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地区

2024-10-23

赣东北地区(精选4篇)

赣东北地区 篇1

摘要:通过剖面测量等野外地质调查手段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室内实验测试方法,分析了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气赋存的物质基础、孔隙特征、演化特征及构造发育特征等地质条件,在确认了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具有良好生烃条件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荷塘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整体良好,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含气量在(1.05.0)m3/t之间;受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页岩气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扬子地块、上饶地块及怀玉山区块在断裂、岩浆活动及成岩作用综合影响下,页岩层构造变形程度大,完整度遭到一定破坏,页岩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玉山区块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小,岩浆活动弱,褶皱相对宽缓,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埋深和厚度大,页岩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

关键词:页岩气,物质基础,保存条件,下寒武统荷塘组,赣东北

在不同时间和地质条件下,页岩气的聚集和产出特征不尽相同[1]。前人主要采用储层特征诸如厚度、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矿物组成等参数对页岩气的保存条件进行相关研究。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学者基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提出了地层演化特征、地层水条件、岩浆活动、构造和裂缝等地质指标[2,3]。笔者以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为研究对象,从物质基础、孔隙特征、演化特征及构造发育特征等方面对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页岩含气量判别了赣东北地区整体的页岩气保存条件,从而为赣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1 页岩气赋存的物质基础

赣东北地区荷塘组页岩岩性以硅质页岩和粉砂质、砂质页岩为主。厚度在(22.1~735.0)m,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大(图1),相较于美国Barnett页岩和Lewis页岩的平均厚度在30.48 m以上,具备更大的页岩气储存空间。赣东北地区荷塘组页岩埋深普遍大于1 500 m,部分达到4 000 m,地层压力相对较大,增大了储层对页岩气的吸附能力。

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矿物组成主要以石英、黏土和黄铁矿为主(表1),其中石英含量52.43%~98.56%,平均74.83%,易产生裂缝成为天然的渗流通道;黏土矿物含量1.44%~27.55%,平均10.21%,为页岩气提供了一定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有机碳含量(TOC)在2.15%~11.75%之间,为页岩气的富集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赣东北地区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Ro在2.61%~2.91%之间,属于过成熟阶段,进入干气阶段。

总体上说,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表现为与美国页岩气盆地和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页岩地化参数和矿物组成相比(表1),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和脆性矿物含量偏高,有机质类型大致相当,有利于下一步储层的压裂改造。

2 孔裂隙特征

孔隙和微裂隙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4],影响着页岩气的富集规律和开采技术选择,如美国Appalachian盆地和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高产井的分布与孔裂隙发育密切相关。赣东北地区发育了不同程度的裂缝,主要分为大型裂缝[图2(a)]、中型裂缝[图2(b)]、小型裂缝[图2(c)]和微型裂缝[图2(d)]。其中裂缝以中型裂缝和小型裂缝为主,多为垂直裂缝和“X”形共轭剪裂缝,偶见方解石充填,微型裂缝比较发育,且连通性好,为页岩气的富集增大了储集空间。

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的孔隙度在0.40%~11.50%,平均3.10%;渗透率在(0.002 8~0.008 5)×10-3μm2,平均0.004 9×10-3μm2。微孔隙发育,主要分布在(15~18)nm的范围内(图3)。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中发育有机质孔、矿物间孔、有机质与矿物间孔和溶蚀孔等(图4)。由于“有机质孔隙”是含气页岩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孔隙类型[5],因此荷塘组页岩具备了含气页岩气的储气基础。

