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报酬率

2024-11-06

风险报酬率(共8篇)

风险报酬率 篇1

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通常假定未来现金流量是确定的,即可确知未来现金收支的金额和时间。然而,实际中的投资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若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比较小,一般可忽略其影响,把决策视为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反之,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大,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就应对它们进行计量分析,并在决策时加以考虑。在投资风险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肯定当量法。风险调整贴现率法适用于高风险投资项目,它是采用较高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然后依据净现值的规则来选择较优方案。此法比较符合逻辑,理论家也认可,应用较广泛。但是,该方法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混在一起,并据此对现金流量进行贴现,意味着风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且有时与事实不符。某些行业如饭店、果园等,开始几年的现金流量难以预料,越往后却越有把握。肯定当量法是为克服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缺点而提出的,该法先用一个系数把有风险的现金收支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收支,而后用无风险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进而根据净现值规则判断投资方案的可取程度。肯定当量法克服了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夸大远期风险的缺点,可以根据各年不同的风险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肯定当量系数调整现金流量,但它没有考虑各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和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且肯定当量系数的确定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把肯定当量法和内含报酬率法相结合,进行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可以说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

一、方法的基本思想

肯定当量&内含报酬率法先用肯定当量系数调整各方案各年的现金流量,然后计算其内含报酬率,最后以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或资金成本判断确定最佳投资方案。该法既消除了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夸大远期风险的不足,又弥补了肯定当量法没有揭示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报酬率的缺陷,并选用客观的现金流量变化系数作为经验关系量来确定肯定当量系数,因此,是一种较为客观易行、简便适用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

1. 确定肯定当量系数

肯定当量系数是指不肯定的1元现金流量期望值相当于使投资者满意的肯定的金额的系数,它可以把各年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换算成肯定的现金流量。即:

不肯定的1元只相当于不足1元的金额,两者的差额与不确定性程度的高低有关,如果以反映现金流量离散程度的变化系数q表示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则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的经验关系如下:

变化系数是现金流量的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即q=d/E,是用相对数表示现金流量的离散程度、方案风险程度的大小。从比较分析的角度看,它优于绝对数表示的标准差,便于比较不同规模项目风险的大小。采用变化系数作为关系量来确定肯定当量系数的理由有二:一是变化系数能够客观反映各方案现金流量的变异程度,根据变化系数确定的肯定当量系数来调整现金流量,能使调整后的确定现金流量可信度高;二是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之间的关系,是经过许多理论家与实践者多年研究所发现和建立的经验数量关系,且计算和查定方便。根据实际数据资料计算出方案各年的变化系数,就可以依据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肯定当量系数。

2. 调整现金流量

根据确定的肯定当量系数把有风险的现金流量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流量后,用无风险的贴现率来计算净现值。其调整计算公式为:

式中,NPV为无风险贴现率计算的净现值;at为t年现金流量的肯定当量系数,它在0~1之间;CFAT为税后现金流量;i为无风险贴现率。

3. 确定内含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是指能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即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内含报酬率是根据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根据实际资料计算出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后,可以依据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或资金成本对方案进行取舍,确定最佳方案。

二、应用解析

下面用一个例子具体说明肯定当量法&内含报酬率法在实际投资决策中,进行投资风险分析时的应用。某企业有A、B、C三个投资方案可供选择,该企业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5%,有关资料见表1。

1. 计算肯定当量系数

(1)各方案各年的期望值E和标准差d:

EA1=3 000×0.25+2 000×0.50+1 000×0.25=2 000(元),同样方法:

EA2=3 000(元);EA3=2 000(元);EB3=4 000(元)EC3=4 000(元)。

(2)各方案各年的变化系数:

(3)查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数量关系表可知各方案各年的肯定当量系数为:

2. 调整现金流量,确定内含报酬率

将各方案各年的现金流量期望值与相应的肯定当量系数相乘,便把有风险的不肯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无风险的肯定的现金流量,而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所以,令调整后的净现值公式等于或接近于零,即可计算出无风险的内含报酬率,也即无风险的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通常采用“逐步测试法”可计算出净现值等于或接近零的内含报酬率。首先估计一个贴现率,计算出方案的净现值。若净现值为正数,表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超过估计的贴现率,应提高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若净现值为负数,则表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低于估计的贴现率,应降低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经过多次测试后,找出使净现值等于或接近于零的贴现率,即为方案本身的内含报酬率。

假如估计的贴现率为10%,则3个方案内含报酬率测试表如下:

计算出A方案的净现值是负数,说明其投资报酬率小于10%,应降低贴现率进一步测试,最终找到使其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1.911%,可以认为A方案的内含报酬率是1.911%。同样方法,可找出B、C两方案的内含报酬率。

