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U的诊断价值(精选4篇)
CTU的诊断价值 篇1
泌尿系统位于腹膜后,与周围组织缺乏自然对比。很长时间以来,静脉尿路造影一直是肾盂输尿管膀胱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由于前后影像重叠、腹部肠道准备不一、摄影条件等影响,以及无法观察泌尿系统的细节,易漏掉小病灶,造成阳性率和诊断率不高,更有患者耐受不了腹部压迫而导致检查失败[1]。我院16排多层螺旋CT引进及后处理功能日趋完善,CT室与临床合作,开展了此技术。在泌尿系统梗阻疾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过程中,检查方法有磁共振尿路造影、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对比3种检查方法[2],分析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其他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现进行如下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82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20~83岁,平均(47.74±3.63)岁。在本研究中,单侧尿路患病65例,双侧尿路患病17例。
方法:①通过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注射完后摄片,主要在注射后5 min、15 min、25 min进行,对患者的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等表现进行密切的观察,半小时后解除压迫器,并进行全尿路拍片,检查完毕,如果肾积水较多的患者,其肾盂、肾盏显影不佳,需延时,最长延至1.5小时。②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主要利用GE公司的16层螺旋CT,对肾上缘到耻骨联合之间进行扫描,按照5.0mm层厚,1.5 mm螺距,扫描时要求患者处于屏气的状态,扫描后进行图像重建。先实施常规CT平扫,再以3 mm/s速度采用高压注射器从患者肘静脉注入80~100 m L碘比醇,造影剂注入后5 min、10 min、15 min各进行1次扫描,必要时延时。③磁共振尿路造影进行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检查过程中,主要采用GE公司的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利用体线圈,进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系列扫描,并进行2D重T2加权厚层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通过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所有图像,最后建立3D-MRU图像。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泌尿系统梗阻疾病患者总定位诊断结果的数据,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式,采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静脉肾盂造影、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磁共振尿路造影3种方法检查泌尿系统梗阻疾病总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18%、100.00%、85.71%,显然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诊断泌尿系统梗阻疾病总定位准确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泌尿系统疾病总定位检查的具体情况,见表1。
讨论
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检查过程中,采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主要的重建方法有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法、仿真内窥镜成像。对于输尿管不完全梗死等患者,可使对比剂在正常时间内直接进入尿路,与此同时需要利用以上重建方法做图像重建处理,可将整个尿路系统及病变情况更好地显示出来,通过旋转图片,可对其病变进行各个角度的观察[3]。在设置不同阈值的情况下,可有效显示集合系统、肾实质,并通过不同颜色区分出正常组织和病变[4]。
在传统泌尿系统梗阻疾病临床诊断中,可采用普通CT检查、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进行诊断,但有时需要采用经皮肾穿刺等创伤检查进行诊断。对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选择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不能清晰地彰显患者的临床情况[5]。静脉肾盂造影每次摄片只能对一个部位进行拍摄,不能全方位了解病变,不利于清晰、有效地显示病变。但是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可旋转三维立体图像,并可确定病变的最佳拍摄方位,从不同角度了解患者泌尿系统情况。另外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可去除肌肉、脏器、骨骼等叠加影像,从而获取更加清晰的图像[6]。输尿管结石及积水情况见图1。
磁共振尿路造影的缺点是不能获取功能消息,对没有扩张输尿管患者的临床检查显示不明显,在输尿管结石的检查方面存在着假阴性。
综上所述,在泌尿系统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总定位准确率较高,高于其他两种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在泌尿系统梗阻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82例,对比静脉肾盂造影、磁共振尿路造影、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3种检查方法对诊断泌尿系统梗阻的定位准确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统梗阻总定位诊断准确率100%,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检查方法(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全方位了解病变,有利于清晰、有效显示病变。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泌尿系统,梗阻
参考文献
[1]麦栩榆,胡茂清,龙昉,等.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39(1):361-382.
[2]龙昉,胡茂清,麦栩榆,等.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对先天性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0,34(9):152-154.
[3]王晓梅,边杰,程绍玲,等.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26(3):274-277.
