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行业企业

2024-10-16

建设行业企业(精选12篇)

建设行业企业 篇1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 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种种困难。总结了河南煤化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 即坚持“以人为本”;扩充人力资源;打造企业形象, 增加员工企业归属感;多管齐下稳创企业文化。河南煤化集团“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使企业团队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提升了企业形象, 树立了企业品牌。

关键词: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1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 能够使员工的观念更加先进, 企业管理更加科学, 行为更加规范, 服务更加优秀,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实践中, 对于为何要进行企业文化塑造, 很多企业存在着众多误区:①塑造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为打造公司形象和品牌形象;②塑造企业文化的目的是灌输企业领导或上级的指示;③塑造企业文化是为了跟风;④部分企业塑造的企业文化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⑤职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往往把企业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文体活动或者一般性的亲情、教育和统一着装、统一规范行为等, 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到企业文化是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管理手段和行为规范这一深刻内涵和本质。

2 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2.1 由于历史原因, 行业安全形象不佳

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主要几个阶段:①1949年以前。这一时期民国政府及世界帝国主义在中国境内大量开采煤炭资源。②1949—19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该时期企业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 同时也是国内国际政局最复杂的时期。③1981—1997年的经济大发展时期。该阶段经济大发展致使煤炭的需求量猛增, 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 降低了企业进入煤炭行业的门坎。④1998—2007年的整顿治理期。煤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 煤炭行业管理水平和安全投入已有根本好转。⑤2008—2009年大重组时期。煤矿重组整合是煤炭工业科技水平提升的根本出路和治本之策,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煤炭行业进行了大重组。由于历史原因, 在各个阶段, 煤炭矿难事故都均时有发生, 导致在众多人的心中将煤炭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对煤炭企业缺少认同感。

2.2 媒体宣传有失公正

进入21世纪以来, 煤炭行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家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管理力度, 加大安全投入, 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2005年, 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2.7%, 一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煤炭行业各方面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 煤矿事故多, 安全问题突出, 新闻媒体极少报道煤炭企业的光彩面, 较多地报道煤炭行业的负面影响材料, 影响了煤炭行业的整体形象。

2.3 员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据调查, 我国煤矿一线工人中, 农民工占48.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5.0%;大专以上的占7.4%, 低于全国10.4%的平均水平;职工受教育年限为9.2 a, 低于全国11.7 a的平均水平。从专业技术人才构成看, 全国县级以上国有煤矿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2.6%, 在操作人员中, 高级工仅占11%, 初级工占70%以上。

3 河南煤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就是生产力, 始终相信人及围绕人形成的企业文化的价值远远大于各组成要素的相加。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社会评价建设。

3.1 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 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企业管理中强调的“以人为本”则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 在其作用和引导下, 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促使企业又好又快实现既定经营目标。然而, 企业要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前提是深刻理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本质,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塑造, 借此打造更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

3.2 扩充人力资源, 为企业发展护航

21世纪是科学经济的时代, 企业发展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掌握了人才, 在竞争中便占据了最佳的优势。近几年来, 原永煤集团和重组半年来的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以用工待遇和灵活的人才机制吸引了一大批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博士、硕士及优秀本科生, 为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策划、宣贯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保障。

3.3 打造企业形象, 增加员工企业归属感

一个企业的形象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 而且直接关系到员工在社会中得到尊重的程度。企业就是员工的家, 只有这个家蒸蒸日上, 员工才能感觉到成长在这个家是最大的荣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在精心打造出一个省内第一、国内一流、迈向世界的企业品牌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采用岗位练兵, 技术竞赛, 脱产轮训和党校、政校、外委培训, 教授授课等学习形式, 从政治、技术、业务上培训职工, 进一步健全以基础教育、技术等级教育、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网络和考核管理办法, 大大提高了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也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热情, 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3.4 多管齐下稳创企业文化

(1) 树立目标。

首先, 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及其作用有共同的理解。通过讲座、知识竞赛、媒体、参观的方式, 统一大家的认识;其次, 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让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塑造出高品位形象, 树立良好的风气, 打造出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员工队伍。

(2) 梳理文化理念。

由于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有的价值观。因此, 在员工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以后, 就可以着手企业文化理念的梳理。它包括:先聘请专家对高层进行访谈, 然后通过问卷、座谈或访谈, 讨论或专家引导等形式缩小员工认识上的差异, 形成理念初稿, 再围绕基本理念, 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和公共关系理念。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通过多次探讨, 形成了全体员工一致认可的“8个核心理念、8个单项理念”, 达到全公司职工的认同、认知。

(3) 文化理念的宣贯和落实。

①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通过召开企业文化宣传专题会议、优秀员工引导、板报、组织案例讨论、树榜样等形式进行, 同时印刷《企业文化》宣贯手册, 人手1份, 要求员工反复学习, 认真理解, 达到以文化对企业的精进管理。②通过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和有奖问答等多种方式进行宣贯。③建立企业文化考评体系, 划分各级考评指标, 细化各级指标的考评分数, 定期对各单位考核排名, 进行奖罚。通过以上方法, 使企业文化成为指导员工行动的指南。

(4) 企业文化一票否决制。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把各所属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双基”考核范畴, 进行定期与随机抽查考评。不重视企业文化或企业文化建设和考评中弄虚作假的干部、职工, 不准参加“升级”、“评模”、“评先”, 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处分。在新进员工招聘时, 也将认同企业文化作为入门的第一道门坎。

4 结语

在“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 员工对企业的主人公意识大大增强, 整个团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了企业形象, 打造了企业品牌。永煤集团近10 a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重组半年来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的骄人成绩, 都与大力提倡企业文化建设分不开, 同时也为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建设行业企业 篇2

在听完发展规划部XX经理的培训讲话后,我深有感触,对XX银行的企业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如何能够进一步的做好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我作为一个银行业的老兵,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应用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可以催生企业的活力,诱发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献身精神。XX银行的企业文化是从城市信用社时期开始一脉传承下来的企业文化,是在各个时期不断总结的、独特的、适用于XX银行的精神食粮,在新时期形成了以“责任、执行、协作、感恩”八字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作为支行副行长,我一直重视员工的思想工作建设,时时不忘对他们进行企业文化教育:

一是教育员工树立责任至上的企业理念,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操作技能,通过坚持长期的技能培训和灌输新形势下办商业银行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促使各岗位员工精操细作、一丝不苟、严把质量关,牢牢树立责任至上的工作精神。

二是充分利用银行现有资源,进行强势拓展营销,各部门精心协作,上下联动,团队互动,带领员工践行协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优化工作氛围。

三是注重执行,对上级的工作精神和下发的任务目标,我一直都是充分领会了以后,再与员工一起努力找方法、找途径,寻找、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去完成任务,带动员工一起增强企业执行力。

四是学会感恩,在工作上,我作为支行副行长,时刻教育员工要感恩XX银行、感恩客户,如果没有XX银行,没有客户,我们不仅仅要失去一份可靠的工作,还会失去一个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又何谈实现自我价值;在生活中,我作为一个兄长,不忘教育支行中的员工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使他们学会回报父母、回报社会,能够成为家庭的支柱,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支行领导的带领下,我对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员工们对“责任、执行、协作、感恩”的企业精神的理解不断加深,以实际工作行动践行XX银行企业文化,能够为XX银行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

浅析房地产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篇3

王禹杰,男,汉族,吉林长春,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越来月激烈,对我国房地产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巨大压力,作为直接反映企业也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房地产企业的内涵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探究了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机制。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

现状:

在现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但现阶段由于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或者理解偏差,了解不到企业文化建设在市場竞争中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造成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偏差甚至进入误区。而且房地产企业在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很大的模仿性,文化建设缺乏适应性,建设过程中无创新性,导致最终的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核心价值观和执行力的缺乏,企业的形象建设不到位,甚至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违背。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内涵及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建立形成,并且被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所认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等;企业文化主要有物质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和精神层文化,包括:企业的行为规范、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这些内容指导企业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企业文化有利于提升企业凝聚力以及企业品牌形象,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企业要建设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并且能使全体企业员工所接受和认可,最终是核心价值观念成为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并且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识,提升员工凝聚力,成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精神纽带。

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时间跨度大: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主要因为企业文化自身的传递性,并且企业文化建设覆盖面大,员工需要长期时间接受和学习企业文化,并最终认可;由此造成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的长期性;

困难性: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历史传承性,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没有注重与前期的企业文化衔接,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断层,或者前后矛盾;并且多数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或者在建设过程中产生偏差,员工的企业文化学习不到位;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不能使员工认可,制度文化建设不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或与精神文化不相符,物质文化建设力度或执行力度不够;房地产项目多,文化学习和建设过程不注重地域文化等,都将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困难性。

二、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品牌、企业社会形象的重要的内在组成部分,并且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为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的建设最终是企业实力、企业形象的提升,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开拓市场,向外界展示企业形象,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2.2建立可持续发展型企业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纽带,可以有效的衔接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企应全力建设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的努力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在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效应。员工通过学习企业文化,充分了解企业发展前景,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为企业发展贡献自身更多的力量;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和认识,还有有可以在企业日常运作中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调动员工的责任心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律性,使企业与员工建立精神、观念连接,这样才能使员工和企业共发展,才能建造百年企业。

三、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路径

3.1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全体员工提供良好的文化学习和建设氛围。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树立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是提供良好的文化建设环境的根本。企业领导应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文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作用,为物质文化的执行提供有力的支撑,监督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偏差,有效改进并坚持人性化管理,在文化学习过程中融入企业行为标准和规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积极良好的环境,员工通过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学习才能更正确的树立统一的企业价值观,为精神文化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3.2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学习和参与;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引导和先行作用,只有领导给与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以自身的行为向企业员工展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观念,才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领导还具有文化建设学习的监督和改进作用,正确的指导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并与员工积极沟通和交流,及时改进文化建设中与企业建设不协调的部分;企业员工的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表现。员工是企业文化的执行人,员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有利于在企业新老员工进行传递,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此外,企业还要制定和健全员工的文化学习和参与建设的机制,确保员工长期、有效的参与和传递企业文化。

3.3构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系统性强、文化建设内容多,内容衔接性强、需要将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员工对企业的文化执行难度大,更是要求文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提升员工对文化的认同度。文化建设需要引入CIS理论,主要表现在:树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企业要制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战略发展目标,制定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规范和行为的识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适应本企业的发展状况且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制度更新过程中要检出公平、公开、公正,以精神文化的学习树立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的积极性;视觉识别,主要包括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对房地产企业主要为公司品牌形象、开发项目的风采展示,要开发精品工程,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四、小结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创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存萍.浅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47

[2] 叶少帅.论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建筑经济,2003,(5).

浅析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篇4

一、我国烟草行业的背景和现状

中国烟草专卖行业的企业文化自1982年开始起步,到现在为止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都属于烟草共性文化时期。第一阶段(1982年至1991年):广泛开展艰苦奋斗的教育,倡导艰苦创业的企业精神,这一精神曾经极大的促进了行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第二个阶段(1992年至20世纪末):围绕“国情与基本路线教育”“职业道德建设”“敬业、务实、高效、廉洁”成为全体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第三个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提出“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作为行业全体职工的共同追求。2005年开始的全国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标志着烟草企业个性文化建设的开端。各地烟草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按照《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的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把“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作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并且与各省级烟草公司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烟草工业企业的发展方向是最终形成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属的二级管理模式,在目前情况下,企业整合是在行政指导下进行的资产与经营层面的整合,通过资产、品牌、采购、销售的“四统一”来实现经营与业务上的整和;接下来,需要更多采用软融合的方式进行更深入的文化整合一对不同文化背景企业的管理整合与文化融合过程,是下一阶段企业整合的重点工作。如何保证文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发展为文化融合,这就是整合企业努力追求的目标。在烟草工业企业中,二级管理存在多种模式,并且在细节上各有差异,这也决定了不同模式下会出现不同的企业文化现象,也必然会采取不同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

二、烟草行业怎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正确处理好“领导文化”

领导人的思想是企业最初的文化基因。中国烟草“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保证了中国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决定了中国烟草企业高度集权的管理环境。与国内其他非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相比,烟草企业一把手的集权程度要高得多,这与烟草行业高度集权体制文化相匹配。正因为烟草企业领导人居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对于整合、提炼文化理念而言,企业领导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为烟草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将自己的管理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格特征变成企业文化理念的核心素材。事实上,正是这些素材构成了烟草企业最初的文化基因。因而,烟草企业领导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影响着企业的职工。

