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活动

2024-09-30

英语课堂活动(精选12篇)

英语课堂活动 篇1

现在的英语课堂看上去比以往热闹许多, 学生积极发言, 从表面看是一种语言交流, 实际上这只能算是句型操练的问题, 都是明知故问, 对话双方不存在信息差距需要填补。这种不含“信息沟”的交流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有较大区别, 因此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生活的交际中应变能力较弱。笔者所想研究的就是利用“信息沟”及“信息沟”活动, 解决现在英语课堂中不生动、沉闷、死板、不注重交际性的教学现状。

一、“信息沟”与“信息沟”活动的定义

所谓“信息沟”指的是交际各方之间存在的信息差异, 即一方已知并需要传递的, 而另一方未知但希望获取的信息。“信息沟”的存在是交际双方进行语言交流的原动力。双方交流信息只有在存在着信息差异, 一方想知道信息而另一方愿传递给他信息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信息沟”活动, 是指明显含有“信息沟”元素的一系列语言练习活动, 参与各方需要完成一件共同的任务, 但被给予不同的信息, 他们必须通过互相交流, 分享这些不完整的信息, 最终达到双方的信息对等, 从而完成这项共同任务。

二、“信息沟”与“信息沟”活动的措施

众所周知, 优化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创设制造“信息沟”来活跃我们的外语交际教学的课堂。而课堂语言对于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含有“信息沟”活动的课堂语言更是为英语教学添上了美丽的一笔。

1.教师提问增加参考性问题

在课堂互动中体现信息沟, 教师不能使用展示性提问, 即那些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教师应在课堂互动中增加“参考性提问”。例如, 笔者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 进行自我介绍时进行逆向反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e?”他们立即活跃起来, 有的想问你的故乡, 有的想问你的爱好, 有的想打探你的隐私, 不知不觉中, 任务完成得很好。

2.学生回答, 强调真实内容

设计了含有“信息沟”的参考性问题之后, 笔者对学生的回答要求就要强调其真实性。而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 比如, 笔者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me?”有些人回答:“Where do you come from?”“Who is your favoritebasketball player?”“How old are you?”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做好表率作用, 给了他们真实的回答。

3.在语言呈现中加入“信息沟”元素

在呈现新知识时, 要恰当运用信息沟原理, 如教“Naturaldisasters”这一课时, 笔者给学生发了不同内容的表格, 表格的主要内容分为三类, 一是地点, 二是时间, 三是自然灾害, 但是每张表格的内容都不完整, 有的缺时间, 有的缺地点, 有的缺自然灾害名称, 而且每一组的表格缺漏信息都不完全相同, 需要大家一起交流才能完成表格。笔者不停地提问, 有知道信息的学生不断的回答, 大家的表格内容不断地更新, 最终达到全班学生都是一张完全相同的表格。这里恰当地运用了“信息沟”原理。

4.在语言练习中设置信息沟活动

笔者结合所用的牛津教材介绍一些“信息沟”活动的种类及运用实践。

(1) 借助感官设置“信息沟”活动。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很好地利用诸多感觉形式来制造“信息沟”, 开展教学活动,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讲英语、用英语,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生水果词汇时, 为了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真实的学习情景, 笔者事先可以把这些水果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 然后请一个学生把手伸进去, 并借助“What’sin thebag?”来发问, 这样利用触觉, 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新单词, 又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借助画图的“信息沟”运用。运用画图制造“信息沟”, 就是设置一个教学情景, 只呈现图画的一部分画面, 让学生猜测图画画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

例如, 教师事先把一张大象的图片用几张纸条盖住, 不让学生知道画的是什么, 然后教师抽去遮住大象尾部的一张纸条, 让学生判断画的是什么。教师问学生, “Guess! What’s this?”学生如果猜:“Is it acow?”教师说:“No, it’snot. ”接着再从后边抽出一张纸条, 使大象的后腿轮廓露出来, 让学生继续猜, 猜不准的话, 将纸条再抽掉一条, 使图画外露部分更大一些, 便于学生辨别。在猜测活动中, 引导更多的学生讲英语, 运用所学语言, 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3) 借助动作设置“信息沟”活动。动作“信息沟”就是通过人的体态语言 (bodylanguage) 制造信息。其特点是简单易行, 不需要其他教具辅助。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 利用动作创设教学情景, 制造“信息沟”, 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活动, 运用所学语言。例如, 教师做一个看电视的动作:用两个食指在面前画一个方框, 再用拇指点方框的下方, 然后双眼看着这个方框并问学生, “Go to the livingroom...”学生就会想到“Watch TV”这个动作。这样, 师生之间就有了“信息沟”, 他们想要知道教师在干什么, 就要开口讲英语, 与教师交流信息, 弥补“信息沟”。

(4) 猜谜“信息沟”活动。该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猜谜过程中, 交际一方通过猜测获取另一方的信息, 填补交际双方的信息差, 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如, 在学习“Who is she/he?”“She/He is...”的句子时, 教师可以班里学生为例先进行描述, “He’sshort, he has big eyes...Who is he?”学生猜:“He’s ...”如果学生没有猜中, 教师可继续描述:“Helikessports...”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描述, 互相猜,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创设“信息沟”。

5.布置探究作业拓展“信息沟”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 我们常在课堂上进行“信息沟”活动, 但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容易忽略“信息沟”的创设。我们应该摈弃以前课外作业简单抄抄写写的模式, 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或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含有“信息沟”的作业, 从而帮助学生加强获取、处理、选择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信息沟”与“信息沟”活动的成效

1.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的变化

笔者发现,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学生越来越愿意开口说英语了, 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增加, 对英语不再有抵触情绪, 而是怀有饱满的学习态度, 以较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乐于用英语和教师沟通交流, 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的变化

有几个学生平时不喜欢英语, 在英语课上无所事事, 对英语了无兴趣,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他们在态度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乐于参与小组的英语讨论活动,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 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课文复述和单词接龙等活动中扮演了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成绩也越来越好。

3.学生英语口语成绩的变化

这个学期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表现在: (1) 学生在平时能用英语跟老师打招呼以及做简单的实际交流了。 (2) 学生说英语的流利度变高了, 大多数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不再出现“嗯”“啊”的中文语气词了。 (3) 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甚至可以用好几种表达方式来表述自己的意图了。 (4) 学生的英语语法也有大的进步, 不再出现以前说英语时那种“支离破碎”的感觉了。

