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

2024-06-15

政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共11篇)

政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 篇1

关于生命化教学,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提出了两个质疑:现行教育理论是否已经把握了作为认识活动的教学之特殊性?“特殊认识活动论”能否概括课堂教学的全部本质?这是关于生命化教学最早的争论,也是对生命化教学的本质最深刻的追问。那么究竟什么是生命化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贯彻生命化教学理念,是我们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生命化教学与尼采生命哲学

生命化教学即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生命的个体,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认知体。尼采的生命哲学理论为生命化教学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撑。尼采哲学的核心理念就是意志,而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不同,尼采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权力意志,即“要求权力增长的意志”。权力意志是一种求生存的意志,是扩张生命的意志,是指挥命令的意志。尼采的生命哲学否定了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上帝”“理念”“主体”“绝对精神”等,认为传统文化和理性主体哲学对生命存在造成了严重后果。尼采反对绝对理性,认为对理性的盲从是对生命的一种异化。而这种现象在我国当今社会却普遍存在,人们重视既成的知识,尤其是被条理化的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生命体验,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异化。教育应该是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是智力的发展,更是个性的全面完善与展示。没有生命体验的知识并不能解决人生的意义或者担当赋予人生意义的功能,因为它不能把握人的存在。若是一味强调书本知识而不顾学生的生命体验,就会导致生命创造力的衰弱和人类价值的虚无。

经过近期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学的生命化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育内容是有生命的,教师应真正切入教育内容的生命,把间接经验直接化,让知识“活”起来;其次,教师还应真正切入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生命的活力;最后,教师更应真正切入教育者自身的生命,带着自身的感情投入到教学中去,而不仅仅是教书匠。

二、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生命化教学的途径

(一)实现“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

任何知识,都包含着两个方面,存在着“形而上”与“形而下”,即思想的精神的一面与实证的功利的一面。其中“形而下”的一面即对其中纯粹知识的学习,是“体”,“形而上”的一面即对思想、灵魂的解读,是“魂”。这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没有体的魂只是空洞而抽象的魂,因而不可能有活的生命;反之,没有魂的体则只是死亡而僵硬的体,同样没有生命。”当今教育存在着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知识所体现的灵魂。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应学的知识,有了“底基”,又要在这基础上升华出一定的情感、道德、伦理取向,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知识的学习,更有更深层次的灵魂的触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把握好“体”和“魂”的关系,既充分掌握思想政治课中所包含的知识性的教学内容,做到“形而下”的牢固,又要在思想和精神上充分解读教学目标,做到“形而上”的引领。

(二)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

生命落实到现实中来则体现为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生命的体现。因此,生活化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生命化教学的过程和必要途径,生命立场是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逻辑始点和终点。既然要进行生命化的教学,那么教学中的内容就应该指向学生现在的生活,与学生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将来的生活,不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教师在备课时,要多留意本班学生最近的状况,结合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具体的教学,而且要指明所学知识对学生当前的生活所具有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认知有所提升,而且情感有所丰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后在为人处世、认识事物的方式上有所改善,而不是积累了一堆在将来或许能够用得上的知识。

(三)营造民主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

尼采生命哲学的最终极目的就是让人们不断地超越自己,充分尊重人的意志创造本性,在自我否定、创造与肯定中实现健康成长,展示自由生命的创造性与超越性。因此,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可以进一步肯定自己或者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改善、提高、超越自己。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质疑,可以使自身一直处于一种思维的活跃状态,内心世界是以一种主动的姿态来面对人类文明的成果,从而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不会平庸不思进取。

摘要:生命化教学是教学本质的回归,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在哲学上有着理论支撑。尼采的生命哲学理论要求生命的自我超越,和生命化教学有着本质的联系。加强思想政治课中的生命化教学,不仅要从理念上高度重视,而且还要掌握具体的实践方法。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具体分析生命化教学及其实现方法,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生命化教学,尼采生命哲学,途径

政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 篇2

泸州市龙马潭区教研室教师进修校贺正媛

活动化教学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积累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生成和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步入社会生活,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但是从现有的条件来看,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而且有些生活场景也不是人人都能亲身经历的。怎样真正提高《品德与社会》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呢?我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认真地实践和探索,主要总结出了以下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广泛收集生活素材,丰富活动化教学资源。

“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我们现在强调生活和儿童是我们的教学资源,提出新的教材观,视教材为一种范例,就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让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思品课堂提供生动多彩的材料,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题,以此来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素材,建立教材、活动与儿童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故事、诗歌、谜语、名人名言、案例、新闻等,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加以利用,使学生倍感亲切,还可以作为话题,开展活动化 教学。如我区教师在教学《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一课的导入时,首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从座位上站起来,试着转两三圈,坐下后,请大家继续闭着眼睛拿起笔,用左手在本子上写下“走进残疾人”五个字,睁开眼睛,看看自己写得怎么样?接着,让学生说出刚才自己最深的体会,从而体验盲人、肢残朋友的感受,以至更深的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身残志坚的可贵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心。由于老师较好地隐蔽了教育意图,学生没有感到你是

在教育他,要他怎么做,而是他们自己在寻求答案,在交流应该怎么做,拉近了品德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也丰富了品德学科的活动化教学的资源。另外,在课堂中引入了一些数字材料,可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精心构建绿色课堂,营造活动化教学氛围。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品德课开展活动化教学的重要空间,它的选择布置、人气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产生自主的学习需要,激发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行情感体验的欲望,进而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教室的环境布置,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现在教室里已经不是素面朝天了,而是一些名人名言、规章制度成了主角,但这些离学生的兴趣中心距离太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产生拘谨感,在活动中放不开手脚,而且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在受教育,容易隐蔽自己真实的情感,做出一些虚假的附和。因此,我们提倡童趣化的教室布置,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室里张贴学生感兴趣的画报,并定时更换。如德育漫画,图文并茂的漫画既给学生以新鲜感,又在无形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画图画,设计标语,布置教室,这样更能增添亲近感。另外,可以把课堂搬到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可以到书香飘逸的图书馆,可以到看得见蓝天、白云、阳光的操场,可以到热闹非凡的市场„„只要是适 合开展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激发道德情感体验兴趣的场所,我们都应该考虑,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天地,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空间保障。

