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感

2024-06-15

经济感(通用10篇)

经济感 篇1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行, 预计将吸引国内外近7200万人次入园参观, 根据《上海市旅游统计》数据显示, 在这7200万人次中, 大约有5250万人次过夜住宿的中外游客。在市场需求前景如此好的前提下, 对经济型酒店而言, 在此旺季当入住率无法再提高时则需要采用高价增加收入, 那么消费者对此涨价有何反应呢?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经济型酒店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是价格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低价吸引购买, 高价阻碍购买。大量研究表明, 影响购买的内在机制是消费者对价格公平性的认知, 即消费者的价格公平感。而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如何制定有差异化又使不公平感最小化的价格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本文假设不同归因对消费者感知的价格公平感影响程度不同, 从而提出经济型酒店采取提价策略的一些营销建议。

1 相关概念综述

1.1 价格公平感的定义

众多学者对价格公平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定义和阐述。下面将各学者对价格公平感的定义进行了整理, 如表1所示。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知道:消费者价格公平性感知过程的实质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感知比较产品或服务价格之间的差异。消费者感知是一个主观心理过程, 既遵循人类感知的一般规律, 又受到知识、能力和经验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1.2 价格公平感的归因研究

国外学者对价格公平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行了 40 多年, 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在价格公平感的形成过程和原因方面, 有 Kahneman等 (1986) 提出的著名的“双权理论” (Dual Entitlement) , 消费者从成本—价格角度推断商家利润, 从而形成公平或不公平的判断。有学者从分配公平角度强调交换双方所得到的结果是否公平的重要性 (Adams, 1965) 。也有学者从价格参考点角度, 将消费者在比较价格时所考虑的因素构建成一个四维交换空间, 在空间中的任何一点, 消费者都可以比较其过去的价格、竞争者的价格、其他消费者的价格以及商家的成本—利润 (Bolton等, 2003) 。还有学者将归因理论引入价格公平感的研究 (Vaidyanathan and Aggarwal, 2003;Martin 等, 2009) , 发现当价格变化对消费者不利, 特别是在没有卖家的成本和利润这些确定信息的时候, 消费者会推断谁对这样的结果负责 (Xia 等, 2004) 。近期还有学者发现, 价格变化的信息来源对价格变化所产生的不公平感有调节作用 (Campbell, 2007) 。然而, 对经济型酒店而言, 顾客接受酒店提价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在这方面具体的研究却很少, 其中最关键的研究是童金华 (2005) 在《基于收益管理的高档饭店客房销售策略研究》中对经济型酒店提价影响因素给本文很大的启发。

1.3 小结

在此文献回顾的基础上, 本文还采取定性调查和焦点小组会议的方法对接受经济型酒店提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提取, 一共列出15个指标。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①首先对15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得出顾客接受经济型酒店提价的几个关键因子;②进一步研究不同因子对消费者价格公平感有何影响;③最后针对上述分析结果, 本文提出了经济型酒店在提价的同时采取一些附加措施来提高价格公平感的营销建议。

2 消费者对提价归因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主要是考虑到多个影响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 利用因子分析可以提取出主要信息, 然后使用提取出的公共因子代替原变量进行分析, 可以避开原变量的共线性问题 (张文彤, 2002) 。笔者通过因子分析, 试图探索得到经济型酒店提价中顾客感知公平性因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 首先运用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的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 KMO值

为0.903, 说明样本足够性比较适当;从Bartlett球度检验的结果来看, X2值为1052.211, 达到0.000的显著性水平, 说明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 这进一步表明适合对数据做因子分析。

本研究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时,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 再以“最大方差法”对这些因子进行旋转, 根据“特征值大于1”为界线对15个问项确定抽取因子的数目。在抽取因子时, 将旋转后因子负荷值小于0.4, 或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负荷值都大于0.4以及在问项删除后, 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即Cronbach's α系数为0.894, 表明数据可靠性水平较高。分析得出三个因子, 分别为:①经济型酒店的服务因子包含5个问项, 反映酒店本身的服务质量和涨价的同时提供的附加服务;②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因子包含4个问项, 反映如果涨价幅度比较小, 宾客的忠诚和个人感情会让他们忽略价格的影响;③经济型酒店的比较优势因子包含6个问项, 体现在无论是整个市场环境变化, 还是与其他酒店具有一定的对比优势, 都会降低消费者的价格不公平感。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 各个因子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8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7.724%, 业界一般认为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5%以上可以接受, 因此3个因子接近60%信息解释量的因子分析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详见表2) 。

3 各个因子对价格公平性的影响程度分析

在因子分析得出3个因子的基础上, 再通过SPSS17.0把它们和价格公平感这个变量进行相关与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相关系数R为0.883、R2为0.779, 表明价格公平感和这3个因子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性, 3个因子对价格公平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由于F检验结果也表明它们之间有显著的相关线性关系。由T检验结果可知, Sig的值都在0.05之内, 也表明影响很显著。价格公平感为因变量Y, 经济型酒店的服务为自变量X1, 消费者的个人喜好为X2, 经济型酒店的比较优势为X3, 经相关与回归分析之后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因此,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在经济型酒店涨价的同时, 降低消费者价格公平感知的措施中, 经济型酒店的比较优势因子>经济型酒店的服务因子>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因子。

4研究结论及营销建议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 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反应因归因不同而异。根据本文的因子分析和回归方程分析, 消费者接受经济型酒店提价的归因大概分为三大类:经济型酒店的服务比别家好;消费者个人更加喜好这家店;经济型酒店在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比别家好。同时还得出不同类对价格公平度感知的影响程度不一样。

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经济型酒店采取提价策略的建议:

(1) 在涨价的同时散布消息让消费者知道酒店提供了额外的服务。例如, 世博期间很多酒店都涨价, 但是不是每一个酒店都会提供额外的服务。有的酒店就会接送游客看世博, 并在房间内提供一些观世博攻略等。

(2) 如果在涨价的同时, 入住的宾客是老顾客的话, 就需要考虑一些额外的折扣, 让他们的忠诚和感情得到一些应得的回报。

(3) 在涨价的同时, 消费者肯定会在经济型酒店的外部市场环境下比较, 如果你在特定的市场里没有了比较优势, 那么消费者肯定难以接受你的提价。所以你需要让消费者明白你是因为营销旺季或者地区有大型活动等而涨价。

总之, 尽量不采用“提价”的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1]Lan Xia, Kent B.Monroe, &Jennifer L.Cox.The Price Is Un-fair!AConceptual Framework of Price Fairness Percep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Vol.68 (October2004) , 1-15.

[2]涂平, 刘俊.价格公平感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J].营销科学学报, 2009, 12 (4) :5.

[3]童金华.基于收益管理的高档饭店客房销售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5.

[4]杨慧, 周晶, 邓群.餐厅收益管理的差别定价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8, 23 (2) :62-66.