4.教师在行动研究中的变化

研究过程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各方面得到进步的同时, 教师的自身素质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1) 英语口语交际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点体现在含有“信息沟”的教师设问和追问等交际上。

(2) 业务水平得到大力的夯实和巩固。在行动过程中, 教师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来填补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是个提高的过程。

(3) 在教学手段方面, 笔者会恰当运用“信息沟”教学法,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满腔热忱的师爱激发学生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论与启示

“信息沟”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和突出教学重点, 有利于减轻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负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下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流, 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教师应该大胆地采用“信息沟”活动进行教学创新, 真正培养一批“敢说、愿说、会说”英语的学习者,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交际。

(1) “信息沟”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是可行的, 对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沟”是社会交际的基础、诱因和出发点。因而要使交际性原则得到有效贯彻, 在外语教学中就应重视“信息沟”的作用。

(2) 此外, 学生还学会了关注别人的信息, 也就是学会了关心别人, 情感目标得以体现, 学生的兴趣上来了, 成绩更是得到相应的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师生的感情, 帮助改善师生关系。

(3) “信息沟”的使用与研究还促使教师本人口语的提高以及思想认识的提升, 是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自我素养完善的一个较佳渠道。

但是, 怎样结合教学实际来设计相符的“信息沟”活动, 怎样使它更有实效, 还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思考的。本次研究只是一个开端, 本人还将继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失误, 不断反思, 在新一轮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推广。

英语课堂活动 篇2

--国培听课活动心得体会陶村小学 贠怡洁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今天听了几位老师的公开课,感受颇多,听课的同时发现这几位老师都在课堂上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活动,让我受益颇丰。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通过聆听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让我深深的感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概括这四节观摩课,发现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以下特点:

①课堂活动的真实性。英语课堂教学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要将所学融汇到生活当中,使学生做到能真真正正用英语交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选择了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场景,如一教师在介绍水果时,出示了真实的水果,当学生见到了自己经常吃的东西出现在课堂上,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

②活动的趣味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设计活动入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如:唱歌、画画、猜谜、游戏等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时可以设计安排多种组织形式的活动,有个人的、多人小组的、全班性的;也有教师指导性的、学生合作完成的。在活动中,教师要以教导学,以教促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且活动密度大,使学生能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

④注重活动的层次与梯度。整堂课可以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组成,但各活动要形成一个承前启后,互为依存的序列,衔接自然,步骤清楚。如一教师在整节课堂中先由易到难学习了有关食物的单词,然后将单词扩张成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最后将句子放到超市情景当中,让学生对话活动练习,做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境,而且各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体现了层次与梯度,使各教学活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实践活动转化。

浅谈英语课堂活动 篇3

[关键词] 英语;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68-1

所谓教学设计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和教学系统组成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精心设计和和选择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这就需要做到:

一、贴近生存空间,设计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

“生活世界”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直接基础和来源,其中心是人。人和生存环境的密切联系、人性在生存空间中的体现、文化意识在生存空间中的差异都是“生活世界”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人的核心地位被充分地體现出来。教育的作用在于构建人的生活基础和人格,教育的每一个目的都是以人在“生活世界”中生存为前提的,都是为了让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让人的生活更美好,而这种思想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似乎并没有被强烈地感受到,因此在英语课堂活动的内容设计上应该强化这方面的意识。在课堂活动中应该从每一课入手,从每一个细节入手,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大量频繁地引入“生活世界”中的场景和问题,把生活要素进行提炼,帮助学生从细微处观察生活,在生活细微处总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适应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例如设计一个这样的活动:和父母亲一起参加一个生日宴会,在这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在与朋友见面时如何问好,又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人,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在某些方面的直爽。如:收到礼物后会立刻打开,体验收到礼物的惊喜,并表达谢意;在生日宴会上又可以了解不少西方人的习惯用语,“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 西方人一般不会直接拒绝,而会非常委婉地说:“Yes,I’d like to ,but not now.”这些生活化的活动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学会了与人交往,更感受到了英美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学生在生活化的语言环境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语言运用的能力。英语课堂活动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应变性,可以及时对日常英语教学进行补充。

二、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培养学生生活感觉的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强、交际性强的科学,它包纳着许多感性的、经验性的、非标准的、合情合理的内容,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就是在为人处事时有一些说不出,讲不清的感觉在影响人的思维,这是书上学不到的。特别是对于陌生的事物,这种以生活经验、以知识为基础的感觉、猜测,有不少是正确的。孩子往往会频繁地使用这种方法去想问题、处理事情、与人交往。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抹杀这种天性,不能因为这是不规范的、非正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拒绝它。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活感觉。

三、解决生活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活动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与人交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过程。在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生存能力。在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现象,勤于思考,解决生活问题。英语活动可以采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总结。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寻找生活规律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书本的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样把知识的学习不留痕迹地融入对生活的学习之中、融入活动实践中,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兴趣盎然。例如:让学生到街上、马路上、家里、学校里、公共场所找一找所能看到的英语,哪些是认识的,哪些是不知道的,把他们记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一找下来,很多同学发现在街上能看到“Bank of China”,在电视里能看到“CCTV”,在商品上能看到“PICC”等书上学过的知识,同时也能在生活中找到“W.C.”、“P”、“EXIT”标志,还能在生活中看到:“NO SMOKING .” 、“Marry Christmas!”等。这些都是学生以前没有学过的东西,通过老师的解释、总结,学生会很容易地掌握这些内容,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知识,学生必定会非常感兴趣,感兴趣的东西学起来自然容易。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感受到现实生活与书本上的知识密切相关,体会到实际生活问题依靠书本知识解决的可行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通过积极地实践参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解决生活问题。英语课堂活动可以弥补日常教学时间不足的局限性,通过实践活动,解决生活问题锻炼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多变的环境。下面是一则课堂活动操作设计的例子:

圣诞前夕,让每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圣诞晚会,各小组活动的方案交给老师,最后老师确定一种活动方案公布给大家。然后让学生筹备过圣诞节,可以让学生了解圣诞节的来历,英美人过圣诞节的习俗等等,让学生了解Christmas Father ,Christmas Tree等,让学生学会“Ma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且会让他们终生难忘。

