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济效益(精选7篇)
临床经济效益 篇1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现代医学理念的更迭,优质护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1]。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是针对某一临床病种,护理人员在结合临床工作经验、疾病的诊疗特点及患者的生理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一套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护理等护理过程为纵轴的护理模式[2]。该模式在临床中的运行,旨在给患者提供最优化、最合理及最符合经济价值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不仅获得生理上的康复,更获得心理的舒适[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自2011年以来开展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于2012年7月始制定并执行甲状腺良性病变的临床护理路径。本研究为探究与改进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腔镜甲状腺切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收集了2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7月收治的98例接受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71例;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12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6例接受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中男30例,女76例。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甲状腺相应疾病,其诊断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外科学》教材中关于相应病种的诊断标准。年龄23~60岁,平均(43.5±0.8)岁。排除标准:甲状腺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疾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神志不清、沟通困难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疾病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环境护理及生活护理等。而研究组则根据既定的临床路径表展开临床路径护理措施。
1.2.1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由护士长组织本科护士一同参与路径表的制定,将每一条护理计划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罗列患者在每一阶段所需完成的既定目标,最终制定出临床护理路径表。培训每一名护士能够详细讲解每一个护理细节,确保每一名护士对路径表中的内容有系统的了解。该表格大体布局如下:横坐标为患者自入院当天开始直至出院当天的时间顺序,单位:天;横坐标对应每一天的护理计划,包括病情诊断、评估、检查项目、治疗、用药情况、日常护理、饮食指导、排泄情况、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可能的医疗行为,如换药、拔出引流管、饮食改变、拆线、预期出院等。每个时点分为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执行完每一项护理计划,及时做好表格内容的核实和填写。
1.2.2 实施
责任护士自接待患者入院当天,应着手按照路径表规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在初步评估患者文化层次和理解水平的基础上,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说路径表中的护理计划和患者需配合完成的目标,让患者对今后即将面对的医疗护理能够形成一个正确认知期待,减缓其对医疗情形未知性的忧虑。责任护士每天需根据具体的护理情况,详实地在路径表中进行核定,对于已经完成的护理操作,打上“√”。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
1.4 评定标准
1.4.1 疼痛程度分级
术后第1天评估患者的疼痛级别。按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程度分为4级,(1)0级:无痛;(2)Ⅰ级(轻度疼痛):有疼痛感但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3)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4)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1.4.2 护理满意度
由患者出院当天匿名填写。护理满意度问卷为本院自制,一共有2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1~4分,总分25~100分。每个条目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情况
研究组Ⅱ、Ⅲ级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5.1±0.8)d,对照组为(6.2±1.1)d,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为(7800±152)元,对照组为(8200±120)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腔镜手术虽然为微创手术,但由于患者均为第一次接受该术式,出于对术式的陌生及手术效果的未知性,患者在围术期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4]。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护理人员,实施细致、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减缓患者心理负担,促进病情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而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刚好可以弥补以往常规护理中的缺陷和不足,因此该护理方案目前在临床中深受护理专家的青睐[6]。
3.1 提高了患者的知情权
护士将事先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表自入院当天以健康教育处方的形式发放患者,同时详细介绍其中内容,让患者明确自己接受医疗服务的内容及治疗的各个阶段[7]。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知情权,更为患者主动参与临床诊疗制造了前提条件[8]。
3.2 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借助患者对自身病情的关注,对每日护理服务项目的了解,方便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患者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与评价,对护理服务充满期待,促使护理服务工作前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与护理安全[9]。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对护士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系统、病情观察与处理能力、沟通技巧等,这就需要护士主动完善自身知识体系[10]。对低年资护士来说,既可避免工作的盲从性、随意性[11],同时训练临床工作能力,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其对自身职业价值认同[4]和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
3.4 提高护理员工工作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各项工作流程化、管理评价更便捷,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护士操作简便,在执行路径的同时也能参与护理管理,促进临床护理管理高效化,提高了护理人员与基层管理者的工作满意度。
3.5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伴随着患者对医务人员信任感的增强,及主动向医务人员索取自身病情状况信息,这不仅提高了患者主动性,更有利于预后康复。同时由于患者的参与,护士能及时捕捉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与处理术后并发症[12]。故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进而住院费用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也更加节省。
