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能实训中心

2024-11-26

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共9篇)

护理技能实训中心 篇1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1], 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处于积极饱满的学习状态之中。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求护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 同时必须结合临床实践,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技能。我院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在2010—2011年期间, 对大专二年级学生, 基于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内容, 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行全方位实训技能中心开放模式管理, 收到较好的成效, 现总结如下。

1 大规模招生、多层次教学形势下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开放力度不够, 开放范围或时间受限制

实训室的开放练习学校往往比较重视, 但大多只是开放基础护理实训室。且在职业院校大规模扩招、班级急速增加等压力下, 平均开放时间不够, 有的只在学生考核前几天才开放, 有的只在周末定期开放, 且练习项目及平均时间都比较少, 使开放实训室形同虚设, 这将影响到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1.2 开放形式单一, 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

开放练习项目基本上是以单项技能操作为主, 没有进行全方位、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的开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生综合评判性思维及能力的培养。

1.3 设备落后, 开放过程监管不到位

许多职业院校实训室设备较落后, 或实训物品数量不够, 练习操作所用耗材残旧, 严重滞后于临床发展等, 都影响到护生的课后练习质量。开放过程中无人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 导致开放练习的质量下降。

1.4 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没有分层管理、层层监督, 导致学生课后开放练习随意化, 练习过程懒散, 且无法达到预期的巩固练习效果。

2 传统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与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的对比

2.1 传统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 实训用物准备及管理。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前由教师或学生跟教师一起准备好每项练习的实训用物, 开放结束后由教师负责清点和整理用物, 并负责保管。

(2) 学生实训方法。学生不强化训练综合实训项目, 只进行基础和专科操作项目。

(3) 实训室开放时间。一般只在操作考核前几天、临床实习前、集训期间或在预定时间内开放, 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少。

2.2 基于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的开放管理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的开放管理模式, 即在各课程主讲教师和实训室管理教师的通力协作下, 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中心的、责任明确的相互协作管理。

(1) 能够积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此种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明确实训室新的管理方法。另外, 加强培训各课程的课代表, 以协助实训教师更好地管理相应课程的实训项目开放。

(2) 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实训室开放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安全、高效、有序地运作, 制订了较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实训仪器物品购置、保管、使用、赔偿、登记等管理制度, 实训室安全防护制度和人员工作职责制度等。另外还建立了重大仪器使用管理制度以及智能一体化视频点播系统安全使用制度。

(3) 各级管理人员做到职责明确。每个班级设课代表1名。他们均由学习成绩优异且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班干部组成。课代表的职责是协助实训室管理教师负责组织课前通知、物品准备, 课后物品的清点整理及预约开放时间、协助课后开放监督管理, 与管理教师共同做好实训室的安全管理。

(4) 指导教师在实训中心开放期间可轮流值班, 或通过标准化自主学习互动平台获取学生开放期间的相关咨询。以随时解决学生在练习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3 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的实施

3.1 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教学的特点

(1) 设置综合案例情景, 提炼出各项实践任务及组内分配任务。 (2) 分组预约, 到实训技能中心进行实践、讨论。 (3) 情景展示, 以角色扮演为主要方式, 借情景展示完成任务。 (4) 总结评价, 分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反思总结、找出薄弱环节, 回归实训中心进行自我强化。

3.2 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的实施

第一阶段:完善护理实训基地整体规划、设备配置及增加实训物品数量, 结合课程进度, 布置不同课程的实训开放任务。通过实训中心的整体规划, 购置并完善实训中心的物品及设备, 创设国内较高层次硬件水平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3]。课程大部分以综合案例的形式提出任务, 并将所要实训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 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一般要提前一周布置, 可以放到校园网或者实训中心公告栏上, 要求学生及时从网上查阅、接收任务, 然后以小组为单元到实训室进行所涉及的单项技能分解训练。这一阶段旨在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能够在实训室自行备物、分工合作、组内学习, 遇到不够熟悉的操作项目时, 可在实训室一体机上温习操作流程或观看操作录像。此阶段的关键是课程主讲教师与实训室管理教师之间要默契合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第二阶段:预约登记实训室, 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开放练习, 安排学生参与实训中心的开放管理。实行分层次, 以班为单位提前预约实训室, 鼓励自行选择时间段, 一般规定1个小时为一个单位的练习时间。每个实训室门口张贴开放安排表, 实行科代责任制, “先到先得”, 每天每个实训室安排一位学生 (提前经过实训室管理教师的专门培训) 协助管理教师管理实训室开放;同时, 实训室配备了录播回放监控系统, 可随时辅助监管实训室开放情况。

第三阶段:学生自行备物, 辅以智能一体化视频点播系统以及学院开发的标准化自主学习互动平台, 学习或训练单项、综合实训技能。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指导或者引导。这一阶段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 各实训室均配备备物室, 预约登记成功的班级开放练习期间, 自行到备物室备物, 强化训练所需项目, 练习完自行将用物放回备物室储藏柜。

第四阶段:反思总结, 学生通过学习和汇报情况反复强化练习。在学生完成自我训练后进入此阶段, 这一阶段中课程主讲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查漏补缺, 找出学生技能项目的薄弱环节。此时应该以教师点评为主, 组间互评、组内自评为辅。每个组的成员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下一轮的预约登记—自行备物—开放练习以及自我强化—反思总结。

4 讨论

4.1 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模式的优势

(1) 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开放管理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宽松的实训环境中成为练习的主体, 自主选择训练项目, 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4]。

(2) 结合课程中开发的综合实训课程, 学生课后分工合作学习, 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动手能力[5]。学生在训练中发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巩固了课堂知识, 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注重师生的互动活动。

(3) 实训教学、实训技能中心全方位开放与综合技能考核三位一体, 提升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以任务为学习导向, 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主练习, 让学生在模拟病房中得到了实战练习, 教师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论证分析, 使学生印象深刻且易懂易记;通过综合技能考核、各层次护理技能竞赛, 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缩短了临床适应期, 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过硬, 提升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4) 既能增加实训中心的课后开放使用率[6], 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 也为实训室管理人员节省了不少人力和物力。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也达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结果。

4.2 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开放管理的实施的注意事项

(1) 实训指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指导及管理素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并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线,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讲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转变为组织、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知识, 用布置任务给学生的方式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 为达到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 还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7~8]。实训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实训室, 既能起到协调实训技能中心的全面开放安排, 又能随时监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根据完成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2) 综合实训案例设计要合理, 任务设计要留有空间。实验任务设计要难易适中, 太难学生会失去信心, 太易学生会失去兴趣。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学生“蹦一蹦”能学为最好,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探索和自我拓展的空间, 使学生学会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9]。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 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并要给学生创造设计任务的机会。

(3) 护理实训技能中心在开放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年级学习特点, 分为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 同时开放管理, 以达到实训室的最大开放使用率。如一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只学习了护理学基础课程, 应以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开放为主;二年级学生已学习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课程, 特别是下临床实习之前的综合实训技能课程, 尤其适用于基于任务为导向的护理技能开放管理模式。

(4) 本研究只从对比的角度阐述了任务驱动导向开放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未考虑到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一年级学生侧重于单项技能的训练, 如何运用此模式来调动学生重复训练的积极性, 学校及教师仍需要关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进一步完善实训中心开放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贺利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 2010 (7) :103-104.

[2]邵伟, 帅翔.浅论设计性实验与开放实验室[J].药学教育, 2002, 18 (3) :43-44.

[3]金玉忠, 邵路才, 田宾, 等.高职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10 (24) :2624-2626.

