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

2024-09-12

国家大学(精选12篇)

国家大学 篇1

2013年11月26日, 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行业学院建设试点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物流学院、纺织学院、机械工业学院、汽车学院、铸造学院、信息安全学院、循环经济学院、软件学院等10家行业学院正式宣布成立。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分别与合作方相关负责人签署合作协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刘坚民出席签字仪式并做了“关于合作建立循环经济学院重要意义”的发言。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李凌宣读了《关于成立国家开放大学首批行业学院的通知》 (国开发[2013]20号) , 副校长李林曙, 党委副书记张少刚, 校长助理刘臣、杨校堂出席会议。副校长严冰主持会议。

建设行业学院, 是国家开放大学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关于“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精神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关于成立行业支持联盟的重要举措, 是着眼于实现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与行业、部委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共建学习型行业和学习型组织的创新探索和实践。国家开放大学杨志坚校长表示, 期待国家开放大学与各行业围绕行业学院的建设探寻一种更好的合作机制, 在制度设置、质量保证等方面有更好的模式出现, 从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

刘坚民会长在发言中谈到, 很高兴今天能够参加国家开放大学试点行业学院的授牌仪式, 和大家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刘坚民会长代表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和全国循环经济行业的同行向国家开发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第一批获得资格的兄弟学院表示热烈的祝贺。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已经被定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 早在1954年由时任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再生资源的管理机构———金属回收管理局 (既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的前身) , 已达60周年了。近年来循环经济产业在我国发展很快, 目前仅从事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就有10多万户, 从业人员1 800万人, 年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约2亿吨, 产值达1万亿元, 为我国经济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客观的讲循环经济行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人员素质和其他行业相比相对较低, 这更说明了需要国家开放大学这种新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全行业的文化水平和人员素质。所以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也应联合循环经济行业的其他协会整合行业的教育、培训资源共同办好循环经济学院。下一步协会将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具体指导下联合循环经济行业的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 办好国家开放大学循环经济学院。

国家大学 篇2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世界一流公立成人高校,创立于2012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国家开放大学报名时间,文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国家开放大学报名时间:

春季:次3月1日前,额满即止

秋季:次9月1日前,额满即止

每期注册截止时间有异动教务部会另行通知

报名条件及报名资料

专科:

(1)年满17周岁

(2)免冠大一寸蓝底相片电子版

(3)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电子版

(4)高中或职高、中专、技校等同等学历的毕业证或【在职证明(公司或街道出具)原件+专科承诺书】

(5)外地户籍提供居住证或社保卡原件

备注:

1、无前置学历毕业证书需提交一张高中时期红底电子版寸照

2、无居住证或社保卡需提供一张近两年白底电子版寸照

本科

(1)免冠大一寸蓝底相片电子版

(2)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电子版

(3)国民教育系列大专学历毕业证电子版

(4)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中心认证报告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5)外地户籍提供居住证或社保卡原件照片

国家开放大学 篇3

亮 点 成立仅一年多的国家开放大学被称之为新型大学,其重要的标志就是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五分钟课堂”、“网络核心课程”、“云教室”、“学分银行”,这些教育领域新名词,正是国家开放大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目的是满足人们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国家开放大学于2012年底启动了“五分钟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五分钟课程网。2013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网”正式启用,3600多个5分钟课程同时上线,涉及“诗例的评赏”、“经穴按摩”、“西方经济学”等50多个系列。

网络核心课程是基于网络开展学历教育教学的专业主干课程。它采取教育资源上传和辅导教师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日常辅导答疑、助学和促学等多方面的服务。它通过论坛、邮件、QQ等多种网络交流方式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类“疑难杂症”,力求在技术和表现形式上贴近最近流行的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2012年4月,“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试点建设项目”正式立项,将教室搬到网上,依托网络进行远程沟通,促进学生教师之间信息交叉融合。通过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开展网络立体覆盖的教学团队建设,云教室使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的教师队伍效益最大化。它将所有的教学资源存储在“云端”,教师只要拥有这个云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生面授辅导时到课率低、教学质量差的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还开设了“学分银行”,学分银行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2013年7月11日,首批13个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认证点)试点单位获批,国家开放大学认证服务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是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面向社会开展认证业务的窗口,将成为综合实践“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载体。

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正式挂牌 篇4

中国铸造协会与国家开放大学自2011年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以双方优势资源投入为基础, 在探索新形势下校会合作办学崭新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13年11月26日, 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正式成立, 标志着中国铸造协会与国家开放大学历时三年的合作结出了硕果。

据了解, 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试点实践和相关课题研究, 探索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并以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为纽带, 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这些工作需要众多行业教育培训基地或学习点来落实、实施。

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一览 篇5

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一轮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名单

给予公开警示首轮建设学科名单

新增建设学科认定程序和条件

●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大全

返回目录>>>

●第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1

北京大学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

2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3

清华大学

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现代语言学

4

北京交通大学

系统科学

5

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自定)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7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8

北京科技大学

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9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10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12

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林学

13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

14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15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

16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

17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18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19

中央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2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21

外交学院

政治学(自定)

2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学(自定)

23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学

24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25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自定)

26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学、设计学

27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与影视学

28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

29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30

南开大学

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31

天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32

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33

天津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

34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35

华北电力大学

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6

河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自定)

37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38

内蒙古大学

生物学(自定)

39

辽宁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40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41

东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42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43

吉林大学

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44

延边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45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4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47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48

东北农业大学

畜牧学(自定)

49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林学

50

复旦大学

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

51

同济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

52

上海交通大学

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

53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54

东华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55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

56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药学

57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58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59

上海财经大学

统计学

60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学

61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62

上海大学

机械工程(自定)

63

南京大学

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64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65

东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6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

67

南京理工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68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69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70

河海大学

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71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72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

7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

74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75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76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

77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78

浙江大学

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79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学

80

安徽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8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82

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自定)

83

厦门大学

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84

福州大学

化学(自定)

85

南昌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86

山东大学

数学、化学

87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

8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89

郑州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

90

河南大学

生物学

91

武汉大学

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92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9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94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95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96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9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自定)

98

湖南大学

化学、机械工程

99

中南大学

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100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101

中山大学

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102

暨南大学

药学(自定)

103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

104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105

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

106

海南大学

作物学(自定)

107

广西大学

土木工程(自定)

108

四川大学

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109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自定)、电气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110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111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112

西南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13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学

114

四川农业大学

作物学(自定)

115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116

西南大学

生物学

117

西南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118

贵州大学

植物保护(自定)

119

云南大学

民族学、生态学

120

西藏大学

生态学(自定)

121

西北大学

地质学

122

西安交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123

西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1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5

长安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1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

127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自定)

128

兰州大学

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129

青海大学

生态学(自定)

130

宁夏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131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定)、化学(自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定)

132

石河子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13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13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3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36

宁波大学

力学

137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138

国防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139

第二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

140

第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

返回目录>>>

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

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教育学”)

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应用经济学”)

宁波大学:力学

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

西藏大学:生态学

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新疆大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公布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中,对一些学科做了公开警示,并没有退出建设范围,请问有何考虑?给予公开警示的建设学科又是如何确定的?

答:从首轮建设的成效来看,所有建设高校都取得了明显建设进展,整体上实现了阶段性建设目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要求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公开警示是其中重要内容。首轮建设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建设目标,但实际建设时间还不长,有些学科因各方面原因,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其他同类建设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相对靠后,为激励督促,也是为了警示其他建设学科,需要给予这些学科公开警示的处理。经“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严格评议,个别被公开警示的建设学科按要求结合学校定位、首轮建设成效和学科特色优势,作出调整,原学科撤销。警示学科和调整后的学科,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

返回目录>>>

新增建设学科认定程序和条件是什么?

