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防护

2024-11-16

干预防护(精选4篇)

干预防护 篇1

一、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

所谓就业心理是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对社会、工作岗位以及自我的心理过程和态度看法。近年来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持续严峻, 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 竞争加剧, 由此使得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诸如严重焦虑、紧张、自暴自弃甚至出现自杀等不良的心理倾向, 给自身和社会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当前, 高职生常见的就业心理危机主要有:

(一) 自我认识出现偏差

高职生就业过程中的自我认识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将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无形中无限放大, 对自身就业能力等素质的评价过于悲观, 不能正确理性地对自身状况进行反思, 由此导致对就业长期持有一种悲观的、焦虑的心态。

(二) 自我体验陷入危机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而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 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在自我体验中陷入危机主要表现在自尊心强, 而就业自信心则明显不足, 他们大多在刚刚进入高校的时候自信心很强,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自信心会逐渐消失, 同时在面对就业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的挫折之后, 其自信心会受到毁灭性打击, 变得更加消极, 这也是当前不少高职毕业生所面临的最为普遍的就业心理危机之一。

(三) 就业价值观缺乏理性

应该说,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大部分毕业生都愿意去大城市、国有企业, 却鲜有人愿意去中西部基层地区去工作, 由此使得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加剧, 许多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抱有的这种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最终使得许多人在就业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无法顺利就业。

二、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成因分析

应该说, 当前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形成的就业心理危机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出现的非正常的心理倾向。在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中, 既有高职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也有学校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 正是这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的存在, 使得不少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形成了就业心理危机, 对其自身的顺利就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一) 高职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 高职生自身身心特点易于形成就业心理危机

高职生身心发展大多仍处于不成熟向成熟期转变的阶段, 其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等还很不成熟, 易于受到外界各种信息的影响, 尤其是抗压能力、抗挫折等素质都不高, 在面对择业这一人生中的重大问题的时候, 往往缺乏正确理性的认知和判断, 他们往往对就业充满热情和幻想, 而一旦在现实中的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则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挫败感, 在这种情况下就极易产生各种就业心理危机, 对其顺利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2. 对自身缺乏理性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易于形成就业心理危机

不少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对自身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定位模糊, 导致在求职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在就业过程中, 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不同方面的素质具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职位也对各种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 这就需要毕业生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知, 明白自己的兴趣、优势在什么地方, 劣势在什么地方, 这样在求职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提高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而现实情况是不少高职生在求职前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是很明确, 也没有静下心来仔细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于是在求职的过程中要么定位过高, 一味寻找那种待遇丰厚、地处大城市的工作岗位, 拒绝基层岗位, 却又往往以失败告终;要么就是定位过低, 妄自菲薄, 对自己缺乏自信, 往往失去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3. 就业准备不足, 导致综合能力不高

不少高职生在学校期间就缺乏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涯缺乏危机意识, 没有很好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提高自己, 最终使得在毕业的时候由于综合素质较差而被用人单位单位拒之门外。同时, 现在的高职生大多数又以九零后的独生子女居多, 从小被家庭溺爱, 缺乏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赖心理严重, 一旦在求职过程中遭到挫折就会立刻“打退堂鼓”, 在求职过程中抗压能力不强, 这些因素都使得部分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心理危机。

(二) 家庭方面的压力

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尤其是来自父母以及亲戚们的“殷切期望”对高职毕业生的求职活动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这使得不少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长此以往如果求职过程继续碰壁而这种压力又不能得到正确的宣泄的话, 就极易造成各种就业心理危机。几千年来, 几乎所有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观念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这尤其是在农村家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尤其是不少农村家长往往将自己人生的失败归结于教育的缺失, 并寄希望于下一代, 这就是当前家庭教育中所常见的父母的一种“代偿转移心理”, 应该说, 这种心理是人之常情, 但是无形中却给子女加上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这使得不少高职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以及贫困家庭的高职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更加急于去找到一个理想满意的工作去“回报”家庭和父母, 而一旦在求职过程中碰壁的话, 这种来自理想和现实的强烈的反差会带给他们巨大的精神压力, 长此形成就业心理危机就不足为奇了。

(三) 高校方面的因素

1. 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软硬件方面的不足

当前, 随着不少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扩招, 高职院校人数进一步激增, 进一步加大了高校原有的软硬件方面的压力, 例如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短缺等, 这些往往导致高职院校放松对学生的培养力度, 无形中导致了不少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尤其是实践技能素质的进一步下滑,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就业竞争力被削弱, 潜在造成了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

