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作用

2024-06-05

亲和作用(精选12篇)

亲和作用 篇1

0 引言

亲和力是指能够让人愿意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 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桥梁, 对于播音主持工作具有很大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 新闻媒体事业迅速发展, 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这对播音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模式化的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 因此必须创新播音主持模式, 增强亲和力,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建立台上台下更好的关系, 从而提高整体质量, 吸引更多观众。

1 亲和力与播音主持

亲和力最早是属于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 后来多用于人际关系, 表示个人或组织在所在群体心目中的亲近感。播音主持是将有关信息正确地传递给受众, 此过程是人与人的心理沟通和语言交流, 借助一定的技巧吸引观众兴趣, 拉近彼此距离。良好的外在形象和渊博的修养学识必不可少, 但为了能更加体现出播音主持人的魅力, 还需增强其亲和力。以电视节目为例, 如央视《新闻联播》过去的播音方式较为死板, 可能因为代表国家形象要保持严肃, 但传递信息的过程难免显得枯燥乏味, 对受众心理感受考虑不足, 给人一种机械化、模式化的印象, 缺少灵活性和感情色彩。现在的《新闻联播》经过改动, 不管是图像设计, 还是播音方式、新闻内容, 甚至于措辞用语都有一定变化, 融入了更多草根性、平民化的东西, 使得亲和力有所增强, 所以当下的《新闻联播》一方面端庄大方, 不失国家威严;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让人亲近。可以说, 亲和力为播音主持工作注入了人之情感, 它需要播音主持人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会, 以及极强的心理素质和语言技巧, 如此才能促进播音主持工作进一步发展。

2 亲和力对播音主持工作的作用分析

2.1 促使播音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得到充分体现

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离不开优秀的播音主持人, 性质不同, 播音主持方式也有很大差异, 造就了各类播音主持人的各自魅力, 如亲民和善、善于激辩、情感浓厚、客观理性等。但不管是哪种风格, 亲和力都必不可少。以新闻类节目为例,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许多新闻主持人赶赴第一现场, 实时动态信息播报, 让全国观众了解最新抢救情况。而在观众眼中, 此类主持人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 与灾民心连心, 这不仅是工作要求, 更是一个高尚人格的体现, 所以更能打动人心。春运是我国一大难题, 为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真正与大众走到一起, 部分播音主持人亲自到春运现场体验, 更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相比之下, 如果只是坐在直播间念稿子, 就很难起到同等效果。这在访谈类节目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如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说事》, 主持人敢于自嘲, 将自己就定位在人民大众之间, 谈民生和社会焦点, 加上幽默风趣的风格, 很容易让观众亲近。

2.2 有利于调动观众的参与积极性

沟通是双向的, 需要双方共同聆听、共同表达, 不是一方强迫另一方接受。没有观众参与或互动, 播音主持人就无法了解受众心理, 这无疑增加了日后工作的难度。如果多次不能正确满足受众所需, 极易造成大批观众的流失。增强亲和力, 多与观众互动, 鼓励观众积极参与, 使得整个氛围更加融洽, 则有利于节目不断进步。当前很多节目都有与观众互动环节, 普通观众通过发短信等渠道也能参与其中, 如电台播音主持通常会有“某位观众来信说”之类的话语, 说明节目并未脱离观众, 而是每时每刻都和观众连在一起。如东方卫视《东方眼》节目, 整个直播间采取休闲风格, 观众不多, 以聊天的方式播报评论时事。每天都会抽出几个网友问的问题给出回答, 而且也有现场观众提问环节, 节目过程幽默放松, 容易吸引受众。

2.3 能够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增强影响力

亲和力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 而播音主持工作就如同人际交往, 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正确地传递相关信息, 需通过亲和力增强彼此了解。这就要求在工作中要打破身份限制, 将自己置身于受众群中, 饱含热情和真情, 以一种拉家常的方式与观众交流。如王涵和马可主持的《越策越开心》经常使用方言进行播报, 无形中便提升了节目亲和力, 打破了传统台上台下的隔阂, 完全与受众融在一起。辽宁广播电视台杨悦和蝈蝈主持的《说天下》也是此类节目, 两位主持人通过聊天的方式播报新闻, 中间穿插着幽默搞笑、犀利点评, 语言风格亦庄亦谐, 加上两人休闲朴素的着装, 吸引了大批观众。

3 正确培养播音主持人员的亲和力

播音主持人员若缺少亲和力, 很可能会贬低在受众心中的形象, 而且对节目质量也较为不利。要想提升其亲和力, 必须深入了解节目, 增加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以真诚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同时还要学会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 体现出自身特色。

3.1 用微笑和真诚打动观众

微笑是人类表述友好的一种途径, 甚至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 一个微笑往往就能让人心中生出一股暖流。在如今信息化时代, 人们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 面对“我说什么、你听什么”模式的节目, 会越来越反感, 挑剔型更强。对于一些较为严肃的节目, 可适当地微笑, 并注入真挚炽烈的感情;对于一些放松类节目, 不妨将现场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同时, 播音主持人员还需深入理解节目内容, 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感悟融入其中, 如大型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 在节目中即始终保持着一种真实、客观的态度, 很多经典语言都是自身经历或自身感悟, 而并非为了节目而刻意为之。加上其幽默的主持风格, 使得该节目红遍全国。

3.2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提高亲和力并非易事, 常常涉及很多方面, 如语言力度、现场掌控能力、情绪变化、心理素质等。亲和力是一个人内心的外在表现, 所以播音主持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如经过严格的发声训练和音调训练, 把握好播音主持过程中的语速、腔调, 使节目更具欣赏性。播音主持人员还需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内涵, 举止之间给人一种极有素养的感觉, 从而达到增强亲和力的效果。

3.3 增强对象感

播音主持人要提高亲和力, 就要想象出镜头前有着真实的受众在聆听, 就像跟自己的知心朋友在聊天一样, 增加自身的“对象感”, 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 参与到播音主持工作之中。面对镜头, 播音主持人不能只是做读稿子的机器, 而是要根据内容的需要, 及时调整自己播音的节奏、神态、语气等, 设想自己就是在跟眼前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3.4 增强生活化气息

贴近社会实际, 摄取来自生活实践中的第一手材料, 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升自己, 才能有效沉淀自己的平和、亲切的气质和风格, 在播音主持时就能轻松、自然地流露出来, 更加准确、贴切地表达出信息的实质。社会实际中始终都有播音主持人学习和提升的鲜活素材, 只有当播音主持人走近社会实际中, 去感受事件的发生和人情的冷暖时, 才能更好地增加对播音内容的理解, 这样传达出的语气、态度才更加贴近地气, 更有人情味, 也就更能博得受众的认可和喜爱。

4 结语

我国传媒业近些年来迅速发展, 取得很大进步, 同时对其今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亲和力越来越重要, 这是一门生活艺术, 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沟通, 对节目质量和播音主持人员个人形象都有着重大影响, 必须重视其作用,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以提高亲和力。

参考文献

[1]林微.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传播, 2013, 24 (20) :11-12

[2]赵建红.浅析播音主持艺术—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0 (24) :154-155

[3]舒玉琦.播音主持中提升亲和力的作用探讨[J].艺术科技, 2014, 28 (04) :104

[4]徐菁海.浅谈新闻播音的亲和力[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19 (24) :109-110

[5]洪子涵.亲和力对播音主持的影响浅析[J].西江月, 2014, 26 (12) :795

[6]崔铁竞.浅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现代经济信息, 2013, 20 (2) :207

亲和作用 篇2

关键词:播音主持;亲和力;人性化;改革

主持人是连接新闻媒体与新闻大众的关键因素,主持人个人能力的高低是保证节目收视率的关键。如果主持人主持功力不够,无法正确地引导观众理解节目的宗旨和内容,就会导致节目偏离原本的发展方向;如果主持人在节目中缺乏亲和力,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自然就会引起观众的反感,进而对节目也产生厌烦情绪。主持人作为一个播音节目的门面,不仅外在形象和气质要符合节目的宗旨,更不可或缺的就是亲和力。主持人在主持中如果可以加入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或者家长里短的闲聊不仅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更好地表达节目的主题更可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这对于播音支持节目能否取得长久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亲和力的含义

