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动化教学(精选12篇)
生物活动化教学 篇1
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 让学生在“活”中学习, 在“活动”中领会, 在活动中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 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化呢?我校综合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的讨论, 并在不断的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寻找“活动点”
在研究“人的神经反应速度”时, 我首先在学生面前表演了抛接粉笔, 一支、两支、三支, 有时我接住了、有时我失手了。成功时, 同学们为我欢呼, 失败则为我加油。此时此刻, 师生间的隔阂消失了,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我调动了了起来。当我还没有完成演示时, 许多心急的同学已经开始争着尝试了。我当即选了两位同学上台比式, 先单打, 后双打, 课堂气氛在学生的比试中活跃了起来。随着学生们情绪的高涨, 我顺势引入课题, 再接着引导他们思考:神经的反应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 全班同学一口气找出了近30个不同的因素。民主、平等、人文、亲切的学习氛围, 解放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得到极大放飞。紧接着我鼓动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 设计实验方案, 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活动点”。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 使生物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其实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 实践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社会环境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学生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的环境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 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相适应的特点”时, 我将孩提时折纸飞机经历引入了进来。课堂上通过纸飞机飞行比赛, 引导学生研究、分析飞得更高、更远的方法:材质的质量;纸张的尺寸;机翼的面积;机头的形状……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纸飞机要飞得更高、更远, 就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进一步我提出:“鸟是如何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呢?”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 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水到渠成。
二、设计“活动方法”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根据教育理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几种方式的学生活动:
1、游戏式。
人们总是将愉快的事情记住, 而将痛苦的事情忘记, 学生总是对游戏有着很痴迷的热爱, 他们往往能将玩过的游戏牢记于心。陶老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 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很自然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智商和情商都能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 学生们把学习当成的娱乐, 他们能在快乐中发展。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设计具有很强生物特征的游戏, 比如:拼图、竞猜、填字、角色扮演等等。我们经常玩的游戏是人体骨骼拼图, 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不抛起弃、不放放弃”, 跟我做生态球, 听力比赛, 神经调节系列等等。通过各种游戏, 我们把形象的知识给抽象化了, 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我们寓知识于游戏中, 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 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 个个争先。每当我走进教室, 学生就会很兴奋地上前追问:老师今天我们玩什么?在介绍《生态系统》一节时, 我们是这样玩的: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个也跑不掉。事先编制好一个网, 请10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 其中一个代表人类。让人坐在网中间, 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支撑着人。当人类破坏某一环境因素如使水污染, 同学分析水污染会导致其他相继污染。当说到某因素污染, 代表相应的成分的同学就离开, 同学一个一个离开, 坐在中间的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紧张, 越来越害怕自己掉下来。通过学生自己体会,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员是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的;人类如果不遵照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 破坏环境, 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影响人类自己的生存;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个也不能少,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制作式。
人类认识世界是从人的手指开始的。在课堂上, 我们设计了许多制作活动: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 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通过这些活动,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精神与习惯, 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 我们设计了“大家一起做生态球”的活动, 目的是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 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树立环境生态观念, 提高环境生态意识。首先, 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态球图片和自制生态球, 吸引学生兴趣, 再利用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瓶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通过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球, 观察、记录, 分析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思维活跃, 气氛热烈。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 是很难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
3、探究实验式。
如光对鼠的生活影响, 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 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 探究反应速度……。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 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 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 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 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 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 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 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 因为当时季节问题, 鲫鱼比较少, 价格较贵, 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 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 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 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 整杯水马上变红, 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 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 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 因为蜡盘面积大, 水浅”;方法三:“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 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 使鱼游速减慢”。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 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生物活动化教学 篇2
丁蜀镇同星幼儿园 许惠琴
摘要:在韵律活动中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及非音乐素质的培养,使幼儿在自由、轻松、愉快、灵活、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初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关键词:游戏化 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是幼儿的情感用肢体动作最直接的表达。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发展身体运动的能力,发展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提高儿童的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与此同时,韵律活动还能够满足学前儿童对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音乐过程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思维的需要和创造性表现的需要等。如何在韵律活动中实现有效的教学,我园课题组进行了研究。
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生动活泼的游戏化音乐教育过程,可以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更自然更有效地发展。因此我园尝试以游戏化的韵律活动教学入手,提高幼儿园韵律活动有效性,促进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选择游戏化的韵律活动内容。