[4]蒋秋英.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J].电脑学习, 2010 (1) :62-63.

[5]熊淑慧.任务驱动主体参与教学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6) :51.

[6]王文霞, 雷玉.开放护理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 2008 (7) :79-80.

[7]张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6) :129-130.

[8]周艳.护理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9 (3) :94-95.

[9]付进平, 刘聃.高职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6) :108-109.

护理技能实训中心 篇2

一、研究对象

2010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两个班级,各52人,均为统一招生的学生,年龄17~19岁。

二、方法

1、分组情况:将全班分成10个固定小组,5人一组,其中有2个小组为6人一组。每一项实训内容均以小组的单位进行练习,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辅导。

2、技能考核方法:每学一项技能操作,训练完后即考。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每次考核均由护理教师抽签选定小组中的一位学生进行考核,并严格按照考核进行评价,其考核成绩作为所在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各小组每次每项随意抽考的一位成员的考核成绩通过平均计算后即为该小组每位成员最终技能操作的成绩。技能操作成绩低于80分者视为不合格,并作为衡量是否准予毕业的重要标准。

3、效果评价: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问卷均以陈述题的方式,以是、否作答。发出问卷104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96%。

三、结果

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见表1。

表1、100名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

教学效果 答“是”的人数 百分比%

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 92 92

提高了训练的自觉性 95 95

技能训练比原来刻苦 98 98

训练中更注重精益求精 85 85

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效果 98 98

关注小组同学的技能掌握情况 90 90

关注小组同学的技能考核成绩 98 98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88 88

训练中能相互指导、纠错、督促 90 90

训练中能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 82 82

担心自己的成绩影响小组同学 93 93

对技能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95 95 四、讨论

1、发挥了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功效,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从表1可见,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技能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一致认为对技能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90%的学生在训练中相互指导、相互切磋、相互纠错、相互督促;82%的学生在实训中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主导者。不仅如此,教师在实训辅导过程中,也感到轻松省力,工作负荷得到了减轻。这种生生互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从表1中可见,92%学生认为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85%的学生在练习中更注重精益求精,说明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习目标。同时训练完后即考,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平时的练习效果与考核的结果密切相关,懂得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小组其中一位学生的考核,及时细致地了解每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情况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

3、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特性,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品行和团队精神。

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合作特性的工作,在履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的神圣任务中,不仅要与同行密切合作,还要与其他医务人员有机地配合。采取小组合作性实训与考核方法,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会合作的平台,使小组每一位成员都能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有利于小组其他成员,而其他成员的努力也有利于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从表1中可以得知,对于改革后的训练与考核方法,93%的学生担心自己的成绩影响小组同学,从而注重平时的实训效果。

从小组成员中随意抽考一位,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资源,而且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相互纠错,其操作与所规定的标准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技能成绩的方法比较合理并能够代表自己的成绩。当然,在技能考核中确实存在少数同学平时练习很刻苦,操作也很规范有序,但在考核中因心理紧张等因素影响了考核成绩,以致波及小组其他同学的成绩,因此,这种方法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认真探索和商榷。

参考文献

[1]石敬萍《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实训与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学报,2007,14(6):37-38。

[2]郭明贤李烦繁崔艳等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41(7):643—644。

[3]李辉护理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62—64。

[4]陈巧力于红霞杨彩风曹迎凤李娜田芬霞徐志钦谢秀茹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开展分段考核探索[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10(15)。

[5]傅晓艳丁明星胡勇小组合作学习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

[6]王跃群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9)。

护理技能实训中心 篇3

关键词:公共实训中心;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

河北唐山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由唐山市政府规划建设的一个技术先进、设备高端,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服务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中心依托唐山劳动技师学院进行建设,规划建设现代机床加工、现代电气控制、现代机械设备维修、现代汽车维修、现代化工工程、现代焊接、现代物流、现代服务、现代信息9个实训分中心,年培训能力7.2万人次(每年200天用于培训,周期10天)。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唐山市地处环渤海经济隆起带和环首都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为深入贯彻“唐山要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指示,唐山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以产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实现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

目前,唐山市已形成了精品钢材、基础能源、优质建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产业基地,积极推动产业转型,跳出资源型城市的窠臼,加大供给侧改革,建设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型城市,而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人才来支撑,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对于一个重工业城市而言,其转型升级必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充分借助先天优势,发挥特长;借鉴东南沿海的经验,建设一个示范引领的公共实训中心将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装备水平提升,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中,在全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建设重点产业项目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载体,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重要时期,唐山作为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要支点,具有接受辐射、借力发展的独特优势。产业项目建设快速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支撑,高技能人才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将发挥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唐山市乃至全省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十分强劲。“十二五”期间,唐山市需新增技能人才19.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5万人。目前,唐山市高技能人才总量约8.4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总数的18.8%,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20%的比例相比,属中等偏下水平,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比明显偏低,与唐山市经济转型发展需求相差甚远,尤其是在现代制造业、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电子类缺口最为明显,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一个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加速培养一批社会急需,懂高端技能、善创新、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可确保全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公共实训中心规划建设9个实训分中心,涵盖专业门类完全切合唐山乃至京津冀发展要求,是唐山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引领旗舰。“十二五”期间,随着唐山市经济结构的调整,现代物流、信息科技、邮政快遞等新兴行业应运而生,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技术结构发生变化,技术系统的尖端化、集成化和信息化,加上新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产品周期的日益缩短,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高技能人才成为最重要因素。

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元素,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十二五”期间,唐山市重点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主导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变,客观上迫切需要大批有知识、懂技能、能做事、做成事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借鉴天津市的成功经验,在唐山市建设一个以社会急需、通用性强、需求量大、投入高、学校无力投入为建设重点,以批量性、规模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与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错位发展、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服务,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对我市今后经济快速转型升级意义深远。

护理技能实训中心 篇4

教师专业化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近年来关于教师教育的热点研究问题, 并且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1]。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终身学习”已从一种口号向一种理念转变, 并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学习者的心中。这些都为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改进吹响了前奏。

1 教师专业技能

美国一些教育家从教学能力角度进行研究, 提出教师应成为教育“临床专家”的观点。认为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必须具有以下多方面的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革新能力、实验指导能力、与学生交往能力、学生升学就业指导能力、教科书处理能力、学生社会活动组织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自制力、推理能力、示范能力等。

武玉鹏教授在其所著的《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与教育实习》中把教师专业技能划分为:备课的技能、上课的技能、听课、说课和评课的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技能、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技能、开发校本课程的技能、语文教学评价的技能、语文课程和教学研究的技能等[2]。同时, 教师专业技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既是一种状态, 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信息化专业技能训练迫在眉捷。

2 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即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它是一门新的学科, 跨越了若干个领域, 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 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 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

而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门户网站、教师教育资源库和研习平台。其中, 资源库是将有关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方面的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 从而形成一个条理性较强、适应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笔者认为, 一个完整的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①为用户提供一个能链接到资源库和研习平台的门户网站;② 为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实训方面的数字资源, 以资源共享为前提;③实现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以交互性为基础;④在保证资源共享及评论的基础上, 对用户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以安全性为保障。

3 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3.1 应用现状

据笔者调查发现, 现阶段很多师范类大学都已陆续开发隶属于本校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只是名称上会有很多变化。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 目前, 师范院校都拥有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中心, 并有不少已经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下面仅对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展开调研, 为相关院校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提供参考。

3.2 基本框架

经调研发现, 各个实训中心主要包括信息发布系统、资源库和研习平台三大块内容。

(1) 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主要包括对中心的概况简介、新闻动态、成果, 并提供连接到相关资源库和研习平台的入口。

