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需求与阅读

2024-08-27

学生心理需求与阅读(共10篇)

学生心理需求与阅读 篇1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严重化合上升的趋势,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和建功立业的关键时期。立足于高校开展的具体心理咨询工作,不难发现,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所取得的成效,除了受咨询机构和咨询老师的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学生本身对心理咨询认知水平的影响。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心理咨询工作者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理行为特点,改善时间工作,为进一步掌握工作重点和难点,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认知与需求

一、调查对象

从陕西中医药大学中随机抽取了在校大学生共500人进行调查。在选择时尽可能注意到不同院校和文理科学生的比例。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450份,占全体被试的90%。被试年龄在17岁至24岁之间,其中男生135人,占30%;女生315人, 占70%。 文科学生191人, 占42.44%; 理工类学生259人, 占57.56%。

二、调查结果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出现“情绪异常低落,容易烦躁和焦虑”症状每天一次或者每周一次的男生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29%,女生则为33%;出现“过度依赖某样东西,比如网络”症状每天一次或者每周一次的男生占到接受调查的男生总数的34%,女生则为21%。可见,男大学生及女大学生,都较频繁地出现“情绪异常低落,容易烦躁和焦虑”和 “过度依赖某样东西,比如网络”的症状。但程度较深者为数不多,被调查者中仅有3%的男生和5%的女生认为自己没有烦躁、焦虑、悲观、失眠等症状,心理健康状态极佳。

2、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看法

当被问及“当你遇到心理上的困难而自己难以调整的时候, 你希望向谁寻求帮助?”时,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同学(79%)选择求助于“父母”“朋友、同学”或“自己承受”,只有4.9%的男生和4.1%的女生选择求助于“心理咨询中心”,可以看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或不信任心理咨询中心。当被问及对 “心理咨询”的看法时,绝大部分同学(60.2%)认为“心理健康者也可以接受咨询”以及“心理咨询就是一个逐渐增强来访者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免疫力的过程”。认为“去咨询是件难为情的事情”和“去咨询的人一定是心理有病的”的人数极少(7.1%)。这反映大部分大学生们对于心理咨询还是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不难看出,很多同学对于心理咨询中心存在矛盾心态,认为心理咨询很正常甚至有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但有心理困难时又不愿意求助于心理咨询中心。

3、大学生更愿意选择有专业知识的长辈咨询员

做过咨询的学生中,54%的人表示更愿意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长辈进行咨询;23%的人更愿意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同辈进行咨询。从这里分析,前去咨询的人都比较关注心理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他们更愿意选择长辈作为倾诉对象。另外,女生没有人愿意选择班级心理保健员作为心理咨询员,男生也仅有3%的人愿意选择班里的心理保健员。可见,心理保健员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4、除了去心理咨询中心以外,互联网在线咨询最受大学生们青睐

受访者中做过咨询的女生认为,除去心理咨询中心面对面咨询外,互联网在线咨询、电话咨询和信件咨询这三种心理辅导方式更有效。其中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咨询方式是互联网在线咨询。 做过咨询的男生则认为,除去心理咨询中心面对面咨询外,互联网在线咨询、电话咨询和开讲座分析心理问题这三种心理辅导方式更有效。他们同样认为最有效的咨询方式是互联网在线咨询。

三、结果讨论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是认同的,评价也较为积极,但误区也不少。表现在:首先,不少同学依然把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片面理解为心理异常的个体,因而产生出对求咨行为的畏惧心理,进而导致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和行为的不一致性。当心理问题出现时, 大学生更愿意依靠自己或朋友去解决问题,选择咨询的比率不高。其次,对心理咨询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理解得不够深刻。很多同学认为心理咨询就是给人指点迷津,期望心理咨询人员能像医生一样,确诊开药,药到病除,由此导致对咨询效果的评价欠公正。第三,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内容的了解不够全面, 适应性和障碍性问题多,发展性问题少。第四,对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要求过高,求咨也不够及时,许多人总是要等到问题相当严重时才去进行心理咨询,而且急于求成。这些错误观点的产生, 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对心理健康尤其是心理咨询的知识的宣传、普及的力度不够。二是历史文化背景。针对上述原因,笔者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研究,尽快建立起符合我们自身哲学观和价值观的心理咨询理论模式和技术方法。第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加速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第三,教给大学生一些心理调控方法,为其进行心理自我调适提供方便。第四,加快心理咨询专门机构的建设,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致力于发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尤其是要更多关注网络咨询。第五,开辟多种教育形式,如刊物、网络、广播、热线等,为同学提供大量的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

学生心理需求与阅读 篇2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一、基本情况调查

问卷中显示:

在调查样本中,生源地为河南省内的样本数目为38,所占比例为76%。省外样本数目为12,所占比例为24%。男生样本数目为30,所占比例为60%。女生样本数目为20,所占比例为40%。由于在本次调查中样本选择分布不是十分科学,因此而产生的调查结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学习情况

学习情况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主要包括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需要的指导内容、学习能力、临考心情、专业看法、毕业打算、学习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定位。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2%的受访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满意。调查还显示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用处前景表示不满意。综合来看,大部分受访者面对与自己专业学习的态度呈现中庸现象。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整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学地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满意。30%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而4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度为一般,并不是十分积极地态度。而还有22%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态度为不满意甚至是十分不满意。而从毕业后的规划来看,58%的同学选择继续研习,38%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还有4%的同学选择其他。这反映出大部分同学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种处于迷茫、无目标的大学生,一种消极的定位,虽然是一种这样的定位,但是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应是其主要任务,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就业前景分析和职业规划指导。虽然大家就业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持严谨的态度,而不是没有思考盲目乐观。只是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

三、生活情况

调查显示,16%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每天一次,32%的联系频率为两三天一次,34%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一周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学表示很少与家人联系。从受访者的感受来看,20%的同学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访者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比较大。现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承担了家里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比较高,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四、情感交际情况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有知心朋友,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50%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表示说不清。在问到与同寝室人关系如何,8%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38%的同学表示关系一般,还有48%的同学认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在面对与寝室外其他同学关系如何时,66%的同学认为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16%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14%的同学说与其他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数不清。还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属于比较单纯或很单纯,也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比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学认为大足额同学关系严重功利化,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52%的同学认为自己沟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极佳,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62%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良好,少部分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也有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经过访谈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五、自身情况方面

调查中显示,在面对人生时84%的同学都选择积极生活,仍有12%的同学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在对受访者进来一个月的精神状况中显示,52%的同学觉得自己最近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也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精神状况不好,从身体素质的调查来看,5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少部分同学认为身体状况极为不佳。在调查中还显示,只有4%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比较多,42%的同学觉得一般,53%的同学觉得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很少甚至几乎没有。52%的同学表示当心情遭遇低谷时自己的恢复能力良好。在感觉心情低落时68%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学表示会找家人朋友倾诉。由于现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面对无法预测的情况有较强的适应力,因此,遇到挫折时自我排遣的能力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六、意见与建议