幼儿园韵律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歌表演。在日常性韵律活动中,我们将韵律活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幼儿韵律操、听音乐上位、课间小游戏、起床操等,养成幼儿良好的韵律活动习惯及规则意识。
在韵律活动课程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尝试小班以音乐游戏及歌表演为主要内容。在音乐游戏中,贯穿游戏化的故事内容,让幼儿进行故事情节表演,模仿故事角色进行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目的性与积极性,增强幼儿的集体规则意识,促进幼儿间的团结合作。如小班音乐游戏《网小鱼》孩子们边唱歌边愉快的随音乐做游戏,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小鱼的可爱.如“摇摇尾巴、点点头、一会儿上一会儿下”„„
中班以律动为主,主要以模仿动作、基本动作、基本舞步为主要内容。如基本的走、跑、跳、摇头、点头动作。游戏性的模仿动作有:学鸟飞、小鱼游、开花以及日常生活中刷牙、洗脸、洗手动作或者迁移成人的舞蹈动作播种、开火车、采茶、摘果子等舞步。可以说表现幼儿游戏的律动举不胜举,有什么样的音乐,幼儿就会创编各种游戏动作。许多游戏歌曲本身就是传统幼儿游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班以舞蹈为主,把集体舞、邀请舞、表演舞、幼儿自己创编的舞蹈作为主要内容。将幼儿舞蹈形象化,通过形象有趣的故事或者幽默游戏化舞蹈造型来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将舞蹈和启发教育相联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通过音乐节奏和幼儿可以达到的跳跃动作、幼儿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舞蹈节目表演过程。在动作设计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身段和手的练习,使幼儿提高节奏感、灵敏性,增加幼儿的音乐感受。
二、采用游戏化的韵律活动形式。
在韵律活动中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游戏的形式,对
幼儿进行音乐素质及非音乐素质的培养,使幼儿在自由、轻松、愉快、灵活、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初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如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情景对于幼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境,他能很快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进入活动当中。如:音乐游戏《找小猫》是一首深受幼儿喜欢的音乐游戏,游戏情节能激起幼儿与妈妈情感上的共鸣,就像平时与自己的妈妈做捉迷藏的游戏一样。根据音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花园”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优美的情境感染了幼儿,他们喜欢这样的环境,兴高采烈地参与到游戏中。
随着教学的不断丰富,我们认为游戏不再仅仅看作是活动内容,而且还是活动的重要形式手段。提高韵律活动的游戏性需要老师较高的创造性,将游戏和玩耍的成分自然渗透在音乐情境中,从而使幼儿自觉地、乐此不疲投身于活动中。如:中班律动《快乐的擦鞋匠》利用角色游戏:一半的幼儿扮演鞋匠,一半的幼儿扮演顾客。提出要求,鞋匠要利用各种语言或方法招揽顾客。顾客在第一段 时找鞋匠修鞋,第二段时伸出脚,跟着音乐节拍做出得意或满意或不满意的表情。通过元素性的节奏/律动/游戏等体会角色游戏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模仿能力、想象能力,节奏感等。当然随着幼儿对音乐经验的积累,他们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了,已经不满足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活动,他们想要自己设计活动、创编动作„„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发现,教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给与相应的支持策略来推动游戏的不断发展。幼儿往往对形象而有趣的东西感兴趣,教师枯燥的队形讲解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而不能接受。因此,游戏无疑是我们解决队形、方位问题的切入点。如在舞蹈《花之舞》中,要排练一个双“S”行进的队形,这对大班的孩子来说是很有难度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队形练动作,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课前利用“椅子转转转”的游戏,让幼儿通过围着椅子“S”形转,轻松地了解了“S”型的队形方案。由此延伸,让幼儿双人从不同方向围着椅子转,幼儿在玩玩闹闹中轻松地掌握了双“S”行进的队形及自己的空间方位,整个活动也变得快乐而有趣。
生物活动化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活动化教学;研究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以下就生物活动教学展开探讨。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1、寻找“动点”
(1)“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
(2)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3)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2、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1)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
(2)制作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设计《跟我做生态球》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环境观念,提高环境意识。
(3)探究实验类。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存在问题
1、课堂组织。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扩大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活动中学生情绪激昂,教师如组织不当,容易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学习目标思维内化活动。要做到形、神结合,形散而神不散。师生需要默契,老师更需要有较强组织能力。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很好地控制。
2、课堂评价。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兴趣爱好也有差异,从而导致在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进度与产生效果产生一定差异。因此,在活动中如何及时、科学地评价课堂活动化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困难。
3、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老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但是对于新课程,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资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很大困难,深感自己知识和能力严重不足,故往往会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搜集资料,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
三、小结
生物趣味化教学之我见 篇4
一、巧设疑难,以理激趣
兴趣是引起注意的“催化剂”,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和载体。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新颖别致的问题,推动学生在设疑和释疑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相应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如学生在阅读“蛋白质”这一节内容前,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是什么样的化合物?(2)氨基酸是怎样形成多肽的?(3)多肽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4)氨基酸数目相同,能形成相同的蛋白质吗?(5)氨基酸数目相同,种类相同,能形成相同的蛋白质吗?……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能使阅读更具针对性,既体现了知识的理趣,又强化了教学内容,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二、妙用诗词,形象致趣
生物学知识涉及生物的方方面面,对于某些内容,可以巧妙地运用诗词、成语、格言、谚语、歇后语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翱翔在生物知识的天空。同时,又由于教师妙语连珠,学生自然呈趣。学习生态系统知识时可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温度对植物的影响。这样的引用妙趣横生,可以让学生在享受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形象地理解生物知识,从而达到趣学、乐学的目的。
三、巧妙总结,简化引趣
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要求记忆的,对此教师可作一些巧妙的总结,以便于学生的记忆,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感。总结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图解、表格、顺口溜等,根据内容特点灵活运用。例如“细胞增殖”一节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其总结如下: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固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体消失显膜仁。学生通过顺口溜,再结合图形,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和记住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再如对于人体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可总结成:“甲携赖异本亮色书”(甲:甲硫氨酸,携:缬氨酸,赖:赖氨酸,异: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这样学生记起来就比较容易。对于生物学中的另一难点遗传和变异中人类遗传病的判断可总结成:“无中生有病女为常隐,有中生无病女为常显。”这样总结后就便于学生的记忆,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对于激发和增强他们的生物学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巧设实践,生活促趣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征服者。生物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发掘学生的潜能,指导他们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理论,并从中获取成功的快乐。在讲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时,教师可这样引导:(1)为什么增肥容易减肥难?这是因为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2)鲁迅说“牛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整个同化作用的过程是什么?草的蛋白质→草的氨基酸→牛的氨基酸→牛的蛋白质。
