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缴费替代率(共4篇)
养老保险缴费替代率 篇1
一、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步推进,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作为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障两大支柱,其替代率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国内学者大多从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一是从参与者微观养老保障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邓大松和李琳(2008)、林东海和丁煜(2007)在比较新旧养老保险政策后得出,随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率的提高,个人账户激励效果显著。柳清瑞(2005)比较了中国与国际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平均水平,认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应保持在40%~60%之间较为合适。也有学者对基本养老金作了精算评价(王晓军,2002)。二是从一般均衡角度以宏观经济的整体视野出发来进行研究,杨再贵(2008)利用OLG模型分析了最优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应随人口增长率下降而适当调低。上述研究方法各异,但得出的结论却较为一致:即应适当降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同时我们发现,前述研究均未明确提出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标准,即使提到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性,也未对收益率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作更深入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另外,学界也日益关注养老保障另一大支柱———企业年金在工资替代率方面的问题,但大多讨论企业年金自身的替代率。关红霞(2008)、刘昌平(2005)分析了影响企业年金工资替代率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张思锋、孙博和雍岚(2007)讨论了企业年金替代率的性别差异。至于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的关系,目前只有郑婉仪和陈秉正(2003)单方面地探讨企业年金对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鲜有学者把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结合相应的标准来分析两种模式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对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进行考量。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模型设计
(一)基本思路
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两个部分。除法律强制性之外,基础养老金具有社会公平性的特点,其支付标准是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础,因此必然发生资金由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的结果,从而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基础养老金还具有风险分担性,参与人一旦死亡,统筹账户的资金不能被继承,因此资金会由非长寿者向长寿者转移,从而具有了风险分担的保险机制。而个人账户由于具有可继承性,不具备社会公平性和风险分担性的特点。
企业年金在中国又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确定了中国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制,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DC型企业年金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根据确定性缴费方案,通过精算计算方法而得到其在退休时的终值,然后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给参与者,并且该类型企业年金具有可继承性。因此,DC型企业年金不具备社会公平和风险分担的特点。
基于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
1.因基础养老金存在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资金转移的情况,对具有平均收入以上的参与者来说,如果在相同缴费率和累积收益率的条件下,参与者领取的通过精算之后得到的基本养老金数额将低于领取的DC型企业年金的数额。
2.由于基础养老金存在非长寿者向长寿者资金转移的特点,在相同缴费率和累积收益率假定下,对活到退休年龄的领取人而言,基本养老金的累积精算值要大于企业年金。因此,对于相对长寿参与者,参加基本养老显然更为合适。
3.基础养老金参与者的领取额度相对稳定,而企业年金的累积值受收益率影响而波动较大。
因此,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对参与人的经济影响结果并不确定。另外,当提高退休年龄时,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的累积额都会增加、领取年限同时降低,由于收入再分配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的存在,两者对替代率的影响结果差异也不确定。因此,不考虑相关条件的变化,只是简单地增加或减少基础养老金的份额将会影响企业职工退休工资替代率水平,从而制约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通过建立精算模型来检验这一思路并探讨相应的政策启示。
(二)模型设定
假定基础养老金与DC型企业年金的缴费率均为工资的c倍,工资增长率为g,年金收益率为r,存款利率为i,退休年龄为α岁,两种类型的参与者都能活到退休年龄。到退休时,如果按照DC型企业年金的方式,其缴纳款项的累计额S(1)为:
其中,ASx+h表示参与人在x+h岁时的薪水。
基础养老金的领取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2)。对于基础养老金来说,其缴费工资在退休时的积累值为:
在α岁之后的时刻t的指数化平均工资为:
假定参与者x+h岁时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AS′x+h,领取比例为d=[α-(x+h)]*1%,参与者的极限年龄为ω,那么参与者可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在退休时的现值L为:
其中,pα表示参与人在α岁之后活到α+t岁的概率。
因此,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为:
个人账户月领取标准为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因此,个人账户替代率为:
其中,W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这里取W=75.67(3)。
若DC型企业年金的领取方式与个人账户相同,则其替代率为:
(三)模型参数设置
1.加入计划年龄x+h=18。按照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对北京、上海、大连、成都和西安等5个城市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参保职工就业年龄为16岁,但其对2001-2050年中国城镇在职职工平均就业年龄的预测,2001年平均就业年龄为16岁,2005年平均就业年龄为17岁,2010年以后平均就业年龄为18岁(劳动保障部法制司,社会保险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1年),本文取较大值18岁。
2.平均退休年龄α=55岁。中国法定退休年龄规定是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特殊工种职工可以提前5年退休,本文取中间值55岁。
3.极限年龄ω[中国寿险业经验生命表(1990-1993年)(混合表)]。
4.市场实际利率i=4%(劳动保障部法制司、社会保险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第209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年金收益率r=8%,4%。相关的研究表明,企业年金缴费率、基金投资收益率和退休年龄对企业年金工资替代率的影响比较大(刘昌平,2005)。本文是基于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金的比较,其退休年龄相同,并假定两者缴费率相同。为便于比较,这里设定两个年金收益率:首先,考虑到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增长率,由收益与产出的同步性,因此本文考虑将年金收益率参数之一设定为8%;其次,考虑到市场波动以及整体经济状况的变化,本文将此参数之二设置为与市场实际利率相同。
6.工资增长率g=5.6%(郑婉仪,陈秉正,2003)。
7.目前,中国基础养老金部分的缴费率为20%(朱青,2002),领取额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1%,因此,这里假定c=20%,d=[55-(x+h)]×1%=[55-18]×1%=37%。
8.生存概率。本文模型采用《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男女混合表)(1990-1993年)》(4)中给出的生存概率。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础养老金和DC型企业年金对计划参与人的经济影响差异
为方便计算,假定缴费率相同且AS′x+h=ASx+h=AS18,即假定参与人的起始薪水等于社会平均水平,并将表1中各参数分别代入(1)、(2)式中,得到:
当r=0.08时:S1=81.141015×AS18,L1=45.4679235×AS18;
当r=0.04时:S2=40.5076623×AS18,L2=45.4679235×AS18;
显然,由L1=L2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在参与人退休时的现值与缴费累积收益率没有直接关系,而S1≠S2表明DC型企业年金参与者在退休时的缴费累积值与年金收益率关系密切。并且,当r=0.08时,S1<L1,当r=0.04时,S2<L2,表明基础养老金在参与人退休时的现值并不必然大于或小于DC型企业年金参与者在退休时的缴费累积值,它主要取决于收益率的大小。因此,从精算角度看,两者并无优劣之分。在其它条件相同且年金收益率较高时,其基金累积效应大于基础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与风险分担效应之和,因而累积至退休的金额大于基础养老金参与者得到的累积值;当年金收益率较低时,其基金累积效应小于基础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与风险分担效应之和。
当r=0.08时,S>L,表明在相同的缴费率条件下,DC型企业年金在退休时的积累值大于基础养老金领取额在退休时的现值,此时DC型企业年金对于个人的经济激励要优于基础养老金。事实上,上面公式只是针对具有平均收入水平的单个个体进行分析。显然,在缴费率既定的情况下,收入越高在退休时的积累值越大,因而上述结论对平均收入以上的那部分参与者是适用的。
对具有平均收入以下的参与者,设其收入为社会平均收入的k倍,即令ASx+h=k×AS′x+h,这里计算临界情况,使得S=L,利用上述参数计算可得:k=0.52053,只要k>0.52053,均有S>L。若中国最低工资标准遵循“国际上一般月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于月平均工资的40%~60%”(5)的惯例,当最低工资大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0.52053倍时,对所有参与者来说,DC型企业年金参与者会比基础养老金参与者得到更多好处。此时,可将基础养老金全部采取企业年金的操作方式,当然,对个人账户的分析同样适用。因此,当r1=0.08时,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企业年金方式较优。
当r=0.04时,S<L,表明在相同的缴费率条件下,DC型企业年金在退休时的积累值小于基础养老金领取额在退休时的现值,此时基础养老金对于个人的经济激励要优于DC型企业年金。显然,在缴费率既定的条件下,收入越高在退休时的积累值越大,因此,亦存在临界值k使得S=L。令ASx+h=k×AS′x+h,可解得k=1.147。故当起始薪水在平均收入水平的1.147倍之上时,参与者采用企业年金方式更优,在此水平之下者,采用基础养老金方式更好。因此,基于社会公平原则和微观激励原则出发,我们应在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与DC型企业年金之间制定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比例,以达到社会最优和个人激励最优的目的,对此比例的确定,将另撰文论证。
(二)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组合的政策选择
中国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规定,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缴费率为8%,月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分别将表1中的参数设定值代入(3)、(4)式,可得d′=21.72%,d″=11.024%。因此,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与个人账户替代率之和为32.744%,即为本文参数假定下中国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政策目标。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平均替代率为72.5%,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20%以上(邓大松,刘昌平,2004)。假定要保持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平均替代率水平不变,则存在39.756%的替代率水平缺口。为弥补这一差额,根据本文建立的精算模型,我们讨论不同的政策选择,并作出相应的政策评介。
