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沟通能力测评

2024-10-19

临床沟通能力测评(精选8篇)

临床沟通能力测评 篇1

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复试是初试的必要补充,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能的重要环节。而对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复试而言,临床能力的面试尤为重要;临床能力不是单一的动手能力,包括掌握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临床能力作为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衡量其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如何选拔出临床能力强的学生,面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试程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面试方法是否科学、规范、有效,将严重影响面试质量。本文试图在口腔医学研究生面试中构建临床能力测评系统,以完善研究生入学考试面试环节。

1 构建口腔临床能力测评系统的意义

随着口腔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层次的考生较多,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口腔医学生的临床实验、见习和实习的机会明显减少;同时由于本科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半数以上的口腔本科应届毕业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竞争的加剧使得一些学校把大量教学时间用于考研辅导上,学生把大量学习时间用于备考,从而严重影响到临床实习时间及实习积极性。以上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而临床操作能力恰恰是口腔医生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技能。临床能力差的问题在以往口腔临床研究生复试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有些研究生初试成绩比较高,但临床能力非常薄弱,这就反映出这些考生在本科阶段不注重口腔临床专业素质的训练。因此,在复试过程中加强临床能力的测试显得尤为重要,这不单对所招收的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同时对提高本科生的实习积极性也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当前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面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规范研究生招生面试有关文件,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测试考生临床能力的面试办法,但从总体上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2.1 面试程序欠公正、公平、公开

程序公正可保证面试制度的公信力。程序公正应有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标准,能得到当事人和公众的监督,有助于防止面试过程中随意性因素泛滥的情况发生,以保证面试的公正公平性。若面试过程透明度不足,将导致面试品质令人质疑。而现有的面试程序存在过程随意性较大,时间不统一;考生与面试教师全程、单独接触,面试过程无人监督等,这就很难保证面试的公正、公平。

2.2 面试方法及内容设计不科学

以往临床能力的测试直接以患者为操作对象,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复试人数的增多,能满足临床能力测试的患者资源不足;不同的考生面对不同的患者,考核的内容有很大的随机性;测试问题缺乏针对性和区分度,经常由主考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提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虽然有的招生单位建立面试试题库,由考生随机抽取试题,但也存在着问题难易程度不一,问题抽取带有偶然性;同时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市场的变化,大批量的临床技能考核均在患者身上进行很不现实,同时也潜在着很大的医疗纠纷隐患[1]。

2.3 面试评分标准不客观、欠准确

面试中,主考教师根据自己单位制定的面试评价指标体系给考生打分,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面试顺序随意、评分标准不明确等,造成主考教师对标准的理解产生歧义。主考教师评分具有主观性,难免出现人情分、印象分、情绪分等;考生与主考教师全程、单独接触,容易导致不正之风现象出现。

2.4 面试教师缺乏面试技巧

参加面试的主考教师一般是本专业的临床教师,绝大部分没有接受面试技巧培训,缺乏专业性的面试技术和评价技巧,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评价考生。在面试中,有些教师根据自己的偏好来给考生打分,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不能保证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 构建口腔临床能力测评系统的必要性

复试程序的公平、公正,复试内容的科学、合理,复试结果的透明、有效,复试办法的经济、快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目前,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面试中存在以上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所招收研究生临床能力的考核,势必对其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的质量与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面试中临床能力测评的方法、程序及内容指标进行统一规范,构建一套科学的临床技能测评体系。

4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基本内容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简称OSCE)又称为临床技能多站考试(Multiple Station Examination),是一种现代临床技能测评工具[3],是目前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较全面的评估体系。

4.1 OSCE的内容及组成

OSCE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考生通过一系列事先设计的考站进行实践测试,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在医学模拟人上进行实际操作,临床资料的采集、分析、判断、制定医疗方案、文件检索等。考站设置分长站、短站,时间从5-20分钟不等,由主考人或SP对考生进行评价。

4.2 OSCE在临床能力评价中的作用

OSCE是目前较全面的评价体系,其考核标准是统一的,所采用的测试手段与临床实际情景结合密切,对于考生临床技能的评价具有广泛性与连续性。它可测试医学生应当具备的临床能力: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运用诊断性辅助检查;诊断能力;作出医疗决策能力;执行医疗决策能力;继续医疗决策能力;继续治疗护理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职业态度。

4.3 OSCE的组织形式

①每个考生要经过多个不同的考站,每个考站使用时间5-15分钟不等,且所有考生都要通过相同的考站;②每个考站测试考生的一种临床能力,每种临床能力的测试可以在一个考站或多个考站进行;③在一些考站考生要进行操作,在其他考站考生可能通过口试或笔试形式回答问题,此问题可能与前面考站检查过的SP有关或与同一考站的病人问题处理、病人的各项辅助检查有关;④每个操作性考站都有两个主考人,使用预先设计的评分标准给考生打分。

5 以OSCE为基础构建口腔临床能力测评系统的基本设想

在研究生面试中引入OSCE,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测试考生的临床能力,提高面试的科学性及准确性,保证研究生入学生源质量。具体运行中,将OSCE进行有目的的调整,使其对测试口腔临床医学考生的临床能力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设计、公开测试程序。根据口腔临床医学各专业要求设计测试程序,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站点内容及时间、运行流程、各站点分值、成绩汇总、监督机制等,向考生公开。

确定测评要素。根据不同专业所要求考生素质不同来设计测评要素,舍弃不重要的素质要求,保留必需的、重要的素质要求,形成独具一格的测评要素并确定相应权重。

确定测试问题、方法、指标。问题的设计要覆盖所有的测评要素,通过考生对问题的解答能真实地反映出其临床能力。测试方法、测试指标界定清楚。

明确评分标准,避免评分偏差。对每个测评问题,都要给出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应清晰明确、不应引起歧义。为了避免人为判分偏差,每个考站有两位主考教师,同时使用教师、考生双盲法,考生进入考区在备考区抽签,按抽签顺序及站次进入各站考试,考试结束后迅速离开考场。

6 试用临床技能测评系统

随机选取几位年轻教师和临床实习学生进行测试,由面试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评价测评系统的可行性,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将OSCE引入到研究生面试临床能力测试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构建起一套程序规范、方法科学、测评指标全面及评分标准明确的临床能力测评体系,真正实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经济、有效,是对口腔医学研究生面试工作的新尝试。

参考文献

[1]黄焕森,朱卓丽,郑志远,等.模拟教学在麻醉学专业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25-26.

