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引领

2024-12-03

产业引领(精选12篇)

产业引领 篇1

"双创”浪潮下,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以工业智造、现代服务、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创新产业正成为发展主旋律。2015年中国产业发展面临"大变局”,受四大发展背景影响,其一,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崛起;其二,简政放权开始令传统地产投资方式难以为继;其三,土地出让条件和监管曰益严格,令工业用地逐步回归市场化;其四,传统地产商抢滩进入产业地产市场。在此背景下,对华南产业地产领域影响深远的创新正在发生,并将引领华南产业地产发展。

DTZ戴德梁行华南区工业及物流地产部董事严其发先生认为:“深圳作为国家创新示范区、以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中心为创新城市定位,为产业地产的稳健发展带来坚实基础,尤其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创新产业需求持续旺盛。整体产业地产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态势:近年在土地及产业政策双向驱动下,深圳市场集中以产业更新及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为主,导致近年研发办公物业整体供应量大,初步统计2015年研发办公市场存量为540万平方米,2015年起呈现持续供应趋势;至2017年,存量有望达到约660万平方米。区域产业园区市场呈现产业核心区入驻率高特点,平均空置率仍然维持在1〇%~15%之间,整体产业地产市场表现良好。深圳如何创新引领华南产业地产发展成为领涨背后要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对此DTZ戴德梁行梳理上半年深圳产业发展三大创新实践,以在创新浪潮下提供借鉴。”

轻资产、平台化成趋势

在转型大变局下,华南产业地产商无疑也必须跟随这个行业的大势所趋。严其发先生认为"地产仅仅是个开始入口,产业地产商未来必须在后端发力,就是要回归一二线城市、拥抱互联网、发力轻资产平台化、重点放在轻重结合的平台化服务,并深入参与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做产业合伙人。正当众多传统地产企业发现产业地产是转型的另一个方向时,专业的产业地产运营商却早早嗅到了危机,纷纷抛出了自己的轻资产平台化转型战略和发展路径。在轻资产平台化输出的环节主要包括合作开发、产业建设、园区综合服务建设、招商引资、运营服务平台建设等;创新实践的华南践行者如亿达中国与深圳龙岗产服集团轻资产输出合作。"

众创空间掀起园区运营变革

目前国内园区众创空间包括联合办公空间、赙化器、新型孵化器三大类型。严其发先生认为,华南园区众创空间的发展受到三大核心因素影响,包括:一)国家层面积极引导众创空间发展,二)产业园业态发展模式转变契机,三)众创空间发展促进产业园运营文化建立。作为华南产业地产运营新机遇,众创空间将掀起华南园区运营变革,轉柿—是隸触群体,形成创业者聚落,拉动陋整体产业活力。变革方向二是聚集新兴产业,聚集成长型创业企业,保障园区产业持续发展。变革方向三是创新服务平台,降低产业上下触业的%通交流成本,保证企业间的信息对接及成长型服务。变革方向四就是众创产业模式,形成"创业企业+互联网+产业服务”的良性的产业运营发展链条。在运营变革推动及创新创业热潮形势下,以众创空间等创新发展平台为概念的创业服务平台出现,将成为园区新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的变革。创新实践华南践行者深圳创客周的举办,引导深圳乃至华南园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实践。

智慧园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智慧园区正成为目前华南园区软硬件建设热点。严其发先生认为:“智慧园区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这将会体现在融合和创新两个方面。融合发展的有产业商务空间,战略资源集聚,拥有全产业链的商务配套设施与商务发展环境;也有企业社区,集生活'工作'娱乐、众仓勃-馳f錢w祕随城发展的交互式智慧空间。至于创新-体贝1泡括仓撕产业,智慧园区的结构以集聚前瞻产业为主,并形成全产涵方MMfi],同时具备产智资源,以便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前瞻服务措施。智慧园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空间上以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组成,而物理空间方面更呈现以"以产促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三大发展阶段。内部系统涵盖“产城引进、产智社区、产业培育、众创空间”。在华南区,天安云谷以云时代智慧创未来为主题的智慧园区都是创新实践的践行者。”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严其发先生总结道:“在产业发展各种新机遇下,2015年上半年华南产业地产呈现以智慧、众创、轻资产为主的三大创新关键词,还有以轻资产平台化成趋势、众创空间掀起园区运营变革、智慧园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为主的三大创新实践。”

产业引领 篇2

一是发展产业链条、优化布局。充分利用地理、气候、土壤等优势资源,突出特色农业,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打造特色农业“五大产业带及核心区”。覆盖全县15个乡镇(街道)151个村(居、社区)。

二是培育产业特色、助农增收。着力打造以薏仁米、生态茶叶、烤烟、生态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实现全民增收,目前我县种植薏仁米30万亩,种植烤烟8万亩,种植生态茶园18.9万亩,新增茶叶基地2万亩。今年确保新增流转土地在10万亩以上。

产业链引领资本助推 篇3

但是在具体的产业链拓展和延伸过程中,谁来“链”?“链”什么?怎么“链”?政府部门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功能?记者近日在浙江诸暨采访发现,这里在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上颇有建树。

工商资本成产业链引擎

“全产业链经营太重要了!”作为分管农业的常务副市长,赵源恩对诸暨的“家底”最清楚不过。

诸暨农业结构调整较早。这些年,除了珍珠、茶叶、香榧、生猪等传统农业特产,新兴的如甲鱼、蓝莓、火龙果等产业也不断涌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景象。这些产业成本投入高、更新换代快、管理难度大,加上诸暨丘陵山地多,农业小规模、分散作业的经营特征明显,与市场对接可谓困难重重。因此,诸暨农业尽管没有近忧,但一直面临着深层次的挑战。这就是如何整合产业链,形成竞争力,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的今天占据主动?

