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设计

2024-11-02

数学作业设计(精选12篇)

数学作业设计 篇1

在数学教学中, 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数学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数学学科问题,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然而, 对如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 利用数学作业来促进学生发展, 大部分教师关注的并不多.教师往往使用现成的辅导资料布置作业, 对作业缺少设计, 以至数学作业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多例题仿做, 少综合创新;多统一要求, 少自主选择;多书面作业, 少多样化练习;多标准答案, 少开放创新.这种作业形式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受到压抑.鉴于以上的认识, 我们要设计“有营养+味道好”的数学作业, 使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趣味盎然, 又能得到发展.所谓“有营养”指数学作业能给予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积极的作用.“味道好”指数学作业能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如何设计“有营养+味道好”的数学作业呢?

一、“有营养”的数学作业要具有层次性,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学生是有差异的, 学习程度也不尽相同, 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了”, 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而教师设计作业应因人而异.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 “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 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 建立作业“超市”, 让学生自由选择, 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教师可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一星题、二星题、三星题三个层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选择摘不同的星星.

如, 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后, 设计这样的作业:

★一块长方形菜地, 长6米, 宽4米, 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个正方形花坛, 周长40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校要在操场上用16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花坛, 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怎样围花坛里种得花最多?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 让学困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让优秀生“跳一跳”摘到自己所需的“果子”.

二、“有营养”的数学作业要具有实践性, 让每一名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同时,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 提倡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 在教学中设计实践性作业,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 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 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 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 体验1千米.测量自己一步的长度, 然后放学回家时数一数自己走了几步, 估计家到学校的距离.学习了“小数的乘法”后, 帮家长算一算这个月的水电费.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后, 通过测量计算家里的圆柱体杯子, 茶叶罐的容积.学习了“比和比例”知识后, 要求学生测出学校某处一棵树的高度, 等等.这样的实践性作业, 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 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 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三、“有营养”的数学作业要具有开放性,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知识的创新者

设计巧妙、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又能解决问题的开放性作业,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 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 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 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创造意识.另外, 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 学生容易下手, 学困生做得了, 优秀生做得好, 能使所有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 体验成功, 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进行大胆创新.

如, 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后, 设计如下题目:

新华书店周一到周日售书情况如下:周一400本, 周二450本, 周三350本, 周四380本, 周五500本, 周六880本, 周日850本.请你根据上述售书数量制成折线统计图.如果你是书店经理, 你看了一周售书情况, 会制定哪些销售策略?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销售策略, 在销售量低的几天, 有的人可能会采用打折优惠, 有的人可能会发宣传广告, 有的人可能安排在门口分发气球或表演节目等招揽顾客.在销售量高的双休日, 可能会增派导购、收银员等.

这样开放性的数学作业, 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 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 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四、“味道好”的数学作业充满情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 作业设计时, 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数学作业融入游戏中, 作业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如, 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 让学生和父母一起用扑克牌“算二十四点”;学习乘法口诀后, 让学生之间“对口令”.在学习“可能性”前, 让学生玩一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等等.这些游戏类作业, 有时让学生和学生玩, 有时让学生和家长玩.这样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作业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快乐了.

除了游戏类作业, 绘画式的作业也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如在学完“认识图形”后, 让学生剪下学过的图形, 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拼成美丽的主题画.学习“平移和旋转”后, 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 设计美丽的图案.

除了游戏类、绘画类作业让学生感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改变数学作业标题呆板和单一的状况, 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 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作业, 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 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 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 傻了, 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 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这样的设计在中低段尤其合适, 能改变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还比如将作业中“判断题”改为“啄木鸟看病”或“明辨是非”;“选择题”改为“沙滩拾贝”或“大浪淘沙”;“计算题”改为“粗心大意回收站”.这样, 在学生的心目中, 数学作业变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五、“味道好”的数学作业形式多样

周而复始的做形式单一的作业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让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 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要赋予家庭作业新内容, 新形式, 这样学生做起来才会乐此不疲.

