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增值

2024-07-28

经济效益增值(精选12篇)

经济效益增值 篇1

0引言

地铁是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标志, 高速运行的地铁线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的巨大压力。但是由于地铁的投资资金需求量大并且后期的运营成本很高, 全世界范围内的地铁工程项目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因而, 就地铁而言,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寻找经济效益的增值方法。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作了简要分析, 重点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增值的方法和途径。

1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是一个较为综合的概念, 需要多方面的数据以及指标的体现。所谓经济效益, 就是可以在成本的投资环节, 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力和使用资金, 达到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目的。经济效益的评价种类有多个, 包括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等。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 就是为了可以准确评价对象的经济效益水平, 对于各个单项指标的贡献份额, 从而寻找到获得最佳效益的项目和工程, 加大投资力度, 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以下就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原则与要求作简要论述。

1. 1目的性

首先, 我们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目的就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经济效果的最优化, 即目的性原则。在设置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方法的时候, 还应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货币的时间价值、或者用影子价格来进行价格的计算。当然,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是牵涉众多的一个社会性项目, 在进行经济效益考量的时候, 不仅要以单纯的经济效益为基础, 还应该重点考虑社会效益以及环境影响因素。

1. 2科学性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中自然不能缺少科学性原则, 众所周知, 一切工作的基点都是科学合理, 因而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时, 必须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例如指标体系的建立、采用同度量化的方法、采用合成方法等。

1. 3简易性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在保证科学合理的前提下, 尽可能简化方法流程和步骤。不是越复杂的方法, 才能得出越准确的结果。繁杂的步骤过程中, 本身就存在一步步累计错误的风险和可能。我们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具行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 要尽量争取评价方法的简单实用、易于操作。

1. 4可比性

针对任何事物的评价及认定, 都需要一个参考事物的对照和比较, 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 这样可以增加判断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而言, 也不例外。所谓对象的可比性, 也就是说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作综合评价的时候, 要注意各专项与类似的专项效果进行比较, 查看效果程度提高的多少, 作出动态的比较作用。

2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增值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各行业的经营理念在发生着显著变化, 市场经济导向下, 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市场, 而市场的发展更多地受人本思想的主导。因而, 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增值业务的时候, 首先要进行整体思路上的转变, 从原本传统的一切以经济效益为根本的观念, 向绿色、环保和人文思想看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效益增值的源泉, 其实来自与对城市轨道沿线土地的开发和增收, 来自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发展, 只有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才能真正给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增值的效果。

2. 1与沿线土地一体化开发

随着现今全国范围内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交通运输压力接踵而至, 地铁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运输工具应运而生。地铁的产生不仅极大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 还给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 地铁沿线以及地铁站附近客流量的增大, 给地铁附近商家带来了潜在商机。地铁线的设立, 会使地铁站附近的土地迅速升值, 地铁沿线一些区域的商业用地价值急速上升, 这些都是轨道交通的增值效益。因而,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建设, 要与沿线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利用土地增值费用的一部分进行地铁日常运营经费补贴, 巧妙地将房地产的增值效益进行轨道交通的内部化,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铁运营及维护的资金压力。具体的内部还原措施可以借助政策的支持, 进行较广范围的内部还原, 例如进行土地开发、拍卖土地使用权或者进行合作开发等。

2. 2与信息产业结合

现代地铁高速发展, 人们在享受快速交通的同时, 对地铁的其他综合性服务项目也有所期待。为了满足广大乘客的候车、乘车需求, 各大城市的地铁运营商都纷纷在地铁各车站的站台或者列车车厢内, 设置PIDS显示屏, 也就是乘客信息显示系统显示屏, 这样就可以保证乘客在候车或者乘车时间内, 了解地铁各号线的到发车时间、乘车须知以及服务事项注明。并且为了帮助乘客打发候车或者乘车时的无聊时光, 在PIDS显示屏上播报一些时事新闻热点、股票信息、赛事直播、天气预报或者娱乐消息等, 极大丰富了地铁线路的服务项目, 在为乘客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给地铁运营公司的增值项目带来了很大的收益。在各大城市,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营量巨大, 并且经常乘坐地铁的人群绝大多数都是青年人或者中年人, 这类人群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和能力。因而, 地铁列车广告显示屏的业务应运而生。在原有的地铁墙壁上、列车车厢墙壁上, 都可以挖掘出地铁广告的空间。无处不在的地铁广告不仅可以给乘客带来乘车或者候车中的乐趣, 也给地铁运营的增值项目带来极大的收益, 缓解地铁运营的成本压力。

2. 3与商业结合

由于载客量巨大,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空间占量较大, 不仅满足了承载运输的要求, 还给地铁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巧妙合理地运用地铁地下空间, 拓展商业用途, 不仅不会给地铁的治安管理带来麻烦, 反而会成为城市地下轨道交通行业的增值产业, 给地铁项目的运营和维护减轻经济压力。特别的, 地铁地下空间店铺的管理者或者营业员, 对地铁地下空间的布局及功能分区较为了解, 还可以帮助不了解地形的乘客找到乘车位置及方向。在城市轨道交通范围设立商业区域, 不仅给地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增值, 还可以解决乘客的消费需求, 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增加社会的就业率,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地铁地下空间的使用, 有多种经营模式, 诸如建成一系列商铺, 汇集各类时尚服饰、日商百货等, 或者开设电影院、餐厅及酒吧, 可以满足乘客的日常需求,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个暂时休憩的地方。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地铁地下空间毕竟有限, 要合理安排商业区域, 不能占用保障地铁正常营运的空间。

3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又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营管理水平, 在地铁日益发挥重要交通运输作用的今天, 由于地铁的投资运营成本巨大, 为了减少或者避免国内地铁运营的亏损, 需要寻求各种可以为地铁带来经济效益增值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候博.地铁工程设计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0) :116-117.

[2]李怀业.地铁工程经济效益风险分析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36) .

[3]韩松龄,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及其解决途径[J].经济师, 2013 (3) :247-248.

[4]张晓莉, 林茂德, 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 (1) :1-6.

经济效益增值 篇2

一、选题的目的和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直以来,增值税被视为一种“优良税种”而被世界很多国家广泛采用。其优良性主要表现在适用面广、税基广、税率单一等特点,尤其是采用税款抵扣,排除了流转税重复课税的弊端,具有调节中性、税负公平、收入有效、征管严密等优点。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是对在我过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按照对外购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和收入型增值税。采用不同类型的增值税所抵扣的税款不一样,因此,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在增值税转型前采用生产型增值税,这种增值税制度不仅达不到上述优点,还存在重复课税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税负不平衡、削弱了企业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等弊端,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增值税转型在东北地区部分行业试点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效果明显,起到了鼓励机器设备投资、加快技术更新改造的作用,促进了企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已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实现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全面推开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减轻企业税负,刺激企业增加投资和实施技术改造,企业是否能获得更多的现金流量,这些都有待我们具体研究分析。通过分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我们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相应的财务对策,使企业能在增值税转型的改革下充分利用这一政策改革带来的好处,同时采取相应地措施预防改革后可能带来的问题。因此,选择对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通过系统的学习相关增值税理论和制度,复习相关的财务知识,使自己对有关增值税的理论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在图书馆数据库查阅大量相关期刊论文等文献,获得了大量而又详细的资料,使我对当前增值税的发展趋势、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增值税的研究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浏览网页,获取国内企业在增值税转型前后的财务数据,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利润、现金流量等各方面的具体影响,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认识到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来说不仅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财务应对措施,解决增值税转型改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相关文献的主要理论

(一)关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弊端

田秀英(2011)在《增值税转型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提到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原因是生产型增值税对企业而言存在以下弊端:(1)重复课税加重了企业税收负担;(2)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比重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税负不平衡;(3)生产型增值税抵扣不足,我国出口的商品及时按照增值税的法定税率计算退税,仍然含有一定的增值税,在产品成本中,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所含已征税款得不到退税,相当于出口产品背负着不予退税的投资税,削弱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杜雪松(2009)在《增值税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刍议》一文中也提到:我国生产型增值税的法定税率为17%,换算为消费型增值税税率为23%,企业的税负明显过高。王娟在《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财务的影响》中在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由于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刘文静(2010)在《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及税负的影响》中提到: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金,使得企业把这部分税摊入成本,从而抬高了产品价格,不利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另外,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导致其税负要高于一般企业。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王娟(2010)在《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财务的影响》中认为增值税转型,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当期抵扣,企业的增值税降低,进而影响企业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的税负相对降低,促进企业的发展。

谭庆美、吴金克(2009)在《我国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分析》中认为在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越多,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大,增值税实际税率和实际税负越低,节约的增值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越多。而增值税转型后,购进的固定资产当年纳税人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减少将导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增加,当期所得税增加。而购进固定资产的以后,由于不再有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增值税转型前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相同,则对所得税的影响为零。

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谭庆美、吴金克(2009)在《我国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分析》中提到,在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从当年的销项税额中抵扣,会减少企业当期缴纳的增值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可以增加投资当年的现金流量。

