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研究

2024-05-29

价值链研究(通用11篇)

价值链研究 篇1

模拟市场价值链是指模拟市场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供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它是传统价值链在模拟市场环境下的延伸。

1 模拟市场价值链的双重属性

从企业扩展的角度看,价值链的范围涉及到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而模拟市场价值链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的融合。它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模拟市场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因此模拟市场价值链是企业内部价值链,企业能够控制价值链的运作,整个价值链具有共同的价值趋向;其二,模拟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对模拟市场主体而言,模拟市场价值链又兼具外部价值链的特点,模拟市场主体必须识别并确保自身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能够在企业整体价值链顾客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确保自身的优势地位。

2 模拟市场价值链与一般价值链的比较

基于模拟市场价值链的双重属性,模拟市场价值链既不是一般的内部价值链,又不等同于真正意义的外部价值链。通过与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的比较,可以进一步认识模拟市场价值链的特点,从而有利于对基于模拟市场的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拓宽其研究思路。

1)与内部价值链相比

与内部价值链相比,模拟市场价值链在组织层次上更为复杂,这主要是由模拟市场所特有的组织结构造成的。对某一模拟市场主体而言,模拟市场价值链管理的目标除了实现企业顾客价值最大化,还要在此前提下实现内部主体的顾客价值最大化。

2)与外部价值链相比

与外部价值链相比,模拟市场价值链与其在价值链范围、价值链之间的“联结” (在企业价值链活动中,一个价值链活动与其他价值链活动彼此之间的联系称为联结)方面不同。首先,在价值链范围方面,外部价值链是与企业具有紧密联系的外部行为主体的价值活动。主要包括供应商价值链,购买商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价值链。而模拟市场价值链是企业内部在业务上紧密联系的模拟市场主体的价值活动。前者一般包括多个企业,以价值链联盟或企业联盟的形式存在,而后者仅局限于实行模拟市场化管理企业的内部;其次,在价值链之间的联结方面,外部价值链联结不仅包括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纵向联结,还包括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结,且这些联结均是企业以获取竞争优势为目的的动态联结。模拟市场价值链联结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凭借模拟市场业务关系而形成的同级市场主体之间的横向联结,另一种是凭借行政关系而形成的上下级市场主体之间的纵向联结。

3 模拟市场价值链分析

1)模拟市场价值链分析的内涵

模拟市场价值链分析是以模拟市场价值链为研究对象,分析模拟市场价值链的构成,价值链上的每个模拟市场主体价值活动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每个模拟市场主体价值活动的成本及其动因,每个模拟市场主体价值活动占用的资产、盈利状况等。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更好地寻找模拟市场企业的竞争优势,识别何处可以增加顾客价值或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与内部模拟市场主体、同级模拟市场主体、上下级模拟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价值链各环节及各环节间的联结。模拟市场价值链分析可以通过对模拟市场主体价值活动的成本与价值的分析、比较,从多方面揭示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推进价值活动的优化与相互协调,并为实现企业竞争优势而进行成本改善。具体来说,可以先确认价值链中模拟市场主体的单项价值活动,分摊单项价值活动的成本,然后经评估模拟市场主体单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及其对企业价值的贡献,找出企业内部模拟市场主体各价值链环节之间的联结,评估这些价值链联结的协调性,将成本优势准确地定位于价值链之中,消除成本劣势,创造成本优势以降低企业的整体运行成本。

2)模拟市场价值链分析对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

模拟市场价值链分析对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可概括为两点:

(1) 确定模拟市场企业成本控制战略

从宏观角度进行模拟市场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模拟市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模拟市场企业的成本控制战略。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价值链分析确定各市场主体在企业价值链的哪个环节,以及与同级市场主体相比,如何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使企业价值链的某一个或几个战略环节处于垄断优势。对于核心市场主体的价值链应牢牢控制,对于非核心市场主体的价值链则尽可能利用市场手段降低成本。

(2) 对模拟市场主体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

从微观角度进行模拟市场价值链分析是模拟市场主体实施有效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由于市场主体内部价值链是企业各作业之间的价值链,因此对市场主体内部价值链的管理也就是对企业各作业之间价值链的管理。以市场主体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作业管理既可以将成本劣势提前预测并加以改进,又可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将实际作业成本与目标作业成本进行对比后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从而有效地实现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企业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3-4.

[2]韩沚清.基于现代价值链的成本控制[D].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5.

[3]齐振彪, 何志昂.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之路—价值链管理[J].企业经济, 2003, (8) :113-114.

价值链研究 篇2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价值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在价值链管理视角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将从整体的角度对价值活动进行分析与管理,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以及价值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对化工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探讨了化工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实现、效果以及缺陷,以期为化工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化工企业 内部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价值链管理概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的概念出现较早,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与可靠性,通过一定的内部管理手段,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现代内部控制理论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等,最终成为一种具备自我检查、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能力的企业管理系统。当前的内部控制理论主要包括部分控制论以及全部控制论两种观点,其中,部分控制论仅仅对企业内部会计系统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全部控制论则囊括了企业的全部管理控制,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活动均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

(二)价值链管理基本理论

价值链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于1985年提出的概念,是指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售后等一系列产品活动的集合,而这种链式集合也是创造产品价值的基础。价值链绝对不是企业各类生产活动的简单组合,而是从战略活动的高度形成的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复杂系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市场开始由买家市场向卖家市场转移,企业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价值链管理,并借助价值链分析法实现企业运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价值链管理的关系

近年来,企业管理理论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内部管理成本的目标。其中,内部控制体系与价值链管理即存在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内部控制是价值链管理的一种重要操作模式;另一方面,价值链管理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管理对象。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注重内部控制与价值链管理的有机结合,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企业的价值链管理。

二、化工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理论分析

(一)化工企业价值链概况

不同企业的价值链存在差异,要研究化工企业的内部控制,首先应对化工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根据企业价值链分析的常规方法,可将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分为基本活动价值链与辅助活动价值链两个部分,其中,辅助活动价值链主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结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生产运营管理均属于辅助活动的范畴;而基本活动价值链则以企业利润为导向,涉及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基本环节。从上述论述可以发现,与其他企业相比,化工企业的价值链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其生产计划紧凑,多根据生产能力与配方开展物料供需计划;工程设计与当前的生产活动关系不大,能够独立开展;安全要求级别较高,需要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监控;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高,需要记录大量的生产数据;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高,人工直接参与加工的生产活动有限;对调度管理的要求较高,需要形成高度统一的集成化管理机制。

(二)化工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体系分析

化工企业价值链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一是内部控制环境,在价值链视角下,化工企业应充分结合价值链管理理论,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形成良好文化控制机制,构建科学的内部组织结构,以知识和技术推动企业长期发展。二是内部控制目标,借鉴价值链体系的评价体系,形成内部控制框架,建立内部控制考核、评价的指导性参照物,以实现各利益主体的价值最大化为内部控制目标,从而协调企业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三是内部控制要素,在引入价值链管理理论后,内部控制要素应进行进一步补充,并分解为控制环境、目标制定、风险防范、控制方法、信息沟通、绩效评估、内部监控等七种要素。价值链视角下化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即应以上述三个角度展开。

三、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化工企业内部控制

(一)化工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实现

考虑到化工企业价值链的特殊性,其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实施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化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形成这样一种模式:首先由相关管理主体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目标;然后将实际控制效果与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对比,并由差异因素得出纠正措施,在此基础上修正内部控制目标;最后,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循环执行过程中,展开各项控制主体的功能验证,通过信息披露机制进行效果分析,综合环境变动因素,对制度体系的局限性进行优化,使控制效果维持在可接受水平内。

