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跨界论文

2024-09-26

产品跨界论文(精选5篇)

产品跨界论文 篇1

一、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同时, 由于社会养老设施不足、缺乏专业的养老机构、城市中复杂的社会状况、个人养老的经济能力限制等原因,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是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双重困难, 从单一角度出发的设计思路无法全面的应对这一现状。因此, 多视角、多元化的跨界设计解决方案也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途径。

二、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解析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 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子女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 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而城市中的空巢老人往往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社会状况, 例如:较高的生活成本、冷漠的人际关系等, 这使得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其具体的生活状态有如下特征:

(一) 生活成本较高

现代都市生活对于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求较高, 从起居饮食到医疗服务, 几乎每时每刻都伴随着经济上的消耗。特别是对于低收入的空巢老人群体而言, 其压力更加明显。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其健康状况呈现持续的下降趋势, 对于医疗服务及相应的药物、产品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同时,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 往往需要有人陪护, 相应的开销也较大。因此, 大部分空巢老人在日常消费方面非常谨慎, 以防备突然增加的经济上的开销。

(二) 城市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中的资源条件普遍较农村为好, 但由于功能区域划分较为集中, 资源分配也并不均衡且距离相对较远, 例如:条件较好的医院往往不是每个区都有, 老人如果要选择较好的医院往往需要跨越更长的距离;供老人休闲锻炼的社区公园分布不均, 许多老人需要跨区域才能找到公园等, 这些状况势必会造成空巢老人生活上的不便。

(三) 生活环境变化较快

城市生活节奏通常较快, 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这一状况尤为明显。因此, 城市中由于建设、拆迁等行为带来的生活环境变化也就比较快。对于生理和心理能力不断下降的老年人而言, 往往会有诸多不适应。例如:常去的菜场搬迁了、由于施工而造成公交线路改线等问题, 常使无人照料的空巢老人感到无所适从。

(四) 人际关系相对疏离

由于城市的家庭居住环境通常较为封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较为疏离, 即使是邻居间也未必相识或相熟。对于空巢老人而言, 由于寿命原因导致以往的熟人逐渐减少, 而同时他们结识新朋友的欲望及能力都有所下降, 其人际交往圈实际处于不断缩小的状态, 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生活状况极少有人了解, 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救助。国内经常有关于空巢老人死于家中而长时间无人知晓的报导, 就是这一状况的真实写照。

(五) 隐性的困难较多

由于生理机能下降而导致的空巢老人生活不便状况较易被人关注, 例如:生活无法自理等。但同时在大量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群体中, 还存在着诸多为人所忽视的隐形困难。这些隐性困难可能并不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存, 但对其生活品质却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例如:一些电子产品操作界面的多层级化使得老年使用者难以记住复杂的操作步骤;某些家具的尺寸使老人无法轻松的进行操作;电器产品反馈功能过于弱化, 令老人无法清晰地获知产品目前的工作状态等。这些隐性的困难容易使空巢老人产生类似于“人老了, 不中用”的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 甚至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三、城市空巢老人的多样化生活需求

基于城市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 长久以来认为老年人生活需求较低、且单一的观点是有失公允的。这是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而导致其基本生活需求凸显造成的, 特别是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地区尤为明显。而在生活资源相对丰裕的城市环境中, 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是较容易得到满足的, 因此会呈现更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一) 基本生活需求

城市中生活资源相对丰富, 空巢老人的日常衣食住行需求都较易得到满足, 但需要注意的是, 许多产品的设计目标人群并非是老年人。因此, 其功能、尺度等并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同时, 空巢老人常会由于“怕麻烦”而压低自己的生活需求, 呈现一种低物质欲望状态, 事实上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二) 被尊重的意愿

城市中的人群分布是多层次的, 环境也是较为多样化的。因此, 空巢老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状况也是较为复杂的, 同时也较容易产生挫败感。老人们不仅仅有被他人尊重的意愿, 也有着被环境、产品尊重的意愿。当人们使用了功能蹩脚的产品后, 有时会产生疑问和怀疑, 是否自己的理解能力或操作能力太差, 而不是质疑产品的设计。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 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多, 因此也更容易产生挫败感。

(三) 被社会需要的意愿

城市空巢老人通常处于退休状态, 不再从事较为繁重的工作, 日常空闲时间也非常充裕, 但在空闲之余常会产生孤独感。同时, 很多空巢老人处于离群索居的状态, 较少与外界进行联系, 成为了脱离社会主流的边缘人, 他们渴望重新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 继续扮演对社会有益处的角色, 以获得他人的肯定。

(四) 自我发展、完善的意愿

空巢老人尽管已经部分退出社会生活, 但其自身仍然具有不断完善发展的意愿。一方面, 他们更加注意锻炼身体, 渴望获得健康和长寿;另一方面, 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青年时代的爱好和开拓新的爱好。在生活相对安逸的城市空巢老人群体中, 这一需求显现的更加明显。