执行护理路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如路径表中缺乏针对患者的个性化措施;存在中途变异出径的患者且对部分变异原因的不可控;护士工作能力差别可能引起漏执行或延期执行等。此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综上所述,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是进一步深化与改革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方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它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7月收治的98例接受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12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6例接受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设为研究组,根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②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1±0.8)d,对照组为(6.2±1.1)d;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7800±152)元,对照组为(8200±12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针对性护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省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效益。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护理满意度,临床经济效益
临床经济效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来自于我院收治的经明确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65例, 女性患者有35例, 年龄在46~66岁, 平均年龄为 (56.8±6.9) 岁。该病病程为3~20年, 平均病程为 (10.8±3.2) 年。排除恶性肿瘤和重大疾病患者, 排除严重精神疾病史患者。将纳入的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可以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镇脑宁胶囊治疗。镇脑宁胶囊的生产厂家选择吉林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为国药准字Z10920037, 生产批号111110。用药剂量为0.3克/粒, 3次/天, 服药方式为口服。观察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禁止服用其他治疗药物, 如有病情需要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要在病志中做出明确记录, 详细记录服用的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用药频次。镇脑宁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 患者服药前进行体格检查, 项目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和肝功能 (AST, ALT) 、肾功能 (BUN, Cr) , 疗程结束后, 再次复查体检。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盐酸氟桂利嗪的生产厂家选择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产品为国药准字H10930003, 用药剂量为10毫克/次, 1次/天, 服药方式为口服。对照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禁止服用其他治疗药物, 如有病情需要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要在病志中做出明确记录, 详细记录服用的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用药频次。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疗程为6周, 患者服药前进行体格检查, 项目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和肝功能 (AST, ALT) 、肾功能 (BUN, Cr) , 疗程结束后, 再次复查体检。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头部彩超检查脑血流量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血流量显著增加, 相关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纠正。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不见, 头部彩超检查脑血液流变学检查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 相关的危险因素有较大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仍然存在甚至加重, 头部彩超检查脑血液流变学较之前未见变化, 相关危险因素仍然存在。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病例数×100%。经济效益成本计算:成本-效果分析的公式计算是成本C与效果E的比值, 反应的是每获取1个单位效果所需要的净成本[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对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两组比较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结果: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治疗结果: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P<0.05,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的经济效益成本计算:镇脑宁每盒售价为23.3元, 药物治疗成本为130.48元;对照组的经济效益成本计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盒售价为33.8元, 药物治疗成本为315.47元;两组比较P<0.05,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从中医范畴来讲, 脑动脉硬化症属于头痛、眩晕的范畴。脑为髓海主要依赖于肝、肾精血以及脾胃水谷精微的濡养敷布气血上输于脑, 故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相关[3]。镇脑宁对于此症状的治疗作用有较强的针对性, 能够补精填髓, 滋阴潜阳, 息风止痉, 活血通络, 祛风止痛。镇脑宁是一种中药材合成药物, 处方成分包括有猪脑粉、丹参、细辛、水牛角浓缩粉、川穹、天麻、葛根、藁本、白芷组成。主要通过行气活血, 平肝清脑, 除烦安神, 镇静以达到熄风络痛的功效[4]。盐酸氟桂利嗪是哌嗪类的双氟化衍生物, 是一类钙通道阻滞剂, 主要药理作用是扩张血管, 增加血液流量, 保护脑组织和脑细胞。这不仅减轻了脑部缺血再灌注的损害, 同时还减轻了缺血后对神经细胞的损害, 从而改善脑部代谢的功能和脑电活动, 改善患者预后。将两种药物做临床药物试验结果分析, 镇脑宁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要好于盐酸氟桂利嗪, 经济学效益成本分析也优于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同时, 中药的不良反应小于西药,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摘要:目的 探讨镇脑宁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10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镇脑宁胶囊治疗, 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 两组比较P<0.05,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成本效果较对照组低, 两组比较P<0.05,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镇脑宁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经济成本低廉, 适合大众应用, 安全性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镇脑宁胶囊,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疗效,经济效益学分析
参考文献
[1]魏亚超, 张洪峰, 王乐, 等.镇脑宁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益学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 (8) :1247-1250.
[2]韦宁.盐酸氟桂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 2013, 34 (6) :1013-1014.
[3]袁慧, 袁伯勇, 袁杉, 等.镇脑宁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功效与其所含金属元素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 2013, 10 (19) :1-3.
