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奖励(共12篇)
科学奖励 篇1
科学奖励作为建制化科学的一种动力学模型,对鼓励科学家增长科学知识和促进科学发展作用不可低估。在今天中国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从理论上对科学奖励评价范式进行研究和梳理仍有必要,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有待加强。
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由默顿和他的学生及追随者们提出,这种基于“成就-奖励”模式提出的评价范式主要运用科学论文和引证索引来评价科学家的成就与贡献。本文试对科学奖励评价的普遍主义范式进行梳理、分析和阐释,以期深化科学奖励理论研究。
一 “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的提出
科学奖励评价的普遍主义范式是基于默顿学派的“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范式。科学奖励是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的核心,默顿把科学的规范结构和奖励系统结合在一起,探索了科学共同体的结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提出了科学奖励的“普遍主义”范式。默顿的学生和追随者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范式。默顿学派把科学奖励看成科学建制的一种制度设置。而这种制度设置的实质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家成就的承认。获得科学共同体的同行承认是科学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奖赏。“承认是科学王国中的基本通货”。[1]
默顿学派认为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家的承认依据科学家作出的贡献和独创性,一般以科学家的成果——论文进行分析,评估其贡献和独创性。科学家论文发表的数量、引证频率等成为获奖的重要条件和评价指标。而科学家发表论文的质量是科学奖励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正是研究的质量而不是其纯数量常常受到荣誉奖励的承认。……在奖励的获得上,科学家研究成果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这个事实是物理学界的奖励系统接近其普遍性和合理性理想的第一种迹象。”[2]105-106他们还认为,年龄、性别、种族、社会阶层、出身的经济地位、宗教等因素对科学奖励评价的影响较小。“在那些做出了高质量工作的科学家之中,年龄对知名度(科学奖励)没有什么影响。”[2]120“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就科学家可能得到奖励而言,男女之间在这种承认方面实际上没有任何差别。”[2]160
默顿根据普遍主义规范,认为在科学中完全应由同行依据此科学的情况对科学家工作质量所作的判断,来决定承认。而能够对科学家研究工作的质量做出有效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机制,就是评议人体制。“科学界的评议人体制包括系统地运用判断,对提交发表的手稿是否可以采用进行评价。……科学界和学术界的法官则使其判断公开化,这些评论会对某一专门知识领域近期成果的‘可信度’做出评价。”[3]633-634默顿认真研究评议人体制后,认为它对科学家个人、科学交流和科学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 “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的思想基础和哲学基石
(一)默顿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的思想基础
默顿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的思想基础可从几个方面来看。(1)从默顿的科学观来看,默顿的科学观是理想主义的。贝尔纳认为在理想主义的科学观看来,“科学仅仅同发现真理和观照真理有关,它的功能在于建立一幅同经验事实相吻合的世界图像。……他们为了替科学的存在辩护而提出的最常见理由是:科学本身就是目的,科学就是为认识而认识的纯认识。”[4]事实上,默顿对科学有两个神话,一个是关于科学知识的神话,默顿认为科学知识是完全按照理性方法建立起来。另一个是关于科学活动主体——科学家的神话,认为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遵循了一套正确的方法,他们应该是保持理性头脑并按合理的技术规范来要求自己,科学家不会感情用事。这两个神话是一种“乌托邦”。(2)从学科背景看,默顿从社会学的学科视野来研究科学,研究科学奖励评价。默顿认为,科学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建制,与经济、政治、军事等社会建制并列。科学社会学需要研究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从广义上说,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它作为不断发展的社会活动创造出了文化和文明成果)与其环境中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动态互依关系。”[5](3)从研究视角看,默顿运用结构功能的理论视角来研究科学,研究科学奖励及其评价问题。“我们对现代科学精神的考察仅在于有限制地引入一个较大的问题:对科学的制度结构的比较研究。……然而,科学制度只不过是一个它常常无法与之契合的更大的社会结构的一部分。”[6]科学奖励系统的功能有:一方面对最先在某领域做出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承认和肯定;另一方面又鼓励更多的人尊崇科学规范,做出更多的贡献;此外还具有社会控制方面的功能。“在科学中不同的奖励分配是动机维持和对社会重要行为进行控制的必需手段”。[7]默顿运用结构功能视角专门讨论过奖励评价中“评议人体制”的功能。“对评议人体制功能的这些考察,决不意味着可得出下面的与事实不符的假定,即其运转总是有效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科学界的权威结构(在其中评议人体制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知识的相对可靠性和积累提供了制度基础。”[3]679可见,科学奖励评价的“普遍主义”范式,表现出一种“结构功能强化模式”的特征。
(二)哲学基石
默顿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的哲学基础带有明显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痕迹。首先,从立论基础看,默顿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立论基础是“理性”知识观。“知识是经验上被证实的和逻辑上一致的对规律的陈述”,[3]365“被科学证实的表述涉及的是客观的结果和相互关系”。[8]默顿认为科学知识对应外部自然,科学内容由逻辑与经验决定,它不受科学家个人情感、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学的内容是社会因素无涉的。默顿的科学社会学不涉及对科学知识微观生产过程的考察,而是人为的假定这些科学知识成果是科学家排除了任何个人因素,以价值中立为导向、对物理世界进行逼真描述,并且依据普遍一致性原则加以检验而获取“确证无误的知识”。“科学的制度性目标是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3]365这种描述是经典实在论的标准思维,与科学哲学中的逻辑实证主义的认知基础相吻合。其次,从科学活动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看。默顿科学社会学下的科学活动认知主体——科学家是“理性人”,作为认知客体的物理世界是“自在之物”,并且充当认知活动评价机制的是普遍一致性标准。再次,从方法论看,默顿科学奖励评价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默顿认为“经验证实”、“逻辑一致”“重复试验”等方法论指令保证着科学知识的有效性、客观性和普遍性。“有经验证据的学术规范是适当的和可靠的,它是被证实为正确的预言的一个先决条件;逻辑上一致这一学术规范,也是做出系统和有效的预测的一个先决条件。”[9]默顿学派的成员朱克曼、科尔兄弟、加斯顿等对科学奖励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也没有偏离默顿以实证主义为背景的研究方法,他们努力使研究问题数量化、经验化。
