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价值研究

2024-09-11

诊断价值研究(精选10篇)

诊断价值研究 篇1

脾脏结核十分少见, 且病理分期不同, 声像表现也不同, 因此常可能因为医师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的情况导致漏诊误诊[1]。超声仍然是辅助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 借助超声声像图大部分患者都可能得到明确诊断, 只是需要注意与脓肿、肿瘤等进行鉴别[2]。明晰脾结核各个病理分期、各分型的声像图特点, 是正确诊断脾结核的基础。该研究研究了超声检查对脾脏结核的诊断价值, 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脾脏结核患者55例, 其中男36例 (65.45%) , 女19例 (34.55%) , 年龄在25~62岁, 平均年龄 (43.2±5.9) 岁;临床表现: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盗汗及发热等症状, 其中伴有腰痛患者5例 (9.09%) , 伴有腹痛、腹胀的患者14例 (25.45%) ;实验室结核菌素的检查结果均为阳性, 且血沉加快, 其中涂片检查阳性的患者22例 (40.00%) ;所有患者均合并脾外结合, 其中伴有急性血行散播性肺结核的患者22例 (40.00%) ;胸膜结核患者14例 (25.45%) , 其中双侧胸膜结核患者5例 (9.09%) , 单侧胸膜结核患者9例 (16.36%) ;经过9~18个月抗痨治疗后, 病情由好转的患者33例 (60.00%) ;经过淋巴结穿刺活检检查结果证实患者19例 (34.55%) , 经过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患者3例 (5.45%) 。

1.2 方法

采取迈瑞的DP-9900黑白超声仪器、百胜的Du6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进行本次的检查, 探头频率设置3.5~7.0 MHz, 患者选择侧卧位、仰卧位, 观察患者的肾、脾、胰、肝、腹腔淋巴结, 主要观察实质回声、大小及形态, 同时观察是否出现占位, 占位的血流情况、内部回声、边缘、数目及大小, 同时对颈部有包块的患者, 要仔细观察, 并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该组患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及漏诊率, 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病理时期所呈现的声像图临床特点进行分型, 分为弥漫结节型、实性团块型及钙化型。 (1) 弥漫结节型:检查声像图可以看到脾脏有轻、中度的增大, 脾脏实质内可以看到多个低回声结节, 大小不一, 直径大概在2~5 mm, 边界比较清楚, 形态比较不规则, 内部回声均匀, 结节多数沿着脾血管分布, 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结果显示结节内没有出现血流信号。 (2) 实性团块型:脾实质内可以看到多个不规则的混合回声团, 边界很清楚, 大小大概在2.0 cm×1.5 cm~4.2 cm×4.0 cm, 内部的回声并不均匀, 部分患者还可以观察到斑片状的无回声。 (3) 钙化型:脾实质内可以看到很多强回声的斑点, 后伴声影。

2 结果

该组55例患者, 超声诊断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的患者42例, 超声的诊断准确率76.36%, 漏诊13例, 漏诊率23.64%。根据不同病理时期所呈现的声像图临床特点, 将其进行分型, I弥漫结节型患者41例 (74.55%) , II实性团块型患者5例 (9.09%) , III钙化型患者9例 (16.36%) 。

3 讨论

脾结核是一种肺外结核, 声像图下不同病理时期的表现不同, 超声诊断难度较大。脾结核一般分为原发、继发两类。而病理类型又可分为钙化、干酪样坏死、粟粒型三种。急性粟粒型脾结核通常显示脾脏内多个低回声结节, 边界清, 直径较小[3]。局灶性结核可呈单个或多个低回声结节, 有的形似肿瘤, 需要进行鉴别诊断[4]。钙化型是指结核菌侵犯网状内皮系统, 引起脏器深部病变, 并且在多年以后可形成钙化灶。一般在临床上弥漫结节型为粟粒型结核, 而实行包块为干酪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物浓缩、干燥后伴有钙盐沉着则为钙化型[5]。

虽然脾结核各病理分期声像图特点明晰, 但也难以诊断, 误诊漏诊率一直较高, 该研究中没有误诊患者, 但有13例患者漏诊, 漏诊率23.64%。而造成该病高漏诊率的原因为脾结核为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 因此医师重视程度不够[6]。而对脾结核各时期超声图像的认识不足容易导致误诊出现, 脾结核也难以与病史、实验室检查建立联系, 因此应注意避免误诊发生。

脾结核类型中, 鉴别不存在困难的是弥漫结节性结合, 一般根据声像表现即可判断。但实性团块则需要与脓肿、脾脏恶性肿瘤、脾脏血管肿瘤等进行鉴别。一般脾脏脓肿为单发边界清晰的结节。壁厚, 且液性区域可见密集的飘絮状、点状回声, 且患者多无结核病史。脾脏恶性淋巴瘤超声表现时常与脾结核类似, 但患者常伴有全身的淋巴肿大, 并且淋巴结一般无钙化情况。而脾结核患者淋巴结常有钙化情况, 有助于辨别, 难以辨别时也可以结合病理穿刺活检进行判断。脾脏血管瘤声像表现为结节单发或多发, 内部回声强, 因此可以鉴别, 但较大的血管瘤也可能表现为低回声结节, 其内部呈网状, 可以借助多普勒彩超, 检查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进行鉴别[7,8,9]。该研究中也辨别了I弥漫结节型患者41例 (74.55%) , II实性团块型患者5例 (9.09%) , III钙化型患者9例 (16.36%) , 说明超声检查对患者的结节类型有着较为准确的辨别能力, 临床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脾结核是少见的一种疾病, 借助实验室检查以及病史一般难以得出明确的诊断结果, 因此超声检测在脾结核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但是脾结核超声声像图各个病理时期各不相同, 需要医师有足够的认识进行明确诊断, 并且也需要掌握脓肿、肿瘤等声像学特点, 进行鉴别诊断, 必要时可进行病理穿刺活检, 保证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孟君, 杨高怡, 邵亚勤, 等.局灶性脾结核的超声造影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 30 (6) :531-533.

