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支持

2024-09-30

运维支持(精选5篇)

运维支持 篇1

一、神华集团ERP运维体系概述

神华集团ERP采用一般性的多层运维支持体系。

运维支持第一层, 关键用户;最贴近业务层的支持人员, 一般是各业务部门的业务骨干, 业务经验丰富, 能够负责指导业务的信息化实现方法并进行操作指导等简单的信息支持。全程参与ER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本部门业务梳理及建设, 能够理解ERP的理念并且能够将实际业务与ERP理念相结合。他们是与第二级运维支持顾问联系和沟通的桥梁, 并且可以有效的反馈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运维支持第二层, 子分公司内部顾问;即企业ERP系统支持中心或者是信息化中心的人员。他们从ERP项目准备开始, 一直到系统上线及后期运维都全程参与, 对整个ERP系统相当熟悉, 属于独立的信息化支持人员。他们在关键用户和外部顾问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在快速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 帮助各业务单位的关键用户解决问题, 并监督、指导各业务单位的业务流程。

运维支持第三层, 集团层面内部顾问, 也可称之为运维顾问。他们是同外部实施顾问一起参与子分公司ERP实施团队的成员, 他们了解子分公司的所有业务框架及业务流程, 他们通过专业的ERP知识与子分公司企业的业务相结合, 能够在信息系统结构及限制条件的基础上更贴近的实现业务功能;能够通过合理化建议给子分公司优化管理、业务流程。

运维支持第四层, 外部顾问, 由ERP实施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各方面专家组成。对于大型集团公司的ERP系统建设, 很少有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信息化队伍建设及实施的, 需要借助更专业、有更高管理理念的外部公司完成, 因此第四层运维顾问由这些人组成, 还包括各方面的专家、比如行业、金融、管理、物流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外部专家组。主要在宏观上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及管理、经营提升方案等, 与内部顾问一起研究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通过分析愿意制定相关机制及优化解决方案等。

二、ERP运维支持体系分工

按照传统的运维支持体系, 一般分为展示层、流程及业务运维管理层、集中监控层三层的及时支持体系。神华集团ERP运维支持体系是基于传统支持体系基础上发展而来, 通过4层体系, 明确分工, 各司其职, 通过各自的专业性来更好的起到运维支持作用。

第一层, 关键用户。在ERP系统实施阶段全面负责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再梳理与优化;转入运维阶段负责本单位ERP软件的基本支持, 将本单位ERP运行过程中的业务问题梳理、筛选, 将确实需要解决问题汇总上报公司内部顾问。

第二层, 子分公司内部顾问。在ERP系统实施阶段全面负责公司层面的业务梳理及信息化优化建议, 并全程参与ERP系统的实施, 理解并掌握ERP系统的相关业务流及数据流的关联;转入运维阶段负责公司层面的ERP软件的运维工作, 并负责二级单位关键用户提交的问题及需求的接收、过滤、提报、协调和反馈, 并负责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或需系统层面维护的问题 (包括:系统环境的运行维护、用户与权限维护、解决系统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报修复系统中的缺陷等) 进行汇总, 然后向集团层运维顾问提交维护申请。

第三层, 运维顾问。在ERP系统实施阶段全面参与ERP系统功能配置及实现, 了解相关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及管理结构, 并于关键用户及公司级内部顾问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转入运维阶段主要负责新需求的开发、更能优化、权限变更等 (主要内容包括公司级的组织机构变更、业务流程调整、系统方案变更和功能新增、优化等需求及系统升级内容) , 对各子分公司ERP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并负责联系外部专家对系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联合处理。

第四层, 外部顾问。在ERP系统实施阶段全面参与ERP系统的需求调研、业务梳理、功能实现、知识转移、运维支持等阶段, 对实施公司的流程优化、管理提升提出可实施建议;转入运维阶段, 负责对集团层面运维顾问提出的疑难问题配合实施, 并提供合理化建议。

三、ERP运维支持体系的优势

神华集团ERP四层运维体系优势:

1、更好相互协同机制。

统一运维体系, 上层只用对下层负责, 不需要跨层解决问题, 由于相邻层之间人员素质、知识结构、沟通方式、对业务及系统的了解程度都较为接近, 因此能大幅减少沟通成本, 因此可以建立较好的相互协同关系, 可以更好、更快的实现业务系统化。

2、更加专业化。

每一层的人员只需对本层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运维任务负责, 不需要跨专业业务实现, 因此运维工作也更明确化也更专业化。

3、分工明确, 能够使运维人员更加精通业务。

每级运维人员只对横向业务负责, 即第一级关键用户运维支持只对本单位业务进行指导、维护;第二级运维顾问只对本公司内部部门内及部门间进行技术指导及业务支持;第三级运维顾问只对集团内子分公司间的及集团使用的系统进行技术支持;第四级外部顾问只针对集团公司的问题进行支持。这样运维顾问的业务分工明确, 可以使运维人员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提升。

4、方便统一管理, 统一运维制度。

ERP系统是由集团公司自上而下统一推进的管理系统, 集团公司向下的管理需要通过系统内组织层级及权限控制实现对集团公司、子分公司、业务单位进行管控。因此适宜的分层运维体系既能满足分层管控的管理思路, 而且可以对各级运维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及统一的制度约束。

5、统一运维成本较低。

更专业化的、更精细化的运维分工必将实现更低的运维成本。人员、设备的投入更加专业化, 通用人员、设备的减少, 专用人员、设备的增加, 一方面能够更容易的找到合适的人才及设备, 有效降低生产费用;另一方面更专业的人员、设备的使用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四、目前运维体系的问题ERP运维出现的问题:

1、无法贴近业务, 统一运维往往与业务出入较大。

由于神华集团ERP运维体系为了统一管理, 因此系统维护权限由集团内部顾问掌控, 因此与实际业务最为贴近的第二层运维人员没有变更系统、增减用户、设置权限的系统运维权限;第三层的运维人员又无法实际掌握子分公司的实际业务, 造成最终的业务实现往往与原始业务单位的需求出入较大。