(2) 资源库。资源库中包含学生成果、见习实习、名家教案、优秀上课视频及课件、教学案例、学科论文等的内容。每个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 按不同标准将资源库模块进行了划分。本文仅列举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这几所高校的资源库模块。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将中心资源库放在一级菜单下, 其中设有实验教材、活页讲义、教学案例、教学成果、教改论文和学生成果这几个有关中心资源的二级菜单。南京师范大学教师职业技能综合实训中心则将资源作为一个独立的一级菜单“教学资源”, 下设课程资源、教学录像、常用软件和学生录像等几个二级菜单。而浙江师范大学则将资源模块放进训练平台, 其中有一个平台就是教师教育资源库。从几个系统看, 高校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将资源模块放在实验教学中, 与其它子模块一起组成实验教学模块, 或将资源模块单独立为一个模块, 可以在一级菜单单设一个模块, 也可以在界面上直接提供资源库入口。

在研习平台中, 除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将其在“训练平台”中单独列为一个子平台“教育研习平台”, 其它相关实训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随着新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用户对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研习平台已成为此类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另外, 通过对13个师范类高校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可知, 此类系统的一级菜单大致结构如图1所示。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包括实验教材、课程大纲、教学理念 (方法) 、教师职业技能等二级菜单模块;在资源平台中主要包含学生成果、教育实习、优秀教案和课件、优秀上课视频等二级菜单模块;而在仪器设备中主要包含设备配置和实验室预约两大模块。

3.3 现有系统功能特色

3.3.1 界面特色

总体来讲, 这几个网站都走简洁大方路线, 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为例, 打开网站,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模块设计, 接着是富有动感的学校logo和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图片。网页的主体部分包括用户登录、教学安排、中心概况和资源库链接、新闻公告、中心介绍等模块。整体脉络清晰, 安排合理, 充分考虑了界面设计的KISS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原则。简洁和易于操作是网页设计的最重要原则。网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如何方便普通用户查阅信息, 以及使用网络服务和资源”这个问题。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较其它两所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 它将“训练平台”作为网站的主体模块, 并放置在网站左侧最醒目的位置, 在突显其重要性的同时, 也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3.3.2 课堂现场直播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在其首页界面的右侧, 专门设立了一个快速访问栏, 包括网上预约系统、师生互动平台、学生项目申报、课堂现场直播4 个区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课堂现场直播”。虽然目前该模块中只有化学系、师范生课堂教学训练和全日制教育硕士研讨三块内容, 但有了该功能后本系统就能方便实现竞赛或上课的现场直播功能, 实时转录有价值的模拟上课或说课视频, 为网站的学习者用户提供第一手的学习资料。

3.3.3 训练平台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最具特色的是其训练平台, 包括师范生书画平台、教师技能考核平台、微格实训平台、教育研习平台、教师教育资源库、教育实习平台、教育见习平台、教学技能竞赛网和Moodle教学平台。它将各种能进行师范生技能训练平台归为一类, 条理清楚, 功能健全, 特别是其中的Moodle教学平台, 包含了很多浙师大的精品课程, 实现了浙师大在校生的免费在线学习, 值得借鉴。

4 系统功能分析

随着教师教育的快速发展, 各大师范类高校相继开发了属于本校的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系统,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成的系统基本能够实现师范生培训、素材资源库提供、管理实验室预约、资源下载等功能。笔者分析了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牡丹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15所高校的教师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发现虽然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兴技术的产生, 之前架构的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尚有待完善:

(1) 功能完整性。在这15所高校中, 只有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温州大学在二级菜单中涉及到了各个省市及学校师范生教师技能竞赛相关信息。另外, 在资源平台模块, 只有5所高校涉及到学生成果展示, 其中上海师范大学单独开设了一个一级菜单“成就展示”, 包含教师成果和学生成果;云南师范大学设“中心成果”模块, 下设二级菜单“学生获奖情况”和“学生论文发表”。笔者认为, 这类属于校本资源库的内容应适当加强, 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校本荣誉感, 同时缩小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差距, 促进有效学习。

(2) 资源评价和共享。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而是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作品互评的平台。在此系统中的作品应实现用户评论、作者回复, 管理员维护等功能。而在调查中发现, 只有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绵阳师范学院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和韩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有类似的功能。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专门设立一个“师生互动平台”, 供解疑答惑之用及交流;绵阳师范学院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则在一级菜单中设立“数据与评价互动中心”;而韩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则设立了“学习交流”一级菜单。这些平台或菜单的设置都加强了用户与用户之间数据共享的程度, 同时也为资源的完善、提升作出了贡献。本系统可以实现用户对系统上资源的评分, 从而实现资源的推送, 按得分从高到低对资源进行排序, 为用户选择优秀资源提供便捷。

(3) 决策支持功能。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 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它是管理信息系统 (MIS) 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 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 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例如,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就正式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用户使用系统资源相关数据累积达5年之久。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 从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为之后的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尤为重要。

5 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相关建议

通过对上述国家级、省级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分析, 并结合了笔者所在学校的特征, 设计了新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菜单框架, 如图2所示。

5.1 功能完整性

新系统增加了“竞赛管理”一级菜单, 同时下设“大赛简介”、“赛事动态”、“成员风采”、“竞赛现场”、“获奖作品”和“资源下载”6个子菜单。在方便用户实时关注大赛信息的同时, 也能实现资源下载和反复观摩学习。

另外, 在“资源平台”中设置了“教师专业技能资源平台”和“教师专业技能研习平台”两大平台。其中, “教师专业技能资源平台”在登录后会分成4个部分, 分别是校本资源、省资源库、我的空间和研习空间, 具体功能如图3所示。“教师专业技能研习平台”登录后也分成4 个部分, 分别是研习资源、研习空间、我的空间和资源空间, 具体功能如图4所示。

5.2 资源分类

按照武玉鹏教授的观点, 依据教师专业技能相关概念, 结合师范生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具体实践, 比如实习见习等, 将教师专业技能资源平台中的资源大致按图5所示分类。

5.3 资源评价与共享

在评价方面, 主要采用了评论和星级打分两大机制。首先用户可在系统已发布的各种资源上发表自己的评论, 需要管理员审核评价内容;其次是星级评分。本系统所描述的星级打分主要是用来区分师范生技能的能力层次, 包括基本能力、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分数越低则代表越基本的能力, 而分数越高则代表越高级的能力。

在共享方面, 主要实现了校本资源和省教育资源库的共享,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校本资源中截取视频资源制成微片, 用户可通过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片段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技能。

5.4 决策支持

在决策支持方面, 拟采用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方法来搜集数据, 并根据每年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从中提取有用的知识, 为用户选择资源提供决策支持。比如, 可以用关联规则提取方法, 通过挖掘资源的星级分数, 分析资源之间的相关性, 为用户推送资源提供决策支持。同时, 可用分类分析方法, 建立资源评估模型, 为优秀资源提供决策支持。

6 结语

随着师范生教育的不断发展, 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其中的资源模块。因此, 必须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 加强与省资源库、省教师技能竞赛网等的联系, 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水平, 以更好地服务于师范生, 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护理技能实训中心 篇5