三、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活动化的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教育既是一种公民基本行为规范的教育,也是一种长久的个性品质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一个高质量的教育?怎样改革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灌输和传授为特征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启迪者,而不是说教者,更不是道德权威。因此,思品教学模式的生活化就是要提倡开放式教学,提倡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幻灯、录像、电教媒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直接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富于启发性的,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重视生活体验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现场实践,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引导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观察、访问,通过“做中学”“做中悟”的亲身参与、感受和体味,掌握生活的真谛,从而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树立正确的行为信心。

如在教学《你棒我也棒》一课时,老师课前准备了录象,将同学们日常活动的闪光点录了下来,并配上了解说,制成了课件,在课堂上展现。由于录象中人是身边的人,事是熟悉的事,学生兴趣格外浓,纷纷要求发言,整堂课学生始终充满了极高的表现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日常行为,加速了学生将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的进程。

另外,模拟旅游、模拟超市、模拟辩论„„都可在思品课上大胆使用,使学生尽可能地缩短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以培养效益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等。这样,通过构建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的新思品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道德自觉行为的形成,从而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获得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内容标准的特点之一就是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因为“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活动,重视经验与体验的获得,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导悟,也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极好的补充。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化教材内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多进行活动并且每一次活动都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作好充分的准备。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们主要应用下列几种学习活动,即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引导讨论、情境创设等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一)游戏。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了,在课堂上多做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在这么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掌握知识就不会变的如往常

般枯燥乏味而是轻轻松松愉快的接受了。这种做游戏的快乐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很快迁移为学习《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快乐的,这样对以后的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二)角色扮演。品德课中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有助于提高儿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观点的能力。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常常能产生神奇的力量。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以孩子爱模仿别人的特点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实践,发展良好的个性,促进健康的人格。

(三)故事喻理。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喻理法”。运用故事喻理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喻理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了“喻理”性,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四)引导讨论法。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五)社会调查法。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教师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社会是复杂的,在市场经济大

潮冲击下,往往在主流的下面存在着某些负面影响,在社会调查中要注意避免负面影响,并使学生在辨别是非中获得某种免疫力。

(六)创设情境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品德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方法。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喧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的类型的情景。设计要新颖,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我区老师在教学《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课时,采用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导入,随着优美深情的乐曲,学生低声吟唱,营造了浓浓的爱国氛围,进而为理解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的中国情结作了较好的铺垫。随后,小导游带领大家“参观”了世界各国的华人街以及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传统节日表达思乡情的一幅幅感人画面,又聆听了久居国外的华人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下子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倡导多元评价,持续发展动力。

我们在活动化教学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体现现代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要重视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其他教育参与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多元化的评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看到自己在进步,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不是一次评价、一人评价定优劣,让学生更多地去注意活动过程,而不是紧盯一个结果,有利于活动化教学的延伸和系列化。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变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道德,而且把评价的权利从学校老师扩大到社会家庭,也能让某些遗忘了道德准则的成年人在担任评价者的同时再一次受到道德教育或提醒,从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把不良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养成氛围。

品德教学的出发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条件发展人。思品教学应着力于创造力、意志力、亲和力、判断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因此,教学评价的生活化就是要侧重于学生课堂生活外的真实生活,考察学生的道德行为,分析隐藏在行为后面的道德动机,采取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过程、结果并重,尽可能地作出科学的评价。

(1)评价内容多项化。在学习评价的内容中,强调对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态度、表现及成果的评价。在评价中,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重视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几方面的个性化表现。让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做自己能做的事,通过评价内容的多项化,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

(2)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评价中,评价主体单一,即只有教师是唯一有资格的权威评价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接受者。而教师的评价往往以否定学生,埋怨学生为主。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在消磨,热情在减退。而生活化评价因为关注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它要求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教师是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更应该参与其中。改过去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即对某一个学生的评价分别来自教师、家长、学生同学生本人甚至包括社区成员等多方面的评价共同组成,从而使评价更全面、公正,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

(3)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以往的评价方式中,往往采用“一张试卷定品行”的方法,这种方法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多样的,采取观察、访谈、问卷、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法,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这种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把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评价中反思、悟理、内化,最后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思想政治课中的生命化教学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生命化教学 尼采生命哲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066

关于生命化教学,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提出了两个质疑:现行教育理论是否已经把握了作为认识活动的教学之特殊性?“特殊认识活动论”能否概括课堂教学的全部本质?这是关于生命化教学最早的争论,也是对生命化教学的本质最深刻的追问。那么究竟什么是生命化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贯彻生命化教学理念,是我们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生命化教学与尼采生命哲学

生命化教学即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生命的个体,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认知体。尼采的生命哲学理论为生命化教学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撑。尼采哲学的核心理念就是意志,而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不同,尼采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权力意志,即“要求权力增长的意志”。权力意志是一种求生存的意志,是扩张生命的意志,是指挥命令的意志。尼采的生命哲学否定了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上帝”“理念”“主体”“绝对精神”等,认为传统文化和理性主体哲学对生命存在造成了严重后果。尼采反对绝对理性,认为对理性的盲从是对生命的一种异化。而这种现象在我国当今社会却普遍存在,人们重视既成的知识,尤其是被条理化的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生命体验,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异化。教育应该是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是智力的发展,更是个性的全面完善与展示。没有生命体验的知识并不能解决人生的意义或者担当赋予人生意义的功能,因为它不能把握人的存在。若是一味强调书本知识而不顾学生的生命体验,就会导致生命创造力的衰弱和人类价值的虚无。

经过近期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学的生命化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育内容是有生命的,教师应真正切入教育内容的生命,把间接经验直接化,让知识“活”起来;其次,教师还应真正切入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生命的活力;最后,教师更应真正切入教育者自身的生命,带着自身的感情投入到教学中去,而不仅仅是教书匠。