诸暨的优势是毗邻杭州、经济发达、工商资本活跃,特别是经过三十余年积累,诸暨工商企业不仅实力雄厚,而且也形成了十分超前的市场意识。如能主动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以加工为突破口,将产业链延伸至前端的种养,不仅可以降低市场风险,而且可以为产业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赵源恩测算:若就一产而言,工商资本投入其中,毛利率不会超过10%;若拉长产业链,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再向休闲服务业等三产拓展,毛利率可提高到30%。

事实上,全产业链的打造,非工商资本莫属。农业产业链很长,涵盖着种子种苗、农资投入、机械作业、生物生长、成果收获、产后加工、运输流通、市场营销、居民消费等多个环节,要将其有机串联,合作社或者种养大户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胜任。

只有依托工商资本,将产品、服务和信息进行集成,实行一体化经营、合理化分工,分散的珠子才能得以串成项链。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诸暨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通过科技研发、品牌营销、产品加工等环节发力,辐射前端种养基地,形成稳固的产业链条。

如今,诸暨许多工商企业家都有农业项目,大家相聚时,话题常常离不开产业链,投资农业已成为当地工商企业时髦而明智的选择。海亮是著名上市企业,近年投入百亿元,走出浙江,在全国各地自建基地打造有机食品;姚生记的干果品牌远近闻名,但大家都有所不知,背后投资的老板是上市公司盾安;其他如做建材的陈照米,转型做了“旭阳”水果;做房地产的陈栋铭,做起了“茂阳”中央厨房。

政府弥补产业链的“断点”

记者在诸暨调查发现,农业产业链打造,除了企业自身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服务与支持。

“能够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的,企业自身必定会不遗余力,但农业产业链涉及环节不仅诸多而且复杂,其中存有不少‘断点’,是企业无能为力,或者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诸暨市农业局局长孟志康说。事实上,他所描述的“断点”,正是产业链打造中的“痛点”、“难点”,需要政府搭建平台,提供公共服务。

首先是投入科技研发。诸暨香榧在市场上享有盛名,但香榧不仅成活率低,而且成活之后要等十余年才能结果。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诸暨搭建公共技术中心就香榧的育苗造林、人工授粉、保果增产、标准化和工厂化育苗等开展攻关,最终获得诸多成果。这样不仅推动了香榧产业规模化发展,而且形成了闻名全国的种苗集散中心,仅香榧苗木年产值就达1.5亿元。

二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以香榧和珍珠为例,诸暨多年来一直通过外出推介、举办节会等手段,打造“枫桥香榧”“山下湖珍珠”这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可以说,现在在市场上,只要一说到香榧和珍珠,人们第一联想到的,就是“枫桥”“山下湖”。企业品牌只要搭着区域品牌的大船,就可以在市场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营销成本得以大大降低。

三是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在空间布局上,诸暨通过“园区化”建设,形成产业要素的集聚,因此,诸暨成为浙江省农业“两区”建设首个现场会的举办地;在产业选择上,诸暨扬长避短,形成了“东部香榧茶叶、南部粮油果蔬、北部珍珠粮经、中部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板块,为产业链打造提供了“源头活水”。

四是发展专业市场。位于山下湖镇的华东国际珠宝城,投资超30亿元,经营辐射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就是由政府引导和推动的结果。其他产业也相应形成区域性市场,为产业链打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发挥企业产业链中优势

这不仅是因为加工产品更容易标准化,也容易获取产品附加值,同时距离后端的市场最近,而前端则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进行连接,做到通过三产融合发展,将蕴含在产业链中的利益吃干榨尽。正是基于这一规律性认识,诸暨农企普遍以加工业为起点,向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大步延伸。

马亚平,诸暨绿剑茶业的创始人,他的全产业链战略是:从茶叶加工起步,在取得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后,再向一产的种植和三产的休闲观光延伸。如今,马亚平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组建了绿剑茶良树繁育中心、绿剑茶叶科技文化园等。

浙江金大地农业集团30多年前以饲料加工起家,后日渐壮大,于2000年开始全产业链的拓展,其主要方向为:肉食品加工、龟鳖养殖、龟鳖深加工和农牧机械研究制造。如今,“金大地”已开发出多种龟鳖加工品,正准备逐渐投放市场。

记者发现,虽然各家企业在打造全产业链过程中,根据自身优势和定位,路径不同,方法各异,但相同的是:无论是蓝美、绿剑,还是金大地,他们在加工环节站稳脚跟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通过“企业+农户”订单式、“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联结方式,向前端种植养殖环节延伸,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关系。

“金大地”老总陈伯宜认为,通过这种产业链的延伸,一方面,有利于农企降低种养殖领域的各种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推进标准化建设,既解决原料稳定供应,又确保质量安全,企业则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上;与此同时,龙头企业以保护价和加价收购农产品、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方式,还可以将更多利益分享给农户,有利于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

目前,以全产业链打造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已成为诸暨农业现代化的引擎。数据显示,2014年诸暨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76多亿元,稳居浙江前列,各类产业化组织多达1200多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就有365家。

产业政策引领工业腾飞 篇4

2010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国际政治风云多变, 总体经济形势低迷, 金融环境动荡不安, 同时国内重大自然灾害频发,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和引导下, 我们依然牢牢把握住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工业经济呈现出了生产增长较快、效益状况改善、出口加快恢复、结构逐步优化等良好势头, 全面顺利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我国工业经济正逐步摆脱全球经济低迷带来的不良影响, 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2011年1-2月, 全国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 比2010年三、四季度分别快了0.6和0.8个百分点, 预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左右。工业出口交货币值同比增长20.2%, 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 与去年四季度持平, 仍处于平稳恢复过程中。规模以上工业现价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9.5%, 比去年同期出口交货值增速快了9.3个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现价销售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同期的19.1%下降到12.4%, 内需仍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 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运行态势。

新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011年的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态势继续得到巩固, 但是我国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与以往相比更为严峻、复杂。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 产业政策系统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 充分认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产业政策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在形势复杂、困难增多、任务繁重的情况下, 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昂的斗志, 积极主动做好各方面工作。

现阶段我国工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关键是因为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弱。我们应加速推进我国工业向“微笑曲线”中两个高端位置发展, 把更多的精力和工作用于把工业制造向工业设计和销售延伸, 切实做好对传统产业的全面改造和提升。只有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上迈出新步伐, 才能破解这一发展瓶颈。

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等重点, 鼓励企业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解决工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 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升级。

