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部位(通用7篇)
出血部位 篇1
鼻出血 (鼻衄) 是指鼻腔少量或大量出血, 其原因常见于外伤、炎症、肿瘤、气压改变等。出血量多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鼻中膈的前部有很多血管。多数情况下.鼻出血是因为鼻中膈受伤而引起的[1]。尤其是感冒或发生过敏性鼻炎时, 鼻黏膜充血, 猛烈擤鼻子容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 从而发生鼻出血。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与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106例, 均为鼻内窥镜检查无明显出血点, 行标准鼻腔填塞术进行治疗后无法控制出血情况的鼻出血患者。患者中, 男74例, 女32例, 年龄18~73岁, 平均 (48.2±6.3) 岁, 患者均为鼻单侧出血。29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 此外所有患者均无血液病史与近期外伤。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行仰卧位或半坐位, 以习惯将患者鼻腔内部存留的凝固血块吸除, 对出血位置进行初步判定, 确定其相对中鼻甲的上下位置。经过鼻内镜观察患者出血部位, 以疑似出血点为基准, 将浓度为2%的地卡因棉片置入鼻腔, 在鼻腔粘膜充分收缩且麻醉完成后, 将棉片逐层取出, 根据棉片的染血部位对患者鼻腔出血位置进行判断。如果患者正在出血状态, 可以先判定出血方向, 一边吸除血液一边寻找出血点, 结合鼻甲骨折的位置, 将鼻道后上部、鼻道穹隆顶部、鼻中隔部充分暴露后基本可以探清出血位置。如果患者在出血间歇的状态, 根据棉片的染血情况进行判定, 对疑似出血位置以吸引管探查出血点。明确出血点的位置后, 以电凝的方式进行止血, 如果出血点位置过高且在嗅裂鼻中隔的出血点, 以明胶海绵压缩后填塞止血。在蝶腭动脉供血区域的出血点, 经过2次电凝止血后仍然无法控制, 可以通过血管造影动脉栓塞的方式进行治疗。
1.3 评价方法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参考文献制订, 临床治愈的标准为治疗完成后3个月内鼻腔患侧未发生再次出血[2]。
2 结果
本组患者出血部位与年龄的关系, 见表1。本组患者中出血部位为下鼻道穹隆顶部的59例, 所占比例为55.7%, 嗅裂鼻中隔部28例, 所占比例为26.4%, 出血部位为中鼻道后上部10例, 所占比例为9.4%, 未知部位9例, 所占比例为8.5%。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主要出血部位为下鼻道穹隆顶部, 共40例, 所占比例为66.7%;50岁到60岁之间的患者主要为下鼻道穹隆顶部与嗅裂鼻中隔部, 分比为15例 (45.5%) 和11例 (33.3%) ;60岁以上的患者主要出血部位为嗅裂鼻中隔部, 共9例, 所占比例为69.2%。
本组106例患者, 59例下鼻道穹隆顶部出血患者与9例未知出血部位的患者行电凝止血;8例嗅裂鼻中隔部出血患者19例电凝止血, 9例以明胶海绵填塞止血;10例中鼻道后上部出血患者均行电凝止血, 1例患者电凝止血无效后行血管造影动脉栓塞止血。1次止血治愈的患者91例 (85.8%) , 2次止血治愈的患者15例 (14.2%) , 3次止血治愈的患者1例 (0.9%) 。
3 讨论
鼻出血又称鼻衄, 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多因鼻腔病变引起, 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 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 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 轻者仅鼻涕中带血, 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 多数出血可自止或将鼻捏紧后自止[3]。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 引起出血的原因十分复杂, 多因鼻腔病变引起, 也可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 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口经鼻腔流出者。基本处理原则是迅速查找鼻出血部位和快速、有效地终止鼻出血。传统治疗方法为鼻腔填塞, 包括前鼻孔填塞和后鼻孔填塞。患者十分痛苦, 止血效果有时不理想, 对伴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可引起诸多并发症[4]。鼻内镜技术的应用为鼻出血检查、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借助不同角度鼻内镜的照明、放大和观察作用, 可准确地探明鼻出血的部位和局部情况, 同时可在直视下通过局部填塞、激光、微波、高频电凝器等手段完成止血的治疗[5]。
鼻出血的常见部位一般为以下几个部位, 术中应该重点观察: (1) 鼻中隔利特尔动脉丛, 血管扩张或血管瘤。 (2) 鼻腔外侧壁该区有筛前、筛后动脉和颈外动脉上颌动脉和面动脉分支。 (3) 下鼻道后部外侧区该区为咽升动脉、上颌动脉咽升支及蝶腭动脉分支的动脉网。还有吴氏静脉丛[6]。鼻内镜可直视寻找并终止鼻出血, 适于鼻腔各部位的动脉或静脉活动性出血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鼻内镜下鼻腔填塞:在鼻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后, 用凡士林纱条、止血纱布或止血膨胀海绵等进行局部填塞。此方法效率高、可维持鼻腔通气、患者痛苦少。 (2) 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明确出血部位后, 利用高频电极端与组织之间形成的电弧在局部产生的点状高温和碳化作用, 达到封闭血管残端迅速止血的目的。 (3) 鼻内镜下激光辅助止血:鼻内镜下激光碳化和封闭鼻腔出血点。 (4) 鼻内镜下微波凝同止血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 可使组织在瞬间达到高温, 产生变性凝固, 起到止血的目的。微波探头可直接接触出血部位, 止血迅速。