2、体系过于复杂, 运维支持无法快速响应。

同样因为集团公司ERP运维体系统一管理的要求, 需要逐级上报, 因此从最初业务需求变更的提出->变更需求的汇总->变更需求的审核->变更需求的受理->变更需求审批->变革需求的实现->变更需求的反馈, 历经流程过长, 响应速度较慢。如果系统实现需求与现场原始需求出入较大, 还需重新沟通, 重新走流程, 不仅影响效率, 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

3、业务人员本身无法区分运维板块, 无法找到合适的运维人员。

神华集团ERP系统涉及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模块, 集团公司ERP系统运维采取的是模块纵向单条线运维模式。即, 财务管理模块业务只有财务条线运维人员维护的单条线运维模式。由于业务人员操作及认识的局限性, 无法全面的了解系统的运行及管理过程。所以无法区分出现的为题所属的运维板块, 在寻找正确的运维人员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4、子分公司级内部顾问职责不明确, 形同虚设, 时间长了将荒废业务。

子分公司级内部顾从ERP实施之初就介入系统的部署, 并且能够完成基本的系统配置。但转入运维阶段, 子分公司级内部顾没有承担任何系统级的运维职能, 只承担业务单位需求汇总、筛选及向集团级运维顾问提交需求的职能。长时间的承担与系统技术运维不相关的职责必将导致子分公司级内部顾问荒废业务, 形同虚设。

5、运维体系对关键用户职责要求较高。

关键用户负责部门级的业务指导及简单的系统运维, 因此要求关键用户不仅需要掌握本单位的所有业务流程还需要掌握与自己所属模块的相关的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及低限度的维护知识。关键用户的职能在ERP多层运维体系下非常关键, 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及奖惩机制以激励关键用户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6、子分公司丧失了主动性, 造成对集中运维的完全依赖, 不利于系统潜力的挖掘。

由于ERP系统建设及管理都由集团公司掌握主动权, 甚至数据都在集团公司存储, 子分公司没有对系统的任何管控权限, 全部由集团统一实施。因此无论在管理方面还是在运维方面子分公司的主动性不强, 就不利于系统潜能挖掘。

五、基于信息支持下的多层运维支持体系方案

传统运维支持体系 (技术支持) ,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只由信息部门相关人员参与, 业务相关人员只负责需求提出, 不参与软件设计。这样就造成了进入运维阶段, 所有问题都要由信息部门相关人员处理, 不论是日常操作, 失误处理, 查错, 系统变更, 功能优化等, 造成信息维护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并且业务人员不记录系统及业务问题, 使得同样问题一而再, 再而三的出现, 使维护人员不胜其烦, 业务人员还不能有效了解系统, 无法挖掘系统潜力。

多层运维支持体系则是在传统运维体系基础上增加信息支持体系, 主要由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两个层面构成。

技术支持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现层、管理层、监控层。

表现层:提供对业务人员的ERP系统运维管理界面与对技术支持人员的ERP系统体系管理控制界面, 在运维管理界面上实现集中运维的统一管理功能和信息展示与交互。

管理层:在集中运维管理模式下实现流程执行和管理控制功能、业务运维管理功能。

监控层:通过监控工具实现对不同服务对象和IT资源的实时监控, 包括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存储备份、网络、安全、机房、业务应用和客户端等技术支撑管理子系统, 并通过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对不同被管对象的技术支撑管理子系统进行综合处理和集中管理。

信息支持体系一般由三个信息支持体系:现场业务信息支持、集中技术信息支持、专家知识信息支持。

现场业务信息支持:对现场业务人员提供业务信息支撑。为业务人员主动搜集、筛选和推送市场、环境、进度等相关信息的服务系统。它以自适应的主动服务方式解决网络信息的利用效率问题。

集中技术信息支持:对IT运维人员提供系统信息支撑。对技术支持人员提供系统的关键运行数据、警告数据、错误数据等。通过对新需求的整理和系统环境的综合分析提供合适的需求优化方案。

专家知识信息支持:对系统架构、企业战略、运营模式、市场预测、竞争环境等提供信息支撑。对企业管理人员、系统分析人员提供企业与系统结合的关键指标数据, 目的在于成为整合企业内外部核心信息的决策支持平台, 为不同层级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一站式”、“全面深入”、“直观高效”、及“智能化”的信息支撑。

六、结论

基于信息支持下的多层运维支持体系需要在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及大数据的基础上健立分布、分层的信息支持平台的建设, 还需要完善技术运维支持体系本身的弊端。并且需要健全配套的支持体系, 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监督评价体系。

摘要:随着神华集团统一管控下的ERP运维支持体系的建立, 虽然可以很好的解决提高协同合作、降低运维成本等问题, 可是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传统运维支持体系下缺少对末端用户解决问题的激励, 并且未能使末端用户更有效率的工作。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运维体系以帮助末端用户充分挖掘系统潜力, 解放运维支持人员, 并且提高系统使用效率。

关键词:信息支持,运维体系,激励,效率

参考文献

[1]彭祥里, 刘芬, 胡率, 王婕.ERP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建设[J].电力信息化.2012, (1) :37-41.

[2]祁辉, 姚珺.ERP项目中的后期运维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3) :37-39.

[3]雷育生, 甘仞初, 杜顶.基于垂直网站的网络信息支持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 (7) :105-107.

[4]张家庆.空间信息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及其展望[J].测绘科学.2003, (1) :21-23.