(二)化工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效果

借助上述控制模式,化工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日常业务活动实现了控制自动化,对价值链所涉及的各项价值活动进行了综合性管理。二是某些敏感领域的控制前移减少了企业内部徇私舞弊的出现,对于价值活动敏感业务的重点管理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三是内部控制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目标,对于所有业务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均得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四是风险规避能力显著提高,化工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运营风险进一步降低。

(三)化工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缺陷

化工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是成本控制目标较为模糊,由于化工企业生产活动的特殊性,各个业务流程的成本管理比较复杂,价值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存在一定困难。其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仍不完善,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传统舞弊、滥用职权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也给价值链内部控制体系的顺利实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另外,价值链管理强调对生产活动的统筹管理,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内部控制也暴露出应变不足、管理模式死板等问题。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励,为了提升运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开始引入价值链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益。在价值链视角下,化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目标、要素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企业管理层必须从基本活动价值链、辅助活动价值链等两方面入手,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保证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当前我国化工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成本控制目标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化工企业必须针对这些缺陷采取针对性措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管理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为四川开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针对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产业价值链;电子信息;概念;特征;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0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74-01

1 产业价值链的概念

198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一方面,所有现代企业的价值链都由贯穿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消费的各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创造价值的活动。基于此,波特提出了价值链分析方法,通过研究活动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挖掘企业的竞争优势。此外,波特认为价值链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整个价值链系统(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之中。价值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反映着企业的发展历史、战略和实施战略的方式。后来学者的研究重点转移到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因特网以及电子商务)对价值链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虚拟价值链和价值网的概念。但是另一方面,不管价值链的形式怎样变化,他的本质不变——价值链是由一系列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这些活动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联结在一起。随着产业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传统产业内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渐由以一个企业为主导变成多个企业共同的活动,这样企业之间形成了上下游关系,彼此合作,共同创造价值。

从现代工业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产品生产、成品组装、销售和服务等多个环节,并且各个环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目前还有相当部分较大规模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大公司,参与了多环节的价值创造活动,产业链上各环节相互影响,每个环节包含多个相似的企业,因而这种价值创造活动具有相似性。当价值链理论的分析对象由一个特定的企业变成某个产业时,便形成了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为满足用户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或者提供服务。它从全局角度分析了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价值创造活动以及影响价值创造的主要因素。产业价值链与产业链、价值链的关系表现在从价值链的角度或者利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来考察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是针对电子信息行业,根据该产业的特性而形成的,其产业链构成一般处于动态变化发展之中。

2 产业价值链的特征

(1)各个环节技术关联强、且具有层次性。从系统方面看,标准制定(或设备开发)终端产品有不同的技术层次。从环节方面看,存在着芯片、组件、整机组装的技术层次:芯片技术是核心,组件需根据芯片的性能和参数开发,而整机组装环节技术含量较低,主要解决器件筛选和零组件匹配问题。

(2)各个环节增加值和盈利水平有较大差异性。例如一台PC:元件生产35%,产品设计5%,组装15%,市场开发10%,销售30%,售后服务5%,由此可知尽管产品设计的增加值不大,但却是最重要的赢利环节。

(3)其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每个环节都有许多同类企业构成, 产业上游和下游有着大量的物质、信息和资金方面的关系,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此外,产业价值链之间相互交织,往往呈现出多层次的网络结构。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具备上述搜有特点。

3 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构成

电子信息产业内容丰富, 涉及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包括微电子、光电子、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软件、网络、消费电子、通信以及信息服务业等众多行业。电子信息产业基本分为三大类:第一,基础产业:微电子、光电子和其他电子器件产业;第二,核心产业:计算机和软件产业;第三,信息应用产业:通信和网络产业以及消费类信息产品、信息咨询业以及与各行各业相结合的信息服务业。

4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4.1 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发展现状

第一,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正在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竞争领域。虽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基础,软件是电子信息产品的灵魂,但它们都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在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上都处于较高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日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居于领先地位的原因就是他们掌握并控制着核心软件以及关键元器件的标准和技术。目前,世界各国相继重视这些领域的发展,并加大了对这些领域的投资,以期减少对发达国家核心产品的依赖程度。

第二,组织模式趋向扁平化。目前,企业间协同发展的虚拟生产网络正逐渐形成。大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多,使电子信息产业的组织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又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对技术创新依赖程度高、研发成本投资高、风险难度大,各环节企业增强合作。

第三,构成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主体企业的专业化与综合化发展并存。一方面,更多的企业立足于产业链某个具体环节,并在该环节发展突出,走环节专业化道路,另一方面, 整合后的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价值创造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化现状。

4.2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主要发展趋势

(1)制造与服务环节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表现出制造产品服务化和服务内容产品化的双重发展趋势;

(2)产品本土化设计产销服务的趋势加强。为了优先占领国际市场、准确掌握本地需求、快速反应以节省成本,很多跨国公司都大力推行本地化战略即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并配备相应的产品设计中心;

(3)技术影响减弱,市场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发展的新增动力。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最初阶段,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上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技术发展相对稳定发展,技术对产业价值链的推动作用减弱,市场即挖掘并满足客户需求成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主力。

(4)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呈现出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全球化进程加速使产业内国际分工得到深入发展,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尤其如此: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经销。例如,一台电脑的CPU产于美国英特尔公司,硅片产于日本,主板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显示器来自韩国,产品组装在中国, 销售在香港。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间的依赖关系,使得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上的各环节在某些地区集聚发展,呈现出区域化趋势。如:21世纪初,美国和日本是计算机的标准制订中心、研发设计中心,台湾主要是新产品和核心部件的生产中心,而我国的珠三角地区则是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和部分整机的组装基地。

结束语: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产业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重要。电子信息产业链中核心企业差异化战略的驱动因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面临的动态竞争环境,且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7

[2] 迟晓英,宣国良.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

[3] 魏民.用产业价值链分析法来确定商业批发企业的竞争战略[J].现代管理科学,2008

[4] 王秉科.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产业分工趋势[N].中国电子报, 2011

[5] 邵春光.中国如何应变全球IT产业链新变化)))2008-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制造与科技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创意产业价值链研究 篇4

一、创意产业链

根据经济学中的标准定义, 产业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所有企业的集合, 产业链是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构成的整个纵向的链条。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 将抽象的文化转换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品, 并规模化、产业化, 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强辐射性的特点。创意产业链包括五个进行价值创造的生产环节。

内容创意。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生产者, 将文化资源转化成创意内容的环节。该环节位于创意产业链的顶端, 是控制整个链条的关键, 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

生产制造。创意企业通过技术、工艺等生产流程批量生产创意产品的环节, 将创意 (或作品) 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营销推广。以代理商、策划人、经纪人为代表的“新媒介人”阶层通过对创意市场的准确预期和把握, 运用各种营销模式将创意产品推向大众, 将创意产品价值让渡给消费者的过程。

分销传播。电影、电视的播映机构、报刊、电台、演出经营场所以及网络运营商构成创意产业链上的销售、发行通路环节, 从事创意产品的分销传播活动。

交换消费。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创意产业价值链上的最终决定环节, 通过创意产品的消费过程得到满足, 消费者对整个价值链条具有反馈和互动的作用。

二、创意产业生产要素

产业发展和价值创造离不开要素的投入, 创意产业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本、产业资本、文化资本和技术资本四个方面。

(一) 人力资本

1、创意人才。

创意人才指掌握有较高水平的知识, 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能够运用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的表达内容和信息转换、复制、浓缩到新的文化创意产品 (服务) 中去, 并且能够推动该产品 (服务) 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集合体。

2、创意阶层。

根据英国学者弗罗里达在《创意阶层》中的定义, 创意阶层包括“超级创意核心”和更广泛的群体, 即在商业和金融、法律、保健, 以及相关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

