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高血压研究

2024-09-24

H型高血压研究(共10篇)

H型高血压研究 篇1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随之增加,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从过去单一到现在的多个危险因素,是控制疾病的一大进步,调查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关系紧密是近年研究重点,是导致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研究资料显示,美国卒中指南把人体血中Hcy水平大于10μmol/L时称为高Hcy血症,凡是原发性高血压伴有高Hcy血症界定为“H型”高血压[1,2]。国内研究显示[3],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平均Hcy水平为15μmol/L,约3/4的患者伴有血浆Hcy水平升高,即H型高血压。目前针对我国“H型”高血压[2]发病率不断增加的现状,早期检出并积极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趋势,所以在此对H型高血压做综述,从而为我国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1 H型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Mancia等提出导致Hcy升高的因素颇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遗传因素,β胱硫醚合成酶、γ胱硫醚酶和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5,N10-MTHFRC)的基因突变及内皮一氧化氮合酶(G894T)基因突变等[4]导致Hcy升高。二是非遗传因素[5],如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缺乏[6]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9]引起Hcy升高,除此之外,Hcy还与年龄、性别、人种、环境、饮食、生活习性(吸烟、饮酒、咖啡)等方面及一些肿瘤疾病、部分药物等因素有关[7]。

因此,国内外知名学者对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8]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Hcy可能促进内皮细胞合成内皮素,且在金属离子(高铁或铜离子)的存在下氧化产生超氧化物阴离子、过氧化氢及羟基等活性氧中间产物,导致NO的氧化失活及降低其利用率,并可与NO直接反应导致NO浓度降低及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合成,造成血中内皮素与NO浓度的失调,同时Hcy使前列环素(PGI2)生成减少,这些均使内皮衍生松弛因子的减少,血管可扩张性降低,血压升高。(2)Dayal S认为,Hcy可能通过炎性反应[9]、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等多种机制损害动脉壁血管内皮细胞[10](EC),造成EC自溶、脱落,导致动脉壁弹性降低。(3)Hcy水平的不断提高,细胞内线粒体对钙离子的释放增加使钙离子快速聚集在EC,导致血管的快速收缩,血压升高。(4)Hcy的升高,可以促进弹力纤维的溶解和胶原纤维的合成,改变两种纤维在血管壁中的固定比例,从而导致动脉壁的弹性,顺应性下降,阻力增加。(5)Hcy的升高破坏体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激发血栓形成,这是心梗、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6)脂质代谢紊乱:Hcy含有巯基(SH)通过启动脂质过氧化产生毒性细胞产物(LDL)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同时Hcy-LDL易于和清道夫受体结合,易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细胞内胆固醇聚集和泡沫细胞的形成,脂质沉积在血管壁,而内皮细胞摄取脂质增加,促进脂质斑块的形成[11]。同时Hcy-LDL也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刺激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纤维板块的形成,最终导致动脉硬化,升高血压。(7)Hcy通过影响自由基的生成及促进钙离子内流,激活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和(或)蛋白激酶c,Hcy不仅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DNA的合成,还使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yclinm RNA和fos原癌基因m RNA迅速表达,导致血管重建,刺激血管平滑肌增殖[12]和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同时诱导肾血管重构,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加之Hcy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增加肾钠重吸收,水钠潴留,使血压升高[13]。(8)Hcy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粘附性与聚集性增高,从而促进血栓形成[14]。同时Hcy可增加血小板凝血恶烷的产生,增强血小板粘附作用,激活凝血因子V和Ⅹ的活性,抑制组织纤溶酶活性物的活性,降低抗血栓形成因子Ⅲ和Ⅳ的活性和纤溶物质,也可增加血栓素B合成,增强血小板凝集,促进动脉硬化的进展[15]。

2 H型高血压的治疗

Meta分析及循证医学证据显示[16]:Hcy每升高5μmol/L,冠心病的风险增加33%,脑卒中的风险增加65%,脑卒中病人再次复发的风险增加74%;而Hcy每降低3μmol/L,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下降11%,脑卒中风险下降24%。另有学者证明血浆Hcy升高增加卒中复发率[17]。张玉杰等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1年后复发率为16.91%[18]。

H型高血压从本质上阐述两者的双重危害,所以从治疗上应双管齐下,二者缺一不可,即降低血浆Hcy的同时控制血压。

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明确指示,规格为0.8 mg叶酸在降Hcy作用最强,而且经济、安全。针对Hcy适应症自主研发的依那普利叶酸片含有0.8 mg的叶酸,是目前唯一具有降低Hcy作用的最佳剂量规格[19]。Waid等[19]研究显示,叶酸治疗使血浆Hcy降低了3.3μmol/l,降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16%,脑卒中风险24%。同时我国林县的一项研究表明补充叶酸等维生素确实使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37%[20]。

霍勇教授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上表示: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可以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能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依那普利叶酸片是针对我国H型高血压研制的新的复方制剂,而且是第一个批准用于临床的药物,两者联用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上具有显著协同作用[21]。推荐剂量10 mg/0.8 mg是多年疗效和安全性验证的最佳规格。孙宁玲等[22]等研究发现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更全面控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和Hcy状况,疗效显著优于单用依那普利片。查滨[23]等进一步证明复方制剂不仅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和血浆Hcy水平,还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目前,我国H型高血压比例不断增加,预防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才能实现我国居民的健康发展。