运维支持 篇2

一、后勤运维工作的主要任务

医院后勤保障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运行、维修保障工作, 其主要任务有水、电、气、暖的正常供应与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燃气锅炉的运行与维护维修;冬季供暖与夏季供冷设备的维护维修;医院房屋设施、办公设备的综合维护维修;医用气体供应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维修;电梯运行与维护维修;通讯、弱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维修, 院区绿化、保洁管理;医疗被服的洗涤管理;垃圾清运、处理管理;污水处理等等。

由此可见, 医院后勤保障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具有内容多、服务广、任务重、要求高等特点。因此, 医院应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软件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来配合日常的管理工作和运行模式, 为医院提供更加科学、安全、时效的服务平台, 为后勤保障处的工作人员提供简单、实用、高效、便捷的管理工具, 以及时地掌握后勤保障处各部门的信息, 并通过一定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的汇总、统计, 以便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从而使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更加科学、安全、有效, 实现数字化后勤保障。

二、后勤保障运维支持系统平台建设要求

(一) 基础性与易用性需求

基础性指应以后勤保障处下属的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业务为依据;易用性是指建设好后的后勤保障运维支持系统平台应操作简单, 软件系统界面简练、直观, 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使用。

易用性是保障运维支持系统平台的设计关键, 服务对象是医院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并且保证具备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了解医院后勤保障本职业务的相关人员都可使用, 不仅仅要求界面直观、操作方便, 也要求所呈现的后勤保障管理信息能够按照日常的业务逻辑引导操作者进行数据处理。

(二) 整体性与多用性需求

整体性是指后勤保障运维支持系统平台在设计上应从医院后勤信息化的整体层面进行考虑;多用性是指医院后勤保障的主体发展趋势是管理企业化、社会化, 因此要针对多用性整体设计开发, 既满足医院后勤保障的内部应用, 又适合医院后勤保障的未来发展。

(三) 相关性与数据接口需求

由于与医院各种业务存在紧密联系和信息交互, 后勤运维支持系统既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又要与其他已存在的医院信息系统 (HIS) 发生关联, 进行数据交换。这些系统由于来自不同的开发机构, 运行在不同的网络硬件环境, 采用的不同技术体系, 所以可靠的医院后勤运维支持系统应具备灵活的数据接口能力, 支持主流的数据接口技术协议。

(四) 设计与研发基本步骤

采取三步走战略, 即“一理、二论、三研”。一理, 根据预定目标和制订的基本原则, 对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整理, 制定出多种可选方案;二论, 对可选方案进行论证推敲、充分调研、科学筛选, 最终确定出最佳方案;三研, 依据方案研发, 即进入实质性的模块程序编写和网络运行的调式工作。

(五) 实际应用与日常运维

后勤运维支持系统是一套以设备、设施资产管理和工作流管理为核心的管理软件, 是将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软件技术等, 应用到后勤保障的管理工作中来, 必将会使后勤保障的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实现“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和数字化”的目标。

三、运维支持系统平台的技术搭建

(一) 软件的设计标准、要求

1. 开发及运行环境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 R2

Web服务器:IIS 7.0或更高

数据库:MS SQL Server 2008 R2

运行环境:.NET Framework 3.5

开发语言:C#、.NET、JAVA

采用BS结构设计

2. 与医院信息系统的统一标准

后勤运维系统软件的设计, 是以医院信息系统的标准要求为前提, 在科室代码、人员编码、设备编码、物品及原材料编码等与医院信息系统有关联的方面, 应严格采用统一标准, 不再单独设计代码库, 同时将本着科学实效的原则, 建立医院目前没有的或是没有统一规定的代码库, 比如科室用房名称编码、位置编码、维修项目编码、维修工作量编码等, 以解决信息管理的混乱和不规范, 填补医院的空白, 并对全院开放, 为整个医院信息系统提供更加规范、和谐、高效的氛围。

(二) 软件的主要架构及功能模块

1. 软件管理构架图 (见图1)

2. 软件模块构成 (见图2)

3. 报修方式

建立统一的报修中心, 医院人员报修后, 后勤运维系统软件会将报修的事件录入, 系统会通知到相应的维修部门前去处理。

四、平台的实际应用情况

后勤运维支持系统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 使后保障处的运维管理工作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的优化、管理手段、管理水平、工作流程、工作细节、标准化作业、预防性维保、服务商管控、数据的动态分析、报修服务、知识库等各个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

医院用房的管理实现了电子化, 建立了房屋的基础信息台帐, 使得房源信息有据可查, 便于对医院用房的统一管理;报修的管理实现了全程记录和跟踪, 增加了维修材料的记录, 实现了科室的成本核算;设备/设施台帐实现了电子化, 使得大量的基础数据得以长久、安全的保存, 也便于快捷地查询, 实现数据的共享;总务车辆管理实现了车辆的统一调派, 出车公里数、油耗、维修保养的记录和统计, 车辆保险、年检的到时提醒功能, 车辆事故的记录, 用车部门的用车情况查询、统计等功能;合同管理的电子化, 方便了检索、查询;维护保养的管理, 实现了按计划巡检, 保养定时提醒, 使得维修工作具有计划性, 变被动为主动;动力能源管理方面,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汇总、统计, 以报表、图形的方式, 为管理者决策分析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依据。

五、结束语

作为医院后勤管理体系之一的后勤保障处, 承担着医院水、电、气、暖等运行和维护保养工作, 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做好医院后勤保障运维支持系统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提高后勤保障处的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 从而提升后勤保障处的管理形象。

摘要:文章从医院后勤运维工作的主要任务出发, 介绍了建设运维支持系统平台的要求, 从软件设计、主要架构及功能模块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平台搭建的技术要求, 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平台的特点, 认为有助于提高后勤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

关键词:医院后勤保障运维支持系统平台,软件管理架构,软件模块构成

参考文献

[1]张玉彬, 赵奕华.浅谈数字技术应用与医院后勤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5.1.

[2]曹岳兴, 卫蕾, 陆银春.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98.

[3]吴璐璐, 陈建平, 吴锦华.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4.9.

