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

2024-06-11

儿童画(共11篇)

儿童画 篇1

一、概述

(一) 儿童画心理解读的内涵、原则

1.儿童画心理解读的内涵

儿童画的心理解读是以“绘画投射技术”作为其理论基础, 通过儿童作画时的反应, 了解其情感世界的技术。

2.儿童画心理解读的原则

其原则如下:①关注其夸张和省略的部分。儿童在作画时, 倾向于夸张或省略内心感受中最深、最有意义的部分, 因而关注这部分内容能够了解儿童生活的精神世界。②关注造型和色彩。不同的素材和表现手法反映了儿童不同的动机, 如造型有利于传达观念, 色彩有利于表现情感。③儿童所选用的表达形式与其人格紧密相连。因而, 在对儿童画做心理解读时, 一方面, 要了解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另一方面, 要对构成作品的种种要素进行分析、了解。

(二) 有关研究现状

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专家凯西·玛考尔蒂在其所著的《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一书1中, 明确提出:“儿童绘画的过程和内容是儿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 并以生动的语言对通过绘画活动进行心理治疗给予了详尽的阐述。从现有的文献来看, “通过儿童画解读儿童心理”的研究还很少, 相关的理论图书著述也不多;而纵观现有的文章, 则对于问题儿童外在行为榜样示范、强化纠正的讨论居多, 往往忽略了儿童内在的心理需求, 对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缺乏启示作用。

二、儿童画心理解读研究设计

根据自己在教学期间的观察了解, 通过分组分批画画的形式最终从四年级一班确定了一名有代表性的孩子加以研究, 采访时L正因与任课老师发生激烈冲突而被带到办公室。

L:男, 四年级学生, 个头比同龄人高, 半年前父亲被一辆逆行而驶的汽车所撞, 现在随母亲和爷爷、奶奶一家生活, 因为面临拆迁, 母亲还因房产问题与他人产生纠纷。该生性格比较内向, 不愿意与同学进行交流, 脾气比较急, 常因小事与同学发生矛盾。

三、作品分析与症结原因

在画画之前, L在音乐课上与老师发生顶撞, 被老师带进办公室谈话。从音乐老师的言语中, 我知道了大体情况, 本节课学习的是歌曲《爱我你就亲亲我》, 在练习时, 小L不停捣乱, 不张嘴唱, 同桌告诉老师, 老师在询问原因时, 他一言不发, 就是不唱。在班主任老师的提议下, 我便出了这个以“房、树、人”为主题的题目。

在画面的构图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长长的尖顶房子;数字2的意象不断的重复, 晒衣架上挂着一大一小两件衣服, 画面的上方, 前面两个人, 后面跟着一个人, 中间的长椅上左侧两个人, 右侧一个人;中央是花坛, 一棵孤寂的树下零落着一些落叶;上方公路上的双实线格外醒目, 有一个孩子正在用枪瞄准其中的一辆车;高高的窗户有很强的防御感。

研究者Y:这里怎么是一大一小两件衣服啊?L:大的是妈妈的, 小的是我的, 我们两人一人一件。研究者Y:房子很高啊?L:这是有钱人住的房子吧!很高。Y:窗户怎么比房子高出这么多?L:因为是在楼上, 这样别人就看不见了。Y:门现在是关着的, 对吗?L:嗯, 因为这样别人就进不来了, 安全。Y:还有两道台阶。L:因为房子很高嘛, 这样有了台阶, 小孩子就可以自己上楼了, 不用大人帮着他, 他得自己学会上楼。Y: (指着台阶中间的竖线) 这是为了好看?L:不是, 这样就分出两边来了。Y:这是棵什么树?L:就是那种普通的树。

Y:在树下你画得是什么?L:我画得是落叶。Y:为什么画落叶?L:因为秋天到了。Y:喜欢秋天的原因是什么呢?L:因为秋天会有枫叶, 那么尖, 给人很坚强的感觉, 男子汉得学会坚强。 (手握得紧紧得) 。Y: (指右下角) 这些是……L:这些是花坛, 我家窗外也有, 没有花, 花早死了。Y:上面的这些是……L:这是一大一小两个人。后面的小孩长大以后, 就是一个人了。Y:小孩子是你, 对吗?L:是我!大的是我妈妈。这是我长大以后的样子。Y:这是条宽阔的马路, 路中间的是……L:就是那些黄色的线, 这样就可以分开左右了, 和台阶一样的。

Y:这些人在干什么?L:在打……不是, 我是想画一辆自行车的。Y:哎, 门上有把手, 车上怎么没有呢?L:因为车门打不开了!Y:这些是什么?L:这是我和妈妈坐在长椅上, 看别人。这边的椅子上是以后我一个人坐的。Y:中间的是什么……L:是我在卖东西, 因为东西很好, 所以围了很多人都来买, 我可以赚很多的钱……这样妈妈就可以歇歇了。

后来我问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顿了顿, 手指无意识地搓了搓, “一家人……平平安安吧!”眼圈也有些红, 想哭的感觉, 就让他回去了。

结合对他的了解, 从画面及其谈话中, 我们不难发现, 因为爸爸的车祸, 在他的生活里只有自己和妈妈, 而妈妈一再强调他作为男子汉一定要坚强, 不能靠别人, 得学会一个人生活, 而他害怕孤独, 因为房子的原因, 他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所可以不让他人进入的房子, 可以不让别人看到的房子, 因为他现在所住的仍是平房。而一句“一家人平平安安”则真实的道出了他的想法, 他希望爸爸能平平安安的, 但这么简单的愿望对于现在的他来说, 却成了一种幻想, 而这也正是他为什么不喜欢唱那首歌曲《爱我你就亲亲我》的原因, 因为这里面有爸爸, 有爸爸的爱, 有爸爸的话,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爸爸, 揭开了他身上的伤痛……

四、辅导策略

正如一则小寓言所描述的:“因为锁太结实了, 铁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也没有打开门上的锁, 而一把小小的钥匙来了却可以很轻易的就打开了锁”。原因很简单, 因为钥匙懂得她的心。同样,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有没有做事, 而在于我们有没有做正确的事。在问题儿童的辅导策略上, 亦是如此!惟有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才可以陪着他走在属于他的人生路上。

五、研究结论与反思

以“儿童画的心理解读”为切入点, 以此来研究问题儿童的辅导策略, 相对于座谈、日记等形式更能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为教师和家长辅导问题儿童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周红.《美术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美]Cathy Malchiodi著, 李晓庆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3]侯祯塘.《艺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辅导之应用》[M].台湾.

[4]侯祯塘.《儿童艺术治疗的视觉心象作品与处理》[M].台湾.

