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持体系(精选12篇)
政府支持体系 篇1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一种衍生现象, 和农民工外出打工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伴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民工潮”现象的出现, 大量的农民工进行返乡创业, 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的高峰。民工返乡引起了民工潮的出现, 使得我国农村建设发展到了新的历史时期, 将很多农民从原有繁琐的劳作中解脱出来, 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 农民返乡的同时也带来了劳动力的流动,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但根据农业部的农村经济研究报告显示, 农民工回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民工回流的现象的出现受多种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 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了局限, 需要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疏导和政策支持。
1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概述
1.1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
农民工到城市工作, 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民工在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适应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掌握了最新的技术, 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其自身资本价值上升。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不断崛起下,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空间变大, 同时,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些农民工开始自主创业, 利用自己家乡的创业资本来发展创业。在有关政府的支持下创办实业、发展农村经济, 形成了继“民工潮”之后的“创业潮”。经过数据研究反映, 我国返乡创业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千万以上, 基本上每2.14 个农民工中就有一个进行返乡创业的。因此可以发现, 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种趋势。
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 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到农村进行农务, 且基本不会做农务。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很早就外出务工, 且主要是到沿海城市发展, 因此很少接触农业生产活动, 还有一小部分随同父母在城镇长大, 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农业生产活动, 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但是, 有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创新创业的意愿, 他们对现在的生活现状极其不满, 他们规划着学成技术、积累经验后能够自主创业。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领域涉及范围广, 虽然他们向往城市, 但是认为在城市创业的成功率低, 因此选择了在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
1.2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
第一, 新生代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分布存在地域性的特点, 很多新生代返乡农民工来自于我国的西部。根据我国2015 年的新生代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创业率较高。第二, 新生代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彼此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同时, 这些返乡创业农民工在个人的年龄、性别取向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第三,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地区分布不集中, 多是家乡附近的小城镇。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不都是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 而是有一些选择了和家乡距离较近的城镇进行创业。第四, 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业选择之间存在差异, 多是传统行业。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选择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主要集中在在建筑业、运输业和服务业。
2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
2.1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自身能力不够
第一, 农民工创业的技能和知识储备不足。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中, 虽然有很多年轻的农民工具有城市工作经验, 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且善于寻找创业商机。但是, 大多数的农民工受自身原有知识和技能的限制, 对创业机会的把握不完全, 难以形成强烈的创业动机。同时, 由于获得信息的不完善, 导致他们在面临风险的时候承担能力不足。另外, 这些年轻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较为保守, 不具备足够的开拓创新能力。
2.2 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所选择的领域特点具体体现如下:第一, 新生代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选择一般是自己之前从事过的事业;第二, 新生代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选择也会根据家乡资源特点来进行。基于第一点, 由于同一区域农民工外出打工大多从事的行业领域相似, 因此, 在选择创业项目时会出现雷同的情况, 不利于创业的有效发展。基于第二点, 因为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有限, 如果所有农民都选择一种资源来进行开发, 就会导致资源的攻击不足, 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
2.3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的束缚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发展会受到资金、人才、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受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条件的限制, 他们通过市场能够获得的资源有限。为此, 需要政府部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平台支持, 但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受到多方面的束缚, 存在一些不足。第一, 政策环境的不利影响。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 政府部门将经济投入放在了招商引资方面, 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第二, 行政环境的不利影响。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政企的分开发展, 也没有对政府发展职能进行转变, 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地, 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上存在不足, 第三, 融资环境的不利影响。融资环境的不利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农村信用社建设落后, 忽视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第二, 抵押贷款中对抵押物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加大了贷款的难度。
3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政府支持的必要性和逻辑分析
由上文叙述可以发现,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 需要政府的支持具体原因和逻辑分析体现如下:
3.1 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第一,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现农村经济、技术等资源的回流发展, 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发展, 实现三农的高效发展。第二,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进行能够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第三, 农民工返乡创业会减少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 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3.2 农民工是体制发展下的最少受惠者, 其创业发展理应得到政府的支持
政府部门采取措施扶持农民工创业发展是对社会公平发展的一种体现。农民工群体在传统体制上带动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但他们确是最少的受惠者, 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为此, 政府部门需要采取措施, 弥补社会发展对他们的不公。
4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府支持的策略
4.1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支持
第一, 政府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综合服务站, 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发展提供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中最大的阻碍往往是资金的不充足, 虽然他们可以申请小额贷款来支持自己的创业发展, 但是小额贷款的申请手续和办理较为复杂, 且能够满足小额贷款要求的农民工少之又少。政府设立专门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综合服务站, 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减少不必要的流程。第二, 政府对于刚刚起步的农民工创业要予以宽容, 对其实行宽容制。第三, 创立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风险资金。创业的进行难免会遇到一些风险, 为了减少农民工畏惧风险而不去创业的现象发生, 政府可以号召已经创业成功的人来帮助农民工克服这种创业心理障碍。
4.2 政府加强对农民工创业想法的支持, 加强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
第一, 政府要积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在自己所在的乡镇创业。由于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不均匀, 农民工的创业发展不能完全按照一个模式发展, 需要根据地区发展实际来进行创业, 充分发挥地域的自然资源、交通资源、产业资源等, 从而使农民工因地制宜地发展创业。第二, 加快建立新生代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 根据农民工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引导他们创业。第三,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为农民工创业发展提供免费的培训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发展外在原因是缺乏政府部门和有关资金的支持, 内在原因主要是指农民工所掌握的创业知识、技能、经验等不丰富。为此, 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义务培训机构。这种机构的建立采用的是一种夜校的模式, 在保证白天农民工创业有效进行的同时, 在夜晚期间对他们进行创业技能培训。
4.3 完善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 提升实际创业能力
第一, 实现对各种培训资源的优化整合,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 实现对各种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农民工创业培训所应用的资源需要根据国家最新政策来调整, 在具体培训实践中既要对各种培训项目和培训资源进行整合, 也要引进一种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竞争、优胜劣汰, 促进农民工创业的良好发展。第二, 完善农民工创业培训目标, 探索农民工创业培训新模式。传统的农民创业培训目标是实现农民工的创业转移。新时代下的农民工培训管理要将培训和转移进行结合, 并根据当地发展实际以及农民工创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要和当地经济发展特点为基本, 在分析当地周围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第三,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 信息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必须掌握的条件。为此, 政府需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促进农民工的创业发展。
4.4 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环境, 促进农民返乡创业
第一, 完善相关创业政策, 改善农民工返乡的政策环境。首先, 加强创业政策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创业是一个长远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 一个因素的变化就会对最终创业结果产生影响。为此, 需要政府在创业政策制定的同时具备发展的眼光。其次, 保证政策的公平。政府要让回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和其他招商引资同样的待遇, 重视农民工创业。最后, 全面落实中小企业优惠政策, 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采用享受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第二, 完善行政服务体系。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要摆正, 摒弃传统罚款和收费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形成一种服务理念, 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平台支持, 提升创业成功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 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受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影响, 在创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 为此, 需要政府等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农民工度过创业发展的难关, 为他们的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从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带动三农发展。
摘要:新生代农民主要是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随着社会及经济的进步, 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 新生代农民工受自身素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 需要政府等部门的支持。为此, 文章在阐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特点以及可能会带来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基础上, 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种地方政府的支持逻辑, 并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从政府角度为如何更好地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支持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袁云.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特点及金融支持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 2014 (06) .
[2]吴碧波.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现状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01) .
[3]洪尚君, 张翔.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担保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05) .
[4]李繁慧.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财政金融互动模式探究——基于安徽省农民工创业园视角[J].宿州学院学报, 2010 (06) .
[5]素芹, 李巧莎.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的困境分析与对策选择[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
[6]陈中飞, 翁贞林, 朱红根等.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分析与政策优化建议[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
[7]谈威, 徐辉.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公共支持体系研究——以湖北为例[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2 (11) .