二、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生命化教学的途径

(一)实现“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

任何知识,都包含着两个方面,存在着“形而上”与“形而下”,即思想的精神的一面与实证的功利的一面。其中“形而下”的一面即对其中纯粹知识的学习,是“体”,“形而上”的一面即对思想、灵魂的解读,是“魂”。这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没有体的魂只是空洞而抽象的魂,因而不可能有活的生命;反之,没有魂的体则只是死亡而僵硬的体,同样没有生命。”当今教育存在着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知识所体现的灵魂。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应学的知识,有了“底基”,又要在这基础上升华出一定的情感、道德、伦理取向,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知识的学习,更有更深层次的灵魂的触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把握好“体”和“魂”的关系,既充分掌握思想政治课中所包含的知识性的教学内容,做到“形而下”的牢固,又要在思想和精神上充分解读教学目标,做到“形而上”的引领。

(二)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

生命落实到现实中来则体现为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生命的体现。因此,生活化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生命化教学的过程和必要途径,生命立场是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逻辑始点和终点。既然要进行生命化的教学,那么教学中的内容就应该指向学生现在的生活,与学生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将来的生活,不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教师在备课时,要多留意本班学生最近的状况,结合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具体的教学,而且要指明所学知识对学生当前的生活所具有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认知有所提升,而且情感有所丰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后在为人处世、认识事物的方式上有所改善,而不是积累了一堆在将来或许能够用得上的知识。

(三)营造民主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言

尼采生命哲学的最终极目的就是让人们不断地超越自己,充分尊重人的意志创造本性,在自我否定、创造与肯定中实现健康成长,展示自由生命的创造性与超越性。因此,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可以进一步肯定自己或者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改善、提高、超越自己。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质疑,可以使自身一直处于一种思维的活跃状态,内心世界是以一种主动的姿态来面对人类文明的成果,从而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不会平庸不思进取。

政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 篇4

“简约化”作为一个教学新理念和新境界, 在2006年新课程改革进入反思期后, 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也引起了一线教师的深思。“简约化教学”, 有时又称为“简约教学”“简约性教学”“简约课堂”, 这几者基本上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在国外, 目前没有明确提出“简约化教学”并对其作出探讨, 国内有关“简约化教学”的唯一一本著作《简约数学教学》中, 作者许卫兵提出:“所谓‘简约数学教学’, 是指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做到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 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丰富、深刻, 进而达到优质和高效, 最终实现学生数学基础学力的发展、数学素质的提升、健全人格的生成。”[1]

在中学政治学科中对于简约化教学的研究, 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 陈永中在《关于政治教学简约化的思考》中提出:“简约化的政治教学, 要求课堂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语言表达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 使课堂变得简洁、清晰、流畅、深刻, 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2]可以看出, 其定义基本上与许卫兵“简约数学教学”概念一致, 只是针对不同的学科而已。除此之外, 朱天红在论文《追求简约的政治课堂》、史圣洁在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简约化解读》中都进行了相似的概念论述。邵志萍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进行定义阐述时, 强调教师要具有简约化理念, 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需要、课程标准的规定为前提, 并且将简约化教学的目的落实到“培养学生政治素养”, 更进一步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课堂的特征是简约性、务实性、高效性。

因此, 从多个定义中可以总结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内涵:首先, 简约化教学是课堂教学各个层面的“简约化”, 包括教学素材、环节、问题、媒体、语言等多个方面。其次, 简约化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再次, 在思想政治课简约化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意义

1. 从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现状角度

邵志萍提出, 简约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精选教学内容, 讲的内容便少很多, 环节清晰而明快, 教学重难点突出, 可以避免学生因应接不暇而造成的走马观花, 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对重要问题作出深入有效的思考和讨论,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 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 拓宽知识面, 加强对常规教学的反思, 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评价能力。潘健提出, 简约化教学通过简明教学目标、简捷教学过程、简化教学评价等, 使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改善师生的生存状态, 解除过重的教学负担。[3]

2. 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角度

史圣洁认为, 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对于思想政治课堂的意义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首先, 教学简约化规避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将课堂由冗繁转向凝练, 由浅显转向深刻。其次, 教学简约化契合了思想政治课自身的需求, 从浩瀚信息中去粗取精, 还原思想政治课本身生活化、现实化的东西。再次, 其适应了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 适合当前班级容量大、课时数有限的环境, 以明晰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潘健提出, 简约化教学有利于改变重手段、轻目标, 重形式、轻内容的现状, 锁定目标, 突出内容, 摒除过于繁琐的教学设计, 手段和形式紧密服务于目标和内容, 追求教学效果的达成度和最大化。[4]

3. 从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质量的角度

邵志萍认为, 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理念如果受到学校管理者的认可, 就会有助于推进一系列的教学研修活动, 从而优化和扩展学校的办学理念, 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5]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的教学策略

从已有的文献中可以得出, 当前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策略主要从教师能力和具体课堂教学策略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陈铮认为, 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 深入研读教材。第二, 丰富知识阅历, 简化手头素材。第三, 营造激情氛围, 致力有效教学。史圣洁强调,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简约化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并且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脱离大纲, 标新立异, 而要在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下对内容进行重构。总之, 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丰富知识储备, 广泛收集素材, 还要具备整合素材的能力, 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简约化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1.教学准备的简约化

从当前文献中, 对于教学准备阶段的简约化, 主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素材的选用、教学媒体运用这几个方面分析。

在教学目标简约化方面, 陈永中提出, 教学目标要分清主次, 抓住主要目标, 适当考虑次要目标, 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起来, 而不是三者简单的叠加, 也不可将情感目标抬到过高的位置, 而是在知识和能力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再实现其他两个目标。黄岩提出, 要改变教学目标多而不切实际的现状, 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易度要进行斟酌, 分清教学的重点和非重点目标, 抓住重点, 兼顾非重点。姜玉提出教学目标要“简明”, 即简单和明确, 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 另一方面设置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 明确自身学习上的强项和弱项。

