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原因(精选12篇)
出血原因 篇1
胎儿娩出后产妇在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 L或产后2 h失血量大于400 m L者, 称为产后出血 (postpartum hemorrhage) [1]。其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来势凶猛, 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其发病率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我院分娩且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接收分娩产妇共4 987例, 按《妇产科学》 (第六版) 从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失血量的测定、出血原因三方面作出诊断, 其中发生产后出血患者74例, 占1.48%.年龄17岁~42岁, 平均年龄 (28.4±5.6) 岁;出血量500~3 200 m L, 平均出血量 (841.12±352.64) m L;剖宫产47例, 顺产27例。74例产后出血患者, 顺利出院72例, 死亡2例, 占2.70%.
1.2 测定方法
采用容积法与称重法相结合测定出血量。阴道分娩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用专用接血容器垫于臀下收集产后2 h出血量;用后所有敷料减去用前重量, 重量乘以1.05得出出血量;返回病房后, 把成人纸尿布垫于产妇臀下, 收集24 h内出血量 (不含2 h出血量) , 三者相加为总出血量。剖宫产妇用容积法收集产道内积血量和负压瓶内血量, 返回病房后同阴道分娩出血的方法计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
74例产后出血病例的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首位, 为70.27%;其次是胎盘因素 (包括胎盘部分残留、胎盘粘连、胎盘滞留) , 占22.97%;软产道损伤, 占6.76%.见表1.
2.2 产后出血的因素
全身因素、产科因素、子宫因素为产后出血的常见因素。74例产后出血病例的出血相关单因素分析 (年龄、流产史、双胎妊娠、分娩次数、剖宫产、巨大胎儿) 结果见表2.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一项数据, 每年全球有50万名孕产妇死亡, 产后出血占25%[2].我国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3], 居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因此, 产科工作人员应警惕产后出血。
3.1 宫缩乏力与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 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3].本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占70.27%, 与文献报道一致。除恐惧、精神紧张可导致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外, 妊娠期子宫壁过度膨胀, 比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均会影响子宫收缩。对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 加强宫缩是最有效的方法, 产程中要尽量消除产妇紧张情绪, 按摩子宫刺激收缩的同时应用宫缩剂。缩宫素10 U肌肉注射或10~30 U静脉滴注, 继之直肠给米索前列醇400 mg.近年来发现, 应用卡前列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明显[4,5], 效果不佳者或紧急情况下, 可采用双手压迫法或宫腔纱条填塞法, 结扎子宫动脉、髂内动脉法止血甚至行子宫次全切或子宫全切术。
3.2 胎盘因素与产后出血
胎盘多在胎儿娩出后15 min内娩出, 产后30 min内胎盘不排出, 胎盘剥离面不能关闭而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而膀胱充盈、宫缩剂使用不当、炎症、多次流产等是造成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或植入的高危因素。本文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中, 胎盘部分剥离占12.16%, 胎盘粘连占8.11%, 胎盘滞留占2.70%, 提示防治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十分必要。要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 减少非意愿妊娠。教育年轻人洁身自好, 摒弃婚前性行为。加强孕期保健, 指导合理饮食搭配, 避免巨大儿的产生。在助娩过程中正确使用宫缩剂, 尽可能地解除影响胎盘剥离的不利因素。疑有胎盘滞留时可做阴道及宫腔检查。胎盘剥离后应立即取出;若胎盘粘连可行徒手剥离胎盘后取出;若剥离困难疑有植入性胎盘可能, 多采用手术切除子宫;残留胎盘和胎膜者行钳刮或刮宫术。
3.3 软产道损伤与产后出血
软产道损伤引起的产后出血量不多, 且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即刻。本组软产道损伤引起的产后出血占6.67%, 主要因为产钳助产、胎吸、胎儿巨大、急产等因素造成。适时会阴切开, 阴道手术时操作轻柔规范, 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是预防软产道损伤的保护条件。对于软产道裂伤, 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 我们的具体做法: (1) 宫颈裂伤:用肠线从裂口顶端稍上方开始缝合第1针, 距宫颈外侧端0.5 cm处缝合最后1针。 (2) 会阴部的裂伤:用丝线或肠线按解剖部位先缝合肌层及黏膜下层, 然后缝合会阴道黏膜及会阴皮肤。 (3) 阴道裂伤:用肠线缝合至底部, 且不留死腔。
3.4 年龄与产后出血
本文表2显示, 年龄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之一。关于年龄因素在产后出血的作用, 我们认为与产妇高龄、身体器官的恢复能力降低、子宫肌纤维弹力下降等因素导致宫缩乏力有关。
3.5 剖宫产与产后出血
国内外很多研究产后出血的文献均表明, 剖宫产产后出血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2], 本研究结果与文献具有一致性。剖宫产引起产后出血主要存在两方面因素:瘢痕子宫、子宫肌瘤、前置胎盘、产前出血、高龄产妇、多次人流史、情绪紧张、巨大儿、产程停滞、早产、宫缩乏力、多胎等;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式、术者的操作水平、有无子宫下段裂伤及宫旁血肿形成。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术中,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护, 让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应急处理能力强的医生在手术中严格把关是降低因剖宫产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的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 产后出血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只有正确认识其病因, 诊治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才能使产妇获得良好的结局。
参考文献
[1]王芬芬.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16) :2206-2207.