[4]汪立娟,张克云,张淑芳,等.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对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断优势[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6(5):325-327.
[5]段海峰,贾永军,何鸳,等.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在输尿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10(4):557-560.
[6]王小宁,徐青,黄庆娟,等.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病变的价值(附40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32(5):395-398.
CTU的诊断价值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112例CTU检查的影像学资料, 其中男76例, 女36例, 年龄11~79岁, 平均52.8岁, 病程1~6个月, 均有不同程度腰背部不适、腰腹痛, 还表现为腹部包块、血尿、尿急、尿频、尿痛和发烧等。尿路结石42例, 炎症狭窄7例, 恶性肿瘤24例, 先天畸形36例, 所有患者均行CTU检查, 其中62例行IVP检查, 28例行MRU检查, 56例行手术。
1.2 检查方法
用GE 64排及256排螺旋CT机、高压注射器及ADW4.0工作站。患者空腹检查前0.5 h饮水约1000 ml, 从肾上腺扫至耻骨联合, 先平扫, 后经周围静脉注入含碘对比剂, 延时25 s~1 min后行双肾皮质期及髓质期扫描, 常规延时15~30 min后行排泄期全尿路扫描, 因部分患者肾功能受损需继续延时后再次扫描使尿路内对比剂充盈均匀。本组患者中最长延时约24 h。将各期图像拆薄至层厚0.625 mm, 传至ADW4.0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 (MP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曲面重建 (CPR) 和容积重建技术 (VR) 三维处理后进行分析。
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所有患者的CTU图像与其他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追踪病理及治疗结果并与手术病理、MRU及IVP进行对照。以手术病理发现及临床治疗证实为金标准, 统计其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5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对CTU与IVP、MRU之间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准确率分别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42例, 肾结石14例 (8例同时合并输尿管结石) , 输尿管结石28例 (阳性24例, 阴性4例) 。
2.2 先天畸形
先天畸形36例, 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22例, 狭窄处上尿路梗阻端呈漏斗状或锥形改变, 连接部下方输尿管未见扩张, 交界处呈“鸟嘴”样改变。马蹄肾6例, 1例合并单一输尿管畸形。双肾盂双输尿管4例, CTU清楚显示重复及正常的肾盂、输尿管, 见图1。右侧巨输尿管症1例。左侧输尿管巨大囊肿1例。右侧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 重建像输尿管呈“S”形弯曲, 中下段输尿管从下腔静脉后绕至其内侧下行进入膀胱, 见图2。
注:女, 28岁, VR像清楚显示
注:女, 32岁, 见输尿管呈“S”形弯曲, 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扩张, 中下段输尿管从下腔静脉后绕至其内侧下行
2.3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24例, 肾盂移行细胞癌6例。输尿管癌5例尿路突然截断, 局部管腔内软组织肿块, 明显强化, 重建图像清楚显示梗阻部位、范围及梗阻端以上积水程度, 见图3。膀胱癌累及输尿管末端7例,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压迫侵犯输尿管5例。腹膜后纤维化包绕左侧输尿管中段局限性狭窄1例。
注:女, 56岁, 局部输尿管腔内软组织肿块, 明显强化, CPR及VR像示输尿管梗阻部位、管腔内软组织影、管腔受累范围及梗阻端以上轻度积水
2.4 炎症狭窄
炎症狭窄7例, 肾结核3例, 肾盏肾盂内不规则破坏, 尿沉渣检查发现结核杆菌。右侧输尿管结核1例, 管腔不均匀狭窄管壁轻度增厚, 无明显强化, 临床抗结核治疗后病情明显减轻。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管壁增厚, 局部未见异常软组织影, VR像示管腔粗细不均, 其中1例因于肿瘤无法区别而误诊。
2.5 病灶显示及定位、定性诊断
112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CTU均一次检查成功且满意地显示了梗阻部位及尿路扩张程度。三维图像结合原始多期横轴位图像可清楚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病灶显示率达到了100%。本组CTU诊断上尿路梗阻疾病112例, 确诊108例, CTU对112例上尿路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均与手术病理或其他检查结果相符, 部分与临床治疗证实相符, 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 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4%。
2.6 各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