在教学内容简约化方面, 黄岩认为,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解读教材,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大胆重组教材, 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核心知识提炼出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朱天红认为, 教学内容的简约化, 在于提炼课堂教学的主干脉络, 从而分清重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删繁就简, 深入浅出,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教学素材简约化方面, 陈永中提出, 教学素材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材要“少”, 所选背景材料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 切合国家、地方大事和学生生活。二是用材要“丰”, 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开发、多角度开发。三是组材求“优”, 力戒随意组拼素材, 力求将材料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活情境。朱天红提出教学素材选择要做到“二宜二不宜”:选材宜少不宜多, 选材宜简不宜繁。许卫兵认为, 课堂中应精选素材、巧用素材, 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

在教学媒体简约化方面, 朱天红提出, 简约化教学意味着不再一味地使用多媒体, 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设备, 注意设备、软件、教师运用设备能力的整体协调性, 从而让简便的教学设备发挥最大效用。邵志萍提出, 教师课件制作要简化, 一般不能超过15张, 不可过分花哨, 但是同时要精细制作, 符合教学审美化、艺术化的追求。他认为如果教师不用多媒体也可以讲好的内容, 就没有必要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张春英、张家如强调, 在课件中不应当使用太多的文字、过小的字体, 以及太多的艺术字和过多的颜色。

2.教学实施的简约化

对于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实施方面, 当前研究主要是从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语言的简约化进行研究。

在教学方法的简约化方面, 陈永中认为, 简约教法不意味着马虎, 而是选择经济实惠的教学方法, 一般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学, 重点知识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思维, 难点知识教师进行重点解剖。对于不同类型的课 (如新授课、复习课) 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能“一刀切”。此外, 教师集体备课时可以同课异构, 选择不同方法在平行班级对比使用。由此可见, 通过教学方法的简约化, 是要去除那些“形式化”教学模式, 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教学环节的简约化方面, 姜玉认为, 在新知识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开门见山的形式, 以旧知识带入新知识, 在知识讲授中, 尽量用一个案例、一个故事将知识点串起来, 简洁又有故事性。邵志萍提出了“创境激趣—引思明理—体验导行”一气呵成的教学环节。“创境激趣”要求在政治课教学的导入环节创设贴近生活的、多样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思明理”是教师和学生对情境共同探究和讨论, 解决教学重难点;“体验导行”是另外创设贴近生活的新情境, 引导学生当堂做题或者布置实践作业。[6]

在教学语言的简约化方面, 邵志萍提出, 教学语言要注意把握时机和数量, 教学语言说得清楚、明白、简短、流畅就行, 没必要咬文嚼字, 并且提出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其他的教学语言, 例如语音语调、手势、眼神、身体动作。陈铮提倡简约化教学语言要不嗦、要有幽默感。陈永中提出, 教师可以运用微格教研, 从教学录像中分析教学语言的问题, 努力去除口头禅, 避免对学生的话多次重复……实际上, 陈永中这一观点已经开始涉及教学反思的部分。此外, 课堂教学语言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提问, 因此简约化教学对于教师的提问也作出了要求。邵志萍认为, 教学中提问不可以过多, 一般以3~5个主要问题为宜;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难易适中;问题应该聚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评价的简约化

从现有文献中发现,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中的“教学评价简约化”进行分析的非常少。潘健提出, 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学”, 而不是“创造适合于教学的儿童”, 他提倡简约化的评价方式, 认为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自查自纠、互评互改, 以此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

四、启示

从已有的文献中可以看出, 国内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研究正在逐步增多, 但是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当前相关研究缺乏对于教学反思在简约化教学中作用的思考, 而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 因此简约化教学的成功实行, 实际上离不开教师在课后对于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

二是对于简约化教学实施策略中普遍缺乏对于教学评价“简约化”的分析, 而实际上, 教学评价中也存在繁琐化的问题, 需要得到重视, 例如可以改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 让学生对于错误获得最直观的感受。

三是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研究中, 缺少对于具体“简约化”教学案例的设计, 因此相对过于理论化,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难以凸显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独特之处。

四是当前提出的简约化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还比较零散, 缺乏系统性, 也缺少思想政治课堂简约化教学现状的实证调查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许卫兵.简约数学教学[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11.

[2]陈永中.关于政治教学简约化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 2009 (12) .

[3][4]潘健.简约化教学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 (4) .

将政治教学目标化 篇5

【关键词】政治 教学 目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85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青少年的政治观、价值观等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教学环境中保持并且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从个人角度出发,将政治教学目标化主要关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实质化目标

作为人民教师,教育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而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级人才也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期望。首先,从工作角度出发,实质化的教学目标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标准。

教学标准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重视的问题。当然,我们要保证展开有效的、有序的教学,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出发。而教学标准主要就是根据课本知识、考试要求等硬件条件制定的。作为政治教师,我们需要从实质出发,根据教学标准制定教学安排。首先是教学时间的安排。的确,政治教学常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时间不够用,或者是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印象。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部分原因就是教学标准的不明确性。教师不能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学生不能明确地掌握政治知识。其实,政治知识大部分是很有条理,很清晰的。教师们在教学时应当将教学标准明确化,并且将其详细化。如此,教师们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时间,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时间,从而展开充分有效的教学工作。再次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政治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它涵盖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但是,为了达到考试要求,为了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们需要向学生们强调政治中的基本知识、思想、方法等。这些也是考试中对学生们的基本要求。政治教师们需要根据教学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将政治教学浓缩化、重点化,这样才能协助学生们在有效的时间内明确地掌握政治知识,提高学习技能。总之,达到基本的教学标准是政治教学工作中的目标之一。

