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体会

2024-09-15

推广体会(共10篇)

推广体会 篇1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农业增产新技术, 这项技术的物理作用是:让种子在机器中接受等离子体照射和交变电感的作用, 激发种子的潜能, 提高种子的活力, 增强种子的健壮度, 使经过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提高, 出苗整齐, 苗期提前, 根系发达, 长势旺盛, 植株强壮, 叶面积增大, 叶绿素含量增加, 光合作用增强, 耐旱、耐低温、抗病虫害能力提高, 促进早熟和增产增收。

一、试验推广经历的过程

2009年, 我县因为没有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 专程到临县木兰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处理了60 kg玉米种子, 在三站乡二村试验了30亩玉米。通过跟踪观察、记录对比得到的结果是:在同等条件下, 经过处理的玉米种子出苗整齐, 根系发达, 植株强壮, 长势旺盛, 结出的玉米果穗体积较大, 色泽金黄且根稍粗度接近, 稍部几乎没有瘪粒, 成熟度和产量在视觉和感觉上明显的好;县乡主管农业的领导和农口有关部门、示范户及临地的农户都给予了定性的增产认可。

2010年春, 省农机推广总站为我县投放了一台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 当时由于机器提的较晚, 临近水稻常规播种时期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 又因旱田当时气候温度偏低, 地表潮湿粘度大, 致使播期延续拖后, 所以应用这台机器仅示范推广了3000亩, 其中:水稻2700亩, 玉米150亩, 大豆150亩。分布在我县通河镇、清河镇、浓河镇、富林乡、三站乡的11个村42户。经过一年的跟踪观察、记录对比, 在秋收时由县农委、统计局、农技推广中心、农机推广站组成联合测产小组, 测产结果如下:

1.水稻示范户测产情况

曹彦利:测得亩产497.6 kg, 比同等条件下没处理种子的对比田增产36.86 kg, 增产8%;江友富:测得亩产506.5 kg, 比同等条件下没处理种子的对比田增产46 kg, 增产10%。水稻增产幅度达8%~10%。

2.玉米示范户测产情况

沙万里:测得亩产487 kg, 比同等条件下没处理种子的对比田增产31.86 kg, 增产7%;高春山:测得亩产500 kg, 比同等条件下没处理种子的对比田增产45.5 kg, 增产10%。玉米增产幅度达7%~10%。

3.大豆示范户测产情况

沙万里:测得亩产162 kg, 比同等条件下没处理种子的对比田增产12 kg, 增产8%;高春山:测得亩产165 kg, 比同等条件下没处理种子的对比田增产15 kg, 增产10%。大豆增产幅度达8%~10%。

示范推广面积增产增收效益:

水稻平均增产9%:2700亩×41.4 kg/亩=111 780 kg, 水稻增收:111 780 kg×2.6元/kg=290 628元;

玉米平均增产8.5%:150亩×38.68 kg/亩=5802 kg, 玉米增收:5802 kg×1.7元/kg=9863.4元;大豆平均增产9%:150亩×13.5 kg/亩=2025 kg, 大豆增收:2025 kg×3.8元/kg=7695元。合计增产:119 607 kg (约12万kg) , 合计增收:308 186.4元 (约31万元) 。

2011年全县应用这项技术示范推广了12 000亩, 其中:水稻10 000亩, 玉米1700亩, 大豆300亩;分布在岔林河农场、三站乡一村、二村、三村、乌鸦泡村、富林乡民生村、岔林村。秋收时同样经过联合测产小组测产得出增产幅度和实验地块增收增效结果如下:水稻增产7%~9%;玉米增产7%;大豆增产8%。

示范推广面积增产增收效益:

水稻平均增产8%:10 000亩×43 kg/亩=430 000 kg (亩产581 kg) , 水稻增收:430 000 kg×2.8元/kg=1 204 000元;玉米增产7%:1700亩×29.77 kg/亩=50 609 kg (亩产455 kg) , 玉米增收:50 609kg×1.6元/kg=80 974.4元;大豆增产8%:300亩×10.4 kg/亩=3120 kg (亩产141 kg) , 大豆增收:3120 kg×3.8元/kg=11 856元。合计增产:483 729kg (约48.4万kg) , 合计增收:1 296 830.4元 (约129.7万元) 。

二、通过推广实践总结应用该项技术的生产流程

选购种子→在播种前8~12天内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种子 (根据种子品类参照说明书调整处理相应种子的电流值大小) →经处理后的种子待播期为8~12天 (经处理后的种子在下地前须与外界磁场、电场隔离;水稻为浸种, 玉米、大豆为播种) →播种及其田间管理与常规方法一致。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三年的生产实践验证, 该项技术的确是一项农业增产的新技术, 不仅是多年来单项技术增产幅度最高的, 而且投资少见效快, 操作简单容易实施, 一次投资多年收益。

建议加强宣传, 扩大推广范围, 通过大面积应用该项技术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推广体会 篇2

经过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将关键词优化上去了,在百度甚至有了较好的排名,也有了一定的流量,但是网站却还没用赚钱?最近悟出一个道理,seo不是把主关键词优化上去,而是把长尾关键词优化上去,提高转化率才是真正的成功。

最近做了移动电源页面(http://),刚开始,我主做的关键词是:移动电源,手机移动电源。等这两个词排名到百度前两页的时候,网站一天从搜索引擎来的浏览就有100多,基本上都是“移动电源”这个词来的流量,但是我发现,网站的成交量少的可怜。一个月只成交了10来个单子。后来看了前辈们的帖子,转而优化长尾词,关键词有:移动电源品牌排名,移动电源什么牌子好。等把这些百度指数不高的关键词优化上去以后,我发现在相同流量的前提下,而且收入也翻了好7-8倍。

最高的记录,一天从搜索引擎来了300多个IP,这次优化得出结论:做seo,除了注意关键词各方面比如竞争激烈度、相关性,还应同时考虑关键词的转化率,只有关键词做的精准,转化率才会高,因为客户定位准确了,销售才容易成交。

1、首先关键词定位要准确,通过长尾词来的客户质量要高的多。

2、长尾词有数量优势。通过不同词的组合,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长尾关键词,比如“什么牌子移动电源好”、“移动电源哪个牌子好”、“淘宝网什么牌子的移动电源质量好”、“移动电源哪个牌子好”另外,并非长尾词的关键词来的流量不多,关键词组合好了,同样会带来不少流量。

3、长尾词竞争小,一方面,百度收录的长尾词页面数一般都比较少,比如20万数量级左右,这样优化起来比较简单,优化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推广体会 篇3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机推广;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15

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我国在农机推广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也有很多新型的多功能农机设备不断研发。但是也不可否认,现阶段农机推广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1]。这就需要打破以往陈旧的思维方式,提高农民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1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现状