完善政策措施。从制度激励、人才培养、服务支撑等方面,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自主技术开发和各种创新活动, 更加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 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把企业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鼓励企业加强管理和创新, 积极总结推广全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创新成果。

新举措引导推动产业转移

近些年来, 产业转移推进中先后出项了一些问题, 如一些地方不注意当地实际情况, 竞相提出高优惠政策, 争投资、拉项目, 盲目引进和承接与当地资源、技术、环境、市场条件不相匹配的项目, 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因此, 引导和推动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的重要途径, 也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的重要任务。

要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依托各地现有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或新型工业化基地, 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定位、完善设施, 提高园区产业转移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要鼓励以龙头行业和企业为重点, 积极引进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投资项目, 促进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 严格禁止落后产能的转移。

要建立产业转移对接平台。完善现有产业转移信息平台, 为各地产业转移提供信息服务, 实现对产业转移情况的及时把握。研究设立省区间产业对接及转移协调机构, 建立日常工作联系, 定期和不定期地就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合作发展、产业转移对接、共同投资开发、重大项目推进等问题, 加强协调与沟通, 促进产业合理、有序、有效对接。

新要求加强完善行业管理

新形势下的产业政策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部分“两高一资”行业的准入管理制度。严格焦化、铁合金、电石等行业准入制度管理, 审核发布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 严禁达不到准入条件的企业进入, 同时要求现有企业必须按照准入条件限期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加强对公布企业的监督和检查, 对于公布后不能按照准入条件生产经营的企业, 一律从公布名单中剔除, 实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并根据经济技术发展变化, 及时修订完善各行业准入条件, 提高准入门槛, 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强调, 新形势下的产业政策工作务必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良好开端, 务必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迈出新步伐, 务必在淘汰落后产能上取得显著成效, 务必在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上取得实质进展, 务必在推动产业转移上采取新举措, 务必在加强和完善行业准入管理上下更大功夫。

2011年, 是“十二五”规划起步的关键之年。近日, 工信部在广州市召开了2011年全国产业政策工作座谈会, 会议期间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工业设计、产业转移与差别化等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 在总结以往工作成就的基础上, 研究部署了2011年的工作任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只有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才能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才能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出积极贡献。

产业引领 篇5

——对我县提出“产业兴县”战略的体会(同月)

峡江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峡江,活力峡江,魅力峡江。”的发展战略,紧接着县第十六届人代会对这一科学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全面布署,勾画了未来五年峡江经济发展的蓝图。一年来我县紧紧围绕这一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产业兴县”战略的提出与内涵

(一)“产业兴县”战略的提出

1、提出“产业兴县”战略的理论依据:发展战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精神与峡江实际的有机结合。

2、提出“产业兴县”战略的时代背景:峡江的未来五年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扶贫开发战略,将给峡江带来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机遇。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三峡库区后期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将有效解决库区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同时东部地区制造业基地向西部梯度转移的速度加快,为峡江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工业经济转型较慢,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发展不够,而发展不够的主要症结又在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

3、提出“产业兴县”战略的物质条件

(1)独特的区位人文优势。峡江县是恩施州唯一的港口城,“318”、“209”国道、宜万铁路、沪蓉沪渝高速公路途经县内,形成了巨大的水陆联运网,为农、副、土特产品和工业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峡江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具备独特的自然山水,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新兴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丰富的自然物产资源。峡江县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有28.2万千瓦。煤炭储量达2亿多吨,铁矿品位高且储量大,达5亿多吨,石灰石 1

储量959万吨。生物种类繁多。全县约有植物3000种左右,动物500多种。药材品种共有560多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光水色奇险幽秀,素有“山川险胜甲荆南”之称。

(3)初具规模的工业经济。近几年来,一批国有企业转换了机制,实施了民营化;一批移民企业借迁建机遇,盘活了资产存量,吸收民间资本注入,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批实力较强的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峡江,已成为峡江工业的重要增长点。

(4)逐步形成的农业支柱产业。峡江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有耕地面积63万亩。近几年来,全县基本形成了极具特色和一定规模的板块经济,即烟叶、茶叶、畜牧、蔬菜、药材、水果、桑蚕、魔芋、小杂粮等农业支柱产业。

(二)“产业兴县”战略的科学内涵

该战略用28个字表述,“科学发展”是战略理念,统揽全局,贯穿始终;“产业兴县、和谐惠民”是战略支点,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是推动战略实施的双轮;“全力打造实力峡江、活力峡江、魅力峡江”是战略目标,通过绘制峡江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凝聚民心,集中民智,举全县之力为之不懈奋斗。

产业兴县是重点。就是要科学构建产业体系,形成五业并举的格局。以电力、煤炭、铁矿、建材、药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以畜牧、烟叶、蔬菜、魔芋、白酒、干鲜果、茶叶、桑蚕、小杂粮等为基础的农业体系;整合旅游资源,把神农溪和水布垭打造成为“生态旅游、健康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基地;搞活全州对外港口城市之峡江和物流人流弥散中心之野三关的商贸流通业;弘扬老区精神、泉口精神、移民精神、峡江精神,倡导“和谐文化”、“厚德文化”、“包容文化”、“崇商文化”,努力推进文化大县建设。

科学发展是手段。一是要节能节水节地,降低能耗,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杜绝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二是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百姓收入;三是要坚决制止破坏生态和旅游景观的行为,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四是要科学规划,集约发展,循序渐进。五是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

和谐惠民是目的。就是要真心实意地亲民、爱民、惠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打造实力峡江,就是努力把峡江建设成为经济厚实、产业兴旺、结构合理、人民富裕的兴盛之县。打造活力峡江,就是努力把峡江建设成为政通人和、和衷共济、积极进取、蓬勃发展的创业之县。打造活力峡江,就是努力把峡江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风情浓郁、乡风文明、特色鲜明的开放之县。

二、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取得的可喜成绩

(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总产21.4万吨,小杂粮、魔芋、蔬菜、中药材、茶叶、鲜干果、桑蚕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全年生猪出栏65万头,山羊出栏5万只;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4.79万亩,完成烟叶收购14.7万担。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全县已有7家农业企业共获得“三品”认证标志23个,有16家入围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行列。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兴办产业基地2.8万亩,辐射和带动农户9372家。