《存在感》填充你的存在感 篇2

作者:[韩]白智娟

定价:35元

类型:励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是韩国励志畅销书作家,深受韩国年轻人追捧的女主播白智娟的又一力作。回望自己多年丰富的采访经历,她在本书中尝试探讨存在感的力量以及如何获得存在感。作者长期身处大众媒体的最前线,最终挣脱语言沼泽的她提出的这一话题显得尤为热切与强烈。

存在感是一种恒久的力量

存在感是自我存在得到重视,自我感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一种体验。自我存在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失去自我存在感很容易诱发各类心理疾病。存在感是一种比美貌和财富更强大、更恒久、更幸福的力量。在茫茫人海中,也许你一眼就能够注意到某个人,一定是这人的身上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种特别之处,就是存在感。容易被人忽视、没有存在感,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像带着橡皮擦的铅笔一样思考

存在感如何获得呢?首先个体必须保持思想独立,不要被世俗牵着鼻子走。有时候我们需要捂住向世界敞开的耳朵,闭上圆睁的眼睛,暂停被世界驯服了的思想,停止不断向世界高呼大喊的话语,直面真正的自我。反观自身,才能找到让世界对你“洗耳恭听”的理由。其次,要像带着橡皮擦的铅笔一样思考,敢于否定自我的人必然更有创造力。创造力被推崇为一种与生命力相当的潜在能力。如果只是拿着与昨天一模一样的菜单,做出的饭菜必然不会出错,但也少了新鲜感,不能给身边的人带去感动。哪怕烧糊了也好,不好吃也罢,只有在不停地尝试,才能做出别有风味的饭菜。找到存在感,还要学会遗忘曾经的伤痛,伤痛如能融化,炎症就不会出现。以我之短显我之长,也是获得存在感的一种方式。正视自己的不足,点燃思想的火把,耀眼的也许正是这不足之处。

当然,获得存在感的方法还有很多,你得自己去本书中淘答案。本书的写作手法并未逃脱成功学书籍的一贯模式,倘若读者生活阅历不够深,可能会觉得这些论调不痛不痒。可喜的是,在抛观点的同时,作者引用了自己的采访经历作调味。触动人心之处,散落于书页各处,如果你足够投入地去感受。

《阅读的故事》

作者:唐诺

定价:32元

类型:文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14篇文章涉及阅读的各个方面——阅读的困惑、时间、开始、代价、方式等等。作者以专业读书人的角度、博学者的胸怀、独特而精准的思辨,为读者打开阅读这个寻常行为下未曾看见的宽广而深邃的世界。

《吃我吃我》

作者:沈红艺

定价:29.9元

类型:健康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吃蘑菇消除疲劳,吃苦瓜改善脾气,吃猕猴桃缓解压力……通过食物补充营养,改善情绪和恢复精力,科学地消除各种身心烦恼。营养学家教你通过食物调节身心机能,做一个健康的“吃货”。

新片速递

《一夜惊喜》

导演:金依萌

主演:范冰冰/李治廷/蒋劲夫

类型:喜剧/爱情

上映时间:8月13日

影片讲述广告公司女高管米雪(范冰冰饰)在一场生日派对之后,纠结于多个帅哥之间的爱情喜剧故事。该片由电影《非常完美》的导演金依萌执导,范冰冰、李治廷、Daniel Henney、蒋劲夫、吴佩慈、黎明等主演。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导演:高群书

主演:黄晓明/杨颖/在熙

类型:剧情/爱情

上映时间:8月9日

经济感 篇3

一、新闻标题概述

1. 定义

新闻标题, 是指标注于新闻的正文内容之前, 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或者评论的简短文字, 可以对新闻内容进行组织和划分, 以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目的。

2. 作用

新闻标题的作用,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对新闻内容进行揭示, 通过最为精炼扼要的文字, 将新闻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内容揭示出来, 使得读者通过新闻标题, 可以对新闻的内容有一个大体把握;其次, 对新闻内容进行评价。新闻标题不仅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还可以结合编辑自身的观点, 对新闻进行评价, 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内容的性质和意义进行理解, 进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根据相应的调查数据显示, 94%以上的读者, 在对新闻进行阅读时, 会首先读标题, 然后决定是否看新闻。因此, 新闻标题的表现形式必须优美, 语言要富有技巧, 从读者感兴趣的角度出发, 以吸引读者的兴趣;最后, 可以对新闻版面进行组织优化。标题可以将内容形似或相近的新闻组织在一起, 使得版面更加合理有序, 更容易被人接受。

二、新闻小标题的制作要求

与新闻的主标题相比, 小标题的制作同样需要遵循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规范, 在有限的篇幅内, 利用精炼的语言, 突出新闻的价值。而不同之处在于, 新闻小标题的制作, 需要遵从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或者可以说是原则:

1. 结构感

所谓的结构感, 是指小标题必须对新闻的整体起到串联的作用, 使得新闻显得更加合理, 更加有序, 具有较强的整体性。新闻主标题的作用, 在于突出新闻的亮点, 解释新闻内容, 对新闻进行科学的评价, 在新闻报道中起到“点睛”的作用。而小标题对于自身所描述的章节内容来说, 同样发挥着点睛的作用, 但是其更主要的作用, 是对于新闻报道的结构组织。对于读者而言, 应该可以通过对小标题的串读, 大致了解文章整体的内容、结构、关键和重点。同时, 从新闻整体的编写来看, 小标题的结构感也是稿件写作时的必然要求。换言之, 编辑记者在对新闻稿件进行编写时, 会首先制作出小标题, 然后根据小标题, 对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排列, 确保文章的思路严谨清晰, 结构紧凑。

2. 逻辑感

逻辑感, 是指新闻小标题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性, 使得读者可以结合标题内容, 对新闻内容进行相应的逻辑推理, 充分体现出事物的发生、发展、高潮和解决, 又或者表明事物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等。新闻小标题的逻辑感, 一方面, 可以充分体现出新闻整体行进的脉络, 保证文章的流畅性和合理性, 另一方面, 也在客观上再现了新闻报道的采访过程。如果新闻报道的小标题缺乏逻辑感, 会使得读者感觉到文章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 反映出新闻报道的采访准备不足和写作时思路的混乱, 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3. 视觉感

视觉感是凌驾于结构感和逻辑感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是标题形式上的要求。对于一片新闻报道而言, 视觉感的最低要求, 就是小标题的格式必须统一, 将肩题、主题和副题搭配使用, 而更高的要求, 则是小标题的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甚至语言风格要保持一致, 这样, 不仅可以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清晰, 还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激发其对于新闻阅读的兴趣。

三、新闻小标题的语言技巧

在制作新闻小标题时, 除了需要注意上面提到的三个原则之外, 还必须重视语言的技巧, 充分体现出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

1. 用词准确

用词准确是拟定标题的根本, 也是影响标题质量的关键。如果没有对用词进行合理推敲, 无论内容多么生动, 始终是不可取的。因此, 对于新闻标题而言, 必须切实保证用词的准确性。词语越准确, 使用得越恰当, 则表现力和说服力也就越强。例如, 在某报纸的报道中, 小标题为“庆祝我国建国60周年”, 乍看之下没有问题, 但是仔细推敲, “建国”一词明显不够恰当, 应该改为“新中国成立”, 使得表达更加清晰。

2. 结构简洁

新闻标题的结构应该尽量简洁, 语言必须凝练, 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要做到小中见大, “取一于万, 收万于一”, 使得读者可以根据标题, 对内容进行联想, 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 在对部分私营煤矿主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抨击时, 一片文章的小标题为“看, 他们穷得只剩下钱了”, 起到了极佳的效果, 不仅十分简洁, 而且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一句话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实际上, 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 并不存在固定的方法和思路。每一个标题的拟定, 都是编辑人员结合新闻报道的内容, 运用相应的技巧和经验制作出来的, 其中不乏灵光一闪的情况。因此, 做好新闻标题, 主要还是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创新。

摘要:结合新闻小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和作用, 从结构感、逻辑感、视觉感等角度, 对新闻小标题的制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期进一步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

关键词:结构感,逻辑感,视觉感,新闻小标题,制作

参考文献

[1]肖潘潘.从结构感、逻辑感、视觉感看新闻小标题制作[J].新闻实践, 2012, (8) :90-94.