临床研究证明, 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 应用内镜对常见出血部位进行探查, 确定出血点的位置, 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是控制鼻出血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海洲, 张江云.鼻内镜下隐匿部位鼻出血的诊治[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4) :2645.
[2]刘正先.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2) :54-55.
[3]赵明俊, 张江云, 孙爱东, 等.鼻内镜下治疗隐匿性鼻出血236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20) :3667.
[4]陈月华, 杨莉萍, 蔡丽, 等.鼻内镜下隐蔽部位鼻出血的治疗体会[J].河北医药, 2012, 34 (17) :2641-2642.
[5]刘军, 马嵩, 谢为民, 等.鼻内镜下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微创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9, 17 (2) :92-94.
[6]刘刚, 颜家渝, 黄映红, 等.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78例体会[J].西部医学, 2010, 22 (4) :723-724.
出血部位 篇2
克氏区的毛细血管众多, 在黏膜浅层附近形成毛细血管网, 由于离鼻孔很近, 当我们挖鼻孔或擤鼻涕时, 用力过猛很容易使表层的黏膜血管破裂, 引起出血。
流鼻血时, 一般人都习惯于将头后仰, 鼻孔朝上, 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因为这样会使得鼻血倒流进咽喉部, 被吞咽入食道, 使人产生不适感或呕吐。很多人流鼻血后, 第一反应是把纸巾揉成一团塞在鼻孔里来止血, 这也不是正确的止血方法。因为纸巾揉成团后比较硬, 塞满鼻孔的话, 容易伤害黏膜。而且取出纸团时, 稍有不慎就会剥落好不容易才结好的痂, 再次造成流血。另外, 有些人习惯于用手指捏住鼻子上部 (两眉之间, 稍偏下) , 或者使劲拍打脖子后面, 其实这些动作都不能有效止血。
出血部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接诊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20例, 按照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不同分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和正常组各11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组男58例, 女52例;年龄34~71 (58.7±6.7) 岁;TSH (2.29±0.34) μU/L, T3 (3.2±0.6) pmol/L, T4 (16.73±3.56) p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男56例, 女54例;年龄35~72 (58.5±6.6) 岁;TSH (2.32±0.37) μU/L, T3 (4.6±1.1) pmol/L, T4 (16.57±3.49) pmol/L。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 通过脑CT、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属急性期发病; (2) 患者均为初次脑出血患者, 无脑出血病史; (3) 患者脑出血发病前甲状腺功能正常, 或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等疾病; (4) 患者及家属愿意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脑梗死、脑膜瘤等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肺功能不健全患者和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的信息和健康资料, 及时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治疗, 如颅内降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 并辅以密切监护。根据多田公式计算患者脑出血发病后24h内脑出血量、判断出血部位及进行Glasgow昏迷评分。
1.4 评价标准
通过脑CT在患者发病24h内确定出血部位, 根据多田公式评估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出血量=π/6× (脑血肿最大层面长径×宽径×层厚×层面) 。患者意识及昏迷程度评分依据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进行评估:13~15分为轻度意识障碍, 8~12分为中度意识障碍, 3~7分为重度意识障碍[4]。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出血量及昏迷程度评价
异常组患者脑出血量远高于正常组, 且Glasgow昏迷评分低于正常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正常组比较, *P<0.05
2.2 脑出血部位