1 护理实训基地概况

我院护理实训基地设在新校区实验楼, 总面积6 000多平方米, 主要由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和护理情境模拟中心2部分组成。护理技能实训中心设有:护理示教室、更衣室、用物准备室、污物处理室、生活护理实训室、无菌技术实训室、护士形体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助产技术实训室等, 所有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术都可在该中心进行实训。护理情境模拟部分包括:门急诊护理 ( (注射室、输液室、换药室、抢救室、观察室) 、入院护理 (住院处、卫生处置室) 、模拟病区 (护士工作站、ICU室、静脉输液配制中心、治疗室、专科护理病房) 、手术室 (更衣室、准备间、刷手间、手术间) 及人文护理室 (健康教育实训室、心理咨询室等) 。护理实训基地涵盖了三级医院从门急诊到病区所有的护理工作岗位。按生命周期理论设置了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等病室;模拟产房、母婴同室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带有手术全程录像和现场观看的手术室, 配有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自动呼吸机、监护仪等先进设备及层流消毒装置, 模拟了临床护理的真实全貌。护生在此情景中实训, 接近在三级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护理实训基地的建立为我院护理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2 护理技能训练方法

2.1 打破定势性思维, 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传统的护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采用3段式模式:示教室示教—实验室练习—课外训练。这种模式对培养护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优势, 但以较多课时为前提。随着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 要求办学单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条件下,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我们把护理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做连成一体, 立即所有的护理专业的操作技能实训都在护理实训基地开展, 示教与练习同步进行。教师用较短时间进行示教, 把与该操作相关的知识点贯穿在示教过程中, 示教后学生即开始学做, 课堂内外有组织地安排模拟训练, 增加了课堂容量, 确保护生操作技能培养的高效性, 突出了职业教育的“执业”性。

2.2 进行岗位体验, 彰显办学特色

临床需要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这就要求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初步熟悉护理岗位和工作职责, 再经过一年的临床实习, 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才能从事护理工作。我院护理实训基地仿真模拟三级医院的护理岗位结构与功能, 完全满足了护生在校期间及早进行岗位体验的需求, 充分体现了我院护理专业办学特色。

2.2.1 门诊部

能使护生体验到医院门诊护士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包括:门诊患者的接待, 指导其挂号、取药, 提供患者注射、换药、输液、留院观察、健康教育、门诊护理的人文环境等内容的模拟工作岗位。

2.2.2 住院处

通过住院登记和卫生处置的岗位模拟, 护生能初步体验办理住院手续、进行卫生处置、护送患者入病区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2.2.3 护士工作站

护生在这里能体验护士接待住院患者的方法, 了解住院和出院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及处理护理文件的种类和方法。

2.2.4 重症监护室 (ICU室)

让护生了解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所需仪器、设备的要求;感受身临其境的急救氛围, 增强护理工作的使命感。

2.2.5 静脉输液配制中心

护生能了解到临床护理的前沿动态———静脉输液集中配制的方法, 在无菌状态下进行药物配制的规范化要求;医师和药师共同对患者用药负责的理念。

2.2.6 模拟病房

设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 护士夜间巡视病房的内走廊结构, 齐全的医院护理常用操作用物、全自动多功能翻身床、骨科牵引床等。护生能体验到护理工作的平凡与神圣, 认识到护士具备综合素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2.2.7 手术室

护生有机会零距离体验手术场所的要求、患者手术所需仪器、设备的种类。

2.2.8 产前检查、待产分娩、母婴同室、婴儿沐浴

这些仿真模拟装置, 使护生认识到生命的神圣、感恩的必要、责任的重大。

因为护理实训基地就在校内, 所以不受时间限制, 护生随时可以进行岗位体验, 而且可以多次体验, 加深感受。岗位体验可使护生熟悉护士工作的环境、了解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对学习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对护生巩固专业思想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 情景模拟, 提高教学效果

3.1 课堂教学设置情景模拟

课前教师按照临床护理岗位任务来设置教学案例, 布置模拟环境, 准备护理教学用物, 选定扮演角色的教师或学生。课中, 教师可以规范、正面地分解、示教护理操作, 使护生易于学做;也可以根据护生的专业水平设置错误的操作环节, 让护生判断识别, 以加强护生对关键护理操作步骤的印象, 避免课外练习时发生原则性错误, 同时培养其评判性思维。

3.2 课外实训坚持情景模拟

我院每年招收1 000名左右护理专业学生, 尽管护理实训基地条件十分优越, 但也不可能使护生在课堂时间内完全掌握护理技能, 必须有组织地安排护生于课外进行实训, 如下午2节课后、自修课、星期天部分时间等。每一项操作的实训都是由实验教师提前集中各班学生准备用物, 以利于护生对护理操作过程有一个全面了解。实训过程中要求护生按照模拟病例进行操作, 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例进行评估、准备、实施、评价, 避免就操作练习操作的情况发生。为使护生课后实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基础护理教研室编制了《基础护理学课外练习评价和实验报告》手册, 在手册上列出操作目录、评价指标和评价记录。要求护生在每一项护理操作练习前, 都在手册上写出操作步骤。2~3人组成一个练习小组, 一名护生练习时, 其他护生观看;操作练习后操作者作自我评价, 其他护生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对操作者的操作质量和速度进行评价,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教师不定期进行操作抽查评价。这种方法较好地调动了护生于课外进行护理技能实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 组织高年级护生对低年级护生操作练习进行帮助,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结对帮助, 以缓解护理教师的工作压力, 同时方便培养护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3 实践考核运用情景模拟

为了解护生护理技能掌握情况, 除平时课外练习期间进行自查、互查、教师抽查外, 我们还专门制订护理技能的阶段、期末和实习前考核计划。首先, 以教研室为单位制定各项护理操作的评价指标;建立实践技能试题库, 试题一律为病例形式。其次, 期末和实习前考核均从试题库中抽题, 并且要据病例的操作要求设立护理情景。部分考题要求在护生之间进行真实模拟考核, 如: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注射、静脉输液、口腔护理、更换床单、搬运患者、协助更换卧位等, 在真人身上操作反映客观, 易于量化;不适合护生相互操作考核的项目, 在示教假人上进行, 主要考核护生对操作程序规范化掌握的程度。再次, 情景模拟考试不但要检查护生操作水平, 而且要有相关知识提问;同时对护士仪表、沟通能力、爱伤观念等人文素养也要进行统一评价。

几年来, 我院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技能水平较高, 校内期末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 护生的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就业率达98%以上, 得到了各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4 护理技能训练指导书的选择与使用

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标准的要求, 职业教育要和行业联合办学, 方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我院通过“中国护士就业网”的帮助, 与北京地区护理专家联合编写了《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复习题解与练习》的实践指导书, 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6册。每一分册的指导内容都有3方面:操作步骤、复习题解与练习、常见一次性物品使用流程图, 为我院护生护理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4.1 为护理教学和临床保持零距离提供条件

一般情况下, 护生要熟练掌握一项护理技术操作, 必须经过教师示教、观看电视录像、模仿操作、强化训练、评价改进等多个环节才可。例如女患者导尿、静脉输液, 需要护生在课外观看录像、课堂看示教并学做, 课后自我练习10次以上才能真正掌握。选择临床一线护理专家主编的实训指导书作为护生课外练习的参考, 使护生能够直接遵循临床护理专家的指点去训练, 有利于护理教育与临床接轨;指导书上所有护理项目都清楚地列出操作目的、护理评估、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贯穿了护理程序的科学思维方式, 有利于引导护生建立整体护理理念, 为他们适应实习岗位打下基础。

4.2 为护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提供帮助

本套实训指导书的第2部分为复习题解与练习, 是根据全国护士执业考试题型和知识点编写而成的模拟题, 题目质量高, 有代表性。尤其不同于其他复习题解的是, 不仅给出正确答案, 还对题目中每个题干进行详细分析, 帮助护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利于护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 同时引导护生逐步从机械的记忆转变为对知识的应用, 为其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4.3 为护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参考

