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控作用

2024-09-19

化控作用(精选9篇)

化控作用 篇1

植物化控 (简称化控) 系指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PGR) 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促进和控制, 使之向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协调和持续的目的。

化控是在对植物激素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1880年达尔文父子在研究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的向光性时, 发现有某种影响力能够从鞘尖向下传输, 可引起胚芽鞘的弯曲, 并猜想这种影响是一种物质。在30年后, 许多人进行了燕麦胚芽向光性实验, 证实了达尔文父子的猜想。1928年, Went成功地从放过鞘尖的琼脂块中提取到这种物质。1934年, 荷兰人郭葛得到这种纯物质并鉴定为吲哚乙醇。之后, 陆续发现了其它种类的植物激素。一个世纪以来, 植物激素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而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上的应用最先是Redrizey在1932年用乙烯和乙炔促进凤梨开花并获得成功。在应用上的一个明显的转折点是1935年人工合成了吲哚丁酸 (IBA) 和萘乙酸 (NAA) , 从而展开了植物生长物质的农业应用。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 现在已经可以人工合成许多激素类似物、生长抑制剂、生长延缓剂和其它生长物质, 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我国,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 人们在概念上也将“植物生长物质的农业应用”的专业概念演升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这样一种带有学科特色的学术概念。在研究中, 力求引进、借鉴、消化、独创并重;力求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相结合;力求单项技术、配套技术、模式栽培、工程化控并进;力求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相结合;力求生物效应、生产效果、经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因而化控技术在我国迅猛发展, 已在农业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除了要求大量营养物质如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微量的无机元素如Mn、B、Fe和适宜的外界环境如光、温、气外, 还需要一类对生长发育有特殊作用的活性物质即植物激素, 因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无时无刻不受到体内激素的调控。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为地运用PGR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已成为农业生产上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措施, 且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1 化控技术可广泛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在植物从种到收乃至运输贮藏整个过程中, 都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PGR, 运用科学的施用技术进行调控。如休眠萌发、生根繁殖、出苗壮苗、分枝分蘖、株型株高、花芽分化、性别控制、雄性不育、开花授精、果实发育、产量品质、成熟衰老、退化脱落、保鲜保活、抗逆除草等。可以这样说, 凡是有植物生长的地方, 化控技术就可在那里发挥作用。

2 化控技术在良种选育、杂交制种和品种修饰上的应用

杂种优势利用具有普遍意义。利用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使亲本选择受到了限制, 而利用化学杀雄剂则大大扩展了亲本选择的范围。

在配制杂交种的生产中, 花期能否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 而去雄手段影响制种质量和制种成本。利用赤霉素 (GA) 和多效唑可以使抽穗开花期提前或延后2~3d, 从而在一定范围调节花期相遇。利用化学杀雄剂抑杀雄性器官发育而不伤害雌性器官。例如, 天津利用CC-2503、河北应用KMS+CEPA寻小麦进行去雄, 均取得在小面积制种成功的经验。

任何作物的优良品种选育都要经历很长的岁月, 任何优良品种的性状也不可能是最佳的, 任何育种方法都不可能解决良种选育中的所有问题。在育种工作中常常遇到多种性状俱佳而某一性状不好的品系, 使其无法使用。例如, 品质优、产量高而植株过高的品种, 可采用生长延缓剂降高防倒, 又能保证其高产优质。

3 运用化控技术克服环境限制

环境限制如干旱、潮湿、洪涝、低温、高温、寒潮、干热风、盐碱等, 是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研究相应的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化控技术是农业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研究表明, 特效烯在缓解小麦冷害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孕穗前用60~100mg/kg特效烯, 可使小麦在干旱或低温下花粉可育率提高, 结实粒数增加, 产量显著高于对照。

4 运用化控技术可以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

在当今世界, 面临着四大危机: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粮食短缺、污染严重, 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技术最大课题之一就是寻求资源不足的技术替代。

在我国, 人均耕地不足是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最根本的资源制约, 多熟复种和速生高产则是缓解这种压力的必然选择。而化控技术在提高复种指数上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运用多效唑培育连作晚稻、油菜壮秧技术, 水稻、棉花催熟技术就是很好的例证。

运用PGR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茎秆健壮、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 从而提高了植物对肥、水、光、气的利用率。

5 运用化控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国农业相对落后, 较之其它行业相比, 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高劳动强度的产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 化控技术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例如, 在大面积配制杂交种子过程中, 如果手工去雄, 将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去杂不彻底, 但如果运用化学杀雄剂, 将省事得多。在去除杂草方面, 用除草剂也比人工除草大大省工省时。据王熹研究, 运用多效唑培育矮壮秧技术, 可用一段育秧代替两段育秧, 从而可省工2/3左右。

6 运用化控技术促进三高农业的发展

粮食短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 特别是在退耕还林的巨大压力下, 如何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各地广泛试验表明, 化控技术可以增产稳产保产。如应用杂交中稻施用GA双增技术, 可使头季稻增产4%~6%, 再生稻增产20%~30%, 两季合计增产稻谷45~70kg/667m2, 社会效益极为显著。又如, 利用PGR可防止禾本科作物的穗萌芽以及块茎、块根、鳞茎等作物在贮藏中的发芽, 从而避免产量的损失。

化控技术还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农产品的质量除了主要受制于遗传因素外, 还受到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化控技术能够克服影响品质的一些不利因素, 诸如阴雨引起的穗发芽, 阴冷天气不利棉桃开裂等都可以用化控技术克服之。化控技术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产品, 提高其品质。如草甘膦提高甘蔗含糖量, 吲哚乙醇、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可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