本组112例中CTU确诊108例 (96.4%) , 误诊1例, 不能确诊3例;IVP检查62例中确诊51例 (82.3%) , 误诊11例;MRU检查28例中确诊25例 (89.3%) , 误诊3例。CTU的确诊率明显高于IVP和MRU,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CTU检查是经周围静脉注入含碘对比剂, 经肾脏滤过排泄进入尿路后, 行螺旋CT扫描, 利用多层螺旋CT薄层快速成像的特点, 在高密度对比剂充盈尿路后采集泌尿系统薄层CT扫描资料后经三维图像后处理, 合成建立起来尿路的整体影像, 可同时显示肾实质、肾盂系统、输尿管及膀胱的立体图像。CTU作为一种新技术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优势[4]。
3.1 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无论阳性还是阴性尿路结石CTU检查均能明确诊断。本组42例尿路结石CTU检查均得到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4例IVP漏诊及MRU不能诊断的阴性结石, CTU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均明确诊断, 重建图像清楚显示了结石大小形态及梗阻以上管腔扩张程度。CTU诊断结石准确性100%。CTU可直观的显示肾脏和输尿管的解剖变异及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 通过多平面重建能明确泌尿系先天畸形的精确类型和特征, 特别是畸形合并其他泌尿系病变的患者。对于正异常同存, 诊断要靠正异常同时显影, 但靠IVP或MRU往往不能同时显示两者, 有时易误诊为单纯尿路积水, CTU可同时显示正常及显影淡的上尿路明确诊断上尿路畸形。CTU几乎可确诊所有马蹄肾、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及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畸形, IVP只能显示较为常见的尿路畸形, 对于较为复杂的尿路畸形显示欠佳。本组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马蹄肾、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患者共31例, CTU均能明确诊断, 诊断率为100%。1例马蹄肾合并单一输尿管畸形CTU清楚显示。右侧巨输尿管症1例, IVP示右侧肾输尿管未显影, CTU通过调节阈值VR像上正异常得以同时显示。CTU通过平扫及多期横轴位扫描对于泌尿系肿瘤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通过图像重组可以直观的显示肿瘤的来源、大小、形态、密度、血供情况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清楚显示受累梗阻的部位、范围以及梗阻端以上积水程度。而IVP只能根据间接征象判定是否有肿瘤, 对肿瘤本身显示有难度, 对于肿瘤没有侵犯尿路系统, 诊断往往困难。本组所有尿路肿瘤病例, CTU结合平扫、多期横轴位图像及图像重组均得到明确定位及定性诊断。CTU可用于诊断泌尿系感染性病变, 评价病变程度、显示病变范围及后腹部周围间隙受侵的情况。而IVP只能提供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显影程度评价其管腔壁受累情况。本组7例尿路感染患者, 除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因与肿瘤不易鉴别而误诊外, 均得到明确诊断。
3.2 CTU与IVP、MRU等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
CTU能100%确诊尿路结石及其梗阻平面, 100%显示尿路畸形。本组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6.4%, 与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结果相符合, 明显高于IVP的82.3%和MRU的89.3% (P<0.05) , 与王晓玲等[5]报道的诊断准确率CTU的94%、IVP的82.69%和MRU的78.57%基本相近。IVP检查虽然能提供全程尿路图像及提示肾功能是否受损, 但因前后重叠和密度分辨率低, 对阴性结石、小肿瘤等病变显示较难。对于重度积水的患者梗阻平面以下尿路病变往往难以观察, 不易显示输尿管全段。况且需腹部加压, 检查时间长, 患者不易接受[6]。超声对双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敏感, 但受人为因素、肠道内气体等多种因素影响, 不能准确判断梗阻原因。MRU检查对扩张积水的尿路敏感, 虽然可以立体显示上尿路形态, 优于IVP但与CTU差异不明显, 对于梗阻性病变, MRU多进行定位诊断, 由于图像空间分辨率低, 对导致上尿路梗阻性病变的细节, 如小结石、小肿瘤、小息肉, 易被高信号尿液所遮盖, 易造成漏诊[7], 无法反映肾脏分泌、排泄功能信息。CT检查对结石敏感, 对占位诊断价值高, 但仅能显示断面信息, 无法显示立体尿路全貌。CTU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具有扫描速度快, 重建功能强大, 憋气时间短侵袭性小的特点, 同时可多平面、多方位、立体的显示肾脏尿路血管病变, 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立体结构。通过一次检查就能明确上尿路梗阻的病因。
综上所述, CTU检查集合了传统CT、IVP及MRU检查的优点, 为临床保守或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是目前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病变的最重要、最全面的检查技术手段, 可作为上尿路梗阻性病变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HE Ya-qi, TANG Bing-hang, LI Liang-cai, et al.Multi-slice spiral CT ur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J].China Journal of Radiology, 2006, 40 (8) :853-856.
