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模型

2024-10-19

经济效益模型(共12篇)

经济效益模型 篇1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建立指标体系的考虑

公路运输枢纽作为公路运输网络重要节点和运输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公路运输整体效益和服务水平,加快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提高公共交通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公路运输枢纽规划是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三个服务”的重要举措。

公路运输枢纽规划的社会经济评价源于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不断认识和理解,公路枢纽站场规划必须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其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又能与城市交通和对外交通相协调、衔接,并适应城市长远发展的要求。社会经济评价的目的就是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角度综合分析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完善性。

因此,公路运输枢纽的社会经济评价涵盖了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各个方面的内容,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社会经济评价必须通过多因素、多角度的考虑,系统地分析枢纽的综合效益,客观反映公路运输枢纽的整体特点和内部特征,保证社会经济评价的可信度。

2)层次性原则。 公路运输枢纽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等级系统,指标的选取必须保证指标体系结构层次清晰。

3)独立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排除密切相关的指标,只有选用相互独立的指标才能获得最优的评价方案。因此指标确定之前应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相关性大的指标。

4)可操作性原则。 由于公路运输枢纽的复杂性,在指标选取时应尽量注意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1.2 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选取的原则,在客运枢纽社会经济评价中主要考虑行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4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都包含有若干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1)内部效益指标(U1)。

信息化水平(U11)指客运枢纽可以向旅客提供实时、全面、准确的客运信息服务的程度、范围,还包括客运站场对运营车辆和工作人员管理的信息化。 方式协调度(U12)是分析未来客运枢纽与其他交通系统衔接、能力匹配的程度。 运能利用率(U13)是通过对比特征年的客运量与客运站场设计能力之和的差异,从总体上分析客运枢纽规模对社会经济的满足程度以及运能的利用情况。

2)经济效益(U2)。

运营成本(U21)是客运枢纽的建设对于促进旅客运输资源的整合,提高运输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站场管理成本的程度;优化客运班线班次,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水平。 投资硬环境(U22)是公路客运运输枢纽的建设将会促进人口流动,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进而促使政府加大对社会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城市硬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投资软环境(U23)是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可以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从而改善投资的软环境。

3)社会效益(U3)。

交通资源配置(U31)是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不仅可以优化交通运输系统内部的资源配置,还可以优化整个社会大系统内的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为合理的利用。 城市布局协调度(U32)是公路客运站场的规划需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其建设应为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完善创造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和城市生产区、生活区、商务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分区的进一步明确。 服务质量(U33)是公路客运运输枢纽的建设可以增大客运站场的服务范围、提高站场的服务水平、方便旅客中转换乘,从而使旅客运输更加安全、舒适、准时,整个旅客运输的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4)环境效益(U4)。

城市环境(U41)是客运站场的噪声给城市形象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有助于改善这一不利状况。 促进绿色客运(U42)是旅客运输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新型环保材料的运用及新型运输工具的研发和高新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

2 评价模型方法

2.1 评价方法

目前,用于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关联分析法、多目标评分综合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社会经济评价涉及面广、指标选取考虑因素多,而且大量的指标难以准确量化。由于层次分析法在进行布局方案的综合评价时,缺乏统一、具体的指标量化方法,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又叫模糊决策法,Fuzzy Decision Making)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因素对被判断事物的隶属等级进行综合判断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将一些边界不清、难以量化的因素定量化,特别适用于项目综合评价中大量指标难以定量化的情况。

因此,本文拟通过AHP进行指标权重的分析,结合模糊评价的指标量化方法,对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即公路客运枢纽社会经济效益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2.2 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目标的因素集包含4个子集,即U={U1,U2,…,Un},这里n=4,其中,每个子集Ui(i=1,…,n)第二层次因素集合为Ui={Ui1,Ui2,…,Uisi},其中,∑i=1nsi=S,这里S=11,表示第二层子集合的数量。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具体评价过程见图1。在多层模糊综合评判中主要涉及4个要素,即:因素集U、评判集V、单因素评价矩阵R、权重分配向量W。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步骤如图1所示。

1)确定评判集。 确定评判集是对因素集U进行等级划分。对于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的社会经济评价的评判集通常可分为5个等级: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相应的评判集为V={v1,v2,v3,v4,v5}。

2)确定各层次指标权向量。 在评价模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评价体系中各层次指标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U集合上的指标权重A={w1,w2,…,wn},Ui集合上的指标权重Ai={wi1,wi2,…,wisi},(i=1,…,n)。

3)单因素的模糊评价。 单因素的模糊评价是对单个指标Uij(i=1,…,n;j=1,…,s)进行评判,确定被评价的指标对于评判集中各元素vi的隶属程度,得到Ui子集中各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Ri(i=1,…,n),记为

Ri=(rijk)si×5,i=1,,n;j=1,,si;k=1,,5.

各指标对评判集的隶属程度rijk采用模糊统计方法确定,具体的方法是参与评价的f位专家按预先划定的评价集和评价标准,给各个评价指标确定评价等级,然后以此统计指标的各个评判等级vi对应的频数mijk,则各指标的隶属度rijk的计算公式为

rijk=mijk/f.

4)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可分为“主因素突出型”和“加权平均型”,他们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由于枢纽规划社会经济综合评价要求统筹考虑各种因素,而加权评价方法能够对所有的因素依据权重大小均衡判断,比较适合要求整体指标的情况,采用加权平均型。因此,可以对于第二层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对应每个子集的综合评价结果为

Qi=AiRi={qi1,qi2,,qis},i=1,,n.

如果把每一个Ui作为一个元素,则U集合对应的评判矩阵为

R=|Q1Q2Qn|=|q11q12q15q21q22q25qn1qn2qn5|.

因此,R作为U={U1,U2,…,Un}的单因素评判矩阵,其按重要度给出的权重向量为A,可以得到第一层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

Q=AR={q1,q2,,q5}.

其中:{q1,q2,…,q5}表示枢纽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对于评判集vi的隶属度,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最终评价结果取最大评判指标VL=max{qk},(k=1,…,5),相应的评价等级为VL。

3 实例应用

本文进一步在实践中应用公路客运枢纽综合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方法,针对某市公路客运枢纽近期(2015)规划和远期(2025)规划分别进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总共发出了30份调查表,回收了28份。首先对近期规划方案进行评价。

1)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层权重,可以得

A={0.41,0.12,0.23,0.25},

A1={0.27,0.33,0.40},

A2={0.41,0.27,0.32},

A3={0.19,0.37,0.44},

A4={0.62,0.38}。

2)进行单因素评判,计算单因素的隶属度,可以得到各指标因素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R1=[0.080.250.370.190.110.180.400.250.140.030.130.320.270.210.07],R2=[0.140.320.350.110.080.210.360.240.140.050.170.420.330.060.02],R3=[0.140.350.300.140.070.160.380.340.090.030.100.420.350.080.05],R4=[0.140.250.380.220.010.120.390.360.070.06].

3)对第二层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得到各子集的综合评价结果为

Q1=[0.133 0.328 0.290 0.181 0.068],

Q2=[0.169 0.363 0.314 0.102 0.053],

Q3=[0.130 0.392 0.337 0.095 0.046],

Q4=[0.132 0.303 0.372 0.163 0.029].

因此,可以得到总评价矩阵为

R=[0.1330.3280.2900.1810.0680.1690.3630.3140.1020.0530.1300.3920.3370.0950.0460.1320.3030.3720.1630.029].

最终计算得到因素集U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

Q15=[0.138 0.344 0.327 0.149 0.052].

由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有34.4%的人认为此方案的客运枢纽的社会经济效益较好,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认为该地区客运枢纽的规划方案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效果较好。按照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远期规划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

Q20=[0.445 0.350 0.173 0.040 0.003].

由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期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达到较好水平,但从单个指标的评价结果来看,相对来说,内部效益和环境效益两项指标的隶属度较低,这是由于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减少重复建设,一些客运站场将沿用到2015年,最远期为2025年,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客运枢纽总体上会达到好的水平。从单个指标的评价结果来看,到2025年客运枢纽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较好水平。由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公路客运运输枢纽总体规划近期既考虑了现有站场的充分利用,又可以满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远期更是完全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4 结束语

目前,公路运输枢纽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通常以定性的论述为主,本文建立客运枢纽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引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了公路客运枢纽的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实践中某地区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方案进行实例评价,取得较好的效果。应用该模型有利于将定性分析定量化,为解决定性指标方案的综合评价提供思路,提高了枢纽布局方案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了决策的可靠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摘要:公路客运枢纽社会经济评价是协调运输枢纽布局规划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也是公路运输枢纽投资建设重要环节。通过对公路客运枢纽建设目标分析,建立公路客运枢纽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并针对实际案例应用公路客运枢纽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模型,详细阐述综合评价法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交通工程,公路客运枢纽,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

参考文献

[1]刘小明,沈龙利,杨孝宽.城市客运枢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5,8(1):97-102.

[2]张生瑞,周伟,姜彩良,等.城市客运结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4):59-62.

[3]李德刚,霍娅敏,罗霞.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后评价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5,18(2):84-89.

[4]晏启鹏,王忠强.AHP在公路主枢纽站场总体布局规划中的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9,34(2):223-227.

[5]晏远春.公路主枢纽站场布局规划方案模糊综合评价[J].江苏交通科技,2003,4(1):6-9.

[6]梁军,江薇,李旭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改进及其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4):68-72.

[7]周伟,向前忠.公路网规划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3,16(1):99-104.

经济效益模型 篇2

同时以政府消费和出口为先决变量,以GDP、居民消费和投资为内生变量,利用3SLS法建立一个联立方程组作为湖南的宏观经济模型。

模型分析表明,政府消费对GDP等重要变量的乘数效应较大,因而应加大对政府消费的调控。

在此基础上,结合ARMA模型和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对以前的GDP、消费和投资增长率进行预测,通过系统化分析方法量化以上变量的无警区间,结果表明湖南未来几年的GDP、消费和投资波动将趋于稳定。

关键词:宏观经济模型;联立方程;预测;无警区间

一、引言

湖南经济波动的剧烈程度高于全国[1]。

采取什么措施来缓和湖南经济波动,并且对湖南经济波动进行预警,对于湖南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防止湖南经济波动的大起大落、促进湖南经济波动的良性循环,意义非常重大。

经济波动与投资波动、消费波动是紧密相关的。

在乘数-加速数原理的作用下消费、投资和国民收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周而复始的经济波动。

消费、投资、GDP中的任何一个的波动超出了正常的运行区间,都会涉及到其它的指标,严重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紊乱。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用联立方程组表达的宏观经济模型,利用多个方程来表达变量之间的交互关系,以便于从结构上系统分析湖南经济波动情况,确定各个指标正常的运行区间,以使整个系统都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所谓宏观经济模型,是指以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总量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来研究国民经济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可用来评价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探讨 篇3

[关键词] 经济订货批量 商业折扣 存货

因为影响存货成本的因素较多,因此为了建立经济订货模型一般是给出以下假设条件:

1.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

2.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

4.需求量稳定,并且能够预测

5.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

在上述假设下存货总成本(1)

其中为订货的固定成本,储存的固定成本,存货的年需求总量,每次进货量,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为单价,储存的单位变动成本,年存货的总成本。

经济订货批量为(2)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资源的有限性、流动人口的增加等等,使得部分行业材料的单价在一年内会有较大幅度变动,说明现实情况是物价是变动的并且存在商业折扣。因此,讨论在单价变动和存在商业折扣情况下的经济订货批量很有现实意义。

设为年初第一次订货的价格,价格的变化率,年订货次数,即因为可能不是整数,但根据实际情况不妨设为正整数,其他符号的意义同上。

一、不存在商业折扣

1.单价有规律的连续变化

(1)单价连续增加

因为采购的时间间隔相同,因此设下次采购单价比本次增加单位,在这种情况下

(2)单价有规律的连续减少

第二次采购的单价比第一次采购降低单位,在此情况下显然

(5)

