果

英语新闻在课内外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和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由于新闻贴近生活实际,与时俱进,符合高中生追求新知的需要,学生易于接受。尤其是将音像有声语言引入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英语的热情大增,促进了英语成绩的提高。

2、培養了运用现代化信息的能力。

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收集资料,在课堂里展现劳动成果,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Using English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的教学理念。经过实践,学生提高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为中学生日后走进高校或步入社会奠定了这方面的基础。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研究内容设计

笔者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探讨了高中英语在角色表演—信息处理—语义重建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现分述如下:

1. 角色表演活动:每单元课的对话练习时,我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结合学习内容,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例如,学习 SB1,MODULE I Lesson 6 History Makers,时,在学生做完 Ex2 听力练习后,结合 Expressing Opinions 话题要求小组对话来巩固 Function File 所学句型, “Which person do you admire most? Please give the reasons.”学生就听力信息展开交流。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避免灰心丧气,走入误区。因此,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如何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篇4

一、在写作课上, 教师应组织学生加强交流与合作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课上, 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一个写作题目, 然后学生就独自开始写作, 完成这篇作文后就交给教师批改。在积极开展交际教学和合作学习的今天,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一起学习, 加强交流与合作。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学生的写作练习从原来的individual activity转变成group work、pair work、wholeclass discussion等活动。这样的写作课不仅使学生练习了写作技巧, 同时还练习了听、说、读技巧, 使写作课的课堂气氛从单调、枯燥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增加了课堂交际的氛围。

师生的共同学习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学生真正地变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做也改变了传统写作课堂中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和写的状况。教师成为引领者、组织者、资源提供者、参与者、提供帮助者。

二、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的, 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 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 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 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因此,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首先, 在Dialoguo的教学中, 除了听录音、对话、表演和编写相似的对话外, 还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 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变成短文的过程中, 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的逻辑关系, 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其次, 在Reading教学中, 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 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 这样既能搞懂本意, 又能用同义句表达, 提高了表达能力。还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进行复述, 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件容易的事, 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 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 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 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快的提高。

再次, 在“Listening”教学中, 除了让学生听懂听力练习之外, 还让他们把练习作为guide进行复述听力材料, 有时还让他们写在作文本上。

三、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 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用心体会, 处处能够发现英语之美。在教材中的Reading, Integrating部分、平时做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练习中, 我们都能够积累写作素材。

1. 引人入胜的语言

高二下册第15单元Reading中, 有许多令人心驰神往的语句:

Located in Southern Austria, Kitzbuhel is a paradisefor skiers.

A walk aroung Kitzbuhel is a feast for the eyes—a lively mixture of old village culture and the excite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area.

...The good weather and breath-taking scenery make Kitabuhel a world-class ski resort.

There i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here and few visitors leave Rio feeling disappointed.

看了这些描述, 我们已经急不可待:急切地渴望着去体验这迷人的风光, 尝试这前所未有的惊险之旅!

2. 高级词汇、复杂句型

I was surprised to see an angry face come out from the water, and a being of great strength making its way by fierce strokes to the shore.I fled, but in vain.He overtook me, seized me violently, and threw me into the deepest part of the pool. (2007年江西卷阅读A)

I call it“keyboard neck”, which tends to strike when I am hunched over my computer keyboard worrying about an approaching deadline. (《高中英语单元测试》高二下Unit20阅读C)

Seldom do we know what is happening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let alone what we can do for our country. (2008陕西卷写作范文)

I’ve also discovered that if I believe in what I’m doing and work hard at achieving my goal, I will succeed. (2009全国卷2)

It was not until midnight that they reached the camp site. (2008重庆卷22)

短语、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倒装、强调句等都能给文章添色, 因此, 学生的习作中也要尽量使用。

四、教师应该保证写作时间充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交际能力, 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当然, 适当的快速写作是允许的, 也是备考的一种做法, 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也会有帮助。

