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体系

2024-10-22

预防措施体系(精选12篇)

预防措施体系 篇1

1 频发的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出现了许多高空间、大跨度混凝土结构,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广泛。然而, 施工期间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的频发, 给建筑行业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1]2012年在全年发生的29起较大及以上事故中, 模板脚手架坍塌事故10起, 死亡35人, 分别占较大事故总数的34.4%和42.98%。[2]为了预防模板脚手架坍塌事故, 2013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 (安委[2013]5号) , 结果2013年全年发生25起较大事故, 死亡人数102人, 其中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11起, 死亡46人, 分别占较大事故总数的44%和45%, 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1起、死亡人数增加9人, 同比分别上升33.33%和100.00%。可以看出如若重视程度不够, 脚手架及模板施工事故有上升趋势。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事故直接原因分析[3]

(1) 现场的安全施工组织措施不到位。 (2) 支撑系统不稳定, 严重违反技术规范标准。 (3) 班前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不到位, 一线作业人员冒险蛮干。

2.2 责任主体履责原因分析

一是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健全、责任不落实, 不按规定对所属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检查、不及时开展安全生产隐患自查整改活动, 不主动履行主体责任。一些施工企业安全培训不到位, 不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公司对项目部的安全监控严重不到位, 甚至形同虚设。二是监理单位:不依法组建工程监理部, 不按规定配备与工程项目相适应的监理人员, 对安全监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检查和督促, 对施工单位及其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履责情况监理不力, 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检查、督促整改落实不力。

2.3 从业人员履责原因分析

部分施工、监理单位配备的关键岗位人员存在脱岗、人证不相符等现象, 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排查走过场, 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单薄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2.4 监管不力原因分析

部分建设主管部门监管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 麻痹大意, 工作效能不高、各项制度措施、政策性文件不能有效落实;工作责任心不强、监管程序不到位, 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或督促整改不力;发现问题处罚措施不硬, 对责任主体及责任人的利益触动不大, 甚至包庇。

2.5 建筑市场原因分析

部分施工、监理单位相互压级压价, 工程项目存在不合理低价中标, 围标串标、资质挂靠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3 预防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4]:“人命关天,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要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为了不断提高脚手架及模板支撑体系的技术水平, 避免事故的发生, 针对事故出现的原因, 施工企业、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3.1 施工企业加强安全保障工作

为施工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此建议施工企业应做好以下安全保障措施:

3.1.1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根据脚手架及模板工程的特点, 对施工及其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及经验交流工作, 使安全工作更加科学化和实用化;加强施工过程的管控, 特别是搭设质量, 杜绝人为因素;不断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和监督体制, 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消除死角;认真执行脚手架及模板的有关各种规范, 特别是要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高支模的专项方案, 一定要认真地做好设计, 计算和绘出构架的图示;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3.1.2 检查、验收措施

为了控制模板支架工程特别是高支模部分的施工安全就施工中常见的问题置一系列控制要点, 在搭设完毕之后进行控制点的验收检查。

(1) 项目管理:是否建立支架安全管理组织;管理组织是否职责明确程序清晰。

(2) 施工方案设计:有无设计方案;方案指导性强否;计算书取值是否准确、有无安全验算;关键节点有无图样。

(3) 严控材料质量:为了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导致脚手架事故的发生, 应在脚手架搭设前对所用的钢管、扣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1) 钢管质量:管径、壁厚是否合格;初始挠度是否正常;锈蚀程度不深。2) 扣件质量:重量合格;螺丝未滑丝锈蚀程度不深。

(4) 施工过程控制[5]:管理人员、作业人员配备和接受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的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脚手架和模板支架的立杆、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杆、连墙杆等的设置情况;脚手架的安全立网封闭和踢脚板设置情况;脚手架作业层铺板情况;脚手架和模板支架的验收记录、巡视维修记录;安全管理资料归档情况等等。

验收检查还应包括地基的情况, 例如回填土的夯实程度, 坑、洼、坡地的处理以及需要另行设置的脚手架基础等。但这些情况的检查应在搭设工作开始之前进行, 以免在架子搭成之后发现有问题时, 造成过大返工。

3.1.3 搭设、使用、拆除管理措施

(1) 搭设符合工艺流程及构造要求[6]搭设工艺流程:定位放线→埋设双Φ18@200钢筋套箍→固定工字钢→搭立杆→横向扫地杆→大横杆→小横杆→连墙件、拉结点固定、搭设剪刀撑→小横杆上铺脚手板→护栏→挡脚板→安全网、密目网布设随架子升高同步加高。构造要求应该严格执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注意施工荷载控制:严禁施工材料集中堆载;合理安排上部施工机械作业和浇筑路径, 均匀浇筑,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整体或局部超载。 (3) 风、雨、雪之后的检查:在风、雨、雪之后检查脚手架有无整体或局部变形、节点和连墙点有无松动、铺板层和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 以及地基有无沉降变形等影响脚手架继续安全使用的情况出现, 一旦发现变形超过允许范围, 必须停止使用, 经检查和修复后方可重新使用。 (4) 支撑架系沉降观测:考虑到地基不均匀沉降将危及脚手架安全, 规范中规定了对脚手架沉降进行经常检测, 特别是砼浇捣施工过程中, 必须随时监测, 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 施工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浇筑人员暂停作业, 情况紧急时应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 并进行加固处理。 (5) 支架拆除管理措施:拆除支架必须认真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必须有经安全技术教育的架子工承担;支架拆除符合安全要求, 时间合适;支架拆除顺序、方法得当;拆除要监理审批后方可实施。

3.1.4 建立支架坍塌应急预案

(1) 现场支撑材料要有必要的储备量, 以备抢险、加固使用。 (2) 现场应具备救护工具、应急救援装备、安排救治场所及路线。 (3) 如万一发生倒塌事故时, 必须迅速组织抢救, 优先抢救人员, 其次才是设备材料, 并立即报警求助和上报。进入抢救前要确认事故现场的施工、照明用电已经拉闸断电, 以免造成触电事故。

3.2 完善监理制, 强调监理的职能

在施工阶段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提高施工过程监理工作的作用, 对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监理方进入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 首先认真编制模板支架监理实施细则;其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及经论证的专题方案, 仔细审查脚手架及模板支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检查和审查支架材料的质量, 审查支架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健全的管理体系、检验制度、综合评定考核制度, 并督促检查施工单位落实到位, 做好控制;第三协调各方关系, 确保系统支撑工程达到专项方案, 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3.3 加强建设主管部门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为有效预防脚手架、模板支架坍塌 (倒塌) 事故的发生,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应在受监工程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脚手架 (含卸料平台架) 和模板支架的安全监督管理[7]。

(1)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将在受监工程范围内深化脚手架和模板工程等“三个”安全专项整治, 整治重点为:1) 全面淘汰落后的脚手架、模板及其支架的构配件[8]。2) 加强源头管理, 进一步改进脚手架、模板支架搭设工艺, 实行样板先行, 强化重点工序 (部位) 监管。

(2) 进一步加强脚手架和模板工程的安全监督检查。将成立专项安全监督小组, 对脚手架和模板工程等的重点工序 (部位) 实行重点抽查制度。除重点工序 (部位) 抽查外, 还将对脚手架、模板工程等进行不定期巡查。

(3) 建设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脚手架和模板工程等责任单位未认真履职的查处力度。抽查 (巡查) 不合格或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 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 责令工程限期改正;发现存在严重安全事故隐患的, 或拒不整改或逾期未整改完成的, 在该工程醒目位置悬挂警示黄牌或红牌督促整改, 并按规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动态记分。

只有多重视、多思考、多努力, 才能不断提高监管能力, 才能切实履行好建筑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只有总包企业真正上心了、用心了,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了, 建筑行业才能健康发展、安全发展。

摘要: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 有上升趋势。针对事故出现的原因, 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和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关键词:模板支架,坍塌事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2013年11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R].

