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实用型

2024-09-06

培养实用型(通用12篇)

培养实用型 篇1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呈现高速发展势头, 对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现代化药品生产技能, 熟悉行业管理和运行过程, 并能解决一定现场问题的技能型、复合型高层次药剂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如何迎合这种需求, 培养出满足岗位需要、社会需要, 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是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共同目标。因此, 我们要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掌握和综合应用高新技术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现将我们的改革和实践论述如下, 以供同仁们探讨。

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过程中, 必须遵循“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原则, 要以学生为本,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探索, 因此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根据实验教学目的和职教办学特点我们将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内容划分为验证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1.1 验证性实验

开设验证性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规范操作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后续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奠定基础。例如学生在做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药物的鉴别、药物的含量测定时, 对出现的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要及时给予纠正, 让学生养成符合规范要求的良好操作技能,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综合性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不仅要有基本的技能训练, 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还要考虑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否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得到技能、思维上的训练与培养等。

由于药物分析是药剂专业最后一学期开设的专业课, 相关学科的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储备, 完全具备操作综合性实验的能力和基础。因而我们在期末的最后一周增设了一个综合性的实验, 即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黄注射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该实验涵盖了药剂专业多门学科的教学内容, 如药剂学 (银黄注射液为中药制剂) 、天然药物化学 (银黄注射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提取分离) 、药物分析 (银黄注射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等。

学生通过该综合性的实验操作训练, 整合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独立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升。不仅如此, 在实习就业前给学生开设综合性的实验, 对提高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自主设计性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所有的实验器材都是由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 实验也都是由教师讲解, 学生虽然听了一遍, 但印象不深, 实验时操作很盲目, 不利于学生对实验技能和有关知识的掌握, 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即授课教师先初步拟定一些实验项目, 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范围和层次去分析和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实验项目, 再构想和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 提交教师审阅, 修改, 写出详细完整的实验报告, 最后再实验。这样, 学生实验起来目的明确, 主观能动性强, 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 改进教学模式

2.1 开放实验室

在期末实验全部结束后, 我们将实验室尤其是仪器室全部对学生开放。实验一般不受时间、学时的限制。实验题目学生可以自定, 但必须有详细完整的实验报告经教师批阅通过后方可操作。也可以温习巩固一些仪器的使用, 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红外分光光度计、旋光仪等, 这些仪器由于平时课堂上仪器少、学生多, 一些学生还不能完全熟练掌握。

2.2 利用多媒体教学, 增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

药物分析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点多, 涉及到的分析方法也多, 包括化学分析, 更多的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需要对仪器的构造、仪器的分析原理和使用上都应该有所了解, 这对中职学生来说, 难度非常大, 而我们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中级应用型人才, 只要求掌握仪器的使用即可。所以在每个实验开始之前, 无论是化学分析还是仪器分析,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 我们一般尽量利用现代化的影视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展示实验全过程, 尤其是仪器的使用上, 当学生基本熟悉后, 再进入实验室操作。

3. 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实验考核是一种综合性考试, 它包括理论与实践、思维与能力、技术与作风等。它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评价教师教学的优劣, 更重要的是可作为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依据。评分标准是否客观、公正、合理也将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效果评价及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为此, 我们将实验总成绩分三个部分加以考核:实验报告占50% (主要以实验原始纪录、结果计算、课后思考题回答的准确度来综合评定) , 平时成绩占25% (每次的提问、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动手情况、创新意识等) , 期末实验技能考试占25%。

总之, 经过几年对药物分析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课的考核办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 学生实际动手和新知识运用能力、知识掌握的深入和灵活运用等方面都得到显著的改进,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药物分析, 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

[2]曲斌, 韩旭, 许有威.研究性学习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8 (4) :350~351.

[3]齐艳.药物分析实验课的教学[J].药学教育, 2000, 16 (2) :36~37.

[4]王志群, 倪坤仪.药物分析教学探讨[J].药学教育, 2002, 18 (4) :28.

培养实用型 篇2

美国加州管理大学是培养高科技实用型人才的新型学校——美国加州管理大学预科12日向外国记者开放。该校采取新型学制并采取教育部门与大合作的方式,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心理学方面的实用型人才。

据学校就业指导教师拉希德·戴维斯介绍,该校打破了美国常规教育体制,采取从9年到14年的学制,毕业后学生可获得学士学位。每一个学生除学习常规课程外,每天有90分钟时间接受职业培训,学生们有机会通过网络与国际商用机器等大的专业人员组成一对一小组,学习高科技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包括各种应用程序、创新设计、项目管理、数据收集与评估等职业技能。

3名9年级学生向记者们展示了他们自己设计制造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外形类似于大玩具机器人,有一个可以上下摆动的双臂,可以举起物品放到指定地点,还有一个邑器可以操纵行走。