运维支持 篇3

随着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和快速推进, 金融行业出现了全局数据中心和区域数据中心组成的两级数据中心的体系结构和战略布局, 并按照资源整合和数据集中的原则, 将业务多级分散处理逐步转变为全国和区域两级集中处理, 实现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和数据集中。

两级数据中心体系下业务应用高度集中, 技术架构上下统一, 应用系统的全局性和整体性将大大增强, 应用系统的各级业务处理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更加紧密。这样的业务应用特点必然需要各级科技部门从全局的角度来规范运维操作, 形成一体化的系统运行维护体系, 从人员、制度和平台三方面与集中的业务应用系统相适应、相配套。

区域数据中心的运维技术支持平台是区域数据中心运行维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整个区域数据中心运行维护体系的技术基础和平台。在两级数据中心体系中, 全局数据中心和区域数据中心的运维技术支持平台关系紧密:对于全局性运维对象, 全局数据中心负责运维决策、部署管理, 区域数据中心负责配合运维管理、执行运维操作, 运维决策和运维执行相互配合形成统一整体, 这样既保证了全局的统一性, 又保证了区域的执行效率;对于区域性运维对象, 区域数据中心负责制定运维决策、实施运维管理并执行运维操作, 全局数据中心掌握运维统计情况, 对区域数据中心的运维决策进行审批, 这样既满足了运行维护工作的区域性特色需求, 又保证了区域性运维工作沿着全局中心的政策方向发展。

二、区域数据中心运维技术支持平台的建设目标

从一体化运维体系的全局看, 区域数据中心运维技术支持平台具有三项功能:一是集中存储、管理辖内运行维护信息, 区域数据中心集中存储辖内运维信息, 并对这些运维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为辖内和全局的IT运维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二是与全局数据中心上下传递运维信息, 区域数据中心按照全局统一规范, 与全局数据中心对接, 接受全局数据中心监督指导并向其报告反馈;三是组织执行辖内运行维护工作, 区域数据中心在整个运行维护体系中, 在全局数据中心的规划指导下, 承担和执行辖内运维管理的职责。

区域数据中心运维技术支持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在加大科技工作自身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基础上, 针对传统手段无法适应运维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建立统一、集成、开放并可扩展的运行维护技术支持平台, 全面采集和管理信息化基础环境、通信网络、应用系统运行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建立统一完善的运维管理流程, 有效加强运行维护资源的管理分析, 并与全局数据中心紧密协同工作, 实现运维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一体化, 提高整体运维水平和效率, 保障区域数据中心安全、稳定、高效、持续运行。

区域数据中心运维技术支持平台具体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强化主动监控, 实现集中管理;二是帮助定位故障, 快速恢复系统运行;三是提高运行效率, 合理利用科技资源;四是规范运行管理, 有序开展科技维护;五是共享运维经验, 完善知识积累;六是提供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七是全面直观的系统展现。

三、区域数据中心运维技术支持平台的参考功能规划

参考ITIL理论, 区域数据中心运维技术支持平台从功能角度考虑可分为流程管理、监控管理、配置管理、设备管理、资料管理、知识管理、展现分析管理等七个模块。各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流程管理模块是区域数据中心的运维事务流转核心, 具有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等符合ITIL理论的流程。监控管理模块按照“数据集中、分级管理”的原则部署, 对各种IT资源的状态和性能实施监控, 并与流程管理模块实现事件对接。配置管理模块管理配置管理数据库, 登记应用系统、网络、机房等运维对象的信息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供信息资产管理系统服务, 并为运维流程的运作提供支持。设备管理模块对辖内的电子化设备进行统一维护管理, 存储各类设备资产的静态和动态信息。资料管理模块对文档、软件等各类运维资料进行管理。设备管理和资料管理除具备配置管理的运维要素的特性, 还分别具备资产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特性, 因此建议分别作为单独的模块实现, 配置管理模块通过数据联邦的方法引用其中信息。知识管理模块积累和总结运维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知识, 形成有效的知识库。展现分析模块为其余模块提供统一的入口, 对各种运维情况进行全面直观的展现, 并通过提供各类统计分析服务, 为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区域数据中心运维技术支持平台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一是开放性, 可与全局数据中心技术支持平台上下传递交互信息, 不同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二是灵活性, 在按照全局数据中心统一规范的前提下, 满足不同区域数据中心的个性化需求。区域数据中心运维技术支持平台除监控管理模块需要在区域数据中心辖内各网点部署监控节点外, 其余模块均以集中的方式部署。同时, 区域数据中心的运维技术支持平台应结合各地统一用户系统、门户系统、工作流系统、统计数据报表平台等进行规划和建设, 以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整合和统一。

(一)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模块可基于ITIL基本框架建立, 通过规范科技运行维护流程和技术服务工作, 建立标准的运维服务流程, 进行IT运维服务的流程化、规范化管理。区域数据中心的流程管理模块应具有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等符合ITIL标准的流程。

流程管理模块可基于灵活高效的工作流处理引擎, 这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灵活设置各类审控流程, 支持区域数据中心根据不同情况及阶段不断调整各类审控流程, 适应业务逻辑的不断变化;二是可以方便地实现多部门、多机构、多地域的流程流转控制;三是可以实现不同类别流程与不同类别事件的灵活绑定, 达到各类事项的精确控制, 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 同时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四是支持计划任务及工作日历管理, 将运维管理中如系统巡检、密码更改、岗位轮换、制度修订等各类常规性任务按照特定日期或频率事先计划安排, 由系统自动调度相关角色人员处理。

流程管理模块作为区域数据中心的事务流转核心, 应考虑实现以下基本功能:一是接收来自监控管理模块的事件;二是更新配置管理模块的数据;三是与全局数据中心进行运维事务流程交互;四是将事务流程处理结果总结到知识库模块并可供展现分析模块查询。

(二) 监控管理

监控管理模块监控的范围可以包括网络设施、安全产品、服务器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存储设备和IT环境。监控管理模块的部署结构遵循“数据集中、分级管理”的原则, 采用星形架构, 以区域数据中心监控系统为核心、辖内各网点为监控节点进行部署, 充分发挥数据集中与分级管理各自在统计分析与运维实施方面的优势。

监控管理模块应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实时全面的IT监控功能。可以对机房环境、网络状态、应用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全面实时监控, 满足主流技术产品的技术指标监控的需要。支持有代理和无代理的监控方式, 对各类信息系统的配置数据、性能数据、告警数据进行采集。监控管理模块应支持二次开发, 允许自定义监控对象。二是用户角色授权功能。可将系统设备、使用界面、告警信息等按用户的权限进行分配和授权, 使得各技术人员专注于自己管理的系统和业务。三是自动告警功能。在监控中出现的报警, 均可通过邮件、手机短信、Web浏览器等方式进行告警, 提醒技术人员及时处理故障。同时, 也与事件管理模块对接, 生成事件作进一步处理。四是监控数据大集中功能。区域数据中心辖内监控节点数据在上传前, 对数据进行适当的过滤处理。当前告警信息可采取实时集中的方式上报区域数据中心, 历史性能数据则可采取定时集中的方式上报, 可在非业务繁忙时段批量进行。