[2]安婷婷, 李甜甜, 王琦, 等.超声造影诊断脾脏局灶性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 (9) :1686-1689.

[3]简辉, 白铁成, 朱钟钟, 等.肝Ⅱ、Ⅲ段结核误诊脾脏上极恶性肿瘤一例[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4, 20 (8) :581, 586.

[4]孟君, 杨高怡, 倪卫东, 等.脾结核的超声造影表现[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7) :584-585, 592.

[5]刘向阳, 高彬, 赖敬波, 等.剖腹术中得以确诊的脾结核误诊剖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13, 26 (3) :3-4.

[6]莫艳平, 贾天利, 黄君, 等.不典型肝结核超声表现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4, 25 (5) :373-374.

[7]王志远, 吴泽惠, 谭勇刚, 等.超声对脾脏结核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 14 (1) :63-64.

[8]张国胜.脾脏结核CT诊断12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 (35) :245.

[9]朱德君, 曾芙蓉, 鲍世韵, 等.脾结核误诊结缔组织病一例[J].罕少疾病杂志, 2014 (5) :51-52.

诊断价值研究 篇2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诊断;骨关节疾病;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12-01

骨关节疾病的种类较多,一般有退行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需要了解患者患病部位的具体情况[1]。而多层螺旋CT这种诊断的方法,能够较快的对其进行扫描,并对骨关节内部的情况进行二维和三维的成像,能够在观察到病变部位各个方面的情况,使得该种诊断的方法对患者在疾病治疗方面有较为重要的指导作用,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3例骨关节患有疾病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3例骨关节患有疾病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女性有20例,男性有23例,年龄最小的有15岁,年龄最大的为64岁,平均年龄33.4岁。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的照射,有23例患者为骨折,骨折的类型有颈椎、肋骨、腰椎、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和骨盆。有13例患者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肿瘤的类型有骨肉瘤、骨囊肿、骨样骨瘤、骨巨细胞瘤和非骨化性纤维瘤。有7例患者为退行性的骨关节疾病,类型有髋关节、颈腰椎和膝关节。

1.2方法 对所用患者均采用多层的螺旋CT机进行相应的扫描检查,根据患者的X线照射,扫描患者病变的部位,采用薄层容积的方法,将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设置为每秒钟250mA,将床速设置为每周6.14-12.98厘米,螺距设置为0.798毫米,将扫描层厚设置为1.25毫米,图像重建的时间间隔为1毫米。通过相应软件的处理,采用二维平面的方法对冠状位、矢状位进行相应的选取,再对患者具体的病变部位进行不同角度的成像,对病灶选择合适的视角进行观察。对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时,采取剪切的功能进行三维图像的制作,然后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再根据相应的轴位进行图像的分析比较和相应的诊断。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种方法能够诊断的准确性达到100%,准确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骨折 有23例患者出現骨折,有29处骨折的情况,采用X片照射的方法,仅发现有20处骨折,有9处为细小骨折,X片照射没能及时的发现,而采用剁成螺旋的CT进行诊断,图像中可以清晰的显示出骨折的部位,同时可以看到患者骨折线的走向,而且对于细小的骨折也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来,有较强的立体感。采用二维的图像重建,能够在多个角度和平面对骨折线进行相应的观察,使其对病灶进行更加详细的观察。

2.2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诊断出13例患者,二维的图像能够在多个角度和平面对肿瘤的情况、形态和周围的转组织进行观察,同时可以将肿瘤的某些特征明显的表现出来,比如,能够较好的显示出骨样骨瘤中的瘤巢。三维的图像有较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对病灶进行良好的定位,对病变的范围进行明确的指明。

2.3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有7例患者为该类疾病,采用该种方法进行诊断,能够将骨关节的轮廓进行整体的显示,对骨增生的部位也进行良好的显示,还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旋转和切割对椎间孔进行观察,二维的图像就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患者骨关节的改变,对椎体骨质的密度、形态,椎间盘的突出情况,小关节的改变情况都能够清楚的成像。

3 讨论

多层螺旋的CT有较多的优势,能够在一次的扫描中,得到多层面的图像,而且图像的成像质量较高,还可以进行三维图像的建立,能够更加立体清晰的观察到骨关节相应的解剖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对X线照射进行不足的弥补[2]。尤其对于疾病较为严重的患者,不用对患者进行各种摆位和相应的解剖结构,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病痛,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3]。采用螺旋CT对骨关节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明确的发现骨折的部位和隐匿性的骨折,尤其对于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的骨折,能够将患者所有的骨折情况进行显示,还可以将骨折线进行清晰的显示还能够对软骨的骨折进行相应的诊断,这些都是采用X线照射所不能发现的。同时还可以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选择,对于四肢大关节隔着的患者,能够较好的显示关节的脱位情况和累及关节的现象,脊柱压缩的骨折情况,能够对脊柱骨折的类型进行区分,这些都有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对于骨肿瘤患者能够对解剖的结构进行清晰的展示,还可以检查出病变所涉及的部位和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为疾病的定性诊断进行相应证据的提供[4]。对于退行性的骨关节疾病,采用该种诊断的方法,能够清楚的看到椎管的径线,骨折突出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多方位的切割,对椎间孔进行详细的观察。采用该种方法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病变的位置,有效的避免了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综上所述,对骨关节疾病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能够对患者具体的骨折部位、病变部位和突出部位进行清晰的显示,对患者在诊断上提供了较大的帮助,还可以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因此,该种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建军,张嘉倪.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检查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3,21(11):186-187.