高效轻型简化是现代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也始终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高效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化控技术。例如, 水稻抛秧省工省时省劳力, 但在应用中, 由于前作收获晚, 易造成秧龄长, 起苗时苗体大, 植伤大, 栽后败苗严重, 而用多效唑或烯效唑则可增加秧龄弹性, 增强秧苗素质, 栽后返青快。又如, 用多效唑培育水稻壮秧, 一是可以通过“以蘖代苗”而节约良种用量;二是可抑杀杂草而节约因使用除草剂所耙费的成本;三是投入产出比高, 一般可达1∶15~25。旱育秧具有三早 (早播、早发、早熟) 、三省 (省工、省秧田、省成本) 、两高 (高产、高效) 、两耐 (耐寒、耐旱) 的显著优点, 因而得以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但因其技术要求高, 操作环节多, 程序复杂, 难以为一般群众把掌握。而复合生长调节物质水稻壮秧剂能将床土消毒防病、调酸、营养、化控等技术融为一体, 大大简化旱育秧程序, 培育出理想的水稻壮秧。

7 运用化控技术可促进农业协调持续发展

由于化控技术具有广泛的调控作用, 可以使植物种植范围扩大, 可以充分利用间套轮混作制度, 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绿肥等均衡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协调。比如油菜应用多效唑可使冬油菜种植区向北推移。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 发达国家率先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武装农业, 创造了巨大的现代农业生产力, 尤其是现代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大量投入农业, 显著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但与此同时, 也带来了资源、环境、效益等一系列的问题, 出现了对农业发展不利的非持续因素。化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资源不足的技术替代, 可以增强对逆境的抵抗力, 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因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棚室豆类作物化控技术 篇2

2促进再生:在豇豆、扁豆的生长后期,为了促进其萌发新芽,可用浓度为20毫克/升的赤霉素液喷洒植株,一般5天喷1次,连喷2次即可。

3减少脱落:豆类蔬菜在开花结荚时,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增加其落花落荚。在四季豆、扁豆的花期,喷洒浓度为5~15毫克/升的萘乙酸液,或6~12毫克/升的对氯苯氧乙酸液,或12~25毫克/升的赤霉素液,能减少上述作物的落花落荚,并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但是,由于结荚数量增加,在化控的同时必须增施肥料才能取得高产。

新疆博州棉花化控的作用与研究 篇3

棉花化控技术在博州运用多年, 在博州棉花单产逐年提高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棉花化控技术是一项成熟的、非常有应用价值的栽培技术。在博州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史“从矮、密、早栽培 (16.5万株/hm2) 到宽膜植棉 (21万株/hm2) 再到高密度栽培 (24万~30万株/hm2) ”中, 棉花化控技术一直起着技术保障的作用。正是棉花化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才使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而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路线的要点是:以高密度为指导, 以品种选用、培肥地力为基础, 以宽膜覆盖、节水限氮和适量化控为特点, 以改善棉田中后期冠层光强分布、构建高光效群体为重点, 以综合防治病虫为保障, 采用促早熟的技术措施, 最终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但高密度栽培必然会加剧中后期个体与群体之间在空间和光能利用上的矛盾。因此, 棉花化控就成为高密度栽培的重要配套措施, 也是促早抗逆, 尤其是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高密度栽培的三大效应:即铃位内移效应:增加密度, 中下部棉铃和内围铃比例增加;早发早熟效应:延长有效结铃期, 光热同步, 增加总铃数, 促进早熟;性状优化效应:矮株、短枝、小叶片, 有利于中下部通风透光, 增铃重。然而高密度栽培三大效应的实现需要化控技术的保障。

化控就是运用化学调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 塑造出高光效的群体。化控应在肥水调控的基础上进行, 它是在高密度高产栽培条件下, 必备的辅助调控措施。

1 棉花各生育阶段管理目的

(1) 苗期。促壮苗早发, 发棵稳长。苗期生育要求, 在一播全苗的基础上, 达到壮苗早发。关键在于促进根系发育, 壮苗先壮根, 发苗先发根。只有根系长得深而广, 才能培育壮苗, 促进早发, 早现蕾、早开花早结桃、桃多桃大。

(2) 蕾期。塑造理想株型, 搭好丰产架子, 根系发达, 生长稳健, 壮而不旺, 早现蕾, 现大蕾。株型紧凑, 茎杆粗壮, 节密, 果枝向四周平伸, 着生角度较大, 节间分布均匀, 叶片大小适中, 蕾多, 蕾大。

(3) 花铃期。实现带桃入伏, 伏桃满腰, 秋桃盖顶。株型紧凑, 茎杆下部粗壮, 向上渐细, 节间较短;果枝健壮, 横着长;叶片大小适中, 叶色正常;花蕾肥大, 脱落少。

2 化控的原则

早、轻、勤;根据博州的土壤、气候、棉花品种特点, 应采用前期相对重、中期适当控、后期重控防旺长, 因苗制宜, 不搞一刀切。

3 化控作用的特点

一是控上和促下作用并存;二是修饰外形和调节内部生理的作用同步;三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协调。

4 化控的作用

(1) 苗期化控促壮苗。控上促下, 促根壮苗, 促进根系发育壮苗稳长。

(2) 蕾期化控防旺长。控制营养生长, 塑造个体株型, 减少蕾铃脱落, 定向整形;促进早花;增强抵抗旱涝灾害的能力;协调水肥管理。

(3) 花铃期化控防中空。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缓解群体与个体的矛盾, 塑造理想株型, 优化冠层结构;促进棉铃发育;推迟封垄;增强根系活力。