(a)为上饶高速公路旁;(b)为葛源镇;(c)为暖水镇钻孔;(d)为怀玉山乡

3 演化特征

3.1 构造演化

晋宁运动时期,赣东北地区扬子板块东南缘向南仰冲,形成一系列褶皱及逆冲推覆叠瓦状构造,同时也形成了鹰潭-绍兴断裂、信江断裂和德兴-翕县断裂三大断裂。加里东运动时期,扬子板块沿德兴-歙县断裂一线裂解,形成上饶地块和以硅质岩为主的混合岩带—怀玉山地块,晚期发育了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受印支运动影响,扬子地块震旦系至古生界地层逆冲推覆在怀玉山地块之上,和登山-横峰逆冲叠瓦扇系一同构成了研究区最大规模的双层式复合逆冲推覆构造[6,7]。燕山运动时期,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a)为A-10有机质与黄铁矿间孔隙;(b)为A-16溶蚀孔;(c)为A-19矿物间孔;(d)为AZ-35有机质孔

3.2 生烃演化

荷塘组有机质页岩青反射率测试存在高值区域2%~3.23%和低值区域5.2%~9.41%[8]。高值和低值的同时出现说明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至少经历了两次生烃过程。初次生烃发生在晋宁运动晚期[9]。由于印支、燕山运动的改造作用,下寒武统页岩埋深变浅,遭受风化剥蚀,生烃过程停滞,生成的页岩气很难得到保存。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期,下寒武统页岩进入了连续沉降阶段,热演化程度增强,进入了二次生烃阶段。赣东北地区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Ro在2.61%~2.91%之间,演化程度较高。这说明二次生烃历时较久,生烃高峰延迟,为页岩气的聚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10]。

4 区域构造发育特征

断裂的空间分布和发育规模是影响页岩含气量和页岩气聚集的重要因素。它们通过影响页岩渗透率的大小控制着页岩气的渗流能力和产能。研究区的断裂比较发育(图5),三大断裂延伸(200~540)km不等。在前人对赣东北地区构造研究的基础上[11,12],笔者根据信江断裂和德兴-翕县断裂将研究区划分为扬子地块、怀玉山地块和上饶地块,在怀玉山地块基础上划分了怀玉山区块和玉山区块(图5)。本区在晋宁运动时期形成了三大断裂和一系列线形、紧密、同斜倒转褶皱及逆冲、斜冲断层,并在之后经历长期发展、多次活动。扬子地块和上饶地块在鹰潭-绍兴断裂影响下,后期构造活跃,早期对冲结构明显,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强烈,主要表现为万年隆起、德兴-弋阳古缝合线断裂带和湘西拗陷带。怀玉山地块为晋宁运动后的长期凹陷区,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南板块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其中怀玉山区块的构造发育以怀玉山背斜为主,玉山区块的构造发育以横峰-玉山断裂带为主。怀玉山地块震旦纪和早古生代沉积厚度巨大,一般为(7 000~8 000)m,且玉山区块早古生代地层褶皱相对微弱,一般多为宽展型对称褶曲,仅局部分布在大断裂附近。

5 岩浆活动

赣东北地区主要经历了晋宁运动时期和燕山运动时期两次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分布范围广,主要发生在德兴地区及信江盆地,呈现多点式分布,大多非顺层产出,并在怀玉山区块出露了大茅山和灵山火山岩体。

1为怀玉山地块;2为白垩纪盆地;3为燕山期侵入体;4为加里东期侵入体;5背斜轴迹;6为向斜轴迹;7为深大断裂;I为鹰潭-绍兴断裂,II为信江断裂,III为德兴-歙县断裂;8为一般性断裂

6 页岩气保存条件

6.1 含气性评价

含气量是页岩气赋存的直观反映和保存条件的重要参考指标[3]。等温吸附实验采用纯甲烷在40℃(相当于1 000 m埋深地温)、平衡湿度条件下进行,在压力达到10 MPa时,页岩的甲烷吸附量为(1.15~7.48)m3/t(图6)。按照吸附气含量约占含气量40%~80%的标准[13,14]并考虑赣东北地区含气页岩地质构造、埋深、展布情况的差异性,计算总含气量为(1.0~5.0)m3/t,和四川盆地威远W001-2井、W001-4井含气量(0.43~6.02)m3/t相比大致相当,直观反映了赣东北地区现今页岩气保存条件良好。