我们以电视节目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从上世纪开始电视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娱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电视机频繁地出现在各家各户,大众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增多相对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但是电视机作为上一辈人心中重要的家用电器依然拥有着很大的受众群体,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播音主持人占据着电视节目举足轻重的地位,选择一个适合节目的主持人,一个节目就算取得了一半的成功。那么,什么是亲和力呢?从狭义的方面来理解就是某个人在一个组织群体成员中心里的亲切感,广义地理解就是某个人可以在群体中发挥的不可复制的影响力。这种感觉主要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对于某件事的认同感和理解,亲和力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距离上的远近,而是人们心中油然而生中的一种亲近感,不必多用语言进行描绘的契合。真正意义上的亲和力,要以善良和博爱的胸怀为基础,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一种特殊的天赋和素质。这种亲和力表现在播音主持人身上就是诙谐幽默、天赋异禀的语言表现力,这种轻松的主持氛围,可以使观众不知不觉中被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吸引,进而被节目内容所吸引。

二、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影响力

(一)全方位地体现出主持人的个人吸引力

播音主持节目强调增强主持人的亲和力首先要改变节目陈旧的语言主持风格,使主持人充分地发挥个人主动性和灵活性不再受陈旧形式的约束。在主持节目的同时加入自身的亲和力,营造轻松融洽的节目氛围,充分将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才华展露在主持功底上,以自身的个人魅力与节目的传播宗旨合为一体。我们以电视访谈节目为例,本身访谈节目就是主持人和嘉宾坐在一起闲聊家常式的平等对话,对话内容可以涉及到美食、运动和家庭关系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观众与嘉宾的亲近感,因此访谈节目就是最好地表达主持人自身亲和力的方式。比如说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主持人鲁豫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位邻家大姐姐,不紧不慢的语言风格使观众感觉到很舒服,在与嘉宾进行交谈时就像是两人坐在自己家的客厅招待朋友,当说到动情之处时,鲁豫不由自主地眼泪就会掉下来,就是使观众觉得这个主持人原来跟我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主持人自身的亲和力也有助于消除嘉宾的紧张感,拉近嘉宾与观众的距离,这无疑就为一档电视节目加入了成功的元素。

(二)调动起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

提起播音主持,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以往每晚央视七点的《新闻联播》,主持人永远以不紧不慢毫无情感的语速进行新闻播报,这种死板不仅表现在主持人自身亲和力的缺乏还表现在主持内容都是一些国家大事权威性的传达。这种长此以往的忽视观众视觉、听觉感知的主持风格已经完全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反观现在的《新闻联播》我们已经可以体会到主持语言、图片设计、传播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亲和力的改造,通过这些内容的调整,使我们感觉到了节目的活力。通过这种亲和力的加入,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观众乐于加入互动的积极性,亲和力使节目产生了活力,观众与主持人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快捷地在无形之中把节目内容传播出去。

(三)缩小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与陌生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与一个人缩小距离,那就要看你本身是否具备亲和力,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表现在行动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些人夸赞某个朋友非常具有亲和力,与他在一起交谈感觉到很轻松、自如,这就是增进彼此熟悉感和亲和力所具备的魅力。播音主持实际上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只不过我们是通过电台、电视或者微博作为媒介进行的交流,因此将亲和力加入到播音主持中,可以起到强有力地拉近与观众距离的效果。在主持节目时,主持人要善于放低姿态,展现自己的亲和力,让观众积极参与到与自己的交流中。比如,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电视节目进行外出采访,采访对象可能由于对电视节目的陌生感或者感觉自身的衣着打扮不适合出现在镜头上拒绝了主持人的采访。如果这个时候,主持人首先表达出自己的亲和力,消除采访对象的各种疑虑往往就会打破彼此之间的交流障碍,从而导致采访对象被节目的内容和积极性所感染积极地与主持人进行交流。

三、在播音主持中加入亲和力的措施与方法

众所周知,主持人是社会大众的公众人物,那就更不能缺乏亲和力了,这种亲和力不仅是一种职业要求更是对主持人个人内涵以及自身魅力的要求。主持人的亲和力要是自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鲜明的特性,而不是刻意地展现出来的亲近感。面带微笑、和蔼近人这是对主持人表现亲和力最基本的要求,主持人的亲和力更要是自身无意之间散发出来的一种影响力和凝聚力。一般来说,主持人的亲和力可以总结为这几个方面:

(一)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待人接物的态度,简单来说就是在节目主持中主持

人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时是否可以做到语言温和、真诚,这是对观众最基本的尊重,这主要取决于主持人的个人性格是否具有平易近人、胸怀宽广的特性。

(二)主持人在节目中表达出来的处世观

在节目中,主持人通常会与他人和观众发表对于一些事件的看法和观点,这主要可以检验出主持人是否具备与大众相似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三)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主持功底

主持功底不仅包括幽默风趣的主持语言,更包含主持人应对突发事件时镇定自若,这些都是主持人是否可以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因素。综合上述,播音主持的亲和力主要考验的就是主持人待人接物、处世观和个人主持功底,只要这三个维度实现完美的契合,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起到的作用就越强大。

四、总结

播音主持人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者,其专业的主持素养和亲和力决定着节目的传播效果,因此主持人要专注于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利用语言魅力和自身的亲和力吸引并感染听众,实现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亲和作用 篇3

亲和力在现代社交活动中或在与公众交往、交流(如教育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幼儿园老师。众所周知,幼儿园老师所面对的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受教育群体,他们大多未谙世事,却又有着极高的求知欲。但基于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他们所表现出的对教师在心理上的接受程度往往直接关系到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因而,幼儿教师在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亲和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便是幼儿人生成长路上第一阶段的引导力和推动力,同时,亲和力也是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特别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素质,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亲和力,对推行素质教育、对幼儿的成长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亲和力是教师素质的体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教育观念对教师的职责的定位,这句对中国式教育高度概括、于中国“教坛”上统治了1000多年的名言,在教育高度、全面发展的今天,已然显得太过陈旧、太过严肃、太过“板着脸孔”,它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截然分开在高和低、居上和居下、主动和被动的不同地位上,它所欠缺的,正是当今授业者所必须具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素质——亲切感、亲和力!

赋予教师神圣的“师道尊严”在许多人尤其是年轻的幼儿园教师中曾经普遍存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幼儿提出的 “稀奇古怪”却又 “妙趣横生”的问题而“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时,我们是选择“避而不答” 还是以只言片语“搪塞了事”?抑或是拿出“师道尊严”来“息事宁人”?或者是以一个微笑、一份耐心再加上一份天真,与孩子们一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一同分享学习的乐趣。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教师面对这一情况时,生怕回答不上孩子们的“古怪问题”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因而常常采取回避、搪塞等方法。其实,这是极不好的一种做法,它在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求知欲的同时,也在损害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当我们面对这一情况时,不妨反过来想——我们幼儿教师不过只是社会三十六行中的一行,不过只是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扮演着自己特定的角色,谁又能是尽善尽美的,谁能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只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可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放下“架子”,用微笑、用真诚、用爱心,于教学、生活中时时处处与孩子为友,甚至不耻下问;于课后却又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进而使自己在孩子们面前成为禁得住问的 “不倒翁”,于此所树立起来之“师道尊严” 方能“师运长久”。

二、亲和力是师生关系的要求

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师为尊,生为从;师为主动,生为被动的教育方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填鸭式”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与争议的 “统治地位”。而今天,这种教育方式已被证明是一种落后的、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的教育方式,师生间应形成一种地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的形成对我们幼儿园、幼儿教师而言,显得犹为重要。众所周知,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于天真无邪、稚嫩可爱、想象力丰富又十分需要老师鼓励和肯定的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在这一特定时期里,既要求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各方面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同时又要求教师要有非同常人的亲和力,因为亲和力是新时期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对孩子们来讲,亲和力又是他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必要条件。对于教师而言,亲和力核心便是民主平等思想,只有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合作者,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才能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真正树立起“每个孩子都有聪明的,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的观念,才能微笑地面对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慧眼和匠心去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三、亲和力是“家园教育”的要求

亲和力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在“家园教育”、“家园交流”中所起到的连接纽带和桥梁作用。简单地说,就是要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等社会教育资源交朋友,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幼儿教育界中来。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空间上可分为幼儿园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等;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教师自身、家长、和社区成员等各方面的力量,以充实到幼儿教育中来,并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当然,要做到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之社会资源,还需要所涉及的“社会资源”的高度理解和鼎力支持。教师的亲和力所起的是主导动力的作用,道理很简单,很难想象有哪位学生家长、社会成员会心甘情愿和一位蛮横、独断、暴躁的幼儿教师交往。

总之,幼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做为教师,我们应当用我们的真情,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执着,秉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结合本地、本班的实际情况,立足于自己的实际基础,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结合我们的风土人情和各方面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和调动一切可供利用之资源,建立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同时,我们还应在不同程度上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亲和力,并投入全部爱心和责任心,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使幼儿园、班级成为我们教师和幼儿共同的温馨的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园为家,以教育为已任,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的投入和付出,真正做到一言一语皆用心,一颦一笑总关情。