(三)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是指识别和确认系统配置项 (CI) , 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状态和变更, 检验配置项正确性和完整性等活动构成的IT服务管理流程。所有配置项信息和配置项之间的关系都被存储在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 中。

配置管理模块为区域数据中心提供信息资产管理系统服务, 同时也是区域数据中心日常科技运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置管理数据库的设计应该结构清晰, 管理内容应富有条理, 管理项可根据管理的层次进行树状设计。配置管理数据库对配置项应有说明, 技术人员能够方便地根据相关的配置项进行配置项的管理。配置管理数据库由配置识别活动来定义, 配置识别活动不但要定义配置项, 还需定义配置结构以及配置项的相互之间关系。

配置管理模块需要其他运维模块提供信息, 如流程管理模块的变更、管理流程中IT组件变更的信息, 同时配置管理模块也可以为其他运维流程的运作提供支持, 如流程管理中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和变更管理, 需要利用配置管理模块中的信息进行事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配置管理模块管理的范围包括网络配置项、应用系统配置项、机房环境配置项和其他配置项。配置管理模块可通过以下方式收集信息:从集中监控管理的数据库 (生产环境中的服务器系统、数据库、网络等基本信息) , 把配置元素及其细节信息自动导入流程管理系统中;使用配置模板来手工创建一个或多个配置元素;批量导入配置项, 当登记大量同一型号配置项时, 无需重复录入。

(四)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对区域数据中心管辖范围内的IT设备, 包括服务器、台式电脑、网络设备及其他电子化设备进行统一维护管理, 建立集中的电子设备管理数据库, 存储资产的各类静态和动态信息。设备的静态管理主要是指设备信息的登记管理, 分为在线管理和不在线管理两部分, 在线管理主要是从网络获取在线设备信息, 并进行核对确认;不在线管理是将设备的信息人工录入进行管理。设备的动态管理主要是对设备资产的生命周期集中管理, 包括设备的采购、到货、验收、入库、调拨、借用归还、变更维修、报废销毁等内容。

设备管理模块可包括设备采购管理、设备日常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等部分。按照ITIL理论, 设备可作为配置管理数据库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但设备管理除了具有运维要素的特性外, 还另外具有资产管理的特性。因此, 在区域数据中心中, 设备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提出, 配置管理模块通过数据联邦的方法引用设备管理模块中的设备信息。

设备管理的参考功能包括:一是设备管理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应能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应确保设备管理模块中的数据与真实存在的数据保持一致;二是能够主动采集资产信息和手工录入资产信息, 并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 系统应能够自定义数据结构, 对相同配置的设备信息录入允许批量导入;三是设备管理模块不但存储设备的基本配置信息, 而且还应存储备份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配置信息;四是可管理设备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调拨、运行、退役等过程, 通过过程的跟踪及相关信息记录, 保证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流程操作过程中能够自动将操作信息与设备数据库信息自动联动。

(五) 资料管理

资料管理模块负责对文档 (包括电子和纸质) 、软件、补丁、手册、证明材料等各类运维资料进行管理, 在区域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资料管理模块可按照管理要求设计不同的资料目录, 对目录能够分权限、角色、地域进行管理, 对资料的增加、删除、查看能够进行全程跟踪控制, 同时资料及其目录可在技术平台的其他模块和各个运维流程中直接引用, 从而保证科技资料的准确性、可控性和可用性。

资料管理模块应由资料代码分类、入库、借阅、归还、清理销毁、查询等功能组成。按照ITIL理论, 资料可作为配置管理数据库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但资料管理除了具有运维要素的特性外, 还另外具有档案管理的特性。因此, 在区域数据中心技术平台, 资料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提出, 配置管理模块通过数据联邦的方法引用资料管理模块中的资料信息。

(六)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模块积累和总结区域数据中心运维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知识, 形成有效的知识库, 建立知识的共享机制, 提供了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知识经验的总结、维护和共享是提高技术人员运维技能水平、增强单位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把宝贵的经验从各个技术人员头脑中逐步沉淀、固化在系统中的重要方式, 更是提升区域数据中心运维能力、运维质量和运维效率的关键因素。

为保证全局数据中心与区域数据中心知识库中知识内容及标准的一致性, 各区域数据中心知识库中非本地特色的共享性知识由全局数据中心统一维护并采用数据复制的方法统一下发到各区域数据中心知识库中。

(七) 展现分析

展现分析模块通过统一的入口, 对IT资源、性能、运维流程等各种运维情况进行全面直观的展现, 综合反映区域数据中心整个IT系统运维的状况, 使不同级别和不同角色的人员能够迅速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 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对系统直观了解的需求。展现分析模块同时提供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 通过提供各类性能分析报表、资源统计报表和运维分析报表, 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统计分析系统的运行情况、性能情况和人员工作情况, 为系统升级、改造、扩容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电子依据。展现分析模块应结合各地数据中心的门户系统和统计数据报表平台实现, 以实现与本地其他系统的整合和关联。

参考文献

[1]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R/T0011-2004.

[2]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科技处.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级数据中心总体方案.2007.