临床经济效益 篇3
关键词:临床路径,医疗质量,效益
临床路径是一种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诊疗标准化方法。它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规范诊疗操作、诊疗行为应完成的时间等,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改革中,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模式,并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促使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使用患者版的临床路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医患交流和沟通,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所以,临床路径一方面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的降低医疗成本和有效运用资源,最终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
1 转变医疗理念正确认识临床路径
1.1 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是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是由各学科的专业人员(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医院管理者)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将某种疾病或手术的关键性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标准化,按照预计住院天数设计成表格,将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的顺序以及时间的安排尽可能达到最优化,使大多数患此病或实施此手术者由入院到出院都能依此流程接受治疗,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标准的医疗服务。可以说临床路径是一个用系统管理、过程管理等科学手段建立的质量管理模式,是一个综合多学科,基于标准化方式的质量控制工具[1]。
1.2 临床路径的优点
1.2.1 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医疗费用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实行临床路径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2]。在传统的医疗过程中,无价值住院时间的消耗,不仅增加住院费用,而且对患者的诊疗无任何意义,而临床路径主要是通过缩短无价值住院时间来达到缩短总住院天数的[3],缩短平均住院日可提高床位周转次数,让医院有限的资源为更多患者服务,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2 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
医院品牌效应与医患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影响医患关系的各种因素中,医者以医谋私、责任心不强及与患者沟通不够等是最重要的因素[4]。在没有临床路径方案的情况下,医生往往凭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对患者进行诊治,而医生各人能力参差不齐,加之有的医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医疗行为受利益驱动,其治疗计划和医疗行为不一定是最有利于患者的,甚至加重患者负担。而临床路径则把具体服务项目细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可对患者进行定质、定量、定时、定人服务,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避免滥开药、滥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限制了不必要医疗成本的发生。通过临床路径的标准化、公开化,能使患者了解住院过程中的诊疗计划,便于患者知情和选择,满足患者医疗知情权。临床路径管理从始至终贯穿着医患沟通,包括每一步检查、治疗、护理、医疗费用测算及预后评估等,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医患沟通[5],提高患者满意度,较好地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效应。
1.2.3 实现全方位医疗服务标准化
临床路径是有关专家共同制定的标准流程,通过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助,经过临床路径优化管理,制定出符合成本效益的最佳治疗护理模式,有效纠正不合理、不规范的临床医疗行为,减少失误和医疗行为的随意性,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可持续医疗和优质服务。
2 运用科学严谨的设计,优化临床路径管理
在临床路径的设计中,优化是重要环节之一,既要做到流程优化,还要考虑到资源优化。科学严谨的设计是规范和优化临床路径的关键。
2.1 临床路径的制订
2.1.1 必须有一组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服务模式进入医院,必须首先让参与人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召集各科室主任和所有相关人员对临床路径知识进行学习和充分了解,明确科室责任,对临床路径提出设想,确定病种、路径,并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困难,以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2.1.2 合理选择病种
选择常见病、多发病且无合并症的单病种、手术或处置方式差异小、医疗费用高、诊断明确、治疗护理有模式可循、无效住院时间长的和高、低效住院日明显的病种优先选取;能突出医院的传统优势项目、诊疗技术成熟、治疗效果可靠的优先选取,以减少由于技术水平与诊疗流程差异而导致变异风险增高。
2.1.3 流程设计
首先征求专家意见,广泛查阅资料,建立路径管理的基本模式,确定路径目标,参照卫生部颁发的相关诊疗规范,制定临床路径表。表单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流程,第二部分为实施表单,第三部分为入围、排除和退出标准[6]。为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运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整的临床路径文件体系。具体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单、变异记录单、标准化医嘱单、患者版临床路径单及使用说明、交接班记录本、病例个案评价登记表和变异分析报告等文件[7]。
2.1.4 确定标准诊疗项目和住院日
临床路径强调的是把传统的弹性诊疗过程转变成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计划[8],包括从患者入院到出院过程中的诊断、化验检查、治疗干预、药物治疗及其效果评价、不良反应的监测、治疗目标、时间要求及其他康复指导等医疗活动都进行了有序的设计和细化。制定标准化医嘱,使之与临床路径的内容相对应,全面化、程序化并相对固定,以方便临床路径的实施。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和进行科学合理测算,确定标准住院天数,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康复。
2.2 临床路径的优化既要流程优化,又要兼顾资源优化
临床路径的实施不仅关注决策的质量,更多地关注准确实施的质量,也就是路径管理要达到最优化。因此,要利用临床循证理论及管理最优化技术,优化临床路径管理。一是从临床循证的角度,规范各种必要的检查、治疗措施,合理安排各种检查治疗的时间,以达到规范诊疗行为,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目的,即流程优化;同时利用恰当的管理技术手段,合理安排与使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患者等待,降低运营成本,即资源优化,如利用决策分析技术用于路径中的临床决策、排队理论用于减少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间、通过排班实现检查科室全天候运转,提高设备仪器的使用率等。因此,在进行临床路径设计时,应统筹考虑流程优化与资源优化,二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真正达到优化临床路径的目的[9],提高管理效能。
2.3 发现变异,及时分析处理