2.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上依然相对欠缺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设有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办公室, 但是学校在这一部门上投入的精力和人力物力财力往往都相对有限, 在人员配备上往往也缺乏专业的人员, 而是基本上由相关院系辅导员或者思政教师兼任, 缺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规程, 针对性、系统性严重不足, 因而难以有效对高职毕业生进行专业深入的就业指导。

(四) 社会方面的负面影响

1.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高职生的负面影响

来自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都可能会对高职生的就业尤其是其就业价值感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不良思想会进一步误导高职生的求知活动, 促使他们在就业选择上受到功利主义等思想的影响, 一味去选择那些待遇好、发展前景的大公司, 而不愿去基层工作, 进一步加剧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2. 高校连年扩招, 用人单位以学历选人

不可否认的是, 近年来我国高校连年扩招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 从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扩招到2013年, 我国高考的平均录取率从34%猛增到75%, 录取人数也从108万人提高到912万人, 大学人数的过快增长不仅给我国当前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 高校连年扩招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的下滑, 同时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和恶化, 无形中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 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还抱有以“学历”来评判毕业生或者以学历高低为标准来选择毕业生的现象, 这使得高职生在就业竞争中被进一步边缘化, 由此使得高职生在求职的时候处于不利地位, 易于产生就业心理危机。

三、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与防护体系构建

从以上对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形成危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造成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 构建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与防护体系, 也必须从这些影响高职生就业心理的方面去入手, 多方构建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防护体系。

(一) 高职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我意识, 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

1. 形成科学客观地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高职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心仪的工作实现顺利就业,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要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以及优势等客观评价, 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明确自身优缺点, 以便在就业过程中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在求职的过程中也要深入了解各个岗位对各种能力以及素质的具体要求, 从而在求职的过程中更加理性和客观, 避免出现各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或者妄自菲薄, 错失工作良机。因此, 作为高职毕业生, 无比要做到正确客观认识自我, 准确进行职业定位, 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求职的针对性。

2. 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 在平时的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为就业做好准备

正确的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 高职生要想顺利实现就业, 首先就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 在求职的过程中可以先就业后择业, 愿意去基层寻找工作机会去锻炼自己, 而不是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大城市、国企、公务员等方面, 在就业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 树立在岗位上成才的观念;同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素质, 从而为日后的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 家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 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

在子女的就业问题上, 作为家长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期望”, 避免给子女造成过大的精神压力。应该说, 高职毕业生已经接近成年, 他们自身对于自己的就业问题本身就很重视, 自身也面临着较大的精神压力, 因此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和长辈, 应该多为子女提供一些利索能力的帮助如搜集就业信息等等, 多给他们一些空间。从目前情况看, 让大部分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并不很现实, 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的家长来说, 因此, 从这个意义来说, 作为家长不过多干涉子女的就业选择、在就业过程中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就是最大的“帮助”了。

(三)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全程的就业指导,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作为高职院校, 要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不能等到学生即将毕业了才开始在就业指导上“囫囵吞枣”走过场, 学校应首先健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 全面开展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利用各种形式如开展就业讲座、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的公共选修课等形式, 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指导学生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 不断增强指导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解决机制等, 对于存在各种就业心理危机的毕业生及早进行干预, 促使他们顺利就业。

(四) 社会中有关政府部门及教育部门要净化就业环境, 为其提供健康的就业环境

政府部门及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高职生就业环境清理, 建立相关的就业指导服务站,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在户籍、档案等方面为广大高职毕业生提供便利等, 努力创造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 从而促进高职生顺利实现就业。

总结

总之, 在解决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 构建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与防护体系的过程中, 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高职生本人都采取有效措施, 形成合力, 努力预防高职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出现, 促进其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朱以财.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 2009, 03:115-116.

[2]朱以财, 王平风.略论变革环境中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其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4:69-72+75.

[3]蓝冬玉.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研究——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1:23-28.

[4]王燕红.高职生就业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2, 02:68-71.

[5]周继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探讨[J].中国人才, 2011, 14:70-71.