答:与首轮建设范围认定的程序相同,“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建设学科进入的条件后,以认定方式对第二轮建设范围提出了咨询建议。本次认定中,新增建设学科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切合急需。学科方向需要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有较为精准的匹配度。二是水平出色。对应领域的一级学科在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贡献水平等各方面表现均应比同类显著,突出建优促强。三是整体达标。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门槛之上,学科认定多维度设置条件,不与各种大学排名、论文指标等挂钩。根据专家委员会咨询建议,三部委研究后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二轮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阿拉伯国家大学介绍 篇6

沙特国王大学

沙特国王大学原名利雅得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沙特国内7所新型大学中建校时间最早,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一所高等院校,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最高学府。学生来源除本国外,还有来自亚、非、拉、美7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和进修生。其中来自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学生占15%,他们主要是来学习阿拉伯语。外国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20%。

沙特国王大学的师资队伍,不少有名气的教授和专家都是该校花高薪从国外聘请来的。全校近2000名教师,教授和讲师队伍中沙特人各有250人,其中43%的沙特籍教师曾在英国深造。自70年代开始,在沙特青年中出现了赴美留学热,沙特国王大学每年送到国外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生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0%。沙特国王大学与国外的一些大学建有协作关系,如与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在工程学方面,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学在医学方面分别签有合作协议。

沙特国王大学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教学与科研设施。在现有的76个教学和科研机构中,各种先进设备和仪器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大学图书馆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查阅资料图书。学校的大部分教学和科研单位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学校规定,攻读硕士学位的毕业生至少要经过两年的学习。沙特国王大学偏重理科教育,其次是商学、经济学和工程学。

沙特国王大学基本实行免费教育,按规定,学生每月可得到300美元津贴。对居住在利雅得市郊的学生,学校免费提供住宿。沙特国王大学内开设了5个食品店,其中80%的食品由学校提供补贴。学生享受的书本费补贴为75%。此外,该校还建有学生基金会,每个在校学生每月须交纳3美元作为基金费。学生如需进一步深造或家里临时发生困难,可以向基金会申请借款。

阿尔及利亚大学

坐落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奥登广场西侧的高大白色建筑群,是非洲著名的阿尔及利亚大学所在地,成立于1907年,是一所拥有12个分院,30多种专业的综合性文理科大学。学生从1964年的25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30000多人。其中包括来自亚、非、欧三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1000多人。阿拉伯国家的留学生,邻国突尼斯占首位,其次是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学生。欧洲留学生以东欧为主,有罗马尼亚、匈牙利、南联盟、保加利亚、波兰等国。各专业的师资队伍从正、副教授、讲师至助教欧洲及本国教师各半。现有教师200多名,其中正副教授约300名。

阿尔及利亚大学的12个分院是:

1、 外语学院,开设英、法、西、德、俄及罗马尼亚语6个语种和一个翻译专业,学制4年。

2、 经济学院,开设经济管理、经济计划与发展、经济理论研究、财政经济、经济计量学、财政学6个专业,学制4年。

3、 伊斯兰学院,学制4年。

4、 图书馆学院,学制4年。

5、 实践心理学与教师职业指导学院,学制3年。

6、 阿拉伯语言文学院,学制4年。

7、 社会学院,开设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哲学、考古学5个专业,学制4年。

8、 政法学院,开设法学、政治、国际关系研究、新闻、行政管理等6个专业,学制4年。

9、 高级财贸学院,学制4年。

10、 医学院,这是一个资历最老,规模最大,学生最多的一个热门学院。现有学生6000多人,其中口腔系、医疗系学制为7年,药学系为5年。

11、 语言研究学院,这是一所专门培养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的语言研究院。

12、 高级财贸学院,学制4年。

大马士革大学

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创办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就规模、师资、教学水平等方面而言,可与埃及古老的爱资哈尔大学、开罗大学以及伊拉克的巴格达大学相媲美。

它拥有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被认为是叙利亚科技和学术思想活动的脊梁。

大马士革大学现有22个学院,20个系86个专业。其中医学系最大,有16个专业。现拥有12.5万人,教员近2000名,是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的著名大学之一。自60年代至今,我国先后在大马士革大学留学和进修过的师生达600余人。根据叙利亚高等教育部的规定,凡高中毕业生都有资格进入大学学习。但是,进大学学何种专业,完全取决于该生在高中毕业时的考试成绩。一般说来,平均分数在85分以上者,可以进入牙科、医学系;在80分左右者,可以进入建筑工程系、机械电力系、药学系。平均分数在50-60分的,只能进入商学系、文学系等。当然,如果某个学生的成绩达到85分,可他又不愿意进入牙科系、医学系、建筑系、机电系,也可根据他本人的志愿选学别的专业。

据了解,大马士革大学每年都要招收30000名新生。大学文科学制为4年,理工科为5年,医学为7年。学生毕业后,成绩优良者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每个专业,每年都要不定期地举行几次公开的硕士、博士论文答辩;论文和答辩通过者,当场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国家大学 篇7

关键词:大庆,国家开放大学,地方

1 准确的发展定位

1.1 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定位

找准学校的办学定位, 明确学校的奋斗目标, 是办好电大的前提和基础。积极探索开放教育的成功之路, 关键也在于找准电大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切实促进教育公平》文章中, 在谈到“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问题时具体指出:“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 统筹社会各种学习资源, 建设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沟通, 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衔接,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相补充,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形成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理念、环境和氛围, 使我国成为人人皆学之邦”。[1]

1.2 从地方经济的发展定位

地方电大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应该坚持服务于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区域内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 适应社会成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大庆电大的办学定位, 要把服务全民终身教育作为发展方向。要适应大庆“创建百年油田, 壮大接续产业, 建设宜居城市, 构建和谐大庆, 全力推动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需要, 抓住大庆“构建以石油工业为基石, 依靠非油经济、科技创新、加快城市化、特色文化“、五化两型”社会建设推动发展的全新模式的大好时机。

2 先进的教育理念

融入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最为核心要素之一的就是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2.1 树立开放的理念

“开放理念”对于大学而言, 是一个普适的办学理念。开放大学更应该贯彻这一理念, 这也是《国家“十二五”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 (2010-2020) 》所确定的办学思想。既要在入学的方式上把考试入学改革为注册入学人人可学, 把学习场所由课堂集中学习发展为处处时时可学, 也要建设开放式的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办学经费来源。教育设施、教育场所、师资人员对社会开放, 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一体化, 搭建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开放式教育服务平台和开放式的学习立交桥。[2]

2.2 教育开放的理念

电大要秉承大学理念, 更要树立开放的意识。要做好开放教育, 首先就要有教育开放的理念。在信息化、数字化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终生的教育需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机会均等成为广大民众的诉求;开放教育、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完整的教育理念, 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改革和发展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电大是较早引入开放理念的教育形式, 单科生、双科生、视听生可以说是电大广泛的吸纳社会成员进行学历和非学历学习的有益探索, 可惜不能被当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传统的教育理念所接受。建设开放大学不仅仅是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远程化, 更要求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我们要抛弃了已经定型了的“校园教室黑板粉笔”耳提面命的教学方式, 转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教学任务也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要摆脱多年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羁绊, 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要把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2.3 树立学术研究理念

国家开放大学在学术研究这一重要的要素显得较单薄, 为使开放大学的建设有充分理论指导, 高屋建瓴, 应该促进学术研究氛围构建。国开系统要切实搭建学术研究平台, 将“开放合作”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 开拓学术研究视域, 对远程教育发展中的前瞻性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拓展对开放大学发展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提高国家开放大学的品牌“含金量”。各方专家共同研讨, 促进学校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提高。[3]

3 “一主多元二向拓展”的办学模式

3.1 以开放教育为核心的学历教育作为办学主体

生源是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和学习中心发展的源泉, 也是增强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和学习中心的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社会成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普通高校难于满足的, 国开地方学院恰好能利用自身灵活的教育方式和多样性的专业设置, 为社会成员提供学习服务。

3.2 以非学历教育为辅, 多元并举, 二向拓展

非学历教育是成人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进行的, 旨在补充知识, 提升技能, 提升人的全面素质的目的。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 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是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和学习中心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各级电大争取办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条件, 又对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 在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成为推进教育的发展的根本动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国开地方学院的建设, 能使开放大学教育资源成为“开放”和“共建”“共享”的中继站;使国开地方学院成为城市社区教育的核心。成为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以及市域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撑平台。转型后的地方学院多元性, 使其在当地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作用无可替代。

参考文献

[1]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切实促进教育公平[J].新华文摘, 2007 (4) .