主持艺术对教师亲和力的借鉴作用 篇4

教师和主持人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那就是都是一座桥梁, 是在受众和节目之间、在学生和知识之间构架的桥梁。而亲和力可以使这座桥梁变得更加通畅、更加稳固。为此, 对于教师而言, 借鉴主持艺术中亲和力的塑造, 拥有亲和力, 不仅有利于个人魅力的提升, 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关于亲和力

亲和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描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

亲和力最早是属于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 是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 但很快就被引申用于人际关系领域, 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 是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力在则聚, 力亡则散!有亲和力的双方就是有共同力量表示的双方, 这种友好表示, 使得双方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趋向意识, 以及共同作用的力量。有亲和力是促成合作的起因, 只有具有了合作意向, 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 并且是衡量主持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 能够让受众感受到轻松友好, 并且在融洽的氛围中, 使主持人的引导、控制自然流畅地完成节目的制作。主持人只有不断加强这一系列的亲和力, 才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进而感染受众, 更有效地传达节目内容。主持人与受众的心走得越近, 与受众交流的程度就越深, 而主持人在交流过程中所发挥的与受众间的亲和力则是拉近与受众之间距离的强大力量。因而, 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往往以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作为与观众更好沟通的纽带, 亲和力成为主持人个人魅力的体现之一。

亲和力曾被认为是一种玄妙的能力, 更多的人倾向于它来自先天, 但是这种能力也可以在天赋的基础之上经过后天的训练获得加强。有些人苦苦培养一无所获, 而有的人却天生就容易被人接受。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华莱士说:“你仅仅有文化、有漂亮的外表还不行, 你还得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亲和力, 这样才能把观众留在电视机前, 发挥一种常人不具备的经久不衰的引力作用。”主持人的亲和力着重体现在主持人调动受众情绪的能力、真诚为观众服务的品格和与受众沟通的能力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时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人的合群性进行研究, 而合群性依靠的则是人群之间的亲和力作用, 对于主持人而言, 在其他社会活动中锻炼得来的合群性会在主持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样具有信息传播功能的教师, 由于在亲和力方面存在有差异性, 所以导致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引起传播效果的差异性。

教师亲和力的构成

教师的亲和力源自人格倾向, 受教学实践平台的影响, 主要由语言 (包括肢体语言) 形式输出, 其中情感是根本, 技巧是补充。古人说“情欲信, 词欲巧”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的语言同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必须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景范围内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主持人必须用有魅力的语言吸引听众、感染听众, 使听众产生共鸣, 使交流成为一种复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信息, 从而完成整个创作过程。同样教师也必须使所传递的知识信息承载在有魅力的语言上, 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使学生产生共鸣, 从而完成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亲和力的构成体现在语言上, 虽然不像主持人那样严格, 但是同样应该力求在清晰、准确、流畅、自然的基础上, 追求声音的美感。比如注重各发声器官正确的发声状态、发声位置、气息控制、共鸣运用, 最终用最自然亲切的声音、最具美感的声音色彩, 来吸引学生, 增加传播信息的感染力。声音的弹性是指播音时声音对于感情的控制能力, 即声音随情感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 如层次性和播音时抛物线的把握等。

性格是亲和力构成要素的一部分, 也是其他几个要素的前提和基础。性格外向的主持人能够更有效地活跃现场气氛, 调动舞台情绪, 让观众觉得亲切放松, 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同样, 性格外向的教师往往在亲和力上具有优势。虽然把性格单纯地以外向和内向简单剥离不够规范, 但就性格的开放性而言, 能够自然真诚地连贯流畅表达的教师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也就更容易完成传递信息的任务。

消除紧张、形成默契也是构成亲和力的一部分。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时每回录制节目之前总会和观众一起聊天来“热场”, 朋友之间的默契建立起来之后再去主持节目, 济济一堂的欢声笑语才有了释放心灵的空间。在大部分的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 主持人往往更多地考虑电视观众的感受而忽略了现场观众, 现场观众的失落感会影响现场气氛进而影响录制效果, 而有些主持人在面对镜头时又缺乏对象感, 更造成了情绪控制的缺失。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忽略和学生的交流, 只是一言堂, 使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学生学习比较被动, 影响了传播知识的效果。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美, 冗长的语言是藻饰。”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 如果混同生活语言的松懈状态是不行的, 套用舞台表演的夸张状态也不合适, 照搬新闻播音那种一般的播讲状态也不相宜, 主持人的口语状态和表达特点不是少变化、小起伏似的絮絮叨叨, 不是波浪滔天般的大起大落, 也不是有条不紊的渠水般的平整, 它恰似汩汩而来的山泉, 从极富生命力的源头喷涌而出, 时而跌宕而下, 时而蜿蜒曲折, 顺着山势走来, 最后汇入生活的海洋。这是一种在交流中的口语表达状态, 从主持人口语语势的基础上讲, 因为它具有边想边说的自由口语的亲切感, 所以它的语气的松紧疏密还有语速的快慢都有比较灵活的选择与变化, 更易被受众接收, 更有亲和力。

亲和力最终是通过语言表达的, 而语言又要依靠声音作为载体, 所以, 对于声音的把握和控制也同样非常关键。主持人的语言力求在清晰、准确、流畅、自然的基础上, 追求声音的美感, 用最富有魅力的声音、最具美感的声音色彩, 来吸引听众、感染听众, 使得“美”在节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把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看做是一种感性力量, 那么播音主持语言的亲切感就是蕴藏其中的理性原动力。

总之, 亲和力是由具有亲善的外部表情和源于亲近的内部情感综合构成的, 是二者的统一, 缺一不可。

教师亲和力的塑造

语言对象感明确。优秀的教师, 心里除了装有知识外还应该有学生, 应该在备课充分的基础上, 把知识的传授当做一次平等交流, 而非上对下的嘱托, 更非“目中无人”一个人的宣教。央视主持人沈力和观众之间建立的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 值得我们借鉴。她说:“每当我在想象中看到他们, 就会激发起我讲话的欲望。”沈力称这种状态为“视像意识”。这种“视像意识”经常使沈力即兴说出一些真诚亲切的话来。比如, 有一次她向观众介绍4种凉食的做法, 本来师傅教完了, 主持人道声谢, 节目就可以结束了。但沈力心里“看”到观众意犹未尽时加了这么几句话:“观众朋友, 4种凉食做好了, 按说应该先请您尝尝, 可惜隔着荧光屏您没法儿尝, 只好请您自己动手、自己品尝了。祝您做得成功, 吃得高兴!”这些话正是她“看”到了观众的存在而引发出来的。为此,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应该言为心声, 让语言承载上丰富的内心情感。亲近感是言之有物、心中有人结合在有声语言中的表现, 最基本的社会效果是“使人愿意接受”。为此教师应该明确语言的对象, 把所有的观众当做你最想倾诉的对象。一定要目中有人, 在心理和目光上增加和学生的交流互动。

发声技巧对于亲和力的塑造尤为关键。良好的发声能力是亲和力最前沿、最表层的体现, 是受众最敏感、最易察觉的部分。从声音的积极性上来说, 正确的发声技巧简单地说就是“提打挺松”:提, 提颧肌;打, 打牙关;挺, 挺软腭;松, 松下巴。“气者, 音之帅也”, 古代乐理中也有“气动则声发”的说法, 宽厚圆润明亮的嗓音让人容易被感染, 清晰流畅的语流起伏变化也会给受众美的享受。在产生共鸣的过程中, 共鸣器官把发自声带的原声在音色上进行润饰, 使它变得圆润优美。说话时唇角要微微上提, 要根据说话对象的距离远近让语言像抛物线一样达到交流对象的位置, 同时保持口腔的松弛状态, 以半打哈欠状打开口腔, 最后“弱收”, 这样可以在保持声音亲和力的基础上避免嗓子受力。为此, 把握好良好的用声习惯, 塑造声音上的亲和力, 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在非语言的应用上, 亲和力表现为微笑。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 是情感上的内在魅力体现。微笑是心灵之上无声的问好。无论是挂着“崔永元式”微笑被称为邻家儿子的崔永元, 还是笑起来犹如夏日朝阳的央视当家花旦欧阳夏丹, 甚至是被赞美为“用手和微笑说话的美丽姑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当家主持姜馨田, 都被受众所喜欢,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脸上充满了微笑。在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的结合紧密程度上, 面部表情处于首要位置。运用表情语时, 要把积极的状态体现在脸上, 用微微上提的唇角吐露出微笑的表情。这也是提高教师亲和力的重要方法。治学严谨是对教师态度的评价之一, 但这和授课的亲和力并不矛盾。微笑可以缓和人们之间的关系, 增进人们之间的和谐, 并且可以让快乐传染。在轻松的氛围中, 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更加自如地畅游。