此外,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还建立在现代主义思想的哲学理念上。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基本范畴看,现代主义关注的是主客体的关系问题。(2)从思想理路看,现代主义处于哲学发展的语言学(句法学)转向阶段。(3)从方法论原则看,现代主义是绝对主义的,认为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可以创造一个绝对的思想体系。(4)从概念框架看,现代主义奉行结构主义,认为世界及其事物总有一个不变的结构深藏于其中。(5)从认识模型看,现代主义力图用分析、还原和整合等认识工具来揭示世界图景。(6)从真理内容看,现代主义认为真理内容是纯净的或价值无涉的,因而是绝对的、齐一的。(7)从理论目的看,现代主义期望达成本质主义。(8)从政治含义看,现代主义往往暗含着权威主义的理论前提,这种权威主义必然导致思想/学理上的独裁主义(那些发现“真理”的大师们),而思想/学理上的独裁主义往往导致政治上的精英统治论(那些自认为发现社会的本质或发展规律的人们)。[10]从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的范畴、方法论原则、概念框架、认识论模型、理论目的、政治含义的各方面看,都是地地道道的现代主义哲学理念的反映。
三 “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的缺陷
(一)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的逻辑前提值得怀疑
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有其内在的逻辑前提,它建立在两个假设之上:一是科学贡献在认识论上具有一致性和确定性,即评价标准被假定预先存在。对于特定的科学成果,可以根据相应的方法论依据来评判其对科学的实质性贡献。二是科学奖励系统中的评价规则及其实施的体制化。即科学奖励的评价规则和实施通过制度来避免评价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特殊性因素的影响,以保证评价的公平、客观,遵循“成就-奖励”的普遍主义模式。
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的逻辑前提值得怀疑。首先,预先的科学成果评价标准是否存在?其次,科学成果的评价规则及其实施过程似乎具有一种“理想类型”的嫌疑。科学成果的评价规则及其实施过程真能保证公平和客观,能完全避免社会因素的影响?再次,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对科学成果的评价采取了“黑箱化”的处理。一方面,特定科学成果在认识论上能精确确定被作了“黑箱化”处理。另一方面,忽视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对科学成果评价的影响。此外,科学成果评价的具体操作与运转过程具有“黑箱化”特点。
可见,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仍囿于传统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析框架,忽视了科学成果评价标准的历史性和变动性,特别是忽视了科学范式之间科学成果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复杂性。[11]
(二)以论文为科学家成就的唯一依据,忽视了其他评价指标
默顿学派的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把论文作为评价科学家成就的唯一依据,以此评判科学家角色扮演好坏和对其进行奖励分配。这种以论文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在小科学时代还是适用的,也较为合理。那时科学基本上是一种纯科学,科学建制的目标是发展概念体系,包括对概念体系的扩充、修订和检验。科学研究主要致力于发展概念体系,贵在创新。对科学家成就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增长了科学知识,通过评价科学家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对科学家给予承认和分配奖励。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在今天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化活动或产业。具有高度的社会化、产业化特征。当代科学建制目标超越了原来默顿时代科学的认知功能,打上了鲜明的经济利益印记。科学投资者注重的是科学成果的经济价值标准,“发现首先是评估其商业价值,而不是评估其科学性。”[12]科学成果的商业价值不仅表现为传统意义上科学家的“论文”,还表现在科学家的“专利”上。科学专利也是科学家的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还仅仅把论文作为评价科学家的成就和角色表现,并以此作为对科学家给予奖励的唯一标准,这对科学家不公正,也不利于科学知识的生产和科学进步与发展。故此,有必要拓展科学成果评价指标,比如专利或其他指标。
(三)限于科学共同体内部对科学家贡献的同行评价,忽视了对科学家成果的社会评价
默顿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实质是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同行评价。在小科学时代,科研活动的社会化、协作化程度不明显,科学的发展主要建立在科学家个人的创造精神基础之上。科学本身就是目的,科学家极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同其他社会建制的互动。科研项目的选择、成果的评价与科学家的行为准则主要在科学共同体圈内形成,故科学具有很高的自主性。但在今天大科学时代,科学成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化活动和产业,具有高度社会化、协作化特征。大科学时代的科学超越了科学的认知功能,与社会利益集团联系紧密,打上了社会利益的烙印。科学的运行要满足社会集团对科学投资、资助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又是多元的,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科学知识生产的动力不仅限于科学共同体的内部激励,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科学的资助和投资成为科学知识生产和发展的新动力。社会分配系统的“社会承认”也成为科学知识生产和发展的动力结构的核心之一。因此对科学家研究成果的评价仅仅限于科学同行的内部评价必然表现出它的局限性。对科学家成果的评价需要科学共同体的“界内承认”与“社会承认”相结合。
(四)适用于纯科学而不适用于产业科学
默顿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主要适用于纯科学成果的评价。本-戴维认为,纯科学是只为增加知识而不考虑知识的潜在用途的科学。[13]亥姆尔赫茨认为:“任何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若是寻求直接的实际用途,可以保证他的努力是徒然的,科学能达到的全部目标是完美的知识和对自然及道德力的完美理解。”[14] 纯科学也表现为一种“学院科学”的特点。这种学院科学既表现为科学知识生产主要以知识的内部演进为线索,以知识自身的进步为主要考量,科学家的兴趣是科学知识生产的主要动力;也表现为主要以“学院”这种组织建制为依托的科学知识生产模式。[15] 其运行机制主要遵循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纯科学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对科学家成就的评价主要以独创性为标准,而不是以实用性为标准。而科学家的独创性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发表的科研论文。
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产业化特征,产业科学占据了科学研究中的绝大部分比例。产业科学主要强调科学的效用,这使科学成为一种“应用语境”中的知识生产模式。科学知识成果也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排他性”的财产。一方面由于社会直接消费科学知识的能力空前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商业生产之间开始形成交互作用的生态场域,科学研究和创新常常超越传统的界限而相互交叉。在“应用语境”下的科学知识由于具有商业价值而成为非公开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专有知识”。故此,科学成果的评价就不能仅限于科学共同体的“界内评价”,也不能仅限于对科学家的论文进行评价。
(五)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存在无法解决的悖论
首先,默顿学派一方面认为科学奖励的评价是普遍主义的,对科学家成果的评价和奖励分配是客观的、公正的;另一方面又承认对科学家成果的评价存在“马太效应”和“优势积累”。这种解释让人看到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存在悖论,也否定了默顿学派自己提出的评价范式。“因此,当‘马太效应’变为权威幻象时,它就违背了科学制度所包含的普遍主义规范,并且会阻碍知识的进步。”[3] 629-630虽然默顿学派对“马太效应”现象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试图说明“马太效应”和“优势积累”这种现象并不否定奖励评价过程中的公正和客观,对科学家成果的评价整体上仍然遵循“普遍主义”。但这种解释是苍白无力的,也是一种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其次,默顿学派也看到对科学家论文质量评价的引证索引方法存在难以消除的缺陷,这也是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自身的弱点。“为了使引证数据有效应用于社会学研究,需要对它们进行严密的质量管理,并且要承认它们的局限性。”[16]同样,“对它们在评价科学研究人员的角色表现时的价值也要有一些限制。引证频率只提供了进行这类评价所需的相当详细的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17]