运维支持 篇4

随着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正式投运, 我国电网迈进了特高压、大电网运行的新时代。电网运行的特性更加复杂, 驾驭大电网的难度急剧增加, 调度业务对技术支持系统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 给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已经逐步在各网省调投入实际运行, 提升电网调度驾驭大电网的能力, 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1,2]。为了使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调度业务和“大运行”体系中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 系统的运行维护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模式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运维人员在数量上不能很好地适应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快速发展的要求;现有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运维机制不利于自动化专业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现有运维机制不利于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对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

由于各地自动化部门的系统维护水平存在差异, 通过建设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集中运维中心, 统一监视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关键设备、数据和软件功能, 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减少问题造成的影响, 能够更好地为调度运行服务, 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国内外研究机构对变电站、计算机系统监视中心等设备或系统的运行维护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献[3]提出了一个基于CORBA、Agent和Web技术的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建模方案;文献[4]对一种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的总体框架模型、逻辑结构模型、功能结构模型、信息模型、系统的网络体系和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文献[5]介绍了一种基于当地监控机和远程桌面的灵活实用的远程维护方案;文献[6]介绍了一种基于数据通信网的灵活实用的远程维护方案;文献[7-8]对运维技术在变电站、电力电子设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目前尚无对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进行运行维护技术的报道。

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集中运维关键技术方案。利用集中运维系统提供的高效远程维护手段, 协助调度机构自动化部门快速诊断、处理系统的异常和故障。通过调度数据网络向各网省调提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远程集中运行监视、系统维护操作和应急响应服务, 提高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

1 系统结构及功能

1.1 系统总体结构

集中运维中心负责省级以上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运行工况的远程监视和通用性业务的值班工作;承担系统稳定性的常规性维护;利用高效的远程维护手段, 协助调度机构自动化部门快速诊断、处理系统的异常和故障;与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单位的研发、工程部门联动, 做好各项技术服务工作。

集中运维中心系统与各调控中心系统的数据采集网络互联, 运维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1.2 系统功能

运维技术支持系统通过对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运行状态和运行支撑环境的在线状态采集, 分析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故障或异常, 通过人机界面、语音、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通知运维中心值班人员, 及时发现、处理系统的异常或故障, 提高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 其主要功能如图2所示。

运维知识库是运维技术支持系统的核心知识源, 故障记录、事故预案、操作日志、统计分析评估报表等信息都储存在运维知识库中, 运维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查询相关的信息, 提高运维工作的速度和效率。

在部署安全防护措施和认证授权的前提下, 运维人员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 可集中监视各调控中心系统的报警信息, 并且可以远程浏览各调控中心系统画面, 与现场监控情况完全一致, 同时可对各调控中心系统进行远程维护调试和技术支持。

运维技术支持系统能够使运维资源得以集中和共享, 能够缩短事件响应时间。通过统一集中管理, 加强运行管理的可控性, 降低安全风险, 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从而全面提升电网调度驾驭大电网的能力, 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

2 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集中运维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报警信息汇集、画面远程浏览、数据优化和统计分析、知识库管理及故障查询、预案管理等。

2.1 报警信息汇集

报警信息汇集技术是针对各网省调技术支持系统与运维技术支持系统间的报警信息传输技术, 报警产生端即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按照通用报警标准将所产生的报警信息传送给报警接收端即运维技术支持系统, 运维技术支持系统按照标准解析报警信息, 可及时准确地了解所发生的报警并进行处理。报警信息重点是技术支持系统的运行异常和故障。

报警信息汇集功能实现了在运维技术支持系统上远程浏览各调度端技术支持系统的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报警点号、报警级别、报警时间、设备名称、报警内容和报警原因等。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将报警信息通过DL476/IEC60870-104协议向运维技术支持系统传输, 对远方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报警信息进行捕获、传递、归类、分析。

报警图形网关采用DL476/IEC60870-104协议的字符串数据块分别与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和运维技术支持系统进行报警信息传输。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先将本地稳态监控处理结果和本地报警信息转换为带站名和设备名的标准报警信息, 传输给运维技术支持系统。运维技术支持系统报警采集程序与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立TCP连接, 接收报警信息, 对报文进行解析并以消息的方式发送给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对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处理。

2.2 画面远程浏览

运维技术支持系统需要远程浏览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画面时, 通过本地代理与远程代理建立TCP连接, 具体交互过程如图3所示。

画面远程浏览功能通过远程访问代理服务, 实现安全认证、画面获取和数据刷新, 运维技术支持系统可以直接浏览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完整的图形和实时数据, 做到对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全景信息监视。

画面远程访问代理服务实现从运维技术支持系统人机界面到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远程服务的访问。远程访问代理负责人机界面的接入、域注册、域路由、安全认证、服务连接以及返回结果等功能。

2.3 数据优化和统计分析

运维技术支持系统通过对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关键数据、应用运行状态和运行支撑环境的在线数据采集, 分析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故障或异常, 通过人机界面、语音、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通知运维中心值班人员, 及时发现、处理系统的异常或故障, 提高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运维技术支持系统实时接收调度中心技术支持系统的以下信息。

1) 节点运行工况:监测服务器、工作站的CPU负荷、内存使用情况、磁盘空间占用率、数据库空间占用率等运行指标, 当资源占用超过规定门槛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以便系统及时进行处理。

2) 网络工况:对调度数据网、调度信息网相关的网络设备的运行实时数据进行自动采集, 提供对网络设备工况/负载、端口状态/流量、链路状态进行监视和报警。

3) 数据库状态:对数据库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当数据库发生异常时发出报警。

4) 主要进程工况:对系统应用、服务和重要进程进行监视及报警, 如AVC/AGC异常, 数据采集应用异常超过规定时间后, 进行报警。

运维技术支持系统提供综合查询管理界面, 分值班人、时间段进行统计, 显示报警内容、发生时间、报警确认时间、故障是否处理及处理记录内容。对报警对象产生的报警进行分类别、分时段、分区域检索。

2.4 知识库管理及故障查询

运维技术支持系统提供知识库管理功能, 将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炼为知识, 加以保存和管理, 为类似问题的快速解决提供参考。提供知识的录入、检索、审批等功能, 提供知识库查询功能, 可根据数据库条目的字段如类别、提出者、提出时间等内容进行模糊查询。知识库可以分类存放, 知识库可根据环境、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划分子类。知识库条目可包含:标识号、问题、解决方案、相关条目、提出者、提出时间、解决方案提供者、生成时间等内容。

知识库不仅可以协助运维人员在遇到问题时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培训的平台。技术在不断发展创新, 运维人员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技术, 同时巩固复习。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知识库了解到系统各方面的知识, 从而更好地工作, 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5 预案管理