[2] 石永久,莫华梅.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2012,17(7):134-135.

[3] 董越,吴振华,岳勇,等.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13(02):120-121.

[4] 费军,张朝利,王宗烨,等.多层螺旋CT在创伤性关节骨折中的应用.骨与关节创伤杂志,2012,19(14):135-136.

肝脏良恶性肿瘤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肝占位性病灶患者,对所有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选择经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认患有肝脏肿瘤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28例,年龄20~80岁,平均(52.4±2.4)岁。患者病灶大小1.3~9.0 cm,平均(3.6±1.6)cm。患者中有原发性肝癌34例,转移性肝癌18例,肝血管瘤14例,肝硬化结节11例,不均匀性脂肪肝或者局灶性脂肪变性11例。

1.2 仪器与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仪器为彩超仪,造影探头的工作频率是2~4 MHz。采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IH技术,造影剂采用的是六氟化硫气体微泡,每次通过肘部浅静脉进行2.5 ml微泡混悬液的注射,需以团注的方式。造影之前需要先使用二维超声显示出肝脏内的病灶,之后将病灶位置、数目、大小和回声的特征做好记录,再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出它的血流分布情况,最后选择病灶最佳切面,切换成人造影模式,机械指数是0.08,注射造影剂的时候,启动超声仪内放入计时器,参照动态CT增强时的相应变化,把本组超声造影实时增强的过程分成三个时相:(1)动脉期,即注射造影剂后40 s内;(2)门脉期,注射造影剂之后40~120 s;(3)延迟动相,注射造影剂之后120 s以后。实时对病灶的灌注过程和回声的强度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包括增强的方式、强度、时间及随时间变化的表现等。将动态造影数据采集保存在机器硬盘。让两位不知道病灶诊断结果的有经验的医师回放图像,并讨论和评价超声影像的特征,最后再做出诊断。

2 结果

2.1 实时观察获得的影像结果

本组肝脏病变主要有3种超声造影动态的增强方式:(1)快进快出型。动脉相造影剂表现出的影像为快速均匀或不均匀式的高度增强,在门脉期消退迅速。延迟相病灶得到的增强信号消退过程尤为明显,可以观察到低增强或黑洞征。本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14例转移性肝癌都表现为这种特征。(2)周边呈向心性的连续增强型。影像能够清晰观察到动脉相四周环状增强,门脉相观察到的增强信号表现出向心性填充,连续增强至延迟相未消退。本研究组13例肝血管瘤表现为这个类型,同时有一个病灶观察为动脉相快速增强,门脉相与延迟相却没有观察到提早消退征。(3)与四周肝实质同步增强或消退型。患者的影像中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同病灶周围的肝实质表现出均匀一致的增强、消退,难以观察到病灶边界。本次研究中有10例肝硬化结节和11例不均匀脂肪肝患者都表现为这种类型。

2.2 诊断结果

所有130个病灶中的124个超声造影取得了满意结果,其中1例肝腺瘤动脉期只表现病灶周边轻度的增强,门脉期和实质期呈现和其他肝实质相比较回声稍高,被误诊为肝血管瘤。有一病灶的病例结果表现出壶腹癌肝转移,造影结果呈现出“快进快出”,被误诊为HCC;然而另一个病灶病理结果显示的是HCC,但造影表现的结果是动脉期回声不均匀的增强,病灶内可以看见粗大的血管显现,门脉期和实质期表现的是动脉期没有明显增强。72个HCC病灶中,69个造影后在动脉期增强而在门脉期减退,呈现出“快进快出”模式,2个病灶呈现“慢进”模式,即动脉期没有明显增强,也没能够确诊。36个肝转移癌病灶在造影后都表现出动脉期快速进人,有34个门脉期消退,2个消退时间相对较长,肝转移癌病灶在动脉期增强多表现为不均匀的增强。

3 讨论

超声造影剂是微气泡,用磷脂包裹六氟化硫,稳定性更佳,溶解度较低,抵抗声压的能力强,血流动力学效应和红细胞相似,可在微循环血管内流动,不会进入组织间歇,是名副其实的血池造影剂。肝硬化患者体内肝细胞癌的病变过程是再生结节发展到不良结节,经过发展成为肝细胞癌[2]。

血管瘤是常见的肿瘤之一,经常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众所皆知,肿瘤持续生长和侵袭的一个前提就是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解释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表现的根据是肿瘤血管的病例特征。所以,超声造影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肿瘤的筛出率,并且可以根据肿瘤内的造影剂呈现特点鉴别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肝血管瘤是由血管组成的肿瘤,它的特征就是内部血流速度缓慢而且血流比较丰富,所以典型的超声造影表现是造影早期周边的团状或者环状增强,门脉期和实质期呈现向心性的增强;当然也有快进慢出的声像特点,即动脉相整体快速增强,病灶的回声比肝实质明显增强。本次研究的肝血管瘤及肝腺瘤多数表现为动脉期只是周边增强,门脉期与实质期表现为高增强;一少部分表现为动脉期整体性增强。因为病例数量较少,肝腺瘤和其他肝脏良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诊断标准还需搜集更多的病例具体研究。典型的HCC是以肝动脉供血为主,血流灌注量比较大同时也有较快的血流速度,故临床造影得到的结果是“快进快出”。本次研究中90%以上病例有这种表现,但是也有少部分高分化的HCC造影表现是“慢出”,有一个病例经过病理检查明确为高分化癌,考虑到病灶的供血主要是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实现,所以可以分析“快进慢出”是因造影剂微泡自门静脉连续地注入肿瘤的缘故。肿瘤内部大多时候存在动脉-静脉瘘、血管弯曲、血流相对缓慢或者病变累及较广等问题,这也会引起微泡聚积、消退减慢的现象[3]。这对以后利用超声造影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有重要价值。