变异是实际进行诊疗活动时与原定临床路径不一致的偏差。临床路径不是一种行为标准,只是一种指导或建议,它适合大多数患者,但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在使用路径时,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效果的不可预测性,发生变异是正常允许的,但对于变异的管理应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重点,因此,对变异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变异分析和处理并应详细记录。按照变异发生的性质,可将变异分为正性变异和负性变异,但无论是正性变异,还是负性变异,都有其意义[10]。虽然负性变异没有按照预期完成,但可以根据临床现状进行改进和调整。变异分析过程中,重点要查明变异的原因,各相关专业路径小组及时研讨,必要时修订和完善临床路径的相关内容,从而减少或避免变异的发生。如:对医院系统造成的变异,应及时协调,改进系统流程;对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应认真分析理由,纠正不合理之处等,从而使临床路径不断优化和完善,使医疗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3 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建立与临床路径相关的绩效考评标准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绩效管理把经济收入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医务人员的收入直接与经济收入挂钩。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突出了控制费用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个人利益问题,往往这也造成医务人员主观上不愿意接受临床路径的实施,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因此,医院内部要建立与临床路径相关的绩效考评体系,利用卫生经济的杠杆作用,健全良好的激励和补偿机制,对按照要求完成临床路径的科室或实施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增加内在动力,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潜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临床路径的实施。
3.2 建立临床路径计算机管理系统
临床路径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多科室、多专业协作的诊疗过程,它体现的是工作流程的表格化、医嘱信息的菜单化,它需要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引导、分析、评估、监控整个过程的实施,并持续改进。因此,要建立医院内部的临床路径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在医嘱电子化与病历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临床路径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集成系统及变异信息收集系统,完整地收集数据,以保证及时分析数据,完善策略,从而对临床路径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满足临床路径规范管理的要求,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3.3 加强医疗秩序管理,充分体现临床路径的管理效益
在规范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通过医疗活动流程再造,减少甚至杜绝不良流程,进而控制卫生资源的消耗或投入,达到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即流程优化。同时,通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设备利用率、床位周转率、降低药品比例、减少患者等待等,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资源优化。因此,作为医院要不断加强医疗秩序管理,加强全院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保证所有环节和人员都能按路径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对新开展的诊疗手段进行成本效益评价,避免价格昂贵、效果不佳的诊断方法进入临床,并逐步降低高档设备的收费标准,真正发挥临床路径管理效能,从而持续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
3.4 注重技术和诊治创新,提高医院综合实力
医院技术和诊治创新可以提高医院竞争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对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如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治疗效果好、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医院应将微创和介入等新的诊治技术积极引进并推广使用,从而不断提高手术治疗质量,并将这些新的诊治方法通过路径管理,确定手术步骤和操作流程,规范诊治行为,保证手术和治疗质量,一方面带动和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医院综合实力,一方面惠及广大患者,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周保利,英立平.临床路径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2]Steven DP,Sharon FK,Jane RS,et al.Clinical pathways interventionto reduc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J].Am J Med,2001,110(3):175-180.
[3]杜玉凤,刘继荣,李冬梅,等.临床路径在高血压鼻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8):53-54.
[4]任爱玲,尚培中,周凤桐,等.单病种限价收费与临床路径管理[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5):65.
[5]姜国和.医患交流学[M].11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67-394.
[6]孔祥金.新医改背景下医药产业的发展与整合方向[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4):55-57.
[7]周健,倪彬.运用目标管理法优化临床路径[J].现代医院,2010,10(8):97.
[8]熊英.对临床路径的认识[J].当代护理,2003,11(1):98.
[9]戴力辉,赵亮.对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若干认识与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0,36(3):12.
临床经济效益 篇4
基于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的医院临床科室成本效益评价的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具有更重视资源的利用效率、更突出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及更明确评价主体和动因,突出导向性的特点。将大量复杂的数据加以采集整理,找出对临床科室成本效益影响最大的KPI,并按决策者的需求,灵活地展现出来。决策者可以从多个角度、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如仪表盘及动态表格、动态图形或图表,连续地展现所需信息,供决策支持。
1 临床科室成本效益KPI的制订
1.1 KPI设计原则
1.1.1 科学性。
成本效益评价是对科室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卫生资源的投入进行全面、科学的测算、评价和反馈,客观上要求在制订KPI时必须客观、准确地反映科室成本评估结果的实际。
1.1.2 政策性。
必须以国家的有关政策、医院的管理制度和要求为准绳,评估医疗服务成本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益性,充分体现科室、医院和被服务者三者利益的一致性。
1.1.3 实用性。
成本效益评价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其KPI直接涉及医疗科室经营工作的各方面,其数据来源于科室的各种经济活动,因此KPI必须符合科室实际情况,方法简便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1.1.4 可比性。科室成本效益评估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即在时间上和科室之间及同行业内具有可比性。
1.1.5 效益性。成本效益评价的KPI制订应充
分体现科室经济效益的实质,反映科室经济效益的内涵,揭示成本效益水平,分析成本管理水平变动的原因等。
1.2 KPI设计内容