[2]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国家大学 篇8

一、分析角度的选取

按照职能即“组织、团体或社会机构应尽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3]的释义, 大学的职能即为大学应尽的职责与应发挥的作用。大学职能, 一方面取决于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的期望;另一方面, 取决于大学自身的发展要求。受到上述内外两种力量的影响, 大学职能的变迁, 既可以通过大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定位、大学使命等宏观层面的内容来体现, 也可通过更为具体的内容如大学内部组织的变革、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拓展等来反映。为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反映越南大学职能的变迁过程, 本文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思路, 选取大学社会定位、大学使命、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等三个不同层面的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定位:本文限指大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定位, 包含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的期望、大学与国家及社会的关系等内容。社会定位究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学是什么的问题, 规定了大学的价值追求和对大学赋予的期望。

大学使命:主要体现在对大学办学目标、发展任务等内容的规定上。大学使命一方面来自于国家与社会的赋予, 另一方面来自于大学自身发展的追求。大学使命回答的是大学应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的问题, 规定了大学的职责与基本任务。

教师社会角色:本文将其定义为处于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教师, 对客体的期望所反映的行为模式。选取该角度, 主要是通过分析教师践行社会角色中承担的基本任务与工作职责, 便于从微观层面更为具体、深入地分析大学职能的变迁过程。

二、越南大学职能的演变

(一) 法属殖民地时期:人才培养为主, 科学研究开始萌芽

1858年至1945年间, 越南受法国统治并进入法属殖民地时期, 开始了由传统封建社会走向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受法国“开化使命”, 即自诩将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传给欧洲以外的原始民族之重要使命的影响, 同化与联合政策成为法国在越南落实“开化使命”的重要策略, 高等教育成为法国同化越南的重要手段。1906年, 印度支那联邦总督保罗·博 (Paul Beau) 签署法令, 批准在河内建立印度支那大学, 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由此产生, 所有成员学校均从属于处于高等学校顶端的印度支那大学并受其管理。

(二) 社会定位

该阶段的高等教育是法国以联合主义为主导思想的殖民地政治经济架构中的一部分, 是维护法属殖民地社会及其利益的工具。1906年, 第一任印度支那联邦公共教育署署长在联邦公共教育改革报告中提出, 印度支那大学将发展为印度支那的欧洲文化中心, 这所大学“将增强我国在整个远东地区的影响”。[4]对印度支那大学的这一定位, 与法国巩固及扩大殖民统治的计划如出一辙。不但教育署如此, 联邦总督保罗·博及阿尔伯特·沙罗 (Albert Sarraut) 等也持同样的观点, 如保罗·博签署的《印度支那大学1906年创建令》指出, “印度支那大学将给法国带来政治上的优势”。“……甚至会成为一个法国精神的传播中心, 覆盖联邦所有的周边国家……”。[5]作为实践印度支那联邦各总督任期计划之具体行动的印度支那大学, 其存在与发展的唯一初衷就是服务于法国的殖民统治, 维护法属殖民时期的国家秩序与社会稳定, 正如盖尔·凯莉 (Kelly, G..P) 所言, 它是……任期内联邦政府构筑印度支那联邦政治基础的一个重要步骤。[6]

(三) 大学使命

受法国传统的“中央集权制”思想的影响, 印度支那大学完全由法国控制与领导, 印度支那联邦总督代替法国政府行使中央集权, 早期的联邦政府公共教育署及1918年后成立的联邦政府高等教育办公室则具体扮演了对印度支那大学进行集中管理与控制的角色, 大学的使命由印度支那联邦直接确定也就成为必然。保罗·博签署的1514a号文件规定, “今日在印度支那成立的印度支那大学, 是一所集合大学各学科以培养邻邦各国和殖民地大学生的大学”;“是一所对远东范围有普遍任务的培养机构, 主要教授法语及欧洲方式和经验”、“印度支那大学必须与已经或者将要在殖民地成立的研究院紧密结合, 但不能影响到学校的自治权”。[7]由此, 传授知识以培养人才成为印度支那大学的首要任务, 而与独立于大学之外的科学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研究已开始萌芽。正如越南学者武明江指出, 该文件“标志着一个结合科学研究与培养……的印度支那大学正式诞生。各成员学校设立的科学研究, 与众多专业、机构联通的性质得到确定”。[8]

(四) 教师社会角色

与此阶段的大学使命相呼应,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遵循保罗·博宣称的殖民地土地上的教育之存在的意义是为法国殖民服务[9]的思想, 拥护法国殖民统治成为教师行使社会角色时坚持的第一原则, 灌输利于法国统治的意识, 培养所谓“合作者”, 即“一个时刻准备维护法国权威和法国尊严的越南本地阶层”, [10]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而通过教育使越南人忠实和顺服于法国, 则成为教师传授知识履行人才培养这一社会角色时坚持的信条。受此影响, 政治品质至上、忠心和服从于法国殖民政权成为选聘大学教师的首要原则。

印度支那大学虽然最终成为面向少数人的大学, 但在40年的发展中, 估计有3, 000名学生获得其颁发的毕业证, 这些人对越南的文化事业、教育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11]与大学之外的研究院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已萌芽, 如印度支那大学医学院从20世纪30年代末起, 开始了由教学单位向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组织转变。“在印度支那地区建立一所大学, 其最初的目的是发展人力资源, 以服务于法国人对殖民地的统治和开拓……印度支那大学的培养和研究活动, 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使命, 即‘引导科学精神、学习方法和现代研究’”。[12]

三、民主共和国时期:人才培养扩规模, 科学研究受重视

该阶段是越南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时期, 一是战争贯穿于整个阶段, 抗法、抗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二是社会结构较为复杂。1945年成立民主共和国后, 法国又重新控制了越南南部, 在西贡组建君主制的越南国并一直延续到1954年, 形成共产主义越南与非共产主义越南并存的局面, 导致北部解放区与南部越南国两个政权“拥有各自的教育体系, 两者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截然不同”。[13]

由于民主共和国早期越南国继承了法属殖民地时期培养人才为主的大学使命, 中后期则按照北部要求改造了大学, 因此, 本节重点探讨越南北部的高等学校职能。

(一) 社会定位

民主共和国早期, 面对法国重新控制南部、民众“文盲化”严重之现状, 开展抗法救国及扫盲运动, 尽快解决成年人的“文盲化”问题成为新政府的迫切任务, 教育重心也由法属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转向成人补习教育。“教育的重心是成年人的识字教育与补习教育……文盲的扫除不仅有助于巩固新生的越南民族主义政权, 更反映出越南人对彻底摆脱殖民教育蒙昧主义的教育民主化诉求”。[14]受教育重心转移的影响, 高等教育处于国家战略的边缘地位, 印度支那大学各成员学校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 或者中途关闭, 或被迫进行拆分式办学, 或者直接降格为中学后的预科学校”, [15]即使陆续建立了医药学院、工程学院等, 但仅限于为战事需求及为赢得抗法战争胜利而服务。