[2]林奇.创意性新闻标题制作六招——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标题分析[J].中国记者, 2012, (6) :72-73.

最美孝心感中国 篇4

一、少年励志,遇逆境坚韧面对

2009年的冬天,皑皑的白雪覆盖着龙江大地,向人们昭示着北方冬天的独有魅力。但是,对于当时刚上二年级的高雨欣来说,这个冬天来得有些残酷而令人生畏。高雨欣的妈妈与爸爸,由于感情破裂,刚刚离婚。妈妈带着高雨欣和当时仅有5个月大的妹妹,回到了绥化市望奎县老家,暂时寄住在姥姥家里。姥姥家的房子低矮简陋,狭小拥挤,条件不是一般的艰苦,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还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舅舅,时常会失去理智。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高雨欣转学到了望奎县第三小学。家庭的变故,学校的辗转,环境的巨变,条件的简陋,对一个9岁的小女孩儿来说,每一条都足以将她压垮。

梅花不因寒冷而凋谢,雏鹰不因狂风而怯懦。高雨欣身上就有这样一种不向生活屈服的坚韧品质,凌霜傲雪,展翅翱翔。在学校里,高雨欣比其他同学都要勤奋,利用别人玩耍打闹的时候,她将自己落下的功课渐渐补上,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在期中考试上拿到了全年级第一名的骄人成绩,让老师为之欣慰,让同学为之钦佩。而在家里,高雨欣显得异常懂事,接过了所有的家务活儿。面对困难,虽然她嘴上不说,但是,却在心里偷偷地告诉自己:“你是个坚强的人,不要被困难吓倒,要用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一切逆境,勇敢地走下去。”

二、执着追求,挑重担支撑家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上天并没有因为高雨欣的坚强,而多给予她一丝眷顾。刚刚在姥姥家安顿下来不久,突如其来的意外,让高雨欣的生活,再次遭受了重创。因为舅舅的一次精神病发作,持刀将妈妈砍成了重伤,妈妈被紧急送进了医院进行抢救。就在那一刻,高雨欣的天塌了,一个9岁的小女孩儿,面对命运的无情,她所能做的,除了向上苍祈求,只有默默地任眼泪流淌,她多么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来妈妈的平安。万幸的是,妈妈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性命,但是,右手却落下了残疾,不能干重活,也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这件事以后,高雨欣更加懂得了妈妈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更加珍惜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的每一天。从那一刻起,高雨欣暗自发誓,她要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生命,帮妈妈撑起这个家。每天给全家人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平时,还要照顾未满周岁的妹妹。这些外人无法想像的劳动,让这个花季少女一夜之间长大成人。虽然一开始,年幼的高雨欣也无法做好,但不服输的性格和严峻的现实逼得她只能坚持下去。记者问高雨欣,是什么让她有如此的决心和毅力做到这种程度?高雨欣回答道:“妈妈好不容易才被救活,以后妈妈不能照顾这个家,那我就来照顾这个家。每一天的生活让我明白,原来家的温馨是大家在一起,每个人都有一张幸福的笑脸,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不管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三、以孝之名,舍小节彰显大义

妈妈痊愈之后,因为无法干重活,所以就在学校附近人多的地方卖起了烤串,平均一天能赚四五十元。放学后的高雨欣,责无旁贷地帮妈妈卖起了烤串。从那一天起,一个稚嫩却洪亮的吆喝声,在烤串摊上不时响起:“烤肠、烤面筋、烤肉串儿。”

夏天,炽热的阳光烘烤着每一个人,高雨欣和妈妈更是要在火炉边,忍受着烤炉的高温,顾不得拭去额头的汗水,手里烤着,嘴上还要吆喝着。而到了冬天,厚厚的衣服让烤串变得很不容易,尤其是冰冷的寒风让人不愿意伸手,可是,高雨欣的手因为要烤串,不但露在外面,却一刻不能停下。刚开始,因为动作不熟练,冰冷的小手,不是被烧红的铁签烫到,就是被扎到。每当这个时候,高雨欣的妈妈,就止不住地擦眼泪,作为母亲,她的心像被刀切了一样疼,看女儿麻利地忙活着,自己就在旁边止不住地哽咽。而每当这时候,反而是高雨欣用无邪的笑脸宽慰妈妈,高雨欣对记者说:“妈妈总觉得我受到了很大委屈,其实我觉得,只要和妈妈在一起,我就觉得很幸福。”

卖烤串除了要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心理上的难关。试想一下,一个花季少女,没有阳光、草地、脚踏车,更没有吉他、花香、放风筝,每天与烤炉、炭火打交道,心理上会有多么大的落差。而放学后,自己的顾客往往都是白天一同坐在教室里的同学,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烤好的肉串,高雨欣自己从来都不舍得吃一根。每天看着同龄的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吃着一支支喷香的烤串,任谁都会觉得对这个孩子太残酷了。但是为了生活,为了分担母亲的压力,为了让家人能生活得好一点儿,高雨欣没有抱怨,没有委屈,甚至都没有觉得难为情。她认为,卖烤串是自己凭劳动自食其力,是掌握了一项其他小朋友都不会的本领,这么一想,也就不会不好意思了,反而有一种自豪感。

虽然高雨欣的叫卖声,还是每天都会响起,但她的事迹,已经让全国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动。2013年,高雨欣被评为“全国十大孝心少年”。随后,又获得了“黑龙江省道德模范奖”、“感动龙江十大人物提名奖”。新闻媒体也陆续报道了这位卖烤串的孝心少年:央视1套《新闻联播》、央视12套《社会与法》、央视13套《朝闻天下》,黑龙江卫视《新闻夜航》、《黑龙江日报》等媒体,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绥化市望奎县的高雨欣。社会上的慈善机构也对高雨欣伸出了援手。当高雨欣一家收到一辆崭新的烧烤车时,她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先用它烤一串给妈妈吃。

就在前不久,高雨欣在初中升学考试上,4科考试每科都取得了100分的满分,以全县第一名,考入了绥化市望奎县第四中学。考试结果一发布,母女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妈妈眼含热泪,不停地说:“考得真好。”而高雨欣却难得地撒一回娇:“哎呀。你女儿考得真好,你教子有方,快奖励奖励她吧!”