3.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王娟(2010)在《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财务的影响》中认为增值税转型,固定资产的原值降低,折旧费用相应减少,营业利润增加,而企业利润总额的增加,虽然会使所得税间接增长,但并不影响净利润绝对数的上升。

(三)企业应对增值税转型的财务策略

郝克智(2010)在《推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对策研究》中认为面对增值税转型新政策,企业在认真学习和关注增值税政策及其发展的同时应该审阅自身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不要盲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王娟(2010)在《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财务的影响》一文中认为增值税转型下企业应采取以下对策:(1)采购固定资产尽量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2)合理规划固定资产的投资速度和规模。

三、对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我的研究方向

增值税转型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从增值税开始实施就直接进入的是消费型增值税,因此,在国外的研究中非常少见增值税转型相关的文献。而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有关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效益影响的研究的结果并不丰富。在有限的研究中,学者对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分析的观点基本一致,并且多数是以宏观税收负担理论分析为主。

我的研究方向是了解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现状,对比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分析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弊端,具体分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为企业应对增值税转型提供相关财务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经济效益增值 篇3

关键词:设计优化 降低成本 骨料

龙头石骨料加工系统是建设在一块经过回填的河床上,地势平坦,高差在8m范围内。以天然砂砾石作为加工料源,系统设计毛料处理能力400t/h,成品生产能力330t/h,其中产砂能力为110t/h,主要为龙头石水电站提供210万t成品骨料用于混凝土的生产。工程自2005年2月25日业主正式签发开工令后,在项目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施工现场和施工进度的具体情况对原投标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在种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于2005年5月22日通过验收并投产,比合同规定的2005年6月1日系统投产的节点工期提前9天,得到业主和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也使工程投入成本降低,从而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增值。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的优化

①原投标方案的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②进场后重新设计的施工方案的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

③说明。

根据现场地形的实际情况,改变建筑结构物的布局,将中碎车间建在1#胶带机上减少一条胶带机;将副筛分楼建在1#胶带机附近,通过溜槽将副筛分楼产出的料送到1#胶带机上,减少一条胶带机;通过调整洗砂机的位置又减少一条胶带机。系统通过合理调整系统布局总计减少3条胶带机,3条胶带机总功率33.5kW。

总计节约成本:

H=A+B=25.7606万元

A=a1+a2+a3=4.3466+5.468+7.4188=17.2334万元

B=33.5×0.4×2100000÷330=8.5272万元

注:H——总成本;A——直接成本;B——运行期电费节约;a1、a2、a3——胶带机购买价。

在保证生产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方案中的Sandvic380型中碎破碎机改型为Nordberg GP100SC

型破碎机,设备购买投入减少164.1万元,且设备功率减少70kW。

总计节约成本:

H=A+B=181.8192万元

A=a1-a2=260-95.9=164.1万元

B=70×0.4×2100000÷330=17.8182万元

注:H——总成本;A——直接成本;B——运行期电费节约;a1、a2——破碎机购买价。

2 钢结构设计优化

①在实际施工中将原方案中的钢结构桁架和立柱设计进行了较大的更改,由原来的复式结构变成实际的单层结构,节约钢材40t,降低成本:7500×40=30万元;缩短钢结构制安工期15天。

②将原方案中的主筛分楼上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为钢结构,节约混凝土72m3成本:312.96×72=

2.2533万元;主筛分楼建设工期由30天缩短为7天,节约工期23天。

3 系统供水

工程技术人员在进场后实际考察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在距系统约400m的山谷里有一股自流水,经过调查和实际检测,自流水的流量和水质均满足骨料冲洗用水的要求,在报项目领导后决定将原方案中的动力供水更改为自流供水,减少两台水泵的购买,且功率减少75kW。

总计节约成本:

H=A+B

=28.1702万元

A=a1-a2=29.0793-

10=9.0793万元

B=75×0.4×2100000

÷330=19.0909万元

注:H——总成本;A——直接成本;B——运行期电费节约;a1、a2——泵站建设费。

4 设计优化前后经济对照表

表1

[序号

1

2

3

4

合计

工程项目

胶带机数量

中碎设备选型

钢结构重量

系统供水

优化前

14条

Sandvic380

190t

动力供水

优化后

11条

NordbergGP100SC

150t

自流供水

降低的成本值

25.76万元

181.92万元

32.25万元

28.17万元

268万元]

5 结束语

因为本文论述的目的是介绍在骨料系统建设中在哪几个方面有可能降低成本,所以在前面的叙述中节约的间接成本中未计入人工费和设备维修费。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只要将招标文件中的要求和实际地理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在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将工程建设成本降低很多。在其他的骨料加工系统建设中,有可能招标文件要求及实际现场和本工程不尽相同,但本工程进行优化设计的这几个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刘殿柱,栾龙发,王建国.黄登水电站骨料运输洞开挖爆破振动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3(28).

[2]韦虹.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D].广州大学,2013.

经济效益增值 篇4

安全问题对于金属矿山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过去的工作中, 很多人只是关注到矿山事故对整个工程造成的利益损失和负面作用, 但是研究内容很少聚集到安全生产对整个矿山经济的增值作用, 文章主要根据矿山企业的经营特征对的矿山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 分析安全生产对矿山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

二、分析矿山安全增值效益的相关理论

安全效益主要是通过安全条件的实现来提升国家、企业甚至个人的利益, 通过少量的安全投资来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最大化的安全保障。矿山安全增值效益主要是矿山安全问题对其整个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和功能保障, 对生产过程的有效维护, 不管矿山发生事故或者不发生事故, 该种对国民生产的保障和维护保障功能都是存在的, 且该种状况和矿山经济的运行状况有关, 贯穿整个过程。在一定层次的技术水平上, 矿山的安全效益可以表示成, 矿山安全效益=矿山减损效益+矿山增值效益+矿山的安全社会效益+矿山安全的心理效益。其中的减损和增值效益属于安全经济效益的范围, 其他部分是安全非经济效益的范围。整个矿山企业在减少事故损失的过程中相应的会产生一部分经济效益, 强化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提升整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能够保障安全贯穿整个生产过程, 为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维护和保障, 相应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提升安全效益。

分析矿山的安全增值产出可知, 其主要包含矿山安全管理水品提升程度、矿山职工的安全素养, 矿山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信誉的价值等, 首先是矿山安全管理水平、矿山职工的安全素质等有关软指标的综合评定, 评定过程中需要将综合评价指标分成以下几部分, 即员工的文化水平、员工工作的技术素养, 矿山管理人员的文化认知水平, 矿山工作者安全教育开展状况等。矿山的安全软指标综合评判该公式中, Wi是以上指标的权重, xi是以上各指标的分值和等级体现, 按照以下公式来获取分值, 即平均学龄=∑ (某级别组人员等级系数×该组人数) /∑各学龄组总人数 (年/人) , 学龄的计算年限根据上学的时间来定, 例如, 小学学龄6年, 初中9年等, 以此类推。

其次来分析职工技术素质的计算方式, 可将其使用公式表现成, 科技人员平均技术等级=∑某级别组人员等级系数×该组人数/∑各技术等级总人数, 针对技术等级的设定, 按照高级职称3年, 中级职称2年和初级职称1年的标准来计算;其中矿山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根据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来确定, 例如, 研究生文化程度5级, 大学生毕业是4级等, 以此类推。分析矿山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主要根据工人接受培训的时间来定, 例如, 工人每周进行安全教育的的时间超过半小时的时候, 将其作为四分来计, 两周一次的安全教育确定为3分, 一月一次计2分, 两个月一次只能计1分, 超过两个月都没进行安全教育的不计分。针对新设备的工艺状况, 需要根据其使用率来计算。

分析矿山的环境价值, 首先需要明确环境污染的情况对人类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 人们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很多污染物的影响, 污染物会流向社会环境中, 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及时阻止或者提前预防污染的产生, 便能够将污染控制在可治理的范围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便是创造了安全的增值。因此针对处理I种污染物的矿山治理过程中, 可以采用公式分析, 将其表示成, C=f{W, Ei/Ii, X}, 其中C代表矿山污染的治理费用, W代表矿山整体的污染物排放量, Ii是矿山咋离开菜的过程中i种污染物的进口浓度, Ei是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第i种污染物的出口浓度, 矿山的特性使用X来表示, 展示出矿山的所有制和整体规模面积。最后来分析矿山安全信誉的价值估算模型, 矿山是我国发生工伤事故的密集地, 对其生产效益造成很大影响, 同时还会损失一大笔的经济费用, 事故会给其他员工带来不安定因素, 造成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如果矿山的安全事故发生很少, 员工的工作氛围安全, 心理稳定, 必定对整个矿山的开采起到良好的推动, 能够提升矿山的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生产竞争力。如果将P比做成矿山安全信誉的价值, 将D作为矿山预期的经济收益, 将r作为矿山行业的平均收益率, 将c作为矿山各个资产之间的评估数值总和, 将j作为适用本金化率, 因此得出以下公式, P= (D-rc) /j。

