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法(精选5篇)
板书设计法 篇1
一、教材分析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 妙在情节和语言。《泥人张》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智慧的民间艺人——泥人张。他的从容自若、后发制人和他的对手海张五的狂妄、跋扈, 都被刻画得形神兼备,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本领更让读者拍案称奇:故事情节悬念跌出、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叙述语言更是津味十足、简洁传神, 可谓余音绕梁, 令读者回味无穷。
二、
《泥人张》板书设计
三、设计说明
本文是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里的一篇小说。根据对教材的解读, 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领略情节之奇;2.见识人物之奇;3.品味语言之奇。整件事情是因海张五的“牛”而起的。“牛”在天津方言里是“傲气”的意思。但是近年来, “牛”字的使用频率一路飙升, 意义扩大化。因此设计者就巧妙的利用了“牛”字的多重含义, 抓住文中“中间一位穿得阔绰, 大脑袋, 中溜个子, 挺着肚子, 架式挺牛, 横冲直撞往里走”一句中的“牛”字展开此板书。
根据教学流程, 这份板书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依次呈现的:在梳理小说情节时, 我们找到了事情的起因是海张五的“牛”, 因为海张五“牛”, 才会无事生非地去“找乐子”, 才会有后面一波三折的情节。因此, 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的是整份板书的核心“牛”字, 然后是人物“海张五”及其海张五“牛”的特定含义 (恃“财”傲物, 无事生非) 。
在分析人物“泥人张”的形象时, 教师说:海张五用他的“牛”挑起了事端, 泥人张用他的“牛”狠狠地回击了海张五, 泥人张的“牛”表现在哪里呢?随着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思考、发言、补充, 结论逐渐清晰。在发言分析过程中,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写下了“泥人张”及泥人张“牛”的特定含义 (技艺高超, 人格不屈) 。
在品味本文语言特点这一环节中, 教师指着板书中已经呈现的内容说:海张五“牛”, 泥人张“牛”, 老师觉得还有一个人也很“牛”……至此, 将作者冯骥才推出。通过回顾“领略情节之奇”这一教学环节的内容, 得出作者的“牛”首先表现在“能将简单的故事写得曲折有致”这一结论, 老师及时在作者“冯骥才”三个字的下边板书“情节曲折有致”。继而, 通过分析文中“找”字的巧妙之处, 引导学生寻找体现作者“牛”的第二个方面, 也是本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作者在写作语言上能做到“简洁传神”。随即教师板书“语言简洁传神”, 学生据此进一步从文中寻找更多的例句来印证“语言简洁传神”。随着教学主要流程的完成, 整份板书也全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设计反思
1.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得益彰。
“牛”字在文中原本是天津方言“傲气”的意思, 且听起来似乎不是那么雅观。但“牛”字贴近学生乐于接受新生语言的心理。但在此之前, 学生对这个字的使用也只是停留在模仿上, 对它的含义和使用范畴也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该板书不仅使学生对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特点及写作特色有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使学生对“牛”字的意义和使用范畴有了更深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2. 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得以实现, 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培养。
整份板书可以用“一个中心, 两条线索, 三个基本点”来概括。一个中心是写在板书正中的圆圈里的“牛”;两条线索是情节上的海张五“找乐子”, 泥人张“找回来:捏弄、贱卖”;三个基本点是分别被冠之以“牛”的三个人物及各自“牛”的内涵。教师巧妙地使用圆圈、箭头、方框等各种特殊符号, 创造性地设计出整齐、醒目、易懂、易记、重难点突出的板书形式, 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牛”字被圈写在黑板正中的时候, 如同微风拂过平静的池塘, 学生脑海中的疑问一个接一个, 悬念顿生。随着教学流程的推进, 又如同阅读侦探小说一样, 谜团被不断地解开。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
当然, 一份板书不可能同时具备刘松泉老师说的那么多功能,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既要备教材, 也要备学生, 以心中有教材, 眼中有学生为原则, 勤于思考, 肯于动手, 就一定能设计出不错的板书, 让板书成为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谈板书的设计 篇2
一、 简笔画式板书
在板书设计中,用简笔画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画面,借助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如下图,这幅板书图文并茂,以图解文,三幅简笔画分别指“浪花”“螃蟹”和“大虾”,三个动词“追”“捉”“捏”配上三幅简笔画,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赶海》一文的叙事脉络和小作者赶海的趣事,让人一看便知,一看忘不了,这样的板书又何尝不是课堂上的“趣事”。
二、 贴画式板书
当板书中需要用到的画面较多较复杂时,如果当堂画,必然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这时可以采用贴画式板书。如下图,这幅板书真像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板书中用到的蝴蝶都是师生于课前合作剪好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感悟两种迷人景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贴画,既形象解释了“金光灿灿”和“五彩缤纷”两个词语的意思,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蝴蝶谷的热爱之情。活动中,学生动脑动手,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寓教于乐。
三、 图示式板书
这种板书跟简笔画式板书有所区别,它是通过借助各种辅助符号,如箭头、线条、表格等来表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直观性强,但常常要添加文字加以说明。如下图,这幅板书围绕“生态平衡”画了一幅食物链图示,课题《狼和鹿》上方的箭头和“吃”字,立刻把狼和鹿的自然关系展现出来。但是贪婪凶残的狼和活泼美丽的鹿下面分别板书“功臣”和“祸首”,看似矛盾,实则匠心独运,把问题展现出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板书逐步完善,“鹿”通向“森林”的箭头旁是“破坏”,“狼”通向“森林”的箭头旁是“保护”,从而揭示“生态平衡”的道理,体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 缩微式板书