(二)工业效益稳步增长。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37%,工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50%,利税总额7042万元,同比增长72.7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2家。节能减排计划全面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工业园区设立报批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并平稳推进,谭家村小区和移民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200万元。

(三)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功实现了湖北旅游强县的创建目标,神农溪5A景区创建工作正在准备接受省和国家全面验收。清江水布垭旅游开发进展顺利。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41万人次(其中神农溪81.2万人次),入境游客24.5万人,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27亿元。物流、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实施“产业兴县”战略的启迪

(一)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是立业之基。

1、实行“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块资金、主抓一个产业、负责一家龙头企业、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十七个工作专班,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分任工作专班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士任办公室主任,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和任务。将县级有关项目可用资金实行捆绑运作,用于产业发展。

2、加强统一领导,建立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产业发展问题。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产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奖惩,并作为单位主要领导实绩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办《峡江产业》简报,一月一通报各产业最新进展。

3、各产业工作专班组织精干力量对本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撰写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及工作思路。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围绕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实际,制定规划,细化目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二)培育龙头,建造名牌是创业之首。

1、一个产业一般确定一个龙头企业优先发展。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有一定规模、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的企业,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用地、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做大做强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走联合和集团发展之路。畜牧产业在恒兴公司这一“龙头”的带动下,福源、双敏、志鹏等一批生猪养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虽有外出务工人员多,饲养户减少,饲料价格上涨和生猪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我县的畜牧产业仍得到了快速发展。

2、引导同一产业的企业和品牌整合。着力解决“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或只有品牌没有产量”的问题,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茶叶产业在该产叶专班的指导下,走资源、品牌整合之路,金果茶叶公司成功收购了铧烨公司,名优茶由去年10吨增加到60吨。全县茶叶产值由去年的1518.9万元,增加到今年的逾2000万元。

3、加大名牌推介力度。鼓励行业协会统一有序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打造一批产业知名品牌。加大政府对市场营销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集中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拓展市场,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9月,峡江县土家人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参加第四届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与加拿大、日本等国外客商签订多份采购合同,并与国内十多家省级采购商达成采购协议。

4、积极引导组建专业协会。发展专业经纪人,与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产业的综合抗风险能力。峡江县绿野蔬菜公司集蔬菜科研、种植、加工、冷藏、运销为一体,其经营的“绿葱坡牌”白萝卜畅销武汉等20多个大中城市,被评为2007年湖北省名牌产品。绿葱坡镇以绿野为龙头,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创办了野花坪蔬菜产业专业合作社经济实体,扩大蔬菜基地2万亩,产量达11万吨,实现收入4000万元,培植50亩以上的大户50户。

(三)整合力量,优化环境是兴业之源。

1、用政策、环境、资源和待遇形成各种人才的聚集洼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我们着力引凤筑巢,电力、畜牧、桑蚕、物流、药化等产业的发展都是与外地老板及科技人才的贡献分不开的。同时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峡江精神,创造积极的创业环境,实施“回归工程”,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2、整合县域金融资源,畅通各种融资渠道。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银企会商制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支持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认真做好产业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和产业扶持。

“互联网+”引领产业变革 篇6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将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CEO马化腾说,“互联网+”概念,指的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要进行深度融合。

3D打印、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众多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蓬勃涌现。“这些都具备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有很大的创业投资规模,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府参事刘昕说。

2015年1月,首个促进新业态创新发展的国务院文件出台,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兴业态带来了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区域分工及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

“中国电脑产量世界第一,但芯片主要依靠进口,芯片进口额已超过原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说,基于云计算的新模式、新业态,如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将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新兴业态还与人们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说,小快递拉动大民生,年增长率超过40%的快递行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调动社会运力,在客户还没有下单之前,就能根据大数据的预测,将商品送到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集散地。

春节的互联网“红包大战”,是新兴业态在移动支付和在线生活服务市场的激烈争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说,新兴业态需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新发展。而政府的互联网思维转型,对推动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非常重要。互联网支撑下的新兴业态,需要政府和市场合作与互补,走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给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带来巨大的激励和新的思考。“互联网+”背后蕴藏巨大的市场机遇。

巨头在跨界跨境中重塑竞争力。“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带来很多机会。与文化产业融合是腾讯长期深耕的主业,从游戏到视频、音乐、文学、动漫等领域均大有建树。面对向其他所有行业“加载”的机遇,腾讯将自己定位为连接工具,表示将依靠合作伙伴,主要通过微信、QQ等连接服务、内容和硬件设备。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互联网与经济、生活的融合才刚刚开始,目前阿里已经通过互联网手段主要与流通领域融合,包括消费、经贸、金融、物流等等,下一步将进入制造、医疗、健康、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

“互联网+”催生信息消费新业态。与美国相比,中国互联网的泛媒体化趋势很明显。“互联网+”让互联网从媒体回归到应用。中国互联网协会3月20日发布的《中国网站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网站中前三大类是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专业信息服务网站,新闻、视听节目、出版等行业的网站占比相对较小。

此外,运营商探索流量经营新模式。国家重视“互联网+”发展,势必进一步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网络建设和维护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中国电信副总经理陈忠岳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给电信运营商固然带来流量业务的高速增长,但在没有找到新商业模式的情况下,单靠现有的流量收入,填补不了传统业务收入下滑带来的空白。

产业引领 篇7

2012年7月6~7日,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到2020年, 要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提出了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优化创新环境, 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等六点意见。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 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对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10多年的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科技研发和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果, 借此机会介绍一下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