1954年, 越南抗法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并进入民主共和国中后期, 开始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教育的准备阶段。但1965~1975年抗美战争的爆发, 服务于战争需要又重新成为大学的重要使命, 如越南劳动党在“三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文化教育工作必须……为党的路线和革命任务服务”, [16]则是从执政党的角度对包含大学教育在内的各级教育提出的要求。1962年, 《胡主席论教育》一书也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服务于党和政府的政治要求, 教育从属于无产阶级专政”[17]的思想, 这一观点在美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武装对立升级为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后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如社会主义的教育必须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教育部门的工作必须反映阶级和革命的特性, 社会主义的学校要准备参加战斗, 为前线服务多次在各类报告及文件中出现, 大学由此成为人民专政的重要工具及思想与文化革命的基本工具, 成为党和政府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场所。

(二) 大学使命

民主共和国早期, 越南党中央执行处就确定了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1954年, 第二届书记处颁发的关于建立越南人民大学的第47/NQ-TW号决议指出, “……祖国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干部……党和政府必须及时争取和招收解放新区的知识分子和学生……把他们培养成服务新政权的新干部……”。[18]1945年11月15日, 在越南国家大学的开学典礼上, 明确提出要把其建成不同于印度支那大学的具有实践性质的新大学, 认为“大学最紧急的任务是为国家提供一支站在建国最前线的队伍”, [19]但因教育规模小且稳定性差, 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受到限制。民主共和国中后期, 虽然大学的发展受到了抗美救国运动的影响, 但胡志明政府效仿苏联的高等教育体制与建设模式, 重组、新建了一些多科性工业大学、综合大学与单科学院, 形成了一个大规模培养“干部”的高等教育体系, 并针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任务提出了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但无论是1960年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干部, 还是1965年提到的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等任务, 都是将培养革命战士及为战事服务的干部, 以服务当时的战事与社会发展, 作为各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

(三) 教师社会角色

大学教师培养人才的社会角色在民主共和国时期得以延续, 但在传授什么知识培养符合需求的人才方面则有了新要求。为做好进入社会主义前的各项准备, 使大学真正成为思想与文化革命的工具, 越南语开始取代法语成为大学教师教学的主要语言, 越南历史与文化、胡志明思想、马列主义等课程取代法国历史、法国宪法等进入大学的课程体系, 并要求各大学及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各大学教学工作的中心。因此, 重视学生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深刻领悟社会主义以推动社会主义高校的建设, 成为教师在履行人才培养的社会角色中要完成的基本工作, 如越南国家大学及河内多科性工业大学, 在教师的选拔与教学的要求上, 都以教师及其教学是否切合国家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为考量, 以确保教师社会角色的合理行使。

较之法属殖民地时期, 该阶段的人才培养规模扩大。1975年战争结束时, 高校共有学生56, 000名, 学校30所, [20]虽然国家或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政府没有明确要求在大学内设立科研机构, 但以河内综合大学为首的高等学校已开始根据自身发展要求重视科学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如河内综合大学不但成立了学科科学委员会、科学研究部, 还组织科学技术推广会等活动, 将科学研究确立为河内综合大学最基本的任务, 将大学定位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 教师的科学活动被认可, 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

四、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形成三大职能

1976年, 越南南北统一进入社会主义共和国阶段。虽然国家开始系统改造高等教育尤其是南方的高等教育, 但1976~1986年间, 越南基本上维持了民主共和国时期越南北部的制度。1986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革新开放政策的实施, 越南逐步实施了面向市场经济的高等教育, 大学职能因此改变。

(一) 社会定位

1955年后, 基于教育援助与苏联签订的越苏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框架协议, 成为1987年以前越南高等教育变革的主要依据。如同民主共和国中后期一样, 越南统一后到1987年间, 受苏联中央高度集权意识的影响, 包含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被视为上层建筑, 从属于经济并受经济的制约, 大学仍然保持了它的政府附属机构的身份, 成为按照国家计划, 专门培养国家干部队伍的机构。在此期间, 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受越南经济—社会危机的影响, 国内出现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之间的论争, 论争的结果倾向于教育应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性投入而不仅仅是思想和文化革命的工具。随后, 1987年8月在芽庄 (Nha Trang) 召开的高等教育会议、1991年“七大”会议明确的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 1992年宪法第35条“教育与培训是国家的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 尤其是1993年召开的、越共全会史上第一次以教育为主题的七届四中全会明确的“教育与培训是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原动力和基本条件, 教育投资是发展投资的一个主要方向”、“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改善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等[21]思想, 否定了大学是国家专政工具的基本观点, 扭转了大学从属于政府机构的附属身份, 使得高等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实现了由边缘向中心的转移。

(二) 大学使命

统一后到1992年前, 受苏联科研体制影响, 在国家与政府的讲话或颁发的文件中, 高等学校只有人才培养的任务, 科学研究则由专门的机构承担。自1979年起, 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 国家开始赋予越南大学更多的职能, 并明确反映在政府下发的各类决议中。如1979年第四届政治处关于教育改革的第14-NQ/TW号决议指出:“……各所大学和大专院校有责任积极参加科学研究, 使其既可以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又可以服务生产、发展科学和技术做贡献。”[22]由此, 由国家明文规定, 包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在内的大学使命最终形成。但将大学正式纳入科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则得益于1992年部长会议通过的《关于重组科学技术发展组织的决议》及1993年进行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调整, 通过调整、撤并或新建的科学研究机构得以正式成为大学内部组织的一部分。大学的三大职能, 也在2001年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05年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法》中以法律的形式得到确认。如《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九条“中等学校、大专学校和大学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中的责任和权限”指出:“研究和应用科学, 发展和应用技术;参与解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问题……根据法律要求开展科学和生产经营服务。”作为规范大学运行的最高法律《越南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五条“科学技术活动的目标”也指出:“大学教育机构科学技术活动旨在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提高教师、研究院的科学研究能力……。”[23]

(三) 教师社会角色

随着越南大学使命的增加, 教师的社会角色也由单一的传授知识培养人才逐步向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者结合的角色转变。如《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教师的权利”的第1款、第3款分别指出, “按照培养专业进行教学的权利”、“在保证自己工作单位任务的条件下, 与各校和其他教学单位、科学研究机构签订合同, 担任客座人员和承担科学研究的权利”, [24]既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 又要承担生产知识、运用知识以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教师社会角色在有关教育的基本法中首次得到明确。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法的基本精神相呼应,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条“教师的任务和权利”也指出, “……要充分、高质量地完成培养计划;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转让……”。[25]

相对前两个阶段, 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的大学更好地完成了大学的办学使命, 尤其是国家对科学研究的重视, 使得1990年以后的7年间, 科研经费增长率持续高于15%。2000年, 越南全国科研经费总额已达56亿美元。[26]大学的科研任务也被提到重要位置。以河内综合大学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取得明显进步。如到1991年, 河内综合大学的教师完成了3, 000项科学研究课题。[27]就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任务而言, 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 一方面, 政府已公开鼓励高校积极与工厂、企业签订应用研究有偿合同等, 以换取教育财政以外的资金流入。据越南官方统计, 1986年至1990年, 高校与校外单位签订10, 100个研究合同, 为学校共带来了444亿越南盾的教育财政外的收入。[42]另一方面,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 以河内国家大学为首的各类高等学校也日益表现出强化社会服务职能的倾向, 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有偿的服务活动, 以弥补办学投入不足带来的发展难题。