首先, 设计的题型要多样化, 除了经常出现的如:填空题、判断题、口算题、作图、解决问题等, 也可以让学生写数学日记, 数学小论文、调查报告、查阅资料等.如, 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后, 让学生统计一周家里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写调查报告.统计班级中同学每天使用零花钱情况, 进行分析, 提出合理使用零花钱的建议, 等等.又如, 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 查阅分数的起源;学习了“年、月、日”后, 课外查阅关于闰年的知识, 探索为什么“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一闰”详细内容;学习了“圆的周长”后, 查阅圆周率发现的过程, 等等.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 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 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 通过查阅, 使学生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 也能激发学生勇攀数学高峰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 做题方式多样化.除了笔练以外, 还可以有口头作业, 实践操作等, 在上面文中已经提及, 这里不再重复.

通过多样化的作业题型、多样化的答题方式的训练,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概念进一步明确, 计算能力得到加强, 审题能力得到培养.总之, 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六、“味道好”的数学作业体现自主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作业的设计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 主动获取知识, 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 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 自我控制, 自我解答, 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 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 中高段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 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 再用喜欢的方式对这一板块的内容进行整理.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 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 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刚开始训练时, 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 学生基础好的话, 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 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在复习整理的基础上, 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一份单元检测卷.在编制的过程中, 几名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 列出知识点, 确定题型, 分工编题.编制试卷的过程, 既是学生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又是同伴合作交流, 分享成功体验的过程.

又如, 学校召开运动会等其他主题活动后, 让学生围绕活动主题, 设计作业, 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几题解答.摘录学生编写的有关运动会的两道题目:

(1) 滨海小学在运动场的外侧一周插了40面旗子, 每隔40米插一面红旗, 在两面红旗中间插了两面黄旗和一面蓝旗, 操场的外侧一周有 () 米.

(2) 三年级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列队进行广播操比赛, 人数在220至260人之间, 如果排成8列不多也不少;如果排成10列则少2人, 如果排成12列则少4人, 则三年级共有 () 人.

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 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个性、特长, 较好地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

作业设计的艺术可谓无穷无尽, 让我们逐步从“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实践中逐步去探索更多的方法来设计作业, 使数学作业“有营养+味道好”.那么学生就能游出题海, “愿做”、“爱做”、“乐做”, 成为数学作业的主人, 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作业设计 篇2

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

 

马风英

(青海省大通县第四完全中学)

初中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课程,说它复杂并不是指这门课程的内容复杂,而是针对现在初中生的心理因素及学习状态所言。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于课堂甚至对于教师都有特别强烈的逆反心理,那么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而初中数学课程中最应该注意的除了课堂讲课之外,就应该是作业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因此,如何通过作业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数学作业的设计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作业体现科学性,围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作业,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作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作业来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设计初中的数学作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各方面着手。

一、正确的选题很重要

课堂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那么,选择最合适和最经典的题目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甚至在讲课之前就应该提前选好作业,选题的时候,可分为三步骤。第一步是最基本的练习题,这类题目应该是紧扣主题,大致和例题相仿的题目,这是为了加强学生新知识的接受和应用能力,这类题目基本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出。第二步是能力题,较第一类题目稍增加一定的难度,这类题选题一定要经典,可以将课堂所讲的知识点糅合到一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这类综合的题目是为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类题目,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完成。第三步是拓展题,这一类题目可以选择和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或者思路较为发散的类型,其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其二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正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二、批改作业是关键

作业布置合适了,接下来就是批改作业了。作为一名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去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首先从学生的字体就可以发现学生当天的情绪,而从他们的做题步骤就可以发现他们到底对课堂内容掌握了几分,通过这两点我们就可以了解每一位学生对本堂课的喜爱程度或者是掌握程度。这样长期下来,我们就可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兴趣或者特长,毕竟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百分之百掌握知识,也不是所有的学生这节课不懂下节课也不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长所在。因此,通过批改作业我们就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了。