2.生活时事。

从历来的政治教学来看,相信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想法:生活时事也是政治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塑造学生们正确政治观、价值观的有用教材。因此,生活时事也是教师们在教学中的目标之一。大多数政治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课本上,这样使得学生们的眼光变得狭隘,同时也未能培养学生们的时事应变与分析能力。学生们的无助主要体现在考试中的时事分析题上,学生们的无知主要表现在对社会时事观点的左摇右摆,听从社会上的不利谣言。这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对于学生们的成长来说是不利的。学生们正在不断地学习、成长,作为教师或者家长,我们不能一直为他们保驾护航,我们只能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生活时事的教学是政治教学的重心之一,时事教学能让学生们在考试中游刃有余,也能提前地将学生们置身于社会,从而使得他们感受社会,接受社会。当然,生活时事的教学还能提高学生们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政治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教师们在课堂上呈现的教学作品也只不过是课本知识的总结或者拓展。这些固有的知识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口味。而生活时事的融入能为教师的课堂增砖添瓦,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对政治学习、对生活的兴趣。当然,掌握生活时事这项教学目标,也相应地要求了教师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不能将陈谷子烂芝麻的时事拿出来反复研究,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同时也会改变学生们对教师的印象。因此,做一名跟上时代发展的政治教师,将时代的新信息、新发展带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新型的、完整的政治教学。

3.分析能力。

大部分的学生对政治学习有一个误解,他们认为学习政治只要能够记住知识点,就能取得相应的好分数。但是,随着教学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够应对当代学生的需求,并且这样的学习方法也不是健康有效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政治。死记硬背的政治学习已然成为过去,只有经过自我分析才能更牢固、更为正确地掌握政治知识。真正会学习政治的学生都是通过分析的形式记忆知识点。对于政治课本中冗杂、多类别的知识,学生们需要通过分析、整理、总结,这样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所理解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形成记忆。在考试中,独立的分析能力也是为学生们所必须拥有的。政治考题中不乏有这样的考题,根据给出的时事提出相关的政治观点,回答相关的政治问题。如果学生们只是一味地背诵记忆,他们在看到时事题就不能很好地提出观点,从而浪费考试时间,也影响了答题效果。并且,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学生们的独立分析能力能够指导他们判断生活中的善与恶,能让他们看清国际、国内的形势,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二、理想化目标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对学生们的学习有基本要求,这主要是根据现实状况提出的教学要求。但同时我们对学生们也寄予了更为殷切的期望。政治的学习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乏味与无用。学习政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可以让人从更为客观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改善个人的情绪。学习政治可以接触到多方面的知识,例如经济、哲学、法律等等,它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做人。但是在学生们的眼中,他们往往都是在考试的时候才会考虑到政治的重要性,才重新拿起政治课本。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仅希望学生们通过政治这门学科提高考试的成绩,我们更希望政治的学习能够影响学生们的观点,能让学生们成为高素质的、有一定政治素养的社会人才。中国已经逐渐地步入国际化,也将会关联到更多的国际事务。学生们将是中国的未来,他们的看法与想法将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作为政治教师,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不仅仅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也将影响学生们的政治观、价值观。

高中政治简约化教学探索 篇6

一、高中政治简约化教学的要求

简约化教学简单高效、经济实惠。简约化教学犹如一幅简笔画,线条简单而意境悠远。简约化教学彰显教师们的智慧,带给学生们无限的幸福。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政治课堂“西瓜”“芝麻”统统要捡、课件繁华、连珠炮式的提问等使学生扫描般观看,无暇思考,没时间探究和探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光掠影,训练也是蜻蜓点水,结果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支离破碎,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因繁、新、奇而低效、无效。因此,简约化的教学风格,应该成为新课改主题下教师们的不懈追求。

二、简约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1)明确的目标。新课改下,教师们在教学中,既强调三维目标的落实,又关注生成性目标的落实,在追求教学目标的全面中,往往顾此失彼,也使教学背负沉重的负担,恰恰是教学目标的面面俱到,又把“挡箭牌”式的生成性问题作为手中宝,使教学目标多少带有随意性,教学显得杂乱无章。因此,科学、适当、明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例如,学习“国家财政”时,要制定简明扼要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不是三维目标的叠加,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知识目标:了解财政收入的意义和实质;了解预算决算的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渠道、意义以及收支平衡的关系,这是这节课的基础,是核心,是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依托。感受国家财政收入的意义、功能以及基本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的情感目标教育可以融合到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问题的讨论: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载人的宇宙飞船升空的史实等都离不开中央财政的收入,这些中央财政的资金是如何实现的,中央政府的这些资金投入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这些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国家财政的作用,将德育渗透、情感目标融入到教学中,而不是孤立地进行情感的升华。

(2)简要的教学内容。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我们经常讲向课堂要效益,就是让单位时间效益最大化,教学效果与时间和精力密不可分,因此,在精力不变、时间固定的前提下,打造高效课堂,注重课堂效率是关键的一环。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提升,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内容的简约,要求教师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对于学生自己就能自主掌握的内容一定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就能解决的少讲,对于学生无论自主还是集体合作都无法解决的要作为重点内容探讨。

(3)简练的教学素材。教学素材的简练,主要指的是选材要“精”和“少”。在实际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教师为了充实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社会热点问题、时事政治等素材一个又一个,对这些素材的分析,虽然有时学以致用,但如果选用的热点问题、社会问题太多,将会喧宾夺主,冲淡教学的主旋律。例如,学习“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可能会给出一些生活实例,如2010 年中国空调十大排行榜:格力,国有控股企业;美的,国有民营企业;海尔,集体企业;志高,国有企业;海信,国有企业。从这个排行榜,你能看出什么问题,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这个材料总体上说,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且直击重点和难点,材料的选用可谓有效、有用。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提供素材,就有画蛇添足之嫌。

(4)教学环节要简化。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按照复习检查———导入———新授———练习———反馈的环节进行教学,走这个一成不变的路,始终如一的教学模式,日久也会使学生生厌,完全可以将这些环节融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反馈环节,不一定到临下课前再安排一个小检测,可以把要检测的内容融入到知识点的讲解和探究中,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里。如对于一道填空题“: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准备金率,以应对通货预期,这是国家通过__ 调控国民经济的。”这个题与其放到反馈的集中练习里,不如将其前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时,及时提出这个练习,会实现即学即用的目的,更避免了反馈时间的不足。此外,为了压缩教学环节,节省教学时间,课堂小结更要聚焦核心内容。再结合“时动”原理,运用减法思维,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提炼,删除泛泛而谈的无关紧要的部分,以凸显教学的高效性。