政府支持体系 篇2
围绕中心强服务 赢得政府大支持
包头市土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
土右旗委、旗政府以建设呼包鄂新型区域中等城市为总目标,提出了全旗工业经济由小企业向大企业、新型工业化转型,农业生产由传统种养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第三产业由小商小贩向大型物流配送、大规模旅游开发转型,民生工作由低水平、广覆盖向高水平、全覆盖和形成长效机制转变的战略构想,为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绘出了蓝图。
包头市土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包头市局党组的领导下,按照全区质监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以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主线,立足抓监管、惠民生、保安全、促发展,增强自身软硬实力,服务地方重点项目,制定方案分类施策,细化职责突出实效,促进了全旗质量和安全总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保障作用,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称赞,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实现了“有为、有位、有威”。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全旗工业做大做强,紧盯落地项目强化服务不放近年来,土右旗地方党委、政府确立了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
土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为了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制定出台了《对全旗重点工业项目服务措施》,发放到每一个重点企业并开展了调研工作。成立了重点工业项目服务领导小组,制定了《土右旗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服务小组工作方案》、《关于“一对一”联系帮扶全旗重点工业项目的工作方案》,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全局股级以上干部对在建、新建、扩建重点项目开展了“一人一企”服务。先后为三晟煤化工、泰山石膏、生技铜业、天喔、旺旺、三固水泥等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对企业提出的困难给予积极的帮助和解决。福禾豆业、巨丰番茄深加工是两个新落户土右旗的食品生产加工项目。为了使企业在开工建设中少走弯路,我局提前介入、提前引导,与市局一道,对企业设备的选型、生产场地的布局、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进行指导,使项目的建设更加规范,为顺利取得生产许可、早日达标投产创造了条件。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与企业共克时坚,我们制定了《减免计量器具检定费用帮扶企业审批制度》,为企业减免部分费用,和企业共度难关。实行警示教育“七不罚”、支持发展“八减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到“先宣传教育、先公示告知、先提示预警、先整改问题”,一般质量问题、无意违规、标识不规范等不罚,给予帮扶指导,督促整改,让监管工作更加务实、有效;对我局部分涉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一定幅度的减免,让服务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
一年来,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定期上门走访等方式,加强
土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化示范区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奶牛养殖标准体系,奶牛产奶量和牛奶品质明显提高,养殖户收入得以增长,养殖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农业标准化在推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局承担的国家第五批《无公害农产品奶牛饲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以96.4分的高分通过了国家验收。
二是积极为种养殖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提供有效服务,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2009年,土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了工作人员到土右旗六丰特种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对其养殖的野猪科学的制定了一套公司+农户+深加工的发展战略。六丰特种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是我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招商引进的西部地区最大的“野猪”繁殖、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年出栏野猪2000多头。我局充分发挥职能,帮助该公司制定一套科学的“公司+农户+深加工”的链条发展模式,即把本公司繁殖的野猪通过农户养殖,公司管理,公司收购出栏野猪,把野猪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加工成“六丰牌”野猪肉制品,拓展了野猪肉销售市场,促进企业提升“野猪肉”的深加工价值。在我局的大力帮助下,六丰特种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建成了现代化的熟肉制品深加工厂,并顺利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远销包头、呼市、鄂尔多斯等地,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
土右旗佳香商贸食品有限公司是从山东引进的一家葵花籽收购、加工、销售的农副产品商贸企业。我局工作人员深入该企业
土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大证后监管力度,采取强制检验、监督抽查、食品添加剂检查、执法检查和回访责令整改等多种措施,对获证企业实行动态管理,规范其经营活动。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重点督促小作坊落实质量安全卫生基本条件、限制区域销售要求和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规范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组织了食品生产安全工作会暨《食品安全法》宣贯会,宣传并讲解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并开展了食品加工企业践行道德承诺行动,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是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长效监管机制,以重点企业、重点设备、重点环节为中心,强化日常安全监察。积极开展了“五一”、“六一”等节日期间的安全大检查和气瓶充装等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安装、使用“土锅炉”、“土起重设备”的违法行为,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环境。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治理攻坚,重点开展电梯、锅炉、气瓶充装以及浴池、小作坊、制衣店等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消除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积极配合旗安委会、安监局,采取上门宣传、集中培训、强化考核等形式重点治理部分使用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法制意识淡薄、疏于安全管理,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等问题,从源头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管理工作。
三是推动“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 “质
土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二是开展培训工作。重点为承担接待任务的宾馆饭店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免费举办服务规范培训班,向每一位管理、服务人员免费发放了我局自行编辑印刷的《现代餐饮业服务规范》150册。同时,邀请内蒙纤维检验局执法人员,对土右旗14家宾馆、酒店、洗浴等服务场所开展絮用纤维制品专项检查工作;邀请市产检所对土右旗境内的9家宾馆、酒店等服务场所开展室内空气甲醛检测工作。
三是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重点检查气瓶充装行业、冶金行业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安装、使用以及易出现使用“土锅炉”的浴池、小作坊、制衣店等的行业和领域,有效地预防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特种设备安全。我局的工作受到了旗委、旗政府的称赞,被评价为:想的细、动手早、服务精、效果好。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对“有为、有位、有威”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贴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竭尽全力做好服务,展现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展现质监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优良的服务、优异的成绩、积极的贡献,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同和支持,成为领导心目中离不开的部门。我们的积极工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又能反哺质监事业,为我们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多年的工作,我们从默默无闻的一个部门,变为当地
土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2010年,我局将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自治区局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大局,以质量振兴为己任,履职尽责保安全,以创新机制为抓手,强化监管见实效,“唱响服务经济主旋律,提升质监工作软实力”,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促进富民强旗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规范政府采购 支持国产品牌 篇3
通知要求各级单位要高度重视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各部门、单位必须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组织实施,任何部门、单位不得以项目特殊或实行部门集中采购为由自行采购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代理采购;要认真编报政府采购计划,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年度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提交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以便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及时编制实施方案;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平台,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行市、县(市、区)联合采购制度,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组织试点工作。建立政府采购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相衔接的约束机制,提高全市政府采购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认真做好政府集中采购后续工作;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编报采购计划,优先购买节能、环保产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知重点强调了支持国产品牌的重要性。通知指出,在软件采购过程中,优先购买正版和国产软件,支持国内软件产业发展。在汽车采购活动中,严格执行排气量和价格双重标准,实行全市统一采购的方式,坚持购买国产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
政府支持体系 篇4
在政府支持区域经济增长中, 湖北中小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就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 然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 融资结构单一, 融资渠道堵塞, 需要政府投入进行扶持, 发挥政府公共服务的作用。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支持体系, 活跃湖北市场和科技创新要素, 已成为目前湖北省政府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具体而言, 包括外部环境支持子系统和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子系统的构建和完善。
(一) 外部环境支持子系统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资本配置效率的高低和融资渠道的畅通不仅影响本地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 而且还能对外部资金、技术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当地资本配置效率和融资水平直接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 公共服务水平较高, 那么资本配置效率和融资水平就会提高, 将会对生产要素产生有利影响, 在留住本地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同时还会吸引外部资金、技术等, 进而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因此, 社会公共服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 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为了满足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导向的需要, 应重点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 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子系统
没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而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建立及其功能健全与否, 又离不开政府一贯有力的支持。为此, 地方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公共服务平台, 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咨询、财政诊断、管理优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府支持。目前, 湖北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水平不高等因素已成为制约湖北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湖北应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服务、协作创新、技术服务、信息化服务、创业风险投融资等五大中小企业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二、外部环境支持子系统完善
外部环境支持子系统完善具体如下:
(一) 加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
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科技资源的支持。加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 创建良好的科技环境能更好地吸引社会资金对中小企业投资。科技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一是硬件。各种硬件主要是用于科技研发材料、仪器、设备等;二是软件。各种软件主要是计算机软件、数据、文献等;三是技术、服务、研究空间等各种物质和信息条件。科技基础设施是各种研究的保障条件, 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湖北省作为科教大省, 其科技资源丰富, 各种软硬件基础条件较好, 但这些科技基础设施并没有实现与中小企业的对接。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根据湖北经济发展战略, 从政府定位和中小企业的需求出发, 进行统筹规划, 将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在注重自主建设的同时参与省际或国际合作, 加大对技术标准投入, 增强湖北省中小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二) 加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并通过产业园区整合优势资源, 促使中小企业加入到湖北区域发展支柱产业的大军中来。政府需要加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升级调整的平台, 培育中小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 吸引社会资本向中小企业集聚。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导向应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为目标, 在外部环境政府支持上, 有必要以产业园区基础建设为突破口。
由于产业园区对基础设施的特殊要求, 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 高标准地建设产业园区。在园区基础设施方面, 为确保后续发展空间, 配套设施的建设一定要具有超前性, 提高产业园区承载项目的能力, 以全方位满足投资者在交通、水、电、气以及商务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需要, 从而使湖北省利用既有的区位优势和科教优势, 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集群的洼地效应, 建成中小企业投资者的宝地、创业者的乐园。
(三)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进入信息时代的基础, 也是中小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时代,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充分重视政府的作用和强大的政府支撑体系。政府需要在市场环境培育、规制和监管体系建立、信息公开、普遍服务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具体包括确立湖北省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整体战略;制定宏观政策, 必要时开通绿色通道, 协调社会、企业、公民间利益关系等方面, 引导社会资金对地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制定信息技术研发计划, 鼓励技术创新;建立灵活的管理结构, 以便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壮大、与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和市场保持同步。
三、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子系统完善
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核心是政府,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 必须从宏观角度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但政府力量不能完全取代市场的基础性地位, 因此需要积极推动不同的民间组织 (包括企业组织、商业协会、金融中介等) 参与到这个服务体系之中,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和协调服务体系中各部分的合作和统一。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会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生存压力, 解决融资难的矛盾。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服务平台、融资协作平台、融资技术服务平台、融资信息化网络平台和创业风险投融资平台五大服务平台, 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相应的技术、资金、知识和创业支持, 着力解决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种瓶颈问题。