二、分析矿山安全生产创造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计算

矿山安全生产创造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主要指矿山的安全性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增加, 将其定义为贡献率, 利用Dauglas生产函数来计算矿山技术进步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表示成, Y=Af (K, L) , 经过整理得出再次深入整理得出其中a是代表技术进步的速度, y是产出的增长速度, k代表企业资金的增长速度。如果将E看作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值贡献, 可将其表示成其中产出资金和劳动增长率根据水平发进行计算, 因此将产出y表示成其中的Yt代表整个计算期t年的产出;Y0为基期的经济产出。

其次来分析矿山安全生产中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方式, 人们将矿山的技术进步对整个矿山的贡献主要分成五个部分, 即对矿山新技术的贡献、对矿山新工艺的贡献、对矿山心开采方式的贡献、对矿山新设备的贡献、对矿山整体管理水平的贡献还有对矿山整体资源有效配置的贡献。根据可知, 第三层因素可以通过一致性的检验, 因此第三层因素中的矿山安全对于目标层的整体组合权向量可以表示成, 由此可见, 该项组合权向量能够通过一致性的检验, 该组的组合权向量指的是对矿山整体技术进步的权重体现, 由此我们能够得出矿山安全生产经济的增长贡献率, 即贡献率=39.037%×0.054=2.108%。

三、结语

文章主要根据矿山经营的有关安全效益理论来分析其贡献价值, 利用量化的视角来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价值, 针对于安全生产的经济增长来看,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有助于提升矿山企业和国家对于安全生产的关注度, 帮助矿山企业和国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政策, 保证矿山开采的安全性, 提升安全增值效益。

摘要:金属矿山企业在运行过程中, 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因此事故发生是常见现象, 很多企业管理者缺少安全意识, 忽视了安全增值效益, 认为安全事故只要不造成经济损失便无大碍, 忽略了矿山安全增值效益对企业发展的经济价值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文章立足于以上视角, 从多方面对矿山安全效益理论进行构建, 其中重点阐述了矿山安全生产增值产出和经济贡献率, 希望通过文章的撰写能够的对我国矿山企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借鉴, 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金属矿山企业,安全增值效益,经济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林, 谭海霞, 王宏图, 吴军, 任唤林.采矿业安全经济贡献率实证研究[J].金属矿山, 2011, 02:141-145.

[2]粟文辉, 梁伟, 李向阳, 蒋复量, 王淑云.基于DEA模型的铀矿山安全管理效率评价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 05:86-90.

[3]吴宝.当前矿山的安全现状分析与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13, 04:109.

经济效益增值 篇5

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下列货物,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有()。

A.商品混凝土

B.以自己采掘的砂、土、石料连续生产的黏土实心砖、瓦

C.用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制成的生物制品

D.自来水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根据规定,以自己采掘的砂、土、石料或其他矿物连续生产的砖、瓦、石灰(不含粘土实心砖、瓦),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因此选项B错误。

经济效益增值 篇6

关键词:营改增;改革;意义;影响

一、“营改增”与税收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上海和全国的实践表明,“营改增”对服务企业有明显的减负效应,对于国家财政而言,从短期看,会降低政府税收收入,但如果放眼长远,政府的税收反而会增加,这也是“拉弗曲线”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在经典的“拉弗曲线”中,决定税收收入总额的因素,不只是税率高低,关键要看税基大小。提高税率不一定都会使税收收入增加,有时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主体的活动能力。“拉弗曲线”描述的是长期经济条件下税率对税收和经济的影响。在短期,各项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再到结果,具有一定的“时滞性”。正是这种“时滞作用”,使短期虽然税率降低、税基逐步放大但税收降低。

中国的“营改增”政策试点,不仅降低了服务业的整体税负和专业协作,更为重要的是,二、三产不同经济主体间由于税种不同而限制了经济活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降低制造业的税负,从而提高了三产内部和二、三产之间各个专业领域的工作和投资积极性,促成生产和服务协同发展的格局。

二、“营改增”带来的波及效应

实践表明,“营改增”已经取得一定的预期效果,包括避免重复征税、实现结构性减税等,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良性互动,推动服务经济向纵深发展等。从理论层面剖析,“营改增”所具有的税收中性原则将有力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促进市场分工,促进服务外包,随着“营改增”进一步深化扩围,还将并入更多的行业,打通更多的环节,纳入更多的地区,从而实现改革效应的最大化。

在征收营业税情形下,生产环节越多,该生产链条上企业被重复征税的次数就越多,企业整体税负就越重,因而营业税不利于产业链的分工与细化,同现代化大生产体系所要求的“迂回生产”相悖。改征增值税后,这一弊端得以消除,生产链将按效率原则重新予以构建,资源的配置将更为合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会大大增强。

如果在一个长周期内审视,可以发现上述种种变化一方面会优化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结构,使得生产体系更加网络化、弹性化和融合化,从而提升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效率,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也将有力地刺激新城镇化战略向纵深展开,特别是依托大型城市的新城镇将首先从中受益,最终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从长期看,经济将变得更加富有活力,这也就意味着税基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尽管从短期看政府的税收收入可能会有所减少,但长时期内税收收入一定是会因此而增加,“营改增”税制改革将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强有力的催化剂。

三、“营改增”是中国新一轮改革起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意义

首先,“营改增”改革是基于分步推进扩围的策略选择。最近,“营改增”已拓展至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接着改革试点范围还将扩大到建筑业、转让无形资产、文化体育业等行业,将能够按照标准方式征收增值税的行业尽可能都纳入到试点范围;最后对不宜按照标准方式征收增值税的金融保险业以及生活性服务业(如娱乐业、餐饮业等)等难度较大的行业暂时采取简易征收方式,从形式上基本将全部行业都纳入增值税范围。

其次,“营改增”改革的战略意图是要推动服务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1994 年推行的第一轮“营改增”改革,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包干制所带来的中央财政困难问题,上一轮制造业的“营改增”,直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分工细化,而本轮“营改增”宗旨在于推动服务经济的发展。“营改增”的中性特征从制度层面解决了影响服务业发展的税收瓶颈问题,对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大幅度减税效应促进了中小服务企业的发展,客观上也提高了制造业的竞争力。

第三,“营改增”会倒逼政府职能转变。目前改革试点的“1+6”行业领域主要涉及原营业税9 大类中的“1.5 个行业”,涉及税额仅占 9 大类营业税总额的不足一半,由此导致抵扣链条不系统、不完整,抵扣项目较少,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企业出现税负增加等问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营改增”将影响当前中国的财政管理体制。“营改增”局部试点可以暂时不改变财政管理体制,但在“营改增”扩围以后,如何保证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合理分配成为考验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不论怎样,“营改增”都会倒逼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改革,并进而深刻影响行政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

四、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1.以“营改增”为契机,加快推进房产税、资源税改革,完善中央地方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营改增”后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将是房产税、资源税等。但目前这两个都是小税种,体量上无法和营业税相比,且资源税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对资源贫乏的中东部地区几乎没实际贡献。因此,从实际操作层面,建议把调整增值税共享比例和完善房产税、资源税改革结合起来,在保证地方财政收入不因改革受影响的前提下,加快培育房产税和资源税,并根据地方税收变化,适时调整增值税共享比例和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

2.简化增值税税率档数,设立基准税率和一档浮动税率。增值税从消除重复征税上是中性的,它向服务业扩围,可以消除原来两税并存对服务业的抑制。但如实行过多档次的税率,带来的不仅是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实际上还是维持行业税负不均衡的经济运行扭曲状态,也没有发挥增值税应有的中性作用。从国际来看,澳大利亚、新西兰实行的都是一档税率;欧洲实行传统型增值税,也只有两档税率。从长期来看,多档税率会影响下一步改革和国家经济运行。

3.建议对中西部地区采取五年过渡期的固定补偿机制。短期内“营改增”对地方财力会带来压力和影响,一是在“营改增”政策转型期地方财力面临减少的压力,二是试点纳税人增加税负部分进行阶段性补贴也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这“一减一增”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双重压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政府推行改革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而言,短期内减税对区域财政收支的压力更大;中期来看,地方上通过“营改增”这一制度红利实现经济增长的“过渡期”也会更长。因此,要真正打消中西部地方政府顾虑,稳妥地解决中西部地区“过渡期”的财政收入减少问题,发挥其积极落实中央改革政策的主动性,就必须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好中西部“营改增”中“过渡期”的政策,把对东部“先征后返”的“事后补贴行为”提前到专项预算形式的“事前补偿机制”,并按实际需要设定 5 年的补偿周期。(作者单位:徐州世通重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师协会编,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