儿童画 篇2

教师: 2016.7.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漂亮的花 教学目的:

1.了解每个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表现能力。2.通过教师的示范,表现不同特点的花。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太阳化的造型表现及构图。2.颜色的合理搭配搭配。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蜡笔,4K纸张。教学过程:

一、回答提问,获得鼓励

同学们,平时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花,说出最多种类的奖颗五角星,积极举手发言。

二、老师讲解

花的种类很多,我们今天主要学习大自然中常见的太阳花的绘画过程。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阶段之一,花颜色艳丽,气味芬芳,吸引着小蜜蜂小蝴蝶。

三、教师讲解示范

四、自主选择,表现太阳花

同学们,太阳花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让老师看看你们各自的太阳花都长什么样。

五、互相交流

同学们,要知道太阳花是五颜六色的,你们的画面中是否缺少了点颜色,没关系,不要紧,人多力量大,大家可以相互学习一下,看看各自都有哪些颜色,然后添加到自己的画面中去。

六、提出要求,学生完成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品展示,教师讲评。

八、课堂小结

第一节课很重要,学生对老师,老师对学生都有第一次的了解,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同时,第一节课也可以推荐几位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成为大家的榜样,改掉一些绘画中的不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大公鸡 教学目的:

1.学习简单的创作情景设置,进行构图审美教育。2.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注意画面的创意、安排和色彩搭配。

2.能从不同的角度、题材表现公鸡的特点,表现手法及材料不拘一格。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自由发挥。教具:铅笔、橡皮、蜡笔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猜谜:头上顶着大红冠,身穿五彩花花衣,每天早晨要歌唱,人人听了忙穿衣。

(谜底:公鸡)

启思:(1)你见过公鸡吗?它是什么模样?(2)公鸡有喜、怒、哀、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导人新课。

公鸡很漂亮,油亮脖子金黄的脚;公鸡很勤快,每天总是迎着太阳歌唱,唱出了早霞,唱来了黎明。瞧,这里走来一只神气的大公鸡,他昂着头,挺着胸,下副神气活现的样子,你们喜欢吗?(教师出示“公鸡”图示,贴在黑板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着画“公鸡”。(板书课题)

三、动手实践创造美。分小组探究画的方法,用幻灯指导讨论思路。

(1)启发学生围绕“公鸡为什么美,美在何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

解,可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花公鸡的特点。

(2)指导学生构图。主题画中的主体应突出,构图饱满。

(3)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作方法及材料。2 汇报讨论结果。动手实践。学生开始构思→构图→选择表现方法及材料→设计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1)根据学生的构思,帮助学生修改创作方法。(2)允许差生进行模仿性创作。(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四、师生评价欣赏美。

(1)学生自评。请几个同学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的创作过程,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方法。

(2)学生互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喜欢的水果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水果的特征。

3、继续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油画棒工具。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要抓住其特征。在用油画棒起稿时要注意有大有小,聚散变化。

2、课前准备

教师:范画、几种常见的水果。学生:水彩画常用工具、油画棒。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蜡笔 教学过程:

一、联想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形,提问:这是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

2、你能把它变成一种水果吗?

3、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

4、请学生点评。

二、思维拓展练习:

1、除了这些水果,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水果吗?

2、我们可以在圆形上进行添加,把它变成葡萄……

3、我们可以在圆形上减去一部分,让它变成香蕉……

4、你能象老师一样变吗?

5、拿出纸和笔,把你变出来的水果画出来。

三、画面安排: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果盘。

2、果盘中可以放上哪些水果?

3、是不是随便乱放?应该怎样放比较美观?(要先放……再放……)

4、果盘外面可以放……

四、学生作画指导:

1、像老师一样,画出一盘放着的水果。

2、可以变换水果的种类和果盘的样式。

3、画的快的同学可以画上背景。

五、作业讲评:

表扬画面饱满、有自己创意的作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京剧脸谱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京剧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3、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表现戏曲人物脸谱的特点。

2、如何把握好京剧脸谱的主要特征,解决好脸谱知识学习与刻制、印制版画的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讲解京剧知识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京剧内容以惩恶扬善、孝敬长辈、忠诚国家为主,这一京剧片断唱的是李逵返乡接母亲到身边安度晚年的故事。在京剧中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二、介绍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图例:关羽 ②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图例:晁盖

③十字门脸: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图例:张飞

④碎花脸: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对称中显得复杂的称之为“碎

花脸”。图例:杨七郎

⑤歪脸: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滑稽风趣、丑陋反面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四、教师示范

五、学生作业

1、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画。

2、注意事项:①自选谱式;②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3、根据不同角色、不同人物特点选用不同 的颜色

六、教师巡回辅导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水果娃娃

教学目的:学会夸张的造型手法,表现拟人化的水果娃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画出各种水果的外形。

2、各种水果娃娃的有趣表情。教学方法:启发、自由发挥 教具:铅笔、橡皮、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2,做游戏:

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水果娃娃,你们看看她是谁啊?(水果娃娃自己介绍自己。)嗨,大家好!

我是菠萝娃娃,来自美丽的水果乐园,今天,我想找一些朋友和我一起去美丽的水果乐园玩一玩、逛一逛。

同学们我们愿不愿意和她一起去水果乐园玩啊?

但在去之前,我们要打扮一下,把自己也变成一个水果娃娃,那么,水果是怎样变成娃娃呢?

出示水果娃娃的基本步骤。

(水果的基本型+五官、四肢、装饰物)二,认定目标: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节十分有趣的课。出示课题:《 水果娃娃》 三,导学达标: 1,教授示范:

示范操作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示范画:西瓜娃娃)

1)说明西瓜娃娃的色彩,选取绿色油画棒。(说明任何色彩笔都可以选用)不用铅笔和橡皮,学习用绕线的方法将西瓜的外形修整出来。(同时将西瓜的简单基本型展示于多媒体上)

2)请学生们微笑一下,感觉一下自己在微笑时的神情变化:嘴角向上翘、眼睛小了……)

3)用黑色记号笔,将五官按照微笑的感觉表现出来并对四肢加

以讲解。

4)提问:还可以添加哪些装饰物? 2,分组作业:

接下来完成个人作业要求是: 1)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表现方法画一个水果娃娃。2)要用概括的方法表现四肢和五官表情。3)创造出一个充满个性的水果娃娃。

出示多种水果的基本形状和多种表情。(多媒体)教师巡回辅导,并放音乐.完成了充满个性的水果娃娃以后,请把它粘贴到黑板上来。四,达标测评:

1,作业展示:设计一个“水果娃娃乐园”的栏目,把学生画好并剪好的作品贴上去。

2,作业的评选和奖励:

请学生进行评选,并选出好的作业和发奖品。总结:

今天,同学们在不断尝试和帮助下,掌握了用各种绘画方法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使水果娃娃变得可爱、漂亮。还懂得概括的方法来表现四肢和五官,加快了创作速度。希望你们能在以后的绘画中要经常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简单的表现手法画出最美丽的图画。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手印、指印变变变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指印、手印画,展开想象,进行适当添画。2、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造型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情感。

3、在有意无意的拓印中,从不同角度对于手指印进行联想添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放松地玩,在玩中掌握手印、指印及随形联想的方法。

2、根据自己印的形状,大胆地联想、大胆地变化、大胆地表现。教学方法:启发、示范、自由发挥 教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颜料、彩笔、大号排笔、水粉笔、甘油、布、水桶、大张白纸、彩色纸等。

1、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猜谜,揭示答案——小手。

2、做“拍手游戏”。

课件:拍手歌。(出示歌词)带着孩子们一起拍手一起唱。

3、师: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说说我们的小手都能干些什么呢?(与生活结合)。

生:写字、做事、吃饭拿筷子、弹钢琴等等。

师:“手”的用处可真大啊!那我们来观察一下我们的小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发展阶段

观察讨论:观察自己的手心、手指,自己发现手的纹理变化。

2、与同学们比一比,一样不一样。(1)掌心的纹理(2)手指的罗纹

三、教师示范

(准备):一张大白纸贴在黑板上,请孩子选出2种喜欢的颜色。用排笔蘸上颜料在自己的手上涂色。先涂左手,然后把手压在大白纸上,再用右手涂上颜色,压在白纸上。

师:看老师印了2个手印,你们想不想也尝试一下呢? 生:想。(开始动手)。同桌合作。

3、学生尝试练习。师巡视,指导。

4、添画(教师示范,先洗净手再用彩笔添画、或者直接用手代替笔选择手印或指印添画)。

师:老师添了几笔,手印变成了孔雀,你们来想象一下,你们能把它们变成什么呢?