英语课堂活动可以从细小的问题入手,由易到难地锻炼学生掌握从如何收集资料——分析归类——灵活运用的过程。例如:学习了万圣节这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西方传统节日的材料;在学习了英语歌曲后,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听过的英语歌曲的歌名,选择学生喜欢的歌曲教大家唱一唱。这样的活动必定会吸引学生,学生学起来自然效果不错。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媒体,语言和社会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人交流,为了让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一切社会活动,我们要从细微处培养学生,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交际能力和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英语课堂活动 篇4

一、初中英语课堂活动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缺失

现阶段,初中的一线教师围绕中考的指挥棒不停地钻研教学。教师们辛勤地教授学生英语语法、词汇、语音等基本的英语知识,并为这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中,教师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落实本模块的新词汇,以什么样的课堂活动有效训练该单元的重要句型,最后又是以什么样的课堂训练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一个接一个的课堂活动开展中,除了语法、词汇、句型之外,留给情感和文化的少之又少,甚至是零。

或许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语言教学到底是对是错,这些我们自认为精彩纷呈的课堂活动最后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结果,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技能是否得到提高,或者他们成了一个个只会答题的糊涂蛋。研究近几年中考试卷,我们发现,对于文化的考查题少得可怜,其形式可能是一题简单的交际用语选择,或者是谚语的选择填空。正是因为它在考试中所占分值少之又少,所以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几乎舍弃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犹如壮士扼腕,这是个十分可悲的现象。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在英语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有个误区,认为学习英语词汇量是最重要的。我们把任何的不好都归结到词汇量的不足。单选做错是因为单词运用不会;阅读理解不好,是因为单词量不够,不认识的词太多;完型不好,也归咎于词汇量不足,导致文章读不懂。一时之间,大家都觉得背单词才是王道。词汇固然重要,它们就犹如造房子的一砖一瓦,但是造房子是只需要砖和瓦吗?不是的!房子需要水泥这种粘合剂来将砖瓦固定住,语言学习亦是如此,文化就是语言的粘合剂,让这种语言深入你心,为你所用。那种认为只要学会这种语言,有足够的词汇量就能正确使用的想法是天真的。殊不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不同。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认为是很普通甚至是很有礼貌的一句问候在西方文化中可能就是一种侵犯隐私的无礼行为。可见,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在语言学习中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另一方面,简单地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跨文化交际意识是综合技能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教育学家柯拉斯霍将情感教育目标进行了分类,其中包括态度、兴趣和欣赏。而只有将跨文化交际意识渗透到英语课堂活动的开展中,才能达到欣赏的高度,否则我们只是语言的模仿者,而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欣赏。因此,如何在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中加点“料”,加点“文化底料”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帮助初中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英语课堂活动中的有效体现

1. 类比法,让中西文化在殊途中奏出和谐乐章。

一谈到跨文化交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西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个不可否认,但是如果把研究跨文化交际认为只是关注两种语言间的差异是片面的。在差异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共性。这种共性的来源是教育全球化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中西文化中有共同关注的主题,比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科技的创新等等。而在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有时候改变下思路,就可以让跨文化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沁人心脾。

2. 对比法,让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迸发无限激情。

中西方文化中除了相似,当然也存在诸多的不同。适当地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七年级上册M5 Healthy food uint 2 A lesson in good health中,文章介绍了怎么样健康饮食。在学习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合作,罗列出中国人的早、中、晚三餐大概的食物,对比西方人的早、中、晚三餐分别吃什么,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如果让你选择,哪种更加的喜欢,为什么。除了平时的早中晚三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发现在特殊节日时中西方饮食的不同。比如,中国人的饺子、面条,西方人的火鸡,中国人除夕夜的食物和西方人感恩节或者圣诞夜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再深入一点,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中西方餐饮文化的不同点。搞清楚这些,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我们都觉得hamburgers and coke都不是healthy food,但是外国人一年到头吃这些的原因。

3. 例证法,让中西方文化在情境中展现动人魅力。

很多时候,我们让学生去对比,去比较,但是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因此所收获的与教师预设的生成存在着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尝试在课堂活动中使用例证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中西方文化的魅力会更加有效。例证法,可以是教师给出学生通俗易懂或者是较为常见的例子,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来体会和了解文化。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更加直接的表演、模拟等情境创设下的发挥来表达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新标准老教材初二年级上册的M4U2 Project Hope has built many schools一文中,该文介绍了Liu Sanzi及其他几个贫困孩子的故事,从这篇文章中,学生们了解了什么是希望工程,希望工程的作用,学生也可能知道在中国希望工程会帮助到很多的人。在上这一课的时候,笔者进行了深度的文化和情感挖掘。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有关慈善的概念,并且找出身边的“爱心人士”,询问他们做慈善的途径和意义,在找到相关人物后,要求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然后,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做相关的presentation,似乎这个与课文的内容不太相关,但是我觉得让学生了解这个方面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是情感和道德上的。我告诉他们我搜集到的一些西方的大慈善家,比如苹果的乔布斯,微软的比尔·盖茨,他们做慈善的途径和方式。从慈善这一角度,我们又进而延伸到中西方在财产和子女继承方面的不同观点。

接着,我给学生讲了这个例子。有个西方的儿子问父亲,Are we rich?父亲回答到:I am rich,but you are not.大概意思就是我有很多钱,但是你没有。一个中国的孩子问父亲:爸,我们有钱吗?父亲会说:儿子,老爸有钱,以后这些钱都是你的。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回答,对照西方这些名人对慈善的做法,学生们从这个活动中知道了中西方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看法。从另一个侧面,他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西方的家长到了18岁就“狠心”地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一种文化通过语言的形式呈现给你一种别样的生活状态。

课堂活动是初中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阵地,设计有效合理的课堂活动能让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给课堂活动中加点属于“文化”的调料不但不会影响语言教学的其他技能,相反,它可以帮助和促进其综合技能的提高。

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也不会因为一两个课堂活动而产生巨大改变。对一种文化的探究和了解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枯燥。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和科学设计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而这将是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宝贵财富。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依托语言而得以发扬和传承。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的传输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阐述分析了跨文化意识在英语课堂活动中得以渗透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课堂案例分析了如何深度挖掘教材及课堂活动中的文化因素,并借助科学的课堂活动对其加以落实,让学生真正做到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课堂活动,文化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 nguage Acquis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许力生.语言研究的文化视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篇5