(4) 打顶后化控防郁蔽。防止上部叶片增大, 果枝伸长, 减轻棉田郁蔽程度,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成铃, 增加铃重。

5 化控的具体方法

(1) 苗期化控。苗期主茎日增量小 (0.3~0.5 cm) , 要放而不旺。化控量要与品种、日增量、长势和地力结合。一般为子叶转绿后, 用缩节胺7.5~15.0 g/hm2;3~4片真叶时用缩节胺22.5~30.0 g/hm2, 对于长势弱的棉田, 缩节胺减量[2]。

(2) 蕾期化控。此时期内外条件对棉株的营养生长较有利, 生长更快, 到盛蕾初花期生长发育更快, 棉株7~8叶龄 (此时棉株的日生长量可达0.5~1.0 cm) , 因此喷洒缩节胺30~45 g/hm2。此期间进行化控能有效地控制盛蕾初花期的旺长, 达到蕾期稳长发棵的目的, 为高光效群体打下良好基础[3]。

(3) 初花期化控。此时期棉花进入大生长期, 生理代谢活性较旺盛, 体内养分仍供应营养器官的生长。为获得较理想株形, 缓解个体之间的矛盾, 建立高光效群体。初花期化控, 此次缩节胺用量45~60 g/hm2。

(4) 盛花结铃期化控。此时期由于大量开花结铃, 棉株纵横向发展, 尤其是横向伸展较快, 直接影响宽行封行程度和时间 (尽量推迟封行时间) 。因此, 控制棉株横向发展, 改善棉株中下部的透光率, 对提高成铃率, 减少烂铃有较好的效果。同时, 可提高棉田冠层结构的光合强度, 抑制晚蕾和赘芽的发生, 增铃增重[4]。此次化控一般在打顶后倒一果枝长度5~7 cm时进行, 促长而不控死, 施用缩节胺剂量为60~90 g/hm2。

参考文献

[1]陈立畴.棉花化控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13) :221.

[2]罗章.高产棉田中的全程化控[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4) :157-158.

[3]付永明.棉花化控技术[J].北京农业, 2005 (7) :36-37.

化控作用 篇4

经过分析测定,每生产50千克籽棉,大约需要吸收纯氮2.25千克,五氧化二磷0.75千克,氧化钾2.25千克左右,对氧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比例大致为3∶1∶3。但还要注意的是产量越高,对钾的需要吸收就愈多。而从豫南棉田来看,由于近年来不注意施用钾肥,致使土壤中的钾素越来越少,同时常年依赖无机肥而造成棉田中有机质偏少。棉田施肥的原则是:要注意增施钾肥和有机肥,适当减少磷肥,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含氮磷钾等量的复合肥与棉花吸肥规律不符,所以并不适合棉田施用。如果一定要用则尽量每667平方米不超过25千克,再补施适量的钾肥及氮肥,要尽量施用含钾素高而含磷素低的复合肥。另外还要注意如果施用三元素的复合肥,就尽量不要再用二铵、过磷酸钙等磷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2 每年7~8月份,豫南地区降水丰沛,棉田中的钾素往往会随雨水淋溶而流失,易造成棉株内很活跃、移动性强,一旦缺钾,钾就会从茎叶转移到幼嫩部分,诱发早衰和病害。因此建议进入8月份以后,应对棉田进行叶面补钾2~3次,最好用50%的;硫酸钾配制成2%~3%的溶液,每次喷用硫酸钾0.5千克以上。另外棉农们补钾时习惯用磷酸二氢钾,由于其磷多钾少,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1.3 生产实践证明,在豫南地区每667平方米产120千克以上田块,中等片上地力一般每667平方米需施用硫酸钾15千克,二铵10千克,尿素15千克。一般宜在开花结铃后再施。如果产量目标更高,建议不必多投化肥,要以增施有机肥为主。

1.4 要注意秸秆还田。有的棉农担心秸秆还田会带入棉田病菌,但还要看到由于深耕和由此带来的田块中的有机质和钾素的增多,反而能促进棉株健壮生长进而利用提高其抗病能力。秸秆还田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应推广应用。

1.5 在地力较强地块,一般宜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底肥可不施氮素肥料,以此消耗土壤中的氮素,来避免棉花在苗期叶片过大、生长过旺,影响其以后的生殖生长。在豫南地方也有肥力较强棉田因滥用氮肥造成棉花营养生长失控最终变成低产田的教训。

1.6 棉花需养分的高峰期在开花后,此时应及时为其补充营养。此时补肥宜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但要注意氮、钾、磷三要素的综合施用。

2 浇水

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一旦受旱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6、7月份缺水干旱,由于此时正值棉花开花,正是搭建丰收架子的关键时期,此时充分的水分供应一是要保证开花结铃的需要,二是保证长出新果枝、叶片和花蕾的需要,一旦水分缺失出现旱情,氮磷钾等养分的供应也会出现障碍。

棉株缺水的一个重要指证就是看果枝能否正常伸长。一般情况下当上部果枝长出一个花蕾后,第6天就该生出第2个花。以此类推,如果第2个花蕾迟迟未现或者第2个花蕾特别小,再不浇水就严重影响棉花正常的生长发育了。