首先,搜集国内外资料,在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KPI;其次,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并根据调查研究中影响临床科室成本效益的相关因素建立KPI;最后,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度访谈,以全新角度初步建立KPI。将临床科室成本日常管理按时间划分为运营状况、运营结果、运营趋势三个阶段进行评价,既反映科室成本管理的共性,又能反映目标科室成本效益现状的个性[2]。既能在不同时间纬度上分别衡量目标科室成本效益变化趋势,又能在不同空间纬度上衡量不同成本效益的相互差异。初拟的KPI再经过咨询专家遴选,并进行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其后,再进行第二轮的专家咨询,待专家的意见高度趋于一致时,KPI基本确定[3,4,5,6,7,8,9,10,11]。
医院临床科室成本效益评价KPI分为一、二、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含运营状况、运营结果和运营趋势;二级指标包括
表1医院临床科室成本效益评价PKI
一级二级三级计算指标指标指标公式运营人力资源医生日均门诊量
状况利用效率医生人均每日担
负住院床日床护比
财务资产坏账率管理效率
医疗缺陷理赔率单病种超定额比例
物化资源床位周转次数
利用效率医疗设备折旧占医
疗收入比率
运营成本控制变动成本增长率结果
科室成本率
单病种成本控制率
药品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科室年药品成本额/科室年成本总额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科室年材料成本额/科室年成本总额
收益状况科室收益率
人均收益床均收益
病人费用门诊诊次费用
住院床日费用
经济增长收入增长率情况
收益增长率
运营经济发展趋势潜力
属性中性中性中性低优低优
科室年门诊人次/科室各级医生年出诊天数科室年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科室医生人数*365科室年实际展开总床日数/科室年护士人数科室年医疗欠费总额/(科室年实际医疗收入+科室年医疗欠费总额)
科室年医疗缺陷理赔总额/科室年医疗业务收入
科室单病种例均实际收入/科室单病种例均收费定额低优科室年出院人数/科室年日均占用床位数
中性低优
科室年万元以上设备折旧额/科室年医疗总收入
(科室本年变动成本总额-上年度变动成本总额)/科室上年度变动成本总额
低优低优
科室年成本总额/科室年医疗收入总额
科室单病种例均标准成本/科室单病种例均实际成本高优
低优低优高优高优高优低优低优高优高优高优高优
科室年医疗收益总额/科室年医疗总收入科室年医疗收益总额/科室总人数
科室年医疗收益总额/科室年展开床位数科室年门诊收入/科室年门诊人次
科室年住院病人总收入/科室年住院病人床日数(科室本年度医疗收入-科室上年度医疗收入)/科室上年度医疗收入
(科室本年度医疗收益-科室上年度医疗收益)/科室上年度医疗收益
技术性服务收入增长率(科室本年度技术性服务收入-科室上年度技术性
服务收入)/科室上年度技术性服务收入
仪器设备投入增长率
潜力等8项。三级指标包括22项。指标的属性分为高优指标、低优指标和中性指标。高优指标为越高越好的指标、低优指标为越低越好。中性指标指取某一个适中值或取值在其附近为最好指标[12]。高优指标为科室收益率、人均收益、床均收益、收入增长率、收益增长率、技术性服务收入增长率、仪器设备投入增长率;低优指标为坏账率、医疗缺陷理赔率、单病种超定额比例、医疗设备折旧占医疗收入比率、变动成本增长率、科室成本率、药品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门诊人均诊疗费、住院人均诊疗费。考虑到医疗质量问题,将医生日均门诊量、医生人均每日负担住院床日、床护比、病床周转次数四项指标定为中性指标(见表1)。
1.3 KPI权重的确定
一级指标权重的测定采用专家排序法;二级和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一种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指数标度AHP法[13]。在多指标的成本效益评价中,影响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因素应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指标重要性
(科室本年度仪器设备投入-科室上年度仪器设备投入)/科室上年度仪器设备投入
的影响难以度量,以半定量法即专家咨询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由专家凭经验判断给出权重重要程度分值,再经过数学处理,去除偶然因素,可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经计算专家对各级指标重要性判断结果的标准差均>1、变异系数均<0.2,说明咨询意见较集中,结果可信[14]。
1.4 结果分析
科室的“运营结果”是成本效益评价的最重要因素,其权重系数为0.55,其中包含的成本控制、收益状况的三级指标中,科室收益率、人均收益、变动成本增长率、科室成本率是重中之重的指标。临床科室可据此看出是否还有成本降低、收益增长的空间。医生日均门诊量、床位周转次数、床均收益等反映科室工作效率的指标也是成本效益评价的重要指标,其权重系数也较高。另外科室成本效益评价KPI中,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两个三级指标权重系数也较高。在科室经济发展潜力KPI中,技术性服务收入增长率也占较大比重,表明提高技术性服务收入也是科室在运营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2 小结
在DSS平台上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和规范性,以及数据的多维分析、动态和高效的分析。基于DSS平台构建的科室成本效益评价KPI,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重点突出如何提高科室工作效率,实现科室成本效益最大化;如何降低患者医药费用,使患者得到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及如何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通过利用某大型医院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数据,应用科室成本效益KPI进行评价,能够帮助科室调整和优化管理手段,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成本管理能力,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临床经济效益 篇5
关键词:临床路径,社区获得性肺炎,经济学影响
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way) 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言, 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 是一个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的综合模式。它有着规范医疗行为, 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的作用。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是指排除院内感染, 出院后发病的, 在社区环境中感染微生物发生的肺炎, 包括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据国内外研究显示, CAP患者的最高病死率可达40%, 本病的医疗耗资也相当巨大[1]。为评价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济学影响, 2011年5月—2012年7月选取部分患者病例进行观察与分析,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 (80例) , 对照组 (80例)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的诊断依据, 且均已接受胸部X线检查和 (或) 痰培养, 支持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精神系统疾病者。其中试验组男性49例, 女性31例, 年龄 (60.42±11.54) 岁, 对照组男性46例, 女性34例, 年龄 (62.28±12.41) 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初始均依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再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抗菌药物。试验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包括护士和医师分别执行护理和医疗程序, 制作统一的患者版临床路径表格, 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健康宣教, 表格及时记录患者的病原学检查、抗感染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变更[3]。具体临床路径标准按照2009年版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呼吸内科临床路径》中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实施规则来制定[4]。对照组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予以常规治疗、护理及相关检查。