3、创意都市。

工业化中后期, 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资源环境的约束, 使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意驱动;经济水平提高导致城市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意都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4、创意生活。

创意产业强调“生活氛围”的营造, 提供消费者审美、情感、文化层面的体验, 创造全新的体验型、娱乐型、享受型生活方式, 同时提高创意的水平与空间。

(二) 产业资本

1、产业集聚。

创意产业的理论中, “集聚”除了指产业的集聚外, 还包括空间的集聚与功能的集聚, 从过去的空间概念向品牌概念转变, “集聚”已成为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发展模式。

2、资源禀赋。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禀赋资源促进文化遗产数字化和传播信息化, 为打造创意产业链条, 提升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3、多元融资。

传统融资渠道主要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和彩票基金。政府直接投资或银行贷款对创意型企业明显缺乏驱动力, 为了逐步完善创意产业的财务支持系统, 需要探索设立奖励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区域专项贷款、地方网络基金等融资新途径。

4、市场运作。

市场主体通过对创意产业整体的构思和认识, 对运作模式、发展项目、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选择。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市场运作不仅要考虑外部条件、政府政策, 还要使运作模式、项目选择能汇聚本地优势资源, 并通过优势因素的簇群发展、连动推进产生强大的积聚效应和溢出效应。

(三) 文化资本

1、隐性需求。

隐性需求指消费者为获取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产生的或客观事物与刺激通过人体感官作用于人脑所引起的一种潜意识、未明确表述的, 并能够实现或超越消费者期望的一种心理要求和行为状态。为了掌握市场的真正需求, 创意企业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 直接向消费者征求新产品创意, 进行顾客隐性需求的深度开发。

2、文化创意。

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 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文化创意资本正成为创意经济时代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生产要素。创意能够将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本, 产生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各种创意产品吸引消费者, 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 拓展新的消费群体, 为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通道和空间。

3、开放情境。

创意的目的在于创造足够开放的情境, 使决策人士能够:思考各项潜在可能;赋予隐性资源价值;重新构想、衡量资源;点燃生活的热情;挑起学习与创新的欲望;重新投资自己的人才, 并重新看待自己的文化资源。

(四) 技术资本

1、创意教育。

创意教育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和培训两种类型。学历教育是通过在高等院校中建立创意产业的相关学科, 设置相关专业, 培养创意人才;创意培训则是以高校、政府劳动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的企业为主体, 对已经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 进行系统性、实战性的培训。

2、信息技术。

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的反映, 也是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结果。数字内容依托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对文化艺术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 涵盖影视特效、电脑动画、游戏娱乐、多媒体制作等领域。

3、内容产业。

内容产业是以新兴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文化产业, 也称为“信息内容服务产业”。创意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密集型产业, 以内容产业为物质载体, 创意与内容的相互渗透, 使创意有了实现价值转化的平台。

三、创意产业价值链系统

“价值链”这一术语首先由迈克尔�波特提出, 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各种等活动的集合”。创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 总和即构成“价值系统”。价值系统包括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等。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隐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 产业价值链决定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 决定了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 反映价值的转移、创造和分配。

创意产业是一个经济活动群组, 通过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及知识产权, 以生产并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 形成创造财富和就业的价值系统。无形的创意可创新产品及提升服务, 同时, 产品和服务的可转移性容许他们通过不同市场、透过不同途径分散并进行交易。创意产业的价值系统是以传统的“价值链”概念为框架, 创意产业的各项生产要素:人力资本、产业资本、文化资本、技术资本为基础, 作用于由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分销传播到交换消费的一系列生产运作环节, 如图1所示。

四、创意产业价值系统的扩展与价值增值

创意产业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系统, 而是与其它经济及文化领域互动合作, 其作用结果就是发生价值向系统外围拓展, 对社会及经济带来有形和无形的价值 (如图2) 。

(一) 创意产业化

创意的产业化, 即以市场机制来促进文化、科技创意的发展, 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在创意产业生产系统中产生直接经济价值。这一价值创造过程用前文所述的创意产业价值创造系统可以很好的解释, 在此不再赘述。

(二) 产业创意化

产业创意化, 即在传统产业的商品和服务中融入创意元素, 使创意产业成为各种企业附加价值的一环。

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这种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 也可以是价值形态。创意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传统产业产生改造和促进作用, 促进传统要素的重新组合, 这体现为创意产业价值系统的对外拓展。创意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社会越发展, 经济越发达, 创意的作用越突出。一方面, 创意的繁荣与特点体现了经济实力与产业特色, 另一方面, 创意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 城市创意化

一个城市的独特性除有赖于本身独特的历史及商业动力外, 也是创意产业促成的成果。创意累积的无形价值受惠于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 塑造并改善未来的文化特征与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看法、观念和印象的总和。创意产品的消费往往带有文化体验的意义, 在消费的同时也缩短了城市与消费者之间的文化距离, 增强了城市的亲切感, 并使城市品牌在无形中得到大范围的和深度的推广。所以, 以文化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创意产品与城市地域的协同营销, 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合达到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目的, 同时也有利于输出城市文化和张扬城市个性, 树立城市品牌优势, 增强城市对消费人群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空间的经济价值、打造文化特色和符号象征中的多重作用, 进而使产品与城市的品牌价值得以达成互动增值的良性发展格局。

五、结论

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了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分销传播、交换消费五个环节, 与人力资本、产业资本、文化资本、技术资本四大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创意产业价值链系统。该系统在创意产业化进程中创造价值, 并通过产业创意化和城市创意化两种途径进行拓展和增值。创意产业价值链分析为观察产业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是认识和判断产业各环节竞争能力、确定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 并为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 2006.

[2]、Michael E.Porter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2001.

[3]、Hartley.J.编著;曹书乐, 包建女, 李慧译.创意产业读本[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陈溪.创意产业与价值链调整[J].金融经济, 2006 (12) .

价值链研究 篇5

摘 要:平台企业不生产产品却以服务创造价值,本文通过剖析平台企业价值链,并提出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中心、强化资产互补与共享以及完善治理机制在内的价值链优化建议,以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与效率。

关键词:平台企业;价值链;价值提升;策略

一、平台企业价值

平台本身不生产产品,它通过提供交易的空间或场所,促成市场双边的客户交易,并通过收取恰当的费用而努力吸引交易各方使用该空间或场所,最终追求利益最大化。

与一般商品生产与流通企业不同,平台企业以服务创造价值。

(一)搭建交易渠道,提高交易效率

由于信息搜寻成本高、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等信息不畅通或沟通不充分等原因,供应商与消费者交易效率低,平台企业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通道。平台企业凭借其影响力召集双边客户,形成巨大的资源集成效应;建立供需双方交流机制,打造广泛的产品(服务)交易平台。

(二)发挥资源整合能力,营造良好购物环境

资源在平台聚集并不能直接产生规模效益,还需要平台企业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实现内部资源与外部消费需求的有效整合。采取动态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发挥资源共享性,搭建便捷的消费渠道;按照平台功能合理分配资源,结合平台定位与消费者需求,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三)打造平台影响力,创造并满足双边客户需求

双边需求同时存在是平台运作的基础,平台一方用户的数量影响另一方的价值,因此,平台企业需要不断创造并满足双边客户需求。清晰地把握供应商与消费者各自的价值诉求,平台企业发挥桥梁作用,充分实现诉求传译与有效衔接以挖掘客户需求,整合内部资源以满足双边客户需求。

平台企业创造的价值形式较为单一,即服务中的价值;在平台这种特殊的产业组织中,平台企业价值承载过程中发挥着多重作用。

1.物质产品中的价值。供应商在平台聚集,为终端顾客提供产品,是平台的主要价值产出主体;但该价值无法直接由供应商传递至终端消费者,需要平台企业发挥桥梁作用进行价值传译。