[2]2012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R].

[3]2009年度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R].

[4]习近平就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2013年06月08日新华每日电讯1版.

[5]洛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起重机械、脚手架和模板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R].

[6]JGJ130-201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7]洛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起重机械、脚手架和模板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R].

[8]GB50829-2013, 租赁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技术规范[S].

预防措施体系 篇2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精准监管、()、科学预防。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和()的组合。

4、()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6、“()”和“()”这两个工作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两个子环节。

7、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8、2017年1月18日公布,5月1日正式实施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

9、风险伴随的()、()、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0、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以及在特定部位、()、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部位等总称。

12.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13.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和()。

14、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15、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和严重性 的组合。

16、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17、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8、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和(或)()和(或)()的组合。

19、风险辨识是识别()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0、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21、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

22、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级别最高,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23、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⑶()。

24、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和()。

25、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治理和()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6、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治理目标、()、()、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27、根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顿,可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28、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等总称。

29、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0、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和()。

3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3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应当全部或局部(),并经过一定时间()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隐患。

二、选择题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A.危险源B.作业行为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A.红色 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操作规程

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B.班前会C.班后会

11.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1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

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1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1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

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15.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C.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 D.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16、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17、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18、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19、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

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B.班前会C.班后会

21、()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A)风险分析(B)风险评价(C)排查风险点(D)风险分级

2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B)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C)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D)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23、()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A)企业(B)中介机构(C)安监部门(D)主要负责人 24、1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

(A)无需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B)必须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C)制定整改计划后,可以继续作业。(D)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25、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A)统一(B)同行业应统一(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26、山东省省风险分级暂定为“()”四级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绿 C、红、黄、蓝、绿 D、红、黄、蓝、绿

27、()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A)事故控制(B)风险管理(C)隐患排查(D)安全培训

28、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A)作业活动(B)设备设施(C)安全设施(D)工艺操作

29、当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出企业风险的危险性分值大于()时,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A)70(B)160(C)320(D)50 30、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机制。(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B)双重预防(C)标准化运行(D)安全管理

31、公司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32、公司针对各科风险点制定()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制度

33、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两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

B、高空作业

C、动火作业

34、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

A、班前会 B、班后会 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或风险矩阵法

35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 C、本单位安全管理标准

36、公司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37、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三、判断题

1、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

策。

()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

者的组

合。

()

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1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1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12.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13.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1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15.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17、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19、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20、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小。()。

21、危险源一定会演变成事故隐患。()

22、企业应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23、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风险为重点向以事故为重点的转变。()

24、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风险即可,无须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25、属地监管部门要将企业备案的“一企一册”中的1、2级风险点作为重大风险点进行管控()26、5级风险(蓝色风险):绝对安全。()27、3级风险(黄色风险):中度(显著)危险,无需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28、企业通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自认为可以,无需验证。()

29、“两体系”建设属于企业安全科的职责,与企业其他人员无关。()

30、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31、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个行业、企业事故案例、经验教训。()

3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少,说明被评价系统危险性越大。()

33、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34、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35、公布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36、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等。()

37、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时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Ⅰ、Ⅱ、Ⅲ级。()

四、问答题:(10

分)

风险分级管控中工程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答:

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危险源?

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哪些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程序和内容主要分哪几步?

韩国:建立根除腐败行为预防体系 篇3

启动“四大防腐计划”

朴槿惠总统在国务会议上表示,在铲除腐败问题上要转变思维方式,把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反腐体系作为今年的革新重点。

作为落实朴槿惠总统在第一次国务会议上“铲除腐败”的誓言的具体措施,总理黄教安在1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启动“四大防腐计划”。该计划包括:一、针对大型国家项目采取“实时腐败监控”;二、针对大规模资产运营机构采取“预防性风险管理”;三、为防止滥用国库补助金行为实施“长期信息共享”;四、为强化内部管制措施引入“廉洁体制”。

“要振兴国家经济,恢复社会信任,必须根除贪污腐败。政府将一改过去的对贪污腐败行为进行强力调查追赃的‘硬入手’,转换成为提前预防、铲除病灶的‘软着陆’。”黄教安指出,“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非法和渎职行为的发生,政府决定推行的‘四大防腐计划’将确保公共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把韩国建设成为更加清廉的国家”。

根据“四大防腐计划”,韩国“政府国务调整室大型国家项目管理组”将总规模达25万亿韩元的大型国家项目列入工作重点,其中包括1.7万亿韩元的灾难安全通信网项目、5.1万亿韩元的平昌冬奥会筹备建设项目、5.7万亿韩元的科学纽带建设项目和首都圈广域高速铁路的大型SOC(社会间接投资)项目等,首先对它们开展“实时腐败监控”程序。

特别是像灾难安全通信网和平昌冬奥会等惠及国民的大型项目,还要由国民安全处和文化体育观光部等直接的管理部门各自成立由监督官、守法监视人、监理机关人员等组成的监察组,与“政府国务调整室大型国家项目管理组”一道进行双重管理。必要时,监察组拥有与项目相关的其他机关共享情报信息的权利。

一般来说,独立运营大规模资产的机构容易产生贪腐问题。韩国政府未雨绸缪,计划采取预防性风险管理措施。以规模达105万亿韩元资产的邮政事业本部为例,为了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监控,政府将扩大改编它的风险管理部门,成立监察组。再如从事独立拥有进出口担保业务的贸易保险公司,政府将强化其担保额度的核定程序,加强内外监督力量,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针对一些部门过去曾发生过通过非法支取资金补助造成财政预算漏损和浪费等贪腐行为,韩国政府将采取加强资格审核和实现关联部门的信息共享等措施。

