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指导策略

2024-08-31

随文练笔指导策略(精选7篇)

随文练笔指导策略 篇1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 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 做到读写渗透, 读写结合。”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资源做到读写结合, 指导学生随文练笔, 让文本资源成为学生习作训练的源头活水, 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推陈出新, 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仿写练笔, 仿出自己的精彩

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特别爱模仿, 他们在习作时一般要遵循由模仿、迁移再到创新的过程。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的精彩之处进行仿写, 让学生从文本中领悟到写作的技巧, 在仿写练笔中仿出自己的精彩。

1. 仿写句式。

句子是构成段落的前提, 要想写好一段话, 就必须会写句子。教师抓住文本的精彩句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仿写训练, 能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观潮》中有这样一句描写大潮浩大声势的精彩句子:“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让学生抓住带点的词语来体会大潮的浩大声势, 并在分析句子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于是, 精彩的句式层出不穷, 如:“太阳越升越高, 犹如一个大红灯笼挂在天空, 照耀着大地;那颜色如同火一般, 好像整个大地都被燃烧起来。”“月亮越升越高, 犹如一个白色大圆盘悬挂在天空, 照耀着大地;那颜色如同白雪一般, 好像整个大地都被披上一层银沙。”……

2. 仿写段落。

教学中, 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外貌、动物的形态、迷人的景物、热烈的场面等精彩片段, 指导学生变化角度或更换结构来仿写与课文内容相似的片段。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 准确而鲜明地写出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 你看到过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仿照文中的思路、方法, 创造性地写一段话。于是, 学生结合课文很快就仿写出了具体生动的片段, 如:“秋天, 朱家花园里的菊花开了。朱家花园里的菊花可真多啊!多得仿佛是那天上的繁星在此集会, 数也数不清;朱家花园里的菊花可真香啊, 香得吸引了无数的游客驻足停留, 不愿离去;朱家花园里的菊花可真美啊, 美得可以让人感觉到了人间仙境一般, 陶醉于其中。”这样的仿写, 学生写得得心应手, 愿写、乐写, 表达了他们的真情实感。

3. 仿写篇章。

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思路写出来的, 都有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好这些优秀的例文, 既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 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 让学生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是一篇层次分明, 写作方法清晰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者怎样写秋天的雨?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出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 并启发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眼中秋天的景色。由于有了模仿的例文, 写的内容又是生活中熟悉的景物, 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写作的状态, 写出了一篇篇生动具体的文章。如:“秋天的庭院是美丽的!走进小院, 大树边那满地的落叶好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一阵凉风吹了过来, 落叶就像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小蝴蝶。小院里的石榴树上, 一个个石榴高挂在树枝上, 有的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 藏在绿叶后面;有的像一个个红灯笼, 照耀着小院;有的像一个个小胖子正望着我傻笑, 笑得肚皮都开了, 露出晶莹剔透的石榴籽, 让人看着垂涎三尺。”“秋天的田野是喜悦的!秋姑娘把清澈甘甜的露水和金色的颗粒一同撒了下来, 一瞬间, 田野变成了金色的海洋。这时的田野上最热闹了, 看, 人们三个一群儿, 两个一伙儿, 一边说笑着, 一边挥舞着手里的农具。他们在干什么?喔!原来在割稻谷。听, 那边是什么声音?啊, 是打谷机的声音, 一颗颗金黄的稻谷随着打谷机的转动在空中飞舞, 像一颗颗金子在空中闪闪发光。尽管很忙、很累、很苦, 但此时大家的心里是最甜的。”……

二、补白练笔, 补出自己的想象

“留白”是中国国画讲究的一种艺术, 空白处引人遐想, 韵味无穷。教材中许多文章也会留下一些文本的空白, 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填补的空间, 这样的“空白”给教学留下了无限的拓展空间。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本空白引导学生进行补白练笔, 让学生绽放思维的火花。

1. 对情节进行补白。

一些文章的作者因行文的需要, 有些内容没有详细写出来, 而是一笔带过。教师就可以抓住契机, 让学生对课文中省去的内容进行想象, 进行补白练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 可以结合“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这个自然段的教学, 让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 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补白练笔:父亲已经坚持挖掘了36个小时, 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时, 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 写一写。有的学生写道:“亲爱的阿曼达, 你一定要挺住!爸爸一定会将你救出来的!如果你害怕, 你就想一想, 我常常对你说的那句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还有的学生写道:“儿子, 你还活着吧!一定要坚持, 要等着爸爸, 就是死, 我也要把你救出来, 我还要给你讲故事, 和你一起做游戏呢, 你要记住, 爸爸永远爱你!”这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 正是学生的真情吐露, 体现出学生真正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和信守诺言的优秀品质,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对结尾进行补白。

