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之路知易行难(共5篇)
智能之路知易行难 篇1
随着国内3G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现在三大运营商都建了数十万个基站, 小区的级别更在百万级以上, 数据流量剧增。
如何来管理这个现已很庞大, 将来会更加庞大的网络?大唐移动技术研究部总监徐敬涛在论坛上表示, 从运营需求来讲, 运营商面临两个主要的需求, 第一是要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 第二是减少人工干预。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是网络的自配置和自优化, 也就是网络自己来管理自己。在这个方面大唐移动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个是网络自优化的解决方案, 就是ANR (自动邻区关系) 。第二个解决方案是网络精细化管理DPI (深度高分析技术) 。这两个解决方案可以进一步使运营商的网络能更加智能化。
目前运营商网络缺乏一个完整的网络邻区优化系统, 网络自动化管理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徐敬涛介绍, ANR工具的实施推广将TD网络的邻区优化分析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并将网络优化工作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探索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以一个2000个站的中型网络为例, 在优化成本上, 一套ANR系统可以每天节省人力成本为42人。以中级工程师每天300元的成本, 高级工程师每日500元的成本, 该系统每日的基本效益是15000元, 全年效益在547.5万元。另外, 优化效率也提高近百倍。
DPI的迫切需求主要原因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和业务飞速发展, 运营商很需要精细化控制一些像P2P高消耗、低价值的业务;第二要掌控这些流量的构成, 不同业务占据的带宽。大唐移动DPI方案主要包含两大功能系统, 第一是数据业务分析系统, 第二是流量控制系统。在数据业务分析系统, 大唐移动把它并联在GN接口, 流量控制系统是串联在GI接口上。实际上业务识别模型类似于搜索引擎, 是基于综合特征多识别引擎。大唐移动DPI方案可以对几乎所有引擎都进行检测。
航空电子货单:知易行难 篇2
10月10日, 电子客票的“姐妹篇”、国内民航首张电子货单诞生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终结了我国电子货运的空白史, 成为继2000年国内航空客运实现电子化后, 我国航空运输业在电子化运输领域的一大进步。
据电子货单系统的研发单位中国南方航空股份公司 (以下简称“南航”) 介绍, 发货人只需要在网络平台上简单动手, 就可生成一张电子货单, 接下来从承运到收货的整个航空货物运输过程将免去以往打单、盖章等手工传递过程, 实现无纸化办公。
何谓电子货单
目前, 传统纸质运单主要包括运输合同、货物托运证明或收据、运费账单、保险证明、海关申报文件、货物情况的详细描述、承运人的货物操作指导等。一般来说, 整单货物的空运完成首先要货运代理制作繁琐的纸质运单, 再去加盖海关、检验检疫、安全检查印章, 航空公司或其代理必须等纸质运单全部送达才能完成舱单制作, 并且要对运单进行分拣等操作后才能送上飞机, 而到达运单、舱单也要经处理才能发出到货通知, 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做重复劳动。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I A T A, 以下简称“国际航协”) 的公开数据显示, 一单空运货物所涉及的纸质文件可达30多份, 全球每年航空货运产生的货运单多达3500万份, 所有货运文件可以装满约40架波音747-400型全货机。
“所谓电子货单, 即将货运单抛弃传统的八联纸质运单的形式, 而以一份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于信息系统中, 类似‘E-TICKET’, 即电子客票。”南航货运部电子商务管理室解释说。换句话说, 就是使航空货运的业务操作转变到对信息的审核和利用上来, 通过计算机系统信息检索、转换、传输以及分析的强项, 高效率地实现传统纸质运单的功能, 而省去纸质运单操作的种种不便。
据南航货运部电子商务管理室工作人员介绍, 至今年已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32个国家开始在部分航班的部分环节实施无纸化货运操作, 而国内电子化和无纸化的航空货运起步仍较晚。
实际上, 早在2005年国际航协就开始了电子货运的设想, 航空货运无纸化问题至今一直是整个行业讨论的焦点。随后其推出的电子货运项目计划在2010年彻底取消纸张文件, 通过削除重复劳动, 加速货物流转速度, 提高航空货运服务质量, 其根本目的就是帮助航空公司开源节流, 同时在航空货运界建立一种全新的无纸化运营标准。
好处多多
“电子货单具有操作便捷、数据准确、绿色环保等优点和功能, 不仅能够提高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 更是能为航空公司、海关联检和代理企业节约不少成本, 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同时, 更为航空货运进入物联网时代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南航货运部电子商务管理室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
电子货单推出后, 货运代理再也无需制作繁琐的八联纸质运单, 因为遗失纸质业务文件而耽误货物的运输的状况将不复存在, 增加货物信息透明度的同时, 更能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到达海关系统, 整单货物的进出港流程相较以往也将大大简化。