1. 其他条件不变,增加缴费率。
(1)增加的部分以DC型企业年金方式运作:将d′″=39.756%代入(5)式,若r=0.08,可得c=14.4%;若r=0.04,可得c=28.85%。若加上现在28%的基本养老金缴费率水平,则需要的总缴费率分别为42.4%,56.85%。显然,总缴费率过高将阻碍企业年金的发展进而降低总替代率,最终降低参与者退休生活水平。(2)增加的部分以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方式运作:此时等同于DC型企业年金方式下r=0.04时的情形,需要的总缴费率为56.85%,引起的后果与上述分析相同。(3)增加的部分以基础养老金方式运作:由公式(3)可知,d′与缴费率不存在相关关系,亦即在基础养老金领取政策不变时,无论缴费率提高多少,基础养老金替代率都不会变化。
2. 缴费率水平不变,由国家财政负担。
按照替代率与缴费率之间的比例进行计算,要弥补39.756%的替代率水平缺口,在每个参与者缴费的同时,国家财政要同时为其缴纳其工资水平的33.996%。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4 932元(6),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 427万人(7),按此水平,国家财政须为此负担9 685.39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 321.78亿元(8)的18.9%。且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国家财政负担将更沉重。
上述讨论可以明确,为维持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实际平均替代率72.5%的水平,不论是增加缴费率、还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其与32.744%的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政策目标之间的缺口,都不是理想的政策选择。
3. 缴费率水平不变,基本养老金全部采用DC型企业年金方式运作。
由本文模型中(3)式可知,在中国目前基础养老金政策下,参与者起始薪水越低获得的替代率水平越高,起始薪水越高获得的替代率水平越低。因此,当经济增长率水平和市场收益率较低而导致缴费基金累积收益率较低时,基础养老金对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具有较强吸引力,此时政策倾向应侧重于收入再分配的社会公平原则,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制定差异化的替代率和缴费率水平,从而减轻财政负担(米红和邱晓蕾,2005);当经济增长率水平和市场收益率较高、基金累积收益率因而也较高时,企业年金对所有参与者更有吸引力,政策倾向就应侧重于效率原则,将基本养老金运作方式全部采用企业年金方法,将达到降低缴费率或提高替代率的最优效果。我们认为,若缴费率水平不变,基本养老金可全部采用DC型企业年金方式运作以弥补替代率缺口。
下面,我们来测算r=0.08时,实现中国替代率政策目标所需的缴费率水平。相关参数与本文设置一致。另外,假定基本养老金的缴费额在退休时积累值按照DC型企业年金的操作标准。将文中所设参数分别代入(1)、(2)、(5)式中,得到如表2的结果。计算表明,若按照DC型企业年金的运作方式,要达到32.744%的替代率目标,只需要15.02%的缴费率水平,比28%的缴费率目标降低了12.98%。因此,我们认为,在替代率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可考虑降低缴费率水平,从而有效减轻参与者的缴费负担。
单位:%
按照相同假设,我们可计算实现缴费率目标以后,能够达到的替代率水平。结果(见表3)显示,在28%的缴费率水平下,可达到77.304%的替代率水平,比32.744%的目标替代率水平高出44.56%。因此,我们认为,在缴费率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可考虑使用企业年金的运作方式来管理基本养老金,获得更高的替代率水平,以提高退休者的生活水平。
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缴费率不变的情况下,若基本养老金全部采用企业年金的方式,则可达到77.304%的水平,高于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72.5%实际平均替代率水平,若要达到32.744%的替代率目标,只需要15.02%的缴费率水平,大大低于目前的缴费率水平;但是,采用企业年金方式并非一定优于基本养老金方式,因此,采用何种方式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比例,依赖于收益率的高低。
4. 缴费率水平不变,提高退休年龄。
除了缴费率和收益率之外,退休年龄也是影响替代率的重要参数。由于全部采用企业年金的方式即可达到目前的替代率水平,因此,这里不考虑此情形;当r=0.04时,若退休年龄提高5年,则可计算得到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39.862%,其中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为23.9119%,个人账户替代率为15.9501%;若退休年龄提高10年,则得到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52.945%,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为26.0955%,个人账户替代率为26.849%。
可以看出,退休年龄提高时,个人账户替代率上升比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更快,因此,可考虑降低基础养老金份额。假定基础养老金所占比例为0,则当退休年龄推迟5或10年时,替代率分别为55.825%,93.9715%。这表明,当提高退休年龄时,即使基金收益率较低,个人账户对替代率的提升也有显著影响。
四、结论
本文运用经济学和精算学原理,比较分析了DC型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金对计划参与者的经济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应的精算模型,计算它们在参与者退休时的积累值和现值,并利用模型对我国基本养老金政策状况进行实证考察,提出了相关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通过本文分析,我们认为:
1.若退休年龄保持在本文假设水平上不变,则DC型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金对参与者的经济激励主要取决于缴费基金累积收益率。若收益率较高,则采取企业年金方式较优,参与者能够在目前替代率水平下获得更低的缴费率水平,或者在目前的缴费率水平下获得更高的替代率水平;若收益率较低,基础养老金对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具有吸引力,这时的政策倾向应侧重于收入再分配的社会公平原则,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制定差异化的替代率和缴费率水平。本文假定收益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率或市场实际利率相同,均取决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国家应充分考虑经济增长水平和市场状况制定适宜的养老金政策。