率先从最易腐败的部门和项目入手

黄教安总理特别强调,政府将从今年开始,在16个部门、国家预算总规模约为240万亿韩元的大型国家项目和防卫事业项目上率先啟动 “四大防腐计划”,从根本上铲除腐败。

最易滋生腐败的土壤

大型国家项目和防卫事业项目是腐败的高发区,去年韩国海军曝出最新一代救援舰“统营”号的军购弊案,促使反腐调查启动。检方成立跨多个部门的调查小组 专查国防系统多起腐败案,包括步枪、防弹衣和军舰上的各种设备。高级检察官金基栋告诉媒体记者,此次针对国防采购腐败案的调查共起诉63人,所涉罪名有收受贿赂、伪造政府文件和泄露军事机密。涉案人员包括10名现任或前任军事将领,一名副部长级官员和多名商人及中间人,这些人牵扯了多起国防采购腐败案。

“统营”舰是韩国政府耗巨资打造的新型多功能救援舰,2012年入水。去年4月“岁月”号客轮沉船事件发生后,奇怪的是“统营”舰竟然没有参与救援,理由是救援装备出现故障。调查发现,海军居然用40亿韩元价格购买了实际价值仅2亿韩元的声呐设备。迄今为止,已有多名前任军界高官涉腐被查。其中,曾于2008年至2010年出任海军参谋长的郑亿槿因涉嫌从韩国防务企业受贿7亿韩元被捕,前海军作战部部长黄基哲因利用非法手段协助一家企业获得“统营”舰的设备合同而被捕。

在另一起腐败案中,涉案人员是“韩国独立元勋”金九的孙子,曾任国家报勋处处长。检方指控他涉嫌收取跨国防务企业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14亿韩元好处费,进而为这家企业游说军界高官,从而让军方购买由其生产的AW159“野猫”直升机。在韩国军方决定购买20架这款直升机后不久,金扬即受雇于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一名朴姓海军少将也因牵扯这起丑闻被捕,成为因涉军购腐败案而被捕的首个现任将军。这名少将2012年主管海军预算和采购事务,涉嫌于当时逼迫下属篡改一份有关AW159 “野猫”直升机作战性能的报告。

韩国防卫事业厅去年在交货过程存在百亿韩元腐败的案例被查出,令朝野震惊。为了加强透明度和专业性,韩国防卫事业厅2006年1月设置直属国防部的办事厅,总体负责与防卫工作相关的各种管理监督与许可、核准、执行预算、合同以及成本计算等武器引进的所有工作。然而在联合调查团出面的调查中,不断曝出防卫事业厅与主要军工产业相互勾结贪污腐败的丑闻。究其原因,在于防卫事业厅集中了各项工作的权限,与项目负责人接触频繁,非常容易出现腐败之风,并且国防部也没有进行平时监察。

去年9月20日,联合调查团宣布,在2013年价值300多亿韩元的战斗机驱动发电机交货过程中存在腐败。当事人许某是隶属防卫事业厅的陆军中校,涉嫌在与交货公司S公司的合同中伪造相关文件(伪造虚假公文)。该公司通过此次文件伪造获得100多亿韩元的交货贷款,也具有同谋的嫌疑(诈骗)。它在2013年与防卫事业厅的签订合同中,商定至2015年末向防卫事业厅提交每个价值约4亿韩元、共90多个发电机即总价为300多亿韩元的发电机。战斗机驱动发电机是战斗机起飞时提供电源提高发动机效率的装备,当时在防卫事业厅机动火力事业部工作的许某明明知道该公司已经提交的100亿韩元发电机与当初空军要求的性能不符,然而却伪造文件,以使得产品符合条件。在确认了许某参与其中的事实之后,于9月18日将其逮捕。联合调查团以许某为对象,继续调查指使他伪造文书的高层是否在这一过程中从S公司收受贿赂。

坚决切断腐败联系网

为了预防腐败,避免过去的职位循环,让僵死的组织系统重新获得活力,防卫事业厅去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变动。该厅一共有104个防卫事业厅组长和科长,替换了56人,调动的人数达到54%,是自2006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与此同时降低现役军人组长的比例和陆海空三军事业部的军人组长的比例,将事业管理本部下属的现役军人组长比例由现在的70%降低到50%,机动(陆军)、舰艇(海军)、航空(空军)等3个主要事业部的军人组长的比例也由70%降低到30%。除科长级人事调动之外,防卫事业厅也在考虑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议进行组织框架的改革。

上面提到的因为“统营”舰交货腐败丑闻曾引起舆论哗然的舰艇事业部中,八名组长中原来六人是海军现役人员,两人是公务员,现在变成两名海军现役人员、四名公务员、陆军和空军一名。此外,负责装甲车等陆军武器的机动火力事业部与负责空军的航空机事业部的军人组长比例也降低了一半。

主持此次人事改革的韩国防卫事业厅厅长张明镇在解释科长级官员大幅变动原因时表示,科长级官员在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武器购买过程中是实际操作人。担任该职务的现役军人难以拒绝预备役军人的请求,因此必须切断在防卫事业厅中工作的现役军人与在军工企业就业的预备役军人间的联系网。张明镇是朴槿惠总统大学同级同学和实习伙伴,2014年11月就任韩国防卫事业厅厅长,由此可见朴槿惠对张明镇的倚重。

“韩国防卫事业厅一共有1600余名职员,其中99.9%十分敬业,只有0.1%引起问题,使得整个组织面临危机。应该看到,‘统营’舰案件等防卫事业腐败问题与武器开发过程中的不实问题是有区别的,因此首先需要提高与腐败问题无关的职员的干劲。”张明镇指出:“今后将很难在防卫事业厅中听到‘官僚黑手党’、‘军人黑手党’这样的话,为此我们正在付出刻骨铭心的努力。”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五大措施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篇4

2014年1月,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 就我国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 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 并要求: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整合信用评价机构

现在, 我国社会诚信体系还很薄弱, 各行各业的信用评价机构很多, 各有各的一套, 每个行业都有信用评价机构, 谁都可以做谁都可以评, 你不给我评, 我可以找别人评, 这样的话, 好的企业显现不出, 差的企业也可以蒙混着参评。

而且, 相同作用的机构重叠, 人员配置、财力、物力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浪费, 经过资源整合, 把性质相同、行业相似的信用评价管理机构整合在一起, 经过国家权威主管部门审查考评、资质认定、授权, 笔者认为, 这样才可以保证这个机构的严肃性、权威性、信服性。

统一全国信用评价标准

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诚信建设信用等级评价标准, 便于操作、便于管理、便于监督。但是, 目前我国信用市场发展迟缓, 供与求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一方面, 社会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 对信用产品的需求不足, 影响了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 信用服务企业总体水平偏低, 资质参差不齐, 信用评估方法不规范, 信用产品质量不高, 制约了社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

因此, 必须下大力气培育诚信服务市场, 努力扩大信用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要通过政府鼓励示范、增强市场诚信意识、引导企业重视守信优惠、失信惩戒防范机制等措施, 培育和形成市场诚信的产品需求。要在行政审批、登记注册、资质认定管理以及周期性检验、日常监督、评级评优等工作中, 按照授权和规范流程, 对已参加信用等级评定、取得等级的企业予以适当的参考。