经过测试,找出了使B方案净现值(-0.01)接近于零的贴现率为6.266%,则B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6.266%。

经过测试,找出了使C方案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为21.644%,则C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21.644%。

企业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5%,将3个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与之比较后可知,C方案的内含报酬率21.644%最接近企业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15%,故可确定C方案为最佳方案。

三、结论

肯定当量法&内含报酬率法与其他投资风险分析方法相比较,有以下两个优点:

(1)它克服了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将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混为一谈,夸大远期风险的缺点,可以根据实际各年不同的风险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肯定当量系数调整各年的现金流量,确定投资各年的肯定无风险的现金流量。

(2)它弥补了包括肯定当量法在内的其他投资风险分析法没有考虑投资方案本身报酬率的缺陷,能够在各年肯定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各备选方案的内含报酬率,由客观可行、无风险的各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与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比较确定最佳方案,能使企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地进行投资决策。

附:Excel在肯定当量法&内含报酬率法中的具体应用:

采用肯定当量法&内含报酬率法进行投资风险分析,其计算重复烦琐的内容较多,应用方便、准确、快捷的Excel功能软件可解决这一问题,并可大大提高投资风险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具体操作如下:

1. 计算各年期望值E

第一步,输入有关数据。将表1有关数据填列在Excel工作表中A1:A4至J1:J4单元格内,在A5至E5格内分别输入CFATA1*P、CFATA2*P、CFATA3*P、CFATB3*P、CFATC3*P,在A10:A14表格内分别输入EA1、EA2、EA3、EB3、EC3;在C10:C14表格内分别输入dA1、dA2、dA3、dB3、dC3;在E10:E14表格内分别输入qA1、qA2、qA3、q B3、q C3,在G10:G14表格内分别输入aA1、aA2、aA3、aB3、aC3。

第二步,计算结果。在A6单元格内输入“=A1*B1”,拖动填充柄到A8;同样在B6格内输入“=C1*D1”,拖动填充柄到B8;在C6格内输入“=E1*F1”,拖动填充柄到C8。在B10格内输入“=SUM (A6:A8)”,即得出EA1;在B11格中输入“=SUM (B6:B8)”,计算出EA2;同理,可计算出其他期望值。

2. 计算标准差d

在D10单元格输入标准差公式“=SQRT( (POWER (A2, 2)*B2+POWER (A3, 2)*B3+POWER (A4, 2)*B4)/1-POWER (B10, 2))”,计算出d A1。只需将上述公式中的字母A、B改为C、D,即在D11单元格输入“=SQRT( (POWER (C2, 2)*D2+POWER (C3, 2)*D3+POWER (C4, 2)*D4)/1-POWER (B11, 2))”,可计算出dA2,同理,也可计算出dA3、d B3、d C3。

3. 计算变化系数q

在F10单元格内输入公式“=D10/B10”,确认后,拖动填充柄至F14。

4. 内含报酬率测试表

本表需不断地替换贴现率反复进行计算,直至找到需要的贴现率。计算非常麻烦,运用Excel内置的“NPV”函数,使得计算变得非常简单,且快捷准确。具体做法是:

将A、B、C方案的测试表输入Excel工作表,在D18单元格内点一下光标,点击函数fx,在弹出的“插入窗口”中选择“NPV”函数,输入相关数据,确认后即可得出不同贴现率的净现值,最终找到等于或接近于零的贴现率。以下类推。本文的测试表均由Excel计算编制,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中注协.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周国富, 杨静.应用统计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家伦.财务管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4]张瑞君.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建模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5]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管理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不要报酬的报酬 篇2

【素材点拨】

朴实的苏格兰农夫救人之急,不求回报,凭着做人的本能做了一件好事,没想到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又由于自己孩子的成就,医治了绅士的儿子即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一个普通农夫的一点点善良,竟然能给世界带来如此重大的变化,让人惊奇,也让人重新认识了“播种”与“收获”。

对内涵报酬率的探微 篇3

内含报酬率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是一项投资可望达到的报酬率, 该指标越大越好。

公式介绍:I=∑CF/ (1+i) t (其中, I为投资额;CF为年现金净流量)

(一) 各期现金流量一致的多期情况

举例:现假定国内某一医疗器械公司有一个机会, 能以1200000元的价格投资于一套新的超声波系统, 在随后的三年中, 每年年末带来499500元的净现金流入。内含报酬率是使三期等额收款的现值与原始投资1200000元相等的利率。由于每期现金流量相等, 可以利用年金现值表中单一贴现因子来计算年金现值。令D f为该贴现因子, CF为每年的现金流量, 则上述公式应用为:

一旦计算出贴现因子, 根据年金现值系数表找到方案寿命对应栏, 在此栏中找到贴现因子, 与该贴现因子相对的利率就是内涵报酬率。若我们计算时发现贴现因子介于利率12%与14%之间, 此时我们可以用插值法来估计内含报酬率的具体数值。

(二) 各期现金流量不相等的多种情况

举例:现假定以10000元的成本投资的一套机器设备在两年内分别为公司节约材料费6000元和7200元。内涵报酬率就是使这两笔现金流入的现值等于10000元的利率, 利用上述公式:

用反复试验法解此方程, 应先选择一个可能的i值。用第一次的猜测值, 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将其与初始投资比较。如果现值大于初始投资额, 则说明利率低;如果现值小于初始投资额, 则说明利率高。下一个猜测值就可以相应调整。假定第一次猜测值为18%。I等于18%时, 查现值系数表就可以找到两个贴现因子:0.847和0.718。计算得出两笔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0252元, 由于其大于10000元, 所以应将猜测值提高。如果下一个猜测值为20%, 计算出两笔现金流量的现值为9995元, 这个数值与10000元相当接近, 我们可以说内含报酬率为20%。

2 内部收益率的运用范围及其运用原理

内部收益率法是指通过计算比较内含报酬率指标进行资本支出项目评价的方法。它运用如下:

(一) 单一独立方案的可行性评价与选择

内部收益率是指投资方案处于盈亏临界状态的折现率, 且折现率与净现值呈负相关关系。所以只要计算出的内部收益率大于投资项目设定的资本成本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就一定意味着按资本成本或行业收益率计算的净现值一定大于零, 说明该项目在经济上是有利可图的;反之, 内部收益率小于该项目的资金成本或行业收益率, 该项目在经济上不可行。

(二) 互斥方案之间的对比与选优

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互斥方案是指决策时涉及多个相互排斥、不能同时并存的投资方案。互斥方案决策就是在每一个入选已具备财务可行性的前提下, 利用具体决策方法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 利用内含报酬率从各个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此时, 如果净现值和内含报酬指标对互斥个方案的评价结论一样, 无疑选择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高的方案。但是, 在某些情况下, 两项指标会得出矛盾的结论,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鉴别。

(1) 互斥方案投资额相同

如果净现值指标和内含报酬率指标出现矛盾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呢?

例1:甲、乙是两项互斥方案, 初始投资均为24000元, 甲四年每年获得营业现金净流量10000元, 乙第一年获得现金净流量0元, 第二年为5000元, 第三年为10000元, 第四年为33000元。如下表:

如采用10%的折现率通过计算得出:

甲方案:现值为7700;内含报酬率约为24.1%。

乙方案:现值为10179;内含报酬率为21.6%。

从上面结果来看, 甲方案净现值小于乙方案, 而内含报酬率却高于乙方案, 这就使方案的选优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我们结合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原理, 可以知道甲、乙两个方案在18%时两者的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相等。两个方案在期望收益率高于和低于18%带来的净现值不同, 本着财富最大化的原则, 我们选择净现值大者, 这样就容易在互斥方案之间选优。

(2) 互斥方案投资额不同

如果互斥方案的投资额不同, 直接用净现值指标或内含报酬率指标进行评价与选优就不尽合理。因为净现值时从绝对额上进行衡量, 如果一个方案的净现值很大, 但考虑到较大投资额的话, 效益不一定好, 而内含报酬率是一个相对数指标, 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效益水平, 但它不能体现财富最大化的原则。所以, 对投资额不相同的互斥方案, 一般可以通过差量内含报酬率指标进行评价与选优。这一方法建立在差量现金流量的基础上, 其计算原理与内含报酬率相同。

3 内部收益率法的优劣势分析

(一) 内部收益率法的优点

内部收益率能够把项目寿命期内的收益与其投资总额联系起来, 指出这个项目的收益率, 便于将它同行业基准投资收益率对比, 确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建设。使用借款进行建设, 在借款条件 (主要是利率) 还不很明确时, 内部收益率法可以避开借款条件, 先求得内部收益率, 作为可以接受借款利率的高限。

(二) 内部收益率的缺点

(1) 可能存在多重的内部收益率。

现金流量的发生情况非常复杂, 如现金流量可能多次改变正负号、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和数量上的差异、多次重复投资等, 都使内部收益率法的实际运用变得异常复杂, 呈现一个资本支出项目有多个内含报酬率共存的现象等, 会影响我们的正确判断。

(2) 内含报酬率法不能区分有相同内部收益率的两个项目在其他重要方面的差异。

例如:考虑一个10万元和100万元的投资, 他们都具有10%的收益率。根据内部收益法评价原则, 两个方案同样受欢迎, 因为有相同的内部收益率。但是, 这两个方案并不等同, 因为它们在所需的现金支出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3) 内涵收益率法的另一个缺点:它假设经营现金流量能够以内部报酬比率被再投资。

