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蔬菜营销分析

2024-10-12

绿色蔬菜营销分析(通用7篇)

绿色蔬菜营销分析 篇1

1 天津绿色蔬菜流通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天津市绿色蔬菜流通模式现状

逐级批发制度是天津传统绿色蔬菜的主要模式, 在该种流通模式下, 绿色蔬菜的主要流通模式是农户 (基地) ———农业经纪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两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 (菜贩) 等诸多流通环节的蔬菜流通方式。根据对红旗农贸批发市场、金钟蔬菜批发市场调查数据显示, 天津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绿色蔬菜一部分是来自天津近郊宝坻、蓟县等地区的合作社或当地的绿色蔬菜贩, 大多数则是由批发商采用物流配送的方式从河北、山东、北京等绿色蔬菜种植地采购, 通过批发市场, 配送到大型超市、便利店、社区蔬菜店、农贸市场、食堂等, 再直接销售给消费者[1]。

绿色蔬菜的另一种重要的流通模式是政府大力倡导的农超对接。农超对接是农户或者农业合作组织通过商超渠道直接销售农产品。这种合作方式一般是通过农超协商确定的, 政府一般来说对该种对接方式给与一定的优惠, 因为这种模式可以稳定农产品价格, 可以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 达到以销促产的目的。

结合前期天津农超对接市场调研成果, 天津的农超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 典型代表是家乐福超市;二是“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 以沃尔玛为代表;三是“超市+农户”模式, 以麦德龙为代表;四是“超市+基地”模式, 以津工超市为代表。四种模式都在源头上保障了绿色蔬菜的来源可靠, 保障持续供货等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绿色蔬菜的供货效率。目前天津农超对接主要是后2和4两种模式, 共占绿色蔬菜供应量的63%, 中介组织在农超对接中依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专业农业合作组织的供应量明显偏少, 农户直接供应的更是少之又少[2]。

资料来源:四大超市现场数据采集获得。

根据调查截至2013年7月, 天津已有超过六成的超市实施了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单品达40余个, 天津华润万家、人人乐、乐购、津工等连锁超市都加大了农超对接的力度。通过超市和田间地头的无缝对接, 农户可以按照超市订单进行生产, 超市对种植产品在品种、质量、包装等有严格的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2 天津传统绿色蔬菜流通渠道存在问题分析

在传统流通模式下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由于供应链被分割成为多个阶段, 多个参与者进行利润分配, 市场竞争激烈, 交易成本过高, 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供应量及价格波动性较大。2) 较高的风险性。参与者受到信息的充足性和自身评估能力的限制, 对于风险认识不足使得其行为具体较高风险性。3) 物流配送环节要求高, 成本逐年上升。绿色蔬菜由于有严格的国家和地方标准, 在运输的过程中, 要求有专门车、专人定时配送, 对物流设施和物流效率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成本的上升。“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流通模式尚需完善,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单个农户或者农业组织往往处在不利的地位, 超市作为销量较大的流通商, 往往在和农民谈判过程中, 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 提高准入准入门槛, 使得该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3]。例如进场费、超市资金回流慢, 周期较长, 超市上架程序复杂等, 这些方面影响了绿色蔬菜的销量, 很多农民从而使其选择其他流通模式。

2 绿色蔬菜逆向营销渠道构建

2.1 逆向营销渠道

逆向营销渠道是相对于传统营销渠道而言的, 传统营销渠道至上而下, 在企业营销的活动中, 企业做的是将产品“强行”推向消费者, 无论读者是否需要此类产品。逆向营销渠道相反, 是从消费者市场的终端管理开始。首先注重终端市场的消费者培育, 通过逆向广告、逆向定价、逆向市场细分, 使得该产品在消费者市场获得认可, 然后按照企业制定的标准, 反向建立营销渠道[4]。其特点是企业管理层下沉, 直接对消费者进行管理, 较少中间层次对市场的控制力, 企业直接控制终端消费者需求, 以需定产, 减少流通环节, 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

2.2 天津绿色蔬菜逆向渠道因素分析及构建

绿色蔬菜逆向营销渠道在构建分销渠道时, 从分销渠道终端开始向上考虑, 反方向从商超、农贸市场等终端基础层开始工作。首先针对潜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和产品的特性进行研究, 针对潜在顾客采用网络、电视、邮件或电话营销的方式来进行广告宣传活动, 当产品知名度树立后, 零售商就会被调动起来, 由他们把产品送到终端手中, 实现有效的终端覆盖目标。生产商对经销商进行逐层调动, 拓宽渠道的宽度和广度, 达到构建整个分销渠道体系的目的。