[2]江莹.评价中心对研究生复试的启迪[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2):65-68.

[3]万学红,欧阳钦,刘文秀,等.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多站考试[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1994(1):6-7.

临床沟通能力测评 篇2

说明:本测评报告包括两部分:一是您的得分,二是您的沟通能力评价。

一、您的得分

您的得分是()分

二、您的沟通能力评价

【测评评价1】:如果用户的得分在区间(8,12)——报告中不显示该段文字

这表明你的沟通能力较低。由于你对沟通能力的重视不够,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导致你在成长的道路上,一些机遇常常与你擦肩而过。你应该以轻松、热情的面貌与同学进行交流,把自己看作集体中的一员。同时,对别的同学也不可存在任何偏见。经常与人交流,取长补短,改变自己拘谨封闭的状态。记住:沟通能力是成功的保证和进步的阶梯。

(配图)

【测评评价2】:如果用户的得分在区间(13,19)——报告中不显示该段文字

表示你的沟通能力较强,在大多数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色,只是有时候还缺乏自信心。你还需加强学习与锻炼。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以说,拥有自信就拥有无限机会。增强自信是一个过程,需要坚持和耐心,相信你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变得自信起来,您的沟通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配图)

【测评评价3】:如果用户的得分在区间(20,24)——报告中不显示该段文字

表明你的沟通技能很好。无论你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学生,你都表现得非常好,在各种社交场合都表现得大方得体。你待人真诚友善,不狂妄虚伪。在原则问题上,你既能善于坚持并推销自己的主张,同时还能争取和团结各种力量。你自信心强,同学们都信任你,你可以使你领导的班级充满着团结和谐的气氛。

临床沟通能力测评 篇3

关键词:临床沟通能力,护生,护理教育

长期以来, 我国对于护生的培养重自然科学, 忽视人文科学;重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 忽视对护生交流技能的培训。因此导致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 不能很快的转变角色, 不善于与患者交流;并且由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 临床操作经验不足, 加之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 都能使护生产生恐惧心理, 对职业产生厌恶情绪, 降低服务质量, 使护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1998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提出沟通能力是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1]。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1 临床沟通能力概念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沟通及沟通能力概念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布农认为, 沟通是将观念或思想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 或者是个人自身内的传递, 其目的是使接受沟通的人获得思想上的了解[2]。大部分学者对于沟通能力的概念都是从能力的本质对沟通所进行界定, 如蔡树培[3]认为沟通能力是进行双向沟通的经验和知能。知能指对沟通的知觉和能动。另外, 从心理学对能力的定义来看, 能力是指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4]。由此可见, 能力既不是一种抽象的素质, 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技能, 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并能通过相关职业活动体现出来。

1.2 临床沟通及临床沟通能力的概念

临床沟通和临床沟通能力的概念在国内文献中尚未出现。在国外的文献中, 临床沟通被称为Clinical Communication, Health Communication;临床沟通能力被称为C1inic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Health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Clinical Communication Skill/Health Communication Skill/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5,6,7,8]。虽然这些文献对这两个概念没有进行具体、详细的定义, 但通过文章内容或其测评工具的条目语义, 可以归纳出临床沟通的几个共同特征: (1) 情景-发生在医疗活动情景中, 地点可包括医院、诊所以及社区; (2) 人员-发生于医务人员与病人间; (3) 内容-围绕病人的健康问题和治疗[9]。

2 临床沟通能力的评价方法

目前,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法、笔试法、模拟病人测试法和自我评价法等四种。观察法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能真实反映护生的具体表现, 便于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但要求评价者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且对他人情感敏感, 评价者易产生偏倚[10]。笔试法是通过纸笔考试对学生的沟通知识和对知识的应用进行考察, 从而间接对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价。具有方法客观、施测简单、标准化程度高、可进行群体测试等优点, 但在测试护生行为方面具有局限性。模拟病人测试法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较为热衷的一种方法, 通过学生在角色扮演或对受过培训的标准病人进行访谈的过程中, 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沟通技能进行评价。具有能控制多种变量的优点, 而且可以在学生进入临床前即可进行。但此方法花费大, 消耗时间较多[11]。自我评价法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或进步以及未来的学习需求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另外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自我感知的了解, 并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而使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增强和具建设性。该方法的缺点为消耗的时间、精力较多[12]。

3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不容乐观, 处于中等水平。王冬梅[13]的调查显示有65%的护生不善于与病人交流, 不知道如何关心病人。宋秋香[14]惧怕自己不能很好的回答患者提出的与病情、治疗相关的问题而表示不能与患者很好的沟通。保颖怡[15]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生能够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而不打断他们的占52.7% (调查人数148人, 其中耐心倾听为78人) , 护生在听患者讲话时能一直注意保持和患者眼光接触占27% (调查人数148人, 其中能保持眼光接触40人) 。王艳荣[16]对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研究结果得分为168.56分, 为总分的80%。刘凤鹏[17]的研究说明经过实习后沟通能力有所提高。王庆华[18]对实习后的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研究结果总均分与各维度得分均在2.50分以上。罗碧华[19]研究显示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4 小结

临床沟通能力测评 篇4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重要的教学阶段, 实习质量影响着预期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主要安排在工作条件较好, 仪器设备较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医院, 但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实习生手工操作机会相对缺乏。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如何提高实习生实习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就检验专业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与医学沟通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1 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培养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临床需求不断增多, 医学检验