一、政策规划引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中国政府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未来技术战略转型的目标, 科技创新将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日, 中国政府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4月份, 科技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培育产业与加强配套相结合的发展原则, 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到2015年,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二、“十城千辆”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2009年初, 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十城千辆”示范工程。截至3月底, 25个示范城市累计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超过1.9万辆。其中, 公共服务领域1.68万辆, 建成充 (换) 电站170座, 充电桩6, 400余个, 载客超过90亿人次。此外, 结合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 开展了集中化、大规模、高强度的示范运行考核, 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社会影响。“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的实施, 有效推动了电动汽车科技成果的转化, 加快了使用配套环境的建立。在公共服务领域, 北京市形成市领导牵头的三级推进组织体系, 共研发出34款纯电动车型并列入国家车辆产品公告目录, 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高安屯充换电站。为进一步营造电动汽车发展和使用环境, 北京市为纯电动出租车设立了专门号段, 未来个人购买纯电动汽车将不受摇号限制。在小轿车领域, 合肥市已推广1, 585辆江淮同悦纯电动轿车, 以在家庭和单位充电 (慢充) 为主, 主要用作上下班和公务使用, 已累计行驶近1, 000万公里。合肥市在小轿车领域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世界电动汽车正在进入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 “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是我们推动中国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始终坚持的理念。

三、开放合作是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美、中德等首脑会晤机制、世界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机制下, 中国科技部分别与美国能源部、德国教科研部、环境部、交通部等签署了谅解合作备忘录。此外, 与美国能源部共同发起的电动汽车倡议已得到了1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目前, 共同组建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中心, 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确定了深圳-汉堡、大连-不莱梅、武汉-北威州结为电动汽车互动示范城市;自2011年4月中国 (上海) 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揭牌以来, 已有国内外10个公司的11款车型, 共计30辆电动汽车陆续进入示范区运行, 运行里程达到20万公里。通过务实科技合作, 促进了双方深层次技术合作研究, 加强了战略规划部署等方面交流, 为共同推动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科技创新将支撑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到2015年, 将重点在整车、关键零部件、公共平台等技术创新方向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在30个以上城市进行电动汽车规模化示范推广, 在5个以上城市进行新型商业化模式试点, 为实现电动汽车规模产业化、尤其是纯电驱动汽车销量达到同类车型总销量1%左右的重要门槛提供科技支撑, 引领电动汽车产业跨越发展。未来5年, 将重点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动力电池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等关键问题;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城市客车和纯电动小型乘用车产品;持续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研发。

二是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加快支撑体系建设。通过试验示范, 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测试评价能力和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科技计划任务,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电动汽车产业化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推动电动汽车国际化发展。鼓励在电动汽车技术研发、标准研究、示范推广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继续推动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建设。

信息化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篇8

今年2月27日是特别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北京成立, 网络强国是我们面向信息社会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很多国家安全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网络安全问题。过去我们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现在我们要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的充分前提条件,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安全的信息化, 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要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作为统一谋划和推进。习总书记也讲到信息流引导资金流、人才流,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 信息掌握的多少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引领创新

在“新常态”条件下, 未来经济的选择我认为只有一条出路, 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低端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以再持续了。生产要素、中等收入的陷井、环境承载能力等, 已经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再走过去的经济发展之路。从国际竞争看, 在高端领域, 发达经济体堵截;从低端领域看, 我们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这种转移对我们有利。我们面临其他金砖四国的挤压和竞争, 说明中国人不能再做过去低档次的工作, 必须从事高档次的工作, 要挣高工资。现在低档的工作都有人干了, 而过去并没有提高我们的素质, 所以做高工资的工作也不现实。尤其在知识产权方面, 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这种背景下, 出路只有创新。习总书记也在今年6月9日讲到了这个问题, 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科技, 科技里面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那么信息技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 它的定位高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 信息技术成为最朝阳的基础产业。创新第一要提高人的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从事高水平的工作。第二提高投资收入, 不光增加投资量, 要提高已投产业的投资收益率。第三就是创新经济最重要, 就是国家和民族要有创新的制度和环境, 如果没有制度环境, 一切生产要素的创新、创业激情是迸发不出来的。

我认为创新最重要的要素是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化思维, 有相关统计数据能说明这个问题。中央制定一百年的创新活动, 20%是由资本贡献的, 80%是由科技贡献的, 在科技贡献的8 0%中又有80%是IT技术, 这么算下来, 64%的创新活动是由信息技术来引领引发的。从统计数据看, 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科学角度讲, 材料技术、能源技术并没有重大的突破, 它始终处于比较平衡的速度, 而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营造了互联网公共网络空间——赛博空间, 扩展了经济领域, 所以大多数活动都要在新的框架下重新设计, 形成双空间协同理论推动经济发展。

信息化的3个生产要素

把信息化元素作为生产要素, 我认为最重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就是信息技术还在迅猛的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都是这几年在迅猛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 它提高了我们信息采集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第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是我们目前工作的核心。我们似乎可以不再关心信息技术的指标, 而是关于知识如何进行开发, 如何进行利用。这次会议的主题“大数据时代, 中国物流业的变革”, 就体现了这种思想。大数据就是信息资源在网络化下的载体, 无论是大数据、中数据、小数据, 都是信息资源的表达形式。要利用信息本身的价值, 信息技术带来的只是语法上的革命, 语法上的创新, 而信息资源带来的是语义上的创新。

第三就是在不断地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信息化思维。最近也讨论互联网+, 互联网改变各个行业, 也有提出微信+, 我们互联网发展到3.0, 还在不断地推动, 形成了一些信息化的思维。现在信息化思维讨论很多, 我认为信息化哲学主要是三句话:网上互联互通;信息说了算;知识引领。每个行业升华都需要信息化改造, 信息化对各行业改造有三个阶段。过去行业经历了业务一体化阶段, 也就是计算机化阶段, 创新引领阶段;第二阶段是融合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金融电子化阶段。

信息化引领物流业发展

目前, 物流业还是一个作业层次的概念, 应该将物流放在供应链价值体系中思考, 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 电子商务成为供应链最主要的表达形式。电子商务从流通型的电子商务, 向供应链型电子商务转型, 这就驱动了物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转型。我国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在向这个方向转型。这些年来, “十二五”规划中对电子商务的预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未来十年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不会低于30%, 仍然会高速的发展。这是对目前经济的再造, 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购物问题, 或者是B2C问题。未来无电商不店, 无店不电商, 电子商务会是常态。也许过几年我们就不再探讨电子商务, 因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规划架构, 主要涉及24个工作领域, 其中重点是将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紧密融合起来。