在肢体语言上, 真诚热情的表情、眼神、动作等体态语可以增加亲和力, 迅速实现人际间的沟通, 使交流对象乐于接纳, 从而建立起交流关系。充分利用眼神、表情语和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 使表达更丰富, 信息的传达更加准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目光语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通道。在教学实践中, 为了增加与学生交流, 在言语过程中以眼神或提示重点、或唤起关注、或溢出赞许、或传达欣慰、或表示愤怒、或提醒注意等。注意部位时, 目光要集中在对方的双眼和嘴部这个三角区移动。站立时, 脊柱要正直并保持头肩胯的平稳, 双目平视, 下颚微收, 两肩放松, 胸部略挺, 腰板挺直, 小腹微收, 两脚水平分开, 身体重心或在两脚中间, 或略有前后移动。

教师的亲和力, 在精神上体现在轻松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塑造成功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形象的基本保证。同样, 对于教师而言, 有了内在的健康心理就能在有益于文明进化的范畴内达到某种心理审美的创作, 而非简单地在于仪表是否美观、大方、庄重, 等等。在央视《文化视点》栏目的一次“我看节目主持人”的讨论中, 有位观众这样评价《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坦率地说, 张越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美, 但是我看她的节目时, 她的谈话能吸引我, 让我跟着她的思路走, 我根本不去注意她的长相、计较她的长相。”这位观众的话可以视作观众收视心理审美要求具有代表性的诠释。教师在精神心态方面, 要积极处世, 乐观面对人生, 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合理宣泄等方式来释压或者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不断进行自我心理干预, 使自我心理阳光明媚,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使这座由亲和力构成的桥梁变得宽广畅通, 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本文系河南工业大学高教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08GJXJ-B19) 。

摘要:汲取主持艺术中的亲和力并且对教师进行塑造, 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该从教师有声语言的应用上、语言对象感的明确上、肢体语言的应用上、情感的激发上等进行相应的训练, 塑造教师的亲和力,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师,亲和力,塑造

参考文献

[1].陈金良:《浅谈主持人的外部亲和力》, 《新闻爱好者》, 2003 (3) 。

[2].神伟:《如何增强电视语言的亲和力》, 《声屏世界》, 2008 (3) 。

[3].吴郁:《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版。

论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 篇5

摘要: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观众对播音主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模式化的播音主持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态度,因此播音主持打破模式化提升播音主持的人性化、亲和力成为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亲和力以及播音主持进行简析,并分析了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进而提出提升主持人亲和力的措施。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亲和力、人格化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关键词:亲和力 播音主持 作用 探讨

播音主持是沟通观众与节目之间的纽带,播音主持这一岗位由于特殊的职业特点,岗位对播音主持人的内外在形象与气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满足这些要求主持人的魅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亲和力是构成播音主持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和力是解决观众反感模式化播音主持的重要途径。而播音主持具备亲和力将会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而避免脱离群众,同时能够使观众与主持之间更好的进行沟通,让观众有更大的兴趣去收听或收看节目,这样才能够体现播音主持的价值,进而更好的服务于群众。

1亲和力及播音主持简析

所谓的亲和力指的是两种或者是多种物质在相互融合时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量,这更多的来反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在播音主持当中亲和力主要体现在主持人与观众之间,通过播音主持的表达等方面的艺术、心理与技巧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进而让观众能够接受并融入到节目中来。播音主持是通过媒体将信息将信息传递给大众,是信息的传播者,对大众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因此,作为播音主持不仅在外观上要求具备端庄大方的形象,同时内在要求具备高的修养与学识,具备特殊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工作的质量。而亲和力在提升播音主持工作效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给与高度的重视。

2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

2.1有效发挥主持人的人格魅力

摒弃原有模式化的主持风格,不再受到模式化的限制,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亲和力,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可以给播音主持更大的空间去展现自己的才华与个人魅力,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能够体现自己的风格。例如主持人陈鲁豫在新闻中通过“聊”的方式来说新闻,亲切和善的表情,清新自然的娓娓道来,让观众身临其境,同时也很好的展现了自身的特点与主持风格,让播音主持更人性化。但是在展现个人特性体现亲和力的时候要避免刻意的展现自我,亲和力不是播音主持过于自由、洒脱而毫无保留的随便聊,在播与主持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选择正确的导向,让亲和力更合理有效的融入到播音主持当中。

2.2调动观众的参与积极性

传统过于死板、机械化的播音主持模式,不仅远了观众与播音主持之间的距离,同时缺乏情感色彩和活力的传播状态也很难提起观众或听众的兴趣,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效果。而当播音主持当中增加了亲和力,这样可以使得主持人在节目中更好的融入自己的感情与思想,整个节目就会更有灵气、人格化,工作才具有灵魂。播音主持能够通过亲和力在所播的节目中抓住听众与观众的心理特点进而营造一种合理的氛围或者是情境,进而可以打破播音主持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让观众融入进节目并与播音主持产生互动。这样观众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能够身历其境并发挥想象力,自然信息传播将更全面准确。

2.3拉近播音主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亲和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被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在促进人的关系中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打破隔阂,更易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播音主持实质上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方式。因此,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亲和力是可以拉近播音主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的。因为,当播音主持在节目中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亲和力,可以有效的放低了自己的姿态,观众更易于接受并积极的参与其中做到有效的互动。同时亲和力本身就具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更有利于打破身份与地位等外部因素产生的不利于人进行交流的障碍。所以,亲和力应用到播音主持中同样可以如同人与人之间交流那样拉近播音主持与观众的距离,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3播音主持提升亲和力的措施

播音主持具备亲和力不仅有利于播音主持充分的发挥自身特点与风格,同时能够促进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拉近播音主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进而促进播音主持的效果。因此,有效的提高主持人的亲和力、在节目中融入亲和力将成为提升主持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要做到亲和力,主持人既要从观点态度上进行转变,同时也要在基本的技能与素养方面提升自己。

3.1站在群众的角度,融入观众

亲和力不是单纯的应用一些套近乎的语言就能够体现其亲和力,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与群众站在一起,发自内心的贴近群众才能够体现亲和力的真实性。因

此,在实践中,播音主持人要融入生活,并站在群众的位置去思考和表达,这样更能够让节目或者是信息深入观众的内心。无论是信息的搜集与传播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引起共鸣,加上亲切自然的谈吐就能够很好的融入亲和力。

3.2增强自身对工作内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亲和力不仅需要观点态度的融入群众,更需要播音主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与知识的积淀。因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阅历与知识积淀,播音主持才能够更清晰明确的把握传播信息的实质,更好的把握观众的心里特征,进而以合理的方式,准确的言谈与表情将信息更准确、更具有亲和力的表达出来。因此,播音主持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积累,进而使信息更随和的传递给观众。

4小结

播音主持是有效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持人只有提高自身播音主持的水平,生动形象的将宣传的内容准确的传递给观众,才能够保证传播的效果。而要提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水平不仅要拜托模式化的传播方式,还要提升主持人的个人魅力,而亲和力是提升主持人个人魅力与主持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要正确的理解亲和力给播音主持带来的好处,同时做到“贴近群众”、提升自身的素养来让自己更具有亲和力,进而促进信息传播质量的提高,让观众喜欢上我们的节目。

参考文献:

[1]赵建红.浅析播音主持艺术中的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J],科技向导,2011年第35期

[2]陈小霞.论新闻播音主持中的亲和力[J],新闻世界,2012年第5期

[3]刘彤彤.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及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与魅力[J],教法学法新探,2011年第2期

“明理,自强,有为,亲和” 篇6

学校体育工作是复杂多样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更好地做好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识体育健康课——明理

首先,体育健康课是一门学科,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提出的新课题,它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其次,体育课不只是一门课程,它是学校德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维教育的基础,是做好学校德育和智育的前提。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做好其他工作。

最后,体育是阳光的,追求完美的,追求团结协作的,是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体育精神的主要内涵也是学校精神的体现。

二、体育教师要具备各种能力——自强

1 体育教师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本功。在教学方面,体育教师首先要有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其次要有组织教学的能力,要能“言”并“善言”,会“示范”且“动作优美”,能“指挥”又会“指导”,并要有一定的对艺术的鉴赏力等等。另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要求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即在全面、正确地掌握各种运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授课、训练运动队、组织运动竞赛和裁判工作,指导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等学校体育工作。