课型的界定

课型,1、是指课的“类型”。它是在对各种课 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

2、是指“模型”。它是在对各类课在教 材、教法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 上形成的。意义:深入研究各类课型的结构和特征有助于 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好每一单元,区别对待和处 理每个课型,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 性,从而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3.课型是依据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而精心设 计的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有的教学活动形 式,它既反映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又为达成教学目标与内容服务。它是一定 标准、一定教学思想转化为第一线教师实 际的教学技术和艺术的重要的中介,是帮 助教师理解新的课程标准、转换教育理 念,把握并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目标与理念 的具体操作方式。

4、中学英语常见课型 1, 1, 22, , 33,44 的课型 的课型 案例 案例22 案例 案例33 Reading Reading课型 课型 思考题 思考题     

Different reading requirements for Different reading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students

不同课型处理思路与实例分析

(1)*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 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 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 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 培养语感,培养提取信 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平台。

Reading 语言知识(句子、词汇、语法)阅读能力 阅读技能 写作能力(篇章结构)

Reading tips Reading tips 词汇 词汇学习学习Reading and wri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活动的多变性,课堂上的活动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使学生有新鲜感,注意力保持兴奋的状态。

活动的变通性。提供的材料既不是太难也不是太 容易,设计活动具有挑战性,符合学生现有的知 识水平和能力。任务应具体,保证学生能有效完 成。 活动的联系性。前一活动与下一活动应有合理的 逻辑联系,衔接自然,保持参与者思维的延续性。

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

---1 按字母分配:确定所需要的岗位数,按照学生名字 的首字母顺序分配。2 按生日分配:按学生的出生日期分配岗位。3 投票:让团队成员投票决定各个岗位,得票数量最 多的得到相应的岗位。1 2 3 4 5 6 7 8 9 10 �6�1 《英语课程标准》 �6�1 《剑桥英语教师宝典》(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HANDBOOKS FOR LANGUAGE TEACHERS)1.FIVE-MINUTE ACTIVITIES 2.KEEP TALKING �6�1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英语教学评估》

2.《任务型语言教学》

漫话英语任务课堂活动教学 篇6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学生差异性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任务型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真实。它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个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但是学生个体之间有着先天和后天的差别。他们在认知能力、兴趣、性格、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方面上都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完成任务的能力;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状态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在认知能力、兴趣、性格、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方面上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性。

同一个任务可能使有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而有的学生却能轻松的完成任务从而使自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无形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同一个学生可能在不同情况下完成任务的成果的效度也大不相同。

在任务课堂中,把握学生的差异性对如何设计好一堂任务课堂活动。如何完成任务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下面我将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差异性方面的一些体会:

1 在任务的设计上是以中等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作为基础的

班级教学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学生的整体性。优秀的学生和有困难的学生,毕竟在一个班里人数上是不多的。因此设计时,按教学目标要求所设计的任务必须以中等成绩的学生的水平为参照,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2 在任务步骤上,仍然以平时成绩为参照,但学生的完成状况要因人而异

对英语学习水平较好的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能使得这部份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能思考和学习,避免了他们沉浸在自我的优越感中和没必要的插嘴发言中。在任务布置完毕后,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往往有时间在教室里走动,此时可以借机会对该类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让他们展现他们的成果时也可以通过提问或其他引导来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对于英语较薄弱的学生,在汇报任务时采取宽容和鼓励为主,教师要纠正他们语言的错误次数,控制他们被纠正的知识点的面,保护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完成相应的任务,学习相应的语言知识,将任务的完成作为一种鼓励他们的方式,不计较完成情况。积少成多,使他们能由不愿学习英语向可以接受英语学习转化,由被动学习往主动学习转化。

3 在学生汇报成果完成后,教师一般要进行一些评价

此时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原有按成绩将学生定位的模式,不拘泥于形式,和学生的个性紧密结合。学生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充满朝气的生命,虽然可能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表现得很安静,甚至喜欢睡觉。中学生一般都有一些逆反心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good”,“nice job”。一些学生甚至非常不喜欢这些词,这时候教师作评价时就需要结合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知识结构和英语水平的综合出发,对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和他们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评价。目的为了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和长时间的维持,使其英语知识和技能在这种状态下得到积累和提高。

4 对任务教学的作用认识上,不急于求成

任务教学比起传统教学是先进的,但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不会立马得到提高,也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马上在完成任务后就会真正地正确地运用某一知识点了,更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语法的归纳和总结。此外,同一任务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要从他们各自的实际出发,不可强行要求一致。同时,具体教学中也应认识和预见到:平时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很可能在某次具体的活动中表现得不怎么样,平时一般的学生可能因曾被辅导过,了解某一知识点,從而表现良好。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预见到英语学习上的后进生表现的糟糕会出乎教师原来意料之外,一旦出现这种局面,教师对他们的表现要有一定的宽容。

任务教学不同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其核心思想就是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它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与学生是交际互动的合作伙伴。为了学生在任务完成中得到更好的交际机会和动力,发展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在任务教学中除了面向整体之外,重视学生的差异性能更好的帮助教师完成任务教学的各个步骤,摆脱传统模式的枯燥教学,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逐步得到提高,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张云松.《任务课堂教学模式探究》.选自《英语周报》,2005年第26期

[2] 王高祥.《任务型教学在农村英语听说中的试用》.

英语课堂活动 篇7

一、科学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其他的活动也是由提问穿插起来的。在课堂提问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设计有梯度

《学记》曰:“善问者, 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而后其节目”。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 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 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一般疑问句或很快就能找到答案的信息型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特殊疑问句或简单的理解型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可提出具有总结性、创造性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原因, 并作创造性回答。如7a Unit 3 Reading中提出的问题: (1) Does Wendy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2) What is her favourite festival?这两个问题是一眼就能在文中找到答案的, 这些题就锁定基础差的学生回答。 (3) What do they do on October 31st? (4) How to play“trick or treat”?这两题稍难一些, 需要理解才能回答。 (5) Do you like Halloween or Mid-Autumn Festival?Why? (6) I tomorrow is Halloween, what do you want to do?问题5和6则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综合分析, 特别是第6题, 让优等生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2. 提问形式多样化

简单、易答的问题, 可以老师提问全班回答, 全班学生都可以得到操练;可能有多个答案的问题, 老师提问后可以一个一个回答, 前一个学生的答案可能给下面的学生更多启发;需要重复问相同问题时, 可以先问一个学生, 再由学生问学生形成chain drills的问答形式, 四个小组同时进行, 既节约时间又有很广的覆盖面;发现有学生开小差时, 可以先请学生站起来再提出问题, 以问题和眼神代替赤裸裸的批评。