营销渠道的主要特点是构建合作社联合体。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 将同类农业合作社通过组建行业协会、参股、共同出资建立物流体系等方式连接起来, 组建合作社联合体。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在该合作体内部按照共同的标准推行绿色蔬菜种植, 另一方面有利于该中产品进行原产地认证, 有利于品牌推广, 更重要的是农业合作组织可以共用一条流通渠道, 大大增强了集体抗风险能力, 降低了渠道成本, 提高渠道效率。

其次是最大限度的拓宽渠道。与农超对接流通模式方式相比较, 逆向营销渠道可以最大限度的拓宽产品和消费者的接触面。企业一般要根据市场调查, 在细分市场进行渠道布置。一般来说, 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情况、消费习惯等因素进行渠道布置, 绿色蔬菜的目标市场一般是高收入群体, 该群体一般会去专卖店或者超市专柜去购买产品, 因为专卖店和超市的绿色质量保证体系更有说服力, 所以在高档社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送货上门、在密集居住区建立专卖店, 组织市民参观绿色蔬菜基地, 认购绿色基地的“小菜园”, 组织市民采摘等方式扩大绿色蔬菜的销售渠道宽度。

再次组建绿色蔬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天津地区绿色蔬菜信息平台, 通过平台的搭建, 将消费者、生产商、中间商紧密的联系起来, 销售信息双向沟通, 意见问题双向沟通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同时信息平台也是企业宣传的一个主阵地, 通过展示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信息追溯体系, 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产品信息、企业文化, 加快促进网上购买绿色蔬菜行为方式的实现。

3 两种渠道模式的经济分析

为了方便讨论, 假设绿色蔬菜流通模式中存在两个行为主体:即一个供应商W (假设为农业合作社) 和一个零售商L (假设为超市) , 零售商决定其最终产品的定价;假定制造商W和零售商L是完全理性的, 通过选择各自的决策变量来获得自身收益最大化[5];价格为Pi (i=1, 2, 其中1代表绿色蔬菜供应商、2代表绿色蔬菜零售商) 其中P1为供应商对零售商的批发价格, P2为产品最终销售价格, 零售商的需求函数为P2=a-b Q (a>0, b>0) , Q代表市场需求数量;单位流通成本为Ci, 技术信息为Mi则Mi=M oi+△M j其中M oi为成员自身拥有的技术信息, △Mj (j=1, 2, i≠j) 是成员中一方从另一方获得的信息, 信息技术Mi是单位流通成本Ci的减函数。

则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单位流通成本可表示为:

1) 在传统营销渠道模式下, 消费者处于分销渠道的最底层, 供应商处于金字塔尖的位置, 供应商在建设渠道时, 会沿着“顺向”金字塔选择合作伙伴, 首先考虑的是合作者的经济实力和规模, 而对于消费者的因素则是次要考虑因素, 在这种渠道模式下, 零售商与供应商不进行信息共享, 首先由零售商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及销售量, 然后由供应商确定零售商的进货价格及产量。

零售商利润可表示为:

即π零=a-△b Q△Q-△C02+P1-M02△Q-△M1

将2) 、3) 式代入1) 式可得零售商的最大利润:

2) 在逆向营销渠道下, 供应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行为和产品特点进行产品改进与设计通过广告和品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 进而选择零售终端, 此时供应商与零售商进行信息共享, 假△M1=△M2{0≤△M≤M in (M1, M2) }即双方分别从另一方获得相同的信息, 同理可得到:

6) 式-5) 式可得到:

7) 式-4) 式可得到:

通过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 在逆向营销渠道模式下零售商与供应商获得的利润与成员之间相互获得的信息△Mj的大小成正比, 获得的成员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越高, 利润越大

3) 信息共享的内容不仅包括产品特征、库存方面的信息, 还可以包括贮存技术、运输及包装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将消费者纳入信息共享的对象中来, 提高消费者对绿色蔬菜的识别与认知能力, 有助于突出产品比较优势。

4 结论及建议

在逆向营销渠道模式实施过程中, 选择适合的销售终端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更好地为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服务, 从而优化渠道结构, 使得渠道成员利益最大化。

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组织保障机制。需要足够的资金投人作支撑, 还需要一整套组织规范作保障。建立一支扎根基层, 实实在在做市场的营销推广队伍, 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企业要有专职副经理负责管理终端销售, 建立终端渠道经费保障机制、考核机制、薪酬激励机制、提升激励机制等措施, 保障一线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