四简要评析
(一)本质:非对称性的一元静态评价
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的本质,可认为是一种非对称性的一元静态评价。在如何解释知识问题上,有一个长期的传统,即用自然的原因解释知识的成功,用社会原因解释知识的失败。默顿学派继承了这一思想,其实这正是现代主义哲学理念的反映。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的哲学基石正是在认识模型上,力图用分析、还原和整合等认识工具来揭示世界图景。在真理内容上,认为真理内容是纯洁的或价值无涉的,因而是绝对的、齐一的。由于这种评价视角强调知识真理的绝对性和本质性,用自然解释真理,用社会解释错误。导致评价时模式的单一,排斥其他不同的评价标准。故此,是一种非对称性的一元静态评价。布鲁尔曾对此作过论述,并试图用“强纲领”超越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的非对称性。[18] 这种非对称性静态评价模式我们可用图来表示。
(二)研究趋势与理论革命
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的缺陷备受关注,研究视角的转换和理论革命势所难免。首先,随着哲学思潮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的转换,对社会世界认识也发生变化。对科学进行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基本范畴、概念框架、认识论模型、理论目的、政治含义都发生了变化,反映现代主义哲学理念的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也必然需要变化。其次,随着科学哲学界的历史主义转向以及哲学诠释学、现象学的兴起发展,对科学所作的“纯逻辑”解释日渐式微,学者们更多关注语境中的科学、文化视域和实践视域中的科学。人们逐渐形成一种共识:科学知识的评价是一个包含逻辑、经验、方法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逻辑”和“经验”之间的关联。再次,随着科学从小科学时代向大科学时代的发展,纯科学越来越向“应用语境”下的利益化、有用性、工具性特征的产业科学发展。对科学家成就的评价也超出了科研论文,形成多元指标评价体系;对科学家贡献的奖励也不仅仅依据其成果的知识“创新性”,更注重成果的“有用性”和“商业性”;这也使人们对科学的追求从原来默顿所说的“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转化为“利益促动下”的应用性追求。最后,伴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科学奖励评价的研究视野也从“科学中的社会”,转换为“社会中的科学”视角。重新审视科学奖励系统和对科学家贡献的评价,充分考虑科学奖励评价过程中的社会因素,从科学同行的“界内评价”发展为“界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这些变化正是科学奖励评价范式进行的一场理论革命。
科学奖励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奖励在xxxxxxxxxx(以下简称公司)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充分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兴企战略的实施,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精神,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授奖一次。奖励范围包括以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专利、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的奖励。
第三条公司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贯彻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干涉。
科学技术奖励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注重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管理工作。
公司设立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和专业评审组,按照本办法及其它相关规定开展成果评审工作。
第二章奖励办法
第五条科研立项及成果奖励标准:
一、科研立项奖励
(一)获国家级科研基金立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基金、国家支撑计划基金等:按申请获得的基金资助额度的20%奖励给项目负责人。
(二)获省级立项:按申请获得的基金资助额度的15%奖励 1
给项目负责人。
(三)获市级立项:按申请获得的基金资助额度的10%奖励给项目负责人。
二、科技成果奖励
凡以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三大科技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奖的成果给予如下奖励:
(一)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一等奖100万元,二等奖50万元,三等奖30万元。
(二)获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的,一等奖30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2万元的奖励。
(三)获市级科技进步奖的,一等奖0.5万元。
三、专利奖励
凡以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为专利所有单位,以第一发明人申请的专利给予如下奖励:
(一)申请成功1项发明专利,奖励2万元。
(二)申请成功1项实用型专利,奖励2000元。
四、SCI文章奖励
(一)凡以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为第一完成单位,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给予如下奖励:
发表一篇SCI文章:奖励2万元;
1.影响因子在4.0以上:奖励总额4万元;
2.影响因子在6.0以上:奖励总额6万元;
3.影响因子在8.0以上:奖励总额8万元;
4.影响因子在10.0以上:奖励总额15万元。
(二)以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为第一完成单位,并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上述奖励金额减少30%。
(三)国家顶级杂志
《中国科学(C辑)》或《科学通报》发表一篇文章:奖励
2万元。
五、国家科技核心期刊文章奖励
凡以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为第一完成单位,以通讯作者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每篇论文奖励2000元;发表在医学会中华系列杂志的,每篇论文奖励5000元。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呢,上述奖励减少30%。
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1.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1项(如培养出一种新的细胞产品),新产品应用到市场上,创造出经济效益,即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者,当年奖励该项目组1万元;如果年收入在300万元以上者,当年奖励该项目组2万元。
2.开发新技术1项(如利用不同方法或材料来源培养出的细胞,节省了原材料、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等),上述新技术应用到市场上,创造出经济效益,即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者,当年奖励该项目组1万元;如果年收入在150万元以上者,当年奖励该项目组1.5万元;如果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者,当年奖励该项目组2万元。
第三章奖励申报程序和分配办法
第六条凡符合本办法奖励标准所规定条件的人员应书写《科学技术奖励申请书》并上报相关证明材料。
第七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验证及审核各申请人的成果原件和复印件及有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根据本办法审议各项申请并决定奖励金额,由总经理批准执行。