[2]刘斌, 李星, 苏晋生, 等.IVU、SCTU及MRU对梗阻性尿路疾病诊断能力比较[J].实用医学影像, 2011, 12 (5) :311-313.
[3]李松年.中华影像医学泌尿生殖系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8.
[4]Chow L C, Kwan S W, Olcott E W, et al.Split-Bolus MDCT Urography with Synchronous Nephrographic and Excretory Phase Enhancement[J].International Braz J Urol, 2007, 189 (2) :314-322.
[5]王晓玲, 陈绍红.泌尿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J].放射学实践, 2011, 26 (5) :522-525.
[6]王建良, 朱玉春, 高迁, 等.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杂志, 2012, 10 (2) :93-95.
CTU的诊断价值 篇3
关键词:16层螺旋CT,先天畸形,诊断
先天畸形的泌尿系统种类很多, 而影像检查主要依靠静脉肾盂造影、B超等, 对整个泌尿畸形系统的形态、功能和解剖方面变化的显示存在局限性[1,2]。CT肾动脉造影 (CTA) 则是注入造影剂后显示造影剂在整个肾脏各级动脉内的充盈以获取肾脏动脉的病变情况。CT尿路造影 (CTU) 是指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 由肾脏分泌造影剂使得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内充盈显示, 再利用CT扫描受检部位, 将获取的原始图像采用计算机后处理进行三维图像重组, 而获得包括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在内的所有泌尿系统立体成像图。近年来, CTA与CTU技术发展日渐成熟[3,4]。本研究旨在研究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肾脏类疾病患者, 经B超、IVP或临床诊治怀疑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其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6个月~72岁, 平均35.3±12.3岁。其中, 20例经过输尿管镜或手术证实, 20例经临床综合检查、B超、逆行尿路造影等技术确诊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经证实, 27例患者为反复尿路感染, 7例为腹部包块, 3例表现为腹胀, 2例为腹痛, 3例为血尿, 5例为排尿困难。
1.2 方法
本研究使用设备为TOSHIBA (Activion16) 16层螺旋CT (购自于TOSHIBA公司) 和STELLANT的双筒高压注射器 (购自于MEDRAO公司) , 后处理工作站为Extended B rilliance TM Workspace (Release2.1.1) 独立工作站。应用MPR (多平面重组) 、CPR (曲面重组) 、MIP (最大密度投影成像) 和VR (容积再现) 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CTA+CTU联合成像显示。
具体扫描方法:首先进行腹部的CT平扫, 确定肾脏上端和耻骨的联合部位作为增强扫描范围, 造影剂为非离子型的碘对比剂碘海醇 (350mg/ml) , 采用19G的注射针头通过高压注射器于肘静脉处注射, 剂量为100ml, 注射速度为4~5ml/s。因为输尿管造影晚于肾动脉 (输尿管造影于注射后3~5min显影, 肾动脉造影则在注射后25~28s即可进行) , 故为了使二者同时进行, 将造影剂的注射分2次进行注射:先注射40ml造影剂, 使得双侧输尿管提前造影, 再根据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第二次注射和造影。通过透视扫描观察, 若输尿管显示满意, 则注射60ml造影剂, 同时启动事先准备的肾动脉造影扫描参数, 采用Bolus Tracking跟踪, 将腹主动脉区域作为兴趣区, 阈值设定在150Hu处, 延迟4s时自动扫描, 获取肾脏排泄期和动脉期的数据图。具体扫描参数设置:原始数据的层厚为1mm, 层距为1mm, 准直器宽度为1.0mm×16mm, 螺距为0.938, 进床速度为15mm/s, 管路电压120k V, 电流为250Ma, 每周扫描时间为0.75s, 矩阵为512×512, FOV为250mm。将获取的图像传到工作站, 进行多种方法重建, 采用MPR矢状面、冠状面以观察周围组织和病变部位的状况, CPR、MIP和VR观察患者任意角度的泌尿系统立体成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清楚的显示40例患者的畸形部位、形态、特征和分类, 诊断准确率达100%。 (1) 共计18例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23侧) , 其中单侧13例, 双侧5例。