3. 允许停顿, 提示适当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应该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教师和学生对课堂里的沉默, 即使是短暂的或瞬时的沉默也会感到紧张,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似乎像几分钟一样长, 但此时应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而不能催促学生回答或自问自答, 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必要的沉默是应该有的, 思考的时间不会白白浪费。

如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 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本身没有完全理解。因此, 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重述问题, 或者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如果学生对于问题里面的某个词不知道或不理解, 也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反应, 如, 教师说“Can you tell me your answers?”若学生没能反应, 教师应迅速改变说法, 如“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s.”……课堂上让那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则应随时给予提示, 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 适当的评价

每个问题回答完毕和整个提问结束时,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对于学生回答完全正确的问题, 教师要热情地毫不含糊地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句“Very good idea!”“Extremely good!”就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的问题, 教师应首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 再诚恳地指出不足, 谈自己的意见, 切忌讲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然后可由教师自己说出正确答案, 也可让另外的学生继续回答。这时适当的鼓励、教师的微笑肯定、口头表扬等, 都是促使学生不断参与的动力。

二、精彩、热烈的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英语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了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

1. 选择适当的讨论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波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要求老师深入研究课本, 选择能够贴近学生经验的, 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讨论内容。学生通过讨论, 有可能生成新的讨论、争议;在争论生成的过程中, 学生会产生表达和说服别人的愿望, 实现交流的目的。

2. 活动指令要明白清楚

在讨论前要使学生明白做什么和如何做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的课堂指令不清楚会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 也将使讨论变成空谈。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某种活动时, 必须呈现所需要的语言材料;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给出正确示范;学生充分准备之后, 向全班汇报。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更有效,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

3. 形成组内合作, 保证全员参与

在讨论中应关注每位成员的发展, 虽然每个学生能力有差异, 但每位学生都享有活动的权利, 教师要做好小组活动的调节工作, 让班级内的弱势群体逐渐由不善于参与活动到能够参与活动, 到最后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真正进入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每个小组一般由4到5人组成, 在分组时要着眼于学生互补, 比如能言善辩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搭配等。不同的学生之间互相影响、鼓舞, 从而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建立小组长负责制, 由组长负责本次小组活动的开展, 并给组员编号, 活动完毕时老师抽取编号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给出该小组的讨论分数, 避免小组讨论最后成了几个人的“新闻发布会”。活动中学生相互依赖和个人责任感同时存在, 形成“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的概念。因此为了小组, 也为了自己能得高分, 在讨论时每位组员必须积极参与, 提出自己的想法, 讨论别人的意见, 形成一个团结的小集体。老师抽到的学生可能是好学生, 也可能是学困生, 所以他们还必须互相帮助, 确保每个人都能胜任汇报工作。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就精彩的课堂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有句话, “师生间的感情, 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如果没有了感情, 教育就无从谈起。所以, 在教育学生时, 首先要突出一个“爱”字, 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 它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要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用爱心融释久积心头的心理压力和师生间的隔阂,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适当降低要求, 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与学生做心与心的沟通, 以真诚的爱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爱戴。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只要我们能够深入教材, 钻研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课堂活动, 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说, 没有学生的积极学习, 便没有教学;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 就谈不上教学质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一课题, 在理论和实践上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我不断地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英语课程标准[M].http://www.being.org.cn/ncs/eng/eng.htm.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活动导学, 优化英语课堂 篇8

一、趣味活动激趣, 有效导入, 润物无声

小学生天性好玩, 在上课伊始通过趣味活动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不仅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还可以创造生动的语言情境, 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交流表达和探索的欲望。

例如, 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的教学中, 授课教师首先通过带领学生诵读“rhyme”, 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接着通过随机圈词的方式开展“Brain Storming”的趣味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说出five, swim, summer等词语的同类词, 这不仅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又有效引出了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进而把学生自然、快速地引入到季节的话题和情境中, 为即将教授的内容服务, 同时又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和思维的激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活动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 能够促进学生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良好状态。但需注意,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 从而实现教学环节的有效对接, 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悄然走进新知, 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主题活动探究, 体验感悟, 理解认知

新课标中指出英语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体验, 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才能感知清晰, 思维深刻, 记忆牢固, 才能将静态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当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经验和学习特点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 并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感悟的空间, 进而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理解语言, 有效构建知识。

例如, 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Seeing the doctor”的教学中, 授课教师在上课伊始就通过“Guessing game”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医院”的情境, 紧接着又创设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 1) 带领学生参观医院, 偶遇Su Hai和Mike, 巧设悬念“Why are they here?”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产生急于揭开悬念的心理冲动; ( 2) 观看课文动画填写表格, 解答疑问, 找出Su Hai和Mike的疾病; ( 3) 带领学生演一演, 并结合生活想一想, 尝试给Su Hai和Mike适当的建议; ( 4) 小组读课文, 找出医生所给的建议, 继续完善表格; ( 5) 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角色, 让学生表演对话, 引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意义。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由简到繁, 把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进行了有意义的融合, 逐步带领学生细致分析课文, 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 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宗旨, 精心设计主题活动, 把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起来, 让学生运用英语去开展活动, 让学生多看、多听, 充分感受、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英语, 进而不断更新、建构语言知识。

三、特色活动深化, 拓展运用, 有效建构

英语新课标中指出, 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鉴于此, 教师就要善于创设特色活动, 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提供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渠道, 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 促进学生将所学语言有效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技能。

例如, 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的教学中, 授课教师结合语言教学目标“What is he / she doing? He / She is. . . ”创设了“our weekends show”的语言特色活动, 要求学生事先拍摄或写好自己和家人的周末活动,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What is your mother/father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这样的活动, 使得学生调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运用, 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促使学生不断进行积极的语言建构。

英语教学要坚持“用中学, 学中用, 学了用”的教学原则, 因而教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链接生活并进行有效拓展和延伸,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开放性的特色活动, 启发学生表达、交流,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和喜悦, 以便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开展活动,创设英语高效课堂 篇9

