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与童画(共4篇)
童心与童画 篇1
绘画是人类交流思想的一种语言, 是特殊的没有固定规范的一种表达手段, 它反映着画作者当时的情绪和心态。儿童绘画则是孩子们纯真思想和强烈感情的融合, 表达更为直率, 寓意更为丰富, 是儿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是对他人的一种诉说, 也是表明他们自身存在的一种方式。因此, 艺术教育应着重于艺术情感、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培养, 从而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领悟能力和表现力。
一、培养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造的精神
“大胆地画出你心里想的”, 这是我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 一些思维慢, 想象力不丰富, 技能掌握较差的孩子, 常常会渴望老师帮助他们画或得到某种指示帮助。因此, 他们战战兢兢, 唯恐画得不像, 不敢下手。在教学中, 我常常鼓励孩子们要有自己的思想, 做自己头脑的主人, “艺术贵在与众不同”“艺术自诞生起, 就意味着它是为了思想的表现和交流而存在的”。通过几年的儿童画教学, 我发现, 一些活泼外向的孩子, 其作品画面开阔, 内容生动幽默, 色彩绚丽明快;而内向些的孩子, 其作品线条细腻些, 构图较严密, 色彩柔和。越是木然寡言的孩子, 他们的作品往往越是具有特殊意义, 作品中常常会流露出委屈、孤独的情绪。当发现这种情况时, 我就会及时找原因, 用爱心去抚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用心去介入孩子的世界, 使他们转向快乐、自信、合群, 这样时间一长, 孩子们会自然感觉到老师的可亲, 并愉快地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热爱儿童, 把他们当成完整的人来关怀, 是我的美术教育的重要心得之一。
有一个上课老是回头、经常心不在焉、自控能力较差又缺乏自信心的小男孩, 在美术课上总是为一些小问题跑下位子来提问:“老师, 我能不能用这种颜色涂彩虹?”“老师, 我能不能在这里添上几只小蚂蚁?”“老师, 我的线条怎么老是歪歪扭扭的, 我怎么画不像?”我总是轻声鼓励他:“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你的想法非常好, 应该大胆地画出来, 要自信。你的画会越来越好!信不信?试试看!”经过反复几次引导, 这个小男孩终于找到了感觉, 画画得越来越有创意, 并且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渐渐地有了起色, 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二、鼓励的评价能提高孩子的自信, 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你们的画真漂亮。”当我说这句话时, 我发现一些孩子会相视而笑。想象力丰富、作业优秀和有进步的孩子需要及时地表扬, 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孩子的成就感。充分肯定鼓励孩子们, 不要给孩子们稚拙的心泼冷水, 用一颗爱心去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 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大有益处。这是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第二个重要心得。比如在画伞时, 有一个学生只画了几条线和一个不规则图形, 但是对于她来说, 这已经是很大进步了, 于是我公开表扬她, “小甜进步了!”令她信心大增。其他孩子们看到的是只要有一点点进步, 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 “我一定要努力”, 于是集体的上进心被调动起来了。所以, 当孩子们遇到了能正确看待和理解他们创造稚趣、抒发感情的“知音”, 他们就会更大胆、更充分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 充分展示自信、独立、有头脑的自我, 不断养成坚持、专注、认真、热情、诚实的好品质。
三、走近孩子, 更要走进孩子, 我们会发现那真是一个璀璨的世界
常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点拨他们:别着急, 慢慢想, 老师相信你会想出来的;鼓励孩子们大胆用色, 大胆构图, 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常常在我的眼前呈现:太阳有眼睛和嘴巴, 可以戴着眼镜, 长出胡子, 会哭会笑;长着大手、长腿的小动物在唱歌、跳舞;小朋友在手形、脚形的滑梯上玩耍;有大树上建造的水果房子;也有五彩的雨丝……他们特有的情感如瀑布般倾泻在我的面前, 纯净无瑕。很赞同古人“教学相长”的说法, 与其说是我教会了他们, 不如说是我们之间互相启发, 互相引导。一批批的孩子从我的课堂上走过, 于是我就变成了一个童心的集大成者, 一个童趣的拥有者, 这是多么大的收获啊!儿童画的教学, 能够使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有助于自我潜能的发掘, 有助于智力开发, 对孩子们的个性塑造也有很大帮助。
四、爱心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我不仅在教学上热情地帮助孩子们, 在生活上, 我也尽我所能给孩子们以关心和帮助, 这样就更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 始终给他们一种亲切感, 这样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作画的过程中, 常有些孩子忘记带工具, 我并没有斥责他们, 而是与他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偶尔忘记带的, 可以提供或借一些工具给他们。有一些喜爱画画, 家里又遇到一定困难的孩子, 我会尽力地帮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绘画的积极性。比如一个孩子的家长因为有一段时间工作忙, 无法在儿童画班要求的时间内接送孩子, 便准备暂时中止孩子的学习。而孩子又非常希望坚持下去。我知道了他们这个困难便热情地帮助了他们。从此这个孩子绘画的积极性、自觉性都明显提高了。
总之, 我在美术教育的实践中投入了感情, 我相信, 这些善感的、幼小的心灵火焰必然会被我的诚挚点燃。我期待着:我的学生会因为儿童画的学习而日臻成熟, 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聪明、认真、勇敢!