一篇文章的结尾蕴含着下一篇文章的开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些课文的结尾令人深思, 耐人寻味, 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受。这时, 教师可以在课文结尾处进行补白练笔, 让学生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 享受自由创作的乐趣。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 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笔:同学们,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遗孤, 以后的日子将如何过呢?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虑, 请结合课文内容, 展开想象的翅膀, 续写课文, 把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遗孤以后的日子写出来。这样的设计, 既紧贴课文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 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三、改写练笔, 展示自己的创造

在习作中, 相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文体形式来表达。吕叔湘先生说:“改写, 各种方式的改写, 各种范围的改写, 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片段进行个性化的改写练笔, 让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强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进行再创造。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 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 教师可以补充介绍一些有关鲸的资料, 然后出示随文练笔作业超市,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题完成。1.结合课文内容, 替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2.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 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3.联系课文内容, 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有一学生选择第3题写下了这样的片段:“我是一头鲸, 由于我生活在海洋里, 体形像鱼, 许多人叫我鱼。其实我不是鱼, 而是哺乳动物。请听我解释。在很远的古代, 我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 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由于地壳运动, 环境发生了变化, 我的祖先就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漫长的年代, 祖先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 后肢完全退化了, 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 适应了海洋的生活。我虽然生活在海洋里, 但不是用鳃呼吸, 而是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我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 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 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 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 再潜入水中。我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我是胎生的, 我小时候是靠吃妈妈的奶长大的。这些特征说明了我是哺乳动物, 而不是鱼!”从学生改写的片段中可以看出, 教师重视读写结合,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 又在改写中练习运用, 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还掌握了表达的方法, 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实践证明,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只要能巧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 就能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真正提高习作能力。

随文练笔指导策略 篇2

随堂小练笔应贵于精而不应贵于多,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随堂小练笔时,应挑选阅读内容较丰富、可写性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让学生思考和写作,这样更能触动学生的思想感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就颇具代表性,难免不让人与《小小竹排江中游》这首歌曲联想到一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曲,在文章讲解完之后,让学生进行对比,然后以随文小练笔的形式呈现出来。

2.注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内心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安排与运用。注重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与启发。

比如,在上述文中所提到的《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找好关于圆明园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圆明园的美好以及其遭到毁灭后的现状,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心灵起到震撼作用,以这种情境结合的授课方式结课后,学生再次进行随堂小练笔,不难想象,效果肯定非同一般。

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注重练笔后续工作

教师应注重学生课堂随文练笔后的整理工作,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所写内容的情感所归,并对学生的随笔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这样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的实施策略 篇3

一、找准训练点

“随文练笔”训练点设计的合理性,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笔者认为随文练笔的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捕捉文本的“言语秘诀”

“秘诀”是王国维先生的用语,也就是文章中语言情趣的“亮点”。是指语言运用中最富创造性的地方,是作者巧妙地表现出他人难以言喻的特征、思想或趣味。对于选入教材的文章,也就是它的典型性所在。例如《北大荒的秋天》这样一篇优美的写景文。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富饶的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中运用大量色彩的词,把北大荒妆点得多姿多彩格外灿烂;总分的构段方式使文章脉络清晰,这两点应该成为练笔的训练点。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训练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不同的学段,随文练笔的重点也就有所不同。小学低年级应该侧重于词句的练习,中年级应侧重与片段的练习,到了高年级可以进行一些全篇的练笔。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课标》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随文练笔同样如此,不管是对文本语言范式的模仿,还是畅谈感受,都要能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使随文练笔成为文本与学生生活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获得启迪。例如教学《花瓣飘香》这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时,学生被小女孩的孝心深深感动了,所以在结尾处,设计了一个给自己的母亲写贺卡,送贺卡的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一片孝心通过真挚的语言寄托在卡片中,再亲手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学生的感动,启发变成行动。

二、找准时机

训练点选择好之后,教者还要选取“练笔”的时机。

(一)“随文练笔”必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写法,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激发情感,鼓舞表达。否则学生无话可写,有的也只是套话、假话、空话,失去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练笔”的意义。更别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畏惧和排斥的心理,真可谓“得不偿失”。记得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一夜的工作》时创设情境,在抒情音乐中,通过充满深情的语言带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朗读描写周总理审阅文件的句子:

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生齐读)

师:夜很静了,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却依然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审阅着他的文件,只见他——(生齐读)

师:夜很静很静,我们只听到了时钟上“嘀嗒嘀嗒”地走着,总理揉了揉疲倦的眼睛,又拿出了一份文件审阅起来,只见他——(生齐读)

师:东方发白,晨曦微露,天就要亮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拿出了今天晚上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生齐读)

学生的情感之弦被不断拨动着,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再运用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提笔畅想:“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

此时的写,已经超过了一般意义的语言训练,它因读时的感悟、感动而显得格外自然、真切。

(二)随文练笔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

陶行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一个整体,随文练笔应该成为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但如果安排不当练笔就会破坏的阅读的整体性,破坏了阅读情景的创设。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不但……还……甚至……”的句式,很有练习的价值。假如只把它作为单纯的递进句式的表达练习,不注重练习时机的把握,常常会适得其反。试想,当学生刚体会到潜伏的危险,把心和邱少云贴近时,你匆匆安排写句子,学生的思绪不得不从激烈的战场上跳出来,回到自己现实的生活中,极大影响了对英雄精神的领会。假如把这个练习安排在后面,当读到邱少云被烈火包围,让学生用“不但……还……甚至……”的句式写出战友目睹时心如刀绞的感受,写出邱少云舍生忘死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又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随文练笔指导策略 篇4

一、什么是“ 随文练笔”

在今天, 其实有很多人对这一个概念不是很清晰, 或者说在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没有意识到随文练笔的必要性。 可以说, 随文练笔这种教学方式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同时也和学生的写作实际密切相关。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就知道在阅读教学中有大量的范文作为随文练笔的“ 中介”, 在随文练笔的理论指导下就是要使得学生在理解课文和阅读课文内容的时候, 在认真学习到一些具体的语言表达形式之后让他们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去丰富或者说发展课文的内容,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就是随文练笔想要或者说应该达到的一个目标。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在实际的教育中, 随文练笔也存在许多问题。

二、“ 随文练笔”中存在的问题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在语文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听、说、读、写等基本功。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同时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有许多小学教师常常会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不高而感到烦恼, 学生在写作中没有想象力, 或由于自己没有充分的词汇运用能力, 所写的内容往往空洞枯燥, 缺乏个性的千篇一律, 使写作成为教学中的重头戏。 虽然在目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下, 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已经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 但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随文练笔随意性大, 缺少整体的目标

正如我们前面所得到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只注重阅读而不注重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是长久存在的问题, 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和完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有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要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也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但是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没有制定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或者在一些教师教学中只是注重个别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 总之,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一个整体的目标, 这将会是随文练笔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2.练笔的时机, 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

在练笔的过程中, 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方法是增加学生的学习量, 通过大规模的做题或者阅读和写作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相信很多人在这方面是有着深刻的体会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增加他们的学习量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

三、“ 随文练笔”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教育观念要得到更新

众所周知, 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新时期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有了不断的提高, 可以说, 评价一个教师是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首先要看的是他的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观念的发展和进步会对学术氛围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次要我们注意的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教育中教师要树立“ 随文练笔”教学的指导思想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充分提高学生读、写等能力的不断进步, 从而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2.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在新形势下, 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很多程度上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或者说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老师要明确自己所面对的群体是小学阶段的孩子, 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不断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 比如说, 在下面的两种阅读方法:整体的读文, 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 学会整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从而可以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 读写联系, 也就是说将在阅读中所学的词汇、句子或者说是段落运用到写作之中, 学习写作知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 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和教育的有关部门也在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 促使教育向更高和更好的层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要不断发展“ 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随文练笔指导策略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方法;策略

【摘要】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训练方式,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是一种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写作修养和写作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练笔的相关策略,从而扮靓语文课堂。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写”的实践是极其重要的。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语文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其中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标,听、说、读都要为“写”服务。本文认为,注重语文课堂中的练笔教学,有利于让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习作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作为的写作,能够扮靓语文课堂。

一、随文.练笔:扮靓语文课堂

学生语言素质的发展。语言素质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人的认知、情感和操作等几种因素在学习、交际、创造与自身发展中的综合体现”。(陶本一:《语文教育和语言素质》)语言素质在语文教学