针对上述问题,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我决定从活动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Listen and point”和“Listen and say”是每一单元的英语教学内容最主要的两项活动,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课文的彩图设计卡通化,每幅彩图都吸引着学生。教学时不忙着听,首先让学生看一遍插图,了解文意。然后指着每幅图,同桌互相说说图上的内容,可用英语说,也可用汉语说。这样可通过同桌互助清除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障碍,同时给学生说的机会和情境。听第一遍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指着图中的句子、猜意思,锻炼判断力。听第二遍时要求学生逐句跟读,模仿发音,语调,并说出句意。听第三遍时,要通过跟读,记住句子读音。

当学生能够独立表达句子时,我就给学生说的机会和时间,同桌说、小组内说、班内说,循序渐进,从看着课本说,到离开课本说。根据课文内容,可用第一人称表演,也可用第三人称讲故事。学生们配上动作和表情,会说得有声有色,手舞足蹈。教师在静静的观察中,也会得到许多启示,正所谓是“教学相长”。

二、“Point,ask and answer”这一类活动往往先让同桌二人合作完成,再在四人小组内进行,组长负责掌握汇报情况。这样,可以使学得慢的差一点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从而在小组活动时有信心、有成就感,不挫伤积极性。

三、“Act it out”这项活动很灵活,可以表演课文或课文以外的内容。如果容易的,学生直接表演就行了。难一点、复杂一点的,教师可以先跟基础好的学生做示范,帮助那些差一点的学生,不给他们心理上的负担。

四、“Listen and say,then chant”和“listen and say,then sing”这两项活动学生非常喜欢,每当学会了一首歌谣或一首歌曲,他们都会在课下不停地说唱,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满足。英语歌曲、歌谣不仅语言材料地道、真实,而且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学生易学易记。小学生可以通过英语歌曲、歌谣自然习得英语的音韵、语法、词汇和词义,并且有助于形成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教材中的歌曲、歌谣都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使歌词的难度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学唱时先让学生听录音中“说”的部分,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如果有新单词,教师可适当指导,多听两遍录音。再让学生同桌互相说歌谣或歌词,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互帮互学。然后听录音学“唱”,可以反复多次。最后跟着“音乐”部分表演唱。如学习“Poit to the door”,学生都主动指向身边的物品、兴趣盎然地演唱。有的歌谣、歌曲拍手唱。学会的歌谣、歌曲可成为后面课堂热身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体验成功。

五、“Game”这项活动可以说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了。教学中发现,哪怕一种最简单的游戏,如说数伸手指、说颜色指物品等,学生们都兴致盎然。游戏种类很多,如捉迷藏、听听做做(simon says)、找朋友、摘苹果、给字母排座位等。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枯燥的教授单词,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得不感兴趣;如果把单词做成彩色的卡片,贴在苹果树上,进行摘苹果的游戏,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字母教学难点之一是字母顺序记不住,把字母制成卡片、选出3-5个字母做排座位游戏就显得容易、有趣多了。字母的大小写不容易记住,就让学生做肢体表演游戏,学生兴致高、记得牢。听听做做游戏是会经常进行的,它对于提高学生听力很有帮助。如练习指令性句子“Stand up.”、“Sit down.”时,教师说、换一名学生说,其他学生做,做错的淘汰。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只有当发指令者说了Simon says学生才执行这个命令,如果不说Simon says,则不执行。学生听得用心、做的认真,效果当然不错了。

六、“Match”这项活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孩子们都有不服输、争强好胜的心,所以开展竞赛活动很有效。它的用法很灵活,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堂结束时进行。竞赛的形式多样,可以个人赛、小组赛,也可以行与行之间赛,要依据时间和内容而定。如学习了“What’t your name?”、“Hou old are you?”之后,我采用每行对话接龙的方法比赛,看哪一行的学生先完成就是优胜。分角色表演赛可以小组间进行,读、背课文可以同桌赛。比赛原则是省时、有效、面广。优胜者可以获得表扬或贴图奖励,让每个学生的参与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活动贯穿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整个课堂是愉快的、自主的、合作的,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听、说、读的能力逐渐提高,语音、语感都比较强。就是其他学科的差生学英语的劲头都十足,项项活动不甘落后。我班的学生在课堂外遇到,都习惯用英语打招呼。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平时说英语就如同说汉语一样的自然。

英语课堂活动 篇10

1. 追求活动形式,课堂不分主次

教学镜头:三年级教师在译林版英语三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时,采用了活动导入,首先唱了书上前几单元的三首歌曲,一个学生领唱后大家齐唱。接着和学生玩了魔力眼(Magic Eyes)——猜单词的游戏。到此我们听课的老师以为会进入正题了,可接下来课件上又出现了炸弹游戏(Bomb Game),教师满腔激情地问道“Do you want more games?”学生以响亮的声音回答:“Yes!”接着与学生做起了TPR,等学生忙完所有的活动已经17分钟过去了,最后才导入新课,学生由于刚才忙于应付教师的活动,已经面露倦容无心学习了。

2. 语言训练不到,活动费时不少

教学镜头:五年级教师在教授句型“How many...are there? There are...”的读法时,声音一会儿轻得听不见,一会又震耳欲聋,零零总总领读了不下十遍,孩子们读得口干舌燥。教师在领读完后又设计了“Guessing game”,猜猜笔盒里有多少文具,如几块橡皮,几支铅笔等,教师将笔盒在学生的耳边左摇右晃几次后问道:“How many pens are there?”学生只需要回答“One,two,three”等数字。摇晃费时不少,学生语言训练不多,这种高耗低效的活动应该值得我们三思。

3. 囿于预设,忽视生成

教学镜头:教师在教牛津英语4B Unit 8 Open day时,在同桌问答活动中学生A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学生B手指着教室里的空调答道:“There’s a fridge.”教师一味点头称是:“Yes,very good.”但并未纠正“There isn’t a fridge. There is an aircondition-er.”当周密的计划因教学环境及对象变化而失去作用时,我们教师是不闻不问,还是要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应急机智?