注: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A类课题 (桂教科规办[2006]6号)

立“以健康为中心, 以人群为对象, 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卫生观念[8]。但是由于学生实际操作机会较少,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锻炼不够, 从而降低了学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坚持课堂教学与实习基地教学相统一, 根据医学教育培养目标, 本着“系统和规范”原则, 以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和能力为核心,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 进一步规范教学大纲, 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补充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内容, 就社区卫生服务实习时间、科目和具体环节等做出具体安排, 把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区卫生服务六大任务纳入实习范围, 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2.4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和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质量是全科医学教育的生命线, 是全科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卫生部及有关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为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确保培训可持续发展, 正在积极探讨并研究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但实践反馈的相关文献很少, 需要在社区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 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此外, 要建立长效反馈机制, 使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日趋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应包括教学目标实现程度, 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教学环节执行情况, 尤其是实习生社人才培养应多元化[1]。因此, 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是具备熟练的仪器操作能力、手工操作能力及与临床对话能力的检验医师。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 在实习阶段必须加强临床工作能力培养。

1.1 带教教师应坚持“授人以渔”教学理念, 注重言传身教

带教教师应坚持“授人以渔”教学理念, 注重言传身教, 以帮助实习生掌握工作方法, 提高临床工作能力。现以血细胞分析实习教学为例说明“授人以渔”教学理念。在血细胞分析全过程检验中, 必须不断总结带教经验, 从以下几点入手指导实习生: (1) 仪器与试剂准备符合要求。 (2) 掌握标本编号的正确方法。标本编号时常有3种做法:一是先检查标本是否合格 (如有无凝块) , 再编号;二是先标本编号, 再检查标本是否合格;三是只对标本编号。那么, 哪种才是正确的?有凝块的不合格血标本

区卫生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程度等方面, 评价指标应科学、全面、实用, 可操作性强。

参考文献:

[1]刘海波.刍议我国全科医生的“守门人”职责和培养[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3) :189~190.

[2]钱宁, 杜雪平, 李菁, 等.我国全科医学培训中规范化社区教学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1224~1225.

[3]路孝琴, 郭爱民, 崔树起, 等.以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为依托开展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

[4]王建华, 俞爱月, 任光圆, 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习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5 (10) :33~34.

[5]施榕, 陈秋生.论对全科医学生社区服务理念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13 (6) :26~27.

[6]任光圆, 潘传德.基于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质量提高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 (1) :18~19.

[7]王建华, 任光圆, 俞爱月.以大纲规范实习内容以制度保证实习质量[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25 (10) :31~32.

[8]任光圆, 马玉富, 王建华, 等.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25 (10) :27~28.蒉

不仅可导致仪器计数小孔堵塞, 而且会得到错误的检验结果。让学生明白细节、秩序决定事情成败的道理。 (3) 检测要求与注意事项。 (4) 检测结果 (化验单) 分析:综合分析检测结果及各种信息, 正确发出检验报告;重视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复查;危急值、特殊检测结果等必须及时报告临床, 征求临床对结果的评价等。 (5) 严格执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复查制度:可以通过异常血小板检验的案例教学[2], 与学生一起探讨在什么情况下,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应进行人工显微镜复查。从而要求学生进行手工法细胞计数与细胞分类等训练, 提高其手工操作能力。 (6) 对每个实习小组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互动式小讲课, 例如, 仪器法异常检测结果的相关案例、仪器维护保养程序、废液处理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等, 将互动式小讲课安排在完成日常工作后, 并且时间不超过30分钟。

1.2 实习生应树立敬业精神

实习生应充分认识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培养敬业精神, 做到敬业、乐业。特别是要加强“慎独”精神培养, 即要培养自己在独处时仍能按照工作程序、岗位要求, 认真做好每份检验, 发出准确无误的检验报告[3]。带教教师应以身作则, 注重言传身教。带教教师的学识、工作态度、爱心、责任心等将会对实习生的敬业精神、专业思想产生深刻影响。实习生应勤于实践, 善于从带教教师身上学习良好的品格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学好本领, 青出于蓝胜于蓝。

1.3 实习生应加强各学科实习, 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实习生在进入检验科各实验室前, 应重点复习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实习时做到“三多” (多看、多听、多想) 和“三勤” (口勤、手勤、腿勤) [4], 遇到疑难问题时要多看书、查资料, 多思考, 并及时请教带教教师, 切忌不懂装懂。另外,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电子学等快速发展, 检验医学也得到充实, 对检验人员知识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实习生应主动学习检验仪器学、英语等相关学科知识, 熟悉主要检验仪器的校准、定标、维护保养与项目开发等方法。只有技术高超, 知识全面, 才能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1.4 实习生应重视临床科室实习

医学检验专业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学生在实习前已经学习了内科、外科、妇科与儿科等临床学科知识, 因此, 应安排检验专业学生到临床科室实习。例如, 我校检验专业实习生有4周时间在血液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实习, 这既有利于检验专业学生了解临床工作程序, 学习与临床医生、护士和患者等的沟通技能;又有利于培养检验与临床综合分析能力, 以及实验诊断思维方法。因此, 检验专业实习生必须重视临床科室的实习, 争取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牢固掌握临床实习内容, 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医师打下坚实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进入临床科室实习前, 先到病案室借阅1~2份内科常见病病历, 做好阅读笔记, 了解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全过程, 以便进入临床科室实习后, 可以很快进入实习医生角色。实习时应向带教教师学习问诊、查体技巧, 重视与同行、患者的沟通, 关爱患者, 细心观察, 勤于实践, 掌握一些常见内科病的诊断方法, 能够完成常规的内科操作, 书写合格的住院病历。另外, 还应参加一些病例讨论, 注意检验结果的应用分析, 以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

2 实习生医学沟通能力培养

医学沟通是医疗活动的基础, 沟通技能是医学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5]。医学沟通不仅是医患间的沟通, 还包括医务工作者之间的沟通[6]。带教教师应正确引导, 使实习生既具有真诚心、爱护心、关怀心、同情心、忍耐心, 善于运用语言交往, 又要充分运用非语言性交往,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虚心学习[7], 以提高医学沟通能力, 建立和谐关系。