三、巩固作业也是必要的过程

为学生设计合适自己的作业,然后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后,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补充学生的不足和提高的部分。这里,教师可以选择让部分学生上台来讲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及解决方式。适当地让学生上台讲课,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去讲,如有不够完整的,再由教师来补充,让学生以他们那个年龄段更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去讲解,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营造了较为融洽和轻松的课堂气氛。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篇3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数学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54-01

我认为教师在没计数学作业时,应围绕如何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会,如何体现数学严密的逻辑思维特点,如何促进学生巩吲知识,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检验教学效果,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等来没计和编排,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目标性与针对性相统一

每一堂数学课都有其教学目标,作业的设计应围绕这个目标的完成来设计和安排,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确定的目标要求也不同,固而练习设计应具有针对性。

二、适应性与全体性相统一

初中数学作业的没计,一定要做到学生能够适应,而且让全体学生作业时都感到满意。

三、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

初中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基础,而且作业的要求具有发展性。因此任何时候的数学作业,都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基础题供全体学习练习,从而获得必需的数学,同时又要而向全体,因材施教,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谋求最佳发展。

四、启发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数学作业的没计要突出启发性,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作业的完成受到启发,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业的没计要注意形式多样,尽力做到灵活多样,变中求活,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

由于数学逻辑性强,讲究思维严密。“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而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瞻前顾后,层层递进,力求连贯,使练习具备完整性和连续性,让学牛在接受练习的进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体会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同时,练习还要突出层次性,使各类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

六、诊断性与补救性相统一

作业的一个功能就是诊断功能,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才能了解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准确获取反馈信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补救。这要求教师在没计数学作业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可事先设计一些备用的机动的作业以便加以补救,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这里决不能让学生重复机械的重做作业,犯教师之大忌。

这里,笔者就数学作业没计再次强调教师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我们数学教师要树立素质教学观念。长期以来的数学教学总是围绕“升学率”,“应试教学”的目标,加班加点,“汗水精神”,搞得师生团团转,结果学生的数学素质并没有提高,这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失误。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伟大号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中学数学教学之中,无疑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因此,在中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之中围绕素质教育:1.数学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学中,学生中往往会出现“优、中、差”三种学习情况。素质教育强渊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一个学生掉队。因此,我们在数学没计之中要根据数学学习中的“班情”、“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差生”迎头赶上,实现“一个都不少”的教育目标。2.数学作业没计要同绕《数学新课程标准》来设计。《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新时期由国家教育部组织,依据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制订。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牛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认识能力,学生的运用能力方而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新目标。因此,数学作业设计一定要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来没计。

总之,我们在数学作业没计时要围绕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新时期的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结合自己的“学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中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从中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去考虑。为什么不少中学生怕学习数学呢?一学就感到头痛呢?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在作业时考虑学生心理方而少。

数学作业设计 篇4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更多的是逼迫性学习,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小学生天性爱玩,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多将趣味性融合进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好更快地接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成绩。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当即演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起立;(2)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起立;(3)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起立。通过这三个问题不仅可以快速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调节课堂气氛。

二、设计对比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如,今天课堂学习除法,在做作业时就会认为解题时都是用除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对比性,将新旧知识进行不断地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教师就可以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体积,接下来再来一题是计算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这样通过两道题的解答,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不同,最终形成的数学水平和理解能力也有很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多拿出几套教学方案和作业设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设计出不同的题目难易程度,争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进而共同进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分成三个层次,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进行布置, 然后将分层后的作业都布置下去供学生进行参考,进行有选择地做作业,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掌握情况来完成作业。

四、设计探究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将生活实际联系到课本中,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以此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养成时刻运用数学方法对生活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课本,根据课本中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自己动手操作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之后写出自己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经历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属于轴对称图形,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完全依靠书本的定律和公式来设计,要注重课堂练习题和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寻找有价值的数学题型,找出一些具有开放性质的题目。设计开放性作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使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 ““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多个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梯形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而成的,这时有的学生可以通过求三角形和正方形之和算出面积,有的学生直接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用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差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通过三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篇5