美国加州管理大学已经在州行政预算中增加专款,与大合作创建10所类似学校。

美国加州管理大学和国际商用机器联合研究设计的,以解决纽约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才短缺问题。

实施模块式教学 培养实用型人才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 模块教学 实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57-0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知识化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形式变化,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使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1 因材施教,实行大分层教学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愿望出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两种愿望,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为国家前途命运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我校将在校生进行了分流,学生根据意愿,确定升学还是就业,通过分流,把在校生分为两大块,实行大分层教学。学生分流后实行动态管理,真正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升学有途径,就业有门路。

2 实施模块式教学,注重个性化培养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重新修订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实施“大专业小模块”的教学方式(即模块式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学习,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育人质量。

首先,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将各专业分成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能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具体包括机械模块、家电模块、电气模块和数控机床加工模块,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包括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和网页制作模块,会计专业包括财务会计和经济信息管理两个模块。其次,确定课程体系。对于每一个模块,建立了模块式课程结构,将全部课程划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课和选修专业课四部分。我们依据人才规格的文化素质确定开设的文化课,根据技能型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特长、就业方向,尽可能多的开设选修课,并对每个模块的教学环节进行了量化管理和考核。第三,针对不同的模块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学生前三学期学习必修的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每学期拿出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教学实习。第四、五学期,学生可根据个人条件、兴趣爱好、就业需要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模块,学习必修的专业课和选修的课程,每学期拿出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生产实习或见习。第六学期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使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达到3:7。模块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不断修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时添加新课程,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贴近社会发展。第二,培养目标的多向性。实施模块式教学,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可选择一个模块,学习一技之长。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选修两个以上模块,掌握多种技能。甚至有的同学可跨专业选修。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面。譬如,近几年来,计算机初级操作类的人才目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也暴露出中职计算机专业知识单一所带来的弊端,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因此,学校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大胆实施模块式教学(实施“1+X”模式),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增加专业选修科目,学生跨专业进行选修。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实施模块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专业,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又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3 注重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普高热”的持续升温,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下降,给职业学校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打破职业教育的“大统一”,改革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突出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相对的高质量。

针对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题,我们进行了正确的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在数学、英语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学生在学习成绩、求知态度、学习动力、学习个性等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而目前的教学体制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基本上是按照全国职业学校教学大纲统一要求和统编教材的同一进度进行,使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教与学的矛盾日益加大。部分学生由此丧失学习信心,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厌学、辍学。

鉴于上述情况,我校从就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改革。根据培养目标,删减理论性偏强并与后续课程联系不多的内容,适当降低理论深度,增加实验、实习技能训练课时,增加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我们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出现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去。我们对就业的学生提出“合格+特长”、“能力+素质”的口号,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减少了文化基础课(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课时比例,增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课时比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对升学的学生我们提出“高分+素质”的口号,其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升学的学生能够顺利升学,争取将来能更好地就业。

4 走校企结合之路,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一是各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认真修订了各学科实践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二是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首先要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近几年,我校通过选派教师外出培训或到企业轮训,以及聘请专家和能工巧匠到校任教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三是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积极开辟教学实训基地。通过系列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赢得社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吕可英,董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M].齐鲁书社出版,1991.

论实用型财会人才的培养 篇4

一、分析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要求及现状

就目前来说, 我国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主要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双能”型会计人才,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完成财会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同时还能在有效的在校时间内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这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就能够胜任社会岗位, 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然而在实际的会计专业教学中, 显然没有将教学要求真正的做到位。很多高职院校名义上是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教学, 往往会将会计的理论知识课程缩短时间, 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 看起来是在进行“会计行业新人才”的培养, 殊不知, 学生能够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根本首先是理论知识的扎实。但是由于大大缩短了理论课程的时间, 学生的理论知识还没有学好, 就着急的将学生拉到实践教学中, 结果就是“理论知识半个懂, 实践能力空把式”, 这种“重形式, 不重质量”财会专业教学现状最终导致毕业的学生空有一张毕业证书, 其实还是无法融入实际的社会工作中。这种财会专业教学现状不禁让人担心。

二、分析面向教学目标的财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杂乱的人才培养目标

就当前来说, 基本上不同高职院校对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不相同, 呈现出杂乱的人才培养现象。可以说财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因而在教学活动上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也就具备不同的财会专业素质,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的影响, 但是就各个高职院校来说, 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具备自身的特色, 这种杂乱的人才培养缺乏比较规范的统一。

(二) 随性开设的会计课程

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财会课程时, 往往只重视“建设较多财会专业”, 存在着追求“利益”的想法, 认为开设的财会专业多了, 就能招到更多的学生进而“利益”也会更加丰厚。因而一部分高职院校不管有没有具备培养学生财会技能的能力, 只管申办较多的财会课程, 至于学生学成什么样, 学校也不会“过多问津”, 同时由于财会师资力量的薄弱, 这些高职院校往往会根据教师的多少随性的开设会计课程。