棉花浇水宁小勿大,切忌大水漫灌,只能半沟或隔沟浇水,浇后要及时中耕。

3 化控

化控的效果和主要目的是使棉株矮化,果枝变矮,叶片变小,改变株形,在不降低棉田密度和单株果枝数的前提下,能较好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能降低蕾铃脱落,增加单铃重,是目前棉花生产中最具应用潜力的技术,也是投入回报率最高的一项技术。

化控一般宜在出现第4个果枝时开始,此时在6月上旬,夏至将到,气温渐高,棉株根系初步形成,即将进入快速生长时期,若此时每667平方米喷缩节胺0.3~0.5克,可以使中部的5~8个果枝收到控制;到了初花期进行第2次化控,这次可以每667平方米用缩节胺0.8~1.0克,使最上部4个果枝节间变矮。这两次化控如果做好,就为塑造良好株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如果是高肥力地块,开始化控的时间可以适当再早一些。

缩节胺在棉株上吸收较快氮移动较慢,而在棉株较少时,只有一个生长点,只要喷到尖上,就能起到枝矮叶小的作用;反之等棉株长大了,生长点多了,一个点喷不到就“控”不住。在具体施用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缩节胺可与硫酸钾、尿素等肥料混喷,也可与预防枯黄萎病的克黄枯等药物混喷,起到“促中有控、控中有促”的效果。

3.2 缩节胺的药效期能持续15~20天左右,要持续施用,以免造成生长反弹。

蔬菜化控技术 篇5

1.蔬菜的化控原理

蔬菜从种子萌发、生根、抽薹、开花到结果以及形成新种子的整个过程, 系叶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根系吸收无机盐、水分等, 在体内进行运输与转化, 形成生命活动的结构物质和应用物质的过程。其中, 还需有植物激素参与调节。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自身代谢中产生的特殊的微量代谢产物, 它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内生性。它是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息传导而形成的代谢产物, 它可以认为是一种“化学信使”;二是有调节功能。它并不是营养物质, 而仅以低浓度对代谢起调节作用。它的存在不仅使植物体内酶的活动相互关联, 而且控制酶的产生和活性, 从而对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起协调作用;三是有转移性。由产生的部位转运到作用部位, 它移动的大小和方式因激素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如1万株玉米幼苗的顶端只含有1μg的生长素, 这就使它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证明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也具有类似于植物激素的生理活性, 可广泛地应用到植物上, 产生显著的增产效果。

2.激素的类别特性

植物激素基本包括下列五大类。

(1) 生长素类

它包括吲哚乙酸、萘乙酸、苯酚酸 (增产素) 、防落素、增产灵等。这一类激素可促进插枝生根, 延缓或促进器官脱落, 诱导单性结实, 控制雌雄性别。

(2) 赤霉素

它的作用可以促进基叶生长, 诱导花芽形成, 促进发芽, 促进单性结实和坐果。

(3) 细胞分裂素

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 延缓叶片衰老。

(4) 乙烯

其作用是促进叶子的偏向生长, 抑制植株生长及矮化、破除休眠和促进发芽及生根,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器官脱落, 影响提早开花和诱导多生雌花。

(5) 脱落酸

其作用是促进休眠、脱落或气孔关闭、提高抗逆性, 抑制生长。除天然脱落酸外, 大量应用的是人工合成的抑制物质。如矮壮素、矮丰灵、比久、青鲜素、整形素、助壮素、多效唑等。此外, 复合促控激素有生殖促进剂、植物动力2003、绿迪乐、烯效唑等。

3.激素的剂型与化控法

植物激素的剂型分为水剂、粉剂、油剂、乳剂和气体剂等。它的使用方法有溶液喷洒法、浸沾法、点滴法、土壤浇施法、药液涂抹法以及粉剂蘸法等。

4.蔬菜化控应用技术

(1) 黄瓜

幼苗两叶一心期用200 mg/kg乙烯利喷洒, 可降低结瓜部位、增加雌花数目。用200 mg/kg的赤霉素溶液, 在雌花开放时用小型喷雾器喷雌花子房, 可促进黄瓜生长, 提高产量。黄瓜谢花后, 用1g赤霉素兑50 m L质量分数70%的酒精喷瓜, 幼瓜长得快, 可提早2~3 d上市, 增产15%;在弯瓜谢花后, 用毛笔蘸上述赤霉素溶液, 在黄瓜弯内涂抹, 2~3 d后弯瓜可长大、长直。在定植沟里施1 kg/0.067 hm2矮丰灵, 可使茎节粗短, 叶色厚绿, 抗病性增强。

(2) 番茄

在番茄育苗阶段, 用300 mg/kg乙烯利或300 mg/kg萘乙酸喷洒叶片, 可控制番茄苗徒长, 达到矮化壮苗, 取得控蔓促果的增产效果。在开花期, 当1花序有2~3朵开放时, 用小型喷雾器在花上喷20~30 mg/kg的番茄灵, 一次即可使果实迅速膨大, 不会出现畸形果。在花开放时用毛笔蘸上15~20 mg/kg的2, 4-D溶液涂抹花梗, 可防落果, 提高产量。在番茄定植穴内每0.067 hm2施1 kg矮丰灵, 可控制秧蔓生长, 促使果实膨大, 产量提高20%~50%。