目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沟通能力、认知能力与合作能力,影响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也是能否使自身融合于具体的社会角色之中。同时语言素质对于作文写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是这样定义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的丰富内涵。”写作素养包含了众多的要素,比如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素材积累、语感、人格境界、审美情趣、写作实践等,它是诸多要素交融整合而成的多维复合体。当前我国语文教课书中所编排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而且不同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如置之不理,那么这些素材将渐渐地被学生遗忘。随文阅读进行的小练笔就起到了让学生及时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及时写下来的作用,能为今后的习作积累起丰厚的素材,同时在素材的积累过程,写作素养就不断得到提高。

学生写作思维的提升。写作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思维过程。张进善在《灵感与写作》中就说过,“写作的前提是思维”。这指的是写作之前必须要进行运思。孙乃沆在其写作专著《干部写作讲义》中说“写作能力实际上是思维能力的体现”。由此可见,写作活动从始至终都离不开思维活动。要写好文章,就要不惜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勤于思考,勤于练笔。写作与思维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即写作活动不能没有主体思维的参与,主体思维的发展可以在写作中得到不断的提高。例如,想象力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能力。

二、依托文本:开辟课堂新天地

语文课堂文本练笔的方法,在当前我国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方法有很多,如观察思考、博览精读、勤写苦练等。本文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课上的练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当今语文课堂练笔中,教师应用的方法如下。

1仿写;文本中的关键词、特殊句承载了丰富的语言训练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典范语言进行揣摩、赏析、借鉴,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实例证明:置身文本言语背景中进行仿写是训练语言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天鹅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学生抓住特写镜头,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文中优美细腻的描写,并将所积累的语言文字成功运用到仿写练习当中。通过对老天鹅的描述,让学生描写一个劳动场景,先写一位典型代表,再写大家的干劲,抓住任务的动作、语言、神态及侧面进行详细的描写。有了老天鹅这面“镜子”,学生能对人物进行细描重写了。

2补白;主要是主要用来填充文章的空白,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很多文章在具体叙述时,作者会意识地在篇中留下空白,我们教师就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来补充这个空白,这样就发

挥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 :《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神话故事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叙述时作者没有写普罗米修斯将天火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应,我就启发学生想象人们得到天火后怎样庆祝。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得到天火后,人们欣喜若狂,男人们杀猪、宰羊,把猪、羊串在木棍上放在柴火上烤,妇女们不住地往火堆上添柴。大家围在火堆旁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3延伸;就是对先前文本中曾经展示过的内容进行补充。我们课文在叙述故事时情节正在发展,可以突然总段,没有给学生留下完整的结尾。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事物发展趋向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延伸下去,补全故事内容。如: 《狼和小羊》这个童话故事的结尾是:狼不想再和小羊争辩了,便向小羊扑去。狼有没有把小羊吃掉?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接着结尾写下去。有的学生写道:狼向小羊身上扑去,羊拼命跟狼搏斗,但终究抵挡不住狼的进攻,被狼吃掉了。

实现“语、情”共生的文本练笔;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生命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教学情境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可以是现实的场景或生活材料,也可以是科学的问题或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在文本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更要

采用各种手段,包括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悲作者之所悲,喜作者之所喜。在学生情绪激昂的时候“练笔”,语言便会从他们的笔端喷涌而出。

依托文本,进行练笔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辅导应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想象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善于从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捕捉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发展他们想象力的创造契机,借以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使其沉迷其中,创出新意。抓住文本中高难度概括而且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或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情景或形象,可显化语文。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

文本与生活结合,进行自由练笔。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去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文本与生活结合,进行自由的练笔。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写身边的事,写熟悉的人。平时常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身心健康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熏同时让他们拓宽视野,获得感兴趣的写作材料。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不论发生什么,我总是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和儿子共同的信念。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训练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只停留在纯客观的知识层面上,它必须同时拥有心灵的感受和理性的解读,形成认知、情感和训练内容的对接状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练笔要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为主要原则。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框架,需要教者在深入解读和感悟文本的基础上,依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和操作。

参考文献

浅议小学语文随文小练笔的策略 篇6

【关键词】小学;随文练笔;策略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大家心中都有一个难解的结: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呈现,是学生学会运用母语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在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困惑中纠结,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和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个性和特质。其实,对于高年级,尤其是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经历了低中年级的写话写段训练的基础上,不乏构段谋篇的能力,可是,为什么所写的内容空洞枯燥,缺乏个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发现单靠每单元一次的作文训练,是难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笔素材?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怎样才能使学生从害怕作文到爱上作文?

实践证明,随堂小练笔是一种随着课堂教学进行的独特、有效的写作实践。

1.在阅读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美丽小女孩苦难短暂的一生,怎能不触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安智一在“面对苦难”中这样写道:

当我们处在悲惨的生活、不幸的身世中,我们是坚持咬牙撑下去,还是放弃自己?