五、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进行英语写作过程中, 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正确评价, 这样自己的内心才可以得到满足, 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评价, 让自己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更加努力, 做到更好的要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应该结合学生的内心特点进行评价,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每一篇的写作都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首先不管质量如何, 都要给与学生一个肯定的态度, 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才会更加地有勇气去完成这一目标, 接下来再针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 这样是起到给学生先吃一颗“定心丸”的作用, 让学生不要因为存在一些问题就感到气馁, 积极地给自己一个评价, 让自己心里感觉到有一丝的安慰, 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 老师提到的这几点才能尽量地得到避免, 这样学生的独立完成写作的能力才会逐步地得到提高, 存在的问题也会慢慢地减少。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 篇5

一、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观念比较落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都是以传授知识及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为教学目标,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语法和语言知识,重视听和读的训练,忽视说和写的训练,教学中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淡薄;(2)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目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都已从教多年,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虽然新课改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但是还是有些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从自身的思路出发进行英语教学,过分强调机械的训练和记忆的功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的提高;(3)教学设施不够先进。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已有一些学校开始将多媒体等设施引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以期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教具存在的弊端。但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设施,如挂图、录音机等,这样非常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英语教学的改革。

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对策

1.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几轮的教材改革和不断的经验积累,迫切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从原先过分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从原先过分关注听和读的训练,转变为“听说读写”四项训练的全面开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联系,有意识地将各种生活实例和游戏等引入到知识点的讲授中,让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重视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各项训练,在沟通和交流中加强合作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与此同时,高中英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在授课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英语课堂上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对授课内容进行讲解后,要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吸收和讨论,调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改进教学设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教学设施的简陋影响了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进教学设施,发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强大推动作用。具体说来,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思路,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术,为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尽可能采用信息技术的情景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授课主题,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创设适当的情景,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完成充满互动性和乐趣的对话和表演,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3.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高中英语教师平时的工作比较繁重,但是仍然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认真分析班上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具体说来,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克服自身一次性学习的观念,让每一堂课都成为自己反思和提高的机会,同时要通过写教后感和对教学经验的分析,反思自己成功或者是失败的经验,养成终身自我评估的习惯;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勤学苦练,大量学习地道英语语言知识,培养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并且将所掌握的知识自觉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高中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轻易接受现成的理论,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

4.强调团结互助,加强合作学习的应用

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是评价每个学生的进步进度,而应该注重一个团队的整体进步,因为团队的进步是所有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样就能够促进同学间的团结互助和共同进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个体发展特征和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并且确定合理的小组学习任务,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如何做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教学

写作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平时的观察积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是人生感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同样是交际交流,写作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写作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思想内容的表达是否新颖独特有内涵。

一、重视积累,扎实基础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和语法基础,在这一阶段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习惯。这就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应用,不断地扎实基础知识,这样在写作中才能举一反三、文思泉涌。写作教学积累的方法,如卡片式、笔记本、备忘录等等。积累的素材可以来自生活实践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作为高中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高中阶段的学生要通过阅读大量的外文书籍来积累英语知识,了解外国文化。在阅读英文时,要尽可能地阅读英文原著,尽量将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并背诵下来,只有通过自己的背诵,一些知识才能真正进入你的脑海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给学生推荐各种题材、体裁、形式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模仿,从优质的选文中积累学习写作的方法,逐渐训练自己的写作思维。同时,要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勤于观察,善于思考

