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卫生服务论文

2024-10-25

公卫卫生服务论文(通用3篇)

公卫卫生服务论文 篇1

从2010年起,我县通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提出工作量化、占比分配、补助不保底不封顶,以“计工分”形式兑现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逐步建立起政府购买村级卫生服务的运行新机制。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村级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对象

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对象是乡村医生,不是村卫生室。鉴于此,我县对村级公共卫生工作的考核由卫生院考核村卫生室调整为卫生院直接考核乡村医生。对在县卫生局注册、在注册的行政村区域内执业、经培训合格、自愿申请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全部纳入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对象。全县注册的669名乡村医生,2012年有586名符合上述履职条件。

(二)整合村级公共卫生服务各类经费

将县财政下拨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经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按比例提取的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整合.打捆作为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一并作为“计工分”量化村医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2年全县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合计516万元,其中县财政专项补助192万元,基本公共服务经费324万元。

(三)细化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级管理原则,将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职责细化为31项服务项目,即“计工分”数量指标。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共计29项(占94%比例),其他2项为一体化管理内容(逐级转诊和参加业务培训);由乡村医生独立承担19项,协助卫生院完成12项。

(四)科学设置“工分”项目标准量分值

以标准工作量衡量乡村医生劳动量,科学测算“计工分”项目标准工作量分值。通过单位服务耗费人时数来测算每项服务作业流程所需的时间成本,并考虑每项服务项目综合成本、服务项目的重要程度等因素确定了每个服务项目的标准工作量分值。以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较大的项目(如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作为标准分值“1”,依据此标准,其他卫生服务项目与此比较、综合时间成本,重要程度、风险因素等进行估算,确定其标准工作量换算值。乡村医生劳动量=∑(服务数量×标准工作量分值)。

(五)以服务质量评价乡村医生有效服务量

将“计工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分开.单独制定“计工分”质量指标,即:政府购买村级卫生服务乡村医生质量考核指标,共计26项。26项质量指标包括公共卫生19项,占75分:医疗服务5项,占20分;社会满意度1项,占5分。由卫生院对辖区内乡村医生提供的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用具体服务质量来修正服务劳动量,以确定乡村医生有效服务量,也是乡村医生获得的“工分”。乡村医生有效服务量(“工分”)=乡村医生劳动量×服务质量考核得分%。

(六)以有效服务量兑现乡村医生补助

“工分”单价(元/分):本镇的资金总额÷全镇乡村医生有效服务量。

村医个人补助=“工分”单价×村医个人有效服务量(“工分”)。

(七)签订《合同》实行区域包干服务

卫生院代表政府与乡村医生签订《荣昌县政府购买村级卫生服务合同》。乡村医生根据合同为包干辖区内居民提供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如乡村医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公共卫生任务,乡镇卫生院可对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区域进行调整。

(八)规范“计工分”服务工作模式

“计工分”实行“一个月一统计,一季度一督查,一年一考核,补助季度预付,年终考核结算”的工作模式。乡村医生每月向村卫生室申报当月工作量,村卫生室每月按工作量表统计后上报卫生院;卫生院每季度督查复核一次,复核结果结合该乡村医生上年度质量分数预拨70%的补助;年终对乡村医生进行一次综合绩效质量考核,确定乡村医生有效服务量,并报县卫生局审定。经县卫生局复核审定的工作量、质量考核得分、有效卫生服务量得分情况由卫生院在镇(街)辖区内公示一周,接受乡村医生和群众的监督。公示无异议后,随即结算乡村医生一年度的公共卫生政府补助资金。

二、实施效果

(一)村医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计工分”价值的不确定性和采取“效率优先”原则(多干多得、干得好多得、能干可多分配任务),激发了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大部分人获得的公共卫生补助在平均数,处于极高收入和极低收入是少数。不少年长者医疗业务好,公共卫生工作也领先。比如,仁义镇乡村医生李承尤,年龄63岁,每月医疗门诊量达800人次,获得该镇2012年公共卫生最高补助,达1.8万元。

(二)村医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由于参加学习纳入计“工分”范畴以及优劳优得的激励机制,不但促进乡村医生积极自学,认真参与卫生院组织的业务学习,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也得到提升。2011年与2012年相比,乡村医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分数由69分提高到77分。

(三)村级业务规范性进一步提高

由于“计工分”采取的是优劳优得考核机制,促进乡村医生按规范开展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据统计,2012年与2011年相比,处方书写合格率由72.35%上升到89.92%,二联抗生素使用率由25.23%下降到1 5.86%,门诊处方激素使用率由10.35%下降到4.05%,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87.03%,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86.99%,农村居民满意度上升到82%。

(四)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计工分”体现效率优先原则,起到了奖勤罚懒的作用,激发了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确保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全面完成。据统计,201 2年全县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586人,516万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乡村医生有效服务工作总分176万分,每工分2.9元。与2011年相比,经费增加164万元,增加46%;乡村医生有效服务工作总量增加48万分,增加37.5%;每工分价值增加0.15元,增加5.5%。到2012年底,村医协助卫生院累计完成常住居民个人健康档案63.75万份,发放叶酸7379人次,产后访视11712人次,儿童保健系统管理41 985人,管理重症精神病患者1424人。慢性病管理人数增长较大,管理高血压患者由2011年的16542人增加到391 31人,增幅达136%;管理糖尿病人由2011年3271人增加到14894人,增幅达355%。