麒麟小学:何所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七、八十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做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吧,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且由于这种作业对他们讲太“小儿科”了,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去多动脑筋和检验,总是相互之间比谁先做好,谁先给老师批,至于说错个个把题目也只是一笑而过——我只是粗心而已吗!而不良后果不仅是这些学生错了个把题目,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这种不讲质量只求速度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后面学生的解题心理,也想着快点完成,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基础,长此以往,学生就会

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正确解答了,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

成绩。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⒈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7×6=()

口诀:()

口诀:()

5×7=()

7×3=()

口诀:()

口诀:()

⒉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7=

7×()=3

5()×4=28

7×()=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7×7-7=7×()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两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

A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 54÷9×8

3×6÷2

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⒋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

B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四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三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只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对于学优生,则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

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又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反思: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后,可以设计以下三类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

A、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组填空题。(1)一年有 个月,其中有 个大月,个小月。大月有 天,小月有 天。还有一个月份,它的天数比其他月份都少,这个月份是 月。(2)2005年所有的大月共有 天,所有的小月共有 天,二月有 天,全年共有 天。2005年共有 个星期零 天。(3)2008年是 年,全年有 天。2009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 年 月 日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5)今年寒假,我们从1月25日放假,到2月19日开学,一共放了 天。(6)妹妹在外婆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共62天。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也可能是

月和 月。

B、制作年历: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年份,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幅精美小年历。

C、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源,完成一张数学知识小报。

设计反思: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发展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类似“☆级、☆☆级、☆☆☆级”或“A、B、C”这样体现三种难度的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当然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篇6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巩固与延伸,也应包含此义,我们应当考虑作业的现实意义与趣味性。身为小学数学教师,我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革,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做法。

一、丢开纸笔束缚,动嘴谈谈说说

思维活动是隐匿的抽象的活动,要借助语言来传达来呈现。孩子在课上所学知识是否已经掌握,不是仅凭考试测验才能体现出来的。孩子们如能把所学的知识通过给家长讲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作业形式。首先,小学数学难度不大,家长一般都能起到辅导与帮助的作用,所以把学到的知识给家长讲一讲,家长就能很好地掌握孩子的听讲与学习情况。其次,在讲解过程中,孩子有表达不畅或思路不通之处,可以得到家长的及时帮助,这对孩子的所学是个有益的补充。再次,孩子通过给家长讲题,能产生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从而促进孩子对学习发生更大的兴趣。最后,孩子给家长讲题,无疑是孩子与家长沟通的一种良好形式。这不仅加强了孩子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练习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在家长会上,家长们很肯定我的这种留作业方式,他们有的说发现这样做作业能提醒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有的家长说能及时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有的家长说能让孩子从笔纸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时间与家长多交流了。

二、巩固课堂所学,作业牵手游戏

好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业的兴趣,莫过于让作业与游戏相联系。我们常说要寓教于乐,对于作业而言,让作业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孩子们自然兴趣倍增。这是毋庸置疑的。为巩固课堂知识,我常将作业设计成需要动手动脑的游戏型作业,以吸引学生们做作业的兴趣。

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这一章后,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设计郊游图,为大家画出你最喜欢的景点的路线图,并标明方向和位置关系。作业收上来后我一看,学生们的作业做得保质保量:直尺作图,彩笔标注,铅笔说明等,有的同学还标上了公交车线路。看着学生们的杰作,我不禁想到,用这些当导游图都可以了。画图游戏中完成作业,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让孩子们懂得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广。

三、拒绝纸上谈兵,注重实际感受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材的编排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加注重学以致用,注重所学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一定要多多联系生活实践,注重抽象知识与真实现实的吻合。