2.1 在检验科实习时, 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

检验科是为临床服务的科室, 日常沟通的对象有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等。检验人员沟通能力强, 沟通工作到位, 有利于提高医疗与检验质量, 减少纠纷。与临床医生沟通主要涉及异常检测结果、鉴别诊断和检验咨询等, 在带教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异常白细胞检验等案例教学[2], 与实习生一起讨论有效的沟通方法。与护士沟通主要涉及标本采集、送检注意事项等, 例如, 对于一个明显异常的血常规检验结果, 当确定需要重新抽血复查时, 如何沟通, 才能让护士及时抽血送检?可以这样说:“某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明显异常, 可能危及生命, 必须及时抽血复查, 加以证实, 所以需要你的帮助, 请马上抽血送检, 辛苦了。”这样护士会很快完成任务。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应考虑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需求, 遵循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 才能赢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2.2 在内科实习时,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实习生由于自身能力或经验欠缺, 一些患者对实习生抱有怀疑态度, 不愿意配合实习生的工作。因此, 带教教师应加强指导, 多给实习生动手机会, 尽可能维护实习生的威信, 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并给予鼓励, 增强其自信心。实习生应主动接触患者, 了解患者, 从能够做好的事情入手, 实实在在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另外, 实习生之间还可以运用同伴教育的方式来提高沟通能力[6]。

检验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主要任务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提供实验室证据, 并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解释实验结果, 为临床合理、有效应用实验结果提供正确的信息, 因此,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工作能力与医学沟通能力, 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医师。

参考文献

[1]邓均, 蒲晓允.多元化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01, 17 (8) :684~685.

[2]林发全, 莫武宁, 王健.从案例教学谈检验专业学生医学沟通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4) :508~510.

[3]谢圣高, 邹光楣, 丁德智.加强医学检验人员敬业精神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 16 (1) :20~22.

[4]瞿良, 吕宇杰, 王惠萱.临床检验科应重视检验医学实习生全面能力的培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8, 29 (9) :856~857.

[5]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J].国外医学 (医学教育分册) , 2002, 23 (2) :1~5.

[6]林发全, 罗群.以同伴教育形式进行医学沟通学教学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 2007, 28 (7) :78~79.

临床沟通能力测评 篇5

1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 从实习医院反馈的情况看, 在护生的各种能力中, 护生缺乏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是实习医院普遍反映的问题, 尤其是中职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更加堪忧。主要表现为:不予沟通、不及时沟通、沟通不当。存在的问题有:病人信息量过少、专业技术不精湛、专业术语应用不妥、解释工作不到位、语言或失度或简单或粗暴或重复单调、对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及隐私权理解有误、由护生引起的护患纠纷也时有发生造成护患关系不良等。

1.2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欠缺的原因

首先, 传统教学只重视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 忽视临床沟通能力的训练。其次, 教师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 教师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忽略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另外, 护生对临床沟通没有正确的认识及足够的重视, 个别护生医德修养不足, 涉世未深, 以及缺乏对“健康”定义的新认识, 低估了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在护理中的作用, 只关心护理操作不关心人的现象普遍存在[1]。由于多种原因, 护生将丰富的人文知识及医学知识相互融合、渗透、整合的能力有限, 很难在临床上面对千差万别的不同病人, 给予不同的恰到好处的有效沟通。护生与病人沟通的心理准备不足, 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 与病人交往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缺乏临床沟通技巧, 与不同的病人交往, 往往不知所措, 缺乏应对策略。服务意识淡漠、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

2 对在校护生进行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目的

良好的沟通是一剂良药, 可以有效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或为治疗护理创造先决条件, 而不良的沟通则会影响病人对治疗护理的理解和依从, 进而将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康复的进程。苏格拉底曾说过, 医生有两样东西可以治病, 一个是药物, 一个是语言。可见, 沟通所具有的治疗效果早已被前人所认识。因此, 临床沟通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 学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临床沟通, 是每一位护生的必修课, 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是一个现代护士必备的基本功, 对护生进行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 为临床输送高质量的护理人才;护生具备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 能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 使病人真正地接受科学的、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护生具备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 是心理护理的需要, 是临床治疗的需要, 是护理道德的需要, 是减少医护患纠纷的需要[2]。

3 对在校护生进行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的方法

3.1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护生的护士角色意识

“护理是一项以心灵沟通心灵, 以生命温暖生命的崇高事业”, 具有独特的职业道德内涵,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生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 因此, 学校教育要上好职业道德教育这一课。职业道德教育不是几次课、几次演讲就能完成的, 教学中的一个操作、一个设疑、一个临床护理问题的探讨、一个案例的分析都可能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 教师不仅传授护理技能、知识, 还要重视传授态度、方法及沟通交流的技巧, 加强职业素质职业修养的教育, 引导护生认同并热爱护理专业, 了解护理职业的角色要求, 增强护生的护士角色意识, 培养一丝不苟的职业作风, 只有这样护生才具有基本的、发自内心的关心及爱护病人的能力。要加强仁爱教育, 护理独特的职业道德内涵体现在 “仁爱”, 要学会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善待病人, 理解尊重接纳病人。引导护生理解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病人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 它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中的认识和情感, 也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道化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3], 让护生明白这些道理不能简单的说教, 从护生认识、理解到接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将这些教育融入点点滴滴教学中, 如基护教学的每一个操作中, 每一次临床举例中, 5·12国际护士节的授帽仪式中, 护士礼仪表演中, 操作大赛中等, 进行“如果我是一个病人”“我心中的天使”“爱我专业”的演讲和讨论。加强服务意识教育, 这种教育可随时随地随人的进行, 如针对同学们对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所产生的无奈与失望心理, 可结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特蕾莎修女的名言:“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 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以激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和意识, 从而以面带点促进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