[2]刘素琼, 乔莉, 余劲.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09, 1 (5) :34-37.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24-227.
[4]梁启峰, 何平, 张广兰, 等.欣母沛在产后出血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4) :550-551.
[5]赵文霞, 郎虓, 崔芳, 等.卡前列素在重症胎盘早剥时应用时机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42 (9) :623-624.
出血原因 篇2
痔疮特别是一、二期内痔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便时及便后滴血或有喷射状出血,血与粪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为数毫升至数十毫升。反复出血可导致严重贫血。
2、肛裂
肛裂则大多是由于长期便秘引起的。大多是在排便时出血,多为鲜血,出血量未几,有时会发现手纸染血,或有血附着于粪便表面。除了便血外,患者同时会伴有肛门剧烈疼痛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伴有腹痛、发热、便频等。上述常见病之外,下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便血,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
3、直肠、结肠息肉
中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血色鲜红,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肛门坠胀、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4、直肠病变
人流术后出血原因种种 篇3
一、感染性出血。较多见,主要是由于患者有阴道炎或宫颈炎,术前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手术时阴道、宫颈消毒不严,或少数人术后过早同房,致使细菌从宫颈口进入宫腔而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以及急性盆腔炎等,表现为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血呈暗红色或淡红色的血水,有臭味,严重者可能件有下腹疼痛及肛门坠胀、发热畏寒等,这种病人发病后只要使用足量抗菌素,可望控制病情发展及出血停止。但如果治疗不彻底,常转变为慢性输卵管炎、盆腔炎,导致继发性不孕或宫外孕的不良后果。
二、不全流产性出血。孕妇子宫位置异常,如过度前倾前屈,或后倾后屈,加之术者未能将胚胎组织刮除干净,造成部分胚胎组织残留,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和恢复,可致阴道出血不止。出血多为间歇性增多,色鲜红或流出大小不等的血块,同时伴有下腹胀痛,腰痛等不适。少数患者可因此发生大出血,甚至昏倒,休克,需急送医院抢救。
三、子宫复旧不良。见于大月份妊娠、哺乳期或剖腹产后的人流,特别是那些私自做手术的人,因要坚持工作,得不到休息和加强营养,术后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这类病人经过休息并应用子宫收缩剂,如麦角新碱、催产素或益母草等制剂,可迅速达到止血的目的。
四、癌性出血。少见,但预后差,常被误诊为其他原因出血。据统计:人流术后约有0.001~3.6%继发绒癌。凡术后阴道出血经过上述治疗,尤其是经反复清宫后仍然无效者,应当高度警惕恶变可能。
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 篇4
1.1 子宫收缩乏力, 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子宫肌肉收缩不良, 就会发生
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多见于: (1) 精神因素:产妇过度紧张、焦虑和疲劳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 可致子宫收缩减弱。 (2) 过多使用镇静剂。 (3) 羊水过多, 巨大胎儿, 多胎妊娠导致的子宫过度膨胀。 (4) 产后尿潴留:分娩后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 膀胱过度充盈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导致产后出血。
1.2 胎盘因素
胎盘剥离不全.残留、胎盘粘连、植入均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
1.3 子宫破裂及软产道裂伤:见于头盆不称, 巨大胎儿, 疤痕子宫, 以及阴道纵隔、横隔等。
2 产后出血的护理
2.1 我们要认真做好产前监护和宣教给予心里护理和必要检查如有高
血压水肿蛋白尿等并发症应及时纠正, 让孕妇掌握和了解孕期保健知识, 如什么是妊娠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 注意合理饮食和休息, 防止产程延长、产力不足所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发生。应用降压镇静药物时不能过量, 以免影响子宫收缩。
2.2 产时监护
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胎心、宫缩变化, 如果产程进展缓慢, 使用催产素要严格掌握浓度和滴速并专人守护。第二产程要注意记录胎心因次数、和宫缩强度变化, 注意保护会阴, 避免软产道损伤, 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第三产程注意胎盘剥离征象, 当胎盘娩出后, 应认真检查胎膜胎盘是否完整, 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 及时记录产后出血量。
2.3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h内, 因此发现产后出血时, 应及时擦找
原因有无尿储留、子宫复旧欠佳等, 立即按摩子宫挤压宫底, 注射缩宫素。
2.4 产后出血的抢救, 建立输液通道及时有效补充循环血量, 密切监
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生命体征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氧气吸入协助各项检查, 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妊娠、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但严重的产后出血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工作。
牙龈出血的原因 篇5
牙龈出血
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或疾病)。
局部因素
牙龈出血①菌斑、牙石的局部刺激。菌斑、牙石的聚集,可由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等引发,引起牙周组织炎症,如菌斑性牙龈炎、牙周炎等。
②其他局部刺激因素(非菌斑牙石)及不良习惯。机械、化学、不良修复体、不良充填体、不良矫治器及张口呼吸等的刺激下,引发局部炎症,如增生性龈炎、牙周炎等。
③局部组织过敏。局部接触过敏原时,引发过敏反应,波及牙龈时,牙龈红肿极易出血。如浆细胞性龈炎。[1]
④牙龈外伤及牙周手术。