(一)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机关和政府都特别注重扶持中小企业, 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制定一系列法律和政策, 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累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 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是2003年经省中小企业发展局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 是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下属机构。随着湖北省中小企业作用和地位的地逃, 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专业融资管理服务机构的建设, 甚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 独立出来。其具体职责主要包括:一是根据有关法律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政策和计划, 如税收优惠政策、贷款担保计划、技术援助计划等等;二是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 如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防止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垄断竞争, 向更高级别的政府、组织反映中小企业的愿望与要求, 可借鉴四川省经验, 成立省中小企业发展联席会议;三是加大中小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 协助社会化服务机构,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搞好为小企业融资提供各种担保、资金、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二) 中小企业融资协作创新平台
具体如下:
(1) 建立专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借鉴“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和担保双平台”经验, 依托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平台, 专门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协作平台。这样的融资平台受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项目, 并且对其进行审查和专家论证。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性贷款门槛, 可以通过建立贷款平台、专家评估制度来实现, 这种制度的主要评价内容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化水平、成长潜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等。为树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 同时, 还需辅之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平台。这样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信用, 树立企业形象, 也进一步体现出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技术创新方向。
(2) 建立全省统一的融资协作平台。为协调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一般企业, 可以依托湖北中小企业银企保互动平台, 在全省建立统一的融资协作平台。该平台可以以各地方的信用担保协会为载体搭建。平台可采取财政无偿注入担保协会启动资金, 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 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融资协作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直接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 鼓励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 加快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步伐, 扩大直接融资范围;二是鼓励现有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 加强对其信用管理, 开展信用评价;四是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及时进行调研, 建立项目数据库, 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3) 全省信用联盟。单个中小企业之所以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 这是因为和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存在着经营风险高、信用度低、资产规模小、可抵押资产不足的缺陷。但是, 一旦多个中小企业一起合作, 和单个企业相比, 集体的资产规模、信用度、可抵押资产就要高很多, 这样就能满足商业贷款要求, 减少银行放贷风险, 降低贷款难度。中小企业这种集体融资模式, 被称之为信用联盟。这种信用联盟的融资模式, 可以借鉴山东省的经验。山东省主要是通过财政资金来撬动民间资本, 进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在这种信用联盟方式下, 集中会员缴纳的风险金和财政资金设立互动基金, 用于相互资助、贷款担保、逾期代偿等等。信用联盟之后, 对于仍然不具备银行贷款条件的企业, 可以采取有效资产抵押等方式进行贷款。
(三) 中小企业融资技术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在此, 可以借鉴江苏省市金融顾问支持模式。江苏省在2008年推出了民营企业金融顾问制度, 由各金融机构推选业务骨干组建金融顾问人才库, 并对有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实行一对一的结对服务, 帮助江苏省中小企业渡过金融危机的难关。在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技术服务平台的过程中, 应该发挥湖北省作为中部金融中心和科教大省的技术资源优势, 构建省级和地市级两级区域性融资顾问人才库, 将省市内金融专家联系起来, 构筑一个区域融资技术交流网, 以帮助中小企业更有效、更迅速地从各个融资渠道获取资金。同时在融资技术支持对象的选择中, 要增加对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引导, 将接受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纳入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增长的轨道上来,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提高融资技术水平。
(四) 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化网络平台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 并将使社会经济结构、产业构、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组织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把握信息与网络技术发展带的机遇, 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信息化基础设施, 构筑融资交流网络,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课题。与大型企业乃至发达地区相比, 湖北的中小企业融资明显存在着资金短缺、信息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此, 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的有关费用应直接进行财政补助。湖北省可以以中国中小企业湖北网为主体, 加快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通过构建区域融资网络来促进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渠道, 创新融资方式, 提高融资水平, 推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 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融资平台
对于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创业企业, 筹集风险投资资金是很困难的, 需要政府进行有效的投融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 鼓励国内外社会资本投资设立规范化的创业投资企业, 切实解决中小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引导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创业企业。此外还应设立省级风险补偿资金, 对新设立的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给予启动资金补贴、风险补偿, 并对创投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亏损给予适当补贴。提供中介服务生成企业孵化器, 帮助中小创业者将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产品进入市场。建立企业孵化器, 不仅是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综合性措施, 更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孵化器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空间和政策环境, 培育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产生和壮大;另一方面, 也可以为创新型的、技术密集型的新建企业提供整套服务设施和管理咨询, 帮助小企业提高成活率和融资成功率, 为科技成果的“孵化”提供地域载体和实验基地。
综上所述,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 对市场机制反应最为灵敏的组成部分。而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制约着湖北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基于中小企业的视角, 针对目前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政府支持体系的不足, 提出了包括外部环境支持子系统和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子系统的整体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建议, 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包括融资管理、融资协作创新、融资技术支持、融资信息化网络、创业风险投融资支持的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 发挥政府服务中小企业的职能,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论政府组织中的支持关系 篇5
内容摘要: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伦西斯〃李克特认为在一个高效运营的组织中存在着一种上下级之间的支持关系。这种支持关系理论是建立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于组织具有某种价值的假设基础之上的。政府组织中的支持关系对于提高政府组织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李克特支持关系思想的内涵,探讨政府组织中的支持关系对提高政府组织绩效的意义,并从领导者角色重新定位、组织结构适应性变革两个关键问题入手,提出建立政府组织中支持关系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政府组织 支持关系 绩效
一、支持关系的含义
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伦西斯〃李克特(Rensis Likert)通过对处于高效运营中的企业的研究,提出了支持关系理论。李克特的支持关系思想的内涵是:“领导以及其他类型的组织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背景、价值准则和期望所形成的视角,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中确认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支持性的,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受到重视,都有自己的价值”。
这里的支持,是指处于组织环境中的职工通过工作交往所感受和体验到的领导者及各方面的支持和重视,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进而支持领导和同事的工作,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这里的领导和同事是“支持性”的,这样的环境也就是“支持性”的。
内部具有良好支持关系的组织可以称之为“支持性组织”。通常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组织的领导者从让员工认识自我价值出发,鼓励组织成员不断进步,并及时予以表扬,使员工获得成就感;让员工承担更大的责任和权力,使员工能够充分发挥探索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让员工有安全感,享受满意的福利和保障,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第二,组织成员对待工作、对待组织的目标态度积极,与上级和其他成员相互信任,协调配合。第三,组织是一个由互相联结的多个工作集体组成的有效系统,系统内充满协作、参与、沟通、信任、互相照顾的气氛和集体意识。第四,对员工的考核以工作集体为主,考核的目的不是单纯用作监督和控制,更主要的是用于员工自我导向。第五,组织内有运转灵活的信息沟通渠道,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畅通,员工愿与他人分享信息。第六,具有良好的支持关系的组织通常都具有较高的组织绩效。
分析李克特的支持关系理论不难看出:支持关系是建立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于组织具有某种价值的假设基础之上,因而要形成组织的支持环境,关键就在于使其成员的这种希望得到尽可能充分的满足。
二、支持关系对政府组织绩效的意义
李克特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虽然基于高效运营的企业研究,但对于建立高效的政府组织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府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拥有公共权力,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为基本职能的组织。政府组织的管理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政府组织的工作绩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而提高政府组织的工作绩效尤为重要。
然而,我国的政府组织由于受传统科层制结构的影响,使得组织内部权力等级分明、工作范围和责任界线清楚,基本上是“一对一”的上下级关系,由一把手领导负责全面工作,其他副手和下级分管所辖范围的工作,组织成员个人也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种管理方式曾经对提高组织绩效起到过积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组织内部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人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较之以往更加强烈。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得科层制组织结构和传统管理方式的负效应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一些部门的领导者站在小单位的立场上,争局部利益而不顾整体效果;个别人为个人提升对领导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各部门人员之间缺乏合作精神,有意排斥和防范,甚至互相拆台;组织内出现信息传递阻滞和失真,等等。种种弊端导致组织管理低效或无效,甚至损害公众的利益。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行政管理失效。现实中这种行政管理失效的现象也确实存在。例如,由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贪污受贿案引出了安徽省阜阳市建世界最大动物园计划成为半截子工程和投资数亿元的大机场工程劳民伤财,建成后远远没有收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的行政管理失效的事件。事实上,这种依小 团体或个人政治需要盲目实施“形象工程”,而损害国家和百姓利益的现象绝非仅有。这样的一些事件不仅给公众利益造成巨大损失,更使政府组织的公信力遭到了严重破坏。可见,政府组织借鉴高效企业的管理经验,建立政府组织中的支持关系,对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和提高政府组织管理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政府组织中支持关系的基本对策
要真正建立起政府组织的支持关系,必须实现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两个方面的根本变革。
(一)领导者角色的重新定位
支持关系的核心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于组织具有某种价值。这种希望能否满足主要来自于上级对自己工作的评价。而上级能否对下级做出正确评价,与上级能否正确地自我定位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通过对李克特支持关系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支持关系形成的关键在于领导对下级的支持。传统观念上,领导者通常都希望得到下级的支持,并且认为这种支持源于组织的职能权力。很少有人真正认识到来自于下级的支持只能是上级对下级支持的结果。由此可见,作为政府组织的各级领导者,要获得下级真心实意的支持,则必须重新进行自我定位。以下几个角色转变是领导者应该努力做到的:
1、组织领导者不仅是权力的承载者,更是责任的承载者。既要对组织负责,也要对下级负责。必须身体力行,随时准备为下级提供支持和帮助。办不到时要对下级做清晰的解释。
2、领导者是下级的同事、同学。任何一个下级都可能是上 级最好的参谋,尤其是决策时,上下级之间更是一种同学关系。
3、领导者是下级自我价值的发掘者。每个下级对组织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上级应完全信任他们的能力、干劲和诚实,努力找到和挖掘他们的长处并使之充分发挥出来。
4、领导者是下级自我价值实现的见证者。领导者要盯住下级的成绩,及时地论功行赏。下属遇到困难或不能胜任时,则尽力帮助或重新安排其职位。
5、领导者应是从善如流的人。领导者应乐于与高水平的下级共事并让他们承担更重要的权力和责任。
(二)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变革
要建立起政府组织内部的支持关系,最重要的是在政府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变革中,始终以服务社会公众、增进公共利益为宗旨,并且牢牢把握住一条信念:组织应该是由多个内聚力强、运转灵活、善于协作和富有绩效的工作集体构成的一个系统,组织成员分布在一个个这样的工作集体之中而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组织结构系统基础单元的设立原则应该是突出集体绩效而不是强调个人功劳。
基于上述变革理念的组织模式可有以下几种:以公众的服务请求为“终端”,构成柔性服务链;以“项目团队”或“簇群组织”为基础单元构成“虚拟组织”;设臵“双重(多重)身份成员”把各个工作集体联结起来,双重(多重)身份成员是指某一部门的领导者或成员同时是其他工作集体或项目团队的成员;设臵各种长期或临时的跨部门、跨基层单位的工作委员会或工作组,从而把组织联结起来。
参考文献:
1、赵文明,黄成儒.百年管理思想精要[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
2、娄成武,郑文范.公共事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争取政府支持的六大关键点 篇6
政府的需要。在此前提下,具体操作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六个关键点:
成功导致更大的成功
政府需要的是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这些都得通过经济发展来实现。而经济发展,又需要通过成功的企业来实现。这意味着,政府最需要、最倚重的,是成功的企业!政府在资源和政策上都会向成功的企业倾斜。
因此,获得政府资源和支持的第一诀窍是要办好自己的企业,使之成为成功的企业。成功导致更大成功。
何谓成功?按照办企业的原则,成功的标准应该是持续盈利、投资的高回报率;:但在中国当前环境下,规模则更多的成为衡量企业成功程度的唯一或最重要标准,因为规模上去了,企业在增加就业、增加社会稳定方面的直接贡献才能更大:因此,高速增长,力所能及地扩大规模,是争取获得政府支持的一个不错的办法。
善于期望管理
已经成功了,当然什么都好说。还未成功的企业,该如何争取政府的支持,从不成功走向成功呢?