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学习上,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反映出他们需要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的指导,许多大学生荒废学业除了一方面自身因素外,也有因对本专业及一些学科缺乏了解,对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导致的颓废堕落。因此,学校可定期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活动,为大学生专业发展指明道路,使之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和对以后未来发展的规划,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生活和情感上,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性互相补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当在交际中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时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压抑,这是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自己应该尽可能地与别人增加沟通,委婉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的交往中,讲究诚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让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们在发现自己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应当勇于正视,寻求方式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来。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论是大学生活,还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积累挫折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让自己心理日渐成熟,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总结]

学生心理需求与阅读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计算机;心理需求;兴趣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日常办公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如今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丰富,如网页制作、多媒体开发、PS等等,这些课程内容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但是由于计算机课程本身的枯燥性和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及动力不足,造成了中职学生无法学好计算机这一门课的事实。

1中职学生的心理需求特征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15到18岁左右的学生,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青春期。这个阶段是学生生理与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心理需求方面也呈现着一定的特点。

1.1学习兴趣相对不足

由于在初中阶段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主客观原因导致其中考失利,容易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另眼看待”,而对于这些目光他们往往已经习以为常,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倾向。由于没有考上高中,周围的人,特别是家长对其大多没有什么指望,仅仅希望他们能上一个中职学校解决一下自己以后的生计。而这些学生似乎也很“配合”家长的期望,在学校里该上课就上课,该睡觉就睡觉,对于到底学到了什么东西,自己都不清楚或压根没有学到任何知识,可以说自初中以来的那种消极学习的态度在中职阶段得以保留和加剧,对大部分课程都没有什么兴趣。

1.2自我认同感强,不希望他人的批评教育

一般来说,中职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后就形成了一种我行我素的性格倾向。他们中的一些人渴望独立生活,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性格与看法,但是,他们更喜欢要求别人,而不是要求自己,对自己为人处事能力持正面态度,而对其他人则有一种吹毛求疵的不良习惯,经不起他人对自己的批评与指责。比如说,在课堂上,他们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或内容本身枯燥时,他们就不愿意认真听课,在课堂下面做各种小动作,而不顾及整个课堂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给予批评,有的人反而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对于教师的批评感到很“无辜”。

1.3内心深处需要别人的鼓励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职生对自己前途充满各种幻想,但鉴于当前的情况也感觉到其目标达成是一种很遥远的事,有时因此而感到茫然。同时,为了达成目标经常有自我努力的行为发生,但是这种行为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不断搁浅或打断,根本无法坚持。同时,不少中职教师也没有拿出心思对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和指导,往往只是照本宣科的教完书后就直接离开,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有的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平常作业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反而有时叫上几个同学来帮助其批改作业,这对于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同时也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4对某些事物非常感兴趣,且有时很执着

中职生一般而言对于能够吸引他们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学习与探索兴趣和欲望。但是由于其认识能力还不够高,分辨能力也较弱,思想还比较单纯。在计算机课程上的表现是往往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反而利用旁边的电脑躲着玩电脑游戏,在他们眼里,计算机就是用来玩的,只要自己高兴就行。比如,在电脑实践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同学,特别是男生总是把课堂任务放在一边而玩起了各种小游戏,而女生而是聊起来了QQ。

2根据中职学生心理需求创新计算机教学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教师如果能将课堂内容与学生心理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导向,就可以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各种教学情境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学生动力与兴趣,从而将他们引入到计算机知识的海洋当中。主要做法如下:

2.1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一个故事或一个简单的交流开始,将学生的思绪带入课程的教学活动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技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说,当教师讲解操作系统这一章节时,可能首先与同学聊一下大家都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大部分学生都是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用的是什么版本,是XP,还是Windows 7,还是Windows 8操作系统。当学生回答各种版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是哪一种版本的系统最好,为什么,特别是最新的Windows 8操作系统,它与前面两版系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当然,教师还可以向同学介绍一下当下非常火热的苹果操作系统。

2.2不违背学生意愿,激发其学习动力

在当前中职教育计算机的课程上,不少学生并不会认真听教师在台上讲的是什么东西,他们往往喜欢自己在下面玩QQ或一些小游戏。当学校把网络切断应付这种现象时,学生又自己带U盘将各种中小游戏拷在电脑中接着玩,其热情并没有减弱,在教学中我经常看到不少中职男生,几个人一组在下面躲着打CS。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学生想玩,我们可以阻止其行为不可能阻止其心,但是我们可以提一点要求,就是在完成教师所布置任务的前提下,可以放开玩。但是,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多玩一些益智游戏,如飞机大战,打地鼠等等,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打字能力。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此类游戏的竞赛活动,得分最高者可以进行适度奖励。

2.3想办法展现计算机课程魅力

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理论是非常枯燥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老是说“虽然知识是枯燥的,但是没有办法,你们必须认真学习,否则考试考不过,以后工作上也会出现问题”等等类似的“废话”。既然枯燥,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困难,他们绝不会因为教师的几句“威胁”的话而坐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相关内容。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不能因为事实上的枯燥而不做出任何积极的探索,以及试图改变这种枯燥现状。就笔者来说,在教学中发现了好多学生都对PS感兴趣,为什么?因为他们一些人总喜欢自拍和去照相,而PS可以对这些照片进行美化,从而更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跳跃教学,将PS直接引入课堂,以优化图片为主题,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为基本的处理方法,然后试着让他们用PS做一下户外广告牌,从而使学生感觉到计算机课程是非常实用的,也是非常有趣的。

2.4为学生找路子进行实践

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对于Office办公软件,特别是WORD的运用讲解非常多,内容相当庞杂,即使是作为本科毕业生也很难灵活使用WORD。学生使用WORD时仅仅是常规的文字编辑,及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对于一些需要排版的内容则是无能为力,不是学生没有学过,而是他们根本没有实践过,让他们自己练习无疑是自己骗自己。所以,笔者利用各种渠道获得了对一些书籍进行文字编辑及排版工作,这些工作是有劳动报酬的,因此,我将其发给学生来完成,对于完成情况的好坏我会亲自把关,并根据好坏发放一定的薪酬,这样即学即用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OFFICE操作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博阳.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2]卢柏香.构建积极心理场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1,5

学生心理需求与阅读 篇4

一、大学生的阅读心理

研究读者阅读心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大学生中由于不同专业和年级、不同年龄与经历、不同性别与爱好, 有不同的阅读兴趣, 表现出不同的阅读需要、阅读倾向和阅读能力。

1. 大学生阅读需求的类型。 (1) 知识信息型

这种需求是大学生为获得基础知识信息或专业知识信息而对文献产生的阅读需求。大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已不能够满足需要, 他们必须通过图书馆扩充知识, 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 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并补充其他专业的知识信息, 扩充知识面。

(2) 休闲型

这种类型的需求是大学生为满足个人的精神需要或由于兴趣爱好而产生的对文献的需求。

(3) 资料型

这种需求是大学生为解决某项具体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 而对有关的馆藏文献进行检索和利用。