二、对误区的反思

1. 让形式与高效共存

教学镜头一中教师的导入过于冗长,密度太大。在Warming-up过程中的活动纯粹是为了追求片面的热闹。因而教师在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活动的目的及要达到的目标。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而深入观察和思考后不难发现,有些活动并没有深层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兴趣仅仅停留在活动形式上,而并非关注知识本身。

2. 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

语言知识的掌握及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练”出来的。教学镜头二中教师反复地机械领读,喧宾夺主以自己说为主,学生机械地模仿,零零碎碎地说几个单词,而没有机会更多地运用语言,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学生句子和片段的输出。

3. 生成,让活动走向更广的空间

在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自己的预设而忽视生成,或是为节省课堂时间,或是怕节外生枝,也可能是自己的专业水平所致。如教学镜头三中,或许是教师自己不知道“空调”是“air-conditioner”,当学生把它误当成冰箱时就得过且过。而事实上教师用幽默与机智来处理这种生成,能让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更接近生活。

三、赏名师课堂,谈高效策略

1. 课堂活动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

王蔷教授在报告中说:“真正高效的教学是学生在活动中自然顺畅地完成认知和内化。”在名师沈峰的课堂上,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所有活动的开展不是为了配合教师,秀出教师的水平,而是真正地立足于学生,让他们浸润在语言环境中尽情地享受说英语的快乐。如教牛津英语6A Unit 4Review and check时,沈老师利用师生陌生关系的“信息沟”自由交谈导入,通过师生的自由畅谈进入复习。紧接着用“Brain Storm”的游戏让学生进行句子接龙,待重点句型操练扎实后,教师又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尽享阅读乐趣的同时进行问题竞猜,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不亦乐乎,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单词句型操练得扎实到位,但学生体验的不是机械的痛苦而是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2. 活动过程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我们的课堂应该动静结合,若一节课用同一种方法同一个节奏,学生极易疲劳,长时间的紧张或松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名师田湘军的课堂上,我们领略到了他的风采。他在教Choosing a gift时用孩子们曾经学过的歌曲唱响了课堂的开始,拉近了师生的距离,顺利导入“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的句型,学生在轻松舒缓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紧接着用激烈的竞猜来完成单词教学,经过一番比拼,学生又回到了轻松的句型学习中。随后田老师用为自己女儿选礼物的Task让学生完成了由“学”到“用”的发展,并向同学们诠释了他对女儿的“love”。最后师生共同用一首“If you are happy”为这节课画上了完满的句号。铃声响起,学生却意犹未尽。这样快慢得宜、疏密相间、动静搭配、劳逸结合的课堂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3. 预设与生成,机智来权衡

课堂交际活动与英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 英语教学 课堂交际 有效性

一、引言

新编中学英语教材在保持语言结构功能的同时,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将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Dell Hymes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及策略能力。如果我们把语言能力看作是语言教学的共核,那么后三种能力无一不与语境有关,即交际能力是在交际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交际活动不仅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的思想,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通过交际活动进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德国著名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有如下启示:交际活动是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运用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生活的情景来学习知识,锻炼自己,获得情感体验的。英语教学只有同交际活动相结合才能关注学生发展。

2.交际活动最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素质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动,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去动。交际活动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语言知识和信息的互动,也是认识与情感、策略与能力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达到知识与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才能的展现。

3.新课改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新课程要求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交际教学将交际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途径。交际教学并不是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运用语言去学习”和“学会运用语言”,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交往”、“交际”的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行为获得外语知识和交际能力。Little Wood给外语教学下了一个定义,即提供更多的交际场景,让学生更少地受到语言能力的限制而更多地去注意语言的意义。

三、交际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交际活动并不是盲目地为交际而交际的活动,也不是无信息的为教学而交际的行为,而是有一定的目的和作用。

1.提供整体语言技能训练。当我们考虑人们是如何学会各种各样的表演技能的时候,区分一下分解动作和整体动作很有必要,例如游泳,我们不光是要学会分解开的动作技能,更要下到水里去运用所学的动作技能游上一段距离。英语交际活动正是给我们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游上一段”的真实情景。

2.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同别人交际,如果学生发现他们的课堂学习与这个目标有关并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激发。许多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注重交际意义而不是结构形式,如果课堂交际活动和这一点一致,他们就感到学习很有意义。如果交际活动密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就会非常生活化并有情感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加师生互动交往。交际是真实场景中的语言实践,与活动密不可分。我们可以把“活动”理解为“活”加“动”。“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文字活化为话语。教材中提供的语言材料,是生活交际话语经过加工的记录。在交际活动中将这些记录活化为有声有色的话语,让学生全面感知所载信息。二是把教材内容活化为生活实际,把课本中的话变为学生想说的话,使学生易于行动,积极参与。三是把教学活化为交际。“动”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各器官动。二是学生的认知机能动。三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动。

4.强化学生记忆。加拿大心理学家Tulving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交际活动始终是在一种创设的或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并伴随着主体意识和情感的互动,这无疑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

5.培养合作意识。在交际场景中交际方需要动脑动手,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并要始终考虑用一种得体的、易于被对方理解的语言或方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提高课堂效率。交际教学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积极主动、气氛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参与中、在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英语教学中有效交际活动的特征

1.有效性。好的交际活动要能刺激学生的技能并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2.多容量。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接触的语言越多,他们获得的练习机会就越多。

3.成功性。我们通常通过正确地完成某个任务来巩固学习内容,因此要选择和设计学生容易成功的活动。多次的成功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成就感,而且能鼓励他们主动探寻,纵深发展。

4.多相性。好的交际活动应该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一个练习的机会。如果我们所开展的活动只能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反应,那么大多数学生则不能受益。

5.趣味性。如果交际活动只追求成功性和多容量性,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厌倦,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动机并最终导致厌学。因此课堂活动应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6.教师协助。在交际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成功地交际。教师不仅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更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使活动顺利完成。

五、英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类型

Little Wood将交際活动分为功能交际性活动和社会交往性活动。

1.功能交际性活动的重点是有效地表达某种功能,因此教师暂时不必过多地注意学生使用的语言是否得体,或是否有语法方面的错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这类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即通过有限的合作来分享信息,如找图片、顺序、时间、地点等;掌握信息,如重新排列故事顺序、集中信息去解决问题等;运用信息,如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做出一个决定而进行小组或双人讨论等。

2.社会交往性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不仅注意语言的功能意义,也注意其社会交往意义。这类活动一般都在课堂外的实际环境中发生,但课堂中的活动也可作为一个起点。因为课堂本身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社会交往环境,而且在某一种社会交往环境中学到的语言结构和行为规则也可迁移到其他场景中去。

六、英语课堂有效交际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1.信息差活动。日常生活中,人们交际的目的是想获得某方面信息或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交际时,如果一方知道某事而另一方不知道,信息差就产生了,交际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个信息差。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缺少信息差,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信息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进行值日生活动,内容可包括对话表演、故事讲述、新闻报告、即兴演讲等。这种训练活动一般在课前几分钟进行,有助于上课伊始就形成一种良好的英语氛围。