2.本文参数假定下,中国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政策目标为32.744%,要达到目前实际平均替代率72.5%的水平,提高缴费率水平和由财政负担都不是理想的政策选择。因此,当收益率较高时,基本养老金全部采取企业年金的运作方式,可以达到并超过此水平。但是,收益率是波动的,一旦收益率达不到特定标准,采取企业年金方式运作也不能达到目的,这时可考虑提高退休年龄来提高替代率水平。当提高退休年龄时,个人账户优势明显,此时降低基础养老金份额是合适的选择。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扩散,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下行风险加大,因此,若不考虑提高退休年龄,我们的养老金政策就应偏重于提高基础养老金份额,以加强参与者应对替代率降低的风险;若考虑推迟退休年龄,则应适当降低基础养老金所占比例,发挥个人账户的激励优势。
养老保险缴费替代率 篇2
2008年, 中央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 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 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2009年9月1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国发[2009]32号)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明确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原则、制度模式、筹资方式等重要政策, 至此该制度正式启动实施。首批试点为全国10%左右的县。
2010年扩大保险试点范围, 实行重点扩面与普遍扩面相结合, 全国总的试点覆盖范围扩大到23%左右的县, 并将于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我们曾经实施的以自我储蓄为主要筹资模式的老农保相比, 在制度架构、筹资标准、领取条件、支付水平、各级政府的补贴项目和比例、参保激励政策、经办服务网络、相关制度衔接等政策方面具有本质区别。
二、关于替代率
替代率是指单个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一年工资收入的比率。该指标以个人为研究对象, 明确参保人员退休前后收入变动情况。由于这一相对指标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退休者的养老保障水平, 因而成为制定养老保险政策必须考虑的重要指标。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属于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和地方政府补贴为辅、中央提供全额或部分基础养老金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同我国目前实行的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共通之处。因此, 本文将考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不同条件下的替代率 (以下简称新农保替代率) 及相关问题。
借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旧制度转轨过程中的“老人”、“中人”、“新人”的定义, 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 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居民定义为“老人”;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农村居民定义为“中人”, 《指导意见》规定, 中人应按年缴费, 也允许补缴, 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农村居民定义为“新人”, 按照《指导意见》规定, 这部分人应按年缴费, 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为研究新农保替代率, 本文暂时不考虑新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带来的替代率变动情况。
显然, 由于“老人”不用缴费, 也无基金积累, 目前《指导意见》对此的规定是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55元。
而“中人”和“新人”均有选择不同档次的缴费标准和连续缴费年限积累, 在此基础上研究替代率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 本文将新农保替代率重点定位于农村居民中“中人”和“新人”的替代率。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分析
1.模型构建
《指导意见》规定,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所以“中人”和“新人”养老金替代率也应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为基础养老金产生的替代率, 一部分为个人帐户积累额产生的替代率。
首先进行参数设置:用P0表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年份 (2009年) 的基础养老金, 用Y0表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实施时上一年度 (2008年) 的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那么“老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undefined。
用a代表参保农民开始缴费的年龄, 根据《指导意见》之规定, 参数a的取值范围为16~59;用b代表参保农村居民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同样, 根据《指导意见》之规定, 参数b=60岁;用e表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假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比例等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 那么“新人”和“中人”在60岁领取的基础养老金P1=P0× (1+e) b-a
而那个时候参保农民年满60岁时上一年度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Y=Y0× (1+e) b-a
由此可以推算出“中人”、“新人”基础养老金替代率undefined
用S表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年份 (2009年) 参保农民的缴费档次, 根据《指导意见》之规定, 参数S的取值分别为100元/年、200元/年、300元/年、400元/年、500元/年中的一档;用W表示地方政府对参保农民年缴费补贴标准, 根据各地实践, 我们将W取值为30元/年;用r表示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收益率;用P2表示个人帐户养老金年支取额;用n表示预计参保农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年限;那么参保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时 (即年满60岁) 的个人账户积累额 (U) 可以这样表示:
undefined
假设参保农民各年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在开始领取时 (年满60岁) 的总现值为V, 那么V可以用下式表示:
undefined
根据保险精算平衡理论, 退休后各年领取的养老金总额现值 (V) 等于基金积累总额 (U) , 那么可以得到
undefined
据上述替代率公式可知:
“新人”、“中人”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
undefined
由于“新人”、“中人”养老金替代率由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构成, 因此RR中新之值为公式 (1) 和 (2) 的相加, 即
undefined
2.相关条件分析
(1) 假设条件
①假设参保农民选定缴费档次后将一直保持该档次不变, 直至达到领取基础养老金前, 并且缴费不中断, 政府缴费补贴在参保农民缴费的同时记入参保农民的个人账户, 政府缴费补贴标准不变。
②假定每年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的比例等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③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由此我们得出参保农民退休时 (60岁) 个人账户养老金平均计发年限n=139/12≈11.58。
④关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这一参数, 我们取近10年 (1998~2008年)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Y0为4761元, 1998年为2160元, 因此, 近10年 (1998~2008年)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率undefined, 即e=8.22%。
⑤关于缴费年限, 根据《指导意见》和各地实践来看, 15年是一个最低缴费年限。
⑥关于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收益率r的确定, 《指导意见》规定:“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我们选择过去10年 (1999~2008年) 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平均值, 并考虑利率调整的实际, 采用加权平均法可以求得平均值为2.52%, (1) 因此,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收益率r=2.52%。
(2) 关于缴费
根据《指导意见》, 缴费涉及到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个方面。由于目前全国大部分试点及扩面地区的集体补助基本处于空白, (2) 为研究的需要, 我们将缴费来源是否按照固定标准收取为分两类。
第一类, 严格根据指导意见, 将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 同时, 在个人缴费标准的基础上, 实行一定的地方政府补贴纳入个人缴费总额中, 如对处于不同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均实行每人每年不少于30元的补贴, 此外少数省份是根据缴费档次不同补贴不同, 如陕西、贵州等地。
第二类, 根据本地农村居民年收入水平设定一定的缴费比例, 如成都市。
3.测算结果与分析
下面我们以采取试点地区比较普遍的个人固定缴费标准, 将基本参数假设a=16~59、b=60、S=100~500、W=30、n=11.58、e=8.22%、r=2.52%、P0=660、Y0=4761代入 (3) 式, 利用matlab软件可以计算出不同参保年龄段、不同缴费档次下“中人”和“新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 如表1所示。
分析表1, 我们发现:
①参保年龄越小或者选择缴费档次越高, 退休后养老金替代率越高。
②在选择同一档次缴费标准下, 不同的参保年龄带来的替代率呈递减趋势。
③以15年为最低缴费年限计算时, 发现在45岁时候参保, 选择最高档次缴费标准后, 替代率可以达到24.52%;如在16岁便开始进入该制度, 缴费长达44年后, 养老金替代率可以达到最高30.84%, 这一替代率水平还是远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9.2%的替代率。
④当选择最低档缴费标准 (即每年100元) , 缴费刚好满足最低15年期限时 (即从45岁开始缴费或者在此后的年龄阶段内补缴直至累计缴费达到最低15年的缴费要求) , 新农保替代率为14.11%, 这便是我们“保基本”这个量化指标的最低值了。在这个替代率中, 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已经高达13.86%, 个人账户缴费带来的替代率极低, 只有0.25%。可见, 未来在“有弹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更要体现个人账户积累带来的替代率变化。
四、应对政策
1.合理引导农村缴费档次的选择
胡宏伟等综合考察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后, 发现有55.34%的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有效需求。其中, 最高缴费承受能力超过30元/月的占71%, 最高缴费承受能力超过50元/月的占50.4%, 最高缴费承受能力超过100元/月的占33.3%。 (3)
当我们以最高缴费承受能力超过30元/月的大多数农村居民 (占考察对象的71%) 来考察其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时会发现, 按照360元/人·年的缴费标准参保, 从16岁到59岁, 通过matlab演算可以得出其替代率在26.13%到14.56%之间。因此, 我们在试点工作结束后面向全国推广时, 对缴费档次做出合理引导尤为重要。
此外, 由于替代率是一个相对指标, 与农民年收入多少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 在设置缴费档次及标准时, 可以设置固定档次, 但缴费标准不宜固定。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 用固定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偏低,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可能偏高, 当然在试点阶段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的, 但随着试点工作结束, 在面向全国推广的时候, 应该采取和农民年收入水平挂钩的缴费标准, 当然这会给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 但长期来看, 这样做是值得的。
我国目前也有一些地方实行缴费比例与农村居民年收入挂钩的形式, 如《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成府发[2009]58号) 第五条第三款规定, 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 在区 (市) 县政府按以下5个缴费档次确定的具体档次中选择一档作为缴费基数, 按10%费率按年或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5个缴费档次分别为:缴费时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20%、30%、40%、50%。每年具体缴费金额由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年初定期公布。区 (市) 县政府对参保人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也是按本人缴费基数2%给予。