关键是要巧妙运用期望管理的方法,使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家企业充满希望,有光辉前景。这是获得政府资源和支持的第二诀窍。
有一家国有企业有一段时间比较困难。企业的领导想要市政府同意他们征用一块土地,好在这块土地上搞些创收,改善员工的收入,但市政府迟迟没有同意。后来,企业换了一位新的领导。新领导先与中央有关部门商量,在该市上一个大项目,并为项目得到提供理想用地的承诺。在中央有关部门表示了兴趣后,再向市政府去要地时,企业领导向市领导描述了项目的美好前景,将要给该市的形象、竞争力带来的好处,“项目得到各方支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这幅美好图景的诱惑下,该企业得到了其想要的土地。有了这块土地,该企业也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项目的投资,当地政府对企业和这个项目当然也是非常满意的。
从这个成功的案例中我们看到,期望管理的关键是要善于发现符合拥有资源的政府部门自身利益的商机,拉线联络,资源组合,把“饼”画给大家看,把自己需要的项目做起来。
掌掘政府阶段性需要
政府除了基本目标外,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侧重。如:
1.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致富”,“关心弱势群体”,“和谐社会”。
2.从“翻两番”,强调增长,到“科学发展观”,节约型经济。
3.从加工型开放经济,到“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
4.从“城市化”到“新农村”。
5.从“需求拉动”,到宏观调控。
政策导向决定资源的走向和购买力的转移。“需求拉动”,有几千亿元资金投入了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商务部要在农村建成百上千个连锁超市,出版文化部门要在农村建立千千万万的阅览室和图书馆,全社会的投资估计在万亿元以上,农村购买力的增加在数千亿元以上。
作为企业,应根据国家政策阶段性变化带来的商机,及时做出调整,改变产业和产品方向,管理方法与经营策略。当然也要注重和企业的现实条件结合,不能只顾着赶潮流。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刘永好的思维方式。两会期间,国家一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刘永好立刻自问:“我能为新农村建设做什么?”
迎合政府的差异化需要
政府是分为不同级别和部门的。各级政府、各地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往往都会有不同需要,企业需要敏锐掌握,从中观察和获得机会。
比如地区间的差别就是巨大的。深圳强调的是高科技立市,走的是“科技型”发展方向;浦东要把自己建设成全国和未来东亚的金融中心;义乌则是靠民间力量,做出了小商品中心的品牌;北京作为首都和2008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突出的自然是奥运经济,以及强调首都成为跨国公司和全国大企业总部集中地的“总部经济”。
针对这些各级、各地、各部门政府需要的差异性,企业是否应该分析一下,给自己定定位,自己能为哪一个政府需要,提供最大的帮助,做出最大的贡献呢?
比如一家企业,既不是世界知名,也不是全国领先,更不是行业龙头,这家企业是否就无法获得政府支持,享受‘‘成功带来更大的成功”这一好处了呢?不是。非全国领先,可省内领先。非省内领先,可以全市领先。非全市领先,可以区乡镇领先。在一个地方领先了,一个对全国无关紧要,无名小卒的企业,就可以享受地方政府权限所能带来的种种好处,抓住局部机遇,与当地政府配合,“造福一方”,并以此作为起点,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再上新台阶。
注重自身形象
政府虽然对企业有多方需要,但总体来说,它更多的是对社会负责,它的决策也一定包含了对种种社会压力和问题的反映。由于这一原因,政府不倾向于支持社会形象恶劣的企业。
如果一家煤矿企业出了重大安全事故,无论它出的煤对国民经济有多大价值, 国家只能让它关门整顿,追究老板和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拖欠了民I款,挂上了欺负弱势群体、缺乏社会道德的形象,再要得到政府的支持,难度自然会大很多。因此,企业要获得政府支持,诀窍之五是要加强形象管理,当前要特别避免企业获得‘‘污染环境”,对员工“不人性”,生产中“浪费”、‘‘高能耗”,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之类的“丑恶形象”。
保持独立,不以企代政
在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应该牢记,企业毕竟不是政府部门,不能完全代替政府,以政策和目标的实现为己任。
企业和政府的最大区别是,企业是经济单位,需要利益优先、效益优先、通过提高自身效益,来为社会作贡献的。而政府是政治组织,考虑问题总是政治优先,有时会牺牲经济效益来实现某些政治目标。因此,“以企代政”是有很大风险的。比如,当地方领导更换频繁,每届新领导都有新想法、新政策时,企业要随时调整和跟上,成本可能很高。
[编辑 陈建光]
政府如何支持创意农业的发展 篇7
创意农业的提出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创意产业又名创造经济, 发源于英国。1998年, 英国创意产业小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根据英国政府对于“创意产业”定义的界定, 共有13个行业部门包括在内:广告、建筑、艺术和古玩市场、工艺品、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电视广播等。进入本世纪以来, 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在全球快速发展, 其概念被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调整采用。创意产业为各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发展浪潮也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
在中国, 发展创意产业与中央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是一致的。进入本世纪以来,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高地。发展创意产业, 特别是发展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而诞生的高新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种经济浪潮和文化时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民革中央在2008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发表提案, 主张为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中国应走创意农业之路,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在此之前, 一些专家已对创意农业的概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认为创意农业是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这“三生”资源, 发挥创意、创新构思, 研发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创意农产品或活动, 以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 创造出新的、优质的农产品和农村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他们把创意农业定义为以市场为导向, 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将农产品和文化创意相结合, 使其产生更高的附加值, 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1~2]。
创意农业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维创新, 把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并举, 实现“双创”战略, 使科技和文化成为驱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大引擎;二是模式创新, 构建多层次的产业链和价值体系, 通过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和农耕活动, 以及市场需求有机联结起来, 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创意农业可以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园区为核心, 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的产业群, 如此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让人们充分享受农业价值创新的成果;三是功能创新, 创意农业以优美的自然农业生态为依托, 以高效的农业生产为基础, 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依归, 从而构建出经济生态、自然生态、文化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3]。
二、创意农业的典型经验与发展路径
尽管创意农业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 但创意农业的实践却由来已久。纵观现代世界各地农业的发展成就, 无一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晶, 其中也不乏文化创意。其精彩案例可以归纳为以下七种类型, 也是七种不同的创意角度和发展思路。
1. 农业资源替代
针对本地的农业条件, 用充裕资源替代紧缺资源, 或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紧缺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而取得资源替代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创意理念, 可以适用于任何国度任何地区。
以色列的设施农业与节水灌溉, 是农业资源替代的典型案例。以色列国土面积窄小, 约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沙漠地带。即使在地中海海岸的狭长地带以及几个内陆山谷极有限的肥沃地区, 也有约一半的可耕地必须使用灌溉供水。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大漠文化的背景下, 以色列人运用现代科技替代了珍贵的农业水土资源, 用温室减少水的蒸发, 用无土栽培技术替代了农业对土壤的需求, 用微灌与滴灌技术减少了对水的需求, 创造了设施农业与节水灌溉的世界奇迹。如今, 以色列的温室遍布许多国家, 适合于温室内生长的菜椒、黄瓜、西红柿等园艺作物种子、温室内的灌溉设备及耕作机具等配套产业更是渗透到世界各地。
2. 农业过程利用
把农业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有趣的一面 (或有感官刺激、或有教育意义的一面) 剥离并展示出来, 供城市市民和游客参与, 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 提高农民的收入。浙江省千岛湖有机鱼休闲观光园区推出的巨网捕鱼项目, 应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千岛湖拥有80万亩水面, 87种淡水鱼, 湖面宽的地方达4 000余米, 湖水最深地方达100余米。巨网捕鱼, 先派经验丰富的“渔老大”去找鱼场, 鱼场选好后, 捕捞队两条大船后面各挂有二十多条小划船, 像两条巨龙在湖面游迤, 驶向渔场, 形成第一道亮丽景观。