四、学生想象

学生作业(给自己刚才印的手印添画)。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美丽的小鸟一起飞 教学目的:

1、学会小鸟的绘画方法。

2、再次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大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进入想象

2、将想象到的美丽的画面用纸笔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蜡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小鸟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小鸟)

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小鸟,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许多小鸟呢!小朋友,你们仔细看啊!小鸟来了!

哇!那么多小鸟向我们走来了!

2、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小鸟有什么特点?长的怎么样?

3、老师还知道,有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小鸟。课前就已经收集了有关小鸟的资料,我们请他们拿上来和大伙儿一起来分享快乐,好

吗?

4、小鸟非常聪明,不但会帮助人们做事,而且还会表演节目。小朋友,你们看,上面的小鸟正在为我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呢!(出示图片)

二、激情表达,亲近大象

1、刚才小朋友们了解了那么多小鸟的知识,而且还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小鸟图片,那么此时的你想对小鸟说些什么呢?(小鸟你真聪明、小鸟你真能干、小鸟我真想摸你的长鼻子……)

2、你们的想法五彩缤纷,让老师也深受感染!刚才,有几个小朋友说,想跟着小鸟一起去游玩,这个想法有多有趣啊!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吧!

三、大胆想象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伴着悦耳的音乐,走进了想象的世界。现在,小鸟向我们走来啦!让我们赶快爬上去吧!想坐哪儿就坐哪儿,坐好了吗?我们出发啦!

我们来到了茂密的森林,趟过了清澈的小河,小鸟飞过了山坡。哇!小鸟带我们飞起来啦!我们飞过了乡村、飞过了城市、看到了碧绿的草原、看到了壮观的大海、越过了高山、来到了北京……

2、小朋友,刚才你们跟着小鸟,心里觉得怎么样呀?你们跟着小鸟都看到些什么呢?

四、自主选择,表达小鸟

1、这些感觉真妙啊!小朋友,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来表达的。

要是你来画,能不能比他表达得更好,更有趣?

2、现在,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心爱的美术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刚才乘着大象的情景,尽情得表达出来吧!(音乐)

3、想画的小朋友,只要完成构图,如果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和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拿到前面来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己讲述,师生点评)(投影仪展示)

五、以点带面,超越小鸟

1、刚才小画家们把和小鸟一起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是呀,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有好多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现在,你还想和什么动物去玩呢?

六、相互友好,共同生存

1、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动物是那么的可爱!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这么生机勃勃;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这么多姿多彩;有了它们,小朋友们的想象才如此的丰富和有趣!

2、让我们和动物永远做好朋友吧!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老人和儿童 教学目的:

1、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2、大胆的线条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型特征及活动情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贵品质。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2、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的运用。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老人和儿童

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朋友(课件出示照片),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是一个小男孩……

师:那想不想知道他是谁?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成长历程!(课件展示刘德华从十岁→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八十岁变化成长的过程)

师:

1、真是岁月不饶人哪!年少时和年老以后的差距真大呀!

二、比较

这两个年龄阶段有什么变化?多了什么?少了什么? 生:眼睛无神……皮肤松弛……胡子白了…… 教师小结板书: 儿童老人 眼睛明亮无神 眉毛浓黑变白 胡子无变白

皮肤紧绷 光滑皱纹粗焅………………

三、欣赏图片

老人的脸上有岁月的刻痕,儿童却像幼芽一样稚嫩。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看看老人和儿童还有哪些不同?(通过欣赏和比较,进一步了解老人和儿童的特点。)

四、教师示范

画一个儿童、一个老人的头像。教师边讲老人的特点与儿童特点边绘画。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1、作业:(1)用线条画画你所熟悉的老人或儿童。(2)也可以表现你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的情景。

2、要求:(1)抓老人和儿童的特征,有些表情及动态则更好。

五、作业评论

1、说一说: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2、评一评:相互评价,并提出意见

童心童眼看儿童画 篇3

关键词:了解;倾听;培养;呵护;想象力;儿童画;评价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86-02

我们常常在小学美术创作中谈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但我认为在小学美术创作中对学生个性的了解是启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了解他们在现年龄阶段具有的个性、特性、喜好,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甚至包括他们喜欢用的流行语言。因为这样的一个了解过程,有助于美术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力时,对小学生脑子所产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根源有个预知性,促使美术创作过程中,能正确引导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见解:

一、带着童心走进学生的世界

人与人之间常常会因为有共同的爱好,而成为无所不谈的好朋友。面对我的学生我也是抱着与好朋友相处的态度来与他们交流,首先是了解自己的学生属于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交流方式。试着放下讲台上教师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态,尝试着让自己带着一颗未泯的童心走进学生的世界,接触了解到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看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说他们爱用的流行词语、玩他们主流的游戏,这样一个主动融入的过程,为我在启发学生想象力的美术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如我在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材《人的表情》这一课,要求学生能用夸张的表情,绘画出不同人物性格。这时,我就根据学生特别喜欢看的《海贼王》动画片来进行学习铺垫;学生最喜欢把剧情里的人物分成好人和坏人,备课时我就把动画片里最能代表好人与坏人,两类人物的特写图片导入PPT课件里,在组织《人的表情》这一课教学时,设问“怎样在绘画中更好的体现不同人物性格的表现?”,学生都皱紧眉头,这时我把早已准备好的《海贼王》图片一播放,顿时,学生们惊讶的睁大了眼睛;他们可能根本没想到我们的美术老师会看《海贼王》,还会把这部动画片的人物,用到美术课堂上来。看着学生脸上又惊讶又好奇的眼神,我便侃侃而谈图片中动画人物角色扮演。只见学生对我讲述的故事情景不断的点头,看见学生的激情已被点燃时,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在自己最喜欢和最了解的人物图片中,进行人物性格表情比较和分析;“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情?”,当学生掌握不同表情的特点后,再次深入启发学生“如果你是动漫画家,你还能用哪些更夸张的表情,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最后在学生的绘画创作中,不负众望的看到一张张不同人物性格的夸张表情,当时就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成功。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尽“的主动找到我,继续跟我聊动画片里的故事情节。试想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在启发他们想象力的开始,如果自己没有一颗童心,怎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想、所知、所爱的呢?带着一颗童心,我就这样走进学生的世界里。

二、带着童心倾听学生的童言童语

沟通是与人接触时,用语言与行动表情的交流。美术绘画创作中,学生经常童言童语的描述自己许多奇思怪想,不切实际的东西。作为教师的我们先耐心听完,因为良好的沟通首先取决于教师能耐心倾听,当学生积极向你描述绘画创作的想法时,千万不要对这些奇思怪想和语言进行打断、点评。在听的时候最好能给学生一些“哦?”、“是吗?”、“不错!”、“然后呢?”等互动词,避免过于注意细节或问过多问题,而打断学生思路,让学生真真切切的能感受到自己的美术老师对他所描述事物,有着同样的兴趣,并能认可他们想法的独特性。其实,就是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学生已经在语言上体现出创作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的开始,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正面引导。一旦有了这样良好的开始,学生在美术创作的作品才会生动、鲜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才能得到更完善的发挥。