经济效益增值 篇7

山西省地处世界三大玉米黄金生产带, 是国家确定的北方春玉米和黄淮海夏玉米优势种植区域, 不论面积、单产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山西省充分发挥玉米生产优势, 大力发展玉米生产, 使粮食生产连续7年突破百亿kg大关。尤其是2010年, 在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的情况下, 山西省粮食生产创造了历史新高。据统计, 201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323.03万hm2, 总产量108.5亿kg。其中, 玉米播种面积172.12万hm2, 总产量达到76.6亿kg, 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粮食面积和总产量的47.6%和70.6%, 对山西省粮食产量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投入, 三靠科技。三者中, 科技已成为发展粮食生产的最大亮点, 显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威力。据测算, 2010年科技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已达到52%。玉米生产发展过程就是科技进步的过程。从农家传统品种到杂交优良品种;从无序分散种植到种植区域布局;从依靠自然条件生产到大幅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从露地种植到推广覆盖技术;从稀植松散种植到密植化控紧凑种植;从各自为战防治病虫到统防统治联合机制;从完全依靠人工耕作到实行农机作业发展到农机农艺结合……玉米生产形成了“以优种为核心, 品种区域种植为布局, 土肥水为基础, 覆盖种植、密植化控为手段, 病虫害防治为保障, 全程机械化耕作”的综合配套优化组合技术。这套综合技术尽管还不完善, 但从实践中已经可以看出, 它既能发挥单项因子的增产作用, 又能充分发挥综合因素互促作用, 是一条节本增效的技术路线。

二、科技力量支撑玉米生产跨越式发展

1. 推广优良玉米品种, 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

优良品种种子是玉米科技的集中体现。目前, 山西省玉米品种已经进行了7次大的更换, 品种每更换一次, 玉米产量就提高一截, 从种植常规品种到普及杂交种, 单产从几百斤、上千斤, 现在已经提高到1 000 kg, 而且研究表明玉米品种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平均每0.067 hm2产量从几十斤 (1斤=0.5 kg, 下同) 、上百斤, 提高到几百斤、上千斤, 尤其是2010年全省37.43万hm2玉米丰产方, 总产达782.5万t, 平均单产达750 kg/0.067 hm2。目前, 山西省强盛、屯玉、潞玉、大丰系列玉米种子正以强劲发展之势, 支撑着玉米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品种科技贡献率已达40%以上。可以说玉米生产实现跨越发展, 潜力和关键在优良品种的种子。

2. 科学的玉米种植区域布局, 保证玉米稳产高产

玉米是C4作物, 光合作用强, 根据其特有的喜温好光特性, 经过多次调查研究, 综合分析, 山西省农业科技人员把山西省玉米种植地区按气候条件划分为6个区, 即春播中晚熟玉米区、春播中熟玉米区、春播早熟玉米区、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复播早熟玉米区、复播中熟玉米区。这项玉米品种区域种植的科研成果, 对引进玉米新品种和指导玉米生产,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玉米增产潜力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避免了因种植品种与区域错位不对接造成的不应有的损失。为了发挥玉米优势产区更大作用, 山西省2008年又进一步制定了玉米生产优势区域“一条带、四大片”, 即太行山玉米生产带、大同盆地、忻州盆地、晋中盆地和晋南盆地。

3. 改善土壤等生产条件, 保障玉米丰产

玉米生产需要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灌溉条件好, 而山西省相当面积的玉米种植田土壤肥力差, 干旱少雨, 成为玉米生产的瓶颈。为此, 山西省以强化玉米生产基础建设为主, 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增施有机肥, 实行秸秆还田, 积极推广机深耕 (松) , 大力发展地膜覆盖等旱作农业技术, 推广免耕栽培以及改造中低产田等, 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质量。据典型调查, 土壤有机质每年可提高0.03%, 耕作层可增加3~5 cm, 土壤含水量增加2%~5%, 特别是应用渗水膜把无效降雨可变为有效降雨, 提高了抗旱能力。

4. 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扩大种植区域, 提高玉米产量

地膜覆盖是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 具有较强的增温保墒改土作用, 一般每0.067 hm2增产可达50~100 kg。据试验证明, 通过地膜覆盖可增加有效积温200℃~300℃, 可大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保墒作用明显。特别是应用渗水膜后可接纳更多的降水, 同时还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山西省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于1979年从日本引进的, 引进后, 地膜覆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秸秆等生物覆盖技术也风起云涌, 目前玉米覆盖面积已发展到播种面积的25%。不少过去不宜种植玉米的地方, 因采用覆盖技术而具备了种植玉米的条件, 可以说覆盖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玉米产量, 而且扩展了玉米种植区域。例如, 寿阳县由于气候较冷, 2001年玉米种植面积是0.84万hm2, 平均单产216.7 kg/0.067 hm2, 到2010年, 玉米播种面积达到4.02万hm2, 平均单产320 kg/0.067 hm2, 其中, 地膜覆盖面积2.01万hm2, 单产达到600 kg/0.067 hm2, 成为山西省的产粮大县。

5. 推广合理密植化控技术, 追求高产量

从培植健壮个体, 配置合理群体, 充分利用空间增产作用的“密植化控技术”来看, 这项技术既发挥了个体增产作用, 又挖掘了群众增产的潜能。“单位面积穗数×穗行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是构成单位面积产量的基本因素。合理群体是前提, 健壮个体是关键。密度低, 群体不足, 容易造成双穗或亚单穗;密度高, 群体过大, 极易形成空秆或单穗小, 不能发挥群体增产作用, 必须通盘考虑个体与群体科学合理。目前生产上已经大面积推广耐密性强、直立或半直立株型紧凑的品种。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 普遍增加500~1 000株/0.067 hm2, 有的还增加较多, 并配套化学调整等其他技术, 一般每0.067 hm2可增产50~100 kg。

6. 防控玉米病、虫、冻、雹等自然灾害, 保证粮食安全生产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多种病虫危害, 如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大 (小) 斑病、干腐病、粗缩病、青枯病、地下害虫、蓟马、红蜘蛛、玉米螟、蚜虫等, 危害后不仅造成玉米缺苗断垄, 营养失调, 生长受阻, 而且茎秆蛀孔, 遇风折断, 最终导致不结穗、穗小、粒少而秕, 产量下降, 轻者减产5%~10%, 重者20%~30%。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 采取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策略, 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危害。一是以推广玉米抗病虫品种为主, 搞好田间管理, 培育健壮植株, 增强抗逆性;二是以铲除病虫源为目标, 改变病虫生存环境条件, 抑制病虫发生, 减少病虫危害;三是以监测病虫发生为手段, 科学防治, 把病虫危害控制在点片或初发阶段;四是以综合防治为措施, 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等技术, 全方位防治;五是以统防统治, 防治结合为措施, 进行联合作战。特别是在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下, 组建培训防治专业队, 技术好、装备强、效率高。此外, 对冻、雹、旱等自然灾害, 灾前有效预防, 灾后积极应对, 使生产损失大大减少。

7. 应用农机作业提高玉米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推动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 可实现节本增效、稳产高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1.1%, 还应加快发展推进。具体措施如下。

(1) 采用玉米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机械化精量播种是用机械将确定的玉米种子按农艺要求的位置 (行距、株距、深度) 播入土壤, 并随即进行适当镇压的一种新的种植技术。由于播种质量和适时关系着产量的高低, 传统上采用人畜播种, 不仅不规范、用种多、工效低, 而且还不能保证适时播种, 采用此技术后不仅保证了播种标准、规范、快速, 每0.067 hm2节省用种1~1.6 kg, 还可节省田间间苗用工, 达到苗全、苗壮。

(2) 采用机械化铺膜质量好、成本低一般情况下, 人畜力牵引的铺膜比手工作业提高工效3~15倍, 小型拖拉机牵引的可提高工效15~25倍, 大型拖拉机牵引则可提高工效50~100倍。另外, 机械化作业每0.067 hm2还可省工2~5个、省膜0.5 kg左右。

(3) 化肥深施, 机械化防治病虫害结合耕地, 深施化肥, 既省工, 又能提高化肥利用率;机械化防治病虫害, 喷药均匀周到, 病虫防治效果高, 对人身也安全。

(4) 机械收获、秸秆还田机械收获、秸秆还田, 既能适时收获玉米, 又可将秸秆就地利用, 以地养地, 增加有机肥, 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提高农作物产量, 为建立高产稳产田创出了一条新路, 是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据调查推行农机化作业可提高玉米产量10%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存在问题

科技是促进玉米生产的关键因素, 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但从山西省玉米生产情况来看, 玉米生产科技发展还不平衡、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科技与生产不匹配, 应用不到位, 有良种缺良法, 注重单项技术, 疏忽综合配套, 整体技术效应发挥的不好;农艺要求与农机操作不对接、不融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因此, 各级政府要站在粮食生产的制高点上认真对待玉米生产的发展。

2. 对玉米生产发展的建议

增值税的变迁与经济改革同行 篇8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创造价值(即增值额)征收的税种。在我国近几年增值税年收入两万多亿元,占整个税收收入的四分之一,在我国各税种中稳坐第一把交椅。增值税从1979年引进试点,一直延续至今,增值税的改革未停止过,增值税的改革经历伴随着经济改革的全过程,更是税制改革的“重头戏”。

增值税最早由法国创立,它的出现解决世界一桩难题———重复征税的问题。早先按全额征税的时候,流通环节多,重复征税就多,流通环节少,重复征税就小,客观上鼓励了“大而全(一个企业从产品到包装物,什么都能生产)”和“小而全”的企业。增值税按增值计税,同一产品只要销售价格相同,不论经过多少环节,税负相同,大大推动了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如表1