1.3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根据2010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呼吸病诊疗全书》, 把社区获得性肺炎分为治愈、好转、未愈3级进行评价。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胸部X线检查显示炎症基本吸收;好转: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 胸部X线检查炎症大部分吸收;未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 甚至加重, 胸部X检查示炎症未被吸收, 或发现新的并发症。总有效率 (%) = (治愈+好转) /总例数×100%[5]。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数据均经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住院药费、药占比比较
试验组经过实施临床路径后, 其住院总花费、住院药费以及专员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两组药占比例并无明显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实施路径管理后, 两组在总有效率上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300, P>0.05) , 结果见表2。
3 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医疗管理模式, 其相对于指南来说, 内容更简洁, 易读、具体操作性强, 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6]。针对目前住院费用昂贵, 给患者精神和经济上带来巨大压力的情况, 临床路径的实施将发挥显著优势[7]。根据临床路径的程序要求, 首先对入院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 将其作为后期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抗菌治疗方案的实验室检查依据[8], 并且减少了不必要的辅助检查, 节省了检查费用。在本次研究中, 实施临床路径的试验组的住院总花费、住院药费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实施非临床路径的对照组 (P<0.05) ,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实施临床路径能够有效节省住院总花费、住院药费, 缩短住院天数。
目前我国的临床路径管理水平较发达国家相对较低, 仍需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协助路径的科学制订和实施。综上所述, 实施临床路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Niedemran MS, Anzueto A.Guidelines for them an agement of adultswith community-acpuired pneumonia, diagnose is assessment of severity, antimicrobial therapy, and prevention.Am J Resp Crit Care Med, 2001, 163 (7) :1730-175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10) :651.
[3]孙宏永, 徐峰, 徐志豪, 等.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的初步探讨[J].浙江医学, 2007, 29 (8) :805.
[4]刘明, 庞国明, 李真.呼吸病诊疗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183.
[5]英立平, 周保利.北京地区开展临床路径应用研究概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5) :289.
[6]李庚元.临床路径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 2004, 21 (7) :53.
临床经济效益 篇6
湖南省人民医院作为卫生部重点联系医院, 在“创优”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的基础上, 申报了卫生部“临床护理专业建设”项目。由于近几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护理学科发展迅速, 护理服务在医疗活动中的价值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 从而顺利地成为了卫生部“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入围医院。身为院长, 为护理队伍在医院发展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动、欣慰的同时, 对于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感触颇深, 认为护理学科只能够从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效能下功夫, 把“质量、安全、服务、效益”作为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 才能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基础管理, 促进护理学科持续稳步发展, 实现护理专业的职业价值。
护理学科的属性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职责
护理的历史源远流长, 可以说,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护理— (Nursing) 一词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 原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涵义。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护士的职责是: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 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 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医生不在场时, 护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护理的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 但它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 并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 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以不同方式阐述了护理概念和护士工作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 护理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即:护理的对象不再仅限于病人, 而是扩展到处于疾病边缘的人以及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着眼点是人而不仅仅是疾病, 其任务除完成治疗疾病的各项任务外, 还担负着心理、社会保健任务;护理的目标除了谋求纠正人生理上的变异外, 还要致力于人的心理社会状态的完满与平衡。护理的目标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 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它通过“促进健康, 预防疾病, 恢复健康, 减轻痛苦”来体现。
国外护理工作与国内的护理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护理实践的侧重点不同, 国外偏重于生活护理, 大部分护士的工作是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 联系、计划、组织、准备各项检查及出院病人的护理计划;国内护理工作侧重于医疗护理及疾病的治疗, 护士多侧重于病情的观察, 参与、协助急救和疾病的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关于《护理工作范畴的报告》中内容, 我认为, 临床护理作为专业学科, 每个护士都须了解护士的职责, 以此去透视把握职业价值的取向, 展示服务社会人群健康需求之魅力, 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医学照顾。医学照顾不同于家庭照顾, 应有较强的专业性, 医学照顾最基本的是用专业知识去照顾。目前, 国内外护理工作者对专科护理发展、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纷纷进行了探索, 专科护理活动同步于社会进步与医学学科发展, 能满足专科领域内护理服务对象的护理需求的程度。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 需要的是长期的、几乎皆是终身的医学照顾。