本项研究表明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表现相似,表明超声造影可以反映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血流动力特点和动态血流变化。当然超声造影又和增强CT有所不同:第一,血管外间隙不会有超声造影的微泡的存在,可以得到血池显像;第二,动态增强CT扫描的工作通常是由专业人员完成,可以在某一个固定时间段来完成动脉相、静脉相和延迟相的信息采集,可能有部分造影增强信息难以捕获。超声造影则通常由超声诊断医师来操作,进而可以将患者检查的结果彻底分析清楚。笔者将这种差别看成为“照相机”和“录像机”的区别,这种实时操作过程是其他影像技术没有办法比拟的。超声造影的局限性是一次性注药只可观察某一病灶的动脉相增强,这一点是不如增强CT[4]。总之,实施超声造影能够动态观察肿瘤和肝实质内造影剂进入到消退的动态全过程,能够用于观察肿瘤实质内微血管灌注,有利于了解肿瘤坏死的范围,空间的分辨率好,不会存在多普勒相关的假象,对于提高肿瘤的筛出率,对肿瘤的鉴别和诊断以及疗效的判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鉴别的价值。方法:88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130个病灶),其中良性35例,恶性53例。采用GE-LOGIQ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采用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的成像,及时记录肝实质和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的方式和增强强度。结果:肝良性病灶:51.7%的病例早期动脉相出现了造影增强图像,96.7%的病例延迟相呈现等增强和高增强,2例血管瘤呈现低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反映不同肝脏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良恶性肿瘤

参考文献

[1]郭晓枫,姚兰辉.肝脏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2):202-204.

[2]国君,刘铭.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74.

[3]魏强,邱君斓.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病变准确性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6(2):67-68.

诊断价值研究 篇4

【关键词】 肺栓塞;肺动脉造影CTA;64排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81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86-02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简称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而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及早诊断肺动脉栓塞非常可靠的检查方法。

现将我院1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肺动脉造影(CTA)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病人,男78例,女42例;年龄37~73岁,平均57岁。主要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或胸痛胸闷,或咯血或痰中带血,或烦躁不安。其中有外伤史50例(脊椎骨折15例,骨盆骨折27例,股骨颈骨折8)例,中晚期妊娠19例,剖腹产11例,肿瘤11例,重症胰腺炎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25例,冠心病19例,心瓣膜疾病9例,心电图(ECG)异常111例,双下肢静脉血栓史6例,不明原因7例。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机。病人取仰卧位,完成定位像扫描后,自肺尖至肺底行常规扫描,用以观察肺组织有无病变,然后行CTA检查。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肺底。扫描参数:120kV,110mA,扫描层厚 3 mm、层间距2 mm,螺距1.5~2.0mm,重建层厚0.625 mm。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70 mgI/m1),剂量60~70 m1,注射速率4.5 ml/s,生理盐水30 m1,注射速率4.5 ml/s。采用软件1 S间隔轴扫监视肺动脉干的造影剂浓度变化,在密度达到110 HU时,自动触发扫描,触发扫描延迟时间为8 S,整个扫描过程约5 S。扫描数据自动传至工作站,利用高级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通过64排SCT肺动脉造影横断位图像结合SC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技术,观察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管腔大小,血栓的部位、形态及相应肺野有无实变、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等。

2 结果

1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肺动脉造影(CTA)均获得成功,均见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根据血管内栓子的位置,将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分为4型,CT表现为:① 中央型充盈缺损30例,表现为充盈缺损位于血管中心,管腔周围被高密度对比剂充盈,呈“双轨征和靶征”;② 偏侧型充盈缺损58例,表现为充盈缺损位于血管一侧,对侧被造影剂充填;③ 附壁型充盈缺损23例,表现为血管中心为对比剂充盈,周边被充盈缺损环绕;④ 完全性阻塞7例,表现为局部血管被栓子阻塞。部分患者可见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①肺梗死34例,梗死的肺组织呈楔形改变;② 胸腔积液32例;③ 支气管动脉扩张22例。

3 讨论

大多数肺动脉栓塞都有发病诱因,如手术、外伤、肿瘤及慢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等,约70% ~95%是由于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造成,而下肢深静脉的血栓为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常为血流。因此,能否及时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并积极治疗,将影响患者预后。长期以来,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肺动脉栓塞检查的最准确的方法,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金标准,但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操作复杂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磁共振肺动脉成像(MRPA)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及分支栓子,但其成像时间长,病人身上不能带与金属有关的物件,对急诊患者受到一定限制。胸部x线片简便易行、费用低廉,但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只起一定的提示作用。同位素肺灌注扫描可显示肺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但无法直接显示血栓,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且有辐射污染。彩超是下肢静脉检查的常用方法,但直接显示肺动脉内血栓率很低。近年来,多排螺旋CT在临床放射学中的应用使肺血管CTA成像成为一次诊断技术上的革命.CTA作为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检查快速及价格低廉等优势,已逐渐成为PE基本检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罗真德,徐平.D一二聚体在急诊筛查急性主动脉夹层及肺栓塞的I临床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

[2]戴汝平.重视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检查[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

[3] 朱培欣,刘 艳,陈新晖,等.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

[4] 陈祖华,余13胜,张德钧.肺栓塞的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

[5]Wea s,Saad N.Computer tomography for venous thomboembolic disease[J].Radiol Clin North Am,2007,45.