(三) 无序的会计课程结构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结构上还存在松散无序的现象, 在会计课程结构的设计上往往由学校领导的主观思想定夺, 如果学校师资力量充足, 校领导根据不同财会专业教师进行课程结构的安排, 会开设较多的会计课程, 会计课程结构也就相对紧密丰富一些, 如果师资力量较单薄, 就会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师, 进行课程结构设计, 这种无序的会计课程结构往往会严重影响学生会计课程的学习。

(四) 形式化的会计教学评价

所谓的会计教学评价就是对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总结, 探求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 进而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促进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财会教学评价中却“重形式”, 将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任务”去做, 显然没有发挥教学评价的实际作用, 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改变教学方法, 依照不变的教学内容行使着重复无新意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可想而知。

三、探析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

(一) 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计划

所谓的科学合理的设置财会专业的课程计划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 要设置财会项目课程, 也就是以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具体的课程内容, 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完成相应的任务。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项目课程指的是完成具有实际使用价值产品生产任务的教学,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将会计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教师可以规定具体的任务时间, 学生在此期间内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对任务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安排, 进而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完成任务。其次, 要进行会计课程的科学设计。高职院校和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着手, 根据每年的就业行情和会计专业具体涉及到的社会岗位分析以及会计从业人员实际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着手, 来进行对会计课程的设计。

(二) 突出财会专业实践教学

我国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虽然很明确的要求了“理论结合实践”, 但是就目前财会专业教学现状来说, 所谓的实践教学并没有真正的发挥本身的作用, 学校重“实践形式, 轻实践质量”的现状使得突出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成为了“空头支票”, 真正的实践教学具体应该在进行理论课程讲解中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 把理论知识真正的消化, 再结合实践操作来反复巩固理论知识, 加深对其理解, 这种教学的好处在于, 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会计理论还具备了对应理论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和教师都应该注意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相脱离的问题。

(三) 搭建新型财会师生关系桥梁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 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中, 由于对授课教师厌烦而缺勤, 旷课的学生占有20%的比例, 由此可见,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 还影响了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搭建起新型的财会师生关系桥梁至关重要。所谓财会新型师生关系就是高职院校教师要改变“上完课即走”, “念课本”、“零沟通”的课堂教学现状, 能够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将课堂教学变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 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真正的将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

(四) 培养财会专业学生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进步, 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只会工作的人才, 而是具备相关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以及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要注重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 财务人员是企业中直接接触经济核心的人员, 一旦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影响就不单单是财务人员个人, 而是整个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因而对未来从事财务工作的财会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把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案例讲解给学生, 让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专业从业者”。

(五) 建立多元化财会专业教学手段

国家科技水平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 高职院校要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优势, 在财会专业的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财会教学手段。财务教材往往是由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构成, 即使已经成长健全的高职在校生也会难免有不理解的地方, 这时教师就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将繁杂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视频或者音频进行教学, 从而“化难为易”, 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容易。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际的案例分析, 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领会知识。

综上分析可知, 社会发展对会计专业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实际会计岗位的专业技能, 因而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上必须进行改革, 加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进而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行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加深, 社会发展对会计专业从业者有了全新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实际会计岗位的专业技能, 因而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上必须进行改革, 将培养理论型人才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培养实用型的社会新人才, 加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进而促使学生走出校门后在社会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文章就当前会计教学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现状入手, 分析在实际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而就面向教学目标的财会教学改革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教学目标,财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伟平.职业学校财会教学改革探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10) .

[2]焦淑环.浅议职校会计仿真模拟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2012 (01) .

【实用】培养好习惯的作文 篇5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好习惯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养好习惯的作文 篇1

今天我写作业的速度很快,所以妈妈同意我玩一会儿再弹琴,我很高兴!

我今天写作业的时候非常专心,中间没有起来去干别的事情,没有喝水,上厕所,开小差······ 所以我就很快把作业写完了,并且妈妈还表扬我字写得有很大进步!

我要一直坚持这样又快又好的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好习惯的作文 篇2

当读完这一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触。“只有把美德变成习惯才有价值,而不是装出来的,嘴上说说而已。而所谓的‘习惯’指的`是不断重复某个动作而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也就是不用思考,自动运作。”这种自动运作的力量,即习惯的力量。下面,来听我讲一个我小时候的一个经历:

在上一年级时,我常常是弓着身子在那儿写作业、听课;老师也与我说过,可我没有改正。可就是这个举动,让我到现在都后悔不已——现在为止,我还是有些很轻微的驼背,改不回来了。正所谓“习惯成自然”,正是因为我当时的习惯性举动,“成就”了现在的一番景象。你们说,习惯是不是培养出来的?