观察是進行写作的第一步,善于思考是写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首先是观察,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优秀的文章的段落结构以及一些写作主题,让学生了解到一篇文章不仅仅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还必须有作者的真情实感,引起作者的共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视角深入到尽可能多的领域,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没有思想的文章只是文字的堆砌,不能产生震慑人们灵魂的作用或者是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但是,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引导以及学生积极认真的思考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的各种问题。如,在让学生写题为I Have A Dream的文章时,很多学生会写,想作为一名老师,在文章中会写到自己如果成为一名老师会怎么样对待学生,会怎么样认真工作。但是很少有学生会提到成为一名教师有什么样的社会作用,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或者说作为一名教师的教育信仰是什么。学生的文章中几乎看不到有这样思想深度的文章,那么教师在进行文章点评的时候就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领悟,将写作视为内心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空话套话写作。通过这样的引导,逐渐地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观察体会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重视训练,勤于练笔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引导作用很大,但是,教师的讲解与引导是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还必须通过学生长时间的练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写英语日记的习惯,日记不需要太长,只需要将自己的感情真实地表达就可以。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写作,即教师要写下水作文。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时,要与学生一起写作,并将自己的写作成果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找出文中写的好的句子与学生一起交流。第三,教师要将学生每一次的练笔整理在一起,集结成册,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勤于练笔。同时,教师要挑选写得好的文章,鼓励学生积极地投稿。投稿成功不仅能够激发投稿学生的写作热情,使该生勤于练笔,而且能够激励同班同学写出优质的英语作文,提升英语写作水平。第四,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相关的作文比赛,这种比赛可以不用固定的题材、内容、形式,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作文能给不同的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并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鼓励,让学生更加重视日常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总之,写作不是简单的短时间内就可以学好的,而是长期的积累和感悟。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也不能够急于求成,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的积累厚积薄发。同时,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莉霞.浅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学周刊,2016(8):39.

[2]刘利芬.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18.

[3]刘燕华.浅谈高中英语的写作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32.

[4]朱丽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简谈[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4(10).

如何搞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7

(1) 理理解主旨要要义:就是要求考生通过阅语言材料, 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说什么要表达什么, 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每篇文章都含有大量的事实和细节, 这就是要求考生准确理和把握解决好事实, 细节方面的问题。

(3)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根据材料提供信息, 结合上, 下文语境和生活常知对生词和短语作出正确的猜测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4) 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材料中的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5) 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阅读材料的体裁不同, 其组篇结构也不相同。考生应能够根据材料的结构特点对文章句与句, 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认识和判断, 并能把握文章的文脉。

(6)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每段材料都有其写件目的和意图。透过材料字里行间的信息和对文章的理解, 领会作者的弦外之音, 是对考生阅读技能力一项基本要求。

面对这样的考试要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在长期的传统英语教学之中, 无论是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有很大的盲目性, 以致造成学生阅读速度慢水平差, 能力不全的状况。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 我们要对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给予充分的了解但长期以来, 很多的老师不注重理论学习, 按照习惯性的思维方法, 或者是为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过多的加强对词汇和语法的解释, 停留在对材料的表面理解上, 学生成绩的提高仅仅靠“题海”战术, 无法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所以现阶段老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 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教师往往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 以词汇、语法为主线, 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含义。

其次, 采用单一阅读教学模式, 往往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启发方式, 也只是教师设计简单提问, 学生被动回答, 学生几乎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大为降低。

再次, 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很多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 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针对上面的各种现象, 就英语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以有利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老师角色的转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英语新课程标

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体验、探究、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为此要求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 填鸭式的方法, 进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正确的教学观念。

二、老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

和合作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把教师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拉下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指挥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有力的促进者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帮助。

在高中英语教材中, 每篇阅读课文都有标题.在教学中, 这些标题往往不受重视.一带而过.其实, 标题就是课文主题的反映。对标题的分析能预测课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 Who’s he?

(2) What is he like?

(3) What’s his characteristics?

(4) What’s his successful career?

(5) How do you find him?

就标题创设的上述问题,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启发了学生思维, 更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待到深入阅读课文时, 理解起来就容易了。

三、在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教材的内容涉及到英语国家

许多文化背景知识, 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这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所注重的一个方面。事实上, 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对语言材料理解就会造成困难。因此, 在阅读之前可向学生讲授一些与材料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消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只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一种范例, 从量的方面来说, 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生必须阅读大量课外阅读材料, 才能有效在巩固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简写的文学名著, 科普文章, 报纸杂志等都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

综上所述, 提高阅读能力决非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的阅读积累。由于不少英语单词和词组是一词多意, 因此要在阅读中逐步加深印象, 拓宽词汇量, 这样才能突破阅读关。当量大到可以质变的时候, 阅读能力就有质的飞跃了。积少成多, 聚沙成塔。同时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 阅读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总之, 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教学, 相信学生通过老师组织的阅读活动一定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来备战高考。