1.1农机推广工作的整体实力不足

农机推广工作整体实力落后,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都比较缺乏,还有比较简陋的工作环境和严重流失的技术人才都导致农机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使城乡推广机构合并,不少人员因此被裁减,人员只出不进,导致基层与上级机构不能够有效连接。农机推广的整体技术力量也都在不断下降,特别是缺少足够的专业人才进行补充,严重缺少足够的高素质农机推广技术人员[2]。国家也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完善这一方面的工作,导致工作人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农机推广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导致整体实力不足。

1.2农机装备落后

农机推广的方式方法结合农业机械设备才能更好地保证相关工作取到最大化的效果,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因为物质条件、技术力量等因素导致相关培训、推广等职能无法发挥。我国当前的农机设备多数属于中小型农业机械,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大多数设备都是耕播、收割设备,严重缺少水产、畜牧等设备,还有些设备的研发速度也严重滞后。再加上农机产品的需求和市场推广一直处于脱节状态,都阻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推广手段落后

主要是国家财政目前投入的力度不足,相关的扶持政策也很不明确,特别是在农机事业方面的比例更少。另外由于农民的收支无法满足购买新型的技术设备,购买能力不足,这些都是影响农机推广工作的客观原因。目前农机推广人员可以说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需要。加上老旧的推广方法,一直停留在文件、会议等方式,相关的实际指导工作无法很好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难以深入。

2农机推广工作的相关对策分析

2.1健全农机推广体系,提高综合实力

大力加强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机构的整体实力,建立相关的约束、奖励机制,最大程度地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和活力。通过更多的培训来建设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队伍,并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农村推广工作中去[3]。

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并且刺激政府能够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不断投入农机推广中去。然后将更多先进的农机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快速使用这些设备,增加新农机的效果和作用,带动全社会对农机推广工作的关注度。

通过农机人员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能力。通过激励方式提高推广人员的文化知识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为农机推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成为推广工作的动力。

2.2建立新型的农机产品研发和推广体系

农机推广工作可以说是极其复杂,涉及到的内容也非常多。因此要将科研院所、工、户,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发挥出各个环节的优势和作用,不断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力度。利用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的带头作用,组织农民进行参观学习,加快他们学习新技术的步伐。通过多元化推广方式,使先进的农机设备迅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

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农机推广的示范点,以此收集各种农机设备的需求情况,才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利用互联网等手段获取农机企业的各种信息内容,同时和农机企业保持好联系。

2.3加大财政补贴,建立新型的推广模式

目前国内的农民绝大部分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投入到农机购买中,因此需要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补贴力度,创造更好的农机推广环境。通过相关的政策引导来提高农机化的使用范围和效率,提高农民的经济效应,保证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发展。还需要利用各种形式来推广,建立优异的农机服务体系,以此提高新型农机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以信息化方式带动农机化的飞速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要通过积极的引导,才能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4]。农机推广工作对于农机化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相关工作开展思路和方式上还有很大的不足,无法有效取得相关推广工作成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改变农民、政府、技术人员在相关观念上的错误意识外,还要通过多多投入相关的扶持措施、福利待遇等方法来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深入。还要缓解农民采购农机设备的风险因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全员素质,使人人懂技术、会操作,把农机推广变为农民传授新技术,让农民快速掌握新本领,直接转换为更多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谌俊良.关于农机推广工作的思路与对策分析[J].湖南农机,2014,41(4):26-27.

[2] 蒋利.农机推广工作的现状分析[J].农机纵横,2014,(24):43.

[3] 李琳,郭长明,黄鹤,等.农机推广工作之我见[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06):34.

[4] 杨荣梅.衡水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0,(21):4.

推广体会 篇4

2009年11月, 《人民教育》发表的赖配根撰写的《解放“学习力”》一文, 肯定“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是高效的教学法, 它既能提高质量, 又能减轻负担。

的确, 洋思中学20多年的成功历史和永威学校近几年的巨大变化都证明:“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因为运用这种教学法, 课上一两分钟的辅助环节 (板书课目、揭示目标、自学指导) 后, 每一个环节都在“考”:在“先学”环节, 学生看书是准备考, 看书后的检测是考;“后教” (更正、讨论解决自学中的错误或疑难) 环节也是考;最后“当堂训练” (完成作业) 更是考。这样有静 (静悄悄地看书、检测、当堂完成作业) 也有动 (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 静中有动 (动脑)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都在引导学生紧张、愉快地学习,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尖”补“差”, 结果既能让学生学好知识, 达到“堂堂清”, 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精神、态度、品质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的学校课堂上学生不看书、不动笔、不练习, 只是在你发言、他评论, 表面上学生动起来了, 热热闹闹, 其实学生轻轻松松, 不动脑, 这样能提高学习质量吗?

洋思中学、永威学校的实践还证明“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够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运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 每节课都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 把课本上的练习、习题统统完成, 这样从根本上保证学生课后不做作业, 只要更正错题, 下工夫读书。二是运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 教师课前不印发任何预习题、练习题, 不要求学生做什么预习作业, 更不要求学生参与备课。学生学习新课, 是从课堂上读书开始的。

教育部规定教师要备自己所教的一两门功课 (教师有备课的时间) , 却没有规定让学生备自己所学的那么多课。有的学校却要求学生在课前参与备课, 做预习作业, 准备发言稿, 一节课常常要花一个多小时。如果每节课都这样, 一天有六七节课, 哪来那么多时间?还能减负吗?还能规范办学行为吗?再说, 这样把学习的主要任务放到了课前, 本末倒置, 课堂上学生轻松 (几乎没有上课的必要) , 课堂效率会高吗?

“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二者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对立的, 还是统一的?有人认为要“减轻负担”, 就不能“提高质量”;要“提高质量”, 就要增加学习时间, 向课前、课后延伸。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种田不是既大大减少了用工, 又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 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吗?其根本原因就是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样, 既“提高质量”又“减轻负担”, 唯一的方法就是要高效:依靠科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怎么才能高效呢?是课堂上教师放任自流, 学生轻轻松松;还是运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紧张学习, 当堂达标呢?的确, 课改之花多种多样, 遍地开放, 有些花似乎很美, 但不结果, 或者结小果、结苦果;有些花似乎不显眼, 但能结果, 结大果、结甜果。该栽什么花呢?不用辩论, 要学会自己选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对教育事业、对学生高度负责, 必须从实际出发, 去实践、去探索, 怎样能高质量、轻负担, 就选择怎样搞。在搞的过程中, 必须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错误、完善提高。

二、既学好知识, 又提高素质

因为“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有人就以为它是应试教育的模式, 不是素质教育的模式。有人说, 课堂上要的是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生做人, 而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 甚至不要求达到什么学习目标。似乎要提高质量, 就不能实施素质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 就不能提高质量。这些把学习知识与实施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不对的。