五、职能演变的特征

(一) 因应需求, 动态发展

越南大学职能的纵向演进历程表明, 其以培养人才为主向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转变, 适应了不同社会形态对大学的需求。如法属殖民地时期, 为巩固殖民统治对培养维护法国权威和法国尊严的越南本地阶层的需要, 赋予了大学最基本的人才培养职能;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尤其是1986年后, 因社会主义建设及高校自身生存发展需要而拓展的社会服务职能等, 都体现了反映需求的特点。通过越南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形成历程, 外部社会需求的推力, 高等学校的内在发展逻辑等内外力量, 促成了其职能的不断拓展。

(二) 受法苏影响, 反映利益诉求

法国与苏联同属中央集权制国家, 国家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体现明显, 所有职能的行使均以维持、稳定当时的国家政权为首要目的, 如法属殖民地时期建立大学以服务于法国对殖民地的统治与开拓, 民主共和国时期的大学则成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等, 都体现了这一特征。虽然社会主义共和国推行由中央集权系统向社会主义导向的市场机制, 但大学的职能行使也最终指向社会主义的发展, 体现了不同社会形态下国家的政治利益诉求。

(三) 基本职能不变, 同一职能内涵有别

尽管不同社会形态下大学的职能有所不同, 但培养人才作为其基本职能却始终没有变。同时, 三大职能虽然呈现出逐步演进的特点, 但同一职能在不同社会形态下, 其内涵与作用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如三个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 法属殖民地时期主要教授学生欧洲尤其是法国的语言、文化与经验, 民主共和国时期强化的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另外, 同一大学职能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如法属殖民地时期的人才培养在于服务法国的殖民统治, 民主共和国时期则是为抗法、抗美的救国战争服务, 体现出职能内涵与作用的变化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连的特征。

摘要:越南大学的职能, 历经法属殖民地、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共和国三个阶段, 依次产生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本文选取大学的社会定位、大学使命、教师社会角色三个角度分析大学职能的演变过程, 认为越南大学的职能变迁体现出因应需求、动态发展、法苏影响、反映利益诉求等特征。

国家大学 篇9

随着时代发展,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多元文化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地理位置濒临,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往来频繁,然而,在中韩两国友好往来的同时,一些历史问题、民族问题与文化冲突问题等依旧存在,跨文化交际的碰撞也日益凸显。青年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肩负着中韩两国未来交流的使命,这一群体对韩国的国家印象如何?两国青年的跨文化交流是否会受此影响?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在中国某重点大学展开了本次调查。

二、理论依据

印象是认知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再现,是主体根据价值观、知识、信仰、历史经验等对客体产生的概括性看法,具有稳定性与固定性(蒋建忠,2009)。

从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的角度看,对一个国家的印象与该国的国家形象密切相关;从个人角度看,影响国家印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兴趣与动机、学校教育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大众媒体传播、精神文化产品、出境旅游、购买进口产品和周围人的影响等。但同时,个人的心理因素也会对国家印象产生深度影响,首先就是定势与偏见。定势是一种思维定式,是过于一般化、简单化、忽略细节、夸大某种信念的认知方式,它带有既定的信念和情感,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的定势有利于交际,一旦定势有了偏差,就会导致偏见。偏见,是对事实调查之前就形成的一种不成熟评价,是一种僵化、不可逆、不合理的反感心态(吴为善、严慧仙,2009)。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盖尔首次提出,经奥斯古德和坦南伯姆等发展,发现了“一致性效应”理论,它强调“新的信息一般不改变事先的印象”,与此相关的是“吝啬鬼效应”。美国社会学者苏珊·菲斯克和谢利·泰勒的研究表明,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在认知过程中喜欢走捷径,力行“认知经济”,只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印象最必要的信息(转引自蒋建忠,2009)。

印象理论、定势与偏见、“一致性效应”和“吝啬鬼效应”都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影响人们对其他国家的国家印象。本文以上述理论依据为支撑,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对韩国的国家印象及对韩国文化的偏好度。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本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考察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对韩国的国家印象,问卷包含七个方面、10个题目,具体分布如下:

本次调查在中国某重点大学进行,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其中男生17人,女生38人,年龄分布在17-26岁之间,国籍均为中国。此外,自然信息采集了性别、学历、年龄、专业、故乡等方面。调查问卷个别题目中设置了“其它”选项,但调查结果并不突出,笔者在下文中不做深入探讨。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以百分比制数据统计法为主,对全体人员的统计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对男生与女生、文科生与理科生、南方男生与北方男生、南方女生与北方女生四个方面进行差异分析,进而得出相应结论。

(一)基于全体被试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1. 整体印象

在所有被试者中,62%的人选择一般,33%的人选择好,5%的人选择非常好,没有选择不好和非常不好的被试者。绝大多数高校在校生并没有去过韩国,但整体上对韩国国家印象趋于正面。少数对韩不良印象主要集中在“端午节申遗”问题上,约占15%。其它不良印象如“韩国人看低中国人”,“韩剧是一种文化侵略”,“韩国人素质不太高,制造假货卖给中国人,带中国游客在韩国吃过期海鲜”,“韩国人吃饭声音太吵”,“韩国物价太高了”,“白头山事件”等。

上述对韩不良印象有些是被试者对事件本身的误解,是“一致性效应”理论的体现,尽管众专家学者对“端午节申遗”事件做了相关解释,但有些被试者依然对新信息视而不见;有些是根据他人经验的猜测与估计,有些是自身对韩国有一定的思维定式与偏见,有些可能受到个别韩国人以及网络的影响。由此可见,要想树立良好的国家印象,国家与国民需要共同努力。

2. 最深记忆点

有64%的人选择韩剧,58%的人选择整容,38%的人选择化妆品,31%的人选择服饰,22%的人选择综艺,18%的人选择美食,13%的人选择旅游。

电视剧制造业与化妆品业等是韩国政府大力发展的经济支柱型产业,因此我国青年知识分子对韩国的影视剧及综艺关注较多,对整容、服饰和化妆品这些有关韩国的审美因素也印象深刻。

3. 文化

调查显示,通过网络了解韩国文化的人占51%,通过其它大众媒体了解韩国的人占34%,通过身旁亲朋好友口述经历了解韩国的人占13%,通过阅读书籍了解韩国的人占2%。此现象充分说明年轻人对于网络和大众传媒非常依赖,这两个因素对国家印象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体验方面,有55%的人愿意“亲手制作韩国美食”,有51%的人愿意“穿韩服”,有33%的人选择学习“礼仪规范”和“游览韩屋村”,有29%的人选择体验“民俗游戏”,有20%的人选择参加“民俗婚礼”。

我们可以看出,“吃”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有民族特色的内容也很吸引高校学生,愿意体验韩国“传统婚礼”的人数较少,其原因可能是调查对象为年轻人,暂时对婚姻等话题不感兴趣。

4. 旅游

据统计,有60%的被试者打算去韩国;有31%的被试者对韩国并不感兴趣,不想去;有9%的被试者曾去过韩国;没有去过韩国很多次的被试者。因此没去过而想去韩国看看的人占大多数。所有被试者中有51%的人想去首尔,有39%的人想去济州岛,有8%的人想去釜山,有2%的人想去全州,没有人想去仁川。

笔者曾在韩国工作生活一年,首尔、济州岛、釜山、仁川、全州均是韩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调查结果中想去全州和仁川的被试者很少,这体现了“吝啬鬼效应”,人们只愿意感知韩国最著名的城市,认为没必要对其它大型城市引起关注。全州的韩屋村和拌饭在享誉韩国,可外国人并不熟知;仁川建有国际机场,因为它紧邻首尔市,所以很多外国人认为首尔和仁川是一个城市。其次,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还与全州和仁川的城市宣传较弱有关。

