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多发性创伤

2025-01-15

重症多发性创伤(共4篇)

重症多发性创伤 篇1

现阶段, 重症胸部创伤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创伤类型, 一般情况下, 重症胸部创伤患者入院就诊时病情较重, 倘若不及时进行急救治疗, 可能会使患者由于呼吸循环等功能障碍而死亡。产生胸部创伤原因主要有高空坠落、塌方积压、交通事故或是钝锐器打击等[1]。一般的重症胸部创伤患者会伴发创伤性休克, 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复杂,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较高, 因而患者的死亡率也较高。为研究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 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56 例, 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56 例, 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 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56 例患者, 进行肺修补术9 例, 肺切除术6 例, 膈肌修补或切除术9 例, 肝、肾、脾切除术16 例, 血管修补术8 例, 气管插管术8 例。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28 例, 男18 例, 女10 例, 年龄16~75 岁, 平均 (42.5±2.7) 岁;从患者致伤原因上来看, 车祸受伤10 例, 高空坠落受伤6 例, 钝锐器打击受伤8 例, 塌方积压受伤4 例;其中伴有轻度休克12 例, 中度休克7 例, 重度休克5 例。对照组28 例, 男16 例, 女12 例, 年龄18~78 岁, 平均 (43.3±2.5) 岁。从患者致伤原因上来看, 车祸受伤11 例, 高空坠落受伤5 例, 钝锐器打击受伤7 例, 塌方积压受伤5 例;其中伴有轻度休克13 例, 中度休克9 例, 重度休克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急诊时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呼吸状况, 解除患者呼吸道阻塞, 改善并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必要情况下在患者胸部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迅速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呼吸道内有无异物或分泌物阻塞, 发现阻塞物应立即清除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若患者器官受到损伤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X线、CT、超声检查, 明确受伤严重程度及合并伤情况, 有针对性的实施手术治疗 ( 开胸手术、开腹手术、开颅手术等) 。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法, 早期、足量、快速补液, 保持患者收缩压在90 mm Hg以上。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法, 迅速为患者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快速注射血浆胶体液500 ml、林格氏液1000 ml, 待患者血压回升到70 mm Hg时将输液速度适当减慢, 并对晶体液的输入量适当进行控制。对两组苏醒情况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 观察患者急诊手术治疗疗效情况。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胸部外伤症状得到彻底消失, 休克状态顺利扭转;有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胸部外伤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休克状态基本得到扭转;无效或死亡:患者胸部外伤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 ( 治愈例数+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 (2) 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主要包括肺部感染症状、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脓胸症状, 并做好记录与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而对照组为75.00%,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3.646,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 对照组为35.71%,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3.606,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3.1 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病因分析

(1) 由于患者心脏或是大血管损伤从而引起失血性休克; (2) 由于患者心脏受到严重挫伤造成心脏排血量下降, 从而导致心源性休克; (3) 由于患者发生急性心包堵塞, 从而导致休克; (4) 张力性、开放性气胸导致纵膈移位, 引起患者循环功能紊乱; (5) 患者室间隔、心脏瓣膜穿孔导致心力衰竭, 引起休克[1]。

3.2 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治疗

患者入院后, 应立即利用X线、CT、超声等进行检查, 明确受伤严重程度及合并伤情况, 特别是创伤面在胸壁心脏危险区域时, 严禁待血压回升后再行手术情况的发生, 减少休克情况出现[2]。开胸探查、插管等操作需同时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合理选用晶体液, 对引起多器官衰竭的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1) 保持呼吸系统畅通。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根据患者严重程度采用环甲膜切开术、纤维支气管镜吸引术、气管切开术等辅助患者呼吸[3]。由于该病患者易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因而治疗时除使用呼吸机外还可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4]。治疗时需遵循适量、短程、静注、递减等原则, 以提高治疗效果[5]。 (2) 抗休克治疗。对该病患者传统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尽早进行液体复苏, 给予患者各种血管活性药物, 帮助患者提升血压[2]。近年来, 医学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延迟复苏效果较好, 特别是对于伴有活动性出血休克的患者, 可在手术前给予患者一定量的电解质溶液、平衡盐, 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 待患者手术结束后再给予液体进行复苏[6]。临床研究表明, 伤后5 min内给予急救措施, 30 min内给予入院急救, 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7]。

本文通过对56 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6.43%) 明显高于对照组 (75.00%) , 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0.71%) 明显低于对照组 (35.71%)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观察组中1 例死亡患者是由于创伤失血性休克, 而对照组7 例死亡患者中, 3 例患者是因创伤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的, 而另4 例患者是因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

综上所述, 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休克复苏方法, 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降低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56例,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28例, 两组均给予急诊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法, 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方法,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休克复苏方法, 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降低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诊手术,重症胸部创伤,创伤性休克,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飞, 常捷芳.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临床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7) :29.