假如税率为10%,总体税负为40万元(400×10%),不论是一个企业生产,还是多个企业生产,总体税负永远为40万元,上例五个环节也是40万元(7+8+15+3+7)。这一重大税制创新首先得到欧共体的认可,在欧共体率先推广,然后传遍世界,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增值税。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增值税,先在加工复杂、重复征税严重的的机械行业,选择部分城市试点。1984年9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颁布《增值税暂行条例》,从1984年10月1日在全国推行增值税,随后又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扩大到大部分工业产品。增值税当时是价内税,扣除范围口径模糊,没有专用发票,扣除不规范,对同一企业,纳税人和税务机关计算的税款不一致,不同的税务干部之间计算结果也不相同,当时把增值税形象称为“争执税”。

199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目标,我国实现由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迎来了1994年按市场规律要求的税制改革。首先增值税是个中性税种,是最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税率单一,按增值额计税,一方面是中性调节,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最小。其次增值税还有自动调节器的作用,当企业经济效益好时,增值额增大,税负高,当企业经济效益差时,增值额小或不增值,企业就自动降低税负,有利企业调节生产周期。再次,购进扣税法也起到推迟纳税的作用,只要购进,不管是否投入使用,均先扣除进项税额,缓解了企业资金的资金压力。

1994年的这次税制改革,增值税是调整力度最大的税种之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增值税,把商品流通也纳入了增值税的实施范围,使增值税的征收形成产、供、销自然循环;二是规范了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行价外计税,凭票扣税,增值税款的计算规范且可操作,体现了税法的严肃性;三是刑法保护,为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顺利实施,保持增值税链条的连续性,国家修改刑法保护,对于胆敢破坏增值税改革的投机者重刑严惩,最高处罚可以判处无期徒刑乃至死刑。真有以身试法者,1999年查处了浙江金华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共有218户企业参与虚开专用发票,开出专用发票65536份,价税合计63.1亿元,直接涉及虚开专用发票的犯罪分子154人。其中胡银峰、吕化明因虚开增值税发票情节特别严重处以死刑,刑法护航保护了增值税改革的成果。

2 增值税与经济改革同行

金税工程的同步实施,为增值税的征管改革奠定科学基础,由手工发票逐步改为机打发票,全国联网,在网上认证。自2003年1月1日起,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必须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开具专用发票,手写版专用发票同时废止。金税工程从根本上监督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规范使用,确保了增值税日常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我国一直采用生产型增值税,生产设备包含的增值税不能抵扣,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抵扣不充分,对生产设备重复征税,抑制了设备投资,阻碍了技术更新等问题。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09年1月1日起,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以生产设备为主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税款由不能抵扣,到可以抵扣,减税让利超过1200亿元,促进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鼓励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的更新换代升级。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迎来了“营改增”。为了全面理顺我国经济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实施行业性减税让利,自2012年开始,“营改增”由点到面铺开试点,先在上海试点,然后北京、广东等地试点,最终于2013年8月1日在全国全面试点。国家打算在三到五年内全部实施增值税,截止2014年6月1日,在交通运输业(税率为11%)、邮政电信业(税率为11%)和现代服务(税率为6%)和有形动产租赁(17%)进行“营改增”,对于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按小规模纳税人对待,实行3%的征收率计征增值税,先期试点地区效果明显,80%以上的试点企业减轻了纳税负担,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税收负担大大降低,由改革前的5%递减至2%左右,工业企业增加了抵扣的范围和项目,也相应减轻税收负担,计划减税让利1500亿左右,截止2014年6月,已经累计减税2679亿元,大大超过减免估算。先行试点的上海,服务业实现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为全面“营改增”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税收税收的增长,表明税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相关资料看表2:

以上资料是我国20年来税收收入增长变动的轨迹,1994年0.5万亿,1999年税收收入突破1万亿元,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7年近5万亿元,2010年近8万亿元。2012年突破10万亿。2013年的税收收入与1994年相比,增长20多倍,从1994-1999年,五年的时间税收收入才增长0.5万亿元,从2007年以后,每年税收收入比上一年增收超过1万元亿,国家税收收入的飞速增长,结结实实地反应了我国经济的获得巨大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综上所述,增值税改革始终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始终致力于增值税应用改革的研究当中,采取“区域试点-扩大试点-全面推广”的改革模式,最终达到增值税改革的全面落实。增值税的广泛应用,必将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摘要:增值税的改革始终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生产型”增值税,2009年改为“消费型”增值税,2013年8月,迎来“营改增”全国扩围试点,一系列税制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增值税,改革,减税让利

参考文献

[1]王曙光,李兰.税法学[M].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

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篇9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微观经济,影响

增值税转型是在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背景下, 政府为了保增长目标做出的重要努力, 会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直接的影响, 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一定的推动效果, 并且对于激活我国的证券市场也有积极作用。

一、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第一,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增值税转型会给企业的会计报表带来比较大波动, 从而影响会计核算稳定性。会计核算需要保持谨慎, 避免少计或者是多计收益、资产, 不能少计或者多计费用、负债, 从而体现出稳定性特点。在增值税转型之后, 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在会计处理方面有着明显的变化, 转型之前的增值税不能抵扣, 进项税额当中无法体现波动, 转型之后能将进项税额记入到应交增值税, 从而一次性完成抵扣。不过如果当期企业的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过大, 当期进行一次性的抵扣, 容易给企业的利润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带来显著的波动影响, 从而影响到财务报表稳定性。

第二, 增值税转型后发票作为扣税凭证容易诱发偷税犯罪。在增值税转型之后的固定资产进项能抵扣, 同时税额往往也比较大, 所以可抵扣税款的数额显著上升。在当前征管环境下, 仅凭发票就能够抵扣税款。增值税按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抵扣, 从而导致专用发票成为唯一的扣税凭据。转型之后的购买双方可以虚开增值税的发票, 这也是当前增值税转型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第三, 增值税转型导致企业盲目扩大投资。我国通货膨胀危险尚未全部消除, 而增值税转型容易增加资金需求, 从而刺激投资扩张以及产业设备更新。企业如果无法合理认清自身情况, 一味盲目投资而缺乏配套的先进管理经验以及生产技术, 容易出现盲目投资以及重复投资的问题。在此过程当中一旦出现技术不到位以及管理不到位, 就可能陷入到破产的境地。

第四, 增值税转型的初期阶段会导致一定的税负不均衡。在增值税转型之后, 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行业之间会发生税赋相对不均的问题。东部沿海企业因为开放政策优势以及地理位置优势, 容易吸引技术以及资本。中西部企业的发展较为缓慢并且开放滞后, 资本的有机构成较高。加工工业以及基础工业的固定资产比例较高, 固定资产购进的机会也更多, 因为购买资金较多, 进项税额相应地显著上升, 扣除税款也随之加大, 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并且提高利润。所以资本有机构成比例较高的企业计税过程当中固定资产扣除之后税赋下降, 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税赋会进一步加重, 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加大了破产的风险, 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劳动力失业, 最终不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在增值税转型的初期, 要是无法妥善解决不同地区的区域差异问题, 未能完善安置企业劳动力, 过急过快的转型会导致不同资本构成以及不同地区的企业出现显著差距, 甚至影响到我国微观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完善增值税转型的措施

第一, 打破小规模纳税人以及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界限。这样能够提高企业之间会计信息可比性以及透明度, 改进增值税转型的稳定性。开放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发票开具限制, 或者是允许小规模纳税人使用固定资产专用发票抵扣增值税, 从而满足税收公平性。面对当期企业收购的固定资产, 抵扣进项税额的金额超过销项税额这一问题, 税务机关应当允许企业在期末留抵多余进项税额, 不过在此过程当中税务机关应当计算多余进项税额的同期存款利率。

第二, 强化增值税发票管理。面对增值税改个进项税额的抵扣机制, 能够为一般纳税人提供更多的逃税方法。在利益诱惑下, 很多纳税人选择铤而走险虚报税收的抵扣额、虚开增值税发票或者是伪造出口退税。所以税务机关应当增加税收信息化方面的投入, 不断改进征税管理的科技水平。通过使用科技手段以及强化管理双管齐下, 不断改进增值税发票管理监督, 将专用发票当作会计账簿核对的重要依据。发票不仅仅作为抵扣依据使用, 需要同会计账簿相结合加以抵扣, 从而淡化抵扣税款当中发票的凭证价值。

第三, 增加增值税征收范围。我国当时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并非全面彻底的转型, 只是增加企业机器设备等资产购入的抵扣范围, 对当前营业税征收行业并未纳入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当中, 这样就容易发生重复征税的问题。比如房地产行业作为征收营业税的范围, 但是并不属于增值税范围, 所以购买机器设备等资产的税额就无法当作进项税额进行抵减。同增值税纳税人比较而言, 营业税的纳税人税负较重, 除了邮电业以及运输业之外的营业税税负为营业额5%, 远远高于小规模纳税人的3%税率, 因此存在着违背税负公平的问题, 从而需要不断调整完善。我国各个地区以及行业在推动增值税转型的过程当中, 需要积极稳妥推动深化各个税种的配套改革, 例如个人所得税以及消费税的转型改革, 不断完善不同税种的结构、操作流程以及税负结构等。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还需要建立健全推动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环保税收政策以及推动技术发展的税收政策, 不断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

