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咨询(共11篇)
团体咨询 篇1
一、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
团体心理咨询与个体心理咨询最大的区别在于求询者对自己问题的认识、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间的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团体咨询感染力强,影响广泛。这是因为群体的互动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自主性的激发,也就是团体动力的形成。在团体中,团体动力对于团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团体成员也是靠着动力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2、团体咨询效率高,省时省力。相对于个体一次只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团体在解决问题方面,时间和精力是很有效率的。并且,团体中复杂性,也会给团体成员其他的收获。
3、团体咨询效果容易巩固。团体咨询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增强了实践作用,也拉近了咨询与生活的距离,使得咨询较易出现成果而成果也较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4、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因为团体咨询是将来访者分成小组,在团体内和他人进行沟通、合作来改善自我的状况。所以在团体咨询适合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也能改善人际关系。
二、如何开展团体心理咨询
一般采用如下几种形式:班级心理课、主题心理咨询辅导、心理训练以及与学科的融合等等。
1、班级团体心理咨询辅导
班级团体心理咨询辅导是以教学班为咨询辅导单位、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团体心理咨询辅导活动。“运用教室内的团体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成长发展或解决问题。”
它重在师生及同学间的互动、互感,是一种多向的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及评判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触发更深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团体咨询辅导者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咨询辅导。如:讲授法、自述法、角色法、讨论法、情景法、综合法等。团体咨询辅导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发展规律的不一致,有目标地针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合理选择和组合各种方法以提高团体咨询辅导课的实效。它“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以外进行,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灵活”。
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咨询辅导渗透于班级活动,既是团体心理咨询辅导的创新和发展,又使咨询辅导的质量得到提高。学生能在丰富多彩、愉快舒心的班级团体心理咨询辅导中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和发展。
2、主题团体心理咨询辅导
先确定一个主题,把有相似性问题的学生集中起来,共同团体咨询辅导。不同年级、班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团体活动相互接纳、相互鼓励,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题团体咨询辅导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可以是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学生的团体咨询辅导,可以是讨论式的团体咨询辅导,也可以是有家长、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团体咨询辅导。
三、团体心理训练活动
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是学校团体心理咨询辅导另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虽然班级心理咨询辅导课中也经常采用团体心理训练活动,但团体心理训练活动作为一种专门的团体咨询辅导模式,还可以结合学校、团队活动开展。团体心理训练活动的内容、形式很多,包括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训练、拓展性的心理游园活动、心理夏令营、智力开发活动等。
四、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学科教学的一般形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并记笔记。但是,如果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能增加。将团体咨询辅导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一方面,可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学生观、教育观,达到让学习者自觉领悟的效果;另一方面,借助学科的力量,学生的心理感触或许会更深刻。二者相互促进,互相提升。如果将二者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校团体咨询辅导还可涉及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学生进行国防军训时,在进行劳动下乡时,在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时,将团体咨询辅导的形式、方法、理念、策略等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是一种动力互动。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就像他们在其他社会关系中与人互动的模式。所以,如果能在良好的团体气氛引导下,成员便可以学习并尝试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并通过在团体内演练或角色扮演及成员的反馈来洞察与转移情绪的困扰,将学到的技巧与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此,团体心理咨询辅导之于每个学生自我成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当然,目前学校团体心理咨询辅导仍处于一个开拓阶段,究竟如何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学校团体心理咨询辅导,还有待于我们极积地去探索与实践。
摘要:团体心理咨询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关键词:高校,团体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
[1]李琼.心理咨询在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6,04.
[2]张可,张建华.发展性团体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团体咨询 篇2
我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是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我想这也许就是书上所说的团体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人的成长,达成自我实现。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作为团体的一份子,需要和期望才能得到满足,即人只有在团体中才能健康的成长。为了尽快努力的达到这一目标,从而开展了团体心理咨询活动,采用多形式、深入式的小团体的方式,促进个体在团体中的健康成长。
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通过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掌握了团体心理咨询的很多技术,同时也加深了与团体成员的友谊,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活动中有几点让我感受最深的是:
一、形似多元化,以游戏为主
老师的教学颠覆了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再是老师在讲台上念,学生在下面听。教学内容也不再完全是书本上千篇一律、枯燥的,而是很多既有趣味,同时有着许多深刻寓意的游戏。
二、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不在是教学的中心,在团体活动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旁观者,活动中很多东西要靠个体自己去做,靠自己去想,活动自始自终老师从不干预和打断,只是适当的提醒和纠正。一切的一切都要靠团体成员自己组织相互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团体中每一个个体的个性成长,同时也有利于一个团体的全面发展。
三、“破冰”与放松练习
刚刚组建团体时,玩玩存在很多不熟悉彼此和尴尬的局面。成员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就需要“破冰”,从破行为到破心态就是“破冰过程”。同时进行一些放松练习有利于放松成员情绪,让其把注意力放到活动过程中来。如跳一些可爱有趣的舞蹈或者学习彼此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都可以轻松达到此目的。
四、在活动中掌握和运用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
传统学习心理辅导的方式都较为枯燥,对于大量的咨询技巧没有合适的方法难以掌握同时也难以及时应用。但是在活动中却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很多活动中都要倾听他人的想法,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真诚地对待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五、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在活动过程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活动是留给自己的“墓志铭”以及“他人眼中的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游戏的运用可以引人深思,深思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过什么事情,反思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别人又是看待自己。这样都可以促使自己人格的完善和健康的发展。
六、通过游戏教育学生
这次培训与以往的培训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在培训过程中,老师除了讲解一部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之外,还精心设计了一些游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例如:心有千千结游戏。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手拉手围成一圈,让我们看清左手和右手分别握住了谁的手,然后放手,自由走动,突然停止,老师要求我们按照原来握住的手找到并握住,发现有许多结,这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把结解开,发现由于个别成员没有记清,不能完全解开千千结。通过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合作能力,发挥成员的个人智慧,提升其组织能力。
浅析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 篇3
关键词:亚隆团体治疗模式;此时此地;历程阐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团体辅导与治疗在中国大陆广泛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逐步成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培训等领域新的发展趋势[1]。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国外各种团体模式的引入,临床工作者开始意识到结构式团体的局限性,并将兴趣点转向非结构、动力性团体模式[2]。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是最受国人欢迎的动力性团体模式之一。
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在国内外已获得广泛的认可,但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该模式的治疗理念、模式特点和主要技术进行梳理,并综述其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总结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对国内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的启示,希望对我国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亚隆团体咨询与治疗模式