干预防护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5年7月进入我院临床实习的医学生126人,其中男89人、女37人,年龄19~25岁;均为专科生,已完成医学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1.2方法

1.2.1系统管理干预方法(1)了解学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在岗前培训前,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调查表,对学生一般资料及有关职业安全危险因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总结调查结果,拟定干预对策。

(2)职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念、职业感染现状、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等为主,特别强调洗手与规范洗手方法的重要性以及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割伤的危害性,培训后采用模拟针刺伤、体液喷溅等职业暴露应急演练形式进行考核,促进学生对防护知识的掌握及防护措施的执行。编发方便携带和阅读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手册,便于对学生现场指导与随机提问,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3)建立责任约束制。实习管理科与学生个人签订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告知书及防护措施执行保证书,强化学生对防护措施的认知度和执行力。同时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列入带教内容,与科室签订实习生职业安全责任书,并将实习生防护措施执行情况纳入质控内容,实习管理科联合感染管理科定时检查监督,以强化科主任及带教教师带教监管责任感。

(4)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学生入科实习的第一个月是适应环境、规范行为的关键时段,我们将其定为“职业安全教育月”,将规范洗手、戴手套和针头等锐器的处置作为职业防护的关键内容。在学生进入临床科室的第一时间,科主任及带教教师即承担起对其的具体指导和监督责任,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根据本科室技能操作特点制定侧重点不同的防护措施及流程,为保证防护行为的正确执行,让学生按流程模拟演示操作,科主任或带教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考核,引导学生遵守规范操作流程,养成良好操作习惯。同时注意带教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防护用品供应到位,确保预防措施落到实处。

1.2.2评价方法学生岗前培训前(干预前)及实习5个月后(干预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调查表,对其一般资料及有关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集中发放、当场填写并收回,共发放问卷126份,收回12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数据,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

2结果

干预前后学生对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表2。

3讨论

3.1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总体掌握情况不够理想

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学生干预前对职业安全危险因素中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的危害缺乏认识,且没有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化学消毒剂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使用中对操作者及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伤害,但干预前78.6%的学生对其危害缺乏认识;标准预防作为当前先进、有效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全知道的学生仅占2.4%,部分知道者占24.6%;完全知道规范洗手的方法的学生占12.7%,部分知道者占32.5%;职业暴露的处理完全知道的学生仅占3.2%。这表明学校职业安全教育缺失,未能有效保证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即具备足够的防护知识,树立职业安全防护意识[2]。

3.2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之一,艾滋病发病率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国医务人员正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3],实习学生也不例外。在实习期间,学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使用注射器、穿刺针、手术器械等医疗锐器十分频繁,在我国当前多种危害极大的血源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的形势下,没有充足的临床经验、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的实习生,很容易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存在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险。学生在实习期间若感染了血源传播性疾病,无疑会使其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因此,医院管理者应认识到预防实习生职业伤害责任重大,应将实习生职业防护当作管理职责,从改变学生认知着手,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管理。

3.3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目前,临床实习医学生发生职业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防护意识。我们根据学生实习前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认知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将一些常用的防护知识编成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手册发放给实习生。定期组织职业暴露应急演练,对容易忽视的防护知识提问,通过实施反复强化、点面结合、不断渗透式教育及建立责任约束机制,加强督察管理,落实防护责任。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后学生职业安全危险因素知晓率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说明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实习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能使其对职业暴露及防护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而减少职业伤害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提升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26名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建立责任约束制、检查督导、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环节管理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学生职业安全危险因素知晓率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通过对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临床教学,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慧如,王庆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09,6(4):45-46.

[2]王兰芝,柴翠萍,邵巧云,等.系统管理干预对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9):17-19.

干预防护 篇3

1平时的模拟训练

1.1 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有 手术配合中被含有HIV感染血液的针头刺伤, 锐利器械如手术刀、手术剪、布巾钳、传递时意外刀割伤, 术中力量性操作如线锯、咬骨钳、吻合器等的使用, 器械意外松脱, 可以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等受到污染;手术过程中破损部位皮肤不慎接触含有HIV感染的血液或体液[2];传递器械时的误伤。

1.2 做好平时的模拟训练, 艾滋病虽不可治愈但完全可以预防所以加强防护是减少感染发生的关键。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和培训, 树立牢固的标准预防观念, 提高安全意识及对自身暴露的危险性认识, 从而自觉的遵守操作规范和防护规则。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预防HIV职业暴露的模拟训练, 并做好监督和指导。此类训练时必须要求参加手术人员术前进行自我体检, 双手及前臂有皮肤破损和感染者不参加手术, 由2名巡回护士分别负责担任内、外物品药品的供应, 参加手术人员一律配戴防护镜, 戴双层帽子、防护口罩、双层手套, 穿专用鞋子、鞋套, 禁止使用露足趾的手术拖鞋, 手套破损、口罩、帽子一旦被污染, 手术衣被浸湿应立即更换, 进行刀、剪、缝针等锐利器械传递时采用“非接触技术”, 把锐利器械放入肾性弯盘中, 通过肾性弯盘传递取放器械时要做到眼随手动。手术人员在手术中必须自始至终注意力高度集中, 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术者应紧密配合, 互相提醒。