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能够显示重复的肾盂、输尿管走行情况、远端输尿管汇合部位或异常开口情况。共计5例为合并输尿管结石, 能够清楚的观察到结石的大小、位置、形态和梗阻情况 (如图1) 。 (2) 共有12例为肾旋转不良, 1例伴有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可明确观察到肾盂偏离脊柱, 肾盂朝向前方, 而肾盏朝向后方。 (3) 4例为先天性巨输尿管, 两侧的肾盏肾盂明显扩大, 输尿管的走行明显迂回扩张, 局部的管壁并无异常增厚 (如图2) 。 (4) 2例为输尿管开口异位, 其右侧的输尿管末端的异位开口在前列腺, 且其以上输尿管显著扩张 (如图3) 。 (5) 4例为马蹄肾, 其中的2例伴有输尿管结石, 影像图直接显示了患者两肾旋转不良, 肾盏位于前方, 两肾下极的融合部位横在主动脉前方 (见图4) 。
3讨论
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形成机制和临床症状:泌尿系统是由胚胎的中胚层分化发育形成, 在胚胎发育中按顺序逐渐出现前肾、中肾和后肾3个阶段[5]。前肾和中肾在形成后逐渐退化, 在中肾退化的时候, 胚胎体的尾部逐渐生成生肾组织, 同时两侧的部分逐渐发芽形成集合部分, 下面部位进入泄殖腔[6]。随着芽的生长形成输尿管, 生肾组织则形成肾盂, 继续分化生长分支则形成肾大盏、集合管和小盏。在输尿管和肾的胚胎发育的任意阶段若出现改变, 则会引起输尿管和肾的先天发育畸形。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腹痛、血尿、腹胀以及排尿困难等[7]。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的仪器检查方法很多, 如B超、IVP、逆行性造影、DSA以及MSC-TU等均是泌尿系统检查较为经典的手段。
本研究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同步显示技术诊断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病变。研究表明, 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清楚的显示40例患者的畸形部位、形态、特征和分类, 诊断准确率达到100%。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同步显示技术实施之前需进行腹部平扫, 其目的在于确定靶血管的扫描范围, 同时了解血管壁的钙化现象, 以观察整个泌尿系统周围脏器病变情况和有无结石情况[8]。该项技术通过分期注射造影剂来获得输尿管和肾动脉的同步影像。与单一的泌尿系统或肾动脉造影相比, 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一次扫描即可完成输尿管和肾动脉的造影。该项技术较难把握的是延时扫描时间的确定, 因为每个人的肾脏排泄功能不同, 且16层螺旋CT扫描时间很短。故首次扫描需使肾盂造影充盈能够令人满意, 在设计好肾动脉的造影参数后方可进行第二期造影。在完成造影后, 图像通过MPR、CPR、MIP和VR等处理技术来多方位多角度的显示患者的泌尿系统。VR与MIP图像叠加可去除骨骼、腹腔其它脏器的影响, 立体感增强。本研究中, 能够更为直观的观察患者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位置、范围、大小, 更加清晰的显示输尿管异位开口和汇合部位等细节, 并能了解结石的大小、位置和形态, 以判断肾盂和输尿管积水状况。另外, MPR技术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可显示患者畸形部位的细节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可观察到二者之间的绕行关系。总之, MPR、CPR、MIP和VR可作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的首选后处理方法, 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和畸形检出率。
综上所述, 单独的肾动脉造影仅能显示动脉, 无法进行输尿管造影, 而单独的输尿管造影亦不能显示动脉。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图像能够全方位、多平面并立体的成像, 能够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提供更为准确直观的图像, 可大大地提高诊断正确率和临床检出率, 另外, 还可了解患者肾脏实质、膀胱及周围情况等更为丰富的信息,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可作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卢向彬, 周鑫, 史浩.CTA, 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 (7) :1089-1091.