H型高血压研究 篇2

[关键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高脂血症;H型高血压高脂血症合并H型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疾病,其中,H型高血压发病率在我国高达75%,H型高血压为高脂血症独立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目前临床对高脂血症合并H型高血压的治疗以常规降压、调脂等药物为主,但往往忽视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调节。本研究探讨了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高脂血症合并H型高血压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79例高脂血症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脂血症合并H型高血压诊断标准,其HCY水平大于10μmol/L,TC≥6.5mmol/L或TG≥1.7mmol/L,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甲低、无症状性脑梗死、糖尿病、严重心脏器质性疾病、癫痫病史、精神病史、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和常规组(38例)。41例治疗组患者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最小52岁,最高80岁,平均(62.3±2.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5.7±0.3)年;体重最低42kg,最高82kg,平均(63.18±1.32)kg。

38例常规组患者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最小51岁,最高81岁,平均(62.7±2.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平均(5.8±0.3)年;体重最低42kg,最高82kg,平均(63.42±1.22)kg。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合理降压药物、调脂、扩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H20083533)治疗。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每次10mg,1天1次,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脑卒中发生率、脑卒中、治疗前后TG、TC、LDL-C、HDL-C、收缩压、舒张压、HCY水平的差异。

显效:经治疗,舒张压降至正常范围或降低≥10mmHg,TC降低≥20%或HDC-C升高≥0.26mmol/L或TG降低≥40%;有效:舒张压降至正常范围或降低<10mmHg,或收缩压降低>20mmHg,TC降低10%~19%或HDC-C升高0.1~0.25mmol/L或TG降低20%~3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高脂血症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治疗结果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总有效率、脑卒中数据属于计数资料(%表示),处理方式:x2检验。TG、TC、LDL-C、HDL-C、收缩压、舒张压、HCY水平属于计量资料(x±s),处理方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例数比常规组多,总有效率经x2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LDL-C、HDL-C、收缩压、舒张压、HCY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TG、TC、LDL-C、HDL-C、收缩压、舒张压、HCY水平无明显差异,数据经t检验显示3项指标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HDL-C、收缩压、舒张压、HCY水平跟常规组相比有明显优势,数据经t检验显示3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2.3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脑卒中例数1例,发生率2.44%明显比常规组4例(发生率10.52%)低,脑卒中数据经x2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2,P=0.013)。

3讨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病理损伤作用目前有四种假说,一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二是影响纤维蛋白活性;三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四是促使载脂蛋白在血管堆积。从假说来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显著提高患者血管压力,导致血管舒张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阻力,导致高脂血症、冠心病风险加大。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中,马来酸依那普利为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经口服后,马来酸依那普利可于体内发生快速水解,产生依那普利拉产物,可发挥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作用,促进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降低,通过有效降低外周血管和肾血管阻力,有助于全身血管、小动脉的舒张,肾血流量的增加,从而达到降压目的。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中的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以及维生素B12作用后,可产生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可跟多种一碳单位物质相结合,产生四氢叶酸类辅酶,有助于一碳单位在体内的传递,参与氨基酸、核酸等重要物质合成和体内重要化学反应。另外,叶酸还可参与蛋氨酸循环,通过一碳单位转化为甲基,可促进同型半胱氨酸重甲基化,促进蛋氨酸生成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降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了上述两种药物的作用,可有效发挥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作用,对预防脑卒中发生有益。

本研究常规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治疗后TG、TC、LDL-C、HDL-C、收缩压、舒张压、HCY水平、脑卒中发生率等方面跟常规组比较均有优势,其中,治疗组脑卒中例数1例,发生率2.44%明显比常规组4例(发生率10.52%)低,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明显比常规组73.68%高,TG、TC、LDL-C、HDL-C、收缩压、舒张压、HCY水平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常规组,这主要是因为马来酸依那普利发挥了降脂和降压作用、促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作用。

李玉华等的研究显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跟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另外,雷蔚等的研究显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于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近期的HCY的效果优于氨氯地平或厄贝沙坦联合叶酸的效果。

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篇3

关键词:H型高血压,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的出现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 病变为基础产生的斑块的破裂、内出血, 继发血栓形成, 同时还有血管痉挛因素的参于, 但是炎症反应和易损斑块的破裂有着重要的联系[1]。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 是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产物。高Hcy血症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导致动脉粥硬化, 促使血栓形成[2,3]。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证实高Hcy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为探讨H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 (CHD) 发病的关系。现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5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入选标准

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兴平145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 同时疑诊合并冠心病550例患者, 平均年龄 (63.81±9.64) 岁。其中男性313例, 女性237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系统严重感染、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等。

1.1.2 分组

将入选者按照血Hcy水平的不同, 分为H型高血压组 (Hcy>10 pmol/L) 368例, 平均年龄 (63.4±7.8) 岁, 男219例, 女149例, 非H型高血压组 (Hcy<10 pmol/L) 182例, 平均年龄 (62.7±7.9) 岁, 男94例, 女88例) 。全部病患入院前都不曾有叶酸、B族维生素等影响血浆Hcy水平的药物服用史。所有研究对象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402例, 平均年龄 (63.4±7.8) 岁, 男226例, 女176例。

