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育(共12篇)
小学班主任教育 篇1
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小学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重要且繁琐的工作,同时具备一般工作的受约束性和基础教育工作独特的引导疏通性。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班主任应在重视学生课业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心理需求,对学生进行富含爱心的温情教育。
一、小学温情教育的定义和心理学意义
当代小学生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期,各种信息比较发达,因此造成他们心理细腻、情感丰富、自我意识较强的特性。由于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传统教育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小学教育。结合当代小学生敏感、心智尚未成熟等特点,温情教育成为小学教育阶段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温情教育从心理学角度可以被概括为是一种“动情效应”,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付出真正的情感关怀,用真诚、真情和真心关注教育对象的细微变化,从而引起教育对象的共鸣,感知教育者对他们的付出,进而用自身行动表达对教育者的尊重和回馈教育者的劳动付出。关于温情教育,世界著名文豪泰戈尔曾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如果将传统教育比作槌,温情教育则是水,槌能击碎小石块,而水则具有穿透巨石的力量。从小学生心理教育角度讲,温情教育的重点体现在“情”上,情是情感,是个人内在感受和主观意向的真实表达,温情教育注重情感付出和真情融入,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下可以达到以情促育、情育交融的教育效果,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育。
二、小学班主任的温情教育的实施对策
1. 教师应贯彻“爱的教育”理念
“爱的教育”是指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小学生什么是爱,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其明白爱的意义和真谛,已故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曾在其畅销20年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为爱下了一个具有独到见解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从这个定义的角度来讲,教师教会学生感知爱、付出爱就变得极其重要,只有具备爱的能力,知晓爱真正的含义,学生才能对教师、父母或其他任何人对其付出的爱作出回应,才能在相互融合和沟通的过程中完成爱的体验,才能最终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另一方面,“爱的教育”也要求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付出真实情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十分强调“师爱”,正是由于他看到了爱的力量,感受到只有付出爱的教育,才是真正能支撑整个教育体系、在教育技术层面得到升华。
2. 在温情中包含着尊重
小学生年龄小,但并不意味其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和认知系统。恰恰相反,当代小学生早熟现象十分普遍,心理细腻,情感丰富,同时自尊心极强。因此教师在开展温情教育时要将尊重包含在教育范围内。温情中包含尊重有两点含义。一是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C·R·罗杰斯提倡“圆桌教学”,即将教学过程视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是富含情感因素的双向的输入输出,因此要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精神和认知的个体,不要以“学生年纪小”作为回避沟通和交流的借口,一味地用班主任身份硬性压制学生,这样会让学生关闭内心的“窗户”,无法让其顺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心理需求,抑制学生的精神成长。二是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十分看重换位思考能力,他曾在著作中论说到,强加与学生的必定无法达到学生内心,只有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合作基础上的制度,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相互理解和合作正是换位思考能力的具体体现。我国情商学家吴维库曾讲过一个真实案例。5岁小女儿哭闹不止,执意要抱米老鼠玩具去学校,只因觉得玩具是弟弟,怕弟弟自己在家害怕。父亲屡劝未果,最后灵机一动,问女儿:“弟弟几岁啦?”女儿答:“一岁。”父亲又问:“一岁的“弟弟”能去学校吗?”女儿答:“不能。”于是就顺利将女儿送往学校。这个案例很好地说明了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消除沟通差距、达成互相理解,班主任在开展温情教育时可多加借鉴。
3. 对小学生公益心及爱心的培育
培养小学生公益心及爱心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能加强其责任感,更能让学生懂得有付出才有回报,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付出努力的美好、献出爱心的伟大。培养公益心和爱心要从小事做起,如随手将垃圾扔到垃圾桶、捡起跟风乱跑的塑料袋,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为流浪动物献爱心、为孤寡老人做家务等,都是培养学生公益道德的好方式。班主任在开展温情教育时,也要意识到对学生责任感和无私、善念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质。
小学班主任教育 篇2
小程,男,8岁,一(2)班学生。父母均为老实巴交的农民。因母亲身体不好,父亲要一人承担家庭重担,对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外辅导,行为习惯等方面较少关注,也无暇管理。
二、问题行为描述。
小脸蛋上时常黑乎乎,身上也总是脏兮兮的。上课时不是钻抽屉就是东张西望,有时索性站起来,或是走处座位。集队做操时常跑到别班队伍中去,把他拉倒自己队伍中站好不一会儿有开始左摇右晃了。真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
三、行为原因分析。
家庭因素: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无力管理他的学习。
学校因素:在老师同学的眼里,小程是个顽皮的小男孩;在同学的眼里,小程是个爱惹事的同学。
个人因素:单纯,好动,玩心比较重,精力充沛。
四、教育策略。
1、利用他反应快,理解潜力强的优点,让他与同学结对子,既帮忙同学又让他有事可干,是他旺盛的精力有地方消耗。同时又能激发他学习的用心性。
2、课堂上多提醒他多倾听,表现较好时及时给予奖励,增强她信心。
3.平时和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状况,并让家长也及时了解
五、教育记录。
(一)打架**。(9月3日)
下午第一节课下课,突然有学生跑来办公室报告:“打架了,小程把朱某鼻子血打出来了。”我一听便急忙往教室里赶,只见朱某正捂着鼻子嚎哭,小程却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顾不得多说什么我一边命令小程站在黑板前等我来了解状况,一边扶朱某去处理鼻子。等我处理完再回到教室小程正在黑板前掉眼泪。我以为他必须是认识到错误了,他却说“是他先动手打我的。为什么他不站黑板。”原先他是因委曲而掉眼泪呀。于是我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地教育了一番最后他连连点头表示以后不再打架了。之后,他奶奶到学校来提到小程回家说“不到学校读书了,学校要站黑板的”。原先小程一向对我让他站黑板的事感到委屈呢。我内心一惊,心想:我不经意的一个行为原先会对学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呀。小程虽然顽皮但他毕竟刚走进小学,他对学校的一些制度并不清楚,我若贸然的采用一些强制措施去惩罚他的话,必须会让他对学校产生恐惧心理。看来下次我得思而后行了。
(二)今日班长。(9月9日)
这天轮到小程当今日班长,一大早我就向程某嘱咐要如何如何,该怎样怎样做。这一天小程上课个性认真,小手举得个性用心,收作业检查卫生也用不着老师崔促。一句话,今日班长当得挺不错。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扬了小程,他高兴得满脸笑容。
(三)小老师。(9月15日)
我任教的这个班级除了5名学生是住校生之外其余的全是通校生,为了弥补农村学生回家无人教的难题,我决定利用晚自习和晨读时间把5名住校生辅导扎实,再把他们与通校生结成对子,让他们当“小老师”去帮忙通校生学好功课。其中我就利用小程反应快,理解潜力强的优点,让他同多名通校生结对子,既帮忙同学又让他有事可干,使他旺盛的精力有地方消耗。同时又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他学习的用心性。
浅谈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 篇3