五、语言幽默,以谐生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讲XY和ZW型性别决定时,为了让农村男同学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我特意强调:“生儿生女取决于哪一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所以,男同学要注意了,今后,要是你老婆生了个女儿,千万不能怪你老婆肚子不争气哟!如果真的要怪老婆不争气也可以,那就自动降格为鸡。因为鸡属于ZW型的生物,母鸡是生“儿”还是生“女”就取决于哪种类型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因此,公鸡要是不喜欢“女儿”的话,就可以怪母鸡肚子不争气哟!”同学们哈哈大笑。
本着对教学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和教法中的趣味点,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其积极性,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善于将生物学中一些深奥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简易化、趣味化, 挖出隐含在平淡枯燥知识中的“兴趣点”, 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乐而愿学, 乐而好学, 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主题四 问题化教学活动设计 篇5
活动1 问题化教学活动
1、模仿动物爬
2、模仿动物跑
3、小步自然跑
4、快速跑
活动2 问题化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步 问题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法
1.上述案例是根据内容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里面涵盖了探究类,制作类,综合类活动方式。小组内设计一些装修时的瓷砖铺设方案要用到数学规律。
2.上述案例是根据单元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
里面涵盖了探究类,制作类,综合类活动方式。
建议:当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能力水平相近的任务时,会变得专心致志,充满热情。因此,教学活动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因素进行设计。
在活动中,应定义明确、清晰、具体明确的学习成果和技能导向,易于学生理解理解和执行。
3.1)创造思维技能;
2)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3)信息使用与生产技能;
4)职业和生活的独立、灵活、应变能力;
5)学习、工作、生活的自我导向能力。
4.上述案例老师通过活动,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知识的重新构建,自己搞明白了什么是社区,社区的分类,社区的职能。这种形式的教学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足是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要提前布置学生按小组去对社区做调查,提前绘制好社区平面图。
活动2 问题化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步 设计你的教学活动
遨游汉字王国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2.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3.学习欣赏汉字的兴趣。
汉字书写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否会被淘汰?中国的书法艺术精髓能否被传承下来?
你认为汉字美吗?美在那里?怎样才能弘扬中国的书法艺术?
汉字有着怎样的发展史?错别字的危害在哪里?历代书法名家有那些?人们是怎样评价他们的书法作品的?
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教学活动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教学活动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 教学活动4: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
活动4 反思
第一步 小组讨论
目标:
1.通过讨论,能够简单表述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有哪些 ;
2.阐述自己在教学活动设计时的想法。
议题:
1.教学活动的作用有哪些?
2.为什么要设计教学活动?
3.你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
1.教学活动的作用有哪些? 教学活动,是指呈现教学引领问题的动态场景,包括从物理现实活动到社会心理活动。其核心就是创设一个能够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发散思维、掌握知识、训练技能的行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设置问题于活动之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将来在社会中的生存技能。
2.为什么要设计教学活动?
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离不开学习活动的支持。这是因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和文化中,只有进入其中,才能创造性的学习和应用知识。
活动4 反思
第二步 自我反思
1.教学活动的特征;2.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3.教学活动的类型
4.问题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法:1.活动依据框架问题,指向教学目标。在活动设计时,把已经设计好的框架问题进行分析,看看属于哪种类型,参照活动类型策划相应的具体活动,活动任务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活动要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近。当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能力水平相近的任务时,会变得专心致志,充满热情。因此,教学活动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因素进行设计。3.嵌入21世纪技能训练。学生的技能训练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困难。因此,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合理嵌入技能。在活动过程中,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问题解决的技能与方法。4.参考优秀案例,学习教学活动设计。临摹、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是我们设计教学活动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不仅仅在案例中学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方法过程,避免走弯路,同时还可以创造性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5.在各学习小组之间实行合作与竞争,让不同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或互相竞争,激发小组内部成员的凝聚力和动力。
1.表格处理;2.QQ交流;3.资源整合;4.演示文稿。
每位组员对学习材料中提供的案例,都进行了认真学习和分析;参与小组和班级内的讨论;及时解答和更
正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交案例设计一份。
对问题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法理解不到位。
多学习其他小组经验,加强学科交流。
培训方法难点太多,解决问题很麻烦,培训后记忆不是很深刻
主题五 问题化教学实施(5学时)活动2 问题化教学的组织策略
第一步 提问
我一般提的是什么,为何,谁知道,若何一类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有集体回答也有个别回答。
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在避免这些现象。思维敏捷能说会道的学生的学生是受老师的关注,因为他们可以尽量节省回答问题的时间,但是只关注他们,其他学生只会坐上观,这不是老师所希望的。所以简单的问题我尽量留给后进生,稍有难度的留给中等生,思维难度高的,给尖子生。有时,也会给那些不主动的学生施加一些压力,专挑他们发言,这样他们对问题的关注度就高了,在加上及时鼓励,久而久之他们发言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主题五 问题化教学实施(5学时)活动2 问题化教学的组织策略
第二步 团队合作
这个案例中的学生在分组上存在问题。分组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层次问题,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建议:老师要适当发挥作用。进行合理搭配并选定组长,在组长的带动下完成1、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参加感兴趣的活动。
2、发挥组长的带动和协调作用。
3、注意观察,适当的给予有困难的小组以帮助。
一般情况下根据学习水平的差异有固定的搭配,组成固定小组,有自己的组长和组名。
特殊情况下会组织学生按自己的喜欢来结成小组,推选出组长,在组长带领下,按活动要求开展活动。老师要均衡的关注,对薄弱组多关注一些。
主题五 问题化教学实施(5学时)活动2 问题化教学的组织策略
第三步 探究式教学
老师能给学生的自然灾害的资料肯定是有限的,所以应该先由各组学生搜集和整理关于自然灾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结合老师的资料来完成对自然灾害含义、分类,危害以及防治的学习。
主题五 问题化教学实施(5学时)活动3 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 分析案例 取长补短
小组的活动对于解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不是很有帮助,每个组员从自己的角度去研究是否考虑到了个人的能力、水平和喜好?建议每个组扮演一个角色来从一个角度分析,最后全班讨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主题五 问题化教学实施(5学时)活动3 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二步 交流你的主题单元
是
基本是 是
是
主题五 问题化教学实施(5学时)活动4 反思
第一步 小组讨论
为什么要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问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怎样的?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要处理好预设内容与生成内容、知识与能力、智力发展与人格发展等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主题五 问题化教学实施(5学时)活动4 反思
第二步 自我反思
1.学会问题化教学的策略;