渔工到达渔场后, 先在渔场两头约3公里处各设一道栏网, 栏网一般70米高, 3 000~4 000米长, 渔工们称它为“封锁线”。这时, 登高望去就像在碧绿的湖面上笔直地画上了两道白色线。栏网下好后, 渔工们又选择鱼儿最容易逃跑的水中设立一个进得去出不来的畚斗网, 也叫“埋伏圈”。然后渔工们便各自坐上装满渔网的小划船, 在两道封锁线之间间隔有序地投下三层挂网, 鱼儿碰到这些网受到刺激, 拼命逃跑, 最后都进入了埋伏圈。在渔工们投放三层挂网时, 数十条船如同在这个水面大舞台上翩翩起舞, 天女散花, 就像一台大型的“水上舞会”, 成为“巨网捕鱼”的第二道景观。
当鱼儿都进入“埋伏圈”后, 渔工们便开始收网, 七八十名渔工发出一阵阵雄壮有力的号子声, 巨网在渔工的合力起拉下, 渐渐缩小。网中的鱼儿“预感”到大祸临头, 纷纷狂蹦乱跳, 顿时, 水花飞溅, 形成“巨网捕鱼”时群鱼狂舞的壮观景象。
因为巨网捕鱼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几乎每个参观的游客看后都激动不已, 它很快成了千岛湖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据报道, 一年游客能看到的巨网捕鱼次数达到150次上下, 公司仅船票收入就达到300多万元。同时, 该公司的鱼也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 订单不断, 效益显著。
3. 农业环境利用
利用农业生产所特有的生态环境, 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旅游甚至休闲度假的服务。此类创意在大城市郊区普遍适用。
上海奉贤菜花节就是典型一例。每年4月上旬前后, 上海奉贤农村的油菜花一片金黄, 吸引了大量市民参观。当地政府不失时机地举办菜花节以强化对美丽环境的利用。在2008年的菜花节中, 他们除了观赏“油菜花海”外, 还推出了田园爱情派对、菜花写生、奉贤农副产品展销等24项主题活动。游客来去自由, 无须门票, 真正感受到田园闲趣。在菜花节期间, 每日的常规体验活动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菜花插花与编织, 可以让游客现场观看菜花搭配出的各种插花, 以及丝网花、剪纸、小蜜蜂、小蝌蚪等农家旅游纪念品;在菜花田旁边的作坊内, 菜农还展示如何将油菜籽榨成菜油, 游客可以亲自参与。
风靡很多国家和城市的植物迷宫 (如美国的玉米迷宫) 也是这一思路的体现。它是利用农作物或其他植物生长形成对视觉阻隔的环境, 设计迷宫, 供游客娱乐参与。此举利用了农业生产的环境, 又不影响正常的生长, 故而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4. 农业废弃物利用
将农业或生活的废弃物, 通过巧妙的构思, 制作成实用品或工艺品, 实现废物利用, 变废为宝。此类创意作品甚多。如用废弃的鱼骨作画;用农作物秸秆作画;用秸秆编织草鞋、手提袋、动物、宠物篮、杂物篮等;用树叶或树枝粘贴写意画;用鸟蛋壳或禽蛋壳做工艺品 (花盆、彩绘、蛋雕等) ;用树根作根雕等;用贝壳做各种造型的工艺品;用核桃壳、杏核、桃核等做雕刻工艺品;用玉米苞叶、松果、棉花壳等做干花等。
此类创意农业的历史十分久远, 如麦秸画在隋朝时期就是盛行的宫廷工艺品。如今, 麦秸画已经成为不少地区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些麦秸工艺画一般需经过十几道工序的技术处理, 作品内容可包括人物、动物、花卉、亭台楼阁、风景古迹等。由于这一画种古朴典雅, 传神多姿,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同时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可以装饰宾馆、饭店、家庭住宅, 可以提高环境品位, 成为馈赠亲友的珍品。
此类创意农业不仅可以在大城市郊区的观光农业园内发展, 在远离城市的农业主产区也可以作为一种产业来构思与开发, 通过产业化的方式, 形成批量, 降低成本, 创建品牌, 在把农业废弃物转变为致富资源的同时, 可以产生大量的劳动岗位和有价值的商品, 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5. 农产品用途转化
农产品用途转化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目的是在尊重农产品传统功能的基础上, 挖掘它的多重特性与其他功能, 以提高它的经济价值。一些农产品原有的价值可能十分有限, 但转变用途之后, 其商品价值可能戏剧性地增长。如通常用来食用的各种豆类, 可以用来制作画、小饰品, 如手机链、项链、手链、脚链、门帘等;通常长在田间可供食用的果树或蔬菜, 可以将其微型化, 做成观食两用的盆果、盆菜, 如朝天椒、彩色西红柿、彩色茄子、五彩椒、盆栽草莓等;通常用来治疗疾病的中药材, 可以用来做画;经过剖光和防水处理的五谷谷粒, 通过巧妙的构思, 粘贴在一起, 则可成为一幅精美的图画;木材做木炭画等。
山西省和顺县的中药画就是典型一例。该县是一个盛产药材的地方, 当地的农民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将中药材进行开发, 使它的用途拓展。如今中药画已经开发出人物画、山水画、装饰画三大类15个品种, 现已销往北京、上海等十几个城市, 并出口国外。这种独特的创意给农民带来了一条致富之路。据资料介绍, 一般10元左右的中药材, 做成中药画以后, 至少可以销售几十元到100多元, 高价位的可以达到1 000元~3 000元。据分析, 消费者购买中药画, 或取其药材的保健功能, 或取装饰或收藏功能, 其用途多作为礼品或旅游纪念品。
北京大兴区将农业与艺术、高科技相结合, 研发并制作了玻璃艺术瓜、贴图瓜、造型瓜等系列唯一性农产品, 丰富了该区都市观光农业的内涵。这也是农产品用途转化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使瓜的用途由食用转向观赏。
6. 农业节庆开发
开发节日和庆典活动,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已经成为中国很多地方政府提升地方知名度、发展地方经济的一个常用手段。乡村节庆开发应是创意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节庆活动的组织, 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也可以在本地掀起旅游农业的高潮, 促进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南京农业嘉年华就是成功一例。
南京农业嘉年华以“农民的节日、市民的盛会”为活动定位, 每年在南京市的白马公园举办一次。活动期间, 各区县农业精品和休闲服务在会上亮相, 市民来此品尝、体验、购物、接受最新的农业信息。此举大大促进了南京市的城乡互动, 促进了市民与农民的交流, 已经成为南京市休闲农业的一个品牌。据比较研究, 2006年南京市农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82万人次, 总收入9.75亿元, 与首都北京同年度1 500游客的12亿元旅游收入相比, 总收入是北京的81.25%, 但游客人均消费是北京的4.3倍, 达到了346元, 反映了南京市民农业旅游消费的支出与北京相比, 存在结构性差异, 南京观光农业已经在休闲餐饮和购物方面前进了一大步[4]。这与南京农业节庆活动的开展关系很密切。据调查, 南京的农业旅游在市民中的知名度达到94.6%。全市有各类农业节庆近20个, 比如螃蟹节、梅花节、葡萄节、黑莓节、西瓜节、雨花茶节、森林节等, 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以农业节庆促进农产品销售和提升农业旅游地知名度的发展道路。
7. 农业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 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与人工调控能力的复合作用, 使部分或单独受损的生态系统达到相对健康的状态。到目前为止, 生态修复已经广泛应用农业、林业、水利、环境等领域, 在我国的不少地区都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是全国首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自2005年实施生态修复工作以来, 累计投入了1.6亿元, 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13家科研机构、高校合作, 采用挂网喷附、保育基培养、植生袋、无土碎石边坡灌浆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 重点对煤矿废弃地、采石场、旧灰窑、砂石坑、边坡、湿地等六大区域实施了生态修复试验工程, 修复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恢复景观和植被后, 先后建成休闲公园、果园和特色种养殖基地, 初步实现了生态修复与改造环境、发展经济有机结合,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5], 成功地将生态修复的公益性向区域发展的推动力方面扩展, 实现了生态修复向生态产业的转变。
三、政府支持创意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展创意农业, 需要政府的支持与组织。根据上述对创意农业发展思路的分析, 政府大力支持创意农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6]。
第一, 统筹规划。如采用资源替代的思路, 政府必须组织资源调查, 并针对资源的利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宏观上进行规划, 制定鼓励资源替代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
第二, 以观光农业园为抓手。农业过程利用和农业环境利用这两种发展思路, 都与当地的旅游农业关系十分密切。政府应主导观光农业园的统一规划, 并在协调经营方面给予指导, 例如, 规划、制定并推荐合适的观光路线, 避免市郊观光农业园的低水平重复, 要求一条路线上的不同园区在服务项目上错位经营等。此外, 要鼓励城市居民以各种方式与农民合作, 实行城乡互动。
第三, 构建产业链。农业废弃物利用和农产品用途转化这两种发展思路, 都涉及到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发展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品的产业链, 并尽量拓展延伸。政府应充分发挥当地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推进创意农业园区、创业基地、创意农产品的建设和开发, 将其转化为规模效益, 形成产业, 同时形成地方品牌。
第四, 主办节庆活动。农业节庆活动是地方经济的一张名片, 政府出面主办和市场化运作都可能会成功。但无论如何运作, 政府都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则, 积极动员、组织农民和市民踊跃参与, 鼓励民间艺术、产品、服务参与节庆,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第五, 着重培育创意农业人才队伍。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意农业人才, 是创意农业的生存之本, 壮大之源。因此, 发展创意农业就必须把创意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个大任务。政府应鼓励属地企业和事业单位, 通过多种渠道柔性化地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也可以同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定向地培养创意农业高层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秦向阳, 工爱玲.创意农业的概念、类型和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10) :29-32.
[2]任荣, 刘树.北京需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J].投资北京, 2008, (2) :80-82.
[3]厉无畏.发展创意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上海创意农业 (奉贤) 论坛, 2008.