异常组丘脑出血患者所占比例为42.72%远高于正常组的9.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正常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脑出血作为神经系统最危重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 不仅可因急性脑出血导致神经功能异常、瘫痪、意识障碍、甚至残疾或死亡, 且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造成患者物质代谢异常和内分泌功能失调, 加重脑出血患者病情的恶化[5]。因此, 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脑出血急性期出血量、出血部位等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对患者病情评估、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变化与急性期脑出血具有相关性, 主要表现在血清T3水平下降[6]。基础研究认为导致甲状腺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脑出血发病后下丘脑或垂体的受到损害所致[7]。脑出血破坏了下丘脑和网状结构, 使交感神经作用减弱, 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减少, 最终导致的肠胃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8], 影响酶的合成和摄碘率, 抑制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人体中甲状腺分泌总量的90%是T4, T3仅占1%, 当人体处于饥饿、应激等特殊状态时, T4可转化为T3, 保持其正常生理活动, 所以血清T4与脑出血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9]。脑出血后脑组织被破坏、周边部位的继发水肿使细胞内TSH释放入血液, 导致血液中TSH水平升高, 同时低水平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TSH的释放[10]。因此, 脑出血患者出血量越多, 甲状腺功能越异常;而甲状腺功能越异常, 其脑出血血量也越高。
本文结果表明甲状腺功能异常脑出血患者以丘脑出血多见。可能是由于脑出血造成垂体和下丘脑出血, 下丘脑的室旁核和视上核神经细胞能合成促进甲状腺激素释放的激素, 促进垂体合成释放TSH。因此, 丘脑出血患者较多出现内分泌功能调节紊乱。因此, 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脑出血患者, 应高度怀疑丘脑出血及损伤, 并积极预防内分泌系统并发症[7]。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脑出血急性期出血量、出血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将急性脑出血患者220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和正常组各110例。根据脑CT检查及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检测2组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和昏迷情况。结果 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患者脑出血量和丘脑出血所占比例远高于正常组, Glasgow昏迷评分低于正常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伴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具有脑出血量多、出血部位多见于丘脑, Glasgow昏迷评分低、意识障碍等临床特点。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脑出血,急性期,出血量,出血部位
参考文献
[1] 邹璇.甲状腺功能在脑出血急性期变化特点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4.
[2] Martocchia A, Cola S, Frugoni P, et al.The burden of comorbidity and the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atherosclerosis-relate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J].Ann N Y Acad Sci, 2010, 1193:164-166.
[3] 林莉.脑出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16 (13) :1826-1827.
[4] Mangieri P, Suzuki K, Ferreira M, et al.Evaluation of pituitary and thyroid hormones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due to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J].Arq Neuropsiquiatr, 2013, 61 (1) :14-19.
[5] 王建林, 张苏明, 杨志秀, 等.白术对大鼠脑出血后小肠粘膜形态学变化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 4 (6) :399-401.
[6] 周建民, 莫文梅.急性脑出血患者下丘脑—垂体激素变化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13 (3) :172-173.
[7] Kapetin EM, et al.Peripherel serum thyroxine, triiodothyronine and reverse triidothyronine Kinetils in the low thyroxine State of Route non-thyrioolad illneses[J].J Clin Invest, 2012, 69:529.
[8] 于广石.脑出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6) :145-146.
[9] 何银华, 李飞, 金立钢, 等.脑出血后抑郁症状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研究[J].检验医学, 2011, 26 (1) :40-42.
