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理机制阅读策略

2025-01-31

阅读心理机制阅读策略(精选3篇)

阅读心理机制阅读策略 篇1

审视当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我们就会发现学生阅读心理的现状普遍令人担忧, 初中学生轻视或厌恶阅读的心理十分严重。 笔者曾对湖北省公安县闸口初级中学学习状况中等的七 (5) 班、 八 (4) 和九 (7) 班中156 位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方面作了调查, 发现: 学生对英语阅读较有兴趣的不多, 并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减少, 对英语阅读 “无所谓” 和 “讨厌” 心理的高百分比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质量。 究其原因, 学生阅读心理问题是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

阅读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1畏惧困难, 缺乏自信;2满足现状, 轻视阅读; 3浅尝辄止, 依赖心理重。 诸如此类心理的影响, 学生英语阅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日趋削弱现状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现高效阅读, 关键也在学生是否有积极的阅读心理, 因此, 加强对学生阅读心理的调控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 下面就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心理的调控, 改变学生不健康的阅读心理, 使之变厌读为乐读、 会读进行论述。

一、 从认知需要入手,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学习认知需要是有效学习过程的第一要素, 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出发, 运用综合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英语阅读的欲望。

1. 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和任务

在初一学生初次接触英语阅读教材时, 就要求他们明确阅读课文的编排、 阅读的知识点和阅读的要求等。 同时, 要教育学生转变小学时的阅读观念和方法, 树立自主阅读的学习观念, 帮助其制订阅读目标和计划, 并明确学习内容和任务。 然后,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 向学生传授有关阅读心理的知识, 消除他们的急躁、 恐惧、 恼怒等消极情感体验, 排除干扰。

2. 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

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学生在不同时间、场所、 课文中的阅读需要。 对此, 可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交谈, 让学生提建议, 还可通过课堂问答、 问卷调查来获得有关学生的阅读需要、 阅读兴趣等信息, 及时调整阅读内容、 阅读重点和阅读方法。 这样, 既满足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需要, 又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人公地位。

3. 选取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

比如, 写人的文章一般是写人的爱好、 特点、 个人成长经历和突出贡献, 记事的文章则是交代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经过。 对此, 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在阅读这类文体的文章时带着这样的主线进行阅读, 这样的话, 学生阅读时的思路就会很清晰。

二、 优化教学手段, 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志

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并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要在调整目标、 改变阅读方式等过程中锻炼良好的阅读意志。

1. 传授良好的阅读方法

例如, 在教学Unit9 中的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一课时, 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因理解困难而表现消极的情绪, 此时, 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制作mind-map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 并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从而使之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实践证明, 因文而异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法, 并在遇到阅读障碍时灵活转换学法, 既能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使学生准确把握阅读信息, 又培养了他们进行英语自主阅读的意志。

2. 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和方式

多样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和强化坚韧的阅读意志的必要条件。 首先, 应找准阅读切入口, 对英语阅读有难度或不易引起兴趣的材料, 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 所以, 尤其需要意志力。 切入口的选择并非易事, 这要靠学生的不断“捕捉”, 这也是学生阅读意志自我调控的开始。 其次, 要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依据教学情境和 “最近发展区” 的原理, 巧设阅读问题, 并注意问题的梯度。 让学生在与“阅读疑题” 的冲突中, 能动地调控阅读意志, 最终战胜困难。 例如, 在教学九年级Unit12 You a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 时, 此文中有很多比较长的疑难词汇, 如果一开始就提出: E-mail English分为几类, 分别是什么等问题, 就只能给学生增设阅读障碍。 为此, 教师不妨设计一些切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小问题, 让他们在活动情境中分步阅读。学生能在 “跳一跳” 中解决阅读 “疑难”, 又在不断调控阅读心理的同时锻炼了自主阅读的意志。