例如:我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副画叫《爸爸游乐园》,画里把爸爸的头画成一个游乐园,眼睛是游泳池、鼻子是滑梯、大笑的嘴巴是海盗船、耳垂上吊着秋千、头发变成迷宫、胡子上还刺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就好奇的问他,怎么想到把爸爸变成游乐园?他说:“我在书上看过《盘古开天》的神话故事,盘古非常伟大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所以我觉得,爸爸也可以像他那样变成游乐园”。听完他的回答,我禁不住的笑着说:“真是太神奇了!”。这就是学生充满童心天真的丰富想象力,我们千万能用成熟、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维,去评判学生天真的童言童语是否符合实呢?甚至说不是这样的,应该是那样之类的话,岂不是破坏学生,美好的想象力。放下成人的思维,带着童心倾听孩子的童言童语,多些鼓励、倾听,让学生们自己畅谈自己所构思的画,你会发现,学生大脑里潜在的想象是如此的巨大,他们纯洁的心灵,独特的想法往往带给我新的启迪。所以,不管我们的学生在绘画作业中,是如何表达他们的想象力,作为一位美术教师应对学生这种积极的态度、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在绘画表现中,真正做到“敢想敢画”。

三、带着童眼评价童画

当我们已经走进学生的世界,并带着一颗童心倾听学生的童言童语时,面对学生一张张绘画作业,又该如何评价呢?我认为:首先作出评价之前应先学会“读”懂儿童画。我在“读”学生绘画作业时,就先在脑子里想学生们为什么要这样画,想表达什么?体现什么当?当体会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表达的意愿后,再带着“童眼”看看画面那些奇异独特的表现方式,是否能在画面内容中,体现出跟他们年龄相符合特征。一旦有独特吸引我的地方,便给予肯定和鼓励。

其次,美术教师更不应该以“像不像”、“准不准”这样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绘画。儿童绘画常受其直觉思维和自我中心的影响,往往主观、意象。儿童绘画评价中,如果以像不像、准不准为标准,下次学生们的画就都会“依瓢画葫芦”的方式完成绘画,这样不但谈不上培养学生绘画创作想象力,更会丧失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最后,我经常与学生一起看看过去画过的作业,让学生加深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取得的成绩。每次学生的成长都一定给予适当的赞扬,我认为把这些综合在一起,是给我们学生绘画创作最好的评价。

四、鼓励学生作画过程中多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技巧运用

最后,在小学生美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群体应有充分的了解外,在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方面,我还在美术教学环节中,还应向学生介绍和欣赏不同绘画材料及工具,所能表现的各异的绘画效果,让学生对新材料及工具,有好奇心并从中探索更多的乐趣,在这样的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会更加激发他们欲求表现的创作欲望,让我们的学生绵延不断领略到不同的绘画内容,应用不同的绘画手法和技巧,并选择探索应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取得更好的绘画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美术老师带着童心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童言童语,真正发现他们内心丰富情感;并对他们的作业给予肯定和鼓励,带领他们不断探索、尝试新的绘画内容和技法的表现时,才能使他们在小学美术创作中,真正形成独立的个性,认识新事物获取新知识。所以,我认为在小学美术创作中对学生个性的了解是启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儿童画教学探索 篇4

但是, 当前儿童画展上所展出的作品, 有的让人感觉不舒服。仔细观看, 很多儿童画都是在技法上下功夫, 在内容方面则表现的不足, 可见, 儿童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1.站在成人的立场上, 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画

许多儿童学画, 是在家长的意愿下开始的。刚开始, 可能家长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 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画家。可是时间久了, 就会受到其他功利性的影响, 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学画的儿童相比, 常会站到自己的立场评价儿童画, 觉得画的不好就批评。其实, 儿童有自己的世界, 家长不应该过多的干预。产生分歧的焦点, 就在于用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儿童画, 在他们眼里, 儿童的画是乱涂的, 不成比例。因此, 就对孩子的画进行否定, 甚至嘲笑, 而后又根据成人的画法对儿童进行教育, 教孩子进行临摹。一些家长对儿童画的评价就是像不像, 美不美等, 如果不符合成人眼光, 就会被认为不美。一些教师在儿童画教学过程中, 也会使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 不注重儿童个体差异。

2.注重了绘画的结果, 忽视了绘画的过程

大家对儿童画的评价就是好看与不好看, 这个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成年人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对孩子的作品打出所谓的分数, 分出优、差等, 可是天真的孩子都比较欣赏自己的画, 不理解这些分数的含义。成人常对儿童的画很挑剔, 经常会说:这是画的什么啊, 难看死了!或者这孩子瞎画, 竟然把人画的比房子还高?等等, 就要求儿童擦了再画, 这样反复地折腾, 到最后, 儿童对画画产生了厌倦情绪, 也限制了儿童的想象。成人们之所以会做出这种评价, 是因为他们看中的是绘画的结果, 而不去注意孩子绘画时的想法。

儿童画是儿童能力的一种展示, 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是儿童思维的呈现。儿童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 儿童画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进行, 需要成人的关注与帮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儿童画教学:

1.充分发挥儿童绘画的想象力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没有界限,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儿童最初学画, 喜欢乱涂, 也就是所说的涂鸦, 涂鸦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途径, 我们不能禁止, 而是要鼓励, 加以引导, 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的去想象。儿童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年龄段, 在他们眼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地球被污染了, 就会流出伤心的泪水;小树会在微风的爱抚下唱出欢快的歌谣;月亮姐姐高兴了, 会睁开圆圆的大眼睛看着大地等, 他们没有去过海底或者天空, 但是爱画海底的世界, 在这些画上, 我们看到儿童的内心世界, 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孩子的这些天真、好奇的想法有时会让大人难以接受, 但这些想象力往往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2.引导儿童树立成功的信心

俗话说, 多一分信心, 成功就多十分。儿童的自信心对他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缺乏自信心, 儿童就会在困难面前变得胆怯, 也会束缚儿童的思维。孩提时代的美育, 对儿童的审美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在儿童画教学中, 我们要培养儿童自信心。我们应该鼓励儿童大胆想象, 尝试着去画, 就是随意乱涂, 也不能批评, 这里的关键是让儿童能够画出来自己心里的想法, 克服不会画的情绪, 让他们在有信心的情况下, 在轻松的环境里, 画出自己的所想。

3.用儿童的眼光看儿童画

儿童画有其自身的特点, 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儿童画, 要用儿童的眼光来欣赏儿童画。看儿童画时首先要了解儿童做这幅画的动机, 他通过这幅画想表现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儿童的创作。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儿童的生活经验及个体差异, 有区别的对待。同时, 要与儿童一起分享绘画的乐趣, 多用肯定的、赞扬的眼光、语言来激励儿童, 让儿童感觉到他的画是成功的, 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对儿童画的表扬要适当, 找出画中的长处给予肯定, 让儿童得到真正的鼓励, 提高他们的主动积极性。

4.提高儿童的观察力

在儿童画教学中, 观察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力是儿童想象、创造的基础, 能够开拓儿童的思维, 张扬儿童的个性。因此, 儿童在学画中, 要找到独特的视角, 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 分清物体之间的差异。在观察中学会比较, 比较能够提升儿童的观察力。儿童的观察有着很大的片面性, 毫无目的, 一会看看这, 一会看看那,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简单的事物, 由简单到复杂, 从表面观察慢慢地深入观察, 比如, 带领儿童观察楼房的时候, 先引导儿童看楼房整体是一个长方形, 再依次看楼房的层次、布局等, 这样儿童在绘画的时候整体到局部都有印象, 会容易得多。但是教师让学生反复观察, 因为儿童的观察力比较有限, 记忆的时间也很短, 对一个事物只观察一次, 很难得到深刻的印象, 只有反复观察, 才能达到效果。