[2]缑丙富.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25例的急诊手术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3) :137-138.

[3]陈华.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30例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院, 2011, 18 (20) :2843.

[4]张烁然.浅析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安全性分析[J].医药前沿, 2015, 12 (7) :238-239.

[5]李潮杰.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4) :99-100.

[6]殷晓红.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手术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2 (30) :218-219.

[7]高枫.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ICU救治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12) :117-118.

重症多发性创伤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7月~2012年5月接收并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伴发创伤性休克患者33例, 其中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14例, 年龄均分布在15~53岁, 平均年龄为34岁;导致重度胸部创伤的因素:殴打致伤7例, 坠落致伤9例, 车祸致伤13例, 其他原因致伤4例;其中伴轻度休克患者16例, 伴中度休克患者11例, 伴重度休克患者6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呼吸情况, 若有需要则应在患者胸部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对患者快速进行体格检查以及气管插管, 体格检查一般包括检查患者呼吸内有无分泌物或异物X堵塞, 若存在则必须立即清洗干净以保持呼吸通畅, 患者若伴有气管的损伤则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要及时行X线、B超、CT等相关的影像学辅助检查, 将损伤程度及合并伤诊断明确, 实施有效的手术治疗, 此外在治疗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抗休克治疗的措施, 如血制品、胶体液或者晶体液等。

2 结果

我院于2010年7月~2012年5月接收并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伴发创伤性休克患者33例, 经过详细的临床资料分析与归纳总结, 发现此次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伴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较好, 治愈率达到91.74%, 男性患者治愈率达90.15%, 而女性患者治愈较男性高, 为93.27%;而死亡率为6.35%, 男性患者死亡率为6.5%, 而女性患者死亡率较男性低, 为6.2%, 控制在最高死亡率范围之内, 据试验数据统计, 并将此次33例重症胸部创伤并伴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得知行肺修补或肺切除术患者共计7例, 其中男性患者5例, 女性患者2例;行膈肌修补或切除术总计5例, 其中男性患者3例, 女性患者2例;行肝、脾、肾切除术患者总计11例, 男性患者6例, 女性患者5例;行血管修补术患者4例, 其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占2例;行气管插管术患者总计6例, 同样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占3例。

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治愈率为91.74%, 其中女性患者的治愈率较男性患者略高, 而此次急诊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6.35%, 其中女性患者的死亡率较男性患者低。急诊手术中以肝、脾、肾切除术患者占较高比例, 只有4例患者行血管修补术, 6例患者行气管插管术, 治疗中有16例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经过用统计学方法和SPSS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得出P<0.05, 说明此次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几年来, 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事故以及殴打等多种致病因素的并存致使胸部重度创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增加[1], 入院治疗的患者中大部分伴有创伤性休克, 重症胸部创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伤情危重, 需紧急处理, 果断开展手术治疗, 住院死亡患者中约有25%左右的直接死因为胸部创伤[2], 最主要的原因包括: (1) 胸部大血管损伤导致失血过多; (2) 心脏正常结构被破坏导致心输出量不足; (3) 肺组织的严重破坏或气管断裂; (4) 胸部创伤合并其他诱因[3]。传统理论认为, STTTS低血压应及时开展液体复苏, 并给予各种血管活性药物, 帮助升高血压[4], 对于开放性创口的患者, 立刻使用清洁布块或纱布将创口封闭, 并以胶布、绷带包扎固定防止漏气, 其包扎的松紧度应把握好, 若伤后5 min内给予临时急救措施, 30 min内给予医院急救, 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缑丙富.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25例的急诊手术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3) :137-138.

[2]陈华.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30例临床研究.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20) :2843-2844.

[3]冯志英, 李凤云, 张莹, 等.28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手术护理.海南医学, 2004, 15 (12) :128-129.