“交货人或代理在交运货物时不需要同时交运纸质运单, 只需通过信息系统指令将出口电子运单信息发送给当地海关, 便可快速清关。而货物到达之前也可通过信息系统向目的地海关发送电子运单信息以提前申报。”据上述工作人员介绍, 南航预计在数月后实现此项功能。
而对于客户来说, 交货时提供货物交接单即可, 货主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或手机短信实时追踪货物信息, 提货时也只需提供有效身份证明, 整个过程更加简单明了。“和电子客票一样, 在取消了纸质运单以后, 南航货运会推出与电子货单相对应的航程单给客户作为报销及其他凭证。”南航货运部电子商务管理室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说, 该航程单为一式一联, 由南航的结算中心发放, 一般由货运代理自行打印。
唐翼货运系统是南航面向各其它航空公司、航站、货运公司、货站及货运代理人的公用服务平台。据了解, 电子货单数据正是基于此广域网信息系统平台之上得以运行。“电子货单具有信息‘易录入’的优点, 其操作非常方便, 只需要代理人在唐翼系统中录入相关的运单数据并保存即可。”南航货运部表示。
记者了解到, 目前南航已经根据电子货单的推进计划在唐翼货运信息系统上进行改造, 有关唐翼系统与代理人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已经实现, 下一步将实现数据交换的正向传递功能, 以确保数据传输更加通畅和准确。
根据南航货运部测算, 电子货单成功实施后, 预计南航每年可节约3000万张纸质单据, 节省近百万元人民币, 同时物流链中每票货物的文件处理成本费用也将降低40%。电子货单的首批试点代理企业之一、穗佳物流有限公司的阙经理也告诉记者, 目前一家代理的录单员工大致有4个, 按一个员工平均每年30000元的人力成本算, 采用电子货单可以令代理企业减少一半的录单员工即减少2名员工, 这将为代理企业每年减少60000元的成本。
全面推广难
然而, 电子货单虽然有诸多好处, 全面推行却并非易事。据了解, 目前电子货单只在南航广州-大连航线的CZ3603航班试点使用, 试点代理也只限于穗佳物流和新邦物流两家。
对此, 南航货运部表示, “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只有南航采用电子货单, 如果南航取消了所有的纸质文件而全面采用电子货单和电子舱单, 那么没有使用南航货运系统的地方和单位将无法获得完整的货单数据和舱单数据。”换言之, 只有在全国范围内所有的航空公司和机场地面代理都使用电子货单, 纸质文件才能完全取消。
记者通过相关人士了解到, 下一步, 南航预计将在其分公司所在地推广使用电子货单, 然而要在全国范围内所有航线施行仍有一定难度。
穗佳物流的阙经理告诉记者, 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行业标准的统一。他表示, 南航推出的电子货单系统平台除了基于本身业务量增长的需要外, 在一定意义上同时致力于对电子货运有关共同标准、过程、程序和系统的电子信息进行系统的测试。然而, 全行业的统一标准仍需工信部及民航总局等部门支持并制定。
对于上述国际航协2010年彻底取消纸张文件的计划, 阙经理表示, 由于国内电子货运刚刚起步, 电子货运项目的全国范围内实施需要相关统一标准、技术和商业架构等先期到位, 从而使航空公司、货运代理公司、海关和各国政府之间可顺利完成电子信息及文档的无缝实时交换。因而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将有可能比上述计划推迟3年。
定位“端云融合”知易行难 篇3
应该说, 传统互联网行业是最有忧患意识的一个群体, 阿里巴巴、百度、360等尽管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建立了绝对优势地位, 但是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互联网行业, 没有哪个公司敢稍稍放松绷紧的神经。因此, 将传统互联网的优势转移到移动互联网领域是互联网企业首先要考虑的, 这种转移需要一个载体, 而终端恰恰是最好的载体之一。
另一方面, 终端厂商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智能机领域的激烈竞争让终端厂商卯足干劲, 提高性价比的同时, 更期望找到差异化卖点。于是, 联合互联网企业推出互联网手机就成为选择之一, 但如何在千元机机海中为互联网手机找到一条差异化的优势发展之路便成为当务之急。
苹果i Cloud模式的推出让大家眼前一亮。类i Cloud服务模式构建了围绕自身的生态系统, 把用户留在自身系统内, 这种端、云的协同发展模式也成为业界共识。于是终端厂商由终端优势向云端发力, 通过云服务推进终端销售;而互联网企业则通过定制终端或开发终端操作系统掌控用户入口, 推进自身业务发展。总之, 不管是互联网企业主导还是终端主导, 互联网定制手机的产品定位都应指向端云融合。
日韩造船业智能化之路 篇4
众所周知,受到世界经济、海运、油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造船业陷入低谷,知名企业倒闭破产、大型公司结构重组、船厂大规模裁员等重磅新闻不断,罢工抗议、财务舞弊、巨额订单遭撤等热点事件也层出不穷,当所有人都在讨论路在何方之时,韩国和日本两个举足轻重的造船强国给出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船舶智能化+船厂数字化”。韩国造船界将其当作突破现阶段危机的“困境突破口”,日本也将其认定为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性革命”。韩国船厂在智能船舶领域已经拿出了自己的产品,日本政府和相关机构也推出了发展路线,并且正在积极跟进,两国造船业押宝的未来之路正逐渐清晰。
韩国:IT技术助力船舶智能化
作为IT技术的大国,韩国在船舶智能化发面发展迅速,智能化技术也被韩国造船业作为走出当前困境,提高自身竞争力,并超越竞争对手的战略手段。基于韩国造船业的基本情况,以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为首的3大船厂实际代表了韩国造船工业的实力和发展方向,以上3家船厂在船舶智能化和建造技术智能化方面都已经部署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规划。
现代重工