全身因素
①内分泌的改变。在性激素升高、孕酮激素升高的影响下,使牙龈组织在轻微刺激下,引发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牙龈出血、渗出增多、牙龈增生等。如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及牙龈瘤。
②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肿瘤等。致病方式通常是使全身的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对于局部刺激的抵抗力下降,诱发牙龈炎症;凝血系统障碍;血管的器质性变化、血流的动力学改变等等。
阴道不规则出血原因多 篇6
正常的月经是女性健康的表现。如果不该来月经的时间出现了时间长短不等的阴道出血,或月经期持续时间、月经量失去规律性,就叫做“阴道不规则出血”。在特点上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月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出血淋漓不尽、经间期出血、性交出血、停经后出血、产前或产后出血、人工流产后出血不尽、绝经后出血等等,量少者仅是点滴出血,出血量多者会造成重度贫血甚至出血性休克。
八类妇科病易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
阴道炎
常出现血性白带或白带夹带血丝,常见阴道炎有以下几种:
霉菌性阴道炎患病女性在炎症严重时,其阴道黏膜可覆盖有白色膜状物,将这些膜状物擦去后可见到阴道壁有表浅的溃疡或糜烂面,表面可以有出血,此外还会伴有外阴痒痛及豆渣样白带。
滴虫性阴道炎炎症严重时阴道黏膜会有散在出血点,形成“草莓样”宫颈,触碰时出血。白带灰黄、黄白色或黄绿色脓性,常呈泡沫状,还会伴外阴瘙痒。
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阴道黏膜也可以有小的出血点,一般量很少,多为白带中带血,并伴外阴痒痛。
阴道肿瘤
阴道癌性肿瘤时,肿瘤表面可因感染发生坏死、溃疡,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多。
阴道损伤
创伤或异物损伤阴道壁会引起出血,绝经后妇女由于阴道壁菲薄,性生活时也有可能造成阴道黏膜擦伤,从而导致阴道出血。
宫颈炎症、息肉
宫颈息肉、宫颈糜烂伴发感染时常出现性交接触性出血,多为白带中夹带血丝,还可能会有白带增多、色黄。
宫颈癌
癌瘤侵犯宫颈间质内血管可以引起出血,开始为性交接触性出血,以后发展为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晚期出血量增多,甚至大出血。癌瘤继发感染时会伴大量阴道黄色或血性分泌物,有臭味,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出现疼痛。
子宫内膜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充血、水肿,重者内膜表面可形成溃疡,从而引起月经量过多,或阴道出血淋漓不止。慢性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的再生与修复受影响,会导致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患病女性还会同时伴有白带增多、发黄、下腹坠疼或腰骶部酸痛。
子宫内膜息肉
因增加了子宫内膜的面积或继发感染而不规则阴道出血。
子宫肿瘤
子宫肌瘤常出现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黏膜下子宫肌瘤继发坏死、感染会导致不规则出血。子宫肌瘤增大压迫膀胱、直肠时会影响大小便。
子宫肉瘤也可以发生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或绝经后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就是更年期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感染时可有恶臭、脓血。
卵巢肿瘤一般不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但当肿瘤破坏卵巢组织引起性激素分泌异常或肿瘤分泌异常量的性激素均可引起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而致异常出血。
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其它原因
因劳累、情绪紧张、环境变化等因素干扰了人体丘脑下部一垂体一卵巢轴之间的协调机制,使卵巢功能失调,性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导致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子宫无器质性病变。
阴道不规则出血是宫内节育器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这是因为宫内节育环的机械性压迫,使子宫内膜发生局部损伤、坏死及表浅的溃疡所致。
阴道不规则出血还常见于短效避孕药漏服、迟服(不定时)、服药方法错误、药片质量受损、滥用紧急避孕药,或个人体质不同,不能维持子宫内膜正常生长所致:
◇有停经史和呕吐等早孕反应,下腹痛,阴道出血多见于先兆流产或不全流产。
◇有停经史的阴道出血不规则,如果突然发生腹部剧烈疼痛,甚至晕厥、休克,多为宫外孕破裂出血。
◇有停经史,腹部经常隐隐作痛,严重呕吐,子宫增大与妊娠月份不符,阴道出血,见于葡萄胎。
◇晚期妊娠或临产后出现无痛性阴道出血常见于前置胎盘,持续腹痛伴出血应考虑胎盘早剥。
◇分娩后立即有鲜血持续自阴道流出,检查子宫收缩良好,提示宫颈或阴道撕裂;
◇产后或人流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应排除官腔残留、绒毛膜癌。
一般说来,新生女婴生后数天至数月内有少量阴道出血,大部分为生理性;青春期阴道出血多为功能性出血;妊娠期或分娩后出血,应考虑与其有关的疾病;绝经期前后阴道出血多为肿瘤引起。
妇科检查明确病因
女性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面对医生的询问时,应告知医生你过去有无如肝病、血液病等影响凝血功能的某些全身性疾病;有无用过影响凝血机制的药物和性激素类药;在平时采取哪种避孕方法,生育史和流产史等。还应详细告知医生你阴道出血持续的时间、出血量、血液颜色、气味、有无血块,有无组织自阴道内排出等。医生根据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来明确病因,治疗疾病。
妇科检查经妇科内诊检查,医生能初步判断出血来源于阴道还是宫颈或子宫内;有无阴道、宫颈的炎症、肿瘤或损伤;是否有子宫增大、卵巢肿瘤等,这是最重要的,万不能省略。对未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妇科检查受到限制,使医生的判断受到局限,必要时须征得患者本人及监护人书面同意后进行阴道检查。
尿或血HCG(妊反)测定用于排除与妊娠相关的各种疾病。
B超检查用于判断有无子宫内膜增厚、息肉、异常回声,主要是对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作出诊断;以及检查宫内节育器位置、妊娠妇女有无宫外孕、宫内胚胎或胎儿发育情况、有无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
宫颈细胞学检查或活检用于筛查或诊断宫颈癌。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 篇7
1产后出血的护理