建立全国联网信息库

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 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 可逐步消除“信息孤岛”, 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在保护涉及国家机密、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用信息的基础上, 依法使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透明、可核查, 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

依托“金税”、“金关”等管理系统, 完善企业、个人信用数据库, 建立健全企业、个人偷逃骗税、失信记录。要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 探索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 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要依托"金质"管理系统, 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 加强产品质量信用的分类管理。

依托电子信息技术, 在本系统市场诚信记录联网的基础上, 实现部门之间市场诚信记录的联网, 在科学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 依法定期发布经过科学认证的市场主体诚信信息, 方便全社会了解各市场主体的诚信情况。

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或要求企业提供信用报告, 扩大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

建立失信黑名单库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对讲诚信的市场主体进行褒扬的同时, 切实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惩戒力度, 努力净化市场环境。要对市场诚信记录进行分类管理, 严格监控有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 对其生产和经营行为实行跟踪监督。

依据有关规定, 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单位或个人及时处置, 并将处置结果纳入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 使违法失信的市场主体在公共服务、银行信贷等方面失去便利, 在生产经营中减少机会。

对失信的市场主体要依法实行高额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 限制其经营能力或市场准入, 增加违法成本, 使其不仅无利可图, 还要付出沉重代价。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要从市场诚信记录中获取案件线索, 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者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 坚决惩处违法犯罪分子。

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

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 两者缺一不可。要通过对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 普及信用知识, 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 提高企业、消费者的信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营造“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氛围, 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诚信宣传教育要与普法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 针对不同对象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在国家公务员中要开展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自律、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促进政府机关实行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公信力、取信于社会, 做诚信的表率。

各类中介机构要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制定行为规范, 把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培训的必修课, 使从业人员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 培养敬业精神。要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 提高诚信宣传的科技含量, 扩大传播范围。要通过文艺作品、舞台艺术、展览演示、网站宣传、电影电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使诚信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更富有亲和力、吸引力、渗透力。

双重预防体系考试3 篇5

部门: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双重预防机制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2、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功能独立、易于管理、”的原则。

3、隐患排查方法分为、、、季节性排查、节假日隐患排查五种排查方法。

4、隐患治理“五落实”:责任、、资金、时限和 “五落实”

5、风险点依据、划分。

6、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 和。

7、事故隐患分为 隐患和 隐患。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安全检查表法(SCL)是基于()的方法 A、经验B、计算C、总结D、排查

2、隐患排查方法不包括()

A、日常隐患排查 B、季节性排查 C、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 D、不定期抽查

3、风险评价评级中,三级风险代表()

A、低风险 B、一般风险 C、较大风险 D、重大风险

4、风险点划分的原则不包括()

A、大小适中 B、便于分类 C、范围清晰 D、独立可控

5、关于LEC法说法错误的是()

A、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B、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C代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D、D代表危险性,值越大,风险性越低。

6、隐患治理“五落实”不包括()A、责任B、措施C、时限D、计划

7、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的是单位的()

A、主要负责人 B、安全管理负责人 C、技术管理负责人 D、设备管理负责人

8、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其中()颜色级别最高

A、红 B、黄 C、蓝 D、橙

9、安全检查表法能够全面分析出()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A、作业活动 B、设备设施 C、安全设施 D、工艺操作

10、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机制 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B、双重预防 C、标准化运行 D、安全管理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风险点是比危险源大的、更宽泛的概念,一个风险点包含若干个危险源。()

2、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进行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双重预防机制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是管风险,第二道是治隐患。()

4、风险评价评级过程中三级对应的橙色。()

5、在运用LEC法评价过程中: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6、风险分级管控中,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要管控()

7、风险点的划分依据是作业活动和作业环境()

8、危险源比风险点大,一个危险源包含若干个风险点()

9、危险源一定会演变成事故隐患()

10、双重预防体系是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检查治理体系()

四、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危险源辨识采用什么方法?

2、风险点划分的原则

3、风险评价与分级

双重预防体系基础知识试题(C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管风险,治隐患

2、便于分类、范围清晰

3、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

4、措施、预案

5、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

6、前提和基础

7、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D

3、C

4、D

5、D

6、D

7、A

8、A

9、B

10、B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错

8、错

9、错

10、错

四、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危险源辨识采用什么方法?

(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

(2)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2、风险点划分的原则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3、风险评价与分级

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具体分级如下: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属于可接受风险,岗位管控。——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管控。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预防措施体系 篇6

随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的不断壮大,白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水平逐年提高,2001年以来累计获得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52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市级科教兴农竞赛186项。

近年来,白城市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大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使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大力实施主导品种主推制度。全市确定9个品种作为玉米生产的主推品种,确定2个品种作为水稻生产的主推品种。玉米、水稻品种的引进应用取得了新进展;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在全市广泛实施,受到农民普遍欢迎。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通过对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培训等,培养有文化、懂管理、善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较好的人才基础。

2 農业技术推广对策及建议

2.1 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适应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

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重点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理顺管理体制。

2.2保证经费投入,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条件

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投入,购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强化课题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手段。逐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满足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

2.3健全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充分利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建设和完善省、市级农民远程科技培训资源服务中心、县级农民远程科技培训中心、乡镇农民远程科技培训站,增强媒体资源制作,数字化储存、服务管理、资源传播和远程培训的能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4 加强领导,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政策落到实处

完善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措施 篇7

1 资料来源与统计

收集的资料包括某市医院2005-2009年实行分配方案改革前后的有关报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方案、门诊及住院工作量报表、财务收支报表等。同时对医院有关部门如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现行分配制度采用的绩效指标、实施前后医院绩效比较。本文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 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

2 结果

2.1 业务量情况

医院的门诊量总体上保持上升的趋势, 2005-2009年的门诊量平均增量为15%。其中, 外科增加19.5%, 儿科增加15.7%, 皮肤科增加16.0%。内科、妇科稍有下降。方案实施前后各门诊人次检验结果P>0.05, 无显著意义。不过方案实施后, 妇科门诊病人流失情况较严重。

2.2 工作质量

病床使用率总体上是下降的, 2007年最高, 为100.65%, 2008年下降为91.57%, 2009年下降到85.43%。病床使用率的下降, 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科室增加了病床, 如病床使用率高的小儿科2007年病床使用率为111.39%, 2008年病床数由以前的23张增加到27张, 病床使用率下降到98.29%;另一方面是由于平均住院天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而住院人数增加却不明显。同时总体上每门诊费用及每住院费用在逐年增长, 尤其是后4年增长较显著, 即在实现了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之后。每门诊费用累计增长了78.0%, 每住院费用2009年比2005年累计增长了66.9%。

2.3 工作效率

先选取评价医院效率的指标, 然后通过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将有量纲指标转变为无量纲指标, 进行加权求和, 所得的值作为医院产出。运用DEA分析法对医院5年来的效率进行评价。由DEA分析结果可知, 2005-2007年DEA有效, 2008-2009年无效, 用少于当前的投入就可达到原来的产出。近几年来, 某市的医疗需求是逐年下降的, 而近几年来医院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在不断增长, 导致DEA有效。