6.2 构造、岩浆作用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

赣东北地区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都比较活跃,呈现出多期次、大规模的特点。构造、岩浆作用是影响页岩气保存条件的重要因素,对页岩的含气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运动使泥页岩产生大量微裂缝,其沉降运动会造成有机质页岩不同程度的剥蚀,同时深大断裂及一般性断裂会破坏页岩气储集层和盖层,导致部分页岩气逸散。岩浆作用一定程度上利于增大含气量,一方面通过促使微裂缝的产生增加了附近地区游离气的含量;一方面通过增大附近页岩区的地层压力增加了附近地区吸附气的含量[15];另外,岩浆作用也会破坏了泥页岩的组成及储气空间。

构造稳定区是美国Barnett页岩高产气率井位的主要分布区[16]。研究区内三大断裂的发育和发展,破坏了页岩气的储集空间,造成了区内页岩气的大量逸散。印支期大规模逆冲推覆运动使扬子地块下寒武统页岩抬升而使怀玉山地块下寒武统页岩持续沉降,减弱了扬子地块的保气效果,同时增强了怀玉山地块的保气效果。由于扬子地块和上饶地块下寒武统页岩的埋深相对较浅,一般性断裂会延伸至盖层,导致了页岩气不同程度的逸散,降低了游离气含量。

赣东北地区岩浆活动范围较大,在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晋宁期岩浆活动促进了下寒武统有机质页岩的热演化和早期生烃,燕山期岩浆活动破坏了页岩气储集空间,减弱了初次生气的保存条件,但同时也加速了二次生烃的热演化。在岩浆作用活动区,热液扰动提前终止了下寒武统有机质页岩的生烃、生气过程[17]。同时岩浆活动也加速了围岩的变质作用和成岩作用,表现为怀玉山区块的典型混合岩带,不利于页岩气保存。玉山区块是一个受构造和岩浆活动较小的区块,并且荷塘组页岩埋深一般>1 000 m,厚度(200~700)m,有效防止了页岩气大量逸散。

7 结论

(1)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有机质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整体表现为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和美国及四川盆地含气页岩相当,厚度和埋藏深度大,且孔隙、微裂缝发育。

(2)赣东北地区构造和岩浆活动比较频繁,二者控制着页岩气的生烃演化和保存条件,且其影响作用均具有两面性,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应选择构造、岩浆活动少发的稳定区块。

(3)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气保存条件整体良好,含气量在(1.0~5.0)m3/t。但不同地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扬子地块和上饶地块下寒武统页岩埋深浅、成岩作用强,页岩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玉山区块构造稳定、岩浆作用弱,保存条件相对较好。

赣东北地区 篇2

[摘要]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红色省会,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传统,必须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生态性整合。在旧址群的保护、修缮、整理、挖掘中要体现历史的原生态,并以生态发展的理念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生态旅游,让旧址与文物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为党员、干部和高校学习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史奉献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赋予红色文化资源以永恒的生命力,助推赣东北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赣东北苏区 红色文化资源 生态性整合 葛源

赣东北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六大苏区之一,“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证”[1],被毛泽东赞扬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赣东北“模范工作者”。从弋横暴动到方志敏北上抗日失败,在赣东北苏区这块红色土地上,处处孕育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处处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但如今赣东北老区的影响力与它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原有地位极不相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相对滞后。以赣东北苏区省会葛源为例,红色文化资源遗存保护意识相对淡薄,情形堪忧,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形式单一,与其他资源的协同发展不够,与当地的绿色文化、古色文化、民俗文化整合力度有限,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难以形成综合竞争力。有一批旧址虽已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推介乏力,吸引力不强。为了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好地学习党史,了解国情、区情,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发扬革命传统,本文试从生态视阈阐述红色省会葛源文化资源的整合。