[6]Ravenel JG,Kipfmueller F,Schoepf UJ.CT angiography with muhidetector-row CT for detection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us[J].Seminars Roentgen,2005,40.

[7] 朱亮飛,赵建颖,袁振东,等.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

诊断价值研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到我院接受彩超检查诊断的63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男性42例, 女性21例;年龄16~73岁, 平均 (41.6±2.4) 岁。临床症状主要是腰腹疼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GE LOGIQ C5Premium和迈瑞DC-3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为3.5~5.2 MHz。在检查之前, 喝水充盈膀胱, 必要时让患者做好肠道准备后再充盈膀胱检查。肠道准备方法包括番泻叶10 g泡水饮用、服用50%葡萄糖溶液20 m L并饮500 m L水, 灌肠, 目的在于更好地排除肠胃道黏液、气体等带来的干扰, 此法主要是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

2 结果

本组63例患者通过彩超检查诊断发现, 单发单侧结石24例, 多发双侧结石39例。具体为: (1) 输尿管结石40例, 包括上段结石9例, 中段结石13例, 下段结石18例; (2) 膀胱结石9例; (3) 肾结石14例, 包括上盏结石3例, 中盏结石4例, 下盏结石5例, 肾盂结石2例。彩超声像表现: (1) 输尿管结石, 表现强回声, 并在后方存在声影, 同时大多结石处有闪烁现象, 伴或不伴同侧肾积水; (2) 膀胱结石, 表现为可移动强回声, 同时在后方存在声影; (3) 肾结石, 表现为强回声点、团, 并在后方有声影, 同时不伴或伴肾积水。对于4 mm以下的结石一般为淡声影或者无任何声影。

3 讨论

如今, 泌尿系统结石已成为我国成年人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据调查, 在我国泌尿系结石患者中, 男性多于女性, 男性的发病年龄高峰一般在35岁左右, 而女性的发病年龄高峰期则为30岁和55岁。该病不仅会引起患者的泌尿系感染、血尿、尿痛, 还对其肾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因此, 选用无创伤、无不良作用、经济、便捷的泌尿系统结石诊断方法极为必要。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取分段探查来诊断泌尿系统结石, 该法能快速、准确、有效地明确结石部位[2]。在本研究中, 输尿管的上段、壁段部位结石容易检出, 尤其是上段和膀胱壁部位有较高的阳性率, 而输尿管中段则有一定难度。因此, 对于髂血管上、下段须更认真、全面, 以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能够准确有效地内检出结石位, 通常是先开展肾及输尿管上段的检查, 如未检查到有结石, 再对其他段开展检查。在检查中, 应积极开展多个体位和切面系统的检查, 特别是对输尿管狭窄部位必须予以重点检查。

输尿管结石90%均是在肾内生成而降入到输尿管的, 原发性输尿管结石较罕见。通常在影像学检查中, 输尿管影像难以全面而有效地显示, 往往只有在输尿管中出现结石梗阻、排尿受阻时, 才可相对清晰显示出不同段输尿管的图像, 这也成为该处结石诊断的主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 在彩超检查和诊断输尿管结石中, 存在4方面的影响因素: (1) 结石在0.3 cm以下或碎石治疗中被碎小结石停留于输尿管, 但不存在扩张, 彩超探查难以发现; (2) 肠道内存在气体会影响诊断; (3) 肥胖患者彩超显示不佳; (4) 膀胱不充盈。

综上, 彩超诊断有着无创伤、不痛苦、影像清晰、可重复、便捷操作等特点, 可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泌尿系结石提供相对准确的判断依据, 同时可在患者实施排石治疗后对结石有无全部排出予以动态检测观察, 而彩超相对经济的优势也易被患者接受。因此, 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 彩超是第一选择, 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实践价值。

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彩超检查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到我院接受彩超检查诊断的63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临床资料, 总结并归纳彩超检查的诊断信息。结果 通过诊断, 在本组63例患者中, 单发单侧结石24例, 多发双侧结石39例;输尿管结石40例, 膀胱结石9例, 肾结石14例。结论 对泌尿系统结石, 应用彩超进行临床诊断, 图像清晰, 可有效明确结石部位, 为临床治疗给予重要指导, 且操作简便、无创伤、经济实用, 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彩超,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慧琴, 陈芳.彩超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18) :4260-4261.

诊断价值研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有胃部不适感的患者,均经过临床医师初步诊断后确诊为有胃部疾病。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0.2±3.5)岁,患者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3.1±0.6)年;80例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①临床医师初步诊断后确诊为有胃部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与之相符合;②两种检查前1周没有服用缓解或者治疗胃部不适感的药物;③80例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均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和腹部彩超两种检查,签订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3 检查方法

80例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均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和腹部彩超两种检查(1)常规胃镜检查:80例患者在检查前禁食6~8h,口服去泡剂,如西甲硅油等增加胃部及十二指肠粘膜张力,检查前患者口服麻醉剂,减轻因胃镜检查带来的痛苦,完成上述准备活动后,检查医师利用一根直径1cm左右的导光纤维管,利用导管前端的内视镜检查患者胃部及十二指肠状态;(2)腹部彩超检查: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腹部彩超检测仪器为腹部彩超检测仪(GE voluson730EXPRT)腹部彩超检测仪,让检查患者处于半坐位,检查前患者胃部补充大量水分,使患者胃部处于充盈状态,将仪器探头频率调制3.5~5.0MHz,对患者胃部及十二指肠实行全方位扫描。临床医师对扫描得出图片进行统一判读。