(4) 考试型

这种需求的大学生阅读的目的就是以应付考试为需要。

(5) 阅读治疗型

这种需求是大学生通过阅读来解决心理困扰。

2. 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特点。 (1) 需求的阶段性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阅读理解要求不同, 低年级学生大多在阅读中没有十分确定的阅读目标, 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中年级进入专业知识学习阶段, 对与专业有关的专业书刊有着强烈的阅读需求, 其专业性阅读兴趣开始形成, 阅读倾向趋于明确稳定;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或撰写论文, 也有的学生为进一步深造, 准备报考研究生, 这期间他们的阅读内容范围指向性明确。

(2) 不同阶段的需求特点

学校的教学活动是由开学、期中、期末、假期这几个阶段构成, 每个阶段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开学初期和放假前夕是图书馆的高峰期, 上课阶段学生要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 处于平稳期, 考试阶段则处于萧条时期。

(3) 需求的扩大化

大学生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意识不断增强, 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他们不仅需要图书馆提供一般的文本文献信息服务, 而且需要满足其对某一问题、某一知识领域的特殊要求, 解决其特有的需求, 查找的文献信息资源涉及方方面面, 扩大到整个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系统。

(4) 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图书馆需提供内容广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他们的需求除了文本文献、音视频、软件等信息资源外, 还需要通数据、磁盘及下载数据文件, 进行信息传递, 提供专门信息咨询及信息发送、网页服务。

二、大学生读者的阅读目的和动机

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动机是直接推动和维持一个人阅读并导致阅读活动朝着一定阅读目标进行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阅读动机由阅读需要产生, 阅读的目的和动机反映阅读需要, 引起阅读行为, 是满足阅读愿望的内部动力。一般分为如下三种:

1. 求知动机。

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他们通过阅读, 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 拓宽知识面, 改善知识结构, 同时接受新观念。

2. 应用动机。

社会的发展使人的竞争意识愈来愈强烈, 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对所学专业的需求力度, 关心社会需求信息与热点, 寻求社会就业点与立足点, 他们渴望更广泛的阅读, 以充实完善自己, 从而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 娱乐动机。

大学生在学习之余, 需要进行轻松愉快的阅读, 如浏览文艺作品, 翻阅各种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书报杂志, 这类阅读动机广泛性强且时间随机性强。

三、图书馆影响读者阅读心理的因素

1. 馆舍环境。

阅读是一种个人的行为, 但也需要阅读氛围和阅读平台。创造适宜阅读环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很大。馆舍环境主要指馆舍的大小、布局、清洁卫生和通风装置等。图书馆功能、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外部环境的布置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与习惯, 以方便读者利用文献资源和进行信息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 采用全开架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方式, 检索便利快捷, 咨询服务近在身边都是良好的服务方式。馆舍环境也包括良好的阅读气氛, 应该氛围“静”, 空间“净”。

2. 时间。

时间指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从读者的心理特征和对图书的需求分析, 不论哪种类型的读者都希望图书馆全天开放, 希望借书日期能适当延长等。

3. 工作人员。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需要满足了就感觉良好, 情感便是快乐和积极的, 需要得不到满足, 情感就是烦闷的。工作人员是直接影响读者需求的因素, 如果工作人员修养不高, 服务质量差, 就会使读者的阅读兴趣受到影响。

四、图书馆的服务对策

1. 了解各层次的学生类型, 开展导读工作。

对于人文导读工作来说, 可采用新书推荐, 是指将新到馆的信息资源以不同的方式介绍给读者, 使读者能够了解图书馆人藏的最新动态, 为读者提供检索捷径, 传统的新书推荐工作包括图书宣传栏、读书会、报告会、专题书展等形式, 同时现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更加丰富, 许多高校图书馆建立了网站, 为新书推荐工作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对于专业导读工作来说, 开展导读工作的前提是在了解研究读者阅读能力及需求的基础上,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推荐信息资料。要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共同点, 要把握学生因年级、学科、专业、学术水平不同等因素造成的阅读差异, 就要调查研究各层次学习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及扩展方向, 要注重期刊目录、索引、文摘几个方面, 多角度地报导期刊文献的特征和内容,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期刊馆藏。

2. 提高阅览室管理质量。

首先是订购, 要广泛征求读者意见, 调查分析和重视期刊的利用情况, 注意读者各个层次的不同阅读需求;其次要保证期刊信息“新”、“快”的特点;最后要求管理人员勤业, 精业。

3. 开办“信息检索”讲座。

开设《信息检索》讲座,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进而利用网络了解当前出现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新发展趋势, 因此, 图书馆必须开设《信息检索》讲座, 帮助大学生掌握检索原理、方法、技巧, 以促进其专业学习。

4. 改变传统服务方式, 提供网络和联机检索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为中心的各种现代化技术使高校图书馆的咨询服务手段从传统走向现代, 信息资源必须转换成机读形式, 通过数据通讯网络来实现信息的存取与传递, 计算机设备必须升级换代, 建立开放性网络, 增加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和电子刊物的订购量, 建设好电子阅览室, 利用好图书馆主页, 充分展示本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

5. 服务的人文性。

尊重读者的人格, 维护读者的阅读权益, 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 关注读者的阅读感受, 让每个人都能“自主阅读”, 这是现代图书馆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也是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心理方法。

6. 加强读者阅读倾向的研究。

阅读倾向的形成有其内因和外因。读者的心理因素、知识构成及其年龄、爱好、信仰、经历等是形成读者阅读倾向的内因, 是阅读倾向形成的主要因素, 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舆论导向等是形成读者阅读倾向的外因, 读者的阅读需求会随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图书馆应加强研究读者的阅读倾向, 从而实现超前控制。

7. 关注网上阅读需求, 建立多元化的阅读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拓展了网上阅读的时空界限。网上阅读以其容量大、内容丰富, 可以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 使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网络阅读提供的是一种休闲、轻松但不失理性的阅读。图书馆要充分关注网上阅读这一趋势, 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数字图书馆, 建立丰富而有序的数据库, 开展多媒体阅览、网上咨询等服务, 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平台,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馆藏和虚拟馆藏的作用。

摘要:信息社会里的学生阅读呈现出内容更丰富、方式更多样化的特征。为适应这种变化, 图书馆应加强读者阅读倾向的研究, 创新服务方式, 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关键词:阅读需求,图书馆服务,阅读心理

参考文献

[1]熊小明.新时期人们的阅读特点和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图书情报知识, 2006, (11) .