1.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陪伴产妇, 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 并给予同情 和安慰。护理人员抢救时要沉着、冷静、迅速, 不能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以免影响产妇及家人的心理。要恰当的向产妇及家属解释出血原因、病情、实施各种抢救措施的目的、护理评估及抢救的有效程度, 增加他们的信心, 把恐惧感降到最低。动员并鼓励其家人陪伴, 给予产妇关爱, 增加安全感。因此, 给予产妇积极的情感支持、暗示等心理指导, 有助于稳定产妇情绪, 从心理上克服妊娠分娩带来的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2]。对于因新生儿性别不满造成产后出血者, 应在产妇入院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对期盼男婴的产妇, 尤其是经产妇, 当出生新生儿为女婴时, 可及早采取加强子宫收缩的措施, 如按摩子宫、静脉注射缩宫素等。
1.2 抢救护理
迅速止血, 纠正出血性休克:迅速置产妇于平卧位, 给予吸氧、注意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输液、抽血查血型及交叉配血, 准备输血, 记出入水量, 纠正酸中毒。协助医生找出出血原因, 做好抢救准备, 并积极参与抢救。给予按摩子宫底, 刺激子宫收缩, 保持呼吸道通畅[3]。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 视病情而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
1.3 健康教育
根据孕妇的身心状况, 临产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 避免精神紧张, 注意水和营养的补充, 保持充沛的精力。教会产妇产后按摩子宫, 自测子宫收缩状态。使产妇认识子宫复旧及恶露的生理变化过程, 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要尽早哺乳, 以促进子宫复旧。产褥期禁止性交及盆浴。同时向其讲解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 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1.4 预防
产前保健: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 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 应积极治疗后再孕, 必要时应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减少人工流产; 重视对高危孕妇的产前检查, 提前在有抢救条件的医院入院, 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1.5 产后出血护理
针对出血原因, 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 防止感染。
1.5.1 子宫收缩乏力
加强子宫收缩, 能迅速有效止血。导尿排空膀胱可采用以下方法。①按摩子宫:凡产程延长者在胎盘娩出后可立即按摩子宫, 术者一手置于子宫下腹部位, 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下腹两侧, 上扶子宫 (防止因按摩子宫底时, 子宫体下降) , 另一手则在子宫底部 (拇指在宫底前, 其余四指在后) , 压迫宫底, 挤出宫腔积血后, 均匀有节律地按摩子宫, 直至子宫恢复收缩为止, 为常用的有效方法;②子宫收缩乏力:常用药物有缩宫素, 对产后可能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产妇, 在胎盘娩出后可用缩宫素10 U加于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脉滴注, 125~165 ml, 可预防或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亦可用10 U直接注射于子宫体, 或加量经静脉快速滴入。也可用米索前列醇200 μg舌下含化, 或0.4 μg米索经阴道或直肠给药;③压迫法:出血多, 经按摩、药物效果不佳或紧急情况下采用。①双手压迫法:术者一手伸入阴道握拳置于阴道前穹窿托起子宫, 另一手置于腹部压迫子宫体, 子宫在两手紧压下出血可立即减少, 此法快捷有效;②宫腔纱条填塞法:将特制大纱条填塞宫腔, 压迫止血。助手在腹部固定子宫, 术者用卵圆钳持纱条由宫底由内向外, 纱条紧填于宫腔。若留有空隙, 将造成隐性出血加重病情。24 h后取出纱条, 取出前静脉滴缩宫素10 U, 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5.2 胎盘滞留
若有胎盘滞留可立即做阴道及宫腔检查, 若胎盘剥离立即取出胎盘;若胎盘粘连可行徒手剥离胎盘;如有残留胎盘和胎膜可行钳刮和刮宫术。
1.5.3 软产道新损伤
应行彻底止血, 并按解剖层次缝合撕伤。缝合时第一针应离裂伤顶端5 cm, 不留死腔, 避免缝线穿透直肠黏膜。对软产道血肿可行切开、止血, 缝合[4]。
1.5.4 凝血功能障碍
首先排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原因引起的出血。尽快输新鲜全血, 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凝血因子。若发生DIC可按IC处理。
2严密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
2.1 第一产程
做好产妇心理护理。加强营养与休息, 保持体力, 防止疲劳和产程延长;合理使用镇静剂。
2.2 第二产程
认真保护会阴, 正确掌握会阴后侧切开指征和时机;阴道手术要轻柔规范;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 避免胎儿过快娩出, 造成软产道损伤。
2.3 第三产程
不过早牵拉脐带, 胎儿娩出后15 min;若有流血应立即查明原因, 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有无缺损, 检查软产道有无血肿及损伤。出血达200 ml时, 即行人工剥离胎盘, 如娩出胎盘、胎膜疑有残留者即行宫腔探查或用大号刮匙进行清宫[5], 产后30 min内帮助婴儿早吸吮, 促进子宫收缩以减少出血量。
2.4 产后2
h是产后出血发生高峰期, 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 h。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发生异常及时处理。产房回病房前, 鼓励产妇让新生儿早吸吮奶头, 可帮助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量。
摘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如处理不当, 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 即使抢救过来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 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本文对2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了我们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关键词:产后的出血的原因,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图珊, 朱波, 梁润彩.产后出血95例临床分析.广东医学, 2000, 21 (6) :532.