1.2 方法

1.2.1 基本资料采集

研究对象第1次就诊时分别记录性别、年龄、血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 BMI=体重 (kg) /身高 (m) 2。

1.2.2 血液标本采集

研究对象清晨空腹 (禁食水12 h以上) 抽取静脉血3 m L (生化管) , 使用迈瑞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所有测定均在质控良好状态下严格按说明操作。

1.2.3 Gensini评分

根据评分方法, 55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 分别对其进行Gensini评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单因素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均<1.96 P>0.05) 。见表1。在性别比较中, 男性患H型高血压的比率69.97% (219例) 高于女性的62.8% (149例) 。

2.2 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两组患者在冠心病 (CHD) 发病率的比较

结果示H型高血压组冠心病患者的比例 (男180例82.19%/女129例86.58%) , 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 (男46例48.94%/女47例53.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 (男/女) =36.243/31.843, P=0.000<0.05) 。

2.3 冠心病患者中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的患者比较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

冠心病患者中H型高血压组患者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 结果见表2, H型高血压组患者中男、女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 女性高于男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Hcy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分析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显著相关, 相关指数达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0.594, P=0.000<0.05) 。

3 讨论

伴血浆Hcy水平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5], 二者都能引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导致血小板聚集于内皮细胞损伤处, 继而生成血栓;损坏的血管内皮细胞同时会引发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与收缩因子的比例失衡, 使血管舒张功能出现障碍, 从而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 两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互相促进, 加速动脉硬化, 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率[6]。H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约5倍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 比正常对照人群高出大概25~30倍。

该研究中证实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 (BMI) 、还有血脂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H型高血压组冠心病患者的比例 (男82.19%/女86.58%) 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 (男48.94%/女53.41%) (P<0.05) , Hcy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分析也提示Hcy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Hcy水平越高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程度越重。与以往研究略有不同的是[7], 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两组患者在性别比较中男性高于女性, 但比较H型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时, 我们发现女性 (59.49±27.885) 高于男性 (50.17±26.08) (P<0.05) [8]。这就说明, 对尚未出现心脏病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来说, 高Hcy可作为预测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对中、老龄妇女尤其重要。

综上, H型高血压和Hcy水平与冠心病息息相关, H型高血压是CHB的一个独立风险因子。虽然男性H型高血压较女性多发, 但女性高Hcy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更高。降低血压并降低Hcy水平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 会将冠心病发病率降低, 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9]。

参考文献

[1]葛迎辉, 栾献亭, 石高举, 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 :24-25.

[2]胡立禄, 姜大春, 唐旭东.H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西南国防医药, 2012 (1) :33-35.

[3]丁智晓.H型高血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9) :1433-1434.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 3 (5) :42-91.

[5]郝雅文.H型高血压中西医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 :555-556.

[6]李飞, 韩淑祯, 孔令阁.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4) :22.

[7]李庆辉, 刘存根, 谭碧峰.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J].黑龙江医学, 2014, 38 (11) :1233.

[8]郑卫峰.H型高血压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的关系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3.

H型高血压与补充叶酸 篇4

大家可能觉得“H型高血压”这个名词很陌生。其实,所谓H型高血压并是个新名词?近些年的医学科学研究发现,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因为同型半胱氨酸英语第一个字母是“H”,故将这一类原发性高血压称作为“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的发生与我们的饮食有关,饮食中缺乏叶酸等B族维生素是导致H型高血压增多的原因。据调查,现有成人高血压患者中75%为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H型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又是什么呢?它是体内蛋氨酸代谢途径中形成的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在叶酸的作用下,同型半胱氨酸可重新合成蛋氨酸,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就会降低:如果体内叶酸缺乏,同型半胱氨酸重新合成蛋氨酸受阻,可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高对身体又有什么损害呢?它可以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造成损伤,影响血管运动过程、使动脉壁弹性改变、导致血管快速收缩,还会使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诱发脑梗死、心肌梗死。因此,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H型高血压容易发生中风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由此可见,补充叶酸,打开同型半胱氨酸重新合成蛋氨酸的通道,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将有助于H型高血压患者防范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大家都知道的:叶酸

叶酸最初是从菠菜叶子中分离提取出来的,因此得名,也被称为维生素Bg,体内叶酸含量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健康,正常成人体内的储存量为5-10mg,平均每日丢失量为60mg。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其良好的食物来源有肝脏、肾脏、蛋、梨、蚕豆、芹菜、花椰莱、莴苣、柑桔、香蕉及其他坚果类中。叶酸虽然在食物中广泛存在,但其在食品储存和烹调过程中可损失50%-70%,最高可达90%,混合食物的叶酸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只有50%,因此,人群叶酸缺乏的比例较高。

美国是一个心脑疾病高发的国家,他们从1998年1月1日起,所有的标准“营养强化”的谷类产品以及含有这些谷类食物的混合加工制品,都要强化叶酸。近年来,加拿大、智利及一些拉美国家也实行了叶酸强化措施。叶酸强化食物的标准是叶酸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其生物利用度须达到85%,因此,强化食物中添加叶酸是人群获得可利用叶酸的一种有效途径,美国人群体内叶酸水平的显著提高,可归功于添加叶酸的高生物利用率。