中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 篇5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要求活动区的活动更加适应中班幼儿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加充足的活动区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得发展。

二、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在选择中班的教育形式时,要考虑提供促进幼儿不断发展的游戏活动与条件———注重发挥活动区的作用。

三、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活动的自主性在活动区、游戏以及其他活动中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有规则的活动环境,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四、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氛围

到了中班,幼儿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中班幼儿游戏能力与水平都有所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游戏也逐步发展起来。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玩,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

中班的幼儿有着强烈的交往需求,这种需求又是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因此,为幼儿提供可以交往合作的游戏氛围,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户外锻炼、表演游戏、角色游戏以及各种活动区的游戏,都能为幼儿的这一发展需要提供帮助。

五、幼儿想象的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造的空间

中班幼儿丰富而积极的想象力,需要教师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充分发挥的活动空间。活动区正是一个很好的空间,活动区的活动,可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幼儿非常投入的集体活动。

六、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境与活动形式

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时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形象性最为突出。这一思维特点不仅表现在幼儿解决问题,判断事物时,而且表现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都是沉浸在形象化的思维活动中。区域活动为幼儿的形象性思维提供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满足和实现了幼儿形象思维的需要。

中班幼儿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特点,需要类似活动区的活动形式为其提供具体而丰富的思维活动材料和活动空间,以保证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充分发挥与实现。

学生心理需求与阅读 篇6

一、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资料记载, 2O世纪8O年代中期, 20%左右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9O年代上升至25%左右。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 18%以上的大学生有焦虑、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两组数据充分说明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突出, 尽管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做了大量工作, 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但总体上还是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在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中, 能主动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的不到1O%, 他们更倾向于自我调节、自我解决。不少学生在因恋爱烦恼、就业压力、交际困难、性困扰等一般求助图书资料与文献, 而很少求助心理医生和辅导员。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确实需要心理帮助, 另一方面也说明“阅读疗法”这种方式很适合于大学生心理治疗并极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因为其特殊的运作方式, 其人性化、人本化的过程, 使学生容易接受, 容易付诸现实。在今天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广泛交流、协作, 文化的贯通、信息的冲击, 竞争的日益剧烈, 人们对大学生的素质成长, 特别是人格心理的健全、健康的呼吁日益强烈。高校在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渠道上有更加广泛的探索渠道, 阅读疗法将是一个很有效的教育方式。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独特的角度和方式

现在各大学基本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 也发挥了一些作用, 但因数量、水平、方法等的制约, 还没充分发挥功能。如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图书馆联手, 有针对性地为各类心理健康欠佳的学生提供帮助, 将是一个较好的教育和服务模式。

第一, 阅读疗法可以弥补校内心理医生的不足。目前高校里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老师还太少, 大学生即使想寻求帮助, 也往往有许多顾虑和限制, 而阅读疗法弥补了这一不足, 凡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般都能从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中找到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阅读疗法实际上就是调动图书馆中不说话的“心理医生”来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 解除心理困惑, 预防心理疾病, 提高心理素质, 塑造健康人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 阅读疗法经济、简便、及时。学生到校外找心理医生, 仅心理咨询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咨询的时间也往往受到很多限制。到校内找心理医生, 学生压力大, 想法很多, 而图书馆对大学生的服务都是无偿的, 书刊可以随时借阅, 很方便。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 可以随时阅读, 不受场地、器械等任何限制。

第三, 阅读疗法保密性强, 不伤自尊。图书馆是个人人都去的场所, 到图书馆进行阅读治疗, 不泄露任何隐私, 无精神压力和顾虑, 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心理卫生知识。

第四, 阅读疗法具有针对性。通过阅读记录, 图书馆的老师能向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反馈信息, 主动掌握相关学生的基本情况, 能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开展阅读疗法的具体措施

1. 培养专业化馆员。

专业馆员的缺乏, 是国内外图书治疗推广实践所遇到的共同困难。为保障图书治疗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图书馆应该选拔知识丰富、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水平高、熟悉本馆馆藏而且热爱阅读治疗的馆员, 从事导读咨询和阅读疗法相关工作, 并将他们分期进行专门阅读治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 造就一支阅读治疗的专业化馆员队伍。

2. 实施分类导读。

建立不同类型的阅览室, 并配备业务熟练的专门馆员。学生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 也能及时和图书馆员进行交流, 馆员通过学生借阅的书籍, 能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并进行针对性辅导。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学及图书治疗知识讲座, 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来解决心理问题, 并向他们推荐适合的图书。比如提醒具有忧郁倾向的大学生, 多读欢快、幽默、积极向上的图书, 少读悲观情调的图书;性情暴躁、易冲动的学生, 多读修身养性的图书及伟人传记, 少读冤情、悲愤的图书;多愁善感的学生, 少读悲观伤感的图书;刚进校的学生引导多读交际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等方面的图书, 毕业班的学生多读就业信息、应聘技巧、撰写论文等方面的图书。

3. 成立大学生读书协会, 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图书活动。

大学生读书协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 在图书馆的领导和帮助下, 各职能小组适时推荐新书佳作, 开展书评活动, 架起大学生间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开展丰富的读书会活动, 鼓励同学写读书心得, 进行有奖评比;把读书和奖学金评选挂钩, 来调动他们看书和思考的积极性, 也有助于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通过告白式的征文活动, 让他们可能将平时所压抑的情绪和观点也表达出来, 从而减轻心理重负, 缓解压力,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四、践行阅读疗法的作用和效果

1. 开辟的阅读疗法专门阅览室效率高。

根据某馆阅读疗法工作室记载, 全年被服务的读者超过2万人次, 充分发挥了专门阅览室的功能。

2. 专门馆员的心理辅导有成效。

通过向学生推介书籍, 探讨读书心得, 使很多学生喜爱我们的图书管理员, 通过辅导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

3. 为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

为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为心理辅导员有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依据。

读书能暂时消除个人与周围世界的不良联系, 是自我心理调适的良药。对于有种种心理问题并渴望更深地认识自己和克服成长障碍的大学生来说, 阅读这些文献, 就是与心理学家无声交谈。即使没有心理疾患也可以通过阅读, 增长心理健康知识, 开发生命的潜能。可以说, 阅读疗法既能起到治疗作用, 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在整个高等教育的环节中, 要培养健康的人格, 有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学生, 是基本的目标和要求。课堂、实验室、寝室、校园的优美环境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但是精神境界和空间, 精神营养的补充, 将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 这是无法忽略的一块重要内容。

摘要:大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指出, 通过积极的专业工作, 科学地开展阅读疗法, 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阅读疗法,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宫梅玲, 丛中.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2) :95~96

[2].林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形式——图书治疗[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 (3) :89~90

[3].王波.图书疗法在中国.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 (2)

学生心理需求与阅读 篇7

阅读疗法 (Reading Therapy) 产生于中世纪的希腊, 是通过有针对性地为心理疾病患者推荐图书并进行交互式指导, 让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优化心理结构, 对当前遇到的心理问题有新的认知和体会, 从而解决其心理问题和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大学图书馆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场所, 通过向不同的读者提供与其相适宜的阅读资料, 帮助读者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疾患、解决心理问题, 不仅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 更满足其精神发展的需要。阅读疗法是由图书馆员与专业心理治疗师、临床医生、辅导员等以图书馆的阅读资料为主要工具, 引导具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实, 在当前浮躁的社会, 阅读疗法并不仅仅局限于有一定心理疾病的患者, 而是一种普遍的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来缓解和释放压力, 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与日常心理保健的方法。

2 阅读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和意义

2.1 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优越性

首先, 高校图书馆具备丰富的馆藏资源, 可以利用本馆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心理健康知识, 消除心理障碍, 预防心理疾病。其次, 图书馆是一个公共场所, 读者到馆进行心理咨询可以毫无顾虑、毫无压力和限制, 这种心理健康教育不具备强制性, 而且阅读方式具有随意性、灵活性和宽泛性, 更容易取得读者的信任, 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使读者在心理知识的海洋中自觉地寻找答案。