[2]王浩敏, 骆一凡.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华妇科杂志, 2000, 35 (6) :378.
[3]刘彩霞.刺激乳头对产后出血影响.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3, 9:214.
[4]周明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护理学杂志, 1997, 12:92.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篇8
1 临床资料
2011~2012年在本院住院的产妇, 产后出血达500 ml以上产妇14例, 年龄最小22岁, 最大36岁, 平均年龄28岁, 分娩方式:剖宫产5例, 顺产9例, 其中初产妇9例, 经产妇5例, 子宫切除患者2例。出血量:500~700 ml 11例, 800~1200 m 14例, >1200 ml 1例。出血原因:凝血功能障碍2例 (14.3%) , 子宫收缩乏力12例 (85.7%) , 软产道损伤1例 (7.1%) , 死亡1例 (7.1%) , 有产前检查7例, 无产前检查9例。
2 产后出血原因
2.1 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有些产妇在分娩时精神过度紧张, 导致子宫收缩力不好, 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况下, 胎盘从子宫蜕膜层剥离时, 剥离面的血窦开放, 常见出血, 但当胎盘完全剥离并排出子宫后, 流血迅速减少。但是如果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及其他原因, 造成子宫收缩不好, 血管未能闭合, 即可发生大出血[2]。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产程过长或难产造成产妇体力衰竭, 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 也影响产妇分娩, 造成大出血。巨大儿、巨大胎盘也会造成产后大出血。
2.2 胎盘滞留影响分娩是造成大出血的原因之一
包括胎盘剥落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植入、胎膜残留等均可造成大出血。
2.3 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患有血小板减少症、重度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重症肝炎等。
3 护理对策
3.1 提供心理帮助, 产妇发生大出血之后虽然生命得以抢救, 但由于大量失血, 产妇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 同时伴有席汉综合征。此时产妇免疫力低、活动乏力、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对上述情况应鼓励产妇说出自己感受, 医务人员应主动给予产妇关爱与关心, 使产妇增加安全感, 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 制定合理的营养饮食计划, 更有利于纠正贫血、增加体力、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早日康复。做好出院指导, 嘱产妇出院后加强营养和活动, 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 并嘱其按时接受检查, 以确保其身心康复, 解决哺乳问题, 制定产后恢复计划。
3.2 及时查找原因并施救, 出现大出血时立即汇报医师,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特别是要注意血压的变化以防患者发生休克, 严密观察产妇的反应、皮肤的颜色及皮肤的温度、湿度以及出血的量、性质, 观察有无血凝块, 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血量。迅速开放静脉通路, 给予早期、足量补液, 严防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必要时备血, 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帮助医师检查子宫收缩情况、胎盘残留情况、软产道及全身凝血功能, 根据病因制定相对的治疗措施。
3.3 产妇取平卧位, 需要时可采用头低足高位, 同时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利于有效持续的吸氧, 需要时行面罩吸氧或气管插管给氧[3]。同时在吸氧过程中, 严密观察吸氧的疗效, 如面色是否红润、指脉氧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呼吸是否较前恢复。
3.4 预防感染, 保持环境清洁, 空气流通, 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病情稳定后及时加强营养, 改善贫血状况, 增强机体免疫力。
4 讨论
4.1 产科出血迅速且凶猛, 需要医护人员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这就要求具有扎实的急救基本功, 才能保证产妇的安全, 以提高治愈率。
4.2 做好分娩时的观察, 提前预防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在第一产程时, 应改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 防止产妇出现衰竭状态, 需要时应用镇静药以确保产妇充分休息。在第二产程时,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帮助产妇正确运用腹压, 胎头胎肩娩出相对慢, 一般相隔3 min左右, 胎肩娩出后应及时遵医嘱及时给药, 加强子宫收缩, 同时减少出血。在第三产程应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流血量, 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 及时协助医师将胎盘娩出, 并要认真查看胎盘胎膜是否完整[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预防产后出血发生。
4.3本次调查资料中产后出血患者经产妇占80%以上, 充分证明多次妊娠是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 由于多次妊娠致子宫纤维多次伸展, 同时部分肌纤维变短, 均可影响子宫收缩, 导致产后出血。所以经产妇一定要做好孕前孕中孕后的健康保健工作, 并及时观察产后情况, 以防止产后出血。
4.4 分娩期严防出血的发生, 往往也存在许多的心理社会及医疗条件、医疗技术等因素。有些患者隐瞒婚前生育史及流产史, 一些乡镇医院医疗条件有限, 未能及早发现问题, 以致在转运途中耽误抢救时机, 所以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 及早发现为题,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消除安全隐患。
4.5 通过临床工作认识到产后出血仍然是威胁孕妇生命安全的首要因素, 加强责任心和助产技术, 对产后出血要做好监测和急救护理工作, 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摘要: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可能发生的相关因素, 分析并制定避免产后出血的对策。14例不同年龄、不同分娩方式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情况进行对比, 分析发生的原因, 制定相关措施。通过相关各项对策的实施, 使产后出血的情况大大减少。对产后出血产妇要做好监测和急救护理工作, 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华, 张露萍.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27) :126-127.