出血部位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20例, 男114例, 女106例;年龄35~72 (58.3±7.1) 岁;其中丘脑出血57例, 非丘脑出血163例。纳入标准: (1) 患者经实时脑CT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为脑出血; (2) 患者属急性期初次发病; (3) 发病前患者无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等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 (4) 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 同意研究调查[3]。排除标准: (1) 患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梗死、动脉瘤、脑膜瘤等; (2) 患者存在心肺肝肾功能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4]。
1.2方法详细记录患者个人信息和既往健康资料, 并给予利尿脱水降颅压、止血药等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及密切护理。分别抽取所有患者初发时及出血24h晨起空腹肘静脉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并统计各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人数, 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脑出血部位的相关性[5]。
1.3评价标准本文评价标准主要针对所有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 检测时间包括脑出血初发时和脑出血24h, 初发时检测用于确诊患者脑出血前无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断标准包括各项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偏离正常范围, 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所致的恶心、低热、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和体征[6]。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甲状腺激素水平脑出血患者初诊时FT3、FT4、TT3、TT4及TSH均相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即就诊时2组患者甲状腺功能相近, 脑出血前无甲状腺功能异常。出血24h检测, 丘脑出血组血清FT3和TT3水平均低于非丘脑出血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2组患者血清FT4、TT4及TSH水平相差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故丘脑出血组患者具有较低水平的FT3和TT3, 而FT4、TT4及TSH水平不受影响。见表1。
2.2甲状腺激素异常丘脑出血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3.68%高于非丘脑出血组的34.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相关系数检测比较, R值2.107, 95%可信区间1.372~2.512, 故存在显著相关性 (P<0.05) 。即丘脑出血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是非丘脑出血患者的2.107倍。见表2。
注:与非丘脑出血组比较, *P<0.05
3讨论
脑出血导致相应供血区域缺血缺氧, 可出现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意识障碍及其他功能异常等症状[7]。随着临床观察的深入, 以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主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现象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且因内分泌紊乱和代谢异常所致的伴随症状, 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发展, 导致预后不佳[8]。有研究认为内分泌调节中枢丘脑出血与其发生密切相关, 但缺乏科学的相关性分析。故本文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脑出血部位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和预测指导[9]。
注:与非丘脑出血组比较, *P<0.05
本结果显示丘脑出血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呈显著相关性, 丘脑出血患者更易出现以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代表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根据解剖结构可知丘脑出血可导致下丘脑和垂体缺血受损, 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异常, 故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减少, 并以灵敏的T3更显著, 但T4及TSH由于较高的血清水平含量, 短时间内幅度变化较小, 故其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10]。因此, 丘脑出血患者应密切关注甲状腺功能变化, 采取针对性用药, 预防甲状腺功能异常所致的相关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Dimopoulou l, Kouyialis AT, Orfanos S, et al.Endocrine altera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troke during the early recovery period[J].Neurocrit Care, 2012, 3 (3) :224-229.
[2] 林莉.脑出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16 (13) :1826-1827.
[3] 刘俊艳, 赵淑蓉, 王汝荃, 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改变[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2013, 26 (1) :31-32.
[4] 黄丽娜, 冯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23) :4239-4341.
[5] Chandra AK, Mukhopadhyay S, Lahari D, et al.Goitrogenic content of Indian cyanogenic plant foods and their in vitro anti-thyroidal activity[J].Indian J Med Res, 2014, 119 (5) :180-185.
[6] 周少华.老年脑出血患者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2007, 15 (11) :20-22.
[7] Kapetin EM.Peripherel serum thyroxine, triiodothyronine and rererse thiidothyronine Kinetils in the low thyroxine State of Route non-thyrioolad illneses[J].J Clin Invest, 2012, 14 (10) :529-536.
[8] 何银华, 李飞, 金立钢, 等.脑出血后抑郁症状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研究[J].检验医学, 2011, 26 (1) :40-42.