注:上述情况下储存的单位变动成本即会有变化,因为占用的资金不同使得利息会不同。

2.单价不是连续变化

如果单价不是连续规律变化,但是可以预测单价的变化趋势,如果单价将增加或者减少可以给出平均变化率,将其归入情况1。如果出现特殊情况例如价格受市场调节影响大,单价走高和走低变化幅度不能预测,在价格低时可以适当增加进货量,实际当中还可以比较这次多进存货省下的资金与多增加的储存成本,只要前者大于后者即可。

二、存在商业折扣

1.存货采购价与采购量的乘积是非线性关系

设存货采购价与采购量的乘积为是正常数

2.价格是分段函数

价格函数设为,在这种折扣条件下企业应该先计算享受和不享受商业折扣情况下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然后再根据的不同计算分别计算经济订货批量和,再根据不同计算总成本,然后对二者进行比较,总成本较低者为最优选择。

总之,企业在采购存货时不仅考虑材料的单价还要考虑采购成本和储存成本,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资金,还要考虑缺货成本,本文是在不考虑缺货情况下进行的分析,讨论经济订货批量最终目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成本增效益,使得企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陈锡璞:工程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版

经济效益模型 篇4

至今,企业流程还没有统一的定义。Johansson等人认为企业流程是一系列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关联活动的集合,它应该对输入增加价值,并产生对输出的接受者更有效的输出。

哈默认为,企业再造就是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流程,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提高。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在工作流程管理、团队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使企业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企业财务流程再造是流程再造的一种,它将重点放在财务流程的再设计上,旨在提高企业财务方面的性能,进而提高企业其他方面的性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及模型

参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1,2,3,4]评价指标,选取了如下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并构建了模型(图1)。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经济效益

可用模糊综合评价法[5]计算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经济效益得分,步骤如下(以二级为例):

1.划分因素集(指标集)c、确定评语集v

c={c1,c2,…,cm},其中undefined且ci∩cj=∅,i≠j,v={v1,v2,…,vn},评语集v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等。

2.确定评判矩阵rj

ci={ci1,ci2,…,Ciki},i=1,2,…,m,v={v1,v2,…,vn},则ci和v之间的模糊关系可用评判矩阵rj=(rilj)ki×n来表示,其中undefined;l=1,2,…,ki;j=1,2,…,n表示评价因素cil的第j个评语。隶属度undefined的确定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参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因素cil的等级情况进行评定,将各等级的选中次数dj除以参评人数s得到隶属度。

3.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向量w

层次分析法[5][6]的一般步骤: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改进如下:

(1)采用幂法[7]计算权重

用幂法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1对应的特征向量undefined将特征向量undefined归一化得到w。幂法求n阶实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1及对应的特征向量undefined的步骤:取s0=t0=(1,1,…,1)T(n维向量);t1=As0,μ1=max(t1) (max(t1)为向量t1的绝对值最大的分量),s1=t1/μ1,…,tm=Asm-1,μm=max(tm) (max(tm)为向量tm的绝对值最大的分量),sm=tm/μm;取μm作为λ1的近似,sm作为undefined的近似(m常取1000或更多次,借助计算机加以实现)。幂法比方根法、和积法计算出的特征值、特征向量更准确。

(2)利用一致性阵的充要条件构造统计量来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Saaty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CI=(λmax-n)/(n-1),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矩阵阶数,RI可查表得到)来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0.1时,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但这种方法较主观,且得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后才能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定理:A=(aij)n×n,aij>0,aijaji=1,则A为一致性阵的充要条件为undefined其中undefined,可构造χ2统计量来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令B=(1-s)A=(bij)n×n,bij可认为受随机因素的影响,在0附近变化,所以可假定undefined.表示独立同分布,σ2未知),则undefined,再做检验H0:σ2≤σundefined(选取合适的σundefined,其值越小,对A的一致性要求越高)。若H0成立,则可构造统计量undefined。如果χ2≥χundefined(n2),则拒绝原假设H0,认为A没达到满意的一致性;否则认为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显然这种方法比随机一致性比率更客观。

4.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二级为例)

(1)一级评判

由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得到ci={ci1,ci2,…,Ciki} i=1,2,…,m的权重向量为wundefined=(wi1,wi2,…,wiki),ci的ki个因素的评判矩阵为k1×n阶阵rj,则ci的单因素评判为undefined。

(2)二级评判

由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得到c={c1,c2,…,cm}的权重矩阵为wT=(w1,w2,…,wm),则c的总的评价矩阵为m×n阶阵undefined,则得undefined归一化得bt,bT就是因素集c={c1,c2,…,cm}的综合评判结果。如将vii=1,2,…,n赋分值ei,令eT=(e1,e2,…,en),则分值为bTe。

四、算例

用图1给出的评价指标和模型,对某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经济效益评价如下:

由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得wundefined=(0.29,0.08,0.09,0.54),Wundefined=(0.33,0.18,0.09,0.40),wundefined=(0.83,0.17),wundefined=(0.14,0.86),wundefined=(062,0.14,0.24),wundefined=(0.16,0.09,0.75),wundefined=(0.73,0.17,0.10),wundefined=(0.33,0.67),wundefined=(0.75,0.25),wundefined=(0.55,0.20,0.12,0.06,0.07),wT=(0.08,0.09,0.56,0.27)(因篇幅关系,判断矩阵在此没给出)。

评语集w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评判矩阵分别为:

则bT1=wT1·r1=(0.30,0.20,0.35,0.25,0.10)(运算采用“乘取小,和取大”[5]);

五、结束语

笔者给出了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及其模型,介绍了用模糊综合评价结合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经济效益分值的方法及其步骤,这些有助于开展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经济效益测评和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Valery Kanevsky,Thomas J.Housel.Value-Based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An Objective Ap-proach to Value Added[J],2001,6:40-43.

[2]张人千等.企业流程再造中的作业成本分析[J].工业工程,2000,3(4):18-19.

[3]林慧苹,范玉顺,吴澄.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企业业务过程评价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1,12(7):47-52.

[4]林健,张国刚.运用作业管理思想重构企业流程的实证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19(4):41-46.

[5]陶树人.技术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23-135.

[6]Satty T.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York:Mc GrawHill Company,1980.

[7]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99-333.

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 篇5

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空间统计学的区分不太容易。Haining和Anselin的观点认为空间统计学的研究大多由数据驱动,而空间经济计量学由模型驱动,即从特定的理论或模型出发,重点放在问题的估计、解释和检验上。空间统计学的主流是研究生态学和地质学中的物质现象,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与区域及城市经济有关的模型。有一种观点认为二者的区分应基于作者将其工作对应于空间经济计量学还是空间统计学,这种区分办法可能较为简单。

地质统计学(Geostatistics)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研究地质学现象的空间结构和进行空间估值。例如,在探矿过程中,通常是在空间上布点进行钻探,然后对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估计矿藏的分布和储量。由于矿藏不开采的话,在时间上结构几乎是不变的,因此地质统计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空间相关。空间经济计量学所研究的问题不仅存在空间相关,往往所研究的问题在时间上也存在相关。

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中,人们建立了各种理论以及关系式来描述人类在空间上的行为,如研究城镇问题的“引力模型”等。但在利用模型进行定量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将理论或关系式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刻划,利用统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检验,并进行评价,这些正好是属于经济计量学研究的范畴。应该说,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区域经济问题,依据的是区域经济学理论,但它还需要综合数学,以及空间统计学等学科,因此它不等同于区域经济学,而是一门交叉学科。

二、研究的问题

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存在空间效应的问题。空间效应主要包括空间相关和空间差异性。在研究中涉及空间相邻、空间相邻矩阵等概念。

(一)空间相关

空间相关指在样本观测中,位于位置i的观测与其它j≠i的观测有关,即

附图

存在空间相关的原因有两方面:相邻空间单元存在测量误差,空间交互影响的存在。测量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与空间中的单位有关,如数据是按省、市、县等统计的,但设定的`空间单位与研究问题不一致,存在测量误差。

空间相关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观测缺乏独立性,并且意味着潜在于这种空间相关中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说空间相关的强度及模式由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布局,距离)决定。

对于空间相关,空间自回归通常是其核心内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附图

在这个模型中,β解释变量X(n×k矩阵)的参数向量(k×1),ρ是空间滞后相关变量的参数,λ是残差空间自回归(空间AR)结构中的参数。

W[,1]和W[,2]为n×n矩阵,是标准化或未标准化的空间加权矩阵,分别对应于因变量以及扰动项中的空间自回归过程,这两个矩阵可以不同,这意味着两个过程由不同的空间结构生成。

这个模型可以退化成为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纯)空间自回归模型、混合回归与空间自回归模型、残差空间自回归模型等形式。

对这个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不仅是有偏的,而且是不一致的,参数的估计通常采用极大似然估计,近几年,有学者尝试采用贝叶斯估计对参数进行估计。

(二)空间差异性

空间差异性指空间上的区域缺乏均一性,如存在中心区和郊区、先进和后进地区等。例如,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存在较大差别。

对于空间差异性,只要将空间单元的特性考虑进去,大多可以用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解决。但当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共同存在时,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不再适用,而且这时问题可能变得非常复杂,因为这时要区分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可能非常困难。

研究空间差异性的模型主要有:

E.Casetti提出的空间扩展模型(1972)和回归参数漂移分析方法(简称DARP)模型(1982)。这时,空间差异性表现为模型参数随空间位置变化,并以空间单元的位置信息作为辅助变量(称为扩展参数)。

y=Xβ+ε

附图

模型(3)为以经纬坐标(Z[,x],Z[,y])作为扩展参数的空间扩展模型。同样可以以到中心区域的距离作为扩展参数设计模型。

将模型(3)的第二个式子右边加入随机扰动项,则为DARP模型。E.Casetti(1992)

进一步提出了贝叶斯空间扩展模型。

D.P.McMillen和J.F.McDonald,C.Brunsdon,A.S.Fotheringham;Martin  Charlton(),提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简称GWR模型)。

附图

(三)时空数据空间模型

在模型中考虑时间维增加了描述的复杂性,但综合时间空间的模型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在经典的经济计量学模型中,这是综合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形。如果数据不存在空间相关,则可以采用Panel  Data模型。Anselin(1988)将似不相关(SUR)模型扩展到空间的情形,提出空间SUR模型。

三、应用前景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地质统计学是较早应用空间统计学的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就有人研究并应用Krige模型。空间统计学除了在地质学的研究中发挥作用,近十年来,周国法、徐汝梅等学者研究生态学中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于出版了《生物地理统计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森林、农业、矿产、能源、作物估产、灾患检测等进行应用,开始了我国空间统计学在经济领域应用中统计调查的工作,为了将空间遥感调查技术逐步纳入到我国统计的常规性工作中,1910月,国家统计局成立了空间统计研究室,并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合作,组成了“空间信息多重采样设计的空间统计学应用研究”课题组,运用遥感技术和空间分析对我国农业耕地、森林、草地等资源以及城镇动态变化进行调查,该项目获得国家统计局课题研究一等奖。

在我国地质统计学、生物地理统计学及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的各种调查,都属于空间统计学的范畴。地质统计学、生物地理统计学主要研究空间相关及空间估值,在生物地理统计学的研究中还包括物种的空间扩散过程。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各种Krige模型、方差图模型,以及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动态采样的研究,与地质矿产调查类似,主要涉及样本在空间上的布局、有效样本量的确定、采样误差的计算等问题的研究,根据其研究的问题和方法,也可以将其归入统计学的抽样调查分支之中。

随着我国按地区进行统计的统计基础资料不断积累,尤其是遥感技术应用到统计调查中来,都将使得按时间和空间排列的数据资料极为丰富,对数据进行空间甚至时空分析成为可能,人们将逐渐从时间的角度转向普遍从时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空间经济计量学在我国以下几个方面将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由于区域之间存在相关性,或者存在差异性,因此一项政策对每个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过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各区域进行研究之后,找到政策在各区域上作用的关系,对于政府决策、正确制订政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由于区域之间存在先进地区和后进地区,通过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可以对先进地区与后进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按区域编制投入产出表时,空间的概念将发挥作用。