例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我给学生们留下这样的做业:1、让学生计算一下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远,这是认识千米单位;2、回家后量一量一家人的身高,感受一下一米的长度;3、亲自用直尺量一量书本的厚度,了解一厘米大约有多长。当孩子们能背诵书本上的单位换算后,这并不一定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当抽象知识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这才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当我看到家长带领孩子们在阳光下通过测影子的长度来计算学校里旗杆的长度时,我相信,我留的这一道作业题会让孩子们不仅是掌握一种数学方法,更是让孩子们明白了数学为生活服务、实践才能出真知的科学道理。

四、注重实践活动,知识服务生活

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地在生活中运用上,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动脑去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易于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增加生活的技能。学以致用与在应用中练习提高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我们教给孩子数学知识,归根结蒂还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所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才是学数学的根本意义所在。学生在做这样的做业时,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动手实践的乐趣。

例如,我们在学了“统计”的内容后,我给学生们留的作业是把你的书橱里的书做一下分类统计,看有哪些是科技书,哪些是文艺书,哪些是你有教材教辅,并给自己的书橱提出两点建议。在同学们的周记作业中,我发现同学们做得那么认真、全面。而且有的学生的建议提得很中肯,其中有一个学生统计后得出的结论是,教辅太多了,科技书太少了。他的这一结论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随即家长为孩子减压,购买了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科技图书。有趣的作业让孩子们感到学数学真的很有用处的。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视野

我们采用的人教版的教材中,在例题后常有一部分内容是“你知道吗”,这些知识是对教材所学内容的一个拓展与补充,起到扩展学生视野与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的作用。由于篇幅有限,这些内容恰如一个引子,给学生们引出一条探索的小路。我在留家庭作业时,特别关注这一方面。首先,他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其次,能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增长见识,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会感到厌倦。关键是,如果一个孩子真的对数学的神奇发生了极大的兴趣,那岂不是授之以渔了?

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让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焕然一新,化腐朽为“新奇”,焕发生机,需要教师多动脑筋,精心设计,拓展作业的宽度,让我们的学生在开心快乐中既能学到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在做作业中锻炼能力,提高水平,甚至让孩子们爱上数学、迷上数学。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7

小实践性和开放性功能齐备, 充分发挥学生

学的潜能, 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数学作业, 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 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方法。, 同时也是学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倡导真家◎实学习张三力口号的, 提出培养, 传统的学生创新、具有很大主观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庭起了教师们的反思川机械性的数学家庭:首先作业在, 内容枯燥内容及形式, 形式上引作单一, 作业过分要求数学的严谨性, 同学业尤其是数学学科缺少生活化、儿童化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偏离得太, 很远, 设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缺少热情。其次, 在具计体源和的具教体学运过用程, 中学, 生教缺师少几应乎用不意讲识知。识的来

由此可看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 传统的作业观念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必须进行深刻

的改革。而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角度, 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应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使每个人都能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 使数学在不同的人群身上有不同的发展。因此, 我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家庭作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布置作业要求生活化, 让学生主动探索互相交流, 让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完全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得到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1. 生活观察:

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做一名生活的细心人, 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轴对称图形, 可以是剪的、画的, 甚至还可以折。

2. 生活调查: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 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当孩子们拿着自己调查之后的统计表在小组里侃侃而谈时, 当他们因白色污染的猖獗而义愤填膺时, 我知道自己这样的家庭作业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了, 更延伸到了学生的课外。

二、把家庭作业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完成作业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 家庭作业学生是没有选择性的, 学生做作业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老师要修改观念, 充分发挥作业的自主性。作业本身是课堂知识的扩展和延伸, 布置作业时并不是完全脱离教材知识, 而是结合教材知识巧妙地来布置自主作业。同时, 老师也不要勉强学生, 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自主做作业。