高雨欣有一个梦想,她想有一天,带着妈妈游遍世界各地。这个用孝心铸就的梦想,像金子一般闪耀,指引着高雨欣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

经济感 篇5

关键词:心理契约,员工,工作态度

一、研究的问题与目的

心理契约是在1960年Argyris提出的, 在1962年由Levinson定义一个概念[1]。他认为是破坏员工的组织承诺感是心理契约违反心理契约或责任主观知觉和认知评价[2]。它描述了员工对收入低于认知意义。许多学者认为心理契约破坏意义上的态度和行为的员工将会有一个显著的负面效应, 如心理契约破坏将降低员工的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等更深层次的研究, 学者们, 也发现心理契约破坏感觉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是受其他一些中介变量的中介作用。

二、理论基础与假设

(一) 心理契约破坏感和员工工作态度

心理契约的定义是雇员和雇主之间并未明示, 对对方有各种期望的无形约定[3]。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是受一系列因素Rousseau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这些因素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组织和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 第二个是来自个人的内部因素。与正式合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心理契约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修改。心理契约的变化既有它的内涵、形式和合同关系发生变化, 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个人特点也会导致员工心理契约的破坏。

心理契约破坏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 是指员工对组织不能履行心理契约和员工的贡献比例的一个或更多的责任的主观感知。所以, 当人们感到内心的心理契约破坏, 将会有一个消极的态度。基于此, 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心理契约破坏感对工作态度有负向影响。

(二) 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

组织支持感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OS) 指的是指的是员工感知到的公司如何看待他们的贡献, 如何关心他们的利益[4]。

Eisenberger等人认为, Eisenbergeretal指出, 当员工觉得得到高度的组织支持, 根据互惠原则 (reciprocal norm) , 员工产生对企业的责任感, 提高员工自身的组织承诺。

因此, 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在组织员工显示很高的期望, 会导致更好的努力工作反馈和激励。因此, 提高员工的组织支持感, 也显示了一些期望。结果是员工感到组织支持交换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心理契约, 它有一个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理契约破坏将降低员工的组织支持感。Aselage Eisenbergeretal建议在文献评论中, 当员工感知到的组织绩效的心理契约, 井将产生更高的组织支持感。这将提高员工的责任感, 帮助组织实现组织目标。一旦遭到破坏, 但规格的常见, 所以不要过敏的人来执行各自的义务, 工作态度是负面的。

基于此, 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心理契约破坏感对组织支持感有负向影响。

假设3:组织支持感在心理契约破坏感和员工工作态度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Levinson H, Price C R, Manden K J, et al.Men, management and mental health.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2]Morrison EW, Robinson S L.When employees feel betrayed:A Model of how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develop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22:226-56.

[3]王晓莺.海归人才群体现状、引才问题及对策思考[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 (01) :66-69, 65.

[4]Eisenberger R, Huntington R, Hutchinson S, et al.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6, 71:500-507

经济感 篇6

无聊空虚是大学生群体手机依赖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陷入无意义感,即所谓“存在的空虚”( existential vacuum) ,当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个体就无法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感与价值感,而只能被自己内在的空虚萦绕,这种内在的空虚就是无聊[5]。

对于无聊与手机依赖行为的关系,前人的研究更倾向于从无聊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以及有限的文献指出无聊更易产生成瘾行为。鉴于上述,笔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4 年4—7 月通过对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探讨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法,于2014 年4 月选取河南地区3 所高校( 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 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回收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18 份,问卷有效率为97. 2% ,其中男生197 名,女生221 名; 大一年级111 名,大二年级109名,大三年级103 名,大四年级95 名; 理科生198 名,文科生220 名。所选被试年龄为17 ~ 25 岁,平均年龄( 19. 85 ± 1. 15) 岁。

1. 2 方法

1.2.1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PS)

采用黄时华等[6]修订的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该问卷共30 个题项,分为二阶因子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外部刺激表示对环境刺激的低感知,内部刺激指个体自我创造兴趣的活动能力低下; 外部刺激的单调性、孤独感、紧张感、约束性,内部刺激的自控力、创造力,共6 个维度。采用7 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1 ~ 7 分,分数越高表明无聊感越强。该问卷Cronbach α 系数为0. 87,重测信度系数为0. 80。

1.2.2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

该量表由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修订[7],采用1( 从不) 至5( 总是) 点计分,共17 个条目,包括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4 个因子。失控性指使用者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不能自控,戒断性指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出现挫败的情绪反应,逃避性指利用手机回避一些现实问题,低效性指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的效率。量表的Cronbach α 为0. 87,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χ2/ df = 2. 67,RESM = 0. 04,GFI = 0. 91,IFI = 0. 90,CFI = 0. 89) ,适用于诊断青少年或大学生的手机成瘾。

1.2.3生命意义感量表(MLQ)

采用Steger等编制、刘思斯等[8]修订的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有9 个项目,整个量表分为“拥有生命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2 个分量表。其中“拥有生命意义感”分量表,高分代表被试感觉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且有目的的; 而“寻求意义感”分量表高分代表被试正在努力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该中文修订版总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 71,2 个分量表的 α 系数分别为0. 81 和0. 72。

1.3统计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问卷填写均采用独立、无记名方式。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 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检验,检验水准 α = 0. 05。

2 结果

2. 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无聊感手机依赖得分比较

男生无聊总分高于女生(t=2. 13,P < 0. 05 ) ; 大四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总分高于其他3 个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2. 63,P < 0.05) 。见表1。

2.2无聊感手机依赖行为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其中手机依赖行为与无聊感的单调性、孤独感、紧张感、约束性维度呈正相关,与自控力、创造力维度呈负相关( P值均< 0. 05 ) 。 无聊感与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 r =- 0. 31,P < 0. 01 ) 。另外,手机依赖行为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 r = - 0. 20,P < 0. 01) ,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正相关( r = 0. 31,P < 0. 01) 。见表2。

注: * P < 0. 05,**P < 0. 01。

2.3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手机依赖行为对无聊感的回归系数为0. 32,拥有生命意义感对无聊感的回归系数为- 0. 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将生命意义感( y) 这一中介变量代入回归方程后,发现手机依赖行为对无聊感( x) 的回归系数由原来的0. 32 降为0. 28,说明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 w) 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率为: 0. 32 × 0. 31 ÷ 0. 33 ×100% = 30. 06% 。见表3。中介效应依次检验的回归方程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男生的无聊总得分情况高于女生,与Vodanovich等[9]研究结果一致,即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体验无聊。Zuckerman等[10]研究也发现,男生的无聊易感性量表得分高于女生。Polly等[11]提出,无聊的性别差异在童年时期比较明显; 而Seib等[12]则发现女性更容易无聊。笔者认为,在总体上无聊的性别并没有差异,本研究中差异可能和抽样有关,个体的无聊感体验因人格特征而表现出个体差异[13]。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男生、女生都应设法消除无聊,用有意义的体验去充实大学生活,而不是在打发无聊的过程中虚度光阴。