5. 语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所有被试者中有45%的人选择了“欧巴”(哥哥),有25%的人选择了“阿尼哈赛哟”(你好),有17%的人选择了“康撒哈密达”(谢谢),有13%的人选择了“撒浪嘿哟”(我爱你),称呼词汇“阿泽西”(大叔)无人选择。由此可见,近年来随着韩剧的引进,《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受到青年人的追捧,“欧巴”一词经常出现于韩剧中,观众对此耳濡目染,对于韩语“你好”、“谢谢”、“我爱你”等常用口语也有一定的感知度,大多数被试者没去过韩国,所以“阿泽西”(大叔)这样的常见称呼语对被试者来说很冷门。

6. 美食

统计结果显示,被试者中58%的人喜欢炸鸡,53%的人喜欢烤肉,49%的人喜欢拌饭,24%的人喜欢部队火锅,20%的人喜欢炒年糕,7%的人喜欢活章鱼。

伴随着中韩贸易的友好往来,越来越多的韩国商人来到中国,韩餐饮食行业也不断兴起,由于韩餐的食材和口味与中国相似,所以韩餐在国内尤其是青年群体中认可率很高,炸鸡、烤肉和拌饭等典型的韩食非常受欢迎。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热衷于食熟肉,因此并不习惯吃“活章鱼”这样的生食,所以喜欢吃“活章鱼”的人数仅为7%。

7. 品牌

一提到韩国品牌,被试者群体有58%的人选择电子/汽车类,有31%的人选择化妆品类,有11%的人选择服饰类。众所周知,韩国的电子产品和汽车制造业比较发达,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全世界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韩国是一个注重形象的国度,化妆品研发技术超前,服饰流行时尚,很多中国人通过各种渠道购买韩国商品。

(二)基于不同性别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不同性别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有所不同。笔者从不同性别角度分析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表格内容可得出,在对韩“最深记忆点”中,女孩更为注重服饰与外貌,男生对此无太大关注;在旅游方面,女生最想去首尔购物,男生最想去济州岛游览;在饮食上,男生女生都喜爱韩国的炸鸡、拌饭和烤肉,令人惊奇的是,所有被试者中,男生们竟然无人愿意尝试“活章鱼”,女生中有11%的人表示敢于尝试“活章鱼”,这个结果非常有趣;在品牌上,女生的关注点比较广泛,而男生中有88%的人关注电子汽车产品;在文化体验上,63%的女生选择“穿韩服”或“制作韩国美食”,47%的男生选择“游览韩屋村”,41%的男生选择“民俗游戏”。

综上所述,基于男女性别的差异,对韩国的国家印象也有所差异。这样的结果与性别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女孩天生爱美丽,重打扮,喜欢逛街,喜欢美食,男孩爱旅游,不重外表,喜欢电子汽车和游戏,这些都在调查结果中有一定体现。

(三)基于地域与性别综合差异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地域与性别差异还存在关联。通过数据归纳,南北方女生差异如下表: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北方女生比南方女生更喜欢“韩剧”,南方女生比北方女生更在意“服饰”,两者均关注“化妆品”,最后由于性格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北方女生在性格上比较直爽勇敢,更愿意挑战“活章鱼”。

而南北方男生差异如下表:

由于中国北方省市距离韩国较近,出行也很方便,所以大多数北方男生对韩国较感兴趣,而南方男生由于地缘距离,不想去韩国的人数高达50%;南北方男生对韩国整体印象一般,可能与个人关注度有关;北方男生与南方男生分别对韩国“整容”和“韩剧”印象最为深刻,这两方面也是韩国在国际上大力推广的文化;我国北方饮食口味偏重,咸辣居多,南方饮食口味偏清淡,因此导致北方男生对韩国的“拌饭”和“烤肉”十分喜爱,南方男生对这两种食物并不感冒;针对“电子汽车”类,南北方男生都特别感兴趣,但也有小部分北方男生提到韩国品牌最先想到“化妆品”,笔者推测可能是由于家人朋友的影响。

(四)基于学业背景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学业背景的差异也会对认知产生一定影响。通过数据归纳,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观察调查结果,差异如下表:

从学科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文科生与理科生在思维方式上有些不同,这些不同在调查问卷中有所体现。文科生思维相对发散,受地理历史文学文化等知识的影响,大多数人追求精神,注重浪漫,天真勇敢,比较重视外表,因此他们对韩国文化有较高的接受度,对“整容”印象深刻,想去美丽浪漫的“济州岛”,对“民俗游戏”也充满好奇心,更乐于尝试“活章鱼”。相对而言,理科生思维缜密,逻辑性强,更重视现实,有73%的理科生对韩国“印象一般”,说明一些理科生并没有关注过韩国文化,在旅游方面也选择了韩国首都“首尔”这样的政治经济都市,对“民俗游戏”不大感冒,对“活章鱼”这样超乎寻常的食物无人愿意尝试。

五、结论

通过调查在校大学生对韩国的国家印象,从整体、性别、地域、学科四个角度,利用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世界范围内,在国际舞台上,不仅要注重国家形象的塑造,更要从多方面把握他国人对本国国家印象的形成。积极的国家形象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国家印象,二者密切相关。

(2)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定势与偏见,“一致性效应”与“吝啬鬼效应”确实会对国家印象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国家间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些刻板印象也会有所改观。

(3)从个人因素来看,思维、心理、动机、兴趣、性别、地域、学识等方面都会对国家印象的形成有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刘国峰,董鑫.用刻板印象理论浅析国家印象的形成.视听,2014第12期.

[3]蒋建中.印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金世仁.关于韩流、韩国旅游意向、韩国医疗旅游印象的关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许娜.中国网民涉韩话语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国家大学 篇10

一改进与完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与课程建设有重要的关联, 应当说教学理念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因此, 要想搞好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 始终将教学理念更新作为推动精

活动里面去。这一方法策略需要师范院校在专业课的开发时加以注意, 同时也需要在校教师在教学及辅导过程中仔细把握, 尤其应当注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 注意加强师范在校生相关教育理论学习

用专业课程设置、主题讲座、社会综合实践等形式加强师范生相关教育理论的培训, 防止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教学方法依然是那种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初级水平。特别要注意加强师范生的网络信息检索、总结、归纳与应用的能力, 让学生可以用信息化的方法自主提升数学素养。

3. 注意加强师范院校与数学素养提高有关的课程比重

这些课程里面包括了特殊的职业性知识, 决定了日后学生的专业化程度。同数学有关的学科设置上, 要体现出师范生的实际特点, 增加师生课堂如何互动、如何处理个体差异、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学习、课堂组织、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每一部分内容都应该反映最新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并且同数学素养相互联系。

4. 注意提升教育实践的效果

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内容是对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有极大帮助的手段, 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论同实践更进一步结合。在这一问题上, 有两个方法值得考虑:一是增加实践的时间, 让理论更多地融入到实践当中去, 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素养;二是将实践穿插到各个学期中间, 而非像从前一样只是放到在校的最后一年。

5. 在进行数学或者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时要注意积累只有数学经验足够多了, 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品课程建设的第一步。更新教学理念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和教学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一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 不是消极被动的, 而应当是积极主动地接收信息刺激, 主动地去选择接收知识信息, 并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这一主动接收知识信息、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二是教师是授业解惑者也是信息传递者, 但并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而是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消化吸收, 并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相互作用, 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是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 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

可以看出, 当代大学英语的教学,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知识加工的主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学工作。英语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从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促

如果经验积累不足就谈数学素养, 无疑是缘木求鱼, 永不能得。所以, 在对师范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学生传达出足够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 以便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的巩固练习。教师可以从教材里面的思想与方法出发,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之有关的思想与方法, 这种提升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于已有的数学素养进行巩固与积累, 也能在练习中不断实现自我创新, 增加数学相关的知识面, 应用数学思维理解问题的能力也会更稳固、更扎实, 同时得到质与量的同步升华。