童心与童画 篇2
朱思成
活动目标:
1、喜欢小鸭,愿意为小鸭的水池“灌水”。
2、尝试在一定范围内涂色。
3、能正确使用棉签。活动准备: 调好的蓝色颜料六盘、棉签若干;每个幼儿一张画有水池并内贴小鸭的画纸;抹布若干。塑料玩具鸭妈妈和小鸭若干(或实物),玻璃缸一个,装满水的水壶一个。两张幼儿不理想的绘画作品。幼儿会唱歌曲《小鸭怎样叫》。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体验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新客人,它们是谁呢?(出示塑料玩具鸭妈妈和小鸭)它有什么本领?让我们一起学一学。(幼儿边唱歌边模仿小鸭)
二、故事体验
师:一天天气真好,鸭妈妈对小鸭们说:“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游泳吧。”鸭妈妈先跳进了小池塘(玻璃缸),却怎么也游不动,为什么呢?(没有水)那该怎么办?(灌水)
三、情景体验——教师演示灌水,引导观察,灌水时不能把水洒到外面。
师:鸭妈妈游起来了!它游起水来真快活,一会儿向前游,一会儿向后游,一会儿在水里转圈圈,一会儿把头扎进水里抓小鱼。
四、游戏体验:为池塘“灌水”,让小鸭宝宝游起来。
师:小鸭宝宝看见鸭妈妈已经游起来了,心里可着急了,他们也要游水呢!让我们一起把小鸭宝宝送进池塘里吧。哟,这里的池塘怎么都没有水呀,怎么办呢?(灌水),那好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在给小鸭宝宝灌水的时候最小心,不把水洒到外面去。(幼儿儿向内灌水,让小鸭游起来)小鸭宝宝们都游起来了,他们玩得多高兴呀!
五、图片体验:(教师出示两张幼儿不理想的作品)
师:这两幅画上的小鸭有点不开心,它们告诉我“它不喜欢在这个池塘里游泳!”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对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两张幼儿不理想的作品
六、创作与想象: 师:这里还有更多的小鸭宝宝需要小朋友们给它们“灌水”呢!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七、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走进童画童心 篇3
幼儿美术课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剪贴画、记忆画、想象画、美术欣赏等几个部分。为了顺应儿童爱美的天性,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儿童审美的能力,促使其有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智能;发展儿童关于美的发现能力和创造,指导儿童对于我国固有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做智能整合的实践者
美术在特质上是一种动手的实际操作活动,必须培养学生一定的描摹和制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广泛的职业需要。美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美术活动既遵循逻辑思维,更重视反常的、逆向的和发散的思维。美术具有超时空的重组性表现特色,适合发挥想象和思维的自由性,容易突破人的思维定势和对事物习以为常的观念,产生新的认识和发现。因此,在手工制作、剪贴画的教学中,我重视了训练学生的能力,通过工艺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和手工制作的能力。
书本世界是现象的世界,而手工制作则让抽象世界的美变得更具体、更现实。我让学生在立体构成、纸版、正面多面体造型、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等训练中,既了解了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各种造型的构成方法,又提高了对各种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提高了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孩子们用满腔热情融人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中、鲜活有趣的奇妙想象中,亲手打造出各种作品,装点、美化生活,从中获得创造并取得成功的乐趣。
二、为孩子看世界打开一扇窗
现代美术教育要注意汲取各种有价值的知识,优化教学内容。传统教学由于时间的限制,欣赏的环节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结果导致有些孩子“眼高手低”,最终对美术失去兴趣。适当的欣赏可以使学生提高艺术品位,吸取前人的优秀技法,扩大其生活阅历。例如:欣賞齐白石、徐悲鸿、张择端等艺术巨匠的旷世杰作,以及达芬奇、毕加索、米开郎基罗等世界艺术大题的名著,让学生遨游艺术的海洋,从中汲取前人的艺术精髓。
三、发挥媒体的点拨作用
孩子的创造成果,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过去,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时,教师一般都是拿着学生的作品点评,让学生欣赏,如果这时能用上投影仪展示作品,对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激励。当孩子创作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出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兴奋不己。这时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课堂气氛也达到高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较为持久的创作欲望。