H型高血压

吃降压药的同时吃点叶酸

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还没有实行在强化食物中添加叶酸的办法,而且食品在储存和烹调过程中叶酸损失量大的,如果单纯依靠多食叶酸含量高的食物,显然不能充分解决H型高血压患者体内叶酸含量不足、同型半胱氨酸较高的现状。

因此,补充叶酸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已列入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如何补充叶酸,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已成为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建议一方面要多食叶酸含量高的食物,另一方面在服用降血压药物的同时服用叶酸片。目前我国已有降压药物与叶酸的复合制剂,经研究,应用降压药物与叶酸的复合制剂,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和补充叶酸的效果,复合制剂明显优于单用降压药物。

H型高血压研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11~2012-04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人60例,高血压病依据1999年WHO/ISH的高血压诊断标准,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H型高血压(1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90±11.80)岁;非H型高血压组(2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77±11.65)岁;选取同期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20±12.63)岁。所有研究对象经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除外吸烟、肿瘤、结核、肝、肾等脏器损害、糖尿病、手术、外伤、感染或其他应激情况。所有入选者测量血压。

1.2 方法

1.2.1 标本收集

所有患者均于清晨采集空腹肘前静脉血标本,所收集的血标本离心(3000 r/min,4℃,10 min),分离血清,分别用于测定Hcy、MCP-1、IL-8。

1.2.2 测定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Hcy、MCP-1、IL-8,试剂盒购于上海沪尚生物工程研究所。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使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的比较,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用Pearson相关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组之间男女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指数、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1组与2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压均显著高于3组(P<0.01)(见表1)。

2.2 Hcy、MCP-1、IL-8水平

H型高血压组Hcy、MCP-1、IL-8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两组Hcy、MCP-1、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 单因素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Hcy与MCP-1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740(P<0.01);Hcy与IL-8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68(P<0.01)。

注1:H型高血压=1组;非H型高血压=2组;对照组=3组 注2:与2组比较,☆P<0.01,☆☆ P<0.05;与3组比较,△P<0.01,△△ P<0.05。

注1: H型高血压=1组;非H型高血压=2组;对照组=3组 注2:与2组比较,☆P<0.01,☆☆ P<0.05;与3组比较,△P<0.01,△△ P<0.05。

3 讨论

H 型高血压是指伴有高Hcy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1],本实验结果表明,H型高血压组Hcy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非H 型高血压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H型高血压患者Hcy呈显著高水平状态,这与以往研究是一致的。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高血压、HHcy 均是动脉硬化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且高血压与HHcy在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中具有协同作用[3]。Graham等[4]也证实,高Hcy合并高血压者在致血管疾病风险上,比单纯高血压者升高了10.3倍。

最新研究证实,H 型高血压患者中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血清Hcy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水平[5]。Hcy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可能的病理过程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加速血管壁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发展等[6]。而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壁免疫炎症反应是HHcy引发AS的主要病理生理反应[7,8]。目前有研究表明,Hcy可通过NADPH等促进氧自由基产生的途径来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MCP-1和IL-8[7,9],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MCP-1是CC类细胞趋化因子中的一员,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即可释放MCP-l,早期AS斑块中可检测到MCP-l,MCP-l与AS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10,11],已有文献报道,Hcy能够刺激离体培养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MCP-1[12]。1999年,Gerszten[13]提出,在AS病变过程中,IL-8是一种重要的能够促使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牢固粘附的因子。本实验发现,MCP-1、IL-8在非H 型高血压组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在非H型高血压中即有MCP-1、IL-8的表达升高,已知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推测可能与这些炎性因子表达升高有关。而且H 型高血压组MCP-1、IL-8水平较非H 型高血压组显著升高,提示Hcy可能会上调MCP-1、IL-8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的损伤。已有研究证实,Hcy与MCP-1、IL-8存在正相关作用[14,15],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与此相符,推测H 型高血压致AS可能与Hcy致MCP-1、IL-8的高表达有关。高浓度Hcy导致炎性因子MCP-1、IL-8大量释放,趋化其自身迁移到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扩大,MCP-1、IL-8反过来又可影响Hcy的表达,它们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加速了AS的进程。

H型高血压研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60例为观察组, 男43例, 女17例, 年龄41~76岁, 平均 (61.3±4.5) 岁, 病程1~12年, 平均 (5.3±1.2) 年;另选取同期该症患者60例为对照组, 男40例, 女20例, 年龄39~81岁, 平均 (62.5±5.1) 岁, 病程2~15年, 平均 (6.1±1.5) 年。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15μmol/L,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有一氧化氮及甲氨蝶呤服用史及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103723) 5mg/d口服。观察组患者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14023577) 5 mg/d口服。Hcy测定选择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试剂盒, CIMT测量采用彩色超声仪GELOGIQ-3, 备有10 MHz探头, 轴分辨率为0.1 mm。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降压效果及Hcy及CIMT水平, 作对比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根据《高血压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舒张压下降>20 mm Hg, 血压基本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舒张压下降>10 mm Hg;无效, 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 血压无变化甚至升高[3]。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倒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 对照组为76.67%, 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治疗后, 观察组Hcy及CIM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是高血压检出率与控制率较低, 且高发于老年患者,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显示, H型高血压为脑卒中高发的主要因素[4]。血浆Hcy水平上升与动脉粥样硬化呈密切相关性, 能有效促进血管平滑肌水平上升, 引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学者研究认为, 血浆Hcy上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在颅内形成微血管瘤变, 在体内持续高血压情况下, 可导致瘤体破裂, 形成脑出血, H型高血压是导致高血压死亡的主要原因[5]。因此, 在H型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 不仅需要有效控制血压, 也需要控制血浆Hcy水平, 减少因血浆Hcy水平过高对患者脑血管引发的损伤。有研究显示, 叶酸与降压药联合降压, 在降压的同时, 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Hcy水平, 从而阻止Hcy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有效防治其并发症[6]。