那么,如果我们要养成一些好习惯,需怎么做?我们应该长时间地重复,直到转为潜意识为止。这时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我们养成‘坏习惯’时能做到‘持之以恒’,而好习惯却不行呢?”这与你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在你的意识里,“坏习惯”就像一种你从来都没有见过的事物,它就像有魔力一般,处处吸引着你;而“好习惯”却是一种非常“死板”的物质,使你处处想远离它,与它隔绝。

当今社会上,科技先进发达,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注重道德的培养,这不仅仅代表个人的社会道德修养,更体现出我们中华人民为人处世的态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现在开始,请卸下与美德隔离的心的防护盾,从身边一些细微的小事开始接纳它们吧!

培养好习惯的作文 篇3

一个星期的小学生活让我很开心。今天是9月7号,星期六,但我还是6点56分醒了,早睡早起精神好。

培养实用型 篇6

关键词 电子技术 人才 师生互动

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子技术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技术人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职业高中的学生一般“底子薄,接受能力差”,且普遍存在厌学的现象,他们总是抱着来学校混混,拿个毕业证就行的想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兴趣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的培养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譬如:在《电子线路》教学中,讲述移位寄存器前,可先让学生看一下利用寄存器控制的圣诞彩灯依次闪亮的现象,告诉他们这就是利用我们即将学习的电路制成的,课后可以自己实验。这样,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注意观察,积极思考,抢着回答,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脑、眼、口的能力。课后许多学生积极要求动手制作,有的还加入了圣诞歌曲。这样通过实践,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从而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乐。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

针对专业课内容的抽象性,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的特点,教师一般可以采用PPT、Flash等自己动手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在每本书的后面都有一张学习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此内容前到网上去看一些讲解和做一些练习题,测试一下自学能力,同时也对本节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起来也会轻松些。

(二)采用启发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无意识地去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上分组去分析、讨论、概括、总结。如在《电力拖动》中讲解控制电路时,我们可以先回顾三相异步电动机在起动前断掉一根相线,则电动机不能起动,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电动机运转过程中断掉一根相线,电动机仍能旋转呢?充分引发学生的想像力和积极思考能力,得出结论。

三、师生产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45分钟一味的去讲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他们会觉得这门学科非常的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有所乐,我觉得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奏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语速,不宜过快也不能太慢。语速过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也就不愿意再听课了;语速过慢学生听着就感觉像催眠曲,自己会了就开始做自己的事了,课堂纪律也就得不到保障了。

(二)相关性。在授课时,对于复杂些的知识,可以举些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实例,比如在讲解桥式整流电路时,可以对学生说明一下家庭的固定电话就有一部分结构采用了这种整流电路,然后再讲解此电路的工作原理,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形象些,而且所学的知识跟实际相结合也增添了学生的兴趣。

(三)成就感。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一样,所以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每章小结或者每节课进行小结时,尽量以大多数人的水平为考虑依据,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的同时可以加入些简单的填空、判断、选择等题目,以抢答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娱乐性。专业课的内容相对来说会枯燥些,那怎样把枯燥的知识变的生动有趣些呢?这就是教师备课和组织教学的重点了。无论以何种方式去开展这堂课,都要保证学习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这样的课堂就算是成功的。

四、理论实践相结合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所以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必要的实践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反过来通过实践掌握理论,巩固理论,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电子线路》模拟电路教学中,在讲解负反馈增益时,通过分析电路得出表现式,让学生会分析、会做题。在做负反馈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增添些步骤,将反馈电阻Rf接入100?赘,用示波器接到输出端观察增益的波形,然后将反馈电阻Rf接入两个100?赘并联,再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比较两次的波形会发现幅度不一样,在这样一种直观的环境中,以唤起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回忆。这种理论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得学生记住了公式也记住实验结果。实验的目的主要是教学生安装调试并帮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和一些注意事项。同时特别要注重在各个环节上把关,小到每个焊点、引线颜色配置,大到整机装配,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较好的习惯并练就较扎实的基本功。而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又可拿来作为例子让学生改错,避免其它学生犯同样错误。同样的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特意去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解决。采用这样教学方法的好处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但可以巩固知识,实验成功后,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大大的增强。

总而言之,要搞好电子专业课的教育,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就必须在教法上狠下工夫,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不会被淘汰,同样地也可以使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产教结合培养实用型技工人才 篇7

一、产教结合教学的条件

1. 产品来源是产教结合教学的基础。

常言说得好,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确保产教结合的正常进行, 必须得有产品。一是自己开发的定型产品, 构成定型产品的各个零部件的加工确保了产教结合的稳步进行;二是企业的外涉零件加工, 形式多样的产品保证了产品加工的多样性;三是学校自我完善产品的加工, 确保了学生产品加工的适合性。近年来, 我们为了保证产教结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与企业合作开发出磁场检测器、手摇泵、刹车装置、手动叉车等一批定型产品, 也与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 承接了一些企业产品的零件加工任务, 还承担了学校维修件的加工, 使学生产教结合实习教学任务饱满。