2.知道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3.学会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
4.学会问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
5.优化自己的问题化教学设计。
资源整合、演示文稿、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光盘、案例集;小组讨论、交流;优化个人设计
评价学习:问题化教学过程的考量,是利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工作,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学习的自信; 自我导向学习:问题化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状态,这种学习状态是通过系列有效的学习支架,在适当的时候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来实现的。
这两点组内意见分歧较大,关键:评价机制的公平性;学生自主学习时思想跑毛,老师不容易掌
控。
1.实行小班化教学,使老师便于关注每一位学生;
2.加强问题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生物活动化教学 篇6
一、知识问题化、知识与技能融合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授课时将课本主要知识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出来,学生们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转化为与生活较为贴近的问题,知识问题化、知识与技能融合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置问题,然后将问题情境化。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也要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要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例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植物在接受光和作用时的过程时有哪些环节?”设置为问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授课时可以将这一问题引入课堂,然后将问题情境化(将提出来的问题与学生的较为贴近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人体的呼吸作用有些许的相似性,将两者相对比与联系。学生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人体的呼吸作用相结合就会将知识消化得更加的透彻。
二、将课本新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研究中表明,学生如果在上第一节新课时对新课的兴趣比较浓厚,那么到最后对新课的掌握一定是非常好的。然而,对新课无兴趣,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不仅仅是本节课时学习得不好,甚至对整个学科的学习都会有影响。所以我们将课本中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兴趣,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在新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能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将课本内容引入,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关于“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这一课程,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这样开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见过鸡和鸡蛋,但是,到底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呢?”学生们的兴趣就会被这一问题给深深的吸引,然而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必须与课本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学生就会主动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来谈这一问题,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还将课本知识牢记于心中。
三、在实验操作中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们会比较多的接触到一些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课程,有的学生不愿意动手,有的学生怕动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来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技巧。但是,如果问题创设的没有针对性,就很难将学生带入课堂之中了来。在实验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将知识扩充,要求学生对上一轮实验进行改进,并且要求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并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论用什么溶剂才能将色素提取出来,并且对人体无害、耗药少。在这一实验中,学生不仅仅学会如何使用溶剂,还学会了其中的反应原理,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验证试验,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得到结论、验证结论、最后得出结论。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设置课外话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新课题的基础上引入课外知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课外知识是无限的,然而课外知识往往与课本知识有一定的差距,教师有必要将知识引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设置课外话题,这样两者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将知识运用到学习之中,将两者结合,对知识的记忆就会更加的准确、牢固。
例如:在“植物地上的茎叶的生长和地下的根的生长的关系、母鸡下蛋的数量与使用的事物以及光照之间的关系、怎样制作动物标本”等等问题都可以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然而这些实践性的问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也会见到较大的成效。
浅析初中生物小班化教学模式 篇7
一、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小班化教学毕竟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行起来还会感到有些不适应, 任何新事物的发生和利用, 都会与传统的观念产生碰撞, 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必定会带给教师强烈的冲击, 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物的教学空间、教学课题、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规划策略等方面出发, 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 去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此外,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时期, 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举止, 针对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 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点和特长, 让每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例如, 在教学有关人体构造的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组, 实行“分层教学”, 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去进行交流, 学生和自己同等级的成员在一起, 会感到一种“归属感”和“亲近感”。
二、初中生物“小班化”教学的作用
1.小班化的教学方式成就了学生的自我。以往“大班化”的课堂上, 学生想要表现, 却苦于没有机会, 教师想要了解每一位时间, 却苦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而“小班化”的教学就不同了, 小班化教学课堂只有二十人左右, 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表现机会, 也能够得到充足的锻炼, 这就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生物课是初中才开设的课程, 刚刚接触到生物课的学习时, 很多学生还很不适应, 存有众多的疑惑, 对生物这门新课程有着各种各样的遐想, 这就需要教师来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 对于他们的疑问给予必要的解答。生物课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 这也需要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 通过真实的体验获取生物知识, 实现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而“小班化”的教学模式, 恰恰能够满足初中生物教学的需求, 因为班级人数少, 所以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动手做实验的实践操作机会, 从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学会学以致用。“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班级人数少, 正因为人数少, 才能够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 而每一位学生也能够拥有充足的学习资源, 与教师的接触也就更多了, 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就加强了, 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多了, 也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成就“自我”。
2.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初中生物的授课方式还是以实验为主, 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模式下, 生物实验通常都是由教师演示, 很少有机会让学生亲自做实验, 因为实验器材是有限的, 而且由于班级人太多, 为了学生的安全和实验器材的安全, 学校很少开放实验室。而“小班化”教学就不同了, 在这种模式之下, 教师可以将二十位学生分成五个小组, 每组四人, 前往实验室进行实验, 这样的话, 实验室的课堂秩序也有了保证, 而教师也有了机会和五个小组进行交流, 如果小组数太多的话, 教师根本顾不过来, 整个课堂也毫无秩序, 杂乱无章, 严重影响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仅可以着实地提高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 还有利于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全班学生拧成一股绳, 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有助于班级的团结和稳定。