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由美国著名存在心理疗法及团体治疗大师欧文·亚隆经过四十余年研究摸索而发展出的一种基于人本—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动力学治疗团体模式。其主要形式是由一名或两名治疗师共同为一组来访者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以团体为核心,重视小组动力,在小组的发展中从辅导的角度,从更深层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帮助的角度协助来访者深度、持久地成长。
(一)欧文·亚隆简介
欧文·亚隆(Irvin D. Yalom)1931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父母是俄罗斯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移民美国。欧文·亚隆如今担任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是美国团体心理治疗领域的权威,与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和罗洛·梅(Rollo May)并称存在主义治疗法三大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有《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存在心理治疗》《当尼采哭泣》《叔本华的治疗》等。其中,被誉为“团体治疗领域的精华”的《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和心理小说《叔本华的治疗》均阐述了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念与技术。
(二)治疗理念
亚隆认为心理症状或困扰均起源于人际关系的冲突,心理治疗的目的是要帮助来访者学习如何形成没有扭曲的、满意的人际关系,而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通过团体治疗的过程解决人际关系冲突进而消除心理症状。他认为人际互动是团体心理治疗的引擎,许多来访者一开始的咨询目标是消除症状,但随着治疗的进行,目标都转向了处理人际互动的问题[3]。因此,亚隆团体咨询与治疗模式在开展即时的人际互动的同时,解决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和问题。他将团体划分为支持型、教育型、人际取向型(包括个体内在模式和反馈模式)等类型,认为团体的影响力会帮助诱发新行为,训练同理心。人格在人际中形成,也在人际中改变,多种反馈将促成个体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自知是治疗的最佳途径。
(三)模式特点
1.疗效因子
亚隆认为治疗性的改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随着人类各种体验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产生,这种相互作用称为“疗效因子”(therapeutic factors)[3]。在治疗体验中,可以概括地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疗效因子:希望重塑、普通性、传递信息、利他主义、原生家庭的校正性重现、行为模仿、人际学习、团体凝聚力、宣泄和存在意识因子。其中,人际学习和团体凝聚力是最复杂和重要的疗效因子。
(1)人际学习(interpersonal learning)
人际学习源于团体成员间的互动,团体成员会发现在互动中自己的言行对其他人的影响。通过领悟,他们能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形成这种特定的行为交往模式,以及这些特有的交往模式是如何作用于现实生活的。通过团体成员间的坦诚相待、反馈和相互支持,成员可改善他们的行为交往模式。
(2)团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
团体凝聚力是指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团体成员通过身处团体中而感到温暖和平静,体验归属感,感到自己对于团体是有价值的,即使暴露自己的任何经历和隐藏的一面,也能够得到团体中其他成员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不再感到孤独。
2.领导者角色
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认为领导者应当治疗性地运用自我,把自己在小组中的感受、情绪、困惑、收获与所有组员分享,将自我融入小组之中,同时将技术整合其中,而不是作为权威出现,去发布指令,从而协助团体成员确认或推翻对领导者的印象,即,领导者促使来访者把领导者当作此时此地一个真实的人。同时,治疗师应作为透明化的榜样,在团体互动中表现出强大的包容性。当然,团体领导者,不能仅做到诚实或全然的暴露。当团体领导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困惑时,暂时退一步重新考虑或许能有所收获。亚隆认为团体成员间(包括领导者)的零距离就相当于个体咨询中良好的咨询关系,是有效团体的先决条件[4]。
3.提倡建立团体文化,塑造规范
亚隆认为,应建立团体文化,在心理上持续地保持着和当下、社会、人际的紧密接触和联系,规范并约束成员之间的条例使团体治疗有序开展。任何在团体治疗开始之前成员曾经的生活经历,都是团体学习分享的资源,而不是问题,但重点在当下而不在过去;任何在团体治疗期间成员个人生活的遭际和变化,都是团体学习分享的资源,而不是问题,但重点在建构而不在解析;任何在团体治疗期间成员之间所发生的即时互动现象(包括违规行为、冲突),都是团体学习分享的资源,而不是问题,重点在心灵成长而不在维持太平。
4.重视“此时此地”
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认为,“此时此地”是最主要的治疗力量,也是领导者和来访者最好的伙伴。“此时此地”是指在治疗地(在办公室、在关系中、在你我之间的空间内),且在治疗当时发生的时间。基本上这是一种非历史性的角度,不强调(但并非抹杀)来访者的生活历史和事件的重要性。
nlc202309041803
重视“此时此地”主要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的基础上。第一个假设,是指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于社会学家和当代心理治疗师来说,人际关系具有无可非议的重要性。我们周围的人际环境——亲人、朋友、同事等,对我们成长为什么类型的人都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的自我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于生命中重要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因此,建立在人际关系模型上的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以移除人际关系的障碍为目标。第二个假设,是指团体可以被看作一个微型社会。团体成员的人际关系问题会表现在团体关系的此时此地,如要求过多、过分担心、傲慢、自我贬低、喜欢控制他人、过分苛刻等,这些特点都会渗入到团体互动中。总之,团体如同社会缩影,成员的关系问题在团体互动中的此时此地表现出来。[5]
(四)主要技术
亚隆在《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描述了关于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每个阶段的技术,如成员筛选、团体的创建、问题成员的应对等。其中最具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特点的当属此时此地的运作技术。
亚隆认为此时此地所产生的效用由两方面构成,任何单一方面均不具有治疗功能。第一方面是体验性的:团体成员生活在此时此地,他们对团体内其他成员、领导者和团体本身都会产生强烈的感受。团体中的即时事件,比同时发生于团体之外或以往发生的事件都更为优先。第二方面是历程阐释:此时此地的聚焦如果缺少了历程阐释这一方面,则功亏一篑。因为如果人际学习这一疗效因子要发挥作用,那么团体必须自我检视,审视自身的交流,也必须超越纯粹的体验而致力于体验的整合。因此,领导者必须掌握这两项技术:激发团体进入此时此地和促成历程解释。
1.激活此时此地
首先,需要牢记此时此地。如果领导者做到这一点,那么他自然就会引导团体进入此时此地。亚隆将团体领导者比喻为牧羊人,在赶一群羊进入一个指定的活动范围中,阻止那些误入歧途、沉迷于个人历史且不着边际的评论,并理性地引导他们回到指定的范围中。每当团体有议题出现,领导者可以思考“如何才能将这一议题与团体最初的任务产生关联”“怎样才能使它在此时此地重现”,甚至在团体的第一次聚会就开始聚焦此时此地,如可以在成员都自我介绍过后,邀请他们分享对彼此的印象。
其次,领导者要把核心由外转内、由抽象转具体、由普遍转具体、由个体转至人际互动。例如,如果一个来访者与配偶或者室友发生冲突,团体领导者可以问他“假设你对团体中某个人也如此愤怒,那个人会是谁”或者“预想你可能会与团体中哪一位发生类似的争执”,如果出现“所有成员”这样的答案,则需进一步询问,有时可修饰问题,使之更易被接受,如“团体中谁最不可能与你发生冲突”。
再次,团体领导者可以凭借鼓励其他人的反应来加强互动的深度。即使使用简单的技巧,如要求团体成员彼此之间直接的交谈、运用第二人称(“你”)而非第三人称的代名词、相互注视等,都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团体领导者需要把握运用此时此地的最佳时机,并尝试体会团体成员当时的感受。因为此时此地对某些成员来说的确很具有威胁性,团体领导者需要对其进行共情,并寻找减少威胁的办法,如明智和适度的自我暴露、描述正反两方面的感受、明确指导或示范团体成员进行有效的反馈等。
当然,阻抗会以各种形式出现,但通常阻抗有多强,伪装就有多真,特别是在团体建立的初期。团体领导者应当明白,阻抗一般不是意识层面的,更多来源于意识之外的力量。因此,团体领导者应当在理解与共情的基础上使用上述技巧,激活团体的此时此地。
2.历程解释
历程解释是指解释团体每个成员内部心理世界、人际互动、团体力量等互动关系的本质,注重“如何”和“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此时此地。辨别出交流的实际影响和交流者的本意之间的联系是历程解释的核心。这个任务很复杂,主要由五个阶段构成:(1)团体成员必须先认识到他们正和其他人进行某种互动(从简单的活动到最后一长段时间的复杂行为模式);(2)团体成员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冲击,以及如何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又如何影响自己对自我的关怀;(3)团体成员决定对自己一贯的人际关系模式是否感到满意;(4)团体成员培养改变不满意人际模式的决心;(5)团体成员巩固已改变的部分,并迁移到现实生活。团体领导者可运用一些特定的技术来激活历程阐释。
首先,团体领导者可灵活运用以下方式协助团体成员辨识历程:(1)关注此时此地纯粹的非言语资料(座位、出勤、眼神交流、着装和外貌变化等);(2)关注被成员或团体忽略了的东西;(3)讨论缺席者,了解该成员在团体中所担任的角色;(4)讨论团体出现的紧张状态;(5)治疗师单纯地表达感受。
其次,团体领导者可通过以下方式引导来访者设定一个历程取向:(1)反复将脱离此时此地互动的成员拉回来,邀请他们思考近来互动学习的意义;(2)证明强烈的情感表达可以提供更有意义的学习材料;(3)鼓励来访者表达他们对团体历程的看法,如让成员提交前次团体的体会及对体会的分析。
最后,团体领导者可借助以下方式增加成员对历程阐释的接受度:(1)注意阐释性评语的结构,如以支持的方式观察、评论成员的内心活动而非贴标签;(2)在团体冲突激烈时,需限制责难的范围来增强接受度,如提醒冲突双发暂时改变方向,思考“对方的想法有没有哪一部分是真的”“哪些部分似乎触动了我的心弦”;(3)记录团体成员在不同寻常的坦率时刻说出来的话,并在合适的时候询问该成员是否正发生他所说的事;(4)运用过去。
二、研究进展
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相关的国内外新进展的研究报告较少。一方面是亚隆本人目前比较倾向于著书而较少发表研究报告;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亚隆团体模式所使用的英文翻译是“group psychotherapy”,这容易与其他模式混淆,为了确保文献综述范围的针对性,我增加了“Yalom”这一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文献
nlc202309041803
范围。
(一)理论研究
亚隆在其代表作《存在心理治疗》中深入探讨了存在的四个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孤独与无意义。这种存在主义的思想,也在亚隆团体模式中得到验证与发展。针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研究表明,团体可以帮助成员讨论并寻找能够扩大他们有限时间中的生活质量的办法,理清他们的存在意义[6]。大部分团体成员能够在开放和接纳的气氛中表达恐惧,并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益[7]。每周的见面能够降低他们的抑郁情绪和改善他们的问题处理方
式[8]。团体领导者能够促进关于认同、责任和成长的讨论,自然而然地促进成员的自我探索。许多患者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和利他行为找到生活的使命感[9],发现生命的意义可以是对他人的承诺和自然的副产品[10]。
(二)技术创新
亚隆提出并验证了将文学与心理治疗相融合的技术,如团体成员和领导者阅读双方对前次团体的总结。亚隆及其助手对一个拥有严重焦虑的团体进行为期18个月的治疗,每次团体开始前都让成员阅读团体领导者对前次团体的总结。该研究证实,前次团体的总结材料对于成员与领导者都是整合团体认知的重要工具[11]。
国内对疗效因子的引入,产生了对团体效果评估的新方法。汤臻在检验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时,让被试在治疗结束8周后接受团体治疗疗效因子问卷。结果表明,实验组在普遍性、情绪宣泄、人际学习、团体凝聚力等因子上显著优于对照组[12]。