1.4 观察指标

在患者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和腹部彩色超声两种检查后,对患者经历两种检查主观体验得分进行调查统计:主要有疼痛度主观体验得分、耗时主观体验得分及主观服从意愿得分。

1.5 统计学方法

用专业软件SPSS 13.3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统计值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80例患者一般资料统计结果分析

80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使用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结果的可比性。

2.2 80例患者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分析

80例有明显胃部不适感的患者在经过常规胃镜及腹部彩超检查后,两种检查结果有3例不一致,腹部彩超检查的准确性为96.3%,见表1。

2.3 80例患者两种检查主观体验得分及所用时间比较分析,见表2。

3. 讨论

胃部疾病是指发生于患者胃部器质性或功能性不适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胃部疾病类型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2]。患者产生胃部疾病的主要临床可查症状为:患者上腹痛、灼心、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欲不振、呕血、便血等症状。临床上用于确定患者胃部疾病类型及患者是否为胃部疾病的检查方法是:胃镜检查,临床医师通过可视胃镜顺次地、清晰地观察患者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甚至降部的黏膜状态,对患者活体进行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的过程就是胃镜检查[3]。胃镜检查在诊断患者胃部疾病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可靠性,但其操作过程不可避免的对患者机体产生剧烈疼痛和不适感,容易对患者胃部造成二次伤害,这些缺点使得常规胃镜检查在诊断胃部疾病患者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临床医生及患者急于寻找一种可以取待胃镜检查的诊断方法[4,5]。

在本次研究中,80例有明显胃部不适感的患者在经过常规胃镜检查和腹部彩超检查后,两种检查结果有3例不一致,腹部彩超检查的准确性为96.3%;80例患者在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后的疼痛度主观体验得分明显高于患者使用腹部彩超检查的主观体验得分,80例患者采用腹部检查的舒适度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胃镜检查。对比80例患者接受两种检查所用时间,腹部彩超检查时间明显少于常规胃镜检查,对80例患者接受两种检查的主观疼痛度体验得分及检查所用时间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80例患者接受两种检查的主观疼痛体验及检查所用时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腹部彩超检查在诊断胃部疾病患者疾病类型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与常规胃镜检查比较腹部彩超检查具有痛苦小、耗时少的优点,是一种简单、便捷、不会对患者胃部造成二次伤害,适用人群更为广泛的检查方式[6,7]。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诊断有胃部不适感的患者时,可以采用腹部彩超检查的诊断方法,腹部彩超诊断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且操作方法简单、快捷,不会让患者胃部产生其他不适感,易于让患者从主观意愿上接受检查,具有取代常规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可能性。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彩超在诊断患者胃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有胃部不适感的患者共80例,以常规胃镜检查作为金标准,将患者腹部彩超与常规胃镜检查结果对比,用以判断腹部彩超在诊断患者胃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80例有明显胃部不适感的患者在经过常规胃镜检查和腹部彩超检查后,两种检查结果有3例不一致,腹部彩超检查的准确性为96.3%;(2)80例患者在接受腹部彩超组检查后的疼痛度主观体验得分明显低于常规胃镜,舒适度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胃镜检查。腹部彩超检查时间明显少于常规胃镜检查(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有胃部疾病的患者时,可以采用腹部彩超检查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腹部彩超检查,胃部疾病,诊断,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汪军虎,曹利利,陈小军,等.胃超声造影对胃部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5):165-168.

[2]张娟娟.胃肠超声助显剂诊断胃部疾病的可行性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14):193-195.

[3]祝中荣,曾南萍,易斐,等.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2,47(8):739-740.

[4]翟真真,张丽艳,吴战军,等.胃肠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中诊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4):324-325.

[5]王爱英,段丽萍,林三仁,等.腹部超声、胃镜及X线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2):122-124.

[6]王爱英,段丽萍,林三仁,等.腹部超声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与胃镜及X线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2):97-100.

诊断价值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拟诊肺癌68例病患, 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我院治疗, 男41例, 女27例, 年龄在38~66岁, 平均年龄54.2岁, 病程为3~10个月, 平均病程为3.9个月。入院时, 有干咳症状者27例, 有低热、乏力症状者15例, 其他病患均未有明显症状。CR初诊, 疑似患有肺癌, 继续以病理检查与多层螺旋CT两种方法为所有患者进行深入诊断。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16层多层螺旋CT扫描仪实施扫描。扫描之前, 引导患者熟悉现吸气然后屏气的动作。在扫描时, 以腹带将胸部轮廓束紧, 进行全肺扫描, 使呼吸深度在检测中保持一致。电流为150m A, 电压为120k V, 螺距调整为1.375:1, 各层的层厚为10.0mm。完成后, 将所得数据传递到ADW4.3计算机工作站, 以body tumor灌注软件 (CTPerfusio3.0) 对数据进行处理, 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曲面重建等重建整合, 得出肿瘤的血容量、血流量、表面通透性、血流平均通过时间等数据资料。病理检查:手术病理切片, 送交检验。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选择SPSS12.0版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以χ2法检验相关性, P<0.05, 证明差异显著, 且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68例病患的多层螺旋CT以及病理两项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 二者在肺癌确诊率方面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 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者49例, 诊断准确率为94.23%, 共9例诊断失误。其中, 41例被确诊周围型肺癌的病患中4例误诊, 误诊率7.32%, 诊断准确率为90.24%, 17例被确诊中央型肺癌的病患中5例误诊, 误诊率29.41%, 诊断准确率为70.59%。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方面明显高于中央型肺癌, P<0.05。