护理操作实训不仅要坚持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体现整体护理理念, 也要有利于护生个性的发展。我院护理实训基地实行全天候开放, 大部分实训室有组织地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的定时实训, 主要是强化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另外安排少量实训室由护生自己安排实训项目, 不限制练习时间, 只要有了新思路就可以去实践, 以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例如:患者的生活护理技术, 在保证舒适与安全原则的基础上, 允许护生突破指导书、教课书上的操作范围, 根据自我理解去进行创新, 大胆实践。再如, 无菌技术类操作, 只要护生不违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可以有自己创新性的设想和思路。

护理技能实训中心 篇6

1“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需要不断改革, 而无论什么样的改革, 如果不具有理论依据, 就会是盲目的、随意的、不科学的[3]。国内护理教育者将各领域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护理技能教学实践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罗先武等[4]应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激发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蔡秀芳等[5]应用“罗森塔尔效应”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 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石敬萍、朱水华等[6,7], 采用合作学习理论, 强调技能训练中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功效, 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陈幼华[8]和艾淑娟[9]运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模仿、回忆、讨论思考。

2“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

2.1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目前护理技能实训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开放式、启迪性的教学模式, 它不仅能够调动护生的智力因素、情感因素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10],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和表达能力, 提升护生礼仪形象, 还可以培养护生团队合作意识、收集文献资料的能力[11,12]。此外, 将真人真做的方式运用于护理操作中, 能有效体现护理技能实训教学的逼真性、灵活性, 在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的同时, 还可培养其关爱理念、人际沟通能力, 强化专业意识[13]。但这种教学法的实施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1) 学生编写剧本、收集资料及角色扮演等需花费一定时间, 技能训练时间相应减少, 而且表演太过戏剧化, 易使角色失去真实性、可信性[14]; (2) 教师忽视对角色扮演内容的讲授, 教学水平有待提高[15]。

2.2 病例教学法

病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形式, 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结合[16], 加强了学生对科学工作方法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理解。陶莉等[17]通过对学生实施以小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活动, 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教学效果较好。然而, 病例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应考虑学生所学知识有限、临床经验欠丰富、对病例理解不透彻, 分析病例、查阅资料及小组讨论等需花费一定的时间, 由于课时限制病例编写内容有限等因素[14]。

2.3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目前教学研究的热点。它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学生自学动机, 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袁浩斌等[18]认为该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能优化教学效果。桑美丽等[19]观察发现, PBL教学法能使学生的操作水平、分析问题能力大大提升, 缩短了护理技能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但PBL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PBL教学法对人员、资金、场地、学时、教学资源等的要求都很高;小组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较高要求[20]。此外, 师资短缺也会影响PBL教学法的广泛应用。

2.4 三环节训练模式

三环节训练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形式进行的改革, 是采用德尔菲法建立学生基础护理操作的评价标准体系, 形成“ (技能+特长) ×态度”的人才培养模式[21]。该模式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 侧重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据文献报告, 该模式可使学生护理实训态度更加端正、操作水平显著提升、个人特长得到充分发挥[21]。但三环节训练模式是一个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相关研究较少, 目前尚无权威数据可供参考。因此, 不能排除三环节训练模式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学效果不显著, 甚至培训效果不佳的可能性。

2.5 六步环式实验教学法

六步环式实验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技能训练教学法, 它以“教、仿、练、做、看”为中心, 将传统的训练方法由直线变为环式, 环环相连, 并以戴明理论 (PDCA) 管理程序为指导[22], 一环扣一环, 沿着教学目标, 每循环一次解决一个中心问题, 由教给知识向教会学习转变, 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会自我管理。高玉霞等[22]证实六步环式实验教学法具有永远向上的循环目标, 专业技能教学中采取六步环式技能训练法, 学生不再被动地向着教师指定的教学目标努力, 而是有计划地向学习目标靠近, 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促进了技能的熟练掌握。但这种教学法易使学生自满, 总是想在实践工作中展示自我, 教师应正确引导, 使学生明确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差别。

2.6 其他教学法

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法。所以很多学者在上述教学方法以外, 选择了其他教学法, 如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选择专题并以类似研究的方式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23];付宝芹等[24]运用循证护理教学法, 以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 提出问题, 寻找实证, 使学生的循证护理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此外, 部分学校针对近年来学生数量迅速增加, 学校师资力量、护理实验室资源有限的现状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护理技能教学改革, 大力拓展了课外实训教学模式并引进了高端模型虚拟技术, 部分成果如下。

3“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教学模式的课外拓展应用

3.1 有效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是为学生提供操作练习场所以培养其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是护理实训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25]。学生掌管实验室钥匙, 自由取放物品, 根据自身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练习, 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将训练物品按操作项目分类放置, 按需取用, 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将实验室开放做到实处, 合理安排场地, 相对扩大了学生训练的空间, 初步缓解了学生数量庞大与训练场地狭小的矛盾。但大多数实验室都存在开放力度小, 实验物品不足, 不能有效利用资源等共性问题。

3.2“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 并根据目标高质量地获取和掌握所需知识与技能的能力[26]。研究显示, 护理技能课外训练中应用“自主学习”模式, 不仅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增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27,28]。此模式下, 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学习, 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 教育教学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教师,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操作技能也大大提升。

3.3 技能竞赛法

曾丽芳等[29]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应用技能竞赛法, 采用“示教—训练—竞赛—讲评”四步教学法开展技能训练。结果显示, 技能竞赛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操作训练热情和自主行为;增强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紧迫感、责任感和上进心;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提高了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但笔者认为, 该教学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训练模式, 在肯定其教学效果的同时, 应看到该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操作练习后, 再统一组织小组间竞赛, 需要增加大量的课时, 时间上不允许;学生准备竞赛时, 压力较大等。

3.4“朋辈辅学”法

“朋辈辅学”起源于港台地区, 由学生作为“朋辈老师”辅助同级或较低年级学生学习, 朋辈辅学参与者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用言语清晰地表达出来, 依据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对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心理帮助、生活援助、精神支持及各种关爱互助等活动[30]。隋树杰等[30]在两届护理本科生的护理技能训练中使用了这一方法, 结果表明这一方法短期内解决了师资相对不足的困难。“朋辈老师”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31], 不断增强自信心的同时通过教学认识到自身不足, 不断学习, 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紧张感降低, 可很快适应环境[32], 提高了技能操作训练的效率, 也学到了“朋辈老师”乐于助人、热情主动的精神和品质。但“明辈辅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朋辈老师”的授课与上课时间冲突, 不能充分保证其休息与课外活动时间;“朋辈老师”与学生年龄相仿, 威信不高, 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由于“朋辈老师”能力有限, 学生不能最大程度地获益。

4 高端模型虚拟技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4.1 标准化病人 (SP) 教学模式

SP又称模拟患者、计划病人、病人演员, 是从事非医疗技术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 经过培训后能恒定逼真地扮演病人, 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3种角色功能[33]。SP具有逼真性、恒定性、可控性、易操作性以及不易受时间、地点的影响等优点, 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杨运秀[34]采用SP进行基础护理实践教学, 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桑美丽等[35]将SP融入临床护理操作中, 使学生整体护理观、人文观显著提高。但标准化病人无阳性体征, 只能完成基本临床训练[35], 或由于SP过于配合, 导致学生在面对真正病人的复杂情况时无所适从。