对房地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时,在考虑外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对正确评估房地产的价值有很大帮助。

对环境污染进行研究时,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污染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可以利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人员、货物在空间上的流动方式进行研究,同时对通道上的不同区段进行研究。

在对某种疾病(如流感)在空间上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之后,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将有很大的帮助。

建立了空间的概念之后,人们对于在空间上的抽样将综合考虑空间单元之间的相关性。而空间抽样在空间上的布点方式也可以用作商业网点的布局研究。

总之,只要问题涉及到空间的概念,空间经济计量学就将发挥其作用。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将促使人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从空间或时空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中,系统内的空间单元受到系统内其它位置单元的影响,但边界处的单元还受到系统外与之相邻的单元的影响,如何将这个影响考虑在模型中值得研究。

在具体问题中,距离的概念需要加以认真对待,单用地理上的距离有时并不合适,例如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今天并不是距离远近决定的,电子化交易使得资金的流动非常迅速方便,因此,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如何将贸易、人员、资金的流动充分考虑到空间加权矩阵中去,尚值得研究。

贝叶斯方法在统计学各个分支的应用越来越广,空间贝叶斯模型也是目前空间经济计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可变单元的问题。当数据汇总的级别变化,可能整个模型的描述都发生变化,对于不同的问题,可能影响模型变化的汇总的级别也不同,能否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对系统进行描述尚待进一步研究。

时空数据的综合分析,参数估计的渐近性质,模型的各种检验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经济问题中,许多需要研究的对象是多维的,即研究对象是一个向量,如何在空间问题中建立一系列空间VAR模型,尚需研究。

不易获得较为详细且价格低廉的区域统计数据,将大大限制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应用。建立我国区域统计数据库,要求价格低廉且方便实用,是摆在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彭非

【参考文献】

1  Anselin,L.1988.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  Anselin,L.and  R.J.G.M.Florax  ed.1995.New  Directions  inSpatial  Econometrics,Springer-Verlag.

3  Brundson,C.,A.S.Fotheringham,and  M.E.Chalton.1996.“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A  Method  for  ExploringSpatial  Nonstationarity,”Geographical  Analysis,

Vol.28,p281-298.

4  Brunsdon,C.,A.S.Fot

heringham,and  M.E.Chalton..“SomeNotes  on  Parametric

Significance  Tests  for  GeographicallyWeighted  Regression,”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Vol.39,No.3,p497-524.

5  Casetti,E.1972.“Generating  Models  by  Expansion  Method:Applications  to  Geographic

Research,”Geographical  Analysis,Vol.4,p81-91.

6  Casetti,E.1982.“Drift  Analysis  of  Regression  Parameters:An  Application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Fertility  ofFertility  Development  Relations,”Modeling  and  Simulation

13,p961-966.

7  Casetti,E.1992.“Bayesian  Regression  and  the  ExpansionMetod,”Geographical

Analysis,Vol.24,p58-74.

8  Cliff,A.D.and  J.K.Ord.1981.Spatial  Processes:Models  andApplications,Pion.

9  Haining,R.P.Spatial  Data  Analysis  in  the  Social  andEnvironmental  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0  Paelinck,Jean  H.P.and  Leo  H.Klaassen.1979.SpatialEconometrics,Saxon  House,

Teakfield  Ltd.

11  庄大方,张稳,罗建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中的空间信息多重采样框架设计与GIS实现,统计研究,第1期.

12  庄大方,刘明亮,罗建国.遥感和空间分析支持下的耕地、城镇动态变化空间采样方法研究,统计研究,19第10期.

经济效益模型 篇6

说潍坊人杰地灵似乎有点夸张,但它的财政确实在这块“灵地”上,用实践诠释出政府引领经济发展的一套系统模型。

先振兴金融业

潍坊市财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专业。

“我们用财政反作用于经济,以金融业带动产业的发展。”潍坊市财政局的同志介绍说。潍坊市委市政府对金融业的发展非常重视,重视程度甚至到了把金融产业作为第一产业给予扶持的程度。这也是近年来潍坊财政职能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潍坊市的财源建设和财政政策报告中,第一点的第一条的第一句话就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由过去单纯支持企业、项目,转为大力扶持金融产业,撬动金融资源,带动产业发展,实现财政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共赢。2009年,全市对金融产业的奖励等各项政策优惠,达到2亿元以上;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量、增幅均位居全省第四位,金融业提供了全市8%的地方税收,成为潍坊市重要的财源支柱产业。

为进一步发挥金融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潍坊市借鉴了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的做法,调整完善金融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产业发展。初步测算,2010年,仅市级财政用于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资金就达7000万元,全市接近3亿元。

譬如:对发放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年度增量较高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奖励,作为风险补偿,鼓励加大对小企业和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

支持县域农信社尽快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对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信社,给予一次性补助,并优先办理农村养老保险业务。对农信社因改制缴纳的交易税费,给予补助。对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给予开办经费补助;

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过渡,对改制成功的给予经费补助;

支持有条件的银行机构开办贷款公司,按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开办经费补助。

“你说我们这些政策里最多的是什么?对,补助、补偿、补贴、奖励。对金融机构一路绿灯。”潍坊财政人说,“如此之多的补助项目,在全省也是数一数二的。金融机构作为财政作用于经济的母体,我们认为有下这么大力气的必要。”

于是,现代经济的“心脏”更强壮了。

再创新资金支持平台

接下来,建平台。

负责潍坊产业投融资平台业务的庞效忠看起来更像过去某个大商号的掌柜,富态的脸总是笑着。对于中央严格规范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建设,他一笑而过:“我们以前做的已经足够规范。”

产业性投融资平台显然与纯政府性投融资平台不同,正是所要鼓励的。潍坊重点构建的,正是产业投融资平台。

“从信用担保到实物抵押,就现阶段而言,还不是问题。”潍坊在平台投入上采用的是多条腿走路的模式,针对项目特点和不同需求,分别确定运作模式,通过平台直接融资、保证金贷款、股权投资、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利用资本市场,形成多元化、多平台、全方位、立体式的投入格局。

据庞效忠介绍,平台现在做的“还挺好”,但是“要更好”。这就涉及一个经济良性循环的问题。潍坊在严谨测算基础上,结合项目产生的增量税收,建立起可持续的投入政策保障机制。特别是为增强金融机构信心,保障资金链条畅通,从2010年开始预算内每年列支一定资金,作为偿债基金;同时,根据投资项目新增地方税收,充实偿债基金,支持平台做大做强,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技术流”多彩发力

“心脏”动起来,平台搭建好,最终是为了政府引领经济的多姿多彩。

把企业作为“资源”去经营,正是潍坊的一大特色。

比如,在去年设立过桥还贷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围绕支持高端、高质中小企业发展,创新设立偿债风险保证金,放大银行贷款倍数。“今年年初我们成功举办了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推介会,实现了38家高新企业与14家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

此外,潍坊还发行了中期票据,运用金融工具,以政府信用为担保,主导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了支持中小企业“从草根变成大树”,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综合运用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创业奖励、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为了使中小企业融资变得不再是一个难题,潍坊发行了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再一次走在了全省的前面。它采用的是一如政府引导基金的模式,与深创投合作,让在业界声名显赫的深创投作为GP的角色存在,使一些短期内难以赢利,但有着良好长期利益机制的企业项目得以良好生存。谈到利益,潍坊财政有自己的见解:“保本微利。初期甚至很多都是亏损的,但我们的目光应当长远一些。”如此优厚的条件自然门槛就要高一些。潍坊在这方面全面发动了企业评估机制,“行不行,得由各方专家组成的决策委员会说了算。”潍坊市高新区财政局的同志说,潍坊财政负责对企业的项目书进行成本及风险测算,开启全面风险控制与内部管理,审查后,交与投资决策委员会决策。

6月12日,在山东省财税工作会议上,省级财政提出了32条转方式、调结构、增财源的政策。对此,潍坊财政显得更有信心。“对于我们而言,32条更证明了‘我们走的路是正确的’。”

潍坊“发现”了全国各地政府一直在寻求的引领经济发展的道路:政府先振兴金融业,让现代经济拥有更加强壮的“心脏”;再创设各类资金支持平台,让现代经济的“血液”有可健康流动的“管道”;最后创新多种政府金融手段,让“血液”流动得更畅通更健康,促使经济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这其实是政府引领经济的一套系统模型。而从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后,政府一直在探寻这样的系统模型。

“财政不能单纯被动地反映经济成果,而应主动地具体引领经济的发展。”在离开潍坊的车上,送行的同志告诉了记者他们几年前就明确的这一思路。

经济效益模型 篇7

但是, 培训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培训的收益减去培训的成本才是最终的收益。

一、企业培训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企业通过培训, 提升劳动者工作能力, 使企业在生产消耗不变的前提下, 获得更多收益, 进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有投入才会有产出, 培训同样需要成本的付出, 企业培训收益在减去培训成本后才是培训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培训投资的目的之所在。培训可产生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

1. 通过培训可提升劳动者劳动技能, 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首先, 在生产技术条件相同时, 劳动者教育水平和生产定额水平的增长是成正比的。其次, 经过培训, 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及熟练程度得到增强, 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第三, 培训能使生产事故率显著降低, 等于从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第四, 培训效果会对企业员工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 提升劳动者知识水平, 能极大地提升单位劳动生产率。

2. 培训质量与企业生产产品质量息息相关

作为企业生产活动所必备的物质基础, 机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完好程度、保养状况、利用率等均会对生产产品的质量与数量产生直接影响。通常而言, 伴随着员工劳动的熟练程度不断提升, 能有效地避免, 甚至是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 减少残次产品的发生率。同时, 通过恰当的培训, 员工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进一步为生产产品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培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进和提高

科技与管理都是生产力。不仅要向科技要效益, 更要通过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这已成为人们共识。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加强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培训是关键。大量实践表明:通过培训,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必然会改善企业经营成果, 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根本改善。

4. 培训也是企业整体实力得到增强的重要途径

培训的过程绝非只是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 而是通过培训使员工正确认识到自身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通过培训使员工齐心合力, 各尽所能, 改善企业经营中的短板, 才能推动企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二、怎样才能让企业培训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培训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长期、间接过程, 有效的培训工作, 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 能够得到巨大回报, 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怎样才能让企业培训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呢?