2.服务中的价值。除了产品,供应商还会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服务,以及支持平台运作的辅助商提供的技术与运输等服务,同样需要以平台企业为“媒介”进行传递。平台企业为提高交易效率而搭建渠道、配置供应商资源、营造舒适购物体验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是服务价值的体现,在促成交易的同时得到实现。

3.信息和知识中的价值。互联网时代推动服务经济转向信息经济。利用大数据,建立客户偏好及其需求变动模型,精准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建立供应商内部信息共享平台;采用手机APP方式推广个性化定制业务,资讯触手可及、實现掌上交易,缩短平台与用户的时空距离。

二、平台企业价值链分析

波特认为,价值链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一系统互不相同又互相关联的活动的总和。通过分析平台企业价值活动,识别其价值驱动因素,重构价值链以提升企业价值。如图所示,平台企业价值链由辅助活动与基本活动构成。

平台企业价值链构成图

一般管理:包含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管理在内的一般型企业管理活动,为企业价值活动创造条件。

技术开发:提供一般企业运作的技术支持。

召集双边客户:双边需求同时存在是平台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吸引供应商与消费者在平台聚集是平台企业价值活动的第一步。

资源整合: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供应商资源,根据平台功能与资源特性进行分配;细分消费市场、消费需求,引导消费者群体在平台内部有序流动,实现供应商之间的人流共享。

平台运营管理:以契约方式约定供应商交易与竞争行为,防止机会主义,保证平台运作规范化;设立产品(服务)质量监管与定价机制,保证平台运作质量;推行新型营销策略,提升平台运作效率;制定供应商进入与退出机制,以保持平台运作活力;

基础服务:平台企业为促成交易而产生,整合基础服务资源,利用数据库实现线上平台运作、利用运输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将极大提高平台企业服务效率与效果。

客户关系管理:失去任何一边的支点,桥梁都将不复存在。因此,唯有双边客户的共同参与,平台企业才有存在意义。为此,平台企业致力于创造并满足双边市场需求,协调双边客户利益,增加用户参与的重复性,增强其对平台的依附性。

售后服务:在供销双方交易达成后,产品(服务)流出平台,平台企业仍需要进行监控,处理投诉与纠纷,获得消费者满意度的第一手资料。作为服务活动的”查缺补漏“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弥补措施,对于下一循环的价值活动调整产生重要作用。

三、以价值链优化实现价值提升

价值链理论强调企业的价值创造,唯有持续不断地价值创造能力平台企业才具备持续影响力。在剖析平台企业价值链的基础上,结合价值链优化相关理论,本文提出以下优化建议,以增强平台价值创造的能力与效率。

(一)以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

客户关系管理指,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交互与服务的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协调企业与客户在市场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上的交互。

如前所述,平台运作需要双边客户持续不断地参与,因此平台企业致力于开拓、维持双边客户。发挥平台吸引力,关注供应商价值诉求及其实现程度;利用信息技术判断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与消费者的平台满意度,借助营销手段与售后服务接近消费者,保持与终端市场的主动链接。

除了平台影响力与吸引力外,平台企业还需考虑平台外部性产生的双边客户之间的互相影响。

(二)强化资产互补与共享

平台企业提高供需双方交易效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一项业务活动是在企业内部进行,还是通过市场交易方式从企业外获得,主要看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比较。平台企业以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建立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产互补性与客户资源共享性,突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隐形知识难以转移。发挥平台特性,以平台耗散价值低于供应商耗散价值之和、平台价值高于供应商价值之和,实现最大可能的客户价值创造。

(三)完善治理机制

供应商群体是平台最大的价值产出主体,也是平台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参与者。以规范行为与价值分配公允为要点完善治理机制,明确供应商群体在平台决策与价值活动中的权力义务,实现有效地平台运营管理。

设立平台系统发展公约,引导供应商之间的有序竞争。以盟约形式强化平台参与者对平台发展的贡献意识,推广“整体价值大于部分价值之和”的理念,降低平台系统成员间的互动成本。以平台企业为主导,定期修改、完善价值分配体系,必须允许平台系统关键成员参与,保证价值分配体系的公允性。

服务价值难以量化,平台服务价值的高低体现为平台流量的多寡。本文仅从平台企业价值链活动的现状出发,展开价值提升的策略研究;学识有限,文章中尚未反映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对平台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望后续研究与其补充和完善。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徐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J].中国工业经济,2006,(5):40-47.

[2] 李允尧,刘海运.平台经济理论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3,(7):123-125.

[3] 黄勇,周学春.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3,(23):23-26.

[4] 王生金,徐明.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的本质及特殊性[J].中国流通经济,2014,(08):106-110.

[5] 洪江涛,陈俊芳.价值链及其优化理论研究评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0-93.

价值链研究 篇6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 在青藏高原西南部, 与印度、不丹等国家和地区接壤。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有着独特而复杂的高原气候和地形地貌, 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屋脊”, 加上西藏特有的历史、藏传佛教文化, 赋予了西藏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西藏旅游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 以林芝、日喀则、阿里三条线路为主的辐射型旅游发展格局。

基于价值链理论, 通过了解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的现状, 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有利于树立西藏旅游良好形象, 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对促进西藏旅游业发展, 充分发挥旅游业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旅游产业价值链

(一) 价值链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1985年率先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 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1]按照波特的理论, 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对价值链的设计, 企业之间的竞争, 不仅局限于企业个体间竞争, 更是企业所处的价值链间的竞争。最初,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仅适用于企业, 在波特之后的学者将其价值链理论应用于产业, 提出了产业价值链的理论, 并细化到针对不同产业的价值链研究。

(二) 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

关于旅游产业价值链, 一般认为是旅游产品从供应到最终消费的一系列传递过程, 主要由旅游产品供应商、旅游中间商及旅游需求者三部分组成, 形成基本的旅游产业价值链[2] (如图1) 。旅游产品沿着价值链传递过程中, 不同层次的旅游企业通过职能分化和专业优势为旅游产品注入价值, 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西藏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近30年来, 西藏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率达到31%, 其中海外游客年均增长29.7%, 国内游客年均增长31.7%, 而年均旅游收入增长率达到38.9%[3]。随着进藏交通条件逐渐改善、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信息技术发展, 再加上政府部门大力支持, 旅游产业已成为促进西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 成为推动西藏经济结构升级优化的优势产业, 逐渐向着政府主导发展、行业自律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社会力量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靠拢。除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外, 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旅行社更多的希望通过网络平台招徕客源;西藏旅游集散中心的成立, 统一负责散客市场的操作, 旅行社更多的关注团队业务的操作。根据当前西藏旅游业的特点, 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基本模型如图2所示。通过为游客提供更具价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游客获得体验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等价值提升, 随之而来的是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 最终获得西藏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

(一) 旅游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西藏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一是西藏旅游业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 休闲与度假类产品不多, 游客只是短期停留, 难以体现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二是西藏有众多山川、湖泊以及历史遗迹, 但除了游客熟知的景区 (点) 外, 很多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 宣传不足;三是旅游商品开发能力不足, 质量档次偏低, 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旅游商品是引自印度和尼泊尔。

(二) 旅游中间商服务质量缺乏保证

西藏旅游中间商主要有旅行社、旅游集散中心等。但随着旅行社挂靠社、分社及从事旅行社业务的网站逐渐增多, 又缺乏有效管理, 为争夺市场, 逐渐产生了“零负团费”、“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同时, 旅游从业人员也随之骤增, 但普遍缺乏职业素质, 导致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服务质量偏低, 旅游投诉纠纷较多, 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价值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 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功能未充分体现