[4]王树进, 翁利根, 周林.论观光农业与一村一品[J].唯实, 2008, (6) .
[5]中国环境生态网.我国首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揭牌[EB/OL].http://www.eedu.org.cn/news/etech/home/200705/13273.html, 2007-05.
政府支持体系 篇8
1 积极争取市、县累加补贴政策
通过积极争取和汇报, 2011年泸州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通知》 (泸市府函[2011]36号) , 决定自2011年起对纳入当年《四川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的耕种收农机具实行市级、县 (区) 级累加补贴, 补贴标准是市、区两级各10%, 各县根据不同机具种类补贴10%-30%。这是泸州市自2005年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以来, 第一次实行市级、县 (区) 级农机购置累加补贴政策, 对于探索丘陵山区农机化又快又好发展新路, 促进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 实现“十二五”耕种收农机化水平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2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泸州市将农机补贴工作纳入了系统内的目标管理进行考核, 并根据农业部有关要求与各县 (区) 农机 (农林) 局签订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书, 在责任书中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操作规范、奖惩制度, 同时要求各区县农机部门将责任细化到乡镇, 与乡镇政府也要签订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书, 切实把购置补贴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3 精心部署, 认真指导,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泸州市农机局、市财政局领导加强项目督促, 实时关注工作进展情况, 对各县 (区) 在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县 (区) 农机部门认真执行《四川省2011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和县级累加补贴资金兑现操作办法;县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项目累加补贴资金及工作经费, 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4 整合相关项目, 发挥购置补贴政策的综合效应
政府支持体系 篇9
关键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措施
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为当前和今后我国企业发展确立了新的战略基点和导向。而目前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已经影响到了企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一、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 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都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去实现。虽然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由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桎梏, 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上的自给率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费用普遍不足等;加上科技创新使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 导致企业的自主创新缺少应有的后劲。
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一种制度能力, 它直接依赖于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的配套制度, 因此要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必须发挥积极做用, 大力推进相关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构建和完善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政府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整个国家的创新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这种支持不仅是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的倾斜, 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政府在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没有确立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在我国实施的一些涉及产业发展的国家科研计划中, 项目实施主体或创新主体主要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企业虽然被鼓励参加, 但往往只是陪衬, 一些计划项目即使获得了预想的关键技术, 也没有能力使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获得自主创新能力, 造成创新活动与市场脱节、资源配置的不经济。即使是政府确定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研究的关键行业、技术, 也往往在人、财、物方面向那些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倾斜, 偏好“国字号”企业, 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受到排挤。实践证明, 这是一个低效的选择。
2. 政府研发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总量高速增长, 陆续实施了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科技计划与工程。但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费支持却很少, 2006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总共只获得来自政府的96.8亿元研发经费拨款, 仅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总支出的4.5%和当年政府全部研发经费支出的13%, 而同期美国企业获得的政府研发经费占政府全部研发经费支出的比例超过20%。
3、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
政府本应该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但现在往往因为某些职能缺位, 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一些重要的法律如反垄断法、商业秘密法还不够完善, 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进程, 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行政效率低下、执法不严、违法行政, 打击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此外, 由于一些国有垄断企业改革的滞后, 某些重点行业和重点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 企业缺乏创新能动, 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最大的问题。
4. 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的有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 仅中央政府出台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政策就超过2500项, 但这些政策政出多门, 制定的时期不同, 针对的问题也有着明显差异, 使得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有重复、有空白, 也有自相矛盾和政策信号不一致的地方, 政策设计不科学, 可操作性较差, 政策成本预算和控制不力等, 导致我国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缺乏系统性、操作性、稳定性。
三、政府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党的十六大提出确立企业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 为各类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条件。因此, 政府应该是为企业全力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加大扶持力度, 促使企业尽快成为创新主体。
1. 支持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为了将企业锻造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 做好市场的监管工作和公共产品的提供工作, 当好“场地维护员”, 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角。这需要各级政府在制定科技规划时, 应当充分体现企业和市场的自主创新需求, 要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 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 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要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 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重点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企业“孵化器”。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和知识产权产易制度, 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改善政府投入方式。
财力薄弱造成的投入不足是企业自主创新中一个普遍性问题, 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由政府牵头, 多渠道、多层次的加大全社会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要在确保各级财政用于科技发展经费落实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财政拨款力度, 增加科技三项经费额度, 确保政府的科技创新, 使创新企业得到应有的支持。要引入风险投资机制, 构建有效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共谋发展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 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采取合资合作、技术转让, 以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入股等形式筹集技术创新资金。要筹办设立各类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专项基金, 集中用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技术投入, 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广阔的资金筹集渠道, 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 使企业成为科技投资的主体。对于一些地方或区域龙头产业和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不足问题, 政府要以项目为依托, 增加财政支持基数, 协调社会各方予以连续经费扶持和重点服务, 确保龙头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掌握在自己手中, 并促进其进一步规模化。
3. 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
要围绕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制定并实施了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自主创新等一系列政策, 如财政、税收、信贷扶持政策、技术创新奖励政策、加快企业科技人才培养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技术引进政策、公平竞争政策、产学研结合政策以及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政策, 并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4. 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自主创新有赖于良好的法制环境作支撑, 政府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加强立法, 抓紧制定和完善维护创新秩序、健全创新保障机制、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弥补法律上的空白, 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公开执法程序, 严格依法行政, 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健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 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针对一些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来解决。要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落实在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中, 大力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 引导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5. 注重对企业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
科技创新, 人才为本, 人力资本正在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性的创新资源。通过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如对成绩突出的科技人员和职工给予重奖, 切实落实技术、知识、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等制度, 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积极性, 推进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保障机制, 通过提供住房、转移户口等各种安居政策, 解决好创新人才的职称、人身保险和子女就学等问题,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解除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企业家和管理者, 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技术研发和营销人才。
6. 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服务。
政府要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创新服务, 如鼓励大学、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向企业开放科研设施, 建立国家支持的公共科技成果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向企业和社会开放的共享制度等, 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加强产学研联合, 鼓励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面向企业开展服务,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等, 为企业充分利用好多方面科技资源和实现自主创新开辟更多的有效途径, 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的体系。
企业被赋予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这种创新主体的归位, 使得我国创新体系的构成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全面, 有利于自主创新合力的形成。我国政府的相关职能, 正在由直接组织创新活动, 过度到为企业这一自主创新的主体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服务, 这将会大大增进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动性和创新的收益, 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琳夏恩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商场现代化, 2007 (11)
[2]李晶:转变国家技术战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经济问题, 2004 (1)
[3]张景安:利用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 2005 (6)
政府采购补偿交易支持产业发展 篇10
补偿贸易最早由德国发明并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贸易形式。按照当前中国经济贸易理论的解释, 补偿贸易是一种由买方以赊购形式向卖方购进机器设备、技术知识等, 兴建工厂企业, 投产后以所生产的全部产品、部分产品或双方商定的其他商品, 在一定期限内, 逐步偿还贷款本息的贸易形式。
1. 补偿贸易的形式
早期的补偿贸易主要有直接产品补偿、其他产品补偿和劳务补偿等三种形式。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补偿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