利用幻灯和投影这两种教学手段就能够改变传统美术课的生硬枯燥。鲜亮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就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我们把知识和美的种子播撤到孩子们的心间,比如画小鸟可先将小鸟画好,然后按需要把它裁剪为头部、身体、尾巴、翅膀四张,再以一张小鸟的完整图像为低,示范时在投影仪上拼保小鸟的整体图像,还可做成可抽动的灯片,在教学中随意变换头部、身体、尾巴、翅膀的位置,拼出形态各异的小鸟,从而展示出生动鲜活的画面。有助于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
四、做想象空间的主人
美术教育是一种智力活动的教育,是儿童认知活动方式之一。在重视发展儿童学习经验的层次中,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训练学生在现象世界中发现异同现象的能力,并依次对现象世界进行分类,从而上升到一般化的概括或深刻的丰富表现。同时,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助益一般智力发展。
我们习惯性地强调美术基本功的训练,以临摹为主,忽视儿童精神世界的自我感知状态。老师依据教材或自己的认识在黑板上或纸上画好范图,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学生学得被动、消极、机械乏味,阻碍了学生个性和想象的发展。由于孩子年龄小,认知有局限,往往图画的局部与整体两方面难以一一顾及,即便是竭尽全力也往往是事倍功半,难尽如人意。
围绕“技能”求突破。美术学习不可避免地涉及形体结构、色彩、物体的大小和构图等专业知识,但不能把较强的基础知识束缚学生的“思维”和表现,而是采用引导、启发彼此交互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把隐藏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记忆画、想象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对那些稚拙、纯朴、生动的儿童画,不要认为技法表现不好而修改或否定,让孩子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儿童画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表达了自己纯真的感受都是真实的,就是好作品,鼓励学生勇于想象,善于想象,让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寻找更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绘画变得更有趣,内容更丰富,作品更充满活力。
五、让为童心敞开心扉
评价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没有评价的课堂是不完整的。只有通过评价,才能使孩子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评价能让孩子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以平静的心态去认识自己和别人的不足之处,看到自己进步的足迹。但美术评价是多元的,要以鼓励为主,最好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作品的问题。而教师在评价对比中,要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让他们在相互评价中不断提高。
童心童画教案——郊 游 篇4
游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
2、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大胆地表演。
3、知道围绕郊游内容画出背景丰富的画面。
二、材料准备
背景图,记号笔、蜡笔、彩色水彩笔及长方形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欣赏歌曲,引出主题。
师:我为大家唱一首好听的歌:“走走走,走走走,我门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你们听到小朋友要去干什么? 幼:小朋友去郊游。
师:什么是郊游呢? 幼:郊游就是到公园去、到乡下去。
师:小朋友是一个人去郊游还是大家一起去?他们的小手怎么样? 幼:小朋友是手拉手,大家一起去玩。
师:郊游的时候是走很多的路还是走很少的路? 幼:要走很远,走很多路。
2.出示背景图,欣赏讨论。
师:小弟弟、小妹妹来到公园,公园美不美?你看见公园里有些什么? 教师变换方式提问,引导幼儿根据示范画稿中的图形想象,如,这圆圆的点子是什么?(海洋球、健身路、鹅卵石铺的路、小花等)这个方块是蹦蹦床吗?如果不是蹦蹦床,是什么呢?(田野、广场等)(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演示添画背景装饰图案。
师:(边说边演示)现在我们走一条有点弯的路,要走到底(即画完整)。路的旁边有些什么? 幼:有花朵、有健身路。
师:我们再走一条长长的小河。河里有什么? 幼:有桥,有小鱼。师:再上一座高高的山。山坡上有什么? 幼:有树,有草,有动物。4.幼儿创作。
师:我们来画小朋友手拉手去郊游。平时画一个人时,画在纸的中间。今天要画两个小朋友怎么办?(提示:先画出的小朋友靠边一些,留些地方给另一个小朋友)教师提醒幼儿作画时不要遗漏男孩女孩的特征,并及时表扬幼儿的创意,如画出了背包、帽子、有花样的衣服等。
【童心与童画】推荐阅读:
走进童画童心10-07
童心童画教案——点线游戏01-24
童心童画教案——线的遐想08-29
童心童画教案——彩虹下的种子08-16
儿童画的创作与指导09-11
儿童画与儿童美术教案10-21
童心与幼儿教育12-18
儿童画06-11
儿童画教学07-10
儿童画技能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