西藏虽然成立了旅行社协会、导游协会、车船协会等众多行业协会, 但协会的存在基本上成为政府的附庸, 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缺乏自主性和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能力, 更缺乏监督行业、企业, 形成行业自律环境的能力, 难以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

(四) 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竞争力弱

紧紧围绕“六要素”, 西藏旅游产业的关联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藏式传统手工艺品、藏戏、藏药以及藏式茶园、藏餐等产品或服务的开发, 使得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逐渐横向或纵向延伸。但整条产业链条协同度不高、产品品质有待提升、广告宣传效果不明显, 制约了产业链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此外, 西藏周边省份及周边的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也给西藏旅游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三、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制约因素

(一) 西藏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战略规划思想

虽然经过近30年的发展, 西藏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西藏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景区、景点众多, 但大多参照内地旅游开发模式,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缺乏精品旅游产品和精品路线。同时, 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战略规划思想, 导致西藏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 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 特别是对于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足, 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上, 优势和特色不突出。

(二) 旅游监管不到位

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 但其协调指导能力不足, 很多知名景区由于历史原因分别隶属于文化、宗教、林业等部门进行管理, 结果无法形成合力, 缺乏有效监管。另一方面,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权利有限, 行业管理力度不大。由于协调不到位, 很多涉旅方面职责划分不清, 导致相关部门互相推诿, 以致出现无人监管的死角。更重要的是, 旅游行业协会无法完全发挥作用, 无法进行有效规划和监管。

(三) 西藏旅游业人才缺乏, 职业素质偏低

总体上讲, 西藏旅游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一方面西藏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规划设计以及营销拓展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不足, 导致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旅游产品开发能力弱;另一方面旅游专业人才不足, 很多旅游从业人员未经过正规旅游服务培训,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无法达到旅游服务规范的要求, 严重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

(四) 西藏旅游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西藏目前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西藏目前开放面仅占全区县、市的16%左右, 特别是针对外宾而言, 很多地方均为未开放区域, 旅游开放面过于狭窄, 无法形成网络布局,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完善和发展。

四、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优化建议

(一) 突出文化特点, 强调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互动,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而文化是旅游的魂。当前西藏旅游产品对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 西藏旅游就是“白天看庙, 晚上睡觉”, 观光仍是主要活动。只有将西藏特有的文化特点体现在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保持旅游产品旺盛生的命力;只有围绕文化来打造旅游, 将旅游产业赋予文化内涵、优化产品结构, 才能提升西藏旅游产业的层次, 推动西藏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 强化旅游产品开发,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 游客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 常规旅游产品已经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 未来西藏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要向着高端、精品的方向迈进。根据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结合当地的特色, 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 充分体现西藏雪域高原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彰显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 要加快西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规划, 科学布局, 提升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

(三)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政府部门特别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利用政府部门“有形的手”积极培育成熟的市场机制, 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资源配置作用。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要充分发挥产业协调能力和指导作用;旅游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监管职能, 促进行业自律和企业自主规范经营, 结合各项法律法规和西藏旅游实际, 制定相应行业规范, 最终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自主规范经营的旅游市场环境。

(四) 大力培养西藏旅游专业人才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旅游局、对口援藏省市、内地各大院校的资源优势, 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协会相关人员以及旅游经营者、优秀导游等进行专业培训, 同时加强同内地各旅游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 定向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特别是旅游经营管理、规划开发人才;另一方面, 对于区内绝大多数旅游从业人员, 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牵头, 定期进行旅游专业培训, 加强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提高服务质量, 树立西藏旅游的良好形象。通过不断完善西藏旅游从业人员结构, 为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 创建区域合作的旅游发展模式

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 对于西藏旅游产业来说, 加强同周边省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是必然的出路。青藏铁路的开通、高原机场的建立, 使得西藏同外界的联系更密切;由川滇藏三省区联合开发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旅游产业联合发展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 西藏可进一步加强同新疆、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 以及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交流合作, 横向拓展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 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 进而促进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六) 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 树立西藏旅游产业品牌

通过市场调研等多种手段, 以树立西藏旅游品牌为核心, 充分利用各种平台 (例如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以及各种旅游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等) 以及各种新技术手段 (例如物联网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二维码、在线支付等) , 创新方式, 全面提高西藏旅游宣传推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扩大西藏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西藏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拥有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着力发展旅游业, 是优化西藏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西藏实际, 不断完善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提升旅游产业价值链竞争力, 是解决西藏旅游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 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8-299.

[2]李延松, 王久梗, 许顼.网际时代的旅游产业价值链重构与优化模型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07 (03) .

数字音乐的产业价值链研究 篇7

作为国内第一部以数字音乐为研究对象的专著, 该书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 并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作者将音乐社会学、传媒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学作为理论基础, 构建了数字时代背景之下的音乐产业价值链,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鲜活的音乐产业现状。该书亦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国内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 探讨了数字音乐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总结了数字音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为数字音乐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效建议。该书还针对在线音乐商业模式发展不成熟、数字音乐盗版严重、运营商在无线音乐产业链中实施垄断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观察和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可以说, 该书的写作基于作者对数字音乐的长期关注和研究, 建构起了数字音乐产业的较为全面的学理框架, 同时也为我国音乐产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该书的第一章“数字音乐概述”对数字音乐的发展、本质及其传播体系结构进行分析, 并对中外数字音乐的发展状况做观察、总结和比较, 站在一定的高度阐明了数字音乐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的现实情况。

第二章“产业价值链理论与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从产业价值链的基础理论切入, 并聚焦于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此章首先对产业价值链的理论形成进行分析, 接着层层深入地探讨了传统音乐产业价值链与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区别, 并对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第三章“在线音乐产业价值链”从在线音乐产业价值链的演化谈起, 论述了在线音乐产业价值链的结构、经济特性和盈利模式三个方面, 并从政治法律、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因素四个角度分析了在线音乐价值链失衡的原因, 最后从音乐产品、音乐资源、音乐价值三方面对在线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发展提出建议。

第四章“无线音乐产业价值链”针对无线音乐产业价值链的价值传递, 从运营商的影响及无线音乐产业价值链价值实现的方式两方面做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无线音乐产业聚集和价值重组的互动演进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提出了对该领域的有效建议。

第五章“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版权平衡机制”将数字技术对音乐版权利益平衡机制产生的挑战进行了客观分析, 并对数字音乐版权在音乐传播过程中的得失进行了辩证讨论。该章还对数字音乐价值链中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终端用户的行为进行了法律分析, 并为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版权平衡机制的实现提出了解决方案。

第六章“三网融合下的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重构”从三网融合的基本情况入手, 分别介绍了国内外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 并对三网融合大背景下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变化进行了细致分析, 还包含了三网融合下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凭借全面扎实的理论功底, 对我国数字音乐的产业价值链进行了客观、科学的深入分析, 并在对国内外业界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对我国数字音乐产业提出具体建议, 具有良好的前瞻性。与此同时, 综合全面的研究方法的运用, 也使该书在数字音乐理论研究领域中颇有创新。

基于循环经济的价值链研究 篇8

一、综述

(一) 波特理论

迈克尔·波特 (M.E.Porter) 在《竞争优势》中提出, “价值是客户对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波特把企业的活动分为主要活动 (进货后勤、生产作业、出货后勤、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 和辅助活动 (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结构活动) 两大类”。波特同时提出“企业价值链与上游供应商价值链、下游买方的价值链连接, 这一大串的活动构成价值体系。”