在本研究中, 对H型高血压患者分别行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治疗。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可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及降低Hcy, 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与文献[7]报道结果一致。提示, 对H型高血压患者采取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 具有较高安全性, 在在控制血压水平同时, 也能够促使Hcy水平下降,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 降低脑血管负担, 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通过抑制肾上腺激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起到显著降压的效果[8]。改善血管外周循环, 扩张血管, 起到降压作用。其中含有叶酸成分, 叶酸能经过作用于蛋氨酸循环, 将一碳单位变为甲基, 将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 叶酸也可以经一碳单位, 起到促进核酸合成的作用[9]。叶酸补充后, 能促进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 降低机体的Hcy水平[10]。Hcy水平下降, 可促使血管内皮损伤得以修复, 解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或者已经出现脑梗塞早期症状者, 在采取常规降压治疗时, 控制Hcy水平, 对降低脑梗死症状发生, 提高生存质量, 具有重要价值[11]。

本组研究中, 经对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后, 结果显示, 行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依那普利, 在降血压的同时, 也能降低Hcy水平, 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形成, 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分析 篇7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WHO认为健康成人空腹血浆HCY平均水平在5μmol/L~15μmol/L, 当HCY水平为≥10μmol/L属于高HCY血症, 伴有高HCY的高血压, 被称为“H型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可导致残疾, 甚至死亡等[1]。颈动脉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其病变出现往往早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 可初步反映大、中动脉的硬化情况, 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成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一个良好指标[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的分析, 观察高HCY水平对颈动脉的影响, 从而为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 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其中H型高血压192例, 男99例, 女93例, 高血压1级32例, 高血压2级50例, 高血压3级110例;非H型高血压患者206例, 男101例, 女105例, 高血压1级38例, 高血压2级65例, 高血压3级103例。

1.2 方法

1.2.1 颈动脉IMT测量

应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 采用7.5 MHz~10.0 MHz探头, 数据测定选用仪器内存血管分析软件。受检者取仰卧位, 颈部伸展头部偏向检查对侧, 探头置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或后缘, 从锁骨上窝颈动脉起始处沿血管走行纵向扫查, 依次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然后将探头转动90°, 自下而上横向扫查。二维图像观察血管走向、管壁、管径、内膜中层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

1.2.2 超声诊断标准

参照华盛顿大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级标准:颈总、颈内动脉的IMT<1.0mm, 内膜可以不光滑, 但无明显隆起斑块形成者归为颈动脉正常;发现斑块和 (或) 颈总、颈内动脉的IMT≥1.0 mm归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年龄及斑块检出情况

高血压患者动脉斑块检出率为25.25%, 其中非H型高血压患者, 动脉斑块检出率为48.54%, H型高血压患者动脉斑块检出率为53.64%。H型高血压患者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研究对象颈动脉及动脉内径情况 (见表2)

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厚度大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 动脉内径要小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mm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非炎症性病变, 脂质代谢紊乱和动脉壁功能障碍是引起本病及形成粥样斑块的重要因素[3]。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4], 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降低, 顺应性下降, 脆性增加, 而随着血压的升高, 内皮受损增加。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研究认为内皮功能受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改变, 出现在动脉粥样硬化之前[5]。HCY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使血管内皮细胞代谢紊乱, 从而导致内皮细胞凋亡[6], 并能增加血中血小板的黏附性, 缩短血小板存活期,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的形成, 相关研究也证实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加密切相关[7]。本研究表明, 高血压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而H型高血压患者斑块形成速度增加, 动脉IMT厚度增厚, 内径缩小, 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率增加, 因此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要注意减低HCY水平, 会增加获益。

摘要:目的 通过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的分析, 观察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对颈动脉的影响。方法 对192例H型高血压患者运用超声诊断仪观察血管走向、管壁、管径、内膜中层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高血压患者动脉斑块检出率为25.25%, 其中非H型高血压患者动脉斑块检出率为48.54%, H型高血压患者动脉斑块检出率为53.64%, H型高血压患者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厚度大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 动脉内径要小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高血压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而H型高血压患者斑块形成速度增加, 动脉IMT厚度增厚, 内径缩小。

关键词:H型高血压,颈动脉超声,内中膜厚度,动脉内径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8) :701-743.

[2]赵鹏飞, 张怡, 季晓云.高血压病人ENOS基因Glu298-Asp多态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联性[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4, 1 (26) :28-30.

[3]伍于添.超声医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403-407.

[4]王惠萍, 付桂玲, 于小洪.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 (1) :39-40.

[5]帅秀芳, 郑慧, 王邦宁.超声评价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2 (2) :248-251.

[6]李录, 贾绍斌, 陈大鹏.bcl 2在同型半胱氨酸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4, 1 (2) :75-78.