2.改变农村参保居民个人账户投资渠道
如果将个人账户养老金收益率由目前的2.52%提高一倍左右, 即达到5%时,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随着参保年龄的增加, 不同缴费标准下, 养老金替代率变动在0.04%到10.14%之间。 (4) 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部分省份关于城镇职工个人账户投资渠道的经验, 即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基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代为投资。因为从目前来看, 从2000年到2010年, 全国社保基金累计几何年均收益率达到9.17%, 远高于同期2.01%的几何年均通货膨胀率, 也高于我们近十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平均值2.52%。
3.加大地方政府的缴费补贴力度
根据公式 (3) , 当地方政府对缴费补贴由现在的30元/年的水平提高时, 也会带来替代率的变化。我们知道, 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品, 政府有介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并承担一定的财政支出责任, 支持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转, 保证其社会性和保障性。政府, 特别是地方政府不应该以财政支付能力有限为由, 逃避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的补贴。可见, 在“有弹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加大地方政府的补贴力度也是重要一环。
摘要: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替代率这个指标进行量化, 根据试点地区的实际做法, 在不同缴费标准、缴费年限、投资收益等不同变量组合下可以分析出替代率的变动情况, 提出确定合理缴费档次及标准、改变基金投资渠道、落实并加大地方政府补贴力度等措施, 真正实现该制度的“有弹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替代率,缴费标准,可持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注释
1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资料算出。
2 如吉林省试点参保的59.61万农民中, 只有1个村的77名参保人享受了每人30元的集体补助。
3 胡宏伟, 蔡 霞, 石 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需求研究——基于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的综合考察, 《经济经纬》, 2009年第6期。
养老保险缴费替代率 篇3
1 从养老金替代率的角度看改革后的几项措施
2015年1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文件中指出:我国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并且加强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笔者从养老金替代率的角度分析国家实行上述制度的深层含义,对比新制度与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变化,提出后续可改进的几项措施来完善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
1.1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决定》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按本人缴费工资8% 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 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 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 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即:
基本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缴费月平均缴费工资)/2* 缴费年限 *1%=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1+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 缴费年限 *1%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 / 计发月数
为便于计算,假设初始工资为S1,退休时工资为S,参加工作第一年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W1,退休时当地在岗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为W,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q,事业单位职工和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均为g,个人账户收益率为r,缴费年限为n,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m,则: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以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时,不同年限、不同个人账户收益率下的养老金替代率见表1。
注:当以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时,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q=1,即基础养老金替代率 =n%
首先分析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因。这种制度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既体现了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又体现了工作人员之间贡献大小的差别,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提高了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这种缴费模式与企业职工缴费十分相似,利于二者相互统一。然后按以上规定计算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由表1看出当以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时在r=4%、5%、6%的情况下,不同缴费年限的养老金替代率分别在20%~49.22%、20.37%~51.37%、20.77%~53.98%,与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80% 以上的替代率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证退休人员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开支,想要提高退休后的养老保险水平还需建立职业年金等措施来进行补充。
