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画童心

2024-10-07

走进童画童心(共6篇)

走进童画童心 篇1

绘画是人类交流思想的一种语言, 是特殊的没有固定规范的一种表达手段, 它反映着画作者当时的情绪和心态。儿童绘画则是孩子们纯真思想和强烈感情的融合, 表达更为直率, 寓意更为丰富, 是儿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是对他人的一种诉说, 也是表明他们自身存在的一种方式。因此, 艺术教育应着重于艺术情感、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培养, 从而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领悟能力和表现力。

一、培养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造的精神

“大胆地画出你心里想的”, 这是我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 一些思维慢, 想象力不丰富, 技能掌握较差的孩子, 常常会渴望老师帮助他们画或得到某种指示帮助。因此, 他们战战兢兢, 唯恐画得不像, 不敢下手。在教学中, 我常常鼓励孩子们要有自己的思想, 做自己头脑的主人, “艺术贵在与众不同”“艺术自诞生起, 就意味着它是为了思想的表现和交流而存在的”。通过几年的儿童画教学, 我发现, 一些活泼外向的孩子, 其作品画面开阔, 内容生动幽默, 色彩绚丽明快;而内向些的孩子, 其作品线条细腻些, 构图较严密, 色彩柔和。越是木然寡言的孩子, 他们的作品往往越是具有特殊意义, 作品中常常会流露出委屈、孤独的情绪。当发现这种情况时, 我就会及时找原因, 用爱心去抚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用心去介入孩子的世界, 使他们转向快乐、自信、合群, 这样时间一长, 孩子们会自然感觉到老师的可亲, 并愉快地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热爱儿童, 把他们当成完整的人来关怀, 是我的美术教育的重要心得之一。

有一个上课老是回头、经常心不在焉、自控能力较差又缺乏自信心的小男孩, 在美术课上总是为一些小问题跑下位子来提问:“老师, 我能不能用这种颜色涂彩虹?”“老师, 我能不能在这里添上几只小蚂蚁?”“老师, 我的线条怎么老是歪歪扭扭的, 我怎么画不像?”我总是轻声鼓励他:“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你的想法非常好, 应该大胆地画出来, 要自信。你的画会越来越好!信不信?试试看!”经过反复几次引导, 这个小男孩终于找到了感觉, 画画得越来越有创意, 并且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渐渐地有了起色, 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二、鼓励的评价能提高孩子的自信, 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你们的画真漂亮。”当我说这句话时, 我发现一些孩子会相视而笑。想象力丰富、作业优秀和有进步的孩子需要及时地表扬, 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孩子的成就感。充分肯定鼓励孩子们, 不要给孩子们稚拙的心泼冷水, 用一颗爱心去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 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大有益处。这是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第二个重要心得。比如在画伞时, 有一个学生只画了几条线和一个不规则图形, 但是对于她来说, 这已经是很大进步了, 于是我公开表扬她, “小甜进步了!”令她信心大增。其他孩子们看到的是只要有一点点进步, 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 “我一定要努力”, 于是集体的上进心被调动起来了。所以, 当孩子们遇到了能正确看待和理解他们创造稚趣、抒发感情的“知音”, 他们就会更大胆、更充分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 充分展示自信、独立、有头脑的自我, 不断养成坚持、专注、认真、热情、诚实的好品质。

三、走近孩子, 更要走进孩子, 我们会发现那真是一个璀璨的世界

常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点拨他们:别着急, 慢慢想, 老师相信你会想出来的;鼓励孩子们大胆用色, 大胆构图, 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常常在我的眼前呈现:太阳有眼睛和嘴巴, 可以戴着眼镜, 长出胡子, 会哭会笑;长着大手、长腿的小动物在唱歌、跳舞;小朋友在手形、脚形的滑梯上玩耍;有大树上建造的水果房子;也有五彩的雨丝……他们特有的情感如瀑布般倾泻在我的面前, 纯净无瑕。很赞同古人“教学相长”的说法, 与其说是我教会了他们, 不如说是我们之间互相启发, 互相引导。一批批的孩子从我的课堂上走过, 于是我就变成了一个童心的集大成者, 一个童趣的拥有者, 这是多么大的收获啊!儿童画的教学, 能够使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有助于自我潜能的发掘, 有助于智力开发, 对孩子们的个性塑造也有很大帮助。