参考文献

[1]孙霞;浅析提高高中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贵州卷) [C];2010年

如何推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8

一、关注学生兴趣的形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导师, 没有兴趣的支撑, 任何的学习都容易半途而废, 即使学生坚持也事倍功半。因此, 形成学生的兴趣是前提也是开展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学习。很多教师发现学生一旦面对大篇的英文阅读就会丧失兴趣, 这主要是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已经完善, 但是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 而英语阅读多是一些抽象性的文化题材或者科学技术等文章, 导致学生理解上的阻碍 (杨伟燕2012) 。

第一, 培养兴趣要借助学生的思维特点, 利用其形象思维能力来促进阅读教学的进行。例如, 在学生学习欧美文化类的阅读时, 教师可以为其展示形象的具体文化图片, 像圣诞节舞会、万圣节的各种面具等, 顺势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还有的学生之所以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是因为觉得上课没有自由, 死记硬背, 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使其产生压抑的感觉, 继而形成逆反心理, 最终失去对阅读学习的兴趣。确实不少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上阅读课让学生逐字逐句的翻译, 本来应该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完全成为被动接受, 满堂灌的学习方式致使具有强烈表现自己需求的学生无法得到满足, 丧失学习兴趣 (刘丽平2014) 。因此, 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由此在主体性建立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的兴趣。

第三, 阅读教学本身就比较枯燥, 不仅要学习陌生的单词还要掌握句型和语法特点等, 学习内容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 产生排斥的心理, 更别提培养兴趣了。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内容, 例如, 加入音乐的赏析或者视频的展示使学生眼前焕然一新, 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激发其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

第四, 高中阶段学生情感丰富但是多变, 对于教师依赖性比较强。例如, 不少教师发现学生经常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就热爱该教师所授课程, 因此, 教师可以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为切入点, 以此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例如, 有位青年教师, 上课热情饱满, 对学生非常负责, 关心每位学生的发展, 他的活跃和投入也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所授阅读课学生踊跃发言, 充满兴趣。其他帮助学生建立兴趣的方式还有很多, 如开展互动教学, 丰富课堂形式等, 使其内心产生学习的驱动力, 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二、在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每位学生的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 保证班级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作为教学重点, 学生在接受和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差异性, 但是很多教师片面的将其归结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就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分层, 以前面学生的发展为重点, 对于后进生要求很低, 只要不扰乱课堂秩序就行, 导致好的越来越好, 差的越来越差 (隗春雨2011) 。这是对于分层的表面理解不够深入和客观。还有的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 以中间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标准开展教学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出现严重两极分化。鉴于此,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教师要实现分层标准的多样化。每个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家庭的独特个体, 都拥有独立于他人的成长环境, 因此在个性、意志、学习能力、情感、品质等各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各方面特征, 并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那里进行全面了解,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才客观合理。

第二, 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还要对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分层, 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快速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掌握相应的层次内容, 为不同层次学生设置靠近其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 使其不断获得新的发展。例如, 一篇阅读里面包括基本的词汇、语法、句式变化、逻辑结构和重点词义推理等不同层次的知识内容,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课下预习, 为其设置不同的任务, 在上课的时候先让后进生找出自己觉得重要的词汇, 中等生在面上进行扩展, 最后优等生补充完善, 进行深度挖掘。这种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实现每个层次的学习都获得成就感, 在阅读教学中确认自己的能力, 不断进步。

第三, 高中阶段学生没有具备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 往往依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评价自身, 因此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极其在意, 教师评价的不合理或者方式不巧妙很容易损害学生的信心、挫伤其自尊心, 因此, 笔者认为教师在评价上也要开展分层。不少教师都出现一个通病就是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 总是表扬优等学生忽视后进生的发展变化,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刘之霞2010) 。一方面, 教师要独立评价每个学生, 例如很少发言的后进生偶尔一次忽然发言, 教师要抓住机会表扬他 (她) , 鼓励学生参与的勇气;另一方面, 教师要完善评价的标准和方式,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成就, 促使其始终坚持阅读的学习。总之, 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层的方法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促使学生整体积极性的建立。