2、发掘“个性文化”

个性文化是烟草企业文化的生命文化个性是中国烟草企业创造力的源泉。很多企业体现顺其自然的文化内涵,并找到恰当的表征形式。比如,白沙烟草的“和”文化、九江烟草的“水”文化、吉安烟草的井冈魂“山”文化、龙岩卷烟厂的“狼”文化等,无一不是烟草个性文化的代表之作。

3、把文化体现在“行为”

中国烟草的专卖专营制度,使烟草企业处于政府的保护伞下,感受不到来自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也滋生了官商作风、思想观念保守、管理机制僵化、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企业缺乏服务意识、创新意识,部分干部职工的价值观、道德观整体滑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逐渐显现。究其原因,表面文化盛行是根源之一。这种表面文化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形式主义”严重,企业文化理念成天挂在领导嘴上、走廊墙上、办公网上,可就是没有落实在职工的心中、行动上。那些响亮的口号、精美的手册、整齐的制服,不过是热热闹闹的花架子,理念与行动两张皮,企业文化建设落入心口不一的两难境地。因此,全面梳理企业优秀的价值理念,弘扬、树立正气与道德,大力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中国的烟草企业迫在眉睫。2005年《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拉开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幕。价值观的认同让我们终生相依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结果既不是“企业竞争力”,也不是“精神变物质”,而是企业职工的行为改变。从表面文化到行为文化的大跳跃中,价值观的认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让文化理念向职工行为转变水到渠成、完美融合。

三、以郑州卷烟厂为例,探讨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原因

郑州卷烟厂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之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1、克服落后价值观念,引入学习型组织先进理念

价值观念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规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无形因素。为使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决策深入人心,郑州卷烟厂在十二届五次职代会上明确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企业比较优势。通过优化设备、资源、管理与生产组织模式,大力开展学习型车间、学习型小组、学习型职工创建活动,使主要生产指标在集团的三个加工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2-3个领域形成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以行业一流的加工水平,打造有别于其它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比较优势。并确定了推进用工、分配、福利改革,强化质量、安全、消耗、稳定的工作重点,实现了企业目标与职工个人价值的有机融合,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创新产生飞跃”等一系列先进理念潜移默化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

2、全体动员参与,构建完整学习型组织体系

学习型组织建立的成功是否,关键就看能不能把每一个基层分子都调动起来,行动起来。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将学习力转化成推动组织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郑州卷烟厂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班子、学习型工会、学习型班组的三级联动体系,上下互应,点面结合,推动全员学习之风的形成。下面具体讲一下学习型班组。

班组长是企业建设中的关键力量。郑州卷烟厂定期组织班组长进行培训,丰富其管理知识。每周根据生产安排,确定一天为班组学习日,学习安全知识和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定期召开管理经验交流会,开展月度工作讲评制度,拓展思路,相互受益,打造出了一批拿的起、拉的出,会创新、有成果的质量攻关小组、技术革新小组、服务创新小组,使班组这一企业中最基层的细胞因学习而充满了无限活力。

总之,只要烟草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位,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顺应企业管理软化的趋势,重视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不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原则,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万少清.中国烟草企业文化:不得不迈的“五道坎”[J].中外企业文化, 2007,(6).

[2]周利勤,陈金红.积极推进烟草企业文化建设[J].社会主义论坛,2007,(5).

[3]赵小和.中国曲靖的现代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建设行业企业 篇5

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目标是:提升企业品质,打造亲情电力,塑造国网品牌,建设电网坚强、服务优质、资产优良、业绩优秀的“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方法手段是“以客户满意为导向,以三大创新为动力,以继承电力传统文化、借鉴优秀文化成果为手段”。企业精神是“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工作理念是“电网建设高起点,优质服务更亲情,企业管理贯三标,文明创建抓人本,多种产业创品牌”。

构建安全、服务、廉洁、学习“四位一体”的企业文化建设框架。一是安全文化。核心理念是“要安全、能安全”。导入方法是引导职工“人人想要安全”,帮助职工“人人有能力安全”,确保职工“人人做到安全”。二是服务文化。核心理念是“真诚服务、共谋发展”。服务宗旨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形象是“真诚、规范”。服务价值观是“以客户满意为导向”。服务准则是“客户满意、政府放心”。服务诚信观是“诚信为本、有诺必践”。服务客户观是“合作共赢、和谐发展”。服务细节观是“细节决定服务成败”。服务品牌观是“共塑国家电网品牌”。导入方法是“培育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健全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手段、强化服务细节、提升服务品质、营造服务氛围、塑造服务品牌。”三是廉洁文化。核心理念是“既干事,又干净”。导入方法是“三提倡四进入”,即倡导“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本”,廉洁文化进机关部室、进生产单位、进基层班组(农村供电所)、进职工家庭。四是学习文化。核心理念是“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导入方法是:分层次构建学习的平台,分对象勾画学习前景,分项目打造学习团队。

用“亲情服务九法”深化文明行业创建。文明行业创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和谐节约、电力先行”主题活动,推进“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最近,我们提出了“以亲情缔结诚信,用精细铸就卓越”的创建口号,大力实施“亲情服务九法”,即对客户永远保持微笑,用心感知客户,善待客户抱怨,注重细节服务,送给客户惊喜,关怀弱势群体,尽心履行职责,精细服务技能,构建亲情团队。使文明行业创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体现行业特色,更加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

为不断深化全系统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我局紧紧抓住窗口建设、基层建设和执法规范等三项工作重点,努力创新内容,创新载体,有效推进了工商系统文明创建工作。

擦亮窗口,亮化创建工程。切实加强市场主体准入窗口建设。深化“红旗窗口”建设,深入开展“星级服务”创建活动,在全面授权基层工商分局(所)登记、发放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网上注册、网上年检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工作,提高了注册登记的工作效率。切实加强维护消费者权益窗口建设。大力推进“12315”申诉举报工作;坚持高起点定位,大力推进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坚持高效率运作,大力加强专项整治和维权行动,深入开展“12315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逐步将消费者维权窗口建设成工商部门为民办实事的模范单位。