本研究还发现,大四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得分高于其他3 个年级,可能的原因在于大四面临毕业,一方面基础课程都结束了,自由时间更多; 另一方面大四学生面临考研、就业,需要时刻关注录取以及就业招聘信息。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 r = 0. 31,P < 0. 01) ,其中无聊感的总分与手机依赖行为的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维度都呈正相关,且与失控性维度的相关程度最高( r =0. 30,P < 0. 01 ) 。说明大学生的无聊水平越高,就可能在手机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不能自控,之前的研究[5]也表明无聊与较差的冲动控制能力显著相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高无聊倾向者更容易产生成瘾行为,如酗酒、药物成瘾、病理性赌博或网络成瘾。另外,无聊水平与手机依赖行为的低效性维度相关系数为0. 29,说明大学生因无聊而产生的手机依赖行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效率。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与无聊感总分呈负相关( r= - 0. 20,P < 0. 01 ) ,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外部刺激因子( 单调性、孤独感、紧张感、约束性) 均呈负相关,其中与单调性的相关程度最高( r = - 0. 50,P < 0.01) 。单调性是引起无聊最重要的因素,如Ahmed[14]把此因素命名为“兴趣缺乏”,重复枯燥的外部环境易引起无聊,从而影响个体拥有生命意义感的程度。黄时华等[6]认为具有高度倾向无聊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将外部环境刺激知觉为单调受约束的,更多地体验到孤独感。本研究说明,当个体拥有生命意义感体验越强,对来自外部环境刺激的单调性、约束性以及孤独感、紧张感体验就越少,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如Frankl[5]认为,当个体缺乏生命意义时,更容易陷入无聊的境地。生命意义感与内部刺激因子( 自控力、创造力) 均呈正相关,内部刺激反映的是个体创造自我兴趣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创造力,能在各种环境下保持自我充实的个体,往往不易无聊,拥有的生命意义感体验程度则强。

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的大小为30. 06% 。大学生群体空闲时间多,容易产生无聊感,由相关分析结果可知,个体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然而手机依赖行为程度的高低,受个体拥有生命意义感水平高低的影响,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手机依赖行为不仅受无聊情绪所影响,也受到生命意义感以及个体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

对大学生无聊感、手机依赖行为、生命意义感三者关系的关注与探讨,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参考,对深入了解“手机低头族”的形成机制有一定参考意义,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 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探讨,有助于大学生对生命意义感的内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更好规划与指导大学生活。高校应引导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命意义体验,减少无聊的体验,防止无聊引发的不良行为及后果,减少手机依赖行为,促进大学生珍惜和把握好大学生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

无聊感、手机依赖行为以及生命意义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本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探索性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本研究选取的被试是大学生群体,以后的研究应该拓宽研究的被试群体,增加其适用性。其次,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补充纵向研究,增加结果的信效度。目前国内研究者对无聊感的关注多限于无聊的消极影响,但Gosline[15]提出,当人们不再满足于无聊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时,无聊状态将会转变为未来生活挑战的动力,因此对大学生无聊感的探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的意义感与价值感,同时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进一步探讨降低或消除无聊感的调适方法,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去探索生命中更有意义的事。

摘要:目的 探讨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深入了解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河南地区3所高校418名大一至大四学生,采用无聊倾向问卷(BPS)、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测量。结果 男生的无聊总分高于女生(t=2.13,P<0,05),大四年级的手机依赖行为高于其他3个年级(F=2.63,P<0.05)。大学生无聊感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31,P<0.01),手机依赖行为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20,P<0.01),无聊感和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r=0.31,P<0.01)。拥有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30.06%。结论 生命意义感可以部分调节大学生在无聊时对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

经济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的ACS患者, 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从中选取60例, 年龄44~78岁, 平均 (63.19+10.65) 岁。其中男38例, 女22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7例, 初中18例, 大专25例, 本科10例。28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32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入院前有ACS病史。

1.2 方法

1.2.1 对患者的干预方法

应用疾病不确定感技术对入选患者均进行细致的护理干预。首先制订疾病不确定感护理计划: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护师一起实施。挑选在心内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执行该技术, 由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年资较高的主管护师逐一审核, 对每一项均进行评定并修改、完备, 对患者不能接受的干预项目进行逐条分析, 查找原因。固定1名主管护师负责出院患者的随访工作[1]。安排3~4名轮班护士切实按路径表的内容详尽、具体地实施, 并且安排2名责任护士逐条逐项进行评价并完善。

在CCU期间:①入院0~30min之内:对患者解释入住CCU期间的必要性, 详细的讲明持续心电监护、注射器泵的应用知识及需要注意的事项。②入院30min~24h,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③入院24~48h期间, 针对该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病情的转归及影响因素, 向患者进行耐心讲述, 以消除其紧张和忧虑。

转入心内科病房后的护理干预:①在48~72h的时间内, 主管护师向患者详细介绍各种运动和疾病的相互关系, 开始执行详尽的Ⅰ期康复计划:在室内开展全面技能型活动。每天2~3次, 患者的运动强度设定在基础心率上每分钟再增加20次, 运动时间控制在5~20min之内。②在72h~7d的时间内, 主管护师详细向患者讲明所用药物的药名、剂量、应用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认真告知必须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 减轻体重, 根除诱发因素。③入院7d至出院前的时间内,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 要让患者掌握心绞痛发作时正确、及时的急救措施, 要耐心向患者讲明硝酸甘油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

对患者进行随访:①负责随访的护士在患者出院2周之内, 根据患者住院时的具体情况, 进行1次必要的电活随访。嘱咐患者在出院1个月之内到门诊进行随访。主管护师要认真叮嘱患者在出院2~3个月之内实施详尽的Ⅱ期康复训练计划:每天运动1~2次, 患者的运动强度达到心率增加到最大心率的70%, 患者如略有疲劳感, 运动时间保持在20~60min之内, 可采用慢跑、散步、骑自行车、做体操、练太极拳等多种运动方式。②在出院的第2个月的时间之内, 随访护士要进行1次电话随访, 内容包括仔细讲解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让患者第3个月的时间内来门诊当面随访, 进一步加强其正确的治疗观念, 使其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患者出院4~6个月期间要实施Ⅲ期康复训练计划:嘱患者每周运动3~5次, 使其运动强度达到心率增加到最大心率的75%~80%, 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min, 患者的运动方式可采取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做耐力运动等各种方式。在患者出院第4、5个月时间之内随访护士要分别进行1次电话随访。出院第6个月时间之内, 要求患者来门诊行当面随访。

1.2.2 评价方法

对各研究项目均采用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技术按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进行实施。根据要求量表内容效度为0.92, 信度系数为0.865。量表计分要切实应用1~5分计分法, 共计25个项目, 合计总分在25~125分之间。所记分值越高, 代表疾病不确定感就越强。如果疾病不确定感的记分大于总分数的50%, 即≥62.5分即被认定具有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对疾病不确定感的评分要分别在患者住院24h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的时间之内完成。

1.2.3 统计学方法

患者均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详细分析各种数据, 采用计量资料以 (±s) 来表示所有数据。