[2]何琳, 李海龙.476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2 (2) :91-92.
[3]张敏.产后出血56例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9) :7193-7194.
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2003~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产妇出血达500m L以上的64例, 其中初产妇43例, 经产妇21例;未做产前检查的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的38岁, 平均年龄28.8岁;剖宫产6例, 经阴道分娩58例。出血量500~1000m L51例, 1000~2000m L6例, 2000~3000m L6例, 3000~4000m L1例。子宫收缩乏力48例 (占75%) , 胎盘因素8例 (占12.5%) 软产道裂伤6例 (占9.37%) , 凝血功能障碍1例 (占1.56%) , 子宫破裂1例 (占1.56%) , 治愈64例 (达100%) 。
2 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
2.1 产前、产时、产后监护
2.1.1 产前应定期检查, 加强健康教育, 对育龄妇女进行有
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知识的宣教工作, 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 医务人员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 定期随访记录。
2.1.2 产时监护 (1) 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 胎心
宫缩变化, 定期肛查, 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的位置, 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 使用催产素时, 认真仔细观察滴速和胎心、宫缩情况, 避免宫缩过强引起子宫破裂。 (2) 第二产程注意胎心变化及科学接生, 特别注意:掌握会阴后一侧切开时机, 保护会阴, 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 避免胎儿娩出过快, 防止软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阴道出血量。 (3) 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 避免过早粗暴地柔挤子宫或牵拉脐带, 正确协助胎盘娩出, 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道有无裂伤, 及时缝合。 (4) 准确收集产后出血量。如产后2h阴道出血量超过200m L, 应积极查找原因, 发现异常立即进行抢救。 (5) 分娩时出现子宫病理缩复环、下腹部压痛、胎心异常和血尿等先兆子宫破裂时, 在抑制宫缩的同时, 立即行剖宫产术, 防止子宫破裂。
3 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
3.1 集中人力、物力, 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把握抢救时机
马上建立双途径静脉通路,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视病情掌握输液速度, 避免输液过快过多, 而导致急性肺水肿。保持呼吸通畅, 给于吸氧。
3.2 产后出血发生休克, 应立即采取保暖, 吸氧、积极促进子宫
复旧的同时报告医生, 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立即急检血型, 采配血, 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
3.3 徒手按摩子宫底, 刺激子宫收缩, 使子宫壁血窦闭合
方法是:一手在下腹部按摩并压迫宫底, 挤出宫腔内积血, 按摩子宫应均匀而有节律, 或选用腹部—阴道双手压迫子宫法。直至宫缩恢复为止。
3.4 出血停止, 产房观察2 h后无异常可返回病房, 应督促产妇
及时排尿, 以防止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 避免增加产后出血的机会。
4 讨论
4.1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
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 胎盘因素, 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 本资料显示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量的75%。 (1)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在正常情况下, 胎盘与子宫分离后, 使血窦开放而出血, 这时需要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 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 出血停止。如果由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或产程异常、过多使用镇静剂、羊水过多或双胎、巨大儿等使子宫结构的结缔组织增多, 肌纤维减少, 以及子宫有肌瘤等, 均可使子宫收缩不良, 而发生产后出血。 (2) 本资料由于胎盘剥离不完全而引起的出血不止占12.5%, 如果胎盘剥离不完全或大部分排出而有小部分未能排出, 滞留于子宫腔内, 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不止。也有部分胎盘和子宫壁粘连, 或植入子宫壁内不能自然分离, 而已剥离部分出血, 出血量往往很大。 (3) 本资料软产道裂伤占9.37%, 常见于胎儿过大, 急产或手术产时均可使用软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裂伤, 如实施会阴后一侧切术, 不注意止血, 也可导致出血过多。 (4) 本组资料凝血机制障碍占1.56%, 任何原发或继发的凝血功能异常, 均能发生产后出血, 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 再生障碍贫血等产科合并症或胎盘早剥, 重度子痫前期等产科并发症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导致子宫出血。
4.2 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 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及时予以恰当的预防治疗, 本资料显示发生产后出血者的为高危妊娠者, 我们要认真地做好病情观察, 注意子宫收缩情况, 宫底高度, 阴道流血量;必须掌握各种急救常规和急救技术。才能确保抢救的成功, 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出血的因素, 并做出相应的护理, 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认真做好产前筛查高危孕产妇, 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 分娩后准确收集出血量。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降低产后出血的病死率。结论产后应密切观察阴道流血量, 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
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 篇10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 L者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来势汹涌, 如抢救不及时, 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所以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医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 胎盘因素, 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 经研究发现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量的74%。正常情况下, 胎儿娩出后胎盘就与子宫分离, 使血窦开放而出血, 这时要靠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 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 并使血流逐渐缓慢, 而形成血栓, 使出血停止。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产妇体力哀竭、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过深、羊水过多或双胎、子宫膨胀过大, 或因分娩次数过多过密, 使子宫的结缔组织增多, 肌纤维减少, 以及子宫发育不良, 子宫壁有肌瘤等, 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机能不良, 而发生产后出血。
由于胎盘因素而引起的出血占13.5%。在第三产程, 如果胎盘剥离不完全, 一部分与子宫壁分离, 其它部分尚未剥离, 或大部分排出而有小部分未能排出, 滞留于子宫腔内, 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不止, 也有可能部分胎盘和子宫壁粘连, 或植入子宫壁内, 不能自然分离, 而已剥离部分出血, 出血量往往很大。