3 讨论

注:*与#比较, P>0.05

肺癌疾病早期发病时不易察觉, 病死率较高, 是人类生命杀手之一, 在长期的临床诊治工作中, 临床研究者发现, 早期诊断结果、病理分期二者与预后效果存在直接的联系, 可决定患者治疗效果, 因此, 研究者普遍认为早期诊断与及时高效治疗, 是提高肺癌病患生存率必要保证。

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与平面对肺癌征象进行扫面检测的先进技术, 能够对任意肿瘤切面与冠状图、矢状图中获取信息, 进行信息重建, 进而为肺癌诊断提供更多的资料, 有利于在降低病患创伤的情况下, 提高肺癌的确诊率。而且, 多层螺旋CT检测所需检测时间较短, 在检测中, 患者屏气情况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小。

我院为掌握多层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具体价值, 选择68例疑似肺癌病症的患者, 以多层螺旋CT为其进行检测, 将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二者在初步诊断结果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诊断准确率达94.23%, 这一研究结果与报道资料相似, 证明多层螺旋CT和病理检查手段一样, 可以为肺癌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 由于肺癌病症存在扩散性特点, 患者病理类型不一, 临床检测人员及医师在为肺癌实施检测诊断时, 判断具体的肺癌类型, 也极为必要。我院在本次研究中, 同时采用多层螺旋CT及病理检测两种手段, 为68例病患进行诊断,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 发现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检测中的准确率比中央型肺癌检测中的准确率更高, 证明此方法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 临床医师采用多层螺旋CT为疑似肺癌病患进行早期诊断, 可以得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同时降低患者诊断阶段所受损伤, 优势较多, 且这种优势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体现尤为显著。因此, 此种诊断方法的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姚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5) :87-88.

[2]刘志锋, 曾进龙.MS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6) :718-719.

诊断价值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年龄21~51周岁, 均为男性。对照组20例, 均为健康体检者。

1.2 实验方法

疟疾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各采取静脉抗凝血2 m L, 用贝克曼5diffal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 试剂均为贝克曼配套试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为t检验。

2 结果

疟疾患者血液参数R B C、H G B和P LT均与对照组有差异 (P<0.01) , 而WBC、EOS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 (表1) 。

3 讨论

涂制厚、薄血膜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镜检, 是公认的诊断疟原虫的金标准[5]。目前, 国内大部分地区已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 多年未有本地病例报告, 部分医务人员防疟意识逐渐淡薄, 在发热病例诊断中可能会出现因未考虑疟疾或疟疾症状不明显而致漏诊或误诊[6], 从而耽误治疗。血液常规参数作为医院一般必检项目, 其参数的变化对疟疾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进而为后续科学、准确诊断提供依据[7,8]。

注:*疟疾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本文通过疟疾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液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与健康体检者相比, 疟疾患者RBC、HGB和PLT下降,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时, 肝期裂殖子释入血液循环系统, 侵袭红细胞, 之后不断消化血红蛋白, 从而导致RBC、HGB下降。疟原虫作为抗原刺激体, 导致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 从而损伤血小板, 导致血小板下降[2]。研究中发现,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 疟疾患者WBC和EOS持平或略下降,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与文献报道[9]相一致。

诊断价值研究 篇9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58-02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 Thyroiditis.SAT)又称为病毒性甲状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由病毒及病毒产生的病病变反应引起的甲状腺炎症。该病常伴有继发于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腮腺炎,以20-50岁女性居多。本文应用二维(2D)和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CDFI)对SAT患者甲状腺二维图像及血流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女16例,男4例。年龄20-54岁,平均43岁。病程为10天-3个月。均经针吸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或经典型临床表现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所以患者均行超声、甲功测定。其中15例患者有颈部疼痛、头痛、发热症状。

8例有甲状腺局部疼痛及关节疼痛。双侧甲状腺受累12例,右侧受累5例,左侧受累3例。

1.2 仪器应用及检查方法:

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7.5-10MHZ。

病人取仰卧位,枕头置颈后,伸颈,充分暴露甲状腺区,常规行甲状腺横切,纵切全面检查,并左右侧对比。应用二维超声观察注意病灶大小,病灶回声特点,病灶表面有无包膜等改变。应用CDFI观察甲状腺内病灶的血流分布情况及特点。

2 结果

所以患者均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甲状腺回声减低,根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分三型。

2.1 双侧甲状腺弥漫型

12例。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回声减低,回声分布不均匀。呈多发、散在或融合的片状低回声。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无增强效应及衰减征象。受累面积较广泛。超声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2.2 单侧甲状腺弥漫型

2例。仅单侧甲状腺组织受累。声像图与双侧病变相似

2.3 甲状腺结节样肿大

6例。甲状腺局限性结节性肿大,结节形态欠规则,呈低回声,边界模糊,无包膜。

2.4 血流特点

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无异常改变。所有患者甲状腺低回声区内血流信号较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增多,分布不均勻,常呈点状或短条状。病变区域内血管走行自然无受压迂曲,无血管环绕征象,PW测值病变内动脉为低速低阻血流。