2 结果

所有患者共发放问卷50份, 收回50份, 经统计有效问卷数量49份, 有效回收率99%。所有患者均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 所有患者人院24h内、出院时、出院6个月疾病不缺定感评分分别为 (87.13±6.54) 分, (56.80±7.44) 分、 (47.2±5.45) 分, 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出院6个月时与入院24h之内相对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患者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时) 常常因为短时间内突然发病、病情危急, 导致疾病不确定感。原因为:一是不能理解所面临紧急的病情状况, 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充满心间;二是患者缺乏该病的相关知识和不了解现在较先进的治疗护理措施, 对该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充满猜测和疑虑;三是该病需应用多种药物治疗和相关的监测设备, 使患者无所适从。四是ACS患者需要终生服用降脂药, 表明疾病不确定感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密切联系, 护士要指导其疾病不确定感问题的解决。有国外资料表明, 冠心病患者中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在62.5分以上的占76%。国内资料显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有疾病不缺定感, 一定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疗效和疾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国内研究指出, 信息支持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应用的系统规范, 较好的有效降低了ACS患者疾病不确定感[3]。本研究显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从入院时的93分降至出院后6个月时的42分。疾病不确定感可指导患者正确的面对疾病并积极寻找信息支持。另外主管护师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 对患者详细讲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注意的事项, 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需要指出的是疾病不确定感同时也有着局限性, 个别患者住院时接受干预教育较好, 出院后却没有继续坚持, 疾病不确定感仍然存在。

摘要:目的 探讨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方法 选取ACS患者60例, 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较入院24h内明显降低。结论 应用疾病不确定感技术可显着降低ACS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技术

参考文献

[1]Carde AH, Hansen AM, Kristiansen J, et a1.Comparison of Uncertainties related to standardization Of urine samples with volume and creatinineconcentration[J].Ann Occup Hyg, 2010, 48 (2) :171-179.

[2]Hszln TA, Nordrehaug m, Hsnestad BR.A qualitative study of dn information need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their pref-erences fOr follow up contact after discharge[J].Eur J Cardiovasc Nurs, 2010, 4 (1) :37-44.

存在感的幸福 篇8

QQ面板不大,名额有限,因为工作联系变化频繁,我对好友的保质期一般预设三个月。

对于这种昙花一现的写手,想留下来只能是寄望我眼光走神。她却一直让我活在她的好友里。

她说,那篇稿子促使她不顾父母反对,坚持在高考志愿上填了中文系,让她不再惧怕同学嘲笑自己的作家梦,让她有信心面对编辑部的退稿……

请原谅我这样长篇累牍地引用她的话。你们无法想象,一个对杂志极度自恋的编辑,面对这样一个写手时,内心该是有多么的欣喜,餐饮发票里刮出5块钱也不过如此。我与她不过数分钟的交集,后果竟是改变了她的人生选择。

有点欣喜和惶恐交织。我很有自知之明,无力也不想扮演所谓“人生导师”之类的角色。虽然这在当下很流行,但我一直很保留地认为,那更多只是一种职业谋生,离真的人生其实很遥远。

工作的意义,对有些人来说,是外在的荣耀或者虚荣,于我而言,更在意一种“存在感”,如尘埃之细弱,空气之轻缈,能被忽略于无形,却不能被拒绝在有形之外。

加班晚回,路过小区门口的路灯,看它在夜里放着微弱的光;上班偷闲,去楼顶花园看三角梅,被雨水冲刷得失了浓烈的色彩;一到冬天,头上的天空就灰灰的,少有蓝天和白云,心情也黯然……这些或饱满或淡薄的感受,你和我,应该都有过。

也许,我们还曾看过同一片云,心头同样百转千回,只因某种私人化的感念,各自暗表而已!

青春期的你我,灵魂飘忽动荡,奈何心情太多,适当的表情很少,很多时候,受困于找不到情绪的出口。需要的,其实就是找到一种存在感,你说的,你想的,有另一个人感应,也许,在不经意间,所有的一切就变了。

世界那么大,我们算什么?选择着,寻找着,感受着,这就是生活。高中版给我的真实,就是在你的存在中,寻找我的生活。至于结果,不做过多的设想。也许就和那位作者一样,某一个偶然的时间,我们可能相遇或相交,被改变或者一成不变,全在于自己。无意之举,却是有心而为。

“动”感青春 篇9

运动,似乎天然地和年轻联系在一起。可是,在这个还“动得起来”的年纪里,我们都“动起来”了吗?

运动绝缘体

[属性]能躺绝不坐,能坐绝不站,能站绝不走,能走绝不跑。一上体育课就无精打采,经常有些溜号的小绝招。以女生居多。

场景1

杭州某高中。老师刚在说着今天体育课要跑3圈热身,小M便惊惶地向身边的好友一个劲地使眼色。

“干吗?”

“咱逃吧!跑3圈还不要我命啊!”

“你少来,才三圈能要什么命。你都这体型了,跑几步有好处。而且,怎么逃啊?你上节体育课就已经请过那个特殊的假了,你总不至于一个月来两次吧!”

大部队开始挪动了,小M开始减速,减速,最后干脆就开始走了。还没等老师注意到她,她已经捂着肚子走到老师身边了。“老师,我肚子疼,你,你,你有没有卫生纸啊,我不行了~~”老师无奈地挥挥手,小M一边故作痛苦状地向教学楼跑去,一边回头偷偷地向好友挤眉弄眼。

倒!这也行啊……

场景2

“都不知为什么高中还要有体育课,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我每次上体育课都带本书去,就当是自习课了。”其实不单单是体育课,只要提起体育两个字,广州七中的菲菲就是一脸的不畅快。一身臭汗、极度疲累、灰黑的手指头,这就是体育给菲菲的印象。

菲菲惟一参加的运动就是学校规定的体育达标测试。对于这些测试,菲菲的评价倒还不错,原因是她觉得连她这样非一般与体育绝缘的人都可以通过,那是够简单够体贴的了……

“其实逛街买东西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运动啊,逛街很累的,但我对此就是乐此不疲!”说完这话后,我的访谈也结束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记者说话

前不久,上海市首次降低了中考体检的“门槛”,为的是“方便考生填报志愿”——否则将有许多同学因为一张体检报告单而无法报考自己心仪的专业。这到底是不是个善举姑且不论,我们要面对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身体素质下降了!

早就不是节衣缩食、吃糠咽菜的年代了,父母更是百般呵护,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呢?前面的场景或许已经告诉了我们原因。

相信大多数“运动绝缘体”们都是爱美的,但是什么样的装扮能敌得过洋溢着健康和青春的身体呢?不要告诉我你欣赏的就是林妹妹的病态美……

运动半导体

[属性]原本也和运动绝缘体一样对运动不来电,突然有一天一道光芒射来,于是便有了光电反应,这道光芒,往往来自别人的眼球……

场景1

投篮~漂亮——动作漂亮!进了?我们边上看得都捏了一把汗,眼睛被球勾着走,可是球哪去了?看客们一脸迷茫,这才反应过来:球不但没进篮筐,还飞过了篮架……

回眼看那个和樱木花道几分神似的投手,潇洒的一挥手,再一捏拳头,陶醉得不得了。

“嘿!那不是没进吗!!”我奇怪地问。“Hoho,他那是在耍酷呐,用来吸引咱们女生的。”我们都笑了。他用眼角的余光瞥过我们这个角落,看似漫不经心,但我们分明看到他眼里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期待。我们就笑得更凶了。

这个家伙肯定有王子病,但看在他的确下过苦功夫,而且还能笑死别人的份上,就算他厉害吧!

场景2

“礼拜天去逛街吗?”

“不去了,我要去练瑜珈。”

“你不是在练有氧操吗?”