四、爱心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我不仅在教学上热情地帮助孩子们, 在生活上, 我也尽我所能给孩子们以关心和帮助, 这样就更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 始终给他们一种亲切感, 这样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作画的过程中, 常有些孩子忘记带工具, 我并没有斥责他们, 而是与他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偶尔忘记带的, 可以提供或借一些工具给他们。有一些喜爱画画, 家里又遇到一定困难的孩子, 我会尽力地帮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绘画的积极性。比如一个孩子的家长因为有一段时间工作忙, 无法在儿童画班要求的时间内接送孩子, 便准备暂时中止孩子的学习。而孩子又非常希望坚持下去。我知道了他们这个困难便热情地帮助了他们。从此这个孩子绘画的积极性、自觉性都明显提高了。

总之, 我在美术教育的实践中投入了感情, 我相信, 这些善感的、幼小的心灵火焰必然会被我的诚挚点燃。我期待着:我的学生会因为儿童画的学习而日臻成熟, 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聪明、认真、勇敢!

走进童画童心 篇2

朱思成

活动目标:

1、喜欢小鸭,愿意为小鸭的水池“灌水”。

2、尝试在一定范围内涂色。

3、能正确使用棉签。活动准备: 调好的蓝色颜料六盘、棉签若干;每个幼儿一张画有水池并内贴小鸭的画纸;抹布若干。塑料玩具鸭妈妈和小鸭若干(或实物),玻璃缸一个,装满水的水壶一个。两张幼儿不理想的绘画作品。幼儿会唱歌曲《小鸭怎样叫》。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体验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新客人,它们是谁呢?(出示塑料玩具鸭妈妈和小鸭)它有什么本领?让我们一起学一学。(幼儿边唱歌边模仿小鸭)

二、故事体验

师:一天天气真好,鸭妈妈对小鸭们说:“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游泳吧。”鸭妈妈先跳进了小池塘(玻璃缸),却怎么也游不动,为什么呢?(没有水)那该怎么办?(灌水)

三、情景体验——教师演示灌水,引导观察,灌水时不能把水洒到外面。

师:鸭妈妈游起来了!它游起水来真快活,一会儿向前游,一会儿向后游,一会儿在水里转圈圈,一会儿把头扎进水里抓小鱼。

四、游戏体验:为池塘“灌水”,让小鸭宝宝游起来。

师:小鸭宝宝看见鸭妈妈已经游起来了,心里可着急了,他们也要游水呢!让我们一起把小鸭宝宝送进池塘里吧。哟,这里的池塘怎么都没有水呀,怎么办呢?(灌水),那好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在给小鸭宝宝灌水的时候最小心,不把水洒到外面去。(幼儿儿向内灌水,让小鸭游起来)小鸭宝宝们都游起来了,他们玩得多高兴呀!

五、图片体验:(教师出示两张幼儿不理想的作品)

师:这两幅画上的小鸭有点不开心,它们告诉我“它不喜欢在这个池塘里游泳!”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对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两张幼儿不理想的作品

六、创作与想象: 师:这里还有更多的小鸭宝宝需要小朋友们给它们“灌水”呢!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七、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解读童画 解读童心 篇3

【关键词】儿童画 解读 评价

儿童善于表现成人所不易注意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带有很强的想象成份。他们画自己,而画面上的自己经常出现在想象的特殊环境之中,如与外星人、机器人、拟人化了的小动物们在一起。他们没有去过海底和太空,却爱画海底的世界,喜欢描绘天外的世界,在这类画面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儿童画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尽管有时与生活相悖近乎荒唐离奇,然而充满了想象力,还带有探索未来的神秘气息。儿童画题材的另一特点是对现实生活作稚气的描绘。我们在儿童所热衷表现的绘画题材里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心中,世界是美好的,多彩的。美术活动是儿童普遍喜爱的一种爱好。这项活动在发展儿童智力、对儿童进行美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童画”起源

我园一直倡导“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在集体活动中更要体现孩子“我想”“我要”“我能”“我会”这样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任何的活动中都要预设充足,给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在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实施过程中,开展了一次美工活动,以往的美术活动通常都是以个人为主要表现单位,进行主题创作,而在《春天的花草》这次折纸手工的美术活动中,将要采用的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并且制作“花”“草”的具体方法教师将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究。