三、审美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英语阅读作为书面语言表达有其自身的语言艺术和审美特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现阅读的美感, 使其在心理上认可阅读的学习, 对阅读产生热爱, 使阅读学习成为一种审美享受而不纯粹是学习任务, 成为一种自觉的知识内化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可以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不少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阅读教学时过分强调学生掌握寻找阅读答案的技巧、语法的讲解、词汇的学习, 而忽视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所具备的语言美感。

第一, 不要把阅读分割的七零八落, 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朗诵, 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投入阅读鉴赏, 在词汇发音方面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例如, 阅读本身就是需要在声调和情感方面有变化的, 教师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阅读实践, 亲自感受审美过程。

第二, 无论是评论性的文章还是介绍性的文章都有作者主观的情感在里面。教师不要过于功利性地让学生寻找作者的立场, 而是让学生参与阅读话题的发言, 自身对于阅读内容进行审美鉴赏, 发表自身的观点, 主动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 从而以审美来减学生的厌倦心理。

第三, 阅读审美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欧美的文化背景进行审美鉴赏, 通过借助欧美文化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整体审美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教师通过设置审美情境来促进学生情感的融入和共鸣, 借助一篇小小的阅读使学生了解更为广阔的充满美感的英文世界, 从而对阅读产生新的感受。总之, 审美作为阅读的一部分, 具有升华的作用, 能促进感性认知的提升。

四、实践是阅读教学的深化和提高

阅读只是作为一种理性的内容存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很容易被遗忘, 而实践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构, 自觉回忆、消化、理解阅读内容, 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性认知, 在实践中获得阅读的精华。另外, 实践也极大地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内容, 使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例如, 鼓励学生针对阅读主体开展演讲比赛或者展开辩论。比如, 不少西方国家已经将安乐死合法化, 这一做法有利有弊,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分组进行发言, 让阅读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 激发其参与热情。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针对阅读内容自主设计情境进行现场表演。总之, 实践就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自觉内化。

综上所述,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其各方面综合发展, 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

摘要: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作为教学重点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阻碍了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主要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针对相关学情谈一谈如何顺利推进阅读教学。

关键词:兴趣,分层,审美,实践

参考文献

隗春雨.2011.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 .

刘丽平.2014.教师合作:英语学科教学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J].教育与职业, (17) .

刘之霞.2010.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7) .

如何展开高中英语教学 篇9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之一是学习动机弱, 致使学习积极性不高, 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不足。这成为很多教师遇到的难题。教师如果不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保持和提高, 势必会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成正比的关系, 相辅相成。动机越高, 学习越积极, 学习成绩就越好。当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时, 会有自信心和满足感, 产生积极的心理, 反过来又激发了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最初接触英文的有利时机, 讲解英语的使用范围、英语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着重强调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使学生一开始就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决心和信心, 也就是说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是行动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好英语的迫切性, 才能对这门课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他们会学得更加主动和认真, 遇到困难, 就会有足够的意志去克服, 也会不断地学下去。

二、课堂教学要有吸引力

上课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学任务基本上靠上课完成。因此, 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 如何安排好教学步骤,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自始至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最不喜欢听枯燥乏味的课。特别是中学生, 如果让他们整节课都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之中, 他们会坐不住, 会感到十分疲劳, 这就影响了听课的效果。所以, 教师应该设法把课上得生动、活泼, 具有吸引力, 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那么, 如何才能把课上得丰富多彩呢?一是备教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 科学地处理教材, 才能在课堂教学时游刃有余, 挖掘吸引学生的途径。教师除了按照大纲吃透教材外, 还应该适当补充一点课文背景, 作者生平简介或故事主人公的情况, 这会激起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欲望。这样做虽然延长了备课的时间, 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平时还可以针对课文穿插讲些英美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让学生也了解一些外国的情况。二是运用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活动。传统的课堂中多是教师问, 学生答, 学生在按照教师制定的思路走, 没有了教师的领路, 学生就容易出现惰性, 不会积极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自己解决, 主动思考, 吸引学生。问题造成心理的悬念, 学生会调动自己知识积累努力分析和解决, 在解决的过程中深入理解, 加深印象, 达成了自我知识的建构过程。三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不是局限在单一知识传授的层面, 而是师生双方感情的交流。师生关系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课堂上, 教学气氛活跃, 师生互动良好, 说明学生积极性高, 教师的教能被学生所接受, 学生认可教师, 师生关系比较融洽, 教师教学自然能吸引学生。反之, 如果学生对教师有反感, 不喜欢教师, 会产生心理迁移效应, 听不进去, 教师讲得再好, 也没有吸引力。可见,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吸引学生, 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四是变枯燥的语法教学为可熟记型的口诀教学。教师要善于将口诀运用到教学中, 使复杂的语法变得简洁﹑易记。