有些人痛恨苦难,因为苦难将他推入人生的低洼;可有些人有感谢苦难,因为苦难悄悄赠予他一双宽大的手,牵着他去触摸暖阳,学会感恩。

能将压力转为动力,在得到温暖时不忘初心,因为苦难让自己成长、懂事了。

面对苦难,只要我们去面对、迎接,甚至是挑战它,或许我们能破茧成蝶,成为一只最美丽的蝴蝶。

2.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学习了臧克家的《有的人》,学生饶有兴致的仿写了《有的人》:

有的人

——李博睿

有的人

选择风雨

他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

有的人

选择勤恳

他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的人,选择磨砺

他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的人

选择宽容

他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以致用迁移实践活动

“读写沟通、从读学写”的方式,除前面介绍的向课文借“生花妙笔”,通过模仿由读到写迁移外,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值得研究。

3.1变换文体练习写。比如:将《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手指》写一段自我介绍,学生这样改写《大拇指》

我是大当家的,也就是你们所认识的大拇指。我这个人不爱臭美,因为我的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也不怎么样,又矮又肥,脑袋又大又胖。构造极其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我觉得两个也就是二,我要当第一,也就只有一个关节啦。在我们的五指家庭中,我虽然长得丑,但干活是一把好手。拉胡琴,总由其他兄弟按弦,可由我想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水性好的我当打头兵,赶快死力抵住出水口;血要流出来,不晕血的我飞奔过去,拼命按住;重东西翻过去,力气大如牛的我,第一个冲锋陷阵,用劲扳住。有人成功时,我不用主任指挥,直接让其他四个兄弟听我命令作握拳状,而我直直地站在那,这就成为了默默地肯定与赞美。但是,讨好生活的事,却没有我的份。招呼人,都有其他兄弟上前点头,而我只能在一旁束手无策。给人瘙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兄弟。所以我这个大当家的也有缺点,不过我也是独一无二的。

3.2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结合《学会看病》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补白写话——心理活动描写的尝试,学生写到:

半个小时过去了,儿子怎么还不回来啊?他是不是出事了?是不是钱带少了?要不打碎人家的体温计了?

當母亲让我独自去看病时,我大吃一惊:妈妈为什么要让我独自看病呢?

当母亲又想亲自带我去看病时,我想:算了吧!我还是自己去医院吧,这样也好,可以锻炼锻炼自己。

当我学会了看病,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高兴极了:太好了!我学会独立了,不会被妈妈小瞧了!

3.3填补空白扩展写。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学生有了以下的描写:

他的脸被风刮得干裂,眼睛深陷下去,脸上皮包骨头,看得见那冻得发紫的皮肤像松树皮。车夫的大脚底下长着厚厚的茧子,脚跟流着鲜红的血。他用竹枝般的手费力地抱着自己的脚,坐在一旁。——学生甲

一张瘦削的脸,面黄肌瘦,粗糙得像老树皮一样;双眼布满血丝,深深地凹陷下去;双手茧子密布,到处裂着血口子;一双又黑又瘦的脚大部分被染成红色,不计其数的伤疤隐约可见。——学生乙

这种练笔方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点燃学生心底的创作欲望,在这个拓展延伸的空间内,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笔端行云流水,妙笔生花。在随堂小练笔中学生找到了想说的话,找到了习作的方法,也找到了表达的自信。随堂小练笔解放了对习作文体和字数的束缚,学生自由自在地发挥情思文采,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种练笔始终紧扣课堂文本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做到“小”练笔,大“文章”——简约而不简单。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2月版.

[2]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

[3] 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版.

[4] 劳凯声主编 《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张厚粲主编 《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随文练笔指导策略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随文小练笔

G632.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学生们从一二年级起就开始练习口语交际和看图写话,然后到三年级开始接触正式的作文起步训练。可是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写作文”仍然是头等大事和难事。每次的写作课,作文批改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学生每次写作文,要么不知如何下笔,无从写起,要么瞎编乱造,胡写一气。甚至有些学生对作文辅导书上的假话套话照抄照搬,作文真是让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可是如果连一篇文理通顺、表达清晰、用词准确的作文都无法完成,那么肯定是不合格的语文教学。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灵活地融进随文“小练笔”训练,不仅能更好地利用语文教材这个范本,最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技巧而进行随文小练笔的意识,从阅读教学中挖掘一个或几个写作教学点,实现从读到写,读写结合。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开发随文小练笔的几点策略。