3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等,临床上较多见。它的发病一般与病毒感染有关,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毒使甲状腺滤泡破坏,释放出胶体引起甲状腺异物反应,形成炎性细胞侵润,患者发病前常见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典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表现为低热,颈前区疼痛,甲状腺肿大,血流信号增多,较易诊断。但亚甲炎病程中甲状腺功能经历亢进期,正常期,减退期及恢复期。患者处于不同时期,病情较重改变缺乏典型表现,有可能出现漏诊和误诊,亚甲炎病理特征为滤泡细胞组织变性,脱落,并融洽成多核巨细胞等,此外细胞间质发生炎性变化,故超声显示为假囊性表现或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模糊,形态不规则。本组病例显示: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所有患者甲状腺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声不均匀减低改变,多数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甲状腺内一个或多个边缘模糊的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不清晰,后方无回声衰减及增强,少数患者呈弥漫性回声减低,CDFI发现低回声区内血流信号,分布不均,呈点状或短条状,动脉血流为低速低阻型,甲状腺上动脉流速无明显增高。所有低回声区均有不同程度压痛。

弥漫性回声减低型的亚甲炎需与Graves病及桥本氏病有相似之处。但绝大多数亚甲炎的低回声区有不同程度的压痛,CDFI血流形态及血流分布,同时结合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一般无太大困难。对少数超声和临床表现均不典型者,则需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综上所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亚甲炎,较为直观,准确。此方法简便,快捷,无创,可多次反复检查。在诊断急性期,恢复期,或减退期,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有助于临床对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是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秦冬玲,雷冬梅。《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9.28卷17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 苏长安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2002.3(3):230-231

[3] 徐朋彤,李国成。以甲状腺结节为主要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 广东医学 2001.22(4):330

诊断价值研究 篇10

关键词:绝经,子宫出血,宫腔镜

绝经后子宫出血通常指的是在绝经一年之后, 子宫出现出血的现象[1]。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非常复杂, 为了避免出现误诊情况的发生, 对病情进行准确、可靠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当前,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金标准为诊断性刮宫, 但该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比如诊断性刮宫在操作时, 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有时候也会存在漏刮的情况[2]。所以, 寻找一种更加安全并且有效的诊断方法, 是非常重要的。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2月对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采用了宫腔镜的检查方法, 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医院2012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共122例, 年龄为45~69岁, 平均年龄54.23岁。绝经的时间为13~26个月, 绝经平均时间为17.56个月。全部患者均经过妇科检查排除了阴道以及宫颈病变导致的出血。有10例患者曾经进行过诊断性刮宫。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在宫腔镜检查开始之前, 要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化验, 排除患者的生殖道感染疾病, 并且严格检查患者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 比如重要的脏器疾病。如果患者的宫颈非常细小, 则可以在检查之前的两个小时内对患者的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

1.2.2 宫腔镜检查

采用生理盐水作为膨胀宫颈的介质, 膨宫的压力设置在100~120 mm Hg, 灌流液的速度控制在180m L/min。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首先进行认真的消毒, 使用探针探测宫腔的深度, 用6.5~7号扩张器扩张宫颈[3]。之后开始进行宫腔镜检查, 置入宫腔镜后, 按照前后顺序对患者的宫颈管、子宫前后壁、侧壁、宫底部和患者的双侧宫角以及输卵管开口, 注意观察患者的宫腔形态是否出现异常以及病变。根据宫腔镜下的显示, 用宫腔镜取物钳定位取材, 将取得的标本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在宫腔镜退出的过程中, 可以详细认真地对宫腔以及宫颈管的情况进行再一次检查, 避免漏诊情况的发生。在检查完成后, 给予患者口服的抗生素对感染进行预防。

1.3 诊断标准

宫腔镜下的诊断标准参考妇科内镜的诊断标准, 病理的诊断按照国际妇科病理协会 (FIGO) 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分析

通过宫腔镜的诊断和病理的诊断, 均表示出绝境后子宫出血的症状多为良性的病变, 发病率最高的为子宫内膜息肉, 发病率第二高的为萎缩性子宫内膜, 其次为子宫黏膜下肌瘤。进行宫腔镜检测的122例患者, 同时都进行了病理检测, 经过分析得出, 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大体相符, 相符的概率为90.21%。

2.2 不良反应

122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宫腔镜检查, 其中有9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了下腹坠痛和恶心等不良反应, 虽然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比较勉强, 但是还是坚持完成了整个检查过程。检查时间大约为6~11 min, 在检查之后患者只是出现了极少量的出血。在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完成后, 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3.1 绝经后子宫出血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妇女在老年阶段的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 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类的寿命普遍得到了延长。但是由于临床中激素替代治疗的广泛应用, 妇女出现绝经后子宫出血症状的人数与日俱增。据相关调查显示, 在绝经妇女至少有55%都会出现子宫出血的症状[4]。出现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非常复杂, 常见原因有子宫内膜息肉、萎缩性子宫内膜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等。绝经后子宫出血一直都被视为是危险的信号, 这表示患者可能会存在患有恶性肿瘤的危险, 所以, 在早期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检查时非常重要的。

3.2 检查方法

医学界许多学者都对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检查中采用宫腔镜的方法进行过分析和研究,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 在目前的医学水平看来, 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中是最为准确和敏感的, 与病理诊断有着极高的相符率。宫腔镜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微创诊断治疗的技术, 不仅可以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范围以及形状, 还可以对其表面的组织构成进行详细观察。同时还能够在直视状况下对病灶的样本进行获取, 或者是实施定位刮宫。有效提升了对宫腔内病症进行诊断的效率以及准确度, 对传统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弥补。通过宫腔镜的使用,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 避免开腹手术的实施,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组研究中, 宫腔镜诊断方法和病理诊断方法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相符率高达90.21%。综上所述, 宫腔镜检查的方法可以直观、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 并且诊断比较全面, 是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一个重要方法,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瑞英, 侯同秀.宫腔镜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价值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16:12-13.

[2]王长林.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2:30-31.

[3]秦岳, 毛炎红.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6:5-6.

上一篇:计分系统下一篇:调查与分析校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