(二) 其他学者的研究

理查德·诺曼 (Richard Normann) 强调将价值链延伸, 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向前的关系, 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 价值链变成了一个网链。寇伽特 (Kogut) 认为, 在这一价值不断增值的链条上, 单个企业或许仅仅参与了某一环节, 或者企业将整个价值增值过程都纳入了企业等级制的体系中。开普林斯格 (Kaplinsky) 在Porter价值链模型基础之上, 把企业间的联系也考虑进去, 把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外化, 将资源集中于特定的领域, 将焦点缩小到核心业务, 仅保留关键的环节, 其它环节借助于市场寻求外部的合作伙伴来提供。而且他在价值链中加入了回收利用, 但没有展开深入研究。

(三) 小结

这些研究的共同点是研究的价值链是企业间的, 即波特提出的价值体系, 本文称之为产业价值链;第二个共同特点都是从价值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企业出发, 即制造商, 本文也对从制造商角度出发对整个价值链进行研究并对制造商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研究。研究普遍是从一个生产企业价值链开始向上下游延伸, 价值正向流动, 没有研究在循环经济条件下价值链理论应如何调整。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研究

(一)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的特点

1.价值正向和逆向流动

循环经济要求企业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 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流程。循环经济应当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 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 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所以在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中既包括上游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回收厂的正向交付过程, 也包括回收厂—消费者—分销商—制造商—上游供应商的逆向回收再利用过程 (如图1所示) 。为实现提高资源生产力的目标, 正向交付需要尽可能减少浪费, 逆向回收再利用需要尽可能提高废旧物品通过再制造和再使用重新进入新产品的比例。

2.报废回收、再制造———产业价值链延长

循环经济条件下对产品使用后残余物的回收处理再利用就延长了产品价值链, 延长了该产业的价值链, 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用价值。产品报废后虽然失去了使用价值, 但依然存在较大的资源价值, 商品达到使用年限后如果不能被回收利用, 就不能实现资源的再生, 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也就不能实现价值逆向创造, 所以价值链应延伸到报废回收。要实现价值逆向创造比较好的一种解决方式是实施生产者责任制, 由生产者或生产者制定有资质回收企业对报废商品进行回收处理。

3.以副产品为节点成网状化

由于循环经济条件下, 企业对生产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必须进行处理, 而不能当作废弃物直接排放或丢弃。企业在生产中的副产品和废物的回收处理后, 可以作为其他产业中的资源进行重新利用, 以使企业在副产品和废物的回收处理中也能获得经济效益。可以把处理后的副产品作为新的原材料供应给其他企业使用, 以副产品的传递为价值链的一个个节点, 使得该产业的价值链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价值链形成了交叉, 从而变得网状化。

(二)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补充

根据上文分析, 本为认为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应该如图1。

以一个制造商为研究对象, 其上游有多个供应商, 供应商也有自己的供应商, 继续向前延伸;其下游有多个分销商, 然后是众多消费者。制造商从供应商处采购开始了价值投入, 然后生产产品并交给分销商, 这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当消费者购买了产品, 其价值就得到了实现。

不同价值链通过副产品供应和采购形成交叉, 呈网状结构。

当产品报废后, 通过分销商交还生产企业或由回收企业负责回收, 这是逆向的价值投入, 然后进行分类、测试, 将功能较好的零部件交给制造商或供应商进行再制造再利用, 将不能修复的零部件由有资质企业作为资源回收进行再生利用, 这是逆向的价值增值, 这些再制造的零部件和再生的资源又可以运用到生产领域, 从而实现其价值。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内部价值链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着重点主要在于形成正向和逆向的循环, 是否能使整个价值的循环起来关键在于产业中核心企业。以汽车产业为例, 汽车生产企业是核心企业, 要使报废汽车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收, 必须在产品将设计为易拆解, 材料易回收, 有毒物质少等。另外核心企业的采购是否绿色环保决定着其供应商的生产是否绿色环保, 核心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影响着消费者是否进行绿色消费。所以本文也对核心企业基于循环经济的内部价值链进行了研究。

(一)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的特点

1.价值的转变

在波特模型中, 认为企业从事一列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 一个企业在创造企业价值, 同时必须要兼顾环境价值。笔者认为在循环经济条件下, 应以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共同发展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考虑如何进行新技术的开发、生产组织、副产品的处理以及最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保证在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前提下, 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

2.辅助活动

技术开发环节, 循环经济强调开发环境友好技术, 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和用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 包括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以减少生产原料投入以及使用可再生原料;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耗少, 有害物质排放少;并注重产品的回收利用。

采购环节, 循环经济强调进行绿色采购, 优先采购具有良好环保性能或者采用再生材料的产品或者服务、再或其他企业副产品, 以考虑到该材料的社会与环境成本。企业应通过建立绿色采购认证管理体系, 对采购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绿色认证, 推动和促进上游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绿色化。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需要对所有员工进行良好的循环经济理念的灌输, 关系到价值链每个环节。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应更好的服务于节能、降耗、减排、可回收。

3.主要活动

生产环节, 循环经济倡导实施清洁生产。对生产过程, 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 减少使用原料和能源使用不充分、产生废弃物较多的生产技术。

内外部后勤活动, 循环经济要求必须有逆向物流以及副产品处理。注重对逆向物流的运作和实施, 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再利用及合适的处理。循环经济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使上游产品所产生的副产品和废料, 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 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高效利用。

市场销售环节, 进行绿色营销, 并对副产品进行销售。企业应分析市场的绿色需求, 制定绿色营销的战略计划, 制定适宜的绿色产品的价格, 选择分销渠道, 实施绿色管理。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也引导大众建立绿色消费观念。

售后服务环节。在加强产品回收、包装回收的同时, 大力培育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的处理, 促进废物增值或污染减降;创建新的废物资源化部门, 包括回收分类、拆解、再生利用以及废物信息系统, 这将是实施产业生态结构重组转型, 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门。

(二) 基于循环经济对传统模型的补充

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研究 篇9

1. 价值链的提出

价值链 (value Chain) 一词最初是由迈克尔·波特 (Michael·Porter) 于1985年在其所著《竞争优势》中提出的。波特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价值链就是表示这一系列战略相关的活动及活动之间的联系。在价值链中, 价值的概念可以从内外两个视角来理解, 对外针对企业客户, 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对内针对企业自身及其内部流程等, 指产品能为企业带来销售收入的特性, 其数量表现就是顾客交付的产品价款。

2. 价值链分类

以空间维度作为标准, 价值链分析的对象包括三类: (1) 横向价值链, 对企业所面临的行业环境分析及采用标杆的方法, 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寻找差距以及差距形成的原因, 或者追求战略差异性。 (2) 纵向价值链, 包括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及顾客, 对其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稳定、流畅的忠诚型价值链, 降低交易成本。纵向价值链使企业、供应商、销售商和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一个战略联盟, 是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最具挖掘潜力的空间。 (3) 内部价值链, 指企业内部战略相关的作业和流程。企业内部价值链由九种活动组成, 作业和作业之间的联系又组成了活动。

二、价值链层面上预算管理的设计

1. 内部建立作业基础预算管理

企业内部价值链表现为作业链。企业由投入到产出的过程, 是由一系列作业构成作业链的过程, 作业的转移伴随着价值的转移, 最终的产出既是全部作业集合而成作业链的最终结果。企业采用A B B时, 利用A B C (作业成本法) 计算原理, 把预算确定的作业消耗量达到经营平衡时的资源供应总成本分配到作业和成本标的上, 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 (利润、投资回报率等) , 并与组织确定的财务目标进行比较, 判断财务目标是否达到。如果计算出来的利润、投资回报率等指标大于或等于财务目标, 则预算达到了财务平衡;如果没有达到财务平衡, 需要重新确定资源消耗量, 修订投入量和资源的供应量, 寻求另一个经营平衡并转化为财务数据, 达到新的财务平衡。由此可见, A B B是一个寻求组织资源供应量和资源需求量之间的经营平衡, 以及满足财务目标的财务平衡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2. 企业外部建立联盟预算管理