2.2 通过开展阅读疗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 他们接受和传播知识的能力强、求知欲强、创新力强、独立思考能力强。他们善于在阅读中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总结经验和教训, 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突破口, 通过交互式沟通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转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调整自己的认知角度, 从而实现自助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变化, 培养高尚的情操, 即使毕业走向社会依然好读书, 读好书, 这才是高校图书馆推行阅读疗法最长远的积极意义[1]。

3 如何用阅读疗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1 建立阅读疗法阅览室

通过阅读, 可以帮助大学生消除自身的不良情绪反应, 增强意志品质, 促进全面发展[2]。在大学建立心理治疗室, 图书馆无疑是最适合的场所。可以将图书馆的阅览室进行分区, 内设以“阅读屋”“心灵驿站”“书聊吧”等为主题的阅览室, 室内摆设舒适的桌椅, 创建惬意放松的阅读环境, 让读者身处其中感到身心明显放松, 于无形中缓解读者的心理压力。阅读疗法阅览室的设置要求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让读者在接受阅读疗法的过程中没有思想包袱和顾虑, 不会泄露读者的隐私, 让读者毫无压力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阅读疗法阅览室内藏有图书馆长期积累的、丰富优质的、由专业人士精心挑选的心理治疗类书籍, 还要配备电脑, 播放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 陶冶读者的情操, 放松读者的紧张情绪, 起到抚慰的作用。还可以让读者观看相关心理治疗的影片或视频, 使其身心都得到放松。

3.2 构建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书目体系

针对具有不同心理问题的读者群体, 需要根据需求“对症下书”。要根据读者的病因、病情、文化程度、文化素养等具体状况, 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疗法书目。阅读疗法书目主要以各类励志书籍以及心理学家推荐的书籍为主, 书籍内容要充满正能量, 积极向上, 促进读者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消除不良情绪, 缓解心理压力。

综合性书目:毕淑敏的《心灵密码》、美国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朱德庸的《大家都有病》、几米的《地下铁》、王为正的《大学生心理自助读本:感悟求索升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等。这些书目对所有读者都适用, 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书目。阅读这类书籍可以健全读者的人格, 提升其综合素养。

缓解学习压力的书目:日本渡边淳一的《花逝》、澳大利亚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设限》、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国简·博克和莱诺拉·袁的《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张易柳的《自勉:学海无涯苦作舟》、孔庆东的《47 楼万岁》等经典励志书籍。此类书籍可以激励读者奋发向上, 缓释心理压力, 保持心态平和, 并激发读者的斗志和学习积极性。

克服交际困难的书目: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余华的《活着》、吴九箴的《让寂寞来, 让寂寞走》、奥地利A·阿德勒的《超越自卑》、王佐良的《心智文采》等。通过对这类书籍的阅读, 能使读者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人性, 能够真正认识自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树立就业信心的书目:日本大前研一的《创业圣经》、石康的《奋斗》、俞敏洪的《永不言败》、美国肯·布兰佳和斯宾塞·戴萨特的《一分钟管理人》、美国沃尔特·艾萨克森的《 史蒂夫·乔布斯传》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 可以使读者克服对就业难、创业难的恐惧, 从而更加理性地择业、就业, 树立其创业信心, 消除就业紧张情绪。

调整爱情观的书目:美国约翰·格雷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柏邦妮的《像邦妮一样爱你》、法国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 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几米的《你们我们他们》、澳大利亚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哥伦比亚加·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在这些书籍中, 读者可以了解爱的真谛, 端正爱情观念, 珍爱生命, 使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 学会妥善处理感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3.3 构建阅读疗法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通过阅读疗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需要建立专业的、合理的、有效的服务体系。服务的关键是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 对有心理问题的读者进行阅读指导, 并及时收集读者接受完心理治疗的反馈信息, 从而了解、分析、总结不同个案的阅读疗法治疗效果。

图书馆成立阅读疗法研究小组, 成员主要有图书馆员、班主任、临床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 他们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善于沟通, 充满爱心, 对读者心理变化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具有耐心, 能够充分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 在对读者实施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给予读者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真诚的心灵关怀。作为研究小组的成员, 还需要能够抓住读者的心理特点, 对其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制订一套完整、完善、适宜的治疗方案, 帮助读者解决心理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3.4 构建阅读疗法网络平台

相对于与治疗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言, 现在的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网络平台的阅读治疗, 这样私密性更高, 也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越来越受读者的青睐。图书馆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网上虚拟咨询台, 即阅读疗法网络平台。比如, 在图书馆网站设置阅读疗法专题栏目“我们聊聊吧”, 有专业人员在线为读者答疑解惑, 引导读者阅读相关电子图书;也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聊天工具为读者提供个别参考咨询, 因势利导, 使读者释放负面情绪, 缓解精神压力, 获得更好的阅读疗效。

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优质的电子资源, 用播放音乐、影视作品这样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的方式来拓宽心理干预的渠道。音乐疗法是一项以音乐治疗理论为依据的心理保健技术, 它在一种被称之为“转换状态”的意识状态中充分发挥读者的想像力、创造力, 可以改善人们焦虑、紧张、忧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 使身体和精神深度放松。如解忧音乐《天使在飞舞》《春日的奇迹》《种下快乐》《梦见彩虹》《写给茉莉》《月恋》《天边的草原》《漫步雨中》《绿野仙踪》《莲意》《灵动氧吧》《梦系水云间》等, 让读者在音乐中释放自我, 使其心灵得到安慰和放松。音乐剧如《涂鸦梦想》《天空之光》《猫》《日落大道》《爱在春天》等, 使大学生在音乐剧中产生共鸣, 找寻自我;还可以给大学生推荐他们喜欢的通俗音乐, 如《天使的翅膀》《平凡之路》《我相信》《在希望的田野上》《别哭小孩》《自由飞翔》《启程》等, 让音乐打开读者封闭的心灵, 读者可以跟着哼唱, 以排解忧郁苦闷的不良情绪, 使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可以为读者实施影视疗法, 如播放《太行山上》《北平无战事》《勇敢的心》《北京青年》《学警雄心》《冲上云霄》《人间正道是沧桑》《青春大爆炸》《活下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等, 使读者在观影中释放自己, 在绝望中充满希望, 充满斗志, 克服心理障碍, 走出当前困境。还可以为读者推荐励志类综艺节目, 如《真正男子汉》《极速前进》《奔跑吧, 兄弟》《天天向上》《挑战者联盟》等, 激励读者, 使其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

3.5 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图书馆要不定期地举办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为大学生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3]。比如:一年级的新生往往存在不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生活感觉不知所措, 甚至焦虑、恐慌的问题, 针对这一普遍现象, 可以举办增强新生的自信心、缓解考试焦虑、激发学习斗志等方面的讲座;大二、大三的学生往往会面临情感、人际交往等问题, 可以举办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及提高情商等方面的讲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或考研的压力, 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恐惧、担忧、焦虑, 图书馆应举办毕业生专题讲座, 为他们提供自我定位、职业规划、就业方面的指导。

3.6 积极推广阅读疗法服务

图书馆应不断加大对阅读疗法理念的宣传力度, 使大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阅读疗法。图书馆可以借助“4.23 世界读书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在校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不断拓宽阅读疗法的服务渠道, 使大学生不讳疾忌医, 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有心理问题的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进而解决心理问题;没有心理问题的读者也可以防患于未然, 多了解自身的心理现状, 有效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4 结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 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阅读疗法是一个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帮助大学生解决和消除心理问题和疾病, 引导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双.高校图书馆推行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给予发展阅读疗法的视角[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 (1) :119-122.