一、仿写。

1.经典句式的随文小练笔。

句子是写作的开始,写好句子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时,利用文章段落展开小练笔。

“他从家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他放好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在记述一件事情时特别容易记成流水账,毫无生趣可言。这篇课文中的这一段中动词较多,而且叙述精炼,非常适合对学生的动词使用进行训练。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动词填空练习,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体会动词的使用方法,然后课后让他们仿写:放学回到家后,我放下书包……。

经过了这个练习,学生准确地运用动词简单的叙述一件事情,就显得容易的多了。

2.经典段落的随文小练笔。

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常常是没有重点,不懂得分层次,往往是想说什么说什么,想起来什么写什么。因此在三年级上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我选取重点段落进行了这样的练笔: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

练笔内容:超市里的人真多啊!有……模仿本课总分的段落格式从外貌、动作等方面进行仿写。

3.经典写作方法的随文小练笔。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课文中找到经典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范例,让学生以此为基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迁移和运用。如学了四年级《那片绿绿的爬上虎》一课,可以先让学生交流改作文方面的体会,然后拿出自己以前的习作进行修改。这样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也为日后习作做了铺垫。

二、扩写。

为了行文的需要,文章常会出现一些空白处或没有充分描述的情景,教学时可抓住这些地方引导学生进行练笔。

1.看课文插图开展随文小练笔。

课文中的插图是往往会被忽视的地方,实际上很多课文插图也能衍生出随文练笔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竭力熔诗、画、情、景、色、声于一炉,可以使学生的说写欲得以诱发。插图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特写镜头”,有的再现课文主要内容,有的呈现故事高潮,有的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因而,插图,除了辅助课文学习之外,也是绝好的练笔材料。如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中有几个场景,教师可以根据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写一写心中的感受。再如三年级《夜书所见》一诗,在明白了诗的内容和意境之后,可以结合插图,让学生编写“儿童挑促织”的小故事。

2.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练笔,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

比如:《伯牙绝弦》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徐徐清风 皎皎明月

绵绵春雨 悠悠岁月

漫漫长路 蒙蒙云雾

3.利用文本关键词进行随文小练笔。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因此在单元导学中,我先结合课文特点让孩子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脾气等,也可以写写小动物的活动等,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三、改写。

改写的随文小练笔是以原文为基础,可以是对文章体裁形式进行改写,也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想象改写。例如三年级《听听,秋的声音》一课,可以把诗改写成描写景色的小段落,《花钟》一课,又可以把第一段改写成诗歌形式。四年级的《自然之道》一课,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我们没有救那只小海龟事情的走向又会怎样呢?等等。

到了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改写。古诗文中的名篇佳作需要我们用心灵去理解,然后用我们的话语来表达,再现乃至于再创造出诗词里的优美意境和美妙感受,通过改写使古诗词使诗词内涵不断得以更新。改写要再创造诗词里的优美意境,就要深刻理解诗词原意,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情中之景,景中之情,改写时才能得心应手,緊扣中心。 还需要在深人理解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补充描绘成分,补充相关情节,补充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等。因此改写古诗文不仅是对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巩固,也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六年级对《学弈》《两小儿辩日》改成现代文,下册古诗词背诵单元很多古诗词都可以改成优美的散文。

四、续写。

续写是对所学课文的进一步拓展,是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做延伸。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得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如果原文以写人物为主,续写部分的人物性格特征,必须与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有发展变化,也要合情合理。续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例如三年级上《小摄影师》一课,可以让学生想象:小男孩拿到胶卷后会发生什么?请你续写这个故事。又如六年级的,《穷人》一课后请学生谈一谈当时的社会本质及桑娜一家,说说在以后的生活中,桑娜一家又会发生哪些事呢?要求把握想象内容的合理化,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续写故事。

怎样科学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也给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提出了问题。需要我们教师更加潜心研究理论、研究教法、研究学情、科学决策、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因班制宜的制定切实可行、灵活多变、操作性强的手段与方法。而且,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很多的评价过程并非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我们的老师是否具有奉献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真正有所得,有所悟,也就显得尤为关键,这些都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构思出一片完整的大作文并不是一件易事。如果一开始我们就要求他们一定要写出成篇的作文来,很可能就打击了他们习作的兴趣。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随文小练笔入手,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孩子的练笔做出适时适当的评价,相信只要长期坚持,对学生的习作必定是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上一篇:汉英委婉语的文化内涵下一篇:经济因素影响英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