基于价值链预算管理就是要建立同步化价值链预算, 同一价值链上的企业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运用一定的协调机制, 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同步生产进度控制、同步生产节奏控制和同步生产能力控制, 达到对价值链中“三流” (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的一个较稳定的预算。

同一价值链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应该由各企业高层管理者中抽出一定数量的成员组成预算协调委员会来协调工作。价值链企业的总预算以销售部门的销售收入预测为起点, 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是企业间传递需求信息的接口。需求信息总是沿着价值链从下游传至上游, 从一个企业的采购部门传向另一个企业的销售部门。

3. 预算管理要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

价值链预算管理要从价值链联盟的高度去分配资源和成本。显然, 价值链分析是资源分配的前提。

(1) 纵向价值链分析:主要解决企业的产业定位问题。企业应该生产什么, 在整个纵向价值链中应该占据多长。

(2) 横向价值链分析:主要解决企业生产该种产品的竞争优势所在, 企业与相同地位的竞争对手相比, 如何提高竞争力, 以确定适合企业的竞争策略。

(3) 内部价值链分析:主要解决降低企业内部成本问题。而这些分析工作都是以“作业”为中心, 以作业成本法为主要方法, 找出直接增值作业活动、辅助增值作业活动和非增值作业活动。对于辅助增值作业活动尽可能减少资源占用;对于非增值作业活动应尽可能减少和清除。

三、基于价值链预算管理的特点

1. 预算工作内部化

联盟各企业都以使整条价值链联盟价值最大化为共同目标, 联盟的预算也随之要内化到各个企业, 每个企业都可视为一个综合性的责任中心。

2. 预算工作同步化

联盟同步化预算的信息是沿着价值链不同的方向传递的, 一个企业经营预算的大多数组成部分都受到其他企业预算的影响。因此只有企业之间保持步调一致, 价值链联盟的同步化预算才能实现。

3. 预算编制方法一致性

各企业编制预算的方法应该是相对一致的, 倘若某节点企业采用不同的预算方法, 该企业的预算与其他企业将冲突, 甚至会引起价值链上相关信息传递的堵塞。

4. 预算信息的共享与集成

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不但要考虑该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 更要从价值链联盟的整体出发, 进行全面的优化控制, 跳出以某个企业物料需求为中心的生产管理界限, 以顾客化的需求驱动顾客化的生产计划, 获得敏捷的市场响应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说明价值链对企业的影响而重构企业预算模式, 从而进行更好的价值链优化与管理。本文论述的基于价值链预算管理有利于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价值链管理,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平心田光华:作业基础预算体系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3

[2]潘飞郭秀娟:作业预算研究.会计研究, 2004.11

价值链研究 篇10

关键词:环境价值链 环境绩效评价 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02-01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审计署曾指出,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应该立足于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模式,对于我们国家的资源,比如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必须加强保护,加强合理开发和审计。而发展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对于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政策的坚决实施,借助于种种政策,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正面影响。而实施的重点应该放在对环境保护方面资金的投入、有效的管理、实际的使用情况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节能减排的合理方针,从而借此推动企业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使企业主动承担起对社会发展的责任。

对于经济效益审计,我们国家曾对其做出过含义解释,即为“所谓的环境绩效审计,指的是借助于相互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企业或项目的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和审查,在此基础之上,参考我国的标准去合理的对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进行评定,从而提出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方针和方法,促使其改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审计活动”。

我国目前的审计工作,其工作主体依然是财务审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变的越来越重要。对于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基础还在于促进规划合理有效的实施,其发展基础为合理的、科学的审计,从而使得绩效审计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普及。

从我国的整体发展来看,处于萌芽阶段。环境绩效审计技术方法属于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前沿的审计业务,而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参考较多方面的因素,审计人员对于审计环境中的所有要素都要给予充分的考虑,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审计手段,这样才能合理科学地理解审计过程中受环境影响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包含很多部分,比如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而价值链就可以用来概括企业的所有活动,前期的生产、后期的销售以及售后活动等。针对不同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开展必须因地制宜,从不同企业的环境价值链出发,对不同环节给予不同的审计标准。

环境价值链分析方法较多,主要使用的方法为层次分析法(AHP法),即所谓的AHP法,也就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分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而得出比较合理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环境价值链分析方法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分析方法,对于我国传统价值链的成本观念也造成了影响。首次将环境作为一个因素带入到审计中去,从而被环境绩效审计合理使用,一般形式下的合规性的审计方法也得到了转变,绩效审计模式成为主体,从而可以使得审计过程中的“免疫系统”得到有效使用。

对于环境绩效审计,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目前来看,其中的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对环境绩效审计的轻视,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给财务和未来的发展能力带来的影响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者认为应该借助于多重方式,来唤起人民对环境因素在环境审计中的重要性,让人民认识到当前以财务状况为主的审计方式的不足,从而在现有基础之上加大环境绩效审计的力度,基于此,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加强。我国针对审计工作拥有ISO14000标准,配合以不同企业的不同审计中的实际问题,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满足自己需求的新标准。除此之外,审计机构也应该跟上发展步伐,开发出新的满足发展需求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目标和绩效标准。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标准的合理性,从而创造出一个最合理的、最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审计框架和标准。

对于环境审计工作的成功与否,环境会计工作扮演重要角色,而他们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在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其制度的建立是环境保护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会碰到较多困难,因此,只有借助于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为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提供更广的舞台。

针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和运动系统论、辩证唯物论等知识,借助于外国发达国家的现有的成果,开发出适合我们国家的方法和制度,从而使得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绩效审计体系得到建立,对于我们国家的环境绩效审计的实践给予合理的指导。

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时间上必须建立起可持续发展观念。间接性、持续性以及先隐后显的特征是污染损害的主要表现方式,对于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才能得到慢慢地消退,所以针对我们国家的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进行持续审计。环境绩效审计的基础在于数据,也就是环境监测的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收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评估和预测,使得绩效审计得到持续开展,改善环境。除了数据之外,空间上也应该树立整体性的观念。所以,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环境项目综合性的、合理性的评价,来维护生态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龙,付惠冉,杨鹏飞.基于环境价值链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J].新会计,2011(8):49-50.

[2]汤亚莉,邓丽.基于环境价值链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99-101.

[3]李雪,王春萍.我国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评述[J].会计之友(上半月),2006(3):70-71.

[4]万玻.关于环境绩效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8(1):303-304.

[5]曹建新,詹长杰.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09(16):12-13.

[6]王学龙,付慧冉,杨鹏飞.基于环境价值链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3):46-50.

[7]穆继平.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201-203.

[8]王如燕,丁日佳.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成果评价[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0):76-77.

[9]王春萍.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2).

[10]许良虎,马丽.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研究[J].商业会计,2011(14):45-46.

[11]胡兵.淺议环境绩效审计[J].商场现代化(上旬刊),2007(10S):212-213.

[12]郭建平.我国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5(3):66-69.