[2]陈丽.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J].科教导刊, 2013 (24) :163, 170.

学生心理需求与阅读 篇8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作为介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特殊群体, 其性格、心理均未完全成熟,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心理发展表现出积极、消极两面性的特点, 内心矛盾突显。尤其是大学2~3年级, 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 这时他们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的最多。有人曾在某大学作过调查, 在回答对大学生活的满意态度问题时, 认为非常满意的占1.4%, 比较满意的占17.6%, 无所谓的占16%, 苦乐参半的占15%, 失望、不满意的占50%。这项数据表明多数学生不太满意大学生活。

由于产生的问题矛盾得不到正确地引导解决和宣泄, 导致大学生会以各种形式和方法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对于大学生的反抗应当有分析地看待, 分清学生中的“反抗”哪些是由于其生理心理的发展、独立性的发展未得到应有的理解、信任、承认和尊重而引起的;哪些是由于他们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与勇敢精神的增强, 从而对社会上不正之风和错误的教育有意见而引起的;哪些是由于他们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不高或本身的其他缺点而导致的盲目、武断、偏激、固执而引起的, 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正确、科学的引导, 进行有效的阅读干预。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我国许多单位正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包括学校在内, 也取消了所谓的“毕业分配”, 给大学生的毕业之路添加了阻力。同时, 社会向大学生提出了日益苛刻的用人标准, 人才市场的不规范更深刻地刺激着他们的心理, 他们既希望参与竞争又担心失利, 既希望拥有更多的机会, 又担心失去原有的保障, 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学校教育方面, 我国有些高校教育体制仍存在缺陷, 如学校教育观的偏颇, 教师素质问题及校园暴力等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招生规模的扩大及高校间的竞争, 使很多高校片面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 以考试分数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标准, 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此外, 一些高校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 形式单调, 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 导致一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因此, 我国的教育不能仅限于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人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 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阅读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是个人成长的重要转折时期, 是向成人时期过渡的重要阶段, 是个性发展、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当现实与主观愿望相悖离时, 大学生往往不能面对现实, 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更不懂得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如果缺少正常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教育, 就会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困扰或心理失衡, 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 正确地指导学生阅读, 充分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 指导学生掌握探索信息的技能;指导学生怎样使用图书馆;指导学生怎样使用参考资料;指导学生怎样进行理解式阅读。多途径、多方式、全方位的引导大学生向积极、健康的心理方向发展,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发挥阅读的干预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媒介, 应针对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扰积极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高校图书馆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以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首先, 图书馆应挑选品德高、知识广、素质好, 同时有耐心、爱心和助人奉献精神的馆员, 培养成为专门的心理疏导工作人员, 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量, 扩展工作人员的知识范围, 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 使他们变盲目阅读为理性阅读, 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其次, 图书馆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干预阅读室, 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最后, 图书馆应建立自己的特色网站, 利用自己的网站通过聊天室、电子邮件、或网页向来访者介绍心理学知识, 解答心理问题。充分发挥电子图书的优势, 通过网站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刊物;根据心理学的原理通过聊天室与读者沟通交流, 倾听读者的诉说, 了解读者的阅读感受, 及时回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并对原有的阅读计划随时做出调整, 以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网上咨询的私密性、匿名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避免了面对面咨询的尴尬, 并且还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 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因此, 我们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 拓展教育职能, 开展“阅读干预”的服务, 把“阅读干预”作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助方法, 化解大学生心理矛盾, 弥补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不足,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乔治·汉弗瑞.心理学的历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

[2]黄希庭, 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6) .

[3]何金彩, 唐文捷.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8) .

[4]牧之, 张震.心理学与你的生活[M].新世界出版社.2006 (2) .

大学生心理发展辅导需求浅析 篇9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疏导需求特点存在年级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存在年级差异, 心理辅导需求程度呈现两头热现象, 即大四高于大一、大一高于大三、大三高于大二发展趋势。这与大一和大四处在大学本科首尾两个较为动荡的阶段不无关系。[1]大一新生刚入校, 面临着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方式等各方面的转变, 压力重容易形成心理的迷茫与困顿, 而大四学生承受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 在平衡与处理就业与深造、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矛盾以及因恋爱而产生的问题等方面的现实冲突时, 内心容易生成更多的心理困惑。同样, 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辅导需求和发展趋势差异。

(一) 大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期

大学一年级新生, 从中学迈进大学, 由于角色的变化, 生活、学习、人际环境的改变, 使其入学后, 普遍存在一些不适应, 并因此带来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此外, 当他们初入到一个新鲜的环境中时, 生活习惯必然会与原有的形成冲击, 因此也就导致了他们处在一个迷茫而不自知的状态下, 不同类别的大一新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冲突, 有着不同的侧重心理辅导需求。

1. 女生自卑情绪突显

李滨对高校一年级新生对心理咨询需要程度做对比分析表明大一女生明显比大一男生感到自卑, 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2]通常情况下来说, 女生会比男生在学业上更为仔细认真, 因此她们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 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 她们就是优等生, 这就导致了她们是在一种没有坎坷的环境下成长的情况。在她们的内心深处, 她们极度渴望自己被认可, 想要作出一番自己的成绩, 然而, 在一直受传统礼教观念影响的时代里, 大家依然觉得女性就应该是贤良淑德, 能够在家相夫教子的。所以, 她们害怕自己身为女性的身份会给她们将来的求职带来困扰, 同样, 这种情绪也就一直伴随着她们。本来女性就是心思细腻的, 长久下来也就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束缚和影响着她们, 导致形成自卑心理。

2. 初入大学, 男生的性与爱观念会凸显

由于在高中阶段情感会受到压制, 所以很多学生甚至在步入大学前就有谈恋爱的想法, 只不过男生和女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各不相同。男生从生理特征看, 身体及各方面都会比女生成熟得晚, 但是他们天生好奇心强, 也极度容易受到视觉等方面的刺激, 再加上他们在性格上比较浮躁, 因而对在感情方面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好好处理, 使得他们会在心理上受到创伤, 被情感所困扰。而且一些调查也显示出, 男生在情感上受伤的比例较重, 也有一部分人会刻意避开恋爱的话题。