[9] 于广石.脑出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6) :145-146.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部位CT诊断 篇5
1 临床资料
1.1 分析对象
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 男, 70例, 年龄41~88岁, 平均年龄60.8岁;女性, 34例, 年龄43~86岁, 平均66.5岁, 血压:220~140/157~90mm Hg, 常见临床表现:头痛、头昏、口歪、恶心、呕吐、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 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状态, 呼吸深沉, 呈鼾性呼吸, 潮式呼吸, 大小便失禁, 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
1.2 CT扫描方式
我院使用的CT机美国GE公司Sytes 4000I机器, 扫描方式为轴位横断扫描, 位置以听痴线为扫描基线向上连续扫描, 层厚/层距:10/10mm, 必要时采用减薄扫描5/5mm或3/3mm层厚扫描。
2 结果
(1) 在本组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中, 患者发病时间至CT检查最短时间为病后40min, 最长时间为病后第8天。未经CT检查前临床诊断结果为梗死12.5%;脑血管意外57.69%, 待诊11.5%, 脑出血:18.27%, 由此可以看出CT扫描大大提高了脑出血的诊断率。
(2) 在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中, 基底节区出血72.12% (豆状核出血43.27%, 内囊区出血7.69%, 尾状核0.96%, 丘脑出血16.35%, 外囊出血3.85%) , 脑叶出血12.5%, 小脑出血6.75%, 脑干出血5.77%, 脑室出血1.92%, 蛛网膜下腔出血0.96%, 血肿CT值分别为60~80Hu, 见表1。
3 讨论
(1) 高血压性脑出血一般认为是在高血压病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 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小动脉破裂所致, 脑动脉壁较薄, 中膜和外膜较薄弱, 无外弹力纤维层, 肌纤维较少, 易受损伤, 高血压病时, 发育完善的血管内膜也发生玻璃样变和纤维性坏死, 使脑小动脉形成微小动脉瘤, 当血压骤然升高时, 微小动脉瘤破裂而引起脑出血。
(2) 高血压性脑出血, 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穿支, 破裂处位于其起始部与进入外侧裂之间。豆纹动脉供应壳核、尾状核头部, 苍白球及内囊后肢, 最易破裂出血, 本组病例中, 基底节区出血7 2.1 2%, 其中, 豆状核出血占4 3.2 7%, 内囊出血7.6 9%, 外囊出血3.85%, 尾状核出血0.96%, 丘脑出血16.35%, 小脑6.75%, 脑干5.77%, 脑叶12.5%, 与文献报道相接近。
(3) 高血压性脑出血, 最常见于50岁以上高血压病人, 本文平均年龄:男, 60.8岁, 女, 60.5岁, 病人通常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 剧烈运动, 大便用力而诱发, 脑内出血者发病前常无预感, 发病突然, 往往在数分钟, 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视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及抗体反应而异。
(4)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范围越大越易破入脑室, 血肿部位越深, 中线结构移位越显著, 侧脑室及环池或四叠体池明显受压, 预后较差。
(5) CT能明确脑内血肿的位置、深浅、大小, 破入脑室情况和积血量。腰穿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内出血最简便的方法, 但血肿必须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而CT检查安全、简便、经济, 无创伤性, 是颅内出血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 并可以与脑梗死相鉴别, 还可以判断血肿大小与破入脑室与否, 是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CT检查,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定性、定位与定量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恩惠.头颅CT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3, 96.
[2]李国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44.