四、以跨界产品思维提供优良生活体验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是多样化的。那么, 单纯的通过某一种体制、产品或服务模式是不可能全面的满足这一人群的需求的。因此, 必须以跨界的思维, 整合多方面资源, 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以应对城市空巢老人问题。

(一) 产品类型的跨界、整合

空巢老人生活需求的多样化, 靠单一的产品类型往往无法满足。同时, 居住环境内繁多的产品, 对于记忆力持续衰退的老年人来说, 带来的并不是便利而是烦恼。例如:家庭中各式各样的遥控器使得老年人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各种不同的遥控器既不通用, 操作方式也相互差异, 老年人在用的时候常常搞错。因此, 将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合理的整合, 使之成为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新型的跨界产品, 对于老年人用户群体而言无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例如:老年人通常会购买一些简单的医疗保健产品, 这些产品有的用于身体状况监测;有的用于康复治疗;有的用于身体机能恢复等。将这些产品与随身携带的通信产品或服装鞋帽进行整合, 使之成为新型的可穿戴设备或功能性服装, 既实现了产品的原有功能, 又减少了老年人常用医疗产品的种类, 同时也改变了其使用方式, 减少了使用者的操作负担和经济负担。再例如:老年人也有使用电脑、上网的需求, 但传统的电脑显示器尺寸不能满足视力下降的老人的需求, 而鼠标的操作方式对很多手部无法进行精准操作的老人而言极其不便。因此, 由电脑与电视整合, 并能根据使用者的行为特征调整操作方式的新型智能产品就显得极其必要了。

(二) 产品开发方法的跨界

新的产品类型由于涉及新材料、新技术以及不同行业间的合作, 因此, 其开发方法也必然要求跨界、整合。目前, 传统制造业中, 大量的产品开发仍然采用串行的开发设计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开发过程中的要素、行动的关系及顺序, 其相互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依次产生制约性。但面对跨界产品的开发, 串行模式就难以协调开发过程中跨行业、跨学科的海量要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互联网技术是收集、处理海量数据的最佳选择。因此, 对于跨界产品的开发, 需要以网络技术为依托, 连结大量的生产、设计要素, 综合各个相关产业的资源, 采用并行的、灵活的模式展开研发。

(三) 用户研究的跨界

产品的根本是用户, 任何脱离用户研究的产品都不可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空巢老人的生活场景与年轻人有着极大的差异, 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既固守传统执着于过去, 又在内心渴望有新的生活体验而不敢尝试, 寿命决定了他们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因此, 固化的看待空巢老人这一群体, 无助于围绕他们展开的创新, 必须从跨界的角度进行用户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首先必须从代际角度进行跨界。传统上认为老年人并不在意时尚, 但事实上老人也曾年轻过。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对于时尚的追求没有消失, 只是形势发生了变化。例如:一些老年人手机的设计, 从人机角度上看, 似乎很好的解决了使用功能问题, 但老人们仍然不喜欢购买, 其原因就是产品的外观太“土”。其次, 生活场景的跨界。老年人的生活场景并非是完全固化的, 特别是对于居住面积较小的老人而言, 一个空间往往具有多个场景的用途。因此, 产品的归类也不宜过于明确。

五、结语

随着城市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 相应的社会问题及个人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单纯依靠单一机制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伴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 以跨界的思维将资源、要素整合起来, 开发更加适合空巢老人的新产品, 为他们带来愉悦的生活体验, 将会是未来解决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新思路。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重要的社会问题, 其中空巢老人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城市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 相应的社会问题及个人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单纯依靠单一机制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伴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 以跨界的思维将资源、要素整合起来, 将会是未来解决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跨界,用户研究,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246.

[2]唐纳德.诺曼.未来产品的设计[M].刘松涛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136.

[3]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9.

[4]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0:166.

产品跨界论文 篇2

“跨界”市场销量明星

当生活遭遇艺术,科学遭遇灵感,跨界随时都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把家轿、跑车甚至是SUV融汇一炉,这就是广汽本田歌诗图。

有时候,跨界不仅仅是一种造车艺术,更是一次次的尝试,各种元素的碰撞与摩擦,让原本不相干甚至对立的事物最终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曾经的不可能,如今即将伴随我们一同启程。

8月10日,华北、东北地区的2012款歌诗图车主齐聚北京健一公馆,共同见证广汽本田“境无止尽,由我天地”大型车主自驾跨界之旅活动的启程仪式,这些幸运的车主将和歌诗图一起,感受中国腹地的雄伟壮阔。

自4月中旬上市以来,2012款歌诗图凭借动感跨界的品牌主张,独特的汽车生活文化,再次在车市掀起了跨界风潮。截止6月,全国累积销量已突破14777台,以月均5000辆的成绩成为跨界车中的销量明星。