3. 注意阅读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学生英语阅读意志的调控同阅读开放性和灵活性密切关联。 远离生活内容, 千遍一律的阅读形式是很难维持学生积极的阅读心理的, 因此, 要给学生阅读的自主权, 让他们尝试阅读内容的自主选择, 阅读目标的自主 “定向”, 阅读形式的自主运用。 如教学八年级unit9 的3a Have you ever been to Disneyland? 一文时, 不一定只限于对文章的理解, 还可重于对 “Disneland” 的美的阅读感受, 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三、 运用多元激励, 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内驱力

1. 运用合作竞争机制促进阅读内驱力

自主阅读离不开合作竞争,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互相竞争, 是一种有助所有学生思维进步、提高阅读成效的教学机制, 这对调控、锻炼学生的阅读意志十分必要。例如, 在教学九年级Unit13中3a Advertising:pros and cons, Unit3中reading,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及八年级下3a If I become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等文章时, 可采用分组讨论, 要求各组分别给出自己的观点, 如:做广告好还是不好?做专业运动员好还是不好?应不应该继续训练跑步来实现做专业运动员的梦想?通过合作阅读, 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也促进了阅读过程中内动力的提升。

2. 运用探究发现机制促进阅读内驱力

以自主目的探究为阅读目的, 能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相关信息, 提高阅读效果。如教学九年级Unit4中3a Travel spotlight:Paris一文时, 笔者设置了一个阅读任务:介绍你所熟悉的或喜欢的一个地方;又如, 教学九年级U-nit1中Section A3a的课文How do you learn best?时, 笔者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探究着手, 作好如何开展自主学好英语的讨论准备, 这样就一改传统的阅读模式, 将学生带入了全新的阅读天地, 让学生在不同视角阅读目标的制导下, 不断探究, 并在此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不断地发现中, 获得阅读的愉悦和创造力。

3. 运用感受成功机制促进阅读内驱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多方位设立英语展示平台, 开展复述故事、 朗读、 演讲、 情境对话等以阅读为载体的活动, 让学生充分展示阅读成果和成功。 更重要的是要构建以培养自主阅读为目标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一方面要把阅读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参与并成为阅读考评的主人, 要努力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 多加肯定和鼓励, 真正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感受成功的喜悦中获得并促进阅读内驱力的提升。

新课标关于学生学习 “主体性” 的论述, 一再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和良好心理在英语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只要教师们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运用教学心理学原理, 重视学生阅读心理的调节和控制, 那么, 当下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存在的心理问题就能得到破解。

摘要:当下, 初中学生轻视或厌恶阅读的心理相当严重, 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应在培养阅读兴趣、强化阅读意志、促进阅读内驱等方面多作探究和实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运用教学心理学原理, 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重视学生阅读心理的调节和控制, 才能破解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和快乐阅读的积极性、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心理,调控

参考文献

[1]周海峰.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33) .

阅读心理机制阅读策略 篇2

一、培养良好动机, 促成积极心理

一般而言, 具有成就动机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 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更强, 坚持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当遇到困难时不会轻易放弃, 当遇到失败时也常常将原因归结为自己还不够努力。这些学生十分期望获得成功, 但当他们没能成功时, 也往往会付出更多的努力直到成功为止。与此同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存在两种心理, 包括试图获得成功和试图避免失败, 试图获得成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得比那些试图避免失败的学生更有韧性, 当遭遇失败时往往不会气馁, 而是更加努力, 以获得成功;试图避免失败的学生, 在遭受失败后往往容易灰心, 动机发生改变或动摇。

因此, 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方面要唤起学生的内在动机;另一方面要将学生现有的动机努力转化为成就动机, 尤其是当学生遭遇失败时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 以提升其抗挫折能力。此外,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这样一来他们的阅读心理得到改善, 能够从阅读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进而使阅读学习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相反地, 如果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体会不到成功, 不能获得成就感, 那么就会对阅读逐渐丧失兴趣和信心, 在今后的学习中表现得被动而消极。对此,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阅读中的责任, 包括: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阅读互动中, 确保每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养成, 减少学生害怕失败、害怕困难的情绪, 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二、渗透文化意识, 克服阅读障碍