出血部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
整群选取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脑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78例, 男性45例, 女性33例, 年龄45~65岁, 其中基底节出血41例, 丘脑出血37岁, 符合1995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 并经头部MRA或CTA检查证实, 脑出血后6~9个月。排除标准:非源自脑出血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 排除严重的听觉、视觉障碍及意识障碍、失语等不能完成认知检测者, 排除有精神疾病、明显情绪障碍及不愿合作的患者。78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分为基底节出血组41例, 男21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 (51.6±3.3) 岁;丘脑出血组37例, 男24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51.9±3.8) 岁;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无精神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史, 无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性疾病, 无智能障碍, 男22名, 女18名, 平均年龄 (50.3±2.2) 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研究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量表 (WMS)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 、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 (AVMT) 来评价两组患者记忆成分的差异。
1.2.1 韦氏记忆量表
选用1989年湖南医科大学修正版本, 内容包括:瞬时记忆测验 (顺背、倒背) 、短时记忆测验 (再生、再认、图片回忆、触摸、联想、理解记忆) 、长时记忆测验 (经历、定向、数字顺序) 。
1.2.2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选用1989年湖南医科大学修正版本, 内容包括:操作测验 (填图、数字符号、图形拼凑、图片排列) 、言语测验 (知识、算术、领悟、相似、词汇、数字广度) , 该研究选用了词汇分测验和数字广度倒背分测验。
1.2.3 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
向受试者读出12个词语, 要求连续学习3次。给予非语言刺激间隔3 min后, 回忆之前的12个词语, 为短延迟回忆;非语言刺激间隔20 min后, 回忆之前的12个词为长延迟回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 计量资料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底节出血组患者与对照组记忆成分比较
患者在1-100、100-1、累加、视觉再生、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触觉记忆、联想学习、语义记忆、工作记忆、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等记忆指标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提示基底节出血恢复期患者存在记忆受损, 主要表现在短时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记忆、延迟回忆等记忆成分方面, 见表1。
2.2 丘脑出血组患者与对照组记忆成分比较
患者在1-100、100-1、累加、视觉再生、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触觉记忆、联想学习、词汇测试、倒背、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等记忆指标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提示丘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均存在记忆受损, 见表2。
2.3 基底节出血组与丘脑出血组患者记忆成分比较
基底节出血组患者与丘脑出血组患者在记忆成分中长延迟回忆方面 (2.36±0.95) vs (1.21±0.14)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与记忆有关的功能区主要有前额叶、颞叶内侧面、丘脑、海马、海马旁回、基底节等部位, 内侧颞叶记忆系统又称海马记忆系统, 在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等记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丘脑前核和丘脑背内侧核与额叶皮层和内侧颞叶系统有着密集的纤维联系。医学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脑内存在多重记忆系统也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海马在情景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而情景记忆主要依赖于内侧颞叶结构的完整性, 同时额叶是情景记忆系统的重要组成, 其中右前额叶和左前额叶分别负责情景记忆信息的提取和编码[2]。工作记忆不仅需要额叶皮质的参与, 而且顶叶及颞叶也在工作记忆中起重要作用。语义记忆的功能区则位于前颞叶、后颞叶及下顶叶[3]。目前脑出血后引起记忆障碍通常认为是由于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 另外血肿产生机械性压迫, 使脑组织灌注减少, 也会导致认知功能减退[4]。脑出血后患者脑组织能量代谢紊乱, 凝血因子聚集于血肿周围细胞内, 引发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毒性损伤[5], 破坏与记忆相关的脑区, 引起认知能力障碍。有研究证实中风患者发病后均会出现明显的记忆障碍, 有的发病后数年仍主诉有记忆障碍[6]。该研究探讨了不同部位脑出血恢复期记忆成分损伤情况, 结果发现基底节出血及丘脑出血均存在包括定向方面在内的广泛的记忆障碍, 说明基底节和丘脑在患者认知和记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提示脑出血患者即使恢复期仍存在记忆障碍。基底神经节调节和控制运动, 同时参与多项其也功能, 如语言、学习等[7]。