其实,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变教师“满堂灌”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不仅能让学生紧张的学习、当堂达标, 而且能在紧张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运用这种教学法, 学生紧张的自学、当堂达标, 培养了其各方面的能力, 如读书、思维、说话、自学、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能力等。如今, 永威学校80%以上的学生靠自己读书、思考, 就能模仿例题, 做对习题, 当堂达标, 而且能够主动教做错的、暂时落后的同学, 少数“后进生”通过自学一般能完成80%的学习任务, 剩下的疑难问题靠同学帮助也能基本解决。运用这种教学法, 教师以良好的形象、态度、情感影响学生, 使学生在紧张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一丝不苟、耐心、细心做事的习惯, 培养了自信心、责任感、独立自强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严守纪律等品质以及敢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等。运用这种教学法, 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减轻了课业负担, 让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锻炼时间, 有时间培养兴趣、爱好, 达到全面发展。

课堂上学生能否紧张地自学, 不仅是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标志, 而且是能否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志。因此, 我们要依靠科学的方法, 统筹兼顾, 一方面理直气壮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 达到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以教师自身美好的形象、一丝不苟的态度、丰富的情感来开展德育, 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两方面都做到了, 才是有效的素质教育。

三、课改不能违背规律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体现了学生主体原则, 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 而且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 即“以学定教”, 根据“先学”的“学情”来确定“后教”的内容和方法;“以教促学”, 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 促进学生举一反三。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摆正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变成“节目主持人”, 在发挥主导作用。尽管教师讲得少了, 但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要靠教师引导, 尤其是教师要谋划好学生自学的策略或设计好学生自学的“作战方案”。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感情都要给学生良好的影响。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先学” (学生看书、检测) 和“当堂训练” (当堂完成作业) 都是自主学习, “后教” (学生更正、讨论) 是合作学习,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运用这个教学法, 还能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的关系:课堂上, 先让学生自主学习 (先学——读书、检测) , 暴露出疑难问题, 个人不能解决, 再让学生合作学习 (后教——更正、讨论) , 这时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 也有了合作的内容 (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合作的目的 (解决疑难问题) 、合作的方式 (更正、讨论) 、合作的对象 (做对的学生帮助做错的学生更正, 懂了的学生教不懂的学生) 。这样的合作学习 (后教) 解决了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最后还是自主学习 (当堂完成作业) 。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就是最好的分层教学。“先学”是学生看书、检测, 一部分学生做对了, 一部分学生做错了, 这就是符合实际、准确的分层。分层后怎么教学呢?“兵教兵”, 即合作学习, 让做对的学生给做错的学生更正, 让懂了的学生讲出“为什么”, 最后教师点拨, 共同教会不懂的学生。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体现反馈矫正原则。“先学”就是暴露问题, 输出信息、反馈信息;“后教”就是及时矫正。“先学后教”本身就是反馈、矫正的过程。再说“当堂训练”, 也是在输出信息、反馈信息, 便于课外及时矫正, 即学生更正, 教师辅导, 及时“补缺”。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三个辅助环节和三个主要环节, 步步由浅入深, 不可颠倒) 。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先学”是学生实践 (看书、练习) , 形成初步的认识;“后教”是“兵教兵”, 也是学生实践, 加深认识;“当堂完成作业”还是学生实践, 让学生在作业中举一反三, 进一步认识。这样, 每一步都让学生实践, 从中形成认识, 全过程都让学生实践, 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形成能力, 全面提高素质。

我们推广“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 必须统筹兼顾, 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既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 又要依靠科学、遵循规律;既要学生紧张自学, 又要教师科学引导;既要用好教材, 又要走出教材;既要抓知识、能力学习, 又要抓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既要常年“赛课”, 又要不影响学校正常管理。

课改必须坚持实践创新, 但实践创新必须依靠科学, 遵循规律, 绝不能搞成极端化, 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绝不能搞成违背规律的“颠覆”, 否则是要吃苦头的。

四、课改也要“包”

怎样推广“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 并能获得最好的效益呢?我认为“包”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包”字到农村, 能使农民致富;“包”字到工厂, 能使工厂扭亏为盈;“包”字进学校, 学校就会越办越好。课改一“包”, 就能大见成效。

课改“包”什么?包效果。我们搞课改要坚持“效益第一”的观点, 以效果作为评课的唯一标准, 效果好的教案就是好教案, 效果好的课就是好课。

学校把教师讲课的效果写进“教书育人承包制”, 对能灵活运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 课上能让学生学好的, 给予奖励并增加基础工资;对不能灵活运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 课上不能让学生学好的, 少发当月考核工资, 甚至辞退。

怎么“包”效果呢?一是坚持严格考核, 做到公平公正。根据“教书育人责任制”及学校的备课、讲课制度和赛课制度, 各学部常年赛课、评课, 评出等级。一轮赛课结束后, 各学部让获得优质课的教师给全校教师上观摩课, 请全校教师打分, 评出学校优质课。我校每月发动家长、学生测评教师, 学校统计并公布满意率, 对学生、家长提出的课改意见归类, 研究解决, 促进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二是加强思想工作。在“包”的过程中, 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矛盾。为了及时解决问题, 不让问题成堆, 不把矛盾激化, 学校必须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三是讲诚信, 说话算数。按照“教书育人责任制”的规定坚决兑现。学校给评上优质课的教师增加津贴, 予以重用。

五、课改不是一夜间就能成功的

搞新课程改革, 必须坚持长期的实践创新。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 经过了20多年的探索、完善:1982年从抓“当堂完成作业”开始;1996年形成“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制成录像片, 向全省推广;1999年, 江苏省召开全省教学工作会议, 发文推广;新课改后, 仍在不断完善。

永威学校推广“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 坚持常年赛课, 不断探索, 也有4年多了。2006年秋, 初中部三个月搞了三轮赛课, 取得明显成果。2007年, 小学部常年赛课、评课, 形成了适合儿童特点的小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数学、常识课采用“四个一”教学模式, 即看一看 (学生看例题) 、做一做 (学生仿例题, 做习题) 、议一议 (学生更正、讨论, 教师点拨、归纳) 、练一练 (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语文课采用“几个比”教学模式, 即比读书、比认字、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 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2008年2月, 高中部教师和初中部教师一起赛课、评课, 高中部教师不断更新观念, 也基本掌握了“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

各学部课改基本上路后, 就分别常年赛课、评课, 探索不停。2010年暑假, 我校各年级各学科教师都认真整理, 编写出了运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全学期教案, 供全市各学校教师使用。平时上课前, 教师只需充实内容, 略加修改, 课上根据学情再作必要的调整。