例如, 如果一个具有15%的内部报酬率, 假设该公司每次都能够将收到的经营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 并在剩余的投资期限内都能赚取15%的报酬率。该假设不总是正确的, 如果现金流量的再投资仅仅能够获得10%的报酬率。该投资项目的整体报酬率将小于15%。

摘要: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用来评价项目可行性或优劣的标准, 投资评价指标有很多种, 其中内部收益率是企业投资项目动态经济评价和决策的主要方法。本文试通过对内部收益率的概念、公式、评价标准、适用范围、运用原则及其优劣势等问题的阐述, 让大家对内部收益率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内部收益率,资本成本,互斥方案,非常规方案

参考文献

[1]潘爱香.管理会计学[M], 2006.

[2]王福胜.管理会计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试用期间劳动报酬 篇4

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些法律原则,在没有就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待遇作出约定的情况下,随意改变劳动合同关于待遇的约定,擅自降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待遇。或者虽然对试用期内的待遇作出了约定,但是约定的试用期内工资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些情形,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也构成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损害,在仲裁和审判实践中,都应当予以纠正。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应当被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之中,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待遇与试用期间届满后劳动者的待遇是否应当一致,法律并没有加以规定,因此,当事人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对试用期内劳动者一方的待遇作出特别约定。但是,如果当事人双方没有就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待遇进行约定,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待遇的约定,就应当适用于试用期内。这两者之间,乃是一般约定与特别约定的关系。合同中没有就某一事项作出特别约定的,就应当遵从一般约定,

同时,当事人双方关于试用期的待遇必须依法约定,不得违反法律关于法定劳动标准(例如最低工资)的规定。因为法定劳动标准乃属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范畴,不能由当事人通过约定予以改变。

例如,某物业管理公司录用园林工蔡某,从事园林养护修葺等工作。双方订立了期限为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蔡某的月工资为1,000元。合同同时约定了三个月的试用期,但对试用期内的待遇,合同未作出专门的`约定。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该物业管理公司实际向蔡某支付的试用期内的工资为每月800元,理由是因为处于试用期内,所以工资应按合同约定工资的80%计发。蔡某不接受这一结果,遂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法院最后判决该物业管理公司应当按照双方劳动合同约定的每月1,000元的标准,支付蔡某在试用期内的工资。法院认为,既然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也应当适用于试用期内。如果用人单位认为试用期内的待遇应有别于试用期满后的情况,则应当在劳动合同中另行作出明确的约定。非因法定或约定的事由,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待遇不得被随意改变。

融资租赁内含报酬率的简便计算 篇5

例1:某公司向某校提供一项融资方案, 融资金额4 000万元, 在期初一次性支付, 融资期3年。融资期内, 该高校每年还款一次, 第一年为1 200万元, 第二年为1 600万元, 第三年为2 200万元, 均在年末支付。要求:分析该高校是否接受融资方案。

计算方法一:内插法。其为相关教材介绍的方法。首先设定折现率r1=10%, 利用复利现值系数计算r1对应的净现值NPV1:

再设定r2=12%, 计算得出NPV2=-90.2<0。

最后, 利用内插法算出此项融资的实际利率:r=10.83%。

计算方法二:Excel函数法, 用到函数IRR。先将该高校融资期内的现金流量在Excel中列出, 然后在其他任意一个单元格内插入函数IRR, 系统会给出IRR函数的提示对话框, 在“values”栏将表示现金流量的四个数值所在的单元格全部选入, 点击确定, 即可得出计算结果:r=10.85%。

从以上两个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虽然利用Excel函数IRR计算出的结果有误差, 但是误差较小, 基本可以忽略。在简便快捷方面, 方法二要远胜于方法一。下面再看一个复杂的例子。

例2:某高校采用售后回租方式进行融资, 融资金额为500万元, 于2010年1月1日收到全部款项, 融资期2年, 分5次支付租金, 2010年3月底支付110万元, 2010年6月底支付110万元, 2010年12月底及2011年6月底、12月底各支付105万元。计算此融资租赁的内含报酬率R。

分析:第一步, 确定租金支付期数。两次租金支付的间隔期间不同, 又是复利计算, 所以在运用Excel函数法时, 要以最短间隔期为准确定总期数, 即每3个月为一个计息期, 共8期。第二步, 根据已确定的总期数列示融资期内现金流量情况, 如下表所示。第三步, 计算计息期内的实际利率。计算方法同上, 得出3个月的实际利率 (或季利率) r=1.67%。第四步, 计算融资方案的年报酬率:R= (1+1.67%) 4-1=6.83%。