一、赣东北省府红色文化资源遗存旧址保护和挖掘中的价值整合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独特的资源,“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2]p75。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精髓在于将所有的历史遗存原状性保存、维护起来,最终形成历史与现代价值的整体。

(一)保护和修缮各种红色文化资源遗存必须体现其历史性和完整性。“小小横峰县,大大葛源镇。”在全红县横峰,葛源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1931年,方志敏把赣东北苏维埃首府由弋阳县迁往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在后来的四年时间里,根据地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地跨赣东北、闽北、浙西和皖南,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种机构设施完善,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仅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省会所在地葛源镇,至今仍保留了遗址、遗迹共40余处。新中国成立后,闽浙赣苏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司令部、红军操场、红军第五分校5处旧址,先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旧址与葛源的自然环境已融为一体,宛如在葛源绿水青山中镶嵌了几颗璀灿的明珠,增添了葛源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成为赣东北地区党政机关、学校和群众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然而遗憾的是,还有更多的旧址分散在葛源镇境内各个村落和山林中,部分旧址被村民占用,所有权属于村民。虽然近几年有的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因资金所限,保护和修缮进展缓慢。例如:闽浙赣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省财政部、共青团省委、省苏维埃银行、省苏维埃消费合作总社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旧址,历经70多年的风雨侵蚀,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中共赣东北省委党校,闽浙赣工农俱乐部、裁判部、列宁师范附属小学、闽浙赣省邮政管理局等旧址,没有进行有效的修缮,基本上处在危房状态,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位于上坑源村的省苏维埃兵工厂,以及在当时全国各根据地具有独创性的密坑村省苏维埃劳动感化院,现已全部被损坏;各旧战场充其量只能说是遗迹;已经被列为保护对象的旧址内,大多数空无一物。此种现状不能完整地体现当年被称之为模范的赣东北省的革命全貌和魅力。作为一个体系,散布在葛源各地的旧址、遗存和遗物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是赣东北根据地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生各方面的建设,体现了根据地活生生、火热热的革命斗争画面,清晰地描述闽浙赣苏维埃省的行政运行轨迹,彰显着它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曾称赞赣东北苏区:“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了。他们是认真地在那里进行工作,他们是仔细地在那里解决问题,他们在革命面前是真正负起了责任,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3]p140如果不能完整地保护、恢复各级各类的旧址、文物和遗物,挖掘第一手原始史料,还原历史面貌,体现生态意蕴,就难以将当年方志敏、黄道等共产党人在艰苦条件下建立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创造精神和斗争精神一一提炼出来,对当代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就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整理和扩容红色文化资源,注重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生命力的延伸。保护、修缮革命旧址,重在原有旧址和遗物的历史风貌还原,主要给人以红色文化的感性认知;而整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更加注重的是红色文化的内涵,彰显其生命力。参照中央苏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成功做法,根据历史的逻辑性,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葛源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理、挖掘、扩容,就是要历史地记录赣东北革命斗争史,编制、完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活”的历史教科书,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旅游和历史爱好者奉献丰盛的精神食粮。

赣东北队巧解斜孔测斜难题 篇3

在一般情况下,测绘仪是顺钻杆下放停留在钻杆或钻具中测斜,所读到的顶角的数据由于罗盘磁针受钻杆环周铁质的影响是不准确的。传统做法是把孔内钻具全部提离孔外,再下仪器在裸孔中进行测试,这种做法不仅存在诱发孔内掉块现象的风险,而且还费时费力。新制作的测斜导正器由导正尖头、导正杆和导正接头三个部分组成,导正尖头与导正杆上部用电焊连接;导正杆下部和导正接头上部用螺纹连接,工作原理是利用钢丝绳的弹性和导正尖头的导正作用,在测绘仪上升时能够安全顺利地将测绘仪导正进入钻头中。该方法在赣东北队所承接的天井源矿区ZK8002孔、ZK5201孔、ZK6402孔、ZK9603孔进行实际操作测试过程中,数据反映真实、仪器安全有保障,同时避免了钻杆磁性对方位角的影响以及孔内掉块的风险。