歌诗图车主免费游全国

为了让更多的意向用户体验到2012款歌诗图独特的跨界魅力,广汽本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境无止尽,由我天地”大型自驾跨界之旅活动。

自6月底开始招募以来,经过车主报名、4S店选拔,900名活动期间订购歌诗图的客户将受邀分别参与北京、上海、广州三站的时尚集结Party, 并现场抽出参与自驾跨界之旅的60名幸运车主。

作为首个站点,北京站时尚集结Party备受瞩目。活动当天,现场安排了特色表演、线路介绍、现场抽奖、歌诗图品鉴等丰富的活动内容。广汽本田相关负责人现场公布了“豪华壮丽线”的详细行走路线。

这条线路从上海出发,经杭州、富阳、婺源、庐山、长沙、张家界、凤凰等旅游胜地,全长1835公里,将“东方之珠”的风情、江南景致的精巧,名山大川的豪迈尽收眼底,尽享五湖四海的壮丽风貌。

两条线路虚位以待

根据计划,广汽本田“境无止尽,由我天地”大型自驾跨界之旅共分三条线路,总行程达7000公里,参与者将驾乘歌诗图2.4L横跨中国版图主要大美之地。北京站车主游览的“豪华壮丽线”只是其中一条。

这三条路线各有风情,分别以“歌”、“诗”、“图”为主题命名:“歌”——在“旖旎浪漫线”揭开东巴文化的神秘面纱,由南往北,从“春城”昆明行至“天国之府”成都;“诗”——在“豪情壮丽线”感受中国腹地的雄伟壮阔,一路跟随古人的诗词寻访九州风貌、拜会五湖四海;“图”——在“巅峰气概线”体验世界之脊的魅力。

产品跨界论文 篇3

1 跨界的定义

“跨界” 来源于英 文“Crossover”, 可翻译为“跨界、交叉、融合”, 是“跨界合作”的意思, 也称“联名设计”或“交叉设计”。它被用来形容不同领域的合作与交融, 可以让原本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 擦出灵感火花和创意, 展现出别致的美感[1]。作为新时代的箱包设计师, 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闭门造车, 而应该更多地投入到以时代大设计观为前提的设计合作中去。

跨界行为其实并非是现代的产物, 在历史上早有先例。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画家达·芬奇就是集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和建筑工程师为一身的杂家。他一方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 另一方面还广泛地涉猎与绘画相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在建筑设计方面, 最常见的跨界设计如家具设计、装饰设计等从包豪斯时期就屡见不鲜了[2]。

如今大热的箱包品牌中的跨界现象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让一些风格完全不同的品牌相互渗透, 从而使几个合作的品牌变得多元化, 给品牌自身带来更强烈的立体感和纵深感。亦或是品牌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参与产品设计。实质上这种跨界合作也是一种箱包品牌的优化组合, 是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的自我发展。它以对专业进行反叛的精神, 带来新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帮助品牌跨出自身领域, 跳出竞争困境。

2 箱包品牌中跨界现象的时代背景

2.1 经济的全球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 箱包品牌的营销策略也慢慢由原来的单一经营转变为多元化经营模式, 品牌运营者及设计师往往更倾向于使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 从而提高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2 现代市场的激烈竞争

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个大环境下, 品牌间的较量资本决定实力。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个产品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结束, 任何品牌由于特征的单一性, 受“外部性”的影响比较多, 尤其是当出现具有替代性的竞争品牌, 就会遭受更多干扰, 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也将会大幅增加。因此, 各个行业、品牌间的界限正在逐步被打破。

2.3 营销模式的转变

在现今这个信息时代, 人们生活中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 每时每刻都会有不计其数的新兴品牌诞生。因此, 品牌的突围成为了商家们的出发点, 从消费者的认知方式和消费经验模式出发, 整合和利用不同形式的媒介, 不断地强化品牌的价值诉求和独特体验。

2.4 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审美体验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判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需求开始扩散到越来越多的领域, 对任何一款产品, 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功能上的基本需求, 而是希望通过产品体现个人价值和自身品位。因此, 能否吸引这些消费者非常重要。

3 跨界合作的方式

3.1 品牌跨界艺术家

近年来, 很多品牌选择与艺术家合作。品牌跨界艺术家, 最现实的意义莫过于设计资产的提升, 新的创意必然会使品牌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而限量单品的推出也会引发新一轮的热销。跨界合作以后, 品牌将与合作的艺术家挂钩, 时尚从而升级为艺术, 其影响力和品牌形象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2 平价品牌跨界奢侈品牌

奢侈品品牌的产品是很多人都想拥有的, 然而高不可攀的价格令绝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平价品牌邀请奢侈品牌的设计师为其设计单品, 产品中体现奢侈品牌的经典元素, 价格却是大众都能接受的。能用平实的价格就购买到名牌的产品, 消费者自然蜂拥而至。