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应用分析 篇6

关键词: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应用分析

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是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中两个重要指标, 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 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值的代数和。内含报酬率是指使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两个指标在不同性质的投资项目分析应用上又有很大不同。

一、两指标在单一独立投资项目分析中的应用分析

对于独立的投资项目, 评价其财务可行性的折现评价指标有四个:即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获利指数PI、内含报酬率IRR。当某一投资项目的净现值≥0, 净现值率≥0, 获利指数≥1, 内部收益率≥行业基准折现率ic时, 则该投资项目基本上具有财务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如果该项目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P≤n/2 (即项目计算期的一半) , 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P`≤p/2 (即项目经营期的一半) , 则该项目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否则, 如果上述四个主指标NPV≤0, NPVR≤0, PI≤0, IRR≤ic, 则该项目不具备财务可行性。

进一步分析四个正指标, 其中主指标只有两个, 即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 而净现值率和获利指数均是派生指标。

因为净现值率=净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获利指数-1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 当净现值≥0时, 净现值率肯定≥0, 获利指数也肯定≥1。由此可见, 净现值是主要指标, 净现值率和获利指数是派生指标。故此可以说, 当净现值≥0, 内含报酬率≥行业基准折现率时, 该项目基本具有财务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 若次要指标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PP≤n/2, 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P`≤P/2, 则该项目完全具有财务可行性。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单一独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 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是处于并列地位的, 即只有当投资项目同时满足两个指标的要求时, 才能够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二、两指标在两个或多个互斥方案中的应用分析

对于互斥方案, 两指标有时会出现矛盾。先看下面例子:

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有两个方案, A方案是把原设备全部更新, B方案是把原设备关键部件进行更新, 有关资料如下:

从上面计算可以得知, A项目净现值大, 但内含报酬率低, 从内含报酬率的角度应该采用B方案。但是, 因两方案是互斥方案, 尽管A方案投资额大而内含报酬率低, 但在计算净现值时已经抵减了实施该项目的本金100000元和按资本成本率计算的利息, 故应选净现值大的A方案。进一步看, A项目的原始投资10000元, 按资金成本率要求每年应回收22462元 (10000/4.452) , 实际每年现金流量55000元, 每年产生投资报酬32536元;B项目原始投资70000元, 按资金成本率要求每年应回收15723元 (70000/4.452) , 实际每年回收40000元, 每年产生投资报酬24277元。A项目投资报酬高于B项目, 故应选A方案。从此例中就体现出内含报酬率法的先天的不足, 即投资规模因素导致内含报酬率法的决策失误。

内含报酬率法是假定每年现金流量是以原始投资额按内含报酬率取得的, 而净现值是按资金成本率要求确定净现金流量, 只有当两方案的每年现金流量中投资报酬相等时, 内含报酬率法与净现值法才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由此可见, 当投资额不等的互斥方案决策分析时, 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有时会发生矛盾, 此时不能用内含报酬率法作出决策, 应该用净现值法选择最佳决策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斌.财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145-155.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213-221.

风险报酬率 篇7

1985年以前, 我国高等经费全部实行“一包二统”的体制, 高校作为完全的社会公共事业进行财务预算。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高等教育转向统筹与收费相结合的方式运作。1996年高校并轨制度实施以来, 我国高等学校全面实行收费制度。2001年起推行的高校独立学院办学模式标志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市场运作。在此发展背景下, 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在重点度量其社会教育职能外, 其办学成本和办学收益也逐步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在制定其发展规划中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 且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 高校的办学效益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能否保持健康的永续发展。基于此, 本文以高校各个院系的投资报酬为研究内容, 从财务支出和财务收益的角度, 具体分析高校在运作过程中, 其各个院系的运作对学校经营的贡献比重, 并进行排序, 借此完成下年度的财务预算工作。

二、相关理论

(一) 作业基础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 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 是以作业 (activity) 为核心, 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 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 然后选择成本动因, 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或服务) 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基础成本法是由于传统的成本制度存在一些缺失而创新的理论, 它可弥补传统成本制度常出现信息不足的缺点, 完成企业作业管理所需的信息以达成有效的成本管理。

(二) 投资报酬率

投资报酬率 (ROI) 是指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 企业从一项投资性商业活动的投资中得到的经济回报。投资报酬率亦称“投资的获利能力”。它既能揭示投资中心的销售利润水平, 又能反映资产的使用效果。在经济时代里, 如何群策群力追求绩效, 常常成为衡量管理良莠的指标。而绩效的衡量虽有很多种方法, 但仍以投资报酬率─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为公认之最有效的绩效衡量之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高校的经营也不例外, 投资收益的多少将直接决定普通高校的未来发展取向, 因此善用经费提高效益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投资报酬率正是经营绩效的主要衡量方法, 因为它:是经营效果的指标;能衡量企业投资报酬的能力;预测盈余 (或获利) 的方法;可作为内部决策及控制工具。