H型高血压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和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杏坛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90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 h内入院, Hcy>15µmol/L, 高血压诊断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拟订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56例, 女34例, 年龄为38~78岁, 平均 (58.3±10.4) 岁,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或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恶性贫血、近期服叶酸和B族维生素、高脂血症患者;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 男30例, 女15例, 年龄36~76 (56.5±10.2) 岁, 两组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Hcy检测采用酶转换法荧光定量法。由日本产HITACHI7170A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标本进行测定, 检测试剂由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正常值为0~15µmol/L;血浆Lp-PLA2浓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 检测试剂由天津康尔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正常值为175 ng/m L。上机参数均按检测试剂盒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设置, 每批标本测定均设标准品和质控品, 仪器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样品收集、处理和保存:

Lp-PLA2和Hcy的测定方法采集前1 d禁水4 h, 忌食高蛋白饮食。Lp-PLA2用EDTA抗凝管取血2 m L, 1500 r/min离心10 min, 收集上清液;Hcy用促凝管取血2 m L, 3000 r/min离心10 min, 收集上清液。血浆 (清) 如不立即检测, 则须于是-20℃保存, 并避免反复冻融。

1.4 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

采用美国VIVID7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线阵式探头7.5 Hz。被检查者取卧位, 偏向检查者的对侧, 低枕, 头略向后仰, 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制订颈动脉异常标准:内膜增厚为颈动脉1.0 mm≤IMT<1.3 mm或分叉处1.2 mm≤IMT<1.5 mm, IMT≥1.5 mm判定为斑块形成[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 (±s) 表示, 用中位数M (P25, P75) 表示偏态资料, 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应用于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Lp-PLA2测定结果比较经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病例组患者血浆的Lp-PLA2明显升高,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病例组患者血浆Lp-PLA2与IMT的相关性研究病例组患者的IMT为 (1.42±0.51) mm, 与血浆Lp-PLA2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r=0.315, P<0.01)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在动脉硬化的发展中首先是IMT增厚, 变为粗糙的内膜, 斑块逐渐形成, 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从而形成。颈动脉IMT增厚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 近年发展起来的超声诊断方法是一种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性指标。宫腔狭窄引起血管远端血流状态呈低灌注, 同时血流加速度在狭窄段越高, 血流切应力作用相对于斑块表面的就越大, 斑块表面的破裂越容易造成形成, 从而形成栓子, 栓塞远端血管。另外, 当形成的易损斑块突入管腔时, 由于管壁应力或富含脂质的增加, 连续性中断可以在斑块表面纤维帽发生, 血小板可被纤维帽下结构暴露的脂质和胶原激活, 凝血反应启动, 血栓从而形成。并且已有相关研究[4], 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率的危险性在伴有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增高21倍。

本研究发现病例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血浆Lp-PLA2作为一种新兴的炎性标志物, 越来越受到关注。Ninio等[5]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LpPLA2的活性及其m RNA表达都显著增高。我们的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也证明血浆Lp-PLA2可能参与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初表现, 颈动脉IMT的检测已成为了解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无创性检查方法。本研究通过对90例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Lp-PLA2浓度和颈动脉IMT相关性的分析发现, 血浆LpPLA2浓度在H型高血压患者组升高, Lp-PLA2浓度与IMT正相关。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取得了先进成果, 对Lp-PLA2与H型高血压患者内在关联性研究取得了有效进展, 这为临床医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祖国医学认为[6], Lp-PLA2之所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产生作用, 主要机制: (1) 血管内皮:当血管内皮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其内部组织结构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导致Lp-PLA2原有的新陈代谢功能加强, 部分氧化压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这些都是造成血管发生生受损、破裂的主要因素。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 会增加内皮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 (2) 动脉斑块:根据医学研究理论, 在特殊情况下, Lp-PLA2发生水氧化作用, 最后生成了溶血卵磷脂、氧化游离脂肪酸等产物, 这些都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中, 细胞组织功能变异是促进斑块形成的主要因素, 这与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3) 炎症作用:Lp-PLA2在生物性反应条件下, 会促使炎症病变的发生, 使新陈代谢系统出现明显的变化, 最后产生了更多与新陈代谢相互稳定的病况。例如,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白三烯类炎性因子等介质中, 都是促进炎性反应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中显示, 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 并且与患者血浆Lp-PLA2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P<0.01) , 因此, 可以在临床上通过多点检测患者指标而进行病情的检测。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常规检测血浆Lp-PLA2, 在提高血压控制率的同时做好包括Lp-PLA2在内的综合危险因素的防控, 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 (Lp-PLA2) , 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病例组, 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血浆Lp-PLA2的浓度, 并且测定病例组、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病例组患者血浆的Lp-PLA2明显升高,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病例组患者的IMT为 (1.42±0.51) mm, 与p-PLA2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r=0.315, P<0.01) 。结论 检测血浆Lp-PLA2水平, 可作为判断H型高血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H型高血压,脂蛋白磷脂酶A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参考文献

[1]Br ila k is ES, Mc Con nell J P, Len non R J, et al.Associat ion of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evel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 factors, angiograph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ajor adverse events at follow-up[J].Eur Heart J, 2005, 26 (2) :137-144.

[2]傅剑栋.Lp-PLA2和心血管疾病[J].浙江创伤外科, 2006, 11 (5) :467-469.