3.2 重视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 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

学校应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系列培训方案, 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首先开始阶段设专题讲座, 如人文讲座、人际交流讲座等, 请资深临床护理专家讲课;第二步, 在本专业进行学习与讨论;第三步, 举办各种活动, 充分利用校园网及黑板报进行, 如征稿, 并对稿件进行评比和奖励;第四步, 走出去, 到临床实地考察, 参观孤儿院、老人院, 同他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疾苦等;其他, 还可利用文艺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沟通技巧的训练, 寓教于乐。在学校掀起重视人文精神教育的氛围, 让护生感受人际沟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有意识地学习。重视沟通技巧的训练, 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是临床沟通的基础环节, 护生除要有扎实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外, 还要有广博的非专业知识。交谈中, 表达准确通俗易懂, 忌喋喋不休, 注意观察病人表情与反应, 谦虚礼貌, 三思而后行, 防“祸从口出”。语言的表达有针对性、要有分寸、讲究科学性及艺术性。掌握倾听技巧、发问技巧、说服技巧、答复技巧、拒绝技巧等。注意使用非语言性沟通, 面部表情、眼神、身体语言等。

3.3 将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纳入基础护理操作教学中

针对传统教学注重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 忽视沟通能力的培养, 提出两手抓, 一手抓操作技能的培训, 一手抓沟通能力的培训, 同时进行。因教材中在操作时没有解释沟通的直接内容, 使无临床经验的护生将各学科的知识整合为某项护理操作的解释有一定的难度, 故增加护理操作流程图中概括性内容的解释, 使得解释的内容规范化, 步骤程序化。在示教护理操作时, 原操作流程不变, 增加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及致谢的内容[4]。经过这样的培训, 护生对照流程图提示, 结合个案扩展为个性化的解释内容, 在示教室反复模拟练习, 使之熟练解释的内容和步骤, 使护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养成一种与病人沟通的好习惯,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并逐步增强临床沟通的能力。

3.4 开展案例讨论

选取有关护患关系的典型案例 (包括正面和反面的) , 与护生进行分析讨论, 分析案例中护士的心理、语言、行为、护士的义务与权利, 以及病人的心理、行为、病人的义务与权利, 鼓励护生各抒己见, 展开争论或辩论,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 得出结论, 从而增强学生的决策能力。

3.5 进行模拟训练

设计不同的场景或案例, 进行模拟训练。例如, 如何进行入院介绍、开展晨间护理前的用语、某病人术前的焦虑与恐惧如何沟通、某病人获知身患癌症后的悲哀如何抚慰、某病人拒绝插鼻胃管如何解释等。针对特殊情况下的沟通, 如愤怒的病人、要求太高的病人、不合作的病人、悲哀的病人、抑郁的病人、病情严重的病人、感知觉障碍的病人, 可广泛征集护生们的意见或进行讨论或进行抽签考核, 以引导护生思维如何针对上述病人进行有效的临床沟通, 使护生到了临床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特殊情况下的沟通。这样的训练也可纳入岗前培训中。

3.6 实施岗前教育与培训

岗前实行各项医疗护理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服务技巧特别是临床沟通技巧、医疗法律及医疗纠纷防范等护理安全教育及培训, 使护生认清形势, 建立服务技巧与临床沟通技巧的意识, 强化医疗法制观念, 培养良好的医德, 尽快适应从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 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将上述内容进行考核, 凡岗前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护生不得进入临床实习。

3.7 重视临床带教, 开展实习评估量化考核

见习或实习时, 针对有具体的病人, 对护生进行进一步的跟踪培养及指导, 对实习护生进行评估量化考核, 全面提升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其内容借鉴杨芳宇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2]进行, 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评估、考核和及时的指导。临床带教老师, 在传授操作技能的同时, 应重视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 临床老师应将培养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渗透到每天的临床带教中, 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做到言传身教, 注意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及工作责任心, 积极研究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沟通, 同时, 尊重护生, 了解护生实习的心理状况和实际能力, 及时给予指导。

4 结语

现代护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能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 能满足社会多层面健康需求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护士除了扎实的医学功底、娴熟的操作技术外, 还应具备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但对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教育, 并非一蹴而就, 对护生、在校护理教师、临床带教老师都是新的挑战。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还需不断学习、探索。

参考文献

[1]胡小英, 李强, 许双虹, 等.对提高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4, 17 (4) :1231.

[2]李银枝.护患交流是护理人员的一门必修课[J].护理研究, 2004, 18 (5B) :1296.

[3]施为星.整体护理发展的内在动力[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7) :389-390.

临床沟通能力测评 篇6

一提高医德和人文素养

良好的医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 同时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医德医风培训和医学人文素养的提高更是贯穿于整个医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后, 更应将医德作为最基本的准则。时时为患者着想,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增强自己的事业心、责任心。虽然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 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都还不娴熟, 但同样要对患者认真负责, 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 认真钻研, 拟定的每一项检验科的检查项目都认真对待, 深思熟虑, 不弄虚作假, 才能给予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帮助病人战胜疾病的同时, 争取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检验结果, 增强病人的信任和自信心。真正的好医生, 并不只是技术上要多精湛, 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 用礼貌的服务态度, 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 关怀患者, 才能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从而保证检验计划的正常进行, 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二正确认识医患关系及其重要性

医患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内涵。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之间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而在临床实践中, 很多医学生都将医患关系简单理解为狭义的医患关系。对于检验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是不对的。在检验过程中, 由于医技辅助科室服务的被动性, 在与患者做好沟通的同时, 更应注重与临床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的联系。特别是对一些疑难或异常、特殊的检验结果, 要用临床思维去认真分析。只有认真与临床医生做好沟通, 才能保证每个检验环节的有的放矢, 从而赢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充分信任、理解和配合, 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