创意产业价值链运作模式研究 篇11

一、创意产业概念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在《英国产业专题报告》中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 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 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 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厉无畏在《创意产业导论》中, 提出“文化产业的内涵的关键是强调创意和创新, 从广义上讲, 凡是由创意推动的产业均属于创意产业, 通常我们把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或缺少创意就无法生存的相关产业称为创意产业”。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创意产业的定义, 均强调创意产业的创新性、文化性及高科技性等。文章基于价值链理论, 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内容为核心, 人才为依托, 文化产品为载体, 各节点企业、关联环节围绕原创企业相互协作完成创意价值创造、传递及增值的过程, 从而形成网状产业价值链的有机结合体。因此, 创意产业价值链分析对创意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二、创意产业价值链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方法”中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 即单个企业由特定方式的五种基本活动和四种辅助活动构成, 基本活动包括内部活动、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波特的价值链分析同样适用于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管理主要研究的是各创意主体围绕原创知识对价值链各环节的运作, 使得相关价值活动环节无缝整合, 进而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 如图1所示。

(一) 创意产业价值链主要环节

创意价值链是产业发展的生产经营链, 即通过创意的开发, 生产制造, 以产品及服务为载体, 利用市场营销和渠道销售进入消费环节, 消费者直接进行消费体验, 或者进入衍生创意产品市场进行消费交易。创意产品由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传播分销———消费交换的路径形成过程中, 完成了创意产品价值创造———价值开发———价值捕捉———价值挖掘———价值实现———价值增值———价值实现整个价值传递过程。

(二) 创意产业价值链运作支持条件

1. 文化支持。

内容创意强调创意产业文化性, 即创意产业以一定的文化为产业支撑。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之一, 首次明确“文化创意”归属于文化产业, 因此创意产业具有文化产业最基本的文化特征。

创意产品是文化内容的载体, 不仅具有商业价值, 还具有知识、观念价值, 即为产品和服务注入新的文化要素, 为消费者提供与众不同的新体验, 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观念价值。

2. 技术支持。

创意产业是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条件的产业, 是创意、人才与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目前对创意产业开发主要表现在技术内容的创新, 体现在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在制造环节及分销环节的渗透带动作用, 将高科技融入消费体验过程, 增加创意产品科技含量及服务水平, 从而吸引消费者。

3. 资金支持。

资金是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同时也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创意产业处在发展初期, 投资收益不确定性较强, 创意企业中小企业居多, 抗风险能力较弱, 融资渠道狭窄, 难度较大, 亟须完善创意产业投融资机制。

4. 产业支持。

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多向关联性, 即创意产业与前向产业及后向产业间投入和产出联系密切。创意产业是对同类别行业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技能及经验等的运用, 同时, 作为处在价值链高端的产业, 为下游产品制造行业及产业等提供中间创意元素的投入, 而制造产业正是创意思想得以物化的经济载体。因此, 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

三、创意产业价值链运作模式

创意产业价值链运作模式是基本价值链条的构建基础上, 对价值增值核心环节的挖掘, 进而对价值链进行延伸及整合, 完善价值链衔接机制, 优化价值实现路径, 形成产业良性循环, 如图2所示。

(一) 创意产业价值核心增值环节

1. 内容创意。

内容创意处在价值链前端, 是整个产业的关键环节, 同时是整个产业运作的核心环节。创意产业强调“内容为王”, 利用个人智慧和创造力对文化、信息进行深度挖掘, 形成创意理念, 进而对理念内容的独创性进行开发, 形成知识运作机制, 保证创意产品的原创性, 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2. 创意人才。

创意产业以创新和创造力为核心, 而创新和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 因此创意人才是创意开发、创意活动的关键生产因素。以产业链为依据, 创意人才主要包括产业前端的文化创意提供者, 如设计师、艺术家等, 生产环节的技术开发、营销推广人才以及产业推广环节经营管理人才等。

3. 渠道营销。

传播推广是创意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 是促成消费交换, 实现创意价值的重要环节。依利用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 综合市场推广渠道, 托媒体中介丰富创意产品及服务形式, 形成产品多元化经营, 实现创意产品价值向消费者延伸。

4. 版权贸易。

创意实质就是知识, 创意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业, 版权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部分。版权贸易处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末端环节, 是构成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版权贸易的前提在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邢华认为要发展版权贸易要加强版权保护, 建设版权登记、认定的平台以及要营造版权机构进行展示、交流和交易环境。

(二) 创意产业价值链延伸

1. 衍生产品开发。

创意衍生品的开发在于知识产权的分解, 即以不同形式对产权进行商业开发, 改变产品的单一价值环节, 形成多元价值环节, 扩大营利空间。营利空间多在于对衍生品的开发, 其生产运营模式对创意产业具有借鉴意义, 即以主题公园为依托, 在内容授权之外, 开发形象授权, 寻找衍生产品制造商, 丰富创意产品载体。

2. 品牌运作。

根据长尾理论, 20%的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 因此企业在创意产业运作过程中应认识到品牌重塑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专业化、高技术性服务及产品塑造品牌形象, 开发创意产品自主品牌, 提高创意产品品牌附加值, 发挥品牌乘数效应。

3. 消费终端导向。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 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需求不断提高, 而创意产品是对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满足, 其通过创意元素提高创意产品消费的发展性及享乐性, 从而挖掘消费者消费潜力。因此, 创意产品生产过程中应以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为出发点, 增加创意产品或服务的文化性、享乐性及技术性等, 以提高消费者消费体验质量, 力求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

(三) 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

1. 关联企业合作。

创意产业的经济运作在于创意生产环节、产品制造环节及分销环节、缴费交换环节的联通, 需要处在各环节的企业相互合作。关联企业合作方式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即企业通过合作集中优势资源, 发挥核心竞争力;纵向一体化即各关联企业在价值创造、传递过程中需要创意企业发挥价值链协调者的作用, 各关联企业以创意企业为中心, 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2. 创意产业园。

产业园是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形成的产业集聚区, 产业园区内创新网络的形成, 有利于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园区建设有利于减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费用, 优化平台结构, 减小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园区内产业联系紧密, 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其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显著, 有利于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3. 虚拟价值链。

虚拟价值链又称战略联盟, 指价值链上不同环节上的企业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 各企业集中进行优势环节的运作, 发挥核心专长, 以合作共赢而创造更大价值, 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分散市场风险, 提高竞争力和赢利水平。开发创意产业虚拟价值链重点在于疏通信息流动渠道, 加强创意企业沟通合作, 进而进行创意资源优化配置。

四、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1.建立健全创意人才的培养、引进及维持机制。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依托高校资源,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加大政、企、校合作力度。加大政策吸引力度, 配合企业薪酬制度吸收外部优秀人才。

2.提高产权保护意识。把知识产权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完善保护机制, 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设立产权保护服务咨询机构, 为创意企业及创意人提供知识产权登记、认证、查询、交易等服务平台;通过教育引导, 提高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等, 树立实施产权意识。

3.拓宽投融资渠道, 加大创意产业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采取政府扶持、政策引导、政银企互动合作、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推进金融创新, 高度重视金融体系建设, 搭建融资平台, 努力缓解中小创意企业融资问题;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鼓励扶持小额贷款、担保、典当、风险投资机构发展, 引导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 创新金融服务, 扩大信贷规模。

4.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共享平台、技术交流平台、知识产权平台、交易展示平台以及资金运作平台等, 政府应鼓励扶持平台建设, 培养核心企业, 提高投入水平, 鼓励创意园区建设;依托高校资源, 搭建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 加快构建创意人才高地。

5.提高文化资源整合力度, 挖掘创意元素。政府应适度放宽资源管制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 合理创意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 发掘文化的创意元素, 融入创新, 走特色创意之路;发挥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作用, 加快信息流通速度, 减少交易成本。

摘要:创意产业作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价值链不健全成为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文章基于价值链理论对创意产业进行定义, 分析价值链主要环节及创意产业发展支持条件;进而从价值链核心增值环节、价值链整合及延伸三个角度分析创意产业价值链运作模式;最后对创意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创意产业,价值链,运作模式,建议

参考文献

[1].[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上海三联书店, 2006.

[2].理查德·E·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M].新华出版社, 2004.

[3].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中国的战略选择[N].人民日报, 2006-12-29.

[4].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 2006.

[5].[美]迈克尔·波特.区域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1997.

[6].厉无畏, 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9.

[7].邢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 2009.

上一篇: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下一篇:精益物流管理实施论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