ROI理论应用在学校的经营绩效, 则可以评估院系经营的成本效益。一个院系的经营, 既包括基本的人员工资福利、办公开支及杂项设备费等支出, 也包括学杂费, 科研划拨经费、培训费及校外捐款等收入, 这些收入与支出的平衡程度, 即成为ROI的成本动因, 可为学校经营投资决策及财务预算提供参考, 也是本论文评估各院系贡献度的根据。

三、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以投资报酬率为基础, 借助投资报酬率的排序, 来评估各院系对学校的贡献度, 即ROI=所得 (净利) /投资 (支出) 。通常收入与支出的定义, 会因研究研究案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界定。本研究为吻合实际的运作情况, 首先采用作业基础成本法来定义收入及支出, 收入与支出的比值, 即投资报酬率。然后, 再利用标准化分析的方法, 来对这些系的投资报酬进行排序, 依照该排序拟定合适的财务预算变动系数, 进而完成各院系下年度财务预算的分配权重。在执行演算之前, 先界定收入及支出之定义。以本论文案例而言, ROI公式的定义如下:

上述的演算过程, 是以ABC理论为基础, 在成本动因中摊销成本的算法如下:

1.学杂费收入:当时学杂费×学生人数。不同学制的学杂费不同, 把各个学制的学杂费收入加总起来, 即为该系学杂费收入, 学生人数指具有学籍的总学生数。

2.办公摊销成本= (该系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总人数) × (教务处行政支出+学工处行政支出+后勤等支出) 。

3.空间摊销成本=该系使用空间总平方数×该栋建筑的每平方米的单价, 建筑物每平方米的单价为该建筑物造价除以总面积和使用寿命的积 (即每平方米的折旧费) 。

4.图书馆资源摊销成本= (该院系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总人数) ×图书馆行政支出。

5.人员绩效工资=该系教职员上年度绩效工作和基本福利总和乘以一定增长系数。

根据上述的原则运算得到贡献度、收入及支出三个数据, 再利用标准排序的方法进行排序, 依此名次给予权重核发经费。本文提出方法的应用范围仅仅限于地方普通高校尤其是靠自身收入维持运行的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各个院系的财务预算工作。借此方法可以较为科学的完成该校对其校内院系的预算分配方式的讨论和预算评估。

四、案例分析

本文选择华中地区著名的独立本科高校———A校作为研究案例, 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 以完成该预算方法的介绍。A校为一所成立10年的独立学院。目前在校学生7240多人, 在职教职员工近200人。目前共有17个院系, 分别以X1、X2...X17分别代表, 预算会计年度通常以1年为单位, 所以本论文研究的会计年度也是以1年为单位, 以A学校而言, 即是一个学年度的预算为范围。A校的17个院系, 成立的时间不一, 所以对于成立未超过4年 (含4年) 的院所, 因其尚在育成阶段, 属于投资期, 将不予以排序, 而以另一模式核拨预算。对于成立4年以上的院系则以绩效予以排序。

未超过4年院系:分别以X15, X16, X17代表。因尚未有毕业生, 整个学程还未规划完全, 需要人力及物力的大量投入, 值此成长期, 尚无法衡量其投资报酬率, 所以不参加排序, 而采用案例现阶段的预算分配方式, 以教职员人数及教学所需设备为基准来进行预算分配。

超过4年院系:共有14个院系, 以X1, X2, X3, X4, ……, X13, X14代表, 先分别以ABC理论求得收入与支出, 再以ROI方法求得贡献度。然后影响排序的三个因子:收入、支出、贡献度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排序, 再利用评分法给予权重, 重新分配预算。

(一) 现行分配方式

案例A校在目前17个院系的预算分配都采用基本的预算制, 在每一学期会计年度末, 即由各院系提报预算, 经过预算审核会议审核后核定。这种预算的核定过程是类似递增式的预算方式, 按前一年的预算额度, 加上今年师生增长数量, 酌量增加各单位的预算, 又为了考量表面上的平等原则, 所以各院系核定的预算科目都相同, 而且金额都按一定比例分配, 并没有考量各院系的发展重点与绩效等因素, 一律采用齐头式的平等分配方法来分配年度预算。

(二) 修正的预算分配模式

研究样本的A校的17个院系, 其中有三个院系 (X15, X16, X17系) 成立尚未超过4年, 处理如下:

1. 未超过4年院系:

X15, X16, X17三个院系采A校现行方案, 即以实际所需及教职员工人数来核估。例如:

人员绩效工资=该系教职员上年度绩效工作和基本福利总和乘以一定增长系数

业务费=该系教职员工人数*¥2000

设备费=由院系自提该年度所需教学设施经费

其他费用=由院系自提该年度所需维护费、杂费等

以上经费汇总后, 提送学校经费稽核委员会开会审核, 所以该3个系的年度预算如下:

X15系=¥728000 X16系=¥1141000

X17系=¥1226000

2. 超过4年的院系:

对于参与排序的院系首先以ABC法求算ROI, 再经标准化排序法排序, 进而根据排序设定合适的系数进行预算分配。演算步骤依序如下:

步骤一:把每系成本动因的原始数据表列如下 (见表1) :

步骤二:为更明确表示各系的贡献度的差异, 根据以上原始数据, 进行报酬率进行规范化处理, 以总报酬率为基础, 对表1求得的报酬率进行标准化处理, 求得标准报酬比率, 如表2:

根据以上排序和经过处理过得报酬率的排序结果, 可以知道, 报酬率大于1的系院, 也即是排名在前8位的X12, X3, X1, X2, X13, X11, X5和X6系院, 在上年度的收支经营绩效中, 贡献度表现为正, 为学校的总体发展绩效作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在下年度财务预算、人才引进、项目报批、招生名额中, 应该充分考虑其运作方向的贡献度, 给予其相应的财务、人事、招生等政策, 以促使其更好地发挥其运作优势。对于报酬率排名小于1的7特别是排名在后3位收益较差的系院, 应该从财务角度分析其支出和收入的关系, 找出其原因, 在财务预算方面予以控制, 防止收益较差甚至亏损的开支或项目的发生。

同时在本年度的财务预算过程中, 可以根据修正过的设定一定的的预算系数, 完成本年度财务的预算工作, 在预算设计中, 应该充分考虑各系上年度经营绩效报酬率, 拟定本年度的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方案包括两种:

第一种财务预算方法:

在公式1中:H1为次年财务预算值;H0为当年财务预算值;N为一定的系数变量, 可以取1-5之间整数;D为该系次年预算的增减变量。

第二种财务预算方法:

在公式2中:H1为次年财务预算值;H0为当年财务预算值;n为一定的系数变量, 在此可以取值0.005-0.03, 可以取1-5之间整数;D为该系次年预算的增减变量。

3. 修正后的的预算分配表。

根据以上公式1和公式2, 公式1当N系数变量取值为2的预算方案和公式2当n=0.01时的预算方案如表3所示。

五、研究总结

如上表所示:借助以上公式1和公式2的预算方案可以科学合理的计算出各个院系的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报表, 该报表既继承过去一年的财务预算基础, 又可以反映出该年度各个院系在该年度的运作收益。所以, 借助该公式,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财务预算的方式, 提高高校具体运作的绩效和收益。同时两种公式的计算方式既存在一定联系, 也存在差异, 但总体上都可以反映出该年度的投资报酬率。本论文研究的A校目前的财务预算采用总量控制法, 不分学院、没考虑各系成本效益, 也不评估各系之贡献度, 一律采用相同标准去分配, 如此将无法让各系有发展特色的空间, 也无从奖励绩优院系, 达到激励的目的。针对目前该校财务预算方面存在的局限, 本论文提出的预算方法可避免目前预算存在的弊端, 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优点:

1.本着公平原则来达到绩效目标 (贡献度) , 期能让各单位在同一制度基础下, 达到合理的资源分配。

2.可评估各系的成本效益与贡献度, 达到激励效果。在分配预算时, 除了基本需求, 也可依据贡献度给予竞争性经费, 达到奖惩的目的。

3.可从贡献度的多少, 了解师生比的结构, 进而作为招生与聘用师资的参考数据。

4.具有弹性可适应外在环境的改变而做修正。此分配模式可依实际数据加以调整, 可增进决策的时效及弹性。

5.可避免资源的不当配置所导致的低效率, 进而整合各院系与学校的整体目标, 强化重点目标, 提升学校竞争力。

总之, 学校财务预算是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 预算分配的权责应可分成两阶段, 由学校的决策阶层决定各院的预算金额, 由各院再决定各系的预算金额。如此将使控制管理的幅度缩小, 较能符合院及各系发展的需求。同时, 对于尚未有毕业生的院系, 可考虑以学生单位成本来预估预算需求, 对于有发展特色的院系, 鼓励提出竞争性计划来评比, 通过竞争与评比来给予专款补助, 完成财务预算工作的补充。

参考文献

[1].钟锦仕.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09 (6)

[2].詹汉荣.新时期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优化探析[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8 (10)