我深深地体会到, 课改是长期的任务, 只能打持久战, 不能打速决战, 更不能搞一夜工夫的“颠覆”。

六、校长是课改的排头兵

校长要当好课改的排头兵。因为课改是难事, 是复杂的综合工程, 看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能坚持数年并获得成功就更难;课改是大事, 它关系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并且努力把这种思想变为师生的思想和行动, 这是课改成功的前提。

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注意求真务实, 不讲空话, 不做表面文章, 更不弄虚作假。2003年, 《江苏教育报》多次发表我的文章。我在文章中旗帜鲜明地反对课改方面的形式主义、花架子。我于2003年在河南省就作过“课改也要打假”的讲座。我一进永威学校, 就亲手制定了《效果是衡量课的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 制定了有效的备课、讲课、评课制度。我看教师的教案或听教师的课时常问:“这个环节效果好吗?既然不好为什么要这样?赶快想一个效果好的办法。”教案改来改去, 就是追求高效。2007年11月, 我写成《每节课教师讲几分钟岂能硬性规定》的长篇论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依靠科学、遵循规律, 反对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花架子。这样, 我和教师们一起求真务实, 努力不搞无效的课改。

我整天不离课堂。有位高中语文教师劝我说:“蔡校长, 你要像象棋中的‘帅’, 稳坐中央, 不要出来, 什么事都让别人去干, 不必自己去听课、评课……你年纪大了, 要好好保重身体。”我当场严肃地说:“按你说的方法当校长, 还能把学校办好吗?我一定要坚持靠前指挥, 走动式管理……”4年来, 我全身心投入, 整天奋战在教学第一线。

电子银行业务推广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一名基层客户经理,整天面对客户,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发现在与客户聊天营销贷款时总会有意无意的加上一句,“你啥时候把你的卡拿来,我把手机银行等功能都给你开通,你在屋里就能转钱,方便的很!”

的确,电子银行的推广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我们的电子银行业务起步比较晚,这就更要求我们抓住时机,努力做好营销推广工作。根据我们自身服务区域和服务群体的特点,来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推动电子银行业务更好发展,我觉得应在以下几点多下功夫。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

要做好营销推广,准备工作最为关键。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发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主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我们要全面了解电子银行的特点,这样在客户咨询的时候,才能做到对答如流,体现我们的专业性。在向客户推广营销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目前电子银行业务的诸多好处,比如“随时随地”,“不用在柜面排队,节约时间”,“跨行转账免费”等亮点,以此来吸引客户,客户一般也都会乐于接受。

二、“要想说服别人,首先说服自己”。

虽然目前电子银行业务已经推广了一段时间,客户也或多或少的对电子银行业务的便捷性有所了解,但对于初次接触的人来说依然是困难重重,疑惑不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首先我们自己先学会使用,切身感受到电子银行的便捷性。通过自身对电子银行业务使用,认识到这不仅是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手段,更是也为客户打造一个集转账支付、电话缴费、定期储蓄理财于一身方便快捷的资金管理平台。然后再通过实际向客户演示,手把手的操作示范,才会渐渐打消客户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担忧,帮助他鼓起勇气,自己学会操作。

三、“酒香也怕巷子深”。

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却恰恰相反。虽然我们的电子银行业务有诸多好处,但目前各大商业银行早已推出了内容丰富的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并且宣传方式也五花八门。而我们的营业网点大部分都在乡镇,面对的客户也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要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宣传工作,通过印制一些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宣传彩页,定期举行一些宣传推广活动,来向我们的客户讲解电子银行产品的优势和便利性,扩大电子银行业务的宣传面。

四、“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我们在电子银行业务的推广中,要善于发掘和筛选电子银行潜在客户,比如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的年轻人、学生,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机关团体政府工作人员,对于资金结算有频繁交易需求的商户等。这几类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对电子银行业务比较容易能够接受,因此要作为电子银行业务推广的重点客户加强营销。通过对这几类人的推广,使他真实感受到电子银行的方便性,他也会乐意的推荐给他的朋友,从而扩大电子银行业务的覆盖面。

推广体会 篇6

关键词: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 是指那些适合于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广大基层群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能够为广大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掌握和应用, 费用较为低廉、乡村群众在经济上一般能够承受的技术[1]。2009年开始, 我院接受浙江省卫生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工作, 现将工作开展报告如下。

1 推广项目的选取及成立创建适宜技术示范基地

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中, 选择切合当地实际的技术是优先考虑的步骤和重要工作之一[2]。推广工作开展之前, 结合我区特点, 从卫生部“十年百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及浙江省卫生厅推荐的项目中选取了5个妇女儿童适宜技术项目, 其中, 区级推广3项, 分别是“支持、保护、促进自然分娩”、“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系统管理”和“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镇乡级推广两项, 分别是“骨碱性磷酸酶 (NBAP) 在小儿佝偻病诊治中的推广应用”和“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同时, 申请创建浙江省基层妇女儿童适宜技术示范基地, 选取辖区内有较好的卫生工作基础, 具有相应的设备、人员并有独立法人的余杭区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联合单位, 共同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1.1 推广项目技术培训

推广工作先从技术培训开始, 培训主要邀请省级专家及项目负责人、小班培训, 同时, 深入社区, 现场手把手指导。到2010年4月, 3个区级推广项目应推广17家, 实际推广17家, 推广人员36人, 推广覆盖率100%;2个镇乡级推广项目应推广52家, 实际推广52家, 推广人员共计104人, 推广覆盖率100%。详见表1。

1.2 推广项目应用情况

从2009年5月到2010年4月底, 各项目推广应用人数及应用率详见表2。

注:全区共有6家区属医院, 有一家不开展接生;“儿童哮喘”联合单位也要求开展。

2 群众满意度及技术需求

2010年1-4月, 发放病人满意度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63份, 病人满意432例, 满意率93.30%;不满意3份, 主要是骨碱性磷酸酶 (NBAP) 在小儿佝偻病诊治中的推广应用患者, 因医生事先未向病人解释为什么要做该检查, 事后患者认为多收费用, 所以表示不满。28份问卷没意见。发放100份医生问卷调查, 收回100份, 认为比较需要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有97份, 有5份认为不是很需要, 主要是高年资医务人员, 认为技术已经掌握, 没必要再培训。

3 体会

3.1 领导重视, 组织健全是保证

自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以来, 区政府、区卫生局及区妇幼保健院均成立创建示范基地领导小组, 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 业务院长和科室骨干为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 有专人处理日常事务;成立各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小组, 由各学科带头人任组长, 科室业务骨干组成成员, 具体负责项目推广工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积极创造条件, 加以扶持。