三、结束语

浅论高中政治教学心理化问题 篇7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面对的心理问题和政治课心理教育优势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主张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本性,并提出“教学要心理化”,这在客观上推动着教学心理化的发展。政治课教学与心理教育的内容较为接近,从历史发展来说,心理学原本属于哲学。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会让政治课教学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我们只有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走心理化的途径,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其心理品质,才能使政治教学更具吸引力、更有效果。有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高中生中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比重达21%,而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光靠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的教育是不行的,我们还必须充分利用政治学科教学的优势,形成思想教育与心理教学有机统一的教育局面;通过挖掘政治课中多方面的心理教育资源,采用必要的心理知识和技能训练;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有的放矢的教育,从而较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走心理化的途径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递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政治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中学的政治课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显性教学,决定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政治方向,这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现在日常的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觉得上政治课没意思,课堂上常常出现无精打采,上课看课外书籍、睡大觉等现象。这是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用时事等生动事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典型问题。如果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实践分层教学、分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起到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内容的动力,使学生乐学、愿学。从高中政治课教学走心理化的途径上讲,主要的有以下途径:

1. 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指导。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复习、学会记笔记等,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内容的积极性。

2. 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学习心理环境。

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给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课堂上教师运用表扬的心理需求原理对学生进行适时激励,就能强化其学习动机;运用期望激励,就会使学生精神受到鼓舞,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发挥情感心理效应。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便没有对真理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政治课教学,课程内容本身没有多少吸引学生的地方,教师就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就会扫除课堂学习中疲沓、厌倦的阴霾,引导学生投入情感、投入精力去学习。运用专情课程、激情课堂、幽默激起学生的喜爱,这是政治课教学心理的三部曲。

三、高中政治课教学心理化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高水平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不会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不会只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不会只认识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而是将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视为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运用娴熟的艺术教学手段于课堂,有意识地应有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跨越心理误区教学活动的组织。所以,高中政治教学心理化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主要是:

1. 有广博的知识修养。

“学高为师”的古训表现了对教师文化知识的要求。教师学识渊博,知识丰富,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引人入胜。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想使学生产生激情,合理的设置情境,离不开教师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旁征博引、见多识广、思维敏捷、口才突出,是一名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质。

2. 有高度的责任感。

敬业乐教是教师素质的基础。政治教师必须确认教书育人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在任何场合都要体现出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拥有高度的工作热情,热爱自己的讲授科目,尽到教师的天职。

3. 具有良好的师德。

具有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产生热情的重要前提。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情操的体现。政治教师能否产生热情、乐于奉献、热爱学生,是政治课教学能否心理化的关键。

4. 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幽默感。

演讲式授课方式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将有气势的语言、富于变换的语调、恰当的体态语言与政治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也是政治课教学心理化的主要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心理化教学研究 篇8

在当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 人们对于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存在着诸多混淆, 常常用思想品德教育来解决心理问题, 甚至把心理疾病上出现的问题归于思想认识上的错误, 致使心理教育逐渐演变为德育教育, 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教育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更加模糊[1]。尤其是近年来, 社会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甚至有着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 导致学校在政治思想教育上脱离了其正确的方向。在当下, 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 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他们首先选择的是心理方面的教育, 而忽视了思想政治上的教育。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 但任何一种教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应将两者结合起来,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二、把心理化教学带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优势

1. 改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

人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印象就是摆事实, 说理论, 做榜样。这些教育往往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 但是其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 常常疏忽了学生的主动性。因此, 如果通过把心理元素融入到思想教育的教学中,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 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改善人们对心理疾病的排斥感。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患有抑郁症, 在这种状况下, 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心理咨询工作室, 鼓励学生倾诉。但是事实上, 很多学生很抵触这样的心理咨询, 把心理问题与疯子、精神病联系在一起。因此,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把心理教育有机的深入到政治教学中, 通过宣讲式的课堂,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无疑就成为了一种需要。

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化的可行性。

学生是中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 因此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当代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密不可分的[2]。思想政治心理在其综合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确的政治心理能指引出正确的政治行为。同时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能缺少远大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是十分可行的, 这样的结合也极富有时代意义。

三、把心理化教育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方法

1. 建立一支复合型的师资队伍。

教师肩负着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责任。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创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 引导高中生踊跃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活动, 培养和提高其自身的政治行为与能力。所以学校应该使政治教学心理化。教育要想把两支队伍有效地结合到一起, 首先就必须对思想政治心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全新的培训, 让思想政治心理教师建立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与技能, 让教师用心理学的视觉去审视政治教学, 学会从发现的问题中找出一套合理的方法。与此同时, 在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时候, 也要把着眼点放在心理学的培养上, 利用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化的课程让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其次, 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 让教师真正做到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要加强教育工作者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在以后对学生的工作中才能赢得学生的信服。在加强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 也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心理知识的培养与疏导心理问题的方法上。两者的适度配合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具有重要意义。

2.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单个人的发展, 而不是片面的研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比较抽象的问题[3]。因此, 思想政治心理化教育要取代传统的说教式课堂, 把个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结合到一起。比如在一些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中, 经常会对各种价值取向进行选择, 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悲观主义等。在课堂上, 可能反映出学生对金钱和权力的过度盲目追求, 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这种现象给一些心智不够成熟的学生做出正确教导与分析, 在课后可以请教心理教师从心理学原理的角度进行根源上的探究。让两种学科能交相呼应, 相辅相成, 产生良性循环。

3. 通过心理学原理活跃课堂气氛。

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这在素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虽然很抽象, 但是无论何种教学, 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中, 常常出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疲倦感, 课堂氛围十分不理想的现象[4]。学生对这样的课程的重视度不高, 这些现象的原因归结于教师的教学太过于照本宣科, 没有用生动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也不会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倘若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 利用心理科学的原理来指导, 实行分层教学, 并适时地运用表扬的心理需求原理鼓励学生以及运用期望的心理原理激励学生, 这样就会让学生收获成就感,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学习[5]。

综上所述, 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还面临很多挑战,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正确认识并合理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更广泛全面的实施, 同时学校对于管理学生的工作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化是适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尝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摘要:教育要与时俱进, 教师要结合时代要求, 积极探索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 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而不断努力。政治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当代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心理状态, 揭示了时下高中生思想政治心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多方面探究了现在高中生不良思想政治心理形成的原因, 就如何树立健康的思想政治理念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心理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史晓延.高中政治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N].学知报, 2010.