一、民主选举班干部,培养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通过民主投票的形式,推选出谁能胜任哪项工作,并由学生讨论分配好各个班干部的工作细则,这样的班干部更受学生欢迎,也就自然而然地树立起了威信。此外,班主任必须协助和支持班干部工作,精心培养。其一,要对班干部进行思想工作教育,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二,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的工作方法。其三,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其四,尊重班干部的劳动成果,每周班会课让班干部总结自己负责的工作,同时批评班级不良现象,从而强化班级形象。
二、降低姿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重要标志和特点。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是管理好学生的神器,其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学生是有情感体验的人,是一个个活泼可爱、单纯幼稚的孩子,孩子的世界里全是美好的事物。我们老师要重新确立自己的角色——孩子的大朋友,多与学生聊天交流,注意用商量的、柔和的语气以及平起平坐的姿態,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走进孩子的世界,取得孩子的信任。要了解孩子的思维和想法,了解到孩子为什么欠交作业,为什么上课说话,为什么迟到等,找到病根,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对症下药去开导。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做到“六心”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成效是无穷大的。首先,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适时改进教学理念,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敬佩感,树立威信。其次,需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高尚的人格魅力,做到“六心”,即耐心、爱心、包容心、责任心、信心、细心。学生是学习者,遇到难题,需要耐心讲解;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可能不犯错,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需用“爱”感化,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学生是不均衡发展的,思维参差不齐,特别是对后进生,首先需打开学生封闭的心门,鼓励开导他们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后进生发展。学生是独特个体,思维各异,需细心观察学生,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现象及时阻止,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团结任课老师的力量,发挥群体效应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是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即群体效应不可估量,建设良好班风,要善于团结,调动各任课教师的力量。首先,要协调、构建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让任课老师喜欢班级,爱上学生,进而乐意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其次,班主任要经常主动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重要成员,从而乐意为班级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五、充分利用班会,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
班级活动有效的开展,可促使集体目标的实现,集体纪律的增强,同学友谊的发展,使班级富有活力,这是建设良好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活动要多样,带有新鲜感。有时活动是在教学中顺势产生的,如在教学《卢沟桥》时,学生特别感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开展示会;“语文百花园”中的题材,如故事会、有趣的发现等也可加以利用;再有,学生的一些行为现象好坏有争议,可开辩论会,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学到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生活。此外,腾出十分钟的时间留给班干部,让班干部根据自己每周登记的学生表现,综合推选出班级的“周星”及“进步生”,奖品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立,多种多样。这种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评选活动,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不足,也让学生有了奋斗目标,学会了自律,端正了自己的不良行为。
六、保持家校联系,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不能理解老师,对老师有成见,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使老师的威信在学生面前荡然无存,就会影响学生,如不听讲,不理睬老师的教育,不完成作业,经常违反纪律等。所以我时常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每周一次,设置精美的家长评星小卡片,第一栏是家长评星表,内容是学生在家的几项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做家务、文明礼貌、自觉学习、个人卫生等。第二栏是老师评语,多报喜,少报忧,减少家长的心理压力,并附加一些家长教育小知识,家长受益匪浅。第三栏是家长的心声,老师可以真正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平日里,对家长要和颜悦色,以诚相待,尊重家长。学生犯错,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统一思想,才能管好学生。
小学班主任如何进行“爱”的教育 篇4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爱的教育,教育乐趣
对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小学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因为只有爱的教育, 才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由此可见, 爱的教育才是教育的真谛。 正因为如此, 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爱的教育过程中寻找教育的乐趣, 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 当我们面对那一张张天真无邪、心中充满善良、个性迥异的孩子们, 思考与猜想:他们当中可能会有今后国家的仁人志士;可能会有今后的诺贝尔获奖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是啊, 正是责任的力量, 让我忘掉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切辛苦与烦恼, 接踵而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当看到一个个孩子用信任的目光, 带着对未来的自信与向往告别校园时, 爱的激情再次涌入心头, 洒满校园。那是班主任老师最大的快乐。 我结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实际, 谈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与大家分享。
一、把爱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教育家常说:“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给予孩子的爱其实并不难, 如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一次肯定、一次鼓励。这些看似简单的体态语言, 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走进他们的心田, 就是爱的体现[1]。 如, 我们班的赵某某, 一个充满灵气与聪慧的女孩, 写得一手好字, 个性开朗、奔放, 素质条件的确不错。 可是当我家访时得知她家刚进城落户, 父母靠打工维持生活, 家境条件不算太好, 于是她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 往往上课走神儿, 所答非所问, 成绩有些下滑。 针对她的表现, 我及时找她谈话:便告诫她:虽然家境条件不好, 我们要体谅父母的辛苦, 多为父母着想。 历史上, 曾经多少成功仁人志士都是在困境中成长的……并告诫她:“人要有大志”, “吃得苦中苦, 方能有成就”。经过谈心, 她说消极情绪有了彻底的改变, 年末成绩检测名列前茅, 并被评为学校优秀少先队员。 如今, 已上中学的她在卡片上写道:“秋风里迎来您的节日, 一朵花, 一杯茶, 带着对您的深深敬意。 我只想说声:“老师, 谢谢您! ”一张卡片, 一句话, 就是当老师最大的快乐啊。 家境困难的孩子, 家庭复杂的孩子, 一直是我关注的对象, 他们更需要得到精心照料、哺育, 帮助他们找到自信, 挖掘他们的潜力。 在众多学生中, 李某某是我接班时就教的学生。 由于母亲离家出走, 父亲一人打工支撑她和弟弟上学, 家庭实属困难。 每到冬天看到她那满是冻疮红肿的手, 我常心疼地捂住她的手为她取暖, 同时体会到“花季的无奈与沉重”。 她是那么乖巧, 忧郁的眼神让人于心不忍, 我前后从家里拿出几件衣服送给她。 记得那年“六·一”学校举办庆祝活动, 李某某被晒晕倒, 我急忙将她送到医院, 经检查是营养性贫血, 要求平时多吃一些补血的食品。 第二天我便从市场上带回两公斤白砂糖送给她。 同时还在全班开展“捡废为宝”的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捡废纸、易拉罐, 用收入为她买学习用品。并告诉她:“女孩子, 无论如何要多读书, 多学习, 这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虽“杯水车薪”, 但让李某某及她的父亲和弟弟感动不已, 表示一定要支持李某某把学习赶上去, 为老师争光。 为此, 我很欣慰, 我相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影响人的一生的事业。