三言传身教, 教师起示范作用

在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践中, 教师要重视临床带教。正所谓,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应有意识地去注重医学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并在实际工作中, 以身作则, 起示范作用。当实习生与患者发生纠纷时, 带教老师要认真进行疏导, 事后和实习生一起分析问题并加以总结和纠正。对临床实践中表现好的学生要予以肯定,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规范用语, 加强医患沟通

医患纠纷并不是都由医疗技术引发, 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医务人员用语不当而造成的, 所以使用规范的用语相当重要。患者在身心备受疾病困扰的情况下, 医务人员良好的语言素养是心理治疗的最好办法。对于检验专业的学生, 在门诊抽血窗口、检验报告发放窗口、检验报告解释窗口等都应使用文明的医院用语, 工作人员尽量设法把对患者的心理刺激降到最低程度。

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 要像对待亲人、朋友一样, 尊重和理解他们。用平和、耐心、关爱的语气与患者拉近距离。如在采血窗口的实习生, 为了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 可以和患者简单聊聊生活上的琐事, 这样就很容易建立起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也消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安。而对于一些患者的分泌物标本 (如白带、精液、大小便等) 接收窗口, 考虑到一些患者的害羞和隐私, 实习生也应主动与他们沟通, 不应当冷漠、斥责、催促、命令、鄙视。在检验报告发放窗口, 可以热情地称呼患者“大爷”、“阿姨”、“小朋友”等, 这样会使患者有亲切感, 感到心里舒适。当患者的某项检验指标异常时, 实习生在解释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对象的承受能力, 千万不能故意渲染病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当对结果拿不准或有疑问时, 应主动请教老师, 切忌使用一些敏感的语言, 甚至胡乱给患者解释。同时在解释过程中, 由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医学知识, 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尽量不用或少用医学术语。态度要和蔼, 语调要平和, 解释深入浅出。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和情绪, 使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心理, 进而正确而积极地对待疾病。

临床沟通能力测评 篇7

关键词:烧伤科,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 (同情) 应该看成与技术不够一样, 是无能力的表现。”目前, 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造成这种不良医患关系的原因之一就是医患沟通不足[1]。国外的研究证实, 有效的医患交流可以明显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2]。世界各国医学院校都把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例如美国医学院校就把沟通技能放在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首[3]。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临床生涯的开始。在这一阶段, 不仅要培养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还应该进行医患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 为他们以后的医学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实习医学生与患者及其亲属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成为摆在每一位临床带教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大量资料表明, 医患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并不是天生具有的, 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高[4]。

1 烧伤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促进医患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有利于医患双方了解病情和对诊治的要求, 从而调整医生的医疗行为和患者及其亲属的治疗期望值。而在烧伤科, 医患沟通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首先, 烧伤科住院危重患者主要是大面积烧伤患者, 救治难度大, 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且住院时间长达数月甚至半年, 需要高昂的医疗经费支持。由于伤情本身的特点, 患者常常处于发热、烦躁、疼痛、失眠、制动等状态, 生活质量低下。因此, 患者及其亲属精神紧张, 心理和经济负担沉重, 往往急躁、焦虑, 容易对医疗服务产生不满情绪。其次, 平时生活烧 (烫) 伤多以小儿为主, 由于创面疼痛、瘙痒, 治疗需要制动、环境等因素, 患儿常常哭闹不止, 且病情变化快, 大面积烧伤患儿的死亡率高, 患儿亲属容易产生急躁和不满情绪。第三, 烧伤科专业性很强, 医患双方容易对病情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期望。例如部分患者或其亲属认为烧伤系“皮外伤, 不会有多大问题和影响, 烧伤在大医院治疗就可以不留瘢痕”;瘢痕整形患者总希望通过手术达到“完全康复”的程度。如果事先不与患者或其亲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一旦患者出现并发症或治疗结果达不到期望值, 就可能导致患者或其亲属的不满, 进而引发医疗纠纷。第四, 目前临床工作中普遍存在就医环境较差、患者多、医生工作繁重、患者与医生交流时间短等客观情况。因此, 在有限的时间内和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有效沟通, 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要具备一定的医患沟通技巧。良好的医患关系常常使医疗服务事半功倍。因此, 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在烧伤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烧伤科实习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

2.1 集中培训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

医学生正式进入科室轮转之前, 医院的教学机构组织进行关于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 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四习惯” (FOUR HABITS MODEL, FHM) 模型[5]培训实习医学生的沟通技能。该模型建议医生在临床沟通中, 组织整合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 主要内容是营造气氛 (Invest in the Beginning) 、病史采集 (Elicit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 、情感共鸣 (Demonstrate Empathy) 、方案建立 (Invest in the End) 。目的是使实习医学生快速与患者产生情感共鸣和建立信任关系, 以便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 理解、关怀患者, 巩固医患之间的关系, 取得较好的医疗结果。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 医院的教学机构定期举办医患沟通讲座, 针对医学生在临床沟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特殊案例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采用访谈法、美德教育法 (对“大医”、“名医”的职业经历、人格操守进行总结和提炼, 形成教育资源) 、经验积累等形式对实习医学生的沟通技能进行培养。

2.2 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

临床带教过程中, 带教教师的沟通能力将对实习医学生产生很强的示范效果, 高素质的临床带教教师对医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其他教育方式难以企及的。因此, 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继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临床带教教师, 同时身兼“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 不但要“授业”, 还要“传道”, 必须要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带教教师要克服重专业、轻人文的错误倾向, 积极参加本专业以外的其他各种高层次学术活动, 丰富自身眼界和人文修养。在临床工作中以身作则, 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对医学生要关心理解、因材施教。针对医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 并将增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充分渗透于日常带教中。例如对胆小怯懦的医学生, 带教教师可在查房前先演练当天的问诊内容, 让医学生到病房中进行重复, 鼓励其多与患者接触, 克服紧张情绪;对急躁冲闯的医学生则要教育其从细节上关爱患者, 耐心听取患者及其亲属的陈述, 详细向患者及其亲属解释检查、操作的目的, 待患者及其亲属同意后再动手检查、操作等。