此外,国内研究者鲁小华和樊富珉等人对亚隆团体模式中“替罪羊”现象的概念、产生机制、其在团体中的作用及领导者干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亚隆团体模式中的“替罪羊”现象[13]。
(三)应用研究
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干预不同领域的不同问题。如亚隆对住院病人的研究表明,该团体模式是住院病人治疗的一项重要而有价值的组成部分[14]。通过建立团体凝聚力和增加成员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对老年病人的效力干预[15]。亚隆团体治疗模式中人际学习的部分有助于物质依赖患者的治疗[16]。团体治疗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帮助丧偶的患者[17],即使是在丧失的过程中,患者也能够获得个人成长[18]。并且,亚隆团体模式有利于培养成员形成处理焦虑的策略。然而,在团体的进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引发一些危机,领导者要谨防因关注开放的情感表达而弱化理性的重要性[19]。
国内研究者马宁探讨了亚隆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论证了该模式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困扰和在班级建设上的效用[20]。孟建平则探讨了亚隆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在《医护心理学》的教学过程的作
用[21]。他将学生分为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组(10人)和观察组(32人),对亚隆团体心理咨询和治疗组采用亚隆团体心理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认同度高于其他教学形式。可见,亚隆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对我国团体心理咨询发展的启示
(一)海纳百川,整合自身的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
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是以人际互动取向为基础的,它兼收并蓄了行为主义、人本—存在主义、认知疗法和社会学习理论等多种理论观点。亚隆在四五十年的临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人格特点,整合出独具特色的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我国的临床工作者也应当广泛涉猎心理学各个流派的理论,结合临床经验与自身特征,整合出自己的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风格。
(二)与时俱进,不断继承与创新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新的临床症候群、治疗设置或理论方法不断涌现,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亚隆本人及其继承者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对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进行改进,至今《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已经过五次改版。他们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强化核心技术,使其优越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我国的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提出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身心灵劝人健康辅导模式”等。但是,由于很多观点与技术没有更新,造成研究进展与临床工作的断层。我国的学者与临床工作者应当在把握国内外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与研究进展的同时,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创造出适合本土国民的团体咨询与治疗的方法技术。
(三)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与严谨的实证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亚隆认为:“临床工作者有必要持续与研究领域保持接触,即使本身不参与研究,也必须知道如何评估他人的研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的职业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师,亚隆在充分吸收西方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抛弃抽象的理论思考,而从日常生活和心理治疗的角度出发整合具有自身特色的团体心理与治疗模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开展严谨的实证科学研究,利用丰富的研究资料论证亚隆团体咨询与治疗模式的基本原则和治疗效果。这是非常值得国内团体咨询师与治疗师学习的。目前国内临床工作对团体咨询与治疗的培训和实践热情较高,但大多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较少有意识地进行严谨的科学验证。国内团体领域的研究者应加强与临床工作者的合作,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与严谨实证科学相结合,促进我国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实践与研究的共同发展。
(四)设立机构,重视专业人员的系统培训
亚隆对团体领导者提出了一套包含观摩学习、督导、团体体验和个人的心理治疗等内容的系统的培训模式。美国已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加强欧文·亚隆团体咨询与治疗模式在治疗师的培训方面的应用,为治疗师提供了大量的成长机会。2008年欧文·亚隆心理治疗学院联合美中国际心理学院推出旨在为中国培养优秀的团体咨询与治疗师的认证培训项目“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系统培训”。现在,由北京万生心语咨询有限公司独家在中国承办和推广此项目,希望通过多方的努力,能有效地培养中国本土化的专业团体咨询师与治疗师。
论团体心理咨询与大学班集体建设 篇4
一、团体心理咨询的内涵
1、团体心理咨询的概念
团体心理咨询, 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 由领导者根据参加者问题的相似性或参加者自发组成课题小组, 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 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1]。在高校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 克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 实现自我价值。
2、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和功能
团体心理咨询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咨询效果容易巩固;特别适用于改善人际关系等特点[2]。大学辅导员所管辖学生众多, 无法完全一对一地进行学生的管理, 而且在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中, 很多学生不愿意向辅导员吐露自己的想法及困难。因此在大学班集体建设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特别适宜, 可以让学生在团体心理咨询中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 使学生获得安全感, 增加信心, 促进学习, 也让领导团体心理咨询的教师可以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问题, 进行个别咨询, 省时省力。
二、大学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性
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 习惯在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下学习和生活, 进入大学后, 陌生的环境, 陌生的同学, 让他们产生孤独感, 不习惯大学独立自理的生活, 不适应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 出现厌学、逃课等情况。在这个时候, 让学生树立班集体观念, 在团体中找到归属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班集体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1、团体心理咨询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交流的平台, 提升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团体心理咨询能够打破学生初入大学校门时同学之间的陌生隔阂, 通过破冰等训练, 让学生们迅速地接纳彼此, 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树立班集体意识, 提升班集体凝聚力。班集体的凝聚力来自于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热爱班集体并从中获得安全、爱、归属、自尊、成就等需要。
2、团体心理咨询让大学生养成了分享的良好习惯, 培养了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使班集体形成乐观进取的班风。
好的班风使学生学得愉快而有成就感, 相反, 差的班风会严重影响学生在大学的发展。团体心理咨询可以通过班级团结训练开展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团结能给人力量, 团结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完成活动的目标任务。班级成员在活动中分享彼此, 相互鼓励、支持、帮助, 建立良好的班风, 每个人都尊重自己、表达自己、努力学习, 同时也尊重别人、欣赏别人、鼓励别人, 才能更好地共同成长。
3、以团体心理咨询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更好地处理学生突发事件。
现在的大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 传统的政治教育让他们觉得乏味而无趣, 而团体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交流、思考、讨论, 可以自然地了解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想法, 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也可以预防学生突发事件。
4、以团体心理咨询帮助有成长困惑和特殊问题的学生走出困惑。
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大一的时候新生们要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让他们以平静的心态来完成这样的转变就成为了难题。通过团体心理咨询, 比如“青春的思索”、“昨天、今天、明天”等成长咨询活动,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巧、社交沟通技巧、处理情绪技巧等, 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 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毕业时, 学生们又面临就业择业的问题。团体就业辅导可以为学生开设求职技巧的课程, 协助学生分析事业志向, 了解自身的有点和不足, 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团体心理咨询, 教师还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有特殊问题的学生, 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学生、挂科多成绩差的学生等, 他们会表现出自卑、敏感、孤僻、思想偏激、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在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 这类学生获得了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也增加了其他同学对他们的了解, 让他们融入班集体, 感受关怀, 从中得到鼓励, 获得自信。
虽然现在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班集体建设中运用的较多, 但因为团体情境中每个大学生都有个体差异, 势必引导团体的教师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难以照顾周全。所以要使团体心理咨询收到良好的效果, 还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师掌握团体咨询的理论与技巧, 充分尊重每一位成员, 让学生在团体咨询中体验到自己被支持并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陈瑜, 裴涛.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 2010 (2) .