二、童画经过

教师出示一幅半成品的花草,没有背景,只是几棵孤零的花草,提供了一些制作原料,简单的几句交流,孩子们认为花草有点好看,但是花园不美,因为花草太少了,不像花园。理所当然的,孩子们就开动起来,他们要建造一个漂亮的花园。

1.相信孩子,大胆放手

不可否认的说,孩子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即使生活、学习在一个班级中同样存在着这个可以用的资源,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对于所要操作的内容,教师没有做丝毫的讲解、教授,而是把这一过程留给孩子自己发现。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材料的比对,勇敢的尝试,摸索制作的方法。

2.赏识与尊重,适时指导

美术作品对于幼儿来说,是有一定想象和创造的工作,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对现实的感知有时可能读不懂孩子,比如,正常的世界只有一个太阳,而吴雨轩小朋友却在小组作品中呈现了两颗太阳的现象,他的解释是“春天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所以画上两个太阳一定比一颗要来得暖和吧;通常在幼儿创作结束后,教师会将幼儿的作品收集在一起,然后布置在一起展示,但是今天在创作结束后,孩子们自己将作品尝试布置在教室的一处,而且这一处是教室比较显眼的位置,经过小组成员的一番比划后,他们在作品背后涂上胶就粘在了墙上,而另一组也想要自己展示,并且表达出的愿望更加强烈,要求超过别人,看得出他们是非常满意和自信的。而这时教师进行了干预,协调好双方,表示会将作品放置在更加合适的位置。

三、童画解读

美术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倾听这种语言,是教师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发展的途径之一。在首次进行自主探索式集体教学中,我对班级幼儿的“工作”表现比较多的进行了观察,在细细解读的过程中,进而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心灵。

(一)从幼儿的作品中评价他们知识技能发展情况

从认知角度看,幼儿美术是其整体智慧发展的一部分。幼儿美术是其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心理表象的图式化。幼儿早期的涂鸦显得杂乱无章,他们专注于动觉的满足,而后逐渐地能进行象征性的形象创造了。这种由对动觉到精神形象感兴趣是很有意义的转变,说明他们已从感知运动发展到形象思维了。我们把幼儿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皮亚杰关于儿童智慧发展阶段作一对照比例,从中可以看出幼儿美术与其整体智慧发展的对应性。

从王紫阳添加的花茎叶、蝴蝶等物体上可以看出线条较为流畅,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反映出图示期幼儿的绘画特征。对于没有涂色的4只蝴蝶,也许是教师的“花蝴蝶很漂亮”起了作用,王紫阳小朋友用了互补色、深浅对比的方式将蝴蝶进行完善,体现了作者对颜色审美意识上的敏感度。

在没有进行过程示范的前提下,吴西浣小朋友能发现圆形、长方形的纸做花的方法,并且能够用语言较清楚的表达出操作的过程,体现了她在这一过程中细微的观察力以及思考的过程。

(二)从幼儿的作品中评价他们的思想、情感

从情感表现角度看,幼儿美术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幼儿的美术中充满了情感色彩,在美术活中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情感灌注到审美对象上,把自身无意识的心理内容转移到对象之中,通过感知和想象,有意无意地驱使客体形象的形、神朝着特定的方向和情境变化,使其自然而然地带有幼儿自身的情感色彩,具有幼儿自身的情感基调所规定的意态状貌和情趣氛围。

结语对于小组合作式的创作方法以及自主探索操作式的学习方式平时用的很少,笔者自我感觉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改善的地方。这一次在评价的时候重点是在提升孩子集体创作的积极态度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教师采用小组成员一起在集体面前轮流介绍的方式,体现了这样一个目标,从孩子的行为上判断是比较成功的,比如刚开始评第一幅时,每一个作者大家相互点名上来的,后来几组一展示作品,成员们就自发的集中了。