第四, 构建风险控制制度。政府应当加大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企业的优惠政策支持。从我国当前的投资领域具体情况而言, 长期以来投资规模过高主要是受投资体制的影响。投资者特别是政府投资者缺乏硬性的投资约束。相当一部分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倾向于拿着政府的资金出风头、创功绩, 而不顾企业自身的具体实际请客, 普遍存在着乱投资以及投险资的问题。所以增值税转型的过程当中, 政府需要构建起理性约束机制以及风险控制机制, 最大限度降低投资的盲目性, 重点要避免出现盲目建设以及重复建设问题, 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收入、投资还有经济运行制度, 实现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第五, 提高增值税的立法层级。如果一个政府规制的第一大税种在立法方面只有行政法规, 而没有专门的法律, 显然违反法律贵的那个以及税收法定的基本立法原则。增值税可以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个税种, 在立法层面只有国务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颁布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作为指导, 该《条例》仅仅属于行政法规, 并且带有暂行的字样, 这都表明增值税立法效力的层次比较低。当前各种暂行条例出现在各个单行税种当中, 这些行政法规占据我国税收法律的绝大多数, 同时普遍存在着授权立法的问题。税收立法领域, 我国的宪法当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税法基本原则方面的具体规定, 因此缺乏通过最高法律效力确定增值税税收权威性。根据一税一法这一立法模式, 除个人所得税以及企业所得税之外, 政府对已经开征的各种消费税以及增值税等税种依旧停留行政法规层面。通过使用各种部门规章以及行政法规的形式来具体规定税收制度, 不利于充分体现增值税税收的强制性、权威性以及财政杠杆价值, 也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长期以来我国都缺乏税法通则以及税收基本法, 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的税收制度改革发展非常缓慢, 授权政府各个部门或者是各级地方政府立法, 也导致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税收制度方面比较混乱, 存在各种重复征税或者是征税漏洞问题, 也给不法分子偷税漏税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要想改进税种立法的效力, 增值税应当能够提高自身法律效力层次, 从而发挥税收改革的带动作用。

综上所述, 增值税的转型一方面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投资资金的积累, 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实现政府刺激经济发展的目标。可以说消费型增值税是当前我国微观经济发展的需求, 也是增值税转型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抚生, 蔡军.不可忽视增值税转型对地方经济的负面影响[J].税务研究, 2015, 10 (2) :35-38.

[2]赵恒.增值税转型试点的政策效应及改革效应[J].税务研究, 2015, 12 (8) :12-14.

[3]朱丹.我国增值税转型的经济影响[J].特区经济, 2015, 11 (7) :159-160.

[4]刘晓光, 徐俊, 莉施捷.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政策实施效果[J].税务研究, 2014, 15 (9) :66-68.

[5]李大明.增值税转型势在必行[J].财政监督, 2014, 20 (10) :105-106.

经济效益增值 篇10

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做出的详细安排。内审机构抓住经济责任审计特点, 认真准备和科学制定审计方案, 对于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促进内部审计从传统“审计者”向更高层次“控制者”的角色转变, 十分重要。

(一) 抓住审计立项的受托性

经济责任审计立项在组织上受托于监察或人事部门, 在内容上受托于审计经济责任相关事项, 具有明显的受托性特点。内审机构要主动作为, 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及协调, 前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时间关口。将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计划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及常规性审计结合起来, 变离任时的一次性审计为任期内的经常性审计, 才能有效地避免“秋后算总账”带来的种种弊端。

(二) 抓住审计对象的个体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为单位主要领导, 而其它类型审计的审计对象则为某个部门或单位, 即“法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个体性, 使经济责任审计“人格化”, 把其它类型审计仅对“事”不对“人”的审计, 变为既对“事”也对“人”的审计。因此, 内审机构制定审计方案前要对被审计对象进行详尽的调查了解, 按照法定程序告知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掌握被审计对象与班子其他领导成员之间的职责划分、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等, 才能抓住审计重点, 并围绕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开展审计工作。

(三) 抓住评价标准的多重性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意见作为考核、奖惩被审计对象的重要依据, 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任用或升迁。因此, 内审机构要围绕对被审计对象的履责绩效考评制定审计方案。由于被审计单位之间专业工作的差异性和审计内容的复合性, 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多重性。在设置评价标准时, 既要完善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一般评价标准, 也要建立对被审计单位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 同时还要考虑采用受托部门设立的其他评价标准。如国土部门根据本行业特点, 更多地选取可以准确反映被审计对象履行国土管理职责绩效情况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二、在内容界定上, 把握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发挥内部审计“免疫”功能

(一) 从重大事项中找规范

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规定, 内审人员在审计时应对审计内容的重要性做出准确判断。如土地“招拍挂”、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土地整治等均为国土部门的重大经济事项, 经济责任审计时应重点检查这些事项的决策情况, 看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合理, 有无盲目决策导致失误的现象;弄清这些事项管理环节的风险防范情况, 将对被审计对象进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并及时制止管理上的失误。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报批审核是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的一项重大经济事项, 项目审核决策正确与否最终决定国家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 因此对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要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应重点检查审核程序的规范性, 并延伸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与结果来判断项目审核是否合理、合规、有效, 才能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事项审核与决策水平做出科学评价。

(二) 从权力运作中找延伸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被审计对象享有着对资金使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资源的使用和分配权, 权力运用适度与否决定着被审计对象的履责质量。从权力的划分来讲, 影响领导干部履责的权力主要有重大事项决策权、人事决定权、资金审批权三类。因此, 被审计对象对三类权力的运作情况是审计的重点内容。就国土部门而言, 应当通过对土地出让条件的决策、土地收储的定价与储备资金贷款审批、违法用地项目的立案与处罚审批、征地项目的报批与征地资金的支付审批、人事任免决策等权力运用所涉及的经济事项, 进行跟踪审计, 做到权力延伸到哪里, 审计就延伸到哪里。

(三) 从异常现象中找原因

经济责任审计时, 需要内审人员通过观察和分析, 对一些异常的现象做出判断, 及时防范可能存在或已存在的风险。对土地储备中心主要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如发现银行存款日常余额偏多, 多笔土地储备贷款利率比同期其他单位的贷款利率高, 甚至还按贷款利率的一定比率加付了财务顾问费等情况, 则可视为异常现象。内审人员就应进一步摸清情况, 分清主客观原因, 明确责任。如果是主要领导或所在单位收受了银行部门的好处等舞弊原因而形成, 那么被审计对象就应当承担直接责任;如果是由于机制不健全形成的管理漏洞, 那么被审计对象就应当承担主管责任;如果是由于银行信贷政策或银根紧缩所致, 那么被审计对象就不应承担责任。

三、在审计评价上, 把握履责绩效评价标准, 发挥内部审计鉴证功能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难点之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 除使用常用评价方法外, 准确把握部门政策规定和行业标准, 可以使履责绩效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鉴证功能。

(一) 做出客观的评价

应依照审计规范评价准则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规定, 做出评价建议, 提出审计意见。在法定职权范围内, 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 审到什么程度就评价到什么程度。评价结论应该有充分的审计证据。切忌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 对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进行评价。在对县 (市、区) 国土局主要领导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 如果发现该县 (市、区) 占补平衡项目所补充的耕地来源大多是围垦的滩涂, 除了看占补数量是否达到要求, 还要将补充耕地的质量指标与标准耕地的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如果补充耕地的指标达不到质量标准, 则表明该县 (市、区) 占补平衡项目所增耕地在质量上存在失实情况, 被审计对象对此应负有一定的主管责任。

(二) 做出精确的评价

评价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时, 评价指标应各有侧重点, 不可千篇一律, 既可结合行业的工作特点和管理要求设置评价指标, 也可参考文件中已有的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 来反映被审计单位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等, 评价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和绩效情况。如对县、市国土局主要领导履责绩效评价时, 可以采用该地区通过盘活、争取点供、独立选址等方法落实建设用地指标以支持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具体数据, 精确计算其任期内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如支持多少重大项目在本地区落地生根, 引进外资多少, 产生利润多少, 产生税收多少, 解决就业人员多少等。

(三) 做出历史的评价

审计时应要用历史的眼光, 尊重一些做法或决策实施时被审计单位所处于的发展阶段、改革环境和政策规定等历史情况, 一分为二地看待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在财务管理、经济决策等方面的存在问题。例如, 在工业土地实行“招拍挂”政策之前, 少数乡镇为招商引资而以土地优惠为条件, 以返还土地出让金等形式, 对获得工业用地使用权的投资人给予奖励, 客观上造成了土地出让金的流失。但这种做法有其历史原因, 在一段时间内甚至较为普遍。因此, 在对县 (镇) 国土局 (所) 主要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就不能简单地用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之后的政策对被审计对象加以评判。而应在评价这种土地招商制度不足的同时, 客观分析其给当地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好处。

四、在结果运用上, 把握审计结果运用对策, 发挥内部审计促进功能

国家政协副主席、前任审计长李金华说:审而不改, 还不如不审。审计结果落到实处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标。建立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机制, 是实现结果运用的重要举措, 有助于发挥内部审计的促进功能。