[2]杨瑞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S2) .

[3]刘朝晖.构建和谐的人文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4]郑静, 孟志雷, 夏小华.试论高校学生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21) .

政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 篇9

一、英语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特征

英语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是一种以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 以完成英语任务为主线, 以学生的行为参与、思维活动、口语交际为特征, 把英语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把文字活化为话语, 把教材内容活化为生活, 把教学过程活化为交际,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语实践活动自主构建知识, 主动发展自己对英语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1. 内容的开放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 学生的生活色彩斑斓。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涉猎学生所喜爱的内容, 把它定格、内化为英语活动课程内容的资源, 尽情开发、利用, 吸引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贴近生活、自然、真实的英语交际情境中体会语言, 掌握语言的应用。

2. 目标的综合性

从活动的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的综合性特征是活动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 也是英语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 实施英语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教学, 就要与其他活动有机结合, 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 从而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习得英语, 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3. 形式的多样性

英语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 不断创新, 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 自主地参与, 充分地体验, 自由地表达, 实现自悟—领悟英语语言学习的技巧与乐趣。

4. 过程的生成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元、互动、开放、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参与意识、参与情趣等都需要教师对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做适时适度的调整, 让学生在动态参与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激发言说的冲动, 习得语言, 从而增强语言知识和交际才能。

二、英语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1.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化

(1) 以情感教育为纽带, 构建积极活动环境。情感对学生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的动力作用。因此, 教师应以情感教育为纽带, 积极构建和谐、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 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促使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挖掘潜能、扩展知识, 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 在复习颜色类单词时, 我设计了“魔术大转盘” (Magic Round) 活动。在大转盘上贴满表示各种颜色的单词, 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当小老师, 邀请在座的另一名学生猜“What colour?”并让其回答:“It's red./...”这时小老师飞快地旋转大转盘, 其他学生整齐、高声地说:“It's red.It's red.It's red...”当大转盘的指针停下来并指向“red”时, 全班鼓掌庆贺。这样就避免了传统问答复习的枯燥和紧张气氛, 所有学生都能参与, 而且使知识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2) 以活动主题为线索, 选取合理活动内容。以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初中英语课程内容主要是以主题为线索来展开的。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知识结构、课程资源、文化氛围等现实情形, 合理选取丰富多彩、利于激发他们参与的活动内容, 引发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交流、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 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提高运用新的语言的能力。

例如, 教学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时, 我出示本镇地图的课件, 让学生按照要求分别寻找一个地点进行实际交流。新颖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纷纷参与进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寻找本镇地名的感受, 自然会引发他们在活动中快乐地交流, 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把课堂所学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达到用语言交际的目的。

(3) 以交际对话为手段, 优化活动过程设计。要让英语活动科学、有效, 教师要从英语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 以情景体验为中心, 以交际对话为手段, 使学生能以接近母语的方式参与有意义的交际,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和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在活动中实现习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

例如, 在学习7B Unit 5 Brave Young Man时, 我让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 以电视台主持人和故事主人公这两个角色编一段小对话, 然后以电视台主持人采访故事主人公的形式上台表演, 最后评出最佳电视台主持人。新颖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纷纷参与进来。两人的对话既可围绕提纲, 也可自由发挥;其他同学在看两人表演时, 既练习了英语听力, 又能从对话中受到启发, 及时修改、调整自己的对话设计。

(4) 以提高能力为目的, 构筑开放活动方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 既要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设计出可行、多样、开放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自主、开放地去创造、去实践, 学到知识, 提高能力。

例如, 学习9A Unit 1 Star signs“Reading A What is your star signs”时, 建议学生利用化装晚会上的一些要求来扮演自己喜欢的星座角色, 以营造“I like the star signs because...”式的开放自由表达情境。同时, 要求学生围绕What do I know about the story about star signs和What do I learn from the star signs来进行自由表达交流, 以此来深化文本阅读的效果。

2. 英语课外活动课程化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如果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传播知识的第一渠道, 那么课堂教学以外的信息渠道就可以称为第二渠道。两个渠道并重, 才能构筑学生学习的广阔知识背景。”因此, 把英语课外活动列入英语课程, 有计划地开发、选用优秀教材, 制定科学合理的英语活动课进度表和活动主题, 准备分组活动方案, 让学生的课堂所学与课外活动实现无缝对接, 打造课内外有机交融的绿色通道, 真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 使学生处于一个更加开放和更加多样的英语学习背景之中,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运用语言、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他们在任务中感知文化、接触世界, 促进英语语言学习的内化与转化, 提高英语交际的能力。

(1) 活动课程交际化, 落实交际目标。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因此, 英语活动课程应把“交际化”作为基本和首要目标。应将学科课程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目标及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 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活动, 不仅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生活的情境中习得主要的语法、词汇, 而且可以得到口语与交际能力的强化训练。

(2) 活动课程真实化, 激发主动学习。英语活动课程的真实性, 主要包括材料的真实性、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学生理解的真实性和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四个方面。只有把课程的语言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经历结合起来, 才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吸引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语言交际活动之中。

政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 篇10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的人才观、教育观和教学观,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的教育技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人才观的转变。现代的人才不在是以纯粹的高分数来衡量,而应该具备各方面的素质,尤其要有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兴衰与否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各方面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多方面人才的需要。