建设行业企业 篇6

中国建材市场协会开展的信用评价工作是由商务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共同组织商会、行业协会开展的行业信用评价工作的一部分。行业信用评价工作从2006年正式启动,目前已有两批共96家全国性的商协会参加试点。截至今年1月,共评出AAA级信用企业1457家,AA级信用企业706家,A级信用企业89家,范围覆盖了经济贸易领域的大多数行业。

对此,今年3月13日,在由商务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行的“行业信用建设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交流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指出,目前行业信用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而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除了给出相同的评价外,更强调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积极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和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

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诚信经营

诚信比黄金更珍贵!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坚持依法诚信经营,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当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没有达到诚信守法的社会责任底线,法制观念淡薄,诚信缺失,存在着恶意逃避债务、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违法用工、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对市场环境和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的破坏。在我国法律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以诚信为本,更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重要责任。

企业是反映社会信用状况的重要载体,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因此,商会、行业协会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也具有重要作用。2005年,原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后,此项职能划入商务部)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以商会协会为主体,全面推动行业信用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明确了六项建设任务:一是开展诚信宣传教育,二是制定行规行约并监督执行,三是利用信用信息为会员服务,四是开展信用知识方面的培训,五是帮助会员企业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六是开展行业信用评价。

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将逐步在全国展开

“目前行业信用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今年3月13日,商务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行“行业信用建设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交流会”。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讲话中指出,通过几年的探索和试点,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成为商会协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升了企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对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监管产生了积极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讲话中也指出,几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国资委联系的300余家行业协会在加强行业信用建设、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严峻形势下,行业信用建设和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都面临着新的课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了解行业、熟悉企业的优势,积极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和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黄淑和说。

由商务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共同组织商会、行业协会开展的行业信用评价工作是行业信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参评企业来讲,最关心的莫过于信用评价结果如何应用。其实这也是整个行业信用评价工作的关键——信用评价只是手段,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把好的企业推向市场,给守信企业更多的发展机遇,从而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孔子说,信则人任焉。对于这句话,于丹在《论语力》中是在这样解释的:“信就是一个人守信誉,说话办事都有他的信誉,一定是要做到的,这样的人,‘任焉’,就会不断地给他很好的机会,社会上很好的机遇,都会给有信誉的人。”

对于企业来说,同样也是“信则人任焉”。《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信用评价内容可以依法进行公示,使信用优良的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

姜增伟指出,今年,我国将继续落实《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通过监督、检查、备案和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调查评估等形式,规范管理行业信用建设,尤其是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协会,将取消其参与资格。同时,要在商务领域积极应用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在落实进口贴息、信用保险或信用担保补贴等优惠政策时,在对外承包工程、分级分类管理、外贸进出口管理及经贸高访、高峰论坛、展会等活动中,优先选择信用级别高的企业。

同时,行业信用评价工作今年将由全国性的行业协会扩展到地方性行业协会,由大型企业扩展到中小企业。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也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行业协会要制订发布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行业信用建设虽然有了一个良好开局,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

同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坚持依法诚信经营并不意味着尽到了全部的社会责任。从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看,企业在做好诚信经营的同时,至少还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社会责任工作:

1、不断提高经营业绩,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2、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大力加强环境保护,不断降低资源能耗;

4、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证职工安全与健康;

5、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黄淑和在讲话中提到,下一步行业协会要积极研究和探索本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制订工作,要通过制订发布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引导和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要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制订,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建设行业企业 篇7

电信行业是现代经济中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 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营效率。

电信行业文化在企业建设和行业生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同一个企业, 同一个声音”。电信行业中的企业多为人数众多的企业, 通过文化建设, 使企业员工达到对核心任务的认同并保证全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 为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准则界定了成功和追求的方向。二是有利于形成文化引领下的企业管理系统提升。通过文化的导向作用, 使企业适应环境调整企业战略, 以达到动态平衡。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 牵一发而动全身, 确定企业管控模式、组织结构, 进而进行企业核心流程设计, 持续提升。

我国电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表现在:

一是注重创新文化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电信行业一直在变革中行进。随着行业变革, 电信行业的文化磁场也在同步变化。3G互联网的影响, IT互联网企业的竞争, 使得电信企业越来越注重创新。以中国电信为例, 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战略转型, 将电信基因和互联网基因结合, 在集团层面成立创新业务事业部, 统筹管理, 在全国布置八大基地, 着手解决应用缺乏的问题。建立中国电信孵化基地, 创业项目涵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 孵化基地是国有企业在创新领域创新发展的第一次。

二是注重服务文化的建设。服务和服务文化已经成为电信行业竞争的焦点、亮点和热点。对内, 打破部门壁垒, 增加横向配合, 实现真正地无缝合作。对外, 从客户需求出发, 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将服务文化切实落实到每位员工的行动上, 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美誉度。

三是注重加强家园文化建设。电信行业员工组成多元化, 用人性质多元化等客观情况决定了倡导人本文化、家园文化的重要性。家园文化就是通过在企业内部适度应用家庭般的交流、沟通方式, 家庭般的关心与帮助, 打造爱家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进而更好地调动积极性。中国电信近几年提到的“四小”建设 (小食堂、小浴室等) , 深受一线员工好评。

我国电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成绩喜人, 但依然存有问题。比如,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持续性, 说起来重要, 忙起来次要, 缺乏常抓不懈的机制。

煤炭行业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初探 篇8

一、煤炭行业特征

1. 一体化趋势明显

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合作, 鼓励煤、电、路、港、化工等相关产业联营或一体化发展已成为煤炭行业集团的发展趋势。

2. 集团管控难度增大

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 使集团整体规模和业务迅速扩大, 随着相关行业板块、单位数量、管理层级的增加, 集团管理控制难度大大增加。具体表现在产权关系复杂、各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职能分散、内部信息化程度差异大、“信息化孤岛”状况严重等问题。集团的战略、销售、运营、财务、人力、绩效等各方面管理职能如何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贯彻, 成为发挥煤炭集团企业整合效益的重要关键。