1.3 被污染后的处理措施 当手术人员不小心被锐器刺伤时, 必须保持沉着镇静、迅速、敏捷按常规脱去双手手套, 患肢下垂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受伤部位, 挤出伤口血液,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再用碘伏、乙醇反复消毒受伤部位;当血液或体液不慎溅入眼结膜或皮肤上, 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黏膜或皮肤,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并用碘伏等消毒剂冲洗局部。发生上述职业暴露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接受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 建议在2 h 内接受药物治疗, 疗程4~6 周;必须定期做抽血检查艾滋病抗体至6 个月以了解是否感染了HIV。

2手术过程的标准防护

2.1 执行术前访视制度, 详细了解患者HIV化验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各种术前准备;严格按照平时模拟训练所要求的操作规范及防护规则进行操作, 对于急诊手术, 检验结果还未出的, 按感染手术处理。

2.2 对HIV感染患者手术应安排在感染 (或负压) 手术间进行, 一次性备齐所需物品药品, 室内物品力求简单适用, 手术间门上标明“隔离手术”牌, 谢绝参观, 限制人员进出。手术结束后, 手术人员脱去手术衣、鞋套和手套放置于指定的防水的贴有隔离的垃圾袋内, 碘伏消毒液浸泡双手3 min后方可离去, 废弃物如手术单等也要用贴有“隔离”标记的二层防水袋扎紧袋口及时焚烧, 一次性针头、缝针置于耐刺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器械用2000 mg/L爱尔施浸泡30 min后清洗, 需进行2次高压蒸汽灭菌, 吸引瓶用2000 mg/L爱尔施浸泡30 min后进行清理, 手术间1 g/m3过氧乙酸熏蒸2 h后再认真擦拭[3]。

3心理干预

3.1 掌握和预防艾滋病感染的知识, 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3.2 手术室护理工作强度大、时间紧、无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使手术室护士生活质量较低, 接台手术, 急诊手术使手术室护士总处在过度紧张、超负荷的情况下工作, 这时最容易出现意外损伤。因此, 应该充分应用各项心理干预措施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 尽量放松心情, 缓解紧张的情绪, 从而使手术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3.3 对于情绪易波动人员或因家庭、情感等原因引起思想波动大的医护人员应立即做人员调整或暂停手术, 以防出现失误而至医源性感染。

3.4 若发生HIV职业暴露, 要记录相关的资料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在专家指导下定期抽血做相关检查, 同时尽早服用阻断药。并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不必过于害怕恐慌和悲观, 因感染的概率只有0.32%, 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寻求心理支持。

因此,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在平时多加强模拟训练, 在手术过程中做好标准防护、采取较完善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心理干预, 从而有效的避免HIV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提高HIV职业暴露的自我保护意识, 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做好标准预防。方法 通过对HIV职业暴露途径和因素的分析, 了解其传播给手术医护人员的途径和危险性, 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通过加强隔离措施、术中规范手术护理人员的操作以及被污染后的应急处理等, 杜绝和减少HIV职业感染的发生。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平时模拟训练和手术过程标准防护, 是减少HIV职业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暴露,标准预防

参考文献

[1]李莉莉, 卢爱工, 柳淑杰, 等.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干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4) :419.

[2]王晓, 张世清, 王维.手术人员对职业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的防护.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4) :297-299.