1. 加强培训需求的分析工作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是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开展培训工作前应以企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进行认真的培训需求调查, 才能通过培训为企业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 才能使员工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 才能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准确性与实效性。

2. 企业培训的设计要务实

培训应在需求调查基础上, 与企业经营发展相结合, 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重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使培训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符, 培训效果更应符合企业发展所需。基于以上认识, 企业培训的设计应以人为本, 可操作性强, 学即有用为基本原则, 并将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 通过员工知识能力的发展, 促进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

3. 企业培训方式应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

首先, 应对企业的内部资源予以充分利用, 注重岗位培训、日常培训和现场培训的相互协调, 促进企业内部员工全员学习风气的形成;其次, 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训师培养, 充分发挥内训师的作用, 鼓励员工间开展相互的培训, 并通过相互学习创建学习型企业团队, 提升企业及员工的学习能力, 共享知识发展成果。再次, 应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予以充分利用, 发挥网络培训、仿真技术培训等教学科技方法, 提高培训效果, 并通过自学和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推动网络视频和技术论坛在企业培训中发挥更大作用。

4. 企业培训要更注重应用化问题

企业开展培训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 企业的各种投入若不能在生产经营中得到应用, 培训的投资就是低效, 甚至是无效的。组织员工参加培训, 必须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 把知识技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生产力, 才能真正体现培训经济作用之所在。

三、企业培训经济效益分析模型

虽然培训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但若实施不力, 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亏损。例如:培训和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相脱节, 实施的培训并不能有效提升员工个人的知识与劳动技能, 对企业发展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培训体系不够规范, 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培训计划的执行和评估不能高效地开展等。这些均会使企业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伤害。因此, 分析企业培训经济效益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1. 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相关概念

这里所讲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 指的是可以展示企业培训活动内在逻辑的工具。通过这个模型可以对企业培训环节的投入产出进行衡量。

2. 对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的解释

在这里,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指可用价值来衡量的“经济利润”, 而经济利润则为资本回报率减去平均资本率, 再与总投资资本相乘所得的值。长期较大经济利润就是通常所讲的企业折现现金流, 其代表着股东价值与企业市值。

企业战略目标差距则指:以企业发展潜力及资本水平为依据, 应该可以实现的经济利润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差距即为实际水平和目标间存在的差距。

能力素质指的是:为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应岗位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 能力素质通常是由具体的员工所承载。

能力素质差距指:能力现状和岗位需求间的实际差距。

培训需求则指:为弥合员工工作能力素质存在差距的需要, 开展培训计划则以满足这一需要而实施的工作。

培训绩效测量指的是:在一定测量工具条件下, 对培训活动弥合战略目标差距所起作用进行准确测量。

企业培训改进指:通过测量打寻存在差距, 针对差距对培训技术加以改进。也就是推动培训技术进步的过程。

这显然是一个闭合模型, 因为企业培训的改进, 必然对弥合企业战略目标差距是有利的。

3. 企业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应用

假定某企业去年的经济利润为5%, 本年度定在8%。而8%利润对其员工核心能力要求为达到96分, 通用能力达到88分, 专业知识需达到90分。而当前此三项数据分别为86分、82分、78分, 分别与目标分数有10分、6分、12分的差距。这意味着必须通过培训来缩小存在的差距。

在确定战略差距后, 应以具体考核为依据分析, 是哪些部门和员工导致了差距的产生, 同时确定这些差距具体指的是员工的哪些素质能力。例如, 企业有若干核心能力, 以各种能力得分为依据, 可发现不同能力和目标间的差距。比如生产部门在核心能力“生产设备操作能力”方面得75分、在通用知识的绩效考核能力环节方面得78分, 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得分为80。这意味着必须针对生产部门, 展开“生产设备操作”能力的培训, 开展绩效考核能力培训, 开展专业知识能力的培训。依据以上信息编制企业培训需求, 设计培训计划就可加可行。

制定好培训计划后, 企业若可自行开展培训, 如生产设备操作能力培训就可自行开展;若无法自行培训, 如绩效考核能力培训企业没有较好培训资源, 则可聘请外部培训师来进行培训。

完成培训后, 企业还应制定培训后计划, 以对培训效果加以巩固, 使培训成果能够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然后再对培训进行必要的考核测评, 以测定该次培训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

四、结语

通过培训, 可为现代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但培训转化为经济效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采取正确的培训方法策略, 对培训经济效益进行准确分析, 能够使企业培训工作开展的再具实效性, 也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姚晖, 董玉龙.运用边际分析法科学提高企业培训效益[J].决策探索 (下半月) , 2010 (08) .

经济效益模型 篇8

关键词:国际工程,FIDIC合同条件,水利EPC项目,利润,预警模型

风险是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 “走出去”的企业需要能安全地“走回来”, 否则企业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在设计、采购、施工 (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EPC) 模式中, 承包商不但要负责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 还要承担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语言、法律、清关等特有的工作, 承包人的责任、义务和风险大大增加, 承包人几乎要承担水利EPC项目的所有风险。可见, 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企业本身的盈亏, 而利润是直接衡量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指标, 也是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风险预警的重中之重。

风险预警是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它是主动型的集成风险管理。经过40多年的发展, 风险预警研究已形成体系化[1]。广义的风险预警包括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 狭义的风险预警是指在风险监测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风险警报。风险预警的方法众多, 比较典型的方法包括强模糊支持向量机、模糊评价、SV模型和KLR信号分析、BP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金融管理、财务管理、气象管理等领域[2,3,4,5,6,7,8,9,10,11,12]。目前, 有关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的风险预警研究非常有限, 并且这些研究主要依赖于工程管理人员的经验, 侧重于定性研究。

本文采用狭义的风险预警概念, 即在风险监测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预警, 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风险预警分级拟参考气象部门的台风预报分级。利润是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的关键经济效益指标, 本文以利润指标为例, 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的经济效益指标风险。通过对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的利润增减概率进行定量化分析, 按各因素对利润最终影响程度将预警等级分为绿、蓝、黄、橙、红5类, 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1 国际工 程水利 EPC 项目利润形成机理分析

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的利润等于合同价格 ( 中标价) 与成本之差, 如果一切按项目计划发生, 没有风险事件发生, 即合同价格不调整, 成本费用也不变化, 那么利润是定值, 不会发生变化, 此时无须进行预警。事实上, 理想状态不可能发生, 即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索赔和工程变更事件的存在, 合同价格和成本都会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利润的变化。

1. 1 利润调整情形分析

根据FIDIC合同银皮书 ( 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工程合同文件) 通用合同条款, 分析各风险事件对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成本、合同价格和利润的影响情况, 见表1。

注: “”为可调整 FIDIC 合同条款中国际工程水利 EPC 项目费用、利润、合同价格。

由表1可知, 影响成本变化和合同价格以及影响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利润的合同风险事件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况。

a. 成本变化, 合同价格予以调整。因工程索赔 ( 包括反索赔) 和工程变更事件发生导致成本增加或减少, 此时, 根据合同条款的约定, 合同价格予以调整, 此时, 成本变化已在合同价格调整中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 工程索赔 ( 包括反索赔) 和工程变更事件不会导致利润的变化。表1中的第4. 24、8. 9、11. 4、13. 5、13. 7、13. 8、17. 4和18. 1等条款不会影响利润的变化。

b. 成本变化, 合同价格不予调整。有些风险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成本变化, 但根据FIDIC合同条款的规定, 合同价格不能调整。此时, 工程索赔事件和变更事件发生后, 只予以费用补偿。表1中的第4. 2、7. 5、7. 6、8. 6、8. 7、11. 11、12. 3、14. 8和19. 4等条款只予以费用补偿, 合同价格不能调整。

c. 利润增加, 合同价格予以调整。有些风险事件发生后, 根据FIDIC合同条款的规定, 合理利润应计入合同价格, 此时允许调整合同价格。表1中的第2. 1、7. 4、10. 3、11. 8、12. 2、12. 4、16. 1等条款允许增加利润, 同时允许调整合同价格。

1. 2 利润

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的利润水平受合同价格 ( 中标价) 、成本、合同价格调整额、索赔额等因素的影响, 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的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合同价格为合同中约定的中标价格; 成本为包括前期阶段成本、设计阶段成本、采购阶段成本、施工阶段成本、后期成本等; 合同价格调整额为按照合同约定的调整价格; 索赔额为按照合同约定, 承包人向发包人索赔的金额。

由式 ( 1) 可知, 合同价格 ( 中标价) 、成本、合同价格调整额、索赔额是影响利润的因素, 从而成了形成风险的根源, 也是利润预警的重点。为此, 根据FIDIC合同中影响利润的条款, 抽象成若干风险事件, 考虑单一风险事件和多风险事件同时发生时的利润增减概率。

2 利润预警模型的构建

2. 1 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理论 源于英国 学者贝叶 斯 ( ThomaBayes) 于1763年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发表的论文“论有关机遇问题的求解”[13]; 贝叶斯网络于1986年由Peari[14]提出, 它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和风险管理方面应用广泛, 包括故障预测、收视率预测、能力评价等。笔者将贝叶斯网络与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风险事件相结合, 采用贝叶斯网络处理利润预警问题。

2. 1. 1 贝叶斯网络的概念

贝叶斯网络是图论与概率论相结合的产物, 它用有向无圈图定性描述了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贝叶斯网络如图1所示。

在图1中, 每个节点均代表一个随机变量, 节点间的有向弧则代表了随机变量之间的条件因果关系, 它由原因节点指向结果节点。节点之间的条件依赖关系通过概率加以确定, 称为节点间的联合条件概率。贝叶斯网络用概率论中条件概率的概念来刻画有向无圈图的两个节点, 每个节点事件随机变量拥有一个概率分布。如图1所示, X1节点和X3节点指向X2节点, 称X1和X3为X2的父节点, X2为X1和X3的子节点, 子节点X2记为ω ( X2) 。P ( X2X1, X3) 表示在X1和X2条件下的X3条件概率。

2. 1. 2 贝叶斯网络的计算

假设贝叶斯网络中的变量为X1, X2, …, Xn, 若ω ( Xi) , Xi与{ X1, X2, …, Xn} 中的其他变量条件独立, 那么联合概率分布为

其中, 当ω ( Xi) = 时, P ( Xiω ( Xi) ) 即是边缘分布P ( Xi) [15]。

利用贝叶斯网络可以容易地求解节点的后验概率。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是相对于某组证据而言的。设X, Y为两个随机变量, X = x为某一假设, Y= y为一组证据, 在考虑证据Y = y之前, 对事件X= x的概率估计P ( X = x) 成为先验概率。而在考虑证据之后, 对X = x的概率估计P ( X = x |Y = y) 成为后验概率。贝叶斯定理给出了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之间的关系, 即贝叶斯公式:

式中: P ( X = x, Y = y) 是X = x∧Y = y的联合概率;P ( X = x) 为先验概率; P ( X = x Y = y) 是A的后验概率, 且如果X, Y互相独立, 则P ( X = x Y = y) =P ( X = x) ; P ( Y = y X = x) 为A的似然率[15]。

2. 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利润预警模型

预警依赖于监测, 监测离不开指标[16]。通过分析FIDIC合同条件影响经济效益指标的风险事件, 构建预警指标, 以利润为例, 构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利润预警模型, 如图2所示。

在分析风险事件对利润影响的基础上, 分析单一风险事件和多风险事件发生时, 利润的增减概率。风险事件分为两类: 一类是事件已经发生, 对利润产生的影响是确定的, 此时, 可以通过定量计算得到实际结果, 例如土方超挖100万m3产生的费用、二次搬运费、法律调整最低工资等事件; 另一类是事件的发生不确定, 存在着发生的随机性, 此时, 需要利用专家法, 对利润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第二类风险事件, 设影响利润的风险事件为R1, R2, …, Rn, 则利润增减概率为P ( π|R1, R2, …, Rm) ( 1≤m≤n) , 此时认为风险事件是可以穷尽的。

2. 2. 1 单一风险事件的利润增减概率

单一风险事件对利润影响的概率评估相对简单, 只要考虑单一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当单一风险事件Rn存在时, 概率为P ( π) = P ( Rn) 。

2. 2. 2 多风险事件的利润增减概率

多风险事件对利润影响的概率相对比较复杂, 要考虑多个风险事件同时产生作用时所产生的影响。多风险事件对利润影响概率呈现出非叠加性规律[9], 因此, 不能将各风险事件对利润的影响加以简单相加, 而应考虑多风险事件存在时所产生的系统性影响。为此, 引入贝叶斯网络, 对各风险事件对利润所产生的影响加以综合考虑。从条件概率角度分析, 在多风险事件R1, R2, …, Ri ( 1≤i≤n) 同时存在的条件下, 利润π增 减的概率 为P ( π) =P ( π|R1, R2, …, Ri) 。

2. 3 风险预警等级与措施

2. 3. 1 风险预警等级

在监测和预测风险事件的基础上, 参考气象部门的台风预报分级, 按各风险事件对利润最终影响程度, 将预警等级分为绿、蓝、黄、橙、红5类, 据此分别采取相应措施, 如表2所示。