1.“智能船舶1.0”计划
现代重工在2010年至2012年实施了该计划,其主题是基于有/无线船舶综合管理网通讯技术(SAN:S h i p A r e a N e t w o r k)的船舶主机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被国际电工委员会选为国际标准(IEC 61162-450),其最大优点就是利用IT技术对船内原本独立管理的460余种部件进行了综合管理,从而使主机等与航行有关的装置更便于管理,同时也可在陆地利用远程技术对船舶状态进行实时监管,此外还可进行远程维修。至2015年8月,该项目成果已获得超过200份订单,其中80多艘船舶完成了交付。近些年,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和韩国现代重工业合作开发了“基于IT技术的船用总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将IT技术和传统的造船技术相融合,完善船舶制造过程的“数字化造船厂技术”;二是船舶运行过程中的“智能船舶技术”。
2.“智能船舶2.0”计划
2013年,现代重工开启了以“经济、安全、高效航行服务”为主旨的“智能船舶2.0”计划。与此同时,现代重工还提出了“Connected Ship”的新概念,基于“智能船舶2.0”,把船舶、港口和陆上物流信息一并提供给船舶运营。目前,现代重工正在与埃森哲等企业合作,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帮助船舶运营商更好地管理船队,充分挖掘潜能,节约运营成本。在“智能船舶1.0”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可对船队运营的新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呈现分析结果,使船舶运营商能够实时监控其船舶状态和航行条件,并根据数据做出妥善决策,支撑高效运营。
3.多方合作
现代重工与SK Shipping、英特尔、微软、韩国蔚山创意经济与创新中心(UCCEI)和大田创意经济与创新中心(DCCEI)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共同开发新型智能船舶。该项目将开发一种船舶服务软件,预计在2019年该软件将应用在智能船舶上,它能够检查压载水舱、为船员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获得基于虚拟现实的培训、对重要设备进行维护和自动报告航行信息。现代重工和SK Shipping将为该软件提供技术指导和智能船舶平台,而UCCEI和DCCEI将召开简介会介绍船厂和航运公司的技术需求,以鼓励科技公司参与。
在此基础上,随着船舶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韩国造船业也开始推行环保型船舶。现代重工已经推出了“Smart ship+LNG propulsion”的概念,在智能化船舶的基础上,升级推进系统,改用LNG燃料为主的亲环境型船舶。现代重工寄希望于利用智能船舶等新技术,将重心转向船舶服务技术及为客户定制的增值软件等新兴方式,再结合自身船舶制造领域的高端技术,使企业走出低谷期,为今后发展占得先机。
三星重工
三星重工于2011年开发了VPS(Vessel Portal Service)船舶门户服务系统,该系统可以在岸上监控船上设备的运行状态,判断船舶故障状态,远程支持船舶运营。此外,三星重工还开发了船舶能效管理系统(SEEMS:Ship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System)。
船舶能效管理系统是三星重工以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布的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为指导,开发的智能化船舶能效监控工具。船舶能效管理系统也是实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的载体,同时也是三星重工智能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能效管理系统利用数据采集技术、远距离数据传输技术、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使船舶能效管理高度智能化、集成化。据三星重工消息,该套系统至少可以节省约15%的能源消耗,整套系统投入费用平均3.8年内可以收回。三星重工还与韩进船运合作,从2013年5月至2016年底的时间内在该公司4600TEU级集装箱船收集实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大宇造船
大宇造船中央研究所与韩国SK通信社联合开发了基于LTE网络的陆海两用智能通信系统。SK通信社拥有世界最高水准的LTE网络基础设施和丰富的运营经验,而大宇造船则具备远程船舶通信技术,两者联合开发出了世界首套以民用LTE网络为基础,海上最大通讯距离为100千米的语音通话系统。该系统现阶段主要应用于新造船舶陆上建造和海试阶段,可以实时监控汇总各阶段的数据,并快速进行处理和分析。该套系统省去了使用卫星通信的昂贵费用,还可以提高网络接入速度,减少了原本在海试阶段投入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重要帮助。
日本:优势产业借力船舶智能化
国土交通省“i-shipping”计划
日本政府计划推出一项新的船舶产业创新政策——“i-Shipping”,从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开拓商业领域、提升船舶制造能力和加强人力资源储备等四个方面助推日本船舶工业进一步创新做强,以扩大产品出口量,提升产业价值。同时,日本国土交通省把今年定为生产性革命的元年,对“i-Shipping”给予大力支持。“i-Shipping”计划即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运用到船舶运营和维修中,通过及时反馈信息达到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一体化的效果,全面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日本政府计划通过改造生产现场,建设稳定高效的生产体系,提高效率。具体的任务和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现场工人生产管理。利用传感设施将个人动作和作业数据化,实现作业实绩实时监控与管理;优化基础设施,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可视化船厂。通过革新相关软件及技术,将工人的工作内容可视化、数据化。