3 分析

通过对该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分析, 我们认为医院绩效评估与收入分配方案对提高医院的绩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 医院的绩效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医院业务量不够大, 工作效率仍比较低下, 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性不够

医院绩效评价是为落实医院发展战略服务的, 其具体内容必须随着医院战略的变化而调整。通常, 随着医院年度计划的变化, 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要进行年度调整。个别部门和少数岗位甚至应根据环境的变化保持适时调整。各医院具体情况不同, 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不一样, 必须密切结合各医院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自2007年实施绩效支付方案以来, 医院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调整, 调整后的指标体系较以前更能切合实际, 能更好地得到各科室的配合, 更好地发挥绩效评估的作用。但近两年该指标体系缺乏有意义的改进, 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没有得到解决。同时绩效评估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这就要求有一套有效的信息系统不断进行反馈。从事医院绩效评价的具体职能部门应有关科室进行沟通, 了解各科室对绩效指标的意见, 如果双方能在绩效问题上达成一致, 绩效评价更能有效发挥作用。

3.2指标考核标准的确定不够合理

医院某些指标考核标准的确定不够合理。如在计算变动成本定额时, 仅仅是通过加权公式计算前3年变动成本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作为新的考核标准, 这没有考虑到物价、医疗服务收益率及业务量的变化等因素对变动成本的影响, 而且, 前3年的成本控制效果并不一定理想, 新的考核标准建立在一个并不一定理想的标准基础上, 不能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 这样, 该指标就不能起到有效控制成本的作用。可见, 考核标准完全依赖以前的数据是不科学的, 会影响考核指标的激励效果。

3.3分配方案中技术要素缺乏体现

科学技术是生产要素之一,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是实施科技兴医、人才兴院战略的有效途径, 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 可以使职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不断开展新业务, 应用新技术,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赢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 从而赢得医疗市场。技术要素所有者, 将自有的技术投入医疗报务, 从而获取与贡献相应的报酬。医学作为高技术的行业, 技术所有者的技术高低与其医疗服务的效果优劣密切相关, 技术要素在医疗服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当前高科技技术的发展, 其对医院发展促进作用日益突出。

3完善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措施

3.1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的竞争, 必须不断完善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医院是特殊的行业, 以取得社会效益为前提, 但又要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讲求经济效益, 以取得维持医院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我们认为, 完善指标体系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大对工作量的考核权重, 相应减小经济指标在考核指标中所占的比重, 对各科室的每门诊费用和每住院费用进行定额考核, 尤其应加大对产科住院费用的控制。评价绩效的指标除了卫生系统内部常用指标外, 还应增加工作量指标, 如医疗转归指标、教学科研指标, 服务满意度、反应性等。降低肿瘤科病床使用率、人均工作量的考核标准, 提高儿科等工作量大、利润率低的科室的分配系数。

3.2 积极降低医疗费用

分析现阶段医疗市场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可以列出诸多决定和影响医院竞争力的因素, 其中服务质量和医疗费用是两项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将服务态度纳入绩效支付方案中, 将医院职工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作为绩效评估的指标之一,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 以优质低价的服务赢得市场, 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成本核算, 控制成本, 降低费用。将医院的分配系统纳入经济核算管理, 以控制支出, 减少浪费, 提高人员和物资的利用效率。在具体操作上, 应充分注意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质和规律, 它与企业的成本核算有一定的差别。院科两级核算的经济核算模式, 在医院改革的历史上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 为医院管理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随着全国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人, 旧的核算模式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科室的特点对方案作相应的调整。另外, 应合理界定各科室的奖金分配比例。医院在确定临床科室奖金分配比例时, 由于各科人员配置、设备投入、病种及定价的不同, 其效益及利润比例也不相同。如何在大家付出同等劳动, 而收益不同的情况下, 得到相对合理的报酬, 分配比例确定是否合适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可以引进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编制人数最高奖等指标。

3.3 合理体现技术要素

在分配体系中按岗位定酬和按业绩定酬, 坚持重实绩, 重贡献, 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机制, 在完成相同工作量的前提下, 在医生和护士不同群体之间, 在医生之间, 在护士之间, 根据职称确定分配系数, 这样, 既体现了医生和护士承担的技术风险价值, 也体现了医生之间和护士之间不同资历所积累的不同知识价值。同时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过程中, 应充分听取各科室工作人员的意见, 了解他们对现行指标体系的看法, 由于各科室工作人员能结合各自科室的具体情况, 有助于我们发现现行指标体系中的不足和问题。在新的绩效评价方案实施中, 还应对方案的实施情况和各科室的反应进行了解, 根据反馈的信息, 对方案进行分析, 以便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 使之更科学、更合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医院实施绩效支付体系改革前后的绩效变化, 对绩效支付体系进行了系统评价, 针对目前绩效支付体系成功经验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绩效支付体系的建议, 构建了符合国内医院实际的绩效与支付评价理论体系、指标体系、评价考核方法体系。

关键词:医院,绩效,绩效支付,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孙文群.按生产要素分配, 促进医院的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2, 12 (6) :3-4.

[2]宁茂盛, 刘子萍.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做法[J].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 (6) :289.

[3]黄莉, 周立.医院管理中实行绩效评估的探讨[J].医学与社会, 2003, 16 (4) :44-46.

[4]卞正鹏.医院绩效评价方法论[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 (9) :40-42.

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措施解析 篇8

一、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机构

无论是我国的任何一个地区, 其金融服务体系所针对的都不是某一个地区或者是某一个行业, 其需要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行业, 其中以实体经济为主, 当然也不乏虚拟经济。因此, 针对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所服务对象不同, 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服务机构, 使我国建立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多渠道的金融服务机构。可以说, 改革金融服务机构是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更好的改革金融服务体系能够更好的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使金融服务结构得到优化。从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来看, 我国的金融机构众多, 但是其基本上都是针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 尤其是针对实体企业而言的, 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向实体企业倾斜, 其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和其他虚拟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 这种现象导致了我国的金融服务结构弱化, 无法带动我国金融服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 对于金融服务机构而言, 与之相配套的其他金融机构还不是十分完善, 比如说其中的担保机构, 其担保机构没有真正的发挥担保的作用, 甚至有些担保机构发挥着反作用。因此, 为了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 带动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 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机构, 使我国的金融服务机构更加具有层次性。