干预防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手术室31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31名护理人员全为女性;学历:本科29人, 硕士研究生2 人;年龄23 岁~50 岁 (30.8 岁 ±3.6岁) ;副主任护师2人, 主管护师15人, 护师10人, 护士4人;已婚17人, 未婚14人。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由护理部组织感染科和手术室护理骨干,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制定出《手术室护理人员肺结核暴露防护相关知识手册》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关于肺结核职业暴露压力调查表》。内容包括肺结核发病原理、传播途径、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护措施、肺结核病人术后手术间的处理等。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基线评估发放手册, 组织学习, 并要求人人过关。培训方式以讲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为主。实际工作中护理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每月进行实践行为进行考核, 督促每位护理人员操作规范。

1.2.2 评价方法 (1) 干预前后, 采用肺结核防护问卷进行调查评价, 该问卷由李晓云[6]编制, 知识部分由25个问题组成包括4 个方面, 即肺结核一般概念6题、传染途径7题、药物控制6题、防护措施6题, 全为单选题, 答对得1 分, 答错或不知道为0 分, 总分25分, 得分越高代表肺结核防护知识掌握得越好。实践行为部分共10 个条目采用5 级评分法, 按从来没做到、偶尔做到、约一半做到、大部分做到、每次都做到分别计1分~5分, 总分50分, 得分越高表明实践行为越正向, 能力越高。 (2) 干预前后, 采用自制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肺结核职业暴露压力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价, 该调查问卷结合手术室护理人员当前的情况和国内外文献查阅, 由院内护理部和感染科专家进行审核, 旨在评价手术室护理人员在知信行干预前后其肺结核职业暴露压力的转变情况。问卷的内容包括肺结核职业暴露压力、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本身压力及担心肺结核职业暴露家庭压力3部分, 共9个条目, 每个条目按高压力、中压力、低压力、没有压力计4 分、3 分、2分、1分, 三者之和为总分, 总分越高说明护理人员压力越大。该问卷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

1.2.3 调查方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各进行1次问卷调查, 各发放问卷31份, 由护理人员独立完成, 研究者不得暗示, 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 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回收有效问卷62份, 回收率为100%。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知信行行为干预能有效地帮助护理人员掌握肺结核疾病防护知识, 控制实践行为的有效性。本次调查中, 干预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肺结核防护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行为都在中下水平。经过知信行干预后, 全面的肺结核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下来, 护理人员肺结核防护知识和实践行为达到了中上水平, 只有将肺结核相关知识很好的掌握后, 护理人员真正地认识到肺结核职业暴露的危害性, 以及防范意识, 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实践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将安全知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由表1可见, 通过知信行干预后, 手术室护理人员不管是肺结核防护知识方面还是在实践行为方面都要高于干预前。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知信行行为干预能降低护理人员肺结核职业暴露压力。手术室工作本身就具有节奏快、工作任务繁重、职业暴露高等压力, 另外手术室空间狭小密闭, 空气流通不畅的特点, 这就增加了护理人员在肺结核手术病人的职业暴露的压力。另一方面, 研究对象大部分已经结婚, 因为害怕自己工作中职业暴露影响家人的健康也会加大护理人员的压力。我们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肺结核职业暴露防护知信行干预, 让护理人员充分全面掌握肺结核防护知识, 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 护理人员能做到心里有底, 这样既有利于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的开展, 又能保证自身的健康。通过表2可见, 干预后护理人员肺结核职业暴露的压力明显低于干预前。

综上所述,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肺结核职业暴露防护知信行干预, 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肺结核防护意识、改变护理人员不良的实践行为、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肺结核职业暴露率、减轻护理人员对肺结核职业暴露的压力。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肺结核防护知识、信念、实践行为在肺结核职业暴露防护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室3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在进行知信行干预前后运用肺结核防护问卷和自制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肺结核职业暴露压力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的肺结核防护知识和实践行为总分高于干预前, 肺结核职业暴露压力问卷调查评分低于干预前 (P<0.01) 。[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知信行干预, 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肺结核防护意识, 改变护理人员不良的实践行为, 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肺结核职业暴露率, 减轻护理人员对肺结核职业暴露的压力。

关键词:肺结核,知信行,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

参考文献

[1]赵亚玲, 张湘云, 蒋作祎.广西某中医学院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 31 (7) :870-871.

[2]申桂云, 刘建芬, 牛仙飞, 等.传染病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1) :23-24.

[3]Sepkowitz K A, Eisenberg L.Occupational death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J].Emerg Infect Dis, 2005, 11 (7) :1003-1008.

[4]淡莉, 邵继红.增强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J].中华临床护理杂志, 2009, 7 (14) :2156.

[5]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33.

【干预防护】推荐阅读:

照护干预07-17

合理干预07-18

随访干预10-20

介入干预01-15

防范干预01-17

排尿干预05-20

全程干预05-26

价格干预05-29

药师干预06-04

医院干预06-07

上一篇:病理性骨折下一篇: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