2) 政策支持及技术保障。政府在绿色蔬菜流通渠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至此绿色蔬菜地理认证制度的推行, 建立标准, 成立权威机构进行认证活动。其次是要采用财政补贴手段, 支持绿色蔬菜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平台运行初期, 采用手段扩大平台的知名度, 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 同时帮助通过地理认证的绿色蔬菜品牌形象,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建立会员注册制度, 对绿色蔬菜成员实行价格优惠, 扩大绿色蔬菜的在当地的影响。最后在农民教育上, 政府采用示范和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农民培训, 使得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推广。

3) 建立健全绿色蔬菜准入制度。政府牵头, 制定绿色蔬菜生产标准, 建立相应的认证体系, 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产品及基地, 才可加入信息平台或者联合销售组织。建立健全绿色蔬菜质量追溯制度, 采用条形码的设置, 使得产品从菜园到餐桌做的可查可控。建立健全质量抽检制度, 通过不定期的抽查和检查, 强化对农民对绿色蔬菜质量意识, 通过教育培训, 确保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绿色蔬菜都是安全合格的。

参考文献

[1]孙蕊, 温孝卿.农产品双边市场平台构建及定价机制探析[J].商业时代, 2013.

[2]庞伟.北京市生鲜蔬菜"农消对接"供应链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2.

[3]陈威, 王莉娜."农超对接"模式中的信息服务初探[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

[4]曹尔黎.逆向营销视角下的渠道中间商选择与激励[J].科技与管理, 2010.

[5]王能民, 孙林岩, 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绿色蔬菜营销分析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环保

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各种国际环境公约的签订,我国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面临的环保问题正逐渐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部分。绿色营销正逐渐成为想要在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及国际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的企业的必修课。绿色营销这一概念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其是指组织在营销活动中,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组织目标,也要注意自然生态平衡。企业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及定价、促销和流通的策划与实施等,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Ken Peattie)教授在其著作《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1.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意义

1.1 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尤其在我国,随着多年粗放式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问题甚至是首要问题。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噪声污染等已经给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危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必须在环保方面承担起责任,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营造一个更加自然、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创造一个坚实的基础。

1.2 绿色壁垒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压力

绿色壁垒也称“环境壁垒”,是指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限制出口,以实现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的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我国目前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数为外向型出口企业,在各国普遍采取绿色壁垒限制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危机背景下,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跨越其绿色壁垒,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1.3 绿色营销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公众对企业的评价除了价格、质量以及服务外,还有公众形象。企业实施绿色营销,通过采用绿色能源,实行清洁生产方式、生产绿色产品等向广大公众展示自己的绿色企业形象从而赢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从长远的角度获得了巨大收益,在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很“短命”的今天,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存活能力。

2.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绿色营销虽然整体上比较乐观,但在中小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绿色营销的进程。主要问题如下:

2.1 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督、调控机制

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资源政策是发展绿色营销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我国从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绿色政策,这些政策与措施的颁布与实施,从很大程度上引导和规范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减少了因缺乏管制和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环境破坏。但是由于立法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实施阶段标准模糊。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一些不规划行为有机可乘,从而使得绿色企业竞争表面化,市场假冒绿色商品较多。

2.2 营销主体方面的不足

相比绿色营销意识明显的大企业,在很多的中小企业中,特别是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规模速扩展仍然是企业行为的主要目标,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认为绿色营销是一个陷阱。只关注企业短期收益,认为实行绿色营销,企业投入大,回报低,见效慢,得不偿失。并且认为环境治理与保护是政府行为不是企业行为。觉得环境治理与保护问题是政府的事情,跟自己无关,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更有甚者,将绿色营销只作为一种促销方式从而选择了生产假冒的绿色产品,赚取大量的经济利润。对绿色营销造成了“杀鸡取卵”的影响。

2.3 绿色消费需求不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但由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太高,加之媒体宣传、引导滞后,了解并接受了绿色营销的至今仅是少数消费者,绝大多数消费者还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没有形成绿色消费。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即使消费者都愿意消费绿色产品,也期望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但是这种愿望在企业中得到实现时会使其产品成本上升,引起价格上涨,当价格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价位时,产品就不会被消费者接受。受制于我国目前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水平,消费者无力承担由于生产绿色产品而带来的绿色成本的上涨。

2.4 绿色产品供需不平衡

从供给与需求角度,我国的绿色产品的供需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国生产的绿色产品大都表现为品种少、产量低、结构单一、市场不集中,这样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整体影响,因此使绿色营销失去了用武之地,造成了普遍绿色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调和不足。数据显示:绿色产品的产值在我国GDP的比例不足1%,这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

3.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

绿色营销的目的是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及社会利益三者有机的结合,达到三者利益的协调与统一发展。

3.1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首先需要政府作为绿色营销的主导者。政府强化对消费者和企业的绿色营销观念的教育,开展绿色文化的培育,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同时企业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绿色企业文化要求在企业文化中融入了环保理念,将绿色意识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企业应以环保为己任,把环保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在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基础上谋求企业的盈利。