[2]何波, 李颢, 陈伟, 等.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对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原因的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 29 (3) :354-357.
[3]van der Molen A J, Schilham A, Stoop P, et al.A national survey on radiation dose in CT in The Netherlands[J].Insights into imaging, 2013, 4 (3) :383-390.
[4]张定, 金舟, 杨自勇, 等.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一站式检查技术与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9 (5) :477-479.
[5]聂忠仕, 李传资, 肖劲逐, 等.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活体供肾移植中的指导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16 (2) :211-213, 216
[6]LI W, LIU J, WANG X.CT angiography of the carotid arteries with low kVp and low dose contrast media[J].Radiologic Practice, 2013, 5:4.
[7]辜斌, 陈琪, 陈燕, 等.活体供肾移植中双肾动脉三维重建的指导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53 (1) :63-64, 封三.
CTU的诊断价值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11月间经临床诊断为泌尿系疾病的患者31例, 全部病例均做了B超和常规静脉尿路造影 (IVU) 的检查, 结石性病变27例, 非结石性病变4例, 其中男21例, 女8例, 年龄13~71岁, 平均43岁。
1.2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MX8000型多层螺旋CT机, Sgi图像后处理工作站。27例IVU疑为结石病变者先行平扫, 后行CT尿路造影 (CTU) 检查 (排泄期扫描) 。患者仰卧位, 脚先进, 腹部不加压, 做全腹定位片, 扫描范围从第11胸椎下缘至耻骨联合上缘,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 管电流250mAs, 螺距1.25, 层厚7.5mm, 重建间隙1.3mm;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90ml经肘正中静脉高压bolus注射, 速率3ml/sec。根据肾盂积水情况决定延迟扫描时间, 15~30分钟行第一次扫描, 中、重度积水者3小时左右再行第二次扫描。运用最大密度投影 (MIP) 、多层面重建 (MPR) 、曲面重建 (CPR) 及容积重建 (VR) 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尿路全程立体影像显示, 同时观察邻近解剖结构关系。4例非结石病变按常规行双肾平扫和动、静脉期双期扫描, 30分钟后进行CT尿路造影 (CTU) 检查, 最后完成图像后处理工作。
2 结果
2.1 27例IVU提示为结石病变者经CTU检查全部得到证实, 其中输尿管结石21例, 单纯肾结石6例。
结石大小在2.70mm~4.10mm之间, 位于输尿管中上段13例, 位于输尿下段8例, 有2例阴性结石由于CTU清晰显示输尿管梗阻层面的影像, 平扫时CT高的密度分辨率及结石CT值在270~310Hu之间 (明显高于软组织密度) , 可以明确诊断。在CTU的显示观察中, 结合IVU等造影资料对判断结果有重大帮助[2]。CTU完全可以显示泌尿系结石引起的继发梗阻性病变, 21例输尿管结石均引起结石以上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积水, 梗阻以下仍见对比剂通过, 其中2例肾盂、肾盏严重积水, 肾功能低下而致结石以下单侧输尿管全程不显影, 是由于结石位于输尿管下端第一狭窄入口, 结石体积过大 (大于3.0mm) , 输尿管完全梗阻所致。
2.2 4例非结石病变中, CT诊断1例肾癌, 1例双侧多发性肾囊肿, CTU明确诊断2例先天性输尿管畸形。