该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分别出现语义记忆、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延迟记忆等损害。有学者研究后认为尾状核遭到破坏会导致注意力障碍和多动症而影响短期记忆[8], 前额叶皮质起着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功能, 基地神经节对工作记忆加工过程起支持作用。丘脑前核是海马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记忆编码与提取中起重要作用;另外丘脑还参与执行短时记忆[9], 而在长时记忆的提取过程中, 早期记忆信号的提取需要依赖丘脑向前额叶皮质传递完成。该研究结果也提示患者恢复期存在长时、短时、工作等方面的记忆成分损害。主要是因为丘脑是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中的关键神经结构, 共同参与了空间工作记忆, 同时丘脑参与工作、情景、语义等方面的记忆成分加工过程。有研究显示[10]丘脑背内侧核和丘脑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功能结构的完整性直接影响语义记忆信息的提取。另有研究显示背外侧前额叶在工作记忆中起重要作用[11]。该研究中, 基底节出血组1-100、长延迟回忆的评分分别为 (112.58±35.46) 分和 (2.36±0.95) 分, 丘脑出血组分别为 (73.21±18.64) 分和 (1.21±0.14) 分, 基底节出血组高于丘脑出血组, 研究结果与丁伟等[12]报道一致。基底节出血组长延迟回忆的评分为 (2.36±1.50) 分, 丘脑出血组评分为 (1.20±1.14) 分, 基底节出血组高于丘脑出血组。Maeshima等[13]的报道, 双侧丘脑下脚或脚间区域梗死会留下永久遗忘症, 多因丘脑部病变引起, 一般与丘脑背内核, 左颞区颞干病变密切相关, 由双侧丘脑病变所致, 但单侧丘脑病变也可导致遗忘症。在一项对4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听觉词语回忆测验时发现, 丘脑在人类记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丘脑左侧卒中会导致语义层次结构受到破坏, 有丘脑病灶的患者智力和执行力功能良好, 但记忆力和精神运动速度、外在记忆、内在视觉运动序列学习受损, 不只影响指令记忆, 还影响非指令运动技能的学习。
总之, 记忆障碍是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常见症状, 因此, 针对患者的记忆成分损伤特点给予及时的干预, 有助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概率。该研究不足处是样本量相对较少, 不同时间段脑出血及其他部位脑出血与记忆损害的关系并未观察到, 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增加研究样本量, 才能获得准确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基底节出血及丘脑出血患者出血恢复期的记忆损害特点。方法 整群选取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 (观察组) , 根据出血部位分为基底节出血41例, 丘脑出血37例, 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韦氏记忆量表 (WMS)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 、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 (AVMT) 来评价两组患者记忆成分的差异。结果 患者在1-100、100-1、累加、视觉再生、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触觉记忆、联想学习、词汇测试、倒背、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等记得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基底节出血及丘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均存在记忆受损;基底节出血组患者与丘脑出血组患者在记忆成分中长延迟回忆 (2.36±0.95) vs (1.21±0.14) 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脑出血患者因出血部位不同, 记忆成分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针对不同部位脑出血及时干预可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几率。
出血部位 篇7
关键词:PPH术,痔疮,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
痔是常见的外科疾病,近代观点基本支持内痔形成的“肛垫下移学说”[1],并基于此理论提出了治疗内痔的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2000年7月,姚礼庆教授首次将PPH术引入我国[2],因其手术时间短、手术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和术后恢复快[3]而得到迅速推广。我院从2002年开始开展PPH术,自2005年修订了《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暂行规范》[4](简称《规范》),我院便按照修订《规范》进行PPH术。无论是在规范手术前后,均出现术后早期出血的并发症,当然,在手术熟练及规范手术后该并发症已大大减少。部分病例因出血量大而需再次手术止血,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2006年2月~2008年10月我院所行收治的235例Ⅲ、Ⅳ度内痔及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患者随机分组,其中126例术中采用常规缝扎动脉搏动部位的为治疗组,109例未行上述操作的作为对照组,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5例内痔患者,按照Ⅲ度、Ⅳ度及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分类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26例中,男性75例,女性51例,年龄21~60岁,平均36岁。其中,Ⅲ度68例,Ⅳ度39例,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19例。对照组109例中,男性61例,女性48例,年龄20~61岁,平均35岁。