运维技术支持系统提供预案管理功能。系统对每个报警对象或某一类型的报警对象提供关联的处理预案, 预案中包含出现故障报警时相关的处理方法、以往的处理经验和相关责任联系人等信息, 为值班人员在处理故障时提供快速的资料和辅助信息。系统提供了对预案的管理工具, 包括对预案的编辑、上传、与报警对象点的关联和自动应用等功能。预案包括共性的预案和个性的预案, 共性的预案可保存为典型预案, 以便重复使用。

运维人员处理故障后记录新的预案, 从而完善预案管理功能, 方便其他运维人员能够尽快学习了解, 并应用到故障处理工作中。预案管理功能需要有专人负责管理, 修改或新增预案都需要各部门讨论, 确定无误后报领导审批, 再由专人负责预案管理功能的维护。

3 应用实例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集中运维关键技术已经成功运行于某集中运维中心。集中运维中心担当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运维工作, 统一监视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关键设备、数据和软件功能, 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减少问题造成的影响, 能够更好地为调度运行服务。到目前为止, 集中运维中心已经与8个网省调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互联, 为网省调系统提供常态维护和技术服务, 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运维工作得到了用户的肯定与好评。

4 结语

通过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集中运维, 加强了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运维管理, 规范了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运维工作流程, 保障了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提高了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整体运维水平。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异常故障信息快速收集和运行故障的高效诊断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马韬韬, 郭创新, 曹一家, 等, 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9) :7–11.MA Tao-tao, GUO Chuang-xin, CAO Yi-jia, et al.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of power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0, 34 (9) :7–11.

[2]汪际峰, 沈国荣.大电网调度智能化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 :10–16.WANG Ji-feng, SHEN Guo-rong.Some key technical issues on intelligent power dispatching of bulk power gri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2, 36 (1) :10–16.

[3]高卓, 罗毅, 涂光瑜.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的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 26 (16) :66–70.GAO Zhuo, LUO Yi, TU Guang-yu.Substation remote maintenance system based on distributed object technology[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2, 26 (16) :66–70.

[4]侯贸军, 钱清泉.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继电器, 2005, 33 (14) :74–78.HOU Mao-jun, QIAN Qing-quan.Research of the architecture of substation remote maintenance system[J].Relay, 2005, 33 (14) :74–78.

[5]夏友斌.基于远程桌面的厂站自动化系统远程维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31 (23) :113–115.XIA You-bin.Remote desktop based remote maintenance for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7, 31 (23) :113–115.

[6]高翔, 郭创新, 张金江, 等.基于调度数据网的变电站智能设备远程维护系统[J].电网技术, 2005, 29 (23) :62–67.GAO Xiang, GUO Chuang-xin, ZHANG Jin-jiang, et al.A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remote maintenance system for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of substation[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5, 29 (23) :62–67.

[7]赵家庆.22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远方监控系统建设[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27 (8) :78–80.ZHAO Jia-qing.Computer centralized SCADA system on unmanned 220 kV subst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3, 27 (8) :78–80.

运维支持 篇5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流域集控中心 (以下简称集控中心) , 是根据国家电网的调度要求和运行计划, 对流域各电厂进行运行操作、负荷分配和控制调整等, 进而实现对流域电厂的优化调度和远程控制的机构。

作为流域电力生产业务的核心通信支撑系统, 雅砻江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 (以下简称“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 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尤为重要。笔者曾经对雅砻江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管理和运维现状进行分析, 探讨对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1]。其核心方法, 是树立ICT管理格局, 构建基于NGOSS (新一代运营支持系统) 架构的一体化运维平台, 以提升对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的运维管理水平。本文对该系统的架构设计、核心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 以供探讨。

1 基于 NGOSS 架构的系统结构

NGOSS系列规范由电信管理论坛组织制定, 总结了全球运营商的运维支持系统发展经验, 其实质是研究电信企业核心业务流和信通技术, 以制定合理科学的运维架构及运维策略, 已在国际信息和通信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并形成规范[2] [3]。NGOSS体系架构核心部分, 是在运维支持系统上建立对整个通信网的多种服务流程类的一体化集约化管理。

在集控中心尚未针对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建立运维支持系统, 还无法实现对整个通信网的多种服务流程管理的背景下, 要提高电力生产通信网运维水平, 保证通信质量及安全稳定性, 获取全网 (涵盖通信传输网和数据交换网) 一体化标准化的运维支持, 应考虑构建适合自身的基于NGOSS架构的一体化运维支持系统。

2 系统建设思路和设计目标

考虑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和电信运营网络、电网骨干通信网在规模上和业务要求上存在不同, 亦不可能完全照搬电信运营商所采用的架构, 因此, 要实现NGOSS体系架构在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运维支持系统的真正落地, 应考虑以“一个综合、两个能力、三个落地”为整体建设思路[1]。

按照上述建设思路, 细化该运维支持系统的设计目标, 应包含而不仅限于:

(1) 建立以先进信通技术为核心的涵盖传输网和交换网的集中管控中心, 其管理体系的功能划分和物理模块设置, 充分参照ITU-T的M.3000系列建议。各个专业网管纳入到统一的平台, 实现对整个通信网的监视和管理。

(2) 可实时监测SDH设备、PCM设备、程控交换设备、卫通交换机等传输网通信设备;可实时监测主干通信路由器及交换机、业务路由器及交换机、网络安防设备等交换网网络设备;可实时监测业务链路的运行状况、及性能指标参数。

(3) 呈现全网的告警信息和关联分析, 据此预警设备状态, 发现设备故障, 根据采集的各类信息关联性分析故障原因, 判断故障位置及故障性质, 确定故障对全网影响的程度及范围。

(4) 呈现全网的资源利用情况, 包括网络结构、设备、链路的情况;各层级通信网络资源数据 (如设备和链路的原始及运行资料) 可整理入库, 形成完整的资料档案, 供整个传输及交换网络的日常管理之用。最终实现运行状态数据统计和趋势分析, 并决策辅助可达。

(5) 实现与电力生产实时信息系统接口, 相关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可传输至实时信息系统并展示;实现与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接口, 实现检修工单派发、处理、反馈等闭环流程;实现与短信平台接口, 将相关告警和故障信息向各层级用户发送。