3.2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重点就是在绿色营销理念的指导下,对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方面:产品、价格、渠道及促销分别制定相应的策略。

3.2.1 绿色产品策略

首先,企业在选择商品生产及技术时,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分析绿色产品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进行绿色设计。其次,在生产过程中要选用无公害、易分解的原材料及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进行清洁生产并争取做到产品的可回收再利用。最后,包装商品应采用组合型、复用型等材料包装物,既要努力降低其包装费用,又要考虑到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2.2 绿色价格策略

由于绿色产品在研发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在短期中,企业由于付出的成本较高,在价格的制定上,也要反映出略高于非绿色营销的产品的价格。在这个阶段可以参照新产品定价策略。但是由于价格始终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由于其他企业的跟进,市场的成熟程度等问题,长期采取一种比较灵活的定价策略便成了绿色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

3.2.3 绿色渠道策略

绿色营销渠道的畅通是企业进行绿色营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设计绿色营销渠道的过程中,从分销渠道的长度、宽度到深度;从产品的绿色包装、储存到运输;从批发商、代理商到零售商,都应综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的因素来为绿色营销建立一个健康的分销渠道。而渠道选择中的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在选择经销商时应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以确保绿色产品渠道的畅通。

3.2.4 绿色促销策略

促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有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绿色促销的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在谋求绿色产品与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协调中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实现绿色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拓展。绿色促销包括绿色广告、绿色公关、绿色人员推销和营业推广。绿色促销是绿色营销最直接的获利方式,也是企业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的有利手段。各种绿色促销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绿色营销,而且还有利于扩大绿色产品市场领域,提高绿色产品的知名度。

3.3 提高企业家的绿色素质

绿色营销理念要求企业家要有全局、长远的发展意识。特别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数还属于家族式企业,企业家仍然是企业的家长的状况下,企业家的绿色素质就显得是尤为重要。企业家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进行生产、营销决策和管理时,都必须时时注意绿色意识的渗透,从“末端治理”这种被动的、高代价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转向主动的、精细的环境管理。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调整企业自身行为,从目光短浅的追求短期最优化目标转向追求长期持续最优化目标。从而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静红,纪兆华.对绿色营销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5).

[2]徐大佑,韩德昌.绿色营销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流通经济,2007,(4).

[3]王淑芹.现代企业如何实施绿色营销战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4).

[4]王美英.绿色营销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色定位[J].商场现代化,2008,

(1).

[5]吴肇荣.出口企业绿色营销探析[J].国际贸易论坛,2005,(1).

作者简介:

王晓勃(1984—),男,甘肃兰州人,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流通理论与营销管理。

有机蔬菜营销策略分析 篇3

一、制定销售模式和战略目标

首先应当确定销售区域, 笔者认为有机蔬菜应当采用网点进行销售, 因此应当结合网点销售的特点确定区域角色和设定相应的战略目标。首先需要对区域市场进行分类定位, 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类型。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销售模式和战略目标。例如在大型城市和中小城市的销售模式是不一样的。在大型城市中可以在大型连锁超市进行销售, 应当注重有机蔬菜的品质, 不应当忽略有机蔬菜的质量, 因为大型城市消费者的层次更为高级。在中小城市可以设立代售点, 通过散销的方式进行销售, 这样能够实现最大量的销售, 因为在中小城市消费的消费层次较大型城市相对较低。同时还应当通过举办一些交流会或者发布会来宣传自身产品。笔者认为有机蔬菜属于品质较高的食品, 因此应当通过一些高端的平台来推广有机蔬菜。战略目标应当具体明确,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销售。

二、实地走访客户, 建立各类客户档案

相关销售人员应当进行实地考察, 与客户进行深入的交谈, 邀请客户分析产品, 同时恳请客户提出建议, 不断对产品进行提升, 不断完善销售模式。只有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信息才能更好地制定销售方式。农产品公司可以通过实地的走访来了解客户的看法和想法。销售人员可以参与到实地的销售现场, 通过与消费者进行交流谈话来获取最新的消费者心理动态, 了解消费者的最新需求, 以便研发不同的产品,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销售人员应当针对不同的客户建立不同的客户档案, 进行分层次的管理和跟踪。销售人员应当通过分析客户群来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只有建立档案才能对发展客户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才能更系统的分析客户。应当建立各类客户档案, 针对不同的客户层次设立不同的管理方式。