3.小班化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小班化教学严格控制了班级人数, 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以往的课堂上, 教师一人要面对全班四五十名学生, 而且一位教师通常会带两到三个班级, 这样一来, 相当于一名生物教师要教导一百多名学生, 教师肯定没有那么多精力顾及到每一位学生, 对于有些学生, 难免会疏忽一点。如果学生自己不主动、不积极, 那么就很可能被教师所忽略掉。而小班化教学一个班仅仅二十名学生, 教师就能够深入到每一位学生, 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 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 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因为教师有了充分的时间来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 通过平时与学生的接触和沟通, 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 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如何进行小班化教学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我们绝不能够仅仅地满足于教材上的基本知识, 还应该教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 勇于探索更多的生物知识。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 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来。在课堂上, 也要积极地开展探究活动, 而探究活动能否有序地进行, 就依赖于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 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特别是动手操作这一块, 教师要向学生做标准化的示范, 书面语言要准确, 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初中的学生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的好奇, 喜欢实践动手, 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条条框框。初中生物对于他们而言, 刚好是一门新学科, 而且生物现象千奇百怪, 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之下,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主学习、勇于创新, 在面对某一生物现象时, 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什么想法就要说出来, 和大家一起探讨, 在探索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娜.谈初中生物学新课程下的自主学习[J].中小学教育, 2012, (04) .
生物活动化教学 篇8
一、小班化的教学方式应注意的事项
在以“小班化”教学方式的授课中, 我们应该从初中生物的教学空间、教学课题、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规划策略等方面出发面向全体学生, 去引导学生, 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另外,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基础知识的具备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从而灵活地对教学方式做出及时的调整, 让每个学生都能尽自己所长发挥其独特优势。比如:在初中生物中会涉及到有关于人体构造的内容, 我们可以先以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组, 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去进行交流, 通过这样一种组织方式来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知识差异。
二、初中生物实行小班化教学带来的好处
1. 小班化的教学方式成就了学生的自我。
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为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充足的动手、动脑机会, 为他们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初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首次接触的一门实验学科, 它需要学生通过对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并在其中充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同时还可以将这些技能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班级人数少, 每个学生能够占有的学习活动空间、教学资源都比较宽泛, 这就为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从而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2. 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初中生物的主要授课方式是实验授课, 而小班化的教学方式刚好符合实验授课的要求。在授课时, 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 再针对本课时内容提出核心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理解, 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合作精神散发的过程。通过这样一种教学体制, 不仅可以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能性, 还能在学生之间形成一股亲和力, 为班级的团结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小班化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初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首次接触的一门生物实验学科, 学生初次接触, 难免有很多地方难以理解, 小班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减少了授课的学生人数, 这样一来, 教师在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 可以实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几的辅导模式, 相比较以往的教学人数, 小班化的教学让教师有了充分的时间来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 根据他们平时的合作、个人的练习, 从中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初中生物实行小班化教学给我的体会
1. 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是实施小班教学的前提。
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教材的基本知识外, 还要注意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等事项, 特别是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 需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 而课堂环境的制造有赖于我们老师的安排, 特别是在动手这一阶段, 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标准化, 使用准确的书面语言, 在教室缓慢的动作和具体的语言叙述的结合下, 让学生从中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 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能够慢慢懂得自主学习的方式, 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勤动脑、多联系。在观察和操作这一部分, 由于小班学生人数相对较少, 每个人锻炼的机会也就多了, 针对某一现象, 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来观察一次, 如有疑问, 教师可当场解答, 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 这样学生在积极参与、气氛良好的环境中与老师、同学互动, 学习效果更佳良好。
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特色。
这一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和参与性都比较高, 对于新的事物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而初中生物对他们来说正是一项新的课程, 生物现象千奇百怪, 学生们的好奇心自然很重。我们在实施小班化初中生物教学中, 利用孩子们这一时期的特征,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勤于思考、自主参与、敢于质疑。在课堂上, 我不会过度拘束学生, 而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想法, 不论问题简单或是容易, 我都会详细解说, 我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有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提出来, 不要怕出错。哪怕是超出教材以外的生物知识, 都要和学生认真讨论, 因为小班人数少, 学生学习和讨论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当时解决。而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 这样一来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们培养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小班教学改变了以往落后的教学方式, 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自主学习, 还有意识地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是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对初中生物进行小班化的教学改革, 不仅能更好地将学习资源集中起来, 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还能充分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最佳的途径。
摘要:在现代教育的提倡与普及下, 成功衍生出一种“小班化”的科学教育方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方式, 主要是以学生人数的缩减作为课体改革的主要方向, 进而形成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模式。从小班化教学方式为初中生物课堂带来优化效率进行分析, 认为小班教学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能够自主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小班化教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娜.谈初中生物学新课程下的自主学习[J].中小学教育, 2012, (4) .