(五)促进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

“计工分”的工作模式是一种紧凑性管理模式,它的运行极大地改善了乡村两级卫生组织关系,由抢饭碗的竞争关系变成共同做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协作关系,乡村两级在基本医疗方面的纵向合作得到加强,乡村两级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分级管理也得到细化,提高了乡村两级机构卫生服务合作能力和卫生服务效率。全县271个村卫生室与卫生院(社区卫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了考核、补助、服务一体化管理。

三、几点感想

(一)院长重视是关键

“计工分”量化考核方式相对其它绩效考核方式复杂,卫生院监管工作量相对较大,会增加管理成本,很多院长有畏难情绪,因此抓住院长很关键。

(二)经费投入是保障

从2010年到2012年,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108万提高到516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比例由11%提高到36%。乡村医生公共卫生专项补助按照乡村医生人数占70%、服务人口占30%分配到卫生院;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照项目付费、绩效考核结果划拨到卫生院,卫生院公共卫生考核结果与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多少成正比。

(三)服务能力是基础

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至关重要。为提高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2012年上年由县卫生局组织乡村医生公共卫生业务培训,考试合格后的,给予乡村医生从事慢病随访、重症精神病随访、孕产妇随访等重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格。全县参加县级培训考试的乡村医生605人,合格586人,合格率96.8%。同时县卫生局加强了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培训,促进卫生院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有的卫生院就“计工分”方法培训乡村医生3次,直到人人过关为止。

(四)不断创新是源泉

在“计工分”兑现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各项补助的基础上,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村级卫生服务机制,把实施基本药物和一般诊疗费纳入政府购买村级卫生服务内容,分类指导、一并督查、一并考核,一般诊疗费采取“以乡(镇街)为单元,以前三年门诊量为基础,实行门诊总量控制,门诊量分解到乡(镇街)、分解到乡村医生,按人头预拨,补助季度预付、年终考核结算”;基本药物补助实行“补助经费总量控制、以一般诊疗费诊疗人次数为基数、分解到各镇街,分解到乡村医生,按人头预拨,补助季度预付、年终考核结算”。

(五)加强监管是保证

制度运行缺不了监管,否则难免会出问题。虽然对“计工分”实行了公示,制定了对乡村医生虚报数据骗取补助等处理措施,卫生局加强了卫生院的督查,但对卫生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人员的监管措施依然缺失。需要建立起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目标责任制,把”计工分”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内容,促进院长加强管理,严格中心政策,避免出现执行政策走样或在考核中不讲原则等问题。

公卫卫生服务论文 篇2

2017年是推进医改工作的关键之年,为落实好党的民生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辖区人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2017年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建立由区卫计委领导,中心为主体,全科医生为基础、社区(村)委会为补充力量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中心公共卫生办公室具体负责卫生工作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各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共同配合,做好中心的环境卫生、健康宣教、公卫服务等。协助辖区专业保健人员做好本辖区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免疫规范工作。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组建责任医生团队,指导对本辖区内的公共卫生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我中心在区卫计委统一管理下,承担南关和西关两个街道办事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加强推进社区和责任医生队伍管理

根据政府要求,综合考虑本辖区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统筹规划。原则上每个社区安排一个医师和两个护士,按照卫生服务全覆盖要求,进行网格化管理。由中心对责任医生实行考核制度,完善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考核机制及分配方案,中心按月或季对责任医生进行岗位考核,考核成绩作为绩效发放依据。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孕产妇、0-6岁儿童、老年人、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病人群为重点人群。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健康档案,真正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经济的基本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新的一年以健康居民的档案建立为主,着重以家庭为单位,增加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对辖区的流动人口也开展规范建立档案,规范管理。

(二)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尤其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健康教育工作。要利用公众咨询日开展义诊、咨询、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健康讲座做到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易被群众接受、受群众欢迎。全年至少开展12次以上有规模的讲座,9次以上公众咨询活动等宣传活动和每月刊发一期健康专栏,按时上报健康教育月报表。

(三)加强妇幼工作

2017年我中心工作重点是孕产妇保健的早孕发现及管理。自二胎开放以来,孕产妇逐渐增多,孕13周前孕妇管理率较低,妇幼平台的不透明化增加了管理难度,今年将与信息员共同携手,将孕13周前孕产妇比率提高。

继续做好孕产妇及儿童建卡工作,做好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高危孕产妇的追踪管理,要继续做好妇幼信息的收集、上报,加强妇幼信息漏报调查和基底资料调查。继续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下社区开展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摸底造册工作,及时发现适龄儿童,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和疫苗接种率,加强本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四)65岁以上老年人