3. 信息化是推动煤炭集团化发展的关键之一

随着煤炭企业的整合与统一, 能够支撑集团企业战略实施、加强集团管控的信息化产品成为应用的主流。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 以信息化带动煤炭工业化, 借助信息化技术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进一步推动企业集团进入兼并重组后的高效运营, 提高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力, 实现煤炭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是一项重要而有深远意义的任务与使命。

二、煤炭行业集团管控信息化

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生产技术的信息化,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产品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针对企业内部的业务产生的原始单据可以实时自动转变为财务记账凭证, 财务业务同步管理的横向的信息化建设;二是管理技术的信息化, 针对整个集团各职能的垂直化管理信息化建设, 做好企业的数据标准化工作和管理专业化分工, 也称为集团管控信息化。

通过建立覆盖煤炭集团各管理级次和各业务领域, 涵盖包括决策支持在内的战略管控、绩效管控、财务管控、运营管控、预算管控等五方面在内的统一、高效的管控信息系统, 全面提高煤炭企业集团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煤炭企业集团管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集团管控信息化是推动煤炭集团快速落实战略规划、实现各管理职能垂直沟通以及各职能部门横向协同、快速传导各层级的经营和管理信息的重要基础, 助力决策者以企业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实企业计划, 监控企业运营, 构建最佳运作效率的集团管控平台。系统整体结构如右图所示。

三、信息化三步走战略

久其综合多年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 以煤炭企业集团管控信息化蓝图为核心, 提出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整合数据, 集中管理, 构建数据共享基础。由于煤炭集团的财务、业务等应用软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做到全部统一, 而理想的方式是通过细化信息颗粒度, 以指标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初步分析, 达到集团管理的数据要求。其主要特征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数据共享为诉求;跨部门的协作;数据集中存放;保证数据准确性、一致性和安全性。主要应用为财务报告、运营信息管理、关联交易、合并报表、企业数据中心等。

第二步:管控型集团管理, 建立纵向贯穿组织结构的煤炭集团管控框架。从数据管控的角度对数据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分析, 帮助煤炭企业将战略目标的执行落实到日常生产运营工作中, 多角度对煤炭企业各类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保障煤炭企业管控的标准化、体系化和流程化。其主要特征包括:统一的会计政策、统一的处理规范、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管理制度;具有丰富信息的煤炭企业集团总部, 集中规划、分散执行、全程监控各类数据的变化;对生产成本进行精细掌控与及时指导, 并建立预警分析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煤炭企业考评和领导考核管理办法, 并通过考核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统一变更管理流程。主要应用有:全面预算、产权管理、资金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战略绩效等。

第三步:智能化信息管理, 建立煤炭企业级决策支持平台。从战略角度出发, 以风险管控、智能分析为重点, 通过智能分析手段, 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全面、准确的煤炭企业经营分析信息。其主要特征包括:智能分析及可视化展现;实时监控、自动预警、自动控制;风险防范;状况评估、预测、What-if模型分析;辅助决策模型。主要应用为:财务分析、生产经营分析、关键指标监控等。

四、集团管控信息化实践

1. 集团战略绩效管控

久其战略绩效管理系统以化战略为行动的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为基础, 整合了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功效系数法的核心思想, 系统以全面计划预算为基础, 将财务、生产计划统计等报表数据集成共享, 以平衡计分卡为思想, 将煤炭企业长期战略规划通过战略地图和计分卡形式展现并强调战略管理流程系统化, 实现煤炭企业集团多层级组织架构的战略沟通、战略检讨以及战略反馈, 为煤炭企业战略成功执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系统集成了完善的组织绩效考核模块, 满足多层级组织绩效管理和双向高效组织绩效沟通。从使命愿景到战略以及全面计划预算, 实现可视化战略制定与战略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内部控制、完善组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打通了以战略为导向的组织从战略到绩效的完整循环, 打造出一体化战略绩效管理方案, 帮助煤炭企业走向卓越。

2. 集团运营管控

集团运营管控包括运营信息管理和产权管理。运营信息管理平台是将煤炭集团企业的运营业务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灵活的指标和报表定义, 实现煤炭集团规划发展、经济运行、安全质量、资本运营、基建投资、人力资源等业务的整合, 实现集团对下级单位运营信息数据的集中管理。

产权管理系统规范了煤炭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组织与管理, 确保煤炭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体系高效、严谨、简约;加强了产权管理部门对煤炭集团及下属公司对产权、矿权、土地权的登记、变动、注销、修改、审核等日常管理, 并提供强大的产权、投资、管理关系树以及模拟调整、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 定期分析煤炭集团公司的资产、经营、投资状况, 及时调整资本结构, 防范经营风险, 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3. 集团财务管控

集团财务管控包括财务报告、关联交易、合并报表、资金管理等。财务报告管理系统实现煤炭企业集团内部统一的财务、资金、税务等数据的采集、处理、查询和分析, 满足集团内部管理的需要, 满足煤炭上市公司的报表审计和信息披露, 满足监管部门的不同类报表的报送要求。实现不同会计准则间国际报表和国内报表的财务数据转换。实现大型煤炭跨国集团下如欧元、美元等多币种之间的财务数据折算, 实现多本位币多组织机构的财务合并。

关联交易管理系统以满足煤炭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监管与披露为基本目标, 通过搭建统一的系统平台, 强化关联人士管理与监控, 方便法律部门及时完成关联人士的更新。同时规范分子公司业务部门关联交易操作, 使得财务部门能够及时完成关联交易数据采集、核对与额度管理, 提供自动预警, 并支持关联交易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多方参与、流程可控和信息共享的目的, 满足煤炭企业集团对于关联交易的精细化管理需要,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资金管理系统从煤炭企业集团资金统一管理的角度出发, 提供了一个合适、安全、高效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方案, 满足煤炭集团资金的调拨、分配、归集、使用、控制、分析和评价的管理要求。以账户管理为核心, 预算控制结算, 授信控制信贷, 贯穿全程的风险控制, 并能根据资金管理模块的不同要求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以提高煤炭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控水平。

4. 集团预算管控

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煤炭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及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 是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经营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以战略为导向, 实现了“计划、计算、执行”全过程, 具有“全面、全额、全员”的特征。通过合理分配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通过预算建立企业内控的标准, 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保证战略目标的执行。