二、爱时要有“严”
对孩子既要有和风细雨的爱, 又要有严格要求的爱, 只有这样, 才能使他们在刚刚起步的人生路上不至于掉队。 如我们班的王某某, 学习成绩差, 但家中有钱, 时常买一大堆零食或去打台球、进游戏厅。 为此, 我就让他尝到我的“严厉”, 指出他的所作所为所带来的危害, 并要求他立下保证书:一要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二要不乱花钱。 之后的两周表现较好, 加分也最多, 可持续时间不长, 恶习又出现, 成绩明显下降, 80%的知识不会, 但作业本上的签名却赫然在目。 我就产生了疑问, 但他矢口否认。 这样, 我跟他较上了劲, 最后被迫无奈承认是花钱请安某某所签。 这次不仅对王某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而对安某某也进行了连带批评, 指出这不仅仅是学习的事,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诚信问题。 诚信是立人之本, 是做人的一种必备品质。 经过这次的严厉批评, 这两名孩子终于有了改变, 学习成绩也在一天天地进步。
三、爱要让孩子尝到甜蜜的果实
教师爱学生, 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挖掘每个孩子学习的巨大潜能。 教师只有独具慧眼, 发挥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 鼓励他们不断探索, 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因此, 我不断鼓励班上朗读、文艺、写作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活动。 如班级的 “小画家”、“小歌星”、“小作家”、“小科学家”, 等, 在珲春市青少年文化中心举办的大赛中, 均取得了好成绩, 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赞扬。 同时我们还在班上开展各种活动, 在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能力, 树立他们的集体意识, 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开展活动。 如健康教育、成语接龙、班内总结等;开展一系列学雷锋及我给母校献份礼的班队活动并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开展 “小明星朗读赛”、“书法比赛”、“班级版报擂台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不但可以增长相关知识, 还可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促进个性发展, 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四、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马卡连柯曾说:“你信任他, 赋予他更重要的责任, 往往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手段。 ”要尊重学生, 就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有的教师通过恐吓、讽刺、挖苦、体罚压制学生, 其结果适得其反。 教师要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就必须时刻想着学生,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帮助受挫折的学生, 并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如果我们用过去的观念和行为约束学生, 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我们要顺其自然, 因势利导, 才能得到学生的配合,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用爱教育孩子, 班主任必须有慈母般的爱心, 努力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班主任要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 细心地关怀他们、耐心地教育他们、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 教育之道, 爱心为先, 爱是无声的教育[2]。当我们用永驻的童心、赤诚的真心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常言道:“伸出十指不一般齐。”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的兴趣、 爱好和潜能所在, 加以鼓励和培养。 无论我做他们的朋友还是老师, 都以感情为基础。 “亲其师, 信其道”, 班主任就要注意“感情效应”。平时经常和学生在一起, 他们有什么困难, 主动及时地给予帮助解决, 就与学生结下深厚的友情, 筑起互相沟通的坚固桥梁。
五、爱要注重德育的渗透
“细节决定成败”。 爱的教育往往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在一个个的教育瞬间中, 潜移默化地将“爱”这一美德渗透到孩子们的头脑中。 如有一天我走进教室, 看到班级评比栏下已经张贴出部分学生的“爱的寄语”, 而且贴得十分整齐, 我立刻表扬这些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 还重点表扬了张贴在第一位上的张某某, 心想一定是她带领大家共同完成的。可没想到姜某某学生立刻反驳道:“老师, 本来是我第一个去贴的, 可是张某某非要与我抢, 我就贴在了她的后面。 ”话语之间带着不满情绪, 我一看, 机会来了, 又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于是我马上反问道:“表面上看你失去了第一的机会, 但实际上你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得多, 你知道吗? ”看着姜某某若有所思的样子, 我又笑着说:“你得到了同学的赞美, 因为你很谦让, 也正是你的谦让, 才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同时你也得到了同学的尊重, 因为你尊重了别人。其实你得到的还不止这些, 不是吗?同学们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吧! ”听到我这样说,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掌声, 我知道简单的几句话不仅姜同学受到了教育, 全体同学一定都有所得, 他们一定也知道怎样计算道德上的“得”与“失”。
这次的教育虽显得有些简短, 但收到的教育效果却很好。 今后我还会利用这样点滴的机会, 抓住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德育就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绝不能指望一两次的班会就会解决德育问题。 就这几句短短的话语, 就这短暂的一瞬间, 学生学会了宽容地解决问题, 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 更懂得了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其实德育资源就在身边, 教师应向传授文化知识一样, 开发利用好身边的资源, 将教师的说教融于生动的生活实例中, 让学生深有体会, 德育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才会培养出有道德的人。
总之, 小学班主任不要忘记“爱”的教育。 正因为有了爱的教育, 才让我们经常遇到令人感动的画面:当你生病时, 学生用纸折了一长串的吊篮, 上面祝福的话语让人潸然泪下;假期过后返校, 学生在校园、教室里欢呼雀跃;放学路上, 升入初中的学生激动的呼唤, 还有家长急切地告诉你自己孩子的进步、喜讯及对小学老师的念念不忘;教师节厚厚的卡片、温馨的祝福、可爱的礼物……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 把你和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 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让教育充满爱, 把爱的教育洒满校园、洒满课堂、洒满孩子们的心间。
参考文献
[1]王华.体态语言运用策略浅谈[J].吉林课改, 2005 (3) .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篇5