5.儿童画教学中要保护童心、尊重童趣

儿童画的开始就是自由的涂鸦, 他们会用颜色和线条轻松自在地涂鸦, 发泄心中的感觉, 这就是儿童的童心、童趣的自然流露。在大人的眼光中, 他们是乱涂, 不是画画, 甚至会批评他们, 但是万不能小瞧了这些乱涂, 正是因为这些乱涂, 才有了长大后的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儿童画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童心、童趣, 它们成为儿童画的灵魂, 如果没有童心、童趣, 也就没有了儿童画, 儿童画是童心、童趣的自然流露, 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成分掺杂在里面。儿童画可以看作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游戏, 教师要注意引导, 看看他们的作品还能画些什么内容, 或者有的内容是不是可以画得大一些或者小一些等。

总之, 儿童画教学是一门艺术, 指导儿童画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儿童的自由发挥, 提高儿童的兴趣和热情。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表露, 儿童的个性在画中得到张扬, 因此, 我们要重视美术教育, 激发儿童创作的信心与欲望, 培养儿童创作的灵感,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儿童的积极性, 创作出与时代相结合, 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画。

摘要:美术教育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形成儿童未来的、和谐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格具有重要性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析当前儿童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 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探索如何进行儿童画教学。

儿童画教学的美学实践 篇5

关键词 儿童画 美学 实践

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教学的领域也渐次拓宽——儿童画、沙画、脚印画等一批批具有儿童气息的绘画形式渐渐进入了课堂。在这众多绘画形式当中,儿童画因能更好地符合儿童的心理、能更好地方便于儿童的操作、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去表达,故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成为低年级美术教学的主流。然而当我们看到“儿童画”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时候,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很多地方的儿童画教学几乎都是在技法上做文章,很少考虑儿童的心理,更少考虑儿童认知世界的方法。作为反映儿童心理特征的绘画形式,儿童画理应更好地适应儿童对美的认知的规律,应更好地遵循儿童对美的表达儿童对美的体系的建构的特征。

一、帮助儿童丰富美的感知

儿童画是儿童“眼睛观察、大脑思考、内心感动”后,在手、眼、脑的协同作用下,画出的具有儿童思维特征的对自然或社会的浅意识的视觉符号。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式的观察、儿童式的思考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还没建立起完善的思维体系,还不能通过推理、想象来勾勒他们心中的世界,于是他们基本上以“形象思维”“线型思维”作为表达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儿童画时,就应帮助儿童丰富感知的表象体系,帮助建立立体的的形体意识,如带领孩子去观察鲜嫩的花草,和他们一起在花园嬉戏,和他们一起仰望满天飞舞的蝴蝶……让他们在具体可感的世界里建立美的表象体系,继而带领他们走进美的世界。

在《分蛋糕》的绘画教学中,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回忆分蛋糕、吃蛋糕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丰富美的内涵,从而创作美。这一课教学的关键,不是创作,而是帮助学生体验美、丰富美的认知体系,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将看到的、想到的与“美”建立直接的联系。为此,我是这样设计《分蛋糕》的:上课伊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儿童过生日分蛋糕的场景,并配以“生日快乐”的歌曲,由此建立“蛋糕”的快乐美;随后,我与学生们一道,看蛋糕,通过多媒体将圆形的、心形的、三角形的、菱形、宝塔形的蛋糕给呈现出来,让学生大饱眼福,由此建立“蛋糕”的形态美;然后再讓学生“说”蛋糕,说形式、说颜色、说感觉、说分法,由此帮助学生形成对“蛋糕”美的表达形式……

这样,学生在看、在想、在说、在分的过程中,进入分蛋糕的情景里,于是他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去描绘看到的、想到的蛋糕,去勾勒蛋糕所呈现的美的世界。

二、帮助儿童完善美的能力

赫伯特·里德曾说:“从新石器时代到今天都存在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儿童们一直在画画。”是呀,儿童有一种天然的本能——画画,画小鱼、画虾米、画他们所看到的一切。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画画需要一定的技法,需要必要的构图能力,需要对表达的意象进行整体统一的布局意识,至于“乱笔涂鸦”则是画画的初始阶段,是对画画最原始的冲动,如果我们不能引导学生冲破这个初始阶段的作画意识,就会使学生徘徊在这个初始阶段而失去信心。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作画知识和基本的绘画方法,进而逐步提升表现美的能力。

《群鸡捕食》这个儿童画教学的主题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鸡群的布局,如何合理地运用线条的组合。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群鸡捕食的画面,继而捕捉一个有代表性的“瞬间”,以此画面让学生揣摩各只鸡的“站位”;接着选取有两只具有共性的大鸡与小鸡,让学生观察大鸡与小鸡在形体上、神态上的差异,琢磨它们层次的比例;最后,通过小鸡的简笔构图法,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鸡类的画法。通过这个有步骤、有层次的教学,学生就会在作画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表现美的能力。

三、帮助儿童建构美的体系

随着学生生活阅历的增多和知识的丰富,他们已初步形成关于美的认知与理解,但他们还不能全面建立关于美的价值纬度。此时应不断地引导孩子拓宽自己的视野,接触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去了解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让孩子去捕捉更为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关注“美”的渗透,让学生在情意浓浓的创作过程中去感受、去创造美,从而让美术因美而多彩。

《歌颂祖国》绘画的教学目的就让学生通过画笔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基本上局限在“两点一线”的框框里,除了用“向国旗敬礼”“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等题材外,很难再有其它的素材。为了丰富“歌颂祖国”的主题,我在教学时,先播放了一个歌颂祖国的电视记录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接着播放一段“人间有真爱”的画面,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全新的认知——“有爱,才有美”;最后让学生诉说“心中的祖国”,并画在图纸上。就这样通过感受、理解、诉说、绘画,让学生形成一个全面的、立体的“美的体系”。

儿童画——儿童美术教育的奠基石 篇6

一、儿童绘画的实质

许多美术教育研究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分析理论、感知理论、情感绘画理论等, 站在各自研究的不同角度, 分析认为:儿童的绘画行为源自人类本身的驱动, 是天生就具备的, 是一种天性和本能;或是认为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 儿童借助绘画这一“语言”表达内心的所想、所感;抑或认为是受环境影响的从众心理, 日渐习得。

1. 儿童绘画是儿童本身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

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发现, 儿童绘画的实质是:儿童本身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 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所以,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为孩子出示一个绘画主题, 他们在创作之前, 总是会问老师:画这个可以吗, 画那个可以吗?在他们的提问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即使是相同的话题, 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也各不相同。

2. 儿童绘画是儿童游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自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展示。

儿童把绘画当做他们游戏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发自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展示。因此, 当孩子还不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时, 他们就已经想到了如何用手中画笔, 描述他们看到的事物, 并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

3. 儿童绘画是儿童天真、活泼真情的流露。

无论是儿童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 还是被成人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孩子们每天都在饶有趣味地进行创作:毫无修饰的、不和比例的人物造型, 夸张的人物表情, 变形的人物动态、没有调和的原始色彩……无不洋溢着儿童天真、活泼的情感, 是儿童旺盛生命力的流露。毫无疑问, 美术对儿童是有价值的, 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与玩耍一样, 成为他们成长和自娱自乐的重要实践活动。

那么, 我们通过辅导儿童画对学生进行的艺术教育, 将会对儿童的成长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创作儿童画, 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何在?