第九条奖励项目的申报和奖励资金的发放以项目组为单位,由项目负责人(或通讯作者,如没有通讯作者则由第一作者)根据项目组成员对成果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并予以实施,并将分配结果报综合办公室备案。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发放的奖励资金按
此管理办法进行发放。
第十条上述奖励措施在每年的12月中旬实施奖励。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20 13 年 7月 1 日起实施。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2013
科学奖励 篇3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评审特点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以下简称“小小科学家”)评审工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重在选人,这个因素贯穿着整个评审的全过程,形成了它与其他同类科技竞赛的最大区别。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实施办法》第一条“活动宗旨”中明确提出:“选拔和培养具有未来科研潜质的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鼓励青少年立志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事业”。这其中包含着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即“选拔和培养”、“科研潜质”、“自然科学研究事业”。
选拔和培养
括动并非单纯的科技竞赛,在“选拔”的同时还要兼顾“培养”,即在终评活动期间,除了问辩、素质测评等评审环节外,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和体验活动(详见前文)。
科研潜质
从评审角度,专家对参赛学生考查的重点是通过审阅其申报表和研究项目,评判参赛学生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运用是否合理、对科研工作是否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是否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而对于参赛条件之一的研究项目,是专家测评的基础条件,但不是唯一尺度,这也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要区别。从专家评审角度,每个学生提交的一整套申报表尤为重要,其中包含了学生在校期间科研实践活动、学习成绩、教师评价等信息,也提供了指导专家、推荐专家对学生本人多方面的评价意见。这些资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自然科学研究事业
活动旨在培养有志于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发展的学生,在评审程序上,也侧重选拔理科学生,如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在各评审阶段成绩汇总中均占一定比例,物理、化学两门成绩是计算学习成绩的必选科目,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这个环节就有一定劣势。
各环节评审的具体实施
活动申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即将参加“小小科学家”竞赛的学生来说,做好申报很关键。首先,要了解活动的申报要求。应该说,“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的选拔标准是比较高的。从申报资格来说,要求参赛者必须符合3个条件,第一,申报时为高二学生;第二,品学兼优,在申报表中,要求提供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的相关说明、辅导教师评价意见、推荐专家意见和高中阶段各学期学习成绩表;第三,有独立完成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在具备以上条件前提下,参赛者要分别完成网络在线申报和纸质材料申报。
网络在线申报:登录活动网站(http://mingtian.xiaoxiaotong.org)注册用户,完成在线申报,提交参赛电子版资料。
纸质材料申报:填写纸质申报表(按表格要求签字盖章),打印研究项目论文,根据活动《实施办法》规定,分别向组委会办公室、省级科协和教育主管部门邮寄。注意要严格遵守《实施办法》中关于邮寄内容、时间和数量的规定。
提示:申报截止时间为截止日的中午12:00,12:00整申报系统会准时关闭;纸质材料寄出时间以截止日的当日邮戳为最后期限,邮寄方式须为快递,建议首选邮局EMS快递。
参赛学生的第一个考验——资格审查
申报期截止后,组委会办公室会查收、汇总统计申报资料,之后就进入资格审查阶段。资格审查包括形式审查和内容审查两部分。形式审查是指申报者是否具备参赛资格,申报资料是否符合规定,以及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内容审查是指研究作品是否存在集体项目改报个人项目,存在抄袭作弊问题或属于不接受申报的项目。每届活动资格审查时间为6月底至7月中下旬。
为保证活动质量和竞赛水平,近几年,组委会加大了资格审查力度,建立了网上审查系统,对参赛学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参赛作品进行学术检索,对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一律不准入围评审。2011年第11届活动,网上报名学生共600人,最终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初评的为499人,淘汰率达到16.8%,这是历届活动从来没有过的。
根据资格审查结果,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参赛者不具备参赛资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参赛者研究项目为集体项目或在集体项目基础上进行完善的。根据《“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实施办法》第五项第三条规定“申报学生的研究项目为集体项目(包括曾经以各种形式参加其他科技竞赛的相关集体项目,在原来集体项目基础上改进、完善和发展的项目)属于不接受申报范围。其二,参赛者年级不符合活动要求。活动要求参赛者在申报时为高中二年级的在读学生。
不符合申报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网上申报,但是未寄出纸质申报材料;
在规定时间内寄达了纸质材料,但是未完成网上申报;
纸质申报材料未在规定时间内寄出(当年5月15日至6月15日);
申报材料不全(缺某1个或某几个申报表,要求2位推荐专家只提供1人或未提供);
纸质申报材料未按规定签字或盖章;
表五“推荐专家职称”不符合规定(正教授/研究员);
网上申报提交文档错误或不能正常打开。
以上几个主要淘汰原因,希望准备参赛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注意,避免因为申报失误影响参赛。
决定评审水平的关键——评委
为做好竞赛评审工作,每届活动组委会在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近200名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初评、复评和终评评委会,分学科组对参赛学生进行测评。初评阶段,采用网络在线背靠背方式,由专家根据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独立评分。评委分配实行严格的地区回避制度,即评委不审阅其本人所在省区的参赛学生资料。凡指导、推荐学生参加当届活动的专家,不能担任活动评委。从第11届活动开始,组委会还成立了评审监督委员会,对评审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竞赛活动核心——评审
“小小科学家”评审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3个阶段。初评、复评是对参赛者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评价,主要是对研究报告、实验日志、申报表、学习成绩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在完成初评、复评材料测评之后,就进入整个活动最为关键的终评评审。所有入围终评的学生将到现场接受评委会专家的现场问辩、综合素质考查和组委会安排的知识水平测试。
现场问辩是按照参赛学科,由相应评审组专家逐一对本学科参赛学生进行问辩,评价维度包括创造力与创新性、
科学思维、完整性、真实性、表达沟通能力等几方面。
综合素质考查采取每个评审组专家分别与所分配的学生进行座谈的方式,考查内容包括科学精神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心理与道德、逻辑与思维、知识与思想等多个角度,形式较为灵活,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现场应变和交流能力。