三、实行销售目标管理, 激励销售人员

销售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公司的发展水平。首先需要分析主要竞争对手, 因为任何一个公司都应该有主要的竞争对手, 不能把每个从事有机蔬菜的公司都当做竞争对手, 应当有选择的设立竞争对手。将主要竞争对手的优缺点列明,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优缺点来完善自身的优缺点。然后实行销售目标管理, 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周计划, 月计划和年计划来要求销售人员。同时设立奖励方式, 根据销售人员不同的销售量来进行鼓励。只有销售人员能切实感受到实际的利益, 他们才能更好地进行销售工作。

四、系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农产品公司应当结合有机蔬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分析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例如在价格方面是否低廉, 品质方面是否符合标准。同时结合已有的销售模式找出自身的营销优势。其次农产品公司应当找出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同时通过学习其他公司的营销方式来不断完善自身的营销方式。笔者认为农产品公司也可以请相关的咨询公司来做自评, 分析自身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进行销售。农产品公司应当发扬自身的有点, 同时不断改善自身缺点,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公司的业务。

五、细化客户管理, 注重品质的培养

笔者认为农业产品公司应当对客户要激励, 更要管理。唯有细化的管理才能确保区域市场长治久安。这种管理的细化通常体现在对客户的任务、价格、信用管理上。首先体现在任务上, 公司应当对客户目标群进行任务分析。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 明白自己需要为客户主要服务的项目。客户也会对农业公司提出一些具体的任务要求, 农产品公司应当针对客户的要求体术具体的解决策略, 不应当一篮子式的解决问题。农产品公司应当对客户的价格进行合理的设置。通常农产品公司会采用多元化的销售方式, 因此也会设立不同的价格。例如农产品公司提供给代理商的价格和直接零散额销售价格是相差很大的。那么农产品公司在设立价格时就要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素, 不能设立单一的价格。最后在信用管理上, 笔者认为农产品公司应当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追踪客户。

笔者认为农产品公司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农产品公司必须运用适合自己产品的营销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立足。有机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农产品公司应当运用高效的营销方式来销售有机蔬菜, 更进一步开拓销售市场。

摘要: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 有机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笔者认为相关农产品公司应当选择种植和销售有机蔬菜, 因为有机蔬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笔者认为作为刚刚起步的有机蔬菜, 笔者认为应当通过网点销售推广有机蔬菜。网点销售能够让有机蔬菜得到最大量的推广和销售。从目前看, 有机蔬菜市场处在一个自由竞争的阶段, 因此, 如何运营好区域市场, 直接决定企业有机蔬菜品牌未来的发展度。因此笔者认为农产品公司应当针对有机蔬菜的特点对其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有机蔬菜,营销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谢忠发.体验经济在企业营销战略调整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12) :76.

[2]李永诚.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营销战略——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前沿, 2009, (12) :122-125.

[3]吴晓云, 张峰.服务性全球营销战略维度与前置因素关系模型——基于220家服务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09, 30 (6) :120-127.

[4]马万柯.以4R理论探秘华为的营销战略[J].消费导刊, 2009, (21) :82.

[5]袁元.企业营销危机管理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9-21

[6][美]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7]刘晨晖.现代营销策划.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8]张英奎.现代市场营销学.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9]科特勒.营销管理.梅清豪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10]王祎望, 杜纲, 齐庆祝.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14 (3) :76-77.

[11]孔令秋, 杨瑛.营销管理中的问题研究.商业研究, 2001, 5 (29) :60-61.

绿色蔬菜营销分析 篇4

【关键词】 绿色营销;绿色定价;绿色分销

一、房地产绿色营销的内涵及意义

房地产绿色营销概念(Green Marketing)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虽然对于房地产绿色营销的概念,理论界对其的定义没有统一的表述,但从总体上讲,所谓的房地产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房地产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无公害产品需求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绿色营销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随着环保主义的盛行,购房者除了传统意义上考虑房子的价格、地位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外,对房地产是否绿色环保也十分看重,房地产企业实施绿色物业建设以及绿色营销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二是房地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知名度,从长远上来看可帮助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二、绿色营销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1.绿色装修

“绿色装修”是指采用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对居室进行装修,它具有兼顾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和消费者追求的生活目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装修已成为目前装饰市场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并将成为未来全球建筑业发展的重点。绿色装修重在绿色建材的选取。“绿色”建材是指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有利于生态良胜循环,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产品。发展“绿色”建材就是研究、开发和设计既节约资源又对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绿色”设计并非要标新立异地另搞一套,而是在现有的设计方法上,增加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所设计的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能对环境产生最小的负面影响。因此,“绿色”设计主要是在产品结构、材料选用、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