多发性创伤急救的护理体会 篇3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 人体同时或相继2个或2个以上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 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 也可能危及生命。多发性创伤伤情变化快, 病死率高[1], 因此, 多发性创伤患者在急诊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由于多发性创伤来势凶险、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而成为急诊工作的一个难题。2010年3月-2012年3月, 我科收治多发性创伤患者65例, 予以相应的急救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多发性创伤患者65例, 男39例, 女26例;年龄20~60岁, 受伤至就诊时间约20~120min。致伤因素:交通事故47例, 坠落伤5例, 刀砍伤11例, 塌陷伤2例。损伤情况:以颅脑损伤为主35例, 胸腹部损伤为主23例, 四肢骨盆损伤为主7例。

1.2 方法

65例患者中予剖腹探查术20例, 气管插管术8例, 心肺复苏术2例, 开颅术24例, 胸腔闭式引流术6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例。

1.3 结果

65例患者抢救成功64例, 死亡1例。

2 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急救原则

(1) 多发性创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遵循边抢救边诊断原则, 即诊断→抢救→诊断→治疗, 首先抢救患者的生命, 如先进行检查可能延误抢救时机, 给患者造成危险。 (2) 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抢救时应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 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如对呼吸道阻塞和窒息者, 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及早建立人工气道;对呼吸心跳骤停者, 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严重内脏破裂出血者, 应边抗休克边紧急手术;对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者, 应立即封闭伤口, 予减压排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等。

2.2 快速作出伤情评估

急诊护士在预检伤员时, 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评估伤情[2]。在询问的同时, 立即解开 (或剪开) 患者的衣裤, 按ABCDE法检查:A (airway, 气道) 有无堵塞;B (breathing, 呼吸) 幅度和频率;C (circulation, 循环) 脉搏、血压、末梢循环;D (disability) 神经损伤程度评估;E (exposure) 全身检查。对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作初步评估, 后据各部位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

2.3 快速准确地执行急救程序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充分给氧, 及时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痰液等分泌物, 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 并备好呼吸机。 (2) 迅速评估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幅度及胸腔情况, 如有异常, 迅速做如下处理:张力性气胸和血胸者予引流减压;关闭开放性气胸;人工辅助通气。 (3) 立即建立>2条的静脉通路, 并做到其中1条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液体的复苏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 并及时配血, 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一般在最初抢救10~15min内快速输入晶体1000~2000ml, 输液总量可按150ml·kg-1·d-1计算, 力争在1~4h内使血压回升, 如存在活动性出血则立即止血。有明显外出血者必须立即加压包扎, 上、下肢大出血时, 可使用止血带止血, 并准确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对腹腔内有进行性大出血者, 应及时做胸腹腔穿刺及B型超声检查;需紧急手术的患者, 立即送手术室, 并注意转运途中生命体征的监测。 (4) 迅速做出神经功能评估, 是否对呼叫有反应, 对疼痛有无语言应答, 意识是否清晰。如来不及做格拉斯哥意识程度评分, 则采用简洁的清声痛否 (AVPU) 系统评估法。 (5) 全身检查:脱去患者全身衣服, 查找受损部位。如考虑有颈部或脊柱损伤, 则需行必要的制动。

2.4 及早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并纠正休克

2.4.1 脉搏、血压与脉压差的观察:

休克时脉搏细速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 有时血压较低, 但脉搏正常, 手足温暖, 这往往是休克好转的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 脉搏细速出现心律不齐, 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 甚至摸不到。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 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 但脉压差减小。收缩压<90mm Hg、脉压<20mm Hg是休克存在的依据。因此, 严密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是抢救休克的关键。每隔15~30min测量血压1次, 并作好记录, 直至血压稳定后, 可减少测量次数。在休克晚期, 应每隔5~10min测量血压1次, 直至稳定。

2.4.2 呼吸及尿量监测:

应监测呼吸节律、频率、方式及困难程度, 及其与体位、病情的关系, 若患者出现神志改变, 如烦躁不安、嗜睡等, 提示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尿量是估计肾流量和肾排泄功能的有效指标, 24h尿量<400ml为少尿, <100ml为无尿。本组患者在抢救中, 均放置导尿管, 并每小时测量尿量1次, 如每小时尿量≤30ml, 说明肾脏血液灌注量不足, 提示有休克。经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30ml为休克缓解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 严格认真监测尿量极为重要。

3 讨 论

及时、全面、连续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及汇报是急诊科护士的基本功。严重多发性创伤的病情常变化多端, 其伤情确定、复苏等问题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 急诊护士应善于及时、全面、连续地观察病情并准确记录, 及时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特别是有些伤员的损伤部位、程度尚不明确时, 护士应做到有预见性的观察病情, 针对可疑的症状、体征及指标等认真评估,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协助医师诊断。

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前提, 在救治过程中, 一般分为初步判断伤情、复苏处理和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3个阶段, 针对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人员应明确分工, 各负其责, 使抢救工作紧张有序, 忙而不乱。实践证明, 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简洁、明确, 易于掌握, 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834.