5. 集团决策支持

系统通过常规财务分析、资金分析、预算分析、量本利分析以及绩效分析等智能化分析手段, 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全面、准确的企业经营分析信息, 可对财务关键绩效指标定期监控, 为煤炭企业管理者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6. 集团数据中心

浅论广播电视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篇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极大发展, 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成为企业竞争的基础和决定企业平稳持久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事业单位的广播电视行业, 其企业化管理在我国已进行多年, 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 仅仅从体制上进行集团化改革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要求。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 广播电视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愈来愈显示出了其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1、企业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而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 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形成的由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柔构成的企业的意识形态, 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功能应用于企业, 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就有了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 都要求人们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 并以此为价值理念指导行为, 因而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的。

三、广播电视行业的特点

(一)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渊源及优点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广播电视, 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宣传工具。改革开放以前, 广播电视主要由中央和省级党和政府主管部门开办。直到上世纪的80年代初, 针对过去着重强调中央、省两级覆盖, 对市县办电视限制很严的情况,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开放的需要, 改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 就是市、县都可以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二) 现行体制的不足

1、“管办合一”的管理体制, 制约了媒体行业的灵活性。

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系统一直实行的条块分割、以块管理为主的“管办合一”的管理体制弊端愈来愈突出, 造成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缺乏竞争意识, 一线组织运转不灵活, 对活泼繁荣的媒体市场而言造成束缚。

2、依赖、强调政治属性, 形成了市场经营呆板单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广播电视除了政治属性以外还日益显现出其不可比拟的产业属性, 其背后蕴藏的巨大经济利益还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主体管理部门任然依靠国家政策过活, 缺乏对自身价值的合理认识, 对市场经营积极性不高。

3、过分统一从业人员思想意识, 造成媒体活力不足。

提升广电行业品质, 关键在人才;提升人才的素质, 关键在管理。广播电视因其行业的特殊性,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却趋于矛盾。政治立场应该考虑, 但媒体特点也应加强, 从业人员的过分整齐划一, 严重制约媒体的成长和发展。

四、广播电视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1、立足特色, 设计切实可行的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首先要求企业能够认清自己, 并在认清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与自身完善发展相适应的战略理念。这种理念的确立, 就如同一所优秀大学的校训一般, 可以成为一代代员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把各个分门别类的部分牢牢粘合成一个荣辱与共的整体。

2、依赖体制的优势, 缔造优秀的领导文化

领导文化虽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 但是领导和领导文化在电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广播电视行业行政管理人员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对企业发展措施的率先垂范, 更要注意在工作中的践行和推动作用。

企业家张瑞敏曾说:“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 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成功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永远离不开企业领导这一主体和核心力量的。纵观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 都闪现着创业领袖的个人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以人为本, 用文化造就优秀的员工队伍

媒体作为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特殊行业, 它以自己为纽带广泛联系了社会上大多数人, 同时在其行业内部人员的交流协作也构成了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广播电视行业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坚定理想和信念、甘于奉献的编辑记者队伍、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 就要首先培养每位员工对事业的责任感的参与意识, 构建相互信任、良好沟通的人际关系, 尽可能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

五、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重视人, 相信人, 理解人, 发动人, 引导人, 教育人, 培养人和塑造人。归根结底是人的建设, 也是为人的建设。广播电视行业在自身发展中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业的特点, 结合体制政策, 以积极地创新理念,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 使之成为行业发展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参考文献

[1]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发展出版社。

[2]刘光明:《企业文化》, 经济管理出版社。

[3]《中国广播电视企业史》,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

建设行业企业 篇10

企业文化就其根本属性来说, 属于企业管理学范畴, 它的作用是增大产品中的文化含量, 提升服务中的文化品位, 探索经营中的文化特征, 培养员工们的整体素质, 更新管理者的工作方式, 最终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的性质不同, 企业文化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氛围, 而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便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需要有自己的个性, 由于石油企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石油企业文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石油特色。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 紧密结合实际, 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企业文化建设, 调动企业员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深入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引导教育员工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树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团结奉献、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认真抓思想、抓组织、抓落实、抓实效。在实际工作中,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群众性, 广泛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才能形成比较完备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弘扬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精神是企业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中国石油企业精神博大精深, 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 以“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为核心经营管理理念, 以凝聚员工推动企业发展为主要特征, 由此构成中国石油企业永恒的精神纽带, 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是中国石油企业凝聚力、融合力、向心力的根基。离开这个根基, 企业文化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企业将成为一盘散沙。因此, 要大力弘扬企业精神, 并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 不断吸收其他企业的进步成果来丰富我们企业文化的内涵, 逐步实现企业文化的兼容性, 为企业发展和效益最大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使中国石油企业获得巨大生存发展空间。

三、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石油企业员工素质是一种群体素质, 是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涵盖科学文化素质、心理承受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对企业凝聚力而言, 企业诸方面素质都是其一定条件下的制约因素, 影响企业凝聚力的强弱消长。企业科学文化素质越高, 心理承受素质越强, 员工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就越强;企业的职业道德素质越高, 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以及员工之间的亲和力也就越强;企业的思想政治素质越高, 企业所处时代的进步政治思想, 就能成为团结本企业员工的一面旗帜。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方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 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 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 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使全体员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遵纪守法习惯、文明向上举止、团结互助精神。达到风气良好、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要在不断提高企业凝聚力的基础上, 着力培育企业综合素质, 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搭建员工发展平台, 提供员工发展机会, 开发人力资源, 挖掘员工潜能, 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 达到员工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

注重加强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岗位规范等制度建设。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员工队伍入手, 从机关抓起, 从典型抓起, 从具体事情抓起,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蓬勃开展。

四、培养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培养团队精神, 实现个人聪明才智与集体创造能力的和谐统一, 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的环境氛围, 积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关注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注重启发员工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使企业和员工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 促使员工的潜在积极性得以充分的释放。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中, 应该充分尊重员工, 体现人本化管理的原则。在石油企业内部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划, 相对岗位比较固定的基础上, 如果要使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着想, 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 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相应价值观的陶冶, 并在工作不断的磨合中形成, 它是企业团队精神形成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企业员工只有团结一致, 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 形成合力强的团队精神。团结协作是完成工作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可以使员工工作心情更加愉悦, 工作热情不断提高, 员工的理想得到实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调动员工从事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经济收入的提高。