团体心理咨询契约书 篇5
理念
本团体的目的是希望你能表现真正的自我。经过练习和鼓励,任何人都能学会以更令人满意的方式表达自己,本团体强调以“角色扮演”作为训练自我肯定及接受反馈的方式
目标
1.能区分和辨识自我肯定和非自我肯定的行为
2.学习把自己的需要、希望、感觉和意见以诚实而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
出席
请务必每次都出席,团体需要你提供意见和技巧示范。而且每位成员都参与,团体才能有效地进行。如果你不能参加,请和领导者联系。任何成员都有权利在任何时刻退出本团体。但是如果你考虑退出,请事先和领导者沟通,这样做对你是有帮助的。
准时
请务必准时,避免错过聚会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让团体能因你的参与而获益。如果你预计可能会迟到,请事先告知领导者。本团体将于
年
月
日开始,****年**月**日结束。
作业
每位成员在下次聚会前,均须在团体以外的时间练习某些作业,你可以不同意领导者建议的作业。但是一旦同意,请务必完成。
保密
任何一位成员在团体中所说的话都是绝对保密的,也就是说,在团体中呈现的任何资料都不能在外面讨论。每个人都有隐私权,你也可以不透露任何你不想和别人分享的事。
研究
每位成员都要要参加团体前及团体后的自我肯定练习,这些练习可用来帮助领导者为成员设计个别训练计划,同时也可以评估本训练的成果。并且,成员都要填写自我肯定量表、参加角色扮演测验。同时,会有观察者在督导下记录团体的互动。团体结束后,甩有资料都会和每位参与的成员分享。
聚会时间
每个星期聚会1次,时间是
本人已仔细阅读并充分了解本合约的内容。本合约在领导者和本人彼此同意下亦可修正。
成员签名
日期
电话
领导者签名
日期
团体咨询 篇6
CDIO模式团体咨询课程实践教学一、引论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应用心理学成为21世纪的朝阳与阳光职业。社会迫切需要能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应用心理学的专门人才,其中心理咨询成为我国心理学的首要领域,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婴幼儿教育、社会服务等多种领域,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技能成为心理学高等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心理咨询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咨询过程与咨询技术的科学。作为现代行为科学中的新兴学科,起源于美国,从西方引入中国成为一门应用学科的历史比较短,其中团体咨询与辅导作为心理咨询中的一个分支,起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于上世纪90年代由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将其体系全面、系统地引入中国,近二十多年在中国得到了高速地发展。团体心理咨询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而言的。
团体咨询与辅导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到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从企业人员培训到社区社会服务工作,各个领域对于团体辅导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技能尤其是团体咨询与辅导的技能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即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可将学生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二、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脱节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指出,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心理学专业强调专业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即培养具备一定专业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传统的心理学专业设置中包含着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也偏重于基础知识与理论,尤其在心理咨询类的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忽视了基础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专业能力的环节,造成了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的脱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偏重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均衡
部分院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目标偏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也有实践技能的学习,但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上却严重失衡。另一部分院校在课程教学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上都有兼顾到,但是其对理论教学的要求明显轻于实践教学的要求。而科学的做法应是,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所特有的操作性,需要大量师资与教学资源来配合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出现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即实践就是知识讲授加课堂演练,这种思想在不少高校教育工作者中存在。实践教学不等同于弱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也不是简单机械的照搬,而是一项有创造性的劳动,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更高的素质,其中不仅包含对于理论的理解,也包含对于教学实践的有效把控。
(四)缺乏实践教学的实践环境
心理咨询类实践课程的操作环节需要在实际的环境中实现,由于学生缺乏专业实践的机会,导致很多实践技能课的操作只能停留在教师演示的环节上面,也由于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伦理要求,所以大多数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接触咨询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如何在教学资源与限制的请款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将是在课程教学以外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实践改革
(一)课程改革实践
团体心理咨询课程的实践性首先体现在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监控。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改革:
1.注重体验式教学
学生要掌握团体心理咨询学的技能,首先要对团体心理咨询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与体验,我们在课堂中改变了讲授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咨询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由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在实践课程环节中进行课堂模拟,对于团体辅导的整个过程进行课堂演练,大部分同学要作为团体辅导的参与者直接体验整个流程,在过程中我们还设置了观察员的位置,作为第三方,对于咨询师和团体辅导的对象进行有效的观察与体验。
2.重视技能训练,进行专业技能的模块教学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在实践技能的设计方面,进行有有效的分组,将团体咨询与辅导的技能分为不同的效能模块,对于不同模块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团体心理咨询课程分为了理论与实务两个大的部分。理论部分包含:团体咨询概述、团体咨询的发展史、团体咨询的心理咨询流派、团体咨询中的领导者、结构化团体心理咨询的流程、团体咨询的评估等部分;实践部分包含:团体咨询具体技术,团体咨询方案的设计、团体咨询的实施等部分。
3.细化课堂教学目标,严格课堂教学环节的控制
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最多的问题是,实践教学走过场,学生参与度不高,收效不好。为了加强对于课堂教学的管理,在进行团体咨询与辅导每一节课前都要求老师对于每节课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设计的思想也源于工程技能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对于实践教学的预置并不是要让课堂教学一成不变,而是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实践教学不仅要做到“备理论”,而更多的是“备学生”的理念,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严格控制教学环节,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真正提升,避免实践教学流于表面化与形式化。
4.建立课堂学习型小组,开展合作式学习活动
团体咨询的开展与个体咨询不同的是,在整个咨询过程中需要多人的合作与参与,从方案设计之初的需求调查,要方案的设计及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单个咨询师都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有效的团队协作。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开设之初,专业教师就将学生组成3~5人的学习型小组,由学生自愿组合,将学习型小组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而非单个学生,这样的好处是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升他们的团体协作能力。其中课堂中的课堂模拟,技能模块的训练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评估也主要以小组成绩评估为主。
(二)完善与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
传统的心理学专业课程评估方式多采用考试,考试作为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评估的方式长期存在,对于理论课程的评估有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考试更多情况下是一种结果的评估。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仅仅依靠考试一种手段对于实践教学的效果的评估是存在缺陷的,并不能区分不同学生专业能力,所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是必要的。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价机制的结合,综合各个因素来评量教学效果与学生能力的提升,先总结如下:
1.考试与考查相结合
团体咨询与辅导的课程考核采用考试与考察两种方式,考试即为理论知识的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考查主要是包括学生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的结果。
2.结果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
结果评估即学生团体咨询能力的水平的评估,主要通过其参与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团体辅导实施的能力给予评估;过程评估,涉及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的评估,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工作状况、个人专业技能的转变进行有效评估,评估的依据是教师的课堂记录与小组情况记录表。实践证明,结果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3.教师与学生参与评估相结合
在评估环节中,只有专业教师参与,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显示出其缺陷,学生参与度较低,对于教学反馈环节是不利的。我们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请学生参与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估,这对于教学环节的总结和反馈是有效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现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效对接
实践操作类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是有限的,但是专业实践是无限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实践条件就尤为重要。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之外,我们与其他专业技能课程老师组成教学研究小组,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讨论,利用专业的实习见习点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实践。例如,《专业见习》是我们之前就开设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已有的实习点,校内的心理健康中心、广州第二强制戒毒所、花都区赤坭圩小学开展团体辅导的实践,对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团体咨询经验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会英,盖玉先,徐宁.探索适合我国的国情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7):109-110.
[2]杨美荣,高月春,马建锋.发展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6.
[3]肖丁宜,樊富珉,杨芊.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师胜任特征初探[J].心理科学,2016,(01):233-238.