[3].刘莉.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模式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 2009 (4)

[4].李柏生.中美高校预算管理比较及启示[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09 (8)

风险报酬率 篇8

当前项目投资决策指标有:投资利润率、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现值指数、投资回收期等。但以笔者多年的房地产财务管理经验来看, 这些财务指标没有综合考虑从项目启动拿地开始到项目全部清盘结束的时期、折现、股东权益及资本成本 (投资者必要报酬率或机会成本) 因素, 不能真实反映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也不便于不同项目的横向比较, 可能造成投资决策失误。实际工作中, 笔者用的是“年折现权益报酬率与年折现剩余收益率”两个核心指标作为项目投资取舍的判断依据。

一、年折现权益报酬率

年折现权益报酬率=折现股东权益报酬率/投资回收期=净利润现值/ (股东权益现值*投资回收期) 。净利润现值是将每年的净利润按资本成本 (或投资者必要报酬率) 折现为投资初期的现值。股东权益现值是将股东权益按资本成本 (或投资者必要报酬率) 折现为投资初期的现值。

股东权益报酬率 (或净资产收益率) 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最核心、综合性最强的指标。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但它没有考虑整个项目投资回收期和折现因素。

例如:建华房地产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 于2011年初以1亿元竞拍到A市某地块, 准备开发一个7万方的商业综合体项目, 后因土地并宗、拆迁补偿、规划证等事项未解决, 一直拖到2015年初才准备正式开工。在开工前公司决策层对整个项目进行了投资分析。经测算, 项目总投资 (不含税) 3.8亿, 预计待售物业于2018年底全部清盘, 税前总销售收入4.5亿 (含自持物业租金收入在2018年底的现值) , 净利润3473万, 净利润现值1620万 (为待售及自持物业每年的净利润按资本成本10%折现为2011年初的现值) , 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3473/8000=43.4%, 决策层认为投资报酬率高达43.4%, 决定实施该投资方案。

然而, 投资者关心的是投资时点的年折现收益率, 即年折现权益报酬率。该项目从2011年初开始投资, 到2018年底收回投资, 时间跨度为8年, 尽管股东权益报酬率为43.4%, 但年折现权益报酬率=净利润现值/ (股东权益现值*投资回收期) =1620/ (8000*8) =2.53%, 还达不到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也就是说该项目的投资者于2011年初投资8000万, 8年中每年的回报率只有2.53%, 还不如把钱存到银行或做更高收益的投资。

所以, 股东权益报酬率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有待优化, 目前年折现权益报酬率可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核心指标之一。

二、年折现剩余收益率

年折现剩余收益率=剩余收益现值/ (股东权益现值*投资回收期) =年折现权益报酬率-投资者必要报酬率 (或机会成本率) 。

剩余收益=净利润-投资者最低收益, 即从公司净利润中扣除股东权益按规定 (或最低) 的收益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

投资者必要报酬率 (或机会成本率) 是指用于该项目投资所占用的资金而丧失的用于其它投资机会的潜在收益率。资金使用都有成本, 为使投资者放弃其现有的货币投资机会及其价值, 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资本成本 (投资者必要报酬率或机会成本率) 便是这一代价。这一代价可以是银行贷款利率, 也可以是其他投资报酬率。投资者必要报酬率是投资者在正常情况下每年都能固定收到回报的年化收益率。它可以作为折现率, 用于房地产公司待售物业及自持物业的每年净利润及股东权益的折现并得出年折现权益报酬率, 进而做出投资取舍的决策。

承前例, 建华房地产公司投资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年折现权益报酬率为2.53%, 假定投资者必要报酬率为10%, 那么年折现剩余收益率=年折现权益报酬率-投资者必要报酬率=2.53%-10%=-7.47%。年折现剩余收益率为负数, 说明该投资方案不可行, 那么就不应投资或及时转让该投资, 从而继续保留原来的固定报酬率为10%的项目, 或将资金投到年折现剩余收益率为正数并且更高的优秀项目上。

三、年折现权益报酬率与年折现剩余收益率的运用

承前例, 假如建华房地产公司用年折现权益报酬率与年折现剩余收益率两个指标对该商业综合体项目进行投资分析决策。做出表1:

单位:万元

该表分普通住宅和商业两种业态, 商业又分待售和自持两部分;层高系数面积=建筑面积*层高比例, 住宅的层高为3米, 层高系数为1, 商业为6米, 则层高系数为2;收入中自持商业为未来每年租金以投资者必要报酬率10%折现到2018年底的年金现值;净利润现值为待售及自持物业每年净利润按资本成本10%折现为2011年初的现值;权益现值8000万按各业态所占层高系数面积分摊。

上一篇:布局调整规划下一篇: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