二、儿童艺术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同时他在《为了和平》一书中阐述到:“我们不仅是要培养少数有艺术才华的孩子成为艺术家, 更要引导大多数孩子进行正常的创造活动, 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 维护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此, 儿童美术教育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 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 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 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 虽然还很幼稚、肤浅, 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 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未来的世界开拓者和创造者, 必须拥有更为敏锐的美感。因此, 从小就要让孩子学会用美的眼光和标准对周围的事物作出思考和价值判断, 使他们艺术的心灵不被陈规陋习所束缚, 成为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的主体。从这一点上来说, 美术教育才真正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

2. 使儿童个性得到自然发展。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 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表现人们内心世界的艺术, 儿童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 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 确定自身的价值。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教师应利用现有的课程, 创造性的教学形式, 在尊重儿童个性差异的基础上,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并给予肯定, 从而促进其自我成长。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去思考、去实践。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能, 展示他们自己的个性, 鼓励孩子不断的创新。

3. 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 培养创造能力。

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 搓弄着泥巴, 堆砌着沙堆, 趴在地上涂画。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兴趣, 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发展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 是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 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 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 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儿童的创造性逐渐丰富。

创作从儿童画开始 篇7

一、扎实的儿童画绘画功底

作品的创意是要花一番的功夫来思考, 但是有时候往往头脑中已经想好了各种各样的创意, 可是到了真正要落到纸上的时候, 却不知道要怎样表现出来, 如何绘画, 其实, 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 需要一个阶段的训练, 这个阶段主要是临摹, 临摹是一种最好的向大师学习的手段, 欧洲有很多美术大师本身就是临摹出身的, 所谓山高人为峰,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 我们就会走得更远。通过临摹学习大师的构图、制作、画面处理、人物内心如何刻画等。在这个阶段, 除了要勤临摹, 老师的指导和分析也是很重要的, 如何发现作品的美, 理解作品意图也是理解画者的内心, 从技术上如果学习, 通过一个阶段的临摹和训练, 每个学生都能在构图、人物刻画和色彩表现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提高, 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是创作的主阵地

在以教学为主的课堂活动中, 要充分发挥以情激趣、启发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组合素材, 进行观察、构图、收集素材, 帮助学生理清想象和作图构思之间的差距, 在绘画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让学生的构图与想象达到最近的距离。比如在绘画中, 很多学生对绘画的某些部分, 仍是模糊不清的, 有些学生对某种人物不会用绘画语言来表现, 有些学生对一些人物的动态搞不清楚, 有些学生对一些人物的动态较模糊, 有些则对绘画立意不是特别理解等。这时, 作为教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逐步达成创作的欲望:

(一) 激发兴趣, 变枯燥为生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的火种很容易被点燃, 他们经验不丰富, 社会阅历也少, 对事物的认识不会以主观意愿来完成, 这就给创作画的想象留下了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教师在指导低年级的命题画时, 可以合理安排自由画和命题画的比例, 比如, 教材有时要求画某些动物或树木, 单独的画这几个主体形象, 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给予画的大背景, 比如, 在大森林、在河边、在草丛等背景里画动物, 在城市的街道上、在乡村, 在郊外等背景下画树木, 在海底、在河里等背景下画各种各样的鱼……

(二) 因材施教, 促进创新能力。

创新是美术的灵魂, 在学习群体里, 每个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很不平衡, 受到他们的性格、修养、环境、绘画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有着复杂性和丰富性。同一主题的作业, 几十个人就会有几十张面孔和特点, 这里作品里也是学生的表达, 教师要及里发现作品里的特点, 从而发现学生绘画闪光点, 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促使创造力和绘画个性的形成。

(三) 有效的评价机制, 感受创作的快乐。

有效的评价过程是有效教学过程的重要保证, 因此, 在美术课堂中, 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充分肯定学生, 保护学生的潜能。对于绘画作品, 我们可以让学生发现美, 自评:说说你自己的作品美在哪?互评:他的作品美在哪?师评:哪个部分画得最好?“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学生一时在作品面前有了自立的姿态, 对绘画作品有了自己的创见, 动手创作时就有自己的审美判断。

(四) 在情境中创新。

(1) 音乐陶冶法。导入情境, 启发想象是儿童画创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咖啡厅里, 听着音乐, 轻快的音乐能让我们回忆起甜蜜的往事, 悲伤的曲调让人感染了人们的忧伤, 一首美丽悦耳的音乐会使人思路奔放, 情思飞扬。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在美术课堂中, 要让音乐飞入美术课堂, 积极营造艺术氛围, 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诱发绘画灵感。

(2) 故事创作法。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创作能力。在课堂上可以用故事来启发学生深入想象, 深化创作主题。

三、拥抱大自然, 就在身边

面对大自然, 只要你肯走近, 肯汲取, 肯倾听, 你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因此, 教师要经常布置“观察”作业, 尤其在参观时, 在参加运动会, 课间活动, 文艺活动前布置各种观察作业, 让学生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在学校运动会时, 我事先布置了让学生观察在运动会上运动的姿势, 每个同学记录下一两个场景, 学生们用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同的视角, 尽情地发现大自然的美, 记录着自己看到的世界, 数十幅多姿多彩的作品如期而至。

浅析小学美术儿童画教学 篇8

一、儿童绘画的特点

通常我们把儿童期界定为3~12岁, 其中, 4~9岁是典型的儿童心智期。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的分析, 儿童的心智具有“现实性”和“泛灵性”特征。所谓的“泛灵性”指儿童总是赋予物质世界以心理的特征, 正如他们总是赋予心理存在以物质的特征一样;反过来, 在他们眼里, 物质世界似乎是有心理活动的, 是有人性的, 他们不会根据物质世界自身的规律来解释世界, 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判断事物。儿童在绘写涂画过程中, 锻炼了手、眼、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及其思维开发能力, 他们通过绘画活动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获得美术绘画技能的同时, 其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诸多基本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儿童画充满着天真烂漫、稚拙、单纯的情趣, 是孩子认识生活, 展现其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绝大多数儿童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然而就在他们信手涂鸦之间, 真正的艺术便诞生了———这就是艺术, 属于孩子的艺术, 也就是我们谈到的儿童画。儿童对观察对象所产生的理解是肤浅的, 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所决定。他们基本上只专注对象引人注目的地方, 一开始只会对局部发生兴趣, 忽视对象的整体, 观察事物常常笼统、模糊, 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对事物间细微的差别难以觉察, 不能表述, 往往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 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