(1) 传统的补偿贸易形式。按照补偿商品的不同, 补偿贸易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直接产品补偿、其他产品补偿和劳务补偿。在实际经济交往中, 上述三种做法可结合使用, 也可以部分用直接产品或其他产品或劳务补偿, 部分用现汇支付等等。
(2) 扩展的补偿贸易形式。一些具有较大成本优势和国际收支存在困难的发展中国家, 往往通过补偿贸易引进必须的技术、开展共同开发、引入国内成分要求等。补偿贸易的形式被明显扩大。具体地说, 扩展后的补偿贸易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技术转移。在补偿贸易实践中, 发展中国家不仅要求发达国家简单地提供贷款和设备, 而且提出技术转移要求。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层出不穷的条件下, 发展中国家可以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新的技术和工艺, 达到避开非关税壁垒的目的。
第二, 研究开发。由于消费领域的摩尔定律, 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尽管发达国家的合作方同意以相当熟练的产品来抵扣所投入的资金和技术, 但是, 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能够与发达国家合作, 提高自身的产品开发能力。
第三, 购买国内产品或配件。在来料加工中, 发达国家提供图纸、原料, 委托发展中国家进行加工, 所加工的产品由发达国家在母国或其他国家销售, 发展中国家的加工企业收取加工费。
第四, 营销服务。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开展按图纸加工、合作研发的条件下, 补偿贸易中属于发展中国家成分和利益有了较大的提高。可以通过附加销售其他商品的条件, 扩大出口。
第五, 人员培训。在补偿贸易中,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或提高本国的技术开发能力, 发展中国家可以向发达国家和与之开展合作跨国公司要求进行人员培训。
第六, 管理服务。管理服务要求具有合作关系国外企业派遣雇员到发展中国家从事直接的管理业务。在补偿贸易的初期, 一般要求派遣一些管理者进行工作流程设计、质量管理等基本的管理工作。在合作的后期, 一般要求发达国家派遣的管理人员协助和指导材料采购、物流管理等高端管理工作。
第七, 产品质量认证。在国际经济合作日益广泛的条件下, 跨国公司的质量认证是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补偿贸易中的质量认证是从事加工业务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合同关系要求具有质量认证权威的合作方, 对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认证并颁发认证证书。
2. 补偿贸易的作用
(1) 对资金和技术引进方的作用。由于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开展补偿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解决外汇储备不足、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扩大出口等。
(2) 补偿贸易对设备、技术出口方的作用。贸易是互惠的,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方式必然也会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3) 补偿贸易存在的问题。尽管补偿贸易是一种有利于合作双方的贸易形式, 但是它具有明显的不公平性等问题。 (1) 寻找合作对象比较困难; (2) 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受到明显压制; (3) 返销产品价格相对降低; (4) 出口方尽力压低补偿产品价格。
二、政府采购补偿交易支持产业发展的措施
总的说来, 政府采购补偿交易支持产业发展的措施可以总结为技术补偿、克服贸易壁垒补偿、营销渠道补偿、价格补偿、促进相关技术发展的市场打包型补偿、资源的第三方补偿、就业机会补偿、环境补偿等。
1. 技术补偿
技术补偿是竞争弱势方和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采购所需货物、劳务, 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时, 要求国外供应商直接或间接提供相关技术的交易形式。按照技术补偿的形式, 该补偿交易包括直接补偿技术、间接补偿技术和具有扩大销售的半技术补偿等三种形式。
(1) 直接补偿。直接补偿就是政府采购的进口方在采购竞争强势方的物品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时附加的无偿附赠进口方一定技术的补偿方式。
(2) 间接补偿。间接补偿不以直接的技术转移为手段, 而是出口国通过合作生产、共同研发、技术培训、参观考察、技术指导等方式, 间接地提高进口国的技术水平。
(3) 半技术补偿。所谓不计数补偿是指具有扩大销售性质的国内成分。为了提高国内的配套能力和扩大销售, 政府采购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国要求出口方按照一定比例采购进口国生产的材料和部件。特别是在进口国生产的零件、部件质量水平较低的条件下, 出口方必须想办法帮助其提高质量、改善性能。所以, 国内采购具有半技术转移的属性。
2. 克服贸易壁垒补偿
由于中国已经是WTO成员国, 美国政府年复一年的市场经济地位审查对中国已经没有很大的影响力了。但是, 由于美国国内法优先于国际法和国际条约, 美国一方面可以利用WTO框架内的合法措施 (如反补贴法和反倾销) , 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制造障碍, 积极利用《购买美国产品法》、301条款等对其挥舞贸易制裁的大棒;另一方面, 它利用技术壁垒、以及汇率等贸易政策给其他国家制造麻烦。政府采购的补偿交易也可以利用供应商的影响力, 在消除贸易壁垒方面给进口国一定的补偿。
由于大型跨国公司都与母国东道国政府和媒体有着良好的关系, 他们比较容易取得政府的信任, 媒体也乐于提供有偿或无偿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一般从本国的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角度现身说法, 更具有说服力。
政府采购的主体是政府, 政府采购补偿交易的受益者不仅仅是本国向政府采购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部门或行业。相反, 可以关系到国家出口的非官税壁垒、技术壁垒和直接针对某国行业的反补贴、反倾销案件, 并与涉及整个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汇率政策等密切相关。与其他私人消费不同, 采购者主要是政府机构, 能够比较好的克服完全竞争市场的盲目性。在加入GPA以前, 中国政府可以在那些无压力开放政府采购中, 要求国外供应商提供拆除关税壁垒、技术壁垒、反补贴、反倾销调查等方面的游说和帮助。加入GPA以后, 补偿交易措施受到严格的限制。根据WTO或GPA规定, 一方面, 补偿交易仅限于过渡期内, 另一方面, 补偿交易不得被用作歧视其他供应商的手段。在GPA框架下, 可以通过改变竞标方式或设立详细的指标体系的方法, 以变相的方式指定具有游说能力和意向的供应商。具体地说, 可以通过改变采购数量的方式, 把公开招标转变为邀请招标和议标的方式, 缩小招标范围, 使采购方和供应方能够直接表达补偿交易要求。设立详细的指标体系, 变相指定供应商则要求采购人和采购代理人设立具有明确与合理的价格目标和技术标准的招标公告, 并与意向中的供应商达成默契。
当然, 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补偿交易设计容易给腐败提供滋生的土壤。必须注意通过制度建设和强化信息披露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3. 国内投资
国内投资是政府采购商品和服务进口国要求供应商在向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同时, 对进口国进行投资的补偿形式。从进口国的角度, 供应商向进口国进行投资, 不仅带来可观的外资, 可以使用本国低廉的劳动力, 更重要的是投资带来的设备、人员、工艺中所蕴含的先进的技术;从供应商的角度看, 在进口国进行生产可以避开各种贸易壁垒并减少关税支出。所以, 国内投资也是政府采购广泛运用的一种补偿交易形式。例如, 澳大利亚就广泛和成功地使用国内投资补偿措施。
4. 营销补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市场营销体系更为复杂, 市场营销的专业化要求更高。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更加重视销售渠道的建设和控制不惜巨资通过资产并购, 购入其他公司的营销系统、营销资源。与此同时, 市场中分化出一些专门从事营销的企业和公司 (沃尔玛、家乐福等) 。出现了一流企业搞标准、二流企业搞渠道、三流企业搞产品的局面。
作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各国的投资者都充满了诱惑, 跨国公司、政府采购供应商无不梦寐以求、处心积虑地打入这些市场。特别是在政府采购方面, 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设立补偿交易条款, 要求那些具备条件、急于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的供应商采购本国零件和部件, 或直接代理销售中国的商品。
营销补偿实际上包括国内采购和代理销售本国产品两种形式。
(1) 采购国内产品。供应商出口物品和服务, 对进口国实施国内采购补偿, 可以根据进口的规模和种类, 协商采购的种类和数量。对于中国这样经济高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强劲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可以选择那些产品线多的跨国企业作为营销补偿的对象。
尽管中国在世界经济分配体系中并不处于高段位置, 但中国是一个世界工厂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不仅能够向世界提供大量的制成品, 作为世界工厂, 中国的零部件生产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中国大量向世界出口零部件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 主要零部件进入世界高端制造体是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第一步和先决条件。
由于中国的成本优势, 中国主要在一些低端部件上向世界高端制造商输出轮胎等零部件。而在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领域, 不仅不能出口高档零部件, 而且还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 如发动机等。
所以, 在中国加入GPA之前, 必须尽快设立采购中国零部件的条款, 促进中国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在中国加入GPA以后, 可以利用GPA关于发展中国家过渡期的特殊安排, 扩大中国零部件的销售, 提高中国相关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和质量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加入GPA的后期, 则可以利用WTO的原产地规则的相关规定促使发达国家的高端供应商扩大对中国产零部件的采购。
(2) 具有销售渠道的供应商在全球代理本国产品。在剩余经济条件下, 市场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丧失了市场, 不仅产品无法销售, 而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研发骨干) 也会流失。所以, 在当前的剩余经济条件下, 中国同时应该执行市场换技术和市场换市场的战略。
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在中国未加入GPA的条件下, 可以通过对国外供应商的谈判, 明确代理销售任务。
二是在中国加入GPA的过渡期内, 通过明确招标条件的方式, 鼓励国外供应商扩大代理销售中国产品。
三是在中国加入GPA以后, 可以在非公开招标方式中推行国外供应商代理销售责任。
5. 价格补偿
政府采购的价格补偿的第一目标就是建立由国外垄断企业支付的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的相关基金。在国外垄断市场的条件下, 即使国外垄断企业不采取“挖墙角、参砂子”的行为, 即使国内创新企业研发出了自己的新产品, 由于国外垄断产品营销体系完整, 影响力巨大, 国内企业根本无法孵化自己的产品。对于国外的垄断供应商, 应该按照总交易额一定的比例, 收取一定的产业发展扶植基金, 用于支持国内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成果的孵化。
政府采购价格补偿的第二目标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反垄断规则, 通过社会各方面代表举行价格听证会, 决定国外垄断产品政府采购的供应价格, 不仅符合国际反垄断管理, 而且可以提高政府采购的价格决定能力, 可以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
6. 促进相关技术发展的市场打包型补偿
由于市场经济鼓励市场行为主体通过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利益最大化, 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市场失灵。作为克服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行为, 政府采购可以通过把市场打包的方式提高引力, 促进本国产业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1) 问题的提出。由于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和相关技术垄断着的逆向选择, 特定行业和市场被垄断者长时间垄断, 延误了技术创新和导致消费者剩余的损失, 以及妨碍相关国家该产业的发展。政府采购可以通过市场打包的方式, 提高市场引力, 鼓励更多技术研发人员和技术创新机构, 投入到相关技术的研发上和创新上来。
针对未来市场打包竞标的补偿交易策略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 解决市场引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把未来一定时期特定市场的打包后竞标, 一方面, 可以通过限制市场分割、扩大单个厂商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引力;另一方面,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垄断厂商采取的组织进入行为。
第二, 解决原垄断者掺沙子行为。由于垄断企业追逐利润的特性, 垄断厂商总会在社会监管不力的条件下, 实施利益最大化措施。经济理论研究成果证明, 垄断企业会才千方百计地阻止潜在竞争者的介入。通过将未来市场打包竞标的方式, 把未来一定时期的市场交给具有竞争力的研发者或竞争者, 可以有效防范垄断者的参沙子行为。
(2) 注意的几个问题。剩余经济条件下, 有效购买力 (需求) 是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经济发展资源。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必须认真研究有效利用本国购买力资源的问题。在特殊历史条件下, 市场换技术可能是一个双赢的战略选择。
第一, 只适用于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技术。市场经济必须以发挥市场的作用为基础。只有在出现了市场失灵的条件下, 政府干预才是必须的, 而且政府干预必须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 避免政府失灵。由于市场失灵表现在垄断和市场引力不足等方面, 只有市场 (如计算机的系统软件的研发、发动机生产) 上出现国外垄断现象, 才可以采用该措施。
第二, 在政府采购立法中得到体现。市场经济首先是法制经济。目前, 政府采购立法比较完善的发达经济国家, 由于竞争优势, 很少关注市场打包竞标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中国应该高度重视经济立法。在政府采购立法中, 反映政府对市场的统筹处置要求和能力。
第三, 具有明显的市场效应或社会效应。市场经济, 理所当然地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把未来市场整体打包后竞标的策略是一个政府干预市场、解决市场失灵的举措。一般地说来, 它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不仅要测算直接经济效益, 同时也要计算诸如控制权等间接收益。更重要的是, 在很多情况下, 必须从经济安全的高度来审视相关措施的社会效益。不言而喻, 可能会出现实施特定措施出现短期内亏损的现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应把社会效应作为实施该措施的首要目标。
7. 资源的第三方补偿
中国可以利用市场巨大、具有相当创新和重大国际影响等优势, 开展政府采购的第三方资源补偿。
(1) 概念。所谓第三方资源补偿, 就是政府采购采购国通过透过供应商或供应商所在国政府向拥有资源的第三方, 通过合作开发、易货贸易等形式向采购方提供资源或以较为优惠的价格保障相关资源的供给的一种补偿交易。
(2) 由于寡头垄断导致的中国的利益损失。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中国对石油、铁矿石的需求越来越大, 每年花费巨资从海外购进大量的石油和铁矿石。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铁矿石寡头的价格同盟, 中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甚至使国内具有绝对数量优势的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但是, 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 铁矿石原料的价格高位, 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 中国通过第三方资源补偿, 保障中国能够以较为合理的价格获得资源已经是迫在眉睫。
8. 就业机会补偿
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 主要提供就业机会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帮助更多的求职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保证国内的就业, WTO设立了专门的原产地规则。通过原产地认定, 避免因零部件的大量进口而导致就业机会的流失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
很显然, 进口商品就是开放市场, 就是让出了市场机会和社会宝贵的有效需求。由于中国政府采购商品和劳务没有原产地和国产化率要求, 使中国重要的和众多的就业机会流失到国外。所以, 中国应该通过政府采购立法, 通过进口政府采购立法设立国产化率要求, 增加国内市场的就业机会供给。
9. 环境补偿
在当代科技条件下, 很多产品在其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废气、废渣、废水, 对使用地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环境补偿就是进口国由国外供应商负责的消除污染带来损失的补偿措施。环境补偿, 一般包括经济补偿和恢复生态的行为补偿。经济补偿是由国外供应商支付的用以恢复生态的一定数量金钱。而行为补偿则要求国外供应商就进口国所存在的环境污染采取的防治污染的行为。进口国存在的污染可以是该供应商提供产品引发的污染, 也可以是由其他原因引起而发生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Israel Kirzner (1963) .Market Theory and the Price System.Princeton.N.J.:D.Van Nostrand Company.