之前信息化水平滞后物流业发展,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目前已经达到信息化水平跟物流业运作水平同步协调的转折点, 说明这几年的推动工作是有效的。我预计明后两年, 信息化基本上能够达到物流运作需要的水平。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特征。

用汽车产业引领“四个襄阳”建设 篇9

去年4月,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的新战略后, 该市以科学规划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 花费6500多万元巨资, 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对“四个襄阳”建设进行顶层设计、高标准规划, 引领发展。目前, 产业襄阳、绿色襄阳、文化襄阳3个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都市襄阳规划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

按照规划, 该市在“产业襄阳”建设上, 确立了以汽车产业为龙头, 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为支柱的“一个龙头, 六大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按照产业设立工作机构, 实行精准化服务, 创新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个技术团队”的工作机制, 强力推进产业襄阳建设;深化“厅市合作”机制, 建立了每周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制、推行项目秘书制等办法力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在得力措施推进下, 上半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654.8亿元, 同比增长18%;实现增加值471.87亿元, 同比增长19.5%, 高于全国平均增幅9个百分点。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该市以绿色襄阳建设为“四个襄阳建设”灵魂, 大力发展低碳、节能产业, 计划总投资20亿元, 用4年时间建起长1000公里、覆盖市区及各县 (市) 区的绿道网络。目前, 襄阳森林覆盖率达42.62%。

在推进都市襄阳建设上, 该市在加快旧城改造, 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 强力推进东津新城建设, 将东津新城定位于“服务于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中心、金融中心”。远期规划175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规划50平方公里。5月初, 该规划已被省政府批准。目前, 已启动了34.6平方公里起步区和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 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中。

智慧物流引领产业价值链升级 篇10

中储智运平台是无车承运人的平台,是补货物运输短板,将实际运输业务转交给实际承运人的模式。中储智运就是做无车承运人,就是将交易和支付内部化的平台。我们不仅是平台,还是电商,这是与其他平台最大的区别。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发展智慧物流。智慧物流更多取决于管理手段,要求管理工具是智慧的,是建立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制度。中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转型升级,降本增效,能够在央企中树立转型升级旗帜,同时响应国家的供给侧改革。

中储智运平台具有智配体系,诚信体系,安全体系三大体系保障。智配体系利用智能配对、定向搜索技术,依托平台核心算法实现货源与车源信息的快速精准匹配。实现货源与车源信息的快速精准匹配;充分利用返程运力,实现运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了填补智配体系不能填补的社会结构漏洞,我们建立了诚信体系,其中实名认证、保证金制度、信用评级等方法控制了风险。在安全体系中,除了与保险公司合作打造“专业化、细分化、场景化”的货运平台保险产品外,还开发了管理智运罗盘使流程可视化、标准化、节点化、可视化。另外,智运千里眼保证运输过程可视化,平台千里眼定位系统可对车辆的实时位置进行定位;平台会向司机推荐三条参考最优线路,司机若偏离超过一定阈值平台会启动预警。

中储智运平台依托中储及诚通全国实体物流网络,整合全国优质货源及车源,利用核心算法,配对精准、速度及时,确保平台所有货源、车源、业务交易真实有效。形成对流循环运输充分利用返程运力,提供回头货、顺风车,释放运力潜能。作为无车承运人承担货运安全风险,实现全程透明监管。由于平台具有高效、真实、经济、安全四大优势,吸引了广大承运人和货主加入进来。

未来,我们将打造公水多式联运平台,智慧水运系统2.0版已开发上线;打造运输、仓储一体化平台与中储全国物流实体联动;打造物流生态平台,建设网上商城、物流社交圈。大数据战略会将几十年积累的数据导入系统,提高数据分析准确性。我们还将打造全国应急网络,发布中国物流指数,在物流附加价值方面做得更多一些。我们现在正和腾讯等企业合作,打造物流的金融生态平台。

亿台3G手机终端引领动漫产业 篇11

动漫公司涉足手机动漫

“两年前,公司就开始涉足原创手机动漫制作了。”重庆正大软件集团动梦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说,“原因在于看中手机动漫的庞大市场前景。”

事实上,最新公布的数据更能说明手机动漫市场的潜力。艾瑞咨询最新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12年智能手机中国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13亿台,同比增长达到56%。而近日举办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成果展发布的预测,“十二五”时期,中国动漫产业产值将达1000亿元,其中,手机动漫业将占一成左右。

“除了庞大的市场蓝海外,手机动漫开发成本较低,也是吸引大量动漫公司拓展手机动漫业务的原因之一。”重庆动漫网的陈姓负责人表示。据了解,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享弘数码、国视动画、正大软件动梦公司、视美传媒等多家重庆动漫公司都加入手机动漫抢食队伍。

市场推广遭遇难题

虽然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手机动漫这块大蛋糕并不容易“吃到”。

曾在国视动画担任高级职务的李广认为,国视动画曾大举进军手机动漫,但“一直在亏,现在已经退出手机动漫行业”。而重庆最大的民营动漫公司享弘数码的一名负责人透露,“目前手机动漫业务进展并不十分理想”。

大型动漫公司尚且如此,小型动漫公司和动漫工作室的处境更为“艰难”。重庆动漫网的陈姓负责人说,现在重庆许多小型动漫公司和动漫工作室都“沦为”“承包商”。相比之下,部分省市动漫企业已经从手机动漫市场成功掘金。长沙拓维信息发布的年报显示,仅2011年上半年,其手机动漫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1%到5202万元。

与运营商合作求突破

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手机数字阅读基地相继落户重庆,为重庆手机动漫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多家动漫公司开始“搭车”电信运营商谋求突破。正大软件动梦公司、享弘数码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都已经和中国移动建立合作关系,而重庆视美动画则和中国电信合作,拓展手机动漫业务。

产业引领 篇12

2006年, 原建设部批准深圳市成为全国“首个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 赋予了深圳市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探索和研究具有地方特色住宅产业化发展模式的重要使命。