1.2 建立职业年金
《决定》中明确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 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 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具体计发办法将由人社部和财政部制定,见表2。
同理,首先分析为何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由表1看出当以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时,即使选择r=6% 的情况下,养老金替代率也仅在20.77%~53.98%,与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80% 以上的替代率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多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而职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种补充能较好地弥补改制后所带来的养老金大幅下降的问题。另外,建立“基本养老保险 +职业年金”的养老保险体系,不但能提供多层保障,还能与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金 + 企业年金”的制度模式相互衔接。
由于单位缴纳的职业年金发放办法尚不明确,该部分的职业年金替代率占总替代率的比重应该不会很高,在此不妨先以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替代率之和来看改制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将表1与表2求和得到改制后的养老保险替代率,在r=6% 的情况下,工作15年、30年、35年的养老金替代率为:23.66%、53.42%、63.47%,可看出,相较改制前养老金替代率出现了下降。
1.3 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
《决定》中规定: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首先,提高基金的统筹层次可以有效的增强基金的互济性和抗风险能力,化解基金管理分散化的风险;其次,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收益率r保持在较高水平可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
2 可考虑的后续措施
由上文分析可知,即使选取r=6% 的情况下,基本养老金替代率 + 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替代率也仅为63.47%,与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80% 以上的替代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国家曾明确指出:“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因此,可参考目前提出较多的以下措施:渐进式延长退休、鼓励个人购买储蓄性养老保险等。
2.1 渐进式延长退休(见表 3)
注:“养老金替代率”是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与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替代率之和
由表3可看出:假设一个从25岁开始工作的男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退休年龄由60岁延长至65岁,取r=6% 时,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可达到82.98%,与目前退休人员的养老水平相当。当然,突然延长5年退休较难接受,可以考虑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首先延长至63岁,其后再延长至65岁。当延长至63岁、r=6% 时,养老金替代率也可达73.79%,加之单位缴纳的职业年金部分应该来说改制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与改制前基本持平。
2.2 鼓励个人购买储蓄性养老保险,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以基本养老保险为第一层次、职业年金制度为第二层次、鼓励个人购买储蓄性养老保险为第三层次。这种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但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并且通过加入个人缴费、退休时多缴多得的分配模式来体现出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个人购买储蓄性养老保险属于第三层次,遵循完全自愿原则,是对前面两层次的补充,能够更好地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
3 结语
笔者从养老金替代率的角度分析了《决定》所作的几项改革措施,并以社会平均工资缴费为例,直观地计算出了改制后的养老金替代率,让人更为清晰地了解改制后的养老保险水平。然后分析了渐进式延长退休、鼓励个人购买储蓄性养老保险等措施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为我国后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摘要: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该文件的发布意味着一直以来为人诟病的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的消除,意味着我国将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机制。本文以社会平均工资缴费为例,计算出新制度下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职业年金替代率,以求从养老金替代率的角度分析国家实行上述制度的深层含义;对比新制度与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的变化,进而提出几项后续改进可参考的措施,以便更加完善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职业年金
参考文献
[1]宋金玲.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2]高和荣,张爱敏.论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完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4):151-158.