走进童画童心 篇4

2013年11月12日,坐落于田林东路的徐汇区土山湾美术馆内,以“童心看世界,童画绘梦想”为主题的上海市徐汇区爱菊小学学生绘画作品展拉开了序幕。

爱菊小学是上海市第一所正式挂牌的艺术小学。建校二十年来,该校始终秉承“基础扎实,科艺双优,人文见长,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艺术教育陶冶学生心灵。该校建有六个学生艺术社团,“金画笔书画团”是该校成立最早的艺术团队,也是该校历年来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团队。担任书画团教学工作的,是一支美术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优秀教师团队。由她们辅导的学生画作每年都能在全国、市区各项比赛中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此次画展,书画团全体两百多名学生在四位美术教师的带领下精心筹备了一年。师生一起在创作材料、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创新。废旧画报、光碟、水桶、板凳、米粒、纽扣、木板,都成了学生创作的材料。教师还带领学生走进美术馆、博物馆,汲取艺术的养分,通过对中外艺术大师的名画名作的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此次展出的305件作品,每一件都是学生丰富内心和独特个性的真实写照,无不展现了学生超凡的想象力和无边的创意。

童心童画教案——郊 游 篇5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

2、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大胆地表演。

3、知道围绕郊游内容画出背景丰富的画面。

二、材料准备

背景图,记号笔、蜡笔、彩色水彩笔及长方形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欣赏歌曲,引出主题。

师:我为大家唱一首好听的歌:“走走走,走走走,我门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你们听到小朋友要去干什么? 幼:小朋友去郊游。

师:什么是郊游呢? 幼:郊游就是到公园去、到乡下去。

师:小朋友是一个人去郊游还是大家一起去?他们的小手怎么样? 幼:小朋友是手拉手,大家一起去玩。

师:郊游的时候是走很多的路还是走很少的路? 幼:要走很远,走很多路。

2.出示背景图,欣赏讨论。

师:小弟弟、小妹妹来到公园,公园美不美?你看见公园里有些什么? 教师变换方式提问,引导幼儿根据示范画稿中的图形想象,如,这圆圆的点子是什么?(海洋球、健身路、鹅卵石铺的路、小花等)这个方块是蹦蹦床吗?如果不是蹦蹦床,是什么呢?(田野、广场等)(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演示添画背景装饰图案。

师:(边说边演示)现在我们走一条有点弯的路,要走到底(即画完整)。路的旁边有些什么? 幼:有花朵、有健身路。

师:我们再走一条长长的小河。河里有什么? 幼:有桥,有小鱼。师:再上一座高高的山。山坡上有什么? 幼:有树,有草,有动物。4.幼儿创作。

师:我们来画小朋友手拉手去郊游。平时画一个人时,画在纸的中间。今天要画两个小朋友怎么办?(提示:先画出的小朋友靠边一些,留些地方给另一个小朋友)教师提醒幼儿作画时不要遗漏男孩女孩的特征,并及时表扬幼儿的创意,如画出了背包、帽子、有花样的衣服等。

走进童画童心 篇6

一、丰富感知, 积累儿童的创作表象

儿童绘画中的“感知”主要诉诸儿童的“视知觉”, 即儿童通过自我观察获得的视觉经验, 这是“儿童画”创作的源泉。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展开细致的观察, 这是绘画教学的基础。首先要在生活中选取儿童自己感兴趣的观察对象, 然后要引导儿童寻找观察点, 启发儿童在观察中思考。例如教学《买菜》 (苏少儿版六年级上第4 课) , 笔者提前两周布置孩子, 让他们跟着妈妈一起去菜市场观察, 并尝试买菜。让孩子们的妈妈用手机拍摄一些照片, 这其中还有瞬间的速写, 有个性的特写等, 如《卖菜的人》。课堂上, 笔者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着一张张充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和色彩的照片。丰富的表象积累为孩子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支撑, 孩子们创作的一幅幅“买菜场景图”主体突出, 构图合理, 画面饱满, 色彩鲜艳、和谐。