2 组织协调能力、感召力、决策力。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很多人参与,领导、班主任、工人等等,不是光靠体育老师就能完成的,各种活动需要各部门的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开展工作中体育老师的协调能力,感召力,决策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 实践总结,学习创新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善于学习。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师必须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的能力,要博采众长并融会贯通,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现代教育理论,善于实践和创新的复合型教师。二要善于大胆质疑。质疑过程的实质是对原有结论进行重新验证的过程。大胆提问,大胆怀疑,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前奏。三要不断总结。

三、体育教师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干出成效——有为

1 课堂教学要认真严谨。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课堂教学的好坏也是体育教师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因此上好课是根本,我们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

2 在重大活动、竞技比赛中要有所作为。体育巨大的魅力就是竞赛,竞赛获胜的喜悦会激励每一个人,学校在体育竞赛中展示了自我,也宣传了自我。学校是非常重视体育竞赛的,我们体育教师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只有长期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所收获。

3 在理论研究中有所作为,能写会写。体育教师应该保持对体育学科的信念和追求,并正确评价自己的专业;应该在教学、指导训练之余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虽然,撰写文章不是提高学科地位的唯一途径,不是提高理论水平的唯一方法,但是,可以本着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用文字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甚至改变他人对体育教师的看法。

四、要和学校里的教职工搞好关系——亲和

1 要平和、谦虚、低调、尊重他人和领导。体育老师多数性格比较外向,容易沟通,但是缺点是极易自大,因为多数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专项特长,甚至有许多从小就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曾有过许多光环,从小就有了比别人强的优越感。但是这种优越感恰恰是与人相处的绊脚石。没人喜欢和高高在上的人相处,我们体育老师只有弯下腰,低下头,以一种平和、谦虚低调、尊重他人的心态与人交流,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处好体育老师之间、与其他老师、与领导的关系。

2 要支持尊重领导,多与领导沟通,善于说服领导。任何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能否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想得到领导的支持,你首先要尊重领导。学校工作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学校体育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领导要从大局出发多方位考虑,所以我们要理解支持领导。要想得到领导的认可,必须先少提条件,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出成绩。然后,多和领导沟通,找适当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领导,要循序渐进,慢慢争取,这样事情就能办成了。成绩的取得会产生良性循环,得到领导的认可,加大支持力度,取得更大的成绩。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分析 篇7

一、播音主持中亲和力的内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中, 亲和力体现为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沟通。而播音主持作为一种职业, 亲和力所占据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播音主持主要是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把社会所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报道出来, 把信息传递给听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听众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播音主持除了要主持人本身具备职业道德外, 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来调节节目和谐的气氛, 使节目能够得到听众的喜欢。总之, 播音主持中既需要主持人保持良好的外在形象, 也需要形成个人魅力, 并通过自身的亲和力把现场的气氛变得活跃、融洽, 把节目推向高潮。

亲和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不断提高, 它也就是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在播音主持工作中, 亲和力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播音主持节目过程中, 能够坦然面对群众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这正是主持人亲和力的一种体现。

二、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重要作用

(一) 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 有效运用亲和力可以营造更加融洽的氛围, 并且把艺术气质与亲和力有效结合, 从而形成所独有的主持风格, 有助于体现个人魅力。亲和力的融入有效打破了传统播音节目模式,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充分展示出了自身独特的个人魅力。如我国著名的主持人鲁豫、董卿等在主持节目过程中, 无论是在节目现场还是通过电视收看, 都会带给观众一种特别舒心的感觉。这种氛围的营造, 往往需要主持人具备很深厚的艺术才华, 以聊天的方式把苍白的文字有声有色地演绎出来, 使我们在整个节目收看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其亲和力。与此同时, 亲和力也能提升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如《鲁豫有约》这一档节目, 主持人鲁豫在访谈过程中始终是一位“知心姐姐”, 这种由知性美所产生的人格魅力成功吸引了很多的观众。同时, 她也以自身的亲和力来化解明星的防备, 使得其能够坦诚相待, 有效消除了观众与名人之间的距离, 将亲和力更加合理地融入播音主持中来。[1]

(二) 调动听众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播音主持过程中, 往往会由于主持人综合能力的欠缺而导致节目平淡无奇, 按照特有的固定模式来报道, 使得播音主持节目没有活力, 不仅难以与观众进行有效的流通, 而且长此以往会影响到节目的收视率, 造成观众流失。因而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传统的播音主持模式开始被打破, 亲和力被有效融入。与传统的播音主持节目相比, 融入亲和力的播音主持更具有灵气。除此之外,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亲和力来有效抓住听众的心理, 有助于营造出一种融洽的氛围, 打破播音主持与听众之间的隔阂, 促进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提高听众参与播音主持节目的积极性, 从而大大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如在主持有关“美食”的节目时, 播音主持人先以朋友的角度来与听众一起交流, 并倾听听众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意见, 最后邀请听众一起来参与节目互动, 感受美食。播音主持人有效打破了传统的播音主持模式, 在播音主持节目中营造出了一种轻松、休闲的氛围, 并且与听众一同参与节目,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目的收视效果。而在主持生活频道类节目时, 播音主持人则需要积极接听听众的来电, 并仔细倾听其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充分发挥自身的亲和力, 针对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如针对时下比较关注的房地产节目, 具备亲和力的主持人会很快拉近节目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并且采用聊天的方式, 为听众营造一个朋友谈论购房话题的节目氛围, 有效打破播音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隔阂, 让听众积极地参与节目。[2]

(三) 缩短播音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传统的播音主持模式往往会给听众造成一种距离感, 而亲和力如同节目过程中的催化剂一样, 可以有效缩短播音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播音主持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 在这种交流过程中, 亲和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黏合剂。因而在播音主持过程中, 主持人放低自己的姿态, 发挥自己的亲和力, 有助于听众接受并且积极参与节目, 挖掘更多的节目素材。

三、有效提高播音主持人亲和力的途径

(一) 以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融入听众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以听众需求为出发点, 需要主持人对听众的实际需求有清晰的了解, 并且在报道过程中采用大众化的语言, 发自内心贴近群众, 使得节目形成独特的风格, 消除与听众的距离感。如播音主持人可以每天记日记, 并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不同群体的人来沟通, 培养自己换位思考、亲切自然的谈吐等。

(二) 增强播音主持自身的专业素养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的, 只有丰富的知识与智慧相结合, 才能够通过得体的举止发挥出自身的亲和力。作为播音主持人, 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普通话的训练, 尽量达到标准的语言规范与音色的圆润。除此之外, 还要注重综合素质与正确信息表达方式的培养,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将信息与表情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 从而有助于形成自身独特的主持风格。[3]

(三) 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

1. 调动听众的想象力。

播音主持的艺术其实是一种听觉与想象力相互统一的艺术形式,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 听众可以通过倾听来带动自己的想象思维, 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有效融入节目中。播音主持与电视节目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们的想象力。对于电视节目, 观众注重视觉效果, 可以让观众的注意力尽量定格于设置好的节目画面上;但听觉却是不一样的, 听觉可以引发出人们无穷的想象力, 因此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应尽量调动听众的想象力, 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个性化。

2. 播音主持贴近现实生活。

播音主持人的特点与才能决定着播音主持节目的水平, 而节目内容却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纵观那些成功的播音主持节目, 其内容都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而且其播音主持的风格与内容诉求大多与主持人自身的一些实际生活经历相关。如柴静在2015年初所推出的有关空气污染尝试调查的节目《穹顶之下》, 其采用了简洁、真实的新闻语言, 所选题材贴近现实生活, 而且在面对镜头时神情淡定, 声音温柔, 无不体现着柴静的艺术才华。

3. 以口语化语言来展现个性魅力。

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形成播音主持的不同风格。语言是播音主持最为重要的工具与手段, 在整个节目中, 主要就是依靠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特色或者技巧, 从而形成不同的风格。因此, 在播音主持节目过程中, 要善于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有效增加播音主持节目的亲和力, 从而拉近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四) 播音主持的气质与节目相匹配

节目内容的定位需要与主持人的气质相匹配。如《面对面》与《非常静距离》两档比较受欢迎的人物访谈节目, 由于节目内容的定位不同, 其主持人所呈现出来的气质风格也是各自不同的。具体来讲, 由于《非常静距离》定位的是娱乐访谈型节目, 所选题材紧贴娱乐圈, 并且融入了非常明显的美式谈话风格, 主持人通过婉转的言辞, 利用自己独特的访谈风格来调动起现场活跃的氛围, 得到了嘉宾与观众的积极参与;而《面对面》则是侧重于权威性、关注度以及影响力, 因而主持人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的言语非常犀利, 从而带给我们一种思想的碰撞。

总之, 亲和力对于播音主持的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而要通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准确生动地把信息内容传递给听众, 从而保证播音主持的效果。与此同时, 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亲和力, 增强播音主持的个人独特魅力, 让播音主持更具有个性化, 提升播音主持节目的信息传播质量, 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任希才.如何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表现力[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9) .