2、减少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及材料在订货、制造、交货等环节中的浪费。推动地区配套供应商之间的订货、制造、采购,实现网络化、一站式化;推进“智能造船集群”建设,并将零部件及材料的设计、订货、制造、采购等环节纳入其中。
3、升级现有设备,进一步优化建造流程,提升模块精度、舾装效率。包括引进激光电弧焊接技术、船体分段3D激光扫描,引入适合造船工作的可穿戴式机器人技术,提高舾装等复杂环节的工作效率。
4、加强产研结合,提高先进生产设备应用率。鼓励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引进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如焊接机器人等,从税收上支持船舶企业设备更新。
5、加强技能工人培训。进一步扩大技能培训的范围,建设技能评价系统;通过采取适合的监管措施,增加外国人就业率。
日本相关机构开始发力船舶智能化
2012年12月,由日本船舶配套协会和日本船级社等在内的29家企业和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智能船舶应用平台”项目研究,项目研究周期为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项目研究经费120万美元。该项目旨在开发船舶智能信息与控制系统,结合常见的船载监控系统,如主机遥控、压载水管理、船载电力管理、电子海图等,利用远程数据传输技术,研制出可以存储船舶监控系统运行数据,并向智能船舶各种应用系统提供接口统一的数据交互平台,实现气象导航、纵倾优化、主机监测、状态监测、能效管理、远程维护等功能。
目前,该平台已经在日本的一艘渡船和一艘原油运输船上实现安装应用。同时,项目团队也在推动智能船舶应用平台成为国际海事组织E-航海战略的一个测试版,并在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层面积极推动与系统模型、系统安全、数据结构等内容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此外,日本船级社已将研发智能船舶作为未来5年的重点工作,成立了海事业大数据中心,并与IBM合作开发了相关软件,能通过对所收集的机舱发动机、泵及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供设备优化和维修等建议;还与NAPA合作研发了航线优化支持系统,帮助船舶运营商优化航线及航行计划,目前该系统也已在实船上得到应用。
大连智能住宅的健康发展之路 篇5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已建成的智能住宅(小区)的运营情况、运营效果不大理想:一些小区智能化系统因其运行成本高、服务质量差而陷于困境;一些小区智能化系统运行中故障不断,错报漏报频频发生,又缺乏相应的维修及纠错保证,最后只能停止使用;家庭智能控制器实际能有效使用并得到住户认可的不足四分之一。既然建设智能住宅(小区)是一项经济活动,就应该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在其整个寿命期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不仅仅局限于开发建设期。不仅要重视开发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更应该确保其在正常运营前提下服务功能的实现,最终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智能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在运营阶段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就必须从建设环节着手,确保智能化系统在住宅工程竣工时能正常有效地开通运行,且在运营环节大力扶植优秀物业管理企业及提高从业人员智能化技术能力,建立一套实用、高效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使我市住宅智能化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一、择优选择系统集成商
智能住宅(小区)的实施实质是一个系统集成过程。在这个集成过程中,各有关技术、设备、材料在集成商的控制下最终形成符合要求的智能化系统。目前,国内市场上集成商众多,但其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却差别很大,名副其实的集成商为数不多。另外,许多集成商都是有集成之名,行销售之实,或者是某个智能子系统的集成商。
只有通过把好集成商这一关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在择优选择系统集成商方式方面,应该借鉴工程施工的成功模式一一招投标制。有实力招投标的开发商应成立专门的招标部及由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对该项工作进行系统化管理。自身没有实力单独进行招投标的开发商可采用委托制。在审查集成商资质时应重视对其业绩的考查;在方案评审时应注重考核其合理性,智能化系统实施过程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衔接性及与土建施工方案的协调性。通过这种公开竞争方式,一方面确保了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集成商的业务水平。
二、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