[3]胡大一, 徐希平.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预防卒中的新思路[J].中华内科杂志, 2008, 47 (12) :976-977.

[4]白雁明, 胡淑丽, 秦艳芬, 等.颈动脉狭窄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探讨[J].当代医学, 2011, 17 (19) :24.

[5]Ninio E, Tregouet D, Carrier JL, et al.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acetylhyd rolaseand PAF-receptor gene haplotypes in relation to future cardiovas culareven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Hum MolG enet, 2004, 13 (13) :1341-1351.

H型高血压 中风发生率高 篇9

中国人高血压患者H型比例高的原因,一是和中国人的基因遗传有关,另一个原因是与饮食习惯有关,我国人多吃煎、炒、烹、炸的熟食,食物经过高温加工叶酸损失多,而外国人相对吃生食较多,叶酸缺乏的情况较少。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这些体内参与代谢同型半胱氨酸的物质减少容易出现同型半胱氨酸高的情况。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对血管造成损伤时最直接的:一是增强了血小板的凝聚性,血小板凝聚性越强,血液越容易凝结在血管壁,也就越容易在脑血管内形成梗塞;二是导致血管内皮容易损伤、硬化,当血管内皮损伤到一定程度,就会出血,最终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对血管造成伤害是最直接、最致命的,对抗H型高血压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宝贵物质就是叶酸。

近年来,科学家们又通过研究发现,希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西欧各国,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可以减少患心血管病的风险,降低发生中风和记忆力减退的风险,这种饮食被称之为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作为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一种饮食结构,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叶酸的含量非常丰富的。预防脑卒中(中风),从生活方式来说,地中海饮食中有许多知识和方法可以借鉴。

叶酸是非常不稳定、易氧化的维生素。绿叶蔬菜在有些烹调方式中,如煮熟过程会造成90%的叶酸被破坏了。因此每天最好吃一些生蔬菜,比如蔬菜沙拉(不放沙拉酱),叶酸破坏就少了。

新近医学临床应用证实,高血压病人一旦确定自己的高血压属于H型高血压时,在服用降压药同时,每天加服叶酸0 8毫克,会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即便不是高血压病人,一般人服用适量叶酸也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国外有报道,有的国家把叶酸加在面粉里食用,冠心病发病率呈现出下降趋势。

含叶酸较多的食物有:绿叶蔬菜如菠菜等,黄豆和豆制品如豆浆,水果如香蕉、猕猴桃,等等,适当多吃,有益于保持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

H型高血压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篇10

中医从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出发, 为H型高血压病的防治及卒中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了新的可借鉴方法。本研究拟从Hcy的生成代谢、H型高血压的可能发病机制、中西医诊疗进展等方面进行阐释。以期对防治H型高血压病和预防卒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 Hcy的生成代谢

Hcy是DeVgneaud在1932年发现, 是人类不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一种含硫氨基酸, 是蛋氨酸在脱甲基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具有细胞毒性。血浆Hcy存在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 和可重新分布的两种状态:结合型和游离型, 所以常规测定的是血浆中总Hcy。它受遗传、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营养、疾病、药物等因素影响。在国外, Hcy的正常水平为 (5~15) μmol/L, 理想水平为10μmol/L以下, 根据血浆Hcy数值不同, 将HHcy分为轻度 (16μmol/L~30μmol/L) 、中度 (31μmol/L~100μmol/L) 及重度 (>100μmol/L) 三种类型。在我国, 鉴于Hcy与高血压及卒中的关系, 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规定, 空腹血浆总Hcy>10μmol/L为HHcy的诊断标准[6]。

Hcy的代谢途径主要有有以下几种:1重甲基化途径。四氢叶酸经5, 10-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催化, 产生N5-甲基四氢叶酸, N5-甲基四氢叶酸作为甲基的供体, 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辅助下, 同时需要甲硫氨酸合成酶 (MS) 的催化, Hcy重新甲基化再合成甲硫氨酸。2甲基化的替代途径。在肝细胞内完成, 甜菜碱作为甲基供体, 在甜菜碱-Hcy甲基转移酶催化下, 生成甲硫氨酸。3转硫途径。在维生素B6依赖的胱硫醚β合成酶催化下, 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胱硫醚又在γ胱硫醚酶作用下进一步裂解为半胱氨酸、胱氨酸、α酮丁酸、硫酸和水, 这些产物可合成蛋白质、谷胱甘肽, 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4释放到细胞外液。5在重金属离子 (Fe3+或Ca2+) 存在下, Hcy自身氧化。