(3) 辣椒

在开花时用10~15 mg/kg的2, 4-D溶液涂抹花柄, 可有效防止落花。或用1 500~2 000倍液防落素在有效部位喷雾, 可防止落花、落果, 提高产量。用300 mg/kg烯效唑在株高60 cm前喷全株, 可防止徒长, 达到控秧、促果、增产的目的。在主茎生长期, 浇施500 mg/kg矮壮素, 每株200 m L, 可缩短节间, 使叶色变绿, 叶肉增厚, 在果实成熟时, 喷3 000 mg/kg乙烯利, 可提早3~5 d成熟。

(4) 西葫芦

在开花期用10~15 mg/kg的2, 4-D溶液涂抹花柄, 用毛笔蘸溶液涂抹在雌花苞头及花冠基部, 可防止化胎, 增加产量。瓜秧徒长时, 用500~800倍液2, 4-D溶液喷雾可抑制瓜秧徒长。

(5) 芹菜

在芹菜长至33 cm左右时, 用30~40 mg/kg赤霉素叶面喷洒, 10 d左右芹菜即可增高至66~80 cm, 提早上市出售, 产量增加1倍。芹菜生长后期, 3~7片真叶时, 用青鲜素500~1 000 mg/kg处理, 可抑制抽薹, 延长营养生长期, 提高商品价值。

(6) 莴笋

莴笋开始抽薹前7~10 d, 用青鲜素喷洒叶面, 可抑制抽薹, 延长收获期15 d。

(7) 甘蓝

当甘蓝长出7~8片真叶时, 喷洒赤霉素溶液300 mg/kg, 促进扩叶;当长出14~15片叶时喷2 000倍赤霉素溶液, 控外叶促顶心;结球如拳头大小时, 喷250 mg/kg赤霉素溶液促长, 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甘薯高产化控技术 篇6

1 甘薯高产长势长相

要想对甘薯进行化学调控并取得高产增收的满意效果, 必须对甘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长势长相的要求进行清楚的了解。前期要求早发快长, 结薯期提前, 中期稳健不疯长, 叶面积适中, 平稳升降, 光合率强, 后期要求茎叶功能维持时间长, 防早衰或长势不退。春薯栽后要求3~5d扎根, 8~10d返苗并开始展叶, 30d开始分枝, 65d后逐渐封垄;夏薯栽后1~2d发根, 3~5d活棵返苗, 新叶伸展, 再经20d逐渐封垄。封垄后生长中心转入营养生长和营养积累并进期。春薯在8月中下旬、夏薯在9月上中旬茎叶生长达到最大值, 叶面积系数控制在4.0~4.5, 生长中心转入营养积累, 新老叶更换, 地下部分加速膨大, 叶色转淡, 光合产物转入地下部分, 茎叶生长势平稳下降, 块根增重达最大值。甘薯生长前期T/R值 (即茎叶鲜重和块根鲜重比) 为2.0以上, 中期为1.5, 收获前为0.5~0.8。

2 化学调节剂的使用方法

甘薯上可用的化学调节剂有ABT生根粉、多效唑、矮壮素、缩节胺、甘薯膨大素、萘乙酸、乙烯利、6—BA、油菜素内酯 (BR) 等。化控技术多在甘薯封垄以后应用, 生产上以化学抑制剂为主,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调节剂在甘薯上应用的化控技术。

2.1 甘薯膨大素

膨大素对甘薯薯块膨大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经济效益显著, 投入产出比达1∶12[1]。一般鲜薯可增加10%~30%, 干率提高1%~3%。在栽苗时用膨大素5g加水5kg配成1 000倍的溶液进行浸种, 可以促进返苗快长;在膨大期每8~10d喷施1次膨大素2 000倍液可明显促进养分向地下部分转移。喷施膨大素的作用主要是: (1) 促根早发, 增加根原基数; (2) 增加叶片数和分枝数, 茎叶变粗变厚, 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 光合能力提高; (3) 协调地上茎叶生长和地下薯块积累。ABT生根粉的作用基本与膨大素相同, 如ABT生根粉5号在栽插前浸薯苗基部30min, 可促苗早发, 地上茎叶提前繁茂, 光合势强, 地下薯块膨大早, 结薯多, 一般增产鲜薯10%~20%。

2.2 多效唑

多效唑能有效控制植株营养生长, 中后期使用可防止茎叶徒长, 抑制茎蔓生长, 使叶面积系数降低, 结薯集中, 薯块数减少, 大薯率提高。在封垄时喷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可不同程度缩短蔓长和节间距, 增加分枝数, 产量比对照增加6.20%~15.65%[2]。高肥田块在栽后40d用浓度0.20‰~0.25‰多效唑750kg/hm2喷施, 中等肥力田块在栽后45~50d用浓度0.2‰多效唑750kg/hm2喷施, 低肥田在栽后50~60d用浓度0.15‰~0.20‰多效唑750kg/hm2喷施, 效果均比较明显。

2.3 乙烯利

乙烯利具有打破顶端优势, 控制、协调茎叶和薯块生长等作用, 有利于养分向地下部分转移而提高产量。夏薯8月中旬用浓度0.25‰~0.50‰的乙烯利进行叶面喷施, 用药液750~1 500kg/hm2, 可使分枝增加, 蔓长缩短, 叶片变小变厚, 叶面积系数降低, 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 鲜薯产量增加6.0%~14.5%。春薯在8月上旬用浓度0.2‰的乙烯利药液750kg/hm2喷施, 可抑制茎蔓生长, 后期用0.25‰的浓度喷施, 叶面积系数可保持较好水平[3], 鲜薯产量增加8%~15%。

3 化学调控的注意事项

(1) 要掌握苗情苗势。根据甘薯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及高产的长势长相要求, 合理施用各种生长调节剂, 对弱苗田块要慎用化学调节剂。