2. 3. 2 预警响应措施

在确定风险事件的利润预警等级后, 要根据不同的利润预警采取对应的风险响应措施, 如表3所示。

a. 当利润处于绿色预警阶段时, 说明利润处于正向变动、盈利增加状态, 只需持续关注即可。

b. 当利润处于黄色和蓝色阶段时, 说明利润处于负向变动, 盈利持续减少, 此时, 应予以严密监控, 锁定风险事件, 寻找风险来源, 为后续采取措施做准备。

c. 当利润处于橙色阶段时, 说明橙色预警要比黄色预警严重得多, 资源分配时应向采取橙色预警的风险事件倾斜。

d. 当利润处于红色预警阶段, 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处理红色预警风险事件上, 必须果断采取措施, 减少损失大小和影响范围。

3 案例分析

3. 1 案例背景

斯里兰卡M水库工程为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 合同价为2. 52亿美元, 采用固定总价合同, 计划于2015年12月21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本文以该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的某分部工程为例, 说明利润预警。该分部工程的贝叶斯风险事件见图3。

3. 2 风险事件分析

事件1 ( q1) : 汇率变化。2012年7月26日签订合同时, 外汇市场1美元兑换6. 3381元人民币, 财务人员预测工程结算时外汇市场1美元兑换6. 071 2元人民币。

事件2 ( q2) : 工程量增加。在工程施工期间, 发现由于勘察设计资料使用有误, 导致土方工程量增加, 原土方开挖量为30万m3, 实际土方开挖量为90万m3。

事件3 ( q3) : 雨季措施费。斯里兰卡夏季持续暴雨天气, 投标时未充分考虑雨季施工措施费和风险预备费。

事件4 ( q4) : 材料价格。混凝土、钢筋、砂石等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超过材料的预算单价。

事件5 ( q5) : 员工积极性。当地员工积极性差, 出勤率低, 同时, 多日暴雨将导致工程进度延误, 导致赶工措施费增加。

笔者采用专家法中常用的头脑风暴法, 即邀请国际工程管理专家3人、公司海外事业部人员3人和项目部人员4人组成风险管理小组, 对斯里兰卡M水库工程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调研、熟悉和分析, 通过多轮讨论, 集思广益, 各自对风险事件进行专家打分, 通过加权平均, 得到各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相应的条件概率。经整理得到各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为事件1为0. 8, 事件2为0. 3, 事件3为0. 5, 事件4为0. 6, 事件5为0. 7, 其中事件4和事件5的条件概率分布见表4。

3. 3 贝叶斯网络的预警模型

监测结果显示, 事件2 ( 工程量增加) 已经发生, 经测算, 影响利润70% , 参照表2和表3, 此时应立即启动红色预警。红色预警是最高级别预警, 此时, 应集中精力和资源, 果断采取措施, 尽可能使损失最小。

由于受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人民币持续升值, 而本项目合同约定80% 的工程款以美元结算, 项目部邀请专家对此事件影响利润进行评估。专家预测, 此风险事件发生后对利润的影响为30% , 参照表2和表3, 此时应为黄色预警, 严密监控, 并采取相应措施。

当风险事件4 ( 材料价格) 和风险事件5 ( 员工积极性) 同时存在时, 条件概率的分布见表4。

事件A、B、C的概率由式 ( 2) 和式 ( 3) 计算得

经分析可知, 当风险事件4 ( 材料价格) 和风险事件5 ( 员工积极性) 同时发生时, 对利润产生的影响程度在10% ~ 20% 之间的概率为0. 4996, 可以启动橙色预警 ( 表2) , 实施风险响应措施, 缩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和范围。

4 结 语

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风险因素多, 影响项目利润的风险事件分布广泛, 工程实践需要对利润加以预警。可以参照气象预报中的预警等级划分, 利用贝叶斯网络对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的利润进行预警, 从而获得利润变动在某一幅度内的概率, 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

国际工程水利EPC项目风险事件对利润的影响可分为单一风险事件和多风险事件影响, 贝叶斯网络在分析多风险事件同时存在时对利润的影响中作用明显, 显示出贝叶斯网络的优势。

对斯里兰卡M水库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事件进行监测和预测, 充分利用专家和工程实践人员的经验, 识别出该项目某分部工程实施阶段的风险事件, 使用贝叶斯网络对该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预警, 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摆脱了过去仅靠工程管理人员经验的情况。实践证明, 斯里兰卡M水库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对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得到了实时动态控制。

经济效益模型 篇9

关键词: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经济效益模型

工程项目是由一系列的建设项目阶段所构成的完整过程, 经历投资前期, 建设时期及生产经营时期三个阶段, 而各个项目阶段又是由一系列的建设项目活动构成。按照建设程序规范, 建设工程从项目建议书或建设构想提出, 经过项目鉴别、选择、科研、决策、立项、勘察、设计、发包、施工、验收、使用等各个有机联系环节构成。因此, 要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必须掌握识别建设项目的过程和应用“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

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中国建筑市场十分迫切的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不仅需要工程造价管理与国际社会进行全面接轨, 同时, 还需要工程造价人员从全新的角度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广泛, 并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导致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 因此, 必须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虽然对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兴起有一段时间了, 但是许多研究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 一直都是从如何进行全过程造价, 以及全过程造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 似乎全过程造价模式使工程造价的本质更加复杂, 没有一套系统的模型或者体系能够让全过程造价从理论走向实际, 尽可能将一切影响造价的因素量化, 简化整个造价过程, 让全过程造价真正可以做到从源头上控制造价, 在终点上简化造价过程。所以我院提出对全过程造价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利用数学原理和经济学知识并结合工程造价自身的特点真正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让理论运用于实践, 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简化造价的过程, 并将造价贯彻于建设项目的始末。

为了能够真正有效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必须将前期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 这是因为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优化项目前期的过程中, 有80%的概率节约投资。因此, 真正的工程造价控制从项目开始之前便已经开始了。

首先从财务评价入手, 为了减少项目投资的风险, 必须让投资者对项目的未来收益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因此, 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 结合市场分析、竞争力分析以及不确定性分析等因素选取多种价格方案, 并对其加以分析。其次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研究, 通过分析目前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以及经济与技术结合的紧密性和在设计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不足来阐述全过程造价的重要性。最后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前部分影响造价的各种因素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将全过程造价的意义和经济效益用数学函数F (x) =f (x1, x2, x3…) 表达出来。其中, {x1, x2, x3…}表达的是从决策阶段开始, 到设计阶段, 招投标阶段, 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时期的各种可影响因素集, 进而建立专家评语集, V={v1, v2, v3…}, 专家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打分, 然后利用模糊数学, 经济数学的方法分析各个因素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即F (x) 。最终建立全过程造价的数学模型运用到各个建设项目以及造价咨询公司当中, 从而达到经济与技术的相结合。

我国是现今世界上工程建设投资额度最大, 工程建设项目最多的国家。但是由于我们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相对比较落后, 导致许多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目标没有实现。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是实现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目标的根本手段, 只有作好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才能实现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最终目标。进行全过程造价研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 决策阶段。决策阶段作为造价管理的开始阶段, 在以往的造价管理中很少有人去在意此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 中国银行对建成的560个大中型工程项目进行调查显示, 由于投资决策和勘察设计不周等原则导致资金损失157亿元, 占项目工程的37%。由于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 必须进行有效控制。只用从源头上对造价进行控制, 才能使工程造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否则往往会先天不足, 后患无穷。

其次, 设计阶段。由于设计师作为工程项目的龙头, 不仅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更是控制建设投资规模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由于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后期的施工投资, 更会影响建成后的经济效益, 因此, 此阶段的设计费用虽然不足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1%, 但是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占了75%以上。所以说, 如果将工程造价涉及到设计阶段, 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更加重要的是, 项目的设计阶段, 往往会接收到多个方案, 那么运用全造价数学模型, 将影响造价的因素集, 将专家的评议集, 通过分析就可以对方案进行对比, 找到最优选择。因此, 将造价延伸至设计阶段, 抓住设计这个关键, 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招投标阶段。在工程项目管理中, 此阶段能够最大限度的公开选择最优投标人, 因此, 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很多招投标单位在此阶段却重视施工技术而轻工程经济费用, 除了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外, 有的低价中标的企业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而不顾工程质量。为了纠正这些不良倾向, 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的分析比较来掌握造价信息, 从而将费用和技术统一起来进行管理控制。此外, 招投标工作结束后, 工程经济人员还可以通过收集和积累投标阶段的资料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第四, 实施阶段。作为建筑产品形成的阶段, 也是全过程造价管理最难和最复杂的阶段。在此阶段, 大量的投资通过施工被不断的物化而形成固定资产, 从而实现项目投资。在此阶段实行造价控制能够很好调节承发包双发的行为和利益。由于所有的经济现象都可以通过一个数学函数来表达, 因此, 为了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率, 可以对此阶段的工程造价模型进行简化。

最后, 竣工结算阶段。此阶段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终点, 传统的造价方法在此阶段仍旧需要对工程预结算进行审核, 从而剔除其中多算的工程量、高套定额、高取费用以及不切合实际的签证、不合理的技术措施等增加费用;运用全过程造价的模式由于从项目的决策阶段就已经开始对项目进行造价, 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的每一个阶段, 那么从源头上就可以定位其是一个高效率高效益的项目,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就简化了很多工作量, 可以只把重点放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 项目的后评价上, 根据原来的规则, 分析比较工程范围、进度和造价的变化情况, 总结经验, 并将造价资料整理好录入计算机, 以使今后使用。

全过程造价将工程造价的事后审核提前和扩展到工程造价形成的全过程, 从它出现不久就迅速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推广, 特别是国有资金投资工程的建设, 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全过程造价能够打破以往的局限性, 那么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全过程造价数学模型的研究更能够简化造价的方法和实质, 使一切因素都量化, 所以它在促进相关管理单位提高投资效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而更好地达到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此外, 还可以从源头上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 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章建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探讨[J].中国矿山工程, 2004 (06) .

[2]敖丽莉.浅谈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7 (S1) .

存货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研究 篇10

一、存货成本分析

存货的成本由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这三部分构成。

(一) 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是为取得某种存货而发生的成本, 即TCa。它可以细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两部分。

1. 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指的是取得订单的成本, 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费、电报电话费等支出。订货成本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 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 这称为订货的固定成本, 用F1表示;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 随订货次数的增加而上涨, 如差旅费、邮费、电报电话费等, 这称为订货的变动成本。当用B表示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用A表示存货的年需要量、用Q表示每次的进货批量时, 存货的采购次数可以表示为A/Q, 订货的变动成本是A/Q×B。由此, 订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订货成本=订货的固定成本+订货的变动成本=订货的固定成本+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存货年需要量/每次进货批量=F1+A/Q×B

2. 购置成本。

购置成本是存货本身的价值, 通常根据购货数量与单价来确定, 即:购置成本=存货的年需要量×单价。如果用P表示存货的单价, 则存货的购置成本就是AP, 然而这是在没有数量折扣的情况下, 该成本这时为一个固定成本。然而, 供应商为了增加销售量, 有时会规定当买方购买货物达到或超过某一数量时就会给予一定的数量折扣, 这时候的购置成本会随着每次订货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则:

购置成本=存货的年需要量×单价× (1-折扣率) =A×P× (1-r)

其中, r为折扣率。

可见, 在没有数量折扣时:TCa=F1+AB/Q+AP。当有数量折扣且订货数量达到供应商规定的可获得数量折扣的数量时:TCa=F1+AB/Q+AP× (1-r) 。

(二) 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为了保存存货而发生的成本, 如仓储费、保险费、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以及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等, 通常用TCc表示。储存成本也分为固定储存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 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 如仓库折旧、仓储人员的固定工资等, 通常用F2表示;变动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有关, 如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保险费和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等。当用C表示单位变动储存成本时, 变动储存成本等于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与平均库存量的乘积,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C×Q/2。然而这是假设存货一次全部入库的情况, 故存货增加时, 存量呈一条直线变化。事实上, 各批存货可能陆续入库和陆续使用, 这时存货的存量变化就有所改变了。其平均库存量表示为:Q (1-d/p) /2。变动储存成本表示为:C[Q (1-d/p) ]/2, 其中:每日送货量为p;每日耗用量为d。