在教学中渗透“整合”、“综合”观点, 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重新审视知识的内涵, 这样的家庭作业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设计童趣性的家庭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作为出发点, 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渴求尝试形式新颖, 有新鲜感、探索性、开放性、与实践密切联系类的创新类题目, 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业完成的质量,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旧观念会把学与玩分得很清, 认为学就是学, 玩就是玩。学好了, 才能玩;学不好, 就不能玩。渐渐地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 而不是一种兴趣, 做家庭作业只是完成任务, 根本不投入感情, 更谈不上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所以,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把一些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成“玩”,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后, 设计一次“扑克牌”的游戏性作业, 即:两名学生用手中的数字卡片快速“出牌”然后轮流报出结果, 记录谁对得多谁便获胜。

四、利用开放性作业, 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

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8

一、创设作业情境,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标理念下, 教师可以在作业中创设一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在学习数学概念时, 教师要尽量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 提供观察、操作、猜想、归纳、验证等方面的背景材料,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 学习球面上的两点间距离的概念的时候, 可以拿一个地球仪 (比例尺为六千万分之一) 和一根皮尺, 让学生思考解决如下问题:

(1) 估算出上海到美国洛杉矶的距离.

(2) 计算上海到洛杉矶的距离 (由地球仪可知上海靠近北纬30°, 东经120°, 洛杉矶靠近北纬30°, 西经120°) .

此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概括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兴趣浓厚, 人人积极思考、探索, 经过试验、操作、推理、计算, 比较轻松地掌握了球的距离的概念及求解的方法.

二、注重因材施教和布置作业的层次性

每一名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 在认知方法、认知发展和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要以分层布置作业作为契机, 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要对习题进行精选再精选, 保证每个习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 学生做完后能从此题中总结一类题的通法, 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当然, 分层次布置作业不是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 而是把作业设计成不同的档次, 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课后作业:

2.1 习题3.3:T1 (2) (4) , T2, T4.

2.2 阅读教材并分析课本中介绍高斯的算法是否为“倒序求和法”.

2.3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25n-2n2.

(1) 求证:{an}是等差数列;

(2) 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的最大值.

思考题:

(1) 总结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有哪些求法?

(2) 若作业3中的前n项和Sn改为Sn=25n-2n2+1, {an}是等差数列吗?试提出一般性结论并给出证明.

通过布置分层作业, 面对全体学生, 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设置思考题,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

三、注重研究性作业, 将实际问题模型化

不少教师认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比较难开展, 原因在于选题较难、持续时间长难以监控、评价标准多样无法全面量化等.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 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 使问题得以解决.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的问题就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操作性强的研究性作业.

如在复习三角函数时, 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作业:

题目 解方程2sin2x+sinxcosx+cos2x=2. (目的是巩固简单三角方程的解法, 要求学生思考多种解题方法.)

变式1 实数a为何值时, 方程2sin2x+sinxcosx+cos2x=a有解? (目的是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变式2 实数a为何值时, 方程2sin2x+sinxcosx+cos2x=a在undefined上有解?

变式3 2sin2x+sinxcosx+cos2x>a, 对一切x∈R都成立,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变式4 2sin2x-asinx+cos2x>0, 对任意undefined都成立,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变式2, 3, 4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并灵活运用.)

变式5 若2sin2x+sinxcosx+cos2x=a, a∈R, 讨论方程在[0, x]上解的情况. (目的是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生解完练习后, 让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以上习题考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习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了哪些数学思维方法、从中获得哪些启示等, 并在讲解后进一步完善文字材料.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篇9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设计时, 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 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游戏、故事、谜语等, 通过多种渠道,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 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 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基于此, 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 以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数学作业。如“数的组成”“乘法口诀”的练习, 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 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 进而使其在游戏中掌握新知识。又如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后, 教师可让学生在家里与家长玩扑克牌游戏, 边玩边计算两人手中扑克牌包含的数字的和与差。这种趣味性的作业设计,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够产生更好的作业效果, 从而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性作业能够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 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题多变是开放性作业常见的类型之一。这种题通过适当变换条件和问题, 能起到一题多用的作用。既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如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面包2元、矿泉水3元、蛋糕4元、饮料5元, 小明有15元。 (1) 都买面包, 最多可以买几个, 还剩几元? (2) 都买蛋糕, 可以买几个, 还剩几元? (3) 还可以怎样买, 正好把钱用完?通过这样一题多变的训练, 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三、设计分层作业,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不能“一刀切”, 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 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基础、中、难三个层次, 让学生自由选择, 会做哪个就做哪个。这种作业设计一般应遵循对低层次的学生采取低起点、不放弃、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取有变化、多思考、多反馈的原则;对高层次的学生采取多变化、有挑战、促能力的原则。围绕这些原则设计作业, 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四、设计应用性作业,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性作业主要是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例如, 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 教师可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 通过步测的方法, 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 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 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设计这样的作业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 又使学生在搜集信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提高了应用意识和能力, 发展了创新思维, 同时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 培养了学习致用的能力。