(2) 要认清化学调控不是增减施肥技术, 其效用不同于施肥, 也不能代替施肥, 特别对于土壤瘠薄的低肥田块, 化学调控不能代替施肥浇水, 要想取得高产, 要合理施肥。

(3) 天气持续干旱或旱情严重时, 不要使用化学调节剂特别是抑制剂类的调节剂。

(4) 要正确认识所使用的化学调节剂的特性, 区分促进剂类与抑制剂类, 安全使用各种调节剂。

(5) 注意掌握各种化学调节剂的施用技术和施用方式, 认真谨慎地操作。

摘要:甘薯生产中肥水常投入过多, 导致甘薯茎叶旺长、疯长, 或土壤瘠薄、水肥不足而导致叶小苗弱, 合理使用化学调控技术能使甘薯按照生长发育规律的要求协调生长, 达到高产增收目的。介绍了甘薯高产化控技术, 以期为甘薯化控提供指导。

关键词:甘薯,高产,化控技术

参考文献

[1]严起前, 蔡力夫, 钟立赛.膨大素对甘薯的效应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 2000 (6) :11-12.

玉米化控防倒新技术 篇7

一、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玉米倒伏除了与施肥量和肥料种类有关外,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玉米密度大、植株高, 所以一定要进行玉米矮化, 就是所谓的玉米墩秆, 即选择化学药剂进行植株的矮化处理, 防止倒伏。应用化控技术可降低玉米植株高度, 防止玉米倒伏, 控制玉米中期营养生长, 促进生殖生长, 塑造理想的丰产株型, 协调好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光合效率, 提高产量, 改善玉米品质, 促进玉米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效果分析

化控技术具有控上、促下, 可塑造理想株型,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等作用。试验及生产实践表明:应用化控剂技术, 可降低玉米植株高度40~60厘米, 茎粗增加0.1~0.2厘米, 气生根增加1~2层, 并使上部叶片收敛和减少秃尖等作用。由于植株变矮, 有效地解决了在高密度栽培下, 形成空秆多, 易倒伏的矛盾, 从而使玉米植株抵御风灾能力明显增强, 进而达到稳产、高产和高效目的。应用化控技术能够促进玉米早熟1~2天, 减少秃尖, 降低含水量作用明显, 一般可降低含水量2~4个百分点;增产作用显著, 一般增产8%~12%。化控剂亩成本3元左右, 应用该技术可亩纯增收70元左右。

三、化控药剂使用及应用方法

常见的单剂有乙烯利、玉米健壮素、缩节胺、矮壮素等。尽管市场上不同名称调节剂较多, 但万变不离其宗, 上述单剂或其混剂, 约占市场上玉米控旺产品的70%以上。根据化控剂的属性选择施用时期, 在拔节前施用控制玉米下部茎节的高度, 在拔节后施用则控制玉米上部茎节高度。比较常用的玉米化控剂有:

1. 玉米壮丰灵

30%玉米壮丰灵水剂 (100毫升) 主要成分:乙烯利、芸苔素内酯, 有效成分总含量30%, 在玉米抽雄前7~10天 (玉米大喇叭口后期) , 约12~13叶龄, 亩用25毫升对水850毫升 (超低容喷雾器) , 或对水20~30千克 (背负式喷雾器) , 均匀施于玉米顶部叶片, 不可全株喷施。

2. 玉黄金

30%水剂 (10毫升) , 它的主要成分是氨鲜脂和乙烯利, 有效成分总含量30%。在玉米田间生长到6~10片叶的时候进行喷洒, 玉黄金在玉米的一生中只要使用一次就可以, 而且用量很小, 每亩只要20毫升。使用时, 一支10毫升的玉黄金加水15千克稀释均匀后, 利用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洒在玉米叶片上。每亩地用量为两支玉黄金。

3. 玉米健壮素

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合剂, 主要成分40%羟烯腺乙利水剂, 化学成分6-D氨基呋喃嘌呤和2一氯乙基膦酸。每亩用药1支 (30毫升) 对水15~20千克, 可在5~6片叶时喷施1次, 矮化植株下部。但禁止在8~10片叶子时 (即小喇叭口期) 施药。选择晴天 (上午9点或下午4点) , 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 只喷一次。

4. 缩节胺

商品名称助壮素;壮棉素;化学名称:1, 1~二甲基哌啶氯化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每亩用缩节胺 (助壮素) 20~30毫升, 对水40千克喷施。

5. 吨田宝

最新高科技产品, 能使玉米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增强, 能降低穗位和株高而抗倒, 能减少空秆、小穗, 防秃尖, 还可促早熟2~5天, 一般增产15%以上。

此外还有达尔丰、维他灵2号、化控2号、矮壮素、多效唑、玉米健壮矮多收、40%乙烯利、康普6号 (玉米抗倒专用) 、金镶玉等, 都具有抗倒增产的效果。

五、化控药剂使用注意事项

1. 每亩用量要严格按照说明对水。

2. 喷施时期要严格掌握, 不可提前或拖后, 过早会抑制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 过晚则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3. 绝对不可重复喷施, 更不可全株喷施。