我是2012年参加教育工作的,参加教育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而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了解学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放学后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学生的这一切,我就能有的放矢地去关心教育他们。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入夏以后,孩子感冒的比较多,有时一天有好几个呕吐的。一个周一早上我就收拾了两次呕吐的污物。天热了,我总是提醒孩子们多喝水,生病了就及时治疗,按时吃药。晚上,还要给生病的孩子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天凉了叮嘱孩子们穿戴好了再出教室,变天了告诉孩子们明天要添衣服。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小学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只会随心所欲地玩闹。我每学期开学总是先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一日常规,而且,对他们也有提醒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常规教育,如:班会上、早检时、值周总结得到红旗和没得到红旗都要进行教育。这样让他们心中有常规,时刻有常规意识。
谈小学班主任的价值观教育 篇6
一、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价值观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具有鲜明的学科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更侧重于对人思想的改造、人格的塑造,教育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形象性和活动性。从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看,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还没有摆脱理论灌输的教学习惯,尤其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表现尤为突出,既违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忽视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因此,如何探索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方式与途径,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当务之急。
二、课堂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
没有兴趣,学习就是沉重的负担。而这一点,在写教案设计目标时就应有意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
1.设计目标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高昂的用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在新课程新教法中,我重视由情感引发的兴趣。如:教学“0的加减法”的时候,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图片,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学生们高兴地大声说“好”!故事的名字叫“小猴吃桃”。一天,猴妈妈有事要外出,要到第二天才能回来,于是它给它的三个小宝宝每人准备了3个桃子作为它们的午饭和晚餐,小猴子们拿到桃子后可开心了,中午到了,猴大哥吃了一个,猴二哥吃了两个,猴弟弟一口气吃了三个。然后问:小朋友们猜猜看,猴大哥、猴二哥、猴弟弟它们晚上各吃到几个桃子呢?在故事中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再通过分析两种图形的联系,进而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要认真细致;计算要细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可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推理、验证可以使学生懂得知识不得有半点马虎。在这一系统活动中,还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信心,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历了“感到学习数学有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萌发学习数学的志趣”,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健康发展。
2.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1)教材中很多内容并不是要教师面面俱到,而是根据例题进行取舍。如在讲“加减法混合”第一课时中,我没有去画那人和公共汽车,而是把它换成游戏,上下车的游戏,参与游戏后学生不但兴致很高,对加减的含义也有了清晰的理解。把图去了,留下算式,学生一目了然。(2)根据形象思维占小学生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3)小学生爱玩爱动,强化观察、制作实验活动,让他们多种器官并用。(4)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益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如适当开展小游戏活动,作律动操,都是成功的时间经验。
3.多元化评价,在成功中学习。心理学发现,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些触摸不到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利克特量表等方法进行评价。学习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成功会使人愉快、自信,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特征比较困难,于是让他们分组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学生找出的规律不正确,就引导他们举出反例来。不管哪个组合作好、排除规律快,还是猜想错误,我都及时给予肯定与评价。这样,学生们信心十足,享受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价值观教育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加强系统的家教知识讲座,定期邀请家长到校进行教育上的互动,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办学目标、思路,以取得一致的教育。传授幸福的家庭观念,提供各种父母和子女沟通的途径,正确帮助家长树立健康的育子方法。在学校精心设计的亲子活动中,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一起动脑完成了学校为他们设置的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没想到妈妈的反应比我还慢啊!哈哈!”“爸爸,往右啊。往右边转再向前走啊就要到目的地拉!”,整个操场上夹杂着撕喊声,激动声,欢呼声,父子母子或父女母女因完成各种挑战而成功相拥相击掌,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埋怨数落,我们感受到亲情转动着我们童年的时光机,鼓励、埋怨、数落都是血浓于水十指连心的爱。在各科组设计的活动中,每一份放在展台的作品,都散发亲情、耐心、理解、协作的芳香。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体验生活,爱或恨,成功或失败都是一种体验。
价值观教育带有鲜明的活动性,通过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以达到震撼心灵的目的,比如,讲安全保护,在课堂上,讲如何安全保护的技巧,不如把学生拉到街道上,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找出危险产生的原因在哪里。要让学生爱惜周边环境,做环境的守护者,我们便可以把学生带到草场、河边,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的必要性,让同学们亲自感受恶劣的生活环境对我们每个人乃至人类的危害。让生动的现实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以身作则成为感恩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从书本中获得,必须从师长处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到以学生为本,既教育引导学生,又帮助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教师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教师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如:某天,晚上回家后,有一位学生的家长打来了电话,并用商榷的口吻,就日间一道练习题的解答与我进行了交流,在问答中,使我发现了自己的失误,于是向那位家长表示了最真挚的感谢。第二天晨会课时,我更正了错误的讲解,并向全体学生郑重说:“对不起,老师昨天讲解题目时,犯了一个错误,请你们原谅。同时也请你们与老师一起,向宋宏宇的爸爸,说一声‘谢谢’,并请宋宏宇同学,将我们真诚的话语传达给他的爸爸。”当时我看到宋宏宇脸上写满了幸福,同时也看到很多羡慕的眼光。
教师,作为感恩教育的引导者之一,应该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以心换心,畅谈理想,体味人生,憧憬未来,达到心灵相通。学生由教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中,体验到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进而得以完善自我,并从心里敬重和爱戴教师。感恩教育便收到了实质性的效果。