生物活动化教学 篇9
一、小班化教学特点
从班级容量上看, “小班化”人数每班18—25人, 人数与规模比例具优势;从教学环境上看, “小班化”教室布置可以根据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 灵活多变、更富有个性化和针对性地达到因材施教;从教学模式上看, 班额数少, 可改变传统课堂师生单向交流方式, 师生、生生交流频率加大, 激发学生热情, 强化自主性, 每个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作业作精细的批改, 增加师生面批机会, 指导效率提高。同时, 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教学效果上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习能力, 促进潜能生进步等。“小班化”教学能使学生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共同生活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从教学评价看, 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更全面, 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体现。
二、大班制教学中的“小班化”辅导教学模式设计
研究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巩固设计体现小班化优势的教学方式。
(一) 课前预习部分的小班化辅导模式研究
教师按学生分层指定预习内容预习模式。对班级学生按照学习综合成绩或能力, 将学生分成A、B、C三层 (A组是潜能生, B组是中等能力的学生, C组是能力强的学生) ;预习内容展现方式:预习学案、网络平台、多媒体展示等方式;预习指导方式:分层次分组次集体指导预习 (重点指导对象放在A组) ;预习效果反馈:教师及时对每次预习情况进行预习评价, 以等级或分数作为评价标准。此预习模式的具体实施由任课老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间进度进行选择实施方式;本模式主要建立在分层教学理论基础上,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求, 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内容, 教师面对面地为每一位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达到了解所有学生的预习情况的目的。
(二) 学生-学生结对子互助预习模式
将班级学生按照2-4人进行分组, 分为AB两人一组或AABB四人一组, 其中A学生为成绩优秀的同学, B学生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 根据预习要求, 合作查阅资料 (方法不限) , 每一组合作上交一份预习报告。教师对预习报告进行评估, 根据学生的预习汇总情况,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达到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教学的目的。本模式重点在于对不同小组的预习情况进行摸底, 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情况, 从而在课堂中有效面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 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预习预习模式
教师提出预习内容, 学生根据预习内容, 自主查阅资料 (方法不限) , 上交个性化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中保证涵盖查阅到的相关资料, 根据相关资料及课本知识点提出问题。教师对上交的报告进行问题汇总, 以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中的小班化辅导模式研究
(一) 班级学生A、B、C分层展示模式
根据学生交流表达能力与学习综合能力相结合进行分组:A组为综合素质能力均较强的学生组;B组为成绩较好, 但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组;C组为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组。课堂设计建立在有良好的预习基础上进行, 并按小组层次设计相应问题。
(二) 教师负责制, 学生AABB或AAABBB分组, 优秀学生和潜能生混合小组展示模式
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A优生和B普通生进行混合编排4-6人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学习。主要为实现生帮生, 生练生。同时, 展示中教师引导普通生解决问题。但汇总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组间同学进行讨论, 这类问题多由优生进行组织回答, 从而激发优生的挑战欲和追求新、难、奇知识的动力, 有效提高这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 教师制定教学框架, 组长负责制展示模式
学生6-8人为一组, 优秀生和潜能生混合小组, 组长由责任心和交流能力较强的同学担当。教师负责制定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问题设计以及维持秩序。课前安排组长组织解决教师安排的预习内容, 并列出每位同学的问题。
三种设计模式的部分操作细则要求:1.每月对小组按照学习和课堂展示情况, 成员进行互动交流,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2.教师制定的教学框架以及设计的教学问题要严谨合理, 如有出入应及时修正、调整。3.课堂教学流程中, 以学生的展示为主, 教师对学生展示要提出特定要求, 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4.要慎重选择组长, 保证组长能力较强、责任心强, 实行组长竞选。
摘要:生物学科教学中, 在预习环节、教学环节、复习评价环节设置不同的“小班化”辅导方式, 研究大班制教学中的“小班化”辅导对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生物活动化教学 篇10
一、英语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特征
英语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是一种以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 以完成英语任务为主线, 以学生的行为参与、思维活动、口语交际为特征, 把英语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把文字活化为话语, 把教材内容活化为生活, 把教学过程活化为交际,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语实践活动自主构建知识, 主动发展自己对英语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1. 内容的开放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 学生的生活色彩斑斓。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涉猎学生所喜爱的内容, 把它定格、内化为英语活动课程内容的资源, 尽情开发、利用, 吸引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贴近生活、自然、真实的英语交际情境中体会语言, 掌握语言的应用。
2. 目标的综合性
从活动的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的综合性特征是活动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 也是英语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 实施英语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教学, 就要与其他活动有机结合, 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 从而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习得英语, 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3. 形式的多样性
英语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 不断创新, 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 自主地参与, 充分地体验, 自由地表达, 实现自悟—领悟英语语言学习的技巧与乐趣。
4. 过程的生成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元、互动、开放、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参与意识、参与情趣等都需要教师对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做适时适度的调整, 让学生在动态参与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激发言说的冲动, 习得语言, 从而增强语言知识和交际才能。
二、英语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1.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化