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提升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也是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做需要遵从的一个内容, 使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力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从整个国际金融经济整体情况看, 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在服务水平上呈现出相对落后的状态, 许多金融服务体系在建立过程中没有清晰认识到自己服务质量, 在服务过程中显得尤为被动, 这种相对被动的服务理念导致了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服务水平不高。同时, 由于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在建立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我国国情, 没有全面的顾及到我国各个区域, 尤其是忽视了广大农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 在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第一, 要强化服务理念, 即将金融服务体系的服务理念强化起来, 在服务的过程中将被动转变为主动, 使服务理念能够更好的发挥主动的地位, 进而带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在服务的水平上真正的得到提升。第二, 建立完善的服务, 即在作用对象上要惠及各个方面, 不能仅仅将作用对象设定为某一个, 或者是某几个, 这样将不利于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水平的提升, 因此要强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化, 使金融服务体系能够全面化的得到发展和提升。

三、辅之以健全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对于金融服务体系来说是一个大的背景, 只有在健全的市场体系中才能有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 因此, 要想确立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就必须辅之以全面的健全的市场体系。目前来看, 我国市场体系还没有充分发挥帮助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一些股权、债券的作用, 仅仅是从微观层次上辅之以相应帮助, 没有体现出宏观效果。因此, 我国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使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出为金融服务体系提供相应的股权或者是其他债权的融资转让功能, 进而带动金融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可见, 对于金融服务体系来说, 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支持,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市场体系需要与金融服务体系之间形成一种密切的联系, 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关系。

四、强化市场秩序

要想贯彻和落实相应的规范和制度, 都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制度和规范, 市场秩序的规范对于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来说就是一种制度和约束, 在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的过程中, 需要相应的市场秩序作为支持。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可以为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相对低的风险, 可以将风险化解到最低, 使我国的金融市场行对稳定, 进而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同时, 规范化市场秩序还可以激发一些新的元素, 带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同时, 其还可以利用我国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来突出展现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得到更加合理的发展。可见, 对于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来说, 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是十分必要的, 强化市场秩序将更好的发挥金融服务体系的作用, 带动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五、强化保障体系

强化保障体系不仅仅是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的重要内容, 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个重点, 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过程中, 完善的保障体系能够为金融服务体系和服务对象提供双重的保障, 使金融服务体系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同时, 强化这种金融服务体系的保障性也是为我国市场经济提供的一种保证, 可以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协调。

总之, 为了更好的提升金融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力度, 需要针对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所针对的对象和所服务的对象进行改革, 带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得到完善, 使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在开展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他企业单位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 使金融服务体系能够真正的做大层次化和针对性, 改变我国金融服务体系起步较晚, 相对不健全的现状。使金融服务体系得到有效的创新, 合理的在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金融服务体系是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况的一个重要标志, 强化对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 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使我国经济结构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金融服务体系改革的几点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更好的透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关键词: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丰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改革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7)

[2]袁冰.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07 (3)

浅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篇9

1 当前疾控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1.1 工作职能不能有效发挥

疾控机构所承担的职能既有行政工作又有业务工作, 很多工作又不能单靠自身能完成, 如健康促进、慢病监测等许多工作, 需要下属疾控中心执行完成, 更需要教育、相关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落实和配合。如市级疾控部门既没有人事权也没有财政权, 只有工作标准, 没有激励约束机制, 对县级疾控部门的业务指导可干可不干, 县级疾控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也同样, 工作干的好坏没有长效奖惩机制, 致使疾控中心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

1.2 经费不能切实保障

在基层疾控中心财政投入有限, 经费自筹任务重, 牵制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国疾控工作体系改革的思路是各级政府足额拔付工资和保证经常性办公与业务经费, 但疾控中心名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实际上长期以来财政拨款经费严重不足, 尤其是县级疾控中心所需支出还必须靠创收去补充。如果没有创收的基础和条件, 有时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保证, 且疾控工作做的越多, 支出就越大, 势必影响疾控工作的正常开展。

1.3 慢病监测管理效果需要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日益增加。由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 但目前慢病监测还处于初级阶段, 很多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只是应付工作, 忽视工作效果。

1.4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传染性疾病不断出现, 如SARS、甲型流感;一些老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艾滋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还有个别企业不重视食品卫生安全, 忽视对职业卫生安全的防治, 食物中毒、职业病危害依然存在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处于高发期, 这些均急需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队伍和体系, 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技术支持等各方面能力。

1.5 疾控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卫生监督与疾病防治机构的分立时, 部分年纪较大的人员都分到疾控中心, 因此目前在县级疾控中心的专业人才队伍起骨干作用的还是一批老防疫人员, 年龄结构偏老化, 近年即将退休的职工较多,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缺少。如我们疾控中心共有正式职工28人, 近三年内退休的50岁以上的职工有12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门自然学科, 决定了疾控人员的素质应当较高, 技术要求应当更高更全面。近几年, 国家对疾控部门的重视程度提高, 但由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 疾控系统没有人才引进的自主权, 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 队伍老化, 青黄不接, 梯队建设难以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及新发疾病的增加, 目前仅有的专业人员工作压力过大,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是人手不够。

2 加强疾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2.1 加大投入, 确保疾控工作经费

疾控中心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工作性质决定疾控工作不应谋求经济效益, 只能以谋取最大社会效益为宗旨。但是如果基本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 那各项工作就无法开展。因此各级财政应加大疾控投入, 一是要保证各级疾控机构编制人员必须全额, 人员工资、办公经费;二是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中央、省级要加大专项投入, 地方政府配套经费更要保障, 加强重点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确保各级疾控机构开展正常防病工作。

2.2 注重实效, 改进慢病管理模式

慢病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 农村居民慢病和指标异常检出率高达52.75%[2], 因此加强对慢病管理应成为目前疾控中心主要工作。慢病工作内容应拓展, 工作位置应前移, 强化主动干预。开展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的人群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 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 提高人群慢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健意识, 使其掌握健康生活方式技能, 预防慢病或减少慢病患者机体的功能障碍。其次是应努力探索更好的慢病管理模式, 要改变目前应付了事的工作局面, 制订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如社区、教育、医疗机构等资源, 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 大力提高管理效果, 让患者由被动接受管理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

2.3 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分别从管理、人员、工作程序等几个环节入手防患于未然。一是组织管理。完善和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专业技术小组的职能, 全面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保障物资供应, 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及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和处理。二是处置队伍建设。狠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的业务学习, 省、市疾控中心定期举办各种现场处置培训班, 单位内部可以外请专家授课和内部培训, 切实提高人员的现场调查处置水平。三是完善制订工作程序。针对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和职业中毒事件的流行特点, 及时完善调查处理的预案、技术方案、现场流调规范、样品采集、检验规范等。

2.4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整合各部门工作职能

结合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实际,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整合现有资源, 调整相应职责[3]。目前, 卫生监督所、爱卫办都有和疾控中心相近的工作职能, 应把各业务部门相近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 (如健康教育、水质监测、虫媒监测、会议培训) 等明确划分, 实行归口管理, 既可避免重复布置, 浪费资源, 又可避免相互推诿, 同时也可减轻各单位工作负担, 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

2.5 创新模式多措并举, 推进改革培养人才

随着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不断更新, 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否则, 即使有充分的资金和设备的投入, 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 疾控中心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想方设法培养专业人才。一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实行绩效工资, 把工作业绩和工资挂勾, 实行一岗一薪, 多劳多得,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实行卫生事业单位全员聘任制, 打破“大锅饭”, 为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搭建平台。二是培养学科骨干带头人。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人员业务培训[4], 选拔一些年轻的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 采取选送进修、培训等措施, 着力培养自己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三是做好全员培训工作。加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制订措施奖励及时取得学历和从业资格的人员, 培养一些用得上、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奉献意识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EB].http://baike.baidu.com/view/439197.htm.