1例肾癌CTU完整显示泌尿系全程影像, 肾盂、肾盏大小和形态正常, 提示癌肿未侵犯集合系统, 后经手术证实癌肿位于肾实质, 包膜完整。1例多发性肾囊肿CTU显示双侧肾盂、肾盏受压推移, 受压肾盏拉长变形, 但无积水表现, 提示肾脏分泌排泄功能未受影响, 双侧输尿管影像清晰显示。2例输尿管畸形其中1例为单侧双肾盂、肾盏及双输尿管畸形, 患者肾盂、肾盏均呈轻度积水改变, 且双输尿管于中下段汇合成一支;另1例输尿管行径变异, 为腔静脉后输尿管, 走行于下腔静脉与主动脉之间, 下段向前绕出腔静脉右侧方, 受压输尿管可见"笔杆征"压迹, 视梗阻程度不同, 受腔静脉压迫中上段输尿管及肾盂呈轻、中度扩张积水表现。
3 讨论
本组27例疑为尿路结石患者先完成平扫, 然后行CT尿路造影 (CTU) 检查, 延迟时间设定15~30分钟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中、重度积水者) , 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整显示泌尿系影像, 显示梗阻部位, 进而研究尿路梗阻的成因[3]。腹部平片 (KUB) 、B超未能发现的阴性结石及位于输尿管下段的难以显示的小结石, 结合CT平扫和IVU造影资料, CTU可以通过对梗阻部位的分析加以判断。对所有扫描图像信息进行后处理工作是CT尿路造影是否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明确病灶或梗阻部位, 针对图像分析处理, 充分显示梗阻引起的改变, 对最终明确诊断意义重大[4]。采用MIP (最大密度投影) 可去除腹腔脏器和肌肉骨骼的影响, 获得尿路连续完整的影像, 图像较IVU更为清晰, 对兴趣区可以进行旋转、放大, 对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入口处的影像有极好的显示。MPR (多平面重建) 和VR (容积重建) 能很好地显示输尿管走行途径, 确定输尿管结石的位置及梗阻部位;CPR (曲面重建) 更能直观地显示全尿路影像, 是CT尿路造影高质量图像重建的体现。
CTU (CT尿路造影) 能直观地、连续清楚地显示尿路全程的影像, 同时可以反映肾脏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通过对尿路积水程度、梗阻部位以及结石形态大小的分析判断, 为下一步临床治疗提供具体和可靠的依据。笔者认为, 临床上高度怀疑泌尿系病变的患者, 在其它的影像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 CTU (CT尿路造影) 检查不失为最佳的一种选择。
摘要:目的 评价排泄性CT尿路造影 (CTU) 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B超和常规静脉尿路造影 (IVU) 检查明确为泌尿系病变患者31例, 其中结石性病变27例先行平扫, 后行CT尿路造影 (CTU) 检查;非结石性病变4例行双肾平扫和增强双期扫描, 后行CT尿路造影 (CTU) 检查。所有扫描数据由影像工作站完成图像后处理获得全尿路排泄期完整影像。结果 27例结石性病变经CT尿路造影 (CTU) 检查全部得以证实, 其中输尿管结石21例, 单纯肾结石6例, CTU清楚显示了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输尿管继发梗阻性病变。4例非结石性疾病通过完整的影像检查手段均得到了明确诊断。结论 CT尿路造影 (CTU) 能连续清楚直观地显示全尿路影像, 对泌尿系病变有很好的提示, 对明确诊断有重大帮助。
关键词:泌尿系疾病,CT尿路成像 (CTU)
参考文献
[1]原兰, 张凤翔, 张芳, 等.泌尿系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内蒙古医学杂志2002;34 (3) :194-195
[2]卢延.泌尿系影像诊断新进展和评价.当代医学2001;7 (3) :41-44
[3]Lawrence C.Chow, F.Graham Sommer.Multiderector CT urography with abdo-mind compress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AJR2001, 177:849-855.
【CTU的诊断价值】推荐阅读:
CT对肝癌的诊断价值06-23
膀胱癌的超声诊断价值09-02
辅助诊断价值05-10
诊断价值比较06-14
诊断价值研究09-11
低频探头诊断价值06-16
MRI诊断价值09-07
胃肠穿孔超声诊断价值11-03
闭孔疝的CT诊断价值05-22
机械的故障诊断08-21