知识水平测试是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高中主要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时长1小时,考查科目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语文、英语和逻辑。
通过近2天时间的测评考查,对参赛学生的意识、能力、素质和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参赛学生在初评、复评和终评各阶段的测评成绩排序,经评审委员会全体专家投票表决确定最终奖项。
参赛提示
对准备参加“小小科学家”活动的学生,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工作:
对活动评选对象、参赛要求、竞赛流程和各环节具体要求进行全面了解,既要熟悉总体情况,又不能忽略细节,不能因小失大。
认真准备参赛资料,申报表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填写,切不可自由发挥,如要求手写签名处不能打印,更不能空缺,要求提供原件的不能用复印件代替,要求2位推荐专家意见不能只提供1个等等;填写内容要客观、真实,如有空缺项要进行说明,对不确定的内容要向辅导教师等有关人员咨询,如学校升学率等;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研究项目,如参赛学生是依托高校或科研院所实验室项目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研究形成的作品,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量、创新点在项目报告里进行明确说明,以便让评审专家进行合理评判。针对近几年高精尖项目比例的增长,评委会专家会进行重点考查,以鉴别作品的原创性。同时,优先考虑与中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相符的项目。
终评准备:终评现场评审环节多,测评时间长,对参赛者临场发挥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次高难度考验。首先要注意合理利用时间,在20分钟一轮的现场问辩里要用精炼的语言阐述研究项目内容、创新点、实践心得等关键内容,注意倾听评委的问题,回答问题要自然,遇到问题要诚实,征求意见要谦虚。综合素质考查环节要放松心态,避免急躁和情绪波动,以学习的心态和专家交流、互动。知识水平测试环节要根据自身特长和题目类型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
淡化评奖心理:参赛只是成长的起点,而不是孜孜以求的终点。与比赛奖项相比,赛前的科研实践经历和终评与天南海北朋友们相聚度过的7天时光更有意义。每届活动结束后,组委会办公室会收到参赛学生发来的参赛感言,其中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比赛过程是最难忘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
重庆市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篇4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给杨宗城、杨倍增颁奖后合影
5月6日, 重庆市召开200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隆重表彰勤于钻研、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教授杨宗城、重庆医科大学教授杨培增荣获科技突出贡献奖。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及市领导张轩、何事忠、徐敬业、范照兵、陈存根、梁冬春、童小平、陈万志为获奖者颁奖, 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为加快推进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 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 重庆市评出2009年度科技突出贡献奖2人,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 科学技术奖150项, 予以表彰奖励。
历来备受瞩目的科技突出贡献奖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教授杨宗城、重庆医科大学教授杨培增获得,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何通川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胶质瘤干细胞分选新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等2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输变电装备局部放电超高频特征提取与故障辨识”等5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天然三倍体无核枇杷选育及生物学基础研究”等10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杀虫真菌农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等2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T D-S C D M A系统中的射线跟踪与混合定位技术”一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车用铅酸蓄电池容量在线检测传感器”等5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篇5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xxx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市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卤醇脱卤酶的基因工程菌构建制备及催化应用关键技术”成果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一逆变桥拖动多台电机实现输入功率同时随负载和转速变化控制系统”等2项成果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电炉炉底镁橄榄石干式料及其制备方法”等5项成果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黄磷清洁生产新工艺及应用”等8项成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予“深层地下水降度净化贮存工艺在原酒提质中的应用”等17项成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全悬挂耐高温锅炉灰渣刮板输送机”等29项成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授予“三峡库区茶叶品种筛选与示范”成果科技成果推广奖二等奖;授予“xxx地区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应用”等3项成果科技成果推广奖三等奖;授予湖北老巴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市科技工作者要以先进为榜样,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加速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特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学奖励 篇6
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邀请和委托,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组委会组织来自重庆的NOC活动获奖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每年举行一次,是我国科技界的盛事。NOC获奖代表获邀参加这一盛会,源于NOC活动的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的设立。NOC活动自2002年在人民大会堂启动以来,每年举办一届,累计吸引了5.5万所学校的4800多万名师生参与。由于各届活动的成功举办,2007年,经科学技术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设立了“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根据活动英文简称“NOC”的中文发音而来)。该奖项在每届NOC活动的全国决赛中进行评选,获奖名单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上进行公示。这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的、面向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以促进“自主创新”为目的的重要奖项。