2.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就是要使住宅装修符合“住健康、可回收、低污染、省资源”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住宅装修设计要使房间拥有充分的空间来容纳大自然的光线与色彩。住宅自然采光是绿色住宅的一个大理念,如此,在工作疲倦时还可以放松精神,有一种心情放松的感觉。同时,在装修住宅时,要选用那些隔音、吸音效果好的装饰材料,以阻隔窗外的噪音,达到安宁静谧的效果,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自然材料和高科技人工饰材,如使用铁、木、藤、石等无污染的自然材料,创造质朴、自然情趣的生活空间,保证住宅环境是安全、无污染的。

三、绿色营销在房地产企业中应用的保障措施

要想保证绿色营销在房地产企业中的顺利应用与施行,政府及房地产行业协会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对绿色营销在房地产企业中应用的保障与激励,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政府要在实施绿色营销房地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补贴或信贷优惠政策,由于绿色营销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社会环境的优化做出贡献,所以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或信贷政策对房地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加以正确引导;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房地产绿色营销的法律来促进绿色营销在房地产企业中的施行,例如制定关于住宅建设的环境标准、绿色小区生态标准等系列规范,从一定程度上制约房地产企业对绿色营销的重视和执行。

参考文献:

[1]戚振强,刘长滨.房地产绿色营销探讨[J].建筑经济.2007(5)

[2]程良波.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政府转型问题[J].求索.2007(3)

绿色蔬菜营销分析 篇5

1 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1.1 两网覆盖技术

3月以后气温逐渐升高, 在棚室上风口、出入口处覆盖50目防虫网, 防止外界害虫进入。2014年气温较常年偏高, 进入5月棚室内温度较高, 光照强, 在棚室上风口覆盖遮阳网, 可有效阻隔烟粉虱等小型害虫, 高温季节使用遮阳网, 可减少日灼病, 预防病毒病, 降低病毒病的发生几率[1]。

1.2 色板诱杀技术

随着温度升高, 烟粉虱、害螨、蓟马、蚜虫等小型害虫逐渐增多, 可采取色板诱杀的方式防治小型害虫。悬挂黄色、蓝色粘板, 每棚室悬挂30块, 1~2个月更换1次。

1.3 熊蜂授粉技术

2月开始, 温室内果蔬类作物逐渐开花, 每棚在蔬菜开花前1~2 d、开花数量大约5%时释放熊蜂授粉, 以提高坐果率, 减少病虫害发生。每棚一次性投放一单位盒的熊蜂。

1.4 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春茬设施蔬菜病害多, 对蔬菜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施用寡雄腐霉、芽孢杆菌喷雾防治菜苗叶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施用矿物油喷雾防治烟粉虱、害螨、蓟马、蚜虫等小型害虫;同时还积极试验其他生物农药, 如0.3%苦参碱水剂、木霉可湿性粉剂防治灰霉病等叶部及茎部病害;芽孢杆菌、申嗪霉素等防治枯萎病、根腐病、疫病、青枯病等病害。

1.5 健康栽培技术

采用抗病品种, 栽前土壤无害化处理, 加强棚室管理、科学浇水施肥、控温控湿、合理轮作倒茬、水肥一体化滴灌等综合措施, 为蔬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2,3]。

1.6 产后蔬菜残体无害处理技术

在园区内建造蔬菜病残体无害化处理池, 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蔬菜病残体投入池中, 并配以植物菌, 经过自然发酵, 产生腐熟有机肥, 用于下茬蔬菜生产, 形成循环利用。

2 成效分析

2.1 对蔬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实施绿控技术后, 设施蔬菜示范棚的产量大幅度增加, 不同品种蔬菜增产幅度为3 750~13 500kg/hm2, 其中以番茄增产最多, 达13 500 kg/hm2, 青椒居第二, 为11 250 kg/hm2[4];蔬菜品质方面也有很大改观, 一是外观品质:蔬菜果实大小均匀, 果形周正, 着色均匀, 果实表面光滑, 且有光泽;二是内在品质:果肉颜色均匀, 细腻, 质地品质好, 果实汁多且风味独特, 口感极佳。示范棚优果率为95.71%, 比对照棚优果率提高了12.09%, 商品性能良好。

2.2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不同品种蔬菜绿控成本均较对照低, 且产量较高, 导致不同品种绿控投产比均较对照高, 经济效益较好。

2.3 对生态效益的影响

一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 降低农药残留, 确保了农产品质量;二是降低病虫害抗性, 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病虫害天敌, 实现了大港地区蔬菜病虫的可持续治理;三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 减少了生态环境污染。

2.4 对社会效益的影响

一是有力推动大港地区绿色和有机蔬菜的示范区建设;二是辐射带动周边蔬菜种植户增产、增效;三是确保天津市绿色食品安全, 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注:表中绿控成本包括防虫网、遮阳网、色板、熊蜂、生物农药及其他;对照成本包括药剂及人工等。

2.5 病虫害防控效果

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覆盖面达到100%, 各类设施蔬菜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 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73.08%, 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3 结论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取多种技术优化集成使用, 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果, 降低了病虫害的抗药性, 提高了蔬菜的产量, 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引进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新型、高效植保器械已被农民欣然接受, 提高了广大蔬菜种植户绿色防控意识。高效、低毒、环保型生物农药试验示范和推广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推动作用。集成了设施蔬菜绿色防控技术, 形成一套适宜当地推广应用的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宋.绿色防控技术节本增效[J].致富天地, 2013 (8) :35.