二、儿童绘画的表达方式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我们通常是通过儿童的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来体会他们的想法和内心世界的, 但是, 儿童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儿童绘画是非理性的, 是即兴发挥的, 也就是以随着感官所接触到的事物为蓝本, 采取看到即接收, 接收即表达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界的感知。由于天性使然, 加之对新事物的感知, 儿童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是随意地表达, 这种无拘无束的画法不仅是他们外在兴趣的表达, 更体现了艺术的真谛——毫无修饰、回归自然。他们的画放任自流、随意发挥、超越想象、超越规则, 这种表达方式完全是“原生态”画法, 不追求“活灵活现”, 不追求“大家风范”, 只在于“即兴发挥”, 只在于“本能感知”, 运用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以及天真烂漫的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 儿童画是儿童们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简单的表达方式把他们所感知到的大千世界复杂的景象, 通过儿童天真的思维加工器, 抽象概括成他们自己的独特的、简便易学的绘画符号。这种符号的基本特点是:一笔一个结构, 一笔一个画面, 再反复地形成图形, 最后构造成他们自己的绘画。儿童画有其独到的表达方式, 他们的画不合常理而又有画理, 无意中与自然相通, 与画道相契。儿童画以心灵智慧为笔, 以独特感知为墨, 通过简单勾勒, 来画万事万物之相, 之后又反过来以万事万物之相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就做到了心与万物的相通。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仔细分析他们勾勒的简单线条, 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特点。如果把这个规律“编译”出来, 将会看到儿童画造型的奥秘。那就是儿童在创作过程中, 使他们所认知的世界万物通过情感得以表达、得以宣泄。

三、提高儿童画学习兴趣

1. 培养学习美术爱好

从一定意义上说, 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比教给他知识要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真正地让孩子领略绘画领域的乐趣并重视学生成功感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爱好。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举办活动, 适当表扬, 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 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使得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来共同配合老师的指导教学, 达到师生双边活动的高度统一, 达到兴趣与爱好的融合、情感与知识的升华。

2. 保护儿童绘画天性

儿童画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由涂鸦, 随意表达。自从儿童对外界事物有感知以来, 就会运用简单的线条、鲜艳的色彩来非常自由地、轻松地, 甚至放肆地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感觉, 是最难得的童心流露, 是最原始的创造活动!尽管在有些大人的眼里, 他们的即兴之作简直就不像画。但是,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原始的“涂鸦”, 有了他们对世界的独特感知, 才会有将来丰厚的绘画底蕴以及独特的思维模式, 才会有将来惊人的创造和想象。因此,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一定要注意并保护孩子的绘画天性, 保护他们的创作之源。

四、实施儿童画教学的意义

前面提到, 儿童美术教育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种, 是促使儿童用绘画来表达他们的认知, 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表现能力的学科。绘画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 增进儿童的体验。与此同时, 儿童在绘写涂画过程中, 锻炼了手、眼、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 以及思维开发能力, 他们通过绘画活动发现美、创造美, 在获得美术绘画技能的同时, 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诸多基本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我们一定要知道儿童画教学的目的, 在于要通过儿童思维方式的表达工具之儿童画来体会他们幼小的内心世界, 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不同事物的自我感知、自我表达的方式, 以及绘画时所体现出来的独创的思维模式, 以发挥他们天真的童趣, 并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最终使得孩子们能够身心全面进步, 能够完美地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教儿童画画, 重在启发、引导, 重在激发儿童学画的兴趣。孩子只有始终保持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才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潜移默化中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但是, 简单的挖掘是不够的, 教师还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从自己的作品中寻找优点, 汲取知识, 建立自信, 建立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 教师也要学会寓教于乐, 能够让孩子在体会绘画乐趣的同时也能够真正地感知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地使得孩子们能够长期、持久地热爱绘画, 能够认真地体会绘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总之, 儿童画是孩子们感知世界的一个窗口, 儿童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师不但要体会儿童们的内心世界, 还要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 同时还要使其掌握绘画造型的特点和绘画发展的规律, 并立足于儿童的兴趣、经验和技能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 鼓励儿童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充分体验创造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只有这样, 才能使儿童的创造潜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才能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纯真的天性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朝华.儿童画创作中的线条语言[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5, 22 (1) .

[2]王胜选.从“儿童画”看其审美心理[J].艺术探索, 2007, 21 (1) .

[3]容州.儿童画的特点及教学[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8 (3) .

儿童画考级引起的思考 篇9

关键词:考级,儿童画,素质教育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 反对应试教育, 硬要把本来应轻松活泼的创造性的儿童艺术教育, 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中去;本来是一种对儿童的素质教育, 硬要过早地向专业方向引导;艺术教育本应是以熏陶为主要形式, 偏偏要设定种种技术品级而不厌其烦。

而所谓考级只能加重儿童的精神负担, 损害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滋长他们的虚荣心, 使多数儿童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 不利于普及, 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再说, 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特有的审美方式和表现特点, 他们的天真、他们的创造精神怎样评?谁来评?

目前的情况是, 儿童画考级受到各方反对的情况下, 仍愈演愈烈, 把好容易在原创绘画中得到一点自由、快乐的孩子们再一次钉牢在‘功名簿’上。社会上的浮躁之风, 急功近利, 使得少儿美术阵地受到侵害, 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儿童美术是童年时一种天性的表达, 他们需要的是学习, 而不是考级。

对儿童来说, 绘画是一种具有可识别形象的符号系统, 他们对自然、对生命、对一切的看法及所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潜意识思维都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得到物化。黑格尔曾经指出, 儿童精神的发生是人类意识产生过程的重演。那么每个个体在他的生命早期也都会有过普遍精神所走过的那些发展阶段, 以向旁人显示其创造的思维轨迹。儿童的精神生成了绘画。整个人类历史的伟大文明亦能证明, 人在美术中的渴望和美术对生命的慰藉, 如同始祖在岩石上的刻画, 而对儿童画的所谓评级考级则完全忽略了儿童绘画中人性的需要。

当我们真正了解儿童后, 便会对儿童画画的自由权利的被剥夺表示深深的同情。成人所期待的聪明和知识难免有时会有片面性, 尤其是这种考级, 它的代价就是孩子的被损害。

当然, 我的意思也并不是说孩子就不要学习、不要受教育了。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这样写道:“教育具有培养或扼杀人的创造性的力量。”要尊重儿童的画画, 并不等于儿童就不要学习。儿童需要学习, 也需要受教育, 关键是怎么教。实质上人们早已意识到, 再也不能把学习定为必须予以消化吸收的某种特殊的知识主体, 而应把它看成人们通过其形形色色的不同经验, 学会表露自己的创造力, 学会交流, 对世界质疑以及成为自己的一个过程。儿童学画便应该如此。美国国际领导与教育中心主任说:“我们孩子生活的世界正以比我们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他认为孩子应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而这种学习无疑不是那种逼迫或者说是诱导孩子去参加所谓儿童画考级的学习。

近几年, 不断有热心人士主张搞儿童画考级, 来迎合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心理, 以“推动”儿童美术教育。让人不理解的是, 大家正在对应试教育认真反思的时候, 硬要把本来应轻松活泼的创造性的儿童艺术教育, 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中去;本来是一种对儿童的素质教育, 硬要过早地向专业方向引导;艺术教育本应是以熏陶为主要形式, 偏偏要设定种种技术品级而不厌其烦。

目前, 很多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正忙着研究儿童本身, 以期更好地挖掘儿童的潜能, 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为造就未来的创造性人才而呕心沥血。而所谓考级只能加重儿童的精神负担, 损害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把少数儿童捧离地面, 滋长他们的虚荣心, 使多数少儿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 不利于普及, 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再说, 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特有的审美方式和表现特点, 他们的天真、他们的创造精神怎样评?谁来评?如果违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 违反艺术教育规律的所谓标准印成书, 发到少年宫和学校, 后果会怎样呢?

近日不少家长咨询儿童画是否应该考级, 我对之持不赞成态度, 所谓考级只能加重儿童的精神负担, 损害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滋长他们的虚荣心, 使多数儿童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 不利于普及, 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再说, 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特有的审美方式和表现特点, 他们的天真、他们的创造精神怎样评?谁来评?