自2009年起,NOC活动组委会每年均组织获奖代表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师生们均为能亲身参与这一国家科技界的最高盛会而深受鼓舞。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是时代前进的主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展望未来,NOC活动将继续以信息技术为抓手,以培养师生创新精神为核心,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学奖励 篇7
该办法规定,海洋科学技术奖是全国海洋行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包括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公益服务、海洋安全保障与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取得突出贡献的科技成果。
办法明确,海洋科学技术奖设立一等奖和二等奖两个等级。在推动海洋科学技术进步、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或海洋安全与权益维护等方面做出特别重大贡献,在国内外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成果,可授予特等奖。
海洋科学技术奖每年奖励1次,每年3月1日~4月30日为海洋科学技术奖推荐受理时间。该奖是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基础,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将从历年获奖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
科学奖励 篇8
“国境转基因产品精准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发明了一管式核酸富集检测技术, 实现了复杂基质中转基因成分的精准检测, 该技术实现了在同一反应管中完成核酸捕获、分离和检测全过程, 填补了国际空白;发明了新型DNA传感器和防污染等温扩增检测装置, 大幅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检测速率, 完成检测过程由实验室内的2小时缩减到现场30分钟, 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现场检测的跨越;发明了标准样品制备工艺, 创制了PCR仪校准装置, 实现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量值溯源发明了标准样品制备工艺, 创制了PCR仪校准装置, 实现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量值溯源, 保障了转基因检测的准确性。
“气控热管国家高精度温度源”项目独立自主建立了完整的高温钠热管制作系统, 掌握了气控钠热管、密封钠热管研制的关键技术。研制了我国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控钠热管系统,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气控钠热管的国家。
为改善固定点温度源复现水平, 研制了同轴等温钠热管、高精度钠热管固定点炉、新一代固定点温度源, 完善了我国温度量值溯源体系。温度稳定性与均匀性的技术指标优于±0.25m K, 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了温度源“高稳定性、高均匀性、高复现性”技术难题, 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 增强了我国在国际测温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科学奖励 篇9
第一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由中国消防协会根据国家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和《中国消防协会章程》有关规定设立,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 (国科奖社证字第0179号) 。
第二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面向中国消防行业科技型企业, 是中国消防科学技术领域最高级别的民间奖项, 奖励在中国消防协会单位会员中科技型企业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取得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其宗旨是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提高消防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促进消防科学技术发展。
第三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推荐、评审、授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实行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奖励范围、奖励设置和评审标准
第五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奖励在完成以下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 在消防及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开发中, 完成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取得成果;
(二) 在消防科学基础性技术 (含技术基础及质量管理) 研究中取得成果;
(三) 在为决策科学化及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软科学研究中取得成果;
(四) 在消防科学技术普及中取得成果。
第六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设一、二、三等奖, 每年评审一次。在评审时, 对特别重大的科技成果, 在该项目已取得一等奖的基础上, 经评审委员会审定, 可授予特等奖。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实行限额奖励, 每届奖励数量不超过30项, 其中一等奖最多5项, 二等奖最多10项, 三等奖最多15项。当申报项目的水平达不到奖励等级或申报项目不足时, 可以空缺。
第七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评审基本标准:
一等奖:有重大创新, 总体技术水平或理论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转化程度高, 创造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消防科学技术进步有重大作用。
二等奖:有较大创新, 总体技术水平或理论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 成果转化程度较高, 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消防科学技术进步作用明显。
三等奖:有一定创新, 总体技术水平或理论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 成果转化程度较高, 创造了较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消防科学技术进步有较大作用。
对科学普及项目及软科学研究项目还须衡量其普及或应用的广泛程度和社会效益。一等奖成果应得到广泛普及或应用, 二等奖成果应在很大范围普及或应用, 三等奖成果应在较大范围普及或应用。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 设立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评审委员会, 负责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评审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 评定获奖项目及其等级;
(二) 对评审过程中的争议做出裁决;
(三) 研究处理评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评审委员会设主任1人, 副主任2~5人, 委员若干人。委员由常任委员和应届专业委员组成。
常任委员由常务理事会或会长办公会聘任。
应届委员从中国消防协会评委专家库中遴选。评委专家库成员原则上从我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专家中产生, 经常务理事会或会长办公会批准。每次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评审前, 根据申报项目的数量和专业, 从评委专家库中遴选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或担任专业主审员, 参加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成员必须承认和遵守评奖规则, 并签署诚信承诺书。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不受干扰, 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在最终评奖结果宣布以前不对外公布。