(1) 以情感教育为纽带, 构建积极活动环境。情感对学生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的动力作用。因此, 教师应以情感教育为纽带, 积极构建和谐、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 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促使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挖掘潜能、扩展知识, 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 在复习颜色类单词时, 我设计了“魔术大转盘” (Magic Round) 活动。在大转盘上贴满表示各种颜色的单词, 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当小老师, 邀请在座的另一名学生猜“What colour?”并让其回答:“It's red./...”这时小老师飞快地旋转大转盘, 其他学生整齐、高声地说:“It's red.It's red.It's red...”当大转盘的指针停下来并指向“red”时, 全班鼓掌庆贺。这样就避免了传统问答复习的枯燥和紧张气氛, 所有学生都能参与, 而且使知识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2) 以活动主题为线索, 选取合理活动内容。以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初中英语课程内容主要是以主题为线索来展开的。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知识结构、课程资源、文化氛围等现实情形, 合理选取丰富多彩、利于激发他们参与的活动内容, 引发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交流、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 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提高运用新的语言的能力。
例如, 教学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时, 我出示本镇地图的课件, 让学生按照要求分别寻找一个地点进行实际交流。新颖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纷纷参与进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寻找本镇地名的感受, 自然会引发他们在活动中快乐地交流, 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把课堂所学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达到用语言交际的目的。
(3) 以交际对话为手段, 优化活动过程设计。要让英语活动科学、有效, 教师要从英语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 以情景体验为中心, 以交际对话为手段, 使学生能以接近母语的方式参与有意义的交际,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和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在活动中实现习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
例如, 在学习7B Unit 5 Brave Young Man时, 我让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 以电视台主持人和故事主人公这两个角色编一段小对话, 然后以电视台主持人采访故事主人公的形式上台表演, 最后评出最佳电视台主持人。新颖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纷纷参与进来。两人的对话既可围绕提纲, 也可自由发挥;其他同学在看两人表演时, 既练习了英语听力, 又能从对话中受到启发, 及时修改、调整自己的对话设计。
(4) 以提高能力为目的, 构筑开放活动方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 既要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设计出可行、多样、开放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自主、开放地去创造、去实践, 学到知识, 提高能力。
例如, 学习9A Unit 1 Star signs“Reading A What is your star signs”时, 建议学生利用化装晚会上的一些要求来扮演自己喜欢的星座角色, 以营造“I like the star signs because...”式的开放自由表达情境。同时, 要求学生围绕What do I know about the story about star signs和What do I learn from the star signs来进行自由表达交流, 以此来深化文本阅读的效果。
2. 英语课外活动课程化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如果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传播知识的第一渠道, 那么课堂教学以外的信息渠道就可以称为第二渠道。两个渠道并重, 才能构筑学生学习的广阔知识背景。”因此, 把英语课外活动列入英语课程, 有计划地开发、选用优秀教材, 制定科学合理的英语活动课进度表和活动主题, 准备分组活动方案, 让学生的课堂所学与课外活动实现无缝对接, 打造课内外有机交融的绿色通道, 真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 使学生处于一个更加开放和更加多样的英语学习背景之中,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运用语言、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他们在任务中感知文化、接触世界, 促进英语语言学习的内化与转化, 提高英语交际的能力。
(1) 活动课程交际化, 落实交际目标。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因此, 英语活动课程应把“交际化”作为基本和首要目标。应将学科课程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目标及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 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活动, 不仅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生活的情境中习得主要的语法、词汇, 而且可以得到口语与交际能力的强化训练。
(2) 活动课程真实化, 激发主动学习。英语活动课程的真实性, 主要包括材料的真实性、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学生理解的真实性和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四个方面。只有把课程的语言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经历结合起来, 才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吸引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语言交际活动之中。
生物活动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课程基地;生命·生活·生态教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20-02
【作者简介】张鸿亮,南京市中华中学(南京,210019)生物学科教研组长,高级教师,江苏省高中生物特级教师。
一、学习领会省厅要求,成功建成课程基地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是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财政厅共同启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建设。南京市中华中学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号召,在2012年成功申报了“生命·生活·生态教育”教育课程基地。学校在科学性、实践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努力朝着先进课程理念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进行了高中生物学习场域的建设。省厅要求课程基地要创设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在省市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学校领导小组经过反复讨论和聘请专家论证后,两次颁布任务分解表,工作小组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经过近两年时间成功地建成了“一馆三园四室”,即一个生命科学馆、三个生态园、四个特色生物实验室。
二、确立项目集思广益,开发课程基地功能
生物组教师以名师工作室领衔,确定了“基于省生物课程基地的校本课程活动开发”为主题的研究项目,集体讨论制定了多项计划,到兄弟学校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对生命科学馆、特色实验室和生态园的使用做出安排,从多方面开发课程基地的功能。包括校本课程教材编写使用;建立课程基地网页;对生态园的维护和更新;在四个特色实验室先组织教师实验培训再组织学生实验;围绕生命科学馆进行多项安排。安排好计划后,开始开发课程基地的功能。生物组教师计划增加生命科学馆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选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边参观,边思考,对主要标本安排电子讲解,在解说词中设置值得思考的问题,购置电子触摸屏,让感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生物组教师联系有关专家,征求建议,寻求帮助,做好前期准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开展工作,使课程基地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场域。对课程基地的功能定位如下图所示:
三、实施多项实践活动,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拿破仑曾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是最好。”雷特认为“已经完成的小事,胜于计划中的大事”,说明实施计划比计划本身更重要。师者大爱,重在行动。生物组教师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