3.2 科学筛选, 项目合理是前提

卫生技术评估在卫生适宜技术筛选上颇为有用, 其内容涉及需求性、技术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和社会适应性[3]。加上各地区地域环境的不同、卫生组织体系的不同及疾病发病率的不同直接或间接的限制着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4]。因此, 我们在筛选项目上结合我区经济、卫生及医院特色, 本着“适合本地需求”、“收费合理”、“基层卫技人员能掌握”“群众反响好”的原则选取了以上5个妇女儿童适宜技术。这5个项目涉及妇幼保健、妇产科、儿科的内容, 比较适宜在妇幼保健院推广, 项目合理, 具有可操作性。

3.3 合理利用资源, 促进项目推广是基础

充分利用我区镇乡两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优势, 结合我院产科开展无痛分娩、水中分娩、拉马泽减痛分娩等特色, 通过各次例会、年会、下乡工作指导及上街义诊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 制作宣传画板及宣传册, 通过生动易懂、简洁明了的宣传, 使医务人员及病人更好地了解和应用适宜技术。

3.4 技术过硬, 抓好培训是关键

推广卫生适宜技术, 提高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技术水平是关键[5]。推广工作一开展, 即选择业务精、经验足的专家作为培训的师资力量。我们邀请了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主任贺晶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跃峰主任医师、省医科院项目组专家来余杭实地培训, 各培训班均有现场互动, 气氛活跃, 真正做到了城市三甲医院资深医生下乡“传、帮、带”, 加强了城乡相互交流和学习[6]。同时, 相对简单、对适宜技术已有一定掌握的项目, 通过项目负责人外出学习, 自编学习教材进行培训, 从而降低培训成本, 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7]。

3.5 定期评估, 政策支持是保障

邀请全省5个农村适宜技术示范县来院参观指导, 同时, 外出学习, 到绍兴等推广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 学习借鉴他们的工作成绩、工作经验, 以拓宽推广工作思维。将技术推广列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8]。我们将省医学科学院与余杭区人民政府签订的试验县合同书、区卫生局与区妇幼保健院签订的适宜技术推广合同书条款列入医院年度目标管理。每两月收集各单位项目应用的数据, 整理并及时上报区推广项目组。针对覆盖率低的项目, 上门指导。对存在困难, 给出解决方案并争取院领导的支持、重视。

3.6 明确奖惩, 合理使用经费是促进

根据项目推广要求, 合理使用经费, 做到专款专用。到2010年4月止, 共计经费投入15.095万元, 其中, 一半经费用于设备购置与改造, 其他主要用于项目推广培训及项目负责人外出参观培训、项目推广资料费及宣传费。为进一步鼓励项目的推广, 对开展较好的单位和个人, 我们给予计量奖励;对开展尚不到位的单位, 计入年终综合目标责任考核。

4 存在困难和建议

省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组有调查显示, 乡镇卫生机构尤其是村卫生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偏低, 导致适宜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受影响[9]。有些部门人员较少, 人员有流动, 造成推广项目重复培训, 技术掌握有波动。建议开展项目前, 对基层进行适度调查, 选择一些职称低、文化程度较高的医生作为推广适宜技术的主要群体[10]。

另外,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平时的工作任务重, 对推广项目认识不足, 推广力度不大。建议上级部门在建立项目库时, 多调查、多听取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基层农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艳丽, 高三友, 宗上纲, 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 (22) :120-122.

[2]单旭征, 杨士保.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的综合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09, 26 (10) :552-555.

[3]李军, 杨国忠.医学技术评估及其展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 (8) :452-456.

[4]Russell LB.Appropriate health care technology transfer toeveloping countries[J].Health Affairs, 1982, 1 (3) :133-141.

[5]朱雯, 王红妹, 钱晓萍, 等.卫生适宜技术研究进展[J].卫生经济研究, 2006 (7) :15-16.

[6]胡凌娟, 房耘耘, 图娅, 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针灸推拿项目医生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 (1) :33-35.

[7]李晓凤, 康殿巨, 刘元强, 等.甘肃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7 (7) :24-25.

[8]施仁潮.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机制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1 (7) :975-978.

[9]任建萍, 吴林荣, 蒋健敏, 等.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26 (6) :54-55.

推广体会 篇7

1 医院护理现状

本院设有医务科、护理部等7个职能部门和妇科、产科、内儿科等17个临床医技科室, 开放床位100张;现有护士106人, 其中副高职称3人, 中级职称38人, 初级53人, 见习护士12人;本科22人, 大专46人, 中专38人;临床一线护士占医院护士总数的93.35%。

2 实施方法

2.1 健全组织, 明确职责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及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其它相关职能科室领导和临床一线科室主任、护士长为组员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分工, 履行职责。

2.2 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关于“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部署和要求以及《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中“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1], 结合“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 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 履行护理职责, 提供优质服务, 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2], 从2010年的示点, 到2011年的推进和2012年的推广, 本院都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并逐项落实。

2.3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按照卫生部要求, 护士的配置应以符合患者的需求为基本原则[3], 同时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名录 (试行) 的通知”精神, 普通病房妇科、内儿科床护比按1:0.4配置, 新生儿科、母婴同室按1:0.6配置要求[4], 本院已基本达到标准。

2.4 改变护理工作模式, 落实责任制护理

根据“优护”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从2011年6月开始本院护理表格式书写使用电子病历, 减少护理记录时间, 使护士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服务;其次全院执行APN连续性弹性排班, 灵活调配护理人员, 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确保患者安全;另外落实责任制护理:病区实行护理责任小组负责制, 将护士分成两组, 每组6~7人, 分管12~14张床, 实行责任到人, 人人管床, 让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整体护理服务[5];2012年根据工作需要从元月起又重新调整工作模式, 要求每个科室由主管护师、护师或高年资护士2~4人固定作为责任护士, 不参与APN排班, 以提高基础护理水平及核心制度的掌握和健康教育的宣教;通过不断探索、持续改进, 提高了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自2010年6月至今, 出院患者满意度平均达97.21%以上。

2.5 建立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本院领导高度重视“优护”工作, 落实相关激励措施:一是护士薪酬分配合理, 实行同工同酬;二是每月发放责任组长津贴;三是科室每月由出院患者评选最满意护士予以奖励;四是实行绩效考核, 科室奖金实行二次分配;五是提供A、P班跨餐补助费;六是评选表彰先进, 给予精神鼓励:评选十佳护士、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科室和先进工作者等予以表彰。

2.6 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部实施三级质控, 通过检查-反馈-整改-再检查的方式达到持续质量改进, 更好地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和护理安全管理。

2.7 做好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护理部组织各种培训, 包括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应急预案、规范化培训、新聘护士岗前培训和“三基”考试等, 举办自治区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和护理安全应急演练。同时, 选派人员外出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和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将护理前沿最新信息与知识运用于临床, 促进医院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2.8 完善支持系统与营造卫生环境

为减少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时间, 由后勤于2011年元月起供应室全部实行下收下送服务, 到10月又实行全院病房药品、医用耗材及物资配送工作, 让护士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于2011年9月将医院保洁工作纳入社会化管理, 转交具备资质的公司负责, 切实为患者营造清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3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面临的难点问题