五、设计实践性作业,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增选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 开发实践应用环节, 加强试验和各类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乐于动手, 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教师可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如在学完“统计”后, 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 去调查一个星期家里扔掉多少塑料袋, 画出统计图, 进而说一说为了保护环境,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设计,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巩固了知识,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篇10

一、设计阶梯式作业, 让不同基础的学生自主选择, 拓宽思维

数学课程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性格各异的学生,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这导致了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与不同的发展潜能, 就是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 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减少统一性, 增加选择性与弹性, 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 都能得到提高。

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圆的面积”一课时, 可布置这样的一些题目: (1) 公园圆形喷水池半径4米, 请求出它的面积。 (2) 学校圆形花坛直径8米, 请求出它的面积。 (3) 一个圆形沙堆, 底面圆的周长是28.26米, 求这个圆形沙堆的底面积。 (4) 把一根长12.56分米的铁丝, 先围成一个圆, 再围成一个正方形, 谁的面积大?大多少?这样, 既保证了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同时又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 达到熟能生巧,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 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设计尝试型作业,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尝试型作业也就是预习作业。课前通过学生自学教材、查阅资料, 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完成一定的练习。例如, 学习“圆的认识”之前, 让学生玩手中的圆纸片, 通过折折看看, 说出对圆有哪些新的认识。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研究达成共识: (1) 圆对折出现一条折痕, 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圆的直径, 从不同角度折, 能折许多条, 说明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 (2) 对折若干次后发现折痕在圆的中心有一个交点, 它就是圆心。 (3) 对折痕的一半是半径, 且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4) 圆心将直径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 说明同一个圆内一条直径的长是半径的2倍, 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研究精神。

三、设计应用型作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开发运用能力

决定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 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看待、理解数学和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对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要尽可能地融入到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 再实践, 再提高,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 根据给出的硬纸板、尺子、剪刀、胶水, 请你帮制药厂制作一个药盒的样品。要求盒子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 并求这个盒子的表面积和容积。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考虑问题的不同, 有些学生会考虑到盒子的接头问题, 还有接头的大小等等, 所以成品就会有差异, 但是学生在自己动手活动中一定能领略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用处, 并从中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和欣慰。

2. 在“实际操作”中应用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 留给学生这样的作业:一根30厘米长的绳子, 从任何两个地方剪断或折叠, 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各自通过多次实验、操作、观察、思考、比较, 最终得出“两端的绳子之和大于30厘米的一半能围成三角形”, 还感悟出“在三角形中, 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学生从枯燥的抽象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在“做事”中经松完成作业。这种作业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 强调学生的尝试、亲历、实践, 让学生在探索求知的全过程中, 增强了体验, 丰富了经验。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探索发现, 做学习的创新者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布置“开放性作业”, 能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发现, 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引导学生在作业中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 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课本上有不少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素材, 我们要挖掘这些潜在因素, 设计开放型作业, 让学生发散思维, 敢于标新立异, 提出各种问题, 大胆创新。内容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 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形式要活泼, 思路要开阔, 给学生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