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确实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共鸣和冲突,并取得预期的成效,即帮助个人认真思考各种价值观, 并将之应用到与他们自身、他人、团体及世界普遍相关的实际中去。就作出积极的个人或社会抉择, 进一步深化其理解、 动机及责任感 。鼓励个人选择自己的个人观、 社会观、 道德观及精神观, 并懂得使其提高及深化的实际方法。鼓励教育者和监护人将教育著眼于灌输学生人生的哲学, 由此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发展及作出抉择, 使他们能够把尊重、 自信和意志与所处的团体结合起来。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将继续实践,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篇7
1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柱
班主任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学校德育工作成效优劣的关键。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 学校内的班级管理显得越发重要。那么如何在新的形式新的课程下争当一名合格加优秀的班主任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结合笔者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感受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与看法。
(1) 塑造良好的师表风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勤奋工作、爱生乐教、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抓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做到不体罚学生, 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 上好班会, 按照要求认真的备好课、上好课、相关的材料要整理好。每天对班级发生的不良情况及时总结反思。每月以安全为主题, 对学生加强交通、饮食、游戏、等安全教育。
(3) 抓好课堂纪律, 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4) 协调好各科老师, 抓好学生的学习。及时和任课老师联系,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积极与家长交流, 督促学生的学习。重视家庭教育工作, 认真的开好每学期的家长会。
2 在课堂德育教学中善抓学生兴奋点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 做好孩子的德育教育, 是建设良好班风的基础, 是建设良好班风的保证。对于小学生来说,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特别重要的。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涉及较多, 在课堂教学中, 若能设置一定的场景导学, 会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 使学生从场景中产生一定的兴奋点, 此时, 若能及时抓住兴奋点进行反复练习, 就会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习惯。其次, 读一些课堂常规的儿歌, 如, “上课铃声响, 快步进课堂。不做小动作, 坐正看前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了习惯。上课时要多提醒学生坐端正, 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提醒学生, 按要求去做, 课堂内要让学生说一说“上课该怎样做?”学生轻轻松松就掌握了规范, 明确了要求。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 那些不好的习惯就自然而然得到了纠正, 德育工作也就见效了。
3 言传身教, 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 教书是载体, 育人是根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职业道德, 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 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学校里, 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 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 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不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因此, 规范学生的行为, 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提高学生的行为与素质。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变成一种无声的教育。
4 丰富活动, 陶冶情操
学校积极开展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一是坚持模拟服务见习制度。每一位在校生通过在校内1周的见习, 强化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服务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为其进入旅游行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二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围绕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兴趣爱好开展的校园活动, 让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收获成功和快乐的机会。三是以“讲文明、养良习、争做旅校文明生”为重点, 改变校园风气, 提倡正能量, 重点转变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四是开设选修课, 如, “茶艺、调酒”等, 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 设立舞蹈社、篮球社、礼仪社、漫研社、记者社、散打社等10余个学生社团, 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 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 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五是开展各类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如, 每月1次的主题升旗活动, 有安全、感恩、职业礼仪、做文明学生等内容丰富的主题内容, 还有参观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烈士陵园纪念先烈、普法教育庭审现场进校园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录制了分解动作和连贯动作教学片, 分解动作挂图分布于各班级教室, 近期还组织了全校“礼仪操”比赛, 在全校学生中推广应用。通过围绕“礼仪操”的各项教学、比赛、训练活动, 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形体状态, 培养良好的形象和健美身姿, 提高形体表现力、动作节奏和美感, 使他们的形象、气质、礼貌达到身体与形态的完美结合。也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习惯, 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
5 结语
小学教育对每个学生来说, 都是关键的一步, 学生的道德意识从无到有, 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教育,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与学生多沟通, 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 形成优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指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拥有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班主任也要做到为人师表, 以优秀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建立好的德育工作环境, 创造好的道德学习环境, 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道德高尚、学习刻苦的优秀学生,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宋丽杰.浅谈小学班主任的德育艺术管理[J].读写算, 2013 (28) :89.
[2]田润爱.如何提升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作用[J].学友文摘, 2013 (7) :4.
[3]杨艳红.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3 (2) :35.
[4]商文敏.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8) :83.