[2]何淑青.太原棚室蔬菜病害绿色防控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29 (8) :199, 213.

[3]张江涛, 李晓红.陕西大荔县果蔬病虫绿色防控进展及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29 (8) :223-224.

绿色蔬菜营销分析 篇6

1 河南省蔬菜出口现状

近年来, 河南省蔬菜出口贸易总体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2011年前8个月, 河南省出口蔬菜及蔬菜制成品10万吨、出口额1.4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60%、71.6%。

从不同国家考察2011年河南蔬菜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对河南蔬菜最大的四大进口国是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韩国。河南对这四个国家的蔬菜出口约占河南蔬菜出口总量的50%, 其中, 对日本出口总量约占河南对世界出口总量的30%, 对美国约占10%, 对印度尼西亚约占5%, 对韩国约占5%。

但是河南省蔬菜产业基地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偏低, 出口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落后, 出口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出口到发达国家的蔬菜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而遭拒收、扣留, 终止合同或停止进口的事件屡屡发生, 并呈上升趋势, 我省蔬菜贸易遭遇了严重的打击。这与国际贸易蔬菜贸易条件的改变以及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等因素有关。

2 河南省蔬菜出口面对的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 又称环境壁皇、绿色保护主义等, 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 建立少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 实施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程序, 对国外产品、服务加以限制乃至禁止的手段和措施。它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在这些标准中对河南蔬菜出口影响比较大有以下三种:

2.1 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我们的进口国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 限制我省蔬菜的进入。这些技术标准对于目前我省的蔬菜生产来说根本上是达不到的, 河南省许多出口蔬菜往往由于无法达到国外苛刻的技术要求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

2.2 环境卫生检疫制度。

我省的蔬菜进口市场为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伤害而制定的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但是往往各个进口市场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 甚至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 而使这些标准成为阻碍我省蔬菜进入的环境卫生检疫壁垒。如日本规定菠菜中毒死蜱最高残留量为0.01ppm,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制定了类似的严格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和美国未制定该标准, 欧盟规定的限量为0.05ppm。河南蔬菜出口因此而受阻。

2.3 绿色包装制度。

我省的蔬菜进口市场要求用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 易于自然分解, 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各个国家所采取措施的各不一样, 内容也没有统一, 如我省蔬菜出口的重要市场日本, 就采取立法的形式, 它有“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 强制规定蔬菜包装再循环或再利用。在国内绿色包装监管不严的背景下, 我省蔬菜包装存在诸多问题, 这都将影响到蔬菜的出口。

3 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南蔬菜出口的影响

3.1 从近期和静态角度看, 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南蔬菜出口主要是负面的影响。

3.1.1 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了河南省蔬菜出口的成本。

绿色壁垒把保护环境的原理运用到了蔬菜产业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河南省蔬菜出口不得不面临进口市场标准下诸多条件, 不断增加的增加检验检疫等手续及费用, 以及产生许多额外支出。例如: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 每种食品、农产品涉及的残留限量标准平均为200项, 有的甚至超过了400项, 检测项目预计增加5倍以上。如果按顺序检测每项标准, 每种蔬菜的检测成本平均高达40000元。其高昂的检测费用, 抬高了产品的成本价, 降低了价格优势。

3.1.2 过高的绿色技术标准导致河南省出口产品结构恶化。

河南省蔬菜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是日本、美国、韩国等地区, 上述地区也是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和绿色壁垒非常盛行的地区, 绿色标准较高, 检疫程序繁琐, 特别是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验尤为严格。河南省出口的很多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产品遭遇了较多的绿色壁垒, 导致优势的丧失, 不得不减少甚至取消出口, 导致出口产品结构恶化。

3.1.3 绿色贸易壁垒加剧了贸易摩擦。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极具广泛性, 涉及公约、法律、标准、要求、制度等各个方面, 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而且这种措施容易会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多个国家, 产生连锁反应。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包括WTO在内的国际协议或公约中, 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不少缺陷。发达国家往往利用WTO例外条款的不确定性, 借环境保护的名义限制山东蔬菜的出口。由于对环境标准理解不一致, 会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