[2]吴震, 陈新宇.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9) .

亲和作用 篇8

1 编辑沟通亲和力的含义

“亲和力”一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泛指能使关系亲密融洽的作用力。①编辑沟通亲和力属于后者,是指编辑与作者、读者、审者、出版发行者等进行信息沟通过程中彼此间的认同与尊重,是一种心灵上的通达与投合。②它是保障有效沟通的前提和基础。科技期刊编辑沟通亲和力是编辑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的体现,是编辑个人在长期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获得的素质和能力,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个性和风格。科技期刊编辑沟通亲和力是编辑人员应有的追求及价值实现的途径和标志。③

2 编辑沟通亲和力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作用

2.1 编辑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作用

编辑是科技期期刊出版单位的执行者,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在传统纸媒期刊的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通常以文字编辑为主,以处理稿件为主要工作对象。现代编辑在科技期刊出版中,除了完成对稿件的编辑和校对外,还发挥着发展出版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骨干作用,④增加了约稿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了选题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刊登内容的优化提升能力、获取优质稿件的公关能力,⑤以及多种传播形式的信息处理能力等。具体表现为满足作者、读者的合理化需求,建立其对期刊和编辑工作的满意度;加强与专家、学者的联系,主动约稿、组稿;⑥严格筛选稿件并进行精细加工;保持与期刊出版的主管、主办单位及网站与数据库联络等。由此可见,编辑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主体,不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作者、读者、出版单位和社会责任统一的助力者,在科技期刊出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编辑沟通亲和力对期刊出版的影响

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任务是收集、筛选、加工、传递科学信息。编辑进行约稿、组稿、市场调查,就是收集或者说获取信息;而对文稿进行初步审阅、学术不端检测和送审,就是筛选信息;对审理意见反馈及对稿件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就是加工信息;论文刊发,就是发出信息。这些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编辑沟通的具体特征。编辑在获取信息时,首先应与沟通对象进行沟通约定,争取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要保证获得足够量的信息以供筛选,并保证信息准确及时刊发。

科技期刊编辑欲保证信息获取和发出的途径通畅,其前提条件是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亲和力。只有沟通对象积极愉快地配合编辑工作,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相反,将会导致无效沟通或沟通受阻,不仅沟通双方不愉快,同时也会失去作者对期刊的忠诚度。例如:某编辑部的一名责任编辑,在对稿件中存在的疑问与作者进行电话沟通时,因说话语气不当与作者发生了争吵,作者气愤至极挂断电话,导致沟通被迫终止,后来由其他编辑与该作者进行再次沟通,虽然最终平息并解决问题,达到沟通目的,但此编辑在该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可能会大打折扣,也可能导致其不再为本刊投稿。

由此可见,科技期刊编辑沟通亲和力是确保编辑顺利达到沟通目的,完成工作的有效手段,是集众人智慧,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保障。

3 科技期刊编辑沟通亲和力的培养

既然编辑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主体,那么编辑活动就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在组织和筛选信息时的价值取向应建立在科学之上,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作者、读者乃至整个社会。⑦

3.1 恪守编辑职业道德,让编辑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编辑工作是整个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集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于一体的创造性劳动。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对科技信息进行筛选过程中,依据办刊宗旨和方针,确保刊登内容的政治性和办刊宗旨的一致性;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办刊,避免一号多刊,确保期刊出版的合法性;坚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和客观、公正的选稿、用稿原则,规范学术评价和学术审稿机制,严格执行“三审制”审稿制度,确保期刊学术水平的优质性;严格按栏目设置梳理稿件,按收稿日期安排稿件刊登顺序,不以个人地位、亲疏关系远近为优先刊发理由,恪守编辑职业道德,秉公办事,⑧严紧治刊,确保刊发信息的公正性;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与国家规定,严格按照编排规范编辑加工稿件,使期刊各项信息完整且各期无误,确保刊发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让编辑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而提升作者和读者对编辑的满意度,对编辑产生敬意和亲切感,这也是形成编辑沟通亲和力的前提和基础。

3.2 提高期刊内容质量,让编辑服务在工作中体现

期刊内容质量包括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期刊学术质量主要依赖于论文原始质量的优劣:缜密、原创的思想,创新、合理的设计与方法,突破性结果以及基于科学结果的大胆推测等等。⑨而编辑质量是内容质量的表现形式和重要保障,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编排设计、校对到发表,⑩都体现着编辑的个性化工作特点。首先要筛选信息, 即对其原创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决定突出处理及删除哪些信息或其中的某些方面;其次要过滤信息,即决定向读者提供哪些信息。这一过程编辑既要理解和掌握作者手稿的内容和方法,又要反复斟酌和推敲其遣词造句,圈点标注等各类具体问题。使作者的手稿转达化为正式的科学文献,使作者个人获得的知识转化为社会可以共享的知识。但是编辑付出的这些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很难独立地表现出来,而是几乎全部融汇在作者的劳动成果之中,是无形的,鲜为人知的。

因此,编辑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不仅使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融化于人生观里,成为一种自觉思想,还要化作一种自觉的行动,去践行和完善。以提高内容质量为目标,本着尊重作者劳动,对作者和读者负责为出发点,真诚服务于作者、读者以及编辑出版事业。

3.3 提升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让编辑素质在实践中完善

作为科技期刊编辑,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因为编辑人员的素质决定着编辑工作质量和期刊质量。 当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信息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唯有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工作需要,赢得他人尊重。 其次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要有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大局意识和爱国情怀,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人生态度,公正无私的处事原则,海纳百川的宽阔心胸,脚踏实地的进取精神,甘于奉献、耐住寂寞、为别人“做嫁衣”的服务意识等。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编辑在工作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与作者、读者、审者及周围同志长期沟通合作,不断学习,日积月累中逐步培养形成的,久而久之就会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并产生人格魅力,进而产生亲和力。有了亲和力,沟通就更加顺畅。最终形成助推期刊发展的合力,进而实现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总之,编辑要像一个雕塑家,对稿件进行打磨、提炼,使其中的精华部分焕发光彩。 特别是对那些年青的作者,编辑要坚持“诚信”二字,用真心、爱心、责任心、耐心去扶植、帮助和感化他们,使他们对编辑产生信任感的同时,促进自己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这也是编辑受人尊重,具有沟通亲和力的原因所在。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摘要:编辑沟通亲和力是编辑个人修养和素质的综合体现,具有沟通亲和力的编辑不仅能正确处理作者、读者、审者、出版发行者以及同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聚集众人智慧,进而提高科技期限刊质量。科技期刊编辑沟通亲和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编辑的责任感,恪守事业道德规范,秉公办事,严把内容质量关,同时提高编辑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进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打造绿色亲和环境 篇9

在人类生活环境中, 绿色植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燃烧各种各样的矿质, 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铅蒸气、汞蒸气、乙烯及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由于绿色植物叶片有很多气孔, 能大量吸收这些有毒气体, 因此, 林中空气十分的洁净而有益健康。林区空气中有较多的负氧离子, 吸入人体后, 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并对慢性气管炎、失眠等有疗效。有许多植物能分泌杀菌素, 杀死周围的病菌。绿色植物是氧气的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消耗者, 净化空气而且能调节湿度, 涵养水分。并且, 据研究, 绿色植物的颜色可以刺激大脑皮层, 使之产生良好反应, 从而使大脑得到休息。

植物同人类不断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农业, 农林牧副渔都和植物息息相关,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没有一项能脱离绿色植物。可以说, 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我们人类。

如今我们的环境整体设计与绿化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在室外的景观设计中, 植被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它们不仅能改善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能组织空间、美化环境和陶冶人的情操;在室内, 它不仅与园林园艺手段结合, 而且参与空间组织, 并能美化空间, 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使人萌生安全和庇护感, 从而不会对建筑产生厌倦感。