软产道损伤裂伤占9.47%。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 也可发生大量出血, 常见于胎儿过大、急产或手术产时均可使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裂伤, 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如实行会阴侧切, 不注意止血, 也可导致出血过多。
凝血机制障碍占1.46%。产妇本人的凝血功能障碍, 如果产妇患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 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可引起产后出血;重症病毒性肝炎, 也可引起产后出血, 临床不多见, 但后果严重。
产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亦常引起产后大出血, DIC常发生于胎盘早剥、妊高症、子宫内死胎滞留、羊水栓塞等。如有上述疾病, 我们应考虑到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 应预先做好抢救准备。
全身性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产程过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局部因素:子宫过度膨胀, 如双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 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 如子宫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等, 可影响子宫肌正常收缩;子宫肌水肿及渗血, 如:妊高症、严重贫血、子宫胎盘卒中、以及前轩胎盘附着子宫下段血窦不易关闭等, 均可发生宫缩乏力, 而引起产后出血。
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 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及时予以恰当的预防治疗, 对减少产后出血有很大的意义, 经观察发现发生产后出血者多为高危妊娠者, 存在着许多的高危因素, 产科工作人员要掌握和识别高危妊娠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 才能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处理, 如:不良病史、有产后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难产史、剖宫产史、多次以上妊娠史、2次以上人流史、子宫肌瘤史、肝炎、高血压、贫血、血液病等病史;妊娠期有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位异常等;分娩期有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急产、难产、阴道手术产、剖宫产、胎盘滞留等。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出血的特征是宫缩时出血量少, 松弛时出血量多;开始先在宫腔或阴道内贮留, 以后流出暗红色或有凝块, 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时出现口渴、打吹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出冷、面色苍白、脉细弱、血压下降。对小量持续性出血也不可忽视。
产后出血往往有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存在, 如:为了逃避计划生育而隐瞒生育史、婚前生育史、隐瞒人流史、经济困难者不愿意剖宫产 (有手术指征) 、因为想生男孩而又生了女孩的种种情况, 需要我们以良好的沟通技巧, 深入地与孕产妇交流, 建立良好的关系, 才能收集到真实的信息资料, 发现潜在的危险性。
降低剖宫产率也是我们产科工作者所要强调的问题。剖宫产后的患者, 除子宫出血外尚有伤口出血, 产后出血的危险更大。我们必须掌握好剖宫产适应症, 做好剖宫产术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尽可能地降低剖宫产率。
2 产后出血的护理
针对高风险的产科而言, 医院应组织建立建全孕产妇抢救机构, 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 平时要注意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产科急诊意识, 尽可能降低产科的医疗纠纷和差错。产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危、急、重症抢救监测和护理, 熟练掌握抢救常规和急救技术, 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原理和使用方法。
产后出血好发于分娩期要加强分娩监护, 注意产妇的休息和营养补充, 了解产妇的心里与产妇多沟通, 进行心里疏导, 防止产程延长, 产妇衰竭等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发生。
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 如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 可于胎儿前肩娩出后即予肌注或静滴催产素以促进子宫收缩。
产后出血常发生产后2h内, 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 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加强子宫收缩, 因此发现产后出血时, 不管原因如何, 均应首先按摩子宫, 使用宫缩剂加强宫缩, 并进一步检查原因, 在产后2h内应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子宫复旧、阴道流血等情况。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05.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1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危及产妇的生命,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和剖宫产出血。因产后血导致的死亡多数是可以避免的,所以,重视孕期保健,及早制定恰当的预防措施,并加以正确的实施,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和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对35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分娩产妇1400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6岁。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小时阴道出血量≥500ml或产后2小时出血量≥400ml。
出血量的测量方法:以容积法为主,辅以面积法(敷料血染面积15cm×15cm为出血10ml)和目测法。①阴道分娩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即臀部放置聚血盆,胎盘娩出、会阴伤口处理完毕后用面积法计算血敷料及血染床单上的血量,会阴垫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②剖宫产分娩切开子宫壁后先吸尽羊水弃之,然后用负压瓶收集血,其他出血测量方法与阴道分娩相似。
结果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40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35例,发生率2.50%。其中阴道分娩产妇980例,发生产后出血22例,发生率2.24%;剖宫产420例,发生产后出血13例,发生率3.09%。
产后出血时间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在2小时内33例(94.3%),2~24小时2例(5.7%)。出血量400~800ml 30例(85.7%);800~1000ml 3例(8.6%);1000ml>2例(5.7%)。
治疗结果:产后出血的治疗原则为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糾正休克、防止感染。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