三、实施因人而异的教学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教会学生, 必须先了解学生,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便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面对一个班集体几十名学生, 教师按照整齐划一的方式, 按部就班地教学就比较盲目, 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个性、学习水平都不同, 齐步走式的教学会让学生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状况, 往往教师辛苦的教学在学生身上不能发生作用。因此, 面对不同的学生, 要进行差异化分类教学, 因人而异,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走近学习的可能。总而言之, 教师的上课应该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 不能以少部分优等生的需要去要求其他学生。例如:A班的学生基础好, 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少讲多练习, 作业也可布置得稍难些。B班的学生基础差, 老师应该讲得透, 讲得实, 教学进度放慢些, 布置的练习要有针对性。C班的学生不太愿意举手发言, 即使叫起来回答, 声音也很轻, 这样不利于其他同学听。教师可少进行一些个别回答, 可让他们动手做在纸上。除了学习上差异的教学, 在评价学生时也要因人而异。教师不能戴有色眼镜评价学生, 不能用考试成绩判断学生的优劣。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综合评价学生, 给学生客观的评价。通常情况下, 我们总是对成绩好的学生大加赞扬, 对成绩差的学生就批评、冷落, 这就导致了班级成绩两极分化, 不能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不能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师眼里不应该有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别, 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 要看到他们的优点, 尤其是对学困生, 多给予学习上的帮助, 多鼓励和表扬他们,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浅析如何加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篇10

一、在学习语音的基础上背记单词

英语是语言学科, 如果学生的发音都存在很大问题, 那还谈何交流。很多学生在初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比如学习school这个单词, 标注发音是 “死骷髅”, 然后按照s-c-h-o-o-l逐个字母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忆单词, 而忽视英文单词的读音及读音规则。所以, 教师有必要给这样的同学讲授英语单词拼写与发音之间的内在联系, 帮助他们科学记忆, 提高记忆效果。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利用读音规则拼读单词, 根据读音记住单词、写出单词, 而不是靠死记硬背记单词。

二、在语境中学习单词

英语单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词语的唯一性现象是很少见的, 英语词汇基本上是多义词。任何一个单词都不能孤立片面地去理解它的意思, 必须把它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 根据“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的原则, 准确地理解单词的意思。这样既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单词, 又帮助他们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英语语言实践中正确地运用所学英语词汇, 达到英语词汇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在对比联想中学习单词

英语中有许多词形、词义相近的单词, 教学过程中对词形相近的词进行对比, 对于学生正确使用单词很有好处。如insist和resist, adopt和adapt, advise和advice, 这些单词容易放在同一道题中进行检测, 要及时和多遍提醒学生这些单词的区别。另外, 有一些单词,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像蜘蛛一样, 把所学的知识织成一张网。比如在讲success的时候, 可以引出它的形容词词性、动词词性、反义词及相关的短语, 让他们在词性的运用中能更加得心应手。

四、及时复习, 寓教于乐

心理学告诉我们,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 遗忘率高达72%, 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复习应及时, 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后边的课堂教学中让它们反复出现, 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为了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形式应尽可能多样化, 如通过归类复习, 同义、反义复习, 采用听写、单词游戏、单词竞争、讲故事、唱英语歌曲, 等等。