其中,Ⅲ度60例,Ⅳ度33例,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16例。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吻合器(康迪医用吻合器有限公司KYGZ 33.5)。对照组:手术基本按照修订《规范》进行,术前常规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胸片、心电图等,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采用低位椎管内麻醉,取截石位,取圆形肛管扩张器扩肛,皮钳牵拉肛管外皮肤,在扩肛器引导下置入透明肛镜并固定,取出圆形肛管扩张器,充分暴露痔上黏膜,置入肛镜缝扎器,在齿线上4 cm作荷包缝合,取7号丝线,予液体石蜡润滑,在痔核最大处开始进针[5],荷包缝线尽量全部潜行在黏膜下层并保持在同一水平,同时缝针尽量自出针点原位进针,一般缝6~7针,在初始进针对侧缝一针吊线,旋开圆形吻合器至最大位置,将针砧头置入并使之置入荷包上,将荷包线收紧、打结,用带线器将荷包尾线从吻合器一侧孔拉出,而吊线则从对侧孔拉出,适度拉紧两线,同时旋紧吻合器,将圆形吻合器送入肛门,女性患者注意防止损伤阴道后壁,击发吻合器,静待30 s,将吻合器旋钮旋开1/2~3/4圈后旋出,检查切除黏膜的完整性,仔细检查吻合口,对活动性出血部位用3-0可吸收缝线做8字缝扎止血。置入止血纱条,取出透明肛镜。次日拔除纱条,局部使用太宁栓。治疗组:手术前段过程基本同对照组,所不同的是,在扩肛后予手指触摸直肠下端荷包缝合水平动脉搏动位置,击发吻合器后检查吻合口时无论该处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均用3-0可吸收缝线做8字缝扎,以后处理仍同对照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出血情况临床观察对比见表1。
比较两组中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得各组均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出现术后早期出血的并发症风险较对照组低,尤其是前者未出现足以再次手术的大量出血,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PPH术后早期出血一开始就引起外科医生的注意。虽然有文献报道,PPH与传统手术在术后出血方面无区别[6],但国外有文献报道,PPH与传统痔疮手术对比优势在于包括术后出血在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而远期效果基本一致[7]。由此可见,在进行PPH手术时更应注意的是其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控制。术后出血,特别是术后早期的活动性出血,甚至需要再次麻醉和手术止血,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是严重的并发症[4,8]。虽然各家器械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吻合器均在不断改良,但术后出血的情况仍不少见,特别是重度痔疮[9],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使用器械均较为粗糙,增加了术后出血风险。在我院,PPH采用国产器械,手术均基本按照规范进行,对术中检查吻合口的步骤也相当重视,但对照组中仍有3例出现了术后36 h内的大量出血导致再次手术止血,并在此时发现了搏动性出血点,予缝扎止血,这说明即使在击发吻合器后持续加压20~30 s,也有可能出现数小时后切割后被压迫的小动脉重新打开,而治疗组中所有患者均预先做了缝扎,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出现,同时因包埋了部分吻合口,减少了吻合口创面的渗血情况。当然,8字缝扎的宽度不宜过宽,一般为1~1.2 cm,防止直肠狭窄。另外,在手术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Ⅳ度内痔在常规缝扎动脉时适当增加8字的远近距离,即在吻合口远近各1 cm距离缝针,可对脱垂痔形成二次提拉,即时效果非常明显,次日极少有残留未回纳的痔核。因此,PPH术中预防性缝扎动脉搏动部位可以有效防止术后早期出血,可以考虑常规进行,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Pernice LM,Bartalucci B,Bencini L,et al.Early and late(ten years)experience with circular stapler hemorrhoidectomy[J].Dis Colon Rectum,2001,44(6):836.
[2]姚礼庆,唐竞,孙益红,等.经吻合器治疗重度痔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5):288.
[3]Kaidorr-Person O,Person B,Wexner SD.Hemorrhoidal disease:a com-prehensive review[J].J Am Coll Surg,2007,204(1):102-117.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暂行规范(修订)[S].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42,374.
[5]姚礼庆,钟芸诗.吻合器痔固定术的操作要求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1):10.
[6]Liao XJ,Meng Q,Yang GG,et al.Efficacy of the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combined with external hemorrhoids ex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ⅢorⅣmixed hemorrhoids[J].Zhonghua Wei Chang Wai Ke Za Zhi,2008,11(6):525-528.
[7]Tjandra JJ,Chan MK.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stapled hemorrhoidopexy)[J].Dis Colon Rectum,2007,50(6):878-892.
[8]Burch J,Epstein D,Baba-Akbari A,et al.Stapled haemorrhoidectomy(haemorrhoidopexy)for the treatment of haemorrhoid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conomic evaluation[J].Health Technol Assess,2008,12(8):iii-iv,ix-x,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