2.3 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这是一个综合训练, 首先由带教教师公布医患交流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然后每名医学生公布自己在门诊、病房实习时采集的病例, 再将医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 让他们从医学专业知识和医患沟通的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终达成共识。角色扮演时, 让医学生两人一组随机组合, 分别交替扮演医生和患者, “医生”要注意仪表、仪态, 语言表达要坦诚和气, 要耐心细致, 有关爱之心。可让医学生模拟各种类型的患者, 如:心理障碍、瘢痕毁容、老年患者、醉酒、患儿亲属等, 以训练医学生与各种类型患者及其亲属沟通的能力, 培养其关爱之心及换位思考意识, 同时也使医学生复习巩固了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

2.4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

对于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 临床实践更加重要, 医学生接触的是真正的患者, 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更加接近。带教教师应有意识地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医患沟通的示教。例如在带领医学生进行问诊查体时应对患者采用得体的称谓, 言语要亲切自然, 不要用“某某床”称呼患者;在询问病史时要充分尊重患者, 尤其是在询问个人史和家族史时, 要尊重患者隐私, 不能轻视或漠视患者;对大面积烧伤患者, 应和蔼、真诚地对其进行心理安慰,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伤病的勇气和信心。除此之外, 带教教师还应事先就患者的病情给医学生进行讲解和讨论, 告诉医学生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 带教教师也应尽可能给医学生更多的机会与患者接触, 例如安排医学生对患者问诊、查体和进行一些简单操作, 让医学生向患者解释查体和操作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在医学生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 带教教师应在一旁观察医学生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事后予以纠正和指导。

另外, 我们将实习医学生与患者面对面进行病情告知与沟通作为实习的重要内容, 把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包括自我介绍、病情告知、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病危通知单的发送等融入到实习内容之中, 由带教教师全程陪同指导, 必要时进行补充说明, 做到“放手不放眼”, 实习医学生以一个医生的角色去了解、学习、适应、体会, 并在适应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尚欠缺的知识和能力, 真正完成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过渡。必要时我们还可安排实习医学生到医疗纠纷处理部门见习, 深入地去考察医疗纠纷双方矛盾的起因与解决的最佳途径, 为指导临床工作中做好沟通工作、防纠纷于未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在与患者不断交流沟通的过程中, 实习医学生才能迅速地获得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丰富、完善和自我发展, 才能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医患沟通技能。

3 完善考核体系和评价方法

为了保证和检验临床实习医学生医患沟通的培养效果, 需制订完善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方法。除占总成绩30%的理论考试外, 其余均为实际沟通能力考核, 包括讨论分析、角色扮演、患者及其亲属的问卷调查、带教教师的量化评分、标准化患者考核[6]等, 共占40%;实习结束时要求医学生根据带教教师出具的案例报告写出一篇论文, 最后进行一对一演讲式的答辩, 占30%。上述每项考核都有具体的得失分标准, 分值细化到1分。例如演讲时仪表、仪态、语音、语速、语调、表达清晰度, 论点分析、论文格式、论文质量等。将考核结果纳入出科考核项目, 这有利于带教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和医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实习的方式和内容。

在当今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纠纷频发的现状下, 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将有助于其尽快完成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 这也是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陆冬良, 王福忠, 姜志高, 等.医疗诚信缺失的调查与剖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04 (9) :860-862.

[2]夏欧东, 邱学文, 余喜.医学生医患沟通交流技能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10) :122-123.

[3]陈小奇.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目标与模式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9) :962-964.

[4]Maguire P, Pitceathly C.Key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how to acquirethem[J].BMJ, 2002 (325) :697-700.

[5]Rifkin WD, Rifkin A.Correlation between house staff performance onThe 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 and standar-dized patientEncounters[J].Mt Sinai J Med, 2005 (1) :4728-4729.

临床沟通能力测评 篇8

在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中, 存在缺乏医患沟通类专门课程、理论与实践脱钩、应用性低、教学方法僵化、缺乏吸引力等许多问题[3,4]。 虽然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医生沟通能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非常重要。 而临床专业研究生对医患关系问题的认知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对医疗沟通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存在模糊认识[5]。 如何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专业研究生导师在制订研究生培养策略时,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针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医患沟通素养,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进而达到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符合现代化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 我们以普通外科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为基础,对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行初步探讨。

1目前外科临床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1研究生来源的多样性和基础能力的差异化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阶段,同时还有7年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和8年制博士学位研究生 。 研究生基础能力的差异明显,特别是临床实践中医患沟通的能力基础多种多样。

1.1.1应届本科或硕士毕业的学生 , 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在医学专业理论学习后,均未能进行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缺乏实际临床工作中处理医患矛盾的经验,缺少对临床实际工作中医患沟通复杂性的体会。

1.1.2来自基层医院或经过短期临床工作后报考的研究生,由于基层医疗机构住院医师培训不规范,或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暂,忙于研究生入学考试,住院医师培训计划未完成或执行不严,部分人从心理上不重视住院医生培训,从而对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医患沟通实践中,回避医疗责任或过分依赖上级医生,缺乏对医患沟通实践的领悟和体会。