4.2 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模式

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是通过计算机控制, 使模拟人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配置的模拟临床环境, 使学生以护士角色对病人进行各项护理, 从而得到综合技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36]。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使用Sim Man综合模拟人和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对该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诊治的模拟培训[37]。张静等[38]认为该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临床工作。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过程具有可控制性, 可以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但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跟得上学科的发展, 还要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准备, 并且学生参与人数有限。此外, 它具有失真性, 不利于学生爱伤观念的培养, 且高仿真模拟人价格昂贵,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4.3 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模式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VR) 技术是指人沉浸于计算机系统所创建的虚拟环境中, 通过多种传感器与多维化信息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环境中得到感性、合理的认识, 从而深化概念和萌发新意[39]。学生可感受整个实际操作过程, 提高操作技能, 增强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40]。VR技术拥有许多优秀护理训练系统, 如Cath-Sime9静脉穿刺训练系统, 疼痛药物管理系统, Sim Coeur软件系统和Sim Nursing模拟急诊病人软件系统等。但是VR技术也存在一些缺陷:病例设计过分依赖教师的临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进行交流, 影响病情判断;价格较为昂贵, 推广起来有一定难度。

护理技能实训中心 篇7

护理技能实训课是护理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训课程, 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课程。我校护理技能实训课在三年级下半学期和四年级第一学期, 即实习前一年开展, 约26个学时, 内容涵盖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十余项必须掌握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术。传统的示教让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评判性思维,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体验工作情境, 提高技能的灵活应用能力, 本研究尝试在护理技能实训课中运用项目教学法, 观察教学效果,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

于2013年9月选取南京卫生学校2010级护理专业, 均为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 现为三年级, 已完成了全部的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 该学期结束后将进入临床实习。随机抽取3个班为实验组 (136人) , 3个班为对照组 (129人) , 通过对上学期相关成绩的统计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相近。在实验研究前, 研究者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对护理技能课的认识、担忧和期待, 采用自评量表测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发现两组在兴趣、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教师

选取两名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基础护理学教师, 分别承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任务。在实验前, 组织教师集体备课, 对实验组项目教学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的流程、内容、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细化, 特别统一了项目教学的概念, 需完全按照规范进行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包括:项目教学的介绍、实施过程、要求, 项目教学的课前安排, 指导学生准备和收集资料, 课堂引导和指导, 课后评价。

2.2 确立教学项目

研究者收集临床案例, 制订标准病程, 分析项目。通过预实验, 对项目进行了细化, 对教学的课时、组织形式、教学场地、评价方式等做了修正。最终确定了4个教学项目的教案和学案, 分别是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肺炎患者的护理、胃癌患者的护理、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每个项目6学时, 共26个学时 (有2个机动学时) 。

使用教材《基础护理技术》 (李晓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提供网络阅览室、多媒体设备、护理实训中心、模拟人、护理操作用物等。

2.3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 即确立项目—项目分析—创设情境—活动探究—成果展示—总结评价。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法: (1) 教师制订教学项目和学习目标, 课前1周发放学案, 将每个班分为4个学习小组, 每组12名学生左右, 每组推荐1名学习组长。每组随机抽一个任务, 各成员根据不同的疾病担任不同的角色或策划, 人人参与。 (2) 课前, 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护理工作过程, 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将已学护理技能灵活地应用在具体情境中, 如入院护理、阑尾炎护理等。对未学习过的拓展技能研究出对策并尝试实践, 如两人铺床法、一次性灌肠袋灌肠等。 (3) 利用2学时, 各小组在护理实训中心模拟护理场景, 按任务练习, 小组内讨论修改, 探究护理工作的实效性。教师提供资料并解答问题, 学生评估护理问题、探讨护理措施, 并练习护理操作。 (4) 利用3学时, 由小组轮流展示任务完成情况, 讨论自主学习的成果。 (5) 利用1学时对整个项目活动进行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 以反思日志和口头评价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即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回示—教师评价。

2.4 评价工具

2.4.1 学生评价问卷

在学案中设计有对本组和他组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 共8个条目, 每个条目设置3个选项, 分别为“显著增强”、“增强”、“无变化”。于课程结束后发放给实验组学生, 发放问卷均有效收回。在每班随机抽取2~3人, 对其任务完成过程进行结构式访谈。

2.4.2 教师评价问卷

在每个项目后附有教师对本班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 包括可取之处、有待改进之处。对实验组教师进行结构式访谈。

2.4.3 评判性思维量表

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CTDI-CV) [2], 该量表由7个分量表组成, 分别测量评判性思维能力的7个特质, 即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 量表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 1=非常赞同, 6=非常不赞同。每个分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 量表共有70个条目, 其中正性30题, 负性40题, 总分为70~420分[3]。

2.4.4 自主学习能力量表

根据中国医科大学张喜琰研制的面向所有层次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4], 包括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养4个方面, 理论总分在30~150分之间。测试题均为选择题, 采用肯定或否定方式陈述, 用Likert 5级评分法, 即“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计分方式为:正向陈述的测试题相应分值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 反向陈述的测试题则反向计分。Cronbach'α系数为0.822 3, 说明此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良好。

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比较及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评价

项目教学完成后, 每组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评和他评, 针对可取之处和有待改进之处进行总结。对实验组3个班级共12个小组的评价结果采用现象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

3.1.1 可取之处

(1) 剧情生动, 气氛活跃。1-1组:“剧情很饱满、流畅, 他们真的用到了护士站、配药室”;1-2组:“剧情很幽默, 护士帽上画上了线条, 角色分工很细致”;2-1组:“临场发挥很好,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回答有技巧, 赢得掌声”;3-2组:“设计很完整, 表演真实。”几乎每组的剧情设计都很完整, 绝大多数学生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对于偶尔的瑕疵, 他组学生也出谋划策,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 分工明确、配合默契。1-2组:“分工明确, 解释得当, 准备充分”;2-3组:“成员分工合理, 组内合作良好”;2-4组:“入院评估详细, 团队合作良好”;3-1组:“配合熟练, 动作到位, 铺床速度快。”每组的剧情合理, 对每个角色的分工明确, 多数小组合作默契。 (3) 人文关怀、沟通良好。1-3组:“情景设计巧妙, 医患关系吸引眼球, 操作熟练完整”;2-4组:“护士面带微笑, 态度和蔼”;3-2组:“配合默契, 患者家属和护士交流清晰有效。”平时课堂上强调的人文关怀, 在这里学生能够真正地体现出来。 (4) 综合应用、知识拓展。2-2组:“这里用到的知识远不止护理学基础, 结合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知识, 需要大家准备很多知识”;3-1组:“每个任务的知识拓展都比较新, 我们要上网查阅”;1-4组:“两人铺床法我们研究了很久, 体会到了评判性思维对护理的重要性。”

3.1.2 有待改进之处

(1) 具体操作在实际情景中需要灵活应变, 不能机械搬用。1-4组:“记错患者的名字了。” (2) 具体操作熟练度不够, 导致耗时较长。2-3组:“准备的时候匆忙, 备物不全, 搬运法不熟练。” (3) 沟通上医学术语较多。3-3组:“疼痛通常由伤害性刺激引起, 是伴有不愉快情绪体验的一种感觉, 刺激可来自外界而作用于体表。” (4) 个别组员不配合, 出现部分学生从事辅助性工作, 得不到充分锻炼的现象。3-2组:“有的组员不配合, 不查资料也不发表意见”;2-4组:“有的组员看别的组展示时没有兴趣。”