(6) 充分考虑与集控中心及流域电厂的自动化业务相关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的管理接口, 未来可实现对相关IT设备的集中管控。

3 整体架构和核心功能设计

要实现上述目标, 参考ITU-TM3400及eT OM的相关标准, 结合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实际情况, 可形成三层式体系架构, 即采集适配管理层、传输交换监视层和全网集中管控层, 如图1:

在此整体架构下, 该一体化系统拟实行的主要功能有:

3.1 传输网综合管理

对雅砻江流域通信设备 (光端机、录音设备、卫星设备、程控交换机、PCM等) 进行实时监视, 包括:告警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拓扑管理等。

3.2 交换网综合管理

对雅砻江流域调度数据网、自动化业务交换网 (含路由器、交换机等) 进行实时监视。主要功能包括:告警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拓扑管理等。

3.3 全网集中管控

对全网运行信息进行有效的集中展现和访问, 同时满足不同角色用户的个性化专业需求, 提供全网拓扑呈现、全专业告警集中监视、全网故障关联分析、全网性能指标分析等重要功能。作为系统顶层的应用, 作为NGOSS一体化构架在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运维支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落地功能, 全网集中管控可视为最核心的系统组件。这体现在:

3.3.1 全网集中监控视图

从宏观和全局的视角出发, 实现在统一界面中对多专业、多厂家的通信和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用户通过该层应用, 可以完成设备监视、业务监视、配置管理、拓扑管理、告警管理、性能管理、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解决目前需要面对不同的厂家网管系统或直面单个网元设备而缺乏上下关联等众多问题。为运维人员提供简明的决策驾驶舱的应用;为管理人员提供一目了然的全网设备全貌和全网实时运行状况, 缩短决策时间, 提升决策水平;为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 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3.3.2 全专业告警集中监控

在统一界面中对全网全专业的告警信息进行集中监视。监视的策略是对所有设备状态信息进行集中的采集, 将采集到的告警信息与图形界面相结合, 以颜色警示、声音提示、告警列表的方式在统一的界面中呈现。系统可提供灵活的告警规则定义, 还可实现跨专业的故障关联分析, 当出现根源告警时, 对于受影响的链路及网元设备告警突出显示, 直观反映跨专业告警的影响范围。进而, 具有一定的故障自动分析定位功能, 能结合时间相关性和专业相关性来分析告警之间的关联关系, 以帮助维护人员在大量的告警中更快的定位关键故障点, 加速故障的确认和处理, 提高维护质量。

3.3.3 全网拓扑综合呈现

在同一界面上统一呈现通信网络、数据网络及其他专业的网络层次及关联关系视图, 同时对于各专业的拓扑管理, 又可深入到各专业内的拓扑管理页面, 关联到相关设备及链路的详细信息。

3.3.4 全网性能指标分析

性能指标分析如仅停留在专业内, 对于全网的性能指标状况无法做到全局性反映, 性能预警机制也无法实现专业间的关联。因此, 作为承载业务, 当发生性能预警时, 需迅速明确反映性能指标是否超限, 用完整的专业性能数据支撑, 准确预测设备性能故障。

4 管理配套

一体化建设完成的仅仅是系统构建, 配套的管理体系及管理理念与其是相辅相成。好的管理配套手段和措施, 可大大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 同时提升的运维效果。因此, 借鉴公网及电力运营商集约化管理理念, 将有助于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运营效率效益全面提高, 实现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业务需求集中化, 快速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通过需求管理流程实现业务功能需求的可管可控, 包括新需求、功能改进的申请、审核、受理、评审、审批、实施、测试验证的整个过程, 以及建立明确的需求管理运作机制, 包括需求等级和时限、角色职责和需求管理工作要求等。并实现与版本管理和变更管理的流程贯通, 形成对业务需求从提出到正式上线及功能验证的全过程管控。

4.2 建立版本管控体系, 实现系统版本的统一规划

建立版本管理体系和规范管控流程, 将软件版本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紧密结合的, 通过与需求管理和变更管理流程相结合, 通过制度化保证软件版本管理工作得到贯彻落实。同时, 通过版本管理的开展, 改变原来由厂家主导被动性管理模式, 逐步向具有策略性选择的管理模式转变, 并积极向面向产品、客户和业务发展需求的主动定制的管理模式发展。

4.3 服务资源统一调配, 提高业务支撑的工作效率

5 总结

借鉴电信和电力行业先进经验, 结合通信信息技术最新动向, 笔者提出构建一套基于NGOSS架构的一体化运维支持系统, 达成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全网一体化管控”的运维管理目标。不仅满足通信和信息技术融合, 渐至ICT化的应用需求;也为全网体系内的各类数据规范和各种指标体系的整合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一体化平台建设实施的落实和平台应用业务的成熟, 将逐步形成一套高效实用的, 能满足电力通信运维管理需求的实时支撑平台, 这将显著提高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的预警分析及维护管理水平, 进而保证电力生产通信网的持续稳定运行, 也为未来支撑流域电厂群的智能通信运行调度、故障智能分析、业务智能调度、网络智能优化等高级功能打下基础。

摘要:雅砻江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是以雅砻江公司集控中心作为通信汇聚节点, 雅砻江流域电厂为通信子节点而建立的冗余型电力通信骨干网。通过该网络, 可实现集控中心与流域电厂的电力生产业务系统数据对接和交互。笔者提出结合通信信息行业的最新动向和技术发展趋势, 借鉴电信运营商和电力运营商的先进经验, 构建一套基于NGOSS构架的一体化运维平台, 以提升对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的运维管理水平。本文对该系统的框架、部署、核心功能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力通信,通信信息技术,电力运营商,运维支持系统,NGOSS

参考文献

[1]魏鹏, 陈飞翔, 丁仁山;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运维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6月.

[2][M.3400];ITU-T Recommendation M.3400 (02/00) -TMN management functions.

【运维支持】推荐阅读:

税收支持06-06

支持方式06-11

支持治疗06-18

支持作用06-23

循环支持07-01

支持体制07-02

支持效应07-08

任务支持07-09

压力支持07-27

教育支持07-31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规划下一篇:中国式品牌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