1.1.3临床医生来源的研究生尽管经过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实践,在研究生学习中获得大量医学专业知识,掌握了部分相应的新技术,但部分学生在医疗工作中过分关注疾病和课题研究,缺乏应对医患间复杂人际关系的心理准备,在沟通技能上缺乏处理策略和技巧。 由于研究生多为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的年轻人,有时不能很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易于产生医患纠纷和矛盾冲突,造成不良的医患关系。 这不仅影响了临床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计划的完成,同时也严重损害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6]。 研究生导师往往从事繁忙的医疗、科研工作和行政事务,对研究生教学多关注于课题研究,对研究生的道德培养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所以导师对研究生医患交流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1.2外科临床医学的特点对医患沟通教学的要求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相比,更加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医患沟通能力的要求更高。 外科专业研究生与内科专业研究生相比,会更多地遇到复杂性、紧急性和连续性的医患沟通环境, 比如手术同意书的签署、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急诊抢救、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危重病情通知和死亡尸检交代等,医患沟通往往具有紧急突然性和缺乏计划性。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外科治疗也具有风险大、环节多、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易受到医疗设备、麻醉技术、后勤保障等因素的影响。 作为医疗受体的部分外科患者和家属,由于对手术流程不了解、医学知识水平低、过度焦虑、对手术预期过高、对医生缺乏信任以及社会舆论因素等,影响了医患沟通的顺畅进行。 研究生具有医学生的身份,往往同时承担住院医师或住院总医师的职责,医患沟通不畅或产生医疗纠纷,会严重影响正常的诊疗过程,所以外科临床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要求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

2外科临床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2.1制订规范化和个体化教学策略

临床研究生医患沟通教学中,导师的示范效应和学生的实践反馈密切结合,是研究生个体化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 规范化教学探索包括医患沟通技能、医师法、医学伦理学专业课程的设置,积极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延伸[8]。 此外,研究生导师应当在门诊、急诊和病房管理中,展示良好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向学生示范医患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师的言传身教,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中,比如危重病情交代、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特别是向危重症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对主管医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在导师指导和共同参与下的医患沟通将有利于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

2.2研究生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方法

医疗行为的根本目的就是采用恰当的医疗处理措施,使患者获得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医患沟通始终需要围绕这一个目的进行。 医患沟通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受到医患双方交流预期不一致、医学信息不对称、文化层次不平衡、交流性格不相容等实际情况的影响。 在普通外科临床实践中,医患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前病情交代、重病通知、预后判断、治疗方案、手术计划、风险评估、并发症处理、住院花费、医保政策、死亡尸检等。 在医患沟通技巧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2.1良好沟通的基础在于建立患者对诊治良好的依从性。 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是医患沟通的基础,反过来, 缺乏有效沟通将阻碍医生医疗行为的良好实施[7]。 患者对诊治措施良好的依从性来源于对医生的信任和治疗措施的可执行性。 王芙蓉等[9]调查发现,对医生的信任程度评价,医生和患者之间有较大差别。 患者通过自由选择或急诊就诊医疗机构时,96%的患者对医生非常信任,由于受到医疗预期、社会舆论、经济利益、精神情绪等影响,在就医过程中对医生的信任感下降,甚至产生严重的不信任。 研究生作为医疗行为和医学教学中的一个必须环节,患者多有思想顾虑, 患者与研究生难以建立起医患间积极的信任感。 现代医学模式正在由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正向“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目的”的服务关系转变。所以研究生应当站在患者的角度,与患者共情, 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安慰。 在制订诊疗方案时,除了考虑医疗需要,还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医疗诉求和期望,制订合理的诊疗计划,是保证医患沟通顺畅的前提。

2.2.2全面掌握当前先进的医学专业知识 ,同时加强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学素养。 正确的、全面的、先进的医疗知识是实施合理医疗行为的基础[10]。 在交流诊疗计划和告知病情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讲解诊疗措施的必要性、 风险、目的、预后、意外情况的处理以及副作用和医疗费用,应当讲明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并告知目前医学条件下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工作生活中医疗典型案例及在各类突发事件、医疗纠纷的学习中,可以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医患沟通的意义,并引以为鉴[11,12]。提高医学生人文知识水平、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增强职业责任感 ,可以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13,14]。 在医疗告知中,应讲明在治疗中医疗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责任的划分,使患者理解和相信医方的告知行为并非推卸责任,双方共同承担医疗风险。

2.2.3医患沟通需要选择合理的时机和恰当的方式 。 卫茂玲等[15]通过Meta分析发现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有沟通对象、沟通时间、沟通内容和沟通方式。 实施医患沟通,需要保持沟通及时性和连续性。 对癌症患者要注意沟通对象的性格特点,避免患者情绪的剧烈变化;对疑难病患者,不回避事实,同时注意增强患者信心。 在医患沟通中,还应当注意规范思维模式、语音语调和行为模式。 在医患交流时,一定要认真倾听患者或家属的述说,理解患者承受疾病的痛苦,给予患者宣泄的机会,理解并帮助患者渡过难关[16]。 使用与患者文化水平相适应的语言来描述病情的发展或风险,使患者从自身生活经验中产生感性认识,从而理解到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并非都是人为所致,而有可能是病情发展的结果。 适当应用非言语沟通,比如容貌修饰、衣着打扮、风度仪表等方面要得体,手势、 体态、面部表情要恰当,使患者产生亲近感和庄重性。 2.2.4熟悉法律知识,善于拒绝和巧妙回避。 当前医疗技术具有局限性,医生、药品和手术都不是万能的。 对于合理而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要向患者说明,并指明患者寻求服务的方向。 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向患者及家属明确拒绝并讲明拒绝的理由,但要注意说话口气,不可态度强硬或感情用事。对于涉及到法律问题和患者非法要求,应当善于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注意自我约束,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冲突[17]。

2.3建立研究生医患沟通评估体系 ,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

在研究生临床实践考评和毕业考试中,已经将医患沟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但总体来说,我国当前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价方法比较简单,问卷评价较为常见,此外还有量表评价和访谈评价。 我们常常采用情境化的任务来考核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18],比如,首先设定患者部分临床资料,然后请研究生将考官作为患者家属进行病情交代,并完成手术同意单的签署。 李娟等[19]通过翻译和引进国际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EGUE Framework)评价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水平,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医患沟通能力是现代医学专业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学院校、医院科室、导师和研究生各方的共同努力。 认识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结合各个学科自身特点,在临床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才是现代高端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摘要: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研究生来源的多样性、基础能力的差异以及外科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要求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我们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以规范化教育为基础、导师个体化教学为主线,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得到持续性改进,建立研究生医患沟通评估体系并不断改进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教育投资体制下一篇:风化岩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