[2]郑惠媛.妙高镇农民健康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 2010, 22 (8) :83.

[3]邹艳, 黄良, 顾华, 等.浙江省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0, 22 (11) :85.

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措施 篇10

一、我公司档案室档案安全建设现状

我公司档案室始终坚持把档案的安全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采取多项措施保证室内档案安全。一是健全制度, 用制度管人管事。全公司档案室建立健全各种档案管理制度, 从管理体系上保证档案安全。二是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在全公司坚持开展“档案消防安全讲座”、“档案信息安全讲座”和网络安全讲座, 并与信息中心、公司办公室联合进行了《保密法》专题讲座等, 普及各种档案安全技能,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上级在一些重点时期下达的安全要求都及时以文件、网络等形式传达到位, 不留死角。三是加大投入, 安全设施完备。档案馆自行安装了监控设备, 同时又在公司大楼的监控下实施双重监控, 保证档案室内档案利用和档案扫描工作的安全。坚持经常性地防火、防盗模拟演练, 与公司楼内各部门之间形成联防, 当危险情况发生时我们能够快速反应。

二、做好档案安全工作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 提高思想认识, 为档案安全构筑坚固的思想防线。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于加强安全思想建设, 把安全第一当作档案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 始终坚持“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通过开办讲座、举办展览、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等形式, 大力开展档案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特别是在安全检查中, 对发现的问题, 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限期整改, 以达到广泛普及安全知识, 提高全员档案安全意识的目的。

(二) 大力推进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 建好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部门要大力推进档案库房建设, 使宝贵的档案资源得到长久安全管护和永续利用。把档案库房建设、档案室安全作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考虑防震、防火、防水、防污染环境等因素, 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严格按照《档案库房建设标准》和《档案库房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确保工程质量, 从根本上为档案安全保管创造条件, 努力使档案库舍成为安全保管档案的坚固堡垒。

(三) 大力保护档案原件, 确保档案原件安全。档案原件在管理、利用过程中极易受损, 因此要对档案原件实施特殊保护, 进行封存管理。通过缩微、复印、数字化扫描等复制档案原件, 除核对原件、抽查虫霉等特殊情况外, 一般不再开封, 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确保它们的安全。对没有各种复制件的档案原件, 要尽快运用数字化扫描、缩微等手段加以复制, 以尽快封存原件。凡有复制件的档案, 无论是公司内利用, 还是公司外利用, 一律以复制件代替原件利用。封存原件, 最好用无酸又阻燃的纸箱, 或用档案多节柜, 加以密封保存。密封保存, 对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措施, 平时可以防盗、防尘、防潮、防光、防鼠等, 遇到紧急情况时又便于转移。

(四) 切实加强开放档案审核, 严格监控查阅档案过程。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组织专人对拟开放档案逐件进行审核并报批。未经审核、审批或经审核、审批不符合要求的档案, 特别是有损公司利益的档案一律不对外开放。要按照“科学管理、规范程序、严格审批”的原则, 规范档案查阅程序, 严格档案查阅管理。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查阅场所进行全程的监控, 及时发现、制止擅自复印、翻拍、损坏甚至盗窃档案的行为。查阅者归还档案时, 应逐卷认真清点, 确保档案完好无损。

(五) 认真管好电子文件, 确保电子文件安全。电子文件有着信息易被远程控制与改动、信息易于消失、必须利用相应设备才能读取等项致命弱点,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电子文件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 认真管好电子文件, 确保电子文件安全。一要明确归档范围。凡作为纸质文件内容应该归档的电子文件, 都应该归档保存, 并纳入档案管理范围。二要统一技术应用标准。应用标准不统一, 将给电子文件的集中管理、广泛使用、长期保存等带来极大困难。三要建立本公司电子文件中心。公司档案室要积极建立本地区的电子文件中心, 通过在线接收、离线接收等方式, 对本室接收档案范围的各单位的电子文件, 进行集中保存、集中备份等。四要严格对电子文件进行安全备份。未建立电子文件中心的, 要将本单位所有电子文件在异地备份一套, 其中划入永久保存的, 还要转换成纸质或缩微胶卷, 实行异质备份, 以确保电子文件安全。已建立电子文件中心的, 由电子文件中心统一进行电子文件的异地异质备份。

预防措施体系 篇11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都相应成立了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积极开展以国家工作人员为对象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而在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仍处于一家独办的尴尬之中。我们认为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大、做出成效,就必须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大防范体系中,才可以达到预期的预防效果。

目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乡镇特别关注的大事;保一方平安,维护稳定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的第一要务,预防职务犯罪也是履职的政治责任。把预防职务犯罪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的考评内容,有利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感,更有利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顺利开展。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一大防范体系,也就是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这一“软任务”转变成了“硬任务”,使得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乡镇齐抓共管。从而可以使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从一家独办的尴尬中走出来,进入一个良性预防机制,更好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二、构建一张网络,把预防工作落实到基层

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还需要有力的组织保障,构筑预防职务犯罪的网络势在必行。从目前预防网络的建设情况来看,基层检察院只是和有关部门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组织,而对二级网络的建设还处于停滞的状态。这样不利于预防工作的开展,毋庸讳言,仅仅是浮在面上的“预防”,将一事无成。预防职务犯罪的网络体系就应该向一线延伸,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我们应当把预防网络向一线延伸,做到深入基层,摸透事情;深入热点,发现端倪;深入人心,掌握动态。使得在基层公职人员群体中做到思想上互动,业务上互查,言行上互制。得以实现“零距离监督”,才能取得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效果。

三、抓住一个跟踪,在打击中教育,在预防中服务

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要立足于检察职能,在不断加大查处职务犯罪案件力度的同时,不断更新预防理念,拓展预防领域,提升预防水平。在创建预防工作机制,规范预防工作程序的实践中,更好地丰富和深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内涵。

在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践中,立足检察职能,大胆探索。结合查处案件,尝试建立个案预防“一案一档”制度,要求在办理每一起职务犯罪案件时都建立一份预防档案。坚持做到“五个一”:一是注意发现犯罪嫌疑人的思想演变和心理动机,教育其写一份悔过书;二是与发案单位共同分析一次发案原因,找出症结;三是对症下药,提出一份书面的检察建议;四是以案释法,上好一堂法制教育课;五是搞好一次回访考察,检查落实情况。把预防职务犯罪和查办职务犯罪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要把结合办案开展个案预防工作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认真落实个案预防“五个一”的工作要求,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发案单位在管理上的漏洞,及时向发案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帮助发案单位堵漏建制。努力做到办理一起案件,完善一套制度,教育一批干部,治理一方环境,切实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落到实处。