“不去了,效果不好。我听说还是瑜珈好一点。”

媛媛刚上高一,但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身材发愁了。每次洗澡,她都不得不在镜子中注视身上那些永远也不想见到的多出来的肉肉。为了减肥,节食、吃药、喝茶……该试的都试了,运动当然也不例外。

原本没什么运动细胞的她可是下了血本了,连着跳了一个月的有氧操,汗也流好几桶了,可一称体重,不过少了1Kg——这不,她又开始新的尝试了。

“为了不让别人叫我‘圆圆’,再苦再累,也值!”媛媛咬牙切齿地说。

记者说话

打篮球原则:得分不重要,动作最重要——这话咋这么耳熟呢?哦~Jay说的!

为了耍酷,为了减肥,为了长个子……不管为了什么,至少他们开始动了。

然而,对于这些目的,运动也并非一试就灵的神丹妙药。假如“药效”不彰,但愿你也能从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而不是在失望中又变回“绝缘体”。

运动超导体

[属性]他们是学校里的体育尖子,他们是运动场上的佼佼者,他们怀着美丽的梦想——仅仅是进入体育院校?太小瞧他们了,他们的目标是到大赛场上去摘金夺银!一句话,他们天生和运动超级来电。

黄向欣从赛场上走下来,光亮的头顶上布满细密的汗珠。细问才知道,他不仅是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篮球校队的成员,而且还是广东省青年篮球队的,在二沙岛训练时,通常由9:00AM练到12:00AM,再由3:00PM练到6:00PM。所以,刚才的比赛的强度只是a piece of cake!

也许有人的命就是为篮球而生的!小黄虽然只有短短三四年球龄,就已经好厉害了,最近还被招进国奥队。说到这里,他谦虚地说只是试训,还不是正式成员,可是这种机会在一个17岁的高中生身上也已经很难得了。

练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苦,晒,渴,累”是他进省青队训练时深刻理解的“四字真言”。省青队个个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才,小小的他,面对如云的高手,他也曾经气馁过,“我的身体条件没那些人那么好,而且我整天受伤,我的膝盖、腰都伤得挺严重。但是,为了梦想,我不会放弃的!”

说起偶像VINCE CARTER(卡特),他一脸崇拜的样子,他相信只要努力就肯定会有卡特一样的成绩。问及理想,他说他目前十分憧憬打大学联赛,毕竟已经高三了,离大学就差几步,他希望进入中山大学,然后能够在联赛上和各路精英一较高低。

记者说话

是的,有些人就是为运动而生的!他们挥洒汗水,他们忍受伤痛,他们挑战极限,这一切都只为心中那个不断飞升的梦。

他们中不是所有人都能登上辉煌的颠峰,当然也不是每个年轻人都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他们的努力永远都能激动我们的心。

结束了对小黄的采访,已经是夕阳西下了。夕阳确实好美,但总是比不上旭日东升令人震撼。在我们的内心里,不都和小黄一样藏着一份期待吗?期待着明天的精彩,期待着与阳光赛跑!

我想,这就是运动告诉我们的。

运动发电机

[属性]没有考核的压力,没有特别的目的,没有事业的愿景,他们把运动融进了自己的生活。也许他们的水平有限,但他们热爱着,快乐着。他们不需要通电,他们体内就有一架永不停息的发电机。

Tanson,珠海一中学生

你不要看我现在这么壮,以前初中时候我很瘦很没力气的,有一次看到女同学被别人欺负,也只能去叫老师帮忙,我没有勇气去帮她。那时觉得自己很懦弱。

因为这,上了高中我就想去学柔道,想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一些,这样可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但珠海那时还没有柔道,偶然一次机会,我看到了跆拳道的宣传单,就照着地址去了训练场。

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才发现,和我一起训练的大多是比我年龄要小的学生,但在道场这里是没有年龄之分,只有级别之分,见到级别比我高的,那怕是小学生,我也得叫他们师兄、师姐,而且向他们鞠躬。开始还真有一点接受不了,但很快就习惯了,而且还很享受那种和他们一起“玩”的感觉。

练跆拳道一年后,我的身体明显健壮了很多,而且病痛也少了很多。

其实健体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思想、精神、意志等内在方面的锻炼。跆拳道很注重“道”的修行: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在运动中我领悟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最起码的,练武术不是用来打架,而是用来强身健体、锻炼意志、愉悦人生的。我开朗了很多,之前内向的我,开始爱“玩”了,运动场上有什么我就能玩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和别人友好相处。

自强,自信,笑对人生,如果说收获,这应该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墨墨,上海市北中学学生

我住的这个区有一个不大的广场,每个周末,这里都聚满了年轻人,打街球的、玩轮滑的、跳街舞的……如果你在其中看见一个系着帅帅的头巾踩着滑板飞驰腾跃的女孩,那就是我了。

我享受驾驭滑板的感觉,风吹过发际的爽,汗珠飞溅的酷,朋友情谊的笃。我参加了一个叫做“挑战者”的业余滑板俱乐部,这里有很多都是像我一样的高中生,有不少还是重高里的尖子生。没有人抽烟,没有人阴郁和颓废,有的只是一起飞翔的快乐,还有当你摔倒时伸来的手掌的温度。

我还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去年国庆黄金周,我和来自上海、杭州和宁波的几个同好一起徒步走杭徽古道,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穿行在密林中。同行的人都说我没有小女子的娇弱,倒有几分阳刚之气。夜晚露营的时候,当我拿出针线包来帮助他们缝好那些白日里蹭破的衣裤,他们才想起来我到底是个女孩子——于是我便得了个“侠骨柔情”的美誉:)。

当然,回到学校,我还是会安静地读书、上课,我只是觉得,“郁闷”和“柔弱”不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标签。

记者说话

运动的最高境界就是“玩”,会玩的人才会快乐。

组织支持感研究述评 篇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正逐渐增大,各个组织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不断地要求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以创造出更多的绩效和价值。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出现,新兴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众多学者们也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中来。员工和组织的关系是决定其工作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Stinglhamber et al,2013) , 国外学者van Knippenberg等( 2007) 指出 , 当今的研究主要从两种视角来探讨员工与组织的关系,即社会交换理论( Social Exchange Theory) 和社会认 同理论( Social Identity Theory)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和互惠规范原则 ,雇佣关系是一种用忠诚和努力换取物质财富和社会情绪需要的交易,而组织支持感(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也正是基于社会交换和互惠规范产生而来( Eisenberger et al,1986) 。掌握组织支持感影响员工态度和行为的作用机制,对改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等积极的组织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一、组织支持感的概念和测量

Eisenberger( 1986) 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 ,提出了组织支持的理论,并对组织支持感做出了定义:员工对于组织如何重视他们的贡献并关心他们的利益的知觉和看法。这其中包括两种含义:第一,员工对于组织在多大程度上重视他们的贡献的信念;第二,员工所感知到的组织对他们的关怀。正是这两种主观性体验构成了员工的组织支持感。

关于组织支持感的测量,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就维度方面来说有着不同的研究结果( 见表1) 。西方学者们一直采用由Eisenberger( 1986) 编制的组织支持感问卷( SPOS) ,该问卷包括36个条目,采用7点计分方式( 1= 非常不同意,7= 非常同意) 。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70。每一个条目都显示出对主因素的较高负荷,各条目之间相关为0.42~0.83。