一是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在临床一线护士中, 大部分为近2年新聘护士, 队伍较年轻, 缺乏经验和应急处置能力, 有些还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尚不能独立值班, 造成具备资质的护士缺乏;二是医院实行绩效工资后, 因受政策影响, 福利降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造成护理骨干流失较多;三是部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认识不足, 工作中缺乏沟通、交流的技巧, 影响服务质量;四是有部分职工观念滞后, 仍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护理部的事情, 不重视、不参与、不支持。

4 体会

4.1 领导高度重视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优质护理服务”是系统工程, 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准确把握护理内涵是关键, 各职能科室积极参与, 科室主任、护士长高度配合以及全体护理人员的不懈努力是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

4.2 护理人员的认知与服务态度的转变是根本

护理人员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主体, 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整个医疗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提高护士的认知和转变态度, 让她们真正从内心接受是第一位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越高, 相应地护理服务质量也就越高, 因此, 更新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 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把患者“满不满意”作为护理目标, 是开展优护服务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护理专业发展的的需要。

4.3 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满足患者整体需求

通过开展优护服务, 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认可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护士主动沟通、主动巡视、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重视基础护理, 降低了陪护率, 而且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和不足也大为减少。可见,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优化医疗服务, 加强护理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切入点, 值得医院继续深化、探索、研究,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满足患者整体需求。

4.4 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效率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部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增强了护理工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信心。同时督导和激励并行, 激发护士潜能, 使护士更加细心, 更加积极, 护理缺陷明显减少, 提高了护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推动了医院护理工作的进展。

摘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 改善服务态度, 落实基础护理, 强化内涵建设, 提高技术水平, 加强护理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 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 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保障护理安全,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S].卫办医政发〔2011〕47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 S].卫办医政[ 2010]13号.

[3]张洪君, 崔丽娟, 骆金铠, 等.护士岗位级别分类式排班的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12) :48-50.

[4]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名录 (试行) 的通知》[ S].桂卫医[2011]40号.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一点体会 篇8

在畜牧产业发展中, 眉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强调服务上水平, 产业上台阶, 坚持“勤奋、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 以标准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为重点,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不断强化技术服务, 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努力为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技术保障。

1 狠抓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行业新形象

畜牧技术推广部门是服务农民群众的主要窗口, 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部门工作的最高目标和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在工作中, 眉县积极适应畜牧兽医工作新形势、新要求, 强化服务理念, 教育职工诚信服务, 求真务实, 形成了一支业务精, 作风实, 勤政高效的干部队伍, 推动了全县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扎实开展干部职工思想作风教育整顿和“学先进、树新风”活动。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两兼顾, 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教育, 引导职工开展“换位思考”, 不断增强政治意识, 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树立为群众服务的良好形象。二是扎实开展技术人员培训。围绕“强化服务, 提高素质”这一主题, 定期开展业务技术和法律法规培训, 积极利用有利条件, 鼓励干部职工进修学习。县站先后有23人次参加了省市短期业务培训, 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省市专家教授来县举办技术培训班, 不断提高县乡站干部职工技术服务水平。三是扎实改进工作作风, 抓好工作落实。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 落实提醒督办工作制度, 不断强化大局意识, 建立了日常工作分工负责, 重点工作集中调配和突击攻坚的工作机制, 形成了干部职工爱岗敬业, 诚信服务, 相互支持, 协同推进的工作气氛。四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周一的工作例会, 通报行业和工作动态, 解决存在问题, 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 并加强督促检查, 做到有安排有结果。

2 狠抓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努力推动产业不断升级

坚持把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推广作为工作重点。一是扎实开展技术培训。以大场大户、示范村为重点, 全面系统地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基本知识培训。两年来, 先后举办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班15期, 培训1200人次。二是突出标准化硬件建设。对规模养殖场建设从项目立项, 规模设计, 实施方案制定, 到开工建设, 严格把关。按照陕西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创建验收评分标准, 把引种、防疫设施、粪污处理、养殖场绿化美化等作为标准化硬件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指导实施。三是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重点推广了玉米带穗青贮、奶牛DHI测定、TMR饲喂和发酵床养猪、程序化免疫等多项新技术, 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四是开展技术人员包场联系制度。从养殖场规划设计、良种引进、动物防疫、饲养管理和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推行技术服务到场到户。五是采取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标准化养殖技术。结合农业综合开发, 包场包户, 示范点建设, 玉米带穗青贮,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制作宣传版面, 印发宣传技术资料、技术手册, 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使养殖场 (户) 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通过项目带动, 使全县标准化养殖得到突破性发展, 全县建成部省级标准化养殖场4个, 其中部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个已经挂牌, 2个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已通过了省市检查验收。全县共有各类畜禽养殖大场 (户) 235个。规模化养殖饲养量占全县养殖总量的57%。

3 狠抓饲草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饲草商品化生产

按照“立草为业, 草畜配套, 贮草于民”的工作思路, 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 一是培育发展饲草专业合作社。在抓好养殖业发展的同时, 积极探索粗饲料供应的新途径。2009年以来, 引进培育了兴平万盛环保农业有限公司、宝鸡生虎饲草专业合作社、青化柳林牧草公司和青化神牛饲草专业合作社等4个专业商品饲草企业, 采取订单种植, 机械收获、专业化生产, 市场化经营。另外, 还组织全县奶牛养殖小区和农户, 成立了奶牛、肉牛饲草专业合作社15个, 使草业成为富民兴牧的新兴产业。二是下力气抓好青贮窖建设。在市兽医局指导下, 县局县站领导积极联系土地、电力等部门协调解决用地、用电中的具体问题, 抽调县乡畜牧兽医站8名技术人员进驻草业公司, 从青贮窖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各项制度建立、青贮机具购置调试等方面全力做好指导和服务。同时, 积极联系市县农机部门, 帮助争取农机具补贴, 协助草业公司、养殖场、农户筹资购置饲草收割加工机具。三是开展专用青贮玉米种植对比试验工作。共筛选出雅玉8号、耀青2号等4个优质高产品种, 平均亩产在4000kg以上。四是强化技术指导, 确保青贮质量。针对个别养殖场 (户) 在饲草青贮和使用过程中因技术操作不规范, 造成霉变而废弃较多的实际, 县站在每年8月初, 采取领导包片, 技术人员包奶牛养殖场 (小区) 、草业公司等办法, 举办技术培训班, 印发技术资料, 深入现场, 从青贮窖、机具、线路维修到青贮全过程进行督促、检查、指导。