二是协助治疗。护士需遵医嘱执行口服、注射、其它途径给药治疗及采集检验标本, 在深入病房, 做好基础护理、健康指导、交流沟通、陪检等工作的同时, 还要协助医师执行患者的诊疗计划, 并对患者病情和治疗后的反应进行观察, 及时与医师沟通, 协助做好治疗工作。
三是协调沟通。沟通是达到协调管理的工具、方法、桥梁, 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 转移信息的过程, 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是人与人交往的一座桥梁, 通过这座桥梁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情和知识, 消除误会, 增进了解。现在的护士不仅仅只与病人及病人家属沟通, 还要与各部门沟通, 体现在各项工作中的协调沟通, 也成为了医生、患者和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粘合剂。
四是促进健康。护士通过对病人、病人家属开展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 一方面促进病人康复, 减少病人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使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另一方面, 护理是健康维护的主力军, 透过“健康教育、健康预防、健康保护”三个层面的努力, 促进人们掌握健康知识, 形成健康意识, 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养成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疾病, 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达到增强正向健康与预防负向健康的目的。
临床护理学科价值的载体:质量、安全、服务、效益
护理的价值通过什么来体现呢, 无疑, 是质量、安全、服务和效益。由此, 我们每个护士只有真正认清护理的价值, 才会真正以夯实基础护理为己任, 达到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 促进医院护理稳步发展的目的;而与之同时, 护理价值的最大化, 也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 提升服务能力的有效保障。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 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脉络为:医院管理、科室管理和个人管理, 个人管理是基础, 科室管理是重点, 医院管理是核心。护理质量和护士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密切相关, 科室质量管理要以实现高效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 充分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 实施最优化控制手段达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因此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护理质量管理机制是医院管理的有效手段。
护理之路, 如履薄冰,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护理工作面对的是“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群体, 护理过失可直接导致病人的疾苦和生命安危, 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安全护理是一项复杂费时的工作, 需要护士拥有扎实的理论、高度的责任心, 规范的护理服务行为及高尚的综合素质来为病人服务。在临床工作中, 质量监管机制要前移, 安全重心要下沉;管理者要贴近临床、贴近病人、贴近护士, 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此, 在新形势下构建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的理念、方法、制度、流程迫在眉睫。在更深的层面上, 我们要着力培养护士知法、懂法、守法, 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 有效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树立新一代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做好护理服务最关键的就是, 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病人至上。护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地转变服务观念, 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护理, 深入细致做精专科护理, 落实优质服务措施。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要构建起尊重病人、方便病人的人文环境;要全面加强护理质量内涵管理, 经常性开展护士综合素质培训, 如, 加强在临床工作中主动介绍、主动宣传、主动解答病人疑问、主动沟通的培训, 从而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细节, 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次操作的常规。病人满意就是最好的质量, 最好的服务, 这也是护理专业价值取向的不懈追求。
我们所说的护理成本效益, 是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即护理服务使社会获得的使用价值与护理服务在创造这些价值时所消耗劳动的比较关系。二十一世纪的护理服务正在向医院和社区两大主体发展, 护理成本效益研究有利于护理的整体发展, 如何做到护理通过小投入, 做到大健康产出;而只有大健康的产出, 才能体现服务大效益,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病人来医院, 通过护理找到关心、体贴、照顾, 安心、静心、放心的感觉, 这样就可以使病人流连忘返。好的医疗技术吸引病人, 而优质的护理服务才可以留住病人, 只有两者的相生相依、相依相托, 才能架构医院日新月异、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景。
临床护理学科的建设与价值取向
护理学科在医疗卫生和医院整体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护理工作如何适应经济市场化、科技信息化、服务多元化的新形势, 以及在新形式下如何推进学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国家实施新医改对医疗机构来说是挑战, 更是机遇, 它的一系列举措直接影响到护理事业今后的发展。护理已成为国家一级学科, 现临床护理专业首次纳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标志我国护理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护理事业的建设发展必须从现在开始, 在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上力求新的突破, 注重护理发展的独立性,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体现出新时期护理服务的真正价值所在, 将提高护理内涵和扩展护理外延有机结合, 造就高素质复合式的护理队伍。
护理是平凡中见伟大的工作, 在近年来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如抗击非典、抗病救灾、抗震救灾、三聚氰胺奶粉筛查、手足口防治等, “白衣天使”无私无畏、保卫生命的事迹, 让人们心中对护士的偏见与芥蒂消失, 而以敬佩和尊重代之。
近几年来, 护理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 党和国家给予护士的政治、物质待遇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 护理学科建设无论是思想认识, 还是工作落实, 各方面投入或政策倾斜等都还存在诸多不足, 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依然是卫生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营造利于护理发展的良好氛围, 仅仅依靠护理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 需要在医院整体系统积极配合, 大力辅助, 需要各级领导把护理学科建设放在全局建设中去规划、去推进!