五、恪守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环节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 倡导公民道德规范, 深入开展诚信教育, 引导员工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企业文化主阵地, 通过良好的文化养成, 不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宣传“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坚持用正确理论指导, 用科学方法引导, 用先进经验辅导, 用创新精神倡导,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

引导员工培育与建设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意识,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 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大力选树与宣传企业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 营造团结进取的企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

六、继承发扬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 经过几代石油人的共同努力,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推动了石油工业发展的进程。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需要突出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 既要全面继承中国石油行业的光荣传统, 把发扬大庆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又要根据当前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际, 不断将探索和创新相统一, 积极汲取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行整合、发展和创新, 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形势任务的需求。

要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挖掘整理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相结合, 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

建设行业企业 篇11

行业英语成为新一轮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对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英语教育的关注,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更加重要。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要体现人文与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编写原则。

关键词:

行业素质 行业英语 教材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各行业国际交流的频繁,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更多强调行业英语和行业素质。刘洁在2008年所进行的“高职职业英语教育市场需求调查”显示,有78.2%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应具备职业英语能力。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与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化改革,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的人才需最大限度地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最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9)(以下简称《要求》)也体现了这一改革思路,新《要求》强调“职业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要求》将行业英语教学纳入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范畴,推进了高职英语教学模块化进程,即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素质拓展英语。不但为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过渡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还能发挥英语教学在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这也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应担负的责任。

一、行业素质与行业英语的概念

高职高专在教育中的定位不同于职业培训和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既指向职业性就业,又指向教育性发展。较普通高等教育而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使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更具职业属性。但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又不同于职业培训,因为它更关注长期持续发展的延续,通过这种职业教育,学生可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并可促进其自身个性的和谐发展,这是高职教育的教育属性。也就是说,高职高专对学生的培养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要满足个性教育需求,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理念。而行业英语的开设和发展正好切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理念。

“行业英语”这一概念是在2008年开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被首次提出来的,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在行业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行业素质,指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职业技能素养相结合,其教学目的既不是单纯传授英语知识,也不是仅仅侧重专业知识,而是实际应用英语在某行业中进行交际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又可保证学生行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使得行业英语成为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一个保障。

二、行业英语教材的现状

由于行业英语在培养学生行业素质和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中的推进作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通过开设行业英语教学提升就业竞争力。然而,目前高职高专行业英语的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在众多因素中,行业英语教材的滞后影响了行业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过程中,教材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具体体现。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前提。教材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果。行业英语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参考资料应紧跟市场、紧密围绕相关行业和企业对外语技能的要求。然而当前行业英语的教材开发相对滞后,良莠不齐,有着诸多不足之处:(1)同一行业英语教材版本不同,繁简相差较大,缺乏统一标准作指导;(2)题材单一,知识陈旧,缺乏新颖性,不能反映本行业科技发展的动态和前沿内容;(3)选材不妥,交际任务不贴近实际,缺乏切合本行业的内容,使得语言与行业知识的学习未能达到有机的结合;(4)在内容编排上缺乏系统性,无法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目的;(5)难度过大,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忽视了语言的人文教育属性。

另外,在知网上搜索2011年12月前以“行业英语”为主题的结果共151篇,只有5篇与教材相关。鉴于高职高专行业英语开设的必要性和行业英语教材所存在的不足间的矛盾,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新模式下开发行业英语新教材,已成为高职高专行业英语改革的一个焦点,尚需更多的研究与实践。

三、行业英语教材编写的原则

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行业英语教学中突出就业导向的核心,高职高专的教材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行业英语教材应处理好英语学习内容与行业知识相关性之间的关系,英语知识与行业实践技能的关系,英语的人文功能和应用功能的关系。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需注意几个问题:

1.编写队伍要体现双师素质

行业英语的编写及教学无疑需要“双师型”教师,但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极其匮乏。行业教师熟悉本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及核心工作流程,由于英语能力的欠缺,无法准确地把握英语知识。作为完成行业英语教学任务主体的基础,英语教师有着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也更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容易和学生在英语方面进行沟通,但单纯的英语教师无法进行行业英语的选材。许多高职高专教师,包括行业教师没有到企业实践的经历,对企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以及所教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缺乏了解,在编写教材时无法做到与行业挂钩。这就需要建立“英语教师+行业教师+行业专家”的编写队伍。行业专家和行业教师定位整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如何通过英语教学实现这些教学目标要由英语教师把关。在此过程中,编写团队要反复沟通,如对于选材的难度行业专家应及时听取英语教师的意见,而英语教师也应在行业知识例如工作范围、工作流程等方面向行业专家学习,以便对教材的结构作出合理的安排。

2.选材要具有针对性,突出实用性

2008年,国家发改委将行业划分为建筑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28个大类。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又细分为800多种专业。高职院校一般由地方或行业主办,主要为行业和地区经济需要服务,方向明确,不同的行业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根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培养原则,行业英语的教学要求也会有相应的差异,如从事外贸行业,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译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建筑、机械等专业对听、说的要求相对要低,计算机专业对读则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根据行业的差距,行业英语的选材要有针对性,以适应不同的行业需求和多层次的岗位需要。

3.选材要注意应用与人文相结合

教材不仅是语言的载体,也是世界知识、跨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的载体。英语课程应兼顾人文性与应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发展空间。作为与行业知识相结合的行业英语教材应难易适中,行业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培养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具体编排。据调查,就目前行业英语的教学情况,40%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基础及能力较差,25%的教师认为所使用教材显得偏难,内容繁多,很难达到高职高专贯彻的“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教学理念,所以行业英语教材应处理好基础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英语能力培养与行业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行业英语教材的建设既要体现出基础英语的人文性和趣味性,还要体现行业特色。行业英语教材与专业英语教材有所区别,作为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过渡,教材的难易程度应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及自主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如在水利英语教材的编写中,主课文可选择行业性比较强的说明文,而副课文则可选择与水利有关的历史知识、体现时代气息的新闻热点。这些资料可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材要系统化,立体化