[4]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团体咨询 篇7
自从1991年6月樊富珉介绍并引进团体心理咨询以来, 该技术受到学者们的一致青睐。如果以“团体心理咨询”为主题词, 检索中国知网, 可搜索到上千篇文章。团体心理咨询不仅应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领域[1,2,3], 而且应用在其他社会领域中的团队建设、干部培训和其他人群的心理治疗和干预研究中[4,5], 甚至在一些课程建设中也引进此理念[6]。综观已有的这些研究, 虽然他们是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主题, 采用了不同的方案设计, 但他们追寻的最终目标却是相同的, 这就是力争证明一个结论: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形式。因此, 开展一个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时, 怎样使其更有效就成了众多研究者努力的重点。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并结合多年的实践探索经验, 认为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影响因素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
二、影响团体心理咨询的前置因素
团体心理咨询的前置因素主要是指团体心理咨询开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如果团体的领导者在团体开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 考虑的不周到, 在团体操作过程中很可能发生领导者难以处理的情况, 妨碍团体效果。如果准备工作比较扎实、细致、合理、科学、全面, 也就奠定了团体成功的坚实基础。因此做好准备工作是增强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1、甄选成员的方式和标准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常用的成员招募途径有两种:一是广告宣传, 比较适合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二是班主任、咨询师或其他辅导人员建议与个人自愿相结合, 比较适合治疗性团体心理咨询。通过上述途径报名的成员并非都是适合参加团体的, 此时领导者还需对成员进行筛选。常用的筛选标准一般为成员的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经历、参与团体的动机、对团体的期望等方面。具体的筛选方法有个别面谈法、心理测验法、书面报告法。如果发现报名的成员有极端自我中心倾向、好攻击好霸道的、精神疾病、极度躁狂症、自杀倾向及身体处于危机状态、出于对团体的好奇而参加的等情况, 则一般不适合参加到团体中来[7]。因为这些情况下的成员不仅不能通过团体受益, 反而会给团体带来不良影响, 影响团体效果。因此, 采用恰当的甄选方式筛选适合的成员参加团体, 是团体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2、成员属性
成员属性主要包括年龄、智力水平、人格特质、求助动机、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等。据研究表明, 智商越低, 团体咨询失败率越高。因为低智商的人不大容易领悟别人言语中的意义。大多领导者比较认可的是, 成员属性的相对同质性对于团体的发展是比较有利的。
3、团体方案设计
团体方案是团体开展的主要载体, 方案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可行、有针对性, 是否对成员有吸引力是设计者应考虑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 一次团体心理咨询方案内容上应包括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和结束活动。三部分内容的设计均服从于本次活动的目标, 注意过渡和衔接自然恰当, 注意体现成员的动静结合, 在整个过程中体现成员的感情流动和舒适感。热身活动是为成员进入状态做准备的, 不是团体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时间不宜太久, 一般10-20分钟即可。热身过度会给人本末倒置的感觉。主题活动是团体心理咨询的核心环节, 是咨询技术应用的主要阵地, 是借助活动促进成员自我探索、集体分享、习得经验良好态度和行为方式、实现团体目标的钥匙, 而不是活动本身。一般借助1-2个活动来体现即可。如果活动过多, 就会给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感觉, 成员分享的时间、深度必然会受到影响。结束活动一般在团体结束前5-10分钟进行, 一般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领导者对本次活动做总结, 二是成员分享此次活动心得[8]。恰当的结束活动是对成员心灵的一种滋润和按摩, 可以帮助成员更好的消化吸收本次团体应习得的营养。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 成员对本次活动的定格印象就会不那么清晰和深刻, 甚至还会产生茫然不知所从之情绪, 从而削弱了团体效果。
4、团体规模
团体规模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团体动力。规模过小, 人数太少, 团体活动的丰富性及成员交互作用的范围欠缺, 成员会感到不满足、有压力、紧张感。规模过大, 人数太多, 领导者难以关注每一个成员, 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机会会受到限制, 成员的分享程度会降低, 从而使问题的探讨流于表面、片面、草率, 而影响活动效果。一般来说, 团体规模可依据以下因素而定:团体类型、成员背景和年龄、成员问题的类型、领导者的经验与能力等。大学生发展性团体规模一般为15-20人, 治疗性团体规模以8-12人为宜。
5、时间流程
时间流程包括团体时间的总体安排, 何时开始, 每次聚会所需时间, 聚会次数, 聚会间隔时间。Rogers的经验表明, 一般团体咨询需6-15次即可使成员有效处理自己的问题。具体到某一主题, 其频次和时长为多少更合适, 应以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目标而定。一般为一周一次或2次, 每次聚会时间在1小时至1.5小时之间较为合适。
6、环境和场地的适宜性
团体心理咨询不是单纯的游戏活动, 重在成员的情感和精神分享, 因此活动场地应有特别的要求。一般来说, 应考虑以下几方面:便利性, 方便成员来往;安全感, 成员隐私保证不被别人监视偷窥;避免分心, 保证活动中无关人员不能随便入内;足够的空间, 成员可以随意走动, 可以围圈做;舒适感, 温度适宜, 环境温馨, 使人情绪稳定, 放松。
总之, 一间宽敞、清洁、空气流通、气温适当、装饰温馨、具有隔音条件、多媒体设备、没有固定桌椅的房间最为理想。
三、影响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因素
1、成员状态及表现
成员状态及表现主要包括成员在团体中的角色地位, 信任水平, 成员对领导者的态度、成员的知觉筛选、成员沟通技巧的个别差异、成员的期望心理、对信息的浓缩作用和终止现象等方面。
成员在团体中的角色地位是指成员在团体中身份的高低。人们往往喜欢与地位高者进行沟通, 这样一来高地位者的成员往往易掌握谈话的内容, 低地位者常常会表示出尊敬、奉承或同意其观点赢得高地位者的恩惠, 这样不利于低地位者问题的自然显现与参与沟通的真实性。
在团体活动过程中, 成员之间彼此的信任是上升还是下降, 会影响到团体的进程。如果多数成员的参与度降低, 或成员常表现出攻击别人的现象, 则表明信任度是下降的, 这对团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随着团体的进行, 成员对领导者的带领是否喜欢, 成员是否尊敬领导者, 是否信任领导者等态度表现对团体的进程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人们常有一种倾向, 即常常反对那些与自己先前预期不一样的信息, 愿意接受已设想好的要去看或听的内容, 这就是知觉筛选。结果会怎样呢?人们只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忽略自己不喜欢的信息, 必然导致成员知觉信息的缺失或误差。这种知觉筛选表现可能会带来团体中信息沟通的障碍。
人与人的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 成员中有的可能善于口头表达, 有的虽不善于口头表达, 可能善于书写表达, 有的可能不善于表达, 但可能善于倾听。这些个人能力特点的差异要求团体活动设计要考虑到成员的不同沟通展现形式, 力求多样化方式设计活动, 便于成员的参与与自我暴露。如果忽略了这一个别差异存在, 将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信息交换中, 个人可能有着各自的期望, 所以在接受信息时, 个人可能会按照个人期望对某些信息强加意义。另外, 当成员感觉信息模糊不清时, 处于自尊需要也可能会做出一些自以为是的推论, 以使别人方便接受, 这其实是对信息的终止, 这两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沟通内容的缺失或误差。
2、领导者因素
领导者人格特质、沟通能力、咨询技巧是团体进行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爱心与同情心、善于建立亲密关系、耐心和敏感、自我接纳与自我欣赏、开放与示范、精力充沛等领导者特质均利于增进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笔者多次带领团体之后, 常常问询成员一个问题:一个领导者怎样做才能使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更好?大部分成员比较认可的答案是:一个领导者能否有信心并机智的应对成员的挑战, 能否有效的催化团体动力, 能否恰当的处理个别特殊的成员如成员的攻击现象和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成员情绪失控现象, 则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团体效果的因素所在。
四、影响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团体运作状态因素
1、团体气氛
如果一个团队的团体气氛是温馨的、正面的、信任的, 则有助于成员间拉近彼此距离, 消除隔阂。反之, 成员则会不自觉的散播不信任和敌意, 威胁团体的有效性。具体来说, 如果团体成员之间、成员与领导者之间不信任和怀疑, 这对团体的威胁则是成员防卫的增加, 公开表达次数的减少, 沟通开放性降低, 信息真实性降低, 成员互动减少,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团体凝聚力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水平以及成员之间的吸引水平。团体心理咨询要成功, 必须要有凝聚力, 它是团体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凝聚力, 团体就会四分五裂, 成员无法感受到充分的安全和归属, 会有很强的防卫心理, 这样的团体工作只能流于表面。如果团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成员对团体则有较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 成员之间关系融洽, 情感联系密切, 坦诚相待, 互相关照, 自觉遵守团体规范, 使得成员自由表露深藏的重要个人体验和苦恼。因此, 可以说, 团体凝聚力是成员之间的关爱与承诺, 是让成员留在团体内并维持他们与团体关系的一种行动力量。
3、信息的连续传递
在团体运作中, 信息通过的层次越多, 花费的时间越多, 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 越容易带来成员对信息的曲解, 从而导致成员潜在的负面情绪的出现。
总之, 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是一个多因素、多角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次成功的团体心理咨询, 往往能够较好地实现团体目标, 促进成员进一步认识自我, 对于人们的心灵成长将是一次难忘的旅程。
摘要:团体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常用形式之一, 备受学者们的青睐。本文从团体的前置因素、团体过程分析、团体运作状态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影响因素, 期望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照和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安莉娟, 王欣.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0.10:61-64
[2]陈汉红.班级建设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探索.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8:189-191
[3]张冬梅.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评价.教育探索.2006, 04:104-105
[4]王明娟.高校辅导员团体辅导技能培训途径探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2:111-112
[5]哀贵勇, 张美玲.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团体心理咨询实验研究.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01:45-47
[6]姜相志, 邹庆华.“团体辅导技术”引入“基础课”教学的可行性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5:172-174
[7]樊富珉, 何瑾.团体心理辅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07:9-14
团体咨询 篇8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团体咨询的良好效果开始为人们所接受,并很快为许多有识之士运用于社会团体和企业乃至学校教育。八、九十年代后,国外许多大学已把之纳入学校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内八十年代后期,个别人开始学习、研究此类课题。1991年清华大学樊富珉举办“团体咨询培训班”,1996年编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团体咨询的理论、方法、技巧,开始并推动了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已有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学生人际交往训练及对神经症等学生的治疗等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方面,且多为短时间内集中训练。结合心理学教学,用之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还极少。
团体咨询可以有效地改变人的思维及人格等因素,已为很多研究所证明。本研究探讨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更好的将二者结合,探讨并证明团体咨询方式是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方便、切实可行办法。我校在黑龙江省“十·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把团体辅导应用于大学生社团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实验就是在我们应用于大学生社团活动中的进一步推广研究。
二研究采用的方法
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人才培养、普及推广相结合等方法。
1理论研究
不断学习团体咨询的理论、方法,查阅、研究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理论及实践水平;检索了“学术期刊网”2001年~2010年所有有关团体辅导的研究,相关的实验研究已有几十篇,其中部分为团体治疗小组研究。总体而言,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2实验研究
通过团体心理咨询实验,研究对大学生思维能力、情绪调适、人际交往、自我意识、自信心等人格因素的影响;结果主要由心理测量、通过16PF等量表进行定性、定量的对比评价,形成实验报告、论文。还进行以团体心理咨询为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和开展以团体心理咨询为主的大学生心理社团活动。
(1)基础实验研究
实验效果的评估是核心与关键之一。我们选择了以“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16PF)”、“团体训练自我评定量表”、“团体训练他人评定量表”、“个人评价问卷(PEI)”、投射测验——自画像为主的评估工具。
(2)“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16PF)”
分别对四届我校大学生实施16PF测试。16PF使用华中师范大学戴忠恒、祝蓓里1988年修订本,施测前给予统一指导语,施测后原始分的统计采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PES项目组的“心理测量工具箱2.0版”,检验用MicrosoftExcel软件自带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由此对16PF常模比较修订,为实验研究的16PF测量做参考基础。
(3)团体咨询实验研究
从2008.8~2010.7两年时间,我们对我校本科生共进行了四组团体辅导实验,分别为:2008.9~2008.12:07级中文、计算机专业16人;2009.3~2010.7:07级文秘、计算机专业15人;2009.9~2010.1:08级文秘、计算机16人;2010.2~2010.7:03级中文、计算机18人。
其中一组的详细实验方法如下:
①实验对象为本校07级本人所教心理学课的大二学生,中文、计算机专业,先说明小组活动,请大家自愿报名,把报名的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6人。时间2008.9.1~2008.12.29.