五总结

当前时代, 社会文明高度发展, 在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 数学都已经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对于即将进入到社会中的师范院校学生来说, 提高其数学素养, 也就是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一项能力,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更是学生让自我价值得到展现的需要。所以师范院校应当把数学素养的培养当做核心工作, 不断研究创新, 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学勤.衔接生活, 激发小学生数学课学习兴趣[J].湖

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2009 (6)

[2]陈剑秋.如何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J].经济研究导刊,

[3]郑强、贾如鹏.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素养观[J].山

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5)

[责任编辑:王以富]进者。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出来, 课程内容设置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考虑, 既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 也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升发展的空间, 课程设置更加个性化。

二建立健全教学内容

作为高职院校, 在进行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 其建设核心是教学内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听说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沟通交流。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建设, 首先应当坚持促进学生就业为方针,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 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 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保障学生顺利就业。其次,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英语课程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程内容设计和选择上应当坚持培养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原则, 其主要原因在于,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 英语学习兴趣下降、成绩较低, 因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再次,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巧, 例如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 还要掌握基本的语法和词汇, 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和文化素养。

三建设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是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 学生被动地学习, 通过建设和改进教学方法, 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改进教学方法也是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以及行为引导教学法等等。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将更多的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 学生能够从网络、视频等多个领域进行学习, 并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 达到教育资源共享。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为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四提升师资队伍科研能力

做好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不仅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将英语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 能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和科研也可以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从高职院校当前的师资队伍来看, 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不断提升, 80%以上的英语教师都具有硕士学历, 科研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每年都有学术论文和著作得到发表。师资队伍科研能力的提升, 使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能够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 对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的理解, 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搞好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同时, 这些教师对中西文化都有所了解, 可以将文化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才能有效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 离不开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他们具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方法, 可以充分启发学生思维, 锻炼学生能力。此外,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还应注重优秀教师梯队建设, 对优秀教师进行多渠道的培养, 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科研能力, 使师资队伍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过渡。

五完备教材体系建设

建设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 应当完备教材体系建设。大学英语教材应是立体化教材, 不仅应有纸质教材, 如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辅导书等, 还应有配套的音像制品和电子、网络出版物, 如电子图书、英文录音、试题库和电子课件等, 同时搭建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和远程学习平台, 完善教学方式。除了加强自身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还要注意引进国内外优秀英语教材, 并向优秀院校学习和交流教材建设经验, 确保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教学质量。

此外, 完备英语教材体系建设, 还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英语学习材料, 例如让学生阅读英文报刊和英文书籍,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资料。在英语实践课教学中, 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需要加强,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文演讲或者表演情景剧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也可以组织学生欣赏英文影视作品, 并为学生提供相关英语教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学习也已成为一种很好的英语学习方式。

六改革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体系是搞好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影响整个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仅仅注重教学的最终结果, 而没有考察教学的全过程, 是比较片面和不科学的。因此, 应当建立科学、客观而准确的教学评估体系, 实现对课程目标的准确反映。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可以准确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从而为改进教学质量和管理、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估由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构成。形成性评估是对学生和教师学期内全程的学习和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 主要评价学员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 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建设一流的教学理念、教材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教学管理。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改进教育工作, 才能真正体现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理念,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设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 要求高校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一流教材以及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本文对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期望为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参考文献

[1]韩震、方瑾、李宁.创建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

[2]冀满祥.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件重大举措[J].高等农业教育, 2005 (4)

[3]张瑶娟.高职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7

[4]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3)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篇11

关键词: 国家开放大学 终身学习 背景与特征

世界上第一所开放大学是经英国皇家特许令批准于1971年正式成立的,随后便在许多国家相继出现。中国国家开发大学于2012年正式成立,它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短短三年来,国家开放大学秉持“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积极搭建多元化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全民学习社会的形成,成为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快速发展同样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渐趋丰富。笔者拟通过对近几年来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观点的评析,以更好地学习了解我国开放大学的发展进程、特征、趋势及仍需关注的问题或不足。

一、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笔者主要借助CNKI《中国文献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国家开放大学”为篇名,学科领域限定于“社会科学II辑”中进行检索,精确查找2011—2015年公开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分析,得到相关论文252篇,期中期刊论文208篇。经统计分析后可知,2011年以来国内学者对我国开放大学研究的成果呈逐年递增趋势,并在2014年达到峰值。由于文献发表具有延迟性,受本综述时间所限,2015年文献数量有所减少。总体来说,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从期刊发表的级别来看,2011—2015年间发表在国内期刊的208篇研究成果中,来自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的有40篇,来自CSSCI拟收录期刊的有42篇,由此表明国内学者对我国国家开放大学研究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力。

从研究选题视角来看,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以前,研究的选题有《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试谈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之方略》、《组建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等,主要是从宏观上构想和分析我国开放大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国家开放大学成立的三年来,相关研究角度更加多元,内容更加具体。关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的研究成果有17篇,“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有9篇,“师资队伍建设”有7篇,还有涉及国家开放大学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品牌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方方面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研究方法上看,偏重于纯理论思辨研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说明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继续深化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研究非常必要。

二、研究成果内容分析

近几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下面拟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背景条件与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趋势的把握等方面进行研究内容的分析和总结。

(一)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背景及条件分析

1.背景分析

(1)终身学习思潮的影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宏伟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把“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和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构建学习型社会,满足全体社会公民终身学习的需求是全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多项政策的出台均肯定了开放大学在实现全民终身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调了开办国家开放大学的必要性。

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0%至55%,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全国总人口将达15亿左右,其中劳动年龄人口达10亿左右,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3亿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1]。人口结构的变化和频繁的职业变更,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都预示着终身教育对远程教育的需求必将不断扩大。

国家开放大学利用远程信息化技术,为建立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随时随地学习提供可能。为广大没有机会进入大学特别是高水准大学学习的青少年和各类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学习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2)教育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全球化革命,教育竞争不再局限于本国学府之间。近年来,英美等国的一些高校和培训机构通过远程网络教育进入我国的教育市场,许多中国学子已开始通过互联网接受英美等国的高等教育、语言培训等,影响了我国教育市场的发展。据统计,全球网络教育市场在2006-2010年期间平均年增长率为30%,而我国同期平均年增长率只是23.4%,明显低于全球发展速度[2]。

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整合国际教育资源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增强我国教育在国际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

2.条件分析

(1)电大发展经验的累积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三十年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700多万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办学能力。专任教师达到5.09万人,组成了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并逐步形成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44所省级电大、933所地市电大分校、1829个教学管理工作站构成的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体系[1]。电大三十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相关资源的累积都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

21世纪以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仅是教育科研网就已覆盖了200多个城市、2000多个大学和单位,用户超过2000万人。高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拥有多媒体教室数量比达到43.65%,师生平均百人拥有计算机63台,52.2%的学校建有网络辅助教学平台[2]。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以远程教育为核心的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特征

1.重视基本理论研究

成功的实践背后往往有着丰富并且完善的理论准备作为支撑,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也不例外。通过整理文献,笔者发现研究者大都很重视开放大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多篇研究成果中均有涉及对国家开放大学性质、办学任务等基础理论的阐述。

余善云在《关于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构想》一文中谈到国家开放大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大众开展远程教学的开放性大学,具有国家办学的公益性质和大众化终身教育的属性。开展高等学历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除此之外,为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产品和学习资源也是国家开放大学的重要任务[1]。

任为民和施志毅在《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一文中同样对国家开放大学的性质任务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国家开放大学是利用卫星、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全国城乡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需要,为企事业单位、社区、乡镇、边缘民族地区的从业人员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同时肩负着为社会服务的任务。一方面发挥自身开发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为社会各类从业人员服务,另一方面引进市场机制和企业管理的方式,利用遍布全国城乡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各类办学者和学习者提供社会化的第三方服务[2]。