如何改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主体性 趣味性 任务型课堂教学

英语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提供保障,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教学理念,营造课堂新模式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涵盖两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1)目标导向性原则。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它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又要符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大胆质疑,发表观点和意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交互主体,二者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3)全面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分类推进,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全方位提高,使他们不但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而且在智力、思想、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4)知情并重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的协调发展,时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和意志品质,以期与学习过程协调一致,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5)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要打破“教材中心”的传统模式,要以教材为媒介,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反映当代科技新成果,注意跨学科知识综合和跨文化交流,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2.着眼于语言习得

(1)情景原则。情景是指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背景。语言活动离不开情景,语言只有在情景中使用才有真实感,学生也只有在情景中才能真切地感知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设情景,激活语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多种器官参与认知,以形成长久记忆。

(2)交际原则。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外语课堂应充满外语交流。使语言成为交际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交际任务,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交际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外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3)阶段侧重原则。语言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具有阶段性。一般说来,初中阶段侧重听说,高中阶段侧重读写,尤其是阅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加大阅读量,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反映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科技新成果,以及社会发展的脉搏,使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语言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教学内容要反映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趣味英语课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自知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利用多彩媒体,创设缤纷课堂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手段(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音、电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分发挥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

2.点燃激情,激活课堂气氛

(1)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宜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2)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儿童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因此,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人的心理机制表明,大脑左半球善于处理言词、数理、逻辑类的信息;右半球是记忆、识别文字与音乐旋律并进行模仿的中枢。在英语教学中。很好地利用唱歌这种形式也就是将大脑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功能与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合二为一,其功效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正说明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歌曲这一教学手段的重要性。

如何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篇12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优化教学,优质课堂,积极探索

通过各种理论的学习, 我们掌握了一些先进的课程理念, 懂得了学习不是一成不变的单一行为, 而是充满个性化的个体行为。高中英语教师要做到不是规定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做, 怎样达到老师的各种要求, 而要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 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 展现生命活力。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可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恰恰把教学最本真的 一面给抹杀了, 传统英语课堂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 限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增强, 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 失去童心和灵性, 不再有生命活力。这些现象是具有普遍性的, 需要广大高中英语教师直面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挑战, 尽自己的能力运用新课程理念, 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打造优质课堂。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做出如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把课堂还给高中生, 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传统课堂教学把教师当做课堂的绝对主宰, 课堂是教师的课堂,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做的只是配合好老师完成老师要讲的内容,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是旁观者和被动接受者。这样的课堂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抹杀学生的天性。把一个个学生束缚在像监牢一样的课堂上, 得不到自由, 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所以这样的课堂注定要被新课程替代。通过新课程课堂, 我们看到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 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堂实践, 学生的参与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强调问题是由学生提出, 不是由教师提出;只要是学生能解的例题, 教师不要忙于解答;英语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总结和表述要由学生完成。我们要退居学生的后面, 变课堂的主导者为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 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为了还课堂给学生, 教师不仅要退居二线, 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让学生自觉地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发挥其主体地位, 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 谐的课堂气氛, 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的交往互动, 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把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先决条件, 如果没有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 学生不可能推心置腹地和教师交流, 这样就会阻碍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这样的课堂不可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情动人,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三、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件事或是一门课程感兴趣, 就会获得长足的学习动力, 即使遇到各种困难, 也会想方设法地主动解决。所以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 要让学生主动学习, 当务之急不是讲解艰涩难懂的英语知识, 而是想方设法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教材的编排上下了很大工夫。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现出有别于传统教材的诸多特点, 除了各种专题之外, 还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 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新增设了“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环节, 意在把英语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 广大高中英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每节课首要的教学任务体现。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自然不在话下。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英语知识, 不会获得好的效果, 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

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读一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教材的实用性。还可以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从中体会学英语的乐趣。利用“想一想”,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试一试”, 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 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 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 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 教师只能凭教材中的探究和课后习题的程度, 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无可厚非, 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 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 有些习题中的问题比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上一篇:脑动脉夹层下一篇:过湿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