中国学者宁 ( 2010) 根据组织支持感的二维结构模型, 编制了一个10个条目的组织支持感量表。该量表采用7点计分( 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 ,分数越高表示被试自我感知的行为与问卷中的描述越相符。量表包括两个子量表, 工作支持感子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779,生活支持感子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742,组织支持感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720。各因子的负荷值在0.509~0.777之间,具有较好的效度。凌文辁等( 2006) 根据其提出的组织支持感的三维结构模型编制了组织支持感量表,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工作支持、员工价值认同和关心利益,共24个条目,采用6点等级计分,子量表和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92、0.85、0.89和0.96。

二、组织支持感的理论基础、前因和结果变量

( 一) 理论基础

组织支持感是探讨员工与组织关系的重要变量,它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出发来解释员工—组织关系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组织支持感的研究是基于社会交换理 论、互惠规范以及组织拟人化思想的基础之上。社会交换理论认为,雇佣关系是一种用努力和忠诚来换取实际利益和社会奖励的交易,员工与组织的关系正是建立在这种交易之上。员工对与组织交换关系质量的评价可以预测其态度和行为。交换关系越好( 得到较多的组织支持) ,员工就越会重视组织的利益并留在组织里。这是因为互惠规范使员工产生一种义务感,激励员工回报组织对自己的善待,于是组织支持感就会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绩效、工作满意度和角色外行为等。而如果员工对交换关系不满意,认为付出没有得到等同的回报,则可能会使员工想要脱离与组织的关系,产生工作退缩行为,如缺勤、迟到和工作不积极。Levinson( 1965) 指出,员工会将组织代理人的行为当做组织本身的行为。这样,如果员工受到上级的良好待遇,就会很自然地将这种有利对待视为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组织支持感便随之产生。

( 二) 前因变量

Rhoades和Eisenberger( 2002) 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发现了影响组织支持感的前因变量主要有公平、上级支持、组织奖励和工作条件这三个因素。其中,公平与组织支持感的正相关最强,其次是上级支持和奖励 / 工作条件。程序公平作为公平的一个组成因素,和POS有很强的关系。Shore等( 1995) 认为员工通过对组织中像工资增长和职位提升这样政策的认识而产生对程序公正的评价, 员工通过对程序公正的不断感受,而自然产生POS。在工作中,组织代理人的行为常常被员工视为是组织的意愿,员工会把组织拟人化,上级的言行和对待员工的方式就代表了组织的做法。如果员工从上级那里得到了有利对待,便会把这种上级支持视为组织给予他们的支持。Shanock和Eisenberger( 2006) 的研究指出,上级支持和组织支持感以及员工的角色内外行为有正相关。因此,这种由上级的行为引发的支持感会深深地影响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在人力资源实践中,对员工贡献的认知被认为与组织支持感正相关,许多研究都探讨奖励和工作条件与组织支持感的关系。奖励 / 工作条件这一影响因素与组织支持感的关系是相对较弱的,Rhoades和Eisenberger( 2002) 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在路径分析时,只有控制了公平和上级支持这两个因素后,奖励 / 工作条件与POS才有单独的联系。

( 三) 结果变量

组织支持感可以有效预测情感性承诺、工作满意度、工作正情绪、保留在组织中的意愿和离职倾向等因素。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投入、压力、离职前退缩行为和角色外行为有中 介作用。Shore等人( 1991) 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承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是正向关系。Shore与Wayne( 1993) 发现,情感性承诺与组织支持感对顺从与利他行为有正相关,但持续性承诺则与这两者呈负相关;此外,组织支持感比起情感性承诺及持续性 承诺对员 工的组织 公民行为 有更佳的 预测力。Eisenberger( 1986) 的研究指出 ,较高的组织支持感会让员工产生自己是组织的重要成员的身份认同感,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职业流动与离职行为。Arokiasamy( 2010) 指出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和离职倾向有显著相关。Beheshtifar等( 2012) 的研究也表明,组织支持感和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有显著相关。

三、组织支持感与组织认同的交互作用

组织支持感和组织认同都能很好的解释和预测员工—组织关系,近年来,众多学者分别从这两种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和详细的探讨。组织支持感和组织认同所分别代表的社会交换过程和社会认同过程有着不同的前因变量,这两种角度的研究往往是彼此相互独立的,但也不能排除它们在影响组织行为时有交互作用的可能。van Knippenberg( 2007) 的研究指出, 在预测工作退缩行为时( 离职倾向、缺勤) ,组织支持感和组织认同有交互作用。魻mer Turun觭和Mazlum覶el觙k( 2010) 的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对组织认同有显著影响,组织认同在组织支持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国内学者沈伊默( 2007) 的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对组织认同和留职意愿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同时,它通过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对个体的留职意愿、同事间利他行为、个人主动性、人际和谐和保护公司资源产生间接的影响。前人的研究纷纷指出组织支持感 对组织认同是有影响的,那么组织支持感是否可以促成组织认同呢? van Knippenberg( 2007) 指出,组织支持感源自对交换关系的评价,公平和奖励与交换关系的积极评价有关。而组织认同源自对自我和组织相似性的知觉, 若组织具有良好的吸引力,则组织认同可以被加强,于是良好的交换关系( 高组织支持感) 则可能会促成组织的吸引力,从而增加组织认同。

另一方面,虽然组织支持感和组织认同的交互作用已被证实可以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也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显著的。van Knippenberg( 2007) 在其研究中指出,组织支持感和组织认同的交互作用与离职倾向和缺勤有显著的负相关,但这种相关关系仅对于低组织认同者来说是有效的,对高认同者来说,这种相关关系很弱甚至不显著。同样的 ,Stinglhamber等( 2013) 的研究也 表明 ,组织认同 低时,提高组织支持感可以减少员工加入工会的可能性,但当员工的组织认同很高时,组织支持感的高低对其是否加入工会没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组织支持感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及行为的关系可以被较强的组织认同所减弱甚至中和。这其中可能的原因在van Knippenberg( 2007) 的研究中得到分析, 他认为,社会交换过程意味着个体和组织的关系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心理实体,而认同则意味着两者是一体的,组织包含于个体的自我概念之中。因此,高组织认同会导致个体较少地通过交换质量来评价与组织的关系,即使交换关系的质量不好,高组织认同的个体也很少可能会从组织中退缩,因为退缩会违背他们与组织保持的自我一致性。

组织支持感和组织认同可以分别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它们的交互作用也可以产生影响,但交互作用的影响对于高组织认同的个体来说又有不显著的可能。从纵向的角度提出假设,一个新进入组织的员工,高组织支持感会提升组织吸引力,从而提高他对组织的认同并影响其工作态度和行为;而随着时间的延伸,员工的组织认同则占领着主导地位影响着其工作态度和行为,组织支持感的作用逐渐减弱。

四、局限与展望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介绍了员工—组织关系研究中常用变量———组织支持感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并梳理了国内外对其理论基础、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研究。还探讨了组织支持感和组织认同的交互作用对员工工作态度和 行为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新进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和组织认同的动态变化做出了假设。

上一篇:城市养老下一篇:反应器压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