2. 组织机构是产教结合实习教学的有力保障。

我们产教结合实训教学实行的是四级管理制度, 从实习工厂到专业部主任, 再到实习指导教师, 最后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生。一级管一级, 层层抓落实, 再由调度 (工艺员) 协调安排工序加工。实习工厂负责生产任务和教学任务的制订;专业部主任根据产品的难易程度和实习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实习项目内容, 把任务安排给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图纸要求安排学生写工艺并作讲解, 再进行实习教学。调度 (工艺员) 负责特殊零件或一些较难加工零件的工艺编写和零件各工序加工的衔接。

3. 统一思想是产教结合实习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纯项目实习教学已形成了一定规律, 教师可以按部就班去做, 压力小、强度低。实行产教结合实习教学既要完成教学任务, 又要完成产品加工任务。它的双重性, 给指导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重了教师负担和压力。我校产教结合实训教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一是统一思想, 向全厂教职工讲明产教结合实训教学的意义:它在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又在培训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工厂意识, 还大大降低了实习材料消耗, 节约了实习经费。二是经过成本核算拿出产品加工利润的50%奖励给产教结合实训教学的实习指导教师,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解决好产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使产教结合实习教学顺利进行

循序渐进的实习教学与讲求工时的产品加工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如何将这个矛盾减小到最低限度, 这就需要我们对实习教学作出恰当安排。我们主要以技能等级考核作为划分, 考核前是基本功训练阶段, 考核后是技能巩固提高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实习过程, 老师的指导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这一阶段我们是以定型产品零件加工为主。首先把产品按难易程度划分为第几期学生训练图纸, 专业部主任根据各位教师所带学生期数和实习计划来发放图纸给指导教师。如果出现图纸中有个别不适应本期学生实习的内容, 或其他工序内容, 这就要求工艺员要协调好各个工序的衔接。第二阶段学生等级试已考完, 这些学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主要以随机产品加工为主, 接到什么产品就做什么产品, 教师主要以工装夹具和切削用量选择及工艺的合理性指导为主, 学生的实习是完成整个零件加工。

产品质量把握也是产教结合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毕竟有别于技术工人, 如何把好质量关?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初检、巡检、抽检和总检相结合, 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出厂门。初检是操作的学生对所加工工序尺寸或整修产品尺寸进行初步检查, 巡检是由学生组成的巡检小组对加工过程中的零件进行经常性巡视检查, 抽检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所加工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 总检是由质量检验员对每个产品进行检测, 然后再出厂。这有效地控制了产品合格率, 保证了实习工厂良好的信誉。

三、产教结合的效果是既出产品, 又出人才

1. 产教结合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

学生在产品加工的实习过程中, 不单纯是学会如何加工, 而且了解了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的应用、产品质量的把关, 以及如何提高工时, 更好、更快、更多地完成生产任务, 培训了同学们的工序意识、工时意识, 为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打下了扎实基础。形式多样的产品加工, 使学生本身技术水平和技能技巧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为学生进入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培养了学生产品质量意识, 节约了实习成本。

产教结合教学不同于常规项目训练教学, 常规项目训练教学学生的随意性大, 质量把握意识差, 如机加工零件由大加工到小, 变成了铁屑和废料。学生虽然知道了如何加工但对质量的控制较欠缺, 有好坏无所谓的思想。但产教结合中每件工件都是产品, 一个尺寸或某一工序错了都是废品, 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完成, 按工序进行加工, 且加工出来的零件是企业有用零件, 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节约了实习材料, 为学校节约了实习经费。

3. 产教结合为学校创造了社会价值。

培养实用型 篇8

在2007年我们参加了全国大赛, 预赛举办了两个轮回, 我校最终囊括了四个项目的全部9个参赛资格。6月份在重庆举办的全国3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的几百名选手的比赛中, 我校以第一名对全国的不利情况下获得2金, 1银, 6铜的可喜成绩, 与广东、宁波并列奖牌总数第一名, 其中徐春庭同学在多媒体比赛中获得全国第一。

从2003年至今, 我们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已有7次, 获奖选手达98人次, 荣获一等奖选手 (包括金奖、第一名) 达32人次。

优异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 我们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教训,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大量的实践, 最终取得了培训比赛的宝贵经验, 下面我谈几点体验与大家共勉。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比赛, 积极督查指导

校长亲自挂帅主持每次比赛的动员工作, 召开专项工作会议, 动员、安排、检查、督导, 使全校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都投入到大赛中来, 上下齐心, 全力以赴。

我校每年都举办“学校技能文化节”。重奖获得好成绩的学生, 以此推动教育教学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组建比赛领导小组, 制定比赛计划

1. 每次接到比赛任务, 学校便召开干部会议, 组建比赛领导小组, 以此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2. 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 每天干什么都要详实、可操作。

3. 实施奖励机制, 分别确定指导教师奖和学生奖励规定。

实施奖励既要有物质奖励也要有精神奖励, 奖励资金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 要适中。