3.2 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评价

3.2.1 可取之处

(1) 形式非常好, 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全班每人都有任务, 气氛被充分调动。 (2) 情境设置合理, 组员之间的配合相对较好, 角色明确。 (3) 角色延伸较好, 特别是医患纠纷的处理。 (4) 知识收集充分, 术前、术后的宣教到位。

3.2.2 有待改进之处

(1) 课前用物的准备不够充分, 非考核项目不能正确完成。 (2) 健康教育内容合理, 但方式有待商榷, 如疼痛的护理。 (3) 角色延伸过多, 导致汇报时间很长。 (4) 对临床上较新的用物缺乏研究, 不会使用或放弃使用。

3.3 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 (见表1~2)

3.4 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见表3~5)

4 讨论

4.1 项目教学法能够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师生访谈结果均显示, 项目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和增强合作意识。有研究表明[5], 项目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项目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以项目问题、典型病例的任务形式交给学生, 学生必须主动参与、积极分工协作, 自编、自导、自演。为使项目顺利完成, 学生除了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外, 还会主动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 将所学的知识整合起来, 全面分析, 解决问题。安排的成果展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自豪感, 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气氛, 能实现教学相长。

4.2 项目教学法能够培养和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复杂技能, 常规课堂教学方法收效甚微, 应采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亲自实践体会的教学方法[6]。项目教学法以其高度的仿真性,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学生通过对患者进行问诊及相应的护理评估, 整合信息后对病情做出判断和决策, 在实施中及任务结束后讨论、反思, 促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一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求知欲、寻找真相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亲身实践, 对待问题的自信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因而项目教学法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五年制高职学生因年龄较小, 理论知识基础不牢, 在系统化分析问题过程中表现出能力不足, 对评判性思维的信心不足, 求知欲望不是非常强烈。这些方面我们应该在学前动员中进行强化。

4.3 项目教学法对提高学习合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有意义

调查数据显示, 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 在学习合作能力和信息素养上的得分更高 (P<0.05) 。实验组干预后的学习合作能力得分较干预前高 (P<0.05) 。干预后,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评价、沟通交流、信息获取方面的得分均较干预前高 (P<0.05) 。这表明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会有效评价, 增进小组内的沟通交流, 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

学习合作能力是学生利用有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资源来自己克服学习困难的本领。信息素质指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4]。

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需要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 包括知识的准备和组内合作的准备, 这两点都依赖于小组内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和知识来源的畅通。所以, 学生在课前一定要用大量时间讨论任务的实施流程、内容、角色的分配、情境的设置、语言的设计、操作过程的准备和资料的查阅, 这些都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合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4.4 项目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评价的能力

学习兴趣反映学生对学习内容力求认识的倾向[7]。表5显示, 项目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P<0.05) , 这与访谈结论一致。教师和学生均反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改变了以往看到技能就往后躲的现象, 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感到非常新颖。

学习评价反映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7]。以往的评价方式均是理论或操作考试, 学生很紧张。而项目教学法采取的是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 学生很轻松, 没有压力, 所以欣然接受这样的评价方式。但也会有一些问题, “没有考试就没有促进”。因此,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 (OSCE) 的方式可能更适合项目教学法。

5 结语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模式, 它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学习情境中, 让学生自主完成真实的项目工作任务, 使理论学习与现实工作相结合,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应用的范围和特定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也不例外。在教学中, 项目教学法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水平、教学条件等因素来选择是否运用项目教学法及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法。只有这样, 项目教学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 适逢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机遇, 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应抓住机遇, 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 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研究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刘健.项目教学法的尝试与思考[J].职业教育, 2008 (17) :120-121.

[2]彭美慈, 汪国成, 陈基乐, 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9) :644-647.

[3]Giancarlo C A, Facione P A.A look across four years at the disposition toward critical thinking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J].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2001, 50 (1) :29-54.

[4]张喜琰, 李小寒.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概念和结构的理论分析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0, 12 (3) :185-186.

[5]邓海艳.项目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教育, 2010, 17 (17) :119-127.

[6]Scot T W.Promot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students[J].J Am Acad Nurse Pract, 2005, 17 (6) :205-206.

护理实训中心开放管理模式探讨 篇8

近年来, 护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并提出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2]。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 各院校在提高护理实践教学学时比例的同时, 加大了护理实训中心开放的力度。有文献显示, 大多数护理实训中心基本是在课余时间和晚上开放, 由于没有教师督导, 导致实训中心开放管理的工作量显著增加, 低值易耗物品耗损成倍甚至几倍增加, 仪器设备损坏率明显提高, 实训中心开放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如何改进实训中心开放管理模式, 为护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开放环境, 已成为护理实验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对高校护理实训中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 并提出新的管理模式。

1 护理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实训教学设备、物品损耗大, 维护困难。在实训中心开放过程中, 由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 对实训设备及用物不爱护, 加之实训教学设备及物品管理不到位, 导致实训仪器设备损坏, 仪器寿命缩短, 实训物品浪费现象严重, 从而加大了经费支出。

(2) 学生尚未实现自主学习, 浪费实训中心资源。目前, 实训中心物品准备工作由实训管理教师及学生协助完成, 缺乏实训者的直接参与, 这必然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时学生只是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 使教师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 实训只是验证理论、配合课堂教学, 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在用物准备方面, 实训课前都是由实训教师准备用物及课后整理, 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 动手能力差, 不熟悉实训准备及实训流程, 导致操作时不知如何准备和整理用物, 不能适应临床实习。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在没有教师督导的情况下, 练习的主动性不强。教师安排的课后开放练习时间, 学生不能按时来练习, 导致实训中心出现空档期, 浪费了实训中心资源。

(3) 实验室的软件建设被忽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的重点已经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 而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多层次的需要, 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有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决定护理的专业形象, 决定护理的质量[3]。但一些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硬件建设, 保证足够的训练场所和购买先进的设备, 却忽视实验室的文化内涵建设, 从而影响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4) 实训中心安全及卫生问题。由于实训中心均在课余时间开放, 没有值班教师, 学生来去自由, 没有专人管理, 为实训中心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2 护理实训中心开放管理模式探讨

2.1 以规范管理为保障

实训中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是保证实训中心开放管理的前提[4]。建立《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办法》《实训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实训中心开放学生实训守则》《组长负责制》《仪器的使用与管理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是实训中心开放管理的保障, 同时也可为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2 创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模式

实训中心开放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管理工作。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效率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训中心开放的成功与否。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应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把“以教师为主手把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教学模式。该管理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减轻实训教师的工作压力, 同时, 可以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5]。

2.3 引用参与式自主管理理念

参与式自主管理是指管理者真诚地邀请被管理者参与管理, 共同拟定管理决策、实施管理计划、构筑管理理念, 并在管理中相互交流、充分沟通, 以达到优化控制、高效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6]。在护理专业中, 选拔10 名学生作为实验室管理员, 参与到实验室管理中, 协助教师完成实验室日常管理、用物准备、开放管理等工作。参与式自主管理的实施使学生获得了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实训中心开放管理中,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兴趣相结合, 让大部分学生喜欢这份工作, 从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和协助能力, 更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7]。

2.4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实训中心实行信息化管理, 可以大大降低实训中心的管理难度, 提高实训中心开放的成效。

(1) 通过建立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 将实训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训设备及用物的管理要求、课前课后的实训准备要求、各课程实践教学安排等发布到管理系统中, 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管理系统了解相关内容及要求, 提高学生在实训中心开放中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 开发“护理标准化操作自主学习网站”, 为学生提供包括实训教学大纲、护理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及操作视频、专业发展前沿等在内的护理专业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 供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分解模仿、反复训练, 改变学生在技能练习中依赖教师的状况,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开发“实训中心开放预约系统”, 学生可通过该系统预约, 避免实训室出现过度拥挤或空置现象;同时实训管理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台管理了解学生课余练习及实训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并及时予以处理。

引用参与式自主管理理念, 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 科学地构建符合护理专业特色的开放实训中心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施该管理模式, 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实训中心真正的主人, 较好地贯彻了“学生管理学生”和“自己教育自己”的理念[8],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摘要: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对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 引用参与式自主管理理念, 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 科学地构建符合护理专业特色的开放实训中心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关键词:护理实训中心,开放管理模式,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亚丽.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可行性研究[J].学理论, 2009, 10 (21) :83-84.