4. 药液要随配随用, 不能久存, 而且也不能与农药、化肥混用, 以防失效。

5. 喷药后4个小时遇雨要重喷, 重喷时药量要减半。

6. 施药时不要抽烟、喝水或吃东西。工作完毕后, 应及时洗净手、脸等处的皮肤及污染的衣物。

库尔勒垦区棉田化控技术 篇8

关键词:棉花化控,缩节胺,施用方法

新疆棉花多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种, 对光照长度反应不敏感, 是喜光作物。棉花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棉花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据测定, 棉花单叶的光补偿点为750~1000 lx, 光饱和点为7~8万lx。一般情况下, 棉花叶片对光强的适宜范围为8000~70000 lx, 此范围下, 光合强度随光强增加而提高。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早期就开始应用化学调控技术控制蕾铃脱落的研究, 但由于技术原因并未在生产上推广应用。6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应用矮壮素 (CCC) 以控制棉花疯长, 但使用后出现贪青晚熟现象, 从而导致棉花减产。80年代初期引进缩节胺, 经过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缩节胺有粉剂和结晶两种, 我们垦区基本上使用98%的缩节胺结晶。缩节胺对植物营养生长有延缓作用, 缩节胺可通过植株叶片和根部吸收, 传导至全株, 可降低植株体内赤霉素的活性, 从而抑制细胞伸长, 顶芽长势减弱, 控制植株纵横生长, 使植株节间缩短, 株型紧凑, 叶色深厚, 叶面积减少, 并增强叶绿素的合成, 可防止植株旺长, 推迟封行等。缩节胺能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 增加植株抗逆性。在棉花生产上缩节胺可有效地防止棉花疯长, 控制株型紧凑, 减少落铃, 促进成熟, 使棉花增产。能促进根系发育;叶色发绿;变厚防止徒长;抗倒伏;提高成铃率;增加霜前花;并使棉花品级提高;同时, 使株型紧凑;赘芽大大减少, 节省整枝用工。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棉花品种上的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 在此以库尔勒垦区的情况来谈谈棉田化控技术。

总体思想:以水肥调控为主, 化学调控为辅, 其关键在于对化学调控时间及用量的掌握。

总体目标:棉田收获株数达到15000以上的, 中晚熟品种最终株高应为60~65cm, 果枝台数8~9台, 防止后期贪青晚熟, 促进早熟, 提高品质;中早熟品种 (P53、巴棉3号) 最终株高应为65~70cm, 果枝台数8~9, 提高单株结铃率, 增加铃重。杂交棉株高为78~83cm。

子叶~2叶期:二叶平, 即主茎节间短而粗, 两片真叶与子叶大体在一个平面上, 叶色浅绿。公顷用缩节胺3~4.5g。这一时期一定要化调, 作用是降低始果高度, 控制基部主茎节间伸长和营养枝的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弱苗可喷施激素类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1500g/hm2加尿素1200g/hm2, 促进生长。

4~5叶期:四叶横, 植株矮胖, 株高5~7cm, 主茎日生长量0.3~0.4cm。调控措施:壮苗、旺苗公顷用缩节胺7.5~12g;弱苗中耕或喷叶面肥。

7~8叶期 (现蕾期) :六叶亭, 棉株呈“亭”字型, 上下窄, 中间宽, 叶色亮绿, 壮苗株高17~19cm, 主茎日生长量1.0-1.2cm, 红茎比50%, 节间长度3.5~4cm。调控措施:旺苗切开并揭去大行中膜再及时中耕, 或用缩节胺15~22.5g/hm2;壮苗缩节胺用量12~15g/hm2;弱苗中耕或喷叶面肥 (每1hm2用尿素3000g加磷酸二氢钾2250g) 。

10~11叶期 (盛蕾) :长相:棉田叶色深绿, 小行似封非封, 株高40~42cm, 日生长量1.0~1.2cm, 节间长度4~4.5cm, 红茎比60%。调控措施:旺苗切开并揭去大行中膜再及时中耕, 或公顷用缩节胺30g;壮苗缩节胺用量18~22.5g/hm2;弱苗中耕或喷叶面肥 (每1hm2用尿素3000g加磷酸二氢钾2250g) 。

13~15叶 (初花期) :株高55~60cm, 日生长量1.2~1.5cm, 中部节间长度4~5cm, 棉田小行封行, 大行不封行;叶色转淡, 为壮苗。大行似封非封, 叶色鲜绿发亮, 背着太阳看, 棉田叶片反光, 为旺苗。叶色灰绿、无生气为受旱。调控措施:旺苗推迟灌水, 控水蹲苗, 使叶色变暗, 顶心下陷, 有轻微旱象再灌水;用缩节胺37.5~52.5g/hm2。壮苗用缩节胺22.5~37.5g/hm2。弱苗提前灌水, 并增施蕾肥, 用尿素75~120kg/hm2。

盛花期:壮苗远看棉田呈覆瓦状 (波浪形) , 大行似封非封;近看棉田大行下封上不封, 中间一条缝;花上叶数6~7片;叶色继续褪淡;株高60~65cm。旺苗大行封严, 地面透光很少, 近看棉田整齐;植株高大, 枝叶繁茂, 茎杆上下一般粗, 红茎比小于0.6, 叶片肥大, 叶色深绿。调控措施:旺苗推迟灌水, 减少花铃肥;水前用缩节胺52.5~60g/hm2。壮苗用缩节胺37.5~45g/hm2;重施花铃肥。

缩节胺的时效是10~15天, 但是, 打顶前的化调也是非常重要的, 用缩节胺45~52.5g进行轻调, 避免打顶时间过长, 棉花突长;打顶后, 一定要分两次化调。第1次在顶部果枝伸长到8~10cm时, 缩节胺90~120g/hm2, 第2次在顶部果枝第2果节伸长到5~8cm时, 用缩节胺120~150g/hm2, 控制无效花蕾和顶部果枝的继续生长, 实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盛铃期:“八一花上梢”, 叶色转深, 植株老健清秀, 红茎比达到80%。对于贪青晚熟棉田, 再化调一次, 用缩节胺120~150g, 控制赘芽的生长, 促进早熟。

最终形成较好的长势长相, 实现收获株数240000株/hm2, 铃数150万个/hm2, 籽棉产7500kg/hm2。

参考文献

[1]李张锁.棉花全程化控新技术[J].科技信息, 1998 (06) .