这种合作不仅没有让奢侈品牌感觉到降低身价, 反而为其作品引来更多关注, 开拓了更多的潜在客户。双方的设计资产在合作中都得到了提升, 可谓具有双赢的效果。

3.3 品牌跨界明星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邀请明星亲自参与产品设计。如果只是邀请明星做代言人, 代言人对品牌的影响也只是浮于表面, 消费者认可代言人却不一定会因为代言人而认可这个品牌的设计。但是因为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跨界设计的模式不只让代言人对品牌更有责任心, 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信赖感。消费者会因为欣赏明星的穿着而青睐明星的设计, 对品牌来说, 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4 不同领域的品牌跨界

将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品牌联系到一起去。不同领域的品牌都有各自辐射的顾客群, 二者合作之后, 在共享顾客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产品销售。如果品牌的知名度不一致, 那么名气大的一方也将为稍微逊色的一方带来极大的品牌宣传效果。

4 箱包品牌与各界的跨界合作

4.1 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 的设计跨界合作

说到箱包品牌的跨界合作, 就不得不提法国著名皮具品牌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 。自1854年品牌创立伊始, 路易威登始终对艺术充满热情并与艺术保持紧密联系。自从1997年马克·雅克布 (Marc Jacobs) 开始出任LV的艺术总监, 这一传统更加得以强化[3]。在他接管LV的设计大权后, 就不断以各种方式来翻新这个具有150多年历史的经典皮具品牌。其中最成功的当属路易威登和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跨界合作。

图 1 村上隆为路易威登设计的 logo 图案及樱花、樱桃系列手袋

村上隆是日本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也是日本年轻人的偶像。他的作品将东方传统和西方文明联系起来, 又在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之间找到了平衡, 颇具娱乐性和观赏性。2000年, 马克·雅克布邀请村上隆对路易威登的经典Monogram图腾进行全新的设计。经过沟通, 村上隆决定在路易威登手袋表面本来的字母图案上加上眼睛、樱桃、蘑菇等多彩的图案设计, 如图1所示。其中限量款的olive系列包袋, 多种颜色穿梭其中, 十分活泼可爱。色彩的运用是村上隆的主要特色, 他把LV超过百年的经典字母组合商标变换出33种颜色, 这33种经过特别调制的颜色在黑白两色的背景上大放光彩。原本棕色调为主的路易威登手袋产品重新焕发了生机, 村上隆的卡通世界对经典的创新给人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使这个经典箱包老牌更能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眼光, 从而拓展了品牌的消费群体。不得不承认, 村上隆为路易威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令人耳目一新。此次成功合作, 引起全球消费者的抢购热潮, 为路易威登创下了上亿美元的营业额, 也让村上隆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合作的系列产品在发售后的4年里, 仍然广受追捧。

路易威登在和村上隆的跨界合作获得巨大成功之后, 就决定每隔一段时间会选择一名艺术家, 跨界合作推出新品。于是, 2008年, 路易威登选择和日本艺术家川久保玲合作, 推出了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多重把手”手袋, 以此来庆祝路易威登品牌进驻日本30周年。2012年, 又与日本知名艺术家“怪婆婆”草间弥生合作推出一系列产品, 手袋上布满了草间弥生标志性的波尔卡圆点图案。

即使在马 克·雅克布离 开后, 路易威登也并没有中断和艺术家的合作, 2014年, 反而利用庆祝品牌问世160周年的契机, 一口气邀请六位超重量级设计师参与名为《The Icon and the Iconoclasts经典与经典颠覆者》的企划。包括三位时装界巨擘:KarlLagerfeld、Christian Louboutin、ReiKawakubo, 还有摄影 师CindySherman, 工业设计师Marc Newson, 和建筑大师Frank Gehry。他们以品牌经典的Monogram图案为创意基调, 设计一系列的手袋与行李箱, 产品即将于今年十月上市。

4.2 新秀丽 (Samsonite) 的设计跨界合作

新秀丽 (Samsonite) 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旅行箱包品牌, 以制造坚固耐用的行李箱而见长, 一直致力于为全球的旅行者提供舒适而可靠的高品质创新产品。它在跨界合作上又提出了新的理念。

该品牌于2010年秋季上市的“Mclaren Sport Samsonite BlackLabel”系列就从F1方程赛领域汲取了新的概念, 推出全新的高性能旅行箱包产品做新品测试。为参加此次测试赛程, 沃达丰梅赛德斯 - 奔驰赛车队近100名成员均配备了Samsonite电脑双肩背包和75厘米大型行李箱, 如图2所示。轻便耐用的行李箱, 能有效吸收不平地面滑轮的震动, 用于全副武装车队。这些高性能旅行箱包跟随车队奔波于各比赛场地之间, 通过F1车队来检验该系列产品的坚固品质。自随车队启程前往澳大利亚以来, 该系列产品已经辗转14次航班, 行程达64 160公里。该品牌箱包的高品质, 确保车队成员的重要物品 (例如赛事所需的关键笔记本电脑或新组件) 毫发无损地抵达了目的地。赛事全部结束后, 该系列的箱包才会上市。经过赛车队检验的箱包产品自然具有了口碑, 此次跨界合作充分展示了追求卓越的传统品牌如何另辟蹊径以满足日趋严苛的消费者[4]。