2 H型高血压病的可能发病机制

关于H型高血压病的确切发病机制, 目前研究尚不清楚, 可能的机制有:1HHcy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 刺激血管壁, 造成内皮细胞受损, 使内皮源性NO、内皮素 (ET) 等舒张血管的物质合成减少, 血管扩张性降低, 血管硬化, 造成血压增高[7]。2免疫炎症机制。在高血压病程中炎症因子可直接参与局部和系统性的炎症反应[8], 这些炎症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 使血管对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 导致血管阻力加大, 从而加重动脉血管损伤, 加速动脉硬化, 促使血压升高。胡兆霆等[9]研究证实, 高Hcy及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纤维蛋白原 (FIB) 等水平与颈动脉损害有关, 而颈动脉损害与中风密切相关, Hcy的升高为可变性因素。3血栓前状态 (prothrombotic state, PTS) , 是指先天或获得性原因使血液处于极易凝结的病理状态, 即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主要是在凝血功能的紊乱、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改变等共同作用下, 引起止血、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 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10]。该病理状态的发生发展可贯穿于疾病始终, 目前测量指标相对较多, 如血栓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 TM)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 血栓素B2 (TXB2) 、内皮素-1 (ET-1) 等[11]。陈默野等[12]研究受试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1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1) 和纤维蛋白原 (FIB) , 表明H型高血压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栓形成风险, 此时易诱发血栓形成, 而降低动脉弹性, 使动脉硬化, 导致血压升高。4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C677T基因突变。MTHFR在体内是主要催化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到5-亚甲基四氢叶酸的还原反应, 受体内叶酸水平、Hcy水平的调节。项青云等[13]研究6城市480例患者服用不同剂量的叶酸, 证实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中MTHFR C677T的基因型对叶酸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作用。可见MTHFR是Hcy和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目前发现MTH-FR基因有14个突变位点, C677T是比较常见的突变位点。有研究表明在体内摄入叶酸过低时, MTHFR C677T基因突变, 会导致血浆Hcy升高[14], 高Hcy血症通过损伤血管内皮, 诱发免疫炎症反应等上述机制, 造成血管顺应性下降, 最终使得血压升高。以上机制最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进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3 H型高血压的诊疗进展

3.1 H型高血压的西医诊疗进展

西医对H型高血压治疗目前多采用在降压治疗基础上补充叶酸[15], 能够使同型半胱氨酸下降超过20%, 进而使脑卒中风险显著下降25%[16]。根据Hcy的生成代谢需要, 加用维生素B12、维生素B6[17]药物, 取得了良好疗效。虽然大多数药物效果较好, 但长期服用容易造成以心血管、肝肾、神经系统等为主的损害, 出现糖、脂、尿酸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18]。我国学者创新研制成功的依那普利叶酸片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肯定疗效。陈光亮等[19]研究表明, 依那普利叶酸片是体现多重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低叶酸) 综合防治的复方创新药物, 已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补充叶酸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 降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是预防脑卒中的最佳策略。李建平等[5]从疗效和安全性着手, 证实依那普利叶酸片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降压,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安全、有效。国外学者VITATOPS研究表明[20], 复合维生素组和安慰剂组在降低脑卒中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差别。没有观察到补充叶酸, 能降低卒中风险, 尤其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Krista等[21]在一项随机双盲大样本人群干预实验中证实, MTHFR基因型CC型个体与TT型个体相比, 在补充叶酸前后, 其血浆叶酸含量更低而Hcy浓度更高 (P<0.001) , 这种变化与补充叶酸的剂量大小没有关系。综合以上结果, 目前西医疗效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3.2 H型高血压的中医诊疗进展

中医学中没有H型高血压这一病名, 其归属于眩晕、头痛、中风、风眩等病证门类中。其病位在络脉和脑窍, 和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肾失开阖、聚湿成痰成瘀, 痰瘀交阻日久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皆有关系。脾主升, 主运化, 胃主降, 主受纳,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素弱, 或嗜酒肥甘、饥饱无常, 或七情所伤, 或劳逸失度等, 损及脾胃, 健运失职, 导致水谷不化精微, 气血运行失调, 聚湿成痰, 痰湿中阻, 阻滞气机,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上蒙脑窍。肾为先天之本, 其功能失调则开阖失司, 引起水液代谢紊乱, 水湿聚而成痰, 痰浊阻滞气血运行, 形成瘀血, 瘀阻脉络。因此, 脾失健运、肾失开阖是其基本病因, 痰瘀交阻是其病机关键。《素问》中有“因于湿, 首如裹”, 元代朱丹溪指出无痰则不作眩等理论, 可见痰瘀贯穿于H型高血压病病程的始终。以西医观点探寻痰瘀本质, 或许是高Hcy血症等因素, 通过损伤血管内皮, 引起免疫炎症反应, 诱发血栓形成等产生系列级联生物学效应, 引起动脉硬化, 最终形成高血压、脑卒中。

对于相关的中医证型研究, 临床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版) , 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个证型[22]。而有从痰、从瘀、从虚论治的不同, 经临床验证都是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庞英华[23]认为痰浊是高Hcy血症的主要病理因素,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 能增强降压疗效, 在降低血浆Hcy浓度的同时, 改善患者症状。王强等[24]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福辛普利, 治疗H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 结果表明二者在降低血浆Hcy水平方面没有差异, 但是中药复方组在降压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 优于西药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 中成药逐瘀通脉胶囊具有降低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脂的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诸多功效[25]。杨许慧等[26]采用在基础降压和口服叶酸基础上, 给予逐瘀通脉胶囊佐治, 证实逐瘀通脉胶囊能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

4 结语

中药复方配伍应用西药, 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 降低血浆Hcy, 改善患者自觉症状, 预防相关的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发挥全身调节作用。从长期治疗用药考虑, 使用中药复方, 毒副反应较小, 配伍应用西药, 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有望成为今后H型高血压临床研究的方向, 同时也为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 预防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上一篇:商业企业成本管理下一篇:实践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