②实验方法是结合本人的心理学课的教学,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运用团体心理咨询小组训练的方式进行实验。主要由心理测量,通过“卡特尔16PF人格测量”(16PF)、绘画投射测验、自我评定和他人评定量表,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团体训练自我及他人评定量表,参照樊富珉等人设计的量表,做了个别修订。绘画投射测验,请学生以“自画像”的形式表现自己,结合“15个自我”进行。
③实验内容参考团体咨询及相关的小组训练的有关资料,根据对大学生思维习惯、创造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意识、自信心、内外向、情商等人格因素的影响,设计选择教学内容,名称为“个人心理成长小组”;教学形式为游戏、活动、讨论等小组互动的团体咨询形式;每次的活动内容结构设计基本包括热身活动、以活动——认知探索为主及以情境-认知探索为主的三个部分。每周一次(周三晚6:00~9:00),实际进行14次。
(4)实验结果
①16PF测量统计结果
经统计检验,实验组成员在“稳定性”和“恃强性”二元人格因素上,变化差异显著;在二元人格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上,变化差异显著,见表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由16PF的人格因素的具体内容看,说明实验对象的人格因素向着积极、成熟、合作、自主、自控、进取的方向变化,且变化显著。
②团体训练自我及他人评定量表统计结果
在所评定的10个项目上,自我及他人评定均为积极的变化,且变化显著。自我评定的变化平均分为+3.58,他人评定的变化平均分为3.72,见表2。
结果显示,实验成员均有不同程度的自我认知及体验的成长,部分成员变化明显。
④问题讨论
16PF是较科学、全面的人格测量工具,就每个因子看,如果变化超过二个标准分,就可以认为被试有了显著变化。如果单独统计实验成员个人的变化,我们发现,多数被试的多个人格因子,均有超过2个标准分的变化,所以其具体实验效果就大多数被试而言,应该是更为显著的。
团体训练他人评定量表发出48份,收回48份;团体训练自我及他人评定、绘画投射测验,均未设对照组;绘画投射测验不易量化,比较相对困难,均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完善。
团体咨询的实验效果,如何更科学、有效的评定?这也涉及到大学生人格素质的评定问题,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的。
⑤结论
团体咨询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诸多方面有积极、明显的影响作用,个别大学生人格特质改变显著。作为心理学教学的辅助形式,乃至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团体咨询以小组游戏活动、讨论、体验等训练方式为主的教学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影响作用,显著优于以学科教育及讲授为主的普通心理学教学。
三研究的意义
团体辅导是一种新内容及新形式相结合的教育形式,通过特殊设计的团体活动,使成员认识、体验自我及他人,尤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较好的效果;具体体现于心理学教学的辅助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相关选修课的教学、大学生业余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大学生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及教育等组织活动方面,均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实践推广中,我们努力致力于发展性团体咨询理论方法在高校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和大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实践运用,初步形成体系。一是结合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及选修课进行的教学研究及应用;二是提高大学生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的团体辅导水平;把团体辅导方式应用于学生工作和学校教育;三是应用团体辅导的方式,以各个班级的大学生心理委员为核心,建设大学生心理互助团体,挖掘大学生团队自身本有的能量,逐步形成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EdE.Jacobs.洪炜等译.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吴武典.团体辅导手册[M].台湾:心理出版社,1991.
[3]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4]陈秋燕.团体心理咨询理论在心理素质训练课中的运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Dec.2003,12.
[5]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Dec.2003,4.
[6]周叶露.试谈团体辅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7]谭亚莉.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财经科学,2004.(S1).
[8]邓丽芳.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9]曹静.团体辅导与学生成长[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 (03).
[10]鄢呈玥,蒋宇.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7.(Z1).
团体咨询 篇9
1. 研究方法
1.1 根据相关研究, 自编团体咨询方案, 包括6个单元的活动。连续进行六次团体心理咨询, 每周一次。
1.2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 , 社交回避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
2 研究对象
在某大学招贴广告, 学员自愿报名, 共招收22名, 女生10名, 男生12名。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1人。
3 研究过程
3.1 在开始团体心理咨询之前使用SAD标准化问卷对所有成员进行施测, 其结果作为前测, 与后期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2 异性交往团体心理咨询的实施:
团体咨询时间整个过程持续60分钟, 一共分为6个单元, 每次完成一个单元。本次团体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团体活动, 从认知、情感上改变错误的异性交往观念, 通过理性情绪疗法可以重新塑造正确的对待异性的态度, 调整不合理的观点。
异性团体活动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单元, 1) 暖身活动, 2) 成员讲述各自在异性交往中面临的问题。3) 异性打招呼, 相互认识4) 讲述关于异性交往中的一些注意事项5) 小组成员互相认识并说出各自的名字6) 分享与反馈。
第二单元, 1) 暖身活动, 2) 分享童年趣事, 3) 以前身边的人眼中的我, 比如“我是……”, 然后分享4) ) 家庭作业:写出你理想中的男生/女生的三个最重要特征, 并写出理由。
第三单元, 1) 热身活动, 2) 小组讨论前一次家庭作业, 3) 交换各自心目中的异性形象, 澄清以前在交往中彼此的一些误会。4) 分享与反馈。
第四单元, 1) “英雄救美”, 2) “洞口余生”, 3) 活动分享, 4) 总结。
第五单元, 1) 暖身, 2) 小组活动:“突出重围”, 3) 分享活动感受, 4) 蒙上眼睛寻找美丽的手。
第六单元, 1) “森林与松鼠”游戏, 2) 分享活动3) 说小组成员的优点, 4) 活动分享。
最后团体成员再次接受SAD测试和自陈式沟通忧惧量表, 并填写本次团体活动的收获以及对活动的意见。
4. 结果分析
注:*P<.05;**P<.01;***P<.001.