儿童画考级引起的思考 篇10

关键字:考级;儿童画;素质教育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硬要把本来应轻松活泼的创造性的儿童艺术教育,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中去;本来是一种对儿童的素质教育,硬要过早地向专业方向引导;艺术教育本应是以熏陶为主要形式,偏偏要设定种种技术品级而不厌其烦。

而所谓考级只能加重儿童的精神负担,损害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滋长他们的虚荣心,使多数儿童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不利于普及,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再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特有的审美方式和表现特点,他们的天真、他们的创造精神怎样评?谁来评?

目前的情况是,儿童画考级受到各方反对的情况下,仍愈演愈烈,把好容易在原创绘画中得到一点自由、快乐的孩子们再一次钉牢在‘功名簿’上。社会上的浮躁之风,急功近利,使得少儿美术阵地受到侵害,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儿童美术是童年时一种天性的表达,他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考级。

对儿童来说,绘画是一种具有可识别形象的符号系统,他们对自然、对生命、对一切的看法及所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潜意识思维都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得到物化。黑格尔曾经指出,儿童精神的发生是人类意识产生过程的重演。那么每个个体在他的生命早期也都会有过普遍精神所走过的那些发展阶段,以向旁人显示其创造的思维轨迹。儿童的精神生成了绘画。整个人类历史的伟大文明亦能证明,人在美术中的渴望和美术对生命的慰藉,如同始祖在岩石上的刻画,而对儿童画的所谓评级考级则完全忽略了儿童绘画中人性的需要。

当我们真正了解儿童后,便会对儿童画画的自由权利的被剥夺表示深深的同情。成人所期待的聪明和知识难免有时会有片面性,尤其是这种考级,它的代价就是孩子的被损害。

当然,我的意思也并不是说孩子就不要学习、不要受教育了。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这样写道:“教育具有培养或扼杀人的创造性的力量。”要尊重儿童的画画,并不等于儿童就不要学习。儿童需要学习,也需要受教育,关键是怎么教。实质上人们早已意识到,再也不能把学习定为必须予以消化吸收的某种特殊的知识主体,而应把它看成人们通过其形形色色的不同经验,学会表露自己的创造力,学会交流,对世界质疑以及成为自己的一个过程。儿童学画便应该如此。美国国际领导与教育中心主任说:“我们孩子生活的世界正以比我们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他认为孩子应成为终身的学习者,而这种学习无疑不是那种逼迫或者说是诱导孩子去参加所谓儿童画考级的学习。

近几年,不断有热心人士主张搞儿童画考级,来迎合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心理,以“推动”儿童美术教育。让人不理解的是,大家正在对应试教育认真反思的时候,硬要把本来应轻松活泼的创造性的儿童艺术教育,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中去;本来是一种对儿童的素质教育,硬要过早地向专业方向引导;艺术教育本应是以熏陶为主要形式,偏偏要设定种种技术品级而不厌其烦。

目前,很多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正忙着研究儿童本身,以期更好地挖掘儿童的潜能,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为造就未来的创造性人才而呕心沥血。而所谓考级只能加重儿童的精神负担,损害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把少数儿童捧离地面,滋长他们的虚荣心,使多数少儿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不利于普及,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再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特有的审美方式和表现特点,他们的天真、他们的创造精神怎样评?谁来评?如果违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违反艺术教育规律的所谓标准印成书,发到少年宫和学校,后果会怎样呢?

近日不少家长咨询儿童画是否应该考级,我对之持不赞成态度,所谓考级只能加重儿童的精神负担,损害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滋长他们的虚荣心,使多数儿童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不利于普及,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再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特有的审美方式和表现特点,他们的天真、他们的创造精神怎样评?谁来评?

儿童画 篇11

一、睢宁儿童画在2—4岁涂鸦期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涂鸦是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涂鸦期在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涂鸦期的儿童画具有丰富的原创精神和偶然因素,在这样的心智阶段,他们绘出了成人所无法效仿的佳作,因此我们认为,儿童在涂鸦期应避免大人的过多干扰。其次,涂鸦作品的差异性,儿童在涂鸦期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罗恩菲德总结儿童涂鸦期的表现,将儿童涂鸦细分为四个阶段:没有区别的涂鸦,纵横线的或者有控制的涂鸦,圆圈的涂鸦和涂鸦的命名。第三,从涂鸦的发展看儿童的成长。通过涂鸦期的一般发展可以发掘儿童的认知潜能,深入的了解儿童的智慧、感情、知觉、美感、创造力等方面的成长。所以,涂鸦形成本身就一种智力的开发,儿童可以在自己的故事世界里尽情想象和创造,从而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独立思考。

二、睢宁儿童画在4—5岁象征期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在这一个时期,儿童有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始借助画面表达他们的意图,他们利用特定的符号代替和表现象征性的图形。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逐渐消失的涂鸦期对象征期儿童绘画的潜在影响。此间,儿童的想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及时的运用到作画过程中,通过主观意识的不断刺激,使儿童感受人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易于表达的新的形体观念。这一年龄的儿童开始有智慧的倾向,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充分肯定儿童对事物的敏感度、适宜性和塑造力,让儿童更多的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美,体会空间关系,并培养儿童对事物的判断力以及正确运用点线面的能力。

三、睢宁儿童画在5—9岁表现期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1.

睢宁儿童画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的原则,实现以发展儿童个性、以美育人为目的教学行为,并在绘画方式上取得突破,推出写生画、想象画和临摹画的教学模式。

2. 睢宁儿童画的阶段分析。

小学一、二年级(6—7岁):这是儿童由自由式的随性作画转为以学校为媒介的正规学习阶段。依据儿童这一时期的心理规律,制定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计划,将教材、课题、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与儿童的成长规律相结合。小学三、四年级(8—9岁):罗恩菲德将这一时期大致归纳为样式化阶段,他认为“样式是儿童对人和环境之概念”。样式仅是形体概念,是创造经验的基础,概念越丰富,表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是儿童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应及时给与正确的指导,丰富他们对人物、空间、色彩等样式的认识,通过户外写生、临摹、讲解,提高他们对人物线条、空间秩序、基底线的运用以及色彩与物体结合的理解。小学五、六年级(10—11岁):这一时期被称为绘画心理的高级阶段,也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尊重视觉感受运用抽象思维概括能力去规范画面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写实绘画期。教师在这一阶段应正确分析儿童的年龄特质,完善理论知识,加大技能训练,鼓励儿童写生训练,从而培养儿童对色彩线条和空间等方面的控制。

四、结语

睢宁儿童画在培养儿童视知觉能力、启发儿童的心智、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增强儿童的抽象思维概括能力等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儿童智力的开发不仅在儿童画的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而且在美术教育教学行为的探索中展露出来。多元化的儿童画创作理念贯彻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因此,正视儿童画的积极作用,给与儿童更多的自由空间,扩展儿童个性思维的任务将被提上延续性教学的日程。

摘要:随着睢宁儿童画事业在理论和技能上的日益完善, 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兴儿童画产业。睢宁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时刻以儿童为中心,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参照年龄特征、审美情趣、个性差异、个人喜好等方面, 并且依据儿童在涂鸦期、象征期和表现期的发展特点, 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儿童美术教育。

关键词:睢宁儿童画,智力,绘画心理,开发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爱民.涂鸦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意义[J].艺术百家.2008 (7) .

上一篇:幸福的公式论文下一篇:流浪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