图 2“Mclaren Sport SamsoniteBlack Label”系列旅行箱包

4.3 半坡饰族 (Bampo) 的设计跨界合作

除了以上提到的国外箱包品牌, 我国国内箱包品牌的设计跨界合作也进行得如火 如荼。“半坡饰族”创立于1997年, 品牌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短短十几年时间, 已迅速成长为中国原创艺术手袋第一品牌。首席设计师谢晓蕊用现代审美和手工技艺诠释着来自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传统艺术, 每款手袋都凝聚着文化精髓, 许多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艺术, 都在半坡饰族的艺术手袋上焕发了新生。

2013年6月8日, “半坡饰族”在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网师园举办了“苏州艺象”新品发布会。首席设计师之前曾多次到访苏州网师园进行实地取材, 从园林建筑、传统图腾、山石小景中获取灵感, 创作了一系列以典雅秀丽的园林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手袋。如图3所示, 手袋主体以苏州园林建筑中经常使用的朱红色为主色调, 运用刺绣、剪纸镂空等工艺将园林的独特元素展现在包袋上。还以一种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示了该系列作品, 一部分作品陈列于园林中的花窗、假山、回廊水榭等区域, 在自然铺陈的园林景观中以移步换景的方式供人观瞻, 另一部分作品由模特身着定制的服饰, 在空灵的音乐中轻携手袋绕园走秀。这种箱包与传统园林的跨界合作, 符合“把园林拎在手上, 把艺术装进包里”的主题。让箱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别具一格的碰撞和融合。

4.4 红谷皮具 (HONGU) 的设计跨界合作

现在, 各品牌除了邀请明星进行代言之外, 还邀请明星亲自参与产品的设计。2014年5月21日, 知名影视明星陈数参加红谷皮具的代言签约仪式, 品牌随后发布了陈数为红谷跨界设计的明星款包包———HONGU素言系列。该系列产品会随红谷2014年秋冬的产品在全国发售, 该系列包包销售额的一部分将用于慈善公益活动。

红谷皮具品牌认为陈数与品牌所倡导的自然、优雅、灵动的都市女性形象不谋而合, 也可将红谷的品牌内涵传达给每一位热爱时尚、热爱生活的女性。邀请明星亲自参与产品设计, 对红谷品牌来说, 也是一种新鲜血液的注入, 从而提升品牌形象和美誉度。陈数从最开始有了与红谷合作设计手袋的念头开始, 到最终产品打样, 期间经历多次修改, 一次次地与红谷设计沟通。在历时半年多的精雕细琢之后, HONGU素言系列终于呈现在公众眼前。如图4所示, 该系列手袋选用头层牛皮材质, 以平实的加工方式把皮质本身的质感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没有多余的修饰和加工, 无任何五金附件, 彰显出其“极简、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

图 4 影视明星陈数参与设计的 HONGU“素言”系列手袋

5 对箱包品牌中跨界现象的思考

在箱包品牌中跨界合作获得成功和成为流行的当今社会, 暂且不论是品牌设计师个人的艺术尝试, 还是背后推手的商业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箱包品牌与别的领域的跨界设计合作显然给品牌带来了设计的全新视觉, 也带来了新的商机, 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箱包产品。

箱包设计受跨界这种混杂文化形态的影响, 将会愈演愈烈。但在热衷于跨界的同时, 也应该冷静思考。所谓的跨界并非是品牌获得新生的唯一途径, 更不代表品牌的任一跨界合作都会成功。因为, 当一个品牌决定要开始跨界合作时, 就决定了它必须要放弃品牌自身固有的一些传统, 接受固定消费群的质疑。更何况也有一些跨界失败的例子。因此, 把握好箱包品牌跨界的度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 箱包品牌的跨界合作是现代社会艺术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趋势。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箱包消费市场, 设计师聚合各类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自然可以创造出既有创意又有效益的箱包产品。但由于商业资本的介入, 使得跨界的初衷有时并非完全出于设计师本体的考量, 而是投资方利用跨界的噱头来进行商业炒作和迎合市场的一种营销策略。那么这些商业箱包产品的审美价值势必会打折扣。