作为一门语言, 英语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往往会使学生在接受其语言形式时, 受到各种限制, 这也是高中学生形成阅读心理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渗透文化意识是减少学生阅读心理波动的有效策略之一。我认为,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 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导入课文教学。

在英语阅读教学开始之初, 教师要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 给学生介绍与之相应的背景知识, 使学生了解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知识网络, 从而使英语阅读看上去不是太难, 并能够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背景知识的介绍要简明扼要, 不可过于繁琐, 也不能传递太多课文的知识, 以免影响阅读的练习。

2. 增加词汇量。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主要元素, 词汇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在英语的学习中, 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有时, 一个词具有多方面的含义。不同的文化词语对学生的阅读心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找出对学生阅读理解产生心理障碍的词语, 运用有效的方式予以解决。词汇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特点, 比如, 在汉语中与狗有关词语似乎都是代表贬义的, 而英语中却恰恰相反, 与狗有联系的词语基本上都是褒义的。因此, 学习语言在增加词汇量的同时, 还要了解所学习语言国家更多方面的知识, 唯有如此才能使阅读的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

三、结合学生心理, 开展多元教学

结合高中英语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应采取多元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阅读的心理压力得到减轻。

1. 利用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积极阅读。

2. 利用音乐帮助学生阅读。

在学生阅读训练的过程中, 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乐曲, 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的畏难心理。

3. 社交式阅读。让学生通过轮流阅读课文, 分组讨论问题等促进阅读效果的提升。

4. 运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文, 可以通过课本剧的方式, 将语言的意义表演出来。

四、增加阅读时间, 延伸阅读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更高、难度更大, 而与此同时课堂时间却十分有限, 如果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堂时间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高, 是十分困难的。因而, 积极进行课堂延伸, 将阅读教学渗透到课堂外, 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此, 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一些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英文读物, 如报刊、杂志、书籍等, 也可为学生介绍一些高质量的英语学习网站, 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阅读学习, 以此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词汇量的增加和阅读水平的提高。

阅读心理机制阅读策略 篇3

一、阅读是追求认知的需要,是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实用性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一方面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另一方面是出自于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种需求心理是求知最基础的源动力。中职生虽在学业上遭遇挫折,在阅读高知文章上没有很强的求知欲,但他们依旧拥有认识社会、探求基本人性、获得技能和就业知识等方面的求知欲。这种心理是为了获取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因而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着力加强阅读教学的实际效用,既可以提高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又可达到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和就业服务的目的。

“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的理念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就要求语文老师重视校本阅读教材的开发,即在充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学生语文阅读心理与语文职业能力培养等情况下,挑选学生感兴趣且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的文章作为课堂学习的文本,开展阅读讨论、探究和实践训练。由于学生对文章有兴趣,师生也就有了共同话题,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训练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如教外贸专业语文时,教师要从本专业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搜集与外贸相关的专业技术类文章、外贸杰出人士访谈录或传记、外贸学习方法或者外贸发展史方面的文章,再附加一定的就业创业指导类文章和少量的经典诗文佳作。这样,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同时,也实现了为专业服务的目标。

二、阅读是获取赏识的需要,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中职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渴望得到认同和赏识的需要比普高学生更为强烈。而阅读教学显然是实现这种赏识需要的理想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交往,如果没有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自豪愿望,那么他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通过阅读书籍,学生可以得到父母师长的认可与赞许,可以增加谈话素材并赢得同龄人的认可。另一方面,我们更希望阅读教学能为学生奠定自信的根基。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强项,勇于尝试,体验成功,找到自信的源泉,树立成功的信念。林格伦曾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那么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我们的主要策略是优化教学模式,丰富课堂阅读内涵,满足学生获取赏识的需要。