这种板书的特点是将课文浓缩成最精要的文字和辅助图像,从而使课文的主要内容仿佛在“显微镜”下集中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如下图,《春联》这篇课文共介绍了5副春联,教学中,教者抓住其中一副,按照春联的格式板书,引导学生了解春联的构成、读法、张贴法等。接着,师生借助这副春联体会春联讲究对仗及具有声律美的特点,适时板书“对仗”的结构特点,接着板书“开卷有益”,揭示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的“声律美”。至此,这幅板书就像一篇“微型教案”,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编者的意图、教者的思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融合,形象而直观、简约而高效地展示出来。
五、 导游图式板书
这种板书能将文本比较长、篇幅较复杂的课文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把握课文叙事脉络和层次。如下图,这幅板书既展现各个景点的名称、方位和特点,也展现了课文的两条叙事线索:一是作者游览的先后顺序,一是泉水流经的路线。两条线索有机融合起来,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晰,而且使金华双龙洞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角度及移动的线索都表现得非常清楚。这既是金华双龙洞的“导游图”,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导读图”,有利于学生复述课文,进而背诵课文精彩段落。
六、 词串式板书
这种板书把课文复杂的内容用最精炼,最简洁、最富有表现力的词串进行概括性呈现,达到“寥寥数行,包容全篇,以简驭繁,鲜明直观”的教学效果。如下图,“闻花 香 浓浓”“摇花 乐 融融”“思乡 情 切切”三组词串,既把握了《桂花雨》一课的主要内容和叙述层次,又契合本课教学思路,同时,三组词串连起来也像一首优美的诗,言简意丰,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与熏陶。
七、 读写结合式板书
“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显著变化之一,在板书中也要体现这一变化,既要板书课文内容,也要板书课程内容。如下图,这幅板书的右边部分是《山谷中的谜底》一课的课文内容的形象展示,左边的“叙事”“明理”是写作方法的揭示,属于课程内容。板书中“叙事”“明理”以红字写出,说明教者不仅仅停留在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上,而是以这篇课文为例子让学生感知叙事明理的写作方法。整幅板书是读写结合的“津梁”,体现了“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的美丽转身。
八、 夸张式板书
这种板书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故意夸大或缩小,以便更集中、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下图,这幅板书中间的三个“骗”字,一个比一个大,充满幽默和讽刺色彩,表明狐狸三次说话的神态和语言一次比一次更有欺骗性!形象生动,意味全出,最终狐狸骗到乌鸦嘴里叼着的肉,深刻揭露了狐狸的狡猾奸诈。同时,进一步揭示了这篇寓言的寓意:爱听奉承话难免要上当受骗。在这幅板书设计过程中发生过一次有趣的争论,有的教师认为站在乌鸦的角度看,三个“骗”字应该越来越小,小到乌鸦视而不见,信以为真。细想想,也有道理。
板书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远不止本文所列举的这八种。但是,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来设计板书,都应力求“书之有用、书之有据、书之有度、书之有条、书之有时、书之有择”,以达到板书的有效性。
板书设计的魅力 篇3
汉字书写, 教师示范的魅力。语文教师一定要自己手写“板书”, 之所以这样说, 就是因为见多了多媒体设计的千变万化的汉字。尽管这样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从学生的心理来讲, 他们惊叹的是“现代科技”, 而不是语文。这种惊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甚至是稍纵即逝的。只有当自己的老师工整的书写时, 他们才会由衷的惊叹, 惊叹之余就会效仿。
造型构建, 整体艺术的魅力。板书要结合文本内容, 讲究艺术性。对板书的设计首先要有一个整体意识, 根据需要的文本特点进行构建。有些课文线索特别清晰, 整篇就围绕一个字展开, 那么板书就可以设计成“汉字造型”。我在教学实践中曾经有这样的探索: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全文围绕一个“衣”字展开, 梁衡的《夏》全文突出一个“火”字, 冰心的《小桔灯》全文提炼出一个“心”字……所以, 教师在板书关键词时, 注意书写的方位, 最后描绘出这些汉字的形状。整个板书就是这个汉字造型。这样的设计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非常鲜明的整体印象。
内容概括, 汉语提炼的魅力。板书是教师根据需要把教学主要内容浓缩后展示出来的精华。汉语有着不同寻常的魅力。比如它弹性大, 一个字可以扩写出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也可以用几个词, 甚至是一个字来概括。课文篇幅有长有短, 可以引导学生试着用一段话概括主要内容, 然后再采用删减、提炼的方法, 最后就用几个关键词板书展示出来。
色彩搭配, 点缀映衬的魅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接受知识, 有85%以上来自眼睛。由此可见视觉接受所占的地位很重要。而不同的色彩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所以板书时讲究色彩的搭配, 或者一些边缘的修饰、点缀, 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知道, 红色代表热情、奔放, 像《夏天》这篇文章的板书, 整体造型就用红色粉笔勾勒出来一个“火”字, 既加强了学生对板书的注意力, 又加深了学生对“夏”的“热烈”的理解。绿色代表生机、活力,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在课前请一位学生在黑板的下边用绿色粉笔画了一些小草作点缀, 上课时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学生炯炯的目光中喷射出好奇的光芒, 真是一派“生机”!黄色代表柔和、神秘, 蓝色代表和平、深邃……
教师不可忽略板书设计 篇4
首先,好的板书能提示文章思路,体现逻辑关系,突出教学重点。每篇课文都有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重点,学生阅读课文也会遇到难点,产生疑点,把这些内容加以提炼并板书出来,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重点,突破理解上的难点,落实训练,发展思维。如《狐假虎威》一文中的“狐狸眼珠一转”这一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狐狸狡猾的性格,可抓住“眼珠一转”,生发有关内容,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故事的内涵。再如讲解《题李凝幽居》,理解诗句“僧敲月下门”,着重板书“推”和“敲”,让学生对比,品味、体会,同时知道“推敲”的典故。
其次,板书有助于学生相关知识的建构。每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用语言表达知识结构往往不容易阐述清楚,但以板书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就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的框架和结构。例如阅读,学生总是先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逐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再分析作者的表达特点,积累语言。由对一篇篇课文结构形式的探讨逐渐提高对类似文章的吸收内化能力。如《莫高窟》一课,从课文结构来看,作者先从总的方面简介莫高窟,接着选取莫高窟保存的彩塑、壁画,以及收藏珍贵文物的藏金洞来分述敦煌艺术,最后总结全文。根据课文“总述——分述——总结”这一特点,板书设计如下:
莫高窟(总)彩塑——精妙绝伦壁画——宏伟瑰丽?摇?摇是艺术宝库藏经洞——珍贵文物 是智慧结晶
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利于掌握课文脉络,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
第三,板书使复杂的内容和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具体,形象生动。课堂上如果只有教师的语言描述和抽象的讲解,学生对复杂的内容和某些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就可以使这些内容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所以,优秀的板书设计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大江保卫战》一课的板书设计为:
此板书,横向表明段落划分;纵向可见重点段中的三个层次。均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清晰明了,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在板书时,为了醒目和强化重难点,通常需要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板书(或板画),有时则采用符号、线条、图表加文字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和思维训练。如《海伦·凯勒》的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提纲挈领,层次清晰,以简驭繁,很好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学过程主旋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有利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因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教学手段。
作者单位
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通华希望小学
教学板书设计的艺术 篇5
一、板书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
板书设计要符合课文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板书应遵循系统、有条理、简练的原则,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必须忍痛割爱。
2.准确性
板书设计应在准确把握课文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的情况下,以精炼、准确的用词表现出来,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3.凝练性
学会浓缩提炼课文内容的艺术,因为板书是要受时(授课时间)空(黑板面积)限制的,所以,教师应抓住主要内容,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4.条理性
依据生动的课文内容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有条理地反映课文的要点,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按课文本身所揭示的逻辑关系,构成板书提纲。
5.直观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考虑板书的布局、结构、色彩,以美观、严谨、大方为目标,增加课堂学习的视角美,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二、板书过程中要注意激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板书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点题激趣
教师在开始上新课的时候,把课文的标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与老师一起分析标题的含义。这样,容易突出教学的中心内容,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程的中心问题上来。如在教学《司马光》时,笔者先用白粉笔把课文标题板书到黑板上,然后提问:“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干什么的故事?”学生在自读课文后很快就归纳出:“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教师再用红粉笔把“砸缸救人”写在“司马光”的后面。这样,课文的重点就自然而然地摆在了学生的面前,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课文的理解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2.图画激趣
教师如用彩色粉笔,把课文内容画到黑板上,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边讲解边板画: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了养蜂人的住处。
3.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要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在课堂板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板书时注意文字美、结构美、色彩美
1.文字美
文字美要求教师的粉笔字写得要工整、清丽、大方、美观。一手好的粉笔字,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笔者有次去参加优质课比赛,当笔者走进教室时,几十名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拭目以待。笔者在黑板上写下“参观人民大会堂”七个字后,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有的啧啧称赞,有的投来赞美的目光。可以说,这七个字的书写为整堂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2.结构美
结构美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板画在黑板上的文字、图画等都要注意整体布局的完整性。好的板书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作品,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3.色彩美
色彩美是指教师在板书时运用色彩,使板书在黑板上能一目了然,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如写“草”用绿色、写“雪”用白色、写“花”用红色、写“天”用蓝色,让学生通过这些熟悉的颜色,加深识字印象。色彩的运用还能体现课文内容的感情色彩,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就可以用红色在“心”型图中写“爱”字,让学生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它是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增强老师的教学素质,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