[2]束孝海.棉花应用缩节胺化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08) .

化控作用 篇9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位于农场农业科技园区内,土壤类型为暗棕壤型黑土,有机质39.4g/kg,速效氮303.3mg/kg,有效磷20.6mg/kg,速效钾249mg/kg,pH值为5.62,肥力中等,前茬大豆,秋耙秋起垄。

供试药剂:玉黄金由福建浩伦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玉米控旺由黑龙江农垦久丰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玉米矮壮宝由黑龙江传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吨不倒由黑龙江省农翁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玉米品种为垦沃2号。

试验共设25个处理,不设重复,顺序区组设计,10m行长,6行区,行距110cm。处理1为玉米6~7叶期喷施玉黄金375mL/hm2,处理2为玉米6~7叶期喷施玉黄金450mL/hm2,处理3为玉米8~9叶期喷施玉黄金375mL/hm2,处理4为玉米8~9叶期喷施玉黄金450mL/hm2,处理5为玉米10~11叶期喷施玉黄金375mL/hm2,处理6为玉米10~11叶期喷施玉黄金450mL/hm2,处理7为玉米6~7叶期喷施玉米控旺300mL/hm2,处理8为玉米6~7叶期喷施玉米控旺375mL/hm2,处理9为玉米8~9叶期喷施玉米控旺300mL/hm2,处理10为玉米8~9叶期喷施玉米控旺375mL/hm2,处理11为玉米10~11叶期喷施玉米控旺300mL/hm2,处理12为玉米10~11叶期喷施玉米控旺375mL/hm2,处理13为玉米6~7叶期喷施玉米矮壮宝525mL/hm2,处理14为玉米6~7叶期喷施玉米矮壮宝750mL/hm2,处理15为玉米8~9叶期喷施玉米矮壮宝525mL/hm2,处理16为玉米8~9叶期喷施玉米矮壮宝750mL/hm2,处理17为玉米10~11叶期喷施玉米矮壮宝525mL/hm2,处理18为玉米10~11叶期喷施玉米矮壮宝750mL/hm2,处理19为玉米6~7叶期喷施吨不倒225mL/hm2,处理20为玉米6~7叶期喷施吨不倒375mL/hm2,处理21为玉米8~9叶期喷施吨不倒225mL/hm2,处理22为玉米8~9叶期喷施吨不倒375mL/hm2,处理23为玉米10~11叶期喷施吨不倒225mL/hm2,处理24为玉米10~11叶期喷施吨不倒375mL/hm2,各处理对水量均为225L/hm2。处理25为对照(CK),喷施等量清水。

在玉米施药后15、30d每个重复定点5株调查株高,乳熟期每个重复定点5株调查穗位高。在玉米施药后不定期目测玉米田间生长发育情况,观察是否有畸形株,雌雄是否协调。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玉米气生根条数的影响

据调查,喷施玉黄金、玉米控旺、玉米矮壮宝的各处理玉米的气生根条数均多于对照,能显著提高玉米植株的支撑能力,增强抗倒伏能力;喷施吨不倒的各处理玉米的气生根条数较对照减少,降低了玉米的抗倒伏性。

2.2不同处理对玉米茎粗和节间长度的影响

据调查,施用化控剂的各处理玉米茎粗均大于对照,株高、穗位高均低于对照,这样就增强了玉米的抗倒性,达到了改善群体结构,缓和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达到足群体、壮个体目的。

2.3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据调查,处理17(玉米10~11叶期喷施玉米矮壮宝525mL/hm2)、处理7(玉米6~7叶期喷施玉米控旺300mL/hm2)、处理11(玉米10~11叶期喷施玉米控旺300mL/hm2)等3个处理的玉米产量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增产7.9%、7.3%、5.5%。

3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施用化控剂的各处理能有效抑制植株的株高、穗位高,对增强玉米后期抗倒性起着积极作用。其中处理17(玉米10~11叶期喷施玉米矮壮宝525mL/hm2)、处理7(玉米6~7叶期喷施玉米控旺300mL/hm2)、处理11(玉米10~11叶期喷施玉米控旺300mL/hm2)等3个处理综合表现较好,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增产7.9%、7.3%、5.5%。

参考文献

[1]蔡永旺,张英华,周顺利,等.利用乙烯利塑造夏玉米凹形冠层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0,18(3):90-94,97.

[2]董学会,李建民,何钟佩,等.30%己乙剂对玉米叶片光合酶活性与同化物分配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6,14(4):93-96.

[3]刘华伟.玉米化控剂应用效果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08(8):56-58.

[4]秦小龙,贺飞.化控剂在夏玉米施用效果研究[J].陕西省农业科学,2009(6):15-17.

[5]赵敏,周淑新,崔彦宏.我国玉米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J].玉米科学,2006,14(1):127-131.

上一篇:基质筛选下一篇:身份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