第二, 箱包品牌的设计跨界并不是彻底的“无界”, 而应该在“有界”的基础上进行“跨界”。箱包设计的跨界包含着对传统箱包设计体制的依赖, 因为只有在现存的或者原来占主导地位的边界意识受到尊重和认可时, 箱包设计的跨界的空间才能在各领域之间存在。所以, 箱包品牌的设计跨界并不是彻底的“无界”, 而是在深谙各箱包设计艺术界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超越性尝试。因此, 品牌需要在“有界”的基础上进行“跨界”, 以实现自身品牌身份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6 结语

随着人们对箱包产品审美需求的提高, 艺术无界, 设计与创意无限。设计师们不仅要专注于设计, 还要结合各方面因素去完善每个设计作品。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开始了解到, 只是从箱包本身去寻找创作灵感是很有限的, 跨界到其他艺术领域或许可以提供很丰富的灵感源泉。但同时还要考虑到, 只有在充分考虑和结合箱包品牌自身风格特点上的合理的跨界, 才能达到其箱包设计作品本身与商业审美的统一, 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上实现双赢[5], 从而产生时尚界大设计与大艺术新风尚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杜永利, 滕芳芳.品牌联合视角下的“CROSSOVER” (酷越) [J].经济与管理, 2008, 22 (10) :56-62.

[2]杨旸.浅析当前服装行业中的跨界热[J].华章, 2012, (10) :324.

[3]赵小瑭.品牌与艺术的跨界合作:LV与村上隆[J].艺术·生活, 2009, (4) :21-22.

[4]张霞.当F1遇上“新秀丽”[J].商务旅行, 2009, (9) :29-30.

跨界课程、跨界专业、跨界设计 篇4

访学的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 成立于1867年, 学校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培养出许多著名艺术家, 在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这是一所兼并艺术博物馆和学院的双重角色的学校。学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为社会培养出了大量艺术硕士生。他们都具有独特的艺术思想, 学院的优质教育在欧洲广为流传。

该学校的跨界课程设计如下:整个课程设置是为了激励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互相进行交流, 沟通。这是本课程的课程目的。专业老师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确定跨界课程的主题、指导学生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完成后与学生一起进行展示设计和举办展示活动。课程主题的确立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主题的确立应从学生可操性考虑、主题的确立希望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主题要用艺术的形式来交流。

该学校上学期跨界课程的主题是-------童年 (学校会在每年年初确立主题, 整个项目完成周期相当于一学年) , 作品要求与历史有关, 但是希望能超越历史, 要以个人来对待这个主题, 要学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和创作, 当学生作品完成以后, 学校会组织学生的作品做集中展示, 主题“童年”的展示在德国的慕尼黑展展出。每个展览时间较为短暂, 但讲究其中的过程, 其展览的目的可以当成一个实验的过程。展览要具有创新的形式, 要体现不同的功能性。 (在其中学校要求: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进行展厅设计, 要把展览当成实验室, 在过程中寻找和探讨一些问题, 这是重点) 所谓实验室, 就是要强调实验性打破专业性。跨界课程学生的构成来源一般横跨几个专业的学生, 童年这个课程集中了数字媒体, 绘画, 结构三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学生整个学年做一个主题项目, 在过程中学生们要学会分工, 以便负责不同的方面, 最后再汇总。要注重过程中的活动参与, 在这里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对于跨界课程的作品要求是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 不同的创作手段, 作品形式不限定。要求学生的思维模式不要局限于历史和艺术来研究主题, 还要有超越这些范畴的自我思考, 通过主题寻找其它有关知识。关于跨界课程的评估, 有意识的是评估其中有一项是由辅导员来监督评估学生的的专业, 具体包括:学生对于项目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完善?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这个评估过程可得学分1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可以不受限制, 都是临时由不同专业调来。那么对于一个主题下不同形式作品, 学校的评判原则是:主要根据环境对作品的反应来进行评判, 不是由老师们单独打分的。对于跨界课程的课程结果, 要求能为科研提供帮助, 所以必须含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这是关键。最后文字会形成文献发表, 可用于传授和传播。除此以外还要求注重设计思想的根源, 此外这个主题的创作还支持着学生们今后的毕业创作。