全面掌握所管辖社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的底数,并规范建档。其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及时筛查出重点人群,为其建立专门档案并重点管理。继续开展免费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体检。

(五)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

规范有效的开展慢性病患者的筛查和管理,对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并进行生活干预。将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落到实处,让慢病患者真正感受到社区卫生工作带来的好处。

(六)计划免疫

进一步加强辖区内儿童及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和管理,定期组织人员下社区开展主动搜索,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儿童及流动儿童资料,发现未按要求完成免疫规划的儿童,及时通知补证、补种;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做好疫苗进出登记,加强生物制品的管理,并按要求上传儿童接种信息。

(七)中医药健康管理

根据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全方位开展我辖区0-6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慢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组织中医药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度,明确管理职责,按照上级部署,完成2017年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目标。

(八)卫生监督协管

协助开展卫生监督检查,掌握辖区内职业病危害企业本底情况,协助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的宣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密切配合。

充分认识开展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体,摸清目标底数,明确服务内容、工作目标和考核方法。及时掌握分析各小组公共卫生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到位。要将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针对我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工作例会制度和主要工作目标进度月通报制度,加强与上级专业公共卫生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利用月会开展培训,完成公共卫生人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全面提高社区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社区责任医生等各类卫生队伍素质。

3、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平时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确保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以社区小组为单位达标率达85%以上;各项公共卫生工作指标全面达标。逐步提高群众对公共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西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公卫工作整改报告 篇3

一、存在问题

(一)工作认识及重视程度方面

院内部分工作人员及村卫生室负责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识不够,认为卫生院的工作就是只要能为辖区居民看看简单的疾病、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就行,对基本政策不熟悉,对工作安排部署、推进实施、指导督促、绩效考核不到位,不重视学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知识。

(二)项目组织管理方面

1、组织管理

一是“三按月”任务存在逻辑问题,二是内部绩效考核与村级考核无细则,内部考核与工作数量未挂钩,三是20xx年绩效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四是未复印票据发票,未建立耗材出入库登记。

2、健康教育

一是无领导小组及各部门职责文件,二是需求评估报告不规范,三是照片未用彩色打印,四是照片存在不规范情况,五是督导通知未规范行文,无考核成绩统计表,六是培训会议议程缺具体时间,七是资料发放台账不齐,八是咨询活动缺双向通知,九是个体化健康教育回访有电话未接及电话不认可现象。

3、免疫规划

一是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纳入规划未启动建设,二是AEFI处置室未按要求规范设置,三是乡村两级上报的《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一览表》报表数据有误或填写不完整,四是运转接种原始底册登记表填写有不完整或数据错误情况,五是漏卡率调查工作存档资料有误。

4、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一是门诊日志诊断有部分不规范,二是无传染病报告制度,三是未规范使用传染病处置服务记录单及一览表。

5、慢病、老年人及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一是居民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有漏项、不规范现象,二是老年人体检结果反馈不及时,三是首诊工作开展不规范,部分筛查转诊不符合要求,部分登记本不符合要求,四是糖尿病足背动脉大多数未查。

6、重性精神病管理

一是管理率不达标,检出率不达标,二是信息补充表未用新版,三是既往史未更新,有漏缺项。

7、肺结核管理

一是病人的治疗卡管理工作不到位,二是对村卫生室的督导内容不完善,三是结案评估表和首次入户随访表填写不规范,四是未建立疑似病人追踪登记本。

8、妇幼健康

一是有不规范档案及不真实档案,个别档案与录入不吻合,二是孕产妇建册管理登记部分未评颜色,三是部分化验单和档案有不一致现象,档案有涂改现象。

9、中医药管理

一是有儿童到期未做中医保健现象,二是老年体检中腹围、体质指数与体检表不一致现象。

10、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与巡查

一是对村级协管员培训不到位,二是开展卫生计生监督巡查资料不规范,三是部分村卫生室卫生计生监督管理工作记录不规范。

11、避孕药具管理

一是政府投入经费未到位,二是村卫生室未承担免费避孕药具发放工作,对应获得药具对象不清楚,三是使用药具人员少,使用品种单一,四是药具箱补货无汇总表。

三、整改措施

(一)加强项目管理,统筹推进14项服务工作

严格按照“三按月”管理要求,围绕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经费保障和管理、服务质量和效果三方面,稳妥推进14项服务工作。从今年五月起,要求每月总结一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度,按照工作进度情况调节工作方向、方法,确保按时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二)加强重点人群管理,提供规范管理率

一是扎实推进档案清理工作。认真清理个人档案,筛查档案的真实性,规范建立各类管理台账和登记本,确保居民健康档案、纸质档案与登记本相互吻合。二是做真做实服务。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提供各项服务,做到服务不缩水、不走样。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引导。认真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宣传,定期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民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服务,主动要求服务。

(三)以健康扶贫为抓手,统筹推进慢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是结合年检为贫困人口提供1次健康体检。二是充分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慢病患者提供签约服务,规范开展季度随访管理工作,对年老及行动不便人群开展上门服务,提高慢病管理率。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上一篇: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下一篇:放飞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