五、设计研究型作业, 让学生求异创新, 发展综合素质

研究型作业, 即学生选择一个专题性内容, 对其中一个领域作广泛的学习与研究, 学习小组对所研究的难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总结研究的结论。这种综合练习, 能体现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 是一种最具创新色彩的作业。如在学完圆的面积后设置习题:学校要建一个圆形的花圃, 一半种花, 一半种草, 请你们小组为学校设计合理的绿化方案 (至少两种)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需学生展开想象设计方案, 并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设计绘图的进行, 内动、外动、互动的有机结合, 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学生创造的欲望一次比一次高涨。这种作业对于学生来说, 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 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 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 教师可以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这不仅能减负,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对数学作业不再厌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学校)

摘要:数学作业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本文从设计阶梯式作业, 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自主选择中拓宽思维;设计尝试型作业,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设计应用型作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开发运用能力;设计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探索发现, 做学习的创新者;设计研究型作业, 让学生求异创新中发展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数学作业设计之策略 篇11

[关键词]数学作业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21

教学改革已经推行好多年了,但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要手段,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习效率低,甚至阻碍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一、主要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道习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作业纯粹是在应付。

2.作业机械重复较多。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题型作为作业内容的主要模式,学生的作业陷入机械的抄写。

3.忽视学生间的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梯度,使得成绩优异的学生做无谓重复做题,而学困生对许多题目束手无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的形式单一。

5.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

这些是数学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无法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对教学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有效的数学作业是让学生巩固新知、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形成基本解题技能的方法之一。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作业设计应有生活元素。在作业设计上,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感觉,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识水平。在学习《旋转》时,生活中关于旋转的事例很多,我让学生举例学习、掌握旋转的相关知识,学生学得快、学得透、掌握得好,学习兴致高。

2.作业量要适当。“多做几道题总比少做或不做要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的练习,在复习时搞“题海战术”,这种操练式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3.作业应分层次设计。先将学生分层,再分层次设计作业,让学困生“吃饱”,学优生“吃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三类不同层次的内容。

(1)基础练习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如简单的计算、基本画图、熟记公式、定理运用等巩固练习,给学生布置与教材例题类似的作业,让学生仿照例题解题,以便掌握新知识。这类题主要针对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C组学生设计,作业量要少,难度要低。通过练习,使学困生能“吃饱”,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综合题。这类题主要针对B组学生,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给学生布置一些例题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灵活运用,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提升拓展练习题。这类作业要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主要适合于A组学生,给他们布置一些开放性和综合性的题目,使学生能把知识拓展延伸,提高学优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让学优等生“吃好”。

4.作业设计应有开放性和思想性。开放性的作业没有强制的指令性条件来束缚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和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通过假设、猜想、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己用的过程,将脑海中已学的知識唤醒并灵活运用的过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5.作业设计应有趣味性。作业设计要注重趣味性,把知识融合在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在“趣”中练,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取代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当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编或改编题目进行交流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

数学作业设计 篇12

一、作业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具有情境性的作业设计,能融入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认真主动去完成。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把数学作业融入到生活之中,从而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比如,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笔者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的作业题,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作业设计的大胆突破,使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笔者常在作业的设计中设置了一些能增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4人为一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来测量旗杆的高度,不能爬上旗杆,也不能想办法把旗杆倒下,测量的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课后,学生们的兴趣表现得非常浓厚,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很好地进行探究活动,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往往又需要教师来挖掘、来引导。教师的挖掘、引导,不仅表现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在作业的设计上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比如,在讲授“从问题到方程”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你能根据方程2x+3=10编一道应用题吗?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编题目,不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作业设计要注重层层递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完成练习,而不是给学生带来负担,增大压力,失去信心。因此,笔者在作业设计中,做到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作业分层,作业经常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出现,来为学生减负。

比如,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已知函数y=mx2+6x+1(m是常数).

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都经过y轴上的一个定点。

问题1:若该函数是一元二次函数,写出m的取值范围。

问题2:若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值。

问题3:若该函数的图像与y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上一篇:文化与商标翻译下一篇: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