在完善和发展个案预防“五个一”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宽预防领域,以规范促提高,以深化促创新。在预防实践中,推行“三个延伸”可以有效地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关口前移,把预防和服务结合起来。我们提出的“三个延伸”是:

将个案预防向前延伸,认真搞好告诫预防。通过对举报线索、初查资料的分析、归纳,对一些虽不构成犯罪,但确有违法违纪行为或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的单位,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出告诫建议,以防小洞不补,酿成后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会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将个案预防向面延伸,积极开展系统预防。在开展预防工作过程中,对一些行业、系统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发案单位小范围的预防,而应该采取以点促面的方法,将个案预防的法制宣传教育、检察建议等内容,辐射到主管部门、整个系统,真正起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警戒一方的作用。

将个案预防向后延伸,主动建立联手预防。为了巩固和深化个案预防的成果,使发案单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为服务大局、维护稳定、保障经济、促进廉政、预防犯罪的职能作用,采取将个案预防向后延伸,可以更好地防止个案预防结束后预防工作出现断档的现象。

在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始终注意处理好打击和预防的关系。在办案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观念,正确处理打击与预防、办案与服务的关系,将打击、教育、服务、预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准确评估线索,果断立案查处;深挖窝案串案,彰显打击教育成果;丰富办案内涵,确保预防到位”。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只有始终把握好和处理好这对关系,才能够牢牢掌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主动权。

四、写好一篇教材,有目的的以案释法

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离不开以案释法,以案释法离不开法制教育讲稿。准备法制教育讲稿时要有“四性”:即要具有针对性、深刻性、时代性和生动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讲稿要根据不同的听课对象和人员来确定撰写讲稿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一是讲解常见职务犯罪的主体要与听课人职务犯罪构成的主体相一致;二是引用案例尽可能是听课部门和单位同一系统行业发生的案件;三是必须深入到听课部门和单位详细了解该部门廉政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写出具有针对性的、有说服力的讲稿。

所谓深刻性,就是讲稿在剖析犯罪原因和提出预防對策时要深刻,做到让人震撼。一是深刻剖析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二是深刻指出职务犯罪给社会、家庭及其本人所带来的危害;三是深刻阐明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注意了讲稿的深刻性就可以使听课人深受启发,印象深远。

所谓时代性,就是讲稿的内容要体现新时代反腐倡廉的时代特征,做到紧跟形势。一是及时宣传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反腐斗争的会议和指示精神;二是及时宣传各级纪检、检察机关查处大要案的新成果;三是针对职务犯罪的新特点提出预防新对策。

所谓生动性,就是讲稿的语言及其教材在符合法理的前提下尽可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一是语言要尽可能口语化,具有形象性;二是多引用案例,少空洞说教;三是用最典型的案例来教育和警示人们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们认为,具有以上“四性”的法制课讲稿,一定会起到很好地预防宣传效果。

五、开展一项活动,用警示教育震撼心灵

当前有很多地方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部门,把当地的党校以及附近的监管场所作为“警示教育基地”,不定期地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前去听课或者听取失足者的忏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作为预防职务犯罪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尽量多的收集和掌握职务犯罪人在劳改场所的服刑表现,根据受教育的主体不同,有针对性的组织好这项活动,切实起到一定的震撼和警示作用。各级检察机关可根据本地实际,在本院建立起“预防警示教育基地”,采取观看图片展、听取犯罪人员视频现身说法、专家授课、组织学习讨论等方法,将警示教育常态化。

六、组建一个协会,注重预防多层面拓展

职务犯罪预防是社会化的预防,社会化预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部门的齐抓共管。以预防职务犯罪协会为载体,注重网络预防的多层面拓展,有利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向多层面延伸;二是有利于突出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和综合协调作用;三是有利于各国家机关、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的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防范意识,逐步减少职务犯罪的效果;四是有利于及时研讨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研究对策,进一步规范预防行为。

食品检测体系中问题和解决措施 篇12

食品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检测是对从原料的种植到加工再到餐桌的整个过程的检测。但在现有的产品检测中对产品的生产步骤没有完全的重视起来, 而是主要对产品检验的重视。由于政府的资金有限, 很难对食品安全的所有方面进行完全详细的检查。日常的检查和检测工作通常都是在超市或者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为此, 对一些小企业生产厂家的生产质量忽略了检查, 这样一来, 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很容易流入市场, 导致市场上出现一些危害人民生活健康的食品。政府在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主要应用的是电流检测系统, 但是由于一些部门在检测方面的能力较弱以及检测方法的不恰当, 导致食品问题比比皆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出现的“二恶英”和“苏丹”等一些问题, 在国外的相关报道中检测到食品安全问题, 而在国内却没有检测到, 这主要是由于检测标准、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的不同, 还有可能是检测人员的检查不到位导致的。在目前我国的食品检测方法中, 由于缺乏技术和先进的检测手段, 导致我国的快速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一些制造商由于落后的检测手段, 致使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此外, 我国的食品检测没有设立一个国家与行业标准, 受我国目前经济的影响, 虽有两套标准, 但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发达国家在这一标准上发展的较为完善, 清晰有力的掌握每个标准的实施方法, 确保了食品的安全质量。

完美食品检测体系的应对措施

由于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的投资不多, 导致我国的技术检测水平比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低的多, 不能满足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要求。对此, 我们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检测技术, 在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中要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 合理的加大技术资金投入, 购进一些先进的检测设备并研究建立一个自己的检测体系, 达到促进食品发展的效果。同时, 还要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 完善对食品的安全控制;提高检测技术的标准以及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 有利于提高我国在未来的食品业发展中的地位。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着手, 加强对人员人员的专业技能的考核, 保证食品检测过程的整体水平。从食物的源头开始, 增加食品检测部门的强度, 保证食品不会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建立一个开放、井然有序的检验检测市场, 减少各行业间的戒备, 但同时要加大竞争, 以便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形成一个合理的竞争机制。政府的食品监督部门和企业生产经营部门的相关技术支持是民间的中介检验检测机构, 其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方面的技术服务。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以行政检验检测为主、中介检验检测为辅的食品体系。食品检测部门要明确职能分工, 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来避免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之间的不必要的重复检测。相关的检测主体部门要在实际调查情况的基础上, 核定检测机构的资质, 建立一个检测资源与检测信息共享的平台。结合政府部门监管, 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要加强建设。对于信用等级评价较低的企业, 政府要加大对其的整治力度;对于信用等级评价较高的企业, 政府可以适当的给些优惠政策, 加大企业对食品安全检测的积极性。同时, 国家也应该对食品安全检验方面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 在制度上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 对企业形成一定的约束力。

上一篇:数字音频信号下一篇:中铁快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