[5]张希平.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
小学班主任教育 篇8
关键词:班主任,安全教育,防范意识
俗话说:“安全重于泰山。”一个学校的安全工作关系到学校整体的稳定,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而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不仅要依靠于学校的有关部门, 更重要的是班级的一班之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不仅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意义, 还必须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我做班主任开始, 踏上讲台, 面对一群似懂非懂的孩子, 我就深深地意识到肩头的重大责任, 深知自己作为班主任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更应该把安全教育摆在首位, 将安全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将其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终。依据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我认为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重要的是做好班级安全教育。班级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 对学生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从而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晓之以理, 从小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一) 从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 其中有不少事件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 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 就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 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得到的体会, 教师应进行点评, 并选择其中的典型事例, 张贴宣传, 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的作用。
(二) 从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信息的重要载体, 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 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我经常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 学生通过对相关事件的充分的讨论, 提高了相关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此外, 可以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宣传栏, 以此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 从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们通过学生身边的小事唤醒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
二、动之以情, 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有研究表明, 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是训斥, 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 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也要从小事入手, 在小事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及自我保护的过程, 从而形成技能。
(一) 在小事中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 也可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在创设的情境中, 通过体验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是一种捷径, 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 在小事中利用各种机会去丰富学生的自我保护体验
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了, 捏着伤口, 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同学上体育课, 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 哭着跑去找老师……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全部找老师, 完全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 我班召开了班会, 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 在班中准备了一些伤口消毒药水及一些包扎伤口用的物品, 教学生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此后, 班中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 都能自行处理, 并在处理时学会了互相帮助、相互协作, 大家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
三、导之以行, 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识, 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 学习是集体性生活, 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 安全问题不可避免, 因此我们要防患于未然。要防患于未然, 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 注重引导与规范,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四、从娱乐中学到安全知识
开学伊始, 尽管学校工作繁杂, 但我们时刻不忘安全第一, 利用班队会课, 组织全校师生在线观看《校园安全教育》, 观看校园安全教育片后, 学生受益匪浅。我班王×同学深有体会地说:“以前过马路时, 总觉得只要没有车辆, 不走斑马线也可以。今天看了宣传片后, 才知道以前的做法是多么危险。今后我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确保安全。”
中小学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探析 篇9
一、中小学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存在的理论基础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生理、阅历等因素的限制与成年人在知理力、自治力、评判力、可塑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法律上属于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他们实施一定行为或者不作为, 一般需要成年人的指导或管教。作为成年人的教师或班主任批评教育未成年的学生自古以来就是他 (她) 们的权利或者职权, 也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礼记》有云, “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可连柯也认为, “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理的, 而且是必要的。”没有惩戒的教育, 不是完整的教育。事实上, 正是有了一批批为人师表的“严师”才造就了一代代德才兼备的“高徒”。
学校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除了健全学生人格外, 培养学生自治、守纪律、感恩、负责任等美德, 也属于学校的教育任务。教师或者班主任的职责或权利除了教学上的授课外, 还包括上述学校的教育任务。因此, 当学校教育活动的进行受到干扰, 导致影响知识传授以及教学目的时, 教师或班主任当然可以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以达成学校的整体教育目的。
在现代家庭里, 未成年中小学生与其父母的关系是一种血亲关系, 依据天然的血缘或者法律的拟定而形成, 父母将其视为“私有财产”而倍加呵护或处治, 父母对其未成年子女自然或者当然拥有法律上的管制、批评教育或者惩罚的权利。在中小学, 未成年中小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是依据法律或者契约而形成的一种在学关系。该在学关系中, 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他 (她) 们在学校与未成年中小学生的关系, 如同家庭里父母与其未成年子女的关系, 也即如美国普通法上的“代替父母关系”。根据“代替父母说” (in loco parentis) 的基本理论, 中小学生进入学校时, 教师或者班主任就“立于父母的地位” (in the place of parent) 。虽然, 教师或班主任对中小学生并没有像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那样的自然感情, 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天生的自然关切, 但为维护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保障学生自身的受教育权, 教师或班主任在学校功能及活动的范围内, 仍然而且应当有权去命令、控制、教训学生, 正如父母在家中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样。因此,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 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我们也可以从“代替父母说”寻求到其理论基础。
二、中小学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规定的法律依据
“批评教育权”从字面上看包括“批评权”和“教育权”。“批评权”即是班主任对违反学校规定或者“有缺点错误”的中小学生给予的教训、否定评价的权利;“教育权”一般认为是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权, 培养学生的人格自由发展, 而由教师或班主任等教育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或职权, 如传道授业, 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权利。实际上, 教育是一个传授知识纠正错误的过程, 它不可能拒绝对错误的批评, 教育词义里应当包括批评。而此处教育部规定的班主任有“批评教育权”, 将“批评权”与“教育权”并列或者重叠使用成一种“联合权利”, 意在加重或突出强调“批评权”。它指的是班主任对违反学校规定或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具有命令、管制、教训等处置权利, 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权利。由于这种消极意义上的“批评教育权”, 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加以的是不利处罚, 涉及中小学生的权益保障及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对班主任来说, 行使这种“批评教育权”也需要有明确的权利来源依据, 现实中, 因教师或班主任的行为无依据而侵犯学生权益引起社会纷争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 中小学班主任行使“批评教育权”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而且这一明确的规定又必须有法律依据。我国教育部赋予中小学班主任享有“批评教育权”规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宪法、法律。
宪法是母法、纲领性的根本法, 是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制定的依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的规定在形式上属于行政规章, 其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否则无效。我国现行宪法对于教育相当重视, 对有关教育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地方政府的教育职权及地方教育文化事业的自主权等都作了原则指导性的规定。如现行宪法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并且发展学前教育”;第二十四条规定,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发展教育, 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宪法第十六条还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部以行政规章的形式颁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赋予中小学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 不仅是宪法规定的具体化,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也是促进中小学生人格自由发展, 保障实现其受教育权的重要途径。