在这次访问中, 还了解到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还开设了一门独创的学科, 就是该学校开设的跨界专业学科——艺术和科学专业, 它属于跨界艺术新专业。新专业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关怀社会问题、关注城市设计、移民融入等现实问题。专业对所有人开放, 不必有艺术背景。这个专业的得以发展和维也纳艺术应用大学的工作室开放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维也纳艺术应用大学的工作室面向各专业学生开放, 只要学生提交的课题和专业对接, 辅导老师在工作室学生人数有名额的情况下允许学生跨专业学习, 这也给学生们提供了跨专业学习的机会。该专业的层次为本科 (较少) , 硕士, BMD, 属于学位体制。该专业的专业方向:项目可以自由选择, 关键在于自己想做什么?关于项目主题的确立, 比如之前一个主题, 名为《抽象和经济》,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主题涉及的范围较广, 给学生的可操作面较广, 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专业负责人会邀请学生老师包括外校的人员来共同研究这个主题, 反思抽象艺术, 发现其自相矛盾的地方, 并且研究在同一时间空间里面与经济的关系。还邀请律师来讲专利与精神财富的关系。然后整个学年, 把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的知识汇聚在一起, 用不同的形式画作和论文文献, 来最终完成对问题研究的艺术范畴的结论。跨界专业每个学生每学期需要修30个学分, 这些学分可以去不同专业修相关课程, 属跨界学科。学分结构组成:29+1=30学分, 其中1分为设计反思, 反省思考设计过程。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源, 学校有相对应的考试来选择学生。该专业的教师来源统一由学校委员会确定, 例由可以由1名雕塑教授和1名媒体教授主要带队, 为专业主要负责人, 其他教授则是临时的, 他们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每个学期每个项目由一名教授负责, 项目都与艺术有关, 项目可能是专业之间的跨界, 也有可能跨校。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还了解到, 维也纳艺术应用大学对于专业负责人的选择也很独特, 学院介绍说他们的建筑专业的负责人都是外聘的, 而且属不同的学科, 如来自于生态学科或物理学科, 他们也有来自不同的国家, 因为在他们看来, 不同专业, 不同的历史背景会为本学科带来新的视角和新的关注点。学生在学习开始首先要确立自己的主题, 这其中包括:对项目进行描述;确定实现需要什么专业知识, 从而对所需要的知识去选择性的学习, 这个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去不同的专业课堂上去完成, 这些学习过程目的都是为将要完成的项目做准备的;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还需要为完成项目收集相关资料;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需要有一定的想法。这些课程的设置和专业的设立, 在我看来都是为了实现创新的艺术形式来服务的。

那么奥地利艺术应用学校是如何看待创新的艺术形式实现问题?回答是:不追求其商业性, 因为大部分设计不是马上可能就会实现的, 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还是会实现的。这就是说他们追求不是眼前的利益, 他们目的是要培养一种创新艺术, 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性, 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文化底蕴, 最终起到精神食粮的作用。

在跨界模式下, 出现了许多新锐的创新设计人才, 下面例举一位跨界设计的代表性人物——托马斯·赫斯维克。托马斯·赫斯维克曾被评为“英国当代最具创意奇才”的建筑师。他的成长经历是, 原本学三维设计出身的他, 在设计建筑之前接触过制造业, 手工业, 材料业和小型的发明等诸多行业。目前他的作品横跨建筑、设计、雕塑、家具、时尚、公共艺术等多种领域。而这种跨界的开放式, 也是托马斯最享受的一种设计状态。在赫斯维克的设计工作室里不仅有建筑师、设计师, 也有英国伦敦十字区的技术工人, 工作室也更像是一个“实验室”。正因为有这样的技术支持, 他和他团队的奇思妙想才能变为现实。

一方面, 赫斯维克的思路总是不受常规所限;另一方面, 他又是谨慎务实的行动者, 重视调研和可操作性。其代表作品有最为我们熟悉的是:种子圣殿——它是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该馆的设计思路来自于影片《侏罗纪公园》的情景, 琥珀里保留的恐龙DNA中得到。灵感来自于玩具——新型的培乐多炫彩发廊。他的其它代表性作品有:一百万码金属线和15万颗高尔夫大小的玻璃珠做成的雕塑;钢筋和木材制作的桥-----可卷动的桥梁等等。这些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很重要的一点是, 他说他对于建筑的理念是种房子而不是建房子。他是跨界领域的姣姣者。

产品跨界论文 篇5

一、一线明星吸“粉”实力

《跨界歌王》第一期的嘉宾是重量级的一线当红明星, 在百度的搜索栏中只要打出任何一位嘉宾的名字, 随之而来的话题搜索都会引爆你追星的小心脏。刘涛自从老公破产复出之后, 有关她的“好妻子”“好妈妈”的讨论就从未间断。尤其是2014年参加了湖南卫视的《花儿与少年》之后, 刘涛的魅力更是直线飙升, 吸“粉”无数。在影视方面, 刘涛塑造的角色也深入人心。她由《还珠格格3》为人熟知, 从《白蛇传》到《女人花》, 从《老有所依》到《琅琊榜》, 从在《芈月传》中塑造的腹黑公主再到在《欢乐颂》里演绎的女强人, 一路走来, 她塑造的不同角色深入人心, 个个卖座, 更得到了粉丝“实力总攻”的赞誉。虽然刘涛也会为自己主演的电视剧演唱主题曲, 但这样一位当红一线实力影星在歌唱比赛的现场会有怎样的表现依旧会让人倍感好奇。