3.2 从远期和动态角度看, 绿色壁垒对河南蔬菜出口带来了机遇, 有着积极作用。

3.2.1 绿色壁垒激励河南省蔬菜产品生产技术的创新。

绿色壁垒中涉及的技术标准, 也为河南省蔬菜产品的生产者设立了一个技术目标, 在追逐利益的源动力的驱使下, 河南省蔬菜产品的绿色标准越来越高, 不仅有利于出口, 也有利于国内消费。虽然国际绿色技术标准在不断提高, 但是我省出口到国际市场的蔬菜产品也在不断增加,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益于绿色标准的提高。

3.2.2 绿色壁垒有助于促进河南省蔬菜产品的生产结构调整。

随着绿色壁垒在市场中的广泛应用, 生产商不得不减少影响生态环境和生命安全的产品的生产, 使绿色食品的比重不断上升, 降低了生产能耗和环境破坏。通过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使蔬菜产品生产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 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 河南蔬菜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应采取的措施

4.1 发展生态河南蔬菜产业。

实施无公害蔬菜产品工程。务必要将侧重点放在整治和管理乡镇企业的环境问题上面并建立健全规范的农业环境检测体系这样才能够比较有效的控制农业环境, 控制住环境污染从城巾向农村蔓延。不滥用化学肥料、农药、塑料薄膜等相关的化学物质, 避免破坏土壤的化学成分以及农业的自身污染。生产出质量比较高安全无公害农业产品对于突破其它国家对我国采取的绿色壁垒具有关键性作用。

4.2 发展优质高效蔬菜产业。

不仅要求蔬菜产业的优质化, 还要求农产品生产及流通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合理化建立系统规范的蔬菜认证、检测和监控控体系。强化市场准入管理, 确保蔬菜全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实现蔬菜产业向健康产业的转型。

4.3 发展特色蔬菜产业。

日前, 河南已有中牟大蒜、大别山天香菜等产品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 总数位居全国前列。WT0原产地标记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护照和无形则富。今后, 应着重推动区域特色传统食品的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

现在, 环保含义的绿色广泛的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绿色无污染无公害产品、绿色的少污染、少耗能的技术、绿色服务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市场。只有率先冲破绿色壁垒, 才能够在取得良好环境效益的同时不断的增加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要:大力发展生态、优质高效和特色蔬菜产业, 成为河南农产品突破绿色壁垒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河南省蔬菜出口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河南绿色壁垒蔬菜出口

参考文献

[1]魏玮.王启佩.浅析河南省蔬菜的国际出口[J].河南农业, 2008.

[2]田小利.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 2010.

[3]陈戴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及应对[J].WTO经济周刊, 2008, (8) .

绿色无污染蔬菜的鉴别 篇7

1、观色重点查看韭菜叶,如果韭菜叶是新鲜并且较窄较嫩,色泽以纯绿或青色为主,则为无污染。相反,韭菜叶宽厚、硕大,色泽幽暗、失去平常的绿色而呈墨绿色,一般为施用了大量化学肥料,或喷洒过甲胺磷农药的韭菜。

2、闻味凑近韭菜的根部细细闻其味。绿色韭菜的根部一般只有韭菜的清香,而施用化肥之后的韭菜有异味或者农药残留味。

3、品尝可取一根韭菜当场品尝,如果辛辣刺鼻,一般多为施用过化学肥料或者喷洒过农药,而绿色韭菜不辣且微甜。做成韭菜馅的饺子,经过蒸煮之后吃时没有辛辣味,而香味浓郁,吃后胃部也没有不适等反应,为绿色韭菜,反之一般为施用化学肥料的韭菜,要少吃或不吃。

芹菜

1、观色新鲜芹菜大小适中,菜叶无虫眼,可选购。

2、品尝细细品尝芹菜茎,茎汁甜而不苦不涩,则为绿色无污染芹菜。如果芹菜茎汁苦且涩,多为施用化肥或者用“苦咸水”浇灌过的。

黄瓜

1、观色色泽纯正、纯绿,表皮疣刺隆起,坚硬刺手的为绿色黄瓜。

2、品尝细细品尝黄瓜肉,脆而饱满,口味清香,甜而不苦不涩,则为绿色无污染黄瓜。如果黄瓜苦且涩,不甜,无黄瓜清香,则多为施肥大量化学肥料或者用“苦咸水”浇灌过的。

茄子

1、观色观其色光、亮、鲜,形状大小适中,过于油亮、光鲜、硕大的为施用了化学肥料的茄子。

上一篇:老年人与白内障下一篇:软通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