为实现行业英语教学总目标,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地涉及各单元的子目标,同时各单元又自成体系地编排其语言知识技巧及文化背景,并为配合教学重点和难点而设立相应任务。也就是说,行业英语教材以主题为中心,各章节间既要有连贯性,又要有独立性,通过完成各单元的子目标最终达到完成教学总目标的目的。

同时行业英语应反映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本行业中的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成为动态的立体化教材,教材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材编写模式,例如导入、练习、链接等等进行多方位的开发,以多样化立体化的形式提供更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创造开放的互动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教材是外语教学中仅次于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素,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及教学效果。高职高专学生生源复杂,教学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没有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适合所有教师和学生,因此教材编写应融合多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编写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或任务。内容上要考虑其信息价值和交际的实用意义,尽量与国内、国际的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充分考虑不同的职业群对英语语言能力和职业的认同感。编写理念上要兼顾学生的不同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正确处理基础与能力、语言与内容等的关系,在教材的设计上适当增加一些环节的弹性,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个性与创造性的需求,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英语教改项目资助(HBllY0034)

建设行业企业 篇12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信息资源管理和计算服务模式,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 它由集中管理的硬软件基础设施 (“云”端) 向分散的众多用户提供远程的计算、存储、软件、网络和安全服务。云端由大量企业级服务器、大容量存储系统、云管理软件平台、网络系统和容灾设施构成。

企业私有云属于云计算应用的一种, 它将企业所有的计算资源, 包括各种性能的服务器、存储阵列等集中起来, 并由软件自动管理, 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分配, 使得运行在云平台上的业务系统无需管理复杂的硬件资源, 能够更加专注于业务。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 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 降低企业创新和运营成本, 符合石油行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可以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2 云平台建设模式分析

目前, 国际上对于云平台的实际部署有两种主流的先进技术模式, 分别为Google公司的文件系统GFS (Google File System) 和Amazon公司的弹性计算云EC2 (Elastic Computing Cloud) 。Google公司文件系统GFS的主要设计原则是:在大量的低性能普通计算机上提供高性能的可靠服务。Amazon公司的弹性计算云EC2是一个让使用者可以租用云端服务器运行所需应用的系统。它的设计原则是:在大量的高性能计算机上提供更多独立的虚拟服务器来提供应用服务。

基于石油行业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 考虑到第一种模式 (Google模式) 主要依靠大量廉价低端机器进行集中计算, 对物理空间、能源耗费、维护强度要求很高, 且主要用于大量请求的集中处理和运算, 与目前企业信息系统较为分散、相对独立的现状差异很大, 所以在企业云平台建设中, 不适宜采用第一种硬件大集中分布式计算的模式。建议采用第二种模式建设企业私有云平台, 即搭建以部分高性能服务器为基础的虚拟化云计算平台。

企业云平台建设通过利用虚拟化技术来整合服务器资源, 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 提高管理效率, 缩短系统安装配置的时间, 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开放性、可动态扩展、易于管理和维护的优质访问服务。

通过不断的测试和完善, 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的云计算平台已经进入了企业级应用阶段, 2010年, 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调研结果认为, 到2013年, 以虚拟化技术为应用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增量会超过其他主流传统信息化项目建设, 成为第一应用扩展方向, 如图1所示。

3 云平台建设模式的应用

3.1 云平台基础架构

企业私有云平台技术架构主要采用应用服务器群集配置虚拟化平台, 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 集中搭建云平台。主要采用一定数量性能较高的多路服务器搭建, 使用一定数量运算速度快、内存较大的服务器, 结合存储设备, 配以光交换机, 在其上安装配置虚拟化软件。虚拟化OS直接安装在物理服务器的裸机上, 将物理服务器上的处理器、内存、存储器和网络资源抽象到多个虚拟机中, 再使用工具进行管理, 根据用户和应用系统的资源需求统一管理, 灵活分配硬件资源。

云计算平台架构模式包括三层: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图2所示。

3.2 服务器及存储部署

在构成企业私有云的单个物理服务器上安装配置虚拟化管理软件, 利用服务器强大的处理能力, 生成多个虚拟服务器, 每一个虚拟服务器, 从功能、性能和操作方式上, 等同于传统的单台物理服务器。用户可以在其上安装配置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部署业务系统, 就如同安装配置一台物理服务器一样。这样每个物理服务器实际上充当了虚拟集群服务器上的虚拟机, 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成本, 增强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 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 实现服务器虚拟架构的整合。

存储资源采用光交换机连接方式构建, 即所有存储设备在虚拟化管理平台的调度下, 通过光交换机实现数据的存取。所有私有云上的服务器都通过这种光交换的模式共享存储资源, 通过这种共享的FC存储架构, 可以充分利用虚拟化架构的优势, 完成虚拟机的在线迁移以及资源的动态分配。

为了集中管理私有云资源, 通常需要在云平台之外配置一套安装了云管理软件的服务器, 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统一管理。

3.3 安全设计

云平台中的应用将数据、程序、流程全部集中到云端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存储中。这意味着大量本来分散的节点将全部集中到云端, 由于云平台的设计中带有群集、负载均衡和集中式存储管理等模式, 可以大大减少单点故障和错误, 所以在云端中的应用也能大幅降低系统宕机和数据错误的风险。

企业利用云平台系统可以轻松的完成虚拟环境的扩展, 包括计算性能的提升以及存储容量的扩大。同时云平台管理软件支持内部虚拟网络段划分功能, 这样可将不同业务的虚拟机设置不同子网, 并通过防火墙实现隔离, 保证网络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 云平台不仅有以上优点, 而且可以配合虚拟带库对数据进行完整备份, 实现容灾功能。

4 结语

企业私有云建成后, 可根据信息化发展需要, 在开发测试云端为各信息系统提供独立的开发、测试环境, 使得内部的开发测试等工作更加安全可靠。当完成相应开发测试工作后, 即可释放云平台资源, 提供其他应用系统的使用, 达到高效利用资源的效果。

通过对大量企业云平台运行数据的分析可知, 云平台成功上线后, 为企业节约的开支已超过购买云平台硬件的投资成本。尤其在运维成本上, 体现更为明显, 比如大大降低了供电、空调制冷等能耗。而且云平台的应用, 也大大缓解了企业机房物理空间日趋紧张的全局, 得到了信息部门高度认可。

上一篇:意识形态主义下一篇:高校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