3. 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学习、人际和谐与异性交往顺畅方面辅导需求差异显著

受年龄、性格、经历、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学习、人际和谐与异性交往等方面表现出高于城市学生的辅导需求。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因沿袭当地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 具有更多关注学习成绩、考试名次的学习特点, 进入大学后过分强调学习成绩, 敛聚学习问题。[3]来到城市后, 较复杂的人际沟通与交往方式方面, 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他们在公众场合会变得敏感, 不愿意交际, 他们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个体, 还会有脸红、局促不安的表现, 等等。在异性顺畅交往能力方面, 由于城市较农村相对开放、开明, 使得城市大学生在此方面优势突显。所以, 身在农村的学生就急需有人对他们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进行指导。

(二) 大学二年级:心理问题的碰撞期

经过大一的适应期, 大学二年级学生基本形成了新的学习、生活习惯。同学关系基本稳定, 交往范围由班级、院系到学校逐渐发展着, 甚至扩展到校外。随着教学进度深入, 专业课程难度增大, 基础课程学习优势逐渐被削弱, 人际互动与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以往就已存在的问题, 逐渐暴露出来, 于是, 各种心理问题随之出现, 如:性格差异造成的人际交往障碍, 来源于学习压力的狂躁情绪, 与异性交际产生的问题, 等等。处在同年级阶段, 学生的类别、经历不同导致了心理问题辅导差异明显。

1. 女大二学生人际敏感程度高于男大二学生

在二年级期间, 女大学生自我表现欲与参与感、独立感强烈, 如人际挫折, 就会出现嫉妒、自大等情绪。张运生等学者对1496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 女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等上得分高于男生, 具有显著差异。一般来说, 女性一般多愁善感、温顺胆小, 更关注情感问题,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敏感程度自然高于男大二学生。

2. 农村学生的人格成长问题较城市学生突出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一方面导致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生活大多很艰苦, 他们寄希望于下一代身上, 使得下一代倍感社会的不平等和自己责任重大, 从而直接影响孩子人格成长, 另一方面致使城乡教育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譬如, 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还不健全, 教育水平也比较低下, 因而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自然也不利于他们成长。因此, 农村大二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度高于城市大学生。

(三) 大学三年级:情感发展的冲突期

已经历过大一的所谓“古典主义”和大二的所谓“浪漫主义”的大三学生, 开始转向急功近利的“现实主义”。虽然学生可以开始独立生活了, 但是他们仍然处于发展的阶段, 因此还不够成熟, 甚至是不能很好地处理感情问题。

1. 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辅导需求增大

当学生升入大三以后, 他们就基本掌握了大学的生活规律和学习方式, 因而他们会比较明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想要考研, 那么他们就会去收集有关考研的信息或者是购买和搜集备考的材料, 如想要报考学校所考的科目, 英语该如何复习, 等等。而毕业后想直接就业的人, 则要在毕业前参加各种考试, 准备自己的简历, 并尽可能多地拿到证书, 增强自身的硬件条件, 譬如, 英语四六级证书、国家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 等等, 亦或先去一些工作单位实习以提升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还有就是想要留学的人, 他们要着手准备托福、雅思考试, 还要了解国外学校的学习方式, 办理签证和申请等。[4]

2. 人际交往多元化辅导趋势明显

因为大三的学生们都有各自想要努力的方向, 因而每个人的作息规律也自然会变得不同, 这也使得大家互相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再加上各种压力接踵而至, 很容易造成易怒的情绪, 甚至会出现寝室矛盾。同时, 处在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人际交往圈子扩大, 交往方式多元化。因此大三学生人际交往多元化辅导需求显著高于其他年级。

3. 恋爱情感带来的心理冲突。

情感冲突在大三表现得尤为突出。据统计,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在感情上遭受了打击, 甚至有走上极端道路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发生。学生们初入大学时的感情是简单的, 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接触, 可能会出现很多矛盾甚至是关系出现裂痕, 他们往往面临的是分开还是走下去的难题, 而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因而也就受到了困扰。[5]

(四) 大学四年级:择业、深造盲目期

而等到了大四, 学生们最关注的也就是未来去向问题。在这一阶段, 学生们往往会比较迷茫, 他们受择业的困扰较大, 再加上其他譬如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和恋爱等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他们眼光过高, 其次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面对学校、社会、家庭的三座大山, 学生们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问题, 经常会面临几近崩溃的状态。在这一阶段, 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更要随时关注他们的情绪, 要将他们的状态调换到可控之下。[6]

摘要: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 一般经历入学适应期、稳定发展期、就业与深造准备期等三个阶段。通过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和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差异性分析, 可以发现不同类别、不同发展阶段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类型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通过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体系, 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不同发展阶段,心理辅导需求,阶段性特点

参考文献

[1]华炜.大学生心理辅导需求特点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108-110.

[2]李滨.高校一年级男、女学生对心理咨询需要程度的比较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42-43.

[3]谢钢.当代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2) :300-302.

[4]韩俊彦.大三学生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北京教育, 2003 (3) :28-30.

[5]夏纪林.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 2005 (27) :37-40.

学生心理需求与阅读 篇10

一、何谓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又称“图书疗法”。在西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我国也源远流长, 目前仍受国内外医学界和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它可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和早期预防。尤其是心理病和心理障碍的治疗。它主要是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心理状况、智力水平、个人兴趣和博学程度等为病人推荐不同类型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图书, 来帮助病人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改善病人的情绪, 排遣病人对疾病的优虑, 以最终缓解或解除其心理障碍的一种图书阅读辅助治疗方法。

图书具有营造良好心情, 松弛紧张心理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激励培养人的意志。特别是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人对阅读疗法持肯定态度。

二、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

阅读疗法之所以能够治病, 就在于图书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恰好减弱或抵消了郁藏于读者心中的不利身心健康的情感, 从而缓解、减轻了读者的病情, 调整保证了机体与其生存所在的环境保持细致的平衡, 这就是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祖国医学就有七情失衡致病之说。七情, 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人的情志是在机体的正常调节下, 随着外界环境各种条件的刺激而产生的种种反应性活动, 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不会引起疾病。但如果情志活动过度, 泼动过于剧烈, 或持续过久, 每易影响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 脏腑功能紊乱、经络阻塞、气血不和, 成为疾病发生的条件。不同的情志变化, 可以影响不同脏器, 产生不同的病理和症状。如喜伤心, 则血气散, 不能上奉心神, 神不守舍, 可以出现失神、狂乱等证候。怒伤肝, 则肝气上逆, 血随气而上溢, 则面赤, 气逆, 甚至吐血, 呕血, 昏厥卒倒。忧思伤脾, 使脾气郁结, 结于胸腹, 于是胸脘痞塞;脾气受伤, 运化无力, 则饮食不思, 消化不良。悲忧伤肺, 则肺气抑郁, 甚至耗气伤阴, 而致形瘁气乏。惊恐伤肾, 则精气内夺, 肾气受伤, 气陷于下, 可见二便失禁等症。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同时, 七情致病, 不仅能伤及五脏, 而且能使人体气机紊乱, 气化功能发生异常, 使五脏之气的平蘅协调关系受到影响, 正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七情致病, 虽然各有所伤, 但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 多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如喜、惊、恐都能影响心主神明, 出现心悸、失眠, 甚至精神失常;悲、忧、思, 皆能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出现脘腹胀满, 食欲不振, 久则肌肉消瘦;郁怒不解, 能影响肝的条达和疏泄功能, 出现胁肋胀痛, 急躁易怒, 嗳气等症。