(一) 建立结果运用转化机制

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审计评价意见, 对被审计对象进行量化打分, 确定评价等次, 作为选拔、任用、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 分类提出任用建议。

1. 对任职期间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业绩显著的被审计对象, 被评价为“优秀”等次的, 建议给予表彰或提拔重用。

2. 存在违规问题, 但情节轻微, 被评价为“称职”等次的, 建议正常任用。

3. 存在违纪问题较多、且情节较重, 诫勉谈话期满没有改进的, 被评价为“基本称职”等次, 建议不安排在重要岗位、调整职务或就地免职。

4. 存在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违法违规问题, 其个人负有直接责任, 被评价为“不称职”等次的, 按有关规定提出免职、责令辞职或降职的处理意见等。

(二) 建立结果运用责任机制

一是干部履责台账制度。将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等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 分清责任, 形成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二是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将审计结果纳入一定范围内公示公开的重要内容, 这种做法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 认真履行经济责任, 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表彰和宣传, 而对于那些在任职期间严重违反财务收支规定, 损公肥私或者玩忽职守, 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领导干部, 是一种警示、教育和制约。三是审计成果档案制度。组织人事部门在收到内审机构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后, 及时登记, 并提出处理意见, 报送单位领导审阅, 然后归入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档案, 作为考察任用、管理和年度考评领导干部的依据。

(三) 建立结果运用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结果运用办法。内审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和内审工作要求,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各项制度办法, 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办法, 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实施后续跟踪审计。内审机构根据审计建议和处理意见, 对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对象审计整改情况实施进一步的跟踪审计。三是督查制度贯彻落实。内审机构根据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多发性的问题, 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并督查被审计单位制度的执行, 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摘要:国土部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以下简称经济责任审计) 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国土部门所属单位多、专业性强、资金量大、涉及面广等特点, 在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 如何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特点、审计方法、履责评价和结果运用, 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四个主要环节的分析探讨, 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增值

参考文献

[1]苗泽惠.重要性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 (J) .中国审计, 2011 (1) .

[2]郑玉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中国内部审计, 2011 (3) .

[3]李本明.把握企业总体突出审计重点 (J) .中国审计, 2011 (4) .

经济效益增值 篇11

关键词:数字电视 增值体验 增值业务

一、关于数字电视

所谓数字电视是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电视设备。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网络传输到每家每户,用户通过机顶盒接收、解码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由于全过程均采用数字技术处理,因此,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数字电视不是“数字电视机”,它是一项全新的有线电视服务,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是电视发展的新阶段。相对于传统的模拟电视,它可以同时传输和接收多路视频信号和其他数字化信息,同时令信息数字化存储以便观众随时调用。数字信号传输过程免受干扰,完全没有模拟电视的雪花、重影现象,其画面质量达到DVD水平,声音质量也非常高。供用户选择的节目内容将极大丰富,频道可从几十套增加到几百套,用户不仅能看到现有的电视频道,还能欣赏到新开办的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节目,可以获得如电视政务、电视商务、即时天气预报、生活信息、交通信息、股票信息、短信彩信等大量的资讯信息和服务。同时可以开展视频点播、在线游戏、远程教育、家庭银行等增值业务。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你播我看”的单向传输与接收方式,选择节目的主动权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中。总之,“模拟电视看不到的数字电视看得到,模拟电视做不到的数字电视做得到”,这就是数字电视的独特之处。数字电视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作为科技发展的新技术,为人们描绘了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一个美好的前景。

二、关于“增值体验”

数字电视正在各地逐步推进,为促使用户接受新的电视消费习惯,尽快推动数字电视发展,运营商们采取了不少方法,其中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向广大用户展示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让用户发现其不同于传统电视的优越性。

数字电视提供的增值业务,根据服务功能的不同分为有线数字电视广播和互动数字电视(简称互动电视ITV)。其中互动电视又可按技术实现方式不同分为准互动数字电视(简称准互动电视)和双向互动数字电视(简称双向互动电视)。具体包括:

1、数字电视广播(包括数字音频广播)。提供高质量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包括本地实时压缩编码节目和卫星数字节目转发,准视频点播(NVOD),准音频点播(NAOD)和立体声音乐频道,加密付费数字电视业务(PAY-TV)。

2、准互动电视。采用数据信息广播技术用互动应用软件实现,图文并茂的界面表现形式将信息推送到用户机顶盒接收。可提供的功能服务栏目有多媒体可提供内容丰富的新闻信息、娱乐快讯、彩票信息、图书天地等电视节目菜单可提供一周内数字电视节目时间查询和内容简介;信息咨询提供沪深实时股票行情信息、气象信息等电视游戏可提供益智类、运动类和幼儿类游戏等。同时可以根据内容情况,扩展为房产广场、生活服务、休闲娱乐、人才市场、音乐商店、热门音乐、音乐视听天地等栏目。

3、双向互动电视。通过在技术平台上增加双向通信设备,利用内置CableModem的机顶盒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互动。实现电视上网、电视邮件、按次付费数字电视(PPV和IPPV)等业务,同时可以扩展到电视商务、在线游戏、远程教育、在线竟猜、家庭银行、视频点播等,以及日后和IP电话功能融合,真正实现三网融合业务。

为简单说明“增值体验”在推广增值业务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和移动的短信业务做类比,短信业务的前身是电报,两者都是以文字方式传达信息,不同的是电报发送信息需要经历复杂的手续和过程,并且反馈的时间相当长。当这种通过收发文字来传递信息业务迁移到手机上后,借助移动电话的技术平台,让用户得到了一种完全由自己控制的、迅速的、快捷的文字通信功能。如果我们假设另一种情况:手机用户因为技术条件限制,只能将短信发给当地的电信运营商,然后再由传统电报转发(同样要历经复杂的手续、相对漫长的过程),相信会有手机用户喜欢使用短信。这两种不同情形下使用业务的体验差距就形成了用户的“增值体验”。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增值体验”让用户感知到了新功能、新业务的存在,消费者只会认同体验到的增值服务,在此前提下,运营商才有机会进一步针对增值业务进行收费,而那些“增值体验”不显著的增值服务很难吸引用户。

“增值体验”还可以来自于因技术进步产生的新业务,这种业务比较容易被用户认同,但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如何将曾经存在过的業务转移到机顶盒上,用户才能获得较高的“增值体验”。本文以EPG为例,来说明增值业务设计不仅要关注功能的实现和使用的便利,还必须考虑用户的“增值体验”。

三、EPG与增值体验

首先要追溯电子节目单(EPG)的前身,电子节目单(EPG)的原始形态是广播电视报上的电视节目预告,将其由原来的平面媒体转移到数字平台上,观众可以通过遥控器查看各个频道近期的节目播出情况。目前,这项功能与传统的节目预告没有本质区别,观众也并没有将电子节目单(EPG)认作数字电视增值业务。造成用户无法获得“增值体验”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数字电视频道如此之多,没有多少用户能把每个频道近一周的节目单通过遥控器看一遍——实际上如果都看完要比翻完一份电视报所花的时间还多;

第二,用户难以记忆查询出来的喜爱的节目,从这两方面看,电子节目单甚至还不如电视报好用;

第三,当前电视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在逐渐弱化,节目预告的作用也在弱化,原因如下:

1、频道、栏目数量增加,重复度高。在某个时段,观众很容易就找到喜欢的栏目,因为相似类型的节目太多,节目预告只起到辅助指导作用。

2、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减弱,只是人们众多娱乐方式中的一种。

3、节目预告的编排形式不能与时俱进,及时反映观众需求。这个问题在后面重点论述。另外,一些新业务如视频点播的出现也影响了节目预告的影响力。这些原因使传统的节目预告渐成“鸡肋”。今后,节目预告特别是电子节目单(EPG)如何才能与时俱进的满足观众们需要,让观众获得“增值体验”呢?