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法的位阶上作为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行政规章是当然次于法律。我国以法律形式颁布的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都是教育部制定教育行政规章最直接的依据。如我国《教育法》就明确规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 ;学生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尊敬师长,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等义务 (第四十三条) ;我国《教师法》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章中也明确规定, 教师有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 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 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批评和抵制有害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为保障教师或者班主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应当支持教师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等等。以上宪法、法律的规定十分明确简洁, 是教育部关于班主任享有“批评教育权”规定的法律依据。
三、中小学班主任行使批评教育权的前提条件
如前所说, 班主任行使的“批评教育权”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权利, 其法律性质应当属于对违反校纪校规或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 为达成学校教育目的而给予的一种惩戒。惩戒的词义里兼含有教育及惩罚以矫正行为的目的在内。然而班主任对学生施之惩罚的目的, 并不是纯粹性质的惩罚, 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 主要是在于达成教育目的, 实现学生的人格自由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 班主任行使“批评教育权”或对学生的惩戒, 应当以学生的行为“违反校纪校规或者有缺点错误”为前提条件, 且对“违反校纪校规或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的惩戒应当考虑其教育的目的, 而校纪校规为学生所设定义务, 以及维持学校内部纪律的规定, 也应当限于符合教育目的所必要, 其批评教育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上的“适当原则”或者教育部规定的“适当方式”, 否则有滥用惩戒以达成教育以外目的的嫌疑, 不仅背离学校的教育目的, 影响学生人格自由的发展, 而且也违背了教育部赋予班主任“批评教育权”的初衷。本文认为, 作为班主任行使“批评教育权”的前提条件主要是学生有违反所在学校的校纪校规现象, 因此, 学校的校规中对学生惩戒的规定就应当设定科学合理。原则上应当考虑以下几点:1.校规所规定事项原则上只能规范有关学校教育事项, 对于校外活动的规制, 则必须有极强的正当化事由, 并且必须是学生的校外行为对于学校教育将产生重大影响, 方可比照校内行为给予惩戒。不能以学生在校外的行为“影响学校声誉”等不确定的模糊的法律概念而加以惩戒。2.即使容许校规规制的事项, 也不应当规制过度, 如对学生发型等可以适当规范, 但不宜一律规定男生“三分头”, 女生耳上一公分, 否则将过度限制学生对自身仪容的自我决定权。3.校规的制定应当符合正当性。校规的制定不仅是学校的事情, 为达成教育目的, 保障学生人格自由展开, 学校应当广泛吸收教师、学生及家长参与校规的制定。因此, 校规的合理化, 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内部的努力, 亦需要社会、家长及教育团体的参与和监督, 才能确实保障学生权益, 避免校规的不合理性。
综上, 教育部赋予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不仅有理论基础, 也有法律依据;班主任行使“批评教育权”并非无限制, 其必须符合一定的前提条件, 其批评教育的方式应当“适当”, 最终目的是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及学生的人格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扬子晚报, 2009-08-25 (A5) .
[2]许育典.教育法.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
[3]周志宏.教育法与教育改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小学班主任教育 篇10
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情感的发展就是其心理发展中最基本与最重要的内容, 因而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教育直接影响他们具体的学习、活动状况。如学生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时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 解决问题也会顺利、迅速;而当心情抑郁、烦恼时, 思路就会阻塞, 操作迟缓, 缺乏创造性。当学生情绪低落、消极时, 他对有些活动就不感兴趣, 甚至抵触、回避;而当情绪高涨、积极时, 他能愉快地参加活动, 并能充分地表现自己。因此, 班主任了解、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 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和教育, 以及对学生消极情感的预防和控制, 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呐喊加油, 及时鼓励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总会遇到各种困难, 有些学生经过努力, 最后解决了困难, 班主任就应及时地对其进行表扬, 以激发学生战胜更大困难的勇气, 树立其信心;有些同学在困难面前徘徊不前甚至逃避, 出现畏难情绪, 这时班主任就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 更应指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使他们感受到有了老师这坚强的后盾, 就不怕战胜不了困难, 从而重新树立起信心和勇气。
二及时降温, 打预防针
小学生的心理还很幼稚, 常表现出虚荣心强, 遇事不冷静, 情绪易激动、冲动等特点, 有时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甚至闯下大祸。如有学生在考出了好成绩后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学习上开始放松, 平时的言行中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情。这时就要求班主任能及时处理, 要找其谈话, 做好恰当的“降温”工作, 指明正确的态度。还有的同学脾气不好, 在平时待人接物以及处理同学关系时动辄就拳脚相向, 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特别“照顾”他们, 经常给他们打“预防针”“退热针”。
三用心关爱, 以情动人
班级里有些学生因成绩差或家庭条件差或个人身体残疾等因素, 容易产生自卑、自卑心理和萎靡不振的消极情绪, 郁郁寡欢。班主任就应亲自带头发动其他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 借机培养学生积极与健康的情感、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我班有一个学生, 父母和妹妹都是残疾人, 生活很艰苦。我在生活学习上尽力帮助他, 还发动其他学生给他家里拾柴、打扫卫生, 给他过生日等, 使这位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 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学习有了较大的进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 其他学生在帮助别人时也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 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
四以真情激发人, 以德服人
小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尚不明确, 自制能力差, 一旦科任老师要求不严, 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或多或少就会受到影响, 甚至出现缓交作业及不做作业的现象。这时, 班主任就要采取各种办法, 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我曾用“以情激人”的办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时我任六年级的班主任, 兼任语文课的教学工作。同时任教数学的是一位女教师, 她在学生毕业前一个月请了产假。由于一时找不到代课教师, 学校决定让数学教师安排好复习程序, 其他教师照看一下, 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时有部分学生暗自高兴, 认为自由了。我及时发现了苗头, 掌握了情况, 并开了班会。在这次班会上, 我没有批评个别学生, 而是满含深情地赞扬了数学教师拖着身孕还坚持上课的奉献精神, 历数了她在工作中经历的种种不便和困难。说到动情处, 我眼含泪水, 而同学们也激动了, 一些女生甚至不停地擦拭泪水。我成功了, 这些学生通过自觉学习, 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以理服人
小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初始阶段, 这时的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很弱。班主任就应常对他们有针对性地讲道理、摆事实, 让学生信服。如有些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相信鬼神迷信, 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甚至晚上不敢出门。这时班主任就应教育学生要相信科学, 摆出没有鬼神的事实以及相信迷信的可悲下场, 引导他们看一些科学书籍, 树立起勇敢好学的品质, 使其健康地成长。
总之, 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主要是从积极情感的培养和关注以及对消极情感的预防、控制两方面进行的。在具体教育中要帮助学生认识与识别自己的情绪, 鼓励学生积极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帮助他们对消极情绪的控制, 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这样对搞好班级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进行养成教育 篇11
(一)学习"规范",让"规范"深入人心。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让"规范"深入人心,才可能实施"规范"。为此我就"规范"向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深入的学习。
(二)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将枯燥的规范直观化
根据小学生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进行养成教育时我常采用以下六种方式:
1、说理教育法
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界的四个重要层次,而“知”是最基本的。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对它产生了正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感情和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习惯。
2、榜样教育法
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
3、情境教育法
4、游戏法。
5、角色法。也叫演示法。
6竞赛法
(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也经常渗透与孩子的言行.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学生无穷的教育。
(四)及时利用班会,强化养成教育。
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是不错的时机。我班每周坚持开展班会,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习惯,通过班会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五)选拔培养班干部,保障养成教育。
一个班级琐碎的事情太多如果时时处处都靠班主任一个人效果不好不说,班主会很累,选拔、培养班干部就成了班级的重要部分,不要觉得学生年龄小,什么都不会做,班主任要充分相信他们,你也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在我班开学第二周的时候通过细心观察我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非常懂事,我就试着安排一些事情让他们去完成.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寓养成教育于活动之中。
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因为道德行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体现,也因为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练习、锻炼和巩固,
(七)注重多角度因材施教
人们一直把因材施教作为智育中的原则和方法,其实它同样适用于德育工作。我国古代荀况在他的沉气、养心艺术中,就非常主张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实施德育,且对后代的影响极大。我们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个性方面的因材施教。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加强扬其长补其短的训练。比如,对于倔强刚强的,要注意养成柔顺调和的品质;对于个性内向的人,注意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对于气量狭小的,遇事就烦悉的,要注意开阔其胸怀;对于没有学习志向,把学习看成是给老师和家长学的,要注意树立其远大理想……。