例如学校制定的奖励分6个等级, 最高3000元, 最低500元。

三、加强指导教师培训, 提高比赛指导技能, 在做中教

1. 要为指导教师备好所需的各种设备, 例如电脑、软件、网络设备等。

为指导教师解决好后顾之忧, 把他们的工作、生活安排好。

2. 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在一起, 同吃同学

习, 有条件的最好同住, 全面了解学生的一切, 学生的喜怒哀乐都要掌握于心, 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任何问题。

3. 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参与到比赛中来。

学校的设备和教师都会有局限性, 因此一定要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配合学校, 把与比赛相近的设备提供给学校, 把企业技术娴熟的工作人员派到学校, 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其实, 这也是培养老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一个好时机。

4. 要经常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走进学

生的心理, 去关心学生的学习、技术、家庭、身体、喜好等, 与学生做朋友。

5. 要经常和家长沟通, 从侧面了解学生

的一切, 让家长帮助一起关爱学生, 让学生在全方位爱的关注下去训练, 这样的训练效果是非常好的。

6. 教师平时组织训练选题内容一定要有

代表性, 将知识点都要蕴涵在实践操作当中, 教师要反复推敲, 仔细研究, 保质保量的让学生练习, 在做中教, 尽最大努力节省学生的训练时间。

7. 不定期举办训练作品展示, 给学生以鼓励。增强他们训练和比赛的信心。

8. 及时掌握信息, 包括技术信息和比赛规则信息。

技术信息一定是最先进的, 是和比赛要求相一致的, 绝不能有半点差错。比赛规则更不能轻视, 要让每名学生熟记于心, 要经常培训。要通过网络和电话多与主办方联系, 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及时更正自己的培训计划。

四、组织学生迎战比赛, 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在做中学

1. 严格考勤, 做好资料积累。

学生已练习过的技术资料一定要保留好, 过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再做一遍, 前后进行对比, 找出进步所在, 鼓励和增加学生的信心, 这对选手的培训是非常有帮助的。

2. 安排学生练习的每一件作品都要认

真点评, 以鼓励为主, 缺点和问题要说得准, 说得及时。在技术上一定要让学生绝对服气, 感觉接受点评每次都有收获, 促进学生期盼着每天的点评。在给每名学生进行点评时, 要让所有学生在旁边观看, 让他们知道作品的优缺点, 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自己的不足。

3. 比赛情景训练。

经常制造比赛氛围, 按比赛规定的时间进行训练, 甚至缩短比赛时间训练, 这种训练会使选手适应比赛气氛, 避免临场紧张。无论技能还是比赛经验都要在做中学, 通过实践去体验, 去学习, 这样学习的知识才能记得住,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用得上。

4. 更换场地和设备训练。

因为在比赛时, 比赛场地是未知的, 设备也不是自己使熟的, 必须提前训练, 熟悉场地和不同的设备, 锻炼选手的适应能力。

5. 要定期召开比赛选手座谈会, 听取学

生的学习体会和今后的打算, 教师不要主观决定, 把自己的所有计划都强压给学生, 这样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训练效果是不好的。

6. 故意制造故障, 锻炼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

比赛现场千变万化, 不一定能遇到什么情况, 必须训练学生在特殊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遇事不慌的心理素质。

7. 团体项目要培训学生的团结、配合、

协商的能力, 要顾全大局, 不要耍个人英雄主义, 不急不躁, 努力发挥出每个人的优点。在展示个人风采的同时, 更加突出职业道德与协作精神。

8. 保持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去参加比赛, 发扬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原则去参赛。

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考场前, 不要和他们说比赛的事, 尽量避开比赛的话题, 说些轻松愉快的事情, 转移选手的注意力, 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心理。

以上这些经验不是独立的, 要相互结合, 互相渗透, 环环相扣, 把握火候。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紧张的氛围中进行训练。

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做事, 用爱去关注每位学生, 就一定能培养出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选手, 也一定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有用人才。

摘要:计算机比赛的培训只有在做中教才能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学生只有在做中学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真谛,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到真正实用的本领。

浅谈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篇9

1 课前统一操作动作

由于我校学生层次较多,选用的教材也不统一,有些操作细节存在差异,所以我们课前统一操作动作,每次课前全体教师在主讲教师的组织下进行集体备课,按操作标准和临床护理要求反复推敲演练每一项操作,统一操作要领和细节要求。

2 应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枯燥、抽象的理论赋予生动、直观的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对护理技术的兴趣,如铺床、无菌技术、各种注射…这些基本技术都配有悦耳的音乐和动听的解说,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模式,学生充满好奇,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操作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3 理论讲解与操作相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先讲解理论重点,然后进行模拟操作演示,演示时先采用分解动作的示范和讲解,再将分解动作连贯在一起,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其初步掌握操作过程。