[2]顾慧明, 尤黎明, 黄惠霞.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训室的建设与思考[J].实训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4) :88-90.

[3]沈学清, 王丽, 肖国华.护理学实训室开放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12 (12) :1627-1629.

[4]张静, 井夫杰.护理实训室开放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2) :65-66.

[5]叶丽萍, 谢惠燕, 蔡甜甜.护理实训室开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7, 7 (35) :93-95.

[6]沈梨芳, 李玲.参与式管理模式在开放护理实训室实施中的体会[J].教育研究与管理, 2011, 6 (10) :9-10.

[7]李福英, 陈小菊, 张云美.护理实训室开放管理初探[J].实训室研究与探索, 2011, 7 (30) :274-275.

护理技能实训中心 篇9

关键词: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实训室,建设

安徽省省教育厅、财政厅于2014年制定了《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指出要通过省部共建、省市共建等立项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强调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要以服务地方的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 以传承技术技能、提高师生解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 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抓手, 以“教练型”师资和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 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 本文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旅游管理实训中心为切入点, 探讨在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视角下的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思路。

一、旅游管理实训中心概况

旅游管理实训中心建立于2012年, 是省级特色专业的实训基地, 也是六安市旅游服务人才技能培训基地, 建有前厅接待实训室、普通客房实训室、豪华客房实训室、展馆讲解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形体礼仪实训室、酒水服务实训室、茶艺服务实训室、中西餐厅实训室、模拟旅行社以及红色旅游书屋等11个实训室, 实训中心突出职场氛围的设计, 采用模拟酒店“5S”管理模式, 由值班学生来担任“大堂经理”“接待员”等职务, 负责实训中心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二、实训中心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各实训室在建设、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 部分实训室的设备存在众多闲置, 利用率低。如豪华客房实训室, 仅在每学期开展《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时, 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去, 模拟导游实训室, 仅在《导游业务》课程中使用, 茶艺操作实训室仅在茶艺服务与操作课程时开放, 其他时间基本都是上级领导、兄弟院校参观考察的摆设, 处于闲置的状态, 这对于高校实训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 设备也会老化[2]。

第二, “教练型”的师资队伍匮乏。本实训中心的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教学水平, 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但是他们大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教学, 缺乏企业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 常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第三, 实训室的职场氛围不够浓。虽然各实训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职场设计, 但是学生未能真正领悟职场的环境, 存在上课迟到, 上课不遵守课题纪律等现在, 不能按照职场标准要求自己。

第四, 社会服务功能较低。本实训中心自建成以来, 虽然对六安市的酒店、旅行社、中高职院校等单位开展过一定的技能培训, 但是与预期的“地方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功能相差甚远, 致使实训中心的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 无法缓解主要由学校来承担的费用。

三、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视角下的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目前,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申报“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立项, 但是上述关于旅游管理实训中心存在的问题是无法适应“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 因此必须逐步改进和完善。

(一) 依据地方行业需要, 完善实训中心功能分区

目前, 高职院校要求“教学做合一”, 这种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实训中心是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 否则无法满足讲授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综合的教学要求, 如本校的旅游管理实训中心, 可以依据六安地方星级酒店的建设标准进行适当的改造, 比如可以以模旅游企业真实的区域功能划分, 以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酒水部、餐饮部、康乐部等岗位人才需求为依据, 模拟酒店的业务环节, 建成开放式、多功能、高度共享的“教学做合一”的实训中心, 建成综合的实习宾馆或者真实的学院旅行社等, 而不仅仅是一个摆设, 可以模拟洽谈旅行社团队旅游接待业务, 向散客介绍推销旅游产品;模拟帮助游客预定酒店、机票, 组织自驾游等。同时, 建成这样的实训中心, 不仅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还可以满足社会服务需求, 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可以解决实训中心更新设备、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 为实训中心的稳步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二) 依据技能岗位需要, 加强“教练型”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2014年6月23至24日,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上李克强要求, 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 要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 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 加强“教练型”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训中心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3]。针对本旅游管理实训中心的师资情况, 学院可以派相关专业教师到酒店、旅行社等行业和企业深入学习, 使教师的整体水平能跟相关行业发展保持一致。同时, 也可以引进大中型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和实习的指导教师,

(三) 依据职场环境要求, 升华5S职场氛围

5S起源于日本, 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项目, 其核心内容是常组织、常整顿、常清理、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4], 采用酒店常用的5S管理模式来管理旅游管理实训中心, 可以提高其职业道德, 培养其安全生产意识、团队意识, 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 提高其职业素养[5], 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旅游企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进行实训。同时, 加大由全体学生来管理实训中心的力度, 如要求实习生统一着装、上岗划卡等营造一种“企业”文化氛围、统一工作时间, 遵循模拟企业的相关工作制度, 严格按照酒店和旅行社的工作内容进行对实训中心管理。同时, 我们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方面提出“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要求。

(四) 以服务地方为准则, 完善社会服务功能

实训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是指在满足学生实训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拓展其对外服务功能, 主要包括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和推广、产品生产与服务等[6]。例如在本校的旅游管理实训中心, 可以加强校企合作, 产学研结合, 积极与地方产业、企业相结合, 主要做如下工作:

1. 主动承担起六安市旅游人才的技能培训义务, 为参加导游考证的学员进行培训, 提高学员考证通过率。

2. 为六安市及县区各大酒店、旅行社以及其他窗口行业单位进行理论、技能及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编写《导游培训教育包》《餐饮服务培训教育包》《客房服务培训教育包》用于行业的各类培训, 打造优质的社会服务品牌。

3. 承担六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茶艺师”等技能资格鉴定工作。

4. 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 有步骤地开展对口帮扶计划, 建设期内, 每年对口帮扶一个一个中职院校。帮扶的形式为旅游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咨询、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培训等, 承办大别山职教集团的项目、课题、技能大赛等。

5. 承担国家AAA旅游景区校园导游讲解和服务工作, 力争做到接待省内外游客量35万人次左右。

6.开放“红色旅游书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 为六安市民和全校师生服务, 实现高校资源共享。

7.通过开展一系列类似于“阳光校园行”活动, 加强与六安市各中小学联谊, 开发一系列适合研学旅游的路线, 将专业打造成六安市首家“研学旅游基地”。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EB/OL].安徽高教网, 2015-01-06.

[2]王宏兰.高职旅游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室建设探索[J].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 (1) .

[3]李克强.打造教练型师资队伍![EB/OL].生命教育网, 2014-06-25.

[4]苗艳丽.关于完善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体质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1) :92-93.

[5]苏志平, 顾平, 李炳义, 等.5S管理在旅游管理实训中心的实践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11) :75-77.

上一篇:流体特性下一篇:液压马达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