2.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中国的教育是关起门来干的,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所以,那种教育是死教育,不是行动的教育。”因此,如果只是教学生如何来记忆、考试,那么,学生充其量只是记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而已,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就难于有创新的意识和行动。为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学观的转变。每个老师都有自身的教学模式,有自己的教学观念。但随着社会发展的迅速,知识更新快速翻新,使得人们的观念也要不断的改变。教学作为社会性活动的一部分,也必需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道德品质、城信的滞后,整个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陷入一片迷茫,这也给思想品德课教育带来困惑。因而,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才能突破这一困境。

1.树立学生主体观,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当今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具有很强依赖性,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这一现象更为普遍。所以,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情况下,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主体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变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为主动的接收知识,变学生单向接收知识为多向的接收知识,变只有学生接收知识为师生共同地接知识,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中心,进而提高教学效益。

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的德育功能性及科学性,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抽象性及深奥的理论性,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才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才能从“教”到“教会”再到“不教”,学生才能从“学”到“学会”再“会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要让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一般心理过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选择和运用适合自身学习的有效方法。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延伸致到课外,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强化“五动”,培养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身上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而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辩证思维和逻辑的推理的过程,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政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五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动口。即学生要敢说、敢问。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观念,扫除创新能力发展中的心理障碍

第二、动眼。眼是心灵的窗口。动眼就是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捕捉瞬息间的信息,达到创新的意境。

第三、动手。就是要求学生敢做,直接参与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并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其创新能力在动手操作中得到更大发展。

第四、动脑。即学生要敢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创设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情境,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配合发问技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自由想象,发展创新能力。

第五、动心。即学生要敢于质疑。成语所说的:“心想事成”,除了敢想,敢做外,要想事业取得成功,还得需要用心,即要有“心思”和“心疑”。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敢质疑,善于质疑,不断从心疑中寻找新的办法,才更好地发展创新能力。

三、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人本教育以内在的自由心理气氛为根本来进行教育的。在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广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重视人的心理培养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目前,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除了加速课改的步伐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政治课活动化教学模式 篇11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与发展, 立足学生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优化, 从中将教学整体设计方案以及教学模式的构建方向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转变。推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方向能够立足心理化发展, 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断增强, 并且能够形成对学生心理进行优化与引导的根本性作用。

一、注重心理内化教育, 体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引导作用

1. 以内容为根本, 对高中学生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积极引导。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互动的开展, 针对教学内容将学生内在心理进行积极优化, 从中对学生看待社会现实发展的心里形成积极转变, 促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学内容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认知角度能够保持客观性, 进而对学生社会心理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从教学内容出发, 对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进行合理性构建, 促使课程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之间保持相互吻合。在这样的发展条件下,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能够立足学生心理发展为根本主体, 对学生社会发展的总体现状的认知能够保持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因此对学生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正确的引导作用, 从心理层面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形成全面升华。

2. 以心理特点为关键, 形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心理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立足学生一般心理的形成过程, 对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摸索及了解, 从中将思想政治教学的知识点进行基本结合, 满足学生整体心理需求。从这一角度出发, 将学生一般外在行为进行具体探究, 并且推导出高中学生心理构成的一般规律, 并且将思想政治教学知识点与学生心理特征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澄清, 促使学生能够从心理层面接受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例如, 高中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 这是高中生心理特征最为普遍的表现。这样能够实现以学生内心深入优化为主体, 对学生外在知识接受的主动性基于不断加强, 促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所具有的心理影响功能得以具体体现。

3. 以内心发展为核心, 展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外展性。关注高中学生内心发展的基本动态,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化教学思想全面实施的关键所在。结合学生基本心理构成因素进行全面挖掘, 使得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规律性能够更为清晰。促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构建, 能够以学生内心发展为立足点, 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方向之间保持相互统一, 进而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内在需求方向。以此, 通过学生内心发展的基本动态为核心, 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转变, 以此对高中学生内心发展方向给予准确引导, 在无形之中对高中学生看待思想政治学习的心理角度形成转变。这样不仅仅体现对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同时能够对其教学功能形成全面延伸, 使心理引导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开展的发展性因素。

二、强调心理影响功能,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性价值

1. 以心理促进性影响为基础,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性。高中学生心理引导能够为高中生面对学习形成正确心态产生积极的作用, 同时体现出教学活动所具有的心理优化功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角度出发, 内容具有一定的单调性及死板性, 同时也并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价值, 为此学生对于学习心理而言存在一定的无所谓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 应将心理引导作为前提条件, 并不仅仅是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性进行心理强化, 更重要的则是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素质、能力提升所具有的指向性作用进行全面渗透。以此为基础, 将教学内容进行实际案例的补充, 使得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价值充分表达, 实现思想政治教学开展过程中具有相应的心理促进性影响, 提升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设计、模式构建所具有的实用性。

2. 以引导性心理影响为重点, 强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思路的指向性。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整体发展方向来看,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高中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影响功能的不断强化, 形成以思想教育及引导为主体, 对学生形成心理优化作用的整体发展目标。针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所具有的心理引导作用而言,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自身心理的主观意识全面引导过程, 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内心产生指向性引导过程。

3. 以价值性心理影响为目标, 表达高中思想政治实用性教学新方向。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新课标的发展背景来看, 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学生自身社会发展价值心理的深层影响作用的探索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将学生自我社会发展加之心理进行具体引导, 明确社会发展环境对学生社会发展价值的实现所提供的发展平台, 并激发高中学生对实现我社会发展价值所具有的社会性意义心理认知, 以此达到对学生社会价值心理的积极影响与优化目标。在这样的教学发展整体思想中, 形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化、实用性教学新方向。

结论

针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整体发展方向而言, 强调以心理优化为基础对其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实用性进行全面建设, 促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对学生所具有的应用性价值得到全面挖掘。促使学生将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认知心理能够形成积极优化, 并且转化为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连丽梅.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美[J].才智, 2009 (17) .

[2]陈国勇.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4) .

上一篇:让学生快乐地成长学习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