目前,智能化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从最初的可行性论证到最终的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中,对设备、材料、安装及验收等实施智能化系统施工规范与验收标准管理,避免有些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测试、无规范、无标准的情况下验收,工程“竣工”后智能化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智能化系统出现集成性差、有效监控点少、控制精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发生。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舍得花智能化第三方检测费用。这个费用相对智能化的前期投入来说所占比例很小,一必须要由开发企业自己直接支付;二要在建设初期告诉有关各方,这个道理不言自明。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能确保智能化的设计、施工、运行能不能达到当初规划的效果,迫使设计方、集成商、供应商能够始终认认真真做好各项份内的工作,使他们各司其职,使智能化系统在其整个寿命期内实现预期的功能。
三、优化物业管理
智能住宅(小区)中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服务理念及模式是在其运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最终是通过物业管理实现的。因而物业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智能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效果,优化物业管理至关重要。
(一)优化物业管理的前提是开发商改变观念
开发商应该意识到,智能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物业管理,是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先进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有效运作在满足开发商个体利益的同时实现了为住户提供安全、高效、舒适及优化环境的目标。在此前提下,物业管理公司就应该在项目策划阶段就介入并与开发商共同完成智能化系统的定位;在设计阶段提出合理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跟进及有效监控,最终确保建成后的智能化系统有效运作。
(二)要优化物业管理就必须使物业管理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要优化物业管理,就必须让物业管理公司走向市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一方面,政府应给予一些优惠政策扶持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另一方面,中小型物管公司可通过兼并、联营等途径形成集约化经营模式,这样不但可以“化零为整”,克服“小而全”的弊端,增强技术力量,提高管理水平,节约成本费用,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如成立专业技术队伍,根据物业所需灵活地进行内部人员调配,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三)要优化物业管理就应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备、严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搞好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软件”。物管公司必须依据各种智能设备及通讯系统的特性,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制度并进行定期检修。此外,物管公司还应建立各项工作的标准流程,制定岗位责任制、应急措施等等。只有完整、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才能使物管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对智能建筑建设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住宅智能化涉及专业多、配套产品和技术繁杂,且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但又是住宅建设中的新亮点,它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以及建筑电气、机电设备、视频监控等人才,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由于建筑智能化出现时间较短,人才难觅特别是专业人才稀缺已经成为突出问题。
加强对智能建筑建设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是我们智能化专业委员会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推出智能楼宇管理师的新职业,2007年再次推出楼宇管理师的资格认证。我们要在市建委的领导下,努力开展并做好这项工作。
智能住宅(小区)的建设是大势所趋,有着广阔地发展前景。它是一项城市可持久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大连建设国际化生态宜居城市的需要,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标志之一。让我们共同努力,规范智能住宅(小区)的建设,使其逐步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让市民得益、为城市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