从表一可以看出, 参加异性交往团体心理咨询的实验组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上的得分前后测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并且在回避行为分量表和苦恼分量表上差异显著。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组成员的社交回避程度以及社交苦恼程度都有明显的改善。相反没有参加异性交往团体心理咨询的对照组在SAD问卷上的前后测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
5. 讨论
团体咨询 篇10
关键词:因特网,行为,成瘾,团体处理,干预性研究,学生
网络作为21世纪影响人们最广泛的事物,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带来了便捷,但另一方面网络依赖(或网瘾)这种新型的心理疾病也引发使用者的社会适应障碍。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人群之一[1],大学生因为网络依赖而导致在学业、生活、以及心理上的损害时常见诸于报端[2]。如何帮助网络依赖大学生群体,成为心理学研究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在参考了很多对于网络依赖的成因与咨询实践的基础上[3,4,5,6,7,8],2008年3月采用集中、封闭式团体心理咨询[9]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进行干预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江苏大学15个学院一至三年级本科学生用Young网络依赖量表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抽取8 595人,占被调查总体的1/3。对Young网络依赖量表得分超过40分并符合网络依赖的临床界定标准人群再进行分层抽样,结合面谈甄选出160人作为研究对象。160人被随机分成2组,其中80人作为试验组[男生60名,女生20名;平均年龄( 21±1)岁],其余80人作为对照组[男生60名,女生20名;平均年龄(20±1)岁]。咨询组脱落20人,获得有效问卷60份。2组人口学变量及团体咨询前网络依赖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1.2 工具
1.2.1 Young网络依赖量表
每一题有5个选项:几乎没有=1分;偶尔如此=2分;有时如此=3分;经常如此=4分;总是如此=5分。得分范围20~100分。含网络依赖戒断反应及社会适应、时间管理和现实替代性3个因子,此量表经过了香港浸会大学学者对于Young 20项网络依赖量表在中国学生中进行了实测,对此量表的内容和结构信效度都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量表中的3个因子的信度分别为0.89,0.87,0.60。3个因子的判别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网络依赖程度: 40~60分为轻度网络依赖, 60~80分为中度网络依赖,>80分为重度网络依赖。
1.2.2 自编行为自评报告
包含与上网行为有关的10个方面的问题,即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陪伴人群、上网花费、上网频率、上网周期、上网内容、网络之外的活动情况。处理行为自评报告结果时,如果成员描述在某个问题上有改变, 则编码为“1”;如果无改变,则编码为“0”。
1.2.3 临床界定标准[11]
(1)上网时间,是否干扰个体正常生活节律和社会活动与周围人群对其的评价;(2)上网行为,是否与学习、生活、工作毫无关系;(3)个体的心理指标,与非上网时的情绪状态比较;(4)个体行为指标,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无法抑制上网行为、对于非上网时的消极体验、隐藏上网费用。其中正常生活的恶化是网络依赖的直接指标和临床判断基准。
1.3 研究方法
咨询组给予2 d集中、封闭式(20 h)和1次/周(5 h×4)的团体咨询;对照组给予学校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即班会以及辅导员谈心。
团体咨询方案与实施:(1)分析原因、确定咨询主题。在校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主要原因有自我价值感低与自我认同障碍、自我控制力差[12]、人际关系不良尤其是家庭沟通不良[13]、自信心缺失、心理压力大[14]、现实感缺失[15]等。(2)采用集中封闭式团体咨询模式。为了保证足够的咨询量,防止中途退出,笔者把团体咨询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采用集中封闭式咨询,即进行2 d 20 h连续团体咨询,咨询主题为自我价值感低、心理压力大、缺乏责任感和目标等。第2阶段,采用短时后续巩固,即随后每周1次5 h的团体咨询,连续4次,咨询主题分别为自我控制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现实感缺失和总结。整体团体咨询总时间为40 h。见表1。(3)团体形式。在2 d的封闭式团体咨询中,学生被分成每10人一组,组成小团体。团体咨询过程中采用大团体与小团体交替活动的方式开展活动。由2名咨询师负责整个团体咨询的进程,每个小团体中分别配备1名心理咨询师,配合团体咨询师实施咨询活动。每组所配备的咨询师均为国家心理咨询师,并且经过3 d的正式培训。3个月后采用Young网络依赖问卷和行为测查问卷评估。
1.4 统计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t检验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2组咨询前后网络依赖诊断问卷评分比较
咨询组咨询后总分均低于咨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咨询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显示咨询组下降均分(17.86±17.28),对照组下降均分(10.11±9.89)。2组下降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0)。见表2。
2.2 咨询组团体咨询后网络依赖量表评分比较
咨询组团体咨询后戒断反应分低于咨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咨询组行为自评报告情况
在5次团体心理咨询结束后,经过3个月的生活回归适应后,咨询组的60名成员均递交了行为自评报告。处理行为自评报告结果时发现,所有团体成员所描述的各维度上的改变均为正向,即向着积极的方向改变,如“网络使用时间减少”、“学业的目标具体化,为实现这个目标积极行动”、“日常生活的安排变化有规律”等。
经历1个月的团体咨询后,60名团体成员中,55人网络使用时间减少,42人的网络使用费减少,39人日常生活的安排有规律,46人网络使用能平衡上网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3 讨论
采用集中、封闭式团体咨询模式对网络依赖大学生进行干预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大学生网络依赖人数多,个体“一对一”咨询无法应对,团体咨询效率较高。(2)团体中可产生共同感,当患者看到别人也有和自己一样的问题时,会减轻自己的焦虑[16]。(3)大学生在校课程任务较重,如果团体咨询周期太长,脱落比例高,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采用集中封闭式团体咨询,既缩短了咨询周期又保证了咨询时间。(4)2 d的咨询,通过观察、参与和学习能对内心产生较大冲击而产生的记忆效应[17],有利于行为的强化、巩固和后续咨询的开展。
本研究经过5次团体心理咨询,并经过3个月的生活适应期,排除生活事件的干扰,咨询组Young网络依赖量表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得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集中、封闭式的团体咨询对网络依赖大学生产生的有效影响。从咨询组成员的行为自评报告来看,实施团体咨询后,学生网络使用时间减少,生活变得有规律。对照组Young网络依赖量表得分也有下降,这可能与学校开展大规模的戒除网瘾宣传、讲座等系列活动有关,不仅帮助大学生了解到了网络依赖的相关知识,而且对大学生起到了警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
咨询组的各因子中,只有戒断症状因子在咨询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时间管理因子、现实替代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本次网络依赖团体咨询方案针对戒断症状与社会适应问题方面效果显著,而时间管理和现实替代咨询效果不明显。时间管理和绩效方面与现实替代方面往往与一个人习惯的形成和人格有很大关系[5,18,19],提示针对网络依赖咨询时间应该增加,使得网络依赖大学生渐渐改变并形成良好习惯和适应生活。此外,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有共同的一面,也有独特的一面。团体性咨询主要是以解决共性问题为主,很难全面顾及到每一个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干预应将个体心理咨询作为团体咨询后期强化阶段的补充。
本次研究脱落率较高,分析原因可能有2点:(1)在排查和面谈时,网络依赖学生改变的动机不强烈;(2)重度网络依赖学生偏多。对脱落20人的资料研究发现,15人Young网络依赖问卷得分≥80分,占脱落总人数的75%。重度网络依赖大学生脱落比例较高现象提示,团体咨询的方法比较适合轻中度网络依赖人群,不适合重度网络依赖人群。在学校开展网络依赖团体咨询应主要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对于重度网络依赖的学生建议住院,接受强制性、综合性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团体咨询 篇11
箱庭疗法的前身是沙盘游戏, 是由多拉·卡尔夫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1969年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将卡尔夫的沙盘疗法引入日本, 又由于当时日本的民间有一种叫箱庭的游戏与沙盘游戏相似, 故取名箱庭疗法。箱庭疗法 (sandspiel, sand play technique;sandplay therapy) 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 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 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 (1) 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箱庭疗法整合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东方文化、东方哲学之精髓, 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心理疾病的治疗;同时, 该疗法也是一种治疗技术, 在培养自信心与人格发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 团体箱庭疗法
20世纪80年代, 迪·多美妮科开始将箱庭疗法运用于团体, 开创了团体箱庭疗法, 拓展了箱庭疗法的适用范围。团体箱庭疗法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团体“心理场”的存在, 它影响着团体的人际关系和其中每个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2) 这种疗法特别适合于学校心理咨询, 不仅有助于促进团体成员的积极行为及团体成员发展课题的完成, 改善团体的人际关系, 而且能够促进团体的成长和提高深度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效率, 同时对于专业咨询人员和箱庭治疗人员的培训来说也是很有益的一种方式。
2.1 团体箱庭疗法的实施
2.1.1 团体箱庭疗法的实施环境