当存货一次全部入库和使用时:存货的储存成本=固定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固定储存成本+每次进货批量/2×单位变动储存成本。即:TCc=F2+C×Q/2。当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时, 存货的储存成本如下:TCc=F2+C×[Q (1-d/p) ]/2。

(三) 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因为存货不能满足生产或销售的需要而造成的损失, 如停工损失、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紧急采购的额外支出等。如果允许缺货存在, 存货的最低库存量就可能不是零, 而可能出现负数, 其负值是由拖欠的订货组成。在缺货的情况下, 企业对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取得成本和储存成本, 而且还必须对可能的缺货成本加以考虑, 即能够使三项成本总和最低的批量便是经济订货批量。设缺货量为S、单位缺货成本为R, 在允许缺货的情况下, 存货的最高库存量不是Q, 而是Q-S, 而其平均库存量则低于 (Q-S) /2, 因为在缺货的这一段期间内, 存货的实际存量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 存货的平均库存量应按下列方法计算:

设t为两次订货的间隔期间, t1为存货库存量为正值的期间, t2为存货库存量为零的期间, d为存货的日需用量。

1. 存货一次入库。

t1期间的平均库存量是 (Q-S) /2, t2期间的平均库存量是0, t期间的平均库存量是t1、t2这两个期间平均库存量的再平均。在允许缺货的情况下, 存货的变动储存成本为:

存货的变动储存成本=C (Q-S) 2/2Q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平均缺货量的计算:

平均缺货量= (0×t1+S/2×t2) /t=[S/2× (S/d) ]/ (Q/d) =S2/2Q

缺货成本 (TCS) =RS2/2Q

2. 存货陆续入库。

实际中, 各批存货可能是陆续入库, 因此我们将研究允许缺货、有数量折扣且陆续到货的情况。存货的最高库存量不是Q, 而是Q (1-d/p) -S, 而其平均库存量则低于[Q (1-d/p) -S]/2。在这种情况下, 存货的平均库存量应按下列方法计算:

设t代表两次订货的间隔期间, t1代表存货库存量为正值的期间, t2代表存货库存量为零的期间。

据此, 平均库存量可计算如下:t1期间的平均库存量是[Q (1-d/p) -S]/2, t2期间的平均库存量是0, t期间的平均库存量是t1、t2这两个期间平均库存量的再平均。

存货的变动储存成本=C[Q (1-d/p) -S]2/[2Q (1-d/p) ]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平均缺货量的计算:

平均缺货量= (0×t1+S/2×t2) /t=[S/2× (S/d) ]/[Q (1-d/p) /d]=S2/[2Q (1-d/p) ]

缺货成本 (TCS) =RS2/[2Q (1-d/p) ]

根据上述成本分析, 与进货批量没有关系的成本包括固定订货成本、没有数量折扣的购置成本、固定储存成本, 与进货批量有关系的成本包括与进货次数成正比的变动订货成本、存在数量折扣时的购置成本、与储存数量成正比的变动储存成本、与储存数量成反比的缺货成本。由此可以看出, 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中应考虑所有的与进货批量有关的成本, 故在确定存货经济订货批量时考虑的总成本如下:

存货总成本=存在数量折扣时的购置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变动订货成本+缺货成本

与经济订货批量决策相关的不同成本项目随进货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关系, 它们之间此消彼长。因此, 协调好各成本项目之间的关系, 使其成本总和达到最低, 这种情况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订货批量。

二、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一) 模型介绍

1. 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

要建立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 则需要设立一些假设条件: (1) 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 即需要订货时可以立即获取所需货物。 (2) 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到货。 (3) 不允许缺货, 即无缺货成本, TCs为零, 这是因为良好的存货管理本来就不应该出现缺货成本。 (4) 需求量稳定, 并且能够预测, 即D为已知常量。 (5) 存货单价不变, 不考虑现金折扣, 即U为已知常量。 (6) 企业现金充足, 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7) 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 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

设立了上述假设条件, 存货总成本公式便可简化为:

TC=AB/Q+Q/2C

2. 有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是没有考虑数量折扣的, 而现实中为了鼓励购买者多购买商品, 供应商常常实行数量折扣价, 规定每次订购量达到某一界限时, 给予价格优惠。于是, 购买者就可以利用数量折扣价, 获得较低商品价格、较低运输费和较低年订购费用的机会, 并使从大批量订购中得到的节约可能超过储存成本。在有数量折扣的决策中, 存货相关总成本如下:

存货相关总成本=存货进价+相关进货费用+相关储存成本

实行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步骤具体如下:第一步, 按照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确定经济订货批量;第二步, 计算按照经济订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第三步, 计算按给予数量折扣时的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第四步, 比较不同进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最低存货相关总成本对应的进货批量就是实行数量折扣的最佳经济订货批量。

3. 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允许缺货的情况下, 经济订货批量即使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三项成本总和最低的进货批量。这样企业的年度存货成本就表示为三种成本之和, 即:

存货相关总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TC=AB/Q+C (Q-S) 2/2Q+RS2/2Q

对上式中的Q、S求偏微分, 并令它们等于零, 则:

∂TC/∂Q=-AB/Q2+C[2Q (Q-S) - (Q-S) 2]/2Q2-RS2/2Q2=0

∂TC/∂S=-C (Q-S) /Q+RS/Q=0

联立上面两个偏积分方程, 可以得出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订货批量如下:

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订货批量

平均缺货量 (S) =QC/ (R+C)

4. 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时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在建立模型时, 假设存货集中到货, 即一次全部入库。但事实上, 各批存货可能陆续入库, 使存货陆续增加, 尤其是产成品入库和在产品转移, 几乎总是陆续供应和陆续耗用的。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对模型做一些修改。

假设每日送货量为p, 则送货期 (该批存货全部送达所需天数) 为Q/p;每日耗用量为d, 则送货期内全部耗用量为d× (Q/p) 。由于存货边送边用, 所以每批存货送完时, 最高库存量为:E=Q-d× (Q/p) 。平均库存量为:E*=[Q (1-d/p) ]/2。这样, 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为:TC (Q) =A×B/Q+[Q (1-d/p) C]/2。

当变动订货成本与变动储存成本相等时TC (Q) 有最小值, 故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时的经济订货批量公式为:

(二) 模型存在的不足

第一, 在研究时有很多假设的前提条件, 这样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与实际生产经营中的一些情况不符。例如, 上面的数量折扣模型是建立在不允许缺货、存货一次集中到达的假设条件上;而存货陆续供应与使用模型, 其假设条件是不允许缺货, 且没有数量折扣。但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经营中,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并且同时发生, 这时这些模型就不适用了。例如, 数量折扣模型中相关的存货成本有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 如果考虑到缺货、陆续到货问题, 那么原模型的订货批量就会发生改变, 而单位订货成本、单位储存成本这些变动成本也必将改变, 而且很有可能会增加相应的缺货成本。存货陆续供应与使用模型只涉及到了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 因为它没考虑到有数量折扣的情况和可能存在的缺货问题, 这时购置成本就是一个固定成本, 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了。但如果把这两个条件考虑进去, 那么购置成本会发生变化, 同时可能会增加一定的缺货成本, 订货批量也有可能产生变化。

第二, 每个模型考虑的成本都不全面。例如在确定经济订货批量时, 考虑的总成本如下:存货总成本=存在数量折扣时的购置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变动订货成本+缺货成本。而基本模型仅仅考虑了变动储存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两部分, 存在数量折扣的模型考虑的是存在数量折扣时的购置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三部分, 允许缺货时的模型考虑了变动储存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和缺货成本三部分。所以, 我们有必要对经济订货批量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三、对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修正

因为订货提前期与保险储备是为了防止缺货, 且它们对经济订货批量没有影响, 所以这里不作考虑。

(一) 允许缺货且有数量折扣、一次集中到货时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在此种情况下, 要考虑的相关成本有购置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 则该模型的最优化是使这三项成本总和最小。则有:

相关总成本=购置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TC=AP (1-r) +AB/Q+C (Q-S) 2/2Q+RS2/2Q

在这种情况下, 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步骤具体如下:第一步, 按照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来确定经济订货批量;第二步, 计算按照经济订货批量订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第三步, 计算按照给予数量折扣时的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第四步, 比较不同进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最低存货相关总成本对应的进货批量就是最佳经济订货批量。

例1:某企业允许缺货, 其全年需用A零件4 000个, 每件的单位储存成本为1元, 每次订货费用为40元, 单位缺货成本为1元。供应商规定, 每次订货量达到850个以上时, 可获得2%的价格优惠;达到1 000个以上时, 可获得3%的价格优惠;不足500个时的单价为50元。下面为企业做出最佳经济订货批量决策。

决策分为四步:

第一步, 按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确定经济订货批量Q1:

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订货批量

第二步, 计算按照经济订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平均缺货量 (S) =QC/ (R+C) =800×1/ (1+1) =400 (个)

TC800=TC=AP (1-r) +AB/Q+C (Q-S) 2/2Q+RS2/2Q=4 000×50+4 000×40/800+[1× (800-400) 2/ (2×800) ]+1×4002/ (2×800) =200 400 (元)

第三步, 计算按给予数量折扣时的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1) 计算考虑数量折扣且订货量达到850个时的存货总成本。

平均缺货量 (S) =QC/ (R+C) =850×1/ (1+1) =425 (个) 。

TC850=TC=AP (1-r) +AB/Q+C (Q-S) 2/2Q+RS2/2Q=4 000×50× (1-2%) +4 000×40/850+[1× (850-425) 2/ (2×850) ]+1×4252/ (2×850) =196 400.74 (元)

(2) 计算订货量达到1 000个时的存货总成本。

平均缺货量 (S) =QC/ (R+C) =1 000×1/ (1+1) =500 (个) 。

TC1000=TC=AP (1-r) +AB/Q+C (Q-S) 2/2Q+RS2/2Q=4 000×50× (1-3%) +4 000×40/1 000+[1× (1 000-500) 2/ (2×1 000) ]+1×5002/ (2×1 000) =194 410 (元)

比较800个、850个和1 000个订货量时的存货总成本可知, 订货量为850个时的总成本最低。因此, 最佳的经济订货批量为850个。

(二) 允许缺货且陆续到货、无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与订货批量Q有关的总成本公式为:

TC=AB/Q+C[Q (1-d/p) -S]2/[2Q (1-d/p) ]+RS2/[2Q (1-d/p) ]

对公式中的Q、S求偏微分, 并令它们等于零, 则:

∂TC/∂Q=-AB/Q2+C{[Q (1-d/p) ]2-S2}/[2Q2 (1-d/p) ]-RS2/[2Q2 (1-d/p) ]=0

∂TC/∂S=-C[Q (1-d/p) -S]/[Q (1-d/p) ]+RS/[Q (1-d/p) ]=0

联立上面两个偏积分方程, 可以得出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订货批量如下:

平均缺货量 (S) =Q (1-d/p) C/ (R+C)

TC=AB/Q+C[Q (1-d/p) -S]2/[2Q (1-d/p) ]+RS2/[2Q (1-d/p) ]

例2:某公司每年需要A零件8 000个, 每日送货量为90个, 每日耗用量为30个, 单位储存成本为8元, 单位缺货成本为4元, 每次的订货费用为40元。

平均缺货量 (S) =Q (1-d/p) C/ (R+C) =600× (1-30/90) ×8/ (4+8) ≈267 (个)

(三) 允许缺货、有数量折扣且陆续到货时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根据允许缺货且陆续到货但无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以看出, 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数量折扣条件, 则这时考虑的总成本如下:

TC=AP (1-r) +AB/Q+C[Q (1-d/p) -S]2/[2Q (1-d/p) ]+RS2/[2Q (1-d/p) ]

则决策步骤如下:第一步, 按照允许缺货且陆续到货但无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确定经济订货批量;第二步, 计算按照允许缺货且陆续到货但无数量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第三步, 计算按给予数量折扣的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第四步, 比较不同进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最低存货相关总成本对应的进货批量就是最佳经济订货批量。