张亚君在《试谈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之方略》一文中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办好开放大学”的提法分析,阐述了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应是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属于成人教育范畴。所谓“办好”应该是一种发展目标,即世界一流,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3]。

近五年的国家开放大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角度多元,但基本观点基本相近,即国家开放大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全国城乡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既提供学历教育又提供非学历教育,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2.重视学校内涵建设

所谓学校内涵建设,实质上就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质量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只有始终保证办学质量,不断丰富其办学特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本身就是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体现,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授课对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为更多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促使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人员对国家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求突出国家开放大学特有属性,不断丰富其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课程资源是指适用于远程开放教育和全日制课堂教育的教学资源,涵盖图文、网络多媒体、虚拟实训课件等多种媒体资源。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王艳在《关于国家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中提到,开放大学的教育对象大多是成年人,社会压力和学习需求差异都很大,因此应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以学习者为中心确定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及其功能结构,设计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学习资源内容的个性化发展,由此保证课程资源的质量[4]。强南囡,李淑君,汪跃平在《国家开放大学背景下的课程设置及资源建设》一文中提到了国家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问题。他们认为课程资源建设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即课程应覆盖各领域知识,兼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在多层面上相互配合,及时更新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5]。朱翠娥在《国家开放大学分部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研究》中提到课程资源建设应遵循适应性、规范性和互动性原则。适应性是指课程资源建设应适应教学和学生的需求,遵循教学规律。规范性是指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国家开放大学,其课程资源建设应符合网上资源建设规范和网上教学活动规范。互动性则是指远程教育过程中有效的互动性资源必将成为提升其教育水平不可或缺的因素[6]。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王明臣在《国家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中提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树立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信念,稳定优化教师资源,坚持专职和长聘教师相结合。其次应建立校内教师流动机制,鼓励具有教师系列职称的非教学人员兼任教学工作,达到管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充分利用社会人才,通过访问学者制度的建立,高薪聘请来自实践一线的各类人才参与学校建设[7]。而陈鲲则在《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一文中强调了国家开放大学中专职教师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专职教师队伍才能为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辅助专业建设实现更加良性的发展[8]。

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崔欣波,尹飞等人在《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中的网络平台研究》一文中对内蒙古地区电大系统网络建设的情况做了具体的分析,提出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应具备交互性功能、地方特色功能、学分分布功能和学习支持服务功能。交互性功能是指在网络平台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地方特色功能是指在建设网络平台时,针对不同的地区应使用不同的语言版本以满足不同地区群众学习的需要。学分分布功能是指学生学习所得的学分应该全国共享。学习支持服务功能是指网络平台的系统维护功能需要更加人性化,提升其可管理性[9]。雷志洪在《网络文化建设对国家开放大学的影响及对策》中提到网络平台建设中网络文化对国家开放大学的影响,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好德育教育[10]。

综上所述,加强国家开放大学的内涵建设,提升其教育竞争力,应重视课程设置多样化、个性化及师生在网络平台教学上互动性的提高。加强网络监管,利用网络平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重视管理机制创新

国家开放大学是国家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举办的新型高等学校,它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因此不能完全适应传统大学的管理机制。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笔者发现研究人员已开始重视国家开放大学管理机制的创新。任为民在《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到国家开放大学必须建立一种既能同时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又能保证教学与管理一体化运行的管理机制。实施两级管理,在中央电大所在地设立开放大学总部,在参与建设的省级电大所在地设立开放大学学院,在基层电大设立开放大学学习中心[2]。

陈凌明在《借鉴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的系统建设》一文中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国家开放大学管理机制创新的途径,认为连锁经营的模式可以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的系统建设。以直营连锁办好学习中心,学习中心采取纵深式管理方式,直接管理所有教学点或教学班的日常教学和行政管理以保证教学质量。以特许连锁理顺与44所省级电大的关系,充分考虑国家开放大学与省级电大的利益,整合两者的教育资源,帮助投资教学资源或让渡部分经营效益使得两者成为命运共同体以发挥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力量[11]。

(三)国家开放大学发展的趋势分析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织机构,必将利用电大在过去三十年已形成的天地人网相结合的教育系统,通过优化师资队伍,丰富课程资源,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等途径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以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的双重目标。

与此同时,也应重视不同层级远程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汇集电大系统和社会有关教育机构的力量共同建设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和区域性开放大学作为独立开办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应在办学层次、服务范围等方面有适当的分工,建立平等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同享的运行机制。

(四)研究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近五年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现阶段我国关于开放大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开放大学开办经验的借鉴学习或对电大开办三十年发展经验的总结归纳,根据我国现阶段具体国情收集观察资料,提出理论假设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在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时往往缺乏足够准确实时的数据和实例作为支撑,仅限于文本资料的分析不利于研究成果的与时俱进,应在未来的研究中更多关注我国开放大学开办的实际情况,加强现实说理,使研究成果呈现更具备说服力。

2011-2015年间公开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关于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有252篇,期中期刊论文208篇,却没有一篇硕博士论文。研究选题视角虽然丰富但研究成果比较零散,至今没有一篇集大成的,能够系统论述我国国家开放大学研究情况的著作,未来研究中应重视研究成果的整合,以便更好地总结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国内学者对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需清楚,虽有广播电视大学发展三十年的经验积累,但国家开放大学是不完全等同于电大的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的新型大学,目的是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关于它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成果缺乏足够的实践基础作为支撑,多为宏观的分析,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与此同时,缺乏一些能够集合零散研究成果的,系统论述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发展情况的著作。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研究正走向一个积极发展的新阶段,研究成果必将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和实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开放大学的实际建设,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善云.关于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构想[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6):3-6.

[2]任为民,施志毅.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3):3-8.

[3]张亚君.试谈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之方略[J].陇东学院学报,2011,22(3):123-124.

[4]王艳.关于国家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J].读与写杂志,2015,12(6):67-80.

[5]强南囡,李淑君,汪跃平.国家开放大学背景下的课程设置及资源建设——以金融类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3,(28):154-157.

[6]朱翠娥.国家开放大学分部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研究——以初级日语课程为例[J].决策与管理,24-25.

[7]王明臣.国家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4(12):50-52.

[8]陈鲲.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基于电大系统行政管理专业专职任课教师的调查分析[J].新疆广播大学学报,2013,17(2):1-4.

[9]崔欣波,尹飞,昝利国,王惠.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中的网络平台建设研究——以内蒙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20-125.

[10]雷志洪.网络文化建设对国家开放大学的影响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5(2):36-38.

[11]陈凌明.借鉴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的系统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14(47):92-93.

[12]钟志贤.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十大关键词[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6):18-20.

[13]郝克明.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大学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N].光明日报,2013,2(20):016.

[14]邓婕,嵇艳兰.基于网络的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20-22.

[15]杨志坚.组建国家放大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1:15-17.

国家大学 篇12

记者昨天从海南师范大学获悉, 经国务院批准, 该校图书馆藏书———明代徐氏东雅堂刻本《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朱子校昌黎先生集一卷》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这是目前海南省上报“名录”中惟一入选的一部古籍善本。

日前, 文化部确定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4478部, 其中先秦两汉9部,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146部, 宋辽夏金元645部, 明清时期3411部, 民族文字13文种266部, 其他文字古籍1部, 共4478部。这是继2008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种和第一批51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后, 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海南省今年共有17部明清珍贵善本上报至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经过专家严格评审。最终,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明代徐氏东雅堂刻本幸运入围。

上一篇:肾虚到底是怎么回事下一篇:食品质量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