第十条 中国消防协会办事机构内设立奖励工作办公室, 承担日常工作。
第四章 申报条件及途径
第十一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采取单位和个人推荐的办法申报, 接受以下单位和个人的推荐:
(一) 中国消防协会分支机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行业分会;
(二) 省、自治区、直辖市消防协会;
(三) 中国消防协会企业单位会员;
(四) 中国消防协会理事5人以上;
(五) 两院院士2人以上。
第十二条 申报条件
必须是消防科学技术领域基础理论、决策科学、科研开发、工程应用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优秀成果。
(—) 技术研究成果应经过鉴定、验收等相应评价, 并经过一年以上的实际应用, 证明技术先进、质量稳定、效益明显;
(二) 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并公开出版或在全国性或国外学术刊物发表, 为同行所公认, 对学科发展或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三) 决策科学类项目研究成果应被决策者采纳并付诸实施, 经过实践证明正确可行;
(四) 不存在成果权属、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方面的争议;
(五) 第一完成单位应为中国消防协会单位会员, 或第一完成人为中国消防协会会员;
(六) 凡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及其完成人, 不得申报与被推荐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已解密或者不保密的国家安全领域的项目及其完成人申报与被推荐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查, 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七) 凡已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项目, 一般不再申报或被推荐本奖;
(八) 凡往年申报过本奖而未获得奖励的项目, 如无实质性新进展, 不得再次申报。
第十三条 申报与推荐单位必须按规定提交《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推荐书》, 并附相应技术文件或证明材料。推荐书要经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同意。技术评价证明需由我会认可的机构出具或由我会组织专家进行评价。
第十四条 各等级奖的主要完成人限额为:一等奖15人, 二等奖10人, 三等奖5人。主要完成人依据贡献大小顺序排列。
第十五条 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项目, 由承担该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负责申报。
第五章 评 审
第十六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接收推荐项目的申请资料并进行形式审查。
(—) 经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 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二) 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 通知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 逾期不补或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 视为无效申请。
第十七条 评审委员会以会议方式进行评审, 实行评委集体讨论、无记名投票的方法。评审委员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 (含三分之二) 委员参加。其评审结论须经到会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能有效。
第十八条 评审委员会按申报项目专业领域设立专业评审组或专业主审员 (每专业主审员2人以上) 。专业评审组或专业主审员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专业评审, 包括项目的科技水平、技术难度、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审委员会根据专业评审组或专业主审员的专业评审意见进行综合评审。
第十九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评审实行回避制度。若评委是参评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则该评委退出该项目评审年度的评审工作;若评委是参评项目主要完成单位的在职人员, 则该评委须在该项目评审时回避。
第二十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制度, 接受会员和社会监督。评审委员会评选出的项目, 在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中国消防》、《消防科学与技术》、《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三本刊物 (以下简称“三刊”) 、中国消防网和有关媒体上予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30日内为异议期,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公告项目内容的真实性、成果权属、获奖资格、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等问题提出异议。
第二十一条 异议处理。报奖单位内部提出的异议, 由该单位负责处理;报奖单位之间的异议, 由协会奖励工作办公室帮助协调;其他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异议, 由奖励工作办公室调查核实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报评审委员会裁决。异议期满后30天为异议处理期, 处理期内未处理完异议的项目, 取消本年度评奖资格。
凡属对项目评审的非实质性异议, 不予受理。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和推荐者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一般不予受理。
第二十二条 经异议程序后的项目报常务理事会或会长办公会批准, 即可授奖。
第六章 颁奖及经费
第二十三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实行公开授奖, 在“三刊”、中国消防网和有关媒体上公布。
第二十四条 协会向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奖牌、奖励证书和奖金。
第二十五条 本奖项的奖金来自协会会费和社会捐赠。受理社会赞助和冠名。
第二十六条 本奖不收取参加评奖和受奖者任何费用, 但受奖者到颁奖地点领奖所发生的费用由受奖者或其所在单位承担。
第二十七条 参加评审的成员为尽协会会员义务, 不取得报酬, 但参加评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 (如交通、食宿费用等) 可由本会承担。
第七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申报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要严肃认真, 实事求是。对弄虚作假、剽窃、侵占他人科技成果, 或以不正当手段骗取协会科技创新奖的, 经查证属实, 将撤销其奖励, 追回荣誉证书和奖金, 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报本奖。处理结果将在“三刊”、中国消防网和有关媒体上予以公告, 并建议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参与协会科技创新奖评审活动和有关工作的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以任何方式泄露、窃取申报项目的技术秘密者, 将禁止其再参与协会科技创新奖评审工作, 并建议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是授予单位和个人的荣誉。奖励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三十一条 申报、推荐、评审等具体程序由《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评奖细则》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消防协会负责解释。
科学奖励 篇10