二、激发情感, 催生儿童的创作动力

儿童的美术创作动力来自于儿童对绘画绵延不绝的美术情感。因此,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给儿童深刻的情感体验, 催生儿童的美术创作动力。例如教学《画情绪》 (苏少儿版五年级上第10 课) , 笔者首先用课件呈现脸的各种表情, 有手舞足蹈的“喜”, 有咬牙切齿的怒, 有痛心疾首的“悲”等。接着, 笔者让孩子们对着镜子做“各式表情”, 如愤怒、伤心、滑稽、忧虑、困倦、疑虑、生气……, 孩子们的兴致很高。然后笔者呈现著名画家克利的名言———“画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 在课件上展示“用线条的翻转表现不同的表情”———笑与哭, 让孩子们感受到线条的灵活与灵动。通过呈现绘画大师莫奈的《睡莲》和梵高的《向日葵》, 孩子们感受到色彩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如红色让人兴奋, 蓝色让人沉静等。在孩子们体验了不同的绘画元素所能表现的情感后, 笔者要求孩子们通过色彩、线条、色调、笔触、构图表现情绪。于是, 孩子们的创作激情被激发出来, 一幅幅饱含儿童情感的作品诞生了, 如《发火》、《惊吓》、《开心》等。

三、盘活想象, 启迪儿童的创作灵感

儿童是“想象的王子”。在儿童绘画教学中, 教师要保护儿童的“异想天开”, 理解儿童的“盲目过错”, 让孩子们会想、敢想、能想。通过合情的、合理的联想, 创作出合乎规律的新形象, 进而搭建起艺术与生活间的桥梁。例如教学《作文插图》 (苏少儿版五年级下第8课) , 笔者给孩子们提供了多个文章片段, 如《小鸭历险记》、《麻辣班长》、《微波炉自述》等, 让孩子们根据特定的文字叙述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在孩子们感觉困难后, 笔者又给孩子们提供绘画的“半成品”, 让孩子们克服绘画的畏难情绪, 让儿童的想象跳出固有的框框。在想象中, 孩子们主动运用创作技法如夸张、组合等。于是, 一幅幅“图配文”诞生了, 作品的主题得到很好的展现。不仅如此, 在呵护儿童想象的同时, 教师还可以运用激励式、期待式和接纳式的评价去发掘作品的闪光之处, 如“这一块颜色用得太棒了”“、这幅作品的构图不错, 在色彩的运用上再注意一下, 就更好了”……。负载情感的激励能让儿童获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进而更能激发儿童的想象, 引发儿童的创作灵感。

四、拓展思维, 表征儿童的创作生命

在儿童绘画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儿童突破固化创作思维, 打破常规创作模式, 形成多维度的创作路向。要引领儿童进行内省, 如“我应该怎样更好地表现作品主题?“”我获得了怎样的体验?“”我应该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等等。思维的拓展, 能够让儿童更准确地表征自身的存在以及自己创作的意义。例如教学《下雨啰》 (苏少儿版四年级下第3 课) , 孩子们自发地问“:春雨什么样?“”春雨应该着什么色?”等。由于有着绘画经验的积淀, 儿童知道可以运用长短、疏密、走向等不同的线条来表现雨的大小。教学中, 笔者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开阔些, 和孩子们探究“为什么会下雨?“”特别的雨“”雨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和害处?”等。孩子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 视野因此开阔了, 什么太阳雨、冰雹雨、酸雨等一个个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此时, 尤其引发了孩子们对“酸雨”的思考与热烈讨论:雨为什么变色、变味了?大气遭到了怎样的污染?地球妈妈的绿衣服为什么少了?……。正是在深度的思维拓展中, 儿童将情绪聚焦于一个价值点———即对地球妈妈的怜爱。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题在绘画教学中得到凸显。在此背景下进行绘画创作, 儿童的作品更能表征儿童的生命存在意义。

“绘画”赐予了儿童想象、思维与创作的独特空间, 儿童的本质力量在绘画中得到解放和舒展。基于“儿童立场”, 教师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作用, 让儿童“自由的画”“、从容的表达”。如此, 绘画带给儿童的将是不期而遇的灵感与极富个性的创造。

摘要:作为儿童自我生命最直接的确证与表征, “儿童绘画”具有天真性、自由性、故事性等诸多特性。在儿童绘画教学中, 教师要从儿童的直觉出发, 丰富儿童的表象积累, 激活儿童的绘画动力, 放飞儿童的创造性想象, 启迪儿童的多向性思维。由此, 让“儿童画”成为儿童本质力量的解放与舒展。

关键词:儿童立场,绘画教学,生命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怀芹.以花草为载体提高绘画教学效益的探索[J].江苏教育 (小学教学) .2013 (2) .

[2]张青岚.源自直觉的精彩[J].小学教学研究 (小学教学) .2013 (11) .

上一篇:大同小学下一篇:关键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