绿色植物可以参与空间的组织, 使我们生活不那么单调、乏味。可以将室外空间的植物延伸至室内, 使室内外植物互相呼应, 形成自然过渡, 使人的视线有自然的连贯性, 达到内外相融的效果;将门廊的顶棚及墙面, 悬吊绿色植物, 也可以达到内外相通的效果;借助玻璃的通透效果, 将室外园林及绿化通过借景的手法引进室内, 甚至还可以将室外景观部分延续进室内, 形成内外景观相互渗透和参与的形式, 达到彼此的融合, 从而使室内空间对外界形成无限的延展性。

绿色植物还可以柔化空间环境。现代建筑不仅大多有直线形和板块形构件围合而成, 还有容量巨大的空间, 使人感到既生硬又陌生, 并产生一种距离感。这时绿色植物的引入会使人产生对建筑物的亲切感, 空间的尺度也会因此而趋于宜人和亲切。同时, 利用绿化与景观相结合的手法, 使局部环境成为视线集中点来吸引人的注意力, 并能达到含蓄而巧妙地提示与指向作用。如绿树掩映的大堂酒吧台, 提示大家那里是上好的休息区等。

在室内, 绿色植物多是用来作为空间的点缀, 而它比其他任何陈设品都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陈设, 也是最具表现性的陈设之一。植物与家具等结合形成隔断性的陈设品, 如我国传统的百宝格内陈放形态各异的兰花作陈设, 既分割了空间, 绿化了环境, 又充分体现了环境的高洁与清雅, 文人气一览无遗。植物还可以作为背景, 来突出商品或展品及家具, 能突出主题, 引人入胜。同时还能丰富空间, 以植物作为点缀来填充剩余空间, 使空间更加充实、丰富、充满生趣。

中国造园自古就讲究自然, 以模仿自然为主。其美的表达以意境为主, 非实体感受, 而主要的事物还是绿植包括花木, 如松柏代表长青;竹代表高风亮节、虚心;荷莲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牡丹、桂花代表富贵等等。

园林小区, 古木森森, 绿草如茵, 也是现代人们对住宅环境的梦想和追求。也可以说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式住宅小区的绿化建设, 讲究园林生态和艺术美学, 精心设计, 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园林好景君须记, 最是花红柳绿时”, 一语道破了园林绿化美化的底蕴———养花植树。花木是美化小区园林的物质基础。

小区安居住宅, 是城市中住房最密集的地方, 也是小区绿化的重点地方。这些地区, 房室建筑低矮, 一般只有七层。但是, 阳光充足, 事宜花草树木生长。国家有规定:房屋建筑, 绿化面积不能低于60%, 这为小区绿化创造了有力条件。从已建成的安居工程来看, 进行园林景点绿化建设的少, 而是以树木花草进行大众化的绿化美化的多。有了绿色的园林景观, 房价上升, 楼盘热销。

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 我们应注意植物的形状、色彩、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及变化, 显示其多样性的特点, 但又要使他们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在整体上达到统一。还要注意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其他构筑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 体现调和的原则, 使其具有柔和、平静、舒适的美感, 使人感到愉快。要找出其中的近似性和一致性, 在进行配植时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 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 具有强烈的刺激感, 给人以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觉。因此, 在绿化设计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最后, 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

结语:绿水青山秀, 鸟语花香美。大自然把这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芬芳世界奉献给人们, 为人们营造美好的绿色工作、生活环境, 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的源泉。然而, 如今我们的绿色空间却在不断减少, 为了我们更美好、舒适的明天, 就让我们现在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打造更多的绿色和谐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环境艺术设计》, 李砚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金鐿,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领导的亲和力 篇10

领导的亲和力非常重要, 具有亲和力的领导更能带领他的团队一起认真、默契的工作, 并能取得显著的成果;而缺乏亲和力的领导, 常以权威及刻板的态度去要求下属。有的刚刚被提拔的领导, 为了显示他自己的权威和神气, 常常板起面孔打压下属, 无论员工做的事情对与否, 他都不会认真、平和地去对待, 甚至连员工的报告都没有看完全, 就马上板起面孔用教训的语气指责下属, 借此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有的领导认为自己是上级, 就一味用自己行政职位的影响力让下属敬畏, 认为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才会有“威信”, 说话才会有力度;有的领导为了得到上级的好评和别人的尊重, 爱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 很难认真听取下属的建议;有的领导还会强硬地要求下属必须要尊敬他, 要用什么谦卑的态度去面对他, 工作上的好坏对于这样的领导来讲并不重要, 他要的是权威, 要的是大家表面对他的爱戴、尊敬。这些“爱戴”在这样的领导心里比任何工作都重要, 在与员工接触的过程中, 只顾权威的领导对待下属是不屑一顾的, 他只需要下属盲目的拥护, 假意的跟随, 唯我正确,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员工对此也是越来越敬而远之。久而久之, 表面的尊敬是有了些效果, 但内心的距离拉远了, 企业的凝聚力减弱了, 团队精神削减了, 大家都在忙着揣摩如何取悦领导, 而不是真正从自己本身的业务上去钻研和探求。

纵观历史, 战国时期的吴起做将军时, 和最下层的士兵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 行军时不骑马坐车, 亲自背干粮, 和士兵共担劳苦, 从不搞特殊。有一次, 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 为了不让士兵的伤口化脓而发炎, 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 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 全军上下无不感动。吴起之所以在军中很得人心, 就是因为他爱兵、亲兵, 这是他治军的一个主要方面;但这并不损伤和妨碍他的权威以及他的严刑峻法。在一次战斗中, 有个士兵没有接到命令就奋勇进击, 斩获敌人两颗首级, 吴起不但没有赏赐, 反而下令杀之。负责执行军法的官吏说:“将军, 不能杀, 这是勇武的士兵啊。”吴起说“是勇武的士兵不假, 但是不遵守我的命令, 就必须处死。”吴起的爱兵和严法, 使士兵既感恩又服威, 使军队更便于指挥, 更具战斗力。

其实领导的亲和并不妨碍管理的原则。一个现代的领导更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但有能力并不能都成为好领导, 更不能代表成功, 其根本差别不全在于领导水平的高低, 而在于是否能得到员工的认可和拥戴, 亲和力就是从领导者个人为载体, 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联系和带动员工, 向四周辐射而产生的影响力和组织效能, 从而在员工中产生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拥戴。

古人云:“敬人者, 人恒敬之。”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反过来, 人人都必须尊重别人, 这是一个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企业领导都希望得到下级和员工的尊重, 那他必须首先尊重他的下级和员工。微笑比训斥更显示能力;“请您”两个字具有无比的魅力。亲和力来自于与人相处的平视状态, 或者说是对等状态, 即对下级, 对身边的人, 不居高临下, 不盛气凌人;对领导, 对上层人员, 不卑躬屈膝, 不丧失人格。理解和宽容是领导人的大智慧,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我们需要包容差异, 需要“和而不同”。理解别人的感受, 察觉别人的需求, 总之, 善解人意, 理解员工的感受, 平和严谨的处理工作上的事务。管理要有亲和力, 领导要能够与员工真正融为一体, 真心关爱员工。

作为领导, 欲知员工须先爱员工, 欲管理须先沟通。只有及时准确知道员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做到想得全、问得勤、做得细, 始终保持亲和心态, 真心实意关心员工的成长进步, 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爱戴, 才能有助于管理者开展好各项工作。管理要有亲和力, 要经常找员工谈心, 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帮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在做员工思想工作时, 要本着关心爱护的原则, 从团结的愿望出发, 真诚平等地交流。即使员工犯了错误, 也要客观公正地进行处理, 要耐心地说服教育。

管理要有亲和力, 关键是领导要能够放下架子、摆正位置, 缩小与员工心灵间的距离。对待员工, 要真诚、热情、公正, 多关心体贴, 多帮助容纳, 言而有信, 行而必果;自己出现问题时, 也要善于接受别人批评, 敢于自我解剖并立即改正。当然, 管理有亲和力, 并不是要我们放弃原则, 管理需要建章立制, 但不能视“人”为生产工具, 忽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人和动物的区别是有感情, “金钱”报酬不是人的唯一需求, 人的最高需求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 领导的亲和力来自人性化管理, 有人情味, 无情规章, 有情操作, 处处以人为本。实践证明, 越是有人情味的领导越能够成功。那些动不动就叫人“下课”的人, 人们只能对他离而远之, 最终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卡耐基认为,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个性各异, 与这些独特的个人交往必须倾注满腔的热忱和诚意, 惟有自己表现出坦荡和真切的品质, 对方才能相信自己。在这里, 亲和力已不仅仅是个人品德和领导艺术, 而是现代管理理念和成功之路。亲和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 在领导艺术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只有融洽的干群情感, 员工才会把领导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 把领导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 从而自觉认真地将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里定势和良好习惯。