2013年, 凭借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 经过七年的探索与实践, 深圳住宅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制度建设和市场内生动力双重推导为主旨的深圳模式已经成功确立。并在全国创造出多个“之最和第一”:第一个综合试点城市、已建和在建绿色建筑面积最大的城市、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最多的城市、第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设计工作的城市、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企业和公众参与度最高的城市、第一个地方举办住博会的城市、目前国内体量最大采用装配法施工保障房的城市。

深圳已将住宅产业化提升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高度, 这也是深圳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内在动力, 与打造“深圳质量”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通过培育新型住宅产业链,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

放眼未来再起航。如今, 承载着行业发展的希望, 深圳又提出了由“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向“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示范城市”提升的目标。以“政策、措施和行动突破”为起点, 创造全面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一、深圳市住宅产业化工作开展情况

1. 强化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 优化工作机制, 自上而下、全面协调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

早在2002年, 深圳市就成立了住宅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 由分管建设口的副市长任组长, 14个政府部门为成员单位, 负责协调推进全市的住宅产业化工作。2003年9月, 继上海之后, 深圳市成立了全国第二个住宅产业协会, 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执行机构。

2008年1月, 成立住宅产业化办公室, 由原市国土房产局对口管理, 是专门从事住宅产业化的行政机构, 主要职能是:负责指导、推进深圳市住宅产业化工作;负责组织编制深圳市住宅产业化发展规划、拟定法规草案、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等工作;负责监督、管理深圳市住宅性能认定及部品认定工作;负责指导监督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住宅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2009年, 深圳市实施政府大部制机构改革, 将住宅产业化的工作职能调整到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和住房建设局, 由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负责拟定住宅产业化的政策和标准, 市住房建设局负责住宅产业化的具体实施工作。

2013年, 深圳市建立住宅产业化联系会议制度, 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全市住宅产业化工作。

2. 制定政策法规, 加强政府引导, 从立法高度奠定住宅产业化对“深圳质量”的重大意义

2006年, 市人大通过的《深圳市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 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颁布实施《深圳市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 对民用建筑建设、改造、使用过程的节能作出明确规定, 对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应用作出了要求, 规定新建十二层以下的住宅建筑, 建设单位应当为全体住户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

2009年, 颁布实施《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 对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利用水平作出了规定和要求, 倡导住宅一次性装修到位。

2011年, 制定了《深圳市住宅性能认定工作规程》、《深圳市优良住宅部品推荐工作规程》和《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申报规程》, 规范了住宅性能认定、优良住宅部品推荐和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申报评审等工作流程。

3. 强化工作规划, 研究先行, 逐年安排相关课题, 内容从基础研究涵盖至顶层设计

结合实际, 调查、研究先行, 是深圳市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几年来, 深圳市开展了大量的住宅产业化调查研究工作, 完成了《深圳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住宅产业化投资与开发规模的研究》、《深圳市住宅一次性装修现状调查统计》、《深圳市住宅项目住宅产业化实施情况调查》等课题研究, 摸清了国内外住宅产业化的基本情况, 掌握了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的工作现状, 明确了住宅产业化工作思路, 即以政策支持、标准建设、示范带动为重点,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 推动住宅产业化工作。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2008年, 深圳市制定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行动方案》, 作为深圳市一段时间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工作规划, 指导住宅产业化试点工作的开展。

2012年, 深圳市开展了《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研究, 课题在摸清深圳市保障性住房需求的基础上, 开展户内空间高效使用和厨卫精细化设计的研究, 应用模数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和BIM技术, 形成35m2、50m2、65m2、80m2各种户型组合模块, 最终将形成深圳保障性住房传统施工方式和预制装配式施工方式系列图库、预制部品构件图库及相应的工程量清单、材料清单、BIM模型和性能分析等成果, 供深圳保障性住房建设使用, 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由于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与紧迫性, 该课题已获准立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度科学课题。

目前, 深圳市还在围绕《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结构体系与建造方式研究》、《建立住宅产业化标准体系目录》等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

4. 推动标准研究, 构件标准体系, 提供住宅产业化的技术支持

几年来, 深圳市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同时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住宅产业化的标准和规范, 构建了互为衔接的标准体系。

相关部门先后编制了《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外墙技术规程》、《建筑废弃物减排技术规范》、《深圳市建筑工业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深圳市绿色建筑施工评价标准》、《住宅产业化模数协调标准》、《住宅工业化 (混凝土结构) 设计标准》、《住宅工业化生产及运输标准》和《住宅工业化装配施工及验收标准》, 编制了《深圳市太阳能应用技术导则》、《深圳市垃圾回收处理技术导则》、《深圳市污水处理应用技术导则》、《深圳市雨水收集技术导则》等一批技术标准。2012年,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试行) 》颁布实施。

5. 以保障房为突破, 政府项目先行, 推进工程应用, 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问题

深圳市抓住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机遇, 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突破口, 扎实稳步推进深圳市住宅产业化工作。

2012年, 深圳市发布《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标准 (试行) 》, 明确提出:其一、保障性住房应推行建筑工业化的建造方式, 选择使用工业化的住宅部品;其二、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循标准化、模数化的原则, 在建筑平面、立体空间、建筑构配件的尺寸上应统一协调, 以逐步推行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其三、保障性住房全部实现一次性装修, 达到《深圳绿色建筑评价规范》铜级标准。

几年来, 深圳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大力推行住宅产业化技术的应用。其中侨香村、深云村等大型保障房项目均采用了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太阳能光热光伏、节能门窗玻璃等住宅产业化技术。

万科龙华龙悦居保障性住房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 在每平方米不到200元的增量成本下, 全面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业化, 采用“内浇外挂”技术, 外墙、楼梯、走廊全部为预制混凝土构件, 工业化率达13%。住宅产业化技术的运用, 使工程质量大幅提升, 实现门窗外墙零渗漏、外墙零空鼓裂缝、构件表面偏差小于2毫米、无漏筋和漏浆。建设工期大大缩短, 节省现场支模、浇筑与养护时间, 主体结构施工中穿插精装修施工节约工期3个月, 外墙综合施工节约工期4个月, 总工期节约6个月。能耗污染显著降低, 年节电量118.34万千瓦时, 年减排二氧化碳1198.42吨、二氧化硫9.7吨、粉尘4.85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该项目的工业化设计还获得了国家住建部举办的“首届全国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金奖, 也是广东省保障性住房首个通过2A级住宅性能认定的项目。