例3:某公司每年需要A零件8 000个, 每日送货量为90个, 每日耗用量为30个, 单位储存成本为8元, 单位缺货成本为4元, 每次的订货费用为40元。供应商规定, 每次订货量达到1 000个时, 可获得2%的价格优惠;达到1 600个时, 可获得3%的价格优惠;不足1 000个时的单价为50元。下面为企业做出最佳经济订货批量决策。

第一步, 按照允许缺货且陆续到货但无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确定经济订货批量。

平均缺货量 (S) =Q (1-d/p) C/ (R+C) =[600× (1-30/90) ×8]/ (4+8) ≈267 (个)

第二步, 计算按照允许缺货且陆续到货但无数量折扣条件下经济订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TC600=AP (1-r) +AB/Q+C[Q (1-d/p) -S]2/[2Q (1-d/p) ]+RS2/[2Q (1-d/p) ]=8 000×50+8 000×40/600+8×[600× (1-30/90) -267]2/[2×600 (1-30/90) ]+4×2672/[2×600 (1-30/90) ]=400 000+533.33+177.78+355.55=401 066.66 (元)

第三步, 计算按给予数量折扣的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1) 计算考虑数量折扣且订货量达到1 000个时的存货总成本。

平均缺货量 (S) =Q (1-d/p) C/ (R+C) =1 000× (1-300/900) ×8/ (4+8) =444 (个) 。

TC1 000=AP (1-r) +AB/Q+C[Q (1-d/p) -S]2/[2Q (1-d/p) ]+RS2/[2Q (1-d/p) ]=8 000×50× (1-2%) +8 000×40/1 000+8×[1 000× (1-30/90) -444]2/[2×1 000 (1-30/90) ]+4×4442/[2×1 000 (1-30/90) ]=392 000+320+297.48+591.41=393 208.89 (元)

(2) 计算订货量达到1 600个时的存货总成本。

平均缺货量 (S) =Q (1-d/p) C/ (R+C) =1 600× (1-300/900) ×8/ (4+8) =711 (个) 。

TC1 600=8 000×50× (1-3%) +8 000×40/1 600+8×[1 600× (1-30/90) -711]2/[2×1 600 (1-30/90) ]+4×7112/[2×1 600 (1-30/90) ]=388 000+200+474.37+947.85=389 622.22 (元)

第四步, 比较600个、1 000个和1 600个订货量时的存货总成本可知, 订货批量为1 600个时的总成本最低。因此, 最佳的经济订货批量为1 600个。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0年中级会计资格: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经济效益模型 篇11

关键词:文化创意 内生化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C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18-02

一、引言

文化创意经济是以文化艺术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为支撑,通过创造观念价值①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的一种新型高端服务业。它是一种跨所有制、跨产业、跨区域的新经济形态,具有强大的整合性、辐射性。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优化了传统产业的结构;不仅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文化创意经济的迅速发展,探究文化创意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文化创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既是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体系的拓展,也为文化创意拉动经济增长的现象提供合理解释,同时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文化创意及文化创意内生化

1.文化创意:创意产业与创意资本。文化创意经济一般简称为创意经济或创意产业,英国(1998)最早将其界定为,“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2}创意产业之父霍金斯(Hawkins,2006){3}认为“版权行业、专利行业、商标和设计行业共同构成了创意产业或创意经济。”中国创意产业之父厉无畏(2006)④则将其界定为“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或缺少创意就无法生存的相关产业。”可见,创意是创意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成为文化创意经济的价值源泉。

霍金斯(2006)进而认为“创意要素具备资本的特性。”③创意资本是不断地在创意有形化的过程中谋求价值增殖的一种特殊生产要素,主要受文化环境和创意型人力资本两要素的影响。文化环境是创意形成的基础,是吸引创意型人力资本聚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包容性的文化环境是创意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创意型人力资本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创意的重要源泉,通常被称为创意阶层。同样,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技术是将创意阶层的点子转化为现实产出的手段,技术进步会促进创意水平的提升。

文化创意的本质是对文化存量的再创造,是新文化知识的再生产,从而具备知识资本的一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非竞争性,消费者对创意产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且增加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二是非排他性,即创意产品的供给无法要求消费者向其完全支付费用。文化创意的非竞争性保证了创意的规模报酬递增,非排他性则使文化创意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同时也说明,为了保证创意产品供给者的利益,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文化新创意的催生。

2.文化创意内生化:AK模型的借鉴。内生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相比,技术不再以一个被给定的固定比率增长,而是通过内生化的方法,将技术进步以某种方式置于生产函数内部,使得要素的边际报酬不再递减,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文化创意经济中,与技术进步相比,创意资本成为经济运行的关键要素,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技术能够将无形创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在为新的创意延续生命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好点子、新创意,创意产业就无从谈起。文化创意是创意经济的价值源泉,技术进步则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支撑;文化创意是创意经济运行的核心力量,技术进步则通过加速创意水平的提升来推动经济发展。显然,内生增长模型无法反映文化创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能很好地解释创意经济现象,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研究视角却是值得借鉴的。

AK模型的一种解释是早期版本的哈罗德—多马模型⑤。该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为:

Y=F(K,L)=min{AK,BL}

其中,A和B为固定参数,K、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该模型表示产出由资本和劳动的最低供给决定。当AKBL时,模型为:Y=BL,表示在资本充裕的条件下,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经济的运行对人力资本的依赖性很强,与资本要素相比较,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也就是说,Y=BL模型更能反映文化创意经济的运行。以此为基础,本文将建立文化创意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但是,与AK模型不同,B表示文化创意要素,它不是固定的外生参数,也不按固定速率增长,而是通过构建创意水平的积累函数,将其视为创意型人力资本积累的结果,即把文化创意内生化。

三、文化创意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

1.模型的构建。文化创意内生化的增长模型是基于以下假设提出的:

(1)物质资本非常充裕,且能完全有效利用。

(2)忽略对物质资本的考察,以突出人力资本的关键作用。

具体模型如下:

设生产函数为:Y=BL(1)

该函数表示在物质资本充分的假设下,产出完全由文化创意水平和人力资本决定。其中,Y为产出,B为文化创意水平,L为人力资本。

弗罗里达(Florida,2002)⑥提出了著名的“3T理论”,认为创意指标主要由“3T”要素决定,即技术(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包容性的环境(Tolerance)。本研究借鉴“3T”要素构建文化创意积累函数,其中,人的才能以创意型人力资本存量衡量,包容性的环境以文化存量表示,则:

创意积累函数:B·=εωθLcαAβBγ⑦(2)

该式表示文化创意水平的积累B·由文化存量ω、创意型人力资本Lc、技术A以及原有的创意水平B共同决定,这说明创意的积累B·是创意型人力资本Lc作用的结果,文化创意要素被内生化了。其中,ε是正常数,α、β、θ均为非负常数,分别表示创意型人力资本、技术、文化存量对创意水平提升的贡献率,且α介于0和1之间,排除创意型劳动者的重复工作效应。γ则代表与原有创意有关的创意效率,若γ>0,表示创意的增加导致创意效率提高,若γ≥0,表示创意的增加对创意效率无影响甚至是负效果。

另设,L=LC+LY+LA,表示人力资本L是创意型人力资本LC、生产型人力资本LY和技术创新人力资本LA的总和,且各类型人力资本均以相同的人口增长率n增长,即:

■=■■=■=n(3)

并设,技术以固定比率δ增长,文化存量以固定比率ρ增长,即:

■=δ(4)

■=ρ(5)

2.模型的均衡状态。由生产函数Y=BL可知,人均产出增长率由创意水平的积累率唯一决定,在均衡状态下,二者相等且为正常数。此时,创意以恒定的速率增长,即■为常数。下文将考察产出和创意水平的均衡情况,以及各自的增长路径。

首先,记■=GY,表示产出增长率,且记G*Y表示均衡经济增长率,Y*表示均衡产出。记■=GB,表示创意积累率,且记G*B表示均衡创意积累率,B*表示均衡创意水平。

对(1)式取对数,并对时间求导,易得,■=■+■(6)

由(2)式可得,■=■(7)

由(3)式、(6)式和(7)式得,GY=■+n(8)

在均衡状态下,■是常数。对(7)式取对数,并求导,得

0=θ■+α■+β■-(1-γ)■(9)

由(3)式、(4)式、(5)式和(9)式可知,均衡状态下创意水平积累率GB*:

GB*=■(10)

据(3)式、(6)式、(10)式可得,均衡状态下经济增长率G*Y:

G*Y=■+n(11)

进一步地,由(8)式、(11)式可知,均衡状态下文化创意水平B*:

B*=[■](12)

相应地,由均衡状态下得产出Y*:

Y*=[■] L(13)

3.模型的寓意。在均衡状态下,由(6)、(10)、(11)式可知,产出均衡增长率取决于文化创意水平的提升速率GB*、总人力资本的积累率几和创意型人力资本的积累率n,可见,人力资本是影响创意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13)式更清晰地反映了人力资本特别是创意型人力资本对总产出的作用。显然,创意型人力资本是文化创意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的增长率越高,创意水平提升得越快,经济增长率越高,均衡产出就越大。

文化创意的增长率■是影响产出的重要部分。从(10)式可知,它主要受文化存量增长率ρ、技术进步率δ、创意型人力资本积累率n、创意效率γ的影响。由于人力资本积累率已经讨论,下文将主要讨论其他三要素对创意增长率的影响,且由(11)式知,这些要素对经济增长率具有同样的效果,后文将不再重复论述。

由(10)式不难看出,文化创意水平的增长率■与文化存量增长率ρ成正相关关系。显然,文化存量增长得越快,一方面表现为对现有文化的利用率越高,另一方面表现为区域对其他区域文化的包容性越强,那么文化创意水平的提升就会越快。

文化创意水平的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δ成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技术进步率越高,对创意水平速率的提升越快。要将无形的文化创意转化为能够体验消费的实体经济,必须得到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支撑。技术的进步速率无疑会影响创意水平的积累。

文化创意水平的增长率■也与和创意增加有关的创意效率γ成正相关关系。当γ>0时,表示创意的积累使得创意效率提高,加快了文化创意水平的提升;而当γ≤0时,创意的积累并没有影响创意的效率,甚至还有负效果,进而影响了创意水平的提升。

四、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影响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创意型人力资本、包容性文化环境、高新技术和创意效率,它们的累积速率与创意水平和产出的增长率直接相关。因而,在区域文化创意经济建设中,首先,要努力构建包容性文化环境,加强与其他区域的文化交流,以开放的姿态容纳各地优秀文化,营造有利于新创意催生的多元文化氛围。其次,要积极建立各种渠道吸引创意型人才聚集,人才的集聚才能促进思想交流,焕发思维创新,形成创意氛围,加速文化创意市场的形成。再次,高新技术水平越高,对文化创意的转化就越现实,要注重技术的开发与引进,实现对内容的消费体验,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此外,还要重视创意效率的提升,区域创意增加得越快,创意产品的差异性就越明显,从而更具经济竞争力。

注释:

①观念价值是指人们在消费商品物理属性的同时,因商品内在的文化属性、象征意义以及个人因消费商品所带来的感受和体验等方面的差异而愿意多支付的价格部分。它因文化创意渗透产生,是附加的文化观念。

②林拓.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003-2004)[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34-135.

③[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6-220.

④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4.

⑤李发昇.一个以劳动力素质为核心的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J].南开经济研究,2011(2):122-128.

⑥Richard Florida.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 [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4.