古人云:“敬人者, 人恒敬之。”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反过来, 人人都必须尊重别人, 这是一个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

沟通的艺术 亲和的力量 篇11

亲爱的家长:

或许你已经知道,从下学期开始,你孩子的英语课堂上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面孔。请允许我向你作自我介绍:我叫伊丽莎白,在本学年余下的日子里,丹尼尔老师将离职,由我来接替他的工作。我渴望着开始我在新班级的工作,期待着与你的孩子一起成长。

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平稳地完成这一过渡,我打算维持丹尼尔先生在9月份所列出的教学进度和目标,阅读和写作仍将是学生课内及课后学习的十分重要的部分。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在我上班时请无须犹豫地与我联系(电话:814-733-2606)。通过坦诚的沟通,我们大家可以共同合作,以使本学年成为一个既有意义而又成功的学年。

致礼

七年级英语教师 伊丽莎白

从表面上看,伊丽莎白老师的这封信再平凡不过。然而,若细细品读起来,其中却蕴涵了三条可资借鉴的经验:

任课教师的流动与调整原本是学校中常有的事,但伊丽莎白老师没有放弃这一机会及时与家长沟通。这不仅显示了她对细节的敏感,而且表现了她对家长知情权的尊重。因为没有对细节的敏感,她就想不到去沟通;没有对家长知情权的尊重,即使想到了沟通,也会不屑于沟通。而没有了敏感与尊重,多少沟通的良机都可能与我们擦肩而过。所以,伊丽莎白老师的这封信带给我们的第一条经验就是:保持对细节的敏感,不忘对家长的尊重,沟通的良机可谓时时处处。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伊丽莎白老师为什么选择书信的形式呢?首先,与电子邮件相比,通过邮局寄送的书信更能保证把信息平等地传达到每个家庭;其次,书信比电子邮件更正式,表达了伊丽莎白老师对这一沟通的重视;第三,伊丽莎白老师以新任教师个人“书信”的形式代替公文式的“通知”,避免了“例行公事”的生硬感,不禁使人未谋其面却已生亲切之感。所以,伊丽莎白老师的这封信带给我们的第二条经验是:平等、郑重又不乏亲切感,良好的家校沟通由此奠基。

伊丽莎白老师的这封信虽不过300字,但它所包含的信息量一点不少,并且以简洁而恰当的方式实现了多重目的:第一,向家长通报丹尼尔老师离职并由伊丽莎白老师接任他的工作这一事实;第二,打消了学生及家长可能因教师的人事变动而产生的担心与不安;第三,以“我渴望着开始……”和“期待着与你的孩子……”来表达新任教师的工作热情;第四,通过“请无须犹豫地与我联系……”来拉近家长与新任教师的距离。一封短信,却能达到以上四个目的,并且处处充满亲和力,就沟通本身而言,真可谓低投入而高产出了。所以,伊丽莎白老师的这封信带给我们的第三条经验是:有效的沟通未必万语千言,短信一封亦有真情无限。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这封信吧!伊丽莎白老师是如何将沟通的艺术、亲和的力量嵌入字里行间的?其实,不难。她能做到,我们也能。

时政新闻亲和力研究 篇12

一、时政新闻缺乏亲和力的表现

(一) 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简单枯燥

不管是在报纸上还是在计算机、手机新闻客户端上, 人们看新闻首先看题目, 如果时政新闻的标题单调、僵硬的, 缺少语言润色, 就不足以吸引人的眼球, 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不利于时政新闻的传播。相关调查研究显示, 多数时政新闻报道官腔重、套路明显, 很多词语群众不能完全理解也没有做出相关说明, 导致群众看完新闻后仍然云里雾里。时政新闻还输在内容上, 如很少给出实际案例, 只是一味说教, 没有太强的说服力。我国最常见的时政新闻是“某某领导考察某地区”、“某某领导怎样带领干部建设某地区”、“某某领导如何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之类的模式, 诸如此类的报道缺乏吸引力, 且只是强调前期的口号并没有后期实际行动的报道, 让群众觉得很多时政新闻都是“空头支票”, 失去了在群众中的威信。 (1)

(二) 时政新闻报道的视角不得人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事政治新闻, 但是很多新闻报道都不得人心, 报道视角出现严重的偏差, 很多媒体为了吸引群众的眼球, 大量爆料政府官员及知名人士的生活丑闻, 让他们的私生活越来越多地透明化和公开化, 虽然可以让观众更直白地了解政府官员每天都在做些什么, 却忽略了人们的感受, 使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很多时政新闻, 政府的态度和公文缺乏公正性、公开性, 影响了群众对政府决策的判断力, 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使时政新闻缺失了应有的亲和力, 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三) 时政新闻的报道缺少人情味

很多时政新闻报道语言生硬, 没有顾及到群众的感受, 缺少人情味。时政新闻就算再严肃, 也应当考虑到新闻的传播对象是人民群众, 如今的时政新闻都是一味的官方语言, 没有让群众参与到其中, 让群众处于被动接受新闻的地位。既然时政新闻是关乎民生的, 就应该贴近群众生活, 符合群众的口味, 以大多数群众的视角选择新闻题材, 才可提高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二、时政新闻缺乏亲和力的原因

我国的时政新闻处于发展期, 一直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其主要原因是内容上单一, 没有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另外, 时政新闻报道传达的理念很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导致人们看不到更多想要了解的信息。

(一) 夸大干部的力量

很多新闻报道夸大了干部的带头力量, 而忽略了群众的力量。时政新闻的标题大都被领导干部的名字所占据, 比如每当发生一些自然灾害或者安全事故的时候, 大量诸如“某领导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某领导亲自在一线指挥”占满篇幅, 这种轻群众、重领导的报道降低了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况且当发生安全事故或者自然灾害时, 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是其本职工作, 如果新闻媒体将其分内的事也要花大量笔墨赞美, 人民群众势必是不买账的, 对此类新闻的反感会将人民群众推向其他的网络新闻, 时政新闻就会一步步失去人心。 (2)

(二) 远离人民群众生活

政府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 很多新闻媒体将一些时政新闻与党政会议的相关报道混为一谈, 使得时政新闻报道满篇都是党政机关的会议原话, 看似工作细心全面, 实则内容公式化严重。常见的公式化模板是“某领导指出哪些问题”、“某单位的工作计划与要求”, 并不是每一位群众都是党员, 很多群众对此类新闻摸不清头脑, 像这种脱离人民群众的时政新闻, 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脱离了群众生活, 更何况很多工作会议都是重理论、轻行动, 老百姓看不到他们今后的实际行动, 就会怀疑时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三) 报道形式过于保守

时政新闻的撰写、编辑和发布有着严格的章程, 涉及关键内容部分要经过党政机关的审核, 最终授权给权威通讯社发布, 对于排序、措辞、称谓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不能随意做出更改, 因此很多记者为了防止出现错误, 很少创新, 新闻的撰写都是按照传统模式, 过于追求中规中矩, 使时政新闻失去应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影响了传播效果。时政新闻保守、严肃的用词和排版使得群众在阅读时不会保持轻松的心情, 阅读完也不敢轻易地在网络上评论, 影响了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三、提升时政新闻亲和力的措施

(一) 从民生视角报道时政新闻

近十年来, 民生问题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它涉及到每一位公民的生活质量。党的十大八召开以来, 民生问题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时政新闻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就是因为所报道的内容过于官方化, 没有深入基层, 甚至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营造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氛围。政府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一定要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势, 要放下架子贴近群众, 让老百姓知道领导干部都做了哪些实事, 才能真正提高时政新闻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亲和力和信任度。

(二) 转变报道模式, 丰富新闻内容

时政新闻的亲和力对新闻的关注度有着直接影响。时政新闻报道在保持真实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 还要改变它的单调和僵硬格调, 应该打破僵硬的思维、改变老套的写法, 使其语言和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更加人性化。同一件事情, 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现象, 要转变新闻报道的视角, 深入事情的本质, 更深层次地为老百姓带去更多的信息, 引导人民群众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而不是诱导读者只停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 (3)

结语

时政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若想提高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就必需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想群众所想、知群众所需, 不仅要将人民群众想要了解的信息传达给他们, 更要成为人民群众需要的媒介, 才能真正实现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愿望, 也只有提高时政新闻的亲和力和信任度, 才能真正深入人们的生活, 让老百姓从心里接受它。

注释

1 余永兴、黄云.时政新闻亲和力探索[J].新媒体研究, 2016, 07:141+143.

2 沙雅.提升时政新闻亲和力的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07:47-48.

上一篇:企业原创动画下一篇:托吡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