4 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师讲解示范时,要求学生记录操作要点与难点;学生动手练习时,教师对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进行悉心辅导。并将每两个学生分成一组,进行模拟练习,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水平,还提高她们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5 教师的表率作用

护理专业课教师是学生认识护士,了解护理专业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的行为容易被学生模仿,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做到,教师上实验课除了身着护士服进入实验室,做到仪表端庄、行为规范、举止得当、教态自然外,还应规范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学生指出不足,加强技能操作,护理专业教师应以一个良好的职业护士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6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主要是鼓励、鞭策、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学生熟悉的护理技术入手,激发她们学习操作的兴趣,同时渗透理论知识,克服学生动手能力强而理论知识差的弊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 开放实验宣

主要针对学生技能操作中的薄弱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护理实验室练习操作,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护理教师轮流值班,负责技能操作的指导和实验室的管理。

8 竞技考核

操作熟练后,按学号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教师严格考核,记录到实验成绩并排名。引入竞争机制,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操作积极性,并于每学期期末考试前组织技能操作考试,凡技能操作考试不及格者不允许参加理论考试,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技能操作的重视程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以零适应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笔者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护理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激发学生学习护理专业技能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之成为新时期实用型护理人才,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

制图教育应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篇10

但从目前制图教学情况来看, 无论是学生学习制图课的质量, 还是毕业生的制图水平, 都有下降趋势。其原因, 一是当前制图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由于以上原因及社会思潮的影响, 致使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的自觉性不强, 精力投入不多等。因此, 根据制图课程和学生特点, 本人认为:要培养实用型人才, 应从以下两方面去进行教学:

一、制图技能的形成

从认知产生的过程来说, 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 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体系及思维习惯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 并作出适当评价, 得出其总体形象, 从而再进入学习者的认知体系。由于学生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初中生, 其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基础, 但还不成熟。而《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则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形状想象力, 它要求学习者能够把三维立体的事物转为二维平面图形表达, 或能够根据平面图形充分想象出空间形状。由于学生都是刚刚接触《机械制图》, 空间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 所以会导致学生认知上困难。培养空间想象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空间概念的形成阶段

空间概念属于智力技能的范畴, 与之有关的内容有:投影概念、点、线、面、体的投影等。此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必须掌握投影概念, 搭起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架子。因此在教学中, 要注意给学生创造形体形象积累的条件, 例如:设置各种实验的展览室, 下厂参观和电视录像等。对事物的观察必须有指导、有要求、有检查, 不能任其自流。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分析, 帮助他们从实物直观进入抽象的思维, 逐步培养空间想象力, 在头脑里实现“图———物”转化。

2. 形体分析能力的形成阶段

形体分析能力是建立在空间概念、空间想象力之上的一种判断、推理、归纳的综合能力。与之相关的内容有“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画图和看图的方法、补视图和补缺线等。此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正确运用投影概念, 原理和方法, 通过想象、思维、推理、判断等过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要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 循序渐进。例如, 截交线、相贯线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在看一些有效线的模型时亲自画出一、二个典型的实例, 即用二、三分钟时间粗略的勾画出轮廓和交线的趋势。这样, 经过一次亲自的实践, 自然会加深对交线及其作图方法的理解。

3. 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的形成阶段

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是指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的技能。与之有关的内容是: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及零件测绘等, 此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前面各种技能的有机结合综合应用。这个阶段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授课时应借助典型例子讲深讲透, 运用分析、类比的方法, 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共性, 而后由一般到特殊, 分别解决个性问题。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强和注意引导,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看零件图、装配图、零件和装配体的测绘、机件表达方案的选择等。

二、作图技能的培养

培养学生作图技能是机械制图课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图技能形成的学习后, 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看图、画图训练, 加深理解和记忆, 把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识读组合体视图“为例, 在作图技能的培养方面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 利用直观教学, 借助实物、模型、轴测图等讲清组合体

的分类、组合形式、位置、尺寸的关系, 目的是使学生在看组合体视图时, 理解图与物之间的投影联系, 对典型形体结构投影的特征牢记并结存于大脑中。组合体虽然千变万化, 但都是由基本体、简单体组合而成的。头脑储存的基本体投影特征视图越多, 在遇到复杂的组合体时, 综合想象的速度就越快, 就越容易达到见图呈物的效果。

2. 通过作业、课堂讨论等形式, 让学生分析图样表达中

的共同点, 表达方法的差异, 并判断何种表达方法更优, 还有没有另外的可能性, 来锻炼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分散思维能力, 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发展创造力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引入大量实际性的知识。让学生观察分析模型和零件, 引入设计性的作业, 另外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既要加强《机械制图》的理论基础, 保持理论的系统性, 又要结合不同专业工种的生产实际,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尽快提高。要培养实用型人才, 就必须教给学生实用的知识, 让学生多接触实际性的问题。这样, 才能使学生有机会把学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 才能使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夏华生《机械制图》