[2] .Dr.Grey J.Zenz.Dr.Gorge Thompscm.Purchasing Management materials AEI.345.
[3] .Dollinger M.J..Entrepreneurship:Strategies and Resources.Homewood, IL:Richard D.Irwin.Inc, 1999.
[4] .Stinchecombe A.L.,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In March J.E. (ed) ,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Chicago IL, Rand-Mc nolly, 1965, 153~193.
[5] .Travis K.Taylor,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OFFSET ARRANGEMENTS.University of Richmond, July 2001.P.4.
[6] .吴文娟.“中国应大力开展补偿贸易”.宁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3 (4) .
[7] .叶正茂, 顾卫平.“补偿贸易的经济学解释”.经济学动态, 2003 (7) .
[8] .孙天法, 温晓红.政府采购补偿交易研究.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政府应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公用事业 篇11
“政府应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能源、金融、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重要领域。”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工商联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认为,政府要深刻认识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冲击,把解救中小企业作为当务之急。
徐冠巨分析,中小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口难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外向型民营企业普遍遭遇“出口难”的突出问题,国际订单大幅缩减、贸易风险增大、资金回收困难、出口利润趋薄,这一趋势短期内还将加剧。
二、融资难问题短期内仍会继续。当前,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银行惜贷,“货币宽松,信贷紧张”。融资不畅致使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被迫放弃优势开发项目,企业再发展能力受限。
三、转型升级短期内难以到位。一方面,中国民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产业层次偏低,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产业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普遍粗放,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在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科技研发等方面能力相对薄弱,企业发展后劲短期内难以突破。
政府支持体系 篇12
关键词:政府支持,消费,收入,社会保障
自1997年以来,我国的消费一直处于疲软和低迷状态。目前我国经济又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股市长期低迷,经济增长放缓,迫切要求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并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农村需求不足是我国总体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刺激农村消费需求,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一、当前农村消费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消费却一直很低,内需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下表 (表1) 列出了2000年至2006年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的最终消费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占我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总量还不足城镇居民 (其所占人口比例还不足40%) 最终消费支出的1/2。把这组数据用图示表现出来 (见下图)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消费总量上来讲,农村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远远小于同年度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增长较快,但是广大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却极其缓慢。
单位:亿元
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49.1%下降至2006年的43%, 但仍有接近一半的支出用于食品上, 医疗、娱乐及家庭耐用消费品支出较少。从表2中可以看出, 农村地区的耐用消费品支出主要用于电视机、自行车这些传统产品上, 令人欣慰的是洗衣机、电冰箱、移动电话的拥有量有较快增加, 但计算机及空调等高档消费品在农村的市场很萧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农村消费严重不足的原因
(一) 消费观念落后以及受基础设施的制约
由于收入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形成量入为出、计划消费、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在观念上还不太能接受“借贷”超前消费的方式。传统的消费习惯和落后的消费观念严重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同时,由于与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商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制约农民消费的瓶颈。
(二) 消费不足主要受农民对收入和支出的预期难以把握
有些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极不完备,仍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每年收成不稳定。即使某一年度农业大丰收,粮价时起时落,农民最终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尽管非农收入 (外出打工、本地就业等) 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非农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农民预期收入较少,而预期支出较多。农民一怕生病、二怕儿女上大学、三怕养老。农民劳动强度大,常常是“小病磨、大病拖”,而他们对大病的承受能力很低。目前大学不断扩招,学费也与日俱增。另外农民大多没有养老金,这三座大山压着农民,使他们必须减少消费,更多地进行储蓄,以防万一。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农民消费登上一个新台阶
要实现经济持续较快稳定增长,需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必须从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开始。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政府职能,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积极开拓农村这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一) 进行消费教育,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勤俭并不意味着不消费。政府需对农民进行消费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政府还应大力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适当推进信贷消费在农村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促进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我国有9亿农民,只要能带动他们消费,我国的经济便有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
(二) 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消费信心
收入是消费的来源,没有收入就谈不上消费,刺激农民消费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其收入。
1. 要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
从生产的角度来讲,政府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支持力度,使农民增产增收。从销售的角度来讲,政府应进行宏观调控,稳定粮价及制定粮食保护价格,防止“谷贱伤农”,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 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
目前非农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也就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源泉。一方面农业具有季节性,在农作物未到成熟期时,许多农民是无事可做的。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及科技进步,使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游离出来 (据估计约有2亿) 。要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只需解决这些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前乡镇企业是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由于近年来有些乡镇企业进入成熟期,有些则存在资金短缺、技术含量低、产业结构雷同且布局分散、信息封闭等弊端,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政府应在政策上对部分乡镇企业倾斜,加强指导和扶持,搞活乡镇企业,使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及经济增长做出新一轮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势。这是市场规律及“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政府应组织对这些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进行适当干预以保证劳动力有序合理流动的同时增加农民进城就业收入。另外,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鼓励其发展特色经济,使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三)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政府应大力完善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交通、通信及网络等基础设施,为农民消费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 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无后顾之忧
农民储蓄的主要动机是子女教育、看病及养老,根据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假说,理性的消费者会根据一生的收入来安排一生的消费和储蓄,以获得最大效用,由于农民预期未来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必然会尽可能多地进行储蓄,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这是一种极其保守的消费心理,其主要来源于农民的“三座大山” (子女教育、看病及养老) ,政府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帮农民搬掉一些“石头”或者与农民并肩扛起这“三座大山”,使农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下降,才能从根本上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1. 政府应加大教育投资,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职业培训政策及经费保障机制,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使农村子女 (尤其是困难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及女童) 教育得到保障。教育是改变农村面貌的根本途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归结点。农民素质提高了,一方面可以增加其收入,另一方面为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的发展垫定了基础。
2. 政府应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我国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制度差别很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主要是城镇居民,2007年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是人均289.97元,而城镇居民为3384.6元,是农村居民的11.67倍。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已经得到广泛贯彻,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切实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政府仍应积极促进全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支出以保障农民看得起病、其子女上得起学、农民养老无忧。政府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用多余的钱自己去买保险、基金,用新型的投资方式来保障自己以后的生活,减轻政府的负担。有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其对未来支出的预期也会有所改变,便会增加当前消费,农村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朱建文.扩大内需的重点应向农村转移[J].经济研究参考, 2003, (93) .
[2]陶纪坤.论农村社会保障与扩大内需的关系[J].当代经济管理, 2007, (6) .
[3]孙光德, 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4]易培强.关于消费需求制约因素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4) .
【政府支持体系】推荐阅读:
政府支持策略08-26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11-26
支持体系11-19
政策支持体系12-19
社会支持体系07-22
创新支持体系论文08-16
技术创新支持体系05-13
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论文08-16
人力资源支持体系10-26
社会创业教育支持体系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