⑦此处表示文化创意水平的积累,是文化创意水平的增量。后文类似的情况,均表示相应要素的增量。

经济效益模型 篇12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不同主体之间的效率比较具有很好的评价优势,但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无法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4]。层次分析法是基于两两比较的方法,但对比较模糊概念则较为困难。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对现实生活中大量模糊概念性指标进行良好评价,但缺陷在于各项指标的权重是由专家据经验给出,从而不够客观[5]。鉴于此,综合上诉3种方法的优缺点,本文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各方法的优势综合对打 车软件的 经济效益 进行分析。 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先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研究指标的权重,再基于重庆的调查数据使用模糊综合评价 法对打车 软件的经 济效益进 行评价。

1AHP——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1.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步骤

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分解成若干层次,并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进行重要程度的两两比较,得到对比较阵, 计算对比较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从而得到下一层次相对于上一层次的重要性程度,进而确定各因素间的权重[6]。其基本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根据比较尺度理论,构造两两比较阵A :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A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 ,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由于在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难免包含一定程度的非一致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步骤主要是:

1计算一致性指标CI:

2根据查找的RI计算一致性比例CR:

当CR≤0.10时,认为比较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比较阵进行适当修改。

1.2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模糊综合评价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将待考察的模糊概念或模糊对象作为一定的模糊集合,建立适当的隶属函数,从而对模糊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其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C :

C = (c1,c2,c3,…,cn),共有n个评价指标;

2)确定评价集V :

V = (v1,v2,v3,…,vm),每一等级对应每一评语集;

3)建立隶属度矩阵R 。在构造了等级模糊子集后,要逐个对被评事物从每个因素上进行量化,即确定从单因素来看被评事物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 从而得到隶属度矩阵R

4)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W 。在模糊综合评价中,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W = (w1,w2,…,wn)

5)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矩阵S。实际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隶属度原则,但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应用于某些情况下会很勉强,损失信息很多,甚至得出不合理的评价结果。于是提出了使用加权平均求隶属等级的方法,对于多个被评事物可以依据其等级位置进行排序,因此本文中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加权平均型”模型,其原理是利用合适的算子将W与各被评事物的R进行合成,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S从而对效益进行评价。即:

其中si表示被评事物从整体上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7]。

2打车软件经济效益评价的实证分析

2.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1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为了科学系统客观地评价打车软件的经济效益, 其相应的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据评价目标选择能够切实反映被评价问题各个方面的信息[8]。

2)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从基本元素的构成到整体结构的确定,以及每一个指标计算的方法都要求科学、合理、准确。

3)层次性原则。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合理分层分级处理,从而更清晰的对评价对象做出分析[9]。

4)与评价方法一致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在权衡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之后再实施,不同的评价方法对指标的要求不尽相同,如果选取的指标与评价方法不同则致使评价结果完全不具有参考性。

5)可操作性原则。一个指标的可操作性是整个指标体系实际应用中最重要的原则,其要求每个指标的数据都是可以搜集到的。

2.1.2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根据打车软件主要涉及的对象,可将打车软件的经济效益分为乘客经济效益与司机经济效益。下面将从这两个角度来简介各项指标内容。

1)乘客效益。乘客效益是指乘客使用打车软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时间、风险、多样化需求满足、福利等指标。乘客等车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打车软件给乘客带来的效益。风险是指乘客使用打车软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包括司机违约风险、移动支付风险以及上黑车安全风险。多样化需求是指偏远特殊地区、节假日、早晚上下班高峰、恶劣天气等使用打车软件的效益。福利是指乘客使用打车软件所产生的流量 耗费与相 应的积分、红包等奖 励[10]。 具体见表1。

2)司机效益。司机效益是指司机使用打车软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风险、自主选择、福利、 技术等指标。风险是指司机使用打车软件时面临乘客违约的风险以及开车过程中使用软件产生的安全风险。自主选择包括司机能够根据不同乘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路线从而降低遇见堵车的概率及自主安排时间。福利是指司机使用打车软件耗费的流量电话费以及使用软件所获得的奖励和由于订单量增加所带来的收入增加额。技术是指司机使用打车软件的操作难易程度与定位精确度。具体见表2。

2.2指标权重的确定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通过两两比较指标间的重要性程度,采用1~9标度法(1)得到判断阵A,以司机效益为例得到判断阵C2:

对各列做归一化处理,2,…,n),如表2。 得到权重 向量w2= (0.569, 0.11,0.254,0.066),根据最大特征根计算公式Aw =λmaxw ,求出λmax=4.5087,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 =0.0196,查看平均一致性指标RI =0.90,故CR =CI/RI =0.0208≤0.1, 说明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所得权重向量能够反映各指标间的重要程度。同理,按此方法得到

2.3模糊综合评价

要得到打车软件总的经济效益评价,须先分别对每一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构造出一个评语级:

V = (V1,V2,V3,V4,V5)= (高,较高,一般,较低,低);

再构造隶属度子集Ri,Ri= (ri1,ri2,…,rim),Ri指评价因素中第i个指标对应评语集中的每个V1,V2,…,Vm的隶属度,j= (1,2,…,m)。

1)乘客效益评价。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可得乘客时间C11的隶属子集,也即模糊评价矩阵:

同时依据w11进行复合运算

同理得到风 险模糊评 价矩阵s12= (0.337, 0.337,0.211,0.079,0.045)

需求多样性满足 模糊评价 矩阵s13= (0.349, 0.367,0.149,0.107,0.049)

福利模糊评价矩阵s14= (0.132,0.162,0.401, 0.249,0.057)

技术模糊评价矩阵s15= (0.324,0.318,0.158, 0.142,0.058)

从而得到乘客效益的一级模糊评 价矩阵S1= (s11,s12,s13,s14,s15)′,再依据w1进行模糊矩 阵的复合 运算Y1′= w1*S1= (0.305,0.353,0.210, 0.120,0.052)

最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乘客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

2)司机效益评价。同理根据实际调查数据计算并得到:

司机福利模 糊评价矩 阵s21= (0.070,0.242, 0.220,0.282,0.224)

司机风险评价矩阵s22= (0.117,0.403,0.279, 0.124,0.025)

司机自主选 择模糊评 价矩阵s23= (0.555, 0.300,0.131,0.020,0.003)

技术模糊评价矩阵s24= (0.183,0.306,0.261, 0.160,0.093)

从而得到司机效益的一级模糊评价矩阵S2= (s21,s22,s23,s24)′,再依据w2进行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Y2′= w2*S2= (0.205,0.278,0.206,0.189, 0.137)

最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司机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

3)打车软件效益总体评价。根据上面已经得到的乘客效益评价向量Y1、司机效益评价向量Y2构造打车软件效益模糊评价矩阵Y = (Y1,Y2)′,同时与w0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得到Z :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分析

基于真实调研数据,通过严密推算得出上述分析结果,针对这一结果将从乘客和司机两方的效益进行深度分析如下:

3.1.1乘客经济效益分析

对上述推算后数据,分别先从乘客的时间、风险、 需求多样性、福利及技术的模糊评价进行分析,再对其总体进行分析。

乘客时间的 模糊评价 矩阵是s11= (0.330, 0.440,0.192,0.097,0.051),从效益结果来看,其评价整体较高,但其中较高评价部分占了主要,说明在时间效益上,乘客的满意度还是有提升空间。而关于风险模 糊评价矩 阵s12= (0.337,0.337,0.211, 0.079,0.045),可以看出对风险收益的评价高与较高的比重较多,一方面说明乘客的信赖度较高,对风险不太担忧,对司机违约、黑车以及支付风险等不太看重;从另一方面说明打车软件市场运行正趋于规范化的过程中。需求多样性满足模糊评价矩阵s13= (0.349,0.367,0.149,0.107,0.049),从结果看乘客多样需求的满足度还未达到最理想程度,但已达到了基本满足状态。在福利方 面,模糊评价 矩阵s14= (0.132,0.162,0.401,0.249,0.057),乘客福利不是很高,打车软件公司的奖励回馈对乘客刺激力度较弱,所以还有待加强。而在技术上,模糊评价矩阵s15= (0.324,0.318,0.158,0.142,0.058),可见乘客的上手软件难度较低,很大程度可能是由于使用群体偏向于年轻一代,故技术上不具有困难。但对于年龄较高的人来说,技术可能成为面向这部分群体推广的最大障碍。

总体来看打车软件对乘客的经济效益评价,其经济效益是较高的,对于乘客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仍然有提高的空间。

3.1.2司机经济效益评价

同乘客经济效益分析,从司机福利模糊评价矩阵可以看出,福利评价水平最终在较低程度上,说明打车软件为司机带来的经济福利还较小,各种补贴与抢单奖励较少,吸引力与激励强度较低。而在风险评价上,虽然存在风险因素,但总体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是较小的,大部分司机不太看重,因此收益较高。而在自主选择方面,从矩阵中可以看出,司机的效益是十分明显的,说明这个指标成为打车软件最吸引司机的优势,大多数司机很看重路线的选择与碎片化时间的安排。而在技术方面,从技术模糊评价矩阵中可以看出,司机的上手难度还是较小的,效益也是较大的,但是对于年龄偏大的司机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司机总体的经济效益评价来看,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只是相较乘客来说水平没有那么高,不过对司机本身来说打车软件对其还是很有利的。

3.2总体建议

综上经济效益分析,可见打车软件不论是对乘客还是司机来说总体效益是较高的,其发展对两者都是有利的,但都还存在不同程度效益提升的空间。接下来将会针对打车软件相应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

从乘客方面:时间、风险、多样性需求满足、福利、 技术都是影响乘客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关于乘客的经济效益评价部分,可见风险、技术等对乘客经济效益的损害程度都较小,乘客在此基础上获得的收益较大,而时间和多样性需求满足则主要构成了乘客的经济效益部分,乘客普遍在这两个因素上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较高,但都还未达到完全满意,因此在提高乘客需求满足效用和打车时间效率上还应进一步下功夫,特别是时间效率的优化可结合技术因素中的地图精确定位来实现,乘客和司机双方的对接和沟通时间可因地图的进一步位置精细化和灵敏准确化减少,从而大大提高时间效率;福利是乘客经济效益组成中不够满意的部分,总的来说乘客的福利不算很高,特别是在积分与打车奖励方面明显感觉激励力度较小,因此可以适当加大奖励如:红包的发放、积分累计与兑换、乘客端衍生品的开发与应用客户等级升级等,这不仅能增大乘客福利,还能进一步扩大打车软件的市场份额,提高用户服务体验水平。

从司机方面:福利、风险、自主选择、技术都是影响司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关于司机的经济效益的评价部分,可见风险、技术等对司机经济效益的损害程度同样较小,安全与技术收益较高,然而虽然这两个因素并未有太大的不利影响,但鉴于它们的存在还是提倡司机行驶时使用蓝牙耳机听取软件信息,并简化打车软件的使用从而进一步降低使用风险,提高司机与乘客双方安全收益;同时,软件地图精确定位的提升也能减少乘客与司机之间不必要资源的耗费,提升双方软件使用体验,因此可以与专业地图定位或导航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更好的定位系统; 针对年龄较大且愿意接受新兴事物的出租车司机,可提供相关技术培训、使用指导等以此扩大司机方市场份额。在自主选择上司机感受到的效益尤其高,大部分司机都特别看重打车软件的这个优点,因此这是打车软件能够吸引住司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注意利用好这一优势。而福利水平在司机方看来总体是不高的,主要是软件公司的补贴力度过小所致,这需软件公司结合自身的盈利模式与市场的开拓计划来改进, 加重奖励力度必然会提高司机经济效益水平,更多的愿意使用打车软件。

摘要:打车软件作为O2O模式下的应用,受到了乘客与司机的广泛关注。通过建立乘客与司机经济效益的多级评价指标,基于重庆实证研究采集的数据,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打车软件的经济效益做出了评价。经实证计算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打车软件对乘客的效益较高,突出体现在多样需求满足与乘客候车时间上;而对司机的效益相对较低,主要是受到较低激励水平的影响所致,但对司机较好的方面是能通过软件进行路线、碎片化时间等自主安排。综合乘客与司机两者的经济效益来看,打车软件总体的经济效益较高,基于上述研究的结果,针对打车软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上一篇:答题思路下一篇:高校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