1.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生态园建设。生物组教师结合“e学习”,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生态园中,利用iPad先拍摄植物照片,上网搜索该植物的学名、科名、拉丁文、生活特性、药用价值、科研价值等,然后整理,编写植物标牌,搜索到的资料留存下来,准备编写校园植物志和填补课程基地的网页。学校有13棵古树,在老师带领下,学生们专门为其编号,建立名树古木保护牌。
2.利用课程基地特色实验室开设必修和选修实验课。自从特色实验室建成后,生物组教师在参加实验培训的基础上,多次利用特色实验室开设国家课程的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1、选修3实验课,如“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细菌培养基的配制及接种实验”“菊花、矮牵牛等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等;进行星光基地的系列活动,包括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快乐星期六活动;在生命科学馆中上必修2“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课等。
3.进行生活化实验课题研究。生物组教师参加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王高主持的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专项课题“生活化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生物生活化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进行了“牛奶成分的鉴定”“常绿植物冬季不落叶机理的探究”“校园噪声的测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模型、生活习惯的调查等实践活动,多位教师在核心期刊、省市级期刊发表文章,总课题组在2015年底顺利结题。
4.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及导学笔记。发挥全组教师力量,几年来分工编写了“生活中的生物学”,开设校本课程课,进行了几个生物生活化实验;编写“生命·生活·生态”校本课程教材,编写教案和课外作业,开设校本课程课,并结合生物课内容启迪同学课外阅读,增强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科学生活及避免生活误区、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编写各册“高中生物导学笔记”,目前已经编写并使用了必修1、必修2、选修1、选修3四本,正在编写必修3导学笔记。通过导学笔记的使用,减少其他教辅资料的使用,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5.定期开放生命科学馆。由于有学生提出希望能够自己自由参观生命科学馆,经过教师讨论,决定每周二中午开放生命科学馆,由生物组老师轮流值班,每次两人,负责管理、讲解和负责开放3D小影院,播放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片,使学生提高兴趣、拓宽视野和增加生物知识。每次开放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参观学习。
6.其他有关活动。制作了课程基地网页,但目前缺少互动环节,准备在生命科学馆的触摸屏中增加师生互动内容;每学期组织“真核細胞模型制作大赛”“DNA双螺旋模型制作大赛”“生态瓶制作大赛”,前两个比赛在整个年级进行,第三个比赛只在生物班中进行,比赛设置三个奖项,在校园网公布获奖名单。
四、促进学生提高能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活动化教学 让学生动起来 篇12
关键词: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动点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进行一些既具有创造性、实践性, 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快乐中学习, 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基础。国外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中国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名句“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动起来, 让教与学达到良好效果。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也是生物学科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学习生物学知识, 不仅要动手, 还要动脑。活动化教学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 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 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因此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谈到“活动化教学”, 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即课外活动。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 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 学生自行开展,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起来, 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 在“动”中学, 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 使学生成为我们的课堂真正主体。那么如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呢?我认为, 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最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 设计好“动法”, “激活”学生。
1. 寻找“动点”。
首先,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科学、人文”的氛围即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动点”。
其次, 从学生的生活当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本基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进行学习, 使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还可以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 学习相关的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 激发“动点”。总之, 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 你就会发现无处不在的丰富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2. 设计“动法”。
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课堂生动活泼、愉快学习。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首先是制作类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 儿童多动手多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 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 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 因此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俗话说的好:心灵手就巧。在课堂上, 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 如:DNA双螺旋模型的制作, 环境污染课件等, 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 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每个学生都快乐地参与其中, 学生思维活跃, 气氛热烈。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与感悟, 是很难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
其次, 探究实验类活动。如讲到生长素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培养玉米胚芽, 用实验证明一下生长素对于植物的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是巨大的, 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美好品德以及不盲目服从, 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生物活动化教学】推荐阅读:
生物活动教学08-21
生物活动课程教学研究07-17
生物实践活动12-24
生物教研活动08-26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01-17
生物活动课论文10-18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11-12
生物课外活动记录08-29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记录09-22
网络与生物课外活动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