活动教学是学生较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阅读需要心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身临其境地感悟文本,活跃课堂,寓学于乐。如教《那一年面包飘香》一课时,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教《项链》一课时,组织学生围绕“十年艰辛中玛蒂尔德的收获与所承受的伤害哪个更加主要”展开辩论;教《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组织学生即兴演讲;教《广告词》一课时,安排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为某某组织设计广告等。这些活动式阅读教学方式,有力地满足了学生阅读过程中获取赏识的需要。

探究式教学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之一,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会使学生产生被赏识的满足心理。如教《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一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独立学习的同时,开展合作讨论,提供学生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环境,引导学生探究“父亲的成功是否只是偶然”,从而领悟偶然的机遇只向具有真正价值的人敞开大门这一深刻道理。

此外,讲故事式教学方式也十分符合中职学生的阅读心理,因为讲故事式教学可以以其突出的形象性和可感性吸引学生,以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易于接受,学生对教学内容作出积极思考、反馈的同时,实现了满足赏识的需要。我们所熟知的于丹的演讲广受欢迎,与其采用童话、寓言和禅宗故事阐述道理密不可分。总之,一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获取尊重需要的课堂教学策略都值得在教学中尝试。

三、阅读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完善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

中职生是成就感非常缺失的群体,他们对成就感的渴求比普高学生更强。然而,中职语文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心理,只看重最终的考试分数。因而我们要把握好学生的阅读需要心理,关注学生阅读中表现的亮点,并通过完善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唤醒他们对语文阅读的美好记忆和向往。

1. 开放性评价,为学生自我实现创设机会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由于自身经验的不同,对外界的看法和理解也会有不同。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的趋势下,中职生的个性、家庭、教育和社会阅历各有不同,因此语文阅读也呈现意义重建的多元化趋向。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采取开放性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让学生欣赏宝玉出场后的肖像描写,一学生发表异议,他觉得宝玉根本不是英俊潇洒,而是时下流行的“伪娘”。这一见解如同平地起惊雷,引起班级的沸腾。教师这时绝对不能简单地否定或压制,而是引导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该学生认为:宝玉的肖像完全呈现女性化的特点,并非常人心中的英俊模样。如书中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这些描摹都是用于女孩的。这一观点引起了班内很多同学的共鸣,引起了学生对文章更深一步的探讨。教师的鼓励、同学的赞同无疑会让这位学生得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也会激发其他学生对文本做出个性化的分析与理解。

从开放性的视角看待学生独特的见解,满足了学生阅读过程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要明确练习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在于提供一种机会,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分析某一问题。甚至当学生对教材现有的一些答案提出不同看法时,只要他们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教师都要尊重,更要作鼓励性评价。

2. 不着痕迹地夸奖,为学生自我实现提供保障

不着痕迹的夸奖,做到于无声处有惊喜。比如在听完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某项课堂学习任务后,老师赞赏的眼神、欣赏的微笑、举大拇指以示赞扬等肢体语言,都能起到激励作用。如教《致橡树》时,笔者刚板书题目,就有个男生大声读到“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还特意强调“我如果爱你”几字,没读完就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这个男生是位经常不听课,还影响他人的学生,笔者本想斥责几句,但转瞬间改变了想法。笔者微笑着请他上讲台朗诵。在他有模有样地读完后,笔者对他说:“不错啊!以后少讲闲话,多上讲台,肯定能读得更好。”在课堂结束时,叫班上学生来背诵诗歌的前两节,这位同学也能自信地举手。足见从学生的阅读需要心理出发,并做不着痕迹地夸奖,对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实现十分重要。

阅读教学的过程对中职学生来说并非一个简单的认知过程,而是追求认知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个获取赏识、自我实现的过程。“需要”是这个过程最直接的动力。教学过程如果不顺应中职学生的阅读需要,学生学起来肯定毫无积极性,其学习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教师应从中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尤其从学生阅读需要心理出发,处处为学生身心发展着想,综合运用有效的中职课堂教学策略,突出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心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阅读中增智长技,全面提高就业创业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香卓伦.中职创业教育新理念[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晏华.注重学生需要心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J].云南教育,2004(31).

上一篇:课程建设力下一篇:市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