重症多发性创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检查和诊断均符合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诊断标准[3]。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 男26例, 女14例;年龄19~62岁, 平均年龄 (41.2±4.4) 岁;受创时间1~6 h, 平均受创时间 (2.6±0.8)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 高空坠落伤11例, 打击伤7例, 运动伤3例。观察组中, 男25例, 女15例;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 (41.8±4.5) 岁;受创时间1~8 h, 平均受创时间 (2.8±0.9)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 高空坠落伤13例, 打击伤6例, 运动伤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择期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入院后进行输液、吸氧等抗休克措施, 稳定生命体征, 对伤口进行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进行治疗, 入院后快速体检, 若有需要在患者胸部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 开放患者静脉通道, 给予开胸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如下[4]。显效:治疗后休克解除, 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胸外伤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休克缓解, 各项生命体征明显改善, 胸外伤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休克未缓解, 各项生命体征仍然异常, 胸外伤症状无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2.5%, 观察组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脓胸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17.5%, 观察组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多, 交通压力不断增强, 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上升, 导致胸部创伤发生率也显著增高。由于胸部创伤一般较为严重, 因此大部分胸部创伤患者合并创伤性休克症状, 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目前临床上对胸部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进行早期输液, 以最快速度治疗休克为主要原则。但是否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引起临床学者的争议。目前临床认为, 重症胸部创伤造成休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5]: (1) 心脏大血管受到损伤造成大量失血, 引起失血性休克; (2) 心脏受损导致心脏排血量下降, 引起心源性休克; (3) 发生急性心包堵塞引起休克; (4) 胸部创伤引起气胸导致休克; (5) 心瓣膜穿孔等因素引起休克。多数学者认为, 由于上述因素导致休克的发生, 在治疗休克的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排除上述因素再次引发休克症状。而对于开放性创口的患者在来院就诊时, 紧急使用纱布对创口进行封闭是重要措施, 再使用胶带、绷带等对伤口进行包扎, 包扎时注意松紧程度。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2.5%, 观察组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采用急诊手术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 极大恢复了患者生命体征的正常。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17.5%, 观察组明显较低 (P<0.05) 。可见急诊手术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有效解除了引起休克的症状, 抗休克治疗更为有效。而在急诊治疗的同时, 有效改善了患者生命体征, 且术后患者并发症进一步降低, 可能是由于术中改善患者休克症状有关, 保障了患者术后的安全性。因此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积极给予急诊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安全性更高。但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时需要明确适应证[6]: (1) 胸内有明确出血病灶的患者; (2) 主动脉、主气管及气管发生破裂的患者; (3) 有严重肺裂伤的患者; (4) 食管、膈肌破裂的患者; (5) 穿透性胸部外伤患者; (6) 有心包填塞现象的患者等。而对于有心脏大血管创伤的患者不能开展过多检查, 需要尽快实施手术,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7,8]。

综上所述, 对于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应快速进行各项检查, 抗休克的同时尽早进行开胸手术, 是临床救治该类患者的重要手段。

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各40例。其中, 采用择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急诊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2.5%, 观察组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17.5%, 观察组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效果较好, 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手术,胸部创伤,创伤性休克

参考文献

[1]殷晓红.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手术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30) :218-219.

[2]张俊霞, 陈坤峰.急诊手术对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的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 2016, 43 (7) :70-71.

[3]李潮杰.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4) :99-100.

[4]罗军民.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效果评估[J].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 (8) :132-133.

[5]王云, 何勇, 胡杨杨, 等.胸部创伤250例临床诊治[J].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4 (z1) :55-56.

[6]缑丙富.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25例的急诊手术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3) :137-138.

[7]李兵飞, 杨洁, 王桂林, 等.23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手术护理思路构建[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23) :175-176.

上一篇:《实用骨科杂志》稿约下一篇:阅读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