一是奖项设置新突破。新《奖励办法》增设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和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奖, 取消了科学技术特别奖, 改设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
二是奖励标准高突破。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 (不受名额限制) 授予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投入100万元以上 (含100万元) 、拥有专利并实现成果转化的企业, 按纳税额的10%奖励。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奖金数额分别由1万元、0.7万元、0.4万元提高到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三是奖励范围广突破。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奖 (不受名额限制) 对在科技创新中获得国家、省认证 (认定) 的公民、组织进行奖励。获国家科技部认证 (认定) 的最高奖10万元, 获云南省科技厅认证 (认定) 的最高奖5万元。
科学奖励 篇11
通过近300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评审,有294项科技成果荣获200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123项,三等奖150项。获奖总人数2082人,获奖单位544个。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的294项成果中,来源于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占45.2%。
另外,在今年2月揭晓的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的186项成果中,北京地区有6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45项),约占三分之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东生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王永志院士荣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全国研究院所、院校,科技人员共同完成的,其中在京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起到了核心和骨干作用,充分显示了北京地区的科技资源优势。
在这些荣获国家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的优秀成果中,相当一批在北京得到了转化和应用,促进了首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这既是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结果,也是北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首都科技资源所取得的成果,标志着首都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和科技管理水平已跃上一个新台阶。
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在讲话时指出,各科技部门要做好北京的科技人才和知识产权工作。科研院所和高校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意识,鼓励专利申请,有效利用科技成果。
市科委主任马林在会上就“二四八工程”实施四年来的进展情况,以及2004年乃至今后三年深化“二四八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向大会做了报告,并指出,今年北京将重点实施引擎行动、涌泉行动和科技奥运行动三大科技行动。
科学奖励 篇12
人民大会堂里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奖励大会开始前,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了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代表。
2 0 1 2年2月1 4日上午1 0时,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颁发奖励证书, 并同他们热情握手, 向他们表示祝贺。随后,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祝贺, 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 向关心和参与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他说, 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 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最根本的要靠改革开放、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 靠激发和调动包括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温家宝强调, 要敏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给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契机, 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调整完善科技力量布局, 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努力形成中国经济的新优势。要积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支持企业建立和充实研发中心, 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 攻克产业关键技术, 提高核心竞争力。要从制度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鼓励他们走出科研院所创业, 特别是创办科技型企业, 让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和促进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要弘扬科学精神, 倡导学术诚信, 鼓励独立思考, 保障学术自由, 形成百家争鸣、民主开放的科学氛围, 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追求真理、执着科学探索、尊重知识产权、珍视学术声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大会时强调, 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 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 以科教兴国为己任, 把自己的事业抱负、科技专长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表示, 伟大祖国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环境。我们要把荣誉变成新的动力, 不辱使命、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努力奋斗,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出席大会并参加会见的中央领导同志还有:回良玉、刘淇、刘云山、李源潮、张德江、徐才厚、令计划、路甬祥、韩启德、李建国、桑国卫、马凯、孙家正、郑万通、万钢、林文漪、厉无畏以及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
【科学奖励】推荐阅读:
科学技术奖励08-22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07-31
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06-18
政治时政: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05-26
2标准化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05-16
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10-05
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10-13
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实施细则08-03
超产奖励和产品优质奖励实施办法06-06
节能奖励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