(八)建立立体式评价模式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控制能力,提高自觉性、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加强养成教育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不仅可以优化养成教育的方法体系,更能促进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从评价的内容上,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编制了《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评价细则》,对常见的道德行为习惯分类别编制了指标体系;从评价的时间上,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日一对照,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的作法;从评价的方式上则采取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比如,我们设立的“日常行为监督岗”旨在强调他评,红领巾广播站设立的“自律信箱”目的又在于自评。这样,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相结合,自然就形成了一種立体式评价模式。
(九)建立多元化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由于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如家庭、社会等紧密配合,才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因此,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体系,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各自分担的任务看,我们认为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担着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还接纳学生的行为评价。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以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社会教育则特别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可利用家访时间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利用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家校联系簿加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力度。此外我们也鼓励学生适当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使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教育有机结合,为养成教育形成创设良好的环境。
小学班主任教育 篇12
一、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各种信息充斥其中, 良莠不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分辨能力不强, 是非观念差。同时, 由于学校教育往往抵挡不住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在教育与现实的矛盾中, 小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 不能理性地处理问题, 逐步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
小学生的品德行为可塑性强, 只要教师、家长正确地引导, 就能促进小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明辨是非。反之, 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 会使小学生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就成了大家眼中的“不良少年”。因此, 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摆在社会、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德育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它对于小学生人品的形成,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小学生及时了解思想道德的内容, 学生就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指导自己的行为, 知道自己什么事该做, 什么事不该做, 知道该做什么样的人, 不该做什么样的人。小学生道德观念强, 从小思想品德好, 长大后就很少去做违法犯罪的事。
小学阶段, 是孩子思想品德养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 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
1.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是学校的每一位教师, 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自身素质和德育工作意识程度以及德育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 指挥协调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直接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功效。因此,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要注重师德教育, 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这个职业是以其示范性和形象性, 从行为习惯上、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影响着学生。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通过学校的每一项活动, 教师的每一节课, 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教师从多方面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影响着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因此, 身为教师, 在各个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典范。久而久之, 在学生眼里, 教师就是自己的榜样。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才能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的行为,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一名优秀教师, 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而模仿他的一言一行, 如学生会模仿教师的字体, 会模仿教师的处事方式, 更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因此, 教师要身体力行, 做学生的榜样。
2.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中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学生要做什么样的人, 虽然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 但是与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因此,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点滴进步, 要看到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鼓励学生乐观地面对困难与挫折, 对自己负责, 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教师恰当运用表扬, 使学生受到鼓舞, 保持优点, 改正错误, 积极向上。教师要用期待、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做到多表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指责。在工作中, 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去尊重、信任、热爱、理解每一个学生, 要运用情感和爱心来引导教育学生。
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既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体, 也是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尤其是班级活动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 对转化小学生的德育行为有着强大的推动力, 能使他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可以让学生彼此间加深情感, 建立友谊, 使大家和谐相处, 互相帮助, 互相爱护, 互相理解。为使德育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可以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及纪念日开展各种各样、活泼生动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党的生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学雷锋活动月”“8·15抗日战争胜利月”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让学生在实践中, 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
4.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今的小学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习惯于所有的人都围着自己转,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普遍存在着霸道、自私、以我为中心的现象, 不关心他人, 不尊重师长, 连最简单的家务活也不会干。讲究吃穿, 同学们在一起, 比谁穿的是名牌、谁的家有钱、谁的父母官大等。因此, 针对小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不良习气, 在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 矫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老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 要耐心细致, 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同时, 要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学生在家中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如帮助父母打扫卫生, 洗自己的衣服, 给父母洗一次脚。当然, 教师也不应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与家长进行联系, 如通过家长会、作业联系卡和家长及时联系, 掌握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这样, 学校、教师、家长一起行动, 改掉学生的缺点, 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5.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班主任,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讲圆周率时, 我向学生介绍早在南北朝时, 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将圆周率推算出小数点后7位 (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 在西方被称为“卡瓦列利” (Cavalieri) 原理, 但这是在祖冲之以后一千多年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 数学上也称这一原理为“祖原理”。学生听后, 都感到很自豪。
在教学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于无声处产生自豪感, 从而由衷地增加对祖国的爱。
三、结语
【小学班主任教育】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班主任教育05-31
小学班主任教育反思07-01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09-01
班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07-21
小学班主任教育实习自我鉴定12-10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教育工作计划12-02
浅析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06-29
小学班主任安全教育工作心得体会31班10-11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