总之, 七情亦是内伤疾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这种病变因素, 是人与外界事物接触后产生的, 也就是各种精神活动的具体表现, 随着不同事物、不同环境的影响, 而有不同的变化。人在大自然中必须和周围环境密切接触, 情志时刻在活动变化, 但是虽动而有节制则无伤。因此, 人的精神面貌, 思想状态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至关重要, 影响很大。它既可使人发生疾病, 又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条件。所以, 我们要尽早采用阅读疗法,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用阅疗去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 端正他们对待一切事物和环境的态度, 从而战胜心理障碍, 解除心理疾病。

一些业内人士说, 如果病人在治疗期间能够通过阅读重新领悟人生, 取得一些积极的认识, 那将是对常规疗法的极大配合, 有时在疗效上甚至远远胜过药物。然而, 由于人与人之间有生活经历、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 对同一作品领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的领悟是积极的, 积极到可以救人, 有的人的领悟是消极的, 消极到可以杀人。有人领悟到人生就是受难, 拼搏也是白搭, 相反的领悟会把情绪向相反的方向调节, 阅读带来的疗效也就截然不同, 所以实施阅读疗法, 推荐读物的环节十分关键, 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 其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当患者情绪或态度偏执的时候, 不能再推荐可能引导患者进一步向偏执方向发展的读物, 例如, 历史上中国曾有相思加肺病的女子读红楼梦而加重病情, 命丧黄泉。总之, 推荐读物首先应考虑到过于悲愤的人要给他推荐令其高兴的书, 过于兴奋的人要给他推荐促其冷静的书, 而不能以悲添悲, 以忧济忧, 在其阅读过程中要细心观察, 以防领悟走偏, 适得其反, 一旦发现患者领悟上出现偏差, 要设法终止其阅读活动。

每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 王波等人曾说, 人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大部分与他人的关系是通过各种事件形成的, 当与他人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处在不平衡状态时, 就会体验到不愉快, 这种不愉快的体验可以作为一种动机, 驱使人采取竞争等多种方式, 参与或制造一些事件, 将不平衡状态转化成平衡状态, 但是如果这种不平衡的状态长久得不到扭转, 不愉快的体验长期郁积, 人就有可能被挤逼到疾病那儿去。阅读的可贵就在于人们通过它可以进入到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 在这时你或许会发现一个叫作0的人, 他跟你的经历、性格都十分的相似, 可是他却比你更贫穷、更弱小、更倒霉、更悲惨。在阅读之前, 你可能只和单位里叫作0的人相比较, 那个人根本不如你或同你差不多, 但他却借着某个事件飞黄腾达, 志得意满, 引起你的愤懑和不平, 阅读之后, 你开始尝试和0比较, 结果在后一个中, 你找到了平衡, 找到了愉快, 也找到了健康。这就是通过阅读悲剧性的读物, 以书中人物的不幸冲垮自己胸中的块垒, 来扭转或扔掉不良情绪,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针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类型、开展阅读疗法新尝试

(一) 大学生心理障碍类型

1.大一综合症。一些学生以前都是按照家长设计好的路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大学这个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地方, 却失去了目标, 不知道该干什么, 于是便不知所措, 产生恐慌心理。还有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前是学校的尖子生, 但进入大学之后, 由原来的尖子生在芸芸骄子中成为普通生或后进生, 这种反差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失落感, 甚至自卑、失望, 自暴自弃, 产生无形压力, 影响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2.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大学生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经验相对较少, 他们对良好的人际关系抱有极大的期望, 希望能建立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 但是, 这种期望又往往过于理想化, 对别人要求或期望过高。因此, 他们一旦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 就会造成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 把交往失败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对方对自己的误解, 导致其心理的封闭, 失去了与他人沟通的愿望, 在被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焦虑、恐惧等心态。

3.自我认知障碍。近几年入学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在家都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受到过分保护和宠爱。他们心理特别脆弱, 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差, 缺乏对自己、他人、社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感到茫然。

4.就业心理障碍。由于现实生活竞争激烈, 就业不容易,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心理准备不足, 美好的愿望有时会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复杂的心理使他们极度焦虑, 如不及时加以疏导, 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5.恋爱心理困惑。恋爱是以感情为基础的, 随着恋爱的进展, 双方必然在心理上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果情绪反映过于强烈, 就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大学生由于人生经历少, 心理尚不成熟, 在恋爱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 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总之, 这些因精神和情绪因素而引发的症状和亚健康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阅疗与文献中的精神分享相互作用来进行治疗。不同程度地矫正他们病理性情绪状态、减轻环境给人的压力。

(二) 尝试阅疗概括几种有益形式

1.振奋精神。高校图书馆的书刊, 具有质量高, 内容新, 积极向上的特点。大学生因失恋, 学习成绩差, 人生目标不明确等原因而导致精神颓废, 通过读书可以振奋精神, 增强意志力, 控制情绪, 克服困难。

2.排遣烦恼。大学生因心理困扰得不到宣泄和疏导而造成的抑郁、焦虑、孤独、自卑等情绪, 往往是挥之不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 读者就会不由自主地与作者的感情进行交流消除烦恼。通过阅读, 会逐渐建立起健康平和的心态, 松弛情绪, 排除烦恼, 愉悦身心, 增强自信心。

3.拓宽视野。大学生有些心理问题是由于视野不开阔,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览导读服务工作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观察了解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 在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基本情况之后, 因人而异地采用一些服务方式和内容, 大胆尝试, 积极探索, 有目的的实施图书治疗服务。

4.获取知识。图书馆中许多心理方面的书刊都是心理专家们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仅就交际方面就有《交际与口才》、《做人与处世》、《涉世之初》等书刊。它们是指导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交际的良师益友。任何一位心理医生、辅导员、父母亲人, 都不像这些书刊那样全面系统地反映出大学生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如何解决的办法。

5.解除困惑。大学生有些心理困扰是难以启齿的, 性困惑就是典型的一例。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显示有90.9%的大学生未接受过有组织的性教育,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对性的长期禁锢, 使得青少年在性发育成熟到来时, 得不到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 以致产生困惑。有了性困惑又羞于向别人启齿, 图书馆便成了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 书籍在解除性困惑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而且图书馆又是一个公共场所, 到图书馆进行阅疗, 不会泄露任何隐私, 没有精神压力, 不会伤害自尊心。其次, 图书馆的服务是免费的, 而且可以随时借阅, 只要处方开的得当, 确实象是服了一颗灵丹妙药, 心病不难去除。它确实在排除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起到了心理医生、辅导员及父母亲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们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实行弹性和柔性的管理方式, 利用自身的知识以及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和强烈的爱心, 在精神和学习上为他们提供指导性服务, 让祖国的未来健康地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波, 傅新.阅读疗法原理[J].图书馆.2003 (3) 1—12.

[2]刘双四.开展阅读疗法服务、强化高校图书馆育人意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 (4) 82—90.

[3]北京中医学院.内经释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1.

上一篇:供电计量下一篇:职高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