[2]王幼龙《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实用型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概念

工商管理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投资等。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从引进到现在不过十几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我国多次经营主体的体制改革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壮大。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全国大约为50到100万,每年约培养出40万左右。入世后,随着企业宏观环境的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外资、国企将被彻底激活,企业总量将呈几何级数增加。对各种工商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也在激增。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

(一)以终为始、坚定向前

很多同学毕业找工作最大的疑问就是:本科毕业没有社会经验,学的又是管理。公司会提供管理岗位给我吗?如果不会,那什么样的岗位才真正适合我?这个问题老师、家长、用人单位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复,真正知道答案的是大学生自己。采用“以终为始”的学习态度,才可能不让我们在毕业后极度迷茫。所谓“以终为始”就是在大二、大三甚至更早的时候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有兴趣的职业。

(二)创造机会、接触社会

即使成了专家,毕业也不是高枕无忧的,大学的好处是有理论,坏处是大部分时候只有理论。管理学本身就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理论知识,理论容易枯竭,而现实之花常青,大学里是没法培养出企业家的。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后,管理学的大学生们就需要为自己创造实习的机会,早日接触社会。小到超市促销,大到企业里的管理培训生学习,我们都应该去全力争取。

三、培养实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全新转型时期,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很难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难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就迫切需要研究,讨论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体制,用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实习训练等方式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

(一)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中让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效果与课堂上单纯让学生分析讨论问题的效果不一样,前者更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对学生研究问题更具有吸引力。首先是加强自身实践环节的学习,训练与总结。从实践中来,把这些企业“鲜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们称之为“时尚知识”。从而,得出经验,首先讲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参加企业实际运作的实践。其次是加强课堂实践环节的训练。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本已有成熟的课堂实践环节教法,即MBA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往往还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法,其结果必然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师满堂灌,学生不愿学,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用性,我把授课内容总结出一个个案例,备课之时我就把《市场与销售》杂志、《中国经营报》等发给学生,让他们从中选案例,学案例,形成自己的思路。

(二)用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最早运用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它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模拟现实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参与有关实际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方案的讨论,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包括一个特定形式的教学材料(案例)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材料(案例)的特殊技巧,这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它取材于真实的市场环境,采用相似的人员关系,运用同样的资源约束,竞争压力,训练学生的战略、战术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当前高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篇12

一、高职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弊端

第一,没有明确的定位。当前,一些人认为高职院校是高等院校的退而求其次,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变形,是一种低水平的教育。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为了改变考生和家长的这种错误的认识,不少高职院校仍沿袭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没有从自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实际出发,而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在了学校的专升本的概率上,忽视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对学生的培养一味地追求应试教育,不注重教学质量,使学生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第二,课程缺少针对性。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应该从学校自身出发, 结合院校自身的办学优势设计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课程。然而现实中的一些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既没有满足市场需求, 也没能深入研究行业特点, 盲目设计课程,有的甚至照搬其他高等院校的课程,完全忽视了院校和地域的差异。

另外,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高职教育不同于初中、高中,课程设计不能脱离实践,任何一门课程的建设都应该配备相应的教学实践过程,没有实践的课程设计是不完善的,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没有实践的课程设计就是一些空话,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三,素质教育的缺失。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缺少素质教育,一味地追求职业技术教育。这样就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缺少人文素质,缺乏团队意识,职业素养过低,缺乏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有甚者会出现扰乱正常社会秩序的行为,难以适应正常的市场需求。素质教育是各项教育的基础,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素质教育作基础,专业也不会发挥到有用的地方。

二、高职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针对此种现状,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为此担忧,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加以研究。

第一,清晰定位、树立正确的目标。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清晰,这与高职院校中存在的落后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关系,这些观念主要表现为:鄙视职业教育,注重理论教育,轻视实践、重视管理等。因此,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高职教育观念,才能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以往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审视,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式,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 这不仅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是深化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人才的必经之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第二,设置有市场针对性的课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更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进行广泛的社会与市场调研,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设置各类专业课程,建立适应市场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让高职毕业生更好地、更快地融入社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是整个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高职课程的设计要依据整个市场需求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高职课程的设计就是教学内容不断适应市场的一个过程,在不断更新换代的知识时代,新型专业和学科不断涌现,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或者专业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在课程设置的调整、内容的更新、专业课程间的融合都应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课程设计脱离市场化,那么必将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加强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课程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因为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入素质教育的课程,将爱国教育、人文素质与教育相结合。在专业的授课中, 教师也应该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整个课程中,鼓励学生开拓进取、持之以恒,并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懂得感恩的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一项必须得到教育工作者重视的课程。广大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并结合各地区的优势设置适合本院校的课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要求也更加严格,高职院校同高等院校一样肩负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责任。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工作者,应从现状及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工作独立性强、有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

上一篇:数控加工中心维修实例下一篇:贝叶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