赣东北地区 篇4

塔前-赋春成矿带业已发现朱溪、月形、横路、张家坞、岩口、弹岭等钨铜多金属矿床 (点) , 其中尤以近期探明的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更为典型, 仅30-78线探获WO3资源量286.48万t, Cu金属量10.00万t, 引起了各行业的广泛关注。与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同处于塔前-赋春成矿带的弹岭地区以前开展过地质找矿工作, 但找矿效果甚微, 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与朱溪典型矿床进行类比, 简要论述弹岭地区的找矿前景, 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区域地质概况

弹岭地区处于下扬子陆块江南古岛弧带东南部, 钦杭接合带江西段萍乐拗陷带之东端, 赣东北深大断裂北西侧。区域内地层有新元古界、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等, 主要由浅变质岩、沉积岩及少量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成。区内基底构造以紧密褶皱为主, 发育网结状剪切带, 断裂次之;晚古生代沉积盖层呈走向NE 50°~55°、倾向NW的单斜构造, 局部有次级褶皱, 断裂带构造发育。区域岩浆活动强烈, 除在塔前附近出露超基性-基性岩脉外, 其它主要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 以浅成-超浅成相为主, 主要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主要呈小岩株、岩脉、岩墙等产出, 规模均较小。

矿区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 主要有新元古界万年群、石炭系黄龙组和船山组、二叠系栖霞组和鸣山组 (图1) 。新元古界万年群为一套深海盆地相夹浊流沉积的泥砂质建造, 间伴有海底火山喷发产物, 石炭系-二叠系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和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及碎屑岩。

弹岭地区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倾角40°~80°的单斜构造, 在石炭系与万年群之间的活脱接触构造面上, 部分地段发育北东向逆断层, 显示出双重构造。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为燕山早期。受区域性北东向断裂及区内构造控制, 岩浆岩大多呈岩脉、小岩体产出。零星出露于晚古生代地层中, 岩石类型以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及煌斑岩为主。

矿区地表的主要蚀变有矽卡岩化、大理岩化、褐铁矿化等。目前已控制具有一定规模的脉型铜多金属矿体2条, 长250~500 m, 宽3~17.5 m, 铜含量0.23%~0.79%。

找矿前景分析

弹岭与朱溪矿区同处一晚古生代构造岩片, 其出露地层及岩性特征均与溪矿区基本相同;弹岭地区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推覆断裂及一些北西向的断裂, 北东向推覆断裂与朱溪应属同一条区域性断裂, 北西向断裂亦与朱溪矿区相同;弹岭地区出露花岗 (斑) 岩体及小规模岩脉, 与朱溪矿区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相一致;主要见有矽卡岩化和大理岩化蚀变, 分布于岩体接触带及浅变质岩与碳酸盐岩滑动构造接触带附近, 与朱溪矿区极为相似。

弹岭地区与朱溪矿区同处一个1:20万重力低异常区内, 1:5万高精度磁测和1:1万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在弹岭地区圈出一处正负相伴生的磁异常, 地球物理特征与朱溪矿区基本相同;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在弹岭地区圈出了一处W-Cu-Mo-Pb-Au多金属甲类综合异常, 具有三级浓度分带, 异常重合性较好, 该水系沉积物异常不论是在异常规模、元素组合、异常强度、浓度分带和重叠性等各方面均与朱溪地区异常相似;预测区1:5万遥感影像蚀变提取的羟基类和铁染类蚀变异常强度与朱溪矿区相同, 规模较朱溪矿区更大。

综上所述, 弹岭地区具有极好的找寻与朱溪地区相似的矽卡岩型矿床的前景, 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上一篇:服务体系模型构建下一篇:改性蒙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