6. 培育和建立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 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 带动一大批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实际应用

深圳市积极探索以示范项目引导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 加大培育和孵化深圳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项目, 目前已建立了25个基地和项目, 涵盖节地、节能、节水、环保和工业化各方面。其中深圳市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嘉达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获“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称号, 成为了全国住宅产业化工作的领头羊。中建国际投资 (中国) 有限公司今年也顺利通过“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的专家论证, 为深圳未来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深圳海龙建筑制品有限公司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部品生产基地, 拥有多项国家专利, 具有较大的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部品生产的能力;深圳绿蛙生物科技公司的无污染涂料生产基地, 利用天然植物为原料, 采用新型工艺生产的胶合剂, 属于绿色环保产品, 广泛用于住宅装修用途;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人工湿地研发基地, 采用最新研发的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具有占地少、高效节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南海意库节能低碳示范项目, 采用溶液调湿的空调系统、太阳能利用、中水雨水回用、人工湿地等绿色技术, 社会和经济效益突出;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建科大厦节能低碳示范项目, 广泛采用太阳光热、光电技术, 并在建筑结构和装饰系统采用了节能技术。

大力培育省地节能环保型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坪山新区聚龙山保障性住房项目、龙华龙悦居保障性住房项目和岭宏健康家园已成功列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计划。

7. 加强市场引导, 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商的自觉行动, 提升住宅产业化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 在政府示范引导和宣传激励下, 深圳各相关科研机构、房地产商、住宅部品供应商及其他相关企业, 充分认识到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性, 纷纷根据要求, 大胆进行技术与产品创新, “四节一环保”技术与产品层出不穷, 并广泛应用于住宅建设, 甚至工厂、学校、商业楼宇、工业建筑中去。住宅产业化呈现出从政府推进向企业自觉行为的转变。

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充分认识到, 住宅产业化是房地产行业破解数量与质量、销量与品质难题的关键, 将住宅产业化纳入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积极性得到了较大激发。如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近期在总结万科未来经营策略重点时明确, 第一条便是住宅产业化的长期战略, 包括装修房、工厂化和绿色建筑。在2011年深圳房地产年会上, 万科、招商、卓越、花样年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均表示要将推进住宅产业化作为社会责任, 以住宅产业化为手段, 向社会推出高品质、消耗低、循环利用率高的住宅。

8. 持续深入宣传, 普及公众认识, 开启民智

近年来, 深圳市充分发挥媒体作用, 大力宣传住宅产业化, 提高公众认知认识程度, 《中国建设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持续刊发了《住宅产业化的深圳模式》、《以住宅产业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成为住宅生产方式变革的示范市》等多篇报道。

每年举办住宅产业化培训班和市民体验活动,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企业代表参观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项目。

每年举办一届住宅产业博览会, 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9届;积极参加“中国国际 (北京) 住宅产业博览会”, 宣传推介深圳住宅产业化技术和项目;成为市民了解住宅产业化知识的窗口。

二、发展目标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住宅产业化是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在努力实现从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向示范城市的转变后, 深圳住宅产业化工作还将向更高目标迈进, 以完善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 完善产业链, 加快技术创新、完善实施机制、促进实践应用为主要工作内容。

1. 进一步完善健全住宅产业化政策法规体系和机制建设

在认真学习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制定有关住宅产业化的土地、金融和税收政策, 探索可行的经济激励或奖励政策, 用法律手段推进住宅产业化技术的集成和应用, 逐步建立构部件产品准入和退出制度、质量认证制度, 引导住宅建筑生产方式加快转变, 逐步构建完善的住宅产业化政策法规体系。

2. 加快建设与深圳实际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和技术体系

标准缺位是住宅产业化长期发展不力的重要原因, 完善的标准体系是全面推进工作的重要基础。深圳市将进一步完善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管理等环节的标准、规范和规程;加快建筑技术法规与建筑技术标准相结合体系, 加快制定各类推荐性和强制性标准;鼓励相关企业在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向标准化转变, 鼓励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高水平的企业技术标准。

加快技术体系建设。加大工业化住宅技术研发力度, 逐步建立适合深圳住宅产业化的新型结构体系和建造方式;健全技术保障、构部件产品以及质量控制等技术体系;重点支持一批研发企业、设计院所、科研机构对住宅产业化的技术集成、推广及应用。

3. 探索建立适合深圳地区的新型住宅产业链, 培育新兴产业发展

良好而成熟的产业链有助于建筑产业化的推广和普及。目前国内产业化住宅结构体系和建造体系, 多数是直接套用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结构体系和技术路线, 不一定完全适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 下一步, 深圳市将根据自身的情况, 按照设计标准化, 部品生产工厂化, 现场施工装配化, 物流运输专业化的要求, 培育有形市场, 形成完整的新型住宅产业链。同时, 引导构部件生产企业由产品供应商向集成商转变, 促进产业链整合、优化。

4.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全面推广产业化建造方式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巨大、标准化程度较高, 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较低, 相对容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抓住目前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契机, 率先实行产业化建设方式, 不仅可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工期可控、成本可控和质量可控, 而且可以迅速形成市场规模效应促进传统建筑行业全面转型升级, 更好地发挥住宅产业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5. 进一步提升需要发挥示范效应,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近几年, 深圳市多个住宅产业化基地和示范项目, 对培育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 未来将加大试点示范的建设规模和推行力度, 加强宣传, 扩大示范效应, 并进一步推进工程实践, 积累基础技术, 推动行业整体进步。

6. 促进科研成果更快向生产力转化, 提升住宅产业的科技含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住宅产业化有别于传统建筑业, 在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等特征之下, 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深圳市将探索促进科研成果更快向生产力的转化, 设立住宅产业化科技专项, 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 加快对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体系。

7.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提高全行业、全社会对住宅产业化的认知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下一篇:出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