那么,如何增强EPG的“增值体验”?针对EPG中色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找一些解决方法。

第一,一定要重视信息加工。向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时,不能将从其他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原封不动地导入数字电视应用系统中,这些投加工过的信息对用户参考意义不大,难以让用户获得“增值体验”。运营商需要组织一定力量来做好信息集成和信息增值加工,以满足用户新的需求。

第二,进行强针对性开发。需要参考不同媒体处理信启的优点,还要能识别媒体承载、表达各种信息差异,结合具体的机顶盒终端,向用户提供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功能:使技术层面的工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充分结合,让开发工作更具商业价值。

第三,产业链共同努力。数字电视机顶盒增值功能与数字电视的产业链各个环节紧密相关,用户、运营商、机顶盒厂商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把这个增值业务做到令用户满意。

经济效益增值 篇12

随着城市防洪工程的建成或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的提高, 有些原来被洪水淹没的土地可以得到开发利用, 一些无法利用以及没有利用价值或利用价值较低的荒地、沼泽地可以开发为农田、工业用地、居住区用地等[1], 同时目前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大多与城市景观设计结合在一起, 其优良的自然环境大大提高了这部分土地的利用价值, 沿江地段成为商业、住宅等开发投资的热点, 因此, 由防洪工程建设带来的土地增值效益不容忽视。

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包括可减免的洪灾损失和可增加的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两部分。美国在1972年的国家水资源会议上通过了以土地受益人的“自愿支付”作为防洪效益计算方法的议案, 其防洪效益计算除减免洪灾损失的效益外, 还包括了从提高土地使用价值而得到的收益。但是在我国目前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计算中, 只计算可减免的洪灾损失, 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仅仅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基于此, 本文根据城市防洪工程对周边土地价值的影响, 并借助区间直觉模糊信息集成原理, 尝试量化防洪工程产生的土地增值效益。

2 模型构建

2.1 基于IIFWA算子的区间直觉模糊信息集成原理

所谓区间直觉模糊集, 是指用区间数的形式来表达直觉模糊集中的隶属度和非隶属度。Atannassov和Gargov提出了区间直觉模糊集的概念, 并且定义了区间直觉模糊数的一些基本运算法则, 进一步给出了区间直觉模糊信息的一系列集成算子, 并基于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 提出了区间直觉模糊数的一种简单的排序方法, 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刻画客观事物的模糊性本质[2]。

2.2 防洪工程对城镇房地产增值效益的量化模型构建

土地价值增长的影响因素很多, 包括经济因素、土地资源可利用的自然总量、政策因素、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程度等, 其中标准海塘工程的建设、防洪能力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修复对土地价值的影响, 可以通过比较在有无防洪工程情况下区域土地基价, 并扣除其他影响因素带来的效益, 来确定防洪工程对土地价值的影响[3]。

假定在有防洪工程时土地价值用Pi来表达, αi表示土地价值变动的环比指数;无防洪工程时土地价值用Qi来表达, 相应的土地价值变动的环比指数用α0i表示;则由防洪工程带来的土地多年平均价值增值可表示为

V=1n (Ρi-Qi) ω/n (1) Ρi=αiΡi-1Qi=α0iQi-1

式中:V为由防洪工程带来的土地多年平均价值增值;Pi为有防洪工程时第i年该区域内土地基准地价;Qi为无防洪工程时第i年该区域内土地基准地价;ω为防洪工程对周边土地价值影响权重。

上述模型的难点在于防洪工程对区域内土地价值影响权重的确定。人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几个因素中哪个重要, 哪个不重要, 重要程度大约是多少, 但是不能用数据明确表达, 因此可以借助区间直觉模糊信息集成原理, 假定区间直觉模糊数为

q˜ij= (μ˜ijν˜ij) (ij=12n) (2)

式中:μ˜ij为决策者对方案Yi和方案Yj进行比较时偏爱方案Yi的程度范围;ν˜ij为决策者偏爱方案Yj的程度范围。满足以下条件[3]:

μ˜ij=[μ˜ijLμ˜ijU][01]ν˜ij=[ν˜ijLν˜ijU][01]μ˜ij=ν˜jiν˜ij=μ˜jiμ˜ii=ν˜ii=[0.50.5]μ˜iju+ν˜iju1 (i=12nj=12n)

式中:μ˜ijLμ˜ijU分别表示μ˜ij的上限和下限;ν˜ijLν˜ijU分别表示ν˜ij的上限和下限。具体步骤如下:

a. 选择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修养的专家k位。

b. 将本项目的任务待定权数的n个指标和定权规则及有关资料发给选定的专家, 首先由专家对影响防洪工程周边房地产价值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 说明两因素相比重要程度, 构造区间直觉模糊数q˜ij= (μ˜ijν˜ij) , 假设有k个专家参与决策, 则构造区间直觉判断矩阵, Q˜k= (q˜ij (k) ) n×n

c. 利用区间直觉模糊平均算子q˜i (k) =ΙΙFA (q˜1q˜2q˜n) (i=12n;k=1, 2, …, l) 对区间直觉判断矩阵Q˜k中的行进行集成, 得到相应于专家k给出的每个方案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信息。

d. 利用区间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q˜i=ΙΙFA (q˜i (1) q˜i (2) q˜i (k) ) (i=12n) , 对q˜i (k) (k=1, 2, …, l) 进行集成, 得到所有专家给出的关于每个指标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信息q˜i (i=12n) , 其中ξ= (ξ1, ξ2, …, ξn) T为q˜j (j=12n) 的权重向量, 且ξj∈[0, 1] (j=1, 2, …, n) , j=1nξj=1

e. 分别计算q˜i (i=12n) 的得分函数值s (q˜) i (i=12n) 归一化处理后即为该因素的影响权重[4]。

3 实例分析

以钱塘江标准海塘工程为例, 分析城市防洪工程对土地的增值效益。

3.1 防洪工程区域土地增值分析

钱塘江标准海塘工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水利工程主要由钱塘江开发区段标准海塘工程和区域内一些闸站等附属工程组成, 工程总投资2.83亿元, 于1996年12月开工建设, 标准塘2000年完成, 两闸也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完成建设。随着区域环境的改善, 该区域的土地增值明显。根据杭政发[2000]12号文件规定,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土地隶属土地级别中的七级、八级地段;2004年,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有部分土地被调整至六级地段, 开发区内土地级别横跨六、七、八级;2006年, 开发区土地被列为四级。假定把同级别土地基价的提高认为是未建工程时土地随着经济发展的正常增值, 把开发区土地级别的提高认为是工程建成后区域环境改善及政策引导等的结果, 则可得到该区域土地基准价变化对比结果[4], 见表1。

依据表1, 计算无防洪工程时2000—2004年土地平均地价变动的环比指数为1.140, 2004—2006年土地平均地价变动的环比指数为1.137;有防洪工程时, 2000—2004年土地平均地价变动的环比指数为1.224, 2004—2006年土地平均地价变动的环比指数为1.600。计算可得出该区域无防洪工程时土地多年平均价值增值为665.8元/m2, 有防洪工程时土地多年平均价值增值为1 065.0元/m2, 由于防洪工程的建设及政策引导等因素引起的土地异常增值为465.7元/m2。

3.2 防洪工程对土地增值效益的影响权重

为了简化计算, 笔者将影响防洪工程周边土地价值的因素分为4类指标, 即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 (Y1) 、区域政策因素 (Y2) 、环境 (Y3, 本文特指防洪工程对土地的影响) 、地理位置 (Y4) [4]。对这4类指标假定由5位专家 (Z1、Z2、Z3、Z4、Z5) 进行评估 (专家权重向量为ξ= (0.25, 0.25, 0.20, 0.20, 0.10) T) , 专家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两两对比, 构造区间直觉判断矩阵, 利用区间直觉模糊平均算子q˜i (k) =ΙΙFA (q˜1q˜2q˜n) , 其中i=1, 2, …, n;k=1, 2, …, l。对区间直觉判断矩阵Q˜k中的行进行集成, 得到相应于专家k给出的每个指标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信息。

再利用区间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q˜i=ΙΙFA (q˜i (1) q˜i (2) q˜i (3) ) (i=12n) , 对q˜i (k) (k=12l) 进行集成, 得到所有专家给出的关于每个指标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信息q˜i (i=12n) , 其中ξ= (ξ1, ξ2, …, ξn) T为q˜j (j=12n) 的权重向量, 且ξj∈[0, 1] (j=1, 2, …, n) , j=1nξj=1。各专家关于每个指标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信息, 如表2所示。

分别计算q˜i (i=12n) 的得分函数值s (q˜) i (i=12n) 归一化处理后即可计算各指标最终得分, 见表3。由表3可知钱塘江标准堤塘工程对该开发区土地影响的权重为0.158。

3.3 防洪工程对土地增值效益

依据式 (1) 并考虑由于防洪工程的建设及政策引导等因素引起的土地异常增值, 即可计算防洪工程对土地增值效益为73.58元/m2, 已知该开发区标准堤塘工程直接保护面积为104.7 km2, 其中商业、住宅、工业用地占总建设面积约30%, 可见钱塘江标准堤塘工程的建设对开发区土地价值有增值作用, 增加的总效益为23.11亿元。

4 结 语

城市防洪工程的建成以及防洪标准提高后, 城市有关区域内的安全性及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从而带动了土地价值的提升, 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对钱塘江标准海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水利工程的实证分析, 进一步验证了该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为防洪工程对城市土地增值效益的量化做了探索性工作。

摘要:为使水利防洪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更趋客观合理, 需要对城市防洪工程所带来的土地增值效益进行量化研究。分析在有、无防洪工程情况下土地价值的差异, 建立了防洪工程对土地价值的增值效益模型。以钱塘江标准海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利工程为例, 应用该模型分析防洪工程对该区域土地增值效益的作用, 结果表明, 钱塘江标准堤塘工程的建设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具有增值作用, 开发区土地增值总效益达23.11亿元。

关键词:城市防洪工程,防洪效益,土地增值效益,钱塘江标准海塘工程

参考文献

[1]SL206—98, 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

[2]徐泽水.直觉模糊信息集成理论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45-64.

[3]方国华.防洪效益计算方法评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1995, 15 (2) :33-36.

上一篇:推荐用量下一篇:学生作文开头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