只有真正把素质提升了, 护理质量提高了, 服务态度改善了, 科研成果多起来了, 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了, 社会与公众才能看到护士群体、护理行业的崭新的面貌, 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潜能, 而这也正是临床护理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人民医院是一所百年老院, 护理的发展倾注了历代护理人的艰辛努力, 更得到了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临床经济效益 篇7
1 材料和方法
1.1 超声诊断仪及配套
辽宁汉德科技有限公司HD-9200A兽用掌上全数字B型超声诊断仪, 配频率为3.5 MHz的可调扇扫探头, 超声耦合剂, 数码相机, 视频采集卡, 夏普产AR-38185打印机。
1.2 妊娠母猪
大型规模化生产猪场 (存栏数10 000头, 育龄母猪3 000头) 的大长白等大体型猪。初胎母猪重120~150 kg, 经产母猪重150~200 kg;初胎母猪均为栏养, 每栏6~8头, 经产母猪以限位饲养为主。所有配种母猪均进行早期孕情监测。
1.3 监测方法
探测部位在母猪下腹部左右、最后第二乳头旁侧。不必剪毛, 局部涂耦合剂, 探头朝向耻骨前缘、骨盆腔入口方向或呈45°角斜向对侧后上方进行定点扇形扫查。
1.4 判定标准
阳性 (怀孕) ——显示孕囊或胚芽的断层声像图及子宫角结构;阴性 (未孕) ——显示未孕子宫的断层声像图;可疑——不显示子宫的断层声像图, 未见孕囊或胚胎。可疑猪只需跟踪复查。
2 实验结果
2.1 妊娠母猪和未孕母猪的声像图特征
具体见右图。
2.1.1 妊娠母猪
妊娠早期 (18~21 d) 子宫中出现孕囊, 又称妊娠囊, 内含早期胎水, 量少, 呈小的圆形暗区, 暗区的直径不到1 cm或1 cm以上, 通常为一个暗区或2~3个相邻的暗区, 位于膀胱暗区的前下方。随着妊娠的增进, 暗区不断扩大成多个不规则圆形、椭圆形的暗区。妊娠25 d后可在孕囊暗区内扫查到胚斑反射, 呈椭圆形低强回声光团, 在胚斑中一般可同时观察到规律性、快速闪动的线性亮点, 此为心管搏动。妊娠26 d后胚胎逐渐显出胎儿固有的轮廓, 胎头、躯体及四肢逐渐发育完善, 出现胎动及内脏器官 (肝、胃等) , 这些声像图变化可提示胎儿的早期发育, 并为鉴别死胎提供科学依据。
2.1.2 未孕母猪
未孕子宫角位于膀胱的左右和前下方, 膀胱腔内为无回声、较规则的液性暗区, 未妊娠的子宫角壁对超声的反射弱, 其断面声像图呈各种不规则的圆形弱反射区, 但要注意观察其界限, 以与肠管的断面声像图相区别。一周后应复查, 避免误诊。
母猪卵巢呈一弱反射的团块, 直径在2 cm左右, 如有发育的卵泡, 则在团块中出现多个相邻的圆形小暗区, 但一般难以扫查到。
2.2 实验效果评估
本次实验共监测了成年发情配种母猪402头, 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
3 结论与分析
在大型集约化养猪场, 对妊娠母猪应坚持常规化、制度化监测。时间为每半个月一次, B超探查时机以配种后20~35 d为宜。通过临床应用, 笔者体会到使用兽用B超诊断母猪早期妊娠, 确有其特有的优势, 在现场实际操作中, 以小型、便携掌上式B超诊断仪最为方便、适用。
3.1 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
过去, 常规早期妊娠诊断方法对于第一情期配种后不发情而又未孕 (占配种头数20%左右) 的母猪, 一般需待到配种后40~80 d左右 (由兽医技术水平所决定) 方能比较有把握地确诊是否怀孕。这样的母猪在一个繁殖周期内有可能造成20~60 d的无效饲养。据实验猪场统计, 使用B超进行早孕监测后, 诊断妊娠的准确率至少提高了9个百分点。及时检出未孕母猪, 按每发现一头空怀母猪就可减少20~60 d的无效饲养, 可节约饲养成本120~360元 (每天6元) 计算, 如果在1 000头规模的养猪场, 有200头次的母猪发生空怀, 则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24 000~72 000元。
3.2 避免间接经济损失
按每头成母猪妊娠期114 d计算, 每头成母猪年产仔猪2.3胎, 如果母猪空怀或患有繁殖障碍性疾病, 则势必影响母猪的繁殖胎数, 结合市场行情, 无形中将造成更大损失。而应用B超监测技术, 除及早判定母猪空怀外, 还可以对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卵巢机能异常或疾病、子宫疾病、死胎流产) 以及公猪的睾丸、副性腺等疾病及早做出科学诊断, 及时采取治疗、淘汰或给予催情等相应措施, 以提高母猪生产率, 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
3.3 保证均衡生产
规模化养猪的生产效益关键在于均衡生产, 均衡生产取决于均衡配种。B超监测可及早准确掌握妊娠母猪的头数, 同时B超可观察母猪产后的子宫复旧, 这方面的资料已有报道。而B超如果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则可选择生殖机能正常的母猪参加配种, 准确掌握健康母猪参配数目, 以提高情期受胎率, 从而保证均衡生产。
参考文献
[1]毓星, 吴乃森.计划生育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2]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陈兆英, 论士春, 等.B超在母猪妊娠监测中的应用[J].河北畜牧兽医, 2000, 16 (11) .
[4]邓立新, 王国谨, 程福成.B超在母猪妊娠和排卵监测中的应用[J].猪业科学, 2008, (7) :48.
【临床经济效益】推荐阅读:
临床效益05-27
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目录介绍06-03
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自我介绍09-30
临床思维07-14
持续临床07-22
医学临床10-14
临床联系10-15
临床成果10-21
临床环境05-11
临床类型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