与个体箱庭疗法相同, 团体箱庭疗法也注重为来访者创造一个自由、受保护的空间。在物理环境上要准备供团体使用的沙箱, 治疗室布置简单舒适即可;在心理环境上, 治疗者要为团体成员营造包容、安全的氛围, 这种受保护的心理空间会给团体成员非常重要的安全感和自由感, 治疗者可以被认为是箱庭与该团体同伴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心理容器。
2.1.2 团体的构成
按照团体咨询确定成员的原则, 通常团体箱庭疗法成员是具有同一特征或面临相同问题的个体或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人自愿申请加入团体。
2.1.3 团体箱庭疗法的指导语
团体箱庭疗法的指导语主要是要向来访者说明团体箱庭制作的规则。如需要按照事先抽签决定的顺序来摆玩具、每人每轮只能放置一个或一类新玩具, 制作过程中彼此不能够进行任何形式的言语交流等。此外, 对于初次接触箱庭的成员还要询问其是否明白规则, 并进行解释, 让他们先去接触沙, 体验沙, 渐渐融入到箱庭的制作中。
2.1.4 团体箱庭的制作及记录整理
按照猜拳或者抽签决定的成员摆放顺序, 每个成员依次只能摆放一个玩具或完全相同的玩具, 不能拿走但可以移动自己活着他人摆放的玩具, 可以调整也可放弃, 制作过程中成员之间不能交流。制作完成后, 成员可以进行讨论, 陈述自己的意图和分享感受。
在成员进行箱庭制作的过程中, 治疗者要保持“静默的见证者”的态度, 不给出任何评价和意见;另一方面, 在团体箱庭制作中, 由于成员数量的增加, 治疗者只能粗略记录团体箱庭的制作过程, 等完成后再做整理。记录的内容包括成员摆放玩具的个数、名称、所占区域, 每轮的时间, 以及完成箱庭后成员的讨论、感受及对箱庭的命名。另外, 在每轮制作完成后, 要对作品进行拍照, 以便后续的整理和讨论。
2.1.5 作品的拆除和场面的清理
迪·多美妮科认为, 应当给来访者适当的时间来清理他们自己的箱庭, 但这应该非常认真的进行, 并尽可能以一种典礼、仪式般的感觉进行。而有时候, 来访者其实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拆除, 更不愿意亲手“毁灭”或亲眼目睹自己作品的“毁灭”。因此, 可在成员自愿的前提下, 由成员和治疗者持一种敬畏的态度共同拆除箱庭作品, 使成员感到安全和满意。
2.2 团体箱庭疗法的治疗阶段
2.2.1 冲突阶段
在最初的一两次团体箱庭进行中, 成员往往经历了与他人的冲突和自己内心的冲突。一方面, 尽管团体成员之间平时在一起生活、工作, 但在箱庭制作的过程中仍然没有默契, 只是苦心经营自己的“小天地”, 很难考虑到他人和整体。特别是当别人出于某种想法而挪动了自己摆放的玩具, 或是自己好意为他人摆放的箱庭进行调整时, 成员就面临着与他人的冲突。另一方面, 当成员自己的意图与团体箱庭不相符甚至相悖的时候, 成员面对团体的压力, 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意图和行为, 承受着强烈的心理冲突。这期间, 团体成员对团体箱庭的感觉是既好奇又怀疑, 既接纳又排斥。而正是由于经历了这一阶段, 才会引起成员和治疗者的反思, 从而更好地调整自身, 尽快地融入到团体中。
2.2.2 反思阶段
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不协调后, 团体成员都在进行反思, 在接下来的几次团体箱庭制作过程中会更加小心谨慎, 会更多地考虑到他人和整体布局, 同时也考虑到自身对整体的影响, 尽量与团体融合。作为团体, 在这一阶段也必须面对成员退出的可能, 因为有时个别成员会担心自己所摆放的玩具与整个作品格格不入, 担心与他人的意图发生冲突。
2.2.3 沟通阶段
经过冲突与反思, 团体成员认识到自己是团体的一份子, 能够顺应他人和团体的需要而调整自己, 整个团体开始形成比较强大的凝聚力。在这一阶段, 交流越加畅快和深刻, 也增进了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大家发现冲突和矛盾是因为误会了彼此的意图才发生的, 是因为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揣度他人引起的。因此, 成员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
2.2.4 共感阶段
这一阶段箱庭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协调、主题渐渐显露、情意浓浓。沟通使团体成员更加默契, 整个制作过程中大家都在用心去感悟彼此, 走出自己的框架去体会他人的意图和情感, 玩具的摆放和修饰都与整体协调, 恰到好处, 整个团体都达到了一种共感。
2.2.5 整合阶段
这是团体箱庭疗法的最后阶段, 作品主题鲜明、流畅整合。成员们对这一阶段的作品都十分珍惜, 希望就此将美好定格, 大家会和作品合影, 在愉快的氛围下回顾、欣赏制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一阶段的团体真正融合, 像“一家人”一样, 自然地交流、表达自己对团体的热爱和不舍, 与其他成员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这种积极的情感也扩展到他人彼此的生活中, 超越了团体箱庭作品本身。
3 高校团体心理咨询的现状
近年来, 关于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以及由于各种心理障碍引发恶性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高校、家庭方方面面开始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心理咨询渐渐走进高校生活。但由于个体心理咨询只能采取一对一的形式, 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全体或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 而团体咨询可以在一个阶段时间里同时针对团体中的所有成员, 解决共同的心理问题, 并且通过团体互动, 交流学习好的行为模式, 促进心理健康。因此, 团体咨询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特别是预防工作的主要方式。此外, 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 其中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社交焦虑或恐怖占有很大的比例。团体咨询正是基于人的心理问题根源于人际关系之中的理论背景而产生的, 它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 利用集体的形式, 模拟社会生活的情景, 把来自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的问题放到类似的环境中, 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在充满信任的良好的团体气氛中, 通过示范、模仿等方法,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 探讨自我, 接纳自我, 发展自我, 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增加社会适应性, 促进人格的健康成长。对于大学生的人际适应不良来说, 团体咨询有着特别的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团体咨询又称小组辅导、集体咨询、团体辅导等, 是一种有效的咨询理论和方法, 其应用范围广泛, 既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心理疾病, 同时也用于解决正常人的心理适应, 更被广泛适用于健康的正常人, 以发展为目标, 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
4 团体箱庭疗法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当前, 在学校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 团体箱庭疗法正同其他团体咨询、治疗方法一样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并且因其独特的形式和特有的优势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凯斯特里在学校进行的研究表明, 参加团体箱庭治疗的学生在参加活动之后, 很少被叫到学校办公室来受训诫了, 教师也反映说, 学生参加团体箱庭治疗之后在学业方面的团体合作表现得更好了。 (3) 张日昇的研究表明, 团体箱庭能够有效地干预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 (4) 从发展的角度看,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 青年期的发展任务是通过整合过程监理其自己的精神世界, 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否则就会产生发展危机, 引起同一性扩散。 (5) 团体箱庭可以以象征的形式展现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问题, 并有可能通过箱庭来替代完成发展阶段未完成的课题。面对学习、生活、交往、恋爱、择业等种种实际问题, 大学生往往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 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是, 此时的大学生也正处于心理上最为敏感的阶段, 既渴望对自己的心理有所了解又担心来自其他人的怀疑和另类的眼光, 难以鼓起勇气来到心理咨询室做心理咨询或者是向咨询师坦言内心的苦恼。团体箱庭疗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使来访者在轻松的游戏过程中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尝试做出种种改变, 最终通过整合过程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箱庭疗法在欧美和日本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但在我国还只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 在我国高校中推广团体箱庭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将大大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从中受益。
摘要:团体箱庭疗法是团体咨询的一种新的技法。团体箱庭疗法既具有团体咨询“辅导效率高、影响力大”的特点, 又具有自身“趣味性和深刻性并存”的优势, 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团体箱庭的实施、治疗阶段、独特优势和应用前景, 希望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助益。
关键词:团体箱庭疗法,团体咨询,高校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
[1]陈顺森, 徐洁, 张日昇.箱庭疗法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性.心理科学, 2006 (5) .
[2]张日昇.箱庭疗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Kestly, Y., Group sandplay in elementary schools.In A.A.Drewes, L.J.Carey&C.E.Schaefer (Eds.) , School-based play therapy.New York:J.Wiley, 2001.
[4]陈顺森, 张日昇, 徐洁.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4 (4) .
【团体咨询】推荐阅读:
团体心理咨询领导者08-09
团体心理咨询过程常用技术10-20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师胜任特征初探论文08-26
团体竞赛05-25
团体标准06-07
团体文化07-05
科技团体09-08
职业团体09-20
团体游戏09-24
团体学习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