2.模仿。跟着录音或视频进行朗读,要求学生在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尽可能模仿一致。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句型练习、简短对话等,虽然比较单调机械,但对于纠正学生发音、规范学生语音语调效果良好,是初级阶段必不可少的训练,是交际的基础。

3.背诵。在模仿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句型、对话、课文等。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把背诵作为交际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而且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不是死记硬背。

4.问答。用英语问答是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问答的内容可依学生水平的高低而变化,从比较机械的练习做起,逐步发展到内容比较灵活、丰富的问题。一开始教师可让学生就图片或课文内容进行师生、学生间的问答,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多提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所限,教师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难度,尽量选择比较有意思、适合学生水平的话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回答。

5.看图说话。让学生描述图画内容并展开讨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图画可以是单幅画或连环画,这些图画应该主题鲜明,情节直白,富有趣味性。

6.情景会话。情景会话是人们在特定情景中交流思想的一种言语行动。教师应分期分批向学生介绍较为典型的现实生活场景,如问候、告别、购物、称赞、打电话、看病、谈论天气等等,并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自由编创对话。

7.复述。复述前,教师最好板书相关内容的关键词、句型或重难点,让学生参考。也可板书所复述的内容大意,将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词语抽去,以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复述过程中,学生要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思考、加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语言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材料要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表达能力。

8.交际性游戏活动。游戏是中学生最为喜欢的一种课堂交际方式。高中英语涉及的游戏活动内容较少,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设计紧扣所授语言知识的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和掌握英语,如猜谜语、唱英文歌等,把游戏穿插于英语交际教学中,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又可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9.角色表演。角色表演是模拟真实语言情境的课堂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某个语言情境中的人物角色,并把在那一情境下可能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教师提供角色及场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及所处的情景做出反应。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注意到在什么场合,以什么身份,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10.小组讨论。讨论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给定的题目下进行说话练习。考虑到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所提供的主题应简洁明了,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能力就此话题展开讨论。之前由教师讲解话题,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单词、句型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使每一位参与者都得到平等的练习机会。

七、结束语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交际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发挥教材的优势,将教材所提供的交際场景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真实有效的交际活动协助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Littlewood, W.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3. 桂诗春. 新编心理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活动, 让英语课堂有声有色 篇12

一、在活动中导入, 以此入境

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生性好动, 学习以有意注意为主, 如果导入平平常常, 难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更别谈学生兴趣的调动了。导入有很多种类型, 我们很多老师采用的是最方便的、易于操作的直接导入, 但是收效甚微。我们发现课堂导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用活动把学生从课外的兴奋点转移到课堂的兴奋点上来, 达到注意力的快速转移。在“Good morning”一课教学中, 一响上课铃我就播放“Good morning!”这首歌, 让孩子们踏着歌声快乐地走进教室, 欢快的歌曲使他们的注意力从课外活动的快乐中转移到课堂上来, 很多孩子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 我们师生一边唱一边跳, 接着我和每个孩子用唱歌的方式用“Good morning!”相互问好。这样,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孩子们的注意力早就被吸引了过来, 他们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发现这种热身方式,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在活动中探究, 由此入情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很多老师认为英语就是要死记硬背, 多进行机械训练, 对于这样的应试教学, 学生真是苦不堪言, 学习毫无兴趣, 学习效率低下。而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 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 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完善人格。例如, 教学数字, 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数字, 孩子们发现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等, 这一过程是一个发现型探究学习活动, 孩子们通过寻找数字, 发现数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对数字产生了兴趣。在学完1~10这些数字单词后, 运用数学游戏来进行对英语数字的巩固训练真可谓一举两得。我让孩子们同桌一组, 进行“Make Ten”的活动, 利用算式:?+?=10, ?+?+?=10。看看哪组组合的算式最多, 最全面, 然后用英语数字来进行汇报。这一活动是一个训练式的活动探究,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情绪高涨, 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又为学生熟练地运用数字创设了平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 而不仅仅是一个接受者, 所以在教学中, 我们要多创设探究性的活动, 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要, 让学生在探究中能完全投入感情, 有情感投入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

三、在活动中拓展, 步步入心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它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而我们很多的孩子学了几年的英语头脑中就只是一些零碎的单词和句子, 如果要他们来进行一些简单的交际就束手无策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活化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上知识围着教材和考试在转。实施拓展性教学是当今“活化”英语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拓展, 这样英语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走进学生的生活。也就是说, 只有教师做到“活教”, 才能引导学生“活学”, 从而达到语言的学习目的———“活用”。例如, 教学“Shopping”, 我把同学分成三组, 分别代表“水果店”、“文具店”、“食品店”, 每组同学都根据自己店铺的需要带来“商品”, 并能熟练说出商品的名称, 然后在小组里表演, 自编购物对话, 每组选代表来进行表演。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语言的组织加工, 虽然有的语言使用不太规范, 需要老师进行纠正, 但学生受益很多, 把英语生活化了。最后, 各组长分别汇报他们归纳的词汇和使用过的购物用语, 以达到共同掌握的目的。创设活动, 在活动中进行拓展, 不仅激活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让英语更贴近生活, 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在活动中巩固, 引人入胜

巩固知识包括每堂课最后对新学知识的及时巩固和复习课中对前一阶段知识点的巩固复习。不管是哪一种知识巩固, 我们的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感觉非常乏味, 这是因为他们把知识巩固理解成简单地把知识的重难点再次呈现给学生, 或进行题海战术, 给学生思考和训练的余地较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因这些内容他已经学过, 求知欲不是很强, 处于被动状态。所以, 我们知识巩固阶段要注意形式的翻新, 内容的丰富。例如, 教学“Colours”, 学完一系列的表示颜色的单词后, 很多老师是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记背, 这种单调的方法虽有一定的效果,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最高效的。我就设计了一个竞赛活动, 让每个学生分成竞赛小组来参与其中。电脑屏幕上出现各种各样颜色的气球, 每组学生排好队依次根据提示的颜色选气球, 选对了, 气球就会飞向天空并记一分, 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最多就算获胜。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积极性很高, 学生不管是在自己参与的时候还是在观看别人参与的时候, 都始终在一遍遍地强化着这些表示颜色的单词,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上一篇:电厂仿真实训平台下一篇:网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