产后出血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危险因素包括未进行孕期保健、有妊娠并发症(贫血、羊水过多、双胎、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等。有高危因素产后出血29例(82.9%);无高危因素产后出血6例(1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产后出血的原因:本组资料显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剖宫产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如产程过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病等;子宫因素如多次产、剖宫产史、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均可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另外还与产妇过度紧张、临产后休息不好、进食少等因素有关。②胎盘因素:为产后出血第二大因素。在第三产程,胎盘剥离不完全,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残留的发生率越高,发生产后出血几率越高。③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可引起大量出血,产后检查疏漏、缝合不彻底等也可引起产后出血。④凝血功能障碍:常发生于胎盘早剥、妊高征、子宫内死胎滞留、羊水栓塞等疾病中。⑤剖宫产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本资料显示,剖宫产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也是产后出血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手术时机,控制剖宫产率,同时提高手术质量,可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预防:产后出血为多种原因和高危因素所致,这些原因可共存、互为因果或互相影响。因此,要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和加强产后观察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一旦出现产后出血,应立即查明出血原因,针对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补充血容量,积极防治失血性休克,预防感染[1]。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首先要重视孕前期及孕期保健,减少计划外受孕和人工流产次数,宣传住院分娩的重要性,提高住院分娩率,从根本上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妊娠合并症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要及时纠正,对不宜继续妊娠的孕妇要及时动员早期终止妊娠,对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孕妇收入院待产。已确认为胎盘早剥或胎死宫内者,应及时处理,并注意防止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自然分娩,同时提高手术技巧,术中及时更换缩宫剂,减少手术创伤,术后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大出血。在分娩期,做好产前教育,做好孕妇心理辅导,开展导乐分娩和康乐待产。加强护理,注意产妇休息、饮食、睡眠和活动,避免体力过分消耗。密切观察宫缩及宫颈成熟情况,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产程延长。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使产妇有休息机会。第二产程注意指导产妇正确应用腹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应提高警惕,掌握会阴侧切的适应证及时机,提高接产技术,正确保护会阴,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儿顺利娩出,在胎头娩出后立即静滴缩宫素以加强子宫收缩。若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则刺激和加强宫缩是治疗的关键。按常规按摩子宫,用子宫收缩药物,效果不佳时可依次采用填塞宫腔法、子宫和盆腔血管结扎法以及子宫切除术止血。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如无出血可等待20分钟,待胎盘有自然剥离征象后可轻压子宫下段及轻牵引脐带帮助胎盘娩出,胎盘、胎膜娩出后应仔细检查其是否完整,有无副胎盘。如有出血,随时徒手剥离胎盘。产后2小时是向产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多数产后出血发生在此阶段。故要加强产后观察,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2小时,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和阴道出血情况。医护人员定期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总之,严重的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因此,积极预防产后出血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的患者48例, 年龄17~42 (26.3±2.1) 岁;初产妇28例, 经产妇20例;其中自然分娩23例 (47.92%) , 剖宫产25例 (52.08%) ;人工流产、引产史11例 (22.92%) 。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2]。产后出血治疗现今主要采用三种基本方法:按摩子宫法即按摩子宫底同时挤出子宫腔内积血使子宫变硬, 这是治疗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3];用可使子宫节律性收缩或强制性收缩的药物, 如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也可用使血管痉挛血液凝固的药物, 如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等[4]。
1.2.2 出血量计算方法:
采取称量法和容积法测量, 对产后出血的产妇, 用吸引器吸血、洗净盐水, 测量瓶中血量按照血染面积10cm×10cm的血量为10ml计算出血量, 对术后24h内的出血用称重法计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出血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原因
2种不同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原因一致, 首位原因均为宫缩乏力, 其次原因是胎盘因素, 且宫缩乏力与胎盘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产后出血量情况
48例产后出血产妇中出血量为500~800ml 29例 (60.42%) , 800~1000ml 13例 (27.08%) , >1000ml 6例 (12.50%) 。
注:与胎盘因素比较, *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主要引起产后出血的病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 其中最常见的为子宫收缩乏力, 妊娠足月时血液以平均600ml/min的速度通过胎盘, 胎儿娩出后, 子宫肌纤维收缩和缩复使胎盘剥离面迅速缩小, 同时, 其周围的螺旋动脉得到生理性结扎, 血窦关闭, 出血控制。胎盘因素常见的有胎盘滞留、胎盘植入和胎盘部分残留, 软产道裂伤常发生于阴道手术助产、巨大儿分娩、外阴水肿、急产等情况, 凝血功能的障碍使得血小板减少。创伤出难以止血, 严重时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关于产后出血的治疗, 可通过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纱条填塞、子宫缝合术等方法治疗宫缩乏力, 若抢救困难危及生命时应考虑切除子宫。对于一般状况良好的胎盘剥离患者可行非手术治疗, 如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同样采取子宫切除。针对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 应当彻底止血, 缝合裂伤, 并尽快输注血小板、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在产前通过系统围生期保健, 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治, 预防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 针对产后出血的多因素、多并发症等特点, 应当将预防产后出血放在首位, 在产前密切观察产妇一般状况, 做好围生期保健, 掌握剖宫产时机, 加强孕期管理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降低产妇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毛荣华.5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8) :159-160.
[2] 宜小如, 王莉.455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0) :1478-1480.
[3] 李力, 易萍.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 27 (2) :99-102.
【出血原因】推荐阅读:
导致产后出血原因07-03
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06-03
怀孕初期出血是什么原因09-29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08-22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论文07-17
5岁宝宝鼻子总出血有什么原因06-29
大便出血无痛感量多是什么原因06-07
脑出血继续出血07-15
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07-12
出血坏死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