关于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的探讨 篇4
关键词:养老保险,缴费情况,探讨
社会养老保险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缴纳的, 使员工退休后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 养老保险是绝大多数人普遍关注的部分, 尤其是在缴费比例问题上备受关注。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直接决定职工退休以后的生活保障和生活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职工收入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包括三部分:一是货币工资, 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二是实物报酬, 即用人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等;三是社会保险, 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失业、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金。因此可以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也是职工待遇问题。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 从2011年起职工退休工资将完全按照职工各年的缴费情况计算, 也就是说职工将来的退休工资水平取决于本人现在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此, 本人对我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做了如下调查:
一、目前现状
1、有关文件、政策
根据陕本省人民政府陕政发[2006]27号文件规定:用人单位按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20%缴纳;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作为缴费工资, 按8%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缴费工资高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 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 以全省上年度在岗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也就说企业应以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 但缴费基数最高不得高于全省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300%, 最低不能低于60%。近五年西安市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如下表1所示:
2、本人所在公司调查情况
⑴整体水平:根据对公司35人的缴费基数调查显示, 在对档案工资进行了10%调整后2012年目前的缴费基数也仅为陕西省平均缴费基数 (省上年度平均工资) 的82%, 最高的为社平工资的109%, 缴费基数达到或超过社平工资的只有工龄超过20年的公司领导, 占在岗职工的2-3%;科级领导中工龄20年以上的基数为90%左右, 工龄20年以下的80-85%, 不足10年担任职务较晚的更低, 有的仅为70%或更低, 占在岗职工的15-20%;分公司部门负责人及以下人员, 除个别人员 (工龄应该超过30年) 基本上都不超过70%, 工人几乎没有超过70%的, 这部分人员应该占到全公司在岗职工的75-80%, 近8-10年新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 基本上都是按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纳。
⑵近5年企业水平与社会平均基数对比及增长表 (表2)
从以上的统计调查可以看出, (1) 我们整体的缴费基数偏低, 不到社会平均工资的80%; (2) 近五年的缴费基数累计增长54% (包括近一两年任命的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分公司科室负责人、基数低于社平工资60%的人员, 他们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平均值, 比如后者累计增长超过80%) , 年均增长11.41%左右, 低于全省社会平均工资年均增长幅度 (20.63%) , 也低于企业职工工资年均增长幅度 (24.71%) ; (3) 2012年与2008年比较的倍数:企业基数为1.55倍, 社会平均基数为2.12倍, 职工工资为2.49倍 (2008年平均工资17830元, 2012年平均工资44520元) , 明显低于社平工资和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水平, 甚至个别职工有的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
2、所造成的影响
根据 (陕劳社发[2006]84号) 文件规定:2011年1月1日以后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将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月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缴费年限×1%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平均缴费指数×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平均缴费指数= (X1/C1+X2/C2+……+Xn/Cn) /N
X1, X2……Xn为退休前1年、2年……n年当年本人缴费工资总额;
C1, C2……Cn为退休前1年、2年……n年当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 (不低于15年)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假如职工甲2012年1月1日退休, 缴费年限为15年, 其缴费工资分别为当年的60%, 也就说他的平均缴费指数、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均为60%, 职工乙与甲的年龄、缴费年限、退休时间相同, 乙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缴费。那么甲的月基本养老金只能拿到乙的80%;同时, 个人账户储存额也只有乙的80%, 基本养老金不会超过乙的80%。也就说, 将来退休工资的高低与你现在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有关, 缴的多拿的多, 缴的少拿的少。按这样缴费, 我们现在工资水平不高, 但也还可以, 但是退休后的工资水平肯定相差一大截, 真有一种“辛苦几十年, 退休后又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3、造成的原因
⑴企业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这几年我们公司虽然取得非常大的发展, 企业总产值、利润、职工的工资大幅度增长, 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比五年前增长了1.22倍, 利润的增长更是超过了10倍, 但我们的底子薄、负担过重、历史拖欠比较多, 起点低,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绝对值还比较低, 比兄弟单位仍然有差距。
⑵重视程度不够。这个基数影响的是将来的收入, 不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 而且大家对养老金的计算也不太清楚, 只知道反正单位都是这样缴的, 由社保局计算;再者, 由于我们公司底子薄, 我们努力提高眼前的收入已经不易, 还无暇顾及将来。
⑶工资增长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公司已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但是也只是在眼前的收入水平上做文章, 而对做为职工退休保障的养老金还没有涉及, 因此也就出现了, 这几年工资连年百分之十几的增长, 但养老保险基数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4、解决的办法
⑴加快企业发展。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没有发展、就没有效益、就没有积蓄, 解决的基本的需求尚且不能, 更无从谈起更高层次的需求了。
⑵把养老缴费基数作为厂务公开内容向职工公开。根据《陕西省厂务公开暂行办法》规定: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应当公开的内容包括, 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基金缴纳情况。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是关系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 每一年的缴费基数 (办法) 应该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开, 应该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⑶加强养老知识学习宣传, 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解决好我们的后顾之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近年来的工资增长确实喜人,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 养老保险基数的增长过慢, 与工资增长水平不相配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随着养老保险网上查询系统的开通、随着广大职工对养老保险知识的了解和退休工资的对比, 这个矛盾将会很快显现。
【养老保险缴费替代率】推荐阅读: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08-28
养老保险怎么缴费09-02
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查询10-19
缴费年限社会养老保险07-17
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07-30
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09-03
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11-15
城乡养老保险缴费通知11-26
哈尔滨养老保险缴费基数07-19
沈阳灵活就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