在男嘉宾当中, 王凯作为近两年来的当红实力影星, 热播的《伪装者》《琅琊榜》让“禁欲系”男神王凯由默默无闻迅速蹿红, 更引发了将湖南卫视自制剧《丑女无敌》中王凯的“中性”角色翻出来热炒的局面。观众持续的关注度让王凯赚足眼球的同时也稳定了自己在娱乐圈一线小生的地位, 加上《欢乐颂》的热映, 冲着王凯来看《跨界歌王》的粉丝也增多不少。当然其他几位嘉宾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秦海璐、李光洁、潘粤明、巴图等, 选择不同类型的明星造就了《跨界歌王》的关注度, 更别说即将补位的白百合、姚笛、王祖蓝等人。

二、明星“跨界”的吸引力

北京卫视《跨界歌王》主要在“跨界”两个字上做足了功夫。现在, 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 此起彼伏。从最初的亲子类室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到《爸爸回来了》, 旅游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到《花样姐姐》, 再到现在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到《全员加速中》, 无一不是各大卫视的收视利器。观众看多了明星私生活或者可爱的明星子女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 横空出世的《跨界歌王》给疲惫不堪的电视受众带来了一丝清凉。在荧幕上成功地塑造了深入人心的角色的各位明星, 从未在现场的表现过歌唱实力, 他们“跨界”的现场会有怎样的表现, 会不会出现走音、抢拍、跑调的情况?观众具有这样的猎奇心理, “跨界”自然而然就会具有高收视, 热话题。

三、赛制创新

在《跨界歌王》之前, 已经有一档非常成功的明星歌唱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 经过四期的播出, 《我是歌手》的赛制和歌手表现以及夺冠技巧都已经为观众所熟知, 观众很自然地就会滞后欣赏。虽然《跨界歌王》也是明星歌唱真人秀比赛, 但是赛制有所突破, 舞台设置也更加神秘。《跨界歌王》设置了两个赛场, 试音间和主赛场, 在试音间只有通过三位评审的评判才有可能和评审一起升上主赛场展示自我, 接受150位大众评审的评判。同时《跨界歌王》打破了传统的一次性参赛的淘汰赛制, 每一期都会选出一名冠军选手作为半决赛的参赛选手, 而其他落选的选手依旧可以在之后的每一期比赛中争取晋级名额。这样的赛制既保证了嘉宾的出镜率, 也保证了节目收视人群的固定性和广泛性, 更加使卫视的收视率直线上升。因此, “有创新才会有突破”, 新的赛制必定会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收视体验。

四、舞美衬托

《跨界歌王》作为专业的音乐类节目, 主要表现的是嘉宾的歌唱实力, 在参赛过程中导演团队会对参演嘉宾的每首歌曲进行细致打磨, 并且根据各位嘉宾的特长, 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定位歌手的曲风, 突出音乐性的同时也加强了现场舞台的观看效果。节目利用独特的舞台调度和国内顶级的伴舞团将明星置身于音乐情景剧中, 全新的呈现出嘉宾精彩绝伦的表现。影视明星的主战场是电视剧领域, 而在歌唱领域他们作为“新人”不可避免地也会出错, 如何在既保证节目播出质量的同时又能恰如其分地掩盖节目“槽点”, 在这个过程中, 舞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王凯的《匆匆那年》, 将优美的旋律与出演的影视剧背景进行巧妙结合, 让观众体会到明星的不易的同时, 也让观众觉得他的走音、抢拍也是“锦上添花”。再如, 秦海璐的《北京一夜》, 红色大背景和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相结合, 再加上她的唱演, 很容易就把观众带入状态, 尤其她展示的踢花枪细节, 让她的夺冠实至名归。

五、宣传造势

《跨界歌王》利用了网络新媒体传播带来的口碑和影响力, 节目在未播之前, 《跨界歌王》在微博、微信、论坛、搜索引擎中就成了热门话题。第一期播出后, 关注度也一路飙升, 网络热度不减。各大明星积极地参与宣传也为节目的热度贡献了不少力量。在这样的条件下, 《跨界歌王》想不“火”都难。

《跨界歌王》对电视节目来说, 既打破了真人秀节目的固定模式, 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真人秀节目的热议, 既为电视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又打破了如今几家卫视独霸的局面。笔者希望《跨界歌王》继续保持现有风格, 再接再厉, 引领一场真正的“跨界风”。

摘要:《跨界歌王》是于2016年5月28日在北京卫视播出的首档大型明星跨界音乐节目, 倾全台之力重磅打造, 邀请的全部是重量级嘉宾, 包括活跃在一线的影视、娱乐明星。其目的是为了打破娱乐圈固有的边界, 使观众在更加全面了解明星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各位嘉宾在自己的固有领域成绩斐然, 但是观众对他们在音乐方面的了解却知之甚少。故而这样一档大型跨界音乐节目, 在一开始便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跨界歌王》,音乐节目,收视

参考文献

[1]谢耕耘.真人秀:理论、形态和创新[J].高教探索, 2007 (9) :158.

上一篇:肝炎及血液生化检测下一篇:独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