4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充分利用动物防疫冷链和动物卫生监督项目, 高标准建设县乡村技术服务体系, 有效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一是建成设备先进、功能较为齐全的县级兽医实验室, 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二是为县乡村配备了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及办公设备350多台 (套) , 通过项目建设, 极大改善了全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硬件条件, 全系统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5 狠抓动物防疫, 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一是全面认真落实省市动物防疫工作技术规范和免疫计划。以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重点, 规模场程序免疫和平时补针为补充的免疫机制, 突出抓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县站采取领导包片, 技术人员包乡镇的办法, 每年举办2次防疫员培训会, 与大场大户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 包抓人员从村防疫员补助款落实、冷链设施运行状况、疫苗保管发放、规范免疫操作程序和建立免疫档案等多个环节进行督察, 保证免疫效果。防疫结束后, 督促做好日常补针, 保证免疫密度, 使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二是加强动物防疫监管。健全动物标识和疫苗采购及发放台账, 严格防疫检查, 加强免疫抗体监测和检测, 把动物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作为衡量动物防疫工作的主要指标, 实现防疫效果评估从密度型向实验室检测的科学转变。三是不断改进兽医实验室工作。

6 狠抓动物卫生监督管理,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推广体会 篇9

1 基本情况

陆良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6~18万亩, 占云南省水稻面积的1.5%, 占曲靖市水稻面积的25%。水稻种植涉569个自然村、1 302个村小组、150 962户、538 315人。2014年全县种植水稻1.15万hm2, 平均产596.65kg/667m2, 总产10.29万t, 占全县粮食总产的27.44%。陆良县于2009~2014年连续开展水稻机插技术示范推广, 共完成核心示范面积113.33hm2次, 辐射带动1 200余hm2次。取得了较好成效, 积累了丰富的水稻机插技术应用经验。

2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成效

陆良县2012年开展水稻机插示范1hm2, 2013年在三岔河、马街、中枢、板桥等坝区乡镇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示范20hm2, 2014年在三岔河镇盘江、黄家圩及板桥镇车马堡示范推广53.33hm2, 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主要表现在:

2.1 节本

一是减少生产成本。水稻机插秧与手插秧相比, 可节约水稻种子1kg/667m2, 减少病虫防治1至2次, 节水100方以上, 节约氮肥10kg左右, 每亩能节约农资成本100元。二是减少生产用工。机插秧可缩短育秧时间15~20天, 由于节省秧田、节约种子、缩短育秧周期、减少防治病虫, 机插秧与手插秧相比, 减少生产用工3~4个/667m2, 按每个工60元计算, 可减少生产用工成本180元/667m2, 剩余劳动力可向第三产业转移。三是减少生产场地, 可减少80%的秧田面积。四是缩短育秧时间。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标准为:秧龄25~30天, 叶龄3叶1心, 苗高12~20cm, 茎基宽不小于2mm, 根数12~15条/苗。比传统育秧的50天左右秧龄, 缩短了20天左右。由于少秧田, 少用时, 少用工, 就能减少生产场地作其他种植, 增加经济效益。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力可从事其它职业, 增加收入。五是提高了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 减轻了劳动生产强度, 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机插秧是手插秧功效的30倍以上, 是抛秧功效的10倍以上。

2.2 增产增收

由于机插秧生长发育期比手插秧长, 加上机插采用的是宽行窄距, 稀密均匀, 密度合理, 阳光照射相对充足, 禾苗茎杆壮实, 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增强, 谷粒壮实, 据测算, 机插秧比手插秧、抛秧增产50kg/667m2以上, 增收100元/667m2。

2.3 技术积累

陆良县在机插秧示范推广中严格按“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 以良种为前提, 以节令为核心, 以提高育秧和大田管理水平为主线, 确保移栽节令与大面积生产同步, 生育期不过分延迟, 抽穗期不遇“八月低温”, 示范探索出“一选九控”的栽培技术模式, 即选用早熟良种, 控制秧龄、播量、苗高、整田质量、移栽节令、机插密度、氮肥、水深、病虫草害关键技术, 实现水稻生产节本、省工、稳产、增效, 推进了水稻产业提质增效。

3 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陆良县水稻机插技术推广正稳步推进, 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和耕作模式等思想观念在许多群众脑海中还根深蒂固, 加之现在人均耕地面积少, 总认为机械化育插秧作业达不到精耕细作的要求会影响粮食产量。

二是目前种粮的比较效益低, 加之化肥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不断拉大, 农民是增产不增收, 农民购买水稻机动插秧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

三是在当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中, 由于农业机械及其农机作业与农艺要求还没有很好的融合, 成了制约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的瓶颈。而且表面看起来目前的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与传统的育秧插秧比较看似繁琐且要求高, 农民不易接受。

四是与机插技术配套的工厂化育秧尚未启动, 育秧技术尚未充分成熟, 水稻机插秧对水稻的育秧要求高, 稻农一时难以掌握, 单家独户育秧难于做到对秧苗素质均匀性的控制和把握。而工厂化育秧因缺乏企业的参与, 实施难度较大。

五是机械设备的缺陷、故障率较高, 导致使用维护成本较高, 机械化插秧的漏秧、损伤秧苗等粗放性与农户形成的精细耕作生产习惯相矛盾,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机插技术的推广。

4 机插秧技术推广普及的对策措施

4.1 积极宣传造势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农户宣传水稻机插秧的适应范围、工作效率、作业效果和性价比与回报率等技术知识;宣传水稻机插技术推广不仅是作业高效, 还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等作用。宣传水稻机插秧推广中所取得的实效与好经验好典型, 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理性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农机展示会和现场演示会向农户直观的展示插秧机、收割机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场景, 让农民更直观的了解农业机械的作业效果与适应能力等, 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感性认识, 促使其开拓眼界, 转变观念。

4.2 加强示范引导

积极办好示范点, 通过以点带面, 向周边辐射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在群众基础好、水稻种植面积大、基层组织得力的乡镇村举办水稻机插示范点。积极培植大户, 对有条件的农机专业户和种田能手进行政策引导与扶持, 培育发展成水稻机插作业大户和种粮大户, 让大户的成功经验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水稻机插作业。

4.3 开展优质服务

一是采取请上来与走下去相结合、课堂学与田间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为农户开展优质的农机化技术培训服务, 让农户切实掌握农业机械装备的操作使用与维修保养技术知识,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业务素质。二是在充分利用农机售后服务为购机农户及时安装调试与维修保养农机具的同时, 为农机手开展优质的农机维修服务, 帮助农机手及时解决好水稻机插、机收等农机作业中的技术难题, 提高插秧机的作业效率与使用效率, 为水稻机插技术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4 完善农机与农艺融合

水稻机插秧对水稻的育秧要求高, 农民群众一时难以掌握,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已成为制约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瓶颈。因此, 要想方设法让农机与农艺有机的密切融合在一起。一是生产厂商要适时更改和完善水稻机动插秧机与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的设计生产。特别是水稻机动插秧机的设计与生产部门要因地制宜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出与农艺要求有机融合的水稻插秧机。二是要因地制宜采取集中育秧。在有条件的地方, 可因地制宜的棚进行水稻集中育秧, 这不仅利于技术人员的指导和与平时对秧苗的管理, 也方便群众利用资源育好秧, 达到统一品种、连片种植, 实现水稻生产规模化经营与集约化生产。

4.5 统筹解决政策扶持与资金扶持

要建立扶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 加大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扶持, 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制定出台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的政策与激励机制, 使土地规范有序向种田能手和种粮大户流转, 实行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二是加快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在为农服务中创造有利的作业条件。三是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给予贴息或低息贷款扶持, 在办理信贷手续程序上进行优化从简, 扶持培育专业从事农机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服务大户。

参考文献

[1]张忠.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装备技术, 2013, (3) :28-29.

[2]项忠兰, 傅金平, 袁祥.影响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10) :112-113.

[3]程曾忠.浅谈当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河南农业, 2010, (21) :53.

[4]杭玉巧, 孙国祥.机插水稻推广的实践与体会[J].农业装备技术, 2006, (10) :51-53.

推广体会 篇10

1 降低成本, 有利于疫病控制

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相比, 饲养公猪数量相对减少, 节省了部分人工、饲料、栏舍及资金, 减少种公猪的饲养量, 节约配种成本80%以上。采用人工授精1头种公猪可解决300~500头母猪的配种问题, 是采用本交方式的20倍, 可大大减少种公猪的饲养量。以饲养100头基础母猪的养猪场计算, 采用本交需饲养种公猪8头左右, 按目前猪场的平均水平, 每头种公猪引种、饲料、人工、水电、猪舍、死淘等成本年约为4 600元, 所以每头母猪年需配种成本368元;而购买商品化的优质种公猪精液, 采用人工授精, 以每头母猪每年产2.2胎, 每胎需2份精液, 每份精液15元计算, 每头母猪年需配种成本仅为60元, 是本交配种的16.3%。自2009年以来, 宁安市年均饲养母猪4.5万头, 已有15.6万头母猪参与了人工授精技术, 以此计算, 5年来宁安市仅减少饲养种公猪就达12 480头, 节省饲养成本达5 740.8万元;扣除5年母猪的累计用精成本936万元, 5年共计节省资金达4 804.8万元。进行人工授精的公母猪, 全部为经过抽血检查健康的猪只, 只要严格按照人工授精操作规程进行配种, 尽量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 就可以减少部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从而提高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和利用率。

2 技术简单, 便于推广

猪人工授精技术只需要饲养员掌握好母猪发情时间及排卵时间, 采用一次性仿真式海绵头输精管, 将输精管从外阴缓缓推入至猪子宫颈内或子宫深部, 慢慢的将大剂量新鲜精液直接进入子宫深部, 增加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机会, 提高母猪的受孕机率。1个情期输精2次, 每次间隔24 h, 对发情不明显、情期延迟或初配母猪行3次输精。输精1头母猪时间不能少于5 min, 保证输精过程安静、时间充足即可达到受孕。输精次数以输精后6~8 h压背检查为准, 如压背后不动呈静立状就要再次输精, 一般2~3次, 输精量为每次40 m L精液。由于此技术操作简单, 不需要太精深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技术操作, 能够被大多数人熟知和熟练的掌握, 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5年来, 宁安市有4个供精单位的12名技术人员参加了2次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举办的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 通过他们的传、帮、带, 到场户的现场操作指导, 使宁安市的129个生猪规模场养殖户已有近300人掌握了生猪人工授精技术, 能够独立进行操作,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繁殖成绩也得到很大提高。此外, 宁安市的散养户也有近60%以上在使用人工授精技术, 进行生猪生产。

3 提高良种利用率, 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猪人工授精是进行猪种品种改良的最有效手段, 可以促进品种更新和提高商品猪质量及其整齐度。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 将优良公猪的优质基因迅速推广, 减少公猪的饲养量, 从而减少养猪成本, 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时也克服了公母猪体型大小的差异及公母猪的偏好造成的配种困难, 只要母猪发情稳定, 就可以克服, 根据需要进行适时配种, 这样有利于优质种猪的利用和杂种优势充分发挥。国家级生猪良种工程项目在宁安市实施以来, 通过引进优良种公猪、建设标准化供精站、推广生猪人工授精的手段, 采用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技术, 使宁安市的生猪品质有了明显提高, 三元杂交商品猪的覆盖面由原来的86%提高到95%以上, 肉料比由原来的1∶3.3~3.5降至目前的1∶3.1左右, 同时瘦肉率由原来的46%提高至55%左右, 市场价格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大幅提高。

4 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 正确的保存和运输精液。猪的精液保存适宜温度为16~17℃, 每次用输精必须测精子活力, 低于0.7级应废弃不用。输精瓶、输精管尽可能排掉空气。每次输精量达40~60 m L。避免光线直射, 防止剧烈振荡及相互碰撞。运输精液时, 用双层泡沫保温箱保温, 夏季在保温箱放冰排, 保温箱温度应在20℃左右, 冬季在保温箱内放入棉花, 使保温箱内温度保持在16~17℃。

2) 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供精站要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公猪饲养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持良好的体况, 保持旺盛的性欲及良好的精液品质。人工授精用的公猪由于配种效能的大大提高, 更需要给予特别的护理, 日粮配合参考饲养标准来调节, 在其基础上维生素A, D, E, 微量元素Zn, Se, 氨基酸 (如赖氨酸、蛋氨酸) 等应适当的提高, 在营养方面尤其要注意动物性蛋白饲料的数量和质量, 因其是精液品质的物质基础, 所以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会直接影响精液的质量。要强化种公猪的驯养, 对种公猪按品种、年龄、体质合理使用, 尽量使用青壮年公猪配种。公猪的采精频率很重要, 年轻公猪每周采精1次, 成年公猪每周可采精2次。种公猪实行单圈饲养, 保持公猪不肥不瘦、强壮威猛的体型。采精时要保持安静, 不要让公猪受到惊吓。加强公猪运动, 严防公猪咬架。定期检查公猪精液品质, 严禁精液品质不合格的公猪配种。对精液品质差的公猪调整营养及使用方案。

3) 科学的免疫防疫灭病。供精站的种公猪饲养场要严格与外界隔离。定期对饲养场及采精区的环境及用具清洁消毒。结合本地区疫病的流行动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并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并做好记录, 定期进行抗体监测, 检测抗体不合格或没有抗体的要加强免疫, 合格后方可采精。根据猪场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对有发病症状的公猪要停止采精, 痊